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思政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思政课教学的理念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及人生观养成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时代背景及思政教学理念下,如何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教育高效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效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己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研究问题和工作任务。
1高职院校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说明
大学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对于国家建设及民族兴旺来讲,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希望,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树立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责任使命,而实现这一愿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及必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作为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生课程体系规划中应将思政课教育教学作为主修课程纳入日常教学中,以推进思政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基本现状
近些年,国家逐渐加大了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及要求。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基于高职院校招生特点,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已成为工作重点。而随着国家及高职院校对思政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1)对思政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方针政策,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教法改进、教学研究、师资力量加强等方面卓有成效。国家提倡职业院校“德技并修、知行合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是在平等的地位对待的,部分学校更提出了“强技能必先强思政”的理念,说明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了重要的地位。(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而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不太满意或觉得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不断拓展。对现有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查,不难发现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不断拓展,如今思政教学已逐步向媒体、网络、社会等拓展,而接受的渠道也逐渐向手机、网络、报纸杂志等过渡。相对于传统的思政教学,现在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已经逐步拓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2.2存在问题
关于现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虽然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情况,无论是从学校及学生认识,还是从教学工作开展中均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1)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认识程度存在偏差。如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更没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对其今后工作及成长的重要性,这种被动的在学校接受思政学习的思想将使得其教学效果收获甚微。而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缺乏对思政课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及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逃课等问题相当严重,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降低了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得学校开展思政课教育的目的及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不能有效的贯通,久而久之,思政课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必然存在,且对学生成长及成才带来显著影响。(2)思政课日常教学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部分教师实施思政课教育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有甚者,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的学生普遍存在。该类学生的存在将对其他学生造成严重影响。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即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及主动的接受思政课教学是关键,学校及思政课教学工作者应特别引起重视。(3)思政课教学考核方法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思政教学与其他自然学科存在明显的区别,思政课教学在掌握思政课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应理解其精神实质及内涵,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现有思政课考核采取试卷考试或以论文结课的方式不能全面评估学生对思政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其结果将对思政课教学存在误判,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3.1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的主体在于学生,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基于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学校除了重视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外,应将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作为重点课程来抓,并将思政课教育教学纳入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项目来实施,以使任课教师及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二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牢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以实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
3.2加强教师个人素质及技能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及素质属于主要的方面,学校应作为重点进行培养:一是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技能的培养,鼓励在职教师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思政教研队伍;二是思政课教师思维观念的转变也是关键,思政课教育教学已被作为学生重要的课程进行教学。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形式化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将思政课教学作为主修课程来对待,采取多种方式,应用多种手段开展思政课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3.3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反馈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方面可以改善日常思政课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针对性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对于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建立听课制度,如高职院校可成立监督小组,建立有督导专家、校领导等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不定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思政课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及特点,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二是任课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开展座谈,及时了解高职学生内心的想法及在学习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对学生实施针对性辅导及在后期教学中加以改进。
3.4注重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多方面评估学生
关于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过程、结果分比重进行考核,如关注学生的考勤、作业及实践活动等,以对学生思政课教学质量有全面的掌控及判断;二是关注参与评价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施。即对学生应既作为评价的对象,也作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考虑,并将自评、班委评价及老师评价结果相融合,以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全方位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以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改进与提高;三是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及限定硬性指标,如对于一些经常旷课及不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学生不及格的评价,以督促或规范学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而相反,对于思想素质表现优异的学生可给予满分或其他奖励,以激励其他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
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要责任和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能否高质高效地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在新的形势下,虽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客观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认清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偏年轻化,对工作认识不够深刻,流失现象严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年龄结构来看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轻队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工作职责认识不够,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坚实的思想基础,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因此,思想负担较重,一部分人就时刻准备有机会转岗到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岗位上,一批本科毕业生则报考研究生,走“曲线转行”之路,致使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2.高职院校部分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高职院校部分思政教师由于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使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思政教师甚至利用学校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有利条件,在校外从事兼职,这不仅不利于思政教师利用更多的时间钻研课堂教学,更没有办法顾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各项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受到影响,这样必然损害高校思政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其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3.思政专业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小,职称结构明显失衡。在高职院校里,有一部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并非思政专业出身,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的和思政能靠上边,有的则完全不是。这样,教师的理论素养明显感觉到不足,课堂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的真正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而对于高职院校,多数人会认为学生只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就是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了,文化课程的学习是不重要的,了解一二就行,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他们都忽略了素质教育所坚持的方针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即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育人。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我意识比较强,思想敏锐、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思想方法比较片面的特点,而高职的教育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就是都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所以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引导学生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从以上分析来看,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与思想政治教师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立一支优秀、专业的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就尤为重要。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明确职责、准确定位,以事业凝聚队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将相关职能的合理分化,制定内容清晰、范围恰当、目标较为明确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岗位职责,对高校思政教师进行科学定位。要根据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明确相关政策,逐步完善机制,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事业凝聚人,以制度促进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思政教师队伍。
2.加强自身修养,注重学习,提高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对口的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专业性强,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政课教师应密切关注所教授专业群的动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最好能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政知识和高职专业群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加强教师管理和培训。继续坚持严格的思政课教师准入机制,教师的学历、从教资格都应该以较高标准和严格要求进行选拔和聘用。在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进行培训过程中,要使他们关心与自身工作有关的学科发展动态,以便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鼓励他们在教育、培训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申报、参与课题研究,更好的从理论上把握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更有效的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切实建立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的质量保障机制。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深造、继续教育,在青年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滚动式的培养,才能彻底改变老教师退休后出现“断层”的尴尬局面。
总之,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任重道远。但是我们要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会更加的完善,只要我们方向明确、目标明晰、措施得当有,就一定培养出一支理论素养高的思政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课 实践教学 改革
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实践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基于实践基地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的过程中把创新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达的网络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对于我校来说,应该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科学、全面的条件,推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总之,未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将更加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利用各种有利方式开展多方面的实践教学平台模式,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投入较少
我国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比较落后,与专业课相比,思政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经费投入相当少。而且高校在落实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费方面是没有制度保障的,所以在经费相对充裕的情况下,高校可能会首先考虑专业课的资金投入,而忽略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过于重视社会实践,忽略了校内实践平台的构建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多样性,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实践活动。但是受人、财、物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的思政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教师的正规指导。同时高校的教务部门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第一个是把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相混交,二是把社会实践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所以,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一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导致教师误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指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而忽略了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思政在教学中突破的难题
基于以上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课堂实践教学的发展。比如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时事政治和当地的爱国主义阵地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在体现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历史,通过。艺术、文化等载体将枯燥的课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提高高校思想认识
思政课校内实践平台的构建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首先高校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创新实践教学。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高校比较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严格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树立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加大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费的投入
高校应该建立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专项经费,保证校内课堂实践教学经费规范、合理使用。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对思想理论实践教学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依托企业发挥高校自身科研、人才优势,本着合作双赢的原则,与之建立长久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再次,加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能力。无论是哪一门课程教学都要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因为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中间者。
(三)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所有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这方面来看高校进行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思政教师要进行实时培训,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技能,从而更好的促进思政实践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还必须重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课堂实践形式。采取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才能更有深度。课内实践主要有专题讲授与讨论、案例教学与总结报告等。充分发挥课内实践的作用,可以有效弥补社会实践的不足。课外实践是指组织学生看录像、听报告、自学和政治学习等环节。看录像、影视,让学生产生学习理论课的愿望和主动性;读书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深入理解。
三、结语
本文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问题进行思考研究,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查找法、数据统计、样本选择、问卷调查、信息整合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细化的研究,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高校思政实践课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鲁志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兼论东北林业大学“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6).
[2]彭庆红,鲁春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
[3]王英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3,(27).
【关键词】大学思政课;吸引;思考
高校思政课是用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对高校学生进行头脑武装,让大学生准确把握的精神和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步伐,进而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国情,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现在高校的思政课让人担心,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数量上、质量上以及教学水平上,都难以满足现代教育中思政课教学的需求。
一、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大学思政课的有效开展,为我国培养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和不断改变的国内环境下,高校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促进现代教育发展,满足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此,笔者提供以下几种途径,解决如何吸引学生学学思政课。
(1)完善高校管理制度,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效制度保障。为了吸引学生学学思政课,必须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增强保障制度的建设。在制度方面,保证思政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将专业化的理念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在人动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进聘用制度,聘用才华横溢的思政教师,活跃思政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认识,实现高校思政课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行动的先导是观念,要提高高校思政课老师专业化水平,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提高高校管理者的专业化认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进而正确的引导思政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只有运用符合时代需求的管理理念,才能提高高校思想课的吸引力。
二、改革高校思政课考核制度,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1)思想政治课在高校中作为选修课和专业课相比,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高校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各个课程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学校要把“思政课”的考核模式和课程的教学目标统一出来。思政老师在考试中要使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思政课的考核模式要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各有所长,可以采用闭卷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进行考察,而开卷方式则可以用于考察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分析判断,两者综合合成最后成绩。学生的考核形式也可以摆脱“大班”制度,即废弃一个老师监督全班同学考试的方式,同学之间平时的学习状态是最了解的,采取学生分为小组,互相打分,让学生参与到考核模式中来,让大学生喜欢学习思政课。所以,我们要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思政课进行考核,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3)思政课的考察模式应该采取以人才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可以实现对教学的诊断、反馈,为教学提供指导性作用,通过对思政课的考察采取以人才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可以为思政课的教学带来良性的循环,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始终保持思政课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1)对信息网络的充分利用,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教学的飞速进步,使信息教学成为现实。网络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网络进行搜索,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介入,让思政课堂充满了活力,比传统的板书更具有吸引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兴趣。通过网络对历史事件的具象化、形象化,使教学内容浅而易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动机,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保持空间,扩散思维,激发激情。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正如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诱导出人的创造力,唤醒生命感和价值感,直到精神生活的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对知识的拓展,形成对思政学习的浓厚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作为21世纪的教育家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大学生热爱学习思政课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思政课老师要对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采取多种有效地措施,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田勤琴、罗莹.大学思政课如何吸引学生[J].华章.2011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效果;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使其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学方式,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如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模拟法庭、观看法庭公审、参观考察、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它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功能体现在:第一,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身认识、分析、解决的能力;在体验实际生活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排在首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强调通过实施有主题、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善于与人合作、具有过硬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的、受企业欢迎专业人才。第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丰富和深化了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紧密,二者相辅相成。校园文化活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平台和支撑,而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关系
课堂理论教学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反过来又促进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备的思政课程体系,共同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二者也有区别。实践教学并不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简单补充或延伸,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独立环节,它在将科学理论内化为高职学生自身信念与修养,以及先进文化的学习与传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它将思政课理论知识与高职学生生活与发展规律以实践的形式整合起来,将学习、传递、建设先进文化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在高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从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体验中理解如何做人做事,理解社会对公民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增强对科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适应、沟通、协调等各种核心竞争力,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消化、升华,同时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从而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处理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要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牢牢把握高职院校这一背景,根据高职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处理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更注重操作与实践,容易被调动和参与到由教师引导的具有一定目标性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去。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之一就是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学校的工作重心围绕这一目标,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但是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技能第一,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实践导向的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有效利用专业教学的平台,从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实践途径、实践目标的定位等方面实现与专业教学的融通。
(三)处理好思政实践教学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从开展的空间来区分,既包括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和德育活动,也包括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践教学的目的,大体又可以分为参与型实践(如模拟法庭、辩论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感知型实践(如参观考察、旁听法庭公审等)、探索型实践(如社会调查研究)、内化型实践(角色体验等)等不同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这些层次的特点,坚持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基地定点实践和全面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殊性
2005年国家出台的高校思政课建设方案,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设置和学分提出了不同要求,彰显了本科和高职高专两种高等教育类型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政课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差异性。
第一,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同。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是研究型或学科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生源质量不同。根据我国现行招生录取条件政策,高校录取分成重点大学、一本、二本、高职高专几个档次,重点大学考生录取分数线最高,其次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较低,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最低。
第三,学制不同。一般本科学制为4年,高职高专为3年。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管理一般采用学分制,由学生在读期间任意选择上某一门思政课,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
第四,学术背景不同。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均有学科支撑。重点大学还有硕士点、博士点,成为思政课建设的有力依托,而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第五,师资队伍状况不同。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大,资深教授较多,且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成果颇多,教研资料丰富,教师工资待遇较高,队伍相对稳定。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编制偏紧,青年教师较多,工资待遇不高,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第六,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同。本科院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高职高专里为数众多的民办高职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真正建立二级独立的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的院校不多,大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第七,经费投入,硬件设备也有较大差别。本科院校大都是公办的,有国家财政的投入,应该说是“衣食无忧”;高职高专除有公办背景的少数学校外,大多数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上都有点“捉襟见肘”,资金短缺,在办学条件上无法同本科院校相比。
二、高职高专思政课特殊性衍生的问题
上述这些区别制约和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建设,使其呈现出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殊性矛盾和问题。
(一)体制机制因素制约了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高专是一个集合概念,首先,它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两类高等院校;其次,高职高专还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对于公办本科院校而言,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思政课如同其他名目繁多系科一样,是一种学科设置,隶属于一级学科,它承载着学科研究和建设的双重任务,而高职高专一般不强调学科概念,思政课既非学科,也非专业,仅仅是几门国家规定大学生修习的公共基础课程,这就决定了在高职高专,思政课“先天”就比其他专业课“矮”了一截,得不到同等重视,因为高职高专缺少本科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的优势,只能依靠特色专业取胜。对于民办高职高专来说,专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图腾”,是创品牌,吸引公众目光,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这就造成领导把心思都放在专业建设上,对思政课则抱着“不出问题就行”的消极态度。
(二)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致使思政课被弱化。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比本科短少一年的学业年限里,承载着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提高职业技能,还要获取各种职业证书,最终实现成功就业的巨大压力。在学制短、任务重、就业压力大的多重因素作用下,高职高专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日益明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各项工作和学生的重心全都围绕市场和就业转动,具有育人功能的思政课面临被削减、弱化的局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关注和实际有力的支持。在相当多的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实际时数达不到国家规定,“短斤缺两”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普遍现象。
(三)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和流动性大影响了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学历职称偏低。在本科院校任职的年轻一代思政课教师,大都是从名牌大学博士、硕士生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而高职高专由于自身条件的欠缺,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高职高专的思政课专任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偏少,尤其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一部分是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和外聘教师兼职的,缺乏思政理论系统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相比,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外出学术交流、参观考察和学习进修机会较少,缺少学术研究,精品课程少,课题立项少,名师得奖成果少。
(四)缺乏学科、学术支撑造成思政课建设动力不足。在高职高专,尤其是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师编制很紧,大部分学校只配备了几名专任思政课教师,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只配备1至2名思政课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少,兼职和外聘教师多,教学管理难度大,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五)本科教学的惯性思维阻碍了思政课的改革。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都是本科院校培养的,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脱离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范式。虽然教师从理论上对按照高职高专特殊规律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是,教学改革是创新,改革和创新应该是系统性的,但这会涉及到思政课教学体系改动的权限问题、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不足以及政策、资金的问题。在人手短缺的客观条件下,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对于教学改革往往停留在局部改革和分兵作战的阶段,主要是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为提高教学效果作一些探索和改变,但即便是微观层面的改革,如果缺少总体布局,缺少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也缺乏可持续性。
三、高职高专思政课特殊性建设的若干设想
(一)明确思政课的课程定位。准确的课程定位关系到课程建设的成败。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职高专的思政课应定位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培养上。高职高专不能因为在人才培养上与本科的职能分工片面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忽略培养“高素质”人才。事实上,思政课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上不是专业课的陪衬,而是居于首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起着首当其冲的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各级领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才能对思政课给予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才能取得成绩。
(二)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高职高专思政课理念应当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职业性,二是应用性。高职高专思政课教育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要突出职业性,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服务。因此,高职高专的思政课应当把思政课教育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探索一套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高职高专思政课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强调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并重。要根据高职高专应用性的特点,在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和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取舍,在不减重点、不减要点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能力培养的问题,实现课程能力目标。
(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运用到高职高专思政课上,首先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原则。面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理论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技能考试任务重、就业压力大等“短板”,思政课教学就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性,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他们感性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长处,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原则。我们必须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平衡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将教师主讲的授课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如案例分析与讨论、PPT制作与展示、学生主讲与教师点评,从道德小品到体察感悟,从关注环境到热爱自然,还有调研考察、网络互动、义工志愿者活动等。再次是适度够用的原则。面对高职高专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应摒弃片面地追求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的教学思维和做法,按照理论适度、知识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
(四)重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针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注重实用的特点,在立足国家统编思政教材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重建,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专题群,每个专题群又有若干个教学专题。每个教学专题都由贴近生活实际的鲜活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等内容组成,不同专业可以在教学专题内容方面有所区分和侧重。
改革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实行多元化考核,是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面。善用体验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采用案例引导、问题导入,项目(任务)驱动、主题演讲、互动游戏、影视媒体等教学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行开卷、主题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改革。改革的内容还包括加大实践内容权重,把实践成绩作为思政课合格成绩的必备条件,实行思政课理论学习成绩与实践教学成绩的双线考核,把学生日常行为操守表现量化计入思政课考核成绩,从制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与实际操行表现相脱节的问题,提升思政课的应用性。
(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种。要逐步建立、扩充和完善社会实践基地,使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还可以与学生口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扶贫帮贫、支教、慈善、暑期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多方联动,使社会实践常态化。
(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络时代,网络日益成为思政课新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自学和自测,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更多地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有关的音像背景资料和现实社会发展动态。借助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生的自学、自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要打造一支热爱高职高专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队伍,需要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科研能力强的学术团队和年龄、职称比例合理的梯队,数量上按照合理的师生比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专任为主,专兼结合。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尤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定有效的政策,提高教师薪酬待遇,稳定思政课教师队伍,还要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工作量、业绩挂钩,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八)关键在领导,政策是导向。搞好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关键在领导。领导思想端正了,事情就好办了。搞好思政课建设,还要靠政策引导。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许多问题靠学校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体制和政策,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才能解决。比如,根据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实际状况,确定怎样的一个师生比是合理可行的。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把落实情况纳入到高职高专各种考核指标体系里。政府下拨的扶助资金,涉及到思政课的建设经费,就必须明确,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思政课建设。
初中教育应当把"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围绕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传授的内容,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采用结构化模式,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数学、语文、体育、美术等课程体系内构建"课程思政"系统。构建一种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协同育人,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仅仅要从大学抓起,初中教育也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和养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未来接班人的文化传承、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建立具有基础和规范的作用。
一、初中教育阶段需要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才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数学、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树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不需要思政教育。甚至于有人认为初中生思想不成熟,没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初中阶段正是孩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养成,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陶行知先生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一个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身都会起作用。
二、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教学和思想品德养成融合,实现价值观引领、价值观渗透,从不同角度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间接隐性的教育方法,将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了正确的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进行教育。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中学生面临各种利益的诱导很容易迷失方向,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发挥全部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既能够传播知识,又能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教育目标。其次,融合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够赋予课程更鲜活的生命力。一方面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鲜活的价值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所传授知识的价值观。文以载道,任何的知识都蕴含由一定的价值观。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中学教师知道和掌握知识的来源和背景,深入思考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为教师传播知识提供了判断标准,为专业研究和指明了方向。
三、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化
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数量上的保证是基础工作,也是基本要求。据调研统计,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现有思政教师 x人,专业为政治学科的老师仅占 53.5%,50岁以上的教师占41.6%。小学思政课教师数为238人,专职教师数仅有9人,兼职教师高达 95%以上。中学稍好一点,思政课教师共23名,专职21名,兼职及其他2人,但是85%教师超工作量,师资力量也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专职教师的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堂的有效发展。这会导致孩子从小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二、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欠缺,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思政课教学优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教学状况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四是思政课教学效果欠佳。特别是小学思政课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兼任,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明显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趣味性,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由于缺乏专职的思政课教师,有时干脆将思政课变成自习课或者电影课。二是缺乏专业培训。小学思政教师大多数为语数兼职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对保证思政课任课教师教学质量、优化改进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新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虽然有过相应培训,仍有困惑,仍然需要系统专业培训。三是自我提升机会不多。由于存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短板”,任课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之余,难以留存保障高水平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时间和自我提升的学习精力,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安排,在客观上制约了学习、科研活动的有效展开,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能力水平滞后于现实教学需要。特别是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参加高级别培训机会的比例较低,缺少专家专业引领,获取最新教学、科研成果的渠道和平台仍有所欠缺,想进一步学习提升,缺少指导。
三、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从教积极性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思政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政教学存在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高校思政实际教学的现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重中之重,高校如何通过现有的人力及物力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是值得高校商榷及重视的问题。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能够减少资源浪费现象,达到高校实践育人的宗旨和目标。本文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多元整合进行分析,对高校思政实践课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及发展挑战
高校思政思政实践课教学不仅需要人力及物力资源作为支撑,更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高校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发思政实践教学资源,保证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质量。但是,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如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轻视思政实践教学的观念,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不够,高校实践课资源短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教学保障等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校思政教学资源管理能力低下
高校思政课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思想偏差,高校学生及领导皆忽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思政实践教学主要为高校社团活动,不需要专门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因此在许多高校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另外,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理解不够,认为思政实践教学仅仅只是针对教学课程进行调研。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缺乏管理制度,导致思政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实施方案以及经费支持。许多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缺乏统筹管理,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很难得到整合使用。
(二)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缺乏教学保障
许多高校把人力物力资源主要投入在专业课程之上,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期存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不仅体现在财力物力资源不足上,更体现在思政课师资力量分配不均上。近几年来,高校大力推广校招计划,但是高校的思政教师资源供不应求,有些思政课教师上多个专业的课程。另外,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高校的科研实验需要大量的资金,导致高校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实践课教学投入。
二、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及发展策略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应该健全实践育人的方法,加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思政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为了加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以及一体化发展,高校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对思政教学问题进行弥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管理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应该坚持思想,加强对高校学生道德思想建设,通过思政实践课教学形式对其进行管理。高校在加强高校学生专业素养能力培养同时,更应该重视对人才德育精神的培养,对高校思政实践课与专业课程一视同仁。高校必须建立思政实践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将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纳入日常规划当中,将高校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与校内实践活动结合管理。
(二)加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课程多种多样,既包括课堂思政理论知识教学,又包含了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以及城镇服务活动。总而言之,高校具有丰富的资源供思政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高校应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挖掘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与校外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职;课堂;活力
我们都知道,高职教育具有起步晚发展较快的特点,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到了教学管理工作上,那么从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者就很少了,因而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探讨一下我们如何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活力。
1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功能
第一,为高职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只有在大学阶段确定坚实牢固的理想信念,高职学生才能成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第二,为高职生全面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支持,促进高职生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从思想上确立勤业、乐业、敬业精神和主人翁的社会意识,明确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打下思想基础。
2 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不足
首先,使用的教材缺乏趣味性和科学性,在教材选择上普遍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材,政策性内容太多,理论性太强,缺乏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趣味性。其次,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许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还是局限在演绎练习和基本归纳,教学是由教师一个人主导的。第三,学生的学习带有功利性,很多学生认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现实没什么联系,也不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产生经济效益,面对大量的经济利益的诱惑,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
3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活力的方法
3.1提高学生对“思政课”教育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
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主流是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使得其中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扭曲,迷失了自我。所以,在大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的那么迫切和重要。
“思政课”不仅对学生具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他们修养和文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可以让他们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文化背景、学习到社会发展优良传统。从而培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职院校还应该认识到它是高职大学生学习专业和从事职业的需要,充分认识到学好“思政课”是为学生学好专业和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
3.2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思政课”教学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虽然有客观原因即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学生自身的变化影响,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身的建设问题。部分从事“思政课”的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观念比较落后,思想步伐停滞不前,单纯的认为学生不学习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教学方式上因循守旧,不动脑筋思考新的教学方式,不愿意钻研新的问题,不善于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疏于调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应不断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以德服人,教师素质上去了,教学就会搞好。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表现出关爱和尊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对这门课的热爱,改变学生们对“思政课”以前那些乏味,无趣的影响,给学生们一个崭新的“思政课”。这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们对“思政课”的态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同样思政老师要用真心去对待每个学生,必须相信每一个人的潜力,这样就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从而使得他们以正确的姿态看待“思政课”,虚心的接受老师每次教授的知识,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互动,下课后积极主动的探讨课堂遗留的内容。这样就有力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3.3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
在现代教育课堂上,老师不能在一味只讲不“动”而应该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加新的知识。也可以采用两人一组,相互讨论,然后积极发言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以调高教学的质量。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发展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思政课”重点在于讲述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所以我们何不举例学生周边的实例,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从这些实例中及时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提高他们的专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3.4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性
高职的特色是应用,而应用是实践,实践是促进理论与实际、学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教学,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调查、参观、考察、劳动、献爱心、服务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和领会理论,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明白道理,坚定信念。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的规划,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促使学生形成实践体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他们的亲身体验活动中,去理解和感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经过他们的思考和归纳之后,使他们的感性的认识变成理性的认识,同时把它内化成为他们自身的认知和感悟,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4 结语
总之,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科学素养;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方式创新、内容创新;不断总结教学中得问题和经验,最终提升我们高职思政课的效果。教学中要更加自觉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整体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我们高职院校要大力支持高职思政课教育,不断为思政课创造有利条件,新舞台,达到提高思政课活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丽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思政课 高校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明确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途径,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1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1.1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成人”又“成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高校的思政课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的引导作用,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三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在面临各种诱惑的时候,可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从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说,必须重视思政课的作用。
1.2思政课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教育品质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从提升高校教育品质的目标出发,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应该紧紧抓住思政课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把思政课教学和专业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学习“共赢”的局面。
1.3思政课教学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以来,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志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慰问信中,希望广大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既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谆谆嘱托,也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我们国家对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课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之一,因此说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的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2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
只有真正地做到“教师爱讲、学生爱听”,思政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大多仍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高校的思政课是“大班授课”为主的方式,那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一方面,可以在课下的时候,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把握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承认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共性,满足学生的共同需求。这种“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能够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2.2夯实思政教师的基本功
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形象。
(1)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师高尚的师德,不仅能受到学生的爱戴,而且学生也会受到熏陶和影响。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的核心,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只有自己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
(2)要具有渊博的学识。“给学生一本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关联度。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有当老师讲的内容是自己关注的或是和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才会用心去听去想。所以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从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出发,将所要讲的理论和生活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3)要具有娴熟的技能。新时期下的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具有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朝气蓬勃、冲动好强、个性差异大。面对这样的群体,思政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决定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2.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使高等院校的思政课真正地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转变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完善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坚持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每学期定期组织大学生到相关实践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并鼓励大学生根据思政课拟定的调研题目开展各项调研实践活动,以此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思政课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实践报告,了解到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思政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从多种途径入手,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4-01
思政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这是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课。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作用,同时在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当然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还有许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有待我们去了解和发掘。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部分领导、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长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影响,现在仍然有不少的领导和老师认为,教学质量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水平,而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因而,有的学校领导及专业教师往往不像抓其它工作那样来抓“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及时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困难,更谈不上积极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了。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与运行机制不规范
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和运行机制,某些“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存在着“一包到底”的现象,所有程序都由教师主持进行;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采取“放羊”的做法,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实践的整个过程不加指导、不予管理,放任自流。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实践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调动手、动脑和亲身体验。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受到抑制,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得不到充分发展。
(四)实践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转轨,政府对高校投入不足,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学校经费的缺口不断增大,很难拨出大量款项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使很多教学单位试图使每一个部分的教学成本都能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于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应当配置的教学资源被不断地挤占,用于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配备、经费物质的投入也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
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一)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务处、团委、学生所在各院系及社会上有关部门、单位,牵涉的范围广、难度大,没有学校领导的组织协调,仅靠“思政课”教师及所在教学单位是难以完成的。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各高校应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院系领导共同组成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实践教学的计划、重点、经费保障等问题,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和评价体制,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必须建立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评价体制,对实践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每次教学实践都有独立完整的计划,明确的目标与任务,科学的过程安排,合理的组织形式,防止形式主义和消极应付。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结束后,要对相关部门和教师进行认真考核,作出客观公正的总结和评价,对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没有按照规定执行落实的部门和教师进行批评和督促改进。
(三)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学生与书本知识的接触比较多,社会阅历相对比较少,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缺乏对国情社情民生民意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基本原理学深学透。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紧密联系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等加强思政的实践教学。
(四)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多途径解决实践活动的经费问题
经费紧张一直是制约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瓶颈,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一定的经费保障是必要条件。但在当前的办学体制下,全部靠学校下拨实践教学经费是不现实的。因此,各高等院校要在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的同时,应结合大学生的素质特长,充分发掘既能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又能节约经费使用的好形式。
三、结语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延伸,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内在修养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高校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原则
G641
乘我国大力发展应用型大学的东风,我校于2014年从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位于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扩大学生的学习自,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根据我院的办学历史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要求,如何上好思政课,以彰显思政课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在本校学生中进行广泛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随机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到958份有效问卷,以了解学生思政课堂的学习特点,从而总结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原则。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学习特点分析。
教学原则的总结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的。根据调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包括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学习内容次重要性。
1.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
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是指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理论对学生本人的升学、就业、应付考试、能力提升、思想疏导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当问及“如果您喜欢某一门政治课,主要是因为什么”时,511位同学选择的是“课程对自己的升学或就业有用”,占有效样本数的53.3%。有450位同学选择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我们的思想问题”,占有效样本数的47%。当问及“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时,有639位同学选择“引用材料和实际案例来说明书本理论知识”,占有效样本数的66.7%。问及“您平时上思想政治课的状态”时,有319位同学选择了“厌烦这种课,但是还会听以应付考试”,占有效样本数的33.3%。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实用性需求非常突出,是我们教学原则的确立,方式方法选择的基础。
2.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
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形式追求愉悦的感受,希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回答“如果您喜欢某一门政治课,主要是因为什么”时,489位同学选择了“教材生动有趣”,占有效样本数的51%,546位同学选择“任课教师有魅力”,占有效样本数的57%,539位同学选择了“教学过程轻松,能够看看电影之类”,占有效样本数56%。以上数据在教材、教师、教学过程都有明确的要求,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创造一个轻松、宽松的氛围,让其在学习中能具有愉悦性的感受,使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明显地相区别。
3.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
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是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倾向于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愿意做学习的主人,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时,573位同学选择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占有效样本数的59.8%,在回答“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时,有395位同学选择了“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占有效样本数的41.2%。从数据显示可以得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方式追求参与性,不再满足于传统高中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是学生欲摆脱高中学习方式的表现。
4.学习内容次重要性
学习内容次重要性,是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居于次重要的位置,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从态度上而言,他们认可思政课的重要,如在回答“您对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的看法”时,有414位同学认为“重要,能帮助建立完善的思想体系”,占有效样本数的43.2%,但也有419位同学选择了“比起其他课程显得不重要”,占有效样本数的43.7%。在问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知识,您认为”时,有595位同学选择了“重要,但只需大概了解”,占有效样本数的62.1%。这些数据说明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次重要性,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的特点。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原则
明确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对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也就有了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轻松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适当性原则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几个重要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王道俊、王汉澜在《教育学》中认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目的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就成为我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首要原则。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讲授某一理论时时应先有案例,让学生有一种感性的接触,然后引入一种理论。在理论讲授时,应简明扼要地明确基本理论,在表达理论时应简短化、通俗化,使思想政治理论与某一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相互印证。在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能使学生在思政课中得到思想提升和能力锻炼。
2.轻松性原则。
轻松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一种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的任务。此原则是针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而提出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对此类课程的印象是枯燥、刻板、教条,学习过程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这种形象须要教师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轻松地进行学习。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教学内容时代化,即将教学内容的设计渗入当今时代的信息。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多挖掘当代的人或事。如周杰伦成功的启示、林书豪征战NBA的启示等。其次,是教师服饰的适当性。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服饰应不应该严肃是一个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该是适当而不是严肃。自然就是适当。中老年教师应该体现有内涵、青年教师应该体现活泼。再次是视频教学的适当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掌握到更多有利于教学的视频资料,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大量审查过的视频资料为教学服务,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最后,教学语言的多样性。教师的语言是最能感染学生的方式。教学语言力求多样,面对不同的问题、理论,有时需要慷慨激昂,有时需要娓娓动听,使学生在听觉方面感到轻松,从而轻松进行学习。
3.主体性原则
教育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张耀灿、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认为,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必,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方式有参与性的需求,体现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教育的意识。因此,有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先根据教材的内容,概括若干个主题。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每一小组负责一个主题,要求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围绕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收集资料,制作PPT,通过演讲、演示PPT、游戏等方式向其他小组同学介绍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规定学习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生深入到网络、图书馆、社会去收集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需要团结合作,能培养其团结合作精神。更能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体现在每个小组的自我价值。
4.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使其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理解和接受。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居于次重要的位置,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这是由于学生认为思政课“无用”的概念所导致的。所以贯彻适当性原则,首先要解决思政课的“有用性”问题。思政课的“有用”与专业课的“有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业课中的“有用”是技能性的,比如会操作某机器、会某项技术。而思政课的“有用”更应该理解为“有益”。有益身心健康、有益于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有益于人生全部奋斗历程。有了这样的认识,使学生不至于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进行横向的对比。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高考录取时学业成绩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因而教师要根据此特点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应该教授难度太大的知识,但也不能太简单,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掌握即可。最后,思政课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性。当代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他们思维敏捷、知识面广,信息来源多。这些特点要求有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信息及学生的价值观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众多的信息源里,认清是非曲折,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汪元宏、蒋德勤、王有炜,高校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杨冠亚、王兆香、陈惠珍,新一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4(12).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思政理论课 教学效果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Effectivess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WU Yanni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of Wuhan College,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Independent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also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olitical theor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er the mission ofeducation. This paper, educators and the educ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not good causes, from the ideas, method, teachers, management four levels try to analy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path.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s; ideological theory; teaching effect; construction path
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难以一切尽如人意。
1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的成因
从学生视角来看,90后大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物欲横流大环境的影响,学习目的普遍趋于功利性,对自身经后发展有没有实际功效成为其学习行为的重要推动力。许多学生仅仅热衷于实用性强的科目学习,例如:外语、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格证书,他们认为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今后就业、立世之本;部分学生特别注重交朋友、学生干部竞选、做兼职,他们持有要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累积人脉与经验;不少学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积极性与自觉性,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肆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睡觉、听耳机、聊天、看课外书籍、吃东西。学生思想上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秉持着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毫无关联,学习好坏与否对于未来发展作用不大,此门课程实属可有可无,只要考试时不挂科就好。
从教师视角来看,不论院领导还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持有轻视态度,资金投入较少、硬件设备较差、大课堂的设置、压缩实践课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门课不受重视也造成它难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让院领导完全认可,又要让学生喜闻乐见,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独立学院思政课基本上教师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一节课,一边一味儿讲,一边一劲儿听。这种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存在着选用案例陈旧,较少联系学生关心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给予入情入理的分析;理论论证力度不够充分,不能够使学生心服口服;没有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难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之中。这样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难以深刻理解,部分同学注意力势必难以集中。
2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建设的路径
2.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压力日益增加。一方面,国外良莠混杂的思想文化涌入,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有组织、有计划西化与分化思想,这种挑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匹配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国内经济体制已经改革,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并切实指导人们行为。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必然反映到思想道德建设之中,尤其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政治信仰模糊、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影响较深。
独立学院需要端正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尤为重要,否则相关课程只是应付评估检查、肆意压缩课时、教师走走过场、学生随便学学、忽视其教学效果,这种错误认识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关系着当代大学生成人教育、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稳定。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刻认识金钱的功能、艰苦奋斗作风、节约人力物力的生活习惯、集体主义价值;纠正重成才、轻成人的育人观点,践行成人与成才并重的教育理念。学生对于思政课思想观念转变,落实到授课过程中表现为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出疑问,受教育者的表现能够增强课程教学实效。
2.2 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关键在于教育者,针对90后大学生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接受被动说教,思政课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尝试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觉从“你要学”向“我要学”转变。
从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而言,思政课教师可以将理论与时事政治相结合,选取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来论证教科书中的理论。学生私下常常会就社会时事、热点、焦点议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发生身边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言、有理有据地分析学生观点、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理论认识与理解。其次,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不要扼杀了思政课中的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取活动主持人、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整个流程。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学生表现给予点评,指出其优缺点,特别注意肯定参与了活动的学生。实践课程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主持能力,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兴趣。最后,思政课程教学手段可以从黑板粉笔变为PPT电子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入图片、音像、动画、色彩等元素,牢牢抓住学生眼睛与耳朵,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知,吸引学生对其理论思考。这样,思政课授课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授课过程之中,思政课堂能够从枯燥变生动、有趣、有味。
2.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种高素质体现在具有先进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思政课教师是理论的宣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指引者。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应当是坚定的者,对于自己的授课内容深信不疑,以坚守的政治信念、高昂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正人先正己,自身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秉持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言传身教过程中展现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能真正亲其师、信其教、乐其教。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体现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较强的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主动熟读经典原著书籍、广泛涉列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积极探索学术的前沿成果、时时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开拓自己视野、课堂上引经据典、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枯燥理论不会乏味,引学生入胜。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科研的源泉,科研是教学的支撑。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探索科研难题、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科研能够带动教学,教师搞好了科研工作,将会加深教师学术理论功底。教师科研成果会反映到授课内容之中,整堂课理论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自然而然提高,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彰显。
2.4 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系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宏观上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微观上要尽职尽责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在宏观上,作为投资方需要转变认识,一视同仁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不肆意压缩思政课课时、不随意变换上课时间、不设置超过100人大课堂、不刻意留差教室给思政课、不删减思政课教学实践经费。高层的思想观念转变影响深远,关系着整个独立学院对待思政课的态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势气、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风,宏观上就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微观上,独立学院要将思政课教学效果监督切实落实到位,依赖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这项制度可细分为三个层面,执行好了能够保障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第一个是聘请的专职教学督导员,负责日常教学活动检查,规定教师课堂教学;第二个是选取的学生教学评议员,及时反馈教与学中的问题,并开展期中全体学生网上评教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第三个聘请资深思政课教师听课,专门负责听本专业教师讲课,每周至少听一至二次思政课,课后给予教师建议与意见。同时,思政课开课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个月开一两次教学工作会议,讨论与研究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建立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颁布教学管理评估文件、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健全教案、课件课前检查制度,每个学期开课前,每位教师应把这个学期所上课程的备课资料拿出来进行核查,确认做好了上课前准备工作。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上至下在思想上达到共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思政课也可以入脑入心、有品有味、喜闻乐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文伟.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以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