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范文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三数学相关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三数学相关分析

篇1

[关键词]spss16.0文科成绩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17

高三每次模拟成绩都很重要,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检测,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可以找到学生学的问题和教师教的问题,从而在高三的宝贵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笔者应用SPSS16.0对我校文科高三普通班级的一次模拟成绩进行定量分析,希望找到学科内的一些内在的微妙联系。

由于这次考试没有语文成绩的录入,故只有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以及文综成绩的总分。

这次成绩是每周模拟考试的成绩,学生还有半个月就要进行高考,所以成绩基本定型。分析这次考试成绩的目的,也是想知道各个学科是否和地理学科有着成绩的联系,偏科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是否有影响,以便于以后我的教学工作,以及各学科综合的借鉴。

一、相关分析

通过在SPSS16.0中录入本次成绩单的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从而获得各科的相关关系的表格。如下:

地理与英语的相关系数是0.396,达到的信度水平是0.010,说明地理成绩和英语成绩是无显著相关的。

地理和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628,信度水平是0.000,说明地理成绩和数学成绩是显著相关的,相关水平达到了99%以上。

地理和政治成绩相关系数是0.461,信度水平是0.003,说明地理成绩和政治成绩也是相关的,相关水平达到了0.097.

地理成绩和历史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442,信度水平0.004,相关水平达到了96%,说明地理成绩和历史成绩也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地理成绩与数学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与历史和政治成绩也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英语成绩没有显著相关性。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文科生学习数学的难题,鼓励文科生学习数学有助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成绩,同时政治、历史、地理要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这将有助于这三门课程分数的共同提高。

因为本次只采用了一次分析手段和方法,且只录入一次成绩数据,并且数据中有部分缺失,所以本次的结论只用作参考。

二、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通过表格数据录入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地理成绩与数学成绩,历史成绩,政治成绩显著相关。将地理成绩看作因变量,将数学成绩作为自变量,试建立它们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用EXCLE线型图做出来最终结果。

尤其是与数学有较大的相关性。地理需要有理性的思维,以及文科的综合性思维。

为了了解学科内在联系建立线性分析,通过EXCLE表格建立模型和关系。

三、线性分析

篇2

高中教育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前前后后的各个环节。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因而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应该有一个整体的长远规划。学校在指导高中课程建设和指导课堂教学需要有个明确方向,它对优化高中教学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中三年我们给予学生一个怎样的教育方向呢?我校是所普通的三级达标高中校,学生的中、高考成绩是否相关,相关程度有多大?学生高考成绩与高中三年的各个阶段的成绩相关性有多大?高考成绩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多大?它们相互影响是什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采用2011届高考成绩的统计数据,对高考总分成绩进行总体分析,再与各学科成绩进行横向分析,探讨我校学生高考总分与各学科成绩的相关关系;对高考成绩与高中三年成绩的关系进行纵向分析,探讨我校学生高考成绩与中考、高中阶段的几次质检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

二、相关分析及结论

(一)2011届高考成绩总体分析

1 标准差、均分等数据分析

结论:

(1)标准差分析从表中数据分析,语文科的标准差最小,理科9.89、文科8.56。说明语文科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小。学生要在语文科成绩与同学拉开差距每一分都很重要。英语科成绩的标准差也较小,体现离散程度较小。总分、理综成绩和数学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即成绩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2)标准差与均分的结合分析标准差较小的语文和英语,均分不同,数据的集散中心不一样。理科语文成绩是在93分的均分上下集中,理科英语成绩是在63分的均分上下集中。从结果看,我校的语文科成绩对学生高考总分达到平均分以上贡献不小,而英语科要达到相同程度距离还是很大的。

(3)从中位数看成绩的两极分布理科数学的均分91.06,成绩中位数是95分,体现该科高分段成绩不错,但部分学生的成绩是较低的,总体拉低了均分。理综、数学和总分分布状态类似的,标准差都较大,表明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

综上,本次考试高考总分指标状态与数学、综合科较为相似。文科和理科大体相同。

(二)高考总分与相关学科的横向分析

结论:

1 学生高考总分与理综成绩相关系数0.93,呈现显著相关;理科高考总分与数学成绩相关系数为0.87,相关性也很强。数学成绩与理综成绩相关系数为0.77,相关性也较大。

2 英语和语文虽都属语言类学科,但在高考成绩中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理科为0.26,文科为0.31,相关性都非常弱。

3 文理科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非常弱,体现在理科0.23,文科0.13。

4 文科综合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6,文科总分与数学的相关系数为0.81,都体现显著相关。

综上,本次考试中,理科考生数学成绩和理综成绩高,高考总分就高;文科考生数学成绩高和文综成绩高,高考总分就高。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通过对1班和8班个体进行分析,和年段的总体分析无显著差异)。

(三)、高考成绩与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的分析

1 高考成绩与高中阶段的成绩的纵向分析

结论:

(1)学生的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关性为中等水平,理科0.57、文科0.61。

(2)学生高中三年学习成绩发展情况,各期末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逐年增加,总体上学生表现出较好的进步势头。

(3)高三上学期期末的市质检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关系数为最大,理科0.86,文科0.84。

综上,学生在我校的三年发展情况,除高二上学期会考的复习对学生的高考科目造成一定的冲击(体现在这次考试与高考成绩相关性下降),整体表现出较好发展。

2 高三年第二轮复习的三次大型考试考试与高考成绩学科间的横向分析

(1)文科、理科的四次综合考试总分与各科成绩的相关分析

结论:

①在四次考试中,理科的数学学科和理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语文和英语则相反。

②在四次考试中,文科的数学学科和文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而语文和英语相反。③在四次考试中,理综成绩与总分的相关性在高考时达到最大,文综成绩与总分一直都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综上,学生在二轮的综合应试中数学成绩、文综成绩、理综成绩是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但总体表现文科较理科缓和。

(2)三次模拟考试理综、文综三学科相关分析

结论:

①在二轮复习的综合应试中,物理学科和理综总分的相关性都很强。生物学科、化学学科与总分相关性下降。

②在二轮复习的综合应试中,文综的历史学科、地理学科、政治学科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下降了。

综上,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很关键,理科学生在物理学科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3)四次考试中数学学科与理综、文综学科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①在这四次大型考试中,数学学科和理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

②在这四次大型考试中,数学学科和文综学科的相关性虽有波动,但到高考时相关性最大。

综上,我校二轮综合考试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理科综合成绩、文科综合成绩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相关性。数学成绩是与理科综合成绩相关性最大。

三、几点启示与思考

1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为中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提供新的教育契机。从我校的成绩分析看,我校学生的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的相关性为中等水平,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变化是比较大的。当下,有些高中学校过分看重中考成绩,过分夸大其作用,实际上科学依据是不充分的。其实有些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是高考成绩却是很优秀,也有些学生中考成绩相对优秀,但是高考成绩却相当不理想的。初中、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两个学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研究两个学段教育的衔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篇3

关键词:高中住校生;焦虑情绪;家庭关心程度

大多数中学生从高中开始住校生活,由于面临的是高考,所以高中阶段是学生时代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同时,高中生的年龄恰好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加上中国国情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解决高中住校生的心理状况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的调查,以及家庭关心程度对其影响做了分析,旨在为改善高中住校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做出理论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对山东省实验中学及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高一至高三住校生共769名以及走读生657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问卷调查。入选标准为无精神疾病并自愿参与调查的学生。共调查学生1426名,其中男生923名,女生503名,年龄为15~18岁,平均(16.76±1.12)岁。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的陪伴时间、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频率、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次数等。

(2)焦虑自评量表(SAS)。SAS含有20个项目,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每个症状按出现频度分为4级评分。正反向计分,将所得总分乘以系数1.25为标准分,按照国内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重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3)调查方法。本调查符合伦理道德委员会要求,并同意学生随时退出调查。调查安排在不影响学生上课和考试的学期中期,在调查开始前,由调查人员将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学生讲述清楚,要求学生独自完成问卷,并由调查者集体回收。共发放问卷1426份,回收有效问卷13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96%。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对父母相关因素与学焦虑情绪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以P

二、调查结果

1. 1397名学生焦虑发生情况

1397名高中生焦虑发生率为26.33%,其中住校生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2.41%,走读生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0.25%,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所有学生中轻度焦虑发生率为20.3%,中度焦虑发生率为5.7%,重度焦虑发生率为0.33%。

2.住校生父母相关情况

调查学生父亲文化水平:大学及以上426人,占55.39%;高中及以下343人,占45.61%。母亲文化水平:大学及以上216人,占28.08%;大学及以下550人,占71.52%。

3.父母关心程度与住校生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获得父母对住校生关心程度的信息,将其中父母的关心程度包括生活关怀、互相沟通、表扬与鼓励,陪伴时间分别赋值进行相关分析,详见表2和表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关心与焦虑情绪呈负相关(P

结论:高中住校生与走读生相比,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对于住校生,父母的各种方式的关心可以显著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由此家庭关心程度可以有效改善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

三、讨论

焦虑是情绪的一种,焦虑的发生通常与紧张性事件有关,医学概念上的焦虑(anxiety)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焦虑在通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对于高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高考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质的飞跃,年龄在15~18岁之间,这正是个体生理、心理开始趋于成熟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相对于初中阶段,压力骤增,学习任务繁重,并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开始住校生活,住校生活使学生面临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就餐、住宿、与室友的相处,作息纪律的约束,都给学生带来显著的压力和困惑。离开父母使得住校生的精神寄托减少,很多事情自己面对,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本文研究中,住校生与走读生的焦虑情绪差异也说明了这一点。本研究通过我们对父母各种关心程度的调查显示,及时沟通、鼓励、表扬,每周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可以显著缓解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提示父母要尽量在孩子周末回到家中时,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尽量多陪伴孩子,聆听、沟通、排解、鼓励,可以有效地缓解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本研究为如何减轻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篇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research of public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ree supergen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alue and specific method. By understanding the real mentality of "three supergene" while learning public mathema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nd takes appropriate reform measur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hieve effective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关键词: 三表生;公共数学;学习心态

Key words: three supergene;public mathematics;learning attitud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23-02

0 引言

按照国家“十”报告指出的方针:“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并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中“三表生”的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三表生的学习层次分化比较严重。在本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反映“三表生”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目的不明确,致使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同时教授“二表生”和“三表生”的公共数学教师感触最深,三表生的公共数学学习问题出在哪里?引起了作为数学教师的思考。实践表明,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取决于由其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情绪和经验等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学习心态。因为积极的学习心态是保证学习成绩的关键。从我们实践教学来看“三表生”学习苦难,厌学的根本原因还出在学习心态上,没有正确的学习心态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动力。那么“三表生”都有些什么样的学习心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心态,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考虑,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三表生”学习公共数学的真实心态,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心态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对策,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从而摆脱本科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的困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使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教学部门制定符合“三表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三表生”公共数学学习心态研究的价值与具体内容

1.1 研究的价值 本文的提出可以为提高高校数学课的质量,全面了解三表生的学习心态,提高三表生的学习成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本文研究的内容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原始的资料都是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提出的调查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去应用实践,具有教强的推广价值。

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其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中“三表生”的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三表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新生的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这就给各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本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反映“三表生”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目的不明确,致使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实践表明,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取决于由其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情绪和经验等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学习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消极的学习心态却往往成为学习的内在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态,总结心态的特点,通过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才能使得教与学更和谐地发展,这对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目标 ①通过实际调查,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三表生”学生数学学习心态。②结合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与分析研究报告,形成文字材料,提供给学校教学系部,作为系部制定“三表生”公共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直接有效依据。③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是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④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1.3 研究内容 ①设计学习心态调查表。并采用小样本试验研究与分层考查的方法对三表生的学习学习心态及思维能力进行调查。②本文采用统计的方法如t检验、尹检验、相关分析、主成份相关分析等,来对调查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与分析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可以定量的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通过正确教育观进行分析就可以找到可操作的改进措施,深刻剖析整个教学活动,将课程教改逐步推进。③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总结建立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措施与方法,并将这些措施与方法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参考,是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并把学生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2 结论

从实际教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逐渐完善所研究的课题。并利用统计的方法如t检验、尹检验、相关分析、主成份相关分析,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对于数据的分析更为准确、完整。本文研究的内容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是负责项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教改项目,原始的资料都是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提出的教改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去应用实践,对实际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根据调查的结果合理制定建立三表生良好学习心态的方法与措施,指导教务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对三表生学习的管理,使理论检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纯莲,孙宇.多元智能与积件思想在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整合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01).

篇5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主动性自评量表;心理测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6-0004-04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多围绕“主体性”而展开,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成为高级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知识经济和终身化学习社会对现阶段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学习主动性(learning Initiative)是指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觉、持久地发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及其功能,是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自觉自愿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隐态度和行为倾向。王云海、武丹丹和李峰[1]研究指出,学习主动性是由学习内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包括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学习目标以及激励人和推动人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对学习起着唤醒、定向、选择、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因此,学习主动性的定义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强调其自觉性和能动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方面主动作出选择、控制或调节的行为倾向。

国外目前对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工具是 Bateman 和 Crant[2]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量表(Proaetive personality scale,pps)。主动性人格是“个体采取主动行为影响周围环境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或行为倾向”,它是影响主动学习行为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变量。

近几年,国内对学习主动性的探讨已经逐步由定性向定量转化,一些学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探讨过中专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初中生学习主动性和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现状和特点,但是使用的研究工具都缺乏科学的测量学指标,信效度有待验证。关于高中生学习主动性成分和测评工具开发的直接研究鲜少,这不利于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本研究旨在整合、提炼已有文献关于高中生学习主动性成分的分析,编制高中生学习主动性测评量表,以期为评定当前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现状及发展特点、探讨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来自广州市某中学高一、高二、高三的2000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96份。有效数据分布为:高一年级718名(40%),高二年级449名(25%),高三年级629名(35%);其中男生624名(34.7%),女生1172名(65.3%)。施测过程以班级为单位,按照统一的指导语,使用包含30道题的初始问卷。

(二)理论维度的构建

参考已有研究中对学习主动性概念的相关探讨,并结合我国高中生的实情,提出以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管理、元认知监控、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资源利用四个方面来构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自评问卷。

(三)方法

高中生学习主动性自评问卷的题项来源有:第一,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已有相关量表的挑选与合适的项目,初步确定问卷的结构;第二,对200名高中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 (其中高一 80 人、 高二 80人、 高三 40人),请他们描述日常学习中主动学习的表现。对问卷调查结果加以分析,选择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条目。整合、提炼文献检索和开放式调查所形成的条目,编写成高中生学习主动性问卷的初稿,经过专家修改,表面信度良好。初始问卷由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过程与成效监控、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资源利用四 个维度构成,包含30个题项。问卷采用7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计1~7分。得分越高说明其学习主动性越强。

(四)数据处理

用SPSS16.0 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区分度的分析

每一个题目的区分度是求各题目与量表总分的积差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显著表明该题目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相关系数不显著则表明缺乏区分度。统计结果显示,所有题目的相关系数均显著,因此全部予以保留。

(二)项目鉴别度的分析

求出量表各样本总分,将被试按照测验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找出样本上下27%处的临界分数,依照临界分数将观察值在量表的得分分为高低分两组。以独立样本t检验检查两组被试在每个题目上的差异,以差异是否显著作为题目的鉴别指数。如果差异显著(即p值小于0.05),说明题目具有一定的鉴别性,不显著说明该题目不具有鉴别度,可据此进行题目筛选。统计结果表明所有题目得分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显著,因此全部保留进入下一步的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英语家庭作业;学习成绩;相关

Abstract: On analyzing the data of a study carried out in six key se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s three provinces, Guangdong, Henan and Qinghai, involving 290 Senior Two students and 47 Senior Two English teach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reported amount of complete English homework and their English achie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which means that the more English homework a student completes, the better his/her English achievement will be.

Key words: English homework, English achievement, correlation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英语家庭作业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学科教学宝贵的课程资源,它是连接英语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英语家庭作业与英语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学生负担太大,而造成负担过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作业过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倡导给学生减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家庭作业一直是英语教师、学生、家长及英语教育专家们议论的焦点。英语家庭作业是否有效?它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家庭作业做得越多学习成绩就提高得越快?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家庭作业涉及学生、教师、家长,毫无疑问,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然而,我国很少有人研究这个问题。国外对家庭作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作业量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最多。但此类研究中大多都用作业时间来代表作业量,很明显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做同样的作业,由于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所用时间是大不一样的。对于作业相同的学生群体,用作业完成量来代表作业量就准确得多。在本研究中,广东、河南、青海三省的六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的英语家庭作业量基本一致(每天约为47、49、51分钟),因此用作业完成量来代表作业量更好。

Cooper,Lindsay,Nye和Greathouse(1998) 对田纳西州的70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作业完成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

Bonyun(1992)回顾了二十个1985年至1991年的家庭作业研究,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加拿大的高中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所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作业完成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的。

1.2 研究问题

本论文主要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1)高中生通常完成多少英语家庭作业?

(2)高中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 抽样

表2.1 学生样本的特征

(总数:290人)

人数

比例

性 别

120

41.2%

170

58.6%

作业地点

在校

176

60.7%

在家

12

4.1%

既在校又在家

102

35.2%

家庭背景

很富

1

0.3%

富裕

7

2.4%

一般

256

88.3%

贫穷

15

5.2%

很穷

11

3.8%

为了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研究从广东、河南、青海三个省的六所重点高中抽取了290个高二学生、47位高二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广东是个较发达的地区,教学设施较好、英语教师水平也相对较高。因为外资、合资企业较多,学生们与英语接触的机会也较多;河南位于我国的中部,英语教学水平也属于中等;而青海在我国的西部,在这三个省中,英语教学水平最低。这三个省分别代表我国的发达、中等及不发达地区。

另外,因为高一学生刚入学,很难考察高中英语家庭作业对他们的影响,而高三学生正在准备参加高考,本研究抽取高二学生教师作为样本。

学生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见表2.1。

施测时实际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教师问卷50份,回收有效学生问卷290份、教师问卷47份,有效率为96.7%。

2.2 测试工具

研究工具是自行编制的问卷,问卷分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分类基本一致。为了便于分析,大多题目设计也一样。只是学生问卷每个维度的问题数比教师问卷多(教师问卷每个维度3-4个问题,而学生问卷为4-5个)。本研究只用了问卷的部分内容。

本研究没有专门设计试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进行测试,而是把学生高一学年末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这次考试都是由每个学校所在地区组织的统考,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2.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的,包括以下部分:

(1)通过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卡方检验(Chi-square)分析教师与学生对问卷的反馈情况;

(2)通过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分 析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

3.1.1 对英语家庭作业时间的描述

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第三部分第1题,内容基本一样(教师问卷为:我班学生一般每天做英语家庭作业的时间为

分钟。学生问卷为:我一般每天做英语家庭作业的时间为

分钟。其提供选项均为:a. 0;b. 30;c. 60;d. 90;e. 120),其目的是为了调查学生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

从表3.1可以看出,59.1%的教师、52%的学生都认为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是60分钟,38.8%的教师、39.3%的学生认为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为30分钟。通过计算均数可以算出高二学生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约为49分钟。

高二学生一般有九门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通常每天上六门课。如果每门课的家庭作业时间都按40分钟计算,那么高二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就是240分钟,即四个小时。很明显他们的家庭作业量太大了。

表3.1 学生、教师对英语家庭作业时间的描述

30分钟 60分钟 90分钟 120分钟 Value Asymp. Sig.

(2-sided)

教师

38.8%

59.1%

2.1%

学生

2.1% 39.3%

52 %

5.2%

1.4%

Likelihood Ratio

17.642

.024

另外,从上表可以看出,似然比卡方值为17.642,相伴概率为.024,小于通常给定值0.05,所以否定不相关假设,可以认为教师与学生对家庭作业时间的描述高度一致,是可信的。

3.1.2 学生对其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的描述

表3.2 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Cumulative

Percent

Percent

3

1.0

1.0

1.0

做四分之一

14

4.8

4.8

5.9

做 一 半

32

11.0

11.0

16.9

做四分之三

135

46.6

46.6

63.4

106

36.6

36.6

100.0

290

100.0

100.0

学生问卷的第三部分第3题为:通常我的英语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是

。其提供选项 为:a.不做 ;b.做四分之一;c.做一半;d.做四分之三;e.全做。其目的是调查高二学生英语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从表3.2可以看出,尽管高中生的英语家庭作业太多,经常不做、做四分之一的英语家庭作业的学生仅有1%、4.8%,而做四分之三和全做的学生总数高达83.2%。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家庭作业的态度是积极的。

3.2 相关分析

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图3.1家庭作业时间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图3.1表明,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297,p

这个发现与Cooper,Lindsay,Nye和Greathouse(1998),Bonyun(1992)等的发现是一致的。

4.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学生英语家庭作业量约为每天49分钟,英语家庭作业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即在学生英语家庭作 业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高中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尽管该研究发现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但这并不是说英语家庭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就像Cooper(1994)所发现的那样,家庭作业有个最佳量,即当家庭作业达到这个量时,效果最好;一旦超过了这个量,其效果就会降低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起负作用。

姚利民(2003)也指出“虽然有研究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生做家庭作业有助于改善学习,做家庭作业越多,成绩越好,增加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更可能改善学生的成绩。例如,匈牙利、日本、荷兰的学生较瑞典、芬兰、英格兰、挪威、中国香港的学生做更多的家庭作业,因而学习成绩更好,波兰、意大利、以色列的学生因为做家庭作业时间少,因而成绩相对较差。但是,超过一定量的家庭作业非但不与成绩改善正相关,相反,过多的家庭作业还会导致以下结果:(1)导致学生疲劳,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成长;(2)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使他们感到焦虑,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恶和害怕学习;(3)干扰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布置的作业量要适当。”

Beaton, et al. (1996)、Weston(1999)、Osgood and Keys(1998)、Miller and Kelley (1991)、Gill(1996)等也发现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曲线相关,即当作业时间达到最佳时间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而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

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放弃那种英语家庭作业多多益善的观念,应布置高质量且数量合适的英语家庭作业;其次,在所布置的英语家庭作业量适当的情况下,因为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明显地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对所布置的英语家庭作业要督促学生尽可能全部完成;最后,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及时反馈。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英语家庭作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Beaton, A.E.& Martin, M.O.& Mullis, I.V.S.& Gonzalez, E.J., Smith, T.A.& Kelly, D.L. Science Achievement in the Middle School Years: IEA's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C].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esting,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1996.

Bonyun, R. Homework: a Review of Reviews of the Literature[M]. Ottawa: Ottawa Board of Education, Centre for Researc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1992.

Cooper, H. The Battle Over Homework: an Administrator's Guide to Setting Sound and Effective Policies (The Practising Administrator's Leadership Series)[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1994.

Cooper, H., Lindsay, J.J., Nye, B. and Greathouse, S. Relationships among attitudes about homework, amount of homework assigned and completed,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90):70-83.

Gill, B. A sin against childhood: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the crusade to abolish homework, 1897-1941.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05 (November 1996) [J], 27-66.

Miller, D.L. and Kelley, M.L.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homework performance: a critical review (Research Review)[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1991(6):174-85.

Osgood, J. & Keys, W. Headteachers's Main Concerns (Annual Survey of Trends in Education, Digest No. 5)[C]. Slough: NFER, 1998.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就动机;相关

1 研究现状

“网络成瘾”与“网络依赖”两个名词是不作区分的。桑标和贡晔应用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杨(K.Young) 博士的10条网络成瘾测试标准对16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完全没有网络成瘾的有113人(占69.18%),轻度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的有41人(占25.13%),严重网络成瘾的有8人(占4.9%)[1]。

金伯利·杨(K.Young) 博士在1996年的心理学会年会上第一次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公布了自己对网络成瘾的实证研究。她对比了DSM-IV上所有的成瘾诊断后,认为病理性赌博状态最像网络成瘾,且是临床障碍[2]。

前人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大学生网络依赖与成就动机之间相关研究尚无。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学生,共1300人。被试的年龄在19—24岁之间,除去未按要求作答者,有效样本为1073人,有效率为82.53%。

2.2 研究工具

2.2.1 网络依赖程度问卷

该网络依赖程度改编自美国金伯利·杨(Kimberly Young) 博士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改编后的问卷共14个项目,各题按1-5计分分为“几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五个选项,最终以20分的作为网络依赖的常模,24-36分为轻度依赖,36-48分为中度依赖, 48-60分为重度依赖。经检验,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

2.2.2 成就动机量表

该量表是由我国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成就动机量表而成,并于1992年在中学生和大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2.3 统计工具

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成就动机主效应在性别、年级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表1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性别差异

由表1可知,男生(1)和女生(2)的网络依赖的总分不高,而得分越低的网络依赖程度就越低。对男女生网络依赖的情况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网络依赖得分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

表2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

表3 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

(M±SD)

由表4可知,男生(1)和女生(2)的成就动机稍偏低,而得分越低成就动机就越低,这说明男生和女生都存在一定的成就动机困乏情况。再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成就动机得分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和成就动机在年级上的差异,把各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和成就动机进行了方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网络依赖、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主效应在四个年级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再进行LSD事后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4 事后检验表

由表4可知,大一与大二、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以及大二与大四在网络依赖度上差异显著,大二最高;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三,以及大二与大四在追求成功动机上的差异也是显著的,大二最低;大一与大二、大一与大四、大二与大三,以及大三与大四在回避失败动机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大一与大四,以及大二与大四在成就动机主效应上差异极其显著。

3.2 网络依赖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

3.2.1 大学生网络依赖度和成就动机各因子及总体统计量描述

表5 大学生网络依赖度和成就动机各因子及

总体统计量描述

由表5可知,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平均为23.57分,是比较低的。成就动机主效应的最低达到了-46.00分,最高为54.00分,平均值为3.67分,表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差异相当大。还可以看到,追求成功动机的得分总高于避免失败的得分,说明总体上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强。

3.2.2 对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各因子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

将网络依赖和成就动机各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网络依赖、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主效应之间均有显著性相关。网络依赖与追求成功动机以及成就动机主效应呈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回避失败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表6 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注:* p

4 讨论

4.1 网络依赖、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和学历上的差异

4.1.1 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分析

就网络依赖程度来说,从研究结果可知,在性别水平上,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从平均数分析可看出,男生的网络依赖总体程度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前人研究结果也一致。前人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男生网络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具有冒险精神,猎奇心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对于网络依赖的危害缺乏警惕性,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就成就动机来说,男女生的成就动机都偏低,这说明大学生缺乏成就动机,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而女生成就动机较高,一般的研究观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成就动机逐渐低于男性的成就动机,但是本文结果表明,女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男生。笔者认为成就动机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女大学生在接受不断的教育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冲破了传统观念中女性相夫教子的生活目标,从而表现出对成就的追求与渴望。当然,这一差异也有可能是多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4.1.2 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分析

就网络依赖程度来说,大一新生面对新鲜的大学生活,更多是在适应,有些还沿袭着中学时的学习方式;对网络依赖程度并不高。大二学生课程相对较多,时间紧凑,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予他们消耗在网络上。而大三学生已融入到大学生活中,课余时间较多,学习、生活都较为自主,部分同学对大学生活存在倦怠感,对目标迷茫。进入大四,就将面对再深造或是进入社会工作等现实问题,有了更明确和更重要的目标追求,他们能够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自己的活动。

就成就动机来说,本文研究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大四的成就动机高于大一、大二,大二的追求成功动机最低。大一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刚从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环境换到大学这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新环境中,虽然大多数学生踌躇满志,但是对大学阶段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都还不了解,也比较盲目。这就导致了大一学生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和会回避失败的动机都较高。进入大二,部分学生沿袭着高中的学生方式,表现出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不适应,在一年学习中,同学之间拉开了差距,加之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和诱惑性的因素都对其成就动机产生了消极影响。大三学生对自己有客观认识定位,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必须尽早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但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又有些迷茫,所以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都较高。而大四学生逐步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评价和定位。毕业在即的他们,外界的压力增强、父母的期盼让他们必须面对再深造或是进入社会工作等现实问题,有了更明确和更重要的目标追求,大多学生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会抓住在校最后的宝贵的时间汲取知识、增强技能,为就业做充分准备。

4.2 网络依赖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知,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差异较大,追求成功动机的分数总高于避免失败的分数,说明总体上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强。大学生网络成瘾总分与成就动机主效应总分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推测:成就动机越高的大学生其网络依赖的程度越低,而成就动机越低的大学生其网络依赖的程度越高。

网络依赖、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主效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网络依赖与追求成功动机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回避失败动机显著正相关。

成就动机越强的大学生,学习发展目标越明确,一般更加自信、独立。成就动机越强的大学生,越敢于尝试,从追求成功中的巅峰体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成就动机越低的大学生一般缺乏自信心和执行力,容易沉迷于网络,从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感。但当他们从虚拟世界的满足回到现实生活失落中,则更易对自己产生消极评价,恶性循环阻碍自我目标实现。所以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低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效防止学生网络成瘾。同时降低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也是提高其成就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

5 结论

1)大学生中性别对网络依赖程度和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极其显著,网络依赖程度水平上,男生高于女生,成就动机水平上,女生高于男生。

2)网络依赖、成就动机主效应、追求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在各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

3)总体上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强。

4)网络依赖、成就动机主效应、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网络依赖与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主效应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回避失败动机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自评问卷;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22-0008-04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多围绕“主体性”而展开,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知识经济和终身化学习社会对现阶段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学习主动性(learning initiative)是指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觉、持久地发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及其功能,是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自觉自愿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隐态度和行为倾向。王云海、武丹丹和李峰[1]研究指出,学习主动性是由学习内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包括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主动性对学习起着唤醒、定向、选择、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主动性的内涵大体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强调其自觉性和能动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方面主动作出选择、控制或调节的行为倾向。

国外目前对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工具是 Bateman 和 Crant[2]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量表(Proaetive Personality Scale,PPS)。主动性人格是“个体采取主动行为影响周围环境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或行为倾向”,它是影响主动学习行为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变量。

近几年国内对学习主动性的探讨已经逐步由定性向定量转化,一些学者已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探讨中专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初中生学习主动性和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现状和特点,但是研究工具都缺乏科学的测量学指标,信效度有待验证。少有研究针对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维度和测评工具的开发,这不利于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本研究旨在整合、提炼已有文献关于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维度的分析,编制高中生学习主动性测评量表,以期对评定当前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现状及发展特点、探讨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有所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来自广州市某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的2000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96份。有效数据分布为高一年级718名(40%),高二年级449名(25%),高三年级629名(35%)。其中男生624名(34.7%),女生1172名(65.3%)。以班级为单位,按照统一的指导语,用包含30题的初始问卷施测。

(二)理论维度的构建

参考已有研究中对学习主动性的概念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高中生学习的实情,提出以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管理、元认知监控、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资源利用等四个方面来构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自评问卷。

(三)方法

高中生学习主动性自评问卷题项的来源有:(1)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已有相关量表中挑选与合适的项目,初步确定问卷的结构;(2)开放式问卷调查 200 名高中生(其中高一 80 人、高二 80人、高三 40人),请他们描述日常学习中主动学习的表现。对问卷调查结果加以分析,选择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条目。整合、提炼文献检索和开放式调查所形成的条目,编写成高中生学习主动性问卷的初稿,经过专家修改,表面信度良好。初始问卷由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过程与成效监控、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资源利用4 个维度构成,包含30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计1~7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主动性越强。

(四)数据处理

用SPSS16.0 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区分度的分析

每一个题目的区分度是求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积差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显著,表明该项目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相关系数不显著,表明缺乏区分度。统计结果发现,所有项目的相关系数均显著,因此全部予以保留。

(二)项目鉴别度的分析

第一,求出量表各样本总分。

第二,将被试按照测验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

第三,找出样本上下27%处的临界分数。

第四,依照临界分数将观察值在量表的得分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第五,以独立样本t检验检查两组被试在每个项目上的差异。

第六,以差异是否显著作为项目的鉴别指数。如果差异显著(即p值小于0.05),说明项目具有一定的鉴别性,不显著说明该项目不具有鉴别度,可据此进行项目筛选。统计结果表明所有项目的差异均显著,因此全部保留进入下一步的因素分析。

(三)因素分析

对问卷的30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Barlett 球形检验和KMO值对样本充足度和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进行检验。结果显示Bar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差异,χ2=28431.653,p

采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对问卷作初步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4个,可解释总变异的56.238%,根据主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其曲线在第4个因子后开始趋于平缓,每个因子对累积的总变异的百分比增加很少(方差贡献率小于3.000%),故提取前4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6.238%(见表1)。对其结果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各因子的负荷量均在0.40以上,30个项目共同度介于0.340~0.668之间,具体数值见上页表2。

由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建立4个维度,根据每一个公共因素所包含项目的内容,对这4个维度的命名如下:

维度1主要涉及学习目标与计划等方面的内容,命名为学习计划与目标管理性。

维度2主要涉及利用机会与资源提升自我学业的意识问题,命名为学习资源利用性。

维度3主要涉及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调节与监控,属于元认知内容,命名为学习成效监控性。

维度4主要涉及学习兴趣与动力问题,命名为学习兴趣调动性。

(四) 信度分析

信度又称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的结果要保持一致。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一致性系数来考察自编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如表3所示,整份问卷的α系数达到0.950,说明总量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量表的α系数从0.760到0.927。信度分析结果表明,编制的量表信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五)效度分析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量表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本研究考察了自编问卷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1.内容效度

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来检验问卷是否可靠。专家评定是一种提高问卷内容效度的常用方法。在初始问卷编制完后,本研究请几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学者对问卷的题项进行了反复的推敲、评判,他们一致认为,该问卷基本反映了高中生主动学习的品质,能有效评定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题项的代表性较强。从各分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表4)得知,各分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均显著,表明其内容效度是比较理想的。

2.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选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作为效标题目来考察关联效度,参考商佳音和甘怡群的修订将原量表译成中文版本。量表共17 个项目,要求被试评价条目陈述与个人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采用7 点评分,其中1 代表“完全不符合”,7 代表“完全符合”。分数越高代表主动性人格倾向越强。在本研究中,主动性人格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4。效标题目作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发展的效度指标。根据被试对主动性人格量表的回答,计算学习主动性30个项目总分与该项目得分间的相关,结果如表5,效标题与自编问卷的相关系数为0.713,在0.001水平上相关显著。

四、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编制的高中生学习主动性问卷结合了高中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表现,考察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状况。测验结果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首先,经筛选后的 30 个项目构成的高中生学习主动性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0,分问卷的信度也在0. 75以上,显示该问卷有较好的可靠性。其次,该问卷也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本研究编制的高中生学习主动性问卷得到了相关专家的仔细推敲和修改;此外,该量表各因素和总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85~0.922之间,基本达到中等偏高的相关,说明高中生在学习自主性各维度上的反应具有一致性;与作为效标的主动性人格量表存在中偏高的相关程度。这些数据都表明其内容效度是比较理想的。

(二)析取因子

在确定问卷初始维度时,考虑到中国高中生学习过程竞争激烈、以升学为目的以及高压力等特征,并参考前人对学习主动性的界定,提出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过程与成效监控、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资源利用四个维度。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符合初始构想,形成四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学习计划与目标管理性、学习资源利用性、学习成效监控性、学习兴趣调动性。这四个维度大体上概括了主动学习的特点,符合学习主动性的定义与特征要求。田澜和杨晶[3]参考齐莫曼和商柯对学习自主性要素的划分思路编制了高中生学习自主性问卷,包括学习成效监控性、学习时间管理、目标竞争意识及学习耐力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有两个与我们编制的问卷维度相近,有两个不同。我们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是因为学习自主性与学习主动性的概念之间既相近又不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课题组[4]研究指出,主动学习不等于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是探究、合作学习或一切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能使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化。

五、结论

高中生学习主动性自评问卷共30个项目,分为学习计划与目标管理性、学习资源利用性、学习成效监控性、学习兴趣调动性4个维度。总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50,4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在0.760到0.927之间,内容效度与效标关联效度的结果都比较理想,可以作为高中生学业主动性发展状况的有效测量工具。当然,本研究仍存在样本取样范围狭窄的问题,今后需要进行更广泛的取样,进一步验证问卷的代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云海,武丹丹,李峰.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163.

[2]Bateman T S,Crant J M. 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3,14,103-118.

[3]田澜,杨晶.高中生学习自主性问卷的初步编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5-127.

篇9

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指导思想: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顺应课程改革大潮,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推动公平教育的逐步实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小学数学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有更大提高。

  1、认真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进行贯彻落实

  从全省范围来看,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是眼下的重中之重。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明确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

  (2)要研究如何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发现数学,研究数学。

  (3)进一步探索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

  2、进一步推动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1)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现在已经到了高年级。对于高年级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应与低、中年级有所不同。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教学、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数学化研究过程,如何做到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协调统一,如何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有效衔接,如何提高教师相应的专业化水平。

  (2)预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出台。届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于修订的背景,增加、删减的内容要弄清楚,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准确把握,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拟召开一次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主要内容有观摩课堂教学,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交流重点研究的理论成果,对骨干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必要时邀请专家来作报告,使广大数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认识。

  3、继续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开展工作

  开展校本教研是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要认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了解外地校本教研好的经验和做法。

  (2)经常深入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中,了解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具体参与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积累经验,帮助学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形成典型,并及时推广。

  4、继续扎实开展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已经激起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并有了初步的成果。应该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1)对于课外研究课的`研究,要进行巩固和提高,并使之常规化、长期化。

  (2)对于课内研究课的研究,要继续扩大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新授课,也要涉及练习课、复习课;不仅涉及空间与图形的课,也要涉及计算课,解决问题的课等,并逐步与单元教学、常规教学结合起来。

  (3)积累好有关的材料,做好理论方面的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步提升。

  (4)拟召开一次全市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小课题研究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5、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来为教学研究服务是当下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

  (1)研究利用电子邮件、教育局网站、qq、博客进行教研信息的、交流等。

  (2)研究利用网络与区县教研员、基层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3)研究利用网络,对于文字的、视频的教学案例、学术报告、教学课件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研究。

  6、为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作准备

  今年,省优质课评选活动计划在五月份举行。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了促进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教学新秀,提升我市的课堂教学水平,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选的确定,各种课型的研究,进行试讲锻炼等。

  7、为城乡小学数学教研交流提供平台并促使共同进步

  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公平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也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研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选取几所城区和乡村的学校开展小型的专题教研活动,给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的教研水平共同提高。

  8、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和作业的实效性

  人们对备课和作业的研究要远远滞后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如何消除备课中的形式化问题,注重实效性,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电子备课,应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如何设计课外实践性作业,也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各月份计划安排

  1月份 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月份 召开小学数学教研年度工作会议;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做好这些艰巨而富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贯彻新的教育精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常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比较理想。两个班的优生只有二十个,仅占百分之十,而学困生接近百分之四十。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今年进行小组辅导,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新的学期,初中数学课课节较少,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习和强化“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学期,我校所有学科都主张自主学习与集体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4、多读书,读好书和积极开展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

  多读几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对于教学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讲解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5、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

  今年,我们数学组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坚持,才能成功。

  6、注重课后反思,课后反馈。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好下一次应注意的细节。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重视单元检测,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使用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筛选的同一份试题,测验试题的批改不过夜。测试后必须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必须使用等级。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课标达成的有效、及时,考核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8、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切实重视听评课,确保每周听课至少1节。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各级教研组织的培训和系列课达标,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6、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学习。

  7、因材施教,宽容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制定的依据

  随着高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本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实际阶段,本计划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以下四个:

  1、第二学期课改的理念:一个为本、三类课程、三维目标。

  2、新数学课程标准。(详见《XX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三本书:课本、教参、练习册。

  4、本校教研组对本学期学科的要求。

  二、基本情况分析

  高一(X)全班共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XX分,合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低分率为XX%。高一(X)全班共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XX分,合格率为X%,优秀率为XX%,低分率为XX%。

  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来看,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可以说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

  1、有潜力。

  2、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信任,配合默契。

  存在的不足是:

  1、聪明有余,而努力不足。

  2、男生聪明,上课积极,但不够勤奋、踏实;女生认真,但上课效率不高,学得不够灵活。

  3、从期末统测来看,差生的比重大。

  4、个别学生懒惰成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极差。

  5、平时学习不够用心,自觉,专心思考、钻研的时间太少。

  6、一些同学学习成绩起伏大,不稳定。

  7、一些好学生满足现状,骄傲自满,思想放松,导致成绩退步。

  8、学习兴趣,动力,上进心不足。

  三、本学期力争达到的目标

  1、完成三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基础性课程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拓展性课程要适当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性课程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习惯与品质。

  2、完成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3、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

  4、转化学困生,提高成绩。有些学生成绩总是上不去,以为不是块读数学的料,久而久之,产生放弃数学,讨厌数学的心理。由此,我在学习中,要多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耐心指导,不断激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其喜欢数学,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一手提高优秀率,一手减少不及格人数,力争班与班之间无明显差距。

  四、具体措施

  1、从期末统测来看,学困生的比重大,优秀率没有。为此要进行分层教学,学困生要注重基本题、常规题的反复操练,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好学生要避免无谓失分的情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高三。总而言之,学困生还是继续注重双基的训练,将做过,讲过的题目再反复操练。另外也不能忽略了高分学生的培养,给好学生布置一些有质量的课外题,定期查阅,批改,答疑。这样,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2、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切实落实教学目标,做到全面不遗漏,要以考纲为标准。另外,每节课要安排必要的练习时间,多安排随堂测试是有好处的。试题讲解时要突出方法,突出思考、分析过程,要暴露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概念、计算等方面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有针对性的矫正,补偿。不就题讲题,注意适当的变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积累解题经验,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订正,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

  3、从期末统测看学生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教师要通过平时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审题、数学建模的能力。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背景,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数学知识。

  4、期末统测中选择题普遍得分不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由于选择题只有答案,所以解答选择题的策略是:合理、迅速、检验,要善于转化,避免机械套用公式、定理和“小题大做,舍近求远,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不良习惯。另外,由填空题的错误表达和解答题的计算粗心、考虑不全面而造成的无谓失分,导致了分数上不去和好学生考不出高分。所以,为保证得到该得的分数,要求必须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弄清概念,思考全面,正确表达。

  5、注重讲练结合。要多安排课堂练习,当堂检测。当日作业,周练,月考要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讲评。平时要注意练习的有效性(适当题量,恰当难度,精选精练),规范书写,认真批改,及时讲评,反馈矫正(建立错题集,进行再认识)。坚决反对只练不讲,只讲不练。评讲中要针对学生的错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缺漏,发现问题要跟踪到题,跟踪到人。本次统测中许多试题平时讲过,练过,考过,但错误仍然很多,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

  五、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关爱学生,严格要求,用情实现师与生的沟通,用景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难度要适当,要追求最有效的训练,要清楚哪些学生需要哪些训练,切实注重部分学生的补差和提高,关注全体学生的学,基本教学要求要有效落实到位;

  3、注重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内容和方式要更新,有层次推进,多角度理解,反思总结,重视教与学的方式多样化;

  4、激发兴趣,重视过程教学,重视错误分析型学习;

  5、重视开放性、研究性问题的教学,关注主观评判性问题的学习,研究新题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其数学能力。

  6、结合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教参,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7、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加强课外辅导,利用中午和晚间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答疑解惑、找学生谈话等等。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9、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的分析。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是的练习,每次都要做好分析,并指导学生纠错。在分析过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真正理解,过关。

  10、学生除配套练习册外,每人订一本《一课一练》作为补充练习,并要求每周写学习感悟与学习疑惑,每人准备一本错题本收集错题,每人在课本留白处做好课堂笔记。另外,我自己有充足的时间与资料,进行习题精选与练习补充。

  六、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本学期一定要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同时抓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规范,作业质量等细节问题,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力争消灭不及格,并使那些因无谓失分而导致分数起伏不定的学生能稳定下来,从而进一步提高优秀率。

  目前,我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还非常多,好在学生的学习势头保持良好。我和我们班的全体学生,将尽我们所能,力争在本学期能有所收获,更进一步。

  七、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结合二期课改,将“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积极开展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基础训练,但要避免“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举一反三,突出方法,总结经验,采取变式训练,专题训练等多种方式。

  3、针对本学期三角公式多的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学习支持材料,如公式默写表,公式背诵口诀,公式记忆方法,公式小卡片等。

  4、借助“TI图形计算器”强大的图形功能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5、利用“Bb”系统建设e课堂,建设网络学习包。

  6、写数学感悟或一周问题,与学生进行书面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给予学法指导。

  7、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分层补充课外练习。

篇10

关键词:SOLO分类法;学科概念;学习结果;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A-0055-04

一、引言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其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是教学的重要目标。[1]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即使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在理解的视角、深度和广度上也是有差异的,而这些都会对其是否有所收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分辨学生不同的理解层次(即“质的不同”),并了解导致差异的原因,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当前,以“答案正确与否”作为评分标准仍然受到大多数学业测试的推崇。然而,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没有对学生理解知识的层次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因而可能导致矛盾的出现:一方面,即使对某一问题回答正确,也不足以说明学生对该问题足够理解;另一方面,即使回答错误,并不代表学生对此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传统的“对错评价法”很难有效地发现学生理解的不同层次并加以区分。而这种对理解力的无要求和难以区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被鼓励更多地关注问题的表面,而不愿深入思考;更多地采用“重复”、“记忆”等表层学习方式,而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应该被采用。

虽然现如今教育评价工具多种多样,然而那些可以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并在更高认知水平上提供挑战的评价工具却不多见。那么,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评价工具,是否能够并如何满足上述需求?本文分别从概念、结构、应用等方面对SOLO分类法进行阐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二、SOLO分类法的概念

(一)概念与结构

SOLO分类法是由Biggs等人根据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而设计的一种复杂的等级模型,用以测量和分类不同学科、水平和长度之任务的学习结果。根据回答问题所需的认知程度和对问题的理解层次进行层级排列,SOLO分类法一共可划分为五个结构水平,具体而言包括:

1.前结构水平:不理解任务,回答“不知所云”。

2.单结构水平:只关注任务的某一方面,且理解是表面的。

3.多结构水平:可以处理任务的多个方面,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解被定义为“了解”。

4.关联水平:能够很好地整合任务的多个方面,并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理解被定义为“意识到关系”。

5.扩展抽象水平:能够超越任务本身理解、概括,并在新的领域中应用;理解被定义为“远迁移”。

(二)适用范围

SOLO分类法适用学科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数学、化学、生物、医学、心理学、计算机、会计学、教育学、语言学、历史和地理等不同科目,以确定学生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和变化。并且,SOLO分类法也适用于同一科目的不同取向。例如,Chan等人(2002)发现SOLO分类法对心理健康学科的理论取向和实践取向都起到了分类作用。[2]

对于不同群体SOLO分类法同样适用。这些群体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和社会成人等。不过大多数研究对象为本科及以上水平学生。例如,Newton等人(2013)考察了28名本科二年级生物化学专业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情况,并与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相关分析。[3]Boulton-Lewis等人(2008)的研究对77名儿童护理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访谈手稿进行了分析。[4]Chan等人(2002)则对17名在职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期末论文和课堂讨论记录进行了分析。

三、SOLO分类法的应用

(一)分析学科概念的变化

学生看待学科概念的方式构成了课程发展、课堂教学和有效的评价方式的基础。[5]因此,了解学生如何看待这些概念是非常重要的。SOLO分类法可以分析学生对特定概念的理解并加以跟进,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因而被广泛采用。Lucas等人(2009)运用SOLO分类法分析了学生对会计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及变化情况。[6]研究发现,学生的回答包含了一系列“错误概念”,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会计学术语的死记硬背或仅凭直觉的理解造成的。可以说,大多数学生没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即他们没能理解会计学抽象的本质。Boulton-Lewis等人(2008)希望了解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是如何看待学习的。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初级水平,即学习就是“增加实践技能”,这与教师们希望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愿望相违背。并且,学生对学习的这种看法将会给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让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是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Hodges等人(2003)使用SOLO分类法评价了两学期的有机化学课对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影响。[7]研究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者想要了解学生是如何看待“结构影响有机分子的物理属性”这一概念的。为此,学生在第一学期初接受了相关测试,并由两位教师根据SOLO分类法的标准对回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处于前结构水平或多结构水平;在第二部分,研究者想要探索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能不能取得进步。他们首先设计了贯穿整个学期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完成。由于这些练习是质性的而非量化的,因此需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完成。之后学生在期中、期末分别接受了正式测试,并通过SOLO分类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对关键概念的理解上,28%的学生在期中测试时达到关联水平,到期末测试时,这一数据达到53%,即学生取得了整体进步。以上研究都证实了SOLO分类法对概念确定的有效性。

(二)评价学习结果

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十分关心的事情。然而有些时候,教师依赖于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对学生作出适当或不适当的判断,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因此,建立一套清晰的标准并与学生分享,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而SOLO分类法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Burnett(1999)开创性地将SOLO分类法运用到心理咨询领域。[8]他要求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案主完成一封给朋友的信,信中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其从心理咨询中学到的内容。之后,他将这些信进行了分析和层级划分。结果显示,没有被试达到了扩展抽象水平,但大多数回答落在了多结构水平,表明心理咨询效果良好,这与案主们的感受一致。

Chan等人(2002)使用SOLO分类法等评价工具进行了两项研究。在研究一中,参加心理健康课的学生被要求提交一份10―15页长的课程论文,呈现一个他们处理的个案,并描述他们是如何通过所学疗法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两名评分者根据SOLO分类法修订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回答集中在多结构/高水平和关联/低水平之间;在研究二中,研究者向学生呈现了两个案例,每个案例有五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并进行解释。回答长度不限,但实际上学生的回答非常简短(从一句话到120字左右不等)。两名评分者采用了原版SOLO分类法进行了评分,结果显示学生的平均水平接近多结构水平。上述研究表明,SOLO分类法建立起的一套学习框架,为判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富有前景又令人兴奋的方式。[9]

(三)影响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包括评价在内的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据此,一些研究者探究了SOLO分类法与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得到一致结论。Hazel(2002)和Brabrand等人(2009)的研究都表明二者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深层学习方式与SOLO分类法的关联水平和扩展抽象水平相关,表层学习方式与单结构水平和多结构水平相关。[10][11]然而,Newton等人(2013)并没有发现SOLO分类法的各个水平和学习方式存在相关关系,其可能的原因在于:第一,研究样本数量小,影响了统计效应;第二,学生的回答没有良好地分布在SOLO的各个水平上――大多数回答分布在多结构水平,没有分布在前结构水平或扩展抽象水平上,而这是由于任务问题设计过于具体所导致的。

此外,Munowenyu(2007)使用SOLO分类法评定并比较了在课堂环境中(控制组)和实地场景下(实验组)的两组学生所写的论文。[12]结果表明,在实际场景学习可以增强学生“深层学习”的能力。

四、SOLO分类法的不足与展望

虽然当前研究可以证明SOLO分类法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工具,对促进学习和教学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第一,评分者一致性不高。虽然SOLO分类法的每个水平都有判断标准(例如,在回答中列举事实是多结构水平的、归纳知识是关联水平的),但是不同的评分者对于不同层次的回答(如列举和归纳)仍有不同的理解,即评分者一致性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扩展抽象水平(即非常好)的答案极有可能被当做前结构水平(即非常差)的答案,从而严重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研究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SOLO分类法分类标准不够明确,存在模糊性,因而将原有的多结构水平和关联水平分别细化成三个子水平,最终形成了9水平的SOLO分类法修订版(见表1)。[13]Chan等人(2002)在其第二项研究中发现,依据原版的SOLO分类法,A、B、C三个学生的回答都为多结构水平,但实际上他们的回答在内容和陈述上都存在差异。而使用修订版之后,这些回答就可以在多结构水平上被划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水平,从而更精确、公平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子水平的加入的确有助于减少SOLO分类法的模糊性,提高评分者一致性。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对修订版SOLO分类法的使用还较少,这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应该得到改善。此外,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加入第三位评分者或训练评分者提高经验[14],并就评分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检查、讨论。当评分的错误和不同都被发现之后,评分者一致性就会更好。

第二,人文社科领域研究较少。当前对SOLO分类法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学科领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较少。这可能是由于以SOLO分类法为代表的等级描述型量表对于等级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所以用它来评价那些具有较为明显的步骤特征或等级层次分明的问题,效果会更好。[15]然而,正如前文所述,SOLO分类法除了可以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对于分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因而,运用SOLO分类法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关键概念(如经济学原理、外语语法、统计学方法等)进行分析评价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第三,客观题比重较小。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将SOLO分类法应用于开放性试题中,然而在实际测试中,客观题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开放性试题。因此,如何使用SOLO分类法编制、评价客观性试题,从而评价学生能力,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例如,对于客观性选择题,可以把四个选项分别设计成代表不同结构水平的选项,根据学生选择选项的不同,区分他们实际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16]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将评价应用于选择题而非书面任务不利于深层学习方式的增加和表层学习方式的减少。[17]因此,具体如何实施还有待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ALONSO M, STELLA C, GALAGOVSKY L. Student assessment in large-enrollment biology classes[J].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 2008, 36(1): 16C21.

[2][14]CHAN C C, TSUI M S, CHAN M Y C, 等. Appl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 (SOLO) taxonomy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J].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aylor & Francis Ltd., 2002, 27(6): 511C527.

[3]NEWTON G, MARTIN E. Blooming, SOLO Taxonomy, and Phenomenography as Assessment Strategies in Undergraduate Science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2013, 43(02): 78C90.

[4]BOULTON-LEWIS G M, BROWNLEE J, BERTHELSEN D, 等. Child care students’ practical conceptions of learning[J]. 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2008, 30(2): 119C128.

[5]RAMSDEN P, MASTERS G N, STEPHANOU A, 等. Phenomenographic research and the measurement of understanding: 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speed, distance and ti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3, 19(3): 301C316.

[6]LUCAS U, MLADENOVIC R. The identification of variation in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disciplinary concep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OLO taxonomy within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 2009, 58: 257C283.

[7]HODGES L C, HARVEY L C.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in Organic Chemistry Using the SOLO Taxonomy[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Division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03, 80(7): 785C787.

[8][9][13]BURNETT P C. Assessing the structure of learning outcomes from counselling using the SOLO taxonomy: an exploratory study[J].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 Cambridge: Taylor & Francis Ltd., 1999, 27(4): 567C580.

[10]HAZEL E, PROSSER M, TRIGWELL K. Variation in learning orchestration in university biology cour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2, 24(7): 737C751.

[11]BRABRAND C, DAHL B. Using the SOLO taxonomy to analyze competence progression of university science curricula[J]. Higher Education,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9, 58(4): 531C549.

[12]MUNOWENYU E.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Essays Using the Solo Taxonomy: Effects of Field and Classroom-Based Experiences by A Level Geography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outledge. , 325 Chestnut Stree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PA 19106., 2007, 16(1): 21C43.

[15]高凌飚,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J].基础教育课程,2005(1):46-49.

[16]李英杰.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阅读能力评价上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4-107.

[17]REID W A, DUVALL E, EVANS P. Can we influence medical students’ approaches to learning?[J]. Medical Teacher, 2005, 27(5): 401C407.

篇11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实验教学,整合,高效课堂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能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来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针对整合点进行细致分析,诊断出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点。

⒈改变知识的呈现形态

⒈⒈细微现象放大化

反应规模小而课室大,多数学生观察比较模糊。我们国家实行班级授课制,每班都有几十人,很多实验现象靠墙边的与后面的学生难以观察到清楚现象。利用投影进行辅助教学,就有很好的效果。投影技术主要是将一些简单、安全、无腐蚀性的实验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只能演而不能示、可见度小的缺陷高效课堂,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现象的可观察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例如《氯气的生产原理》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实验装置本身就比较小,实验现象很难观察清楚。这时利用投影辅助教学就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诸如此类,很多在小试管、小烧杯等中进行的实验,实验现象可见度小的,都可利用投影技术。

⒈⒉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许多概念抽象复杂,如电子云、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同分异构、顺反异构、手性碳、杂化轨道、大π键、电解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还可以把常规教学手段难以用实验演示的动态过程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去领会实验事实和掌握化学概念。

⒈⒊实验原理显现化

化学教材中的理论部分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感到较难理解,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单单靠实验手段效果往往不理想。对此,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把实验原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实验原理。如在溶解热测定实验中利用动画辅助讲解溶解的变化过程,使实验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忆。又如,在“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教学中,溶液中离子的流动方向,电子的流动方向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动画模拟使学生形象地看到水溶液中各种离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甚至可以展示两极的实验现象,这样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了反应机理,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便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站。特别是有机基础中的反应机理如消去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取代反应、催化氧化等。这种整合还可以针对有些实验只能看到结果,而实验原理很难清楚反映的实验教学中。

⒈⒋工业流程真实化

化学新课程对工业生产非常重视,课程标准中要求了解、体验、参观的工业生产很多。氯碱工业、工业制硫酸、工业制氨气、工业制硝酸、高炉炼铁与炼钢等。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有利条件高效课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如本省的巨化、镇海炼化等大型化工企业中的合成氨车间、硫酸车间、氟化学车间、炼油装置,杭州的四堡、七格污水处理厂,本地的自来水厂,印染、制药、塑料等化工企业,环保、质检等部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条件不具备的,也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或图片,或从网络中去查找(也可由教师从网络中下载)。[2]教师实地拍摄本地化工企业工业生产,既真实,又亲切。学生的认同感强,很快会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⒈⒌实验课堂绿色化

化学实验教学历来都强调要实验的安全性。对化学实验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考虑爆炸、燃烧、强腐蚀、中毒以及化学实验产生有害环境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等。对于有毒、有害、危险的实验,制作成录像并播放给学生看,既保证学生的安全,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钠与水反应、制取SO2、Cl2等毒性实验。另外,化学中有毒、有污染、危险较大的实验易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产生畏惧心理,因而不利于化学教学和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若教师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避免上述实验的缺陷,达到了实验目的。

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⒉⒈有利于自主学习

现行高中的化学实验课,特别是学生实验课,很多的实验是验证性?笛椋教Ω学生学习任务,认为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但缺σ导实际上是一种放任。苏教版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栏目,基本上是教ρ菔臼笛榛蜓生分组实验。但栏目仅给了学生学习任务,并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探究等。如苏教版化学必?2教材《化学反应速率》中《观察与思考》“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并比较两个反应放出氢气的快慢。”《活动与探究》“【实验2】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药匙向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高效课堂,观察发生的变化。”教材给了学生学习任务,教师若利用投影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就能帮助学生开启化学思维,自主学习中享受发现的快乐。实际上自主学习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

⒉⒉有利于合作学习

在日常的学生实验课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一小组或同桌两人一小组。由于分工不明确,学生实验课表面热闹实际上课堂秩序较混乱。这时若利用投影,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更有利于互实验进行。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实验课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不仅仅在实验的操作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共同探究问题,思考问题,总结结论等。而这些问题的引导,问题的设计等需要投影等信息技术的辅助。

⒉⒊有利于探究学习

化学实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趣味性,如今再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实验情境,能使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酸雨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酸雨造成树木、农作物枯萎,文物古迹如石雕、塑像的侵蚀等实物场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这种适时适度的整合使学生耳目一新,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习兴趣,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究酸雨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⒊实现高效课堂

⒊⒈增大课堂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往往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高三实验复习课。在化学实验的复习中, 由于知识点多, 内容乱, 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 重做实验从时间上是不允许的, 而且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对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它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对原电池、电解池、酸化反应、水解反应、乙烯的实验室制取等实验的复习中, 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反应机理模拟成宏观动画加以演示,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实验的印象, 也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使记忆深刻。如果采用动画、录像等形式对已做过的实验进行“回忆”, 对没有做过的实验进行“演示”, 则会取得既系统全面又节省时间的效果。这样, 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 这种高密度教学是常规教学难以实现的,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⒊⒉减少实验时间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数据处理,有利于提高实验学习的效率。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没有一定的数据量,就不能很好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测量,不能很好地理解、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传感技术的发展,由计算机控制采集、存储、计算、处理高效课堂,这种方法可以完成一些常规仪器难以完成的实验,不但提高实验测量的精度和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对实验涉及的知识进行思考, 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工作,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站。如区别强、弱电解质实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等等。在数据处理平台系统中,实验反应装置只需要连接上计算机,打开系统就可以自动得到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数据处理自动化, 简化了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

⒊⒊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最佳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近几年的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源于教材而突破教材,体现了化学实验的创新性,考查了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则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实验室进行气体制备实验,考虑到某些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氨气等,都要进行尾气处理。可用计算机再现常见的尾气处理装置,并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这样做?②不这样做会怎么样?③我认为还可以怎样做?其中,①和②是源于教材的知识,③是需要创新的思考。对三个问题的探讨既完成了复习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⒊⒋有利于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 让学生亲?砀惺艿酱砦蟛僮鞯奈O?, 从而避免错误操作的发生。例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又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溶液中,老师通常都会反复强调后果的严重性,但学生机械地记忆印象往往不深高效课堂,而使用计算机课件模拟水倒入浓硫酸时的沸腾和四溅现象,很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一操作的认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实验操作能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⒊⒌有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体现教育育人的本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创设实验情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如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模拟化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讲述化学家研究化学的艰辛等化学史,努力创设情景,不仅使学生偷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部学习动机,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非常需要的作用。例如模拟舍勒发现氯气,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这些仿真实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探索欲。另外,一些环境污染的事件可从网上下载,通过视频播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事实和相关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心社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对化学的热爱。

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化学教学中要重视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也要以现实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彰显化学学科的魅力,更要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组.化学学科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化学与技术(选修).wenku.baidu.com/view/013e1889680203d8ce2f24dc.html(下载)2011年11月8日

[3]黎国兰,李松.信息技术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整合应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J],2009,(09):40

篇12

关键词: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目标;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10001808

一、引 言

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由于内部控制是公司的内部机制,外界受到信息、技术等种种限制,无法进行准确的度量,一直以来都是内部控制研究难以克服的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内部控制规范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已有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的结论普遍存在较大的分歧,重要原因之一是关键指标――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存在较大的偏差。目前,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构建不同的内部控制度量(评价)方法,但由于高额的评价成本、较高的技术要求、信息获取上的障碍等问题,在实践中无法有效的实施。如何立足现有的条件和技术,建立一套简单、有效、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际上,最重要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1992年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运行情况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但该方法以原则为导向,并不能很好地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质量[1]。在我国,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五部委联合《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评价指引》)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基础,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核心指标。《评价指引》主要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尚未可知,并且《评价指引》中的方法过于复杂,需要大量的内部信息和高额的评价成本,普通的利益相关者难以有效地使用《评价指引》中的方法感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

为了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本文立足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阶段,以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为基础,采用公开可获得的信息,结合内容分析法,构建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以解决相关实证研究中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度量的难题,为内部控制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基础。本文还选取了我国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初步证实该度量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二、既有方法及相关文献评述

多年来,学术界在如何度量内部控制的质量方面,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国外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采用SOX法案实施后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变量。Ogneva等[2]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不具有直接的联系。Doyle等[3]以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不能实现现金流的低质量应计相关联。Ashbaugh-Skaife等[4]研究发现具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都较高。Kim等[5]以内部控制缺陷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研究发现贷款方很少愿意将资金提供给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并且对这些公司给予更严格的非价格条款,银行会提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贷款利率。

在现阶段我国的制度背景下,按照国外的方法采用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度量依据缺乏可行性。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来看,仅有少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报喜不报忧,不愿意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因此国外普遍采用的方法短时间内无法应用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

在国内,内部控制度量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方法:

第一类方法按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这类方法的具体运用思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以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构建虚拟变量。例如,张国清[6]以公司是否获得正面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是否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并不能带来盈余质量的提高。张龙平等[7]以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式,发现内部控制鉴证能够提高公司盈余的质量。另一种方法则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信息进行内容分析,通过简单加总度量内部控制质量。例如,单华军[8]等以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和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个数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能够显著地增加公司受到诉讼和违规处罚的可能性。这类方法简单采用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度量内部控制质量,虽能简便易行,但无法全面、准确地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尤其是当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刻意模仿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公司的行为,进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或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这种度量方法将出现较大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简单加总仅仅考虑了数量特征,无法考虑质量特征。以内部控制缺陷为例,同样是内部控制缺陷,但缺陷的大小程度不同,一个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的影响很可能比多个中低程度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要大得多。由于无法获取相关指标的具体程度,所以采用对内部控制信息简单加总的方法可能导致较大偏差。

第二类方法是按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例如,张兆国等[9]按照内部控制目标,选取25项以财务变量为主的相关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张旺峰等[10]选取一系列体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通过个别评分和加权汇总,计算内部控制质量。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11]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基础,构建内部控制基本指数和内部控制修正指数,度量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这种方法按照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第一,存在以结果代替过程的问题。内部控制是旨在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整个控制过程也不容忽视,仅仅从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无法考察内部控制整个过程的质量。第二,内部控制不是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唯一因素。以经营目标为例,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受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行业竞争状况、政府干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同内部控制质量的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程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确定内部控制的质量偏差较大。第三,该种度量方法可能导致实证研究结论出现严重偏误。相当数量内部控制相关的实证研究中,部分度量内部控制目标的指标与被解释变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含义,人为地造成内部控制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直接导致研究结论与真实经济现象的偏离。

第三类方法按照内部控制要素完善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例如,朱卫东等[12]为了减少主观判断对定性评价的影响,运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将内部控制信息作为输入变量,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变量,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于增彪和王竞达[13]等采用实地研究方法,将88个内部控制项目划分为13个内部控制审计项目,对每个项目再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将每个要素分解为具体的评分内容,运用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骆良彬和王河流[14]等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内部控制质量。袁晓波[15]以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完善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发现内部控制能够影响财务风险。孙光国和莫冬燕[16]等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运用调查问卷法,构建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发现内部控制治理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采用这种方法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控制要素无法直接度量,只能使用间接替代的方法,由此得到的内部控制质量是有偏差的。二是确定指标权重的技术方法过于复杂,缺乏客观性。这类内部控制度量方法中普遍选取大量指标、运用复杂的数学方法,难以避免评价人的主观经验判断,评价结论缺乏客观性,成本较高,使用大样本数据进行研究不易实施。该种方法对于中小投资者,甚至大部分的大股东和专业研究人员,由于技术障碍和数据的不易获得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

已有研究中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全面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难以被外界的利益相关者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的恰当性,构成了目前内部控制相关实证研究结论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内部控制相关实证研究的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阶段的特殊背景,结合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建立一种能够简单、有效、易于使用的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不仅对深化内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可以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三、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

内部控制质量度量的有效性是影响相关实证研究的重要因素,与以往研究中采用复杂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同,本文采用简单的度量方式构建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避免了外部人无法获知、应用的技术难题,降低主观经验判断的影响,为大样本实证研究提供计量基础。指标选取方面,利用公开可获得和能够被外界理解的信息,使用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度量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避免了使用内部控制五要素带来的间接替代误差。分析内部控制披露情况,不仅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果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内部控制的过程评价。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是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的调整,能够减少公司刻意发送的虚假信号带来的偏差。计量方法方面,使用分类法替代了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具体数值法,避免了指标权重选取的难题和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自我回归的问题,减少了具体数值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内部控制度量偏差。

本文采用经过控制目标实现情况调整后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度量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公司向外界传递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方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两大载体。正面意见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以让外界感知到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高质量的。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有动机通过信号将其情况传递给外界,以区别于其他具有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出于信号传递的目的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17]。信号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信号具有可选择性,也就是说作为信号的行为是非强制的;第二,信号具有不易模仿性,也就是说作为信号的行为是高质量公司特有的,低质量的公司很难模仿或模仿具有较高的成本。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鉴证活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是传递公司内部控制高质量的有效信号。内部控制鉴证活动本身也具有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鉴证的过程中可能为公司提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建议,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有利于提高和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时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增加了管理层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也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向外界传递其内部控制质量的又一种有效措施。如果报告中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说明其内部控制存在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公司可能会严重地偏离控制目标。由于深交所已强制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因此是否披露该报告已经不再具有信号功能,不能作为感知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方式。

外界通过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修正,感知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COSO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定义为:如果控制能够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那么控制就是有效的。COSO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我国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以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但其中的资产安全目标和发展战略目标,由于不同公司的情况各不相同和数据的局限,外部人很难感知到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情况,因此在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度量时,主要是以前三个目标的实现与否作为标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修正。

具体来讲,若公司获得了由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正面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则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高质量的。相反,获得非标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则表明其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载明具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表明公司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若内部控制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中的一项目标没有实现,则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内部控制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通过业绩进行衡量,若公司发生亏损,则表明公司的经营目标没有实现。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目标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进行衡量。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有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种类型,其中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表明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并实现公允反映;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表明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实现公允反映,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但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不存在重大错报,其它种类的非标准审计意见表明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若公司获得了保留及以下审计意见,则表明公司的财务报告目标没有实现。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公司的合规情况进行监督,若公司被披露发生违规行为,则表明合规目标没有实现。

综合以上因素,本文采用分类法将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IC)分为低、中、高三类,只要存在一项信息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低质量(赋值为-1),存在信息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高质量(赋值为1),其他则为中等质量(赋值为0)。需要注意的是,极少数的公司明显存在信息表明其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仍自愿披露了正面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能是由于内部控制鉴证采取基于认定的方式,依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提出鉴证结论,如果评价报告中已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认为自我评价报告中的表述是合理的,给予正面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也可能是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耗费较大的成本去刻意模仿高质量的公司。因此,有必要综合使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和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度量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明显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的信息,对人的感知影响力和可靠性更大,这类公司的内部控制将被感知为低质量的(取值为-1)。可感知内部控制的具体度量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可感知内部控制的度量

四、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

(一)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信度分析

本文中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选取的指标和相应指标的赋值方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选取的指标全部来源于公开可获取的信息,各项指标与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具有直接关联性。在指标赋值上,克服了已有研究中需要进行主观判断的缺陷,避免了指标间加权汇总产生的误差,实现了指标赋值的客观化。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的运用中,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按照是否披露该报告和鉴证意见类型作为赋值标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按照该报告中是否载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缺陷作为赋值的标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的相关指标的赋值,按照可体现内部控制质量的其他信息中载明的情况进行客观赋值。相比已有研究中各项指标的主观赋值的方法,本文的赋值方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由此可知,本文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检验

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的效度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中监督机制的相关性和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进行检验。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是股东对高层次管理者的监督和制衡,目标是减少问题。内部控制通常也被认为具有监督作用,但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其目标是防范风险、查错纠弊、合理保证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一般而言,治理层中的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负有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的职责。由此可见,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具有监督的职能,两者的监督职能应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的相关性判断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信度,即如果内部控制的度量是有效的,按照本文方法度量的内部控制质量应该和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价值相关性由Amir 等[18]提出,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是会计盈余对公司股票价格的解释和影响能力。市场能够感知到不同质量的会计盈余,对其做出不同的反映,也就是说不同质量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不同。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可以看作是盈余质量的一种反映,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应该增强。因此,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来检验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如果本文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公司被外界所感知的内部控制质量,按照该方法度量的具有高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公司的价值相关性应该更高。

1 研究设计

(1)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

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2―10)、独立董事比例(Ibr)、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Ma_t,非兼任为1、兼任为0)、董事会规模(Bsize)、监事会规模(Susize)、董事会会议次数(Cdc)、监事会会议次数(Cjc),使用因子分析得到公司的监督机制具体水平。通过相关分析计算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程度。

(2)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两个模型都源于未来预期现金流折现股价模型,都基于当前会计盈余包含未来可预期现金流量的假设。价格模型中使用的当前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累计收益信息,得出的盈余反映系数是实际值的无偏估计,收益模型中已预期盈余无法和股票价格相关,可能造成误差,因此本文借鉴Ohlson[19]提出的价格模型(模型(1)),研究可感知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构建模型(2)研究可感知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2 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7―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2007年之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比较零散、披露的实质性内容少、信息含量低。因此本文从2007年开始选取样本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业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1 649个样本,其中2007年401个样本、2008年416个样本、2009年425个样本、2010年407个样本。本文的上市公司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公司治理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万得Wind数据库,内部控制信息通过阅读年报手工收集和整理。

3 实证检验过程与结果

(1)公司治理(监督)的度量

对公司治理中八项监督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度量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Sup)。因子分析的KMO检验值为0523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为810304(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极大化方法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旋转,按照因子方差贡献率进行加权,作为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2)描述性统计

表3为样本公司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样本中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226家,中等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1 111家,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312家。

(3)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监督)的相关性检验

为检验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的有效性,计算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监督)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监督)的相关性分析

注:*和**分别表示在10%和5%水平上显著。

由表4的结果可知,本文度量的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证实,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效度。

(4)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为进一步检验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的效度,根据模型(1)对样本公司按照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划分为低质量、中等质量和高质量三组,对各组样本和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影响

从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全样本的价值相关性分析中,EPS和BV都与股价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总体来讲,EPS和BV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分组回归从拟合优度来看,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由低到高2分别为0137、0394和0449,说明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越高。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由低到高,EPS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837、12304和16804,随着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EPS的回归系数也逐渐提高。低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组和中等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组的EPS和BV与股价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高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组EPS与股价的

表6 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但BV与股价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决定股票价格时,净利润和账面价值具有互补的作用。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其盈余的质量也会较高,净利润在决定股票价格时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投资者在进行价格决定时会更少考虑账面价值。

接下来通过考察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依据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IC×EPS与股价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拟合优度2为0406,大于模型(1)使用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拟合优度0340,表明使用本文方法度量的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提高盈余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得到进一步验证。

五、结 论

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度量,一方面可以解决相关研究中内部控制质量无法有效度量的难题,减少研究中存在的误差和分歧,有利于内部控制经济后果、市场反应等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外界更准确地判断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实施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投资者保护程度。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外界可获取的公开信息,结合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内部控制披露情况,构建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选取2007―2010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通过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以及与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的相关性,验证了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为今后内部控制的研究提供一种可验证性强、易于操作的有效度量方法,减少现有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中的度量偏差,有利于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需要,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开始逐步面临强制性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以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式,可行性将逐渐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立足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阶段,加大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鉴证报告中缺陷的披露在度量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相应剔除适用于自愿披露阶段的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指标,采用内容分析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

参考文献:

[1] Gupta,P Management’s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s under Section 404(a) Using the COSO 1992 Control Framework: Evidence from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closure and Governance,2008,5(1):48-68

[2] Ogneva,M,Subramanyan,K R,Raghunandan,K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255-1297

[3] Doyle,J T,Ge,W,McVay,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 1141-1170

[4] Ashbaugh-Skaife,H,Collins,D W,Kinney,W R,Lafond,R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47(1):1-43

[5] Kim,J,Song,B,Zhang,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4):1157-1188

[6] 张国清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管理,2008,(23-24):112-119

[7] 张龙平,王军只,张军 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J] 审计研究,2010,(2):83-90

[8] 单华军 内部控制、公司违规与监管绩效改进――来自2007―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2010,(11):140-148

[9] 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 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 南开管理评论,2011,(1):148-156

[10] 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 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2011,(5):65-72

[11]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 会计研究,2011,(12):20-24

[12] 朱卫东,李永志,何秀余 基于BP审计网络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5,(4):80-84

[13] 于增彪,王竞达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 审计研究,2007,(3):47-62

[14] 骆良彬,王河流 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J] 审计研究,2008,(6):84-90

[15] 袁晓波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的经营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0-68

[16] 孙光国,莫冬燕 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可靠性起到保证作用了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经问题研究,2012,(3):96-103

[17] 林斌,饶静 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会计研究,2009,(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