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三分钟演讲的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这次回国时间不短,先后访问了深圳,广州,香港,厦门,西安,南京,上海和北京。成绩也很好,至少有五六个单位对我们的新仪器感兴趣。在深圳我们还去东莞 参观了“中国制造”的威力:一个朋友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生产仪器外壳的公司,四五十台冲床摆在那里,什么东西都能生产。“模具”变成了“魔具”。让我考虑 到“与其被山寨,还不如先自我山寨一番”。“一把雨伞一元人民币,一做就是四十个集装箱”这种以量取胜的模式是生物医疗行业所不熟悉的。
最后一站是在北京开第六届后基因组技术研讨会。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会之一, 前面的博客里面也提到。会议的发起人是日立公司的Kambara 教授。这次又和他聊了好一会儿。他们研发的DNA Analyzer (小型测序仪)一小时内可以给八个标本进行测序。仪器和试剂的价格很便宜。如果感兴趣给这个技术平台开发产品也可能找到不错的市场空间。这个平台,他们也 已经研发了三年了。缺点是不是封闭系统,PCR产物上这台仪器进行测序需要开管盖,有污染的机会。不过这台仪器还是代表了一个技术突破,能用更少的钱做全 自动测序,也不失为一种“山寨精神”的体现。
这个会有两个倍受尊敬“老人”来参加,一个是日本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始参与人,DNA Chip Research Inc的总裁,Kenichi Matsubara博士(站立致辞者),另一个是美国人类基因组项目的早期参与者Dr. Charles Cantor(前排就座)。他们在近二十年前参与在日本和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现在这个会议被成为“后基因组”他们还(幽默地)人为有点“过分”,其实,看到他们当年栽下的果实今天有了结果,心里是很高兴的。但愿我们若干年后也能有这份欣慰。
会议是我在国内开的众多会议中最成功的一个,参与的人不算多,两百多人,但是绝大多数都全程参与,发言者认真,听讲者更认真,提问也很踊跃。国外来的科学 家一般都比较规矩,从头听到尾,国内一些大牌牛人还是呆不祝学生很多。我还应邀主持了一个从墙报中选出的人的演讲,每人只有三分钟,共三十五名演讲者。 但是没有人超过时间,而且大家讲的都很好。会议还给学生演讲(墙报)者以奖励。希望以后更多搞生物的同学能参加这个会议。
看到头一两个演讲者很紧张,我开玩笑说:"only 3 min each, I recommend presenter do not breath between sentences."
其实,如果准备得好,三分钟足够了。这就是美国人常说的"elevator pitch", 要在乘电梯上下那一两分钟把你要兜售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讲清楚。这是需要许多锻炼的。比如这次会议给我十分钟的时间,我用了九分五十六秒:讲多重PCR 的需求,难做的原因,我们研发tem-PCR时是如何解决那些难点的。然后讲我们都研发了那些产品发表了那些论文;tem-PCR还有那些不足之处;我们 又是如何解决这些新的难点的;新的技术平台的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等等。十分钟可以讲很多事情了。但是如果让我做一个elevator pitch, 我可以把那个十分钟的演讲缩短成三句话:“我们之前研发出了一个多重PCR扩增的技术,现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回馈又研发出了一个新的多重扩增技术并且还研 发出了一个配套的仪器,它能在封闭体系内做全自动的扩增和检测”
一、丰富和完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上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上讲台进行说话训练。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1.紧扣教材
我注意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作家作品常识、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优秀诗文
三分钟演讲所选内容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简要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成语故事
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和历史故事,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可以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学生通过收集成语故事,并讲给大家听,可以使听的同学和讲的同学都有一些收获,既丰富了语言,又扩大了知识面。
4.名言警句
我要求学生讲名言警句,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感受最深的。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演讲好,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和重组,从中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听讲的同学也收获颇丰。
5.广告词
现代社会,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从语文的角度对广告词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谐音、排比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有的同学还学会了自编自创广告。
6.即兴演讲
教师在上课之前五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集中在演讲主题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即兴演讲训练的实质是思维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迅速确定演讲中心、组织演讲内容、形成思路,然后出口成章。至于演讲时口齿是否清楚、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是否流畅,这些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通过即兴演讲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即兴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收获颇丰。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多样,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自由,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另外,每位学生演讲完毕,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调动起大家听课的热情,为了上好每节语文课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2.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不仅讲得学生提高了能力,就连听的学生与教师也获益良多。讲的同学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听的同学可以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认真聆听的同时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及时点评,既可提高自己的评析欣赏能力,又可让讲者扬长避短,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学生的不仅是说话的机会,更是建立自信心的平台。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很不好意思,现在都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三、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远期目标是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但必须建立语文课前演讲的质量跟踪系统才能规范语文课前演讲的实施过程,从而稳步推进语文教学。
1.定期检查记录情况
学生的记录本是检验学生准备演讲和记录其他同学演讲内容的重要依据。部分同学有阅读和听讲时不记笔记的习惯,而自然记忆往往有效期不长,且不便于今后查找资料。只有勤记笔记才能为演讲积累大量的素材,才能发挥阅读和听讲的作用。另外,从记录本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2.进行实时评讲和评分
学生演讲完,教师应及时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不只一位),再由教师评,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教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给演讲评分,并记录好,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3.定期对比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变化
【关键词】兴趣;任务;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是人们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思辨表述等能力。然而由于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已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严重问题。更别提语文课堂的活力了,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却提不了兴趣,往往学生既没考好语文,也忽略了口语的训练。而近年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想先从兴趣入手开始,会让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收获。近年来,我在教学中首先尝试了在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的语文教学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分配好学生的任务
1.按照学号学生依次排列,依照语文课的时间,列出演讲排位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提醒学生注意演讲的内容,一周结束时,布置好下一周的演讲主题,请学生按照主题写好演讲稿,并可提前熟悉演讲稿,做好准备工作。
3.教导学生注意演讲的注意点,一律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另外还要注意演讲过程中的姿态、眼神、语调等。
4.控制好演讲的时间,演讲加评价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不影响学生主体课堂的时间。
二、安排好学生的演讲内容
1.要求学生做自我介绍。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介绍的内容、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
2.可谈一谈最新的广告语。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广告用语,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从语文的角度分析广告语。
3.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求学生讲出句子外,还要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
4.平常阅读中遇到的精彩片段赏析。将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
5.制定演讲主题。就大家熟悉的关注的某一个话题,发表对话题的看法及感想。如:“父母与我”“当今社会中的热点”等等。
6.编演课本剧。在学完课文后,进行课本剧表演或课文片段表演。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演讲内容起名字,如环保意识、热门话题、新闻故事、感动中国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明确三分钟演讲的理论依据
1.趣味性原则。学生为演讲查资料,找论据,忙个不停,说明了语文“三分钟演讲”符合趣味性原则,符合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能力的心理需求。
2.广泛参与性原则。“每堂三分钟演讲”,要求人人参与,给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均等机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给与了驰骋想象的自由。
3.示范性原则。学生的才干,主要是通过学习、实践获得的。听别人演讲,从示范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会使自己的综合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示范是无声的老师”。
4.创新求异原则。在“每堂三分钟演讲”中,许多学生力求张扬独特的个性,常常能讲出“我有人无,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特”的见解,这种创新求异的思想,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
5.循序渐进原则。“每堂三分钟演讲”,分几轮进行,从易到难,符合人们认知事物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培养同学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也是在学生中开展每堂三分钟演讲的目的
四、注意评价的重要性
1.明确评价的方法,可从学生的普通话、演讲的语调、姿势语等方面着手。
2.明确评价的过程,教师点评为中心,学生点评为主体,以“师生共舞”为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且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让老师融入了学生之中。
五、注意演讲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课堂时间比较宝贵,所以许多教师会利用预备的时间安排学生演讲,这样的效果收获甚微,学生才刚进入课堂,心思还没稳定,怎能激情演讲,怎能认真听讲?
2.不可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活动准备要充分有序。一周前安排好演讲的主题,以备学生周末可以做一些准备,在课堂中可表现自如。
3.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像蜜峰般嗡嗡咕哝两句。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一再启发和鼓励。如第一次课前五分钟演讲之前,我先出了几道智力思考题,要求学生在我提出问题后马上回答,这样一来,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我顺势找一两个人登台即兴演讲,效果很好。
4.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要有一个整体计划,逐渐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知道从何说起,并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新课改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新课标下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改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演讲,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
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一、实践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课本教学是很难完成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心、口、手、脑并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坚持实践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系统性,首先是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课堂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第二是给课前演讲本身一个 “系统”,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有明确的开展计划,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开展形式。如初一安排“自我介绍”、“诵读优秀诗文”等;初二开展“话题辩论”、“我心中的名人主题演讲”等;初三开展“名著欣赏”、“课本剧表演”、“即兴演讲”等。
二、指导评价与激励相结合
教师对“课前演讲”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景创设、组织安排、演讲方法上进行具体的指导,还要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姿态气质等方面进行恰当评价。自始至终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不让学生自然、随意的“演讲”。
学生千差万别,个体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老师要善于从中发现闪光点,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一个精准的比喻,甚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得到认可,更期待下一次演讲。
三、多样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课前演讲在内容与形式上,要力求丰富多彩、情趣盎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演讲情境,引导他们广泛地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引发动机,激发兴趣。为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兴趣持久,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可以采取:1、讲演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作家作品常识、课文背景、作品主旨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诵读优秀诗文。诵读学生课外积累的优美诗文,并进行简要的评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使演讲者有兴趣展示,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演讲故事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4、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聚焦热点,课前由一二名学生新近的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并要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5、名言警句赏析。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此外,还可通过开展辩论赛、课本剧表演、主题演讲、即兴演讲等形式,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课前演讲要循序渐进,保持连续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且要连续进行,不能中途间断,否则将前功尽弃,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成果展示与评定奖励相结合
一、兴趣激趣,情趣提升效果
思想品德课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上台讲新闻、谚语、名人名言,或发表对上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见解等形式开展了思想品德的课前三分钟,没想到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听完接着谈一两点体会,谈完以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及缺点,这样及时利用学生对自身及其他同学比较关注的特点,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政治课的角色之中,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有很大的提高。
二、量体裁衣,学生德、智、能全面发展
各年级的备课组根据学生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不同主题的“课前活动”,如:
七年级进行了以“展示自我,开发潜能”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活动,通过课前3分钟,每个学生讲身边的榜样、先进人物的故事;讲幽默,讲笑话;进行才艺表演等。
八年级进行了以“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课本剧表演,将课本知识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自编自演中加深对课堂教育的认识,更在评议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提升自我认识。
九年级以“讲评时政,关心国事”为主题,进行课前3分钟新闻和评议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三、明确的规则、要求,立足细节教育,润物细无声
在初一开始课前三分钟活动前,先是对学生进行活动规则要求,学习及演讲程序形式的培训、教育。首先,明确思想品德课课前三分钟规则。其次,进行耐心活动细节指导。那么,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在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七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先对学生开场白的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
四、台上精彩3分钟,台下成就童子功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注重学习、感悟、探究。这样各班在课前3分钟活动开展时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展示,特别是九年级的课前活动,几乎节节有新意、有创意,他们总能以新奇、独特的播报形式,如:两人互动播报;主持与观众互动播报;谈话聊天式兴趣播报等多种形式出奇制胜,让老师很难评判高低。真可谓百家齐鸣、争先斗艳!展示出中学生大胆、活跃,充满理性的睿智、创新的想象、青春的激情活力,而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目的之一吗?
五、3分钟积累的是知识,更是开阔的胸怀和远见
思想品德课课前3分钟活动,九年级是以时政新闻播报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评论国家大事。很多学生在搜集活动资料的过程中拓展了视野,了解了国内外的很多重大事件,特别是对感动中国的人物播报中受到教育、感染和鼓励。同时更多的方方面面的时政让学生了解了教室以外的国内外大事,对我国的发展更为关注,尤其中国当今在国际中的地位,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
六、不拘一格的形式弥补了课本内容的欠缺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小演讲 必要性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也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应着眼于语文素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课前演讲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被大量地运用在课堂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形式单一、过程随意、目标孤立、热闹有余,收获却不大的现象,如何提高课前演讲的有效性,笔者经过三年的有效实践和不断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通过这三分钟,让学生爱上了语文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现就这几年的探索,初探一下开展课前小演讲的有效性。
课前小演讲即每节课课前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发现语文、学习语文、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2]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课前小演讲实施的有效性呢?
一、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课前小演讲
本人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发展水平分年级制定了三年的演讲计划。
七年级:自由演讲训练
学生刚迈进中学的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面对科目的增多难免有紧张,不知所措与羞涩之感,加之心智也尚未成熟,所以课前演讲只要求学生能站在讲台上,流利地演讲。形式上以自由演讲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可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或是讲述典故、成语故事等,内容上在保证宣扬正能量,弘扬积极乐观情绪的基础上不加以限制。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在这一时期允许学生带稿上台,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敢于走上讲台,敢于表现自己。但不能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
八年级:鉴赏与品评训练
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此时已能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不畏惧,不怯场。在演讲的要求上,就应有所提升,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做到有话可说,还得会说,能说,敢说。因此这一时期的演讲以鉴赏和品评训练为主。鉴赏可以是名言警句鉴赏,可以古诗文鉴赏,或是美文鉴赏。品评可评时事热点,也可就精彩片断进行赏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带稿或是脱稿,稿子须是自己整理而成的框架或是简略提纲。实践证明,这样既保证了演讲的质量,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归纳和概括能力。
九年级:链接中考训练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班的课前演讲可采用与中考考点相链接,既是演讲活动,又可备战中考,一举两得。形式上要求学生做到完全脱稿。在内容上,可让学生选择一些名言警句或是名人驿事进行讲述,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或是推荐优秀中考作文,点评习作中的亮点,学习他人之长,提高中考的写作能力。
二、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地开展课前小演讲
1.自由式:每天按号数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内容自由选择,学生提前一天准备好演讲稿,教师提前进行审阅及修改。
2.话题式:由教师确定一个核心话题(如“诚信”“感恩”“宽容”等话题),让三两个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展开辩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求学生能做到自圆其说,观点鲜明。
3.辩论式:围绕社会热点(如见义勇为,你认同吗?),让学生自由选材,组稿,并分组进行辩论。教师提前一周做好布置工作,并进行有效地评价。锻炼学生口才的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4.鉴赏式: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或是经典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即兴式:让学生即兴选择演讲内容,天南地北地讲述,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使演讲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三、勤于总结,鼓励赞赏地开展课前小演讲
教师可在演讲活动前下发评价标准(仅作参考)主要从演讲内容、演讲技巧、演讲效果、时间掌握及脱稿要求五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
借助此标准,让学生基本了解一次成功的演讲须具备哪些综合的要素。在每次演讲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此表客观地对每一个演讲者进行评分或点评。中学生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赞赏式的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作用。教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多用赞赏的眼光及语言去点评,发现每一个学生演讲中的亮点,或是精彩的题目,或是流畅的语言表达,或是愉悦的演讲气氛,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肯定,必将在以后的演讲中把闪光点发扬光大,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课前三分钟,语文十年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每位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每天课前的小演讲,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够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除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外,语文教师还可通过课堂上诵读,课后开展绕口令比赛,加强口头复述训练,举行“记者招待会”,倡导口头作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有多彩的语言,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丰厚的人文,[3]有效地开展及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用语言艺术将学生带入语文的世界,相信,只需3分钟,一定能让您的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新标准》第4页总目标之第6条及第9条
[摘 要]语文学科在中考和高考都没有口语测试内容,导致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容易被忽视,影响学生在倾听、表达、应对等方面的能力,甚至阻碍学生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可通过课堂三分钟演讲、分组辩论、情境模拟、多读书等方式,启发和鼓励学生敢说、想说、善说、多说,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18-01
中考和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导致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教学,而忽视口语教学。课堂口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只是由教师安排少数学生朗读课本和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被弱化,学生将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要表现为:说话支离破碎、言不达意、语无伦次等。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三分钟演讲
不少初中生羞于表达、怯于表现,口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敢说。正式讲课前,可让学生上讲台演讲三分钟,按照先易后难的步骤,设置四个环节:一是演讲《我最想说的……》,学生自选题目和内容,形式可以是诗歌、散文、故事、相声等,照稿念或脱稿演讲都可以。目的是锻炼当众说话的胆量,训练正确的发音技巧,让学生尽量做到声情并茂。二是演讲《我看过最精彩的……》,鼓励学生把日常读过的好书、看过的精彩电影或电视节目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成观后感,通过演讲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是演讲《生活感悟》,感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感悟用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四是对演讲内容进行互评,可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分组辩论
三分钟演讲学生是有备而来的,分组辩论则是考验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一般采用三种形式:一是,遇到课文中有趣、生动的情节时,教师及时设定话题,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形成各自观点之后,进行小组辩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辩论能力。二是从教学中引入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观点,再进行分组辩论。三是学生分组就某个话题或者观点在课后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在下节课进行分组辩论。
三、情景模拟
口语与语言环境密不可分,离开语言环境,口语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设置特定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益处。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编排话剧片段《哲尔赛岛上》,要求用对话、表情演绎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于勒:青年沾染恶习,中年春风得意,晚年穷困潦倒;菲利普:自私、冷酷、虚荣、无主见;克拉丽丝:吝啬、泼辣、虚荣、有心计;若瑟夫:纯真、善良、重亲情。部分对白如下:
菲利普(表情:自豪;心理:虚荣、附庸风雅):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克拉丽丝(表情:无可奈何;心理:吝啬又爱面子):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菲利普(表情:脸色苍白;心理:恐惧痛苦):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克拉丽丝(表情:莫名其妙;心理:茫然):哪个于勒?
菲利普(表情:慌张;心理:极度失望):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
若瑟夫(表情:默念;心理:同情叔叔):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于勒(表情:恭敬;心理:充满感激):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变换语气、语调和神态,激发了自身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多读书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1.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6.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关键词】政治课堂;说的训练;提高能力;素质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必须把“说”引向政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一、“说”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朗,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二、“说”的训练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逐步转变,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1 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 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 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 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为了夺取高分,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 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6 辩论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二、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三、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政治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三、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四、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五、辩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