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学金融监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007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对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遭到严重的影响,可以说到今天为止其影响还未完全消失,不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从危机爆发之后的情况来看,都表示了传统的金融监管理论上有着各种为题,其监管模式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导致人们不得不对先行的监管理论进行反思。传统金融江源理论是以“理性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行为时有用无限大的理性,能够准确的分析现有的所有信息,并选择最优的方式。但是,许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所谓完全理性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人类在进行不管什么样的选择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完全的“理性”,而且因为羊群效应、从众心理等问题,这种不理性的决策行为会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造成社会中非理性现象的存在。
另外,发展及其快速的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对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网络金融、民间借贷的盛行,许多社会民众也开始加入到金融行业里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保障社会民众的切身利益,很大程度上会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消费者个体的行为出发,建立合适的监管体系。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金融创新的势头异常快速,尤其是在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之下,线上与线下的新金融产品非常多。金融和产品的类型也在不断的变化,情况也随着复杂,金融市场的规模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逐渐开始涉及一些全新的领域,将过往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领域联系到一起,共同创造利益,使得各行各业之间得以高度的联系。但是,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金融的监管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我国成立之初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当时拥有的金融机构实施统一的监管,它不仅是监管者还是经营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的改善,对金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至此,四大银行相继从中国人民银行中脱离。90年代末,我国证券行业一时间风声大起,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的业务监管已经无法满足证券行业的需求,因此,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建立,为中国人民银行分担一部分监管权力。这次事件也代表着我国初步形成了分业监管体制。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始实施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工作,又一次的分担了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市场的监管权力,这也代表着我国基本确定了分业监管体系。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在我国正式成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三、新金融的发展概述
所谓新金融就是有别于传统银行且具有新型交易形态的金融产业。随着进入实体经济时代,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再加上我国正处于深化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新金融所表现出对我国金融业有益的创新和强大的发展活力。新金融的发展不仅减少了交易的成本、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有利作用,因此,新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来说算是一件好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第一,网络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对我我国民众来说,新金融的盛行,最受益的就是网络金融,民众可以切身的感受到网络金融带来的便利,比如网上银行转账、一定金额内免去手续费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线上理财产品等,这些都是网络金融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相继推出了线上服务。现在,网络金融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第二,民间金融的盛行。2014年,浙江温州颁布了《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与《实施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民间金融出台的法律法规。这也变相的说明了我国不再制约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合法化,这也间接弥补了正规金融体系,并推动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第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随着企业集团化、金融业务多元化等快速发展,许多信托企业、汽车金融企业、金融租赁企业、货币经济企业等费劲航金融机构得到快速的发展。
四、我国实施行为金融监管的现实挑战
(一)行为金融监管的经验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成立了各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许多金融机构也主动的配合消费者的保护工作中去,但是我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制度还处于起步状态,随着新金融的不断发展,行为金融的监督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为现行的行为金融监督管理理论体制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体制,许多国家都在凭借自身的国情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筛选和改善,对于行为金融监管能够起到其应有的效果,还需要长时间实践的检验,因此,我国缺少相应的经验可以参考。
“一行三会”各自成立的金融消费者保障机构,都拥有其相应的政策制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其科学合理的进行整合,以及整合之后的如何维持相关政策的有效性。比如,现行的率政策以及行为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矛盾点应该怎么样解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社会时间来研究。另外,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检测等这些都需要一套健全的法律来制约。
(二)金融消费者的认知不够
理性的金融消费者是以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前提的,只有当消费者可以进行真正的理性消费,且盲目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少时,才能真正的帮助市场进行良性的发展阶段。那些盲目的投资,只会导致资源浪费,造成一定程度的金融泡沫。但是因为我国金融也整体发展情况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民众也缺少一定的金融维权意识、投资意识以及风险意识,造成投资行为欠缺长久性。另外,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比如北上广这些城市,其金融业的发展状况要比偏远地区更加快速,城市人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在进行消费时也就相对理性,相反,偏远地区民众的盲目投资行为就会比较常见。
五、对实施行为金融监管理念的对策
(一)提高系统性研究,将强对行为金融监管的认知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在行为金融监管方面的经验和认知有所提高,但是面对的挑战依然不小,对其的认知和界定还需不断的提升,因此,我国需要提高对行为金融监督管理的研究,提高对其的理解,只有在顶层设计上,认清行为金融监管的含义,才有利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督管理政策。监督当局需要制定出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政策,使消费者的保障工作有法可依,确定消费者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方式,提高对金融机构履行相应保护行为的监管管理,切实的保障我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教育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行为监管的根本目标,不管是从国际方面金融监管以及各个国家的监管经验来看,提高对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培养其理性消费观念,对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来说都占有重要的以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也在不断的革新,金融产品的类型也朝着多样性快速发展,因此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的渴求度也越来越高。“一行三会”虽然不停的在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但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对金融产品的宣传和教育程度以及覆盖范围。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不单单涉及已经参与到金融业内的消费者,也需要涉及到那些没有参与到其中的潜在消费者,提升这些消费者接受金融服务的起点,从大的范围内提高社会人民对金融的认知水平,另外也需要注意在地域的选择上需要做到公平原则,不能因为地区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就忽视对其的教育。第二,金融消费者应该培养自身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增加自身的维权意识。现在,就是因为对金融产品的不了解、怕麻烦等因素造成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进而导致金融机构违法成本减小,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提高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以维持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平衡。第三,消费者保护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其他机构保持交流互动,凭借最新的金融机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而不是形式主义,制作无用功。
[关键词] 金融学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
这次爆发于美国迅速波及全球的次贷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世界金融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迫切需要对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诸多方面的改革。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前提
我国高等学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偏重于宏观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偏重于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解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快,微观金融理论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了,各种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些金融机构在其发展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微观金融管理问题。另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批的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都在金融机构的一线从事金融工作,这对他们的知识结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既要求他们精通经济理论知识,了解国家的有关金融政策,又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原有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已不适应目前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了,迫切需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新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较强的对国家金融政策的解读能力,同时还具有对金融工具的估值、定价的能力等。
二、改革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
我国的高等学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专业实习薄弱、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缺少比较科学的安全教学等弊端。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必须对目前高等学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统一的培养方式。在课程体系上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模块教育的方式,建立共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两大基础课平台,以奠定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模块设立上,要精选专业核心课,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同时还要设立学科广、品位高的文化素质通识课体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强化实践环节。各学校应在和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等加强合作,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建立自己的校内学生实训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教学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金融学专业做为应用经济学专业也是如此。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上课记笔记,有时笔记都不记。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培养出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的金融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竞争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首先,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大胆地引进案例式教学方式,金融学专业的许多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业务性也比较强,而且目前的金融部门拥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可供我们教学中参考和应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习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客观上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强化模拟实验教学,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创造条件让他们到金融实际部门去实习锻炼,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的管理人员请进课堂做兼职的教师。
四、加快考试制度改革,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保证
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学校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环节的改革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保证,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风和学风的好与坏,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效果。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各科考试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只要学生考前集中时间死记硬背也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金融学专业应加大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对理论课可以采取理论分析,观点透析等方式进行;对专业课可以采取实际技能操作等方式来进行,也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金融学专业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状况,本次调研针对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以及大四毕业生发放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深入了解留学生对金融学专业学科设置及其附加值的期望与建议。
(一)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选取对象为来华留学生数量较多、比例较高的某财经类院校金融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生。如表1所示,其中,大一至大三发放问卷98份,回收80份,回收率82%;大四毕业生发放问卷40份,回收36份,回收率90%。大一至大三接受问卷调查的80名学生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国籍涉及16个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16人,占20%,印度尼西亚13人,占16.3%,韩国12人,占15%。
(二)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研
此类调研主要考察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是否适合留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综合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涉及留学生培养方案,学习方式主要涉及上课学生群体。
1.培养方案中课程的增减,通过调研发现,见图2,31%的受访学生对培养方案中金融类专业课程的安排感到满意,46%的学生认为培养方案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关于是否增加某一类课程,43.7%的受访学生首先希望多学习金融类课程,这恰好迎合了学生的来华学习需求:43.8%的学生因为热爱中国文化和汉字,来中国学习;63.7%的学生因为喜爱金融学学习金融,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如图4、5所示。其次,31.3%的受访学生希望多学习英语类课程,这反映出财经类院校国际化程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越浓。
2.课堂学生主体,39%的受访学生希望能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他们对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这三门专业课有较高学习热情。而这三门课程的共同之处在于:任课教师是深受学生喜爱、有丰富留学生教学经验的老师;课堂学生主体是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各占一半。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学生在语言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但中外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一方面对留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中外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平台一起交流分享学习经验。
(三)学生实习与就业的调研
1.实习方面:留学生大多能够顺利获得实习学分,但由于很多学生回到自己的国家实习,管理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实习成果。通过调研发现,尽管相当多的留学生希望能够在中国企业、银行等机构工作或实习,但仍有33%的留学生在中国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为了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习学分,约有11%的留学生直接寻求父母、亲戚朋友的帮助,获得实习机会。这样一来,近45%的留学生在自己国家或者亲戚朋友的公司完成实习学分,学校和培养学院很难对其实习成果和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评价。留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学校指导留学生实习就业的重要机构,在学生中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参加调研的学生中,有27.8%的毕业生对此缺乏了解,16.7%的学生甚至从未听说。
2.关于金融学专业留学生的毕业去向,通过调研可以看到,73.4%的学生以工作为导向,其中33.6%的学生选择回国工作,38.8%的学生选择继续在中国工作,仅有12.1%的学生愿意继续留在中国学习深造,见图10所示。学生选择继续在中国读书的最主要原因是:喜欢金融学专业。这正好与预科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的主要动机一致,充分体现了金融学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管理与辅导的调研
随着留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学院为留学生配备了老师专职负责留学生的教务和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调研发现,尽管留学生管理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顺畅,学生仍有部分学习和生活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奖学金:能否申请到奖学金对于留学生是否在中国继续读书有很大影响。58%的学生认为,如果他们获得了硕士阶段的奖学金,将继续在中国读研。而事实上,目前仅有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可供即将毕业的留学生申请,学生很难申请到中国政府奖学金或其他奖励幅度更大的奖学金,如图12所示。此外,有40%的学生对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和资助规模知之甚少。每学期奖学金评审时,不少学生由于不知道可以申请哪类奖学金而自动放弃,错过了获得奖励的机会。
2.中外学生交流:尽管留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受访学生中86.2%愿意参加),但仍缺乏与中国学生交流和接触的机会。32.5%的学生认为,与中国学生认识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他们非常希望与中国学生交朋友,了解中国习俗,感受中国文化。
二、完善金融学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模式的建议
针对留学生培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留学生培养学院应当改进培养方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基于两类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1.增加金融类课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为金融学留学生的学习初衷是出于对本专业的喜爱。2.开放更多金融类全英文课程,鼓励成绩优异、英文流利的留学生选学,最大程度上给予学生选择权与决定权。3.适当安排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开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供留学生选择学习。4.学校和培养学院从宏观层面上调控教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多安排受留学生好评的老师授课,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5.注重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置与学生工作实习的密切结合,将理论付诸实践,提高留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留学生专业课师资队伍留学生教师队伍素质及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留学生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力,调整课程难度,把握课程进度,改善课程教材,因材施教,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并且,给予留学生更多的耐心,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留学生任课教师之间也需要主动交流学习,分享授课经验,改进教学方式,为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此外,就部分学生愿意继续读研的现象做深入调查分析,探究原因,改善教学管理模式,重视课堂教学质量,为硕博留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团队,促进留学生规模、层次、质量和管理的协调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农村要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金融服务“三农”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如何破解农村金融难题,加强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值得关注。
一、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时代的必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是基础,有九亿人的农村人口。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概括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三农”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为“三农”服务是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增强为“三农”服务的金融功能,并逐步缩小城乡间的金融服务差异,是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具体体现。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建立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中全会提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努力消除农村金融抑制,建立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确保实现三中全会提出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由单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体制发展到今天,已初步建立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等多种金融分工协作,多种融资渠道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体系。虽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的门类齐全,但是由于行业经营战略的定位及县域其它金融组织发展缓慢所致,体现在某些地域仍然显得对支持“三农”经济的资金需求上、金融服务上等方面上的欠缺。比如乾安县是地处吉林省西部的农业县份,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该县幅原面积3600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农业人口20余万人,所辖16个乡镇场(场:指的是良种场、农牧场等),296个自然屯,耕地12万公顷,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而辖内仅有工行、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六类银行性金融服务机构,且仅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在9个乡镇场设有营业网点。要实现三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确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推动加快建立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不足
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城撤并,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20xx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20xx年减少9811个。在四家大型商业银行收缩县域营业网点的同时,其他金融机构在县域的网点也在减少。20xx年末,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分别比20xx、20xx和20xx年减少9087、4351和487个。由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的减少,县域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力度不足。截至20xx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就乾安县来说,几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乾安县支行在县域全部撤出,县工行、农行在乡镇所有基层网点全部收回,县辖16个乡(镇、场),有7个乡(镇、场)没有任何金融机构,大大高于全国的比例。
(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从金融渠道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城乡资金呈现双向流动特征。特别是从资金流出渠道看,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购买债券、拆借和上存资金等方式。鉴于农村经济产业收益率较低,农户等农村经济主体缺乏抵押担保品,一些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够完善,相对来说,农村贷款交易成本高、风险大,致使支持“三农”资金严重不足。就乾安县而言,农村经济的资金需求全部依赖于农村信用社,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主要靠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也要为金融机构在农村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创造商业上可持续的激励机制。
( 三)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
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20xx年末,全部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占比13.4%,远高于同期全国四家大型商业银行8.4%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除了自身经营管理不够完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外,乡村债务消化进程缓慢也是其中之一。农村金融机构除了自身经营风险外,在农村地区经营还面临比城市经营更高的系统性风险,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滞后也是金融机构不良款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四)农业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尚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农民缺乏抵押担保物品是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利用部分财政资金引导农村开展抵押担保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国际上,如荷兰等国家采取财政出资建立担保基金等形式,促进农村信贷发展;美国通过以农产品保护收购价格作为计价基础,要求信贷部门可以用农产品进行抵押担保。但从我国农村情况看在此方面还有待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动农村信贷抵押担保创新。此外,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农村金融发展相联系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等改革没有进行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主要以农户为主,针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组织平台的信用建设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农村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由家庭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样将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如何针对农民工群体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发挥金融支持农民工创业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加强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对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重新定位,发挥金融服务“三农”整体功能。
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在支农中的主导作用。适当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业务范围。在现有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围绕促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在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支持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农发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资产业务,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发挥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作用。以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指导,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股份化、科学化、现代化等经营的力度,支持与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稳定业务关系的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明确农行为“三农”服务方向,增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功能,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是区域性金融机构,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不断创新金融业和服务方式:在负债业务方面,应研究开发农民医疗保险储蓄、养老储蓄、子女教育储蓄等新品种;在资产业务方面,应研究开发对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切实解决种粮大户、集约经营组织者的贷款难问题;研究开发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劳务输出贷款等业务品种;在中间业务方面,积极开展各种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等;在服务方式方面,不断创新电子化产品和电子化组织形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二)逐步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足和辐射不到位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已经从维持温饱的小农经济向小康农业推进,农村对金融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各地之间差异较大的特点决定了在农村地区所需的金融服务不同于城市金融服务,但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无论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对那些无任何金融机构的乡镇,逐步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足和辐射不到位的问题。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金融需求的特点,金融机构可以主要以提供符合农户基本需求,以简单的存取、汇兑和贷款、保险等为主的基础性金融服务,起步阶段要坚持小额、微利的原则,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准入标准,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垄断容易造成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资金价格过高,过渡竞争也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可在考虑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和市场容量的基础上,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提供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适应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农村信贷市场,逐步形成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服务落后的状况。鼓励各种经济主体积极兴办农村金融组织,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可适当优先考虑事实上已经存在多年、并有良好记录和当地群众口碑的各类小额贷款组织,如农村互助基金会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培育民营银行,以及逐步建立起能够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不同类型金融服务的农村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由此,多元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向农村居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从20__年3月31日开始,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铺开,全局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义,不断完善煤炭产业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统筹煤矿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认真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认清形势,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县煤炭产业的冲击,确保全县煤炭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下,__煤炭产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精煤由1500—1600元跌至700—800元、原煤由350—550元跌至200—300元、焦炭由2500—2800元跌至1000—1200元。二是煤炭需求严重萎缩,库存急骤上升(库存约96万吨),__煤炭的主要用户大煤攀钢每天也只限量收购。三是价格低迷、煤炭滞销严重等导致煤炭企业难赢利甚至出现亏损,对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安全投入等的资金产生直接影响,这不仅对煤矿企业生存是致命的,对煤炭产业发展和煤矿安全也带来很大压力。四是煤矿安全隐患增多,监管难度增大。有些煤矿时停时开;有些煤矿盲目突击生、超能力生产;有些煤矿降产,同时监管力量也降低,会出现麻痹现象;地面隐患突出,特别是煤仓爆满,可能有垮塌和煤炭自燃;煤矿长时间停产,井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全局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以学习科学发展活动为动力,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煤炭工作的每个环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变“危”为“机”。为了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实现__煤炭行业平稳过渡,力争变不利为有利,把全县煤炭产业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局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是要求各煤炭企业转变观念,迅速调整思路,利用当前市场疲软、煤价走低阶段,加快巷道支护改造、工作面维护、机电维修、矿井改扩建相关手续办理等工作。二是对当前疲软的市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来推动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实现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三是通过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四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煤质为目标,推进洗煤厂改扩建进程,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洗选结构。五是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体现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六是转变煤炭销售思路和工作机制,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做细做好服务工作,优化用户结构,最大限度地拓宽销售渠道。七是进一步推进煤矿整合和技术改造的步伐。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煤炭产业带来的影响,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县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__年1—4月,实现煤炭工业产值317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9%;生产原煤168.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5%;生产精煤58.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7.5%;生产混煤37.9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8.2%;生产焦炭2.0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收取煤炭(石灰)综合税费5943.5万元(其中完成煤炭价格调节基金2574.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2.6%;完成地税1808.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3%;),比上年同期减少22.5%;完成国税518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33%。今年以来煤矿安全生产工亡事故实现了零死亡,特别是从去年8月23日至今连续8个多月煤矿工亡事故实现了零死亡的可喜成绩。
摘要: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在金融深化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金融监管以及如何进行金融监管。基于金融创新的现实,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监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金融创新监管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特征、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创新监管、不完全竞争与金融创新监管。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外部性;信息不对称
1金融创新监管的现实理由
现实中,由金融创新风险所造成的金融系统不稳定,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金融机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金融创新是使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各种新型的金融交易已经不在旧监管的框架之内。随着金融创新与证券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有别于传统资产负债的表外业务,有的甚至超过表外业务的一到二倍,成为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重要内容。
(2)对于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与基本经济因素无关的不正常波动,往往是因为有投机力量的操纵,并有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从众心理从旁助阵。当代大量金融创新工具,为投机活动创造出了大批撼动市场的先进手段。由于大量衍生交易成本低,保值者和套利者在衍生市场用同样的资本可做数倍于现货市场的交易。而且利用衍生证券的杠杆特性,进攻更具数倍威力。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能量,不断进攻泰国金融市场,触发泰国金融危机。
(3)对发生金融系统危机可能性的影响。当代金融创新一方面直接加强了金融机构之间、金融市场之间、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间接推动了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资本流动国际化为主要表现的金融国际化趋势,致使局部的金融风险极易转化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从而削弱了金融体系抵御局部风险的能力,使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
2金融创新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由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可能导致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成本又十分巨大,因而,许多经济学家主张政府介入进行监管,以降低有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成本。若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我们也将得到同样的结果。在经济学界,几乎一致的观点认为:在存在外部性、信息不完全、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等领域内,仅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无法保证其资源的配置符合帕累托效率的。
(1)外部性与金融创新监管。
外部性是指在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时社会成本或利益与私人成本或所得之间存在的偏差,也就是一些经济主体在其生产、消费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所产生的附加效应。它反映了个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对其他微观主体非价格方面的影响,即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价格机制发生作用。这种影响对他人来说,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正的效应通常我们称之为正外部性,又叫外部经济,负的效应我们称之为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尽管从理论上如“科斯定理”所说私人会有走到一起协商消除外部效应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搭便车”问题难以避免,各方协商的成本太高,因此,人们偏好以加强管制的办法来消除外部性。(编辑:)金融创新领域的外部性,实质与金融创新的双面性有关。金融创新主体推出一次金融创新措施后,可以增加创新受众的福利,同时会给经济、金融运行乃至金融制度的变革带来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①促进金融创新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客户需要。②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避险能力。金融创新产品为各种金融机构增加盈利能力和避险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③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金融市场是金融产品交易的市场,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交易的参与者不断增加,交易量也不断扩大。这样金融市场就日趋成熟,市场的有效性不断增加,从而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这就是金融创新外部经济的表现。至于金融创新外部不经济的表现也是多面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产品创新的外部不经济。由于金融创新产品的高度虚拟性和高杠杆性,使得金融创新产品的交易规模急剧扩大。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利润的驱动下会积极的参与金融创新产品的交易,倘若某家银行因从事金融创新产品交易发生倒闭,由于公众的心理预期,因而可能在同业内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其它金融机构倒闭。在经济政策方面则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发挥。②金融创新市场的负外部性。衍生金融市场运作的复杂性导致了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和传染性。由于一些衍生工具的交易本身涉及到多个国家,本质上具有传染性,这样就使得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了远比衍生工具出现之前复杂的多的债券债务关系,一旦某一市场出现波动,便会迅速传导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甚至使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当局猝不及防。③金融创新加大了支付系统的脆弱性。由于金融创新在金融机构之间创造出远比过去复杂的债券债务链条,再加上达到天文数字的金融规模,使得支付清算体系的脆弱性更加严重,一旦支付系统发生故障,那么给金融交易带来的混乱不可想象,从而由此而产生的负外部性将会十分严重。
(2)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创新监管。
信息不对称是指当事人并不了解全部的与交易有关的信息,这可能是由于当事人的有限理性,也可能是由于当事人的策略行为或机会主义。特别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知情较多的当事人一方还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以衍生工具为主的金融创新工具市场也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衍生工具的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之间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信息,信息在不同的交易者直接的分布是非对称的,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即具有信息优势的当事人为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条件,可能故意隐瞒某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甚至制造一些扭曲的、虚拟的信息,机会主义将会导致契约风险或契约行为的不确定性。
因而,在做出决策时,必须依靠预测和判断,这也意味着金融市场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包括金融创新产品市场也存在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风险。
(3)不完全竞争与金融创新监管。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已经相当高,然而并非不存在不完全竞争。某些交易所的会员与交易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利用掌握的内部信息为己牟利。个别大户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可能认为的操纵市场,使得衍生工具的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导致衍生市场的价格风险。另外,在市场经济中还存在一个垄断与竞争的悖论问题,即竞争是市场发生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然而,在自然的竞争状态下,市场竞争往往最后导致行业的积累和集中,形成垄断。垄断一旦形成,垄断的一方则会在衍生产品的交易过程中占据优势,破坏这个市场本身所需要的产品成本——价格结构,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最终导致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增加,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总而言之,由于金融创新领域市场失灵的种种因素,决定了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实施监管的必要性,从而确保整个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宇.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74-02
以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2007年6月美国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倒下为起点,次贷危机就以惊人的速度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冲击到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
我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那么,如何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
(一)增长急剧下滑
1.净出口方面。2008年前9个月,我国出口增速较2007年同期下滑了4.8%。2009年1―2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了21.1 %,4月份出口下降22.6%。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继续恶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日渐严重。
2.投资方面。出口下滑使我国产能过剩,特别是出口导向的产业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经营更加困难,投资者信心减弱。
3.消费方面。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同时,随着经济下滑,就业困难增加,工资性收入难以大幅度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消费的降温。
(二)就业形势严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四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镇人口的失业率大概是9.4%。
三个群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是高校毕业生。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11万人,加上去年毕业还有没有就业的近100万人,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710万人左右。二是城镇新增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农民工,据测算,2008年底,在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约2 000万人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了工作。
(三)短期通缩与长期通胀风险并存
从短期看,通货紧缩风险正在加大。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普遍持续的下跌(一般CPI涨幅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值即可认定为通货紧缩)。
2008年全年CPI上涨5.9%,在2月份CPI创下8.7%这个12年来的最高点之后,连续10个月回落,PPI增幅连续6个月大幅度下降。尤其PPI率先进入负值说明经济面临通缩风险:因为企业生产放缓,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才会明显下降,并导致PPI负增长;企业生产放缓的原因就在于产品供过于求;而供过于求又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下跌,CPI下降。
从长期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一方面,为抑制通货紧缩,防止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国家必然并且已经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再加上灾后重建的巨额投入,形成巨大的国内需求。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资源需求的增加,从而必然推动资源价格的上涨。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大规模救市所投入的巨额资金可能成为未来中长期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和推动力量,全球经济很可能在短期的通货紧缩过后,在明后年产生通货膨胀。
二、金融危机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金融危机是加快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步入健康发展的难得机遇
尽管全球衰退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同样为我们带来了机会,可以对长期以来的结构性经济制约因素进行修正,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并将资源优化配置到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
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董事长史蒂芬・罗奇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学术峰会上表示,实现可持续全球复苏唯一办法就是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即两个原则:过度消费原则,主要是美国;过度储蓄原则,包括中国。这是唯一实现可持续全球复苏的办法。关键是调整全球储蓄比例,需要存钱的多存钱(美国储蓄率1%),需要多花钱的多花钱(我国储蓄率近50%)。
中国的目标就是把增长模式从出口转到消费。
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中国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也必须经历这一阵痛。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回调的时候,正是我们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的机会,就像两次战役之间部队的整编一样。早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我国就提出了要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主要靠内需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但过去30年来已经形成了强势的投资加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即使中央政府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但最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并未达到预期。11年过去了,我国的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倒每年都有所降低。数据显示,2000―2008年,最终消费率由61.1%下降到48.6%,其中居民消费率更是下降到35%左右。
为了保增长,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目的就是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增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如果这些投资不合理,将会加剧我们过去的那种不合理的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步入恶性循环的轨道,增大转型的难度。现在国内消费面临的情况是,有消费能力的没有消费欲望,有消费欲望的没有消费能力。不是不愿意花钱,而是没钱花或者不敢花。
在过去30年的改革中,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在内的一些关键部门所得到的资源和关注相对不足,而这些部门正是可持续发展和增长的根本因素。
两会确定的4万亿刺激内需的计划,大部分仍然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以政府投资为核心的(因挤出效应必然抑制民间投资)。而这些行业现在本来就是产能过剩的,而且现在投资的一些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容易形成新一轮的投资过热,更容易滋生腐败。只有卫生、文化教育、农村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约7 600亿与刺激消费直接相关,而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本身也是兼具拉动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消费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这一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问题将继续存在。解决内需问题,必须真正站在民生的角度去考虑,立足长远,而不能以应急的心态来解决。建立一个健全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的各种生活后顾之忧,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4万亿拿2万亿进行新农村建设,另2万亿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政府投资会拉动社会投资。
政府投资、购买乘数1/(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β/(1-β)。
β――边际消费倾向,我国大约是75%
如果4万亿全部用于政府投资和政府购买,则能拉动经济增长4/(1-β)=16万亿;如果是新农村建设2万亿社会保障2万亿,就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假设提高5个百分点,则能拉动经济增长2/(1-β)+2β/(1-β)=18万亿,而且能解决我国经济的根本问题。
(二)金融危机是获取国家利益,进行全球战略布局的历史机遇
危机还为中国提供了获取国家利益的机会。通过金融危机开展的国际经济再平衡,实际上是对国际利益格局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由于中国相对处于有利的地位,我们的财政、金融体系稳健,有巨额外汇储备,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还没有走完,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所以,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次调整争取尽可能大的利益。
能源资源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走低的机会,建立资源能源战略储备,扩大对海外资源的利用。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国际上大宗商品的价格很低,包括石油、铜、铁等的价格都在下降,这是我们购买这些战略资源的好时机。除了采购,我们也可以到国外投资一些资源开发项目。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资金撤出了在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资源开发项目,我们就可以增加在这些国家的投资,这不仅可以保证中国的资源供应,对这些资源国来说,我们的投资对他们也是一种支持。从长远来看,资源价格还是会保持在高位,我们这时候进入资源领域是有利的。
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世界范围的就业不景气,加快建立人才、技术的战略储备。有人说华尔街金融风暴就是金融创新造成的,从而否定金融创新、否定金融人才,这是因噎废食。恰恰相反,我们国家还需要大量的金融创新,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当然引进人才不仅仅是引进金融人才。日本当时在经济腾飞的时候,买了很多美国高附加值的东西,虽然很贵,但是技术含量高,买回来以后把设备拆解开来,然后去研发,最后生产出比美国更好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向日本学习,买高附加值的东西回来,然后研发,打出我们中国品牌的东西。目前,西方国家为对华高科技出口设了很多门槛。但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在衰退,这是我们在谈判中争取主动的难得机遇。
“走出去”战略方面可以利用境外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机会开展海外并购等。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现在很多企业的股权都贬值了90%以上,是买入一些未来具有成长潜力的蓝筹股的好时机。我们可以买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票,比如,美国一些银行和大公司的股价已经很低了,可以考虑进入。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在投资方面进行全球布局是很重要的。以前我们国家没有出去的机会,现在有了,就应该抓住机会,该并购的就应该并购。可能三五年以后就没这个机会了。国外企业流动性紧缺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还有资金,看准了就进入,我们救了他,自己的企业也扩展了。我们要做的是战略投资,不要用战术性的眼光去看问题。
(三)金融危机是重建国际金融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大好机会
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进入国际社会是在别人的规则下进入的,中国进去的时候,所有的贸易、金融各种规则都已经定好了,我们只能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在这些规则、惯例里,有很多是对我们不利的。
实践教学是金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实现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各金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将实践教学列为重要的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实践教学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使金融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完善化。
1 现有金融会计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落实缺乏系统性
为适应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我校对金融会计教学班提出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银行应用型人才,在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大金融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但在实际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制定教学计划不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不适应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1.2 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
其一,课程之间、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之间联系过少,使得学生对课程某单项基本技术掌握较好,但综合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差,然而金融会计实务中各项基本技术结合运用是必备的素质。其二,对金融会计核算流程缺少整体观念。如金融会计课程在基本核算方法一单元,我们着重讲述核算的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设置和报表编制,并按项目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操作训练中,为节省课时教师以“填鸭式”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操作,使得学生对于金融会计核算的组织程序理解模糊,各单元课程学习后,还不能达到独立操作的能力。其三,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培养金融会计方向人才,学生校外实习场所就是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然而,这些行业又是特殊行业,考虑风险的因素,学生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位实习只能是在营业大厅担当“导储员”、“迎宾员”等工作,很难接触到具体的金融业务,导致学生实习只是流于形式,而不能与校内所学知识有机结合。
1.3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创新思维能力差
金融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外,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然而,我们的教育方式恰恰缺少培养学生创新的机制,学生被动学习懒于思考。如在金融会计上机实践课中,教师将模拟银行操作软件做成了教学模板幻灯片,以备学生上机遇到难解的学习内容时参考,而我们的学生不动脑就按老师的模板照猫画虎,放弃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4 师资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实践要求
近些年来,在金融高职院校中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数量越来越多,然而教师真正达到双师水平数量甚微,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远未达到理想要求。我国现行的考证制度主要侧重于理论考核,教师即使拿到了“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交易从业资格证”、“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多项证书,也只代表其理论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而实践操作水平可能还在原地踏步。
2 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2.1 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定位
首先,课程设置应避免“大而全”。课程设置过多过杂就不能体现专业特点,如培养金融会计方向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如果基础会计课能从内容上保证课时就没有必要再开设财务会计课,不能片面强调拓宽学生的视野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专业基础课或是非本专业的课,从而导致学生学而不专、专而不能等问题,毕竟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其次,课时安排应强化实践性。目前多数金融高职院校在课时安排上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要达到1∶1,而实际执行起来有的院校根本达不到这一比例要求,其实,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一比例还应扩大。对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如金融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课应为百分之百的实践。最后,基础课程设置应体现服务于专业化要求的特点,基础课程的开设应针对金融会计业务的要求而构建。
2.2 构建金融会计“两段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两段一体”是指“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岗位实习相结合的组合模式。“两段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实际执行时能否有效对接。首先,单项模拟实训要为综合模拟实训打基础。金融会计班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主要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金融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等)和专业主干课程(银行信贷、金融会计、市场营销与策划、客户经理、网络银行、金融技能、综合柜台业务等)来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次,综合模拟实训为校外岗位实训的前奏。在专业课程结束时,设计一套系统的用以反映全方位金融业务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来模拟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的实务操作,借此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再次,校外岗位实训,这是学生与社会实现有效对接的必经之路。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营造岗位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银行职员的指导下接触到金融实务,切实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后,聘请专业人士到校亲临指导。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学校可以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金融业务的高级会计师到学校来作报告和讲座,把金融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也可把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他们,让他们帮助解决。
2.3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增强其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金融会计实践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枯燥的数字也会变得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一,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声、像、动感演示将知识生动、直观地传输给学生,例如讲授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时,通过演示教学往往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较好。其二,利用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转贴于
如储蓄业务中的利息计算和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为此教师应从利息计算的实用性角度去分析引入。其次,鼓励疑质问难,让学生学会思考。国家经济越发展,金融业与社会经济联系越紧密,那么金融会计课程内容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革而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掌握学习方法,不善于思考,就不会有应变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疑质问难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因为能够提出问题是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为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适时鼓励增强其积极性和自信心。
(2)激励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创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刻意地去模仿、机械地去练习,思维活动更多地表现为记忆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利于今后千变万化的社会发展需要的。为此,在金融会计实践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金融会计错帐更正的实践教学中,根据银行更正错帐方法让学生相互设定错帐业务内容,然后进行改正错帐的业务操作。在讲授银行记账方法后,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行设计银行业务活动并分组讨论处理账务应使用何会计科目,同时确定记账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些学习内容可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课后学生自主完成,也可在课上由教师引导完成。
2.4 制定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
众所周知,“考”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督促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实践环节,从主观上去钻研实践教授法和实践学习法,从而提高实践能力。金融会计考核方法的改革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是其应当跨越的第一道关,只有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与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使其能力和水平逐渐提高。为此,应加大操作技能的考核力度。比如,金融会计课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80%~100%;这样可以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形成的总体构想,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结合金融学课程特点,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并辅以网络实时演示、实验室模拟训练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对教学工作的预想和筹划,是为完成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环境,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系列过程。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著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说提倡围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并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本文拟以金融市场学为例,解析金融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设计。
一、金融市场学的特点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金融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金融市场学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1、内容庞大,结构复杂。金融市场学的内容与体系比较混乱,不同的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课程的定位,将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资产估值定价理论、证券投资分析理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体系组织起来,且许多内容与其他专业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复。如果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不当,一方面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影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2、金融市场知识更新非常快。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创新化、工程化等趋势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其市场体系、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大破大立,中国的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新的交易制度和交易工具。虽然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非常注重权威性和时效性,但大多数前沿的知识在各类教材中难以反映,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金融市场知识的更新速度,存在滞后性和陈旧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重点和热点,对课程具体内容进行再造和选择。
3、实践性强。本课程直接面向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而不同市场和工具的运行机制和操作原理极为复杂,描述性学习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对金融市场业务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运用建构主义原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是西方流行的学习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Intemet、通信技术等技术条件的完善,逐渐成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教材等必要的学习资料的主动学习以及同教师、同学的交流,来发现新知识并融人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转变为围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金融市场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1、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再造与重新设计。教师在准确把握知识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安排,打乱内容和顺序,根据学生思维接受习惯重新安排体系和内容,并将具体内容高度概括,抽出筋脉,确定主题,以最简洁醒目的题目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一个简洁明晰的知识结构中,围绕主题,将基本理论讲授给学生,避免了繁缛和滞后的知识,课堂效率比较高。
2、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小组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这里包含两层意义,首先是自主学习。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基础平台、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教师要敢于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将知识深化、泛化,这样既解决了教材知识陈旧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协作学习。金融市场体系庞大,知识丰富,热点、难点多,单个学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有效完成信息搜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包括共同学习、讨论以及同教师的对话交流,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加速知识的内化。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课堂设计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和无为而治,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为前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随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展即席讨论和辩论,并加以追踪和指导,使知识点大大延伸并深化。
3、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网络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增加对金融市场学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并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知识,使课程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情境创设这一课堂设计思想并不是创新,学习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只是以往教师不具备高科技手段,只能借助简单的图片或道具。而今天发达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最佳的实现工具,从而更加凸显了这一课堂设计思想的重要性。
三、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有一个总体规划和把握后,下一步的重点就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上述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金融市场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里仅对两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网络实时动态演示与金融实验室模拟训练进行重点探讨。因为针对本课程来说,它们更具有典型性。前面提到,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在“知”与“行”之间构建一个桥梁,必须创设真实的环境,设计实践环节,而网络实时动态演示与金融实验室模拟训练恰好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1、网络实时动态演示。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出现许多专业化财经网站,所开辟的栏目几乎覆盖了主要的金融市场。这些网络资源具有多种教学功能,可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第一,能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金融市场信息与资料,包括金融市场知识、金融市场制度、法规及学者的理论观点。教师可以利用它不断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学生则可以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毫不夸张地说,它就相当于是一个永不落伍的电子教科书,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余利用网络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和更广泛的学习;第二,许多网站能够提供主要金融市场的实时动态行情和各种金融分析软件,且界面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利于演示。例如新浪财经将股票行情、公司基本面、技术分析指标、股票动态连续竞价状况等重要信息和工具集合为一体,功能强大。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动态演示,不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单的演示胜过多篇文字描述,利于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股票市场中金融工具的连续竞价交易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对于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条件下股票市场撮合成交方法似懂非懂,而利用网络传送的真实交易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某只股票在某一时期竞买和竞卖的价量对比过程,则能够帮助教师将问题讲解透彻,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第三,提供股票、外汇、期货的模拟操作平台,用户可以在线申请虚拟初始资金,参考实时市场行情模拟主要金融资产的买卖。利用此功能,学生可以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投资决策,从而熟悉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和流程,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具体收益、风险的体会,对金融市场有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2、实验室模拟操作法。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行带动知,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模拟金融市场环境,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集中训练和提升。金融实验室的模拟操作是主要的实践环节,即使在网络提供模拟操作平台的今天,它仍然是实践环节的主体,不能完全被替代。这是因为:其一,实验课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系统开发的,有详细的实验教材或讲义,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二,学生依靠网络平台进行的模拟操作是分散和单向的,难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实验室仿真交易则是交互式的集中训练,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进行的,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并及时改进和解决。其三,近年来,金融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除了具有实时行情和简单的操作平台等功能以外,还可以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业务整合进来,如股票的发行业务、基金的申购赎回业务等,使学生对金融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其四,利用金融实验室还可以举办各种投资大赛,创造竞争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切磋的平台,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观念建构;教学设计;沉淀溶解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6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26
成功的教育要能提供有助于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动力。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也学习了不少的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但是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遇到和化学相关的问题却不会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维,化学教育并没有让学生成为终身发展受益的人。新课程背景下呼唤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设计,能以具体的知识为载体,重视对化学核心概念原理知识所蕴含的丰富的认知价值和方法价值进行提取,强调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核心的化学观念并实现对化学学科本质规律的有意义认识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一、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理论
1.观念性知识与具体性知识
教材中呈现的是具体的知识和概念,这类知识是“事实性知识”,譬如元素化合物知识。
观念性知识是以具体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学科价值,体会教材所体现的思想、观点、方法,通过不断地概括和提炼形成的总观性的认识和理解。观念性知识是内隐在具体的知识和概念中。譬如微粒观、平衡观、定量观、能量观、元素观、社会价值观等。
2.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
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不是通过一段有限的时间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化学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在人的认知活动中继续发挥作用。教师要建立用化学基本观念统率具体知识组织教学,不能把目光停留在一个个的具体知识的教学上,否则会使教学内容零散、割裂,不利于支撑观念的建构。
观念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有效的思维需要提供给学生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真实的、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驱动性的问题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构建,发现隐藏在事实背后的重要思想和观点。将具体知识学习、观念构建和问题解决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建构起自己的观念体系。
二、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
1.挖掘“沉淀溶解平衡”在化学观念构建方面的教学价值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主张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具体的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化学科学的整体、本质的认识;从知识、方法、观点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学生能用化学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学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之后的又一个重点,高中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衡”的单元教学中能否实现具体知识所承载的化学观念构建方面的功能,取决于怎样来看待“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价值。
(1)确认基本观念
“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第四单元部分,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主要研究常见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建立和使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水的电离问题;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主要研究pH的简单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主要研究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主要研究难溶物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除了第二单元研究内容与平衡关系不大外,其他三个单元都涉及到平衡问题。“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价值重在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与定量观作为核心观念,帮助学生从微粒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可以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加以拓展和深化,建构以下基本观念: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溶解与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实际存在形态是分子或离子等微粒,这些微粒之间会相互作用,使分子分解为离子、离子结合成分子;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逆时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时微粒的数目保持不变;条件改变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影响溶液中微粒的数量。
(2)明确化学观念构建中的知识的层级关系
针对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和把握,要把化学核心概念、方法、思想与观点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提炼出化学基本观念作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弄清基本观念由哪些原理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支撑;原理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又有哪些具体的知识来支撑;这些知识间又有什么相互联系。图1分析了第一节“沉淀溶解平衡”中各类知识的层级关系。
2.学生认识层次分析
基本观念的学习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学习的过程。化学教学中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分析学生原有观念的水平和对观念形成哪些基本理解以及原有的观念与将要建构的新观念的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观念建构的起点和教学方式。其次还要分析学生在和基本观念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这样才能知道设计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和学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念建构。只有真实、可信、有驱动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与合作,促进基本观念的建构。真实、可信、有驱动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与合作;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容易发现具体知识与基本观念的联接点。
绝大多数的学生知道盐作为电解质可以在水中溶解电离,但是对于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也能极少量溶解却不太明白。少数学生知道难溶物也能少量溶解,但却不能解释原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难溶物会溶解于特定的酸或者碱溶液中,但不能用确切的原因来解释。这说明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还不到位,通过前面的学习没有顺利形成微粒观、平衡观等基本观念。
一、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学环境开放,活动空间较大,施控因素较多,受外界干扰大,教学组织复杂多变。如果没有良好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就无法进行正常教学。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并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中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让中学生明白“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严格的规章制度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能预防运动损伤,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集合、考勤制度、队形变换、爱护运动场地器材、安全教育等要求,培养中学生正确的规章制度观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中学生自约自律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教材特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培养中学生服务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场地的布置、器材的领取、回收等,教师都需要学生的帮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他们对社会负责,服务社会的意识。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中长跑、武术等项目,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中长跑过程中,学生对“极点”现象的克服,不仅是对学生体能的严重挑战,更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教学中教师要从正面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他们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极点”,迎接“第二次呼吸”,使学生心悦诚服。
3.培养中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团结互助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球类、体操等团体体育活动的核心力量。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学生之间只有相互配合,精诚团结才能赢得比赛和减少运动损伤。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对于提高社会公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培养中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学生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体育教师在各种教学比赛中,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要相互替代,恪守体育道德,讲实话,行正事,坚持比赛公开公正,发挥自己水平,决不弄虚作假,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
5.培养中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重文轻体的影响,对体育课认识不够,不认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教师要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风气,培养他们时代责任感,教育学生成才。
6.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精神
一些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较差,物质建设方面的欠资太多,造成了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的匮乏。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发动学生自制一些土器材,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典范作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1-2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5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7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5.35%,外贸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4.5%。在这种形势下,运用好科学发展观这个法宝,及时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应对危机的实际行动,全力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规划带动,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是根本。产业结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布局如果离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都是不切实际的。__具有千公里海岸线,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__的特色在于“海”,发展的希望也在于“海”。要围绕科学规划、高点定位的原则,做好借“海”兴威的文章,规划建设四大特色基地。
一是船舶修造基地。国家最近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通过加大买方信贷、暂停现有船企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支持产业升级等措施,帮促船舶工业应对危机。我市要紧抓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力挺船舶工业渡过难关。在产品结构上,要以原有产品为基础,研发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在产业转型上,要鼓励船舶企业由单一造船向边造边修过渡,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在产品配套上,要鼓励我市原有船舶配套企业增加产品、提高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引进各类船舶配套项目,鼓励我市造船企业优先使用本地配套产品,以切实提高本地化装船率;在资源整合上,要鼓励骨干企业探索使用合资、合作、参股、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实施兼并重组、资本转换,组建几大船舶集团,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控制过剩产能上,要严格执行国家今后三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的规定,对以往已经审批的项目要认真调度、加速推进、全心服务,确保尽早建成投产。重点调度、推进、服务好山东新船重工整体搬迁改造、黄海造船舱口盖、西霞口10万吨级以下船舶修理、三星造船增资建设码头及产品配送等一批大项目建设。
二是绿色能源基地。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省里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通过规划指导、电价支持、优先上网等措施,加快建设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我市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培育壮大临海能源产业。重点抓好国华瑞丰__风电二三期、鲁能乳山风电、大唐文登风电、歌美飒文登风电、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一期、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的推进工作,争取年内新开工装机规模110万千瓦,努力将我市由末端受电城市建设成为集电力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三是石化基地。我市镆铘岛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及水深条件优势明显,输油栈桥短且月平均波浪较小,能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是开发建设大型石化基地不可多得的理想场所,得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中石油集团的一致看好。虽然一月份国家已原则同意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合作的超重油加工首期项目落户广东揭阳市,但中石油集团表示荣成项目将作为超重油加工二期项目,并尽量争取在国家“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下一步,我市应加大力度,积极配合省里做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中石油的工作,争取荣成镆铘岛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四是海产品加工基地。我市海产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近海可养殖滩涂300万亩,海产品年产量200多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对虾、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养殖迅速膨胀,全市工厂化养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先后建立了3处国家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3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15处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好当家、赤山集团等为代表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业蓬勃发展。20__年海产品加工业产值61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6.5%。但是,我市海产品的加工业仍然滞后,加工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海产品的高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今后应以海洋三品(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结合轻工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强化食品安全的要求,着重在加工精度、食品安全方面下功夫,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重点依托沿海10大渔业强镇,着力建设航海、赤山、石岛集团、好当家水产品加工园等重点大项目区。
二、坚持创新推动,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是灵魂。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凡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比较小,有的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个轮胎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三角集团的巨型子,!午胎产品凭借高性能打入欧美市场;威高集团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去年利税、利润都实现了翻番;华东数控研发的数控机床在京沪高铁和石武铁路客运专线项目上一举中标。反之,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在危机中步履艰难,市场萎缩或者丢失。可以说,我市要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强化自主创新、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是应对危机、确保增长的必然要求。一是抓创新载体。去年我市创建了威高、光威两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获得了一项国家科技 进步一等奖,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新认定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并力争在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上取得突破。二是抓产学研合作。争取再与2-3所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合作联盟,新签项目合作协议60项。三是抓人才引进。要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大幅度流动的机遇,舍得投入、舍得让股、舍得让利,广招人才。四是抓重点研发。抓好高性能碳纤维、大型船舶开发与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实施百项重点技术创新工程,力争全年开发新产品1200项,其中列入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50项,使我市企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坚持资金拉动,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整合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整合,资金是命脉。资金保持合理流动,企业和项目才能健康发展。当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企业融资带来很多机遇,政府部门要与企业一道不断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及贴息资金。自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以来,仅发改部门就在去年四季度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的盘子内为我市40多家企业申请到中央补助资金9069万元。今年中央又安排1300亿元专项资金,其中支持工业结构调整资金达150亿元。截至目前,发改部门已累计争取7662万元,涉及企业50多家,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下一步,我市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确保总投资2.9亿元的天润曲轴康明斯涨断连杆、总投资1.5亿元的拓展纤维风机叶片用预浸料、总投资9000万元的博胜液压气动元件、总投资6800万元的海山玉米联合收获机等一批结构调整项目获得国家贴息资金扶持。
二是力促银企合作。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4万亿的投资规模主要靠信贷资金来拉动,没有银行的支持,企业发展无从谈起。一是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__年我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4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5.49%。因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的问题。因此,要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机构的建设,建立政府风险补偿资金,为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利用担保的放大效应引导银行资金更多投入中小企业。今年中央财政下达10亿元资金资助330家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我市为两家担保机构争取补助资金1290万元,对引导我市社会资金流向、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扩大融资规模产生了积极作用。二是全力争取省调控资金贷款。山东省政府日前《山东省扩大内需重点建设项目调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采用信贷融资方式,建立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调控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生、新农村、重大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等项目。我市主动出击,以最快的速度向省里筛选上报了一批项目,确保了14个项目列入省调控资金的规划盘子,总投资18.5亿元,可申请调控资金贷款10.43亿元。三是扩大国外贷款业务。以世行和亚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近年来积极扶持发展中国家,资金重点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放贷规模逐年扩大,并且拥有贷款期限长、额度大、利率适中等特点,我市要紧抓机遇,在成功申报贷款7000万美元的绿色公交、贷款500万美元的职业学院职业技能实训中心、贷款300万美元的乳山荒山绿化等一批项目的基础上,引导更多的企业和项目与国际金融组织对接合作,实现利用国外贷款的战略性突破。
三是扶持企业上市融资。企业上市是筹集资金、聚集人才、快速膨胀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市已有10家骨干企业上市,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54.4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下一阶段,还应继续加大上市工作力度,紧盯证券市场政策变化,在新股发行重新启动后,争取天润曲轴尽快发行上市,协助新北洋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推动泓淋电子到韩交所上市,支持高区获得新三板试点资格,推动威硬工具、远航科技、松村医疗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四是推动战略重组。股权转让、强强联合是实现企业裂变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鼓励我市的优势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优良项目,与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国”字号大企业实施重组、并购。在这方面我市已有不少成功的事例。20__年底,威高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商美国美敦力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以合资成立骨科器械销售公司、股权转让及定向增发的方式,成功吸引美方高达2.4亿美元的投资;成山轮胎与美国库珀轮胎的合作公司去年在国际轮胎行业一片低迷的情况下进出口总额实现25837万美元,同比增长79.7%;尝到了甜头的成山集团去年又成功与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卢森堡安赛乐米塔尔展开了钢帘线生产合作;恒大电机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泰富电气公司实施了重组,融资1亿多元进行技术改造;威力工具与美国最大的工具制造商史丹利公司进行合作,投资5000万美元的高档扳手项目已启动建设。此外,美国克瑞斯坦与海马地毯的合作、美国罗门哈斯与金泓化工的合作、美国威浩与__啤酒集团的合作都已成功达成。
四、坚持市场驱动,培育市场结构的多元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市场结构的多元发展,市场开拓是关键。金融危机对我市传统出口企业冲击很大,主要表现为市场萎缩、订单减少、价格下滑。据统计,今年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总值8.44亿美元,同比降低24.5%。在这种情况下,我市出口企业要积极调整市场战略,实现多元化发展格局,以有效规避贸易风险。
一是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在巩固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中东、南美、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以新的市场增量填补原有市场存量。
【关键词】金融证券化 法律监管 法律经济学
一、金融证券化和非理性繁荣
在中秋节期间,大量月饼券充斥于市场。为何市场上有这么多月饼券?原因在于月饼生厂商想创造更多利润,但困于生产函数限制(柯布-道格拉斯函数:Y= A(t)L*α.K*β.μ),生产商并不能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其产量。假定月饼生厂商A,创造面值$100月饼券,然后A以$65价格卖给经销商B。B再将其以$80的价格卖给消费者C。由于某种原因,C并不真需要这些月饼券(因为月饼并不是日常必需品)。C将其月饼券以免费的方式赠送于D(可能暗中输送利益以获取未来收益)。D也并不需要这些月饼券,故希望能最快时间变现(以避免时间成本和搜索成本),故将其以$40低价卖于月饼券收购者—比如黄牛E。对黄牛E来说,立马将其以$50卖于回购的月饼生厂商A。
A可能没有生产任何月饼但获得了$15,B获得了$15,D获得了$40,黄牛获得了$10。在这种交易模式下,消费者能够实现以较低价格购买月饼券,生厂商可以避免生产函数的限制来创造更多利润。即便行为可能违法的黄牛也实现了获利,这就是金融证券化。金融证券化使经济更加流动而且大多数人状况都变得更好。考虑到乘数效应,其影响会更加显著。大多数人都从这种金融证券化过程中获得利润,促使他们自信(甚至是自负)未来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好,市场便开始陷入非理性繁荣。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种非理性繁荣是建立在一种海市蜃楼般的想象上,而不是建立在稳定的实体经济上。
二、金融证券化和金融风险
(一)法律监管风险
第一、法无明文规定风险。在这次月饼证券化的过程中,月饼生厂商是发起者,如何从法律上界定月饼券之性质?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却大量地充斥着这样的行为,这便陷入无法可依或者有法难依的困境。
第二、利益输送风险。在月饼证券化中,我们看到:除了C,其他每个人都因月饼证券化而获得收益。但在证券化过程中,C很可能是利益输送者,甚至可能成为的温床,以送礼贿赂的形式满足他人的利益,其实质在于谋取未来的更高利益。而且这样以购物券的形式的利益输送,不利于法律监管与核查。这样的利益输送,其危害是巨大的。
第三、间接共谋损害风险。为何A敢把票面价值为$100的月饼券以$65让经销商经销?在现实中,我们常看到企业(类似于C)在中秋节时免费发放月饼券(100美元)给员工,此时对企业而言,从经销商购买$80月饼券,相对于市场$100,实际上是8折优惠。公司为何享有8折优惠?这便存在着月饼生厂商A、经销商B、公司C之间的间接共谋,其间接损害的便是D的利益。虽然D好像得到了月饼券,但它并不是现实的货币,而是代表实物的有价证券。月饼并不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员工并不可能都去兑换,还不如直接找第三人兑换为现实的货币。此时黄牛市场就这样形成了,因为试图兑换月饼券的人不在少数,故月饼券的价格会被大势打压,只为$40。
(二)挤兑风险与市场风险
月饼生产商在创造月饼证券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创造了证券化风险。将月饼证券化放大到金融市场,原来人们在进行金融创新同时也在创造金融风险。
每个人似乎都在获益,但如果D不都转卖给第三者E(黄牛)。那么A便陷入了僵局。假定D中有k(0
(三)金融危机与市场重构
关键词:独立学院;金融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48-02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活动。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从办学目的来看,独立学院是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创新型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一些现实问题举一反三的解决能力。创新来源于实践,那么实践教学便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好的途径。因此,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金融专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金融业务的操作能力也成为金融机构在招聘人才时考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开展,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束缚,逐渐被关注和重视。虽然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的投入逐渐加大,实践教学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面依然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使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所需,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具体来讲,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传统的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内容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本应是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生产和社会应用中的内容,应该按照实际经济活动中的相关业务来设置实践项目。但目前的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指导书以及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管理、研究与评价机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的需要安排实践内容,而且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参考资料,导致实践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相互脱钩,达不到实践的目的,锻炼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师资力量薄弱。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没有形成合理的老中青结构,缺乏“双师型”素质教师。许多青年教师大多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从理论学习到理论讲授,缺乏实践课程设计及实践指导经验,再加上独立学院的课务繁重,学历进修的压力比较大,实践学习的经费有限,致使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操作能力不强,达不到最佳的指导效果。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许多设计性、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没有被列入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之内,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3.实验室建设落后。目前,许多高校把自身的发展放在办学规模等方面,实验室的建设比较滞后。由于实践经费的制约,许多实践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软件配置方面也不够齐全。实验室的设备落后,导致某些实验项目受到限制而无法开展;实验设备不足,使学生只能在有限的实验课堂上进行操作,而在其他时间,学生想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校无法提供开放的实验室,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4.实践教学实习基地资源匮乏。很多学校没有建立起与金融机构长期合作的机制。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适合学生专业实习要求的机构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工作,所以一般不愿意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又缺乏实习监督的老师,对学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不能够完全理解,从而使学生达不到实习的效果,浪费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三、构建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以“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
1.加强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只有按照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在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按照市场对金融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标准来制定培养目标、确定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材、配备实验硬件及软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具有独立学院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外汇交易实践课程的设置中,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在外汇实务部门工作的相关人员来编写实践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根据外汇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安排实践项目,更好地实现和未来工作的对接。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培养一支具有较深理论功底、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对于外汇交易课程师资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如派出专业课程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会,安排教师参观其他院校的外汇交易实验课进行交流学习,安排教师到外汇实务部门进行参观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把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实务部门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如聘请金融机构外汇实务部门的人员来校担任外汇实践教学的教师,这些人员长期在实务部门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
3.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软硬件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金融学专业的实验室更是具有其特殊性。金融学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仿真性的特性,要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经济活动,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实训,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真实岗位的工作。在外汇交易实验室建设上,硬件设备要能够体现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软件要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应与外汇实务中的软件具有高度的仿真性。首先是对网络的要求,真实的外汇市场汇率变化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外汇实验室必须具有高速的网络,实验室能够便捷地与外部网络实现信息交换,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信息。其次是对外汇模拟交易系统的要求,外汇模拟交易系统要具有委托下单、自动成交和自动结算等与真实交易系统相似的功能。最后就是对分析软件的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外汇投资分析,可以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网络静态分析,并给出多种分析曲线和技术指标,从而锻炼外汇投资分析能力。另外,由于外汇交易24小时全天候进行的特性,学生在实验课堂之外也可以进行交易,这就使得在课下也有了对外汇实验室的需求。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安排一些开放的实验室,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场所,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毕竟只能进行模拟操作,与校外金融机构相比,校内的模拟环境具有一定的欠完备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的效果。外汇交易的校内实践课也只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易,他们对于真实的外汇市场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要想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衔接,增强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把他们放在金融机构进行真刀实枪的训练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学校给予支持,花大力气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与多家有外汇业务的银行进行协商,如果有银行愿意与学校进行合作,学校可以与这些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期的安排一些学生到外汇银行部门进行实习,让学生真切的接触外汇市场,感受外汇交易。
四、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深化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尹慧斌,花球.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2] 徐扬,戴序.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