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房屋风险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一)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实施房屋征收的重要基础
了解民情民意、集中民间智慧是制定政策的基础,也是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我市房屋拆迁(征收)工作实践证明,充分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吸纳民智,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房屋拆迁(征收)决策科学,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力量,防止因决策不当带来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这是实施房屋拆迁(征收)的重要基础。
(二)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实施房屋征收的重要依据
房屋拆迁(征收)的目的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这是推进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和公共利益及城市建设需要的关系,使合法私有财产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因此,更多的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掌握实施房屋拆迁(征收)之前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实施房屋征收的重要依据。
(三)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实施房屋征收的重要环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2011年590号)第12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二、我市房屋拆迁(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
(一)在房屋拆迁项目过程中实施风险评估阶段(2011年前)
按照2005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稳定工作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的若干方案制度规则规定细则的通知》(沈委办发[2008]7号)中《关于对重大建设、改革项目实施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定》文件精神,我市起草了《城市房屋拆迁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房屋拆迁审批重要程序,成为全国首创的新举措。此阶段也是我市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起步阶段。虽然对保证拆迁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我市和谐拆迁、平安拆迁良好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制度的制定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我市房屋拆迁稳定风险评估起步较早,是在建立我市稳定工作新体制、新制度、新机制形势下逐步摸索建立起来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05号令)以及《辽宁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2]年145号)以及《沈阳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04]31号)文件中并没有在拆迁许可之前必须施行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定。而且也与《行政许可法》不得随意设定、增加行政许可的审批程序和环节的规定相冲突。
二是制度的实施缺少有效的评估手段。我市起草的《城市房屋拆迁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围绕房屋拆迁事项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评估工作,分析评估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的风险程序和可控程度,并对房屋拆迁事项易引发稳定的关键点予以明确。但只停留在参与评估的专家的感性认识阶段,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等的具体规定,缺少有效的评估手段。
三是制度的实施缺乏主动性。《城市房屋拆迁风险评估实施办法》中规定了市联席会议是全市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机构,市大厅是全市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机构,各地区党委、政府是本区域的风险评估责任主体,但由于房屋拆迁实施稳定风险评估是一项新规定,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接受的过程和实施过程来看,缺乏评估的主动性,存在“要我做”的心态。从评估的前期民调工作开展和评估相关资料的准备来看,还缺乏主动细致的工作程序和环节。
四是风险评估时点设定没有更广泛的被拆迁人的参与和建议权。《城市房屋拆迁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规定房屋拆迁稳定风险评估是房屋拆迁许可的前置条件。就风险评估的内容,过多的考虑了项目的合法性,而就补偿的合理性以及风险的可控性,由于拆迁许可之前,项目的实施主体并没有和被拆迁人进行更多的沟通,就补偿方案和补偿计划以及回迁安置方案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被拆迁人也无法得到明确的意见和更多的参与,从而增加了被拆迁人的抵触情绪。
(二)在房屋征收项目中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阶段(2011年后)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颁布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房屋征收决定前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步骤,我市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入了规范化操作阶段。此阶段有如下特点。
第一,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社会风险评估体系。按照市政府要求,我市房屋征收实行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各区政府为房屋征收主体,为了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具操作性,我市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流程》,明确项目评估申报程序、项目评估民意调查程序、项目组织论证程序及项目审批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加大了被征收人的参与权、建议权、知情权。在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人作为利益相关者,当然希望参与和影响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使政策向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和增加知情权,使被征收人减少了对立和抵触情绪,促进了征收过程。征收项目启动前,各区征收办与街道、社区、属地派出所等部门成立民调工作组,研究制定民意调查问卷、开展民意调查,同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市场交易价格,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并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在征收现场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项目现场设置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归纳和整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地方GDP,国际上一般认为警戒线是45%,欧盟国家要求的警戒线是60%,国内地方政府一般以30%-60%作为债务的可控但警示范畴。
债务财政比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一般 100%为可控阈值,超过 100%风险较大。
偿债率——债务年度还本付息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警戒线一般以 20%为准。
而综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包括财政收支、土地出让以及地方国有资产盈利能力),我们认为当前地方债务的总量风险可控,但局部性压力比较明显,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债务风险相对较高,从行政级别看,地级市以及县级市的债务风险较省级单位更高。
总量风险:尚属于可控范畴
就全国整体来看,根据2011年债务审计的结果,地方政府主要的债务风险指标:
负债率方面,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整体的负债率是27%,我们估算的2012年底大概是28%-30%,低于30%-60%的风险警示范畴。
债务财政比率方面,不考虑担保债务,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整体的债务率略低于100%,2012年预计大概在90%-100%之间,仍属于可控范畴;如果考虑担保债务,2012年底债务率大概在 130%-150%左右,则风险压力相对增加。
偿债率方面,按照 8%-12%的融资成本考虑,即使考虑担保性债务,2012年底的偿债率大概在11%-18%。
因此,从静态的债务风险指标来看,总量风险不是很大,从动态总量平衡角度看,现金流风险也不大。
总的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风险尚属于可控范畴。
结构风险:中西部地级市县级市风险较大
从债务风险指标上看,中西部东北地区省份风险相对较高。
从2011年审计署公布的主要省市数据看:负债率方面,2010年底债务率超过30%的省市包括甘肃、吉林、宁夏和海南;债务率方面,2010年底大多数省市不含担保债务的债务率都超过 100%,考虑担保债务的债务率更高,但整体看与负债率相似,债务率相对较高的主要是中西部省份和东部地区。
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风险高于东部,地级市县级市风险高于省级和省会大城市。
首先,从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的角度上看,中西部省份尤其是地级市和县级市财政赤字压力最大。由于财政收入层面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更加稳定,而财政支出层面中西部地区在2008 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快,投资项目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中西部省市的公共财政收支缺口更大,赤字率要远远高于东部省市。而考虑到当前财权事权分配向上级政府倾斜,中西部的地级市县级市财政压力更大。
其次,从地方土地出让的角度看,近几年这对地方财政支出的贡献大幅增加,但地级市和县级市的不稳定性最大。从调研情况看,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土地储备-出让制度不够完善,机制不灵活,可持续性差;二是因为地级市和县级市的人口聚集能力较差,在过去两年大肆开发之后,土地价格不再具备上涨空间,且部分地方的土地储备量非常有限。
关键词:财务风险 卫生体制改革 防范措施
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的竞争环境带来了医院财务风险的空前提高,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提高风险意识,时刻做好应对新形势下的财务风险的准备,确保医院的财务目标的能够圆满实现,保持医院的健康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一)医院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医院经营各项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无法控制或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医院财务工作的运行脱离预定目标,进而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在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组织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者某些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导致音源的偿债能力降低,难以偿还到期债务,这可能导致医院陷入信任危机。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分类
医院财务风险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类:一是筹资风险,指的是与医院筹资有关的风险,是因为经营管理决策因素、市场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筹资能以实现预期效益的风险;二是投资风险,是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投资报酬率与预期目标产生一定偏差的风险;三是资金回收风险,也就是资金在转化以及回收过程中所出现的金额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四是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因为收益分配的原因可能会给医院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新环境下医院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资金浪费
现今很多医院在购置和更新医院固定资产时,不能够很好的对投资项目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没有根据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出现医院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过长、资金回收周期长、投资收益很差,造成资金浪费。
(二)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现在大多数医院的药品支出占总支出有相当的比例,药品管理将会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医院方面虽然目前已经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医院只是刻意的降低药品的进价来减少药品的购置成本,却没有对药品的缺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药品的大量积压、过多的占用医院流动资金,导致医疗资金利用率极低。
(三)资产负债比例过高
部分医院因为投资过于广泛,出现负债经营现象,资产负债比例较高,偿债能力越来越差,财务信誉降低,大量的坏帐烂账难以收回,导致部分医院自有资金出现濒临30%的警戒线的情况。同时近年,医疗欠费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经济困难的病人都会出现欠费情况,还有部分病人则使用假名恶意欠费,加之很多医疗纠纷的产生出现更多欠费问题,这是医院非常头疼的。而正是因为医药费的拖欠出现的巨大资金缺口,导致医院财务报表跟医院的其实际的财务成果有很大出入,从而会有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新环境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够客观地认识财务风险,同时,大多数医院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知识陈旧,以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有财务风险的出现,没有风险意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医院的资产和负债比例失衡
现今,我国许多医院的资产和负债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失衡,部分医院负债过度,致使难以偿还到期债务,同时不能获得新的融资。资产负债比例倘若持续过高,会降低医院偿债能力,财务信誉降低大量的坏帐烂账难以收回,导致部分医院自有资金出现濒临30%的警戒线的情况。另外,医疗器械、药品和医用耗材等一些不可短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占用较大比重,而且大多数为积压存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使资金流动性降低。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我们国家大多数医院并没有成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监管机制,即便有,财务监督制度也没用被严格执行,很难在实践中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很好的进行下去。同时,没有相应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体系,对财经纪律不能很好的执行,难以形成有效约束,财务危机极易出现。
(四)现有的管理体系功能欠缺
新现今的情形下,医院在多数情况下将精力使用在具体风险管理里,而没有对医院风险组合和风险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整体地考虑,使得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缺乏合理,对医院的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医院并没有建立一套相对规范、严谨、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行的管理体系中协调功能与风险管理功能都还有很多不足。
四、新环境下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要提高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和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使财务人员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了解各种财务风险,树立风险观念,熟悉医院工作中常见财务风险各种表现形式。在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风险控制能力。第一,要培养财务人员能够发现并识别管理过程中还没有显现的各种风险的能力,并能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第二,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专业技术以数量的形式估计风险大小的检测本领。第三,要增强财务人员正确处理意外风险事项和常规风险活动的应变能力,财务人员还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运用各种控制风险的决策进行风险控制。
(二)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运营风险分析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个切切实实存在的经济概念,也是财务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以往大多数医院运营管理情况来看,医院缺乏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重视,导致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材料物资和药品大量积压,过多的占用了医院的流动资金;大量的投资项目工期较长,资金回收周期长,投资回报率很低,且长期投资没有进行投资产出评估。因此,一定要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努力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医院运营风险指的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投资运营风险分析,不仅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医院医疗成本,有效保证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对那些投资周期较长的医疗项目,做好投资运营风险管理可以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三)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增加医院财产的安全性,保障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以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引发财务风险因素出现的概率,从而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产生。完善会计内部控制要做好下面几点:增加财务预算控制,把医院的各项业务发展统筹进行预算控制,在相关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立好相互制约机制,尽可能地减少意外风险;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把医院的各项业务划分到具体的工作岗位,给予相应的责任和权限;将医院财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进行有机整合。在对医院价值循环进行反映和监督的同时,还要注重实物管理,分析差异、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不利差异,防止错误的发生。
(四)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做好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的说,首先要组织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小组。风险控制小组成员主要由账务处理、财务审核、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以及各个岗位的人员组成。另外,风险防范小组还要整合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市场对那些司空见惯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发现重点风险环节以及风险控制点,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并且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新环境下医院针对市场竞争形成的必然产物,伴随着国内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的财务风险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医院的领导决策层及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因此,各级医院要增强风险意识,通过监测、预测以及控制手段来实现降低、消除风险来减少财务医院风险,只有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下医院的财务管理,确保医院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音茵.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0
内部控制风险。因内部控制不到位、控制机制为发挥正常效用产生的危害即为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极大,且具有突发性。
外部环境因素。
1金融风险。资本市场汇率、利率、债券价格及股票产生波动引发的风险即为金融风险,对电力企业影响重大。电力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银行贷款比例,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资本市场不稳定会对资金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
2自然灾害风险。森林火灾、强降雨、地震、冰雹、台风、覆冰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大范围的电力设备被破坏,造成电力企业的严重损失。
财务风险预测
利用财务比率,依据不同风险因素权重进行数学模型设置,利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提供决策者风险分析报告,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实现财务风险预测。可采用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设定财务风险系数。利用系统软件获得财务安全系数多元判别式:Z=aX
1+bX2+cX3+dX4+eX5+fX6+gX7+hX8+iXg通常情况下Z应大于某个标准值,当低于某一个标准值时则说明财务风险较大(标准值参考表1)。
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和管理活动不变的主题,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少资产风险。
2.实行资金预算、投资决策管理。依据年度计划、目标进行完成任务计划所需资金量的核定,提高单位对资金管理、使用责任的认识,促使养成精打细算、节约消耗的习惯,尽可能的将资金占用率降低,做好投资计划,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建立一套科学、高校的投资决策制度,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全面的规划,重视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结合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
3.探索电费回收管理新方式。纠正用户电能消费观念,使用户了解电成本累积递增收费制度,节约用电;充分利用风险转移方法,通过一些方式解决电力企业的外欠电费问题,可以依靠相关的业务对风险进行转移。可以采用折扣的方式将外欠电费转移至保理商,由他们提供各种综合,电力企业就可收回账款,将电费回收风险降低,实现资金快速、健康周转,提高盈利能力。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人、事、钱、物四方面进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先提升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加强监管力度,将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纳入计划管理之中。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经营垄断性质,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员工进行培养教育,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意识。
5.定制全面预防目标。自然灾害不会因人的意志发生转移,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主要对策就是超前预防,采用科学方法对工作环境、场所进行检查,分析预测,在灾害风险发生之前将其预防杜绝。通过出台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加强日常巡检、积极改造电力设备等措施预防自然灾害风险。还应积极寻求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转移办法,可以通过为电力企业在应对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要使信息传递的各个渠道保持畅通以便及时在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之间传递信息,使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能对信息及时做出反应。投保的方式将部分风险损失进行转移。
6.切实发挥监督作用,并加强信息的沟通。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时,要使相关部门切实发挥出监督的作用,有效监督企业在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时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结果来调整控制的方式和程序。同时,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相关部门能根据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