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易错点范文

初中历史易错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易错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易错点

篇1

关键词:变电运行;变电管理;处理措施

变电站的变电管理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在进行变电管理的时候要从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来进行,这样能够保证变电运行的管理效果得到实现。在变电管理中,变电运行管理是核心部分,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做好各项工作。

1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主要是要对电力系统在发电、供电、配电以及用户用电过程中,在运行过程,值班人员要对供电设备进行监控,同时也要进行调节和操作,这样能够保证发供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在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保证的时候,也是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处理,因此,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变电运行管理的目的就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变电站能够安全运行,同时也要保证其经济效益。对变电运行进行管理的时候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的,这样才能保证变电设备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

1.1 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

变电站电气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也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设备管理,同时也能更好的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现场的检修人员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也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不会受到影响,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事故。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要填写相应的工作票,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解决。为了更好的保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操作人员要对设备的操作顺序进行掌握,同时要保证设备运行情况不会受到影响。

1.2 变电站的运行组织管理

变电站在进行运行的时候是分为有人值班和无人值班两种范式的,在有人值班的变电中,通常是进行轮换值班的,各个不同的班次在人员构成方面都是比较固定的。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中,是有专门的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进行监控的,在控制中心也是要进行轮班的,这样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监控,同时对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

1.3 运行分析管理

对变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对设备的运行以及技术和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运行人员能够更好的总结经验,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设备的运行工作质量,对运行工作规律进行掌握,能够更好的提高运行工作水平。对变电设备的运行分析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运行效果。在对变电设备分析管理的时候也是有具体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运行分析的质量。对管理项目进行运行分析,在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通常都是对设备的连线方式和运行方式合理性进行分析,检查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同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对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方式和继电保护的合理性也是要进行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接线方式上也是经常会出现问题,对其进行解决能够更好的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管理项目进行经常的检查,能够更好的对系统的负荷变化和载流元件变化进行掌握,同时对负荷率和过载情况也是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避免出现设备和继电保护误动作的事故。在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对设备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运行管理中,出现事故是非常常见,对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同时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反映,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

2 变电设备安全管理

2.1 安全管理制度

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在进行安全生产的时候,要不断对相关的操作进行完善,同时在考核方面也是要进行重视。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的时候要将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记录,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生产。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对事故检查规程进行重视,这样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上报,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事故检查工作,对查找原因和划清责任都很重要。在事故发生以后也是要对其进行总结,这样能够避免下次再出现事故。

2.2 防误装置管理

各变电设备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防误装置应达到"五防",也就是防带负荷合闸刀、防误拉合开关、防带电挂接地、防带接地合闸、防误入带电间隔。防误装置的操作程序必须与正常运行方式、正常操作顺序相对应。对于变电设备现场运规中,应当编制防误操作规则,而且不可随意更改。防误主机的超级口令应由工区防误专职人保管。

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应当熟悉所辖范围内的防误装置的原理,应当掌握防误装置的操作和维护。在变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确保所有的电气设备的防误装置已投入工作,并保持其状态完好。防误装置的运行状况应纳入交接班及定期巡回检查项目,并作为单元设备评级的依据之一。运行人员发现防误装置有缺陷或损坏时应及时汇报工区,由工区派人修复,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防误装置不得随意停用、解除。在操作变电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发生防误装置锈蚀、卡涩等故障时,运行人员应当立即核查操作票及反进行的操作是否正确,不得私自拆除、损坏防误装置。当确认因装置故障而且无法短时修复时,在经工区批准,方可暂解除误闭锁进行操作,而且在操作时须加强监护。在对变电设备检查维护时不得操作一次设备,同时应当及时恢复程序锁的正常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工区并处理。对于防误装置存在的缺陷应敖计划并尽快处理,对影响倒闸操作的缺陷应立即处理。

3 变电设备管理

变电设备是变电运行实现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要确保变电设备的安全性而对其应实施统一管理,对变电设备具体可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设备验收管理。对于变电站的所有新建、扩建、技术改造、检修、预防性试验、检验的变电设备,变电运行部门应严格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电力行业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变电设备,符合运行条件的才可投入电网使用运行。设备维护管理。变电运行部门应对变电设备制定年度、月度维护计划,对变电设备采取定期监督,并且检查变电站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变电运行部门应应当制定各变电站设备定期维护项目周期表,并对变电设备定期维护项目周期表开展设备维护工作。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人员则应当根据变电设备的维护分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还应当督促专业维护人员开展设备维护工作。原则上紧急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重大缺陷一周之内安排处理,一般缺陷半年内安排处理。因客观原因暂不具备条件处理的缺陷,应进行跟踪。

4 结束语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情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变电运行进行管理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在变电管理中,是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变电站运行的效率,同时对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进行解决,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费回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电费回收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目前的电力营销模式主要存在“先付费、后用电”和“先用电,后付费”两种,但是无论哪种营销交易行为的发生与电力企业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时间差,这就造成了类似于“赊销”的交易行为,产生了用户欠费或迟交费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会随时因客户的经营状况、政策及经济形势等因素而变化。同时,企业内部人员、技术、管理能力的变化等因素也较大地影响着电费的回收。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及时识别风险、化解风险,设计并落实电费回收全过程监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以迅速反应,全力促进电费回收,减少欠费对电力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2 目前我国电费回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客户缴费意识薄弱

在我国,对于长期拖欠电费或者不缴纳电费的用户法律并没有给其明确的规定应该进行如何惩罚,因此,这就助长了一部分客户不良的风气,认为不缴纳电费大不了就断电,给供电企业造成了许多坏账和死账,损失了许多国家和供电企业的利益,长期以往,必将影响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客户交费意识淡薄现象的长期存在也不利于我国供电企业与国际接轨。

2.2 管理盲区多,电费回笼慢

由于电费管理同时涉及营销和财务两个专业,营销人员缺乏财务知识,对一些电费票据、

支票等事项的处理不能严格按照财务规定操作;财务部门的账务处理不能及时和营销系统核对数据;财务未达账和营销对账不及时,电费票据管理松散、重视不够等,都会造成营销和财务电费账的不一致,既影响了正常的电费催交,也造成电费不能及时回笼。

2.3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客户投诉多

供电企业长期的垄断优势使得供电企业的许多工作人员养成了不好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搞不清楚状况就自行短电,使得一些客户抱怨颇多,甚至有一部分客户因为此故意拖欠电费,客户投诉的增多不仅加大了供电企业的工作量,而且影响了电费回收的正常运行。

2.4 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供电一直是垄断行业,人们对供电企业的印象一直不好“,电老虎”是人们对于供电企业的长期称呼,在这种长期的优越性影响下,供电企业对客户的了解甚少,尤其是其经营状况,资金管理等方面认识尤其肤浅,更缺乏对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的建立,因此,就很难从根本上形成对对客户风险意识的防范和预警机制,不利于电费回收,更容易助长不缴纳电费的客户的不良风气。

2.5 供电行业法律法规与市场环境运行相矛盾

一方面,我国供电行业由于历史和长期的发展一直处于独霸天下的局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约束较小,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法规的接轨,我国供电企业逐渐走向正规,尤其是对于拖欠电费,收取滞纳金等问题虽然法律有所规定,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问题重重,因此一直处于搁置状态,这样就使得正常的电费回收都比较困难,更难谈说是滞纳金,另一方面,客户由于长期养成了即使不缴纳电费,也对企业和个人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些意识比较单薄的客户,尤其是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就故意拖欠电费,影响着正常的电费回收。

3 加强电费回收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手段向广大用户宣传《电力法》及其配套法规,提高用电人员对电力市场的认识,让用户建立起依法用电,依法交费的良好习惯。必要时也可以将恶意拖欠电费的用户在媒体上“曝光”,从反面来宣传他的错误行为,促使其在舆论的压力下主动清欠电费。

二是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供电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对于清收电费工作,更需要工商、公安和法院等权利执法部门的支持,如果各地政府部门能高度,积极支持和配合电力部门催交拖欠电费,电费清收工作将变得顺利,防止出现供电公司一家清收“孤掌难鸣”的局面。

三是牢固树立“人民电力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无论是清欠还是正常收费过程中,都要提高服务意识,把服务质量放在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对于困难的单位或缴纳不方面的区域,要重点开展服务,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实帮人”来带动电费回收工作。

3.2 强化电力市场整治,切实防范电费损失

市场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也暗藏着诸多不可忽视的杀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

展,电力市场的整治也显得尤为重要。不法用户窃电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使用高科技手段,远程遥控倒表窃电;有的成立专业化窃电队伍,专门从事窃电业务;还有的为不法用户提供窃电技术、装备及服务;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改变用电计量装置,拒绝用电稽查。这些偷窃电行为不但造成大量的电量、电费损失,使国家和企业财产大量流失,更重要的是扰乱了电力市场秩序。当前各级供电企业必须尽快不失时机地开展用电稽查和电力市场整治,规范用电市场和电费管理,严厉打击窃电行为,切实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

3.3 建立健全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实现多样化的预防缴纳风险

要从根本上解决电费拖欠和不交的问题,最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电费与企业或个人的利益挂钩,因此,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对拖欠电费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等级定期在社会公布,并与其他经营利益挂钩,在这种利益制衡下,就自然减少了一些企业因为意识淡薄问题而拖欠电费情况的发生,于此同时,供电企业还可以实现多样化缴费,如除直接到供电公司来缴费外,还可以实现银行缴费,自助缴费,网上缴费等等,建立预警防范机制,较少电费拖欠缴纳的风险,增加供电企业的收益。

3.4 引进先进的收费方式,改善现行供电收费管理

针对我国当前单一的收费方式,改革现行的供电收费管理,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收费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地区的情况,可以尝试引进先进的收费方式,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与银行的合作或是推行电费购物卡形式,而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可以就近设立电超市等缴纳点,这样就在客观上减少了一部分电费的无形损失。

3.5 完善电力法律法规,实现供电系统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在市场经济下,指导所有企业运行的规则是法律法规,因此,应该完善电力法律法规,对长期拖欠和不缴纳电费的企业和个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这样以一种法制化和制度化的方式运行,就避免了因为人为原因导致的争执,同时这种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供电企业走向更加法制和健康的道路。

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电费回收工作中将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化解电费回收风险,及时足额回收电费。这是一项新课题,也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它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综合管理,要求用电各部门和人员的相互支持、协调与配合,通过不断深化与完善电费管理模式及手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桂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

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造价管理 探究 方法

最近几年,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不断加大了我国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得知,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大型工程,因此在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涉及到各个方面。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造价管理贯穿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项目,涉及到了策划、设计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检验等,因此,怎样才可以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早已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竞争力,有关单位必须加以重视,不断找出工程造价的新方法、新措施。

一、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概念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下逐渐产生的,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给建设的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

所有建设项目在进行施工之前都必须尽心一个较为全面、详细的科学研究,这其中包括了地点、地理环境和各种客观条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建设完成之后,可以保证利润性以及经济更加合理,在这个较为关键的阶段,造价管理就为整个建设项目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可行依据。

(二)要对建设工程进行合理的预制

通过实体勘测以及调查研究,可以把大体的规模以及涉及到的范围进行一个较为全面且详细的预制,这样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前期的合理性。

(三)将控制工程合理展开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工程的造价管理是控制者对实践的一种及时性控制,所有的工程都有固定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进行建设工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打破其固定的模式,更不会出现超额的严重现象,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的合理建设,但首要前提是要确保造价管理的合理性。

(四)造价管理可以为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水利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投标工作,让考核真正有理有据。同时还可以保证有关单位的相互合作和沟通。

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一)要不断强化项目投资决策工作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最后的项目投资工作之前,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一个全面的设想,其中包括整个施工建设的规模、人员、范围和建设的材料等,设计者们还要设计出各种施工方法对其进行对比,最后选择既可以满足质量,又可以满足投资资本要求的设计方案,最后选择出来的设计方案必须要有合理的科学依据。于此同时还应该提出资金的筹措方案,写出一个项目的申请计划书,不但要保证该项目建设的及时性,还要保证对建设资金的合理性,要精益求精,严厉禁止有马虎大意等情况,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造价管理的工作。

(二)要不断加强对设计阶段的控制

对于水利水电的管理者而言,设计阶段是整个造价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直接起到一个决定性作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要对设计者的工作进行优化,因此,必须要求每位设计人员都要对工地进行一个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调查,其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环节都将直接影响到造价管理的科学性,更何况设计阶段又是具体施工阶段的前提条件和科学依据,所以每位人员都必须重视,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控制好资金的投入。

(三)要使造价管理的系统得到完善

网络技术现在早已被运用到了各个领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也相当明显。可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网络管理系统依然显得很薄弱,整个使用工程仅仅只限于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因此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并没有得到普及,比如后台的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工作,这实际上是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自动化管理,对其建设影响深远。

三、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保障

(一)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保障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造价管理的保障措施是整个措施的前提,必须要做好造价管理的保障,这对于保证施工中的质量安全、满足环境保护、合理运用土地资源以及降低工程当中的造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明确项目中的组织机构,掌握好管理的职能分工。比如对项目中的经理、工程师、管理员以及各个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制度。

2、做好每个组织设计。水利水电工程的组织设计是依据当地的工程地形、水文、气候条件等为设计特点,并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优质和经济为目标,综合全面的研究每个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确定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施工、施工交通运输和施工总布置的设计工作。

3、要在水利水电施工设计中重点落实造价管理人员工作分工、职责以及奖惩等措施,要让他们的绩效和水利水电施工过程造价管理的好坏直接挂钩。同时在组织的过程中还应该计划出控制工程造价的计划和一个流程图。

(二)投资时的造价管理

1、使用科学合理的造价计算法

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计价方法是提高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1)要尽可能去收集类似项目的工程资料,同时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对这些工程的特点以及技术水平进行一个描述。

(2)对虚拟的建设项目和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其重点是地质地形条件、工艺选择和工艺水平和设备选型等。

(3)同时还要根据以上所述的各种计价方法,确定好一个合理的造价计算方法后,对计算中所取得参数进行一个详细的比较和预算。

2、在决策过程中对造价的控制

在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目的不是在于对工程造价数目的多少,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对整个投资绩效的好坏。工程造价的目标是灵活多动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获得最大的效益目标。

(1)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计算

如果在计算时,发现了有偏差,可以立刻反应到整个决策内容中,这时便可以对决策内容进行一个修改。

(2)对项目的经济预算

其中包括了财务评价以及国民经济的评价。

(3)对经济效益的识别

当达到决策者预期目的的效益时,就完成了整个决策过程,比如建设标准、工艺选择等各种问题是否会影响投资效益。如果未能达到决策者所期望的效益,就要找出原因,立马作出修正。

四、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

(一)要不断完善整个造价管理系统

第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专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其管理职能,提高机构的威信力。在整个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出管理规范和制度;展开法制建设,维护好建筑市场中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二,要认清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好有助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的制度,使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可以顺利实施。

(二)改变项目的分配制度

为了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方们的积极性,要加强项目分配的改革和制定出各种激励以及约束措施,这同样是落实资金管理的最有效措施。建筑企业必须根据管理者的绩效和企业经济的汇报来制定薪酬,让造价管理者的薪酬和管理效益直接挂钩,这就会让管理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造价管理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管理者们在工作中也会更加积极和负责。在制定项目分配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也业绩的评价也要科学和客观。

(三)要建立起一个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

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会对一些工作做出目标,指导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对其中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这种责任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主体性,比如在一些较小项目的施工中,有些管理者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采取大型机械进行作业,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反而增大了资源的消耗。所以,施工方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控制责任体系,让每一位工作者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效益管理。

五、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竣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完工阶段,施工方往往会夸大施工难度,把一些完全不需要的工程量清单加入进去,要么就是对同一个项目进行反复核算。建设单位必须根据之前的工程资料,实事求是,对最后的结算资金进行多退少补,要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仔细审查图纸,按工程的整体造价办事。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使用单价,在预算其他费用时,要注意将费用的性质区分开,必须依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处理。

六、结语

简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同时又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使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得到完善,提高工程质量,节省国家的资源,我国必须建立起和国际接轨,同时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胡丽容.深度探讨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控制方法[J].科技资讯,2010,(25)

[2]郭琦,田志超,曾露.基于四维结构体系的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9)

篇4

关键词:农电线损,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24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城乡电网结构得到了全面改善和坚强,在极大地提高农村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的同时,也为农电营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实现农电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目标,农电营销新业务界面的划分较大地促进了农电节能降损工作的开展。但现阶段,由于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线损工作开展仍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地加强农电线损管理,是农村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性工作之一,也是农网建设和农电营销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电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线损管理没有得到重视

在当前的电网建设中,并未将线损作为指标来检验电网发展是否合理,造成高压电网投资偏大,中低压电网投资偏低,各电压等级的投资比例不太合理,使整个电网的理论线损偏大;生产部门在安排运行方式和停电计划时往往出于安全的考虑,使电网在非经济状态运行的时间过多,经济运行和停电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虽然供电所建立了降损节能管理组织,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各成员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1.2线损管理意识不高

现阶段,相关部门并未对认识到农电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农村电网管理人员认为农村所消耗的电能只占到整个电网所供电力很小一部分。认为其导致线损的大小不会对整个供电网络整体线损的影响。因此,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资金对农电线损进行管理。认为农村电网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置于农电安全管理方面,不必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农电线损控制工作方面。

1.3电量计量方式不统一

目前,供电所和供电局并未对电量计量的方式进行统一,有的采用高压计量方式,有的则采用配电网络变压器台区的低压计量方式,部分甚至采用的是从结算电能中扣除的方法。在农村供电所客户中仍然存在大容量表计、小负荷计量的现象;对出现的客户表计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处理和正确追补电量,造成了电量损失;对公配变总表计量装置的丢失、损坏、异常情况处理不及时,造成线损计算结果失真;对临时性用电客户不能准确、规范进行计量管理,造成电量遗失。

1.4管理方式不规范

在农网一期、二期和农网完善工程实施期间,由于对供电网络管理时权责不清、监督不力使得对计量设备的安装、拆解、移动等不进行统一规定的现象。在低压供电区,对各个配电变压器台区的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不规范,电能表接线方式的正确与否、计量的准确度等不能进行有效核实。没有对电能表进行校核、部分无人使用的电能表在烧坏后无人管理,导致台区线损点无人知晓,更加不能进行管理。对入户电表的管理混乱,只是对部分电表进行了集中安装,农户电表的安装随意性大,在更换的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大的问题,许多电能表没有设置封装,型号老化等问题,使得电能表的准确度不高。

1.5抄表程序不规范

在抄核收工作方面,普遍存在少抄、漏抄、估抄现象。供电所对供电台区的电能表超标事件与供电局抄结算电能表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导致线损的统计工作不够准确;抄表不到位,缺少对应的监督措施。由于农村用户偷电现象较多,而供电所工作人员缺少对应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这部分用户缺少必要的有效监督。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也缺少相关的合法证件和检查工具,不能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合法的检查。同时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窃电行为,窃电现象屡禁不止,这也是造成线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并给电力部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降低农电线损的主要措施

2.1探索新的线损管理措施

线损工作的执行和落实都是由供电所来进行的,因此供电所在管理工作中应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措施。由于农村电网用户分散、线路较长、负载较小、线损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应该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线损管理措施。通过全面实行配电网络及变压器台区线损管理措施,将配电网络及低压台区的线损指标作为科学确定的依据,逐步采用指标责任落实的方式,建立起对各种信息记录以及资料统计的方式,加强检查与考核措施,逐步实现“三包”(包电费回收、包线损指标管理、包服务提供)以及“三保”(保证挖成降损指标、保证电费双结零,保证用户与政府满意)。在开展该项工作之前,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三包”和“三保”指标体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2.2完善线损责任体系

健全农电线损管理组织机构、完善责任体系是做好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针对农村电网线损管理问题。应该对供电网络线损理论进行实际的分析计算,根据理论计算值形成对应的线损责任值。结合农村供电网络的具体负载特性,设置一个合理的变化幅度管理系数。当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时,两者相差值达到 3%以上时,应该查明导致两者差别的原因,并重新计算、确定合理的线损责任值。通过合理确定线损责任值,达到“公平合理”、“先进保包”的目的,通过多方责任者积极努力的方式达成责任指标体系,最终达到节能降损的目标,为全面实行降损形成坚实的基础。在确定线损责任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确定步骤来予以合理设置:①对台区的线损理论值进行计算;②选择一个合理的实际测量代表值;③努力做好变压器供电台区线损的实际测量与计算工资。

2.3加强营业用电普查力度

营业普查是一种降低线损、清查营业漏洞的重要手段,还是合理增加供电企业收入,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电力企业在营业用电普查的过程中应该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业用电普查。对于普查工作,应该采取定期开展的方式,每年不得少于两次,在普查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依据,杜绝错计、漏抄现象的发生。应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客户用电计量不合理,有偷窃电行为的,一旦查实严肃处理,同时应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积极举报。

2.4 强化农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供电所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农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体系,供电所在公配变压器和线路运行管理方面,要坚持用定量计算来确定变压器的经济运式、经济负载系数和经济运行区间,在运行中根据负荷的季节变化,及时调节变压器和线路的运行方式,实现经济运行的可选择性。积极完善台区管理,调整计量装置配备不合理状况。杜绝互感器“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使其与负荷相匹配。校验和安装关口电能表时,同一条 线路关口电能表装设的应是允许误差都为上限值或都为下限值的表计,表计允许误差不能一只偏上而一只偏下,杜绝人为线损的增加。

3、结语

降损工作是供电企业工作的重要关节,是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是当前农村电网管理与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跨度大,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因此,给线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但我们只要针对影响线损的各方面因素积极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找出影响指标的主要原因,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使线损管理工作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解能力与对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其次,物理课程是涵盖内容较为全面与广泛的一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在初中课程刚刚被分出来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最高的效率,是作为教学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事情。

物理课程是学生升入初中后刚刚开始接触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来时是既充满好奇,又满怀期待的一门课程。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是与生活相关性较高,也是概念性、抽象性、公式较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而且是学生接触实验教学的一门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教师教学态度与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节奏的操控者与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新课改要求的提出,使课堂主体逐渐转变到学生身上来。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意识也要及时进行转变,不要再出现“一言堂”式教学,要利用好学生对新开展课程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好物理课程的生活化与较强动手实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说,教师意识与态度的转变是构建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首要必备条件。

二、教学方式

1.课堂氛围的调节

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氛围的调节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幽默风趣的言行,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在精神上的放松,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传统严肃的课堂相比较来说,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不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讲个小笑话,以此打破严肃的教学气氛,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与愉悦的氛围中能够集中精力度过这课堂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2.生活化的运用

物理课程的内容,是与生活关联较大的一门课程。如果将课本知识转换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与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与理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力学、光学、电学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生活中不知不觉经常接触与使用的东西。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联系课本理论的意识,从而使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直观性的实验,通过具体的操作与演示,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沸点的时候,不同液体浓度下,液体的沸腾温度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一个特性,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相同容量的水,在加入盐与不加盐的情况下进行加热,待沸腾后分别测量溶液的温度,验证以上结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性,而且能够直观地验证结果,增强学生的记忆。

3.辅助设施的完善

社会的发展使得教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提高,辅助教学设施的运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能够在课堂进行演示。有些实验过程是在现实课堂无法进行演示的,但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在课堂上的播放,使学生同样能够直观地看到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设计等方式对课本内容进行演示,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电能的时候,云层的电能的转移与释放过程,是现实中无法操作与演示的,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的方式,将这个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要比单纯的讲解更有效果。

4.自主学生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DTRO;优缺点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BOUT DTRO USED IN LEACHATE TREATMENT

Liu Zhongwei1Zhang Zhirong2

(1.Guangxi Urban-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Nanning 530022 ,China;

2. Guangxi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 DTRO, an advanced RO membrane with special structure form, is used more and more in leachate treatment and got a good effect,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DTRO used in leachate treatm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paper raise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leachate; DTRO; analysis o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mprovement measures

1渗滤液水质特点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是世界公认的污染威胁大、性质复杂、难以处理的高浓度废水。

渗滤液的水质与进入填埋场的垃圾类别有直接联系,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垃圾分类较好。以使用DTRO工艺较多的德国为例,德国垃圾填埋场对有机质的填埋比例进行了严格限制,因此BOD5很低,典型的渗滤液成分如下:

表1德国垃圾渗滤液水质

Table 1 Leachate quality in Germany

指标 电导率

(μS/cm) BOD5

(mg/L) COD

(mg/L) NH3-N(mg/L)

数值 15000~20000 300~500 3000~5000 1500~2000

我国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城市做了垃圾分类试点以外,其它绝大部分城市垃圾没有分类,同时我国各地气象条件各异域,因此我国垃圾渗滤液的水质与德国比,相差较大,有如下特点:

1)、填埋初期NH3-N浓度高,可以到3000mg/L以上,BOD5/COD值较高可达0.5以上,可生化性好,碳源充足,较易处理。

2)、随着填埋时间的变化(通常5年左右),BOD5的浓度快速下降、COD的浓度缓慢下降,仍然保持较高浓度, BOD5/COD值较低,可生化性差,部分有机物(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难生物降解;NH3-N浓度保持在1000mg/L左右,C/N比低,处理难度大。

3)、重金属:一般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不会超过排放标准,但当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时,重金属溶出数量会增加,与各地实际情况有关。

我国垃圾渗滤液水质与德国相差很大, BOD5浓度高很多,可生化性相对要好,特别是填埋初期。

2DTRO工艺分析

从2011年7月1日起,现有的所有渗滤液处理出水按新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执行,新标准对COD,总氮、重金属及外运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根据渗滤液的水质特点,有机物和氨氮是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两个主要去除目标,它决定了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

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64-2010),提出了“生化处理+膜过滤”的原则性处理流程。

目前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滤液处理工艺为以下两种:全膜过滤(DTRO)工艺和“生化处理+膜过滤”工艺,本文主要对全膜过滤(DTRO)工艺进行分析。

2.1国外DTRO工艺运行情况

1988年颇尔水技术公司在德国首次推出DTRO装置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在德国应用较多,因此以德国的实际应用为例进行介绍。德国垃圾填埋场对有机质的填埋比例进行了严格限制,渗滤液成分相对简单,收集的垃圾渗滤液一般先经过预处理,再进入反渗透系统,同时对浓缩液进行处理,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典型工艺流程如下:

图一 德国典型DTRO处理工艺流程

Fig.1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DTRO in Germany

2.2国内DTRO工艺运行情况

两级DTRO工艺流程及水量平衡图如下(Q为清水产量,DTRO产水率按80%计算):

图二 DTRO工艺水量平衡

Fig.2 Water budget in DTRO process

两级DTRO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预处理系统简单,渗滤液通过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即可进入DTRO系统。

2)、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进水水质波动对其影响较小。

3)、通过碟管式反渗透膜(DTRO)将渗滤液分为浓缩液(污染物含量极高)和清水(含少量盐)两部分,是纯物理分离。和生化处理比较,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对运行管理人员要求较低。

4)、发生故障时,启动和关闭时间短。

5)、采用膜组件结构,容易改建和扩建。

6)、缩短产生渗滤液的时间,减少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时间。

由于国内渗滤液水质浓度高,浓缩液没采取处理措施直接回灌至填埋库区,渗透过垃圾堆体,由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再次排入调节池,进入渗滤液处理站,是内部循环的,存在以下不足:

1)、污染物的降解主要依赖于垃圾堆体,垃圾堆体处于厌氧环境,系统中主要是两类细菌:产酸细菌(异养菌)和产甲烷菌(自养菌),产酸菌比产甲烷菌增长快,产甲烷菌对PH值较敏感,最适宜pH值范围约在6.8~7.2之间,如果产酸菌增长过快,垃圾堆体的PH值将低于6.5,产甲烷菌会受到抑制,两类细菌数量将不平衡(新鲜渗滤液含有较高浓度的VFA,可生化性好,因此产酸菌增长很快,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从而使渗滤液停留在产酸阶段,污染物不能彻底分解,导致DTRO系统进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加速DTRO膜的污染。

2)、对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在系统内积累,反渗透系统进水浓度会越来越高。含盐量越高渗透压越高,进水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产水量将降低。填埋初期渗滤液浓度较低,产水率较高,通常可以达到80%,中后期降到70%,甚至更低,从而缩短膜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运行费用。

3)、浓缩液的回灌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回灌至垃圾填埋层(垃圾在分层压实期间,将渗滤液浇灌在作业面上)、表面回灌(通常用穿孔管喷灌)、覆盖层下回灌(在垃圾填埋中间覆盖层下铺设管网或利用导气石笼回灌)。前两种方式会加速恶臭气体挥发、影响填埋作业,第三种方式容易形成短流(经导气石笼、库底渗滤液收集系统直接进入调节池),污染物没有经过垃圾层的有效降解。

4)、回灌把渗滤液中的有机物重新送回填埋场,加快了填埋场产气速率,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2.3国内早期采用DTRO工艺的渗滤液处理站运行情况

国内早期(2003~2004年)采用二级DTRO工艺的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经过几年的运行均进行了技术改造,详下表。

表2 国内采用DTRO工艺的渗滤液处理站改造情况

Table 2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of domestic leachate treatment plant of DTRO process

项目 改造前处理工艺 改造后处理工艺

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 二级DTRO 膜生物反应器(MBR)+二级DTRO

北京安定垃圾填埋场 二级DTRO+高压RO 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

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二级DTRO 厌氧+反硝化+硝化+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DTRO

改造后的工艺保留DTRO处理单元的同时增加了生化处理单元。

3改进措施

针对两级DTRO工艺的分析和参照国内早期采用DTRO工艺的渗滤液处理站改造工艺,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新建填埋场在回灌初期为防止产酸菌增殖过快,保持产酸菌和甲烷菌数量的平衡以保证垃圾堆体的降解效果、降低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可采用两种方法:间断回灌(短时间回灌后停止)、接种产甲烷菌。

2)、填埋作业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回灌的效果,延长渗滤液在垃圾堆体中的停留时间,使污染物得到充分降解。

3)、DTRO处理单元前加生化处理单元,对于后期氨氮浓度高,碳源不足时,考虑外加碳源。

4)、对浓缩液进行处理(如Fenton试剂法、臭氧氧化法等),对于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后期渗滤液,效果更明显,可降低DTRO系统的进水浓度,提高产水率、延缓膜污染,从而降低运行费用。

4结语

两级DT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DTRO工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楼紫阳.赵由才.张全.渗滤液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24-227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手段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统一起来,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1 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对教学若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其次,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时事热点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在讲的时候,就联系了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也联系了当前流落在海外的国宝的情况。通过讲述,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了解对中国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也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

2 历史教学要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⑴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⑵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⑶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3 历史课教学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4 以练带讲,以讲促练,使讲和练融为一体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篇9

我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思考、总结和探索,发现了一种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有一定帮助的教学形式――“名词化”教学。所谓“名词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名词的使用,用名词展示课程目标,以名词作引线贯穿课程教学,拿名词作为学生合作和讨论的命题,以名词作总结课程内容的提纲,等等,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我就“名词化”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做简单介绍,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的批评和帮助。

一、课程标准的“名词化”解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纲要,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所以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对课标的解读。农村初中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度比较低。如何做到相对恰当的课标解读,既能做到相对清晰地解读课标,又不会造成学生的理解混乱,我认为“名词化”解读是不错的方法。我将目标初步拆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而后,把更主要精力放在找寻课程标准描述的内容上,把表述中“人物”、“地点”、“事件”等内容用名词进行概括。如人教版八年级第一课《》相关课标的表述是“讲述林则徐的故事;列举中英《》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能清晰地看见里面三个事件的概念“”、“《》”、“”。从表述的层次看,“”是识记层次,“《》”为理解层次,而“”则是运用层次。我们再将三个名词根据层次用不同颜色表示:“”用黑色表示“了解”,“《》”用蓝色表示“理解”,“”用红色表示“运用”。这样就对课标进行了相对简单的“名词化”解读。

二、学习目标的“名词化”展示和课程重难点的“名词化”表述

课标解读完成后,就存在一个目标展示问题。关于目标展示,我们大可以“名词化”。在学习目标后展示几个名词,把重难点用不同颜色标识,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基本了解课堂学习的中心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为例,我的学习目标展示就是“”、“《》”、“”三个名词,而在“《》”、“”两个名词上,分别标识蓝色和红色以示本课的重难点。

三、“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农村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我便使用了相对简单又好操作的“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名词化”“探宝式”阅读,就是把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名词提出,做出学生阅读的第一目标,学生阅读的第一任务是在课本中找寻到相应的名词并勾画出位置,之后以名词为中心展开相应阅读。当然在名词设计上,有时候可以适当找一些有特点、特色甚至怪异的词,容易激发学生“探宝式”的和兴趣。比如《》中,我在自主阅读环节中,就设定“”、“林则徐”、“关天培”、“香港”、“”等名词,让学生寻找位置。还把“”故意写错为“虎门烧烟”,把“鸦片”改造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创造探寻名词的乐趣。学生能很开心地接受这样的引导并顺利转入自主阅读中。

四、课堂教学“名词化”流程

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后,之后就是较为简单的教学过程了。在“名词化”课堂教学中,我主抓核心词语的标识,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理解知识点。还是以《》为例,在“《》”的内容环节,我让学生首先齐读两遍《》的内容,然后抛出“香港岛”和“2100万元”两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是学生很容易误解的,属于考试易错的部分,很多学生在描述《》时会把“香港岛”和“2100万元”写作“香港”和“2100万两”。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在学生的概念里,这两组词的表述是一致的,所以需就名词给予较深层次的解释。以香港的地图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构成的;“银元”和“银两”更不是一个概念,价值相差许多。

“名词化”的教学很容易吸引学生眼球,也便于学生找寻知识的核心,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抠字眼”也并非坏事。

五、课程讨论“名词化”议题

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对课程部分内容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设置课堂讨论的议题时,我依然采用“名词化”方法,以名词作为讨论的主题。核心词、特别的、有趣的词语甚至改编的词语,都可作为议题。设置议题的目标很简单,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再以《》为例,我设置议题“民族英雄”和“虎门烧烟”。在“民族英雄”的讨论中,让学生首先总结本课出现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关天培,之后回忆七年级曾经出现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等,总结“民族英雄”的概念,理解什么人是“民族英雄”,并反问岳飞和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这样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一个历史共性概念的理解;接着是“虎门烧烟”的议题,这个名词是我有意写错让学生纠错的,学生很容易找到我把“”写做“虎门烧烟”了,也知道“销”改作了“烧”,于是引导学生讨论“销”和“烧”的区别,“”为何不是“虎门烧烟”。这个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六、课程总结“名词化”反馈

课程知识总结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练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但是这样一个总结过程操作难度较高,常用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练结知识的点的覆盖面不够;语言总结,时间过长。此时我们不妨再用“名词化”总结。

“名词化”总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板书总结,在课程开始进行“名词化”目标展示时就留白,留下足够书写空间,在课程结束时补全。这样很容易达到总结的效果。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上台补全板书,也可以采用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全板书。2.语言总结,学生根据板书中核心名词的展示,进行语言上的总结,甚至可以做一个“名词串联”的小游戏,让学生根据名词用语言将知识点用故事的形式复述和串联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10

调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113―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图文比例、问题探究方面显得更加合理。因此,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主动学习。

一、情景引导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可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如在讲历史事件时,可力求渲染气氛,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在讲历史人物时,则可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课堂导入

新课的导入十分重要,导入新课一定要讲究艺术。一个巧妙的导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情调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使学生带着一个良好的心情参与课堂,以最佳的状态去接受新知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为谭嗣同;或者讲一个小典故,这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能紧扣教材,捕捉重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力求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关联性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清历史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历史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对于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章,课文中提到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师在教学时可联系到当代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等。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影响。

再如,在讲“明治维新”时,教师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当前实行改革开放的认识。

三、有效使用检测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篇11

笔者认为,讲评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知识讲解,即针对测试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知识点加以知识的补充;二是测试情况点评,即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教师进行考试成绩、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和指导。讲和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能孤立地分开。

一、讲要透

许多老师认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而一套题的内容那么多,在有限的时间里,就连讲完题目都很难做到,又怎么能够讲透呢?我在45分钟内不仅能够讲完一套题目,而且还能够将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的知识板块进行拓展延伸。

1.找准知识漏洞,突出重点,确定讲解题目和知识板块。讲评课有一个“讲什么”的问题,有些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其最终的结果是“面面俱不到”。教师讲评应该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能以题论题,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题型进行分析归类。

2.精心准备知识板块,进行知识拓展。讲评课不是为讲题而讲题,而是通过这些错题反映了我们教与学中知识的疏漏,解决这些疏漏,才是讲评之目的。因此,内容要以知识板块为主,以题目为辅。教师讲解的知识板块要来源于课本,但要高于课本。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说明教师授课时对该知识点处理得不深透,或者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要重新整理,针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知识的整理、拓展、提高,或加深认识,或形成网络、规律,构建知识体系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评要准

讲评课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因此除了讲透之外,务必进行准确的评价,以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

1.进行数据统计,分类整理问题。这是讲评课之前教师必须做的一项细致的工作,数据包括整体情况(级部的、班级的、学生个体的)、分数情况(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人数)、集中出现问题的题目等等,要分清类别,使点评有针对性。

2.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归类指导。

(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考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进行分析讲评。

(2)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到一起进行分析。

(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①基本概念错误;②基本史实错误;③思维方法不当;④解题方法不得当。

这三种归类方法不能彼此孤立地进行,要善于交叉渗透。只要原因找准了,指导就有了方向。

三、矫正补偿,跟踪练习

讲评后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也是讲评课的落脚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包括错解)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同时教师应依据讲评情况,再及时精心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如此通过题目、知识、练习的反复、理解、强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深且透。

四、尊重学生,突出主体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讲评课亦不例外,不能搞成教师的一言堂。因为问题是学生出现的,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体的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存在的疑惑为中心展开;并且,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适当鼓励学生。

1.讲解,可以师生合作。透彻的讲解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尤其是知识板块的讲解。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引领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共同形成网络、寻找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也才能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

2.讲题,师生可以共赢。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留白,让做得好的示范,让做得差的改正,让开小差的补充。至于找谁,那就要看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掌握和你的教学机智了,用得好,学生自然佩服:哦,老师这么了解我们,马虎不得!

篇12

一、抓好初三历史总复习

1.通过单元复习,夯实基础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小型的知识网络体系,以“繁荣和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为例,可以从选官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诗歌、书法、绘画、艺术宝库等分类去整理,使人一目了然。事实上,中考用黑板报、数轴线、演示图等新颖的形式来考的题目很多。

2.通过专题复习,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般来说,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为主,这是在第一轮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对考查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取舍,就某一重要问题将考试要点中与之有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学科内的综合,旨在理清历史线索,构建历史知识的纵横网络,进而形成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对比、综合、归纳能力。

3.研究中考题型,进行实战训练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特别要关注与前一年相比有一些微调的考点。选择题的本质就是判断,考生一定要从题干的立意出发,找出关键词,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最大限度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4.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

课堂上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自己的视角和言行多放在中下等学生身上。依据木桶原理,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不良结果的也往往是学习最差的学生。优等生一般不会在易错点和易混点上出现很大的错误,他们训练的重点应该是思维和能力的挑战,而中下等学生则不同,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每节课的基础知识,更不能很灵活地加以运用。因此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了每一个高效率的课堂,为了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二、练出开卷考试小技巧

1.扭转错误观念

由于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不重视也已习以为常,况且是开卷考试,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中考时可以带资料进去,到时翻书找答案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开卷考试是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变化,体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不必要负担的考试形式。

2.训练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题的考核点;其次是选定教材;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可以将常见的考点在页码下用便笺纸延升到书外,以便查找。

3.考前准备

开卷考试,材料的准备很重要。虽然少了又不放心,但是过多也用不上,历年都会出现考生像搬家一样进考场,不过只求个心理安慰。其实带进考场的材料不在多,但要精,而且必须是经常使用而熟悉的材料,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尽快查到所需要的知识点。整理历史开卷考试所需要的资料:六本教材、《中考指导用书》、各种模拟试卷等,要注意按照重要程度摆放,将最重要的放在最上面。还可以准备一份备忘录,将各种解题方法和特别需要提醒自己的话写在上面。(友情提醒:所携带资料不受限制。)

4.走进考场

拿到政治和历史试卷,首先要浏览全卷,对试卷的结构、题量等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政治和历史合场共计120分钟,建议考生先完成政治选择题,再用6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历史试卷,最后剩下的时间做政治非选择题。并注意:选择题一定要注意一一对应,杜绝错号的情况(江苏省高淳县沧溪中学曾出现过一位同学选择题全部未涂卡,痛失30分);非选择题答题书写要整洁美观,要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并杜绝错别字。

篇13

【关键词】初中历史 ; 课堂教学 ; 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很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甚至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将新的历史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打破了传统历史课教学中挂几张图片、抄几道复习题,要求学生机械背诵等僵硬的局面,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也有很多较为偏远的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仍然茫然无措,“学生没有兴趣学和老师教得没兴趣”的尴尬局面并不鲜见。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学生“偏科”所致,但实质确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信任危机或“信任缺失”,归根到底,就是教学效果不佳所造成。怎样有效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教师们重拾教学信心,让孩子们重返历史课堂乐园呢?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等几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主体发展与其学习环境关系密切。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乐于训导而不善鼓励,勤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学生只能“亲其师,信其道”,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师生关系紧张,沉闷压抑。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个性可言,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

第二,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蕴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比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基本属于社会史范畴,介绍了宋人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的内容,看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上千年,没啥联系,但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很快就能与现代习俗做比较、找异同、寻沿革、讲看法,课堂很快就能“活”起来。“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既让学生有收获、有成就,又传扬了民族习俗,正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如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目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显示“”中人斗人的几张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我又联系到先前发生的“3.14”拉萨烧事件,通过画片的展示,让学生分析其性质。学生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手段是不正当的,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他们的话语、表情中,我感到了他们的是非观明确、法律意识较强。

3、适时适度导入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淄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地属齐国,联系有关知识适时适度补充乡土历史,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就是要在历史教育中更多的关注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进行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思考,进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命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乾隆帝的风流儒雅;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魏征的忠贞劝谏;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等等。

穿越古今,他们的声音仿佛仍在长空中回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古人这些事例、素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选用教学方法要灵活。

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和其他要素如教学任务、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从教学任务看,感知新教材时,以演示法、图示法为主;理解新教材时,以讲解法、谈话法为主;形成技能技巧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看,新旧联系紧密的,可用谈话法、引导发现法等;强调历史整体,可用总体图表教学法;从教学对象看,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启发谈话或引导发现法;高年级可适当用讲解法、自学辅导法。一般来讲,年级越高,教学方法也应该越开放。从教学设备看,有电化教学设备的学校,就应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 录像、电影、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应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第五,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习题训练,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及时进行习题训练是历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习题训练不仅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性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单纯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往往是死知识,只有通过习题训练过程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有些同学认为,历史考试只要背过,不做习题照样得高分,这种观点大谬不然。只有通过习题训练才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不做习题怎么发现错误呢?只有通过习题训练,才能领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查漏补缺,在反复练习中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整,知识掌握更准确、更熟练,做到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一节好的历史课,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课堂检测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的形式列出,供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不能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是非正义的性质呢?"大家讨论交流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这样,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第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篇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所讲的课要能够吸引学生。初中历史课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

(1)历史教师语言和教态的亲和力。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都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的体现,教师通过充满张力的形体语言,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自由舒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教师以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和教态,能够激活学生的经验,引领、帮助和启发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有意义的问题要以“有意义”的方式提出。对一个有意思而比较抽象的问题,初中学生的思考往往比较被动,没有什么兴趣可言。而问题的提出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但要考虑问什么,还要考虑怎么问。如:师:你能用文物图上的信息,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饲养猪和水稻吗?(被动证明,没意思)师:请大家推测一下,为什么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在陶器上画猪和水稻?(猜猜看,思维灵活,有意思)通过对比,采用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应答效果。

(3)巧妙设置教学悬念。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始于惊讶和疑惑。”所以悬念和疑问往往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平时也要用心搜集能诱发悬念的教学材料,还要认真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在教学中巧妙制造教学悬念。如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创设教学悬念:在秦国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鞋子无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悬念,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有效教学包括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有效“学”两个方面,所谓“有效”,主要指在一定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率,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率的唯一标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1)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对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明确化,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纠正。

(2)知识呈现情境化。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大多数距离现在时间遥远,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有效教学要求历史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3)多媒体工具使用恰当化。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是学习材料单调枯燥。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中,亲眼目睹当时历史场景,动态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用图片拓展历史人物的事迹,使人物更加鲜活,将数字材料转换成图形,使学生有兴趣观看。因此,正确使用多媒体工具,特别是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变枯燥乏味的历史说教为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少、慢、差、费”的低效教学为“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

三.练习设置梯度化

实施有效教学,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制定具体针对性的训练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三类训练题:

(1)导学训练题,就是将学习目标具体化,情境化。在学生研读材料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去预设问题,让学生根据导学思考题有目的地自学,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能力训练题,每个知识学完后,要配以适量的题目进行训练,题目应少而精,突出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和易漏点,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3)能力提高题,是针对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而设计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该部分训练题对一般学生可以不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