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设工程与工程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主题词: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管理 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
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内容与研究深度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往往涉及到许多专业,例如土建工程方案中的用水、用电负荷;给水、供电方案等,需提供多个设计方案,并通过比选,确定推荐方案。过去造价管理人员在工程技术方案论证上比较薄弱,很少对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难以真正发挥作用。造价人员要多了解相关技术方案,与工程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实事求是地提供客观资料,从而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设计阶段的工程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
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与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与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内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到10%-20%。
在设计阶段,业主、设计人员、造价控制人员要密切配合。首先,设计人员要执行设计标准规范,采用标准设计,制订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立造价控制系统,在设计的各阶段推行设计限额,对各阶段的方案进行比选,从而使最终确定的方案符合控制目标,满足业主的要求。如,某商住楼工程在方案设计时,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是砖混结构。方案二是内浇外砌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外墙为370mm厚粘土砖墙。内墙为240mm厚粘土砖墙;采用内浇外砌结构,外墙为240mm厚空心砖墙外挂保温层,内横墙为140mm厚、内纵墙为160mm厚C20混凝土。在设计时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使用面积、单位面积造价及折算成使用面积的总售价等的比较。结果是方案二要多收入3%左右,最后选择了方案二。
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限额的目标要合理,否则限额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例如,某办公楼消防系统包含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涉及面广,每平方米有的业主提出60元限额,显然就不合理,因为现实的每平方米造价应为120元较为合理,这个限额目标值是将单位工程按分项工程进行分解后,根据分解后的目标值确定的。
三、招标投标阶段的工程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
随着建设工程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建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招投标工作己全面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迹。由原来以国家的指令性定额定价转变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按企业个别成本确定报价,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工程造价的新的计价模式,这是工程造价中面临的新形势。新的计价模式使建设工程造价更加合理,真正地体现了在经济市场中的公平竞争,通过招标把技术力量雄厚、质量意识强、素质好并且有相当工程经验的施工单位选择进来,促进建筑工程质量优,造价合理。
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及新技术应用程度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任何商品都有其质量标准,建筑产品也不例外。如果建设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质量或缩短工程建设工期,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施工方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承包商在报价时,应适当考虑此类风险因素。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中应明确建设工程技术要求、招标范围、是否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招标文件既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的基础。招标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对招标工作及承发包双方都有约束力。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对于顺利完成招标工程,控制工程造价十分重要。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内容要全面。
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也是属于事前控制。其主要是要防范合同方面的风险。在编制合同条款时,应注重有关风险权利责任的约定,将项目管理融入合同条款中,尽量将风险量化,责任明确,公正地维护双方的利益。对于施工合同中的合同价格类型,合同双方都希望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合同价格形式,一般来讲,规模小、工期短的项目采用固定价款合同的比较多,而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多采用可调合同价款,这样合同双方都能接受。 慎重确定合同类型。
四、施工阶段的工程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
(一)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和外部环境条件,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同时施工单位在其他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技术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等资源条件在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后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切实做到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的有机统一。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对资源进行动态优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强化施工质保体系,保证施工安全。随着施工阶段的深入,切实编好施工计划,并随时据实调整,控制投入,减少支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严控签证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不规范、不完整以及不符合强制性规范要求的经济签证,甚至有的施工单位利用业主对施工工序以及定额不甚了解而随意增加工程签证的内容。这些都需要造价控制人员通过熟悉规范、强制性标准及熟悉现场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具体做法是:1、业主和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要经造价控制人员的核实确认之后,再进行施工变更签证:对于施工单位之间工序配合搭接不当或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费用增加等一般不予签证;对于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要分清责任,由责任方承担经济损失。2、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隐蔽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应会同业主、监理方及施工单位及时共同测量确定;对于工程验收纪录,造价控制人员应严格进行核实。经确认无误后予以签证;对于施工单位不符合规范规定、不合理的地方不予签证。
(三)规范材料管理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施工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企业自身发展、技术人员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等制度体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少企业的施工设备和技术落后,这直接导致了水利工程质量低下。
2.施工不规范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少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不够,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检测不够严格,导致工程质量偏低。第一,没有按照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来进行设计建设,水利防洪建设低于标准,规定导致雨水比较多的季节发生了洪灾危害;第二,在建造坝基和坝体的过程中,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不严格,选择了不坚固的材料,在施工程序控制方面不够严谨,导致坝基和坝体常常出现渗漏和渗透破坏的现象,不利于水利工程正常的发挥作用。
3.工程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农村的水利工程老化现象严重。现有的不少水利工程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出现了渗漏现象,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病险工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工程设计的标准低,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水资源浪费,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低。
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
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预应力锚固
与其他的施工技术相比较,预应力锚固作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术,它应用广泛,具有显著地效益与特点,还有着传递拉应力的作用。预应力锚固既可以是对已有的建筑物加固,也可以是在新建的建筑物中发挥其独有的功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它以其独特的作用引起了业界的关注。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拉锚和预应力岩锚的总称,它是一种在预应力的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锚固技术。根据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预应力锚固从方向、大小和深度入手,将加固、改善建筑物和基岩作为受力条件,对其施加预应力。预应力锚固在建筑物或基岩发生变性前,可以主动地施加预压应力,同时预应力锚固还可以传递拉应力,这是其他施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不同种类的预应力锚固,其结构也不同,但是从总体上看,其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锚束和锚孔,这两部分互相作用,锚孔为锚束设置钻孔,锚束作为主体,通过设置的钻孔施加预应力。预应力锚固主要分为五个基本施工步骤完成,第一,造孔,主要包括钻孔、测量控制、扩孔、灌浆、扫孔五道工序,造孔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不同的工程,锚固形式不同,不可盲目套用;第二,编束,这道工序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例如在施工中,锚束要捆绑好,不能散乱,使用前需保护其表面,以防生锈;还有三个步骤分别是放束、锚固和张拉与防护。
(2)混凝土碾压
混凝土碾压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筑坝技术,其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的运用广泛。所谓混凝土碾压是指大量运输填土和坝石,碾压混凝土混合物,通过大面积的碾压,来进行浇注的一种技术。混凝土碾压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在大体积、大面积施工上有着其他技术无法超越的优越性,此外它还可以不影响混凝土的混凝度,改善混凝土的层面。在材料构成上,被碾压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主要有砂石、水、胶凝剂以及空隙气泡等成分,但被碾压的混凝土具有混合物干硬、零塌落度、碾压面坚实等优点,在材料配合上也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其粉炭灰掺杂多、水泥含量少、含砂率高、粘稠度窄、骨料直径小。目前,碾压混凝土的材料主要包括高粉煤灰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砂卵石水泥掺混凝土三大类,这三种混凝土的粘稠度相当好,通过碾压压实,便成为了水利工程施工的首选材料。在实际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混凝土碾压技术既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导流
导流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修建闸坝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工程措施。在进行导流技术前,首先要策划出精密的方案,这是因为导流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工期、造价、质量和安全性。导流工程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部署控制河床的水流,它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性措施,导流工程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以及其他部门的利益,关系到其他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好坏以及工程进度的快慢。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导流工程。此外,由于河流具有周期性的洪枯季节,所以水利工程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不均衡性,因而在施工的安排中,一定要综合平衡施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施工强度。
2.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技术是根本,也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在艰巨的环境中完成重大的水利施工工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水里的效益及其产生的影响,因此,施工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工程技术,它更是构成整个水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只有将先进的施工技术用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水利工程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如果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仅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作硬件,而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那么水利工程最终将成为没有目的、没有指挥、没有纪律的工程,成为一盘散沙,而不会发展成大工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人类谋福利。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运用管理合理规划整个施工工程的试试,那么水利工程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让水利工程有了质的提升。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都不可以忽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技术与管理同时运用好,让水利工程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分级技术管理制度,将责任具体分配到每个人,实行责任岗位制;建立事故和故障的统计分析、整理归纳、及时反馈制度,及时的掌握了解水利工程的施工情况,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妥善的处理,确保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建立文档查阅制度,促使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收集、整理、保管图表和文书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例如设计图纸、施工、安装调试、检修检验的记录等),确保施工相关资料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设备检修制度,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加强对设备的管理,确保施工设备运行良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施工设备的损坏率,从而增收节支;建立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度,为技术人员提供交流工作经验、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总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全面建立起技术管理制度,以法治企,促进施工企业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2.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遵守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和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是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科学合理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的关键。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对质量、安全、进度等重要因素的技术管理,这一环节决定了工程能否按期保质的完工;第二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作业活动的实施情况及其结果的技术管理;第三是在水利工程竣工后的技术管理,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已完工工程验收、检测等的技术管理。由此可见,技术管理工作是从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完成阶段,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因此,水利工程企业及相关的单位要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使得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其智慧与作用。首先,管理者应根据国家和相关部门指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加以完善,修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管理制度,并在施工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补充,认真贯彻技术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四、结语
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水利工程质量问题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促进水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只有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加强技术管理,已成为水利工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造价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有的建筑工程都在追求效益最佳和造价利益。但是事与愿违,当前的现状是要么过度追求造价低廉,忽视了工程质量;要么不注重节能环保,造成了铺张浪费。因而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发挥建筑造价管理的积极作用,把握经济、合理的原则,优化造价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和经济节约。
1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内在关系
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展实施过程,分为好几个阶段,但无论是投资决策、设计阶段,还是施工、竣工决算时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始终是建设方紧抓的重点。很多企业都会进入误区,即重视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而忽略了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此做法是不明智的,因为一个工程的设计费仅占整个工程的很小一部分,但却对决算起着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设计阶段只是涉及到方案、图纸等问题,还没有去实施,因此,修改起来会比较容易。所以,做好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不但为后期施工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在初期就把好经济关,最终使造价达到满意的程度,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建设工程设计可以说是工程的灵魂,是把科学力量转化为生产力,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建设单位过分注重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忽视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是设计阶段通常是对技术水平、施工工艺、建设材料等进行造价控制,而建设单位过分注重产品的经济性,没有意识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对建筑项目资金投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2设计招标不全面
建设单位通常只注重建设方案设计招标,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不够重视,如果招标成功,方案招标单位就要解决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由于竞争压力变小,中标单位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
2.3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以勘察、设计与施工平行发包的方式完成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导致勘察、设计与施工联系不够紧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也因此问题重重。目前,我国还未制定出健全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条例,设计人员与经济技术人员之间沟通不到位,相关管理人员职权划分不明确导致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效益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2.4造价控制工作人员介入不强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和设计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够、管理能力不强、造价人员无法参与设计等问题,设计阶段不够完善的技术设计通常在施工阶段才能看出,对于施工中突发的变更情况,设计阶段很难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另外,概预算知识是建筑项目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由于设计人员重点关心设计美观及质量方面往往忽视造价控制,导致造价超限。
3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3.1优化设计方案
首先是对设计单位的遴选。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招投标方式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其次,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可以聘请资深设计专家对设计进行审核,也就是通过所谓的价值工程,将设计文件进行优化,使我们的项目设计使用功能更趋于合理、技术上更科学先进、造价上更经济实惠。另外,还可以通过限额设计的方法控制造价。也就是在开始设计之前,根据决策阶段提出的投资估算,对设计单位提出设计造价限额,使其在此投资范围内设计,当然设计还必须满足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的基本要求,而且这个设计限额必须是合理科学的。
3.2加强主动控制
项目的初步设计基本上确定了工程建设的规模、结构形式、建设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了设计概算;扩大初步设计比初步设计更加深入,形成修正概算;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相应地要形成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是项目设计造价的最高限额,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坚决防止任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使用功能等做法,更不能随意提出设计变更增加投资额。设计人员应主动将设计概算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完成施工图设计后,施工图预算要控制在设计概算内。
3.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放弃重技术轻经济的设计理念,设计人员要与造价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建立奖惩制度激励设计人员注重经济效果。长期以来,在我国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与经济相脱离的现象,工程技术人员都缺乏经济观念,设计保守,参照的设计规范落后,大部分概、预算人员又缺乏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只是根据定额死板地去套,以确定概、预算价格,因此我们的设计与造价是相脱节的。为了使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得以合理的控制,在设计中应使设计与概、预算形成有机整体,克服互相脱节的现象,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工程经济实惠,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各自严格控制自己所设计部分的工程造价,切实控制好最终的工程施工图预算价格,确保在设计过程中项目的投资费用受控。
3.4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
我国现行的设计造价取费标准是按照百分比计算的,即造价越高则设计单位的收益越高,这使得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多采用进口的设备和高价的施工材料,从根本上使工程造价越高越好,这极大增加了工程的成本支出,并且难以调动设计人员的积级性。因此,在单位批准资金范围内,运用科学原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采用新设备、新科技节省投资。如果设计超支,设计人员和单位都要承担经济责任,这样就能调动设计人员工作的积级性,并且节省资金,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支出。
3.5加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
建筑工程投资成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节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程设计。设计科学合理,工程投资效益便可以达到最优化。设计出现问题,工程质量和进度都难以有保障,工程成本也会增加,形成巨大浪费也在所难免。
(1)设计招标与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要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并要求设计者提供方案设计概算,要体现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有机结合,要彻底摒弃只重视技术指标,轻视经济指标的做法。对备选设计方案要进行多角度评估和筛选,由于不同的设计者对同一个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差异性很大。特别是涉及安全系数问题,设计要求过高,必然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设计要求过低,达不到安全要求。如何把握,这是设计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
(2)设计奖惩与监理
在建筑工程设计时,要体现限额要求,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设计概算不能超过工程总造价顶限。要制定设计奖惩制度,对优秀设计要给予适当奖励,这样可以激励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设计监督方面,主管部门要强化技术监理的作用,制定设计监理工作职责,为设计监理社会化、市场化创造条件。加强设计监理工作,对有效控制设计造价有重要促进作用。
(3)工程招投标与公示
对于公开招标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需要设置投标限价。所谓投标限价,是指建筑工程总造价顶限,凡是超过顶限的投标都是无效的。这样可以防止哄抬价格,导致中标价位过高,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失控。投标限价要提前公示。
3.6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
(1)施工索赔与反索赔
建筑工程涉及面很广,特别是地质情况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设计变更。这种特殊情况的出现,因为超出合同约定范围,责任不在施工方,由此造成的损失,施工方自然要向建设方提出索赔。建设方也可以依据合同规定,对施工方不能履行约定进行反索赔,如工期延误、施工存在缺陷等。在施工索赔和反索赔实际操作中,要对索赔内容进行评估,尽量趋于合理,这对有效控制造价有重要帮助。
(2)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
施工前,建筑方、设计方和施工方要对设计进行认真审核,施工方要严格遵守设计规划,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在三方会审中解决,尽量减少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一旦出现返工现象,势必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施工现场签证要体现客观性、准确性。现场监理和建筑单位技术人员要对现场签证进行质量把关,强调现场签证的及时性,对现场签证内容进行客观验证;隐蔽签证要以图纸形式呈现出来,还需要标明隐蔽部位。对于施工以外的现场签证,要求写清信息,包括地点、时间、事由和几何尺寸等原始数据。
结束语
工程造价是个系统而科学的工作,必须强化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程管理,合理确定目标和造价方法,从而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杜绝人员、物资的浪费,避免“三超现象”,从而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倪治标.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10,(01).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地基;加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相伴的建筑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中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其结构的牢固以及建筑地基的加固是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土木工程的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但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财物安全,还和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关系,在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的意义重大、深远.所以笔者在本文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结构和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进行简略的分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1土木建设工程中地基的硬度状况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地段的地基硬度的强弱程度决定了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土质不好的软性地基无法满足建筑的需要,特别是在城市超多层楼面的建设中,如果地基过于软弱,则其对房屋的支撑力非常弱小,容易出现下陷或塌方等一些意料之处的事故.当土层中的土质条件不好时,对地基的构成和加固会形成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从而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软土最大的特性就是粘性非常大,那么压实软土时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加以超强的压力,地面极有可能下陷,对地面上的建筑就会形成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包括人员的伤亡.带有砂性土质的软土,其粘性相对来说较弱些,通过物理作用或者借助化学作用改良土质的特性,可以促进地基的加固性.但是在采取振动压实的方法对土质进行改造时,不能采用“大动作”,否则就会降低土质的强度.软土地的厚度决定了其层次性.对于浅层次性的软土只需要进行表层的处理,把地基中表层的软土全部取出来,填入另一种性质的土质,有利于地基的加固.如果地基中的软土较厚,采用此简单的“换血”方法根本起不着丝毫作用,则要采取其它的方法才能加固地基,在后文会加以详细的阐述.总而言之,对于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把握好软土地基的层次性,分别对待,设定不同的方案,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从而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提高软土地基的使用效果.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土质较硬的土壤,也就是岩体.岩体通常分为易溶性岩体、膨胀性岩体、崩解性岩体以及盐渍性岩体.对岩体的处理不当,也会形成造成土木工程建设中土体不稳定的问题,所以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时,要对岩体的密度、毛体积密度、孔隙率、吸水的状况、抗冻性以及固体性进行分析,了解其性能之后,才能有序地安排土木工程的建设进度,以免延误土木工程的进程.
2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因为地基具有不同的强度和硬度,所以对其采取一些人工措施具有必要性,以此来改变地基的物理特性,适应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从而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改变地基物理性质的所有人工措施中,地基加固措施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措施.只有改变了地基的物理性质,使之越来越牢固,才能确保土木工程建设的基础,土木工程在建设时才可以“高枕无忧”,不会导致一些不可设想的后患;才能确保进展如期进行的同时还能保证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
3土木工程建设时地基加固技术的特点
在使用地基加固技术时,通常存在着下列特点:复杂性、关联性以及困难性.
3.1地基加固的复杂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地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地质以及土壤的差异性给地基的加固增加了复杂性.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以黑土为主、华北地区以黄土为主、华南地区多盐渍地和水洼地、西南地区以冻土为主,这些土质除了有自身的特性之后,还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地震、洪水、泥石流的影响.这些不可预测的外界因素给地基的加固增加了很多难度,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才能避免天气等复杂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损失.
3.2地基加固的关联性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每一个细小的操作步骤,否则就会影响到其它环节的操作过程,最终导致土木工程不能按时、按量以及高质量地完成.土木工程的建设就像多米骨诺牌一样,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只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出了些许小差错,则就会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中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土木工程每个环节的施工人员都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务必做得完美,不能留下丝毫瑕疵,并且要考虑好如何为下一操作程序的施工人员作好各种铺垫,使每个关联点能够有序地结合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地基加固体系,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整个地基加固任务.
3.3地基加固的基础性
万层大楼平地起,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石,则万层大楼就像“随风飘浮”的云层一样,随时会“云崩瓦解”.这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地基加固的基础性,地基加固是所有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它不像土木工程建设其它环节一样,出了点小错误,可以随时加以改正.可是地基加固工程一旦完工之后,不可能把上面已初具规模的建筑体重来.由此可见,地基加固的基础性决定了地基加固的基本功必须要做扎实,才能减少无用功,才能减少地基加固的复杂性,才能降低地基加固时的难度,从而保证地基的质量和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
4土木工程建设时地基加固的原因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牢固的地基可以使土木建筑物的质量更加上乘,经久耐用.在质量差的地基上建筑土木工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建筑体的墙面因为无法承受上面所施加的压力可能会出现开裂,甚至会出现墙体倾斜或者是建筑物倒塌的情况.土木工程建设时需要加固地基的原因主要有:
4.1地下地表构造的未可知性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难于掌握和控制的不是地面上的建筑体,而是地底下的根基工程.因为在地下地表构造中存在着很多不可预见的突况,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于及时发现,工程完成之后,验收的过程中也不容易检查出来,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安全隐患性才逐渐暴露在住户的面前,并将产生一系列的事故,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4.2建筑物材料的老化性
现代化的土木工程建设不像传统的建筑物,采用纯木建筑而成,而是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混合使用,多种材料的混合使用,会加剧建筑材料的老化,必然会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之初,未雨绸缪,把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除了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之外,从另一角度来说,还可以增长这些建筑物的寿命.
4.3建筑物的本身存在着质量的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的不同施工单位在建筑时,由于技术力量、建筑材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完工之后极有可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所以为了避免土木工程的建设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就有必要在地基加固上下功夫,确保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
5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加固技术的使用
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加固工作的内容牵涉面非常广泛,地质地貌的选择、施工环境的创造、地基加固技术的使用以及地基加固材料的使用等都必须根据地基加固的质量要求作出合理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地基加固的整个进程,保证地基加固建设工程能够符合地基的要求.目前所使用的地基加固技术主要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挤压法、化学固法以及加筋法等.
5.1换填法
这种方法在地基加固中使用的频率最多.当建筑地段的自然地质无法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需要时,例如前文所说的粘性太强的地基,无法给它施加压力,使之更加坚实,适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为此只有对此采取换填法.换填法包括换土垫层法、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以及EPS轻填法.例如使用换土垫层方法时,把所要置换的软土层全部挖出来,向内填充一些质地较硬的土石,与下卧层的土质形成双层地基,确保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
5.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通常由加载预压法和超载预压法组成.加载预压法适用于软土、粉土等土质中.超载预压法适用于粘性土和粉土中.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基本上相同,给地基施加一定的压力,地基承受相应的压力下,密度越来越大,地基固结起来,其强度逐渐提高,为了加快地基固结的速度,满足地基上部建筑的要求,可以设置排水装置.加载预压法和超载预压法的区别在于:加载预压法和上部建筑的压力相当,而超载预压法远远超过上部建筑物的承载量.相比而言,超载预压法的效果更佳,能够有效地降低地基的次固结沉降.
5.3挤压法
该种方法通常也叫做振密挤密法,包括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碎石桩法以及土、灰桩法.适用于松散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以及地下水位以及的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地基.强夯法是传统土木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方法,对一个重量超大的夯锤施加外力,在重力和外力的双重作用下,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对地基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力,增强地基的固结性,其密实度增加了,可以承受上部建筑物更大的压力,有效地降低地基的次固结沉降.振冲密实法是指通过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灌入地基的饱和材料发生变化,材料中的各个成分重新排列结合,紧密度越来越高,物质成分之间的孔隙率得以降低,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从而达到防止上部建筑物沉降的目的.
5.4化学固法
此种方法包括深层搅拌法和灌浆法.深层搅拌法适用于有机物较高的泥炭土或淤泥土,灌浆法适用于类软弱土或岩体土地基.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把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进行搅拌之后,灌入到原地基结构当中去,与其组合成牢固的复合地基,增加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承受力,可以有效地防止上部建筑的墙体开裂、倾斜、断裂等现象的产生.因为有些岩石地基的内部是空洞的,所以必须采用灌浆法填充,灌浆的方法有渗入灌浆法、高压灌浆法等,所用的材料不仅仅是水泥和石灰,通常还会使用其它配料.
5.5加筋法
加筋法由加筋土法、锚固法以及竖向加固体复合地基法组成.加筋土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竖向加固体复合地基法适用于深层的软弱地基,而锚固法主要是对上部建筑的边波进行加固.使用加筋土法时,必须在土体中加入能够起抗位作用的钢筋等材料,减少、抵抗或缓冲上部建筑物所施加的压力.使用锚固法时,必须使用土钉等减压材料,缓冲或减少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用竖向加固体复合地基法时,一定要使用桩柱,在桩柱内添加各种混凝土材料,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压力,有效地降低地基的次固结沉降.
参考文献:
〔1〕张丽.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04):56-57.
〔2〕汪伟明.土木工程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6):25-27.
【摘要】近年来,我国路桥施工建设系统所取得的建设成果非常显著,不论是公路、桥梁还是房屋建筑等基本建设工程,其整体质量、功能、以及项目价值发挥都取得了不小成果。基于此,文章以公路施工建设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视角,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成本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
公路施工系统是国家项目工程基本建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国民服务经济提升、国家交通事业长足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因此,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就要抓好公路项目的施工建设问题,确保项目基础施工、基层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能够抓好与做好,以此才能保证公路施工项目投产后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效益得以变现,即在保证工程价值体现的基础上,为公民提供了出行、交通方便。
1 公路施工建设技术管理研究
公路工程与多数建筑工程项目一样,都要遵循经济适用原则,能够立足实际地考虑施工作业的诸多需求,尤其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组织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保证,对公路建设而言异常重要。所以,为了保证技术、质量、组织管理能够浑然一体,必须要加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进而才能使公路建设在技术、质量、以及组织管理方面形成浑然一体与熔于一炉。因此,在技术负责角度,首要做的工作就是能够落实组织、指挥,建设处分级管理系统,以为工程各施工单位、技术管理部门等提供出具体的权责分工、职责范畴等。为此,在实践中就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1 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重在确保图纸的设计质量,要求图纸设计能够符合具体规程、技术要求等,能够在图纸上标注出明确的重要工序、交叉工序等,同时要保证图纸上的技术信息清晰、完整;包括审查图纸的尺寸、轴线、标高、坐标、管线布置等,确保图纸设计能够立足实际、资料完整性可靠、可操作性强,以此才能避免变更设计的可能。此外,还要充分结合现有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等做好勘测工作,目的是看图纸设计内容是否与实际一致、统一;施工建设阶段的施工原材也要和图纸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加以对比、参考,看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作业标准、项目质量控制需求等。如材料对比,可以着重分析材料质量、特性、使用型号、规格、数量、种类等,以此才能避免设计与实际出现脱节、不符的可能,为公路工程建设作业提供组织协调、质量建设等实施基础。
1.2 施工技术管理
公路项目自立项之初转入到后续的施工建设阶段开始,就已经明确了施工日志与施工技术记录制度。但要指出的是,制度的实行要以首要负责人为准,且要明确各参建单位、各个项目部门的具体职责,能够完全参与进来,按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实践工序作业行为进行正规记录。此外,施工日志与施工记录也是工程技术较低、竣工阶段的项目验收的关键依据。为此,这就要确保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得以保证。总之,技术标准体系是各项施工环节技术规范标准化的有利保障,同时也是组织施工与检验测评各种施工建筑原材料特性与使用质量等级的重要凭证与依据。而与此同时,对于各项单位也应当建设技术资料档案,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日志与施工记录最好的整合体,它在工程完工后进行验收时,所起作用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施工技术档案的科学构建是以完整的施工笔录、分设工程单位、试验数据、对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成果等的技术分析、归纳总结,为未来或以后的公路工程建设做好技术以及相关经验总结的有利凭证。
2 公路工程成本控制探索
2.1 立项及设计阶段
2.1.1 可研阶段。可研阶段即公路工程项目初期的立项阶段,该阶段要本着为大众服务的实际考虑角度出发,搞好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因此,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技术部门包括关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要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并做好关键工序、隐蔽工程、重要施工技术档案材料等的收集和整理,且要以行业规章制度规程、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条例等规范进行研究、决议,力求项目设计方案可行,满足后续建设阶段的质量体系标准,从而才能保障公路施工建设企业与人们的共同利益。
2.1.2 初期设计阶段。据有关资料调研证实,项目初级设计阶段对指导工程造价系统的帮助非常大,即这一阶段的影响程度占据了工程造价管控的75%―90%的影响比重。因此,公路工程建设务必要确保该阶段的设计方案质量,能够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做好初审、会审、终审等,确立可行方案,奠定工程施工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基础。
2.1.3 施工图纸设计阶段。该阶段设计人员要结合实地考察,并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环境,对施工结构进行充分优化与设计,力争资源合理充分运用,保证设计图纸,能够有效保障并解决工程工程成品与半成品的功能齐全与使用安全。
2.2 招标阶段成本控制
2.2.1 招标过程。招标过程中处了要满足经济适用原则,还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信誉等执行原则。招标前期,要审查或复合招标资历、资格是否具备,同样还要对招标现场等展开调研,避免招标过程中所出现的虚假、违规串标等行为发生,达到该环节的投资成本控制目标。
2.2.2 招标文件。文件在未制定、明确之前,公路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人员、造价管理工程师、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应对工程各类价值信息进行资源整合、筛选、评价等,从而才能为预测不确定因素、鉴别相关不稳定因素提供基础保证,而待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文件编制,对相关价款信息进行推敲、分析、评价等。
2.3 建设作业阶段成本控制
这一阶段,首要处理好的责任内容就是建设作业原料问题,即能够保证原料供销畅通,为作业工艺用到的材料提供使用、供应基础。为此,这就需要预判好现行材料市场上的价格信息,掌握第一首价值资料,以此才能为工程概算、核算等事宜提供衡量依据。其次,对于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变更设计、工艺改造等事宜必须落实各参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字、审批工作;再者,工程作业建设阶段要监督好各部门的报账、付账等,看是否有资源铺张浪费的现象存在;最后,对于关键工序、重要隐蔽工程等所产生的费用,造价管理人员要知根知底,能够以施工日志、相关技术资料等作为后续结算依据,以防范后续各自扯皮的现象发生,以免对公路建设造价造成影响。
2.4 竣工结算成本控制
该阶段控制重点必须做到例行约定合同的一切责任要求,尤其要对工程施工全额费用产生进行严格审核、控制;看变更设计是否存在、施工签证是否做到、是否例行合同要约等。此外,在该阶段还要重点控制好工程量是否漏项、明确新增项目单价的承包人责任、检查好工程量增减变化等。其中,对于综合单价问题,如果其综合单价内容属于合同范畴,应执行原有综合单价;在合同之外范畴,应由承包人提出,经第三方确认、审核无误后,作为结算凭证。
结语:
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基本建设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质量建设所具备的导向作用与现实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做好技术施工管理、以及工程造价控制是必要的,以仅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顺利投产,做到既能保质保量,又能创收投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中. 如何做好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J]. 科学之友(B版), 2006,(04)
[2] 程明华, 严刚, 李春阳. 基于实践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思路探讨[J]. 科技资讯, 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