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详细知识点范文

欧姆定律详细知识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欧姆定律详细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欧姆定律详细知识点

篇1

张君甜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大环境也随之悄然发生着。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老师教学生学,教师为主导”的片面教学观,还开始注重应用更好的引导方式来引导学生,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至于如何去运用,这要我们不断从学习和反思中获取方法,做高效型教师,打造高效课堂。为此,根据我校实施“271”课程改革的大环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推出了这种高中物理“合作讨论探究式小组学习法”,旨在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高效课堂;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物理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每一堂,特别是在新授内容的公式和规律的推导,教师要不断的有层次的向学生提出引导问题,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一层一层破解物理实质,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对新授进行的发散探究,学生因为自己积极参与了问题讨论,对问题的认识自然也就更深一个层次了这也就达到了深化知识目标目的。一堂好的物理课必然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如何抓住课堂,开展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课题为例题探讨“271”讨论探究式学习高中物理的主要过程。

第一,教师课前要向学生详细解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了,目标性强,教学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学习起来才不会盲目,不会被动,也便于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目标(部分展示):(1)经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过程,体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从而理解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2)熟练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两种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

第二,预习自学、自主探究:这个环节最具挑战性的,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所以预习案和探究案要精心设计,按照学生学习的最初状态,让兴趣和创造的欲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以预习案和探究案为学习“路线图”,预习自学,解决了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盲目学习的问题。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预习案(部分展示):分为①知识点预习②知识点应用预练

①知识点预习(部分展示):

闭合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_______,电动势E、外电压U外与内电压U内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电动势等于电源_______时两极间的电压。用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间测得的电压U外_______E。

第三,提出质疑,探究案二次探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完成探究案上的训练题目,检验自学效果,提出质疑。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来自质疑。该过程教师当适时的发挥引导作用,引领学生朝着目标研究、比较、创新。学生在探究案的引领下进行二次探究,对教材和知识的把握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问题。

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①疑惑点:________ ②疑惑内容:________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探究案(部分展示):

探究:闭合电路的能量转化

某闭合电路,外电路有一电阻R,电源是一节电池,电动势为E,内电阻r,当电键闭合后,电路电流为I。①整个电路中在t时间内电能转化为什么能?各是多少?

(外电路中电流做功产生的热为:E外=I2Rt;内电路中电流做功产生的热为:E内=I2rt)

②电路中电能是什么能转化来的?在电源内部是如何实现的?(是有化学能转化而来的,依靠非静电力做功实现的。电池化学反应层非静电力做的功:W=Eq=EIt)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怎样的一个等式:

(1)W=E外+E内(2)EIt=I2Rt+I2rt

(3)E=IR+Ir=U内+U外 或者(4)I=E/(R+r)

第四,①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这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分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更能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②展示点评、拓展提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黑板上展示疑难,展示困惑,展示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分小组讨论,展示点评:

(1)(2)两式反映了闭合电路中的什么规律?(能量守恒)

(3)式反映了闭合电路中的什么规律?(因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产生的电势升高E,通过外电路R和内电路r而降落。外电路电势降低,内电路电势升中有降)

(4)式反应了闭合电路中的什么规律?(电流与那些因素有关,这就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①内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②公式:I=E/(R+r)③适用条件:外电路是纯电阻的电路。④根据欧姆定律,外电路两端的电势降落为U外=IR,习惯上成为路端电压,内电路的电势降落为U内=Ir,代入E=IR+Ir得E=U内+U外该式表明,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

通过这样一次自主探究一次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功能关系的分析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应该感到熟悉并且容易理解,已经可能够娴熟地从做功的角度认识并理解电动势的概念了。

第五,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清理过关。最后一项是当堂内容检测,当堂检测可以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也可口笔结合、当堂训练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检测环节,教师也可以对例题进行开拓变形,将题目的已知条件作些变更,使一题变为多题,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也能较好地发挥例题的潜在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流畅性。

篇2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高三化学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xx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实施新课改,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课改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几个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好成绩的学生少,学空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时间共计二十二周,除去节假日,实际授课二十一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计六章,前两章为热学内容,后四为电学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电路图分析对学生更是困难。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扩展到内能。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扩散现象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过实验说明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并引出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热容表,让同学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教材中重点讲了热机的例子介绍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是对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识从能量观点进行的一次综合。

  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应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材尽可能多的联系是实际,提倡多动手,由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学习电压和电阻。“电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深入,是进一步落实课标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压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础,电压表的使用和变阻器的使用又是学生探究电学基本规律,进行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学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地位。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学习下一章“电功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物理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的基础。本章通过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并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进行定性的分析。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探究测量导体的方法,这是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应用。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实验的评估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学习电功率。本章是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扩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是对电学基本规律学习的深入,是电学规律的大综合,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本章包括“电能”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同时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从课程标准要求上看,这些内容都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电功率也是初中电学中最复杂的内容,是电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会主动了解、关心学生。而学生又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愉快的学。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调查事实法等。尤其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欲。

  3、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教学的空间不要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再是那种上课由老师灌,课下围着习题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乐意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建立航模组、板报组、无线电小组、小制作组等让物理走进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增长才干,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

  4、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照顾和关心,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在教学中努力与中差生多相互交流如提问时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及时表扬,鼓励。为中差生多创造一些与好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xxx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映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篇3

一、贯通知识体系,有机形成“知识网链”

在力、热、电、光、原等各部分知识体系中,这些体系看起来是相对独立的,其实也有着内在的联系。考前复习就是要贯通这些知识体系、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将本来零散的知识点或知识板块进行有机整合、浓缩,形成密切相关的“知识网链”。如,原子物理知识中,从原子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一定频率的光就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的知识有着必然有联系,将它们进行整合、浓缩并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如下的知识网链:

反之亦然。把握由各知识点有机地组成的知识网链,就是高考最后复习要求“把书读薄”的真正内涵所在。

二、赏析高考真题,着力提升“思维品质”

诚然,研究高考真题、把握命题理念,是高考复习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但探究解决高考真题解题的思维方法,恰恰是人们常常忽略的。如果能从“赏析”的眼光去“品味”或“评价”高考真题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不仅赢得宝贵的高考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与提升更高的“思维品质”。以2013年江苏高考第4 题为例:

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M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RM发生变化,导致S两端电压U增大,装置发出警报,此时

ARM变大,且R越大,U增大越明显

BRM变大,且R越小,U增大越明显

CRM变小,且R越大,U增大越明显

DRM变小,且R越小,U增大越明显

高考标准答案中只给出C选项答案,没有给出详细解题思路与过程。我阅读了《2014年江苏省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发现此题被收录为典型题示例,且题序与高考一样,都为第4题,并附上了详细的解答与评价。解题思路是,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诚然,这是一种最易想到的常规解题方法与思维方式,但调研标明,在考试期间完全按照这样的思维方法解此题,还是花去了不少时间。

如果从另一种清新的思维角度只是定性地分析,却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其实就两句话即可“秒杀”此题:第一句:因为“接触药液”导致RM变小,可确定选项范围:C或D;第二句:利用“极限思维”,当R很小,可直接认为等于零,那么RM与R并联的总电阻总等于零,则无论RM怎么改变,电路上的总电阻总不变,显然就谈不上U的增大明显或不明显了,便立即得出正确答案C了。

通过例说,比较思维方法,便能让学生从清新的思维角度“居高临下”以“赏析”与“品味”的心态从容自信地速解高考真题。

怕什么路途遥远。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一天很短,开心了就笑,不开心就过一会再笑。

三、点击高频考点,探求其中“不变因子”

以电学实验为例,这显然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高频考点。虽然,历年高考的电学实验在不断刷新或创新,但最基本的知识与最基本的原理总是不变的。如,关于电学实验可以总结出如下“1-6”项最基本的“不变因子”,即:一个定律、两种接法、三类电表、四种电路、五个读数、六类图像。

1一个基本定律――部分或闭合欧姆定律,它通用于各种电学量的探究或测量,如讨论电流、电压、电功率或电源及其内阻的测量或变化规律。

2两种基本接法――基本电路以滑动变阻器接法可分为:滑动变阻器的 “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比较两种接法的优缺点,可以选择合理电路。

3三种常见电表――①电压表及其改装;②电流表及其改装;③欧姆表结构及其使用。诚然,这三种常见的电表,其实内部都有一个既可测小电流也可测小电压的不变之“芯”(表头)与电阻(或电源)进行“科学组合”构成的。显然,弄清其结构与原理,电表再如何改装,其本质的规律总不会改变。

4四种常见电路――限流式电路安培表“内接”与“外接”;分压式电路安培表“内接”与“外接”。这四种电路各有其特点,如,用分压式电路安培表“外接”测量某一电阻时,其特点就是滑动变阻器调节范围大、所测量的电阻相对于安培表内阻偏小,这样引起的测量误差就小。

5五种常见读数――电学实验中常见读数有如下五种:电压表的读数、电流表的读数、欧姆表的读数(包括万用表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但凡遇到读数,最值得关注的是其量程和精度了。

6六种函数图象――电学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较多,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很复杂,但是其中有一点不变的是,当出现复杂的非线性的函数关系时,人们总企图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进行“化曲为直”而转化成简单的线性函数式,结果出现了常见的六类线性函数图象:I-U(U-I)图象、U1- U2图象、I1- I2图象、1U-1I图象、1U-1R图象、1I-R图象等,这些图象能把所讨论的物理量很好地赋予于线性函数图象的截距与斜率的内涵之中。虽然图象形式多样、多变,但都有一个“不变的因子”,就是这些函数都是由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演变”出来的,都是以“化曲为直”为目的。所以,掌握了其中的不变“因子”,实验设计即使千变万化,我们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来从容应对。

四、定制考前预设,全程实施“得分策略”

高考更是一场有备而来、较量智慧的战役。俗话说,“两强相争勇者胜,两勇相争智者胜”。如何在10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能做到动笔得分,从容不迫地拿到该拿的分数,就必须做好考前的充分准备。考前的充分准备不是笼统而一味地海量做题或强化训练,而是要智慧地定制考前的复习策略。做法如下:

预设“作业如模考,模考如高考,高考如作业”的心理准备,让“基本题势在必得,中档题每分必争,深难题量力而行”的应试三要求牢记于学生心中。

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良好的读题与审题习惯:读题时要求用笔“圈”出题中切中要害的关键“字、词、句、图”,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图”就好比一个题目的“题眼”或“穴位”,只要抓住这“题眼”与“穴位”,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在审题过程中要结合题目的明确或隐含条件建立起熟悉的物理模型,这样两者结合便能水到渠成,做起来则行云流水。

进入高三最后复习阶段,也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距离高考的“最后一公里”。要有考前倒计时的三种准备即“温习准备”、“心理准备”与“答题策略准备”。

开考前三小时准备:主要看必修内容的主干知识与平时积累的错题。

开考前两小时准备:主要看实验(包括读数、数据处理、器材选择、电路连接以及实验创新设计等等,掌握其内在规律)。

开考前一小时准备:主要看选考模块,在注重主干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各个细节,特别是概念性问题及简单的基本运算。如物理学史料与原子、原子结构的问题,机械波、光的全反射、动量守恒与核能计算等等。这些基本送分题,必须追求完美无缺,万无一失。

开考前半小时准备:进入考场,进行考前相关学习工具的准备,准备完毕后,闭目静心,调适心境,做成功必胜的心理暗示。

开考前五分钟准备:拿到试卷,在完成考试必要的填写后,立即通览全卷,做到深浅自知,达到心里有底,从而“下笔如有神”。

开考时:特别是对于那些渴望过“B”的临界生,我们又他们定制了“抢分”策略,要求他们打破常规,不按常规顺序解题:首先,要从最容易的“选考模块”入手答题,因为这些题基本都是送分题。对于出现选择题中的难题,告诫他们不能在此题纠缠不清而浪费时间,要学会“舍弃”而越过此题待最后解决。对于多项选题中,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多选。经验告诉我们,多选题中肯定有一选项最明显最易判断的选项,所以,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就可以当着单选题来做。即,就选出最明显是的那一选项,这样毕竟还能争得一半分数。对于计算题,我们要求他们不是纵向答题,而是横向解答。因为三道计算题,每题设有三个小问,第一和第二问都是基础题,必须集中精力拿下三分之二的分值,对于第三小问即使不会,也要尽量动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与基本公式,也同样分步得分。

篇4

关键词:认真审题;分析电路;分段;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综合性强,它既能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知识点的迁移、灵活运用程度,也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转化过程中,不管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与之不相适应,造成学生理解掌握电学知识感到困难。所以,在初中电学计算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纯电学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静态电路和动态电路。

动态电路常见的题型有:(1)用开关改变电路的结构和状态。(2)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改变电路的结构和状态。(3)电路的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题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中考时的得分率呢?以下是我长期在一线教学中探索出的解题方法,它对于突破电学计算这一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一、认真审题,看清题意

看到题目后,首先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思考,特别注意关键字、句和条件,以便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接着根据开关的闭合、断开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情况找出题目所述电路的各种状态,并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这是审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画草图能把题目所给的文字叙述变成形象的图示,能够把动态的电路化为静态电路,有助于弄清题意,找到解答的途径。

二、分析电路,理清关系

(一)判断电路的串并联

1.纯电阻电路的串并联判断

判断方法:去掉一个用电器,看看会不会相互影响。若不会,为并联;若会,则为串联。

2.有电表的电路串并联判断

电压表被串联,则电路相当于开路;而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所以在判断串并联时,可将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当作导线,使电路进一步简化,然后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进行判断。

(二)判断电表测量的对象

1.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

关键看电压表的两端与谁的两端并联在一起。如图1示,电压表V与L1两端并联,同时也与L2和电源的两端并联,此时它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而不是L2和电源的总电压,因为电源电压已经包含了L2的电压。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对象

判断方法:去掉该电流表,哪个用电器被影响到,就是测哪个。如图2示,去掉电流表A1,会影响L2、L3,所以电流表A1测L2,L3。同样的,电流表A2测L1,L2。电流表A3测L3。

三、牢记串并联电路三个基本物理量U、I、R关系

在串联电路中,U=U1+U2, I=I1=I2, R=R1+R2,

在并联电路中,U=U1=U2, I=I1+I2, 1/R=1/R1+1/R2,

四、进行分段

对等效电路图进行分段。根据欧姆定律的同段性和同时性,标出每一段电路相对应的已知或未知的三个基本物理量U、I、R。 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常常忽略了欧姆定律中极其重要的同段性和同时性,最终导致解题失败。

五、运用电学的基本公式,规范解题

电学的基本公式有:I=U/R,W=UIt=Pt,P=W/t=UI,Q=I2RT,先在等效图中的每一段电路中依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三个基本物理量U、I、R关系,求出该段电路中所能求的未知量U或I或R,最后根据题意并结合电学基本公式算出题目所要求的量。当然,在求解过程中,不一定要把每一个物理量都求出来,要根据所给的已知物理量找一种最简单的解题方法。下面我只针对动态电路的电学计算举一列做详细的说明和解答:

例:如图3(1)示的电路中,R1=20Ω,R2=4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1)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A1示数为0.6A,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当开关S1、S2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是0.2A,求小灯泡的实际功率。(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分析:(1)这是一个动态电路,我们要先画出每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图。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R1与灯L并联,A1测R1电流,且灯L正常发光;当开关S1、S2断开时,R2与灯L串联,A2测R2或灯L的电流,此时灯不正常发光。电路图分别如图3(2)、(3)所示。(2)回忆:在并联电路中:U=U1=U2,I=I1+I2,1/R=1/R1+1/R2。在串联电路中:U=U1+U2,I=I1=I2,R=R1+R2。(3)两种状态下的电路均可以分三段,如图3(4)、(5)所示。(4)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在每一段电路中标出已知或未知U、I、R,如图3(4)、(5)所示。(5)运用电学公式进行求解。

由此可知,探究初中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指导就是要找到其中的规律,不要被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一道计算题拿到手,要审清题意,找准并利用关系,就不难解答。只要按步骤严格进行,那就能把物理学的内在规律找出来,从而化复杂为简单,打破拿到问题却无处下手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提纲 复习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3-01

高中物理涉及电磁场,天体运动等听起来天马行空,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所以复习起来如果没有系统分类,合理规划的话也会是一知半解,一头雾水,本问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归纳总结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1. 分章节详细阅读教材和笔记

教材是所有知识点的根本,所有基础或者引申出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教材;另外,哲学有语,存在即合理,教材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知识点的结集,是经典。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考试出什么样的题目都是以教材为基准的。

首先,一定要正确理解定义(概念),这是最重要的!定义是所有问题的根基,不理解定义就无从谈起做题了。其次,原理、定律、公式的理解和背诵。这些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对记忆有很大帮助。最后,对非黑体部分认真阅读。很多同学在看教材时有一个误区,就是只看黑体标注的原理、定律等,对其它内容则视而不见。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在教材的编写上,对每个知识点都是有引、有据、有例的,没有这些的辅助,单纯的记忆定律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换个角度来说,命题老师也会抓住这一现象,有可能故意考察同学们往往会忽略的地方。

笔记是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工具,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俗话说,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每位教师都想展现最完美的自己,在课前做的准备可想而知,笔记就是大量劳动力的结晶。再者,教师毕竟比学生成熟,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教材中的不足或者内容不甚完善的地方会主动添加,使之成为容易理解的。其实,同学们在笔记中能够学到的东西不只有这些,更重要的是学习老师看待问题的思路,这对以后的解题帮助甚大。

2. 分模块进行整理

在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以后,就可以尝试对知识进行分模块整理了,基本可以分为这几个模块。

力。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各种力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求法,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等。

运动。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的关系,宏观经典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微观粒子引力,曲线运动,碰撞(冲量、动量),跟力相结合后的运动问题等等。

电与电场。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功率,电压表、电流表等等。

磁场。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问题,运动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等等。

光与波。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光的折射与反射,波的干涉和衍射,波长、周期、频率、振幅、相位等相关知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

能量。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宏观物体的动能、势能,微观粒子的动能、势能,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功问题等等。

原子。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核聚变,核裂变,原子结构,粒子性质,与波相结合的问题等等。

3. 知识网络系统化,查漏补缺

上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组成一个知识点网络。拿力和运动为例,把力和运动相联系起来的是牛顿运动定律,这样在这两个模块之间就可以写上牛顿运动定律,如下图所示:

每两个模块能相互联系起来的都可以这样做一个图,这样把所有的模块都放在一个大图中就形成一个网络,这项工作留给同学自己来做。有了这个网络知识图,就可以自己想所有的学过的知识了,在一张纸上写下所能想到的知识,然后和记录过的笔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自己忘记的或者不太熟悉的知识,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4. 联系化复习,根据题型进行复习整理

对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以后,再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分析就可以自己总结题型了。如电和磁相结合以后可以延伸很多种类型的题目,有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问题,求研究对象的力与运动关系等。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去解决问题,有时候自己创造题目自己做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将自己认为可以联系起来的几个知识点组合成一道综合题,不断去创造、创新,才能不断有能力的提高。

5. 做题贯穿始终(练习的必要性)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只有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才能掌握。解题时要侧重常规方法,淡化特殊技巧,解决问题不是解题的目的,我们更注重题目所包含的方法。

物理这门学科是需要踏踏实实学习的,切记不要浮躁,不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按照上述的方法从最根本最简单的做起,一步一步地,不断地学习,进而系统化,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海峰,高中物理复习策略探究,成才之路, Way of Success,

2012(36).

篇6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新课改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1巧妙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

爱因斯坦说: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出新问题。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教师在利用提问方法进行探究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能保证学生开动脑筋,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又要避免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后,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比较,让学生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理想状态下的科学探究问题,应当是上下衔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及电阻单位实例,在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引入欧姆定律的公式,以及表达式所适用的范围,结合实验由浅入深的提问,既能够平滑的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1.2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高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抓住这些特点,就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对未知科学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牛顿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带领学生在教室内做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粉笔盒,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在这时教师用语言调动学生兴趣,问学生撤去推动力后粉笔盒会怎样,并实施行动,粉笔盒立即静止。教师结合简单的事件,让学生思考物理的受力情况,并总结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分析实验。帮助学生总结物体运动作用力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课本教学知识,便于加强记忆。此外,实验操作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帮助。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务必要提前进行预实验,保证试验安全。

2制定明确教学目标,挖掘学生探究潜力

2.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对于下一步的课堂安排也会更加条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设置难度适当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变化,从而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于未知的物理知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疑问,其中不乏一些令教师啼笑皆非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详细解答,就会使学生失去物理知识探究的兴趣,难以理解物理现象的内在本质。因此,无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的正确答案。换个角度来说,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教学存在疑问,恰恰说明学生对该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大胆质疑。

2.2组建学生学习小组,鼓励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点拨和引导之外,更重要的培养方法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开展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求知意识。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能够完成整个探究流程,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组内讨论和问题总结。其次,教师要合理设置谈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关联程度,问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时间及位移”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不好掌握,教师可以先用工具画出时间轴,并在时间轴上标注:第一秒初;第一秒末;第一秒内;前一秒内;第二秒初;第二秒末;第二秒内;前两秒内。便于学生区分,再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将自己对时间的定义进行阐述,方便学生理解,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强化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力。

3规范学生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能力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以此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直观感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在进行物理实验(尤其是电学实验)时,对一些危险操作的防范意识不足,给学生探究学习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首先自身要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预实验,保证试验质量和试验安全性;其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试验,降低试验中的安全风险。再次,科学实验开始前,做好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预防误操作和危险操作的出现。

物理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尤其是物理实验,任何不规范或不细致的试验操作都有可能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或出现错误,而这些错误的试验结果很容易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在物理的探究性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试验操作规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试验操作,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曾志旺.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理论研究,2013(6):46-47.

篇7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针对教育问题毫不含糊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德育教育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渠道。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思考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并进行了认真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现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物理学家的事迹、高贵品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物理学中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我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将牛顿的一段名言读给学生:“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在讲核能这一节时,介绍原子弹和氢弹时,我把我国两弹专家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富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讲给学生。通过这件实例,不但让学生体会了物理学家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崇高美德,而且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讲解欧姆定律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以及为得到这个结论欧姆付出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让学生课后阅读“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的文章,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激励。

二、介绍我国物理领域的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因此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长期坚持。我国古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物理教材中有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比如,我在讲磁场时,讲到磁偏角时,我说,关于地磁场的磁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到,比西方早400多年;讲到惯性时,我说惯性现象的描述早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2)运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研究,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做出应该的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还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这样学生不仅看到一个实验现象、验证了一个物理规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在协作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习惯。

四、在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我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了两种德育渗透途径:

1. 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我在讲解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时,我告诉学生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而不是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讲,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2. 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1)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统一出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

篇8

关键词: 考试大纲 《电工基础》 对口单招复习 教学实践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近年来,我在《电工基础》对口单招复习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下面就复习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考试大纲,掌握复习方向

考试复纲既是命题的依据和指导原则,又是复习目标的指导说明。认真学习、钻研考试复纲,可使我们对考试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从而把握重、难点,减少在复习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牢牢掌握复习方向。

《电工基础》考试复纲指出:“考生复习《电工基础》课程时,应系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掌握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可见,复习《电工基础》的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考试复纲将所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对所列内容提出了解、理解、掌握、熟悉掌握四个层次的要求。直流电路部分,占分比为25%,要求学生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作用,能分析和计算简单混联电路;能熟练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电源变换等方法来求解支路电流或电压,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以及几种方法的联合运用,达到融会贯通的能力。正弦交流电路部分(包括三相交流电路)是重点内容,占分比为40%,要求学生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时域关系法、相量法和相量图法;用分析单相交流电路的思维方法来分析三相交流电路,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磁场和电磁感应部分,占分比为15%,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其他部分占分比为20%,包括电容、变压器、交流电动机、非正弦周期电路和瞬态过程。对照考试复纲,我们可以知道哪些要考,哪些不要考,从而把握重、难点,为复习提供很好的方向。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的改革使试题的难度降低,但知识的广度拓宽,兼顾学科知识点的考查比例增加。根据高考改革的这一新趋势,在复习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教学方法,按照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全面复习。

1.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电工基础这门课内容杂、概念多,而且抽象、枯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对比法、比喻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如复习电容时,可把电容器的串并联和电阻的串并联列在一张表上进行对比记忆。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楞次定律中“阻碍”和“阻止”的含义,正确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可采用比喻的方法,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介绍日光灯工作原理时,可让学生做日光灯电路这个实验,使学生对自感、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从而使前后知识得到很好的贯穿,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随着幻灯、投影、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学工作应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可增加感性认识,又利于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原理抽象,学生普遍掌握不好。通过采用多媒体CAD课件,将电动势的内部电荷移动情况和闭合电路中电荷移动情况、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情况,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后采用启发式和课堂设疑法,提出问题:在电动势的内部正电荷是在什么力作用下移动的,方向如何?闭合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阻的作用是什么?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端电压的关系如何?等等,让学生来回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万用电表的使用、滑线式电桥测电阻、电容器质量的判别、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判定、电感线圈参数的测量、日光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钳形电流表的应用、电动机铭牌参数的计算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有关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抽象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强化专项训练,牢记解题方法

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础知识不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正确地解题;对解题的基本方法不加以复习、应用、归纳,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因此,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从而掌握一些常规解题方法。如混联电路等效化简,电路中某点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应用戴维宁定理或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求解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用安培定则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左手定则分析电磁力的方向、右手定则分析导体切割磁力线时的感应电流方向,用楞次定律分析穿过线圈磁通发生变化时的感应电流方向,用相量法和相量图法求解正弦交流电路、对称(或不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瞬态电路三要素(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的求解,等等。另外,特别注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法、排除法、图像法、定性判定法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的应用。训练前,要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训练时,要看懂题意,注意分析,要搞清用哪个理论和公式,以及解题步骤。习题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整洁、作图要整齐、答数要单位、计算要正确。通过一条条的具体例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从而加深对不同题型解题方法的记忆。

四、加强综合考查,做好查漏补缺

1.坚持每周一练。针对职业中学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督促学生记忆的方法,坚持每周出一份练习,主要针对本周所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从而为学生创造大量的练习机会,达到拾遗补缺的效果。每次练习后,做到当天全部完成阅卷、分析,第二天及时讲评,让成绩反馈和试卷分析及时与学生见面,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积累产生滚雪球效应。

2.进行阶段测试。每一单元结束都要进行单元测试,每次测试都要对学生考试成绩、失分情况作详细的记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讲时应从解题方法、运算技巧、心理规律等方面去分析原因,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特别是优秀的解题方法,要加以表扬,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补差教学,保证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考试复纲要求的内容。

3.进行综合训练。紧扣考试复纲,围绕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用四至五套模拟试卷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练习,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的目的,形成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强调解题的规范化和解题过程的完整性,禁止学生在练习中使用计算器,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评讲时不可就题讲题,泛泛而谈,或者只对答案就完事,而应该落实到每个知识点上,分析与高考试题相同或相似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使之达到模拟训练的目的。

篇9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复习;策略;效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02-02

对于高考这一关系到许多学生的重要选拔考试,国家对高中教育理念有了全新的改革,新课程理念对物理高考方面的指导教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和深化,从教材的选择,课题的重点圈选,到考纲的预计和规划都需要有一个完善全面的进步和更新。完成一整套多方位的复习规划,也将会给众多考生要面对的高考做出极有意义的指导。

一、新课程高考带来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物理高考备考方式基本上以课堂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接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其中因学生学力的高低不同,就存在对物理知识囫囵吞枣、似是而非的理解,或者是完全不理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学生普遍的复习方式只是海量的作练习题这一单一的形式,复习效率很低,备考基本上也只是依赖辅助资料照本宣科而已,学生对于高考知识的总体把握十分薄弱,甚至会出现重点模糊不清,不知道怎么考这种情况。这种种的局限性也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充分吸收。

二、重视对教材的再认知,系统的备考规划和认真复习准备

1.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基本点,抓住重点难点。物理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教材中的基本点是教学和备考中依然不变的基础,任何相关物理学知识的基础点都囊括其中,几乎是所有物理考试都绕不开的。所以抓稳抓牢基本知识点,等于是为知识的高楼大厦打好坚实的地基,有了好的基础才能言及掌握和运用更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加大对“力学”、“电流”、“电场”、“磁场与电磁感应”的复习力度,突出主要的部分,特别是力学部分的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学部分的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是要下功夫牢固掌握的,再相应的增加“相对论”、“传感器”、“逻辑电路”及“新增的实验”等,注重物理学习的实际运用性,更多的加入设计性操作的实验来强化学生的复习。对于复习的重点则可以放在必修1、必修2、必选3-1与选修3-2及实验上,弱化其他知识内容,另外每一章内容也有轻重之分,对只需学生了解、或高考不是重点的问题,可以不用特别强调。譬如物体直线运动部分,我们要把握住:①速度的测量(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光电门测量、多普勒效应测量);②用各种方法对变速运动的研究;③函数图像对运动的描述;④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研究;⑤追击问题的研究方法等。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不浪费学生有限的精力。

2.全面系统的备考规划,提高复习效率。一般来说,高考之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十分忙碌的,重复的枯燥练习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加强记忆,但并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而且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脑力体力,实际上得不偿失。所以采取合理有效的复习规划,并安排一个复习进程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应当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将每个阶段的复习进行规划,然后对每一个阶段做出比较细致的内容规划。除了做整体的规划外,对每周的复习计划也应当做出一个详细的、系统的规划,使整个复习过程循序渐进、不断深入,逐步的提升复习深度和广度,避免学生对整个复习过程茫然无措,或者混乱模糊,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3.注重训练方法,科学的学习和提升应试技巧。①训练重点和方法的提升。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会背一大堆的公式和名词,而是能科学的掌握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物理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学到了些半懂不懂、似是而非的理论。所以在进行物理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训练的方式方法。在以前的教学重点里,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主要侧重的是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更需要注重于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复习过程中,对于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要让学生全面的参与体验,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归纳,数据建模,并拓展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和解题模式,从而系统的掌握方法,知其一而能举其三,不再僵化的死记硬背公式法则。②强化应试能力的培养,保持良好心态。学生在高考时,最终面对的是一份份的试卷,应试能力也显得十分重要。面对试卷时,审题能力是首先要具备的,审题能力牵涉到阅读文字、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层面,因此应当注重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细心、耐心的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注重关键词句的作用,排除干扰因素,直指解决问题的核心。一般来说审题最初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学生在高考时精神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心态一定要保持平稳,慢审题快做题,先泛读再精读,仔细分析,注重物理情景的构想和模型重建,专注于思考和作答,避免只凭直觉判断不做精确计算,先入为主造成错误有机可乘。同时也要注意解题落点的书面表达要规范完整,避免含糊不清的回答使阅卷老师对答案产生歧义,这种答题规范性训练对考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考试时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采取先易后难的答题流程,不要纠结于某一个难点不肯逾越,不要放过可以拿到的每一分,只要是自己可以解答的一定优先解答,如果选修题目不是很困难的,可以提前解答,时间有富裕,再转回头认真思索刚才的难点也不迟,压轴难题可以放到后面慢慢思考,尽量留一定的时间给自己检查答案,避免本来可以到手的分数,因自己的不细心而白白丢掉。

高考只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总结,它绝不是一个学生所有素质和才能的体现。面对高考,学生应当调整心态,保持自然从容的态度,相信自己,不要自怨自艾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只要认真踏实的跑好最后冲刺的几个月,成绩肯定是会有一定程度提升的。③结合社会生活,多关注时代环境。新课程对于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实际的运用更加看重,甚至会在考题中加入一些涉及科技前沿、社会技术热点之类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抬起只盯书本的头,学会用科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探究性试题的不断增加,关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改善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在考题中,只靠传统的题海战已经很难应对这种改变,所以相应地增加对超导、纳米、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子物理、混沌、大爆炸等的关注,让学生学会自己收集处理各类信息,自主的探究学问,培养灵活的应对能力,关注最新科技的发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Z].

篇10

【关键词】2016年高考;物理高考题;解题方法

力学中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是力学考学考试的重要内容;电学中带电粒子电场、电阻、电磁场力和电压是主要物理考试内容;光学中光的产生和应用原理是物理高考考试的主要内容。

一、2016年物理试卷命题情况

(一)2016年试题与2015年试题的对比

全国各地区物理高考试卷试题结构与去年一样,没有发生变化,其试题结构仍然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计算题。2016年物理高考试卷中有光学题、力学题、电学题和综合题。这几类物理题是所有地区物理高考必须考试的内容,只是知识的考察侧重点不一样,因为这些物理知识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但有利于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我们核心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2016年高考题的特点

2016年高考物理高考题的核心内容基本不变,都是围绕力学、电学和光学出题。万有引力是物理高考题必考内容,只是考察知识点会发生细微变化,但考题变化同样都遵循高考命题“稳”性原则。这里的“稳”是指考察主干知识没有变,考察能力及科学素养没有变,压轴题难度相对稳定。前面说到的侧重点变化是指考查的题型在变,给出的问题情境在变,各章节内容所占的分值在变,考试的难度在变。

二、2016年一道物理高考题的解法分析

物理高考题解题方法有很多,并且每一种解题方法的得分点都不一样,为找到得分最高、计算过程最简单的物理题解题方法,笔者分别对电力学物理高考题和力学物理高考题进行解法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道电力学物理高考题的解法分析:

题目: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是3?、1?、4?,[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值是多少?

解法:设开关S断开前后,变压器的等效电阻为R和R′,由于变压器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同,S闭合前:

I2・R=()2・(R2+R3),得R= ①

S闭合后:

(4I)2・R′=()2・R2,得R′= ②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S闭合前:

I= ③

S闭合后:

4I= ④

根据以上各式得:

==

解得,n=3

该物理高考题解法评析:解题原理较为复杂,但得分率很高,因为此解法中关系到的物理知识及原理很多。

三、对2016年一道物理高考题的感悟

(一)对同一道物理高考题不同解法的感悟

历年来物理高考题分数都是老师和同学讨论的话题之一,如何在高考中实现高分是很多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道电力学物理高考题解题方法的分析,发现其解答过程不但是物理知识原理的应用过程,还是一个运动过程,尤其在新课标下,运动性表现更为突出。

(二)通过一道物理高考题探析物理高考题结构的感悟

从2016年物理高考试卷中,本人了解到高三物理的学习及复习,不但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最佳时期,还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学习过程。物理高考与其他科目试题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即基础知识及概念、基本理论知识考察和综合知识考察部分,综合知识考察部分是压轴题出现频率最高的部分。

(三)通过一道物理高考题分析高中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感悟

笔者根据自己对2016年物理高考题的实际解答,分析出我们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方法。第一,必须熟练掌握物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二,着重电力学、力学和光学,并熟记相关计算公式、解题方法及解题原理。第三,要根据新课改要求、物理学习实际需要及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

结语

总而言之,物理高考试卷的核心内容是计算题和综合实验题,根据对物理高考试题的分析结果来看,实验题和计算题在物理高考中的分数比例最高,也是得分率高的部分,但也最容易丢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注意方法与实践,就一定会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问题;策略

引 言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时间在整个物理课程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常见于期中、期末考试及中考前夕。物理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对简单的物理常识及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清楚的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及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达到令人满意的复习效果,大范围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研究物理复习教学的方法意义非凡。

一、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有误,照本宣科现象频繁

复习课是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快速回忆的过程,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知识重点进行讲解,然而,有不少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时照本宣科,仅仅是将学生过去掌握的知识重新回顾了一遍,甚至连课后布置的练习都没有变化,毫无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身体在课堂,心思却不在,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忽略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课的教学原理在于“温故而知新”,其中,“温故”是复习教学的重点任务,“知新”是复习教学的结果,当今时期,很多物理教师认为“温故”只需要重新学习一遍课本知识就足够,而忽略了“知新”的必要性[1]。他们将所有知识罗列出来,让学生自行消化,却没有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也无法将以往知识欠缺的部分及时补齐,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过于分散,学习效率低下。

(三)习题脱离课本范围,课堂效率低

教材市场上练习题(或试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变得良莠不齐,出现了很多考察点不明、答案不具有准确性的题目,如果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采用的是这一类的练习题(或试卷),那么学生将在脱离课本范围的情况下复习,无法准确地掌握考点、难点[2]。此外,很多教师喜欢采用题海战术,以练习代替日常授课,期望学生能从题目中得到进步,而学生在完成大量习题后,教师又习惯性的全部讲评,整本练习题(或整张试卷)从头到尾一题不漏,结果造成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练习题(试卷)上出现多次的基础题反复讲解,而大部分学生都不理解的、不会做的题只是一遍带过,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策略

(一)针对考点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的复习教学应当与新课教学的起点相一致,首先一点就是要求教师从全局的角度分析教材,参照课程标准,明确物理教学的内容及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考点,对学生的要求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在这种理念下,针对考点强化学生基础知识[3]。例如,在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小节内容时,应当着重分析凸透镜的原理,并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自行探究,在复习其他内容时,也要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及公式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只有牢牢把握了基础物理知识,学生在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教师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二)选做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试卷

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练习,不仅如此,课堂练习还是教师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4]。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练习题(试卷)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慎重考虑,课堂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课后的练习题(试卷)不仅要有梯度,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还要能起到举一反三作用才行,选择能涵盖所有知识重点的练习题(或试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失败中积累解题经验。

(三)重点部分着重复习

复习的过程虽然是知识重拾的过程,但也要讲究主次,分重点、难点与考点,对于非重点(或非考点)知识,该省略的地方在课上可以适当省略,让学生在课后重温即可,而对于重点(考点)知识,教师必须详细讲解,为学生理清思路,抓住知识点的核心。例如,在初中物理复习当中,电学十分重要,涵盖了电压、电阻、电功率、欧姆定律等基本概念及定律,是整个初中物理的关键所在,也是中考的必考点,所以,教师在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当放慢节奏,着重巩固基础知识并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完全熟悉此类习题的解题思路,以便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复习进度根据中等生制定

由于每个学生基础水平不同,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也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中等生水平制定复习进度,可以在课堂上采取集中授课,分组安排练习,在课后对学习较差的同学进行专门辅导,或者鼓励学生在同学之间互相帮扶,以便提高整个班集体的物理水平。

结 语

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物理学科的发展。现如今,课程目标更加难以实现,社会需要更加难以满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与此同时,多与学生沟通,不断向学生学习,向社会与实践学习,以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丰富自身经验,长此以往,教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取得教学成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茆小兵.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2]苏太权.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

篇12

1.1力学部分

初中涉及到的力只有重力、弹力(支持力和压力)、摩擦力、浮力、电或磁或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初中分析物体受力只限制在两个或三个,计算依据力的平衡条件.初中对合力的研究只限于两至三个,而且是同一直线上的.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只作了解.初中只求同一直线上外力对物体做功、机械能只涉及到动能、势能的定义,动能与势能的大小只涉及到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不需要计算.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力的种类多,受力分析及计算复杂.除了初中涉及到的力以外,还有万有引力、库仑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安培力、回复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外力或合外力大小,由不同的运动规律来求相关力的大小,或者由不同的受力及运动情况来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相比之下对学生能力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2电磁学部分

初中物理的电磁学部分主要涉及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及静电的应用;串并联电路及连接、开路、通路、短路的概念与识别、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应用与注意事项、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与电能表及测电笔的使用,家庭安全用电知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磁场的概念、磁感应线、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定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电磁铁.高中电磁学在初中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多个重要的学生分组实验,增加了安培力、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洛伦兹力、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现象、日光灯原理、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变压器、电能的输送等内容.另外,增加了有关电场的知识,使高中的电学部分基本能够自成体系,更好地建构了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

1.3热学部分

初中的热学部分主要是物态变化、分子运动、热量与内能及热机.涉及的知识点有温度、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汽化、沸点、液化、升华、凝华、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分子运动论、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热量、热值、燃料放热公式、比热容、物质吸放热公式、热机的四冲程及能量转化、热机效率.涉及到的实验计算极其简单,基本上是记忆内容,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不高.高中热学部分深化了分子动论、分子力的内容,推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气体的性质等内容,同时深化了气体压强、温度(温标)等概念.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图像表达能力、物理过程理解能力、运用公式计算能力、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1.4光学部分初中光学知识主要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眼睛与眼镜.主要规律是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高中光学增加了全反射、光导纤维(光纤通信),光谱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光电效应等内容.还涉及折射率的计算与图像的运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5声学部分

初中声学部分只学习声音的概念,声音的传播、认识简单波形的振幅与频率,知道音调由什么决定、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超声与次声的概念,了解超声与次声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环节.高中增加了机械波(水波、弹簧波、绳波)、电磁波、物质波、波的图像、波长频率、波速、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多普勒效应、超声波、次声波等内容.

2初、高中物理认识层次的梯度

2.1知识更系统化、全面化、深度化

初中的力学只介绍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力、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度直线运动,而且侧重于现象与定性描述,高中由初中的标量过渡到矢量,而且深入到本质,每种量对应的变化规律都以公式的形式出现,由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描述.

2.2突出物理量与物理过程的分解与合成

初中只涉及简单的物理量及物理过程,高中将知识系统化、全面化,所以它突出物理量的分解与合成.例如,初中关于合力问题只涉及到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合成,关于等效电阻,常描述为总电阻,对合成思维提得很少,更不用说将一物理量如何分解了,高中则注重合成与分解.

2.3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

初中物理知识可以说是很浅的,它用模糊描述,而高中更注重精细,常建立物理模型.初中只讲物体、杠杆、滑轮、滑轮组,好象这些简单机械没有质量或存在摩擦,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内阻,电源也无内阻,电源输出的电压是恒定不变的.而高中则给出模型,如质点、轻绳、轻杆、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绝热材料、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理想伏特表、理想安培表、磁感线、分子电流、光子、薄透镜、卢瑟福模型等.

2.4注重准确,讲究严密性

初中物理往往是大致的描述问题,对物理概念也是这样,往往近似地研究问题,对有些次要的量或因素总是忽略不计.而高中则注意准确性与严密性.例如,初中讲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运动.很显然它不全面.而高中讲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这一描述适应所有情况,准确到位.

3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上的梯度

3.1形象思维建构知识与抽象思维建构知识间的梯度

初中知识往往是很肤浅的、单一的、静态的、最简单的知识.只要观察一些现象,简单分析,就能归纳出结论.学生在旧知基础上同化新知,往往只用形象思维就能达到结果.而高中知识往往是复杂的、合成的、立体的、动态的.要利用旧知来同化新知,达到知识的迁移,是不能直接观察,而是利用图像分析、数学函数分析、结合分解法将复杂知识分解成几个简单知识才能认识它们,最终才能找到物理现象中的本质与规律.所以用形象思维来建构知识是不够的,往往都是用抽象思维来建构知识.显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它们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例如,在初中我们建构速度这一概念,我们用某一确定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来建构它,这是很形象的思维过程.而在高中我们要建构瞬时速度,要模仿初中的思维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用到极限的数学方法,同时还不能忘记高中的速度是矢量.

3.2指导记忆型学习与独立理解型学习间的梯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智力水平还不高,自主独立性很差,学习也是一样,往往要老师来引领,指导他们学什么,怎样去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往往是记忆型的学习.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与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学习经验基础上,知识量的增多,全靠教师指导来学习,在时间与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教师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很显然这两种学习能力的层次不同.例如在初中,学习测量,教师往往指导学习观察什么,怎样使用刻度尺,会出什么错误,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哪些题目,教师再逐一订正讲解.而高中学习阶段由于时间关系,对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相对高中知识来说已是非常简单的内容,不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来指导,让学生去记忆.只能作介绍使用方法,最后举几个例子,布置几道作业.其它的事都是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就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许多地方只能独立理解了.

3.3用语言文字描述物理问题与用数学公式或图像描述物理问题间的梯度

初中物理知识很肤浅,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很肤浅,对物理问题的描述只能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而高中知识较深,物理规律较多,学生的数学知识也达到相应的水平,许多物理问题用语言文字描述往往会达到几百字,很不方便,但改用数学公式或图像就简捷得多.例如,初中对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只讲力的大小,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行了,高中涉及到变力,而且方向与距离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力的变化规律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只能用一数学公式来表示,路径用文字更难以表达,但画一个图像便一目了然.然而,在初中将数学公式或图像表示,学生看不懂,又不比文字表达简单.

3.4单向思考问题与空间想象问题之间的梯度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是单一的,某种变化也是单一的或先向什么方向变化,再向反方向变化.所以学生思考问题只要向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思考即可,而且许多问题都是一维问题,不会出问题后的问题.而高中思考问题不是单一的,某种变化也可能不是向某个方向的,许多问题带有问题后的问题,许多问题带有两维性.例如,初中在研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一个小球撞击一木块,小球速度变小了,木块速度变大了,最后木块受到摩擦力,又慢慢停下来.就是这样一个物理过程,思考起来都具有单一性,单向性.而高中在研究碰撞问题时,可能要研究碰撞后的物体受摩擦力做功,然后物体可能在圆周上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后可能做平抛运动,它从一维问题变到二维问题,从一个规律变到另一个规律.显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与初中之间有很大的梯度.

3.5观察总结型问题与综合分析问题间的梯度

初中教材的知识层次很低,很多知识是从观察中来的,许多问题也是观察型的,只要学生观察便很容易总结出结论的.而高中教材的层次高,许多现象观察不到本质的东西,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发现其本质与规律.所以,我们说初中学生具有的能力层次是观察总结型的,高中学生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型特点的.例如,初、高中都研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初中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找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最后得到一个定性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粗细、温度有关.最多是说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粗,电阻越小之类的结论.而高中实验后要得出电阻定律,这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

4做好初高中衔接的降阶对策

篇13

一、提高对试卷讲评的认识

要搞好试卷讲评,首先要走出试卷讲评的误区,提高对试卷讲评功能的认识.

1.试卷讲评的误区 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测试,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试题.然而,在测试后,很容易忽视对试题进行认真的讲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或许是由于教学进度限制,或许是由于分数因素作怪,有的教师对试卷讲评并不重视.讲评试卷纯粹炒冷饭,只是简单地将试卷从头至尾讲一遍,毫无重点地满堂灌.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爱不爱听,老师讲完了,好像任务也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由学生自己订正错题.甚至在讲评前对学生一味指责,批评发火,宣泄不良情绪.如此的试卷讲评,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兴趣,甚至抱有抵触情绪,听课效率当然就会降低;讲评面面俱到,就很难突出重点、难点与主次,也无法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2.试卷讲评的功能 搞好试卷讲评,可以及时揭示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改进教法,学生改进学法,使教与学得到优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通过教师的指导形成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它对促进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有效的试卷讲评可以发挥下列积极功能:

激励功能 每次测试结束后,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进退十分敏感.试卷讲评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诊断功能 通过试卷讲评,可以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所处的目标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探究)和错误所在,以及学生成绩不良的症结(知识方面、思维方面、心理方面、能力方面)等.

强化功能 考试之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及错误的原因,这个时候,他们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最为强烈,试卷讲评因此具备了发挥其强化功能的作用.

示范功能 试卷讲评时,教师选取典型试题,给出完整、简练、规范的解答,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将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抓好试卷讲评的基本环节

要使试卷讲评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抓好“三个环节”,即“备好课、上好课、落实好作业”.

1.备好课 有的老师认为讲评试卷不必备课,只需把试卷做一遍就行了.其实不然,讲评试卷不仅要备课,而且备课的工作量要比平常大得多.要备好讲评课,应遵循“四条原则”,即“及时性、针对性、量化分析、联想拓展”原则.

及时性原则 测试完毕后,教师必须尽量保证隔天就能完成试卷批阅,做出详细的统计分析,及时进行讲评.趁热方能打铁,因为此时学生还处于思维的热点,对试题相当熟悉,他们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还很清晰,及时讲评必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将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早已淡忘,寻求正确答案及错误原因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因此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自己的测试水平,会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认真听老师讲课,从而为试卷讲评的高效化奠定感情基础.

针对性原则 不少老师在试卷讲评时缺乏针对性,不讲究详略,不考虑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的考试情况,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面面俱到的讲评形式不仅导致讲评效果下降,学生雾里看花,一片茫然,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讲评的目的就在于教学双方通过这一过程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解决.因此,备课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讲评课的目的在于解决新授课及复习课时已多次接触、多次强调,但还是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难点,消除平时教学中的教学盲区,强调与继续学习相关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技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量化分析原则 备课要有针对性,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就要对学生答题情况及试卷难易做出正确的分析.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既要总体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在年级中的位置,又要逐项分析学生各题的正确率,对大至每个题型班级整体的得分情况,小至每个选择题各选项所选的人数,都应做出细致的分析.利用电脑得出每小题的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和方差,这样就对班级学生在哪个项目上还存在缺陷一目了然.教师备课时应该通过量化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学生主要失误点,分析失误原因,找出错误症结.

联想扩展原则 一套正规的试卷覆盖面很大,试题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但考查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考查,教师切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在讲解重点、难点题时,抓住显性知识,把握隐性知识,并且将所考查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使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

2.上好课 讲评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试卷的分析情况,让他们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年级和班级中的位置.讲评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遵循“两条原则”,即“参与性、鼓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讲评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讲评,讲评形式应多样化.较难题可由教师启发成绩较好的学生讲评,较普遍典型的错题可由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参与思维的积极性.当然讲题时也要注意思路和规律,带动学生去思考该题考查什么知识,解题有哪些技巧,使学生能够在一次试卷讲评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这一点对于高三学生尤其重要.

鼓励性原则 讲评时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成绩,要本着多鼓励、少责备的原则,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表扬,不仅表扬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更要热情表扬那些基础较差但有进步的学生,要寻找学生答卷中的闪光点,在课堂上提问他们答对的题目,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为动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朝所期望的目标,更努力、更主动地学习.

3.落实好作业 作为试卷讲评的延续,要精心设计、妥善落实好作业.有的教师认为讲评后的作业不重要,要么不布置,要么随便挑选几题让学生做,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是很不利的.落实试卷讲评后的作业,要注意把握“三条原则”,即“巩固性、适量性、分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讲评后的作业布置,要根据试卷中大部分学生的错误所在,针对得分率低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练习题可以是对相关试题的变式与拓展,也可以是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现与深化.其目的是通过试卷讲评后的再练习,防范学生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强化学生对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

适量性原则 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增加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反而会使学生疲于应付,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试卷讲评之后的作业量不宜过多,以免使学生陷入题海而失去学习兴趣.

分层性原则 在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的基础上,以选做题的形式,布置分层性作业.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挑选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完成,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对于一般的中等学生,需保持问题的难度,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对于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则应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问题,以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三、讲究试卷讲评的方法策略

高效、科学、实用的试卷讲评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为此,需讲究以下方法策略:

1.针对错误,追根究底 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理解偏差或思维谬误等,帮助学生找出导致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指明解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和规律,切忌就错论错.只有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楚出错的原因,才能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卷中有如下试题:

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m/s,要想在3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1000m处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必须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动?

讲评时,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解进行重点分析:不少学生误认为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恰好在3min时追上,或追上时速度恰好是30m/s,从而得出不同的错误结果.追根究底,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都是忽视了对摩托车运动过程的分析.事实上,摩托车在追赶汽车的过程中,是先匀加速到最大速度,再以此最大速度匀速赶上汽车.通过讲评,搞清了错解原因,强调了明晰物理过程的重要性.

2.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不管单元测试还是综合测试,试卷都必须覆盖测试范围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不同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轻重地位不同;不同的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不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试题所描述的过程简繁程度不同,分析难度不同.因此,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题则需要做重点讲评.对于学生错误率高的试题,对于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仔细剖析.

例如,在对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单元测试卷的讲评中,抓住“电场的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等)”、“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线等)”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三类重点问题,结合知识梳理与方法渗透,将试题分类化归,突出重点集中讲评,可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对高考物理模拟测试卷的讲评中,既要点明试卷考查的主干知识,更要重点分析试卷的能力要求,除了一般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外,突出过程分析能力、图象分析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等,按能力分类选择相应的试题集中讲评,让学生了解高考的命题趋势与考查方向.

3.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核心,思维是目标,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物理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当然也是讲评试卷的首要任务.对试卷进行讲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份试卷的内容,而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遇到类似的问题,知道从哪里下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试卷的讲评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增加,对问题的归化意识得到强化.

例如,在高中物理选修3-1“恒定电流”单元测试卷中有如下试题:

讲评时,要在讲清本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所谓电路的动态变化问题,是指由于断开或闭合开关,或是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动等导致电路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各电学组件的相关物理量发生变化的一类问题.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①判断动态源及动态源电阻的变化,进而判断闭合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情况;②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判断闭合电路中干路电流的变化情况;③根据U=E-Ir,判断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④根据串并联电路性质、特点以及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各支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变化情况.

4.注意延伸,举一反三 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覆盖到.教师的本领就是怎样以一份或几份试题为线索,将涉及的知识讲深、讲透,并将没有反映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扩展,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其能力水平,结合近年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趋势等,或是适当增加知识量,或是增加知识难度,以原题为基础作进一步的设问,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卷中有如下试题:

如图所示,α星和β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的“晃动”周期为T(实际是环绕运动,不过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它们在晃动),α星的晃动范围为Dα,β星的晃动范围为Dβ,试求α星和β星的质量.

[TPY79.TIF;X*2,BP]

讲评时,在总结双星系统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联系以下高考题,将问题延伸至三星系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1)试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2)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四、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试卷讲评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从原来的一味地传授转变为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由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过去的试卷讲评一般是由教师校对答案,缺少学生的参与,学生完全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是一个抄写答案的机器,这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学生的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合作式的试卷讲评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疑问,从而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自主合作式的试卷讲评一般有这样三个步骤:

1.学生自评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考试或平时的测验结束以后,让学生对自己的试卷进行自我评估,估计自己的成绩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检测,也是对他们这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对自己不能很好把握的题目有了一定的把握,对自己平时学习的掌握程度有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2.小组讨论 这是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的再提高.在这一阶段,会产生一定的争论,同时,在争论中解决自己原有的问题,也在争论中产生新的问题和疑惑.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只有合作才会有进步.通过合作讨论,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合作的评估,学生中旧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更能产生与解决一些普遍的问题,从而真正达到对平时的教学进行查漏补缺的效果.

篇14

[关键词] 初中 科学 衔接教学

所谓衔接,其词语来自电子信息词汇,是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他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同样,笔者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对科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一个知识整体也深有体会,而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感觉相关知识点独立有余、联系不足,从而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善于“衔接”教学。

一、不同学科知识的衔接

让学生回到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图式中去,熟悉和新课相关的不同学科旧知识,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以不同学科知识进入的“临近发展区”,并引导学生用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揭示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会得出欧姆定律,即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对这个定律的理解,一方面我们当然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得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联系有关数学知识,也即数学中的正反比例关系,那么,就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在学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知识时,就可以与体育学科“衔接”起来。科学中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另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赛跑比赛中往往都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长短,用V=s/t表示,也可以归纳出在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也即时间越小,速度越快!这样既使学生懂得赛跑时以记时而不是速度来比较快慢的原因,也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小学科学的衔接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较为浅显,联系生活实际更为紧密,语句表述通俗易懂,如涉及到CO2的知识,它由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通过简易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并简要举例说明,饮料、呼吸、蜡烛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让小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则对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不仅用专有符号化学式表示其组成、反应,而且也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其性质,以及由其性质决定的应用,如干冰可作致冷剂。由于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为初中学习与二氧化碳有关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做好衔接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各学段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要通读小学科学教材,对本学科的教材编排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明确你所教的内容是由什么内容拓展与延伸而来的。只有这样,中小学的科学教学衔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并取得实效。

在讲授《空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可以从下面的问题引入新知识:“在小学自然常识课里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盛有水的水槽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钟罩把它罩住,实验结果如何?这一实验说明什么?”然后,按教科书上的内容,演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从中领会这一实验设计的意图,从而推断空气的组成成分,指导学生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

三、生活与课堂知识的衔接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景的来源有多方面:学生已有的经验,生产和生活实际,与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等。

这个其实就是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是学以致用的问题。如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速度很快,会伴随着长腋毛和、女孩发育、男孩喉节突起和长胡须等第二性征的出现,这些现象或许会对初中学生造成困惑、心理压抑,但是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还可以注意保证全面、丰富的营养,学会控制冲动、自重自爱。

又如超载超重车辆不准上马路行驶,若上路被交警发现要从严从重处罚,为何呢?作为初中学生就可以联系科学知识,因为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个,即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超载超重车辆会使马路发生形变,马路形变就是路面受损,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向家长说明原由,避免超载超重车辆上马路行驶!

四、科学内部不同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重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和连接,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些内容不是纯粹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教师也要善于对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如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这是生理结构原因,若用物理知识分析就是:眼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前,如果矫正就用凹透镜。

二氧化碳是生物呼吸的产物,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它有很多作用,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能灭火,这就涉及到物理性质,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覆盖到火上,同时也涉及到化学性质,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样,二氧化碳二类性质合在一起,就确保了CO2的灭火作用。

五、科学课程不同章节之间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初中科学的内容大多是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章节间科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

在初中科学中不同章节也是相互联系着的,以力的知识为例,在七年级(下)第2章运动和力中较系统阐述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为八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水的压强》有关压力知识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我们可以运用有关力的基础知识作力的图示,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而引伸出有关压强的知识。

同样,在同一章,不同节内容之间也存在着循序渐进的关联,例如八年级(上)第4章《电路探秘》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讲述的是哪些物质易导电、哪些不易导电,并简要分析了原因,进而引出电阻概念,而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是在前一节有关感性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都是有关系的。

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新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诚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做好这个“转变”,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积极实施“衔接”教学,而且在实施“衔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初中科学实施“衔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互相平等、合作教学的师生关系。只要这样,“衔接”教学就会成为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关广鹏.侯跃平 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视域:概念转变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

[2]徐水琴.三位一体构筑小学初中教育衔接的有效机制[J].绍兴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