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律意识淡薄的反思范文

法律意识淡薄的反思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法律意识淡薄的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法律意识淡薄的反思

篇1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实效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丝丝入扣,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令人们自顾不暇,也间接地导致了人们职业道德的缺失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再加上各大高校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原因,从整体上限制了这门课程的发展。

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呆板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任课教师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无法挣脱这层思想束缚,只能依照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使得专业知识与行业要求、企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动向相互脱节,无法根据实际发展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和适当补充,也无法结合真实案例,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进行模拟测试。课堂之中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教师所传输的内容,单一式的教学法,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2.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

考核评价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文化素质,卷面考试是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唯一方式。单一式的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化、主观化,缺乏科学性与真实性,无法从整体上对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所以,也就间接地导致了学校评估结果与学生的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给企业择优录取人才带来了困难。

二、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是现展的趋向性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必然性需求。市场的日益扩大,不仅带动了经济消费,也全面推动了企业发展。然而,一些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也渐渐出现,缺斤少两、假冒伪劣,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等不良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面对这样的情形,只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加强公民意识,才能确保社会的有序发展,才能培养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既具备职业道德,又拥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的必要性。

三、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1.提高认识,增强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责任感

教师是知识的先驱,也是教学的实施者和培养者,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技能,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职业道德,又掌握法律知识的专业型人才。此外,教师要有时代的使命感,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诚实守信、刚正不阿的学生为终极目标。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沟通,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讲述中,教师要结合真实案例,可以以话剧形式,让同学扮演法官、律师等人物,进行模拟法庭演练,甚至还可以模拟招聘会、模拟律师之间辩论会、法律知识抢答会等,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实践性与创新性,让学生明白法律在生活中的意义。此外,还可充分借助电影、视屏、图片等媒体,通过观看法律电影、职业道德人物宣传、相关图片,在富有趣味的情节发展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演绎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好奇与猎奇心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树立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对社会的重要性。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理论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贴近社会,立足现实,教师要以超前的目光,顺应时代的需求,了解社会的发展,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与现实社会相互融合,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给这门课程注入新鲜血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法律政策、社会热点、焦点新闻、真实案例与所学专业、所学知识相互融合,使教学能充分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文化修养,除了课堂教育,教师还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制教育”“法律援助”“焦点访谈”等电视内容,此外,可以通过收听广播,观看大量法律书籍、道德书籍等多种途径、多个渠道。只有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中,立足于现实,让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离不开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充分融合,相互交织.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变革,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要立足于现实,溶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作者:胡茂林 单位: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赵丽艳.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目标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篇2

关键词: 青少年 法律权威 教育

青少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但是让人不得不重视的是近几年青少年法律权威意识淡薄,违法犯罪情况有上升趋势,如众人皆知的马加爵事件、刘海洋事件、药家鑫事件,等等。我们在对这些事件感到痛惜和惊叹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的欠缺,进而引发我们对青少年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权威教育的反思。当前在青少年中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学校和理论界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青少年加强自身法律修养的积极态度

(一)拥护宪法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我国绝大多数青少年有良好的法治道德观念,这与我国持续性开展的普法教育,国家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青少年知法守法教育是分不开的。青少年应拥护宪法这一我国根本大法,领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社会主义公民能够自觉遵纪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是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的长远目标。

(二)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当前,法律对青少年已具有权威性,也就是青少年已成为独立的行使法律权力,遵守法律义务的主体。每个青少年都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得做出逾越法律规定的行为。大多数青少年已树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做事情讲法律讲证据,知法守法,在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懂得运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令其在行使权利时能够“三思而后行”,不会做出损害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行为。

二、青少年法律权威意识缺失的现状

(一)法律知识匮乏

法律意识的养成离不开丰富的法律知识,这也是判断法律意识水平的一个重要准则。我国青少年已学过相关法律知识,但还尚未系统全面的把握法律知识。比如,在2002年发生了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向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泼洒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致使多只狗熊受伤一事,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对青少年就大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中,认为他是缺少道德修养的占27.3%;虐待动物的心理疾病的占24.3%;青少年好奇心的占2.6%;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和行为的占45.8%。刘海洋在被拘留后曾表示自己学习过法律知识,也知道民法、刑法等,但他却不认为伤害狗熊是犯罪行为。在经过批评教育后,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由此可见,刘海洋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未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对于规范自身法律行为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他缺乏的是对自身行为的法律判断能力。

(二)法律意识淡薄

2011年6月,曾经的北京大学学生连勇杀人的消息震惊了社会。人们纷纷质疑,北大学生怎么会杀人?其杀人动机原因更是令人费解。被害人乐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在玩耍中不小心撞到了连勇,没能及时道歉,让连勇产生了“什么人都能欺负我,连小孩子都欺负到我头上”的变态心理,最终残忍的杀害了乐乐。相类似的案件,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西安音乐学院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案件……这样的案件接连出现,正反映出青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和漠视,肆意践踏法律,终究酿成了不可弥补的悲剧。当调查问到“如果遇到侵害或敲诈,你会怎么做”时,只有不到一半的青少年选择了报警,约为总人数的46.2%,由此可见,大部分青少年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不容忽视。

(三)法制观念知行不统一

从调查结果看,当代青少年已普遍认识到了“守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青少年不具有“护法”“用法”“知行统一”的良好品质。调查问到“当你在商场购物,突然有两个保安上前跟你说:怀疑你偷东西了,并且要对你进行搜身”时,仅有54%的被调查者选择“诉诸法律,维护人格尊严”。青少年的法律知识已在不断提升,但时常知行不统一,理论与实际脱节,还没有形成自觉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当青少年的个人意愿与法律和制度的要求相矛盾抵触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直至破坏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进而走向犯罪。

三、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对策

加强青少年法律权威教育,不仅对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法律的意识观念有重大意义,而且能更加有效地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社会的祥和稳定。

(一)国家的角度

1.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有法可依。当前,覆盖社会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已基本完备,法律体系在整体层面上实现了科学统一。针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可能发生的违法事件的立法是我国法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强化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的基础。只有构建全社会健全的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升立法水平,才能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向上、成长成才的社会外部环境。

2.树立法律权威,增强普法教育实效。加大力度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方面的宣传教育。对于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应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的教育宣传活动,强化其法律教育。主动对行为欠缺的青少年以及解除劳教的青少年开展法制方面的教育宣传,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得到根本转变,使其走上正轨,做守法公民,以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提高公民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3.营造全社会人人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国家和政府需要在整个社会范围之中营造健康的法制氛围,强化法制方面的教育,以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以社区为例,社区应该建立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相关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探索构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教育机制。社区、学校、家庭三方面联手,达到教育青少年的目的,给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学校的角度

1.培养青少年法律权威意识是学校教育当务之急。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权威教育,对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制化社会,提升全民素质有重要作用。对此项工作学校更要引起重视,切实抓实。

2.高度重视法制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强化法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构建人民警察和教师共同执教的教育机制,在校教师首先自觉做到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道德修养形象。学校要有一支法律知识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普法知识教育。

3.法制教育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学校应该重视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更贴近青少年实际,贴近现实社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4.法制教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学校在重视法制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组织青少年观看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组织案例教学,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开展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宣传书、开设法律咨询活动点、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树立起法律观念。

(三)家庭的角度

1.父母长辈带头自觉遵纪守法。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争取在学法、守法上做好带头作用。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能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自身道德文化的素养,孩子就会受到良好成长氛围的熏陶,为其讲文明道德,遵纪守法打好基础。

2.注重提升家庭成员法律文化素养。要重视提升家长的法律文化修养,学校应定期和家长沟通联系,定期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交流座谈会等,也可采用法官上课,少年犯现身说法,观看教育影片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增强责任感。通过众多案例表明,很多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单亲家庭和父母有暴力倾向及过度溺爱、庇护,亲人法盲、法律意识淡薄,教育方法不当等错误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家庭在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个人的角度

1.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信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让其主动参与到法律知识学习中,有效培养守法精神,强化法律意识,丰富法律知识,树立法律信仰。严格遵循法制规定和约束,维护法律尊严。在调查中,85.7%青少年非常希望提升自身法律意识。让青少年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明确社会责任感,从而正确指导个体行为。

2.培养权利意识和守法习惯。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者,我们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将其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工作有效施行。在普法规划中,青少年应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对其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其法制观念,培养权利意识,守法习惯,以及爱国意识,能够自觉守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行事,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的基本标准,是对每位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基本要求。

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个别青少年之所以没有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主要还是对相关法制内容不理解,青少年之所以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是因为对法律相关规定知之甚少。正所谓“不懂法就是法盲”。假使学校内法盲众多,所占比重较大,学校又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加强管理,由此不断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会危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青少年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是非辨别能力相对较低,尚未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时,我们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意识,自觉抵御不良行为的影响,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能够使其知晓法律内容,并深入了解其意义,进而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假使缺失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要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并对其展开深层次研究,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意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将会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访全国普法办主任、司法部部长张福森[N].法制日报,2010-12-03(1).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加强政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N].法制日报,2011-04-14(1).

[3]李伯黍.品德心理学[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2010(3):281-292.

篇3

1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和原因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关于就业问题的法律心理、思想、观点、知识和理论的总称。它左右和决定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判断,引领和规范整个就业行为和职业生涯历程。当前,缺乏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不少大学生由于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法律教育,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契约意识

不少大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在就业中(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一些大学生的潜意识中,(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都是可有可无的,签不签都没有关系,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合同中有关违约金的条款是对大学生自由择业的一种束缚。因此,我们看到不少大学生为了在毕业后找到一个落脚之处而匆匆签约,但是在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单位后又纷纷毁约。这种行为不仅降低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信任感,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必须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

1.2缺乏守法意识

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理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诚实诚信做人。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硅码”而选择“求助”不法分子办理假冒的奖励证书,四级、六级英语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等欺编用人单位。而且,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的行为,他们大多认为这种行为只是违反道德而已。

1.3缺乏维权意识

我们注意到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关心得最多的是如何设计和制作简历、如何调整心态和掌握面试技巧,对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运用技巧都,例如怎样才能防止在签订合同时上当受骗,怎样才能识破不良用人单位的欺诈行为,怎样区分试用期与实习期等。大学生在追求面试成功率的同时,往往忽视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对保障大学生就业成长的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因此他们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往往不知如何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容易出现求助于各种极端非法律渠道的现象。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愈来愈多的毕业生因为不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而涉人各种纠纷的情况下,我们在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必须反思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招生就业处之类的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并且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的限制,这类课程对于解决毕业生就业中所面对的法律问题仅能做到泛泛而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不足

绝大多数高校虽然都把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但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时量普遍较少,所占学分的比重也比较小。因此,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绝大部分课时均用于安排向学生讲授求职技巧(比如教育学生认识自己,指导学生如何着装、写简历、应对面试等),只有剩下的少部分课时才用于对毕业生进行专门的法律教育。而在这屈指可数的课时中,就业指导老师往往用于泛泛地谈及《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三方协议》或者《劳动合同》的签订注意事项,而对毕业生就业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包括就业前、就业中及就业后所需注意的基本法律问题缺乏系统性的阐述。

2.2师资欠缺

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了涉及就业相关法律理论以外,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这门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就业实践经验,否则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目前各高校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多为各个教学系部的辅导员老师或者是招生就业处的老师兼职担当。因此,在缺乏法律专业教师师资的情况下,教师在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水平有限,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仅能做到泛泛地介绍《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的一些主要条款及违约金的适用方式等,对大学生怎样系统学习和理解相关法律的精神内涵和怎样在就业的全过程中运用法律武器缺乏具体的对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2.3定位偏差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大多是对就业法律某一问题的探究,多是集中于就业诚信行为的归类表述,而对如何站在全局的角度研究建设和完善相应体系的阐述相当少。实际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贯穿于就业的全过程,包括就业前、就业中及就业后。因此,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大纲的规划及教学内容应当考虑到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特殊性。在对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的定位应着眼于全局,而不是只关注于部门,以防止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

2.4内容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

目前,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教材的编写上基本是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其中的法律教育课程的内容欠缺统一性和系统性。比如,一些地方偏重于简单地传授一些应急性的法律技巧;而一些地方则反之,除了简单地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词和法学理论之外,对大学生毕业生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法条语焉不详。总之,由于缺乏全国性的材,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仅能停留在对毕业班学生的突击教学上,不能做到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求职就业的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法律指导,导致法律教育课程功能相对单一,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5教学形式单一

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应该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集合理论性、实践性、互动性的课程。因此,该门课程在课堂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应该与普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法律专业课有相当的区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教学方式上还停留在灌输式教学水平,侧重于照本宜科向学生灌输教材或课本上的理论内容,而没有形成利益多样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同时,法律是一门实践课程,但很多讲授这门课的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并没有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务相关工作的经历,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授课方式单调乏味,根本激起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学生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

市场经济在我国全面深人和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分配早已迈人向社会化、市场化、法治化。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大学毕业生都需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涉及面大,影响面广,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自身的完善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明确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的定位

作为就业指导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教育课程应有明确的定位。笔者认为,其课程性质的定位是:法律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传授基础法律知识和应用技巧的应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4种法律意识—守法意识、合同意识、证据意识和维权意识。守法意识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就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时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合同意识是指大学生心中要有契约的意识,即遵守约定,履行承诺;在今后就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和执行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的相关约定,不随意违反合同条款,不随意违约和解除合同。证据意识是指大学生应有收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意识和常识,在就业的过程中应保留就业协议书的原件等相关证据材料。维权意识是指在大学生遇到侵犯大学生合法就业权益的不法行为时,在思想上具备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实践中做到运用法律的方式、程序和手段解决问题。

3.2根据课程定位,编订教材,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法律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法学理论,又包含所有部门法的内容。但是,由于受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时量的限制,并且教学对象不仅仅包括法律专业的学生,所以,要全面、细致地向大学毕业生讲授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内容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针对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侧重于实践性的特点,在编订教材、制订大纲时,应立足于法律教育课程的课程性质,合理分配法学理论的讲授和实际操作时间。具体来说,要重点讲授与毕业生联系紧密的合同法、劳动法、刑法、婚姻家庭法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在就业的全过程中遵守法律、诚实信用的重要性。

3.3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从2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仍要发挥传统的讲授法的授课优势,将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应用技巧传授给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必须通过电教化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方式,比如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法、网络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现场观摩教学法及诊所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大学毕业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教学优势。

3.4贯穿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全过程

从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全过程来看,毕业生就业可以分为求职、签约、报到3个主要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毕业生主要面对以下问题:(l)求职阶段,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还处在“双向选择”中,尚未形成劳动合同关系和劳动关系的阶段。这个阶段最容易发生的法律问题主要体现为侵犯毕业生知情权、平等权、隐私权等权利。特别是女大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容易面临就业歧视和性别歧视等问题。(2)签约阶段,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仁方协璐或者捞动合哪等就业协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毕业大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就业协议不公平、就业协议中的违约金、就业协议的落实和保障及就业协议书签订程序不规范等问题。(3)毕业生报到阶段,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相关就业协议并到用人单位报到上班的阶段。这一阶段中,毕业大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用人单位不及时将仁方协讲转换为用人单位正式的捞动合哪,《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待遇和劳动条件得不到落实,试用期过长,试用期辞职与辞退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教育课程应该着眼于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讲授的重点应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篇4

关键词:高校;应急事件;突发事件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变换多样,经济高速发展,国际上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而我国现处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其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一些严重影响和谐的因素也逐渐增加,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我国人才培养的聚集地,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表现出社会的缩影,而高校在一味的追求高速发展和改革的同时将会遇到越来越多不稳定的因素。在我国各类形式突发事件逐年递增,而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恶性事件,例如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在公寓连杀4人发生了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此后,全国高校对校园突发事件高度重视,而教育部于2005年下发的《关于近期高校安全情况的通报》要求各个高校务必高度重视,从而也引发了学术界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

大学生在社会中是一个敏感群体,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高速流通进入校园,大学校园中这些有想法、有个性的大学生却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仍处于发展和形成期,尚不稳定,有时很难正确面对外界事物干扰。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因素

我国的青年大学生受到西方势力不断鼓吹“中国”,企图“分化”“西化”“丑化”中国,他们通过网络等手段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思想,中国与西方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的博弈日益激烈,冲突、摩擦时有发生。而大学生有着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多样化的信息进入脑海后分辨能力不是很强,有时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够理性,在遇到我国与国际社会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采取不治理的行为,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2008年的家乐福事件和2013年的事件。

2.社会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的冲击

在近些年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也极大的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例如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三农问题及住房和物价上涨过快问题。在获得了这些信息后学生在一起讨论,有时夹杂着抱怨和负面的情绪,一旦出现导火索将引发冲突事件的发生。

3.校园复杂的周边环境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较大的消费群体吸引了很多商家在附近经营饭馆、网吧、宾馆、游戏厅、酒吧等娱乐场所,这些经营场所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酒吧中恶性时有发生。

4.大学生就业压力印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的增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很多学生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和对社会上人情关系的不断运用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当很多负面信息涌入后,怨气不能正确的释放,而引发突发事件的发生,还有些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很容易受到社会上虚假信息的吸引而上当受骗,受骗后更是引发心中对社会的不满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

5.对社会政策和问题的误解

年轻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判断问题能力的不足,分析问题不够辩证,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校期间对一些政策、要求和制度的误解,时常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能理性的看问题,行为偏激,而从众心里、跟风、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心里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诱因。

6.淡薄的法制观念

在未入大学之前学生多以高考为主,忽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合理有效地排解心理压力,而将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道德等抛之脑后,造成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2013年的复旦大学投毒案。

二、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与学生接触最多,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状况。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实施着最前沿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在学生成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五条中关于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中规定了“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这项规定也明确了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和起到的作用。

处理和解决高校突发事件中辅导员则是工作的核心,是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指标,辅导员应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具备事件管理能力、应对理念、把握发展趋势,扮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角色,为有效解决突发事件起到重要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具备的能力

1.当好教育者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通过教育手段尽可能得将事件防患于未然,即通过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来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政治素养,坚定政治信仰,辨明是非的能力,与同学们就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做出理性分析,剖析其中真实原因和找出矛盾的根源,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

辅导员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宣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是引发突发事件的一个因素,作为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面对一些问题时应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诉求利益。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引发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辅导员要担当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帮助心理有问题学生排除压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做好观察员

虽然突发事件并非常见事,但突发事件也不是无迹可寻,辅导员通过密切的观察、思考、细心的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心里,解决他们的困惑等各类信息是可以分析出他们存在的隐患,及时地帮助他们调整负面情绪,释放心理压力是预防突发事件的有效办法。

四、辅导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1.做好第一人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辅导员通常是最先的知情人,那么就要求辅导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赶到现场,详细地了解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与上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及时沟通,确保有效顺利地开展工作,并做好决策者。由于辅导员特殊的身份和职责,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对应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控制局势的响应方法,时间的紧迫和情况的紧迫要求辅导员应具备决策的能力。

2.做好沟通者

突发事件发生后涉及的人员是多方面的,学生、学生家长、学校相关部门、媒体、司法部门等。所以就需要辅导员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协调、稳定住各方面人员,尽量平复当事人的心情,用理性的态度和冷静的心理来解决问题,防止事态恶化、防止形成谣言、避免造成恐慌和猜疑。

五、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置后的角色扮演

1.做好安抚工作

安抚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对学生家长开展情绪安抚、心理辅导、相关补救工作等,尽量减少由于突发事件给当事人家属带来的情绪震荡,以及在学生中造成的心理影响,时刻关注相关人员及其他人的思想情况,做好相应的疏导和安抚,避免事态恶化。

2.详细总结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辅导员应详细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得与失、教训等,做好总结,尽可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事件发生前的预防能力,突发事件应急执行能力,突发事件善后恢复能力。

突发事件的预防是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首要能力,即所谓的预防为主,所以高校辅导员应注意自己预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敏感的感知能力,其中包括细心有效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类信息,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要做到时刻关注,建立三层信息机构,即学生干部、辅导员、系主管领导三层信息畅通及时,同时危机意识不可缺乏,扎实掌握引发突发事件的相关问题和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可能引发各类事件的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尽可能地从源头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虽然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但不能完全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那么就需要辅导员具备突发事件的应急执行能力,快速、冷静和清晰的思维是辅导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即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掌握信息,到达现场,清晰判断和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因素、主要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局面稳定事态,完善突发事件的处理,弱化突发事件的影响,减小突发事件的危害范围,其中包括了信息掌握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还应具备事件的恢复能力,其中包括对事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做好心理安抚和疏导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能详细提供事件发生时的相关记录和细节,梳理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发生的矛盾点,总结和反思事件发生的原因,为今后处理相关事件积累经验。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预防、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任务,所以提升和培养辅导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能力极为重要,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情况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希望能给高校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清华国际传播中心.公共形象与危机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刚.危机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陈光.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文件.

篇5

一、成功教育理念概述

成功教育理念是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校长刘京海先生提出来的,经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成功教育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把培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反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起学习潜能。

刘京海先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成功教育理念建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成功教育的教育信念是“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成功教育理念在操作层面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积极的期望,即教师应该建立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内容的近期期望和以践行教学理念为内容的远期期望,并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②成功的机会,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以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③鼓励性评价,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表扬为主,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的失败做出正确评价。

二、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困难的成因

中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中专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大部分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同学被老师长期遗忘在班级的角落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都存在严重的心理缺陷,而这必然会给中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当前严峻地升学就业形势,导致许多人认为中专院校没有前途,好学生都进了高中,中专院校的生源都是那些被挑剩下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且学习目标不明确,这种种的原因都不利于中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些中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质欠佳,导致其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走过场,敷衍了事,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也产生误区,而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导致学生自暴自弃,拒绝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方面来讲,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区之间的交流的深化,各种价值观充斥在社会中,而这其中一些不良的价值理念对中专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让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而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然难以有效的展开。

三、在成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中专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运用期望效应鼓励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成功都需要迈出第一步,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对有些学生而言,教师的期望就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是他们迈向成功的助推器,因此,中专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积极帮助学生建立起期望目标,让其在期望效应的作用下主动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并不断前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期望发展,不同学生由于其个性、气质、知识基础、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自己的期望也有所差异,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期望,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中专教师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就要从点滴做起,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开始,例如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以培养其爱思考、爱观察、爱提问题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学习计划,并监督其完成,而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是学生突破心理局限,逐步建立自信的过程;教育学生不但要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还要遵守学校基本的行为准则,让学生在好习惯的引领下,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3.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指的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学习指导以及学习机会。有些中专院校的教师认为分层教育只适用于那些文化课程,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对学生的要求都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因此,分层教育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其实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虽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趋于一致,但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例如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法律案例,然后让成绩较差,思想道德意识淡薄的学生组成“评审团”,从法律的角度对事件进行点评,而让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监督团”,对“评审团”中的观点进行监督和纠正,这样的分层教学既可以提高后进生参与的热情,也可以让他们在对事件的点评与学生的监督中进行自我行为的反思,从而提高其法律意识。

4.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专生还没迈入成人的行列,实际上他们内心对教师还是充满了信任,因此,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态度、仪表、行为等会对中职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无数教育实践表明,身教这种教育方式要比批评、责骂、训斥的等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仅能够在教育中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同时对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中专院校的教师应该用成功教育理念革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将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以身作则,行为师范,同时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自身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投资担保公司 现状问题 投资建议

近两年,洛阳担保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其数量和担保额度大幅提高,他们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提供财富增值的机会。但毋庸讳言,洛阳市投资担保行业目前发展尚不成熟,各种变数、潜在风险正在逐步增大,既有外部大环境因素,也有国内内部、行业自身、社会综合因素。特别是一家又一家的投资担保公司出事,更是暴露了洛阳市的投资担保公司的诸多问题。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洛阳的投资担保公司如何能够保持自身的顺利发展有待进一步探讨,在此希望洛阳能够积极预防,全力应对。

一、洛阳市投资担保公司的概况

洛阳市担保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初。中央为了收缩货币政策以及调控热钱操作金融市场,所以近来一直调高准备金率,来回收货币的流通量,同时商业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只愿放贷给国企,而不愿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扶持业务。在这种前提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行业发展起来。2001年,市财政出资500万元成立了洛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开始了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艰难探索,随后几年,偃师市、新安县、吉利区等一些县市区陆续成立了一批由县(市)区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或担保公司,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洛阳市的投资担保公司的发展背景

自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办中国投资担保行业以来,洛阳的投资担保业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了。投资担保行业的出现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应运而生的“新兴朝阳产业”。投资担保行业是国家政策支持,法律法规准许,政府大力倡导扶持的行业,其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时至今日,在洛阳提起投资担保业,普通百姓已并不再陌生,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投资担保公司的身影,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近年来,洛阳投资担保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喜忧参半。

(二)洛阳市投资担保公司的基本业务

通过银行授信投资担保公司能获得基本盈利,它为需要贷款的企业做担保,让其拿到所需资金,这样投资担保公司从中收取费用,就叫担保费。由于银行授信的门槛和成本较高,绝大多数担保公司无法取得银行的认可。所以目前担保公司的主营业务仍是与银行没有合作的民间借贷担保业务。

二、洛阳市投资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

投资担保公司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是在信贷紧缩、流动性紧缩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之下,投资担保公司的贷款利率也随之高涨,使得民间借贷市场也疯狂起来。当然洛阳市的投资担保公司不只是存在这个问题,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民间借贷疯狂乱象

这里以洛阳盛归来套牢4000投资人4亿,政府介入善后为例,洛阳盛归来投资担保公司于2008年10月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500万元。在2011年5月,盛归来资金链告急的消息就不断,瞬间关于该公司破产的说法也引起了大量理财人的恐慌。

该投资担保公司打着投资担保的名义高息吸储民间资金,然后再以更高的利息放贷给其他企业,这严重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担保公司因为缺少银行的监督和准备金的保障,让成千上万的储户面临着血本无归的风险,这一切也为盛归来的衰败埋下了隐患,最终盛极而衰。

洛阳市金融办在行业工作推进中,逐渐发现了近年来兴起的投资担保行业出现乱象,根据调查情况,在洛阳市被列入调查范围的投资担保公司中,违规经营就占据了近三分之一,大多数都是从事民间借贷业务,严重地影响了金融秩序和行业发展。

(二)信用观念淡薄的担保服务对象

由于目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在内的被担保者信用观念不足,而且本身的经济管理实力不强,各种防范意识都不足,在选择投资担保公司的时候就非常容易遭遇到具有风险的公司。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各种制度不健全,所以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也不清晰,甚至出现虚假的财务信息,自身的信誉很难提升,对外界的了解也够细致。不良的社会信用环境和较低的行业信用水平,严重影响着信用担保构的业务扩张和健康发展,给担保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潜在风险。

(三)相关规范和立法尚未完善

近两年担保行业从政府监管部门来讲,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对行业违法违规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意识淡薄,监管措施、预防手段缺位乏力,力不从心,从而造成今天政府担忧、投资者忧虑、行业乱象丛生久治不愈,这是相关各方不愿看到但又无法回避不得不客观面对的现实问题。我认为:行业主管部门是否有必要进行一次行政行为自查活动,对前段时期的工作是否涉及缺陷过错、失职失察、失控行为?作为地方政府,是否应启动政府行政行为问责制,对那些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当者进行相关责任追究?对于行业经营者来说,是否应自查自纠和深刻反思?企业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政策法律意识是否淡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四)注册资金虚假

目前一些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为了成立公司运用不正当的手段出现了注册资金虚假的现象,比如向社会上专门从事出借注册资金的组织或个人借款,然后用于成立公司,这种公司就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不能抵御风险。特别应该注意这样一种现象:一石三鸟。同一部分资金办几个企业注册用。主管单位指示验资注册过的老企业将资金再投入到新办企业,作为注册资金验证,致使已验资注册的老企业成了空架子,靠借贷过日子。这种注册资金虚假的公司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于投资担保公司行业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一旦投资担保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将对金融市场的秩序造成巨大危害,更重要的是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五)自己贷给自己,也即关联交易

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开办担保公司,这在洛阳相当普遍。这种担保公司只是自己众多子公司下的一个公司,把钱贷给急需用钱的集团内其他公司做暴利生意(炒股、炒房、期货),这种情况对理财客户非常危险,一旦生意,引发连锁反应,则会导致全盘倒塌。甚至有些企业家成立投资担保公司是为了“放大”和“授信”这一特征,为自己的企业和关系客户进行贷款。

三、保证洛阳市担保公司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防控

只要你有钱投入,不管你以前从事什么行业,有没有投资担保的专业知识,都可以进入投资担保行业,这种进入低门槛为这个行业种下了经营混乱的种子。因此,应完善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培养专业的担保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创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投资担保公司成立的宗旨是更好为中小企业或个人提供理财服务等,平台的信用是客户的首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必须依靠政府力量建立起投资担保行业的信用制度,并且督促监管企业的执行情况。其次,各投资担保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树立讲求信用的经营理念,对自身和顾客都要有责任感。再有,政府可以鼓励一些信用评估中介机构的成立,这样可以加强对投资担保行业的监督,为顾客提供比较可靠的投资担保公司。最后,我们还要打击各种虚假信用,用法律严惩各种诈骗顾客的企业,共同为信用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对全市担保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组织全市担保机构年终审计工作,并以此为据严厉查处担保机构违规进行资金运作、抽逃注册资本等严重违规行为。将会同市工商局对全市担保公司可能涉及非法集资、超范围经营、违规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加强对担保机构业务开展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必要的统计制度和检查制度,及时掌握担保机构业务开展情况,检查担保机构对国家各项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将积极探索对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办法,通过对担保公司的评级,引导担保机构按章合法经营。

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提高自身警惕性,要充分了解投资担保公司的实力情况及社会信誉,依法进行理财,做好风险防范。希望洛阳担保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净化,优胜劣汰将会进一步显现,有志做大担保行业的企业家们要审时度势,让企业未来更具抗风险性,抓住机遇,走重组、合并、兼并之路。洛阳的担保行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勃勃生机,期待着这一天尽快到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 治理现代化 法治思维 依法治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06-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高校治理现代化”正是为顺应这一时代主题在教育领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实行依法治校,是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要善治必先立良法,立善法于教育,则教育治。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要求,将法治化治理理念引入高校治理各环节中,使高校运用法治思维推动高校的各项管理,发挥法治在高校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一、法治在高校治理现代化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法治思维,在高校领域是指领导层在长期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种法律逻辑和法律精神的思维模式来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从“人治”到“法治”不仅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从主观性、随意性和无序性向合法性、权威性和规范性转变的内在要求。高校主体本身对追求平等、遵守规则、维护权利等有着强烈的需求,意味着运用法治思维或法治方式是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最有效的理念或途径。高校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办学主体与政府、社会的新型关系,规范办学主体部各项治理行为,维护办学主体与师生三方面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浓郁教育环境,其本质就是要让高校治理行为在法律轨道内,对个性为主体的权责利能做出法律规定,确保高校推进治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就是高校进一步完善内外部治理结构与环境、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二)法治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也正悄然地从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而现代高校的治理模式从根本上讲就是“依法治校”。而依法治校就是突出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升高校管理法治化水平,处理好办学主体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协调好学校与师生之间各方的利益关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都迫切需要依法治校作为规范与引领,提升学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由此可见,高校治理现代化不仅强调在治理过程中微观方面的师生权利的保护,而且强调和突出治理过程中宏观方面的制度建设。因此,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既要加强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建设,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谐融洽的新型关系提供法治保障,又要健全高校各项体制机制,为维护好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合法权利保驾护航,最终达到教育治理能力的有效发挥,化解教育治理现代化进行中碰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三)法治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各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通过法治来保障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并通过法治来保障高校治理结构内部各项公共权力的合理配置。要合理配置这些权利,保障与畅通学生、教工民主参与途径,进行突破性的改革,都需要在法律法规、大学规章等框架内进行,确保改革的成果得到有效维护,改革的顺利推进得到可靠保障。高校治理现代化就是要通过依法治校,把法治精神与理念渗透到高校治理实践当中、把法治原则与方法贯穿到高校治理过程的每一环节,逐步形成高校各项事业的治理都依靠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治理,切实提高高校治理法治化水平 。由此可见,依法治校与高校治理现代化在诸多方面存在共同性,依法治校既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重要保障。

二、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困境

目前,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在制定与完善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高校治理方面的改革也不断推进,突出地表现在:针对高校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高校内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各项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完善。但是,在依法治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还存在诸多法治困境。

(一)国家法治层面: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与外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传统“象牙塔”式的高校已不复存在,高校治理逐步从与社会隔离的“自治领地”转化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高校治理中,来自政府与社会的介入和限制成为必然趋势,而这种介入和限制需要在依法治校、依章治理的框架下,通过系统共治以增进理解、促进合作。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架构,但是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立法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法制建设在国家整个法制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法律体系不仅在数量上需要增加,在质量上也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使教育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可诉性明显增强。目前,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尽管对高等教育的活动进行了规范,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高等教育活动不断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育改革进行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后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相适应或者滞后性的事实,必定要求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制度层面:高校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条件。凝聚大学精神与治校理念的大学章程和具体规章制度,是实现高校内部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准则,是处理高校与社会、政府、市场等外部关系以及高校党委、行政、教学、管理等内部关系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规,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制定了较为系统的章程和规章制度,为高校依法自主k学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回答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但纵观这些内部“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高校章程在高等教育法制体系的地位不够明确。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制定的大学章程只规定了制定依据,且在制定依据的表达上各执己见。由于章程法律地位的不明确,势必导致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错位或者越位现象,影响高校法治秩序的构建以及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二是章程的执行力度不够。大学章程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主要依据,其制定的目的在于形成既“有章可循”又严格“依章治理”的法治局面,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指定的大学章程条款未能真正全面贯彻执行,势必影响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三)管理者层面:管理者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者既是“依法治校”方略的具体实施主体,又是大学规章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因此,高校管理者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执行。影响高校治理环境的重要因素既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又包括管理者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水平。换言之,在大学章程的制定上,法律素养高的管理者与法律意识淡薄的管理者相比,在法律层面上肯定会更规范与科学。众所周知,在高校行政法制体系内,章程即校内“宪法”,大学校规制定应以学校章程为立法依据,是章程的具体化或细腻化。由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管理层法律思维或意识不强,混淆大学章程与校规的定义,因此很多高校存在校规与章程相违背的现象。再者,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根深蒂固,高校治理过程中的行政管理模式仍然比较严重,很多高校“轻法治、重人治”的思想仍然存在,领导者在工作过程中,主要以领导的文件为主导,而不用法律来表达诉求或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丧失了法律的权威,这对高校依法治校势必产生消极影响,不仅阻碍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而且制约了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三、法治导向下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在大力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多重法治困境,制约了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运行。笔者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的具体实际,以法治为导向,从高校外部治理环境、内部章程构建、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探究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以建立高校外部治理环境为基础,健全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建成,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人们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整体增强,但自觉主动去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还有待加强,这势必对高校治理现代化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我国高校的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与多元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校的实现,必然依赖于整个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依法治国的实现程度。因此,健全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提升依法治教整体水平,为高校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必然增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成效。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建设发展是在政府的干预与推动下进行的,高校的办学未能脱离政府行政权力的介入,从而导致高校治理的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行政权力对高校的影响比较深远。尽管我国已初步建成教育法律体系,但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完全与国家法治的整体推进相适应以及不能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与发展需要。因此,制定、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高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以构建学校内部章程为核心,完善大学制度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把大学章程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在高校内部,章程即大学之“宪法”,是大学履行各项工作的最高行动纲领,是高校立规建制的基本依据。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官本位的管理理念,在其影响下高校制定的章程蜕变成行政管理的工具,方便了管理者权力的运行,而忽视了师生利益群体的权利诉求。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依法治理已成为时代的主题,高校章程的制定必须始终遵循法制统一,必须把充分反映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与着力规范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利运行结合起来,凝练成广大师生员工共同认同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高校章程的制定应始终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利益群体的意见,确保师生的意见能充分表达,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在章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遵循章程在高校内部作为“宪法”的主体地位,既要确保章程成为建规立制的基本规范依据,又要发挥章程作为“宪法”的规范引领功能,完善高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高校内部办事、议事等各种运行机制,形成以高校章程为核心的规范、科学、统一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

(三)以营造校园法治文化为重点,提升师生法治思维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高校来说,高校构建法治文化对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培养师生知法、守法以及提升师生法治思维整体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法治文化建设是依法治校的灵魂。营造浓郁法治文化氛围,首先必须从师生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入手,加大培养力度,把法治精神的培养作为衡量师生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依据,作为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让法治精神渗透到高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化于心,外化于高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才能让法治成为师生共同自觉践行的生活准则。其次,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高校教师及其管理者应注重平时法律知识的积累,自觉养成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高校教职工必须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法治教育理念,在对学生法律知识传授中,不断创新授课方法,与时俱进,切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再次,不断优化校园法治环境。高校师生处在优良的校园法治环境熏陶中,对他们法治文化的培养必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因此,一方面,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校园官网、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的作用,对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进行宣传报道;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法治课堂或法治宣传日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组织各种法制宣传活动,使法治文化氛围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陈立鹏,杨阳.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大学章程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

[2]唐皇凤.构建法治秩序: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8)

[3]胡丹萍,胡慧远.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教骄[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

[4]梁平.迈向现代化的高校治理――《高校现代化治理与运行机制研究》评介[J].山东社会科学,2016(3)

【基金项目】广西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法治思维视角的高校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KY2016YB581)的阶段性成果

篇8

一、案例介入,设计讨论环节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之一就是引入课堂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课题研究,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置讨论题,引入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法。这对教师的教学案例有较大的要求,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与课文教学内容相适应,其次讨论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并且,在难度上难易要适中,这样才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引用和阐述上,应该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例如,可以参考教材中“白马非马”的著名的哲学命题,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适时地引入问题,形成讨论环节。提问“假如你是那位守关的士兵,你能阻止公孙龙牵马出关吗?”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说可以,教师则进一步拓展问“那你应该怎么说?”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讨论环节,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握那些抽象的概念、理论,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同时,还可以借助这样的案例运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在你们的印象里,还有什么例子与这个案例是相似的?”很多学生在思考之后,都会想到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进行辩驳,并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类似的错误观点进行反思,如许多法律意识淡薄的人会认为“小偷不算偷,大偷才是偷”,这些观念显然也违背了哲学的矛盾关系。

二、趣味先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的运用,一是为理论服务,二是为课堂服务。为理论服务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案例来阐述抽象的理论知识,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为课堂服务,就是运用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趣味性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的解读中,教师与其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不如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上进行这样的设置: “假如你携带着百宝箱去旅行,里面有金钱、地位、知识、友情、生命、道德……但是你在旅途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你必须要抛弃百宝箱中的一样东西,那么你最先抛弃哪一个?请同学们依次列出。”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会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抛弃的是金钱,有的说是地位,有的说是知识……在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案例中,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思维的桥梁,让学生在讨论后进行总结,最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扫清障碍。让学生远离拜金主义,远离利己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预留时间,给学生准备的时间

课堂教学案例的运用,不仅仅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包括对资料的准备和讨论的时间。因为,形成课堂讨论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如在前面的案例运用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讨论开始之前,有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回忆自己拥有的相关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能有理有据。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否则,案例的讨论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的有效途径。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案例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的。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进步空间,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1]贾军.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1).

篇9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使新生具备适应大学学习及生活基本素质的前期准备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开端。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基础不尽相同。而相对大学来说,每个新生都是一张白纸,如何尽快让他们适应并顺利度过大学三年或四年的生活,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何将他们凝聚成一个有力的集体;如何使其在大学期间充实、完善自己,都和入学教育工作息息相关。

从中学进入大学,思想观念、学习方法、生活模式都将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些突发的变化使刚入校的大学生在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适,而及时有效地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增强适应能力,缩短适应周期,有利于构建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大学生发展教育体系。在新时期,他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这也使得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入学教育的开展。这将直接影响大学新生入校后对学校的认同度,影响他们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性转变,影响学生对未来生活及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及行为的养成,进而影响所在学校校风、学风的形成。因此,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环境,准确把握学习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新时期,新生入学教育旨在使新生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逐渐适应大学阶段的要求;引导和帮助新生认识高职高专教育和大学生活特点,认识专业及发展走势,认识自我和成长途径;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基础。结合我院的工作实践,联系个人的工作情况,我认为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学校校史、校情教育。学校的历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校史是高等学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进行校史教育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校的办学精神,培养他们对学校的关心和热爱,可以增强他们的爱校意识和自豪感。在新生入学后,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与学习方法,介绍学院的专业概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和学校定位。学校可通过培养方案对本专业的学习方法进行讲解探索,让学生为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思想准备。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从迈进大学校门起就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军事国防教育。新生军训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军训中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整理内务的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内务整理的能力是军训中的重中之重,可以为以后的学生宿舍管理省却很多麻烦;通过军训能增强新生的独立生活和顽强的作风,建立严格的生活秩序,一旦生活条理化,养成良好的遵纪习惯,对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就有很大的帮助。

(三)目标和理想信念教育。部分新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后,来到大学校园,找不到学习目标,大学一年级的生活就在空白与无聊中度过。因此,我们认为在新生教育中有必要加入目标教育这一内容。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重新确立生活和学习的目标,让他们懂得进入大学是迈向人生另一个新阶段。这一过程是决定自己将来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进行目标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理想教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性的思想已经在社会上蔓延开来,而这股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导致部分大学生常用“有没有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事情;为了评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为了能在综合测评时多加几分,不惜和同学翻脸,甚至弄虚作假。各高校设定奖学金的初衷,是为了鼓励、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可有时却事与愿违。在校大学生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越来越强的思想,已经严重地影响到这些刚刚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因此,我们要及早地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要让这种危险的想法在大学里有蔓延发展之势。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阶段是迈向成人的关键时期,对于正在摆脱依赖、迫切要求自主自立的大学生而言,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目前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趋势下,“就业难”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让新生们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了解要从事某些专业性的职业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储备,从而使新生的成才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更加明晰。当然,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指导性工作,入学教育中所作的努力仅是基础,在之后的几年中,学校应努力将之和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融合。

(五)校纪校规及安全法纪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对刚刚进入高校的新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学习、学生违纪案例的分析,他们能明确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现违纪现象。

安全法纪关系学校的稳定发展,关乎学生的生命财产。新生入学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就交通、财产、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我院已将通往学生生活区的一条沥青路全面对汽车封锁,只允许非机动车通行,主要就是学生流高峰时,对学生交通安全的考虑。新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自己掌管较大数目的生活费和一些贵重物品,或多或少都有些不知所措,要告诉他们除了每月支出的生活费用以外,其余的钱应全部存入银行,而且密码不要用生日或手机号等容易破解的数字;贵重物品同寝室同学要互相关照,长时间离开寝室要锁好门。我们还教育新生,不私接电线或使用大功率电器,不得乱扔烟头;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习,学会使用灭火器,懂得怎么逃生。

法纪纪律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新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应当在新生入校时,就加强法规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必要的和相关的法律思想观念,使其具备健康的法律心理和较高的法律知识,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院与辖区内派出所建立警校共建,邀请公安局、安全局、法院和检察院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我院进行宣讲,结合周边高校和全国各地高校的典型案例剖析,加强新生法律知识普及,提高运用法律理论知识解决法律问题、分析法律问题和指导自身行为的能力。

(六)专业思想教育。(1)在新生入学时就要适时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向学生介绍本院系、本专业的发展沿革、现有规模状况、未来发展前景展望,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2)邀请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选课方式、专业学分的构成及选修、辅修课和辅修专业等情况。同时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设施,如机房、实验室及其使用方法等。(3)可采取开设专题讲座、座谈会或邀请高年级学生与新生进行经验交流,介绍专业课学习的方法,同时教育新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观,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七)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个人成才的基础和载体。新生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焦虑、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更有甚者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自我伤害及伤害他人的行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宣传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帮助同学们客观剖析自己,合理定位,进而达到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目的。辅导员要高度关注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应建立学院和家庭联系的沟通机制,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以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引导本班、同舍同学关怀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努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康复的良好环境。

(八)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当今大学校园上网已经十分普遍。年轻的大学生们入学后都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很容易选择网络作为消遣途径。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将深受其害。抢占网络阵地实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组织在网络技术上有特长的学生组建不同于学校网站的学生网站,并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开辟学生工作的新领域。网络德育教育也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为此,我们除了要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德育,还要尽快转变思想,加快德育网站的建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另外,我们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通过老师信箱、QQ、博客等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联系方式及时了解新生思想动向,做学生的知心人。利用无限的网络空间,丰富学生的认识能力,为他们开辟陶冶情操、培养进取精神的新天地。

(九)入学后继续教育。新生在入学初期都接受了大量的入学教育,但往往容易忽略淡忘。再则,目标和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是围绕学生而开展的系统工程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并收到实效。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全程化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加强过程质量教育管理,确保新生入学教育教学成果长期效应。

参考文献:

[1]肖福忠.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江洪娟.新时期高校入学教育探析[J].教育前沿,2008.

篇10

尊敬的老师:

我怀着十二万分的愧疚,以及十二万分的懊悔向您写下这份检讨书 。我为我们这个班粗心大意的行为感到了深深的愧疚和不安。在此,我们向店长做出深刻检讨。

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没能看好场,导致我们的衣服损失18件,{而店长不断的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责任的重要性}。通过这件事情,我感到自己责任心不够,同时长期以来对自己不够严格,工作作风散漫,才导致今天这样的事情发生,真的很不应该。对此,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我不仅感到惭愧,还对不起店长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教导与信任。同时,也要感谢店长让我回去深刻这份检讨。通过这次的检讨,我深刻的体会到上班责任的重要性。

从今往后,我会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天的班,引以为戒,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希望店长大人有大量,不记这次错误。在这再次感谢店长对我们的教导和信任,谢谢。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粗心大意犯错误检讨书范文二

尊敬的领导同志:

您好,我怀着无比愧疚和遗憾的心情向您递交这份工作失职的检讨书 。关于在XXXXX的综合楼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中,因我个人的疏忽,我没有能够充分地对工程全部材料的样本和实品做样品检查。没有认真核查账本,也没有在检查之后向您如实汇报。

我可以说是犯了一个最低级,最原则性的错误。我有罪啊,连这么基础的工作都没有做好,没有根据您的要求,把项目的进展情况着实地向了领导汇报。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导致了一些损失,同时也愧疚陈总对我的信任和关照。

但此次我通过自我反省,必须找出我工作失误的根本原因,我反思了一下。我犯错的根本原因在于,我自身这个马虎的性格,做事半心半意,敷衍了事。我知道这样的工作作风是极度危险的,这样的作风持续下去。很可能在未来造成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针对我的错误,我反省了如下几点改正措施:

1,针对我的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懒散,不实际。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材料部的负责人,我对很多事情应该亲自过问,不论处理的好坏,都应该给上级一个明确的汇报和交代。出来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之外,我也要抽出空闲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和专业水平,同时保持工作的细节。

2,我今后做事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认真负责,勤奋的工作人员。我要时时认真的了解组织领导的意图,不能将领导的意思偏之千里,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

通过此次深刻的检讨,请陈总信任我。我今后一定认真努力地位公司做工作,为公司的发展献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粗心大意犯错误检讨书范文三

尊敬的领导同志:

事发于xxx市局财务科在财务清查工作中,发现一份被涂改了罚没款数额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核实,我是该处罚决定书对应案件(xxx非法经营案)的承办人之一,同时也就是该份处罚决定书的涂改者。

经核实,xxx一案依法经审批的案件文书所记载的罚没款合计数额都是3500元;依法送达当事人的案件文书(包括《处罚决定书》和《处罚告知书》)上所记载的罚没款合计数额都是3500元人民币,但当事人实际才缴纳了3000元人民币的罚款,因此财务人员向当事人开具的罚没票据记载的也是3000元人民币的罚没数额。同时,工商所财务人员通常都要求案件承办人在结算罚没票据时,要提供一份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送分局财务室备案。在xxxx一案结算罚没票据时,作为承办人,我向财务人员提供了一份该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财务人员发现该份《处罚决定书》上记载的罚没款合计数额是3500元人民币,与向当事人开具的罚没票据上记载的3000元人民币,在数额上有出入,便提醒我进行核对。我本人在未经认真核实的情况下,就简单盲目地认为数额上有出入是因为校对失误引起的,加之法律意识淡薄,便又盲目地以罚没票据上记载的3000元数额为标准,顺手将该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原本所记载的罚没款合计数额3500元人民币用水笔涂改为3000元人民币,导致了该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出现严重瑕疵,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

古人常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但一开始,我并未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省。古人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此,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找出来,若是找不到根本原因所在,敷衍了事,于事无补,将来还会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悔悟后,归结原因如下:

1、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深入,不踏实。作为一名执法人员,不论有多少理由,都应端正执法办案的态度、严格执法办案的程序,全面准确地掌握案件情况,确保事实无误、程序无误;对同事提出的疑问,更应认真核实、查对。同时,更是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切忌工作上的随意性。有一句法的格言说到魔鬼出于细节。

2、事发后,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错误,有逃避的心理。一开始,就想着把很多问题推给别人,而不能立刻想着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呢,因为是龌龊的面子在作怪: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起码也是个正宗本科学历,心理上建立了一种本科生是不允许犯错误的的观念。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粗心大意犯错误检讨书范文四

尊敬的老师:

今天,我怀着十二万分的愧疚以及十二万分的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打扑克这种恶劣行为的深痛恶绝及打死也不再上课打扑克的决心。

早在我刚踏进这个学校的时候,您就已经三令五申,一再强调,全班同学,不得迟到,不得旷课,不得上课打扑克。其时,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一片苦心。其实我上课打扑克不是故意的.

我只是写完作业无聊.才拿出扑克来玩的.而且我也不知道扑克是从哪来的.我知道这些理由说出来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这所有的问题都只能归结于我,还未能达到一个现代大学生该具有地认识问题的水平。未能对老师们的辛勤劳作做出回报,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我是一个罪人! 对于我上课打扑克的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下:

1、 让老师担心。

2、 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错误行为,有可能造成别的同学的效仿,影响班级纪律性,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

3、 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未能得到提高,违背父母的意愿,实乃不孝。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深藏在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错误有以下几点:

1、 思想觉悟不高,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就算是有认识,也没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行起来。

2、 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本人对他人尊重不足。

3、 平时生活作风懒散。

据上,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 按照老师要求缴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 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克服生活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期考考好,以好成绩来弥补我的过错

3、 和同学们加强沟通。保证不再出现上述错误 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11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高等教育 和谐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根本性承载。离开了生命这个前提,一切教育将化为虚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突出地强调用知识工具去实现教育对象的应用价值与实践价值,忽视了教育对象最为根本的生命价值,教育与生命逐渐剥离,高校命案屡见不鲜。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存在的根本性依据,离开了生命,再发达、再繁荣、再重要的教育,都因为失去了根本,而丧失了教育的本真。[1]因此,和谐的高等教育首先应该体现于对生命个体的和谐,用高等教育的手段与内容去引导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实现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与内涵

1.生命教育的起源。生命教育的雏形来自于二战以后人们对残酷战争的反思。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威胁到人类生存问题的显现,促使人们对死亡开始有了新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死亡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开始推行并盛行,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及死亡的概念。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自杀、他杀、吸毒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的背景之下,正式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旨在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1966年,台湾许多学校开始陆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2.生命教育的内涵。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说法。生命教育是指“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2]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3]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大业之中;生命教育是一种有关‘人之为人’的意义,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才能肯定自己,承受困难,超越自我,并真正享受生命。[4]

尽管各家表述不一,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即通过生命教育来帮助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笔者以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就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培养、生存能力训练、生命价值感悟,促进大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生命教育包含了这样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对生命价值的认知。生命作为有价值的意义存在,大学生既需要通过生命教育来体会生命的可贵与不易,从而珍惜与热爱生命,又需要在生命教育活动中感悟生命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人生的真谛。二是对生命责任的承载。生命既是独立的个体,又依附于整个社会。通过生命教育,让大学生理解生命不仅是一种自我权利,更是一种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生命不可以随便消亡,也不可以轻易堕落,拥有生命就必须承载起生命的责任,担负起生命的意义,承载一切厚重的责任。

二、生命教育在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社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生存压力快速膨胀,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大学生群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之后更是被推向了竞争的浪尖,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接踵而来。一起起高校自杀、他杀命案频频发生: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中国人民大学女博士自杀案;清华大学研究生坠楼自杀案。压力过大、情场失意、朋友口角等这些相当普通的事情竟都可以成为大学生们自杀或者他杀的理由,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一条条年轻生命的背后,昭示了对生命教育的急切呼唤,触发了和谐高等教育的盲区。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对象,是高等教育发展壮大的根本元素。大学生自身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直接反映着高等教育内在的和谐程度。顺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高校常常是急于为社会批量生产“知识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沦为高校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运作的“物质性”产品,而他们多元化的思想与情感在单一的知识教育过程中却被掩盖,他们丰富的内心活动得不到很好的抒发。久而久之,一旦压力来袭,那些平时得不到化解的情感被无限放大,怀揣着对生命的无知的大学生个体,往往将结束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这对高等教育的“和谐”构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毋庸置疑,这是高等教育对生命教育漠视的结果。教育不能只是为了塑造人,而是应该回到原始的人的形态“生命”,通过对这种完整的人的理解,真正做到对人的生命的涵养、孕育和提升。[5]因此,和谐的高等教育必须首先关注的是大学生作为一种有生命的个体而存在,呵护、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精神动向,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提升生命活力的生命教育,这是教育的本真体现,也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的真谛。

三、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按照自内而外、循序渐进的思路来进行。

(一)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

1.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学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手段,生命教育作为系统性教育自然离不开课程教育。当前,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真正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高校往往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很小的分支纳入到大学生“两课”的教学内容中,而大学生本来就认为理论性与思辨性极强的“两课”枯燥无味,加上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占据的比例小,认为不重要,也就会失去兴趣。事实上,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高校可以一方面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并设置相应的学分。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够拿到相应的学分。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为生命教育课程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我国尚没有相应的生命教育专业,所以从专业度的角度来考虑,高校对于生命教育课程师资的选拔要慎之又慎。生命教育讲究耐心与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的内心活动相互关联,高校可以选择一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同时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教学积极性与课程的成效性。

2.开展多元化的生命实践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是一种内化式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生命教育的教学需要,通过恰当的“引导”来实现发自内心的“感悟”才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成效。笔者认为可以有这样几种途径:

(1)生命渴望教育。所谓生命渴望教育,即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一些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唯一的,是必须要珍惜的,培养他们渴求生命的态度。比如以在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等频发的自然灾害中涌现出的那些坚强的求生的人们为典型,开展典型性教育,让大学生在了解这些故事后明白生命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一些挑战生存类教育,为大学生设定艰难的极限环境来激发他们求生的欲望与能力。

(2)生命关爱教育。80、90后的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十分宽松,绝大多数大学生又都是独子,养成了备受宠爱的习惯,却没有学会关爱别人。可以通过策划性教育来激发大学生的关爱之心,帮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关爱的,对于别人甚至亲人的付出是需要感恩的,而不是一味地只是享受别人的付出。比如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等有意义的节日为契机,面向大学生开展“一封家书”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天下父母心”的意义;也可以在班级过集体生日,让大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与温暖,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激发他们的关爱之心。

(3)生活环境感化教育。许多案例表明,长期在不良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他们的内心是十分压抑的,这种压抑的情绪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个小的导火索而大爆发。所以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要为他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经常组织一些积极的、意义深远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妙的”,为他们打造出一个轻松健康的环境。

(二)加强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

1.法律教育是开展生命责任教育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案例显示,大学生在冲动地选择自杀未遂或者他杀后常常是后悔不已,等待他们的是因为自身行为而带来的严重的法律后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反证了当代大学生们淡薄的法律意识。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教育,首先应该是法律的教育。通过法律教育来实现对大学生的预警示作用。这种法律教育不应仅仅囿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主要应该结合贴近大学生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法律责任教育,让他们了解一旦做出了冲动的行为后将受到何种严重的法律制裁。同时也可以学校电视台作为宣传阵地,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组织大学师生进行现场对话和现场讨论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

2.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生命责任教育中。从道德学的意义上来说,道德教育就是通过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多元化手段使大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并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公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础水平之上的大学生个体,才有可能真正承载起自我与社会的生命责任。笔者认为,可以采纳类似于“感动中国”的形式开展感动学校的十佳人物评选等活动,利用身边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从校园责任做起,让大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肩负着对自我以及社会的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张应杭.人生哲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25.

篇12

心态扭曲

小恩怨演变为深仇大恨

今年57岁的阎世良出生在吉林公主岭市桑树台镇的一个偏僻的农村,19岁那年他入伍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当地储蓄所。阎世良一步一个脚印,从小职员干起,经过十几年的打拼,2002年,被任命为四平市某农村信用联社主任。

然而,看似风平浪静的仕途却暗藏着险恶。阎世良与公主岭某信用社张某似乎天生就是一对敌人,二人互相看不顺眼,背地里互讲对方的坏话,虽然两人从没有当面发生冲突,但不管是单位组织活动还是同事间的聚餐,只要对方在场,另一个肯定不会去参加。时间长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知道二人之间的矛盾。

几年过去了,由于二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之争,彼此的关系也就没有进一步恶化。可是,2002年在竞争某农村信用联社主任位置的时候,阎世良与张某成了对手,二人实力和资力相当,且年龄相仿,彼此间硝烟的味道渐渐出来了……

竞争中,二人互不相让,都使出了“杀手锏”,在正面做工作的同时,彼此都通过各种关系“拉选票”。不久,阎世良被领导找到办公室,一封封匿名举报信摆在了他的眼前,他大概翻看一下,其中全是莫须有的“罪名”,完全是对他的工作和私生活的诬告陷害。

虽然最终经过调查,匿名信举报内容不属实。但阎世良却对这些匿名信耿耿于怀,并怀疑是张某所为。经过几番周折,阎世良在竞争中获得了成功,当上了主任,但他对张某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从阎世良当上了这个主任,他的心就没有踏实过,无形中,他总感觉到有一个人一直在暗地里和他过不去,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于某。

不管系统内开大会还是小会,阎世良提什么样的观点意见都会遭到于某的反对,而且从不给他在人前留面子。更闹心的是,每到年终检查的时候,于某总是以各种理由刁难他。阎世良通过侧面了解到,于某和张某关系不一般,这样一来,他就断定是二人合伙整他。一段时间以来,阎世良甚至还听到“小道消息”说,于某曾跟别人说过要想办法把他弄下去,让张某坐这个位子。

这些话让阎世良听了感到心寒又恐惧,毕竟自己能熬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万一被人弄下来,那对自己来说就一切都完了!他越想越气愤,越想越恨!一次,他喝醉了酒,心里十分烦闷,竟然在公开场合跟朋友大喊道:“他们太张狂了,欺人太甚!我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我跟他们拼了,有我没他,有他没我!”

几句话,说得周围人不寒而栗,朋友们劝他不要太冲动。可是阎世良一点都听不进去。

暴力冲动

屡次策划雇凶伤政敌

2002年8月,阎世良的一个好朋友申某因为还不上贷款,被张某告到法院,拘留了15天。这件事成了阎世良报复行动的导火索。

申某出来后找到阎世良诉苦,阎世良一听,立即暴跳如雷:“真是欺人太甚!竟敢动我兄弟,这回让我找几个人打断他的腿。”接着,他又对申某说:“老弟,他欺负你也就等于在欺负我,我咽不下这口气。你能不能找几个人收拾收拾他,灭一灭他的嚣张劲。等事办完了,大哥给你贷款,让你和你的兄弟合伙养几千只羊。”

当晚,申某就联系了他的几个社会上的兄弟到公主岭后,他们详细研究了行动计划,并一起到商店买了两把铁锤,准备到张某家动手。2003年正月十四晚上,申某等3人到张某家楼下,其中两个人来到张某家门前,把他家的电闸拉断。这时,张某从屋内出来,躲在门后的申某等人对着张某的头就是一砸……不巧,锤子把断了,申某等人一哄而散。

过了几天,申某到阎世良的办公室,阎世良却说:“他命大,还得再干。”然后拿出3000元钱,对申某说:“兄弟,这是前期费用,你再找几个硬手点的尽管大胆地干吧!有我撑腰你们放心,干好了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2003年3月13日一早,张某从家里出来走到附近市场大门几米远,申某等人从背后窜出来,把张某抱起来,一个男的上前用锤子猛打张某的后腿。一通乱砸后,他们乘出租车来到火车站,坐上事先约好的出租车逃跑到省城。几天后,申某等人见没什么大的风声,便回到公主岭。对这次行动把张某的双腿打骨折了,阎世良非常满意。为奖励几个打手,他发给每人2000元钱。

再说这张某被打得昏迷不醒后,有人把他送到医院并立即报了案。张某虽然怀疑是阎世良雇人所为,但由于没有证据,案件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一晃两年过去了。侥幸逃过法律制裁的阎世良没有从中得到教训,反而越发猖狂起来。

2006年秋天,阎世良因病在长春某医院住院期间,心情烦躁,想起平时张某和于某与自己作对,不禁咬牙切齿。这时,申某来看他,他和申某提起了于某,气不打一处来,便又提到报复的事:“他太坏了,我不把他弄死,他就得整我。这回我们给他来个狠的,用硫酸泼他,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申某一听,吓了一大跳:“大哥,这有点太残忍了吧,咱想点别的办法,给他点厉害尝尝也就行了吧?”“还想什么办法?就用这个办法,弄得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使坏别人的下场。”阎世良恶狠狠地说,此刻的他已经完全走火入魔。

接下来,阎世良又给申某施加压力:“这是3000元钱,你只要给大哥办好了,我再给你1万5千元,而且还帮你贷款养几十头猪。”申某一听到钱和养猪的前景,当时就答应下来:“你尽管放心,我立刻找人干这事。”

2006年11月30日晚,申某把找到的几个人在于某家楼下进行了分工:放风的、盯梢的、接应的。大约10点多钟,于某下班回家,刚走到楼下,冷不防窜出几个人往自己脸上泼东西,一阵强烈的燃烧刺痛向他袭来……于某头面部深2度烧伤,构成轻伤。事后,阎世良果然兑现承诺,失去理智的他一点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还大赞申某:“兄弟,干得好,我奖励你5万元钱。”

就在阎世良等人洋洋自得的时候,公安机关根据于某和张某报案时提供的线索,并经过多方查证,证实阎世良有作案嫌疑。2007年4月14日,阎世良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20日被批捕。紧接着,阎世良雇佣的申某等其他5人也相继被逮捕。案件经过一年多的审查,阎世良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其他人等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在审理阎世良轻伤害案件过程中,他受贿的犯罪事实也暴露出来。侦查机关查明,阎世良自2002年先后向长春市某集团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在此过程中,非法收受该集团法定代表人罗某给其的好处费7万元。2002年末,阎世良在得知罗某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害怕事情败露,要将此7万元返还。对于自己犯下的,阎世良供认不讳,然而一切都已晚了……

悔痛反思

警惕干部心理健康问题

从信用社主任到阶下囚,阎世良追悔莫及。法律意识淡薄的他这样说:“当初雇凶打人,雇凶硫酸泼人,只是想教训一下自己所谓的仇人,出口恶气,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他怎么也没想到一时丧失理智的冲动竟换来6年牢狱生涯。高墙电网把他后半生所有的梦想都囚禁在冰冷的监狱,也彻底熄灭了他平时的嚣张气焰。

躺在冰冷的囚床上,阎世良思绪万千,悔恨自己实在太糊涂,竟然人近晚年干起了违法勾当,可是一切都醒悟得太迟了……

不仅如此,“伤害最深的,除了受害者及家人,还有我的家人。我爱人根本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当得知我被捕时,她仍不敢相信为自己遮风挡雨这么多年的丈夫竟然会做出如此粗暴违法的事情,她当时就哭昏过去,一夜之间愁白了头。以前,我在儿子的心中一直是高大的形象,是他的骄傲,可是现在的我却成了他的耻辱,让他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阎世良说着说着就痛哭起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阎世良由一个积极上进的干部变为疯狂的暴徒呢?用阎世良自己的话说,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当我与人发生矛盾时,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怨天尤人,对周围的人缺乏起码的信任,常怀疑别人的所做所为包藏不良动机。”

阎世良当上主任后,他这种心态加重了。“我感觉压力非常大,总以为有人要整我,让我每天惴惴不安。正因为如此,我把权力看得太重,甚至认为只要它能给我撑腰壮胆,就可以肆无忌惮,听不进一丁点不同意见,长此以往,我真的是心理畸形,心中不能容忍别人对我的任何批评意见,认为是别人散布我的坏话,立马暴跳如雷。结果,我心理扭曲走了极端,最终身败名裂。”

篇13

摘要:文章展示的是云南“中英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伙伴项目”的论坛活动之一。论坛以15―18岁来自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大龄女童为主体,让她们有机会向高层决策者表达自己及其生存社区女孩的心声和需求,进而推动政府、媒体及全社会对这部分特殊女童的积极关注。文章写实性地描述了论坛的设计与思考,赋权女童的过程以及倡导的过程和结果。

中图分类号:DC913.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7)02-0033-06

儿童特别是农村女童,几乎没有机会或空间为自身的利益进行陈述和声辩。成人们也很少提供适宜的机会或空间,让她们以主体人的身份来讨论有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为改变这种女童沉默的状况,中英“大龄女童论坛”于2005年12月l1-15日,在云南省煤矿疗养院举办。论坛以云南西畴和彝良项目点和省妇联春蕾班的女童代表为主体,邀请有关单位的成人参与,连同成人协助者和媒体人员共近百人参与了论坛的活动。“女童论坛”这种形式有可能影响相关格局的改变,本文以此为个案,对赋权女童与互动的社会性别倡导工作进行探讨。

一、论坛的目标

论坛的总目标被设定为:让政府和社会倾听女童的声音和需求并关注和重视她们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参与论坛的女童能够:(1)了解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2)提升权益意识和协助技能;(3)展示前期项目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4)倾述她们和社区女孩的心声并表达发展的需求;(5)讨论并形成维护女孩权利和促进她们发展的倡议;(6)与成人决策者对话和沟通并促进社会和政府形成网络推动女孩权利的实现。根据项目要求,论坛逻辑框架设计如图l所示:

为能吻合孩子们的思维,论坛的主题被确定为:放飞女孩的梦想。为确保论坛的有效性,我们又将论坛分为四个主题:展示我们的生活;重申我们的权利;倾听我们的声音;描绘我们的未来。

二、赋权的过程及方式

1.成立女孩与成人组合的工作小组

论坛尽可能地把空间留给女童,尽量在过程中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增强能力。为此我们决定:成立女孩与成人协助者组合的工作小组,任务是“娃娃帮,帮娃娃”。

(1)信息/评估小组:由女孩12人加l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归纳倡议、提供媒体宣传方面的信息、开辟信息版/每日评估/总评估;协助其他小组收集有关信息并给予及时反馈。

(2)主持小组:由女孩14人加2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准备和开展简短的协助技巧培训;与女孩一起,分解已有的活动设计,确定女孩协助者具体的协助任务并提供协助备忘;过程当中保持与女孩协助者自始至终沟通,注意每个单元的衔接和节奏。

(3)活力/关爱小组:由女孩10人加2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儿童权利意识提升培训”、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几项活动:过程当中保证大家愉快;把握气氛,注意会场秩序(必要时“制冷或供热”);茶休前后安排热身活动;根据需要,可与主持小组商量或联手开展有关活动。

(4)后勤服务小组:由女孩9人加2位成人协助者组成,负责联络成人参与者并提供相关材料。论坛期间,提供对女孩实质性的关爱;注意安全;配合其他工作小组活动,提供所需材料和安排会议场地等。

各工作小组的建组完全是由女孩们自愿选择的。她们先确定了不同工作小组的要求,如信息小组的要求是:“有灵活的头脑、一双勤劳的小手、发现信息的眼睛。”主持小组的要求是:“声音洪亮,有表达沟通能力,能尊重和倾听不同意见,要能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参加论坛的女童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并发出声音。”活力小组的要求是:“会玩、能玩、带领大家一起玩,能调动活跃气氛。”后勤小组的要求是:“有爱心和责任心。”之后各自根据其潜力,选择不同的工作小组,并与成人协助者一起细化和设计小组的工作计划。这样一来,所有的女童代表在论坛期间,都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且都能够以“组织者(协助者)”的身份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论坛的全部活动。

2.预备活动

作为女孩赋权过程的重要铺垫,成人协助者完成了以下几项活动:

(1)给每位女童一封开公信,表示对女童的欢迎,鼓励她们积极参与论坛活动并发挥主人翁作用;并简要地介绍了论坛的内容和方式。

(2)开展了“儿童权利意识”工作坊,培训孩子们确立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3)分别进行了协助技巧的强化培训,如:沟通交流及提问技巧、如何进行话题的转换和每部分的衔接以及好的协助者应具备的素质和主要的协助技巧,等等。

女孩们的潜力很大。为了在论坛期间能有更多交流机会,她们建盖了“友谊屋”――开辟一个专栏,每人在其中建立自己的交谊信箱,以便广交朋友和加深对其他人的理解。为保证论坛顺利进行,她们制定了“女童论坛规则”――尊重别人、倾听别人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话声音洪亮;人人平等;拥有火热的爱心;互相关心和爱护;爱护公共卫生;不迟到、互相配合;和睦相处积极配合;遵守会场纪律、时间等。在随后几天的活动当中,女孩们通过相互写信,交流思想和友谊。相应地,会场上还开辟了一处“信息栏”,会议期间,信息评估小组不时地在上面重要信息和通知,反馈上一天的活动和主要产出。

3.主题活动及其产出

论坛每一主题活动都是赋权女孩的递进过程,并且互为呼应和支持。女孩们在此过程中一天天的成长,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建立起了责任心和参与感,越来越大声地表明她们的需求和利益;也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成人(包括成人协助者和决策者)。其间的互动,是成人与孩子之间内心的触动;相互间希望与责任的建构;共同维护女孩权利使命感的树立,以及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对策的思考。

四个主题的活动及产出如下:

(1)展示我们的生活。女孩们通过讲故事、表演等方式,展示她们和社区女孩的生存状况。积极的方面有:中英大龄女童项目给农村女孩带来了希望,让她们学到不少知识,诸如:懂得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和养殖,学会了在外生活时怎样照顾自己,学会了防护和自救;学会从自卑中走出;懂得了法律知识;懂得了如何预防艾滋病等。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部分地区存在着伤害女童利益的现象;很多女孩被拐骗,不懂法和不会保护自己;因学校学习内容枯燥而使她们不愿学习。

(2)重申我们的权利。女孩们通过参与式的研讨,分析了社区现存的与女童发展相关的各种问题,并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她们在研讨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投票:辍学(31票);重男轻女(24票);父母包办婚姻(2l票);女童对法律知识了解肤浅(20票);世人看

不起残疾女童,不让她参加社会活动(16票);家庭贫困的女孩经常受到别人的歧视(13票);早婚早育(13票);买卖婚姻(12票);不采纳女童的意见和建议(12票);女孩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11票)。

(3)倾听我们的声音。孩子们基于前面两个板块的活动,找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从她们的视角提出相关要求、建议和意见。进而,女孩们分专题推选出了发言代表,与成人进行公开对话、交流,相互理解和达成共识。②例如:

对话1:女童代表B:“我们中有很多女童成绩是很优秀的,但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请问是否可以让这些特别贫困的孩子圆一个上学梦?”

成人(c):“特别想回到学校上的,可以到县、乡报名,或者把我的电话号码给你们也可以。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实现你们的梦想。我们也曾经帮助过一些贫困家庭的女童完成学业,但有个别女童不知为何原因不能继续完成。我们团省委的‘希望工程’每天都在捐助一些孩子上学。”

成人(d):“帮助贫困地区的失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我们妇联1994年就开始实施春蕾计划了,如果你们中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可以到乡里反映,到县妇联去领‘春蕾’表,然后一级级上报,等待社会各界的帮助。如果初中毕业后成绩很好,可以到省里的春蕾班就读,这是我们通过社会上的力量来维护你们上学的权利。”

对话2:女童代表C:“女童教育权被剥夺,因受教育有限,导致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将来走入社会上时无法保护自己。现在很多人的帮助是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当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可能产生一种不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干活的现象,或者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无用的现象,请问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的领导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成人(e):“关工委是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工作的。我们是群众性的部门,主要依靠一些老同志,有针对性的工作放在城市;在农村的工作主要是讲政治、育新人、奔小康,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教育工作的,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近两年也开展了一些助孤、助残、助困的活动和有关培训。”

对话3:女童代表D:“我想说包办婚姻的问题。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女童,父母为了一些微薄的彩礼就早早地将女孩强嫁出去。请问是否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村里的人知道包办婚姻的坏处?”

成人(f):“我的这个部门是社会福利部门。《婚姻法》应是全社会遵照执行的法律。但在一些边远落后的山区,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民政部主要是登记结婚时办理合法手续。各级部门一再强调结婚时一定要到婚姻登记部门登记,但据了解,许多边远农村结婚不去登记。这要求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婚姻法》,提高法律意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去做。再一个,我会把意见带回去,转告负责婚姻登记的部门,更进一步加强做好这项工作。”

女童代表们还反映了生育健康的问题和残疾女孩的问题,等等。

(4)描绘我们的未来。在论坛的尾声,女孩们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未来的追求和她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她们还通过这几天积攒在“友谊屋”中的信件,传递着对论坛的感受,以及相互之间的鼓励、赞美和祝福。

女孩们还对论坛做了评估。在信息与评估小组的主持下,通过参与式活动,女孩们按各自的感受,选择在论坛活动中最喜欢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按选择人数最多的排序,依次是:倾听我们的声音(29人);重申我们的权利(10人);展示我们的生活(6人)。围绕自己的选择,女童们还分别诉说了“最喜欢”的理由或“不喜欢”的理由。相关内容归纳如下:“我们还有很多最想说的话没有告诉大家”;“与成人谈话还有些害羞”;“我们跟成人说话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的认识还比较浅薄”;“我们中对儿童权利还有很多不太清楚,能不能把儿童权利发给每个女童一份”;“有些女童的表情没有体现出女童的风采”;“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把自己最精彩最快乐的生活展示出来”……。

最后,女孩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在彩色纸上,折成纸鹤,放飞梦想和分享梦想,带着彼此的梦想走回自己的现实生活,走回家乡。

三、论坛的效果

1.女童的倡议

基于在前述几个主题研讨中女孩们提出的问题与思考,以及与成人对话后所获信息,在论坛期间,信息/评估小组的女孩们将大家的需求和希望、观点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归纳,几经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最终凝聚成以下包含了每位女童心声的正式的《云南省大龄女童论坛倡议书》。

倡议书的内容包括:

(1)知识改变命运。全社会和父母都应该支持和鼓励女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要因为贫困增加新的辍学女孩;我们呼吁政府和全社会创造机会,使辍学女孩重返校园,增强摆脱贫困的能力。

(2)机会成就理想。每个女孩都有不容忽视的潜力,只要为我们创造一点机会,我们就会珍惜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我们的价值和理想;每个女孩都有参与权,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倾听和采纳女孩的意见和建议。

(3)法律维护权益。重男轻女,歧视女孩,违背了《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和监督,改变男尊女卑的观念,创造男女平等的环境;政府应开发一些适宜女孩的法律宣传资料和方式方法,让女孩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尊重、关心残疾女孩,不应歧视都是女孩的家庭,社会应对这些歧视行为给予舆论谴责。

(4)自主构建幸福。我们有权选择未来,维护自己的婚姻权利,坚决抗议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政府应该对农村的婚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切实贯彻《婚姻法》的实施,宣传早婚早育的危害,保护女孩的身心健康,改变不利于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风俗习惯;女孩只有获得婚姻自由,才能真正自立自强,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使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发展。

(5)关爱呵护成长。希望社会各界扶持贫困家庭,提高父母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父母和子女的理解和沟通,改善女孩的生存环境。

该《倡议书》随后在云南的15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专版的报道。它还成为代表女童心声的“重要资料”,被项目办在随后的工作中多次引用。

2.决策者的承诺

对成人决策者来说,直接与这些来自农村的贫困女孩以论坛的方式,面对面地讨论与女童生存与发展的一系社会问题;讨论与其职责范围密切相关的事宜,是种特殊的经历。这使他们多了一种特殊的视角和敏感,萌发出维护女童权益的义务和强化了其责任承担者的使命感,开始反省自己的工作和职责。以下是几位省政府厅级领导于论坛期间的感触和承诺:

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艾说:今天听了女童发言感觉到:一是女童是非常关心自己将来的

发展的,二是还关心旁人,也就是女伴的发展。现在各部门都有很多培训,如农业部门等,这些培训都是免费的。另外,我们国家劳动社会保障基金已经到了2000个亿,但这些保障是有限的,能够得到保障的主要是城市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讲到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将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今后3年就业的重点,除了解决下岗人员外,还要关注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的就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我在想,这些经过初级技能培训的女童,可不可以再采取一些什么方式,继续让她们再培训。下来以后我们也会和文山州、昭通市的有关部门协商。这个想法可以算是中英项目的一个后续工作了。

省司法厅副厅长陈德岁说:我感觉非常高兴;同时也感觉受益匪浅。这样的培训可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今后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在今后普法工作中,要让我们广大的农民和妇女儿童更加地学好法律知识,重点是把农村普法作为普法的重点。

计生委副主任和耀云说:通过女童生活的展示、汇报和交流,我感到非常受教育和启发。这次交流我认识了很多女童,也留下了电话,作为政府官员,我愿意为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维护女童的健康成长尽我的能力。 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青说:通过论坛交流,我有很大的启发,教育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我们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关注不同侧面的人。另外,女童生活在农村,我们农业厅有很多站、所分布在农村乡镇,可以为女孩提供很多公益性的工作。 卫生厅基妇处处长江汀说:与女童的交谈中谈到青春期保健问题,确实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在这方面重视不够。今后是不是可以在农村开展青春期的咨询,可以有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从医生那里获得健康知识。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下一步可以让乡镇妇幼保健方面的医生到各村开展有关知识的巡回讲座,一方面可以培训乡村的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训女童。女童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可以向同伴讲授。我们还可以印发一些青春期的宣传册,只要有点文化基础就可以了解和掌握的。建议妇联在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中加入青春期保健方面的知识。我们国家青春期的卫生保健课是设在初中,据刚才对女童的了解,很多是小学就辍学了,所以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少,像这样的特殊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更多帮助,希望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

3.论坛的影响

在随后不长的时期内,参与女童论坛的有关政府部门“不仅是心动,且有了相应的行动”。比如:云南省卫生厅于2006年12月21日向全省下发《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6条措施:一是要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女村医,具备女童健康咨询能力,在村卫生室的现有条件中建立能保护隐私的咨询室,健康教育处方中增加女童青春期保健知识的内容;二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利用各种妇幼卫生常规工作和项目,增加培训乡村医生青春期保健知识和女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的内容,提高乡村医生青春期保健技能;三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要积极配合妇联、教育、计生、民政、司法等有关部门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相关工作,培训女童青春期保健知识和同伴教育能力;四是在无女村医的村卫生室,县乡两级妇幼保健人员应当利用下乡工作机会经常性地举办村级女童保健知识培训班;五是各地要利用适宜当地群众的其他宣传方式对女童父母进行宣传教育,使其配合做好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六是请省妇幼保健院配合昭通市、文山州进一步了解彝良、西畴两县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并将调研情况和工作建议于2006年6月30日前报卫生厅基妇处。

2006年2-4月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带队深入西畴、彝良进行调研,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关于上报“对彝良、西畴良县农村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调研的报告”,深入了解县、乡、村三级的女童青春期保健工作现状;调查女童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云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专门下发《关于对中英女童项目合作实施SIYB培训的通知》,要求省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邀请省、县项目办的负责人参加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宣传推介工作会议;并于2006年8月14-22日分别赴西畴、彝良两县实施了两期创业意识培训;免费向项目培训后的女童提供就业推介。

在随后的项目会议上,省司法厅领导表示:希望能与妇联合作,在“三八'节等宣传活动中把维护女童的权益内容纳入其中。省民委计划将女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纳入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中,把大龄女童受教育情况纳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监督检查中,把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工作纳入为少数民族同胞做好事和做实事的计划当中,为女童提供就业信息,努力帮助她们脱贫致富。

以上事实均表明,女童论坛活动是个极好的开展宣传倡导的平台,它让成人和孩子能够面对面地相互倾听和交流;让更多人能够听到女童的声音;让政策相关部门非常具体地了解到支持女童发展的必要性并付诸实践;也让女童在此过程中建立信心,了解社会和重申自己发展的权利。

四、论坛的经验与反思

论坛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准备充分

前期的准备既要有宏观的考虑,也要有对每一环节的考虑。组织有效的工作班子十分重要,每个工作小组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分工,并有一定的自;要在每个环节上相互支持和配合。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每天相互“通风”,及时掌握论坛活动的动态,总结经验和教训。

2.相信女童,赋权女童

绝对地相信女童,提供每个女童平等的机会,重视她们的想法和声音,相信她们的潜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要把组织论坛的担子和权利都交给她们,让她们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让女童代表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关注的问题。把儿童参与落到实处,而不是作“秀”。

3、充分利用传媒

要鼓励大众媒体去采访和报道儿童的声音,通过媒体放大儿童的声音,用儿童的声音向社会传达信息并影响社会。

4.决策者参与,履行承诺

论坛能够邀请到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参与,并且参与者能认真和耐心地与女童交流与对话,倾听她们的心声并做出促进维护其权利和促进其发展的承诺,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与云南省妇联前期的工作网络关系是分不开的。

篇14

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就抓紧时间学习,他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经常对教案进行补充和更新,教给学生医学最新相关知识。“张教授知识刷新率很高,是源头活水型教授”,他的研究生们这样评价他。从张教授那里能学到解剖、生理、生化、临床经验全面结合的串珠式医学知识讲授,他构建的教学体系新思路,教学内容设计紧紧围绕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医学人文素养。各阶段的教学有机衔接,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教学链,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培养学生的医学素质。

“临床医学是经验医学,见习、实习、考研、就业同样重要”__这样对学生说,强调临床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见习、实习对于医学生来说很关键,没有足够有效的实验实践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他要求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要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坚决不能迟到早退,迟到哪怕是一分钟也是对病人生命的亵渎。”

“患者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病人,医学教科书写的只能是疾病的共性,医生只有从病人身上才能学到临床经验,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__教育学生尊重病人,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比如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身上插的几根管,对于见习实习生就是对静脉插管、导尿管等的更直观的认识。在病房查房时,如发现阳性体征和特殊病例,他都耐心地给学生讲解,适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路人。每年新生入校后,__总给医学生做《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报告,让他们从进校那刻起就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在见习实习生教育的时候做《医者仁心仁术》的报告,鼓励学生不仅要医术高超,更要做一个有社会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弊端,__邀请法学专家做《大学生犯罪》的报告,给学生警醒;在带见习实习生的时候,面对脑膜刺激症昏迷的病人__总是嘱咐学生一定要关爱生命,换位思考,想办法给病人缓解痛苦,教育学生如何做事。每年毕业生大会,__总是提醒毕业生回顾自己五年大学生活,反思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收获了多少,感悟到了什么,医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否具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__有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他非常关注家庭贫困、身体孱弱的学生。他的一名学生不幸患了白血病,家庭贫困致使全家痛苦,__主动联系全国最好的医院及专家为学生诊治,帮助解决诊疗费和路费,不仅治好了学生的病还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压力。现在这名学生已经在北京从事医学工作了,有了幸福的家庭。她感恩张老师的帮助,并决心把爱心的接力棒传承接力下去,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张老师帮助了她,张老师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把病人当自己的家人。”

通过复旦及中山大学的硕博学习,又经历日本及美国等国家的医学深造,__视野宽,境界高,关心学生全面成长,鼓励学生深造并为他们搭建平台,他说:“只有深造,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层次,做为医学生才能在医学殿堂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提高学生成才,__定期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报告会、考研

经验交流及优秀校友座谈会等,提高同学们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 __主动联系省级等三甲医院,鼓励学生去医疗水平高、管理水平好的三甲医院学习,并和学校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多方面动用社会力量,引进爱心助学资金助力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利尔康奖学金、黄河骨科奖学金等。他先后教育培养数万名医学生,约50%的学生考入国内外高校攻读研究生,获得同学的好评。同学们非常认可__教授的“积极补偿理论”:一是“以勤补拙”。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二是“扬长补短”。

与此同时,__也非常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改善办公环境,时常与年轻教师谈心交流,并为他们创造或争取更多学习及交流的机会,指导他们做课题。在张教授学习精神的带动下,在他工作过的部门实现了青年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年轻老师学历方面更上一层楼。在平日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他时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教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受到尊重。

作为一位出色的临床医生,有数十年的行医经验。__始终认为,一位医生不管本领多么高,对病人病情的了解,都应该是无限度的,是无止境的。

__重视病人的病情变化过程,有时细微的症状,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相同疾病,有时症状各异,医生应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__所从事的神经内科治疗要求医生思维缜密,知识渊博,细致入微,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在临床诊疗工作中,__总是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家族史,仔细检体,认真阅读病人的有关资料,不重复检查;用科学的态度,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病情全面分析,根据病情合理检查,明确诊断,坚持个体化治疗。 “患者到我这里来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尽全力为他们诊治,不辜负每一名患者所托。”在__眼里,不管是富人或穷人,老人或小孩,熟人或陌生人,他都一视同仁,仁心仁术,忧其病痛,喜其痊愈。

有位学校的老教师,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反而愈加厉害了,不能直腰走路,痛苦万分。__偶遇之,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诊断患者为帕金森病,随即用药,病人就能下楼行走,疗效显著,并将__奉为“神医”

这样的患者不胜枚举,有些女性癫痫患者十分痛苦,因为这个病影响生育,怀孕和生产的过程随时有生命危险,即使顺利生育也有可能把病遗传给下一代,疾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负担。面对这样的病人,__总是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亲切交谈,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给病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通过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促使病人及家属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__深知做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使命神圣而艰巨,自己必须具备精湛专业技术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为了实现自己的医学理想,怀着对知识的渴求,他先后师从复旦大学瞿治平、俞丽云、洪震等教授学习研究癫痫的诊治,先后诊治约数万癫痫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3%,接近国际最好水平84%,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他师从复旦大学刘道宽、蒋玉平教授,中山大学刘焯霖等教授从事帕金森病诊治研究,探讨了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 先后诊治了数千例帕金森病患者疗效明显,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__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科学及经济的诊治方法,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反对过度检查及治疗,让老百姓看病尽量少花钱。__说,“我发现在农村,病人家属卖鸡蛋、卖粮食,四个大人挣钱给一个小孩治病还负担不起,我们的医院面对基层老百姓,只要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对待就好。病人信服__,对其严谨的治病救人态度十分钦佩。每次病人来诊治的时候,__总是提醒病人,把资料带全,尽量不重复检查。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严谨的治学态度,__始终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