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教育目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目的:
1、让劳动者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包括生活和生产环境,可能接触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环境中的作用。
2、了解上述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对健康的不良作用、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及其控制方法。
3、了解并参与改善作业环境及作业方式,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自觉地实施自我保健,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肠造口;健康教育;进展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013-04
[Abstract] Health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 activities within goal,plan,organization,system and evaluation,it can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olostomy patients.The types of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for colostomy patients are vari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stages,th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can be divided into preoperative,postoperative and whole course education program.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for colostomy patient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rsing staff to develop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stinal stoma;Health education;Process
肠造口也称为“人工”,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1]。肠造口在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消极影响[2]。生理方面,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0%,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就诊次数增加和再次住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4];心理方面,常见的有抑郁和焦虑。调查发现肠造口患者对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教育都有迫切需求[5-6]。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宣教活动,能够改善肠造口患者的身心状况,改善社会适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本文综述了肠造口患者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医院和社区护理人员对肠造口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术前健康教育项目
研究显示,肠造口术前患者若未获得足够的造口信息,会导致其术后难以适应造口的外观和自我护理[8]。由于患者更容易接受术前的肠造口相关信息[6-7],在术前为即将造口的患者提供造口定位和相关知识教育能减少其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9-10]。
1.1 社区造口术前强化教育
社区造口术前强化教育是针对肠患者在社区开展的术前强化教育的项目,在造口术前除了由诊所结直肠护理专家(colorectal nurse specialist,CNS)提供造口手术类型和术后功能、造口袋的知识外,还会有由社区CNS为患者进行肠造口管理教育实践的家庭访视及评估。访视共2次,约45 min/次,护理专家会介绍造口袋并教给患者管理造口的方法,主要有排空和更换造口袋。第二次访视结束后CNS会评估患者在模型上更换造口袋的能力。患者入院手术前CNS再次评估其在造口位置标记处更换造口袋的能力。Chaudhri等[11]在英国纽卡斯尔开展了社区造口术前强化教育的研究,研究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住院时间,此外研究组每位患者平均节约费用2.104美元。
1.2 加速康复外科项目
H.Kehelt教授在2000年首次提出加速康复外科项目(the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ERP),它应用医院多学科人员团队方法进行术前教育,大多患者可在术后24~48 h安全出院。团队由外科主治医师、执业护士、患者同伴、住院医师、肠造口治疗师和注册护士组成,团队依照制定的ERP指南协作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最舒适的体验[12],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入院前的物品准备、术后疼痛管理和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方法、如何提高预期的饮食等。Bryan等[13]通过课程为造口患者提供术前相关的信息,并使用人造腹部模型为患者进行造口袋排空和更换的示范,还为患者提供居家肠造口DVD和练习包,结果显示60%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由8 d缩短至5 d或更短。Younis等[14]将造口术后住院时间>5 d视为延迟出院,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开展ERP前17.5%的患者由于不能独立管理造口而延迟出院,而开展ERP后仅有0.8%的患者延迟出院,显著降低了造口患者延迟出院率。
2 术后健康教育项目
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活动,是改善患者肠造口接受程度和提升患者肠造口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国内外肠造口健康教育项目多集中于此阶段。
2.1 多媒体学习教育项目
多媒体学习教育项目(multimedia education learning program,MELP)[15-1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该项目通过结合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制作的多媒体教材,为术后肠造口患者提供肠造口及其护理知识。此外,MELP使患者获取知识的形式更加形象、可视,患者可根据个人需要随时观看、巩固学习,减少了护士的指导次数[17]。Lo等[15]在台湾大医院外科手术单元开展的MELP,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肠造口的形成,包括肠造口的解剖学和肠造口的临床适应证;第二部分采用二维动画、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来说明肠造口护理的各种核心要素,并对知识进行巩固。参与多媒体教育项目的患者较传统教育的患者在对肠造口自我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均有显著提高。Lo等[16]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价MLEP,发现其具有花费时间短、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翁亚娟等[18-19]采用术后教育手册、指示图、连环画、VCD等形象化的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显著降低了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2 群体教育项目
群体教育项目是由病房为肠造口患者及其照顾者提供知识和经验的支持教育项目。2007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肠造口病房开展了日常的群体教育项目,在常规访视期间邀请患者及其照顾者免费参与。项目每4~6个月组织一次,教育内容由结直肠外科医师、造口治疗师与公共卫生专家共同商议制定。群体教育项目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步,由外科医生进行肠造口及其治疗必要性的讲座;第二步,造口治疗师基于肠造口护理及其并发症与肠造口患者进行提问式和分享式的互动,同时通过视频的形式为患者呈现肠造口日常生活指南;最后,肠造口患者相互分享社会经验的活动阶段。群体教育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
2.3 肠造口自我管理项目
慢性病自我管理(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CDSM)是指用自我管理方法来控制慢性病,实质为一个患者教育项目,它通过系列健康教育课程教给患者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来帮助慢性患者在得到医生更有效的支持下,主要依靠自己解决慢性病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21]。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首创了普适性的CDSM项目,着重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自我效能,通过行为的改善和情绪控制,最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2]。Grant等[23]在美国参考CDSM项目和医学长期护理模式,根据解决肠造口患者主要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问题的目的,构建了长期肠造口护理自我管理项目。项目由造口护士和经过培训的肠造口同伴以讨论课的形式开展,课程为6次,2 h/次,包括3次患者教育课程、1次家庭照顾者课程和1次患者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解决疑难问题的选修课程,课程周期约12周。项目内容通过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文献回顾和肠造口常规护理进行描述来确定。项目效果通过患者及其照顾者、肠造口同伴和监督项目实施的护士对项目实践问题、项目市场、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且运行初期获得了患者及其照顾者以及同伴支持者的积极回应。
英国在CDSM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专家患者计划(expert patient program,EPP)。专家患者是指了解自身疾病状况且熟练掌握身体状况应对技巧的患者。EPP由培训的专家患者以课程的形式给予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改善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和生活质量,实现患者的自我管理。Cheng等[24]将EPP用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患者参与EPP课程后,肠造口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与社会心理适应得到显著提高。
3 “STOMA”肠造口社会心理干预项目
造口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教育均给患者带来益处,Lim等[25]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覆盖肠造口患者术前和术后的“STOMA”肠造口社会心理干预项目,该项目的构建根据是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Simmons的概念框架以及患者的需要[8]。项目包含五个核心要素和十一个要素组分,核心要素为获得性支持(support availability)、积极思考与接受(thinking positively with acceptance)、克服社会歧视(overcoming social stigma)、减少消极情绪(minimizing negative feelings)和分析造口护理的自我效能(analysing self-efficacy in stoma care),即STOMA[25]。项目以课程和电话会谈的方式开展。个体面对面心理教育课程安排在术前1~2周,并使用教育手册辅助教学,其内容有:①心理干预及“STOMA”项目概述;②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和支持服务;③肠造口术后常见问题与活动恢复;④肠造口护理训练指导步骤;⑤指导参与者设立目标。课程结束后在术前1周内进行首次电话会谈,主要探讨肠造口的新问题和关注点;其余4次将在术后1~4周进行,探讨术后和出院后发生的新问题。
4 小结
患者教育是造口手术前后护理的关键,术前健康教育项目的目标在于较快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造口能力,缩短患者的肠造口熟练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项目的目的是在促进造口患者在恢复的基础上节约成本。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项目是院内健康教育的延伸和延续,其目的为在促进肠造口患者社会交际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STOMA”肠造口社会心理干预项目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术前和术后较为全面的健康教育。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费用的增加和住院床位的紧张,使之很有必要将重点放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上,这就需要加快医院社区一体化进程和肠造口人才培养,开展造口术前健康教育项目。其次,多数肠造口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主要依靠护士对肠造口进行管理,缺乏自身的实践导致出院后自我管理肠造口的困难。有关调查发现,患者认为医院提供的肠造口护理是局限的,并且患者与造口专家没有足够的交流时间[9],因此术后开展多途径的院内教育,构建院外肠造口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很有必要。最后,政府、医院和社区应共同协作,致力于为肠造口患者提供围术期及出院后的全程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437-438.
[2] 陈振梅.直结肠癌患者肠造口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1-112.
[3] Phatak UR,Li LT,Karanjawala B,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ostomates[J].Dis Colon Rectum,2014,57(4):529-537.
[4] Vonk-Klaassen SM,de Vocht HM,den Ouden ME,et al.Ostomy-related problems and their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of colorectal cancer ostomates:a systematic review[J].Qual Life Res,2016,25(1):125-133.
[5] 马健,石长瑞,王威.对肠造口咨询门诊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8):979-980.
[6] Danielsen AK,Burcharth J,Rosenberg J.Patient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 stoma:a systematic review[J].Colorectal Dis,2013,15(6):276-283.
[7] 王勤,张玉玲.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26-127.
[8] Lim SH,Chan SW,He HG.Patients′ experiences of performing self-care of stomas in the initial postoperative period[J].Cancer Nurs,2015,38(3):185-193.
[9] Person B,Ifargan R,Lachter J,et al.The impact of preoperative stoma site marking 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quality of life,and patient′s independence[J].Dis Colon Rectum,2012,55(7):783-787.
[10] Danielsen AK,Rosenberg J.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ay increase when patients with a stoma attend patient education―a case-control study[J].PLoS One,2014,9(3):e90354.
[11] Chaudhri S,Brown L,Hassan I,et al.Preoperative intensive,community-based vs traditional stoma education:a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J].Dis Colon Rectum,2005, 48(3):504-509.
[12] Crawshaw BP,Brady KM,Delaney CP.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s for colorectal surgery:university hospitals case medical center/the SAGES/ERAS?RSociety Manual of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s fo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M].Switzerland: Springer,2015:257-279.
[13] Bryan S,Dukes S.The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 for stoma patients:an audit[J].Br J Nurs,2010,19(13):831-834.
[14] Younis J,Salerno G,Fanto D,et al.Focused preoperative patient stoma education,prior to ileostomy formation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contributes to a reduction in delayed discharge within the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J]. Int J Colorectal Dis,2012,27(1):43-47.
[15] Lo SF,Wang YT,Wu LY,et al.Multimedia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patients with a stoma:effectiveness evaluation[J].J Adv Nurs,2011,67(1):68-76.
[16] Lo SF,Wang YT,Wu LY,et al.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 program for stoma patients[J].J Clin Nurs,2010,19(13-14):1844-1854.
[17] 董雪云,韦健贤,梁珠明,等.多媒体教材在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结直肠外科,2008,14(6):426-428.
[18] 翁亚娟,钱惠玉,徐文亚,等.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病人早期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7):1916-1917.
[19] 钱惠玉,徐文亚,翁亚娟,等.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 11(12):49-50.
[20] Altuntas Y,Kement M,Gezen C,et al.The role of group educ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 stoma[J].Eur J Cancer Care,2012,21(6):776-781.
[21] 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2):93-95.
[22] Lorig KR,Sobel DS,Stewart AL,et al.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 can improve health status while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a randomized trial[J].Med Care,1999,37(1):5-14.
[23] Grant M,McCorkle R,Hornbrook MC,et al.Development of a chronic care ostomy self-management program[J].J Cancer Educ,2013,28(1):70-78.
[24] Cheng F,Xu Q,Dai X-d,et al.Evaluation of the expert patient program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J].Cancer Nurs,2012,35(1):27-33.
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我国每年约有30%-50%的慢性乙肝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婴幼儿乙肝流行的关键手段[1-2]。为了让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以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来安全地度过怀孕期,降低一个病毒携带孕妇急性发作的机会,进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我院设立了母婴传播阻断室,凡是12周前到我院抽血检查乙肝两对半及HBV--DNA确诊为乙肝的孕妇均须接受健康教育干预,让其理解并接受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与分娩的211例孕妇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的105例孕妇在怀孕后20周,24周,28周时分别到我产科母婴传播阻断室由专职的产科医生分别注射乙肝疫苗10ug 和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同时由专职护士将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B组的106例孕妇在怀孕后28周,32周,36周到普通妇产科门诊由医生分别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注射,然后仅仅对其进行简单的口头交待。
1.2 阻断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方式的介绍
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开办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培训,聘请肝病科的经验丰富的医生讲课。 (2)专职护士口头讲解。(3)医生,护士,孕妇三者之间进行沟通,信息交流。(4)针对孕妇个体差异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保护好其隐私。(5)建立咨询台。
1.3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的介绍
1.3.1对孕妇进行心理指导
妊娠12周常规检查乙肝两对半及DNA,确诊为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大部分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敏感多疑,心理压力过大,因此,护士应对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加强其正确遵医行为,帮助孕妇以一个健康愉快的心情度过孕期,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
1.3.2母婴传播阻断的行为指导
(1)重视孕期监护,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HBV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中期,为了阻断母婴传播,目前对HBV阳性孕妇,分别在20周,24周,28周进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原因是孕妇早期注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能有效中和母体HbsAg和病毒颗粒,而且刺激其免疫系统,活化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机体T细胞分化增殖,提高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抑制HBV复制,可快速降低HbsAg滴度和HBV DNA载量,同时发挥胎盘20孕周转运母体IgG型抗体的能力[2] ,使胎儿较早的获得被动免疫,从而减少HBV宫内感染率经胎盘滋养细胞主动转运至胎儿。降低宫内HBV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得到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卡方检验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常常采用t检验,统计学认为P
2 母婴传播阻断的结果
A、B两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HBsAb、HBVDNA的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在A组105例患者中,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患者有12例,HBsAb阳性患者有27例、HBV-DNA阳性患者0例;而在B组106例患者中,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患者有51例,HBsAb阳性患者有9例,HBV-DNA阳性患者有7例。A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率为11.43%,B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率为48.11%,经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1:A、B两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HBsAb、
HBVDNA的比较结果
注:P < 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产妇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0
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使产妇产后未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操作技巧,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及产褥期护理知识,因此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较低,乳胀发生率偏高,为了有效提高产后健康教育质量,在妇产科病房进行了目标性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12月收治分娩的产妇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88例,其中自然分娩132例,剖宫产58例,产妇年龄23~3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孕期健康,足月分娩,均母婴同室。
方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健康教育方式,按照设计好的产后3天健康教育内容,护士分别在产后第1天、产后第2天、产后第3天分阶段有目标性的讲解及操作演示,采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让每一位产妇在分娩后3天内参与渐进式的学习和模仿操作,以至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方法。对照采用传统随机性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护士在巡视病房、治疗、护理等过程中健康指导或产妇遇到问题时护士给予指导。
目标性健康教育的内容:①产后第1天,有关母乳喂养指导:给予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按需捕乳的重要性,造成错觉,疼痛以及肿胀的原因,同时用模型给予一对一操作指导,如正确的挤奶手法和哺乳姿势以及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等。②产后第2天,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给予产妇讲解如何观察新生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新生儿抚触的好处、方法以及新生儿皮肤护理等知识,指导产妇如何更换尿布,如何观察大、小便,如何加强脐部护理以及预防接种等。③产后第3天,产褥期产妇自我护理:指导产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情,饮食要均衡,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指导产妇如何保持外清洁,讲解正常恶露的排出情况以及避孕措施等。耐心解答产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出院指导。
结 果
产后第4天对两组产妇实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见表1。
讨 论
产后目标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乳胀发生率。在产后3天内,护士按照规定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给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在产后3天,对学习内容,目标明确,得到渐进式的学习,易于掌握。避免随机性健康教育的一次性灌输或教育不到位现象。母乳喂养是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产妇产后康复。产后第1天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使每位产妇尽可能较全面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尽早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开奶,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目标性健康教育有利于产妇掌握产褥期相关知识,做到科学的自我护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产后存在很多不良认知,人为增设许多禁忌,不利于产后康复。目标性健康教育科学的,有目的的向产妇讲解产褥期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及时消除产妇存在的诸多疑虑,有利于产后康复。
【关键词】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最科学的育儿方法,能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而且母乳喂养能够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产妇产后恢复[1]。但是,在产妇知识缺乏、产妇缺乏信心等因素作用下,我国母乳喂养状况不甚乐观。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通认可,但传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2]。本研究中应用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于我科住院分娩的18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所有产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无其他影响母乳喂养的器质性疾病。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6±8.2)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2例,剖宫产3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0例,大学及以上56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1±8.5)岁;分娩方法:自然分娩54例,剖宫产3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4例,大学及以上5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即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随机分散的健康教育,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技巧。观察组给予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产后当天给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母乳喂养。(2)给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疼痛、胀痛的原因,有效减少疼痛的措施,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示范及指导。(3)给产妇及家属讲解休息、保持心情愉悦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均衡饮食,保持乳汁冲着,并指导防治奶胀、皲裂、人工挤奶等方法。(4)给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随访的重要性,详细解答产妇及家属的问题。(5)产后每周通过电话或家庭访视等方式随访1次,了解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解决新出现的问题。1.3观察指标随访6周,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率及混合喂养率。并于出院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掌握情况,其中母乳喂养理论知识满分为150分,操作技巧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母乳喂养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升高(97.8%vs90.0%),混合喂养率降低(2.2%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及产妇的产后恢复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在哺乳时出现奶涨、疼痛、皲裂等现象,剖宫产产妇出现伤口疼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部分产妇没有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重要性等因素作用下,母乳喂养状况不甚理想[3]。因此,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仍然是产科关注的焦点问题。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使个人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建立正确健康观念,自愿采纳践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4]。目前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5],但健康教育模式尚无统一标准。家庭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重视家属的参与,已经在产科护理中逐渐推广[6]。本研究中,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升高,混合喂养率降低,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评分升高。结果表明,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分析原因,与常规健康教育,产后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注重家庭成员的参与,通过家庭成员的支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促进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
参考文献
[1]盛夕曼,洪静芳,王维利,等.社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91-195.
[2]汪新菊,舒新莲,王乐霞,等.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09-4011.
[3]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等.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4]徐旭东.健康教育路径在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6):547-550.
[5]韩明芳,王莉萍,王晓云,等.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形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1):3367-3368.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目前公认的最有营养的喂养方式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作为卫生中作的重点,文件中明确指出:母乳喂养更加有利于产妇和婴儿。因此,产妇在孕期检查以及住院待产期间和分娩后加权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技能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母乳喂养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将其作为护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收集2014年9月~2015年2月产前检查至住院分娩的430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2月产前检查至住院分娩的产妇430例为护理对象,其中正常顺产母亲420例,剖腹产母亲10例,年龄15~42岁,平均28岁。孕龄37~42w。新生儿体重2500~4000g,出生评分为8~10分。患者无乳腺疾病及乳腺手术史,无严重妊娠合并症。
1.2方法 临床上,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时方法相对较多,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即:语言教育、形象化教育、文字教育以及电化教育等,而我院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以语言和文字教育为主,并且将形象化和电化教育为辅宣传教育方法,通过我院内的板报、手册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
1.3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时机
1.3.1从怀孕起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孕妇怀孕后医院就应该加强孕妇母乳喂养相关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建立保健卡,并正确的指导孕产妇母乳喂养相关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孕产妇发放喂养宣传相关手册;对存在疑虑的孕妇应该重点宣传教育。对于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的孕产妇还应该加强其护理,正确的指导孕产妇的清洁方法,通过毛巾和清水对进行擦洗,增强皮肤弹性,避免婴儿吸允而出现皲裂。孕产妇从孕28w开始让孕妇及其家属到“爱婴学校”观看母乳喂养的录像,并采用模型方法进行示教,并让孕妇自己演练。对健康教育效果比较理想的孕产妇在孕32w开始复习所学的知识并进行书面或口头答题,对于文化水平程度较低的孕妇可以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孕妇掌握率。
1.3.2孕妇在入院待产期间孕妇住院后,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9h/d,并保持心情愉快,勿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可进流食,如米汤、鸡汤、鱼汤等,保证在分娩后有乳汁分泌。护士针对不同的孕妇按健康教育的程序对孕妇进行估计、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观察效果及进行评价。正确掌握和利用心理沟通技巧,给孕妇耐心仔细地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同时告知分娩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地心理准备。临生产前再次告诉产妇和家人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的好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产后30min内,在助产士的协助下让婴儿和产妇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对于剖宫产的母婴皮肤接触是在母亲皮肤缝合完毕后,产妇有应答30min内进行。同时,护师宣传入室后应该根据按需哺乳、母婴同室的原则,帮助产妇做好初乳的喂哺,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掌握喂哺的正确姿势及技巧。对于不想进行母乳喂养或先天性条件不佳而又无母乳喂养禁忌的产妇应该加强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告知母乳喂养能够增强母婴感情,同时还能够动态了解婴儿健康成长状况,增强婴儿安全感。对正在用药、暂不能喂奶的产妇协助并教会其挤奶的方法,以便日后停药继续喂奶。
2结果
430例新生儿母亲中有423例进行母乳喂养,7例因为身体疾病和其他特殊原因没有母乳喂养,经过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由原来的71.16%提高到98.37%。产妇通过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率较过去明显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者98.37%。
3讨论
目前,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球发出创建爱婴医院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保证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母乳喂养呈滑坡趋势,通过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所有母亲都能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处理方法,掌握对的护理和保健,从而促进了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使孕、产妇和家属对护士更加信任和放心,感到安全和满意,比往年患者的满意率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也到了98.37%。因此,做好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孕产妇 母乳喂养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8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产妇共350 例。年龄19~40岁,平均27岁。其中自然分娩296例、剖宫产54例。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出生时婴儿体重2000~4000g,平均29.5g。全部孕产妇均于孕18周起给予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方法:根据孕妇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风俗习惯等给予不同的宣教。通过图片、光盘以及健康教育手册,对孕妇采取集中授课、一对一面授和开通咨询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姿势和正确的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出生后4~6个月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任何代乳品都无法代替,其含有生长需要的全部营养和大量抗体,各种营养比例均适宜小儿的吸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而且母乳经济实惠、温度适宜、随时满足婴儿的需要。母乳喂养还有利于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和促进智能发育,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减少母亲疾病的发生。
的准备:通过产前检查纠正平坦和内陷。孕妇有凹陷者,每天作牵拉数次;教会孕妇从孕28周起,每天用清水擦洗并进行按摩,为哺乳做好准备。
饮食指导:由于孕妇营养代谢高,饮食宜多样化,为此要嘱孕妇注意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摄入足够营养,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对孕妇讲解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及的卫生知识,告诉孕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技巧,要力争使每个孕妇都充分了解妊娠的心理卫生知识,减少孕妇心理上的顾虑,确保孕妇的身心健康,使其对母乳喂养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信心。
产后健康教育
环境准备:要为产妇创造温馨、安全、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0%~60%,使产妇精神放松,以利于乳汁的分泌。病区要悬挂母乳喂养优点及人工喂养代价或危害的宣传栏。
心理护理:产妇由于分娩的痛苦、自我形象紊乱以及自理能力下降等因素,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压抑的心理,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和干预。向孕妇宣传科学产育的知识,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产妇的配合,减轻产妇的烦躁和焦虑情绪,从而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饮食指导:鼓励产妇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汤类、瘦肉、牛奶、鸡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以便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提高乳汁的质量。
卫生指导:要嘱产妇在每次喂奶前,用清水清洗,喂奶后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上,防止皲裂。轮流吸空双侧,防止乳汁瘀积引起乳腺炎。告知孕妇要穿宽松纯棉的衣服,如果出汗多时,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做好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护垫,防止产褥感染。
充足休息与睡眠:由于母婴同室,打乱了产妇以往的睡眠习惯,加上产时体力大量消耗,常感到疲劳,为此,告诉产妇应与婴儿同步休息,以保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
母乳喂养技术指导:要有专职医生和护士负责母乳喂养技术的指导,对剖宫产产妇初期,应协助其喂哺。①24小时母婴同室,鼓励产妇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勤哺喂婴儿。在母婴早接触的同时,让新生儿早期频繁吸吮,可练习和巩固婴儿吸吮反射,有助于尽早下奶和母乳喂养的成功。可使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泌乳素,前者可增强子宫收缩,协助胎盘排出,减少产后出血;后者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使新生儿得到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为新生儿提供第一次被动免疫。还可减少奶胀的发生,并促进肠蠕动和早排胎粪,减轻新生儿黄疸[1]。②帮助母亲产后半小时内母乳喂养婴儿。向产妇示范正确的哺乳姿势,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鼓励根据婴儿的需要给予哺乳,不限制哺乳的次数和时间[2]。除有医学指征外,不给婴儿喂食任何食物或饮料。 ③喂奶的及正确的含接姿势。哺乳中的母亲应舒适,可采取仰卧位、侧卧位或坐位,婴儿身体必须转向母亲,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母亲要“C”型握乳,让婴儿口中应含入大部分乳晕。④正确的挤奶手法。当母婴分离时,母亲每天应挤奶至少8次以上,大拇指放在乳晕上,其他手指在对侧向胸壁方向挤压,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移动,重复挤压后,要松弛数分钟,沿着依次挤压所有的乳晕部分。
出院指导
做好孕妇饮食、卫生以及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瞩孕妇至少纯母乳喂养4~6个月,做到进行产后家访,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和产后母乳喂养保障组,为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讨 论
健康教育对纯母乳喂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开展母乳喂养的基础[3]。我院通过对孕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最终使孕产妇掌握了一些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在97%以上。42日产后访视可见,母乳喂养率在98%以上,达到了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金霞.健康教育与母乳喂养.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10):941-942.
关键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影响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住院患者10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岁的健康孕妇。分娩方式:剖宫产18例,自然分娩92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本人根据就诊患者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认知能力,经济状况,采取面对面或电话交流的方式,选择适合的时间与患者单独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自我陈述,给予相应的解释,根据患者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放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再通过提问式了解患者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情况,通过现场演练了解母乳喂养实施状况,并给予正确评估、指导、训练,直至熟练掌握。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相关知识教育
3.1.1孕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妊娠全过程为280d(以4w1个孕月计算即为10个月)。孕妇在妊娠3个月开始到医院立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5次以上,我科开展孕妇学校免费授课3节:第1节孕期保健:其中有保健,孕期由于激素作用,有少许分泌物溢出,有的甚至有少量至多量的乳汁分泌,因此,要保持清洁,每天沐浴时擦洗干净及乳晕上的分泌物,涂油脂预防哺乳引起皲裂和疼痛,禁用肥皂及酒精等刺激性物品清洗,清洗干净后按摩,一手托,一手由外向内划圈10次,可以促进局部血循环,增加营养促乳腺发育;凹陷者予手法指导(十字法、牵拉法);佩戴合适的棉质乳罩以支托逐渐增大的和改善血液循环。一般保健:适当户外活动,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饮食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鱼虾类等,充足的营养储备为哺乳打下坚实的基础。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有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意义等内容,激励孕妇母乳喂养的热情;第2节孕期家庭自我监护:产检时询问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第3节:产时与医务人员的配合及母乳喂养:强化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播放电教片,为哺乳做好心理准备。
3.1.2分娩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产妇住院后给予详细的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培养母乳喂养意识,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介绍我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采取一对一铺导、培训,手把手演示,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如:婴儿含接不佳;疼痛;胀痛;不会挤奶排空;母乳不足的原因等。出院予热线电话咨询。
3.1.3哺乳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婴儿1岁~2岁以后断奶。
3.1.4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缩宫素的释放而影响泌乳[1]。乐观稳定的情绪以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2],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接受新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有个别产妇拒绝母乳喂养,针对其原因进行沟通,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3]。
3.2合理的饮食指导 怀孕期间,孕妇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大部分女性在怀孕早期食欲不佳甚至呕吐导致营养缺乏,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妈妈奶粉,补充铁、钙、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及蛋白质等,还可添加DHA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添加益生元改变肠道环境而缓解便秘苦恼,体重增加过快或肥胖者可选择低塘低脂奶粉。产时不要吃产气产酸的食物,以免宫缩时引起呕吐。产后要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食品,多喝汤汁,保证充足的乳汁。
3.3自我监护的教育 从怀孕到分娩和哺乳期,这是每一个妇女生命中非常特殊的一段时光。它充满了对新生命的期待和向往,也掺杂着紧张和焦虑。准妈妈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和新生儿的健康,甚至对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也有巨大影响。所以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保持快乐的心态、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孕妇的职责。
4 效果评价
评价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评价方法:①交谈法:通过与产妇和家属交谈,了解和评价其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②观察法:观察喂养技巧、挤奶手法是否掌握,观察泌乳量及喂养成功率;③电话随访:通过出院电话随访4个月,判断健康教育效果及实际母乳喂养率;④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掌握情况。
5 小结
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成分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性细胞,母乳中的卵磷脂有利于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仅身体健康,不易患病,而且智商、情商都比较高。我国目前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往往仅限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内开展[4]。我院自1996年创办爱婴医院以来,加强医护人员管理,增加必备设施,采取有效措施为母乳喂养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在爱婴医院,母婴安全健康任重而道远,而母乳喂养始终贯穿整个孕期及哺乳期,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可以有效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及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冷辉,王怡芝.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73-74.
[2]宋晓菲,刘彦君,王伟华,等.妊娠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59-6561.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是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局限在医学模式中,甚至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歧视的态度;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障碍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采用严格管束的方式;甚至有人把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等同起来。正是由于许多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所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和回避倾向。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存在误区
许多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困惑。具体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具有多层次性: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所以,单纯地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的看法是片面的。
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误区
有些学校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文章上,缺乏具体的操作过程来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认为只要给学生讲一些德育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具有片面性;有些人虽然对学生进行“询”,而未做出有效的“咨”。即使进行了记录建档案,但未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装饰品”。
4.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存在误区
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多,案例分析少;消极应付多,解决问题少;单兵独干多,形成合力小;政治讲得多,心理内化少。有的学校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现象,没有深入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去解决心理问题;有的学校抓教学的只抓教学,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只抓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渗透性,事倍功半;有的学校回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差别,强调共同进步,不切实际。
5.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象存在误区
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性,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非常缺乏,有关培训也不尽规范,许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教师和班主任,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通常只能采用“自发式”的工作方法;第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状态不佳,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比较困难;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和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重视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应重视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
6.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误区
有些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是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其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建议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认真落实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各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活动;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不断探索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等,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专题化、形式多样化、教学规范化和活动常规化。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区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用简单的说教代替心灵的塑造,而要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心理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的调控能力。心理素质是道德素质的基础,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形不成高尚的道德,只有增强了心理素质,提高了道德修养,才能立得住、站得稳、扎得深。
2.加强队伍建设,培植骨干教师,打造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知道,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高尚的师德和健康的心态。只有师德高尚、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首先是这种人。”教育家加里宁也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它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就目前烟台市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状况来看,其理论素养偏低,缺少具有一定研究水准的专家,因此需要加大实验教师培训力度。中小学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专家讲座、骨干培训、心理辅导课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都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原则上小学要保证每周20~30分钟,中学保证间周1课时。这能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同时,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以班会或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载体,以心理教育为手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团队。
3.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推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
实践经验证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拉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区域性推进策略。因此,必须应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实验与研究,从而推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各中小学应结合本校实际,确立研究专题,实施专题研究,由小到大,步步深入,如“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等。只要选择的课题准确,下气力精心研究,研究就会有成效。在研究过程中,各中小学要按教育科研的步骤与方法,加强规范管理,注重过程指导,健全档案资料,及时推广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实施首先依赖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和能力的活动中,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和谐健康协调发展,也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摒弃传统教育的单一渠道做法,变学校“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合唱”,即“三维一体”的教育,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积极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不致于陷入学校艰苦教育而社会、家庭轻易负面抵消的不良局面。具体而言,要协调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商、公安、司法等社会部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管理、整治力度,尽快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构建社区、学校、家庭间的信息沟通网络,力争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等纳入社区工作范畴,由街道、社区和学校联合组织、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心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家长是学校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些,引导家长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学科教学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科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实现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论是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还是体艺学科,都蕴含了大量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完善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有靶子,枪射击才有方向。同样,教师要明确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才有利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学科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既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明确每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而言,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力图达到以下八个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作为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选学习材料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适当开展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为:第一,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可获得科学知识的教材,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并能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及时得到强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觉得饶有兴味,学习兴趣就会日益浓厚。第三,了解学生的已有兴趣。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因此,摸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第四,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某一学科(或材料)的社会意义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三、树立学习自信心
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自信心强,则人际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都能有长足的发展;相反,自信不足会造成自卑甚至自闭,对成人后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整与学生的关系;注意言传身教;重视与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四、实施潜能开发
学生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有些学生暂时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而是因为潜能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潜能开发,主要是指开发学生潜在的心理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在实施潜能开发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为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气质属于偏多血质,善于表现自己,较早脱颖而出,才能易被人早发现;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气质属于偏粘液质或抑郁质,不善于表现自己,常被人忽视。教育专家认为,在“有潜力的中下游学生”身上,上升的潜力和致命的弱点同时存在。教师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可能上升到中游乃至上游,若没及时扭转,可能会一直默默无闻。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变成真正的学习能力呢?教师既要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成功欲望,还要让他们掌握成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敢于挑战任何困难。要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从课堂45分钟开始抓起。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一分钟是一分钟,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效用。针对一些中下游学生平时不努力,到考试之前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计划性,使其改掉懒散的毛病。当学生与他人进行比较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课堂教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五环修学法”。“五环”是指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小结,“修学”是指学生上课跟着老师学习课程。预习是准备,上课是关健,复习是巩固加深,作业是练习运用,小结是系统提高,不重视哪个环节都不行。五个环节的习惯养成了,学习成绩就提高了。
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悦纳他人,能适应环境。课堂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平台。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师生面前展示自我。如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走到讲台前回答,把全体学生的目光都调动到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其次,教师要利用课堂优势,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特点,促进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达到促进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七、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持久;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情总是开朗、乐观的。一个学生的情绪状态如何,是衡量其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不失时机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八、探讨生命教育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18-01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专业医学信息的传播以及行为干预帮助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更好地掌握,并且自愿采用一些健康行为和有效的生活方式的过程?我院对孕产妇采取健康教育工作,这对孕产妇和胎儿都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帮助产妇掌握相关的母婴保健知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产妇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年龄20-34岁,孕周38-41周;所有胎儿都为单胎;出生时1分钟的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2.6-3.9kg,平均2.86kg?干预组60例,年龄21-35岁,孕周37-49周;所有胎儿都为单胎;出生时1分钟的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2.5-4.1kg,平均2.89kg?两组产妇都没有其他疾病?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胎儿出生时情况?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孕妇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入院时给孕妇提供一些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手册,产后在产房内给予常规的母婴皮肤接触,在病房内让产妇与婴儿及早接触,及早喂奶,根据婴儿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对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宣传一些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在平常要多与孕产妇进行交流,使其了解到母乳含有婴儿成长需要的所有营养,是其他乳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而且母乳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都是最适合婴儿吸收的,经济实惠,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需要?而且母乳喂养还可以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促进婴儿智力的发育,减少产妇疾病的发生率?
1.2.2对母乳喂养的指导
鼓励产妇与婴儿早接触?早开奶,哺喂要勤快?在母婴早接触的时候,可以让婴儿在早期练习吸允,婴儿在反复练习中可以帮助母亲早点下奶,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母乳喂养的和姿势进行指导,产妇可采取坐位?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婴儿的身体要转向产妇,下颚要贴近母亲的,要保证大部分的乳晕都被婴儿含在口中?对于哺乳的时间和次数都不应该有所限制,只要婴儿有需要就要给以哺乳?正确的挤奶手法也是很重要的,产妇每天挤奶次数要尽量多于8次?
指导产妇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可以让孕妇多喝鱼汤和奶制品,保证对产妇营养的提供,可以提高孕妇乳汁的质量?同时保持病房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可以保证产妇愉快的心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两组对母婴喂养知识的了解比较
干预组产妇对婴儿保健知识?正确喂养姿势和挤奶手法等的母婴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下表1?
2.2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程度比较
干预组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有5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例,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3.3%,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使婴儿的抗病能力增强,减少生病风险[1]?母乳喂养可以促进产妇催产素以及泌乳素的分泌,催产素可以增强产妇对子宫的收缩,有利于胎盘尽早排出,对于减少产后出血是很有效的?泌乳素可以刺激乳腺泡,使提早充盈,还可以减少涨奶现象发生?此外还可以让婴儿在初乳中就得到免疫球蛋白,对减少新生儿黄疸也是有一定效果的[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对婴儿保健?正确喂养姿势和挤奶手法等母婴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孕产妇对母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阳爱云.湖南省医务人员“三基”陪训指南护理分册[M ]长沙:湖南省卫生厅,2012,21(13):580-581
关键词: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价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及婴儿健康。广播式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1],本文就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初产妇67例,经产妇33例。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B组与A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其中,A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3岁,平均年龄为(26.1±2.1)岁;B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6.8±2.1)岁。2组产妇在年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2]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预防便秘与产后褥疮问题、合理饮食、恶露排出、产妇出院指导以及新生儿出院指导等。
A组采取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每天分为3个时段广播不同的母婴知识,早时段广播播放产妇产后饮食与卫生相关知识,中时段播放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母乳喂养知识,晚时段播放产妇出院指导与新生儿出院指导。
B组采取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即由责任护士轮班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口头宣传,根据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制定不同的宣讲周期。
1.3评价标准[3]
在产妇分娩一周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①对产妇对于护理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分为十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越高。本次研究掌握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②主要了解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三种类别具体如下:产妇对所有健康知识均有所了解并熟练运用的,评定为完全掌握;产妇对大部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基本遵守的,评定为基本掌握;产妇对健康知识全无了解的,评定为未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对宣教工作满意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于此次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
2.2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B组产妇,P
3 讨论
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由于产妇与新生儿共处一室,较其他病房产妇而言,情绪更容易激动与敏感,所以对于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为一对一模式,但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4],导致在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不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讲解,教育过程存在诸多疏漏。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产后卫生知识与保健知识、新生儿出院护理知识等均缺乏了解,因此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宣传与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而母婴同室病房往往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时,大多数具体指导无法得到落实,且由于每位责任护士分担工作较重,难免发生工作粗糙等现象,直接影响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广播式集体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教育时间充分、宣教频率高等特点,能使产妇系统地了解有关疾病、提高护理知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5],优化工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分配。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显著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同时护士在集体健康宣教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融洽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健康教育,采用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更高,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宣教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姚莉萍.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 2002, 11(21): 2184-2185.
[2]卢洁, 胡家颖. 孕产妇健康宣教的特点和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96-97.
[3]白希敏.母婴同室病房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16): 66-6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78-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育龄妇女在生产后为选择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而纠结。特别是近年来乳制品问题的反复出现,更使得如何喂养下一代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如何将母乳喂养的优势深植人心,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话题。现代医学证实:母乳是母亲给予孩子的天然的最理想的食物,它不但维护食物与营养的均衡,增强婴儿免疫力及抵病能力,更是促进婴儿大脑和智力健康发育的保证。母乳喂养还可以减少女性乳腺、卵巢肿瘤及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率,是女性追求健康权的体现。我院根据多年来母乳喂养工作经验和全程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母乳喂养情况一般现状
0-6个月母乳喂养率为分娩率的60%,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率下降至40%以下;母乳喂养率的持续低下和产妇在生产后的诸多因素有关:①早接触早吸允宣教不到位②开奶次数不足导致乳涨和新生儿吸允费力③哺乳姿势不正确导致皲裂影响正常授乳④剖腹产切口或会阴切口疼痛引起产妇注意力转移,无法积极授乳。⑤母乳喂养知识匮乏导致家庭人员对母乳喂养执行力不强。⑥职场女性因为工作关系放弃母乳喂养。⑦产妇营养、睡眠、情绪等主管因素导致婴儿吸允时间和次数的降低。
以上诸多因素直接导致产妇在生产后的一段时间内放弃母乳喂养。
2 方 法
全程健康教育是通过缜密有计划的系统流程,针对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宣教指导,最终达到母乳喂养成功的目的。
首先在婚前检查门诊通过设立宣传栏、板报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开展孕妇课堂,认真做好产前宣教,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适时对每一位孕产妇实行产前、产时、产后宣教工作。孕妇学校严格按要求确保环境温馨舒适,并不断拓宽授课内容,滚动循环,授课以成功母乳喂养的产妇亲历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为主,声像结合。并融入角色扮演,汇总喂养的知识和常识以及常见问题。并开展小组讨论、有奖问答、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
并在婚前检查门诊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把全程宣教工作从婚检工作当作宣教的第一站。
孕期由产检医生随时对不良发育进行保健指导。并把在婚检处初始建立的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个体提出适当的指导。
2.1 分娩前保健指导 这是孕妇在孕期检查的最后一站,门诊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体差异提出指导意见后的小结部分。住院医师在收治该产妇时会再院内局域网上看到该孕妇的详细情况。不必重复询问病史和再费力通过查体了解情况。
入院宣教时发放母乳喂养宣传小册,保证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计划的同时,将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路径一并根据产妇特点制定出来,由护理小组统一安排和执行。产前保持坚韧适合哺乳,每日用温水擦拭和,必要时去除痂垢。产前饮食营养指导,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确保产后乳汁充足。产后根据顺产和剖宫产制定饮食。适当添加富含营养食物,促进乳汁分泌。实行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允、按需喂哺。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随时指导哺乳要点、姿势和手法。协助产妇做好保健。针对产妇因睡眠不良、抵触新生儿吸允、切口疼痛等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保证早开奶的进行。产后72小时左右是初乳形成的高峰期,此时多数产妇会出现胀奶感,专科护理人员在此时要对产妇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讲解胀奶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必要时通过穴位按摩消除乳涨。
2.2 入户健康教育 产妇在办理出院前会收到护理站提供的一份复式母乳喂养跟踪电话随访单。上面会将该产妇有关母乳喂养现状的详细情况做一整体描述。住院部保留一份。住院部会再医院定制的随访日内寻访母乳喂养情况。社区产后访视医生也可根据此单详细了解到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