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财会实操培训范文

初级财会实操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级财会实操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级财会实操培训

篇1

关键字:欠发达地区;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强对广大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既解决欠发达地区适龄青年的就要问题,也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实用型人才,是欠发达地区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为当地培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初级会计人员。但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的会计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特点

欠发达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要想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应根据当地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掌握财会专业知识,熟练操作财会电算化技能,能胜任中小企业会计、出纳、银行柜员、业务员、收银员、保管员、文员等岗位的职业技术型、操作型人才。

二、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由于对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会计教学存在实训实操场室不足、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僵化陈旧等问题,其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会计专业场室开展实训、实操。欠发达地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财会工作流程模拟实操室等极为欠缺,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往往无法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带领学生到专业实训场室开展实训、实操。

2、开展实训、实操的会计专业设备器材不足。如实训教学中模拟财会部门各岗位工作流程,需要各种模拟账簿、各种模拟印鉴、验钞机、练功钞、传票翻打机等专业用品,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损耗后往往得不到补充,实训、实操往往难以为继。

3、会计师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欠发达地区由于工资、福利待遇低,难以吸引会计专业师资,相当一部分会计教师是其他专业的教师转行而来,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知识培训,部分会计教师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理论不过硬、专业技能不精,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讲解流于表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不合理。由于缺乏会计专业实操、实训场室,教务部门在排课时,会有意识地多安排理论课课时,尽量缩减会计技能实操课程。据反映,有的中职学校真正用于实操、实训的教学课时只占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不到。

5、会计教学方法僵化陈旧。最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机械教学。由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缺乏专业实操场室、实操课时不足,教师教学时只能重理论轻实践,甚至照本宣科,而学生由于很少实操、实训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实际操作还是理论知识,都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

(2)应试教学。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教务部门因为受实训场地的制约,在排课时缩减了会计技能实操课程,对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考试要求也只能是偏重考理论知识,会计教师只能实行“应试教育”,考什么老师上课就讲什么。学生在考试中虽然可以拿到高分,却不能培养出熟练的职业技能。

三、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由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有限,会计专业实训、实操场室的建设和专业会计师资的引进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改观,但我们不能“等、靠、要”,应根据本校现有的条件和本地的实际,对会计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1、利用普通课室开展职业技能训练。科学安排理论课时与技能实操课时的比重外,会计教师应以实操为本位进行教学改革,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设计一套对应课程的实际操作练习,做到精讲多练,开展一些在普通课室就可以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

2、编写有本地特色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应该针对本地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实际,比如本地区提供一些怎样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或者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编写会计专业校本教材。

3、校企结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应解放思想,主动与企业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术人才,由企业投入资金和设备建设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聘请退休的老会计或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二是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定期下基层锻炼。

5、教师的教学现状必须由传统的权威型转变为引导型。只有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才能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会计学本身是一项枯燥的学习,采用一些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来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飞.论欠发达地区中职“校企合作”与学生本地就业——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J]. 职教通讯. 2011(19)

篇2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无锡 214044)

摘 要:为适应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形势,对财会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突出的专业技能,以便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实用人才。本文揭示了当前职业技能训练的流程设计存在不足的现状,提出了流程设计的五步走模式,进一步探索了技能比赛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13-02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邵明珠(1985-),女,江苏无锡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财会教学研究。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已成为职业教育界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举办技能大赛,就是要引导广大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通过大赛带动教学,评价教学,在检验各学校的技能教学成果和选拔优秀学生的同时,引导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和育人理念的确立,确保中职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目标指引下,形成良性循环,保持健康发展。通过多层次、全覆盖地举办技能大赛,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师生齐参与,全国有大赛”的局面,覆盖到每所职业院校,每个专业,每位教师,每名学生,从而快速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和技能。

作为学校财会专业技能大赛的教练员,针对本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对我们的专业技能培训流程设计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1、本校技能训练存在的不足与分析

学校为打响品牌,树立在广大师生和家长心中的良好形象,必然要求能在各方面有所建树。针对本专业,不仅要有较高的会计从业资格通过率,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技能大赛成绩,因此技能大赛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技能培训时采取了“三步”模式。(图1)

“三步”模式明显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大赛主办方下发参赛文件时,学校推送出来的名额较为仓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没有充分的选拔培训过程下,不能选出有代表性的选手;二是学校进行培训时没有充足的资源,对于主办方的各项用具都不是很清楚,信息滞后;三是教练员实施培训时都是单兵作战,由于平时还要兼顾上课,精力有限,学生的起点较低,与需要大量的集中性训练相矛盾。那么,开展技能培训应该采取怎样的流程设计模式,这是摆在我面前的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2、财会技能培训的流程设计模式

学校财会技能培训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包括:需要确认、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实施培训和培训反馈等五个组成部分。(图2)

学校财会技能培训流程设计“五步”模式是建立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之上的,因为管理“四要素”—计划、组织、管理、控制较多地体现在这一模式。具体细分及分析如下:

对应于管理第一要素的是学校财会技能培训需要进行培训需求确认和培训计划确定。学校财会技能培训需求确认主要包括:需求调查、需求分析、需求计划、需求确认。学校财会技能培训计划确定主要包括:需求计划(参赛人员)、确定培训项目、确定培训人员、确定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核定培训费用、确认培训方式、选择培训的组织管理负责人、确定培训地点。

对应于管理第二要素的是学校财会技能培训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制定计划表或教学安排,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析,对培训人员进行分析,购买教材和参赛用品,并确定培训方法。

对应于管理的第三要素的是学校财会技能培训需要实施培训,主要包括:对教练员的挑选,选拔选手,在建立教练团队的基础上按项目单独培训,并及时进行考勤登记及对学员成绩的动态记录。

对应于管理的第四要素的是学校财会技能培训需要培训反馈,包括通过大赛得到的成绩与其他院校对比之后对教练员、选手和学校各方面的考评,最后进行培训总结和资料的归档。

3、财会技能培训的流程设计模式的实证分析

按照财会技能培训的流程设计的“五步”模式,开展对本校学生技能培训的流程为:第一:需求确认:由学院带头,由班主任和专业任课教师报送训练学生名单,确定培训需求。第二:培训计划的落实:由主任负责拟出培训计划,再由五项训练内容的教练员各自根据自己的需求结合其他项目的练习共同研究确定方案。第三:教学设计,在日常教学中除了给予正常难度的教学之余,利用空余时间展开对技能比赛的专项练习,包括初级会计甚至是中级会计职称难度的教学。第四:实施培训,常规内容由本校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指点并进行一对一的指正和训练。更专业的内容,聘请外校的专家或是提供比赛软件的专业单位或是组织比赛的出卷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单项进阶训练。除了有日常的授课外,还要增加每日练习与每周测试,每周都有排名,让学生在训练中竞争,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并能时刻保持比赛的状态。第五:培训反馈,通过历年技能比赛的试卷,按照比赛设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将每一次测试的成绩都登记在册,做成曲线图,从直观的角度就能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变化和进步情况。

4、结论与启示

本文揭示了当前本校技能大赛培训的流程设计存在的不足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开展技能培训需要创新流程设计,提出了技能大赛培训的流程设计“五步”模式及其28项细化内容,并在后续的训练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通过细分流程化以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有清楚的指标和监督以后,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技能,又训练了速度,还训练了心理,使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水平和状态,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廖晓群.关于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5).

[2] 王定育.提升财会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3).

[3] 刘文俊.对中职财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11).

篇3

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照片

姓 名:

出国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65 cm 52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财务类:财务会计相关职位

工作年限:

1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起止年月:2008-07 ~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往来账会计/总账会计

工作描述:

1.往来帐会计:熟练进行应收应付账务处理,同时能够熟练利用EXCEL的函数对往来账进行事后跟踪分析; 2.总账会计:熟练进行企业三大期间费用账务处理,每月末填写部门预实算表并对比分析,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同时负责总账其他账务处理及填写制作相关报表; 3.利用增值税防伪税控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扫描验证发票,控制企业每月的税负平衡,每月到税局进行纳税申报; 4.工作汇报人:财务课课长

离职原因:

目前在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管理学学士

毕业日期:

2008-06-01

所学专业一:

会计学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6-09

2008-06

广东金融学院培训中心

用友/金蝶财务系统理论及实操培训

考核成绩优秀

2008-07

2008-08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总部

ORACLE系统财务模块理论及实操培训

考核成绩优秀

2008-09

2009-01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基础日语培训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懂基础日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38分),具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同时精通潮汕话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能够应用EXCEL的多种函数进行财务相关分析; 2.ERP财务软件操作能力: 熟练操作ORACLE系统财务模块(AR/AP/GL)及金蝶、用友国内品牌财务软件; 3.专业能力:A.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B.熟悉往来账账务处理及其管理;C.熟悉费用报销流程及账务处理;D.熟悉增值税防伪税控机操作及相关税务流程;E.掌握相关的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及网银系统操作。 本人已经获得: 1.助理会计师证 2.会计上岗证 3.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4.会计中级电算化

5.党员证 在校期间成绩及荣誉: 1.2003年10月,获得优秀新生奖学金一等奖 2.2004-2007年度,两次获得学院专业奖学金 3.2005年5月,获得首届学院财会杯知识竞赛一等奖 4.2003-2007年度,三次获得学院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5.2005年5月,获得优秀团员称号 6.2005年11月,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7.2005年5月,获得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8.2007-2008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二等奖 本人正在备考中级会计师,活到老学到老,我渴望加入一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以其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点,与企业共同发展!

详细个人自传

1年大型日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熟练操作三种品牌财务软件(ORACLE/金蝶/用友),会计专业基础扎实,熟悉新会计准则,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强并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其他要求:企业能够按照劳动法规定购买社保及住房公积金(或者发放住房补贴)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上元岗

联系电话:

135XXXXXXXXXXXX

家庭电话:

手 机:

QQ号码:

篇4

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会计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着会计核算方式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变,是我国会计领域正在经历着的一场巨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而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教材五花八门,各种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新近研发的用友企业财务及管理软件为蓝本,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以金蝶会计软件或安易会计软件为基础组织教学。这些教材的统一特点是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也有部分学校采用了大专的教材,注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教材的不统一,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变得模糊,有的甚至脱离了中职的实际。

2、师资力量不足,制约着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基本上分为两类。其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由于没有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自然无法熟练运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另一部分是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其本身没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瓶颈。

3、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实训课时不足。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应用学科,必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这一中心来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很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资金实力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4、实习受限,与实践相脱节。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内,教学范围和教学信息量小,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实操性不强。同时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也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一般很难深入到企业中实习,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解决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大胆整合教材,按需取舍。教师可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层次,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分析,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地开发中职教材,既摒弃不同软件培训教材的片面性,也抛开高职高专教材的高度,从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入手,编纂适用教材。 转贴于

2、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计划中增加一门《微机应用基础》课和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该课程中学到的仅仅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如果仅靠课上所学,在参加工作后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觉得无从下手。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增设《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至少能熟练操作两种不同的会计软件。

3、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以我校为例:原来只是开设了一门《会计电算化基础》课程,每周6个课时,课堂教学与上机的比例为2∶1。从实效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不能兼顾会计软件的实训,上机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我们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了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增加了实训的强度,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比例调整为1∶1,同时增设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通过课时的调整,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

4、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实现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模拟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为了让广大学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有更全面、更感性的认识,必须注重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手工实习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对比,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篇5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职业本科;财会类;人才培养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被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商业模式所颠覆。在2021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实体经济与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王坚在《工业大数据助力智能制造知识创新》一文中指出企业所管理数据的规模、种类和复杂程度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工业领域进入了以工业互联网和万物互联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管理相比较,管理的策略以及数据价值的利用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洞见转为先见,并基于大数据智能和知识进行决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财务深度融合,使得财务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本科培养面向行业岗位群(职业群),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必然要与行业需求和企业需求对接,所以基于企业数字化背景,本文探讨了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目的在于:一是研究人才培养的思路,为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二是进行课程的建设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建议;三是对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为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提出科学性、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在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教育部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核心,依靠主要产业,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以此为基础培养人才。基于此,本文围绕行业、职业以及岗位群分析构建“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三方共育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企业、学校、兄弟院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一是职业本科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对接,建立以企业为依托的实训室、工作室,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有效实现与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三是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师、教材、教法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员、合作院校进行充分论证,参照国家专业标准,分析财会类专业对应的行业,细分面向的职业以及岗位(群),并分解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或普适性工作任务,总结其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从而针对此能力开设课程,最终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由实操型转变为实战型,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实现“岗课赛证”深度融合

财会类专业与众多职业岗位需求关联紧密,因此,要从实际工作岗位对财会人员的需求出发,对接行业、岗位,理清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与“1+X”职业技能标准、技能竞赛标准之间的关系,改革培养财会专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路径,真正实现“岗课赛证”融合。见图1。基于岗位设置课程,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技能大赛纳入课程体系。一是梳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的课程,并将其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如财会类专业的“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可以将初级的内容纳入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基础、出纳实务课程;将中级证书在初级证书基础上增加的内容纳入纳税申报实务;将高级证书的内容纳入到大数据分析类的课程和财务管理、纳税筹划课程。二是将技能竞赛内容梳理后纳入对应的课程,并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如将智能财税大赛与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在校级竞赛训练时,以相关课程的上课内容为主,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为省级竞赛选拔了选手。在省赛训练队成立之后,学生将进入到中级证书内容的学习,此时学生仍然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竞赛知识,并在课后进行针对大赛的重点辅导,真正体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结合”的育人理念,也符合大赛精神。将竞赛内容纳入课程惠及每一位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三是将竞赛中体现的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日常教学结合,相互促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也达到了思政育人的目的。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课程建设

一、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业财一体化、财务智能化、财务数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将相关大数据和智能化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也是目前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的难点之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审计核算、经济前景预测、资产评估预测、参与会计管理决策和规划、运营风险防范及企业重大事项预测等。企业业财一体化、财务智能化、财务数字化将导致传统的会计核算、科目汇总、账目登记、报表编制被完全或部分取代,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会计从业人员减少,会计就业岗位的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在教学方面,就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培养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跨专业学习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使得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立体化,这必然要求高校在传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知识。基于此现状,本文认为应该建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财会类课程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数字化背景下,尽管高校已经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如何融入会计课程体系中做出了初步的探讨和实施,如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加入大数据、RPA等;各教育类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了一些相关课程,但仍存在软件平台繁多、内容融合深度不够,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所以目前尚未有企业数字化背景下,针对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相对完善的财会类课程体系。

三、解决措施

成立专家委员会专门研讨相关课程的设立、开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两次邀请正保网中网集团专家,共同研讨职业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大数据财务课程建设、“1+X”证书课证融通、会计技能竞赛课赛融通等问题。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如开发大数据财务初级、智能财务中级、高级数据挖掘课程、Python数据挖掘与分析等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实训课,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如财务共享实训、财务数字化实训、智能财税实训等课程。此外,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是教材的编写,有了课程就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教材。教材的编制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三教”改革其中之一,因此,应鼓励校企共同开发教材,使其最大程度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相匹配。

四、课程体系建设意见

职业教育本科财会类专业应该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会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注重学科的前沿性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课程、职业进阶课程四大主体的课程结构体系。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其主要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基础学科的工具方法,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二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岗课赛证”的融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使其知识体系系统化。三是岗位能力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行业、岗位对接,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形成实训类课程,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四是职业进阶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能力和职业的迁移能力。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的搭建

一、师资队伍建设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财务深度融入,新技术的引入必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升级,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根据职业本科院校双师素质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建设对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校企合作双方通过互聘制度实现身份的互换,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二是以赛促教,专业教师参与各类技能大赛的指导或参加技能大赛,如智能财税技能大赛重点关注“财税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新专业建设与数字化改造,教师通过参与指导大赛,可以提升其对数字化财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三是参加各类培训、进修,教师应积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四是学历再提升,职业本科院校一般是由之前高职高专院校升本之后形成,其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普遍以研究生居多。但作为职业本科学校,这样的教师学历结构已不能满足职业本科发展的需要,所以应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学历再提升,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搭建多元实践教学平台,并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培养财会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如成立以合作企业为依托的工作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将专业课程知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将专业知识与单项实训内容融合、将教室与实训室融合、将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融合,有效衔接学生就业实习。同时,将技能大赛平台与日常实践教学平台融合,精确地将技能大赛平台模块拆分到各实训课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通过企业实习,搭建真实的实战战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而促进职业本科院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本文从培养思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的搭建三方面对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成效。作者简介:袁文娟(1985—),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会方向。

参考文献

[1]孔祥宏.基于数字化、共享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煤炭,2021,47(02):41-45.

[2]刘检华,李坤平,庄存波,张雷.大数据时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内涵与技术体系[J/OL].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20[2022-06-24].

[3]侯正施.职业本科AI+会计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研究—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4).

[4]王坚.工业大数据助力智能制造知识创新[J].上海信息化,2018(12):16-19.

篇6

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传统教育机构、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线教育的最佳模式。精品开放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课程建设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注重提升交互性、主打碎片化学习、课程知识点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课程建设需要优秀的教学团体和足够的资金才能顺利建设完成,部分学校领导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建设,忽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而也导致师资和资金投入不足。

(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

许多精品开放课程申报时只有申报书,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网站和平台,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达不到课程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

随着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已经缺乏吸引力,过去长达40分钟以上的课堂视频已经显得冗长,学生更喜欢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或者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碎片化学习。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

部分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缺乏教师和学生参与和互动。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上只有教师上传资源,却没有学生利用资源,或者只有学生在学习平台提出问题,却没有教师解答问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传统教育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拥有一批内容质量较高、丰富多样、系统完整且充分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精品开放课程。该课程能满足凡具备会计基础及税法知识的高职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提升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训练等需要。

(一)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资源的创生、储存、传播和获取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网站或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前提是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课程平台是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载体。“财务会计实务”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开发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学习,能实现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在线互动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基于未来移动时代学习要求(个性化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学习)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习平台”。详见表1。

通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能实现泛载、移动、个性化的技能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能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财务会计实务”是学院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的重点课程,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与任职需求,在整合财务会计(院级精品课程)、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师资格的中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结合“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真账实训”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结合课程特点与需要主要建设如下资源:

1.基本资源建设。建设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资源类型上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2.拓展/创新资源建设。建设能反映会计基本技能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的反映当前“营改增”的真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连接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系统、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以及集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能够涵盖课程标准和会计职业所需各基本技能点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修订和上传一批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涵盖会计基本技能的真账资源。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高校精品_放课程的建设需要完备的保障措施。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及更新、信息收集,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拓展和师资建设都需要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高校需要制定系列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在精品开放课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教师及有关人员、应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减免和年度绩效考核上的加分鼓励、奖金分配支持奖励。对于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在晋升和聘岗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2.资金保障。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分为课程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和验收阶段。课程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课程平台服务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后期网站维护费用等。高校应设立精品开放课程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3.技术保障。为保障精品开放课程的正常运行,提高课程网站的浏览速度,可以购置专用网络教学服务器,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运行维护、网络服务器系统维护和网络课程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

四、“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特色

(一)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微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不可逾越的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在网络在线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具有科技含量高、课堂内容短小精湛特点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扫描课程二维码,即可登录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碎片化、移动性的微课学习。移动微课堂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库,从而逐渐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产、教、学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产、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根据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和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校企共建“德永信订单班”,共同制定会计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计划、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包括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实训、财务会计实务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拍摄企业会计实操微课,为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师资培训。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有特色,实用性好,访问量高

“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平台,课程网页特色鲜明,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有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大纲、实训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基本资源,还有企业会计案例、专业素材库、会计实操微课,会计实操模拟动画、会计考证历年真题与习题、网中网实训、最新的企业准则和财税资讯,以及专业网站链接等网络教学拓展和创新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在线阅读或者下载资料。此外,n程学习网站还设置了在线自测平台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在线自测提供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测平台及时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交流活动平台包括投票、话题和讨论模块,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课后互动交流平台。

五、结语

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先进的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理念作为前驱,专业的课程网站开发人员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打造成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师创造性教学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杨久红,王小增.互联网e时代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3]梁飞媛.关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8).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中职生 会计教学 课程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志着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构成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这将对中职会计教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大部分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就业岗位集中分布在小企业,其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是否能对接小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同时中职会计教学活动组织得科学、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未来小企业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而他们作为会计规范未来的执行者,其对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理解和把握,又直接影响着会计规范的实施效果,从而影响着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中职会计教学工作,积极思考和探讨有效的教学对策,对中职生的专业发展、就业前景及提高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会计教学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一)中职生的就业流向所需

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培养会计专业初级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的之一。笔者以东莞地区为代表来分析中职生的就业流向和社会需求。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东莞市全市中小企业共13.27万户,同比增长14.4%,占各类企业数的99.9%,其中工业中小企业约5.12万户、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约7.51万户。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能提供的会计、出纳岗位数就达26万之多,是吸纳中职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企业)。这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东莞地区的小企业也迫切需要大量熟练小企业会计规范的会计人才。对此,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定位为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是很有必要的。

(二)会计从业资格所需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人员,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培养会计专业的初级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的中职生都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之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同时财政部印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10】65号)中,各方建议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中。这意味着中职会计教学有必要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课程内容中。

(三)教学难度认知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基本都是使用以《企业会计准则》依据而编写的教材,此类教材大都以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业务为主,让中职生普遍觉得经济业务处理太难,学习兴趣不断下降。2013年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难度低于《企业会计准则》(2006),无疑为中职会计开展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契机。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简便易行,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简化,还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减少了与税收的差异,又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例如:在会计计量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简化的计量方式让学生容易掌握,消除了计量方法的选择问题。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共设置66个会计科目;而《企业会计准则》下,共设置156个会计科目。简化的会计科目让学生容易记忆,减少了不少的业务核算内容。在财务报表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而《企业会计准则》在以上基础上,仍需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化的信息披露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操作。在具体的业务处理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损失时,采用直接转销法,其坏账损失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也不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能力要求,这无疑对会计专业的初学者的来说是切合实际的。由以上对比分析,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难度低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不仅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更适合中职生就业岗位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技能竞赛的需求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竞赛。目前,无论是全国中职组会计技能大赛,还是广东省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东莞市中职会计技能比赛,“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两个分赛项的比赛都在逐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竞赛的目的是检验和展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引领和促进中职学校财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提升中职学校财经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从以赛促教的角度来看,预示着中职会计教学主导方向应由《企业会计准则》向《小企业会计准则》转变。

二、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中职会计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学习培训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企业会计标准建设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作为从教会计专业的中职教师,有必要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专业知识。只有让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充分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掌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规定,才能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教学奠定基础。广东省财政厅为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工作,于2012年3月底在广州举办全省《小企业会计准则》师资培训班,由省级专家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进行讲解。同时各地级市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中职教师可通过多参加类似培训班的方式快速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异同,积极做好中职会计教学的知识衔接。

(二)合理调整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虽然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但是学生在校所学习的会计教材基本都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而编写的,不仅会计理论难度偏高,且达不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开设《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并安排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编写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前讲授。另外,再开设《小企业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专业课的难度,体现教学难度的递进原则,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小企业的实训课程,尽快与就业岗位深度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建议采用用友畅捷通T3教育专版10.8软件,该软件致力于为小企业提供专业、标准、灵活、易用的信息化产品及专业的服务,是中国最大的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全面支持最新2013年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教学时间上可安排在《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之后,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与实务操作融会贯通,可以让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尽快对接。

(三)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面向小企业就业,二是选择参加高职考试继续深造。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中职会计教学课程内容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对接小企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中高职的教学衔接。利用中职在校期间考取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中职生的最佳规划,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工作岗位或高职阶段继续深化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为参加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最好充分准备。这种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就是有“一技之长”!因此,中职会计教学要以适合中职生的专业技能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中职会计人才到小企业,让中职教育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行。

参考文献:

[1]张现争.强化中职小企业会计教学的必要性和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

篇8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设置较低,教学内容不完善

据了解,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与学生是否能拿到会计上岗证直接挂钩,而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则是会计上岗证的其中一个考核内容,这导致老师们被动地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为帮助学生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为考试而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但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走上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2.师资水平制约电算化教学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单单是计算机和会计的结合,而是一门结合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然而,好多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由于没有系统的受过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熟练的解决会计电算化出现的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而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不能在讲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联系会计。对于电算化这种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复合型的教师,而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的缺乏,成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瓶颈。

3.教学设施跟不上,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验环节,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但是,不少中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财务软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学版,稳定性实用性大打折扣,且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致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立即适应。

4.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手段单一,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学生根本很难理解所学知识。会计电算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来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基本上每个环节、步骤都要依靠计算机来进行处理,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根本就很难掌握抽象深奥的理论,更不要说掌握这门技术了。

5.教学评价不客观明确,难以准确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不客观明确,评价教学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标准,对学生的技能能力的评价不够重视。目前有些技校仍采用理论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的掌握情况,单靠这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片面的,而应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岗位,利用电子计算机与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考察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程度。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1.加大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在掌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领导在学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重视会计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投入。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设备设施有所改善。当前我市众多的中职学校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电算化实验室,添置了与国赛对接的“用友”软件,但机房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课时,布局也不合理,设备也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应付危机的能力不强,导致很多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真正培养出实际操作力强的学生。因此,当前在着重加强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的同时,购买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实验室的设备应与当前市场保持同步,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仿真性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而有效地保障高质量教学的需要,不是“为比赛而教”,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为考证而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出发,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迎接会计工作而努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具体操作如下: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3.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更新教学知识,主动学习,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系统操作技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熟悉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并解决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在日常中软件的维护。为实现此目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如用友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以此来提高学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在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制定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教法说明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77-0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每个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使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开设该课程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财务会计、成本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计算机和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全面讲述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基本问题。通过一套典型行业的系统化会计实验数据,从建账和系统初始化开始,完成设账、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的主要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操作,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技能教学目标。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学会用友财会教学软件的使用,如账务处理、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和报表等;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每周6课时,以正常18个教学周计算,该课程总课时108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6课时,实操课时计划安排72课时,实操在机房有电脑教室完成,理论课时建议在多媒体完成,能起到更好的互动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4. 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教学要求: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应当掌握5个方面的意义。4. 掌握单位会计电算化实现过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账务处理软件的概述.2. 账务处理软件的初始化功能。3.账务处理软件的凭证输入功能.4. 账务处理软件的登账、结账功能。5.账务处理软件的输出功能。 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账务处理软件的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与其它会计软件的关系;2.了解账务处理软件与其它各软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情况;3.熟悉账务处理业务的手工流程与电算化流程之间的区别与特点;熟悉建账前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初始设置(建账日期、凭证种类、系统人员权限、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增加修改、外币汇率及摘要等);2. 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练习;教学要求:1. 熟练地进行操作员增加,建立账套,修改账套,掌握设置基础档案,像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掌握期初余额的输入试算平衡.2. 掌握凭证输入,凭证审核和凭证记账结账过程,特别是出现错误情况下如何修改,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登帐与结帐。

第三章往来账款核算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往来账款核算模块概述。2.往来账款业务核算的手工流程。3.建立往来账的准备工作。4.往来户管理。5.往来账款余额初始化及数据输入。6.往来账款核销.7.查询往来账款.8.输出催款通知单及往来账。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往来账款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掌握核销往来业务,按照自定义条件查阅,浏览往来对账单,利用账龄分析表对设置为往来核算科目的往来款项余额进行账龄结构分析。2.掌握与其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进行往来账前的准备工作。2往为账户的管理。3.往来账款余额初始设置及数据输入。4.往来款核销和查询往来账款。教学要求: 熟悉往来账业务核算流程,了解合同管理、历史合同数据输入、新增合同、合同审批、合同查询及兑现以及合同报表查询等。

第四章报表处理软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报表处理软件概述。2.报表处理。3.报表软件的其它要点。教学要求:1. 掌握表的概念及本质;2.理解表的分类和表的分解以及通用报表的处理原理;3.熟悉会计报表处理模块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通用报表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在表内数据生成定义,编制公式,常用函数的表间运算。教学要求: 比较熟练地使用所学软件完成一般报表的编制、汇总、核对查询与打印。

第五章工资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工资业务的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区别。2.工资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工资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工资系统初始设置。2.掌握工资数据的录入。3.掌握工资计算公式定义,工资变动数据录入。工资分摊设置。4.了解工资数据的输出。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基础信息设置。2.日常处理。3.期末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3.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教学要求: 1.掌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的手工与计算机处理。2.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基础设置。2.固定资产日常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固定资的操作流程。特别掌握部门设置,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设置,录入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变动处理,固定资产制单处理,单一和合并处理。

第七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计算机网络.5.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教学要求:1. 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的概念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熟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2. 掌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 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作用和分类。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含义。3. 掌握计算机安全隐患和保护。了解因特网的含义和主要服务。熟悉电子邮件和服务,网址的表示方式。了解黑客的含义和防范黑客入侵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法规制度。2.核算软件的要求。3.岗位及权限。4.替代手工记账的要求。5.档案的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法和其他法规。掌握这些法规制度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和在会计数据输入功能,会计数据输出功能和会计数据处理功能3个方面对会计软件的要求。2.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3. 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和权限的要求。掌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设置要求以及这些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过程及要求。

第九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2.汉字输入法。3.文字处理软件。4.表格处理软件。教学要求: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启动和关闭的方法,了解运行会计核算软件的方法,熟悉桌面环境上放置的常用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使用方法。2.能用一种方法输入汉字。3.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熟悉WORD窗口的构成和功能,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文档的操作方法,熟悉文字内容的录入编辑和排版操作。熟悉表格的建立和编辑方法,了解表格数据计算功能。

学时分配如下:

四、教法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相应的用友软件为U890的并且为广东省会计电算化考试用友通用教学软件。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尽量将会计软件(用友)最新变化、最新形成的理论共识、使用的新快速方法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3、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用电脑操练。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电算化理论,并通过实操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灵活利用电脑解决实际手工作账问题的能力,并且顺利通过财政局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能力。

4、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勤于用电脑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采用理论加机房实操方式。

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30%(通过上课回答问题、考勤、作业等来体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研究对高职来说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电算化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霞.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世文.会计电算化实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11-02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新型的职业人才,构建全新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我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小组,组织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问卷有:《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问卷》、《会计专业学生满意度及就业前景调查问卷》和《高职会计毕业实习生追踪问卷》等。调查方式:一是上门走访、实地调查及纸质问卷填答;二是通过网络《问卷星》中的问卷和电子邮件调查。通过对几十家企业和上千学生的问卷调研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就业的是广东的中小微企业。就职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会计助理(24.24%)、出纳(18.79%)、收银员(12.12%),审计助理(3.64%)合计比例约60%。其他非财会的相关工作占41.21%,就职的都是最普通的工作人员,占全部被访人数超过80%,少数做管理或高管。未从事财会工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卷显示:没有从业资格证为27.88% ;对会计不感兴趣为14.55%;工资低不愿干的为10.91%;没人引荐,找不到财会工作8.48%;其他原因为38.18%。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专业方向好高骛远,偏离实际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设置能否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问卷题,学生选择“基本满足”和“不能满足”的人各占36.1%和49.4%,选择“差距很大”的占9.7%,少数人选择“满足”。问到:“是否喜欢所学的专业?”49.7%的学生认为“一般”。喜欢和很喜欢的不到一半。66.9%的学生认为难度大。“实习单位与考证情况?”调研显示,实习学生仍有52.7%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专业方向及专科课程基本是本科的克隆或翻版,很多方面不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如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设置。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和审计专业的尖端岗位,很多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和会计专业的研究生都没法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高职不少学生毕业时都无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注册会计师证,这对一般高职大专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谈。可见高职高专设置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是迎合学生虚荣心的偏离实际的噱头。至于少量出类拔萃的学生可通过自学考试或其它方式培养

2、实训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

“学校实训课程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吗?”问卷显示:选择“可以的”占41.2%,“勉强可以”的占34.5%。“工作中需要哪些财会技能?”调研显示: 60.2%的认为最重要的是会计核算能力,其次是软件应用能力和EXCEL财务应用能力,还有签发票据和税务处理的能力。这与企业的调研结果也相吻合。“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是否合理?” 调研显示:27.7%的学生认为有不必要的专业课。25.8%的学生认为缺少必要的专业课。只有38.4%的学生认为合理。关于实训兴趣的调研,50.8%的学生认为“不浓厚”,其余选“一般”。

通过调研可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学生在实习初期最感欠缺的就是动手能力。主要原因是实训课程体系不合理,实习即离校,很难适应。希望学校能够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训教学体制。

3、电算化教学资源不足,深度不够

问卷显示,37.2%的企事业单位使用金碟软件,24.39%使用ERP用友软件,38.41%是其他或手工记账。“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认为:一是校内实训软件资源有限。有些学校只有一种软件;二是模拟实训软件,内容离企业真实业务相差较远;三是电算化处于基本的核算阶段,跟不上会计实务的发展。

会计专业学生要想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操作财务软件的能力不可或缺。目前实训课程通常实行手工、电算两套账务并行。一般都是手工实训账证表完成后,利用财务软件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基本上只进行总账系统、报表系统的基本训练,很少涉及其他会计信息系统模块。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难以适应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的要求。

4、校外实习管理松散,流于形式

“学校何时开始安排实习?”51.8%选择“最后一年”,43.6%选择“最后半年”。“据您了解,学校安排实习最主要的是哪些问题?”,32.3% 的学生认为实习机会少,并应早安排;46.8%认为实习与专业相关性不足;27.7%认为实习安排对未来就业帮助不大;24.1%认为缺少教师的指导;16.8%认为缺乏用人单位支持,只做些基础工作。“您认为实习对您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帮助?”55.4%的学生选择“一般”,其余为“很大”、“很小”各半。

调研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是统一 的“顶岗实习制”,即到了最后一学年或半年在单位里上班,形式大于内容。某一个企业会计业务相对单一,顶岗实习一年,实质是当一年工作人员。这一年学校收了学生的学费且很少管理。学生的好处是领到了薪水,学业上提高有限,对实操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改革讲了三十年,实践教学的模式仍是几十年一贯制。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实训大多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进行,这时学生的心思主要放在找工作上,有些学校又对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采取免修实训课程的办法,致使许多同学的实训流于形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实践教学目的,以下建议抛砖引玉。

1、准确定位专业方向,创建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毕业生大多是在中小企业工作,所以高职会计培养目标是 “助理会计师”,要准确定位专业方向,并以此指导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教学要突出高职特色。高职会计培养的重点是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普通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会计行业的高尖端的精英。毕业前要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最起码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高职教育的失败。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纳税处理等工作的会计人才,我们要创建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会计专业和课程应该时代化、国际化、社区化、区域化、民族化、特色化,以满足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需要。强调具体理论的教授、专门技术的指导和技能实践的操作以及实训试岗的培训。

2、完善实训教学管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设计出一套新的目的明确、层次分明、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制定实训具体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标准。如企业需要毕业生具备成本核算、会计处理、财务软件操作、税费计算与申报等技能。实训课程应包括成本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电子报税实操等。综合模拟实训应按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如出纳、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主管等岗位轮换进行,使每位学生熟悉所有会计岗位的业务。

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单项-综合三部分内容,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相统一,循序渐进的完整实训教学过程。努力完善实训教学制度,健全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设计等教学文件;形成实训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和调控系统。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共建多方融合的实训平台

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已经普及到小微企业。学生大都能玩高档次的游戏软件却不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这种怪象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与课程设置严重滞后的表现。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关注行业企业信息发展动态,随时把新的知识搬进实训课堂(如今年11月用友公司开始布局移动业务)。开发虚拟实验系统,如用友点播系统平台。建立课程网站,将实训资料挂于互联网上。各院校也可共同出资构建实训基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高职教育应像美、德一样注重多样化教学,不应拘泥于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依赖教育部和各省办的网站和杂志,更可利用人人网、校友网、百度BBS、微博、微信等新型交流交友网站和软件进行高职教育理念的宣传、知识的传播。建议建立互动平台,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增强趣味性,通过模拟实训平台。把实习现场搬到学校, 把实训课堂当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场所,师生共同参与,全真角色模拟,分课程、分阶段运用数字实训平成实训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轮岗实习制度

过去实习走过场,有的单位不愿提供财会岗位、学生最后只能做虚假实习报告;有的直接顶岗上班,业务单一,不能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体制入手。政府要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形式建立“实习制度”。建议借鉴西方作法,如美国社区大学的教学:实验:实习课时安排为1:2:3;加拿大CBE的“带薪实习”;德国“双元制”的校企真正合作,80%的课时是动手的实践教学。使毕业的学生动手工作能力强,进入企业适应环境快。同时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澳大利亚提供对实习生有益的课程指导;法国实习生建设的“学习平台”等。

轮岗实习制度应包括三个层次,即认知实践、社会调查和轮岗实习。认知实践的开展,应安排在第一学期。通过入学初期外出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通过专业介绍、互动交流等形式,引发专业兴趣。社会调查可安排在每学期或寒暑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专业-就业”等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及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等,激发学习热情。轮岗实习应象医学院一样建立自己的“附属实习企业”(不一定象附属医院那样,可以是虚拟企业),学生可在附属企业实习;并且学习医学院“轮科室”实习模式,将顶岗实习变为轮岗实习。这样才能培养“全科会计” ,实现毕业生由学生到合格会计人员的转变。

综上所述,建立数字模拟实训平台,将传统会计实训模式更新为高科技的实训形式,即变学生顶岗实习为以数字模拟为主的轮岗实习;将我国“放羊式”的形同虚设的顶岗实习制变为“主动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学业挑战”“支持学习者”等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

创新观点:颠覆我国多年的顶岗实习制度,改传统实地实习为数字模拟实训,改顶岗实习为轮岗实习。数字化信息模拟实训类似工业界的 4.0,将颠覆我国多年的顶岗实习制度,开启我国高校实习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D理论、实践和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 蒲 萍.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J].《调查与思考》2013,12.

[3] 马英华,汤国梅.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09.

[4] 吴文青.工学结合视角下会计实训教学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4,2.

[5] 吴韵琴.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财会研究》2011,6.

[6] 王 伟.宋 蔚.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1,1.

篇11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会计核算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发展,是我国会计领域正在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会计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通过对常用的大型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运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使一部分学生电算化水平达到或接近中级水平,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即能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的解决会计新问题。

基于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这种定位,我们应以科技教育为目标导向,用现代科技给我们创造的条件和种种便利,将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扎扎实实的做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一个一线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电算化教学工作经验,下面就中职教育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教材不规范,教学标准不统一。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大多是以学习编写会计核算程序为主要目标,往往要求读者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容易和不切合实际的事,不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2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没有系统的学习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教学上需要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师资队伍的不足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3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实训课时不足。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很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资金实力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1.4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内,教学范围和教学信息量小,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实操性不强。不重视岗前培训,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5教学方式固定。

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和黑板式教学模式一样,不能展开多元性案例研讨,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描述归纳来讲解。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老师对一班学生,不能因材施教,没有充分运用实践性教学、会计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1.6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过低。

1.7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实习的衔接性差。

2.解决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当中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自编电算化实训教材。

现有的教材往往是先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论、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然后再进行软件的操作。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将理论部分置于课程的开始部分,而有关理论形成过程等部分内容置于后面。这实际上和人认识事物的顺序是相反的,试想,向没有吃过苹果的人去描述苹果的味道是很一件困难的事,但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即让他品尝一个苹果。所以在没有使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之前,让学生就去分析甚至开发一个系统是困难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前先自编电算化教材,将教学内容的顺序做出调整,将财务软件的使用放在最前面,在体验认识了什么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如何操作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白行分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如何进行信息的处理的。让学生在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其自行归纳总结出有关的概念性、规律性的理论内容,然后再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效果也非常不错。

2.2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设置。

以前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计划中增加一门《计算机应用》课和一门《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该课程中只是学到一知半解,将来毕业后在单位如果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就会无所适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后来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增设下列课程:

(1)计算机应用基础。

(2)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

(3)会计电算化应用。

(4)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

(5)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6)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课程。

2.3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

原来只是开设一门《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每周6个课时,课堂教学与上机的比例为2:1,从实效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不能兼顾会计软件的实训,上机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我们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了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增加实训的强度,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比例调整为1:1,同时在第六学期专门开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和考证工作。

2.4实现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模拟实习。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单单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性教学,会计作为以“数字”为主要表现的一门管理技术,只有经过强化训练,经常进行会计实战模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企业一个月从初始化设置到会计报表

转贴于

整个账务处理流程的案例操作,才能促使学生对“数字”,对企业会计操作产生一定的“敏感度”,“熟能生巧”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在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搜集、组织案例材料,及时进行上机指导,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好课堂的演示教学,以化解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的逐步提高案例的难度和复杂度。目前我们采用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uferp-m8.25及安易财务软件演示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同时为了让广大学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有更全面、更感性的认识,我们实现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手工实习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当中。通过实习让学生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2.5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我校投资约十万元,建立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2.6 加强是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要提高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师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

2.6.1派员参加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培训。

相继派出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班;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安易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还专门派出两位会计专业教师到院校脱产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半年,来提高我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

2.6.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允许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

例如我们与南海智勤会计师事务所、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佛山市辉煌不锈钢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经常派老师去讲课或到公司兼职,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面向社会招生。

2.6.3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校的财会教师拓宽了知识面,让其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大大提高了我校的电算化教学水平。

2.7创新学习模式,进行会计电算化社会调查。

篇12

很幸运,我被北京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录用了,我之所以会选择去那里是因为有着340年的历史,是老字号,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有着很高的名誉;同时是国有企业,待遇比较好,而且在那里我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来充实自己。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商业公司,而商业公司是集团底下的十大公司之一,属于商业零售性质。北京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这样,主要以药品零售为主,在北京有60多家连锁药店。月日我被分到了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药店工作,主要是配合出纳完成日常结算工作。

药店位于桥西北角,在南三环边上,紧邻地铁站,地理位置很好。药店周边挨着苏宁电器和很多餐馆,处于人流较多的位置。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来药店买药的人很多,是个提高收入的好时机。来药店的第一天,我还不太熟悉出纳所应做的工作,但经理和出纳都对我很好,很照顾我,教我怎么干。出纳更是手把手地教我,使我对工作有了信心。刚来药店的前几天,真是不喜欢工作,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因为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又面对那么多新人新事,面对着那么多陌生的眼睛,看着外面卖药师傅们的议论纷纷,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很尴尬。但又想想,工作就是这样,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或是用自己的情绪来面对工作,这样永远都做不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好好学习各种出纳知识,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铺好道路。

工作的前几天,我慢慢学会了怎么用系统软件,因为所有连锁药店都使同一种系统软件,以便于办理各种业务,如请货、收货、退货、查看调价,查看商品价格和结算,最重要的就是和总部通讯,因为每天总部都会有新消息告诉各门店,只有和总部通讯,才能及时了解最新消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然后,我又开始学习收银,拿到顾客给的销售小票后要入机,认真核对药品的编号、价格和批号是否正确,这样才能和电脑上相吻合,从而电脑才会认可。的药品有字头区分,比如说“1”字头的为成药,“2”字头为饮片,“3”字头和“6”字头为西药,“4”字头为保健食品等一共九个字头,每次自己留存的小票应按字头放好,以便每天晚上的结账。还有就是刷卡,一定要打好要刷的金额,以免发生金额错误,刷完后要把银行存根和商户存根保留好,每礼拜要上交给公司。学习了这些后,我就开始正式步入出纳的学习了。跟着师傅学后才发现,有时书本上的东西很死,实际上工作的时候并不是这样,而是比较灵活。我也觉得平常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很好,但等实际工作了,却得不到很好的实践,甚至不知如何下手,多数的知识自己还是不会,甚至还处于初级状态。有时脑子总是处在半知半解的状态,师傅说几遍我也听不懂,得等实际操作几天后才算明白。有时总是看着师傅做,但等自己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又不明白了。从中我真的体会到了光看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起来,才算是领会,才算是彻底明白。

实习两个月后,我基本上掌握了出纳的工作,同时对工作的流程和步骤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理解,并且工作不是那么费劲了,我配合着师傅每天做好出纳的日常工作,对出纳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它的步骤基本上是这样的:(1)每天早晨打盘点表,交给各柜组进行实货的盘点整理销售小票,做日报表查看软件是否有调价、清货通知从收银员那里取得货款后送存银行,登记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每天基本上的工作就是这些,同时出纳还要每星期三去总公司交货款,以转账支票的形式上交。并且报销各种费用,如果自己门店还有什么别的交代事项,出纳还要去公司各部室完成相应的工作。每月的25号为每月大盘,出纳要做盘点表和能源台帐,月初要上报经营数据,10号左右发奖金,由经理开完经理例会后带回给出纳。主要的工作流程就是这些,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很累,但每项工作都要认真,一个数字的错误,就会使全盘发生错误,这也体现了作为财会工作者的严谨性。

在工作之余,我有时会去柜组和各位销售药品的师傅去学习药品知识,认认药,了解各种药品的药性。尤其是饮片台,学习怎样去用戥子,学习各种草药的名称和用途,我真觉得药品的知识很深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的药是很有名的,其中以大蜜丸最为普遍,最有名的当然是安宫牛黄丸,用于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治疗温热病热陷心包,中风昏迷,小儿惊厥,是出品的一种名贵的中成药,很有疗效,甚至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要想卖药卖出名堂也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具备药师资格外,还要有一定的经验。在饮片方面,要取得中药调剂员资格证后才能上岗,我想有兴趣的话,也能考取调剂员证,多学一些知识。有时药店来货了,我也会帮忙理货,核对药品数量、批号和零售价,这样更进一步加强了我对药品的认识。

在三个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变得成熟了很多,对于为人处事,怎样去搞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我也有了很深刻的感悟。经理和同事们都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她们,在休息之余和她们聊天,在过年的时候和她们同台演出,我们一块吃饭、唱歌、跳舞,真是高兴极了,我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了,我也越来越乐意干,每天心情都很好,为我加大了不少工作的动力。

时间过得真是很快,月日那天我被调到了北京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药店,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出纳。药店是个新开的药店,位于南三环西路,离药店很近,面积300平米,是北京市所有连锁药店里最大的药店,而且房租很贵。那块紧邻服装批发集散地,外地流动人口很大,是个很不错的地价。

开店初期,真是很累,除了验货外,我自己还要去办理各种证照。有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统计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食品流通等等。每天都在外面跑,自己办公室里的工作却完不成,那时真是很急,但没有办法,着急是没有用的,只能慢慢来。又是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同事和新的经理,但这次有所不同,因为这次是我正式独立上岗。对于这些新的同事,我有所不适应,尤其是和经理,有时意见会不同一,这是需要相互磨合的。经过一个多月后,我的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但仍然会出现不会的问题,我会请教别人,并加以铭记。我对于备用金的管理和自己库存现金的管理很上心,对每笔金额都会记录,并让在场人签字确认。同时在去银行存款时,记好日期和金额,并随时登记银行日记账,使得账目清晰明了。并受到了经理的认可与好评。

在工作已经4个多月了,我认识了不少的新鲜事物,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虽然仍处于实习中,但我已经把自己融入在了这个大集体中,我为自己是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也在这四个月中懂得了不少道理:

要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自己所做的工作是财会工作,这就更要求具备工作的严谨态度。也要具备作为财会人员的基本道德规范和高尚的节操。单位的钱要保管好,并且要有规律的进行清点,对每一笔发生的业务要记账,并且每月月底按时结账。点钱的时候要踏实认真,不能一心二用,更不能有什么侥幸心理。

做事要有始有终。每天工作很忙,但心不能浮躁,办完一件事后才能去办另一件事,不能手忙脚乱。做完一件事后要有收尾,并及时作好记录。

尊敬师长,团结同事。同事们的普遍年龄都比自己大,他们经验比我多,见识也比我多,自己更应该去尊重他们,并且有问题及时请教,从中自己也可以获得很多经验。

在药店工作中,我也有很多困惑,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比如预算外怎么去报销,员工餐费明细表怎么做,支票怎么填;协配的来货票怎样去换票等。遇到这些问题,我会请教别的店有经验的出纳,并且我也会请教我的会计主管,她们都会帮助我,耐心给我讲解。

同时,在工作时,我也发现了药店存在的很多不足。

销售小票书写不规范。每次销售药品时,都要开小票,小票为一式三联。写小票时必须要注明商品编码、名称、厂家,同时,金额要写正确。但有的员工仍然没有注意这点,不是忘了写厂家就是写错编码,造成电脑出现“未出”情况。

来货时分工应明确。每次来货时,所有员工全都去搬药,把箱子里的药品全部拿出来,然后再核对。我认为,应该确立验收员,把每个人应该做的工作分好,这样才不会出现药品漏数或重数现象,节约了很多时间。

新开门店办理各事项应由公司办公室出人陪同。对于新开的药店来说,办理各种证照是首要的事情。连锁药店属于分支机构,在办理证件时都会让你出示上级机构的证照副本,甚至有的还要看原件。公司办公室应配合门店完成各种证件的准备与整理,尤其是在开立对公银行时更应该由办公室出面陪同门店出纳开立银行帐户。但公司办公室做得比较欠缺,既不同意给原件,又没有人员出面,给各门店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使得各种执照的办理并不是很顺利,耽误了时间,永远处于被动局面。所以,我希望在今后开立新门店时,办公室人员能够为底下门店所着想,钱大家一块挣,为什么不去相互扶持呢?

针对这些不足,我会及时去纠正,并且在适当的情况下向领导反映,以便使工作正常进行,方便于大家。

在工作的这几个月中,我确实挺怀念上学的时候,觉得那时真的很无忧无虑,每天什么都不用想,除了上课,写作业就是和同学在一起玩。而现在却不同了,是为了生活而工作,有的东西想逃避也逃避不了,因为这就是社会。现在想想,觉得上课所学的东西很有用,没白学。我曾经上过会计基础课,做过记账凭证,写过账簿,也做过会计分录,现在也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对于现在的工作真的很有用处。在实践中学习真东西,既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又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希望学校应该多增加一些实操课程,加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大技能培训,以使得学生们在踏上工作岗位时不那么费劲,积累更多的经验,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地基础。还应该加强学生们沟通能力,在工作时,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次数会很多,说话的方式,言谈举止的注意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学校应开设语言交流课程,增加学生们的沟通能力。

篇13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分向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地区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会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经过三年的实践,提出了培养“面向现代经贸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基于这一目标构建了科学的会计专业“分向培养”模式。为全面了解“分向培养”模式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项目组成员开展了相关内容的系统调查分析。此次调查欲深入了解区域行业、企业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分向培养”模式及实施成果与不足,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对未来高职会计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对“分向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完善。

一、调研活动概况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分向培养”模式调研课题组开展的此次调研的对象为,参加了分向培养的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意在使调研形成的结果更为客观有效、调研结论更具科学性。调研对象主要以2013级、2014级和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及其就业或实习单位为主。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相结合。调研教师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与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访谈,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就业后的信息反馈等,并对毕业生(实习生)就业(实习)单位情况和职业生涯走向的情况进行搜集,对这些信息加以整理,作为佐证材料。课题组事先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北京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分向培养情况反馈表”,通过网路扩展了调研对象并有效回收了调查问卷。向已毕业或即将毕业学生发放问卷总计220份,有效回收195份。

二、“分向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分析

(一)“分向培养”模式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北京市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与完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GDP中的比重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增长幅度高于其他产业人数的增长幅度。从需求情况看,北京财会类人才需求量很大,尤其是中小企业,财会类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找到一份普通工作求职压力并不大,但是要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却不容易。针对会计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越是大型、高薪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高、越细致,包括专业能力、财务软件使用能力、沟通能力,甚至对CPA证书、实习经验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部分企业反馈,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实践常识,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成本比较高。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实习生)就业(实习)单位以中小企业居多,占据就业人数一半以上,是高职会计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结果看,毕业生(实习生)主要就业(实习)的单位以服务业为主,占比30.77%,行政事业类单位占比12.31%,这两类企业占比一半以上。同时,此次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是,毕业生就业(实习)途径以熟人介绍的方式占近一半,媒体广告占其次,比例为22.56%,而较少学生是通过招聘会或是人才市场的途径实现就业的,这样的就业方式还是有着一定局限的,同时,也会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的提升。

(二)“分向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为落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2013年开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课题组进行了“分向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划分了银行会计审计实务和统计实务三个培养方向。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学习方向,42%的学生选择了银行会计方向,33%的学生选择了审计实务方向,其他学生选择了统计实务方向。各方向主要专业课程的讲授分别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保证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向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听取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适时地改正发现的问题,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馈“分向培养”模式对优化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49%的学生认为“分向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很好,对于促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应用效果不好;而其他学生认为该模式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调查结果中,我们还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分向培养”模式对提高各项会计核算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分向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是受到了多数学生的欢迎。

(三)“分向培养”模式仍需要不断完善

“分向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需要克服、不断改进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与班级管理困难问题。会计专业“分向培养”模式的实施是按照学生自愿报名和系部选择的方式来组织班级和学生管理。按照各方向选择形成的新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于会计专业原来的各个班级,客观上形成了原班级与教学班交错不符的问题。对于原班级的班主任来说,面对即将就业或实习的学生,班级管理和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了。这一变化容易造成班级的凝聚力不强、学生散漫、形成管理盲点等问题。再者,由于会计专业分向教学改革是从2013年才开始实施的,实际参加教学改革的学生样本还比较有限,还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来论证改革的效果。项目研究将随着分向培养模式的不断实施,积累充足数据来客观评价这一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并且根据实施反馈信息不断完善该模式。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分向培养”模式在未来可以不断改进的一些方面。在方向划分上,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不断优化,增加或删减相应的培养方向,如增加注册会计师、税务实务、小企业会计等方向设计,以保证人才培养适合市场需要。调查也显示,学生认为在中高级财务核算能力、税收核算等方面的核算技能培养上应进一步加强,同时,学生们对财务软件操作、税务事务处理等实操能力培养方面有较强的需求,应将这些需求进一步融合进教学改革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分向教学”模式。

三、进一步强化“分向培养”模式实践的思考

(一)制订职业能力分向培养标准,推行“多证书”制度

依据“分向培养”模式的要求,发挥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制定适应企业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能力分向标准。教学安排分两部分:一是课堂理论教学,二是根据职业能力分向标准设计不同细分方向,安排学生进行专向学习和上岗实操。采用“2+1”的“分向培养”模式。在学生完成第一和第二学年的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后,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开始职业能力分向培养及对应的顶岗实习。

推行“多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根据所选专业方向,考取初级会计师、统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

(二)建立“分向培养”模式的教师能力提升方案

“分向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学校需建立与“分向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教师能力提升方案。学校定期派遣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强化“双师”素质,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基础理论,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聘请企业不同专业方向的人员,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这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引企入校”的新型实训教学基地

“引企入校”,即与企业合作建立新型实训教学基地,让企业在学校“生根发芽”。既为学生提供了强化实践技能的空间,又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快速通道,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供新平台。专业实习依托合作企业,成立校内“虚拟公司”。随着实践基地不断成熟,逐渐对外承接业务,使其作为学生校内实践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

参考文献:

[1] 范莹莹,刘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J].经济研究导刊, 2011(08):255- 257.

[2] 黄文艳.高职会计专业需求+能力课程体系构建[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1).

篇14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 教学体系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紧跟形势全国各地院校陆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然而众多院校往往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造成职业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社会对该类人才的期望出现了较大的落差。为此,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亟待改革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信息化发展环境下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然而大部分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普遍出现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与会计专业混为一谈的现象。许多学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与会计专业有何区别提出疑问,但是高校自身甚至是专业内任课老师也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究其原因就是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到底培养哪类人才的目标没有明确。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等同于会计专业的比比皆是,有的院校直接将会计专业改称会计电算化专业,采用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才培养。

(二)课程设置欠合理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课程体系区别于本科院校总课时数是有限制的,为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挑选出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培养目标的不明确,造成课程体系设置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院校直接沿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的院校采用电子商务专业课与会计专业课共同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也有院校是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内增加会计基础课程而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由于这些课程体系不是根据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职业岗位性质、岗位任务要求、岗位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等内容进行分析设置的,因此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不能有效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

(三)师资力量不匹配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当代会计领域的新学科,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随着ERP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普产生大量人才需求而出现的新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性不断提高,它的综合性决定了教授这个专业的教师必须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物流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知识。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将学生分为文科和理科,造成了院校内任课教师其自身偏科的教育背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师资可分计算机专业教师和会计专业教师两类,真正既懂会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匮乏。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制约着专业的人才培养,众高职院校产生了要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而没匹配的师资任课的矛盾。

(四)实践条件较落后

由于众多高职院校直接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等同与会计专业,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直接引用会计专业的实训材料和实训场所,会计电算化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环境,或者是要与院校其他专业共用电脑机房等实训场所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直接抑制了本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设。部分条件较好的院校有自身实训设备,会采购一些常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但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公司向院校销售的院校版系统多为已经淘汰的旧版软件,最新版的企业软件往往不向高校出售,这导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就业,毕业后还必须再接受企业的二次培训。

三、改革高职类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明确具有信息化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期望,除了是具有会计核算能力,还可能要处理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ERP应用中的一些维护与技术问题,其就业方向既包括企业会计、会计事务所等传统会计专业就业方向,也包括企业技术维护部门,软件公司等新的就业方向。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传统会计专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演变而来,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应既兼容体现会计专业传统,也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电算化的特色,但绝对不能直接将之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同。

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坚实的信息化处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实践应用技能,能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财会工作实施中,并能进行基本的会计信息化数据维护处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依据职业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素质的进阶式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型工商企业的会计、出纳、会计信息维护、审计等岗位。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软件类企业从事业务顾问,销售顾问,实施顾问等岗位,在培训教育业从事电算化会计培训工作,在会计事务所从事记账,审计助理等。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三年人才培养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应该依据职业岗位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务求学生毕业能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无需企业再培训直接上岗。

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三年的人才培养中建议采用工学结合分阶段进阶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既具备会计从业能力也具备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区别于传统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学生第一年除学习基础必修课,在专业上主要学习会计基础课程和数据库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是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基本会计从业资质才能为电算化的就业做好充分和可靠的准备,在课程上可实行以证代考,考取从业资格证作为相关课程通过的标准,此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

在人才培养的第二阶段素质类基础课程大量减少,此阶段学生专业课时增多并且已具备基本的会计能力和数据库入门知识,就可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等难度进阶的会计类课程,要求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证,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电算化领域学生应学习较为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并同步掌握这些系统配套使用的1~2个大型数据库应用,以培养学生具备在就业中对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设置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配套模拟实训,工学交替,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有机会单独进行项目实操实训。

在进阶式培养的第三阶段,在学生学习完会计核算技能后,可开设审计学,ERP技术、税收筹划等课程,还可针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开设银行类、金融类课程作为选修课。此阶段学生即将面临就业择业,因此应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增加会计与数据库综合业务实训让学生具备综合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开设的实训区别于第二阶段的单项模拟实训,应用企业真实资料实训为主,使学生具备从会计核算,信息处理,数据维护等一系列业务的处理能力。

三年的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不但具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应用与维护的职业素质,熟悉会计流程,也能从信息技术层面处理会计流程,具备解决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事会计行业还是软件行业都具有优势。

(三)建立综合型师资团队

前文所述,目前各高校既掌握会计知识也掌握电算化知识、数据库知识的教师十分匮乏,大部分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都是会计教师,即便有“双师”素质,也是具备会计师与讲师双重资格,其师资力量只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需求会计类课程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应建立综合型的师资团队。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应既有会计类专业教师,也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还可以多聘请在企业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做专业实训的指导教师。

(四)建立专业数字化综合实训环境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色决定着本专业需要一个专用的数字化综合的实训场所,独立的专业实训环境有利于学生边学边练,摒弃传统在课室授课的理论教学模式。该场所提供模拟企业会计工作环境,能进行手工会计业务实训,同时配备四五种常用财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ERP系统,和大型数据库1~2个,中小型数据库1~2个,能满足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训、数据维护实训等各项实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