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生课堂游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积极性
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生源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小学没有开设外语课,有开了一年的,有开了两年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就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能够朗朗上口读英语;有的基础差具有自卑心理不敢张口说英语,导致上课步调不能统一,达不到预期理想的结果。然而,初中学生的优点是上课积极活跃,动手动脑能力强,同学之间有相互竞争的意识。如何把这种优点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呢!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到在课堂上设置游戏,能够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现在谈一下我对课堂游戏教学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运用课堂游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从获得知识的角度讲,素质教育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永远起自于主体的积极过程”,如果离开主体去不断地积极活动,那就没有什么智力的动力可言。这就充分说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挖掘学生最大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唤醒教育的主体自觉,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没有教育的主体自觉,学生只能是一群被人驱赶的羔羊。课堂游戏正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能普遍动脑、动手、动口广泛地进行交流信息,处于自觉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深度。
二、运用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让学生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的课题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并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对学习充满信心,积极与他人合作,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初中生求知欲和好胜心强,记忆力好,反应敏捷,正是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该时期学生情感变化大,如果能运用课堂游戏很好地引导,使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态度,促进其学习快速进步。
三、运用课堂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素质提出的另一个要求是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现代人。如何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课堂游戏恰巧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教学的沉闷局面,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游戏走进课堂,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把重视传授知识变成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过程;把教师从真理的代言人、至高无上的权威,改变成学生民主、平等、自由地进行自我展现的过程。一个宽松、广阔的创新环境悄然形成,它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在游戏中得到尊重,尊重个性就是尊重创造。面对学生,我们应永远充满信任和期待,以爱的春风绽放每一朵春蕾,用信任的目光开启每一个心灵的宝库,使创新教育在英语课堂上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运用课堂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素质教育的第三个要求是,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还要学会合作。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强调集体精神,善于合作被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提了出来。一个人若想生存,就必须审时度势,学会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合作。因此,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他们消除自我封闭的心理,妥善处理好人缘、地缘,乃至血缘的各种人际关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课堂游戏能够改变老师的“一言堂”,开辟了师生间、学生间平等交流的好场所。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来启迪自己的思维。在游戏中,知识、能力、性格得到了相互碰撞和升华。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批评,学会了接受,而且还展现自我、认识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使个性得到了和谐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养成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五、运用课堂游戏使学生走进生活,拓宽英语学习的新天地
课堂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而且还为学生准确地运用英语提供最好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也正体现了“语言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课堂游戏帮助学生冲破课堂范例的同时,还使他们的英语学习走进了生活。把窗户打开,让清风进来,使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中进行创新。因此,让游戏走进课堂,不但可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新天地。
六、课文游戏教学应注意的方法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游戏,把基本语言知识编排在生动活泼又能达到技能要求的游戏中。这一环节的游戏应把握时机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的最佳效果。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选择的游戏最好用图片或投影展示给学生。学生借助图片或投影听提供的情景,听懂绝大部分内容,然后教师示范对话或播放对话录音。示范对话或播放录音要注意声形相伴,使学生能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或录音中不同人物的声音和语气,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在学生听懂对话内容后,在游戏中让学生复述对话内容。
第三,游戏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一是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二是要指导掌控整个过程。游戏中无论是语言技能还是语言知识,教师都要一丝不苟地要求学生准确地发音,并且教师只能指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既是“演员”,也可以是“导演”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游戏是教学的一种辅手段,运用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恰当地确定课堂游戏内容的原则就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决不能为游戏而游戏。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展,才会使他们具备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品质。我们在课堂上设立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让游戏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英语课流光溢彩,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周亚圆.《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考试周刊.2010年06期.
关键词: 体育游戏 田径教学 球类运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从传统教学中“你教我学”的沉闷氛围里解放出来,体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找到学习本身固有的快乐,体验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美好感受。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创造性地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改编成不同的体育游戏内容,用游戏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习的效果,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境界。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研究教学艺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
一、体育游戏在田径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快乐
田径运动包括走、跑、跳、投多个运动项目,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但在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由于是“体能类”项目,导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的特点,根据教学任务,通过有选择地引入体育游戏,将枯燥的技能练习、体能练习融合在游戏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1.体育游戏运用到快速跑教学中
快速跑是速度素质的典型运动项目,无氧代谢是体内供能的主要方式。将快速跑选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是将快速跑作为一种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快速跑教学应抓住以下五个环节:一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与动作速率;二是掌握快速跑合理的技术动作;三是提高肌肉协调用力与放松能力;四是增强下肢速度性力量与柔韧性;五是适宜的发展无氧代谢能力。而快速跑的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
以途中跑为例,弯道跑是跑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之一。技术特点要求身体向内倾,右臂摆动幅度和力量稍大于左臂,腿的摆动与蹬地方向都应向内倾斜。这些动作要求在具备一定力量的前提下,对学生平衡、自控、调节及空间感觉能力要求较高。
在高一年级一堂弯道跑的教学课上,我改变了过去首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再由学生练习并纠错,最后由学生进行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教学步骤如下:首先在准备活动部分以游戏螺旋跑的形式进行慢跑,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跑弧度时的不同。在基本部分上让学生进行迎面接力和十字接力比赛,体会动作,并结合动作总结直道跑与弯道跑二者在跑的动作上的区别,并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发言踊跃,基本能归纳出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已有其他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整堂课上学生都是很快乐的,对学习内容一直很感兴趣。
2.体育游戏运用到耐久跑教学中
耐久跑是一项长时间的跑步活动,由于耐久跑具有枯燥、单调乏味、苦和累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望而生畏,没有兴趣,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在耐久跑练习中可以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训练。
如“螺旋形跑”方法:一路纵队排头按实线做螺线形跑到中心,再由排头向反方向成开口螺旋行跑进依次进行,如下图:
又如“领先跑”方法:一路纵队沿大圈跑,由排尾开始,加速跑至排头后,自然跑进,依次轮流,如下图:
通过游戏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耐久跑,把枯燥、单调乏味、苦和累的特点转变为种轻松活泼、自觉主动、积极进取、饶有趣味的教学气氛。
二、体育游戏在球类运动中让学生享受快乐
球类运动项目很多,由于它对人体全面锻炼的价值,以及其内容所含的对抗性、综合性、游戏性等因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球类运动与体育游戏之间存有天然的因缘关系,在体育课球类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可有选择地通过体育游戏化处理,一方面使一些需要反复练习的“死技术”变得生动活泼,达到“死技术”活练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简化的条件下,进行游戏比赛,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实战中的技术运用,而且学习规则与配合,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1.体育游戏运用到排球教学中
排球教学中的排球游戏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的开发,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较大空间。排球类游戏的趣味性、操作性及延伸性都比较强,并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创编游戏,也要根据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发游戏。
排球游戏应用到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生理机能状态,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校采取游戏法进行教学,比如“用垫球的手形托着球跑”等。排球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地排球游戏活动,在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可以抑制运动中枢,促进其恢复,比如瑜伽球操、排球按摩操等。
随着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推进,更多的一线教师思考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能学有所成?这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最近,听了同事的公开课《知识改变命运》,想法颇多。在本人看来,同事的公开课达成教学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课堂中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
一、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
《学习改变命运》是这样导入的:先请同学看一则材料: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刻苦学习,考入了吉首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农民。两姐妹的不同命运,真的是由稻草决定的吗?生:(略。)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老师采取其中一种说法——学习改变命运,作为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这种新课导入法是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的,使教学活动具有娱乐性。对大多数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寻求乐趣是他们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宜多采用富有情趣、使学生感到兴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游戏、娱乐和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等,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满足学生游戏娱乐的心理需要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从初中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心理需要考虑
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仅是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改变命运的?”到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教学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有效获取了新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而且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由此体现,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凸显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都需要有最大系数的安全感。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堂的起始、发展、和结局,使教学循序渐进,不大起大落。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过难的和过多的测验,否则易导致学生窘迫、怨恨,失去心理安全感。
【摘 要】学生是初中英语课堂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教师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主导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以此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师生互动;初中英语;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58-01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师生互动合作思想,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根据现阶段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建设互动课堂,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掌握课文知识,自愿投身到学习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初中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一、营造互动课堂氛围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学习时,他们是灵感的创造者,是活动的参与者;在台上表演时,他们是演员、是“艺术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又是指导者和发言者的身份。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角色的互动,也正是这种角色互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枯燥无味,正是这种角色互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互动课堂氛围的营造,实现学生和自身的角色互动,在互动中增加彼此的了解,从而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进程。
教师在讲解Seeing The Doctor之前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改编成短剧,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医生,自己扮演生病的胖女士。并需要用较为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引发学生观看兴趣,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与教师共同参演短剧的方式可以消除自己对教师的抵触感,同时也会促使自身积极地投身到表演过程中。例如,教师和学生在参演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以下对话形式:
T:I feel as if I’m going to be sick.
S: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T:I ate too much meat and chocolate.Just a bit a stomachache.
S:Let me see.
S:Ok, you can go home,it’s nothing serious,only indigestion due to too much greasy food.
T:…
教师在扮演胖女士陈述自己病情时需要选择较为生动的表情和幽默的语言,把胖女士因吃多而导致胃痛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则需要扮演较为无奈的医生的形象。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达到互动英语教学的目标,同时又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身份,让两者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为营造互动教学氛围共同努力。当然,对话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格,牢固掌握外语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之前需要与初中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所思所想,并根据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制定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互动方式辅助内容进行教学。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角度出发,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互动方式:教师布置思考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例如,在讲解完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文时,教师可以布置思考问题“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共赢的喜悦。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度出发,可以采取做游戏、猜谜语等互动方式。好胜、好动、好玩是初中生的天性,教师以做游戏和猜谜语的互动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可以发挥学生潜意识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习知识,促使学生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设计科学的互动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卓越课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之后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1.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2.What are the different in learning English?
3.Do you like learning?
当然,教师可以把整节课的重点作为提问的内容,让学生抓住整篇文章的发展脉络。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从而达到互动实效的效果。
三、留足时间注重评价
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仔细观察学困生和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学生的进步之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互动课堂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构建评价体系,在学生互动后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初中生的心性还不够成熟,相对高中生而言还是比较幼稚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很容易被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所影响。因此,英语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讲课方式和表达方式,及时开导一些心理较为敏感的学生,并与这些学生进行课下沟通,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自身的言行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自己的鼓励性语言会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努力超越自己。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话语和意见,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第一时间的回应。当然,英语教师还需要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善于发现教学中的细节,采取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学习,以此提高初中英语互动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互动思想,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共赢的喜悦。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巧妙设计互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当然,教师还需要重视互动教学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静.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10):12-13.
【关键词】 合作性学习;教师作用;有效干预;生物课堂
一、合作性学习方式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合作性学习与我们经常用到的自主性学习、竞争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都不同,这种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充当的是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引导、评价的角色,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小组内互相依赖、互相协作、互相帮助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这样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也都可以成为老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扩大信息面,同时也可提高教学效率。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可以使学生为成功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可以在同学间形成更加积极的依赖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下,合作性学习因其优势而备受教师,学生欢迎,成为课堂的重要角色。合作性学习进入课堂,对教师、学生的要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使课堂主体在自由地学习状态下,朝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前进,就成为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发散性,使学生在合作性学习中,容易离题,或提出与讨论题目无关的问题,也有搭便车现象,这时,课堂组织显得凌乱,教学目标不易达成,就需要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干预,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难题。
二、合作性学习中教师的干预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是学生借助媒介,获得经验与技能的心理活动,其学习过程会受到除媒介以外源于环境的其它因素(声音,图像,行为)的影响。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语言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恰当的语言,鼓励性的表情,行为会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打击性语言,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消极影响。教师的行为可能促使学生学习向着积极面前进,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学生学习的反作用力,使课堂讨论无法进行下去;还可能导致干预无力,引起课堂混乱,不利于教学。
三、生物课堂的合作性学习与教师干预实例
笔者以蛋白质相关公式的教学过程为例,讲教师的有效干预与学生的合作参与:
教学内容教师干预活动学生合作学习
1、肽键数与脱水缩合反应中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1、让学生写脱水缩合反应式,看图总结规律
2、对学生正确的总结给予积极的肯定1、小组派代表将反应式写到黑板上
2、总结出:肽键数 = 失去的水分子数
2、氨基酸,肽键,肽链的关系
1、小组游戏:身体是氨基酸,左右手分别是氨基和羧基,拉手为一条或两条链,并统计氨基酸,肽键,肽链三者的数目,找规律
2、教师通过幻灯示意或讲解
1、小组合作,游戏中学习
2、讨论激烈,交换总结规律
3、总结出:氨基酸数= 肽键数 +肽链数
(习题) 胰岛素两条肽链在形成的时候共脱去了49个水分子,一共有多少氨基酸组成?结合自主学习,学生先独立做,再小组内互为师讨论给出正确答案
3、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观察活动1中你们写的脱水缩合反应式,看从物质上来说,蛋白质是不是氨基酸的质量和?怎样总结它们质量间的关系?
(对普通班不理解可放引导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讨论总结公式: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习题)一种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共含有100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是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结合自主学习,学生先独立做,再小组内互为师讨论给出正确答案
评出优胜组
注意:1. 教师在课堂中的心理干预,充分运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奖励,尽可能少批评学生。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奖励,在学习活动结束后,也应评选出优胜组,但是切忌针对某个同学,某个小组的批评,只点出某种讨论行为是不当的,就可以达到干预目的。
2. 教师在课堂里的行为干预
建议的行为避免的行为
只有在绝对需要时才加以干预
用眼神进行干预
让整个团队把注意力集中在您身上
仅仅标注行为,而非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此刻”
让学生解决问题
不断投入去解决问题
站在团队旁边进行监督
仅让一个团队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您身上
通过指明某个学生而让其感到尴尬
将注意力带到“过去”
告诉学生应该干什么
四、小结及建议
1、适时给予全局性指导
合作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学生主动探讨的同时,教师切忌不可成为旁观者,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教师指导应是全局性的,不应专门投入到某个小组中去,这样,就由教师变成了小组的一员,从表面看,加快了这个小组讨论的进程,实则不利于全盘教学。
2、灵活把握合作与独立
小组合作式学习和个人独立式学习,各有其适用的场所,各有其对应的教学内容,各有其存在的必要。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独立”,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了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来确定。该合作时就合作,不该合作就独立;需要合作时就合作,不需要合作时就独立。最理想的是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便协同配合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3、恰当运用合作性学习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合作性学习,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向学生提供真正合作的契机,是否有真正合作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合作将变成一种无用的形式。与其将一些合作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丝毫合作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集中讨论,倒不如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更有价值。
4、注重提高学生的热情
教师要合理应用心理与行为干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成果汇报,应注意这是小组共同的成果,要肯定小组成员的贡献。另外,成果还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如图片、表格、表演等,还应允许小组其他成员的补充与质疑。
5、注意合作的课后渗透
中学各科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在课后完成,如资料收集与处理、社会调查与实习、实验材料的采集准备、学习经验与成果交流等。要求学生课后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合作性学习机会,让组员们相互影响与督促,先进带动后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设计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后仍有合作交流,让合作性学习成为学生喜闻乐见、乐此不疲的一种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奇趣的故事,运用教具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采用有趣多样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那么,怎么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我就如何有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千方百计,培养兴趣
教学中要恰如其分的把赞许、激励送给学生,因为这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如平时我在改作业时,有的同学作业做得又对又整洁,我就在100分的上面加盖两朵别致的小红花或两个小苹果的印章。这样的激励,学生不仅能对学数学逐步产生兴趣,而且能自觉的把作业做整洁。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教学启发诱导。如以下两种形式:
1.故事式
教师把学习内容寓于故事之中,通过讲故事,再引导学生探求故事中的有关知识。如在一节速算的兴趣课中,本人先讲了“数学王子”高斯小时侯的故事,引导学生探求高斯计算“1+2+3+……+100=?”的方法,这样学生对速算就感兴趣了。
2.猜谜式
教师把学习内容寓于谜语之中,通过引导学生猜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小学数学第一册“0”的认识时,我采用了猜谜式游戏进行教学。上课时,我让学生猜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学生兴致勃勃,各抒已见:2支、4支……当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时,我把盒盖打开,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一支也没有。”我接着问:“一支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了“0”的意义,顺理成章我就教了“0”及“0”的写法,不知不觉学生很快就学会了。
二、直观操作,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教具、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并说出操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上一节拼图练习的思维训练课中,本人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拼成各种人物图、动物图、各种工具和文字等,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特征和相互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在自己动手的快乐中巩固知识,学会技能。
为了能更直观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经常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兴趣教学,如以下的两种形式:
1.实践式
教师通过带学生参观、访问,使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培养学生把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面积认识”和“土地丈量”时我带领全班同学到花圃和操场上进行实地讲授,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式
教师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教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游戏,锻炼学生多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一年级的“同样多”这个概念时,一上课就让学生做拔河游戏,请一组4位男同学和6位女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开始不久,男同学就拔输了。男同学很不服气,认为这样比赛不公平。我让大家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不公平?怎样才算公平?男同学立即说两组要同样多人数才公平,这样在游戏中很自然地引出了“同样多”这一抽象概念。这样的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精设练习,保持兴趣
“奇趣”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的起点,“多变”是不断消除儿童疲劳的有效方法。奇趣多变的练习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去从事学习。因此,本人在设计课堂练习中下大功夫,把练习内容寓于各种有趣的游戏竞赛中,并做到内容形式相统一。课堂上,有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时让学生动口讲,有时让学生动脑筋巧解数学趣题,有时让学生分组竞赛解题,不断变换形式,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学起来就不觉得枯燥无味。
为了能更好地保持学生的兴趣,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叉教学,如:
1.竞赛式
教师把学习内容寓于各种竞赛之中,学生通过竞赛,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我在练习课时常常采用“爬山夺红旗”的游戏竞赛式,既是画一座大山,把算式写在大山的两旁,然后学生从山底的算式算起,哪组算得又对又快,哪组就可夺山顶上的红旗,这样的竞赛,既可锻炼学生的速算能力,保持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
2.歌谣式
教师把儿歌与趣味性的数学智能练习习题或教学内容融为一体,通过指导学生唱儿歌(或读诗歌)巩固旧知识或讲授新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我在上一年级数学“凑十法”的内容时,编了一首歌谣,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学生觉得朗朗上口,学起来就兴趣盎然。
四、课后激励,延伸兴趣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本人不仅在课堂上激励学生,而且向课外延伸,通过各种渠道弥补第一课堂之不足。如开辟“周末一题”等活动,成立数学“扶助小组”,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吃不消”的问题,使学生都觉得“数学有学头”。变“要我学”为“我想学”。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总之,学习数学是一种以学习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个“有机的整体”,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胞”。我们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分析一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径,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它仅是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想,如果课堂教学效率差,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个别辅导或补课上,而不是去认真备课、上课,务必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恶性循环。
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不能当堂完成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就不得不于课后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补救,这样势必又造成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又导致下一堂课教学效率低……如此循环,使教育教学工作变得十分被动,忙忙碌碌工作,还是提高不了教学质量。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抓好上课这一关键,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高效率的学习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就会有保障,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就会有希望。
二、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学有效的前提。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只有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是教学有效的体现。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三)设计“巧妙”的练习,是教学有效的延伸。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一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会出现分散。这时,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穿插于教学之中,使儿童的大脑处在只有一个兴奋中心的状态。练习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练习要有趣味性。根据儿童好动、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使之在欢快兴奋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本人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上这样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电脑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有许多不同的事物。要求学生围绕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进行思考,从图中选取不同的事物,以“看谁说的分数多”的形式进行练习。比赛结束后,答对的同学可以到老师处领奖品。拿奖品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奖品。如拿奖品总数的1/9、1/8、1/6……按要求职对奖品的,奖品就属于他,拿错的不给予奖品。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2 练习要有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敏锐地把握信息反馈,是教学有效的监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可控的双边活动。因此,要十分注意课堂上的信息反馈,没有反馈,就谈不上控制,不能控制,也就不成为系统。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准确地及时地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调节教学程序,合理地组织教学,保证信息畅通,使教学成为动态平衡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敏锐地从学生的发言、作业、表情、行为、课堂气氛等获得反馈信息,以检测教学效果。而且反馈的及时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五)激励评价,体验成功,是教学有效的升华。古语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这句耐人寻味的古语中,我们不难剖析出这样一个道理,表扬比批评好,它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强烈的满足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新理念的重建,更要重视教师有效教学的过程,在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体实现数学课程目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学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小学课程中数学是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不害怕数学,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切入点,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分析
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来推动。新课标中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目标。有效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和重视,有效教学对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论述几点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提出是在美国,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要关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工作效率,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在我国的新课标中有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内容。首先是重视学生心智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本质。其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后是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关注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间观念,重视教学的效率。
2.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智力水平,综合素质以及性格等不同往往会导致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会使得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接受程度与接受速度不同。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要了解并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了解进而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合理且适宜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利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性格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性格开朗,在教学过程中表现活跃,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不自信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表现,教师要适时地对其进行鼓励,以温和的方式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其克服心理上的恐惧,积极轻松地投入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去。因材施教使得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关注,使学生更有信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教学目标与要求适应学生的个体特点,往往会使得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数学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性能够很好地提高。
2.2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
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这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的成果,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好地做到融会贯通。对知识的梳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要给予鼓励和肯定,积极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知识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为之后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教导学生在学习后要进行总结和归纳,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轻松有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知识加以应用,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
2.3进行启发式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且自制力不强,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有活力的,动态生成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重要的不是对其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开想象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慢慢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遇到适合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增加实践课,让学生在动手中放飞思绪,感受知识的趣味性,这样结合实际能更好的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3.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角色的转换,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角度的灵活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只是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要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任爱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98-99.
[2]毕志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84-185.
一、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列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常见的生命现象,很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体液调节》一节中几乎每一种激素都有对应的分泌失调疾病,如巨人症,甲亢等;《免疫调节》一节的内容和器官移植、疫苗制备等紧密联系;《呼吸作用》的知识就是酸菜和酸奶的制作原理等等。学生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很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
1.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妙用诗词添兴趣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
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5.用比较法综合复习
课本中有2个“基本”、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6.理论知识实际化
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制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制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7.重点知识实验化
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教师认为原理很简单,没有必要做实验,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8.难点知识“数字”化
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记为“258”,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mRNA上的碱基、基因上的碱基记为“136”等。
三、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四、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一、现阶段预习环节中存在的误区
1、个别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本身就很紧,每天的作业又较多,再增添预习这一环节,不就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了。
2、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学生迫于无奈,走马观花,完成任务式的把课文通读了一遍,这样的预习,是走形式主义的道路,不仅达不到预习效果,反而会浪费原本就相对稀少的时间。
为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避免潜在的弊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计划、有方向的指导。下面就三种不同课型即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作简单阐述。
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方法
1、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新授课的有效预习
首先,阅读:化学课本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句,不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边读边写,写出自己体会,重在理解。如分子、原子、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阅读时要认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作为听课的学习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多思:预习要讲究方法,有的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种习惯很不好。预习时就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如在预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时,要思考为什么要建立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这个量?怎样建立的?它的正确含义是什么?同时,在预习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时,还要与原子结构相联系,弄清来龙去脉,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化学注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再如预习化学计算例题时,要留意解题思路,分析每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再次,补旧:在预习时还要根据化学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在运用知识解题时,对于每一个题,尤其是一些综合题,实际包含许多知识点,做题时,就相当于对每个知识点加以再现,这就巩固了记忆。假如做题时发现某个知识点回忆不起来了,要及时查阅这个知识点,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由于化学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要领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预习时发现学过的某个知识点有不明白,不清楚,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
最后,试做: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然后想一想这样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这样可以使预习做得更好。
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才能在化学学习水平上有一个飞跃,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更好地适应化学学习的需要。
2、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课的有效预习
预习不仅在新课讲授中有很好效果,在复习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复习阶段做好预习工作呢,首先要认识到复习阶段的预习和新授阶段的不同:复习阶段学生知识已有所掌握,需要做的是知识的回顾,整理和系统化。其次要给学生具体的任务,不要笼统的布置整理知识点。教师可将预习工作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让学生重新整理一章知识点,二是完成试题,每一知识点布置相应的题目,三是在课堂上有预习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对《物质的分类》这一课时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复习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预习内容:
(1)整理以下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2)写出由标出化合价的下列元素:、、、、组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单质 酸 碱 盐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3)试着设计物质简单分类的网络图并举例。
上课时,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设置相应的题目作为预习检测。小明同学在家中
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氧化铜 ②一氧化碳 ③甲烷 ④氦气 ⑤石墨 ⑥硝酸 ⑦烧碱 ⑧纯碱 ⑨水银 ⑩食盐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碱、盐的依次是 、 、 。教师可根据学生预习检测情况对课堂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分配进行调整,有的放矢得进行复习,既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复习进度,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
3、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讲评课的有效预习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会有一个小的测验,这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考查。那么在考试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对该单元的掌握情况,以及在知识点的运用上所出现的问题。在组织讲评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自己首先对试卷当中的每一道题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错题进行先订正,同时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为什么做错?对于自己实在不能先订正的题目做上标记,上课时重点听同学或老师讲解。教师在组织讲评课时,在学生自己预习订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订正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全部反映出来,采用学生间“你提问,他对答”的方式进行分析讨论,这种研讨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自学的积极性。再次,就是老师根据学生错误率较高,课堂上学生较难解决的疑难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同时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弄清理解,融会贯通。
三、组织学生有效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预习要注意有的放矢,教师应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预习。
关键词:物理课堂 有效学习 策略思考
经常性的课堂教学,也在经常性的思考着。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了吗?如果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连最起码的学习都学不会,那课堂教学也就显得不是那样的有意义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笔者以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和实践,感到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生有效学习需要从这样的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操作
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要能够去认识相关事物的现象已经物质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理念。平时的物理教学,我们都应当有这样的感觉,初中学生并非都相当喜爱学习物理的,真正钟情于物理的学生,全班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的。为什么学生对物理就持有这样的态度?其原因大都是物理比较枯燥,相关物理的知识也显得比较抽象,再之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完全谙熟物理的作用。平时的教学,我们大都授之以鱼,那样显得比较简便易行。一堂课解决一两个物理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是那样的声嘶力竭,学生则是那样的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有效的,真正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当让学生多进行操作性的实践。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躬行的物理学习,学生所获取的就丰富和真实,学生对自己经过实践操作的获取也充满着乐趣。应当说物理课程之能够让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比较丰富,对学生的操作我们不能吝啬。学生可进行操作的实践其时空也比较广泛,有的就可以是教学的课堂,有的则完全可以是学生的家庭,有的还完全可以是学生所能涉猎的比较广阔的自然界。学生的操作实践,其实践内容的组织与处理应力求系统化,必须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必须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动手,都动得起手来。我们也应当看到的现实是,学生之间动手操作的实践也是存有差异的,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学生所操作实践的内容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有梯度,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适度。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观察性的实验,就比较理想地发现声音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学生还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比较理想地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习到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
从相关意义上说,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学生显得就是那样的其乐无穷。但在操作中获取知识,还算不上就是比较完美的有效学习。从相关教育教学的实践看,物理课堂教学还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操作,更为主要的当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去进行思维。学生操作实践的思维,可以是操作过程中的思维,也可以是操作结束后的思维。操作过程中的思维往往多是思考操作的行为和行为导致物质所发生的变化,多是学生边操作边进行的思维。操作结束后的思维多是产生结果后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一般都是一种享受性的思维,当然也有反思性的思维。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维,必须能够进行比较科学的思维。作为教师必须多做学生思维的点拨和引领工作。因为学生在操作中的思维比较容易进入思维的误区,也比较容易遇到思维的不顺。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做好点化的工作,那一个个学生将会是那样的豁然开朗。如学生的操作实践,就必须充分突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科学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些实验方案,我们也应当逐步甚至就是完全将权利和权力交付于学生,这样学生则往往会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形成自主研究学生实验设计的方法。如果学生在操作的思维中,教师再比较及时发现和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点”并能利用鼓励、表扬、启发、追问等方式,那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则会更为有效地增强。如教学《光的反射》让学生解决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484。求通过各灯的电流之问题时,学生就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
三、让学生在思维中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十提出全面创新全民创造的口号适应时展的需求,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作为学校肩负着为伟大中国梦实现培养人才的崇高职责,有必要去激活学生的创新,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学生学习物理的创新创造,需要学生能够在思维中创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创新,其关键当让学生去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以比较理想的思维方式促进自身学习物理的思维创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创新思维存有两大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创新思维的欲望,不乐于思维的创新;二是有学生想去创新思维,但往往摸不到创新思维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物理形成学生思维的创新,首先必须激发兴趣,其次再去做些比较实实在在的引导性工作。如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商品生产不断繁荣的新时代的事实进行创新思维的激发。对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我们可以从相关的思维中活动中,渗透一些创新思维的方式,如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是从某一思考对象出发,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一点联想到多点,在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广阔领域分别涉猎,如教学《声音的特性》就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小组去调查质量测量的精确度,学生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能够比较理想地进行思维,通过思维去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写出比较理想的探究过程报告,也发现着一定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灵活的“教学工具”,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研实际,例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做法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热情。
自主学习是一种建立在有强烈学习动机基础上的内在的学习品质,是学习主体不由自主的“我要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自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作品欣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画图时,我将之前学生所画的作品制作成一组Flas,在上课前循环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们个个都很羡慕:既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意,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希望。一组图片的欣赏,不仅轻松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小游戏对他们来说较有吸引力,于是我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益智类小游戏恰当组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如刚介绍完鼠标器的5种操作,就让学生利用“七巧板”及“拼拼看”等小游戏尝试鼠标器的各项操作,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充分动手实践,不知不觉就熟练掌握了鼠标器的操作。
3.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爱看动画片,特别钟情于《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设计《画图》这个章节的时候,基本上每堂课我都请出了可爱的羊羊们。如在教学《画圆》时,我让学生给喜羊羊“找”眼睛和鼻子,掌握了“椭圆”工具的使用;给美羊羊“找”眼睫毛,学会了“铅笔”和“刷子”工具的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动画故事情节,学生们兴趣浓浓,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做法二:目标明确、任务合理,驱动学生自主实现。
有了兴趣,学生自学就有了动力。但光有兴趣,也不一定就能够学好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目标及任务很有必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比如在学习Word之前,对学生提出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即通过学习,能做一期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或贺卡。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会围绕这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再到Word中“插入图片”一课,我给出这样的教学任务:先自学教材,然后尝试插入,最后请优秀学生做演示。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会有对比,我这样做为什么没有做出来?我是这样做的,原来那种方法也可以。再通过操作练习,这样所学到的知识就更牢固了。
学生们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一个个教学任务,培养了自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法三: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吸引学生自主尝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但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因此,教学内容是取自多方面的:生活中、突发事件中、学生中等各种有利资源。如在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向学生机示范操作时,学生对于教师机上出现的程序图标及各种应用程序都很感兴趣时,我及时引入了程序的安装,再延伸到《下载和安装软件》这一课的教学。平时,我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们也常常把课后遇到的有关难题带到课堂上来,我便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学,把有代表性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大,学习空间更广,内容会更多,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会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尝试。如在强化键盘输入技能时,由于不断地进行指法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枯燥乏味,于是在第二节练习课上,我首先确定好课堂应达成的目标,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练习软件,如:英文打字练习、金山打字通、指法训练软件或用写字板、记事本都可以;练习时间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决定,较快的同学可以提前结束练习;练习方式同样可以学生自主,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同学间自行组织竞赛;最后,我会在下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时间,借助测试软件开展目标测试及练习情况评价。这样一来,老师管得少了,学习的气氛浓了,学生反而自觉多了,而且键盘输入速度大大提高。
做法四:时间充足、空间足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时空。
既然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就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一节课40分钟,学生研究教学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训练讨论等时间不能少于25分钟。如我在教学《初识Power Point》这一课时,教材上已明确了本课的任务,且与之前所学的《初识Word》有相同之处,因此,我在导入新课后就直接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使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明显。
有了充足的时间,再加上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的自得到了最大发挥。例如在教学《文件大管家》中的删除文件(文件夹)时,让学生思考你会使用哪种方法删除文件(文件夹)?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上机实践得出:可以选定对象后按右键删除,也可按窗口左侧的删除这个文件(文件夹),或是直接把要删除的文件(文件夹)移入回收站,还可以用键盘上的Delete删除,等等。
做法五:留有悬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善于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景物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生物的种种乐趣,从而爱上生物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用诗词创设情境,如讲“两栖动物(青蛙)的生长和发育”时引用辛弃疾《西江月》里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时学生会倍感亲切,脑海中浮现出诗情画意的情境,又能起到点出青蛙生活季节、生活环境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用谚语、成语创设情境,如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入生物界的种间竞争,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除此之外,故事、公益广告、漫画、口诀、游戏、竞赛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有滋有味,使课堂极富诗情画意,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与时俱进,融入生物科技最新成果
生物科技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也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如总理所说的:“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当前生物科学技术主要在农业和生命健康领域发挥重大作用,而这事关人类的发展和生命安全。为此,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主进行生物教育,同时还应该跳出教材,与时俱进,将当前生物科技发展取得的一些成就引入课堂,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内部驱动学生进行生物学习,这样学生会更专注于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有积极的帮助。
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中,就可以“转基因”食品为主题,以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为案例,阐述生物科技在农业中的实际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副作用进行探讨,甚至可以以“我们要不要转基因食品”为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利弊进行探讨,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认识。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演绎的现象;要尽可能缩短课堂讲授时间,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初二上册有“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课本设计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两个,这两个探究材料准备时都很不容易,实验观察也不易观察,这时我们可给予学生引导与启发,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找容易观察的实验对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用“狗(猫)、小鸭、小鸡等的游泳是先天还是学习行为”来替代上面的实验对象。
我听后很高兴,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了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根据这一提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假设:“狗(猫)的游泳是先天”。这样一来就容易观察了,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启发。任何探究都可以加以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从现代的教育理念来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仅是把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且还要使教育技术手段与生物学科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由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微观变宏观。
1.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使学生在接受能力范围内,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动漫、图片或视频使知识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理解性接受。
3.活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精确性。通过CAI课件重现生物实验过程,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课堂策略
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这就意味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领域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是“效率”与“目标”的实现,更不能将其窄化为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考试分数”,而是要紧紧抓住“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这个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价值。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掌握课程改革的主动权,奏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那么究竟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1. 讲述生物科技史,再现历史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科技史创设教学情境,介绍生物科技发现的史实、科学家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学知识的道路,循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创造的境界,不仅能深化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与态度。例如,通过讲述光合作用的研究史(表1),经历了许多代科学家和很多典型的科学实验,终于基本上高清楚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等,展示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这个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根据光合作用研究史所创设的情境,也就是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学生的知识结构也随着光合作用的研究史一步一步扩充和变化。学生不仅了解了知识,还知道了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
2. 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情景 自然科学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经验经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收集分析证据,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认识科学的本质。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要学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主题,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教学。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呼吸作用一节课的内容理论性强,要把整个过程彻底理解,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橘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对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深入探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弊端,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较好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而且也受到了相应的生命教育,使德育教育无痕化地渗透到了教学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指导生活的科学方法,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分层适度的作业设计和训练,是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保障 有效的作业是有效课堂的延续与补充,它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无效的作业将给学生增加负担,使其疲于应付,养成“抄袭”作业的恶习,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精心设计作业是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保障。
首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了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应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把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可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生物学学习热情和学习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