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提升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效率;教学方法
高中生学习时间很紧张,对于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最好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所有的知识在课堂上消化吸收,这样才能减轻课余时间的学习负担。
一、课前做好预习,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学习也是一样。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尤其是语文学科,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要对学习的内容有独立的思考,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来发现自己没能掌握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在课堂上重点听教师讲解,结合自己预习时思考和理解的内容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查缺补漏。特别是在文言文鉴赏的内容中,有一些字词的特殊含义要在预习的时候查询整理,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才能够跟紧教师的讲课节奏,将所学内容牢记于心。
二、课堂上多参与互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禁锢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逐步加以改进,在学校和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学生也要与时俱进,去改进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不要一味地听从教师的讲解,在教师进行互动的环节学生应当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不仅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应当进行适当的探讨,例如在写作课程中,高中主要是以议论文为主,由教师提出一个论点,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一些小型的班级内部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都能有明显的提高。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那些书山题海更加有实用价值,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没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走了很多冤枉路,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利用好课堂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已与成年人趋同,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存有偏见,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一个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无意间做出一些伤害学生自信的事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公平民主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真心地喜欢语文学习,积极探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内容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也必须不断革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本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扩展和更新语文知识的宽度,使语文教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更接近实际生活。如教学苏教版《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诗情画意与优美意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文章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与领悟作者的写作心境,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语文学习是非常枯燥的,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逐渐变成了考试技巧练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出更为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为了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课堂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增加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程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量的多少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向其推荐一些学习价值较高的阅读材料,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书心得。教师还要根据阅读的进展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筛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与学生共同阅读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知识体验方式。阅读材料一般以文学作品为主,而文学作品是经过历史锤炼的,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所创造出的美好情境,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鉴赏以及运用能力。所以教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鼓励学生多多阅读。
(五)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永远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样,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来布置课后作业,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文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学校可以举行语文知识竞赛、语文课文朗诵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结语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文言文教学确实收效甚微,老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采用填鸭式和复制式教学方式,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有效性极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高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高,这就要求对高中文言文,我们必须给予重视,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多诵读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文言文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语言艺术美和朗诵文言文的心情美,产生爱上文言文朗诵的情感。学会正确朗诵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字正腔圆、停顿有张、语速适中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摇头晃脑等。不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认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地进行朗读,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文言文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描绘的事件和人物有清晰认识,这样才能有感情地诵读。读文言文,有滋有味,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提高对文言文的热爱。其实,通过诵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学到其中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要义,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自然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二、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路技术发展,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优势,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如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人物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三、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任何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而学习兴趣较淡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消极怠工,提不起学习劲头。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兴趣盎然。对于文言文原著来说,读写起来很枯燥,并且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影视作品,如《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丹论语讲座》等,先用这些影视作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激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拿巧妙设疑来说,高中生好奇心较重,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文言基础知识学习,这是教学误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消化和吸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学情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相关问题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至于“探究案”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如《鸿门宴》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合理利用配套练习册,命一套3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下一堂课检测。通过小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寓教于乐,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重视积累,及时反思
文言文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他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就必然会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力提高还有赖于迁移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参考文献:
[1]董文汇.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与评价,2S012(05).
关键词:高中语文;体验教学;方法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讨、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为了与高考考点接轨,现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以“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状态。高中语文课堂提倡学生的体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方式的宗旨就是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体验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新课程教学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知识”“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的活动。
倡导体验教学,就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得到所要的知识,而且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去体味、感悟,去进行一种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自己的。教学中的体验,是向自我的开发,是人类经验与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是情感与理性的对话。这种教学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走进内心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实现其精神构建和积极个性的形成。
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探讨和教学观念的逐步改变,形成了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创新。
体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注重创设情景,“亲临”体验。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设计、教学构建的适合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物资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激发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如同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如上《赤壁赋》一课,可以充分利用三峡的一些图片、诗句、文字来展现三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从文章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及魅力。
二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比如对《琵琶行》的教学课,可以通过创设作者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相似遭遇的教学情境,充分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这种真正生活情境的运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更多的真实,大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体验教学注重对话交流,引导体验。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求知欲望高涨,进入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在对话情境中,师生关系是交互的,教师不只是言者,学生也不只是听者,双方都是对话的平等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在对话交流中,学生可以与教师、其他同学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倾听各自的见解与意见,这样的交互,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一种参与后的成功体验。因此,对话交流使体验式教学发生质的变化。
体验教学注重探究思考,深入体验。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比初中生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能用批判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不满足教师给予的知识,更不满足教材对一切事物和现象所做的解释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留给学生思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思维过程。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探究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体验教学注重实践运用,升华体验。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情况,基础性、实用性和人文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探究学习得到的知识和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证实,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合理应用,还得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方能达到。
参考文献:
1.孟育群,宋学文.现代教师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3.沈健.体验性:作为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点.教育研究.
4.孙俊三.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建构.教育研究.
一、课前别开生面的演讲与词语训练
不少学校都打小预备铃,两分钟后打上课铃。不要轻易放过小预备后这短暂而又宝贵的时间,要充分利用它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能力,“聚沙成塔、积腋成袭”。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专门安排了如下内容。
1.一两分钟演讲。学生按小组准备演讲材料,可以对身边的人和事发表看法,也可对当前社会问题谈点看法。天长日久,点滴积累,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经训练,我班学生在校内演讲比赛中屡次夺魁。
2.利用这一两分钟进行成语接龙、名词佳句对句等方面的训练。可按座次,也可抽签定,即前一个人说出成语并加以解释,后一个就要据此造句;前一个人说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后一个人就要对出下句或上句。若要求再高些,还可说明出处或解释其含义,甚至是对自己的启发、教育作用。这样日积月累地训练,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经训练,我班学生在全校成语竞赛中荣获总分第一名。
二、灵活多样的阅读训练
根据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及年龄特征,我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常常设计竞赛课: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男生或女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回答;也可以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学习劲头十足,都不甘示弱,纷纷摩拳擦掌,积极准备,认真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也不是“坐以待灌”,甚至是“白灌”了,而是把课文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吃个透”、琢磨个透,还要比比谁设计的高明新颖、准确无误。学生自己下工夫研究了,内容也就记牢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自读能力也就增强了。当然也不能说每个人对问题都能解决得很圆满,这时就需要老师出面点拨导“航”。正像吕叔湘先生所指出:“语文课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这“最低限度”恰恰是最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讲究“指导”的艺术和技术。
这样,既能让学生认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巩固加深记忆,增强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竞争意识。
除了竞赛课外,我还设计了配画式、表演式等训练课,如教《狼》、《皇帝的新装》、《社戏》等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按情节发展给课文分别配上四幅简笔画,从而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得他们深入钻研课文,因为只有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得准确、透彻,才能为其配上合乎要求的画面。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甚至是再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思维品质。有些课文,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情节,当堂表演。教《变色龙》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每组设计2―3分钟的课本剧片段,当场表演,选出最佳小组予以表扬,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受到了听课领导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机动灵活的口头作文训练
在语文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综合能力的当属作文。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活动,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因此,除了正式作文课外,我在教课文时,还安排了机动灵活的口头作文训练。如:学完《七颗钻石》一文后,我安排了:“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小姑娘抱着满满一罐水摔倒在草地上以后,假设她做了一个梦,想象她会梦见什么呢?”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有的说得相当好,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听课的领导、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再如:学完《多一些宽容》一文后,我安排了“我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口头作文训练,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同学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今天我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更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四、生动活泼的作文评讲训练
多年以来,作文都由教师详细批改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再安排评讲课,由教师认真评讲。不可否认,这的确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却有越俎代庖之嫌。能不能改变一下,用更好的方法评讲,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进行了改革:批改后,发下去,由最高分依次往下排,由学生自己朗读,而后“听众”发表意见,进行评析:哪些是优点,好在哪里;哪些是缺点,怎样改正。有时还将学生的好的评析与我的评语相对照读一下,以鼓励学生。我还专门安排了教师大致浏览而不详批细改,由学生自改、互改后选出优秀者朗读、评析。刚开始,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但评析水平不高,经我指导、点拨、示范后,学生有明显进步。评讲时,安排的两节课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经常是要求不下课继续评,或者要求另外加时间。被选出的佼佼者有了成功的喜悦感,写作劲头更大;未被选中的,经过听评析或者参与评析,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知不足而后进”。总之,全体学生均受益匪浅,不但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自改自析自评作文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能力,作文水平也随之明显提高。经训练,我班学生除整体水平提高外,部分同学还在省、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
五、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直接反映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语文课堂以琅琅的读书声。
如:教《回延安》、《天上的街市》等诗篇时,我设计安排了放录音,让学生边欣赏朗读边品味内容。在优美的乐曲声中,一个男中音深情而又激昂地朗读作品,学生完全沉醉在这一情境中。无疑,他们受到了情操的陶冶,心灵的触动。其他诸如《白杨礼赞》、《海燕》,教学时我均用了此法。
关键词:语文写作;体验式教学;阅读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通常来说,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情境,而这些情境往往是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写作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新的事物,勇于思考,善于动手操作。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写作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善于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学习乐趣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即教书育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交流、去合作,共同找到写作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入手理解写作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要参与社会生活,熟悉生活环境,丰富生活阅历
写作水平和学生实践活动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才会有更多的生活阅历,这对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有利而无害的,而且丰富的阅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理论知识。
4.积极进行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存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阅读,并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去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存,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生活素材,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体验式教学是科学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规律,它是将学生的知识和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理解并应用知识,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这样的方法必将推动我们的教育飞速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组织构思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由于寻找素材难,教学方法不多等因素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新的更多的方法技巧。俗话说得好“脚是江湖,嘴是路”,只要靠着一张嘴和两条腿就可以走遍天下。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需要运用交流而开展社会活动的口语社会,初中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最终的高度。在九年的义务教育时间里,由于小学生知识量不够丰富,组织构思能力不够强,而初中学生却正处于语言感知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好的黄金时间,因此,初中阶段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最好的时间段。那么,要能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一、积极做好胆量仪态的训练
胆量、仪态对口语的表达效果有直接影响。很多的学生心理素质不是太好,只要一讲上台,心理就开始莫名地紧张,会出现脸红冒汗等现象,甚至有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无措。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进行胆量和仪态的训练。初中语文教学中,多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多上台,上台前给予鼓励,结束后给予肯定,并共同查找问题,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有了胆量,仪态也就好了。
二、积极做好情境创设的训练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就是两个典型的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帮助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变为渴望表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在良好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创设让学生想说的口语表达环境,让学生不自觉地深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交流表达的欲望,从而主动与同学、教师开展口语交流。
三、积极做好心理障碍破除的训练?
在初中语文交际教学中要破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如懒惰、自卑、胆怯等心理。而自卑是初中学生最大的一个心理障碍。有些学生怕回答问题,怕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往往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怕其他人说自己“爱出风头”。中国人一向有“枪打出头鸟”的恶习。这种恶习也在纯洁的学堂中盛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一个民族没有人敢出头,就有许多发明创造、新思想在沉默中灭亡,这个民族也将在沉默中衰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有一个奇怪但又很常见的现象:同样是叫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小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初中生寥寥数人主动举手;高中生都深深埋头学习,无人举手,老师只能点名抽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思维习惯不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要变就很难。笔者认为要使口语交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好贯彻激励的原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语言组织不流畅,所答非标准答案,老师都不该指责训斥,而是要从中找到其优点,加以鼓励。有的学生的观点可能不符合教材答案但有独到的见解,要适当鼓励,以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老师没有权力扼杀学生的思想,有的学生思想有点偏激,老师只能引导。同时要教导学生不要迷信权威。青年学生必须有敢说、敢想的勇气,要有志气,有抱负,破除迷信,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因为任何权威都是有时代性的,都不是永久的。只有超越了权威,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特别是在语文学科,其主观性很强。有的问题的答案并无定论,有的老师对答案要求过死,将出题人给的参考答案定为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失去自主思想形成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策略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习惯。习惯性思维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要克服不好的习惯性思维就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突破现成模式,特别是当思维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时,要跳出原有模式。
四、积极做好运用恰当态势语的训练
人们在交际中仅用纯语言来表达是不够的,还要靠态势语来辅助。这也是学生口语交际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在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等方面加以强化,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效果。在训练时要给学生说明态势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面部表情、手势、讲话的姿态等方面注意。同时要将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的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做到一皱眉,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恰到好处地传情达意。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多种途径,但仅仅依靠在语文课堂教学和限于教学计划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展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留心观察,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交际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教学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者,我们应当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老师就得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其次,我们要组织好课堂活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常用的形式有:(1) 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2) 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老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3) 角色换位,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老师再检查,指导修正不足之处,然后由学生进行讲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互动,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做出评价。经过“备课―讲课―评议”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摘 要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问题学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百个卢森堡的人口。为此,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已刻不容缓,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问题学生 身体素质
“德智皆寄予体”,健康是一切素质的生长点。与和其他任课老师的交流不同,“问题学生”和体育教师的交流不像坐在教室举手发言里那么死板,气氛也不是那么严肃,并且和老师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多。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如何保障体育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并且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二)缺乏足够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积极性不够,体育运动能力较差。
(三)意志品质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等)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不够勇敢。
(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因性格内向,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五)心理矛盾,情绪不稳。“问题学生”一班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惰性思想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方面。个体的差异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认定自己的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不好,难以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因而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
二、几个方法
(一)课堂教学要力求保鲜。鲜在:教学内容多样化、兴趣化、循环化、生活化、层次化、人文化、地域化、持续化、有效化、互动化、嫁接化、终身化。
(二)要立体裁剪,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正面引导。充分考虑“问题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要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问题学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问题学生”的帽子,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唤起他们获得对成功的渴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
(四)团结协作,建立民主平等的交往模式。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可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六)及时评价,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在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在体育课堂上,这种教育方式也是十分可行的。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表扬。
(七)要开展不同年级中的互动,家长、学校、学生、社区联手以及体育教师与心理、校医联手活动,耐心施爱。给“问题学生”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营养处方以及医药处方。
(八)建立小组合作卡、运动达标卡、评价卡等。
(九)建立督察、评比机制。
一、整合教学方法提高随读生的学习效率
随读生的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均不如正常儿童,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学习和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去维持随读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时刻关注与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真正达到就读目的。
1.落实课前预习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承认随读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这种差异。针对随读生能力弱的实际情况,要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努力使他们适应班级的语文教学。其中,课前预习辅导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很好地帮助随读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可以根据随读生的实际需求,指导他们开展课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学,启发他们思考。这些经常化的课前预习辅导,会促使随读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草原》这一课,课前笔者先指导随读生读通读顺课文,再帮助他们归纳出课文讲了草原美及草原人美两方面的内容。这样,教师分析课文时,他们就不会太茫然,同时也因为自己能听懂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学习。
2.注重合作学习
有随读生就读班级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差异大,教师要落实“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就需要多在课堂中倡导合作学习。教师通常在教学时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启发下开展学习活动,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教师要及时关注随读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不管恰当与否,其他同学都要认真听。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安排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与他们同桌,可以及时听取随读生的心声,又可以及时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友好和睦的学习交往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设计分层练习及作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随读生的个体差异,适度、适量地为他们设计一些课堂练习来巩固课本知识及检测学习的效果,如看拼音读字词、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回答一些简单的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等。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创设机会让随读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如较流利地朗读一段课文,展示他们经过老师纠正后的抄写、练习等。只要随读生能够参与完成练习,就让其他同学给予掌声和鼓励,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授课之后,教师对随读生布置的作业与普通学生相比要适量地减少,作业内容以课内知识训练为重点,思考题、课外延伸题可不作为对他们的考核内容。对于普通学生需要书面完成的有难度的作业,可以允许随读生口头回答或不完成。
4.坚持多元评价
因为自身的特殊性,随读生往往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困难,他们的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更要注重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评价内容来看,要关注随读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特别要关注他们在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进步和成长。从评价重点来看,随读生的参与度、交流合作的状况和思维发展水平等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重点。从评价目标来看,与随读生的过去相比照,采用发展性评价;不应只评价他们有没有掌握知识与技能,能否达成学习目标,更要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付出努力。从评价功能来看,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要对随读生的学习状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实行激励性评价,对随读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些评价能帮助随读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开发。
二、课外辅导注重方法与实效
为了更好地提高随读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还要在课外落实对他们的辅导及帮教,巩固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课外的辅导主要包括:
1.教师的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外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打稳基础,指导方法。教师要对随读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差异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对于随读生在课堂学习中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再次讲解及分析课文的重点内容,使随读生悬在心头的疑难问题得到准确的解答,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既能对随读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也能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促使自己去改进、完善及优化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助学伙伴的课外辅导
在学习中,助学伙伴对随读生的帮助非常重要。教师要选拔班级中学习能力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做随读生的辅导小老师。由于助学小伙伴与随读生的年龄相当,心理发展程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比起教师而言更容易与随读生沟通。助学伙伴的任务主要是帮助随读生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等。由于助学伙伴毕竟是学生,不可能像教师那样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要提前教会助学学生一些基本的助学原则和助学方法,比如辅导中应循序渐进、因需施教,多鼓励、少批评,多启发、少替代,多询问、多反馈等,真正起到助学的作用。通过这种精诚团结的助学合作关系,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性学习;品质;培养方法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一人的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全方位的教学活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主动学习,从而产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并能够使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中体会新鲜感,激发其自主性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例如:在语文实践课堂“漫游语文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来教学,而是设计这样一个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请同学们先准备三张纸,一张写本人的名字,一张写在什么地方,一张写干什么,并要求学生尽最大的力量写的丰富多彩”。然后,教师随机进行抽取,在课堂上念出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高涨,积极地投入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也锻炼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贵在坚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是语文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自主性阅读有时在学生主动、愉悦的气氛下进行,有时在遇到问题,解决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以及勤用工具书解决阅读困难的习惯。学生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主动阅读,并获得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用。当然,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课文教学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比如,有的课文内容比较难理解,如果单靠课堂上教师讲解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使学生学习的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这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还能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为学生自主性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3、注重引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
3.1、善于质疑、主动解疑的能力
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关键就是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继而去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有一句这样的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生活,因为他们不知道曾经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而他们的衣服却“悉如外人”,这不矛盾吗?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及时予以鼓励,并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解答,这样既能够对课文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2、注重合作交流技能的培养
面对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发表不同见解。如果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产生矛盾,教师千万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耐心倾听,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思路。对于思考不够深刻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深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勇于提问,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学习情况,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尽量不点名提问,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3.3、加强动手技能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养,比如,在预习时,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重难点、写读后感等。又如,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作者简介、作品赏析、写作手法等制作成语文手抄报。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在宣传栏中及时更新手抄报,让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欣赏,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积累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学生在情感、能力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提问题都要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才能更加自如。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基本上也就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怀念母亲》一文则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的愧疚,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在备课时,重点设计了这个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能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出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就基本没问题了。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起来,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进而产生独特的体验。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非常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平凡而又令人回味的深情,体验到亲情的美好。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还应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还能促进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不断闪现,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技巧;口语交际;思考;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这个《标准》出台后,正式标志着新的课程标准中将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出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与阅读、写作同时登上了大雅之堂。但是口语交际不同于平时的学习,教师在讲台上讲给全体学生听,在讲台向学生提问,而是教师确立话题,甚至学生自己寻找话题,自己组织语言站在讲台上讲给全体同学听,旁边还有老师也在听,这种全新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作用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学生掌握方法不多,心理素质不太好等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教给学生系列的口语训练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对学生进行胆量仪态的训练
不怯场,胆子大,仪表大方这些都会对口语表达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由于胆子小,没有经常上台,没有经常训练,一旦走上台面,心情就会变得极为紧张,或全身冒汗,或手足无措,或抿嘴卷衣角,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自然,不自在,仪态方面就不用说了。针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胆量、仪态的训练,在训练中,要求他们逐步做到从容大方,举止稳重,讲究仪容。只要经常让学生上台表现,训练次数多了,自然就会轻车熟路,注意到各个细节,长期下来,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胆量也就会大起来,不再怯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习惯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长时间的经验和重复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后天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倾向。因此,一旦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够大大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习惯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培养和训练的结果;第二,它是一种比较稳固的,不用意志控制的,带有自觉性的定型化倾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定势,不会轻易改变;第三,它是一种行为趋向,是具体可见的,属于行为的范畴,它与人的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但并不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
形成习惯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人的某些有关的行为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思维习惯是可以训练的。窃认为,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有三种训练方式,即服从训练,强化训练,认知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将上述三种方式根据情况综合运用。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发言,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
口语表达也就是说的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人们交际活动中最主要,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现在世界上至少有一半的信息仍是用口头语言的形式来传递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说话都将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不能离开的交际方式。因此,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社会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办事效率不断增强,对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思维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口才是个人才华的展现。叶圣陶曾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觉得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训练:
第一步,当众朗读、背诵、唱歌训练。此项训练是面对众人讲话的基础,让学生选择名家名篇或自己喜欢的文字,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当众朗读或背诵。要求发音准确,吐词清楚,流利,克服方言土语,讲普通话。也可让学生选自己喜欢或熟悉的歌来唱,在学生唱歌时,老师应带动其他学生活跃气氛,给予鼓励。
第二步,当众说话和模仿。让学生离开书本,脱离稿件,可以事前准备,但不允许背稿子,即使讲的断断续续也不要紧。讲什么不做过分要求,只要学生开口就行。模仿是口语表达的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三步,即兴发言。训练时,由老师先征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将学生按具体情况分组讨论。每组每次随机抽一个,就一个问题在其准备一分钟左右作即兴发言,然后再由其他两三名同学补充发言或反驳发言,最后再找一同学作总结性发言。
在口语表达的训练中要让学生知道不要把“说”看得过于简单或复杂,以免使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1.引言
生物是一门偏重实验操作,且所有知识与结果都来源于实验的学科,这种情况下,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各学校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对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教学与引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大力规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好实验教学工作,进而为增强生物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2.1实验教学模式不科学
虽然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经过多年改革,其教学模式已经科学化、进步不小,但仍难逃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不科学、低端、落后的现象。例如,实验时,学生不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进行操作,而是随着教师的主导,一步一步地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发生,但是重复性、机械化的操作将严重影响学生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2.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偏弱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负面作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偏弱的现象。虽然有部分学生悟性较高,一点就通,实验操作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长此以往,会给生物整体教学质量带来影响。
2.3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高中生物实验方案设计得不合理,这属于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为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到等多种原因,导致设计实验方案时,存在器材不全面、方法不合理、问题预测不充分、资料不完整等现象,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加强实验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针对当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不够合理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明白学生的思想与实际需求,尽量使教学合理化。其次,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若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不要过于指责,及时启发学生补救失误便可,切忌过于指手画脚,限制学生能力的发挥。最后,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提问、创造条件、启发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学生尽早养成认真操作、重视观察、细心探究的习惯,可有效避免后期实验中教师反复提点、不断唆带来的负面作用[1]。
3.2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确定采用方法措施适当、合理的情况下,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首先,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需以教材为根本,结合相应的仪器设备,利用一些富有趣味性、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其次,教师进行适当的实验点拨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操作时间,并布置合理适当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团队研究、小组合作、自我实践、相互交流经验等方式,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在同学之间自行分析与解决,进而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实现有效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目标。
3.3促进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每节生物课的特点,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考虑各种实验器材,并于前期充分、全面准备好实验中需用到的各种器材。其次,在实验前教师应该仔细查阅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资料,针对实验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准确预测,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制订好针对性强、全面的应急方案。最后,教师应针对实验的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以便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进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作用[2]。
4.结语
虽然从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肯花工夫、肯用心揣摩与观察,很多问题是可以采取针对性方法解决的。而通过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积极、及时的解决,可以有效增强整体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精神打好基础,使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达到真正意义上提高整体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