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独立董事;独立性

一、会计专业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角色

为保障现代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证监会于2001年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在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含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且明确规定应至少有一名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或高级职称的会计专业人士。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被赋予了沟通协调和监督保障的职能,负责协调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公司的会计和经营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等。然而现实情况下,公司所聘请的会计专业独立董事在专业知识、实务经验和风险偏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执业注册会计师相较于高校背景、政府背景的财务专家以及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而言,具有更为丰富的实务经验,更为熟悉会计过程和审计业务,加之其自身的独立性,使执业注册会计师在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上都更胜一筹。因此,在财务专家市场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需求是否更大,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的公司治理效率是否更高等均值得验证。

二、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专业独立董事的分析

创业板市场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以及投资风险等诸多方面与主板市场均有较大区别。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高成长性的新兴创新公司,多处于成长初期,经营层面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识别风险定价的难度更大,因而其不稳定性和风险性远高于主板市场,值得学术界、实务界和广大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创业板市场2011年年报数据统计显示,35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共1085人,其中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持有者221人,执业注册会计师114人。具体情况如下:

(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不高

数据显示,当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每家独立董事仅为3名,而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公司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包含一名会计专业独立董事,即大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是选择按照制度规定的最低限制设置独立董事和会计独董。而执业注册会计师仅占全部独董人数的105%,约占全部会计独董人数的1/3。

造成执业注册会计师在创业板市场担任独董的比例不高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执业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持有者的516%,即非执业注册会计师约占一半的比例,他们往往担任着公司的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职务,或在一些行政职能部门担任要职,说明拥有注会证书的人员本身执业比率不高;二是,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具有高校背景的会计专业人士,如高校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等担任独立董事。因此,从总体上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不高。

(二)执业注册会计师一般为会计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且大多出自百强事务所

会计专业独立董事作为审计委员会中唯一的财务专家,成为兼具独立性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关键成员。基于这些因素,使得能够胜任这一工作的都是资深的会计从业人员,他们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能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在担任会计独董的114名执业注册会计师中,50人担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23人担任所长或者副所长,25人担任主任会计师或者副这人会计师,35人担任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人数总和超过114人是因为其中有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多项职务)。由此可见,担任上市公司会计独董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多为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

根据2011年中注协公布的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数据可知,114名担任会计独董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中,70人来自百强事务所,占比高达614%,其中25人来自排名前10的事务所,可见上市公司更愿意聘请“出身名门”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其独立董事。这些注册会计师一般具有更好的职业声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强,能够自觉的维护自身的职业声誉和价值,进而对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财务信息质量起到正向影响。

(三)有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的上市公司表现未必更好

从创业板证券市场的处罚情况来看,2011年度受到通报批评或公开谴责等处分的六家上市公司均未聘请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其会计独董。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来看,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占总公司数的比重为997%,而由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其会计独董的上市公司中,这一比例为989%,仅有一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而恰恰这家公司的会计独董为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从信息披露质量方面来看,创业板市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被评为A的公司由46家,占比为164%,其中有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的公司中,这一比例为122%。可见,有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的上市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其表现未必更好。执业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切实运用其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和处理相关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究。

(二)专业胜任能力方面

除了独立性之外,专业胜任能力是会计独董能否有效履职的另一关键要素。相较于其他背景的独立董事,其工作内容对以审计、鉴证和咨询业务为主业的注册会计师而言,无疑是驾轻就熟的,他们有着相当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尤其是在内控建设与评价、关联交易的公允性评价等方面,无疑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但会计独董首先是作为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因此会计独董还需要履行独立董事的一般职能,如企业管理决策职能就要求会计独董还需兼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这就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由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事务所工作背景,使其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即使发现该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在业务过程中存在问题,但该会计独董也可能处于同处注册会计师行业等因素而选择缄默。这就使得即使执业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完全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却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勤勉尽职方面

只有兼具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独立董事足够勤勉尽职,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进而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而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工作强度大、时效性强等特点,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是否能做到勤勉尽职受到外界的质疑。但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创业板市场上114名担任会计独董的执业注册会计师没有缺席股东大会的情况,只有个别几位独立董事有一次的委托他人出席。可见,从参股东大会会议的频率角度看,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但其实际上积极活跃的程度还有待验证。

四、关于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的思考

(一)关注实质上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政策法规要求注册会计师要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但实质上的独立性难以考量,再加上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质,使执业注册会计师处于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地缘”“学缘”“政缘”“商源”等关系严重影响其实质上的独立性。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对执业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独董的实质上的独立性给予高度关注。

(二)解决独立董事“有话不敢说”的顾虑

相较于其他背景的会计独董,执业注册会计师在专业胜任能力方面无疑有着极大的优势。但在实务操作中,担任会计独董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一员,在执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行业因素的影响,即使发现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在专业判断或业务过程中有问题,也可能顾及同行关系,出现“有话不管说”的现象。笔者此处提出这一现象,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早日实现“有话就说”。

(三)督促有执业注册会计师背景的会计独董更加勤勉尽职

根据本文的数据统计可知,绝大部分担任会计独董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管理人员,事务所的工作性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本职工作必然非常繁忙,虽然年报数据显示执业注册会计师无缺席股东大会的现象,但会计独董在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是否积极活跃很难考量。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提高会计独董履职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Bedard,J.S.M.Chtourou,and L.Courteau.The effect of audit committee expertise,independence,and activity on aggr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2004,23(2):13-35.

[2]涂建明.会计独董与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有效性――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90-95.

[3]涂建明.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监督作用的多维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2,1:15-18.

[4]赵德武,曾力,谭莉川.独立董事监督力与盈余稳健性[J].会计研究,2008,9:55-63

篇2

关键词:董事会独立性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审计收费

一、引言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最初是从研究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开始的。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展到对“低价揽业”(low-balling)问题,非审计服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公司治理方面主要是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如董事会特征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方面西方学者都有过实证研究。自2001年由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为国内学者实证研究审计定价提供了契机。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中,审计定价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如何合理确定审计收费,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Carcello(2002),Griffin,Lont&Sun(2008)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费用之间是正相关的 。而Kalbers

&Fogarty(1993)研究发现董事会结构和审计委员会的特征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Tsui,Jaggi&Gul(2001)更是指出好的公司治理减少了审计质量的要求。国内学者刘明辉,胡波(2006)借助公司内部治理框架,运用2001年至2003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成本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会对审计费用存在显著影响。而李补喜、王平心(2005)对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进行研究表明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本文认为,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制度不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并没有发挥出监管者说期望的效果,因此假设:

假设1:审计收费与董事会独立性不相关

伍利娜(2003)基于simunic审计收费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出于“保牌”区间与上市公司年度审计费用显著相关。刘运国、麦剑青和魏哲妍(2006)利用2003年我国沪深两市1183家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审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审计费用与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与调增的盈余管理正相关但不显著。本文认为,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企业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这些动机是基于报告盈余基础上的。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会计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若事务所考虑了盈余管理的这种风险,则审计费用就高。所以假设:

假设2: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之间正相关

Ferdinand A.Gul(1999)针对香港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无论是大规模审计客户市场还是小规模审计客户市场都存在着六大和非六大的审计收费差异。漆江娜、陈慧霖(2004)用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对四大在中国的收费和质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审计收费显著高于本土事务所,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公司愿意为高品牌事务所支付高费用。张小会、王培兰(2007)以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选取959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是否由国际四大和国内十大审计对审计收费产生了显著性影响。理论上只要市场能够感受到不同审计师之间的质量差异并存在对审计质量的不同需求,则高质量就应该能够高收费,因为被市场感觉到的高质量对客户具有经济价值,需要高质量委托人通常都愿意为高质量而支付高价。因此假设:

假设3: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很多公司经营困难,业绩下降,这使得管理层增加了盈余管理的动机,而同时很多会计师事务由于客户经营遇到困难而降低了审计收费,所以会对结果的显著性产生影响,本文选取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5年至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选样的对象,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和研究的需要,选样遵循以下原则: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这主要是考虑到金融业企业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衡量与非金融业企业存在重大差异,从而有可能对审计收费造成影响;剔除当年度新上市(距年度报告日上市时间不到1年)的公司,原因是研究需要用到上年财务指标以计算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而新上市公司上年财务数据会引起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的误差;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经过上述调整,最终得到3360个样本,其中2005年1141个样本,2006年1111个样本,2007年1108个样本。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实证分析用到的软件为stata11。

(三)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变量如下:(1)被解释变量。选取AF(上市公司支出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2)解释变量。第一,董事会独立性。选取BODING(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为董事会独立性的替代变量。第二,盈余管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截面Jones 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能够有效地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采用修正琼斯模型来度量盈余管理。NDAi=α(1/Ai)+β(REVi-RECi)/Ai+γ(PPEi/Ai);ETAi=α(1/Ai)+β(REVi-RECi)/Ai+γ(PPEi/Ai)+ei;DAi=ETAi-NDAi。其中,NDAi为经过上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公司i的非操纵应计利润,REVi是公司i本期末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末主营业务收入差额,REVi是公司i本期末应收账款与上期末应收账款的差额,PPEi为公司i本期末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i是公司i上期期末总资产,ETAi是经过上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期望总应计利润,由以下公式得出:ETAi=TAi/Ai;TAi=NIi-CFOi。其中,其中NIi为公司i当年净利润,CFOi为公司i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Francis、Maydew 和Sparks(1999)指出,在不能明确预测盈余管理是将利润做高还是做低时,使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衡量盈余管理更为合适,因此使用经过上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DAi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第三,审计质量。通常,“四大”等被用来作为事务所品牌和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big41为虚拟变量,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则取1,否则取0。(3)控制变量。本文在以往类似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控制变量。发现公司规模在实证研究中解释性最强,认为公司规模与审计定价正相关(Simunic,1980;Francis,1984; Cobbin,2002,伍利娜,2003),因此用总资产的对数作为公司规模的变量。当年是否增发股票也会影响审计定价(Hay,Knechel&Wong,2006),而且验证二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Palmrose(1986)认为审计意见对审计定价也是有影响的,邱从龙(2008)把审计意见分为三种类型即标准无保留意见、非标准无保留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先前学者一致认为组织复杂性对审计费用是显著正相关的,组织越复杂其审计费用越高,组织的复杂性通过控股公司数量的平方根来表示(Mitra,Hossain&Deis,2001;王平心、李补喜,2005)。公司上一年度的亏损和资产回报率(ROA)作为审计风险的衡量,并影响审计收费(Simunic,1980;Cham,Ezzamel&Gwillian,1993;伍利娜,2003),其与审计定价正相关。王小平和余谦(2004)研究表明LEV(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与审计定价正相关;蔡吉甫(2007)发现公司CUR(资产负债率)与审计定价正相关。根据上述分析,选取控制变量如下:SIZE为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rem2为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当年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则取1,否则取0;SQSUB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数量的自然对数;po为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当年发行股票,则取1,否则取0;LEV为上市公司年末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CUR为上市公司年末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loss2为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上一年度亏损,则取1,否则取0;ROA为上市公司年末资产收益率。

(四)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上面关于盈余管理程度、董事会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的假设,模型设定如下:AF=?茁0+?茁1ADAj+?茁2BODINGj+?茁3big41j+?茁4ADAj+?茁5rem2j+?茁6SQSUBj+?茁7poj+?茁8LEVj+?茁9CURj+?茁10loss2j+?茁11ROAj+ej。 回归分析中,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用了固定效应模型。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描述性统计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取了绝对值后ADA的均值为0.0737,标准差为0.0717。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平均为35.13%。样本公司中由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占比例为5.6%,获得非标准意见的公司比例为9.8%。

(二)相关性分析 (表2)是有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从整体看, 检验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 (表3)是多元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有8个变量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盈余管理在10%的水平上显著,符号为正,与预期一致,支持了本文的假设。董事会独立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证实了Kalbers&Fogarty(1993),Menon&Williams(1994),Tsui,Jaggi&Gul(2001)的研究发现而与我国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不一致,从而支持了本文的假设,董事会独立性不是事务所决定审计费用所考虑的因素。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四大,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高质量的审计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支持了本文的假设与以前的研究相似,控制变量上市公司规模和控股子公司数量是影响审计收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它们都和审计收费正相关。ROA(资产收益率)在1%的水平上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但是符号为正,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在中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收费时考虑的不是资产收益率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而是基于维护与被审计公司业务关系的角度出发,当公司的ROA较低时,采取较低的审计收费,在ROA较高时收取较高的审计收费。CUR(流动资产比率)与审计收费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与现有大部分结论不相同,但与赵立三等(2007),邱从龙(2008)的研究结论一致。非标准审计意见、当年增发股票在1%的水平上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与预期一致。LEV(资产负债率)和前一年亏损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此外,考虑到董事会独立性(BODING)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而盈余管理(ADA)和审计质量(big41)的显著性水平都不高,借鉴Larcker&Richardson(2004)指出的,调查更均匀的子样本以对被观察的对象作进一步的调查。因此,在考虑公司规模的大小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参照以往的文献(Larcker&Richardson,2004;Reynolds&Francis,2001)分析了规模效应。并以资产的中位数为准,将样本分为大规模和小规模两组,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两个样本的回归结果有所不同。对于大规模公司,盈余管理在1%的水平上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而对于小规模公司,只在10%的水平上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大规模公司和小规模公司仍然均不显著。审计质量似乎只对小规模公司显著,而对大规模公司并不显著,这与Francis&Stokes(1986)对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审计质量似乎与被审计公司的规模有关系。

四、结论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以及细分样本后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前面的假设是相符的。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整体样本、大规模公司和小规模公司仍然均不显著,说明我国独立董事并没有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为了达到法律要求而设立的“花架子”,并没有肩负起监督和指导上市公司的职责。审计质量似乎只对小规模公司显著,而对大规模公司并不显著,本文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四大和国内大型事务所对大规模公司的审计市场争夺激烈,因而四大采取了降低收费的策略,所以表现为与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关系;二是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大规模公司的审计上与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四大不存在明显的溢价,而对小规模公司,国内事务所在审计时没有像国际四大一样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因而四大仍然表现出较高的审计质量并取得审计收费的溢价。但总的来说,四大仍然有显著的审计收费的溢价。董事会独立性的启示是,仍需要继续改进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职能,从具体制度入手,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使独立董事愿意并且能发挥自己作为独立董事的职能,而不是沦为一个摆设。对“国际四大”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敢于同“国际四大”展开竞争,推广诚信制度,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身的审计质量。本文的局限一是数据的缺陷。由于只选取了2005年至2007年3年的数据,所以代表性仍然不强,还有待大样本数据的检验。二是对修正Jones模型的运用,对于修正Jones模型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国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否需要做更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改进也有待检验。三是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除了通过操纵性应计利润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方式本文都未能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蔡春等:《公司治理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3]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4]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5]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赵国宇、王善平:《盈余管理、审计收费与审计独立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7]吴淑琨、刘忠明、范建强:《非执行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9期。

[8]刘明辉、胡波:《公司治理、成本与审计定价》,《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

[9]Dechow,P.,Sloan,R.,& Sweeney, A.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6.

[10]Klein, A.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

[11]Peasnell, K. V., Pope, P. E., & Young, S.Accrual management to meet earnings targets: UK evidence pre- and post-Cadbury.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0.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08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funct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and family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funct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and family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was counted and analyzed by the correspond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social function level of all patients were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mental disability was 67.27%, the family support scale score, negative coping score and normal score were respectively (6.57±2.04) marks, (29.41±4.11) marks and (20.32±6.07) marks,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 P

[Key words] Remitted schizophrenia; Social function level; Family support; Coping style

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且很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患病无法治愈,不仅会对患者的精神层面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患病特征,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患者家庭方面的支持程度以及应对方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家庭监护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形成的影响。基于此,该文对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4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分析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4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符合该院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者智能障碍等情况;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同意此次研究。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7~54岁,平均(29.64±7.18)岁;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24例;病程:2~11年,平均(5.54±1.28)年;城市居民17例,农村居民37例。

1.2 方法

①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对全部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进行评定,量表中一共包含6个内容,36个条目,内容为社会参与、理解与交流、自我照顾、与人相处、躯体移动还有日常生活;条目中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越高;当总分超过52分则判定为精神残疾。②利用家庭支持量表对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进行评价,量表中有9各个条目,是为1分,否为0分,评估内容主要有情感交流、信息接收还有精神层面等,最高分为9分,分数高,说明患者获得的家庭支持程度越高。③利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全部患者所获得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个性特征还有身心健康等方面,并分成两个部分的量表,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的最高分均为50分,10个条目中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量表的总分分数越高,说明该应对方式越为明显;同时,还要将两个量表的分数与常模进行比较。④调查方法与过程:请专业的调查员完成此次问卷评分和量表的发放;调查过程中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原因,并充分获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完全知情和同意;此次问卷发放份数为55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8.18%。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13.0软件对数据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 分析全部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全部患者中总分超过52分的患者有37例,精神残疾的比重为67.27%。

2.2 分析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

根据家庭支持量表的评分结果,对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进行评价,此次研究中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量表评分为(6.57±2.04)分。

2.3 分析全部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常模的比较

此次研究中国,全部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的关系,且与积极应对方式的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4

 

事业单位会计审计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不但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的要求,更能提高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能力,有效规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推动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实现的进程,最终还会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前进的步伐,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能力。因此,本文将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现状,依据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要求,对事业单位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工作进行研究,完善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路径,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发展的速度。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我国对事业单位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对现有的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体制进行分析,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完善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发挥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

 

通过有效的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不仅能够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还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另外,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

 

二、事业单位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事业单位也在通过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体制来实施改革,从而提高单位的发展速度。但是由于我国内部会计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事业单位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研究,发现事业单位会计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就是会计审计,而且几乎全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人员都是属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有关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还受到各种权利和利益关系的制约,很难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审计的公平、公正,会计监督部门形同虚设,会计审计的工作失去了开展的意义。另外,事业单位对会计审计的管理缺乏合理性。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促使被审计人员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履行相关职责,对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约束。

 

然而,国家和事业单位却赋予了审计不同的职责,国家要求会计审计要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防止事业单位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事业单位则要求会计审计对事业单位内部事情的谋划和决策。由于会计审计的内容不同,就会导致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不能发挥会计审计的理论优势。此外,事业单位对会计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足够大的力度去进行会计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高等等,都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停滞不前。

 

(二)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财务核算结果进行审核,可以发现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财务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没有合理地定位会计财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对会计核算的工作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混淆会计财务核算内容与会计审计内容,会计财务核算范围不清晰,会计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无法真正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不利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

 

第二,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完善的会计财务核算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内部的权利、利益制约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会计财务核算的监督部门形同虚设,无法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活动的合法和公正。第三,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制度化,使会计工作人员有了可操纵的空间,很难保证会计财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新路径

 

(一)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新路径

 

事业单位为了解决在会计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对会计审计工作的路径进行改革:

 

第一,事业单位要增强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为了减少事业单位高层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权利或利益的干涉,就必须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权利职能,使会计审计部门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相独立,提高会计审计的权威性和工作效率。

 

第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监督体制。事业单位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完善自己的会计审计监督机制,对审计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督,提高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水平,为会计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

 

第三,加大事业单位对会计审计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定期地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实施会计审计工作的新路径,不仅能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还能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二)事业单位进行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新路径

 

为了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在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要对会计财务核算开辟新的工作路径,以提高会计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一,事业单位要确定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确定会计财务核算主体,明确会计财务核算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才能使事业单位顺利地进行会计财务核算的工作,便于进行会计财务核算的监督。

 

第二,对会计财务核算的管理机制进行补充,规范会计核算、会计处理、会计监督的工作范围及其内容,以免混淆工作内容,大大降低会计财务核算的效率;还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对财务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做出财务预测和决策,监督和保证事业单位的内部活动,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第三,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财务核算人员的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不定期地对会计财务核算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和质量。通过对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为事业单位的相关利益人提供事业单位的基本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以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胜任能力;审计职业;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08

[中图分类号] F239.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13- 03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迅速发展,使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数据处理手段与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审计的环境和对象,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审计人员与审计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培养需要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改革。《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指出,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胜任的基础,这些专业知识包括:(1)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2)组织和企业知识;(3)信息技术知识。其中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正是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使审计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后提出的新要求。作为现代的审计人员(CPA),不充分地熟悉、理解和掌握现代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不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很难在职业市场上生存与发展。高校作为审计人员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充分认识了解现代审计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完善培养机制及知识结构,以便学员充分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1 现代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作为一个现代审计人员,要胜任职业工作,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知识结构、技能及职业道德,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有清晰的说明。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要求的视角进行讨论。《指南》第十四条指出,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当具备使用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控制的技能,还应当能够与团队一起在评价、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个目标,第十五条指出了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至少应当涵盖下列学科领域:(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2)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3)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4)信息系统的评价、设计和管理知识。其具体要求掌握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1)组织和会计信息系统;(2)个人系统应用控制相关知识;(3)信息系统在组织和会计中的应用,特别是财务会计与报告信息技术系统及其相关的现实问题与发展;(4)财务会计与报告信息技术系统中的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框架(见《指南》第十六条)。这些规定与要求为高校审计专业及职业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了方向与指南。解读《指南》内容,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冲击主要源于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而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及组织、控制、管理等各方面。可以说,会计改变了审计,审计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结构的改变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适应性改变,因此,需要重新认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及其组织、控制与管理等各方面。具体而言,笔者认为,除了掌握传统的知识与技能外,现代审计人员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

1.1 会计数据的取得与转换能力

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都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放于计算机系统中。现代审计不可能绕过计算机,仍然停留在要求提供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会计数据的传统模式下。要求被审计单位将所有审计资料都打印出来,不仅造成现有设备及资源的极大浪费,被审计单位也难以接受。现代会计的数据处理过程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见的“黑匣子”,绕过“黑匣子”的审计方法,会带来一种特殊的审计风险。因此,适应现代会计环境现状,掌握一定的数据获取及转换处理方法,能自如、及时、方便地获取被审单位的会计数据并通过转换为审计所用是开展现代审计的第一步。

1.2 充分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及数据流程

对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生产过程、数据处理流程及控制措施的了解是现代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内容。一个胜任的审计人员应该充分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内部控制,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控制漏洞或薄弱环节,避免陷入“黑匣子”的陷阱,从而为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支持。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充分了解其功能结构、数据流程及控制点,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由“黑匣子”变为“白匣子”,从而有利于保障审计质量。例如,现代许多会计软件都存在“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记账后可以取消记账,将凭证采用非“红字冲销法”进行修改,然后重新记账,修改后的账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即使本月已经结账,仍然可以采用“反结账”的方法重新处理,这为可能的舞弊造假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透明化、阳光化有利于看到并防范风险,充分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及数据流程等于为审计人员装上了一双慧眼。

1.3 充分了解对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环境、日常管理及内控的要求

基于网络与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内外有机整合的系统,是一个实时、多元、开放的系统。电子商务、远程处理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复杂了会计环境,也给审计增加了难度。可以说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也是对审计信息化的影响,保持对会计发展动态的跟踪与关注,确保审计与会计发展的同步,是保障审计责任得到较好履行的基础。为此,审计人员要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会计的影响,要了解计算机系统控制的特点及内容,要了解会计信息系统日常管理的制度与要求等内容。这些对审计人员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必要的。

1.4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及拥有一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审计工作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也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除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及网络知识外,笔者认为还需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Excel工具的应用等。Excel具有强大的表格处理、诸多的分析工具与函数及良好的图形处理能力,许多审计软件也是在Excel环境下开发而成,它有效地提高了审计效率与效果。另外,一些特殊的审计业务,也需要借助计算机工具来完成。

1.5 掌握现代审计的一般技术与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除传统审计的内容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及数据文件审计等。现代审计要绕过计算机系统完成不仅成本高,效率低,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要完成现代计算机审计任务,除传统的技能外,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辅助工具与方法,包括应用审计软件的能力、掌握Excel辅助工具及对应用程序审计的各种方法等,这些方法与工具将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与风险。

2 高校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改进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尤其会计学更是其发展的根基。通过不完全调查,目前高校对审计专业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与内容设置主要包括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应用、会计信息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软件的应用等。这些课程内容为审计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在不同的高校情况并不相同,相当多的高校仅设置其中部分课程,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内容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如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模拟实验、信息系统审计等专门性内容,这使培养的审计专业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不强,削弱了他们的竞争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尝试改进。

2.1 重视审计的实践教学环节

审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纯理论教学解决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对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大部分审计工作在计算机上完成,不经过实战训练,很难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审计的技能,也难以真正实现高校培养应用型高级审计人才的目标,甚至很难适应未来的审计工作。学生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等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实验及作业练习的方式来实现。如在审计软件上完成审计任务进行模拟实验,甚至可以通过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模拟实验的无缝对接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来增加作业的综合性。模拟实验练习的优点是方便灵活,可以是开放性的。二是注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加强与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软件公司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一个好处是增加了学生自主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常用审计工具的基本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增强运用各种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及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掌握一定计算机基础、工具及方法是审计专业人才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至少应设置以下一些课程或内容:计算机基础及网络知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及模拟实验、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及模拟实验等,另外,应鼓励学生辅修ERP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其中会计信息系统及模拟实验课程主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流程、功能结构及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管理、操作及系统安全等一般控制与应用软件控制等,同时,适当补充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叫知彼;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及模拟实验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及工具;鼓励学生辅修ERP供应链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基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已不是仅仅停留在会计层面,而是拓展到整个企业管理层面,会计与其他业务部门已紧紧整合在一起,这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及控制产生影响,需要审计人员有充分的认识。

另外,从社会管理层面也需要一些引导与改革,如在CPA考试中应增加一门关于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方面的考试,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与考核,如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控制法、受控再处理法、平行模拟法、嵌入审计程序法、程序追踪法等如何操作与实践。这反过来会对高校审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教学水平好、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高,且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主讲教师既要懂审计又要懂信息技术,具有审计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背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实务水平和能力。因此,高校及培训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全面、能适应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的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审计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培养合格审计人员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Z].2007.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 企业会计 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效益提升和市场综合竞争实力提升仅仅依靠过去那种一味扩大投资规模、扩大资金投入数额、扩大生产经营领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当前发展及未来发展需要,企业想要实现效益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就必须从自身管理工作方面着手,提升管理质量、改善管理方法、创新管理理念,不断加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与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根本目的。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建设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现实问题。例如在思想意识方面仍然未能确实树立正确观念以及概念化的概念未能真正渗透于企业日常生产工作当中。此外在人员素质方面、制度建设方面、信息化建设方面以及监督管控方面也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制约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会极大制约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建议

根据前文我们提到的当前我国国内企业在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想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需要从思想意识方面、制度建设方面、人员素质方面、监督控制方面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来全面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切实提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建设,并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树立正确意识

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首先需要从思想意识上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乃至会计工作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都应该认识到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对企业生产发展所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企业最高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从具体工作方面着手,真正体现出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为了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指导内部会计制度有序建设还应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此外要加强企业内部其他组织、部门对于会计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学习,从而确保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及具体执行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全员参与,并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其他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能够深刻了解到制度内容在具体工作及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加强制度对具体工作的实际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切实加强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及相关制度的有效执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具体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程序及内容,通过三方凭证对质及账实核查等手段加强会计凭证管理制度建设、通过收支双线管理来加强预算管理水平与成本控制力度、通过统一账户设立及物资集中购买来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从而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有序健康开展。此外还应该针对会计工作特点与会计人员签订工作责任合同书,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有效约束。

(三)加强人员素质提升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员素质提升,首先当然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因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企业会计工作是否能够有序开展,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大力清查,通过资格审核、资质审核及历史工作成绩评定等方法把不符合企业需求和未达到国家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的人从队伍中清除出去。同时要严格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岗前培训制度,要加强对兼顾企业管理知识、企业资源管理知识、金融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此外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具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因为会计管理工作要达到理想管理效果仅仅依靠会计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现全员参与,所以加强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和素质提升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质量,能够激发其他工作人员在会计管理工作方面的了解热情与参与热情,从而形成会计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监督管控工作力度

监督管控对于提升企业会计内部制度建设具有非常突出的保障作用。监督管控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开展建设。首先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专门小组建设,通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跟踪了解确保会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上,一方面可以调任原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社会专门审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利用他们内部审计的丰富经验帮助企业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通过会计举报制度建设及渠道开通来发动企业内部职工加强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外部监督方面,企业要与相关政府部门紧密合作,积极配合,并且通过媒体渠道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从而真正实现会计制度有效建设。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企业实现内部各组织、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网络的全面建设,提升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与沟通效率,帮助会计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与获取相关会计信息,避免部门之间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一、现代职业教育对《财务会计》教材提出的新要求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实务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它既是《会计学原理》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高级会计》、《审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本教材不但应具备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还应具备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实践服务的特色,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为社会输送能力强、技能硬的适用会计人才。

二、目前职业院校《财务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内容侧重理论讲解,较少涉及现实业务的经办过程和具体处理程序

现行教材大多是对会计制度的复述和例题说明,理论性强,缺少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如对于“企业开出转账支票采购一批原材料”这个业务,教材中一般会先介绍该业务要用到哪几个账户,再分别介绍各个账户的登记方法,最后做出会计处理。整个过程侧重于业务核算的结果――记账,而对业务发生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记账前的业务经办过程、涉及的相关原始单据(如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购货发票等)的种类格式、填制方法、传递过程等内容在教材中却很少提及。而这些却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是最贴近于企业实际的鲜活资料。缺少了该内容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顶岗”。

(二)现行教材结构安排与实际业务流程脱节,且存在各章节多处交叉重复现象。

现行教材结构基本上是按照“会计六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顺序安排各章,每章又按各要素包含的各个会计科目分节,逐一介绍各科目的核算内容、方法并举例说明。

我们知道,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即“会计六要素”细分后形成的项目,它本身只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某一个方面。按照复式记账原理,一项业务发生后至少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科目中登记,这些科目只要性质不同,教材便会编排进不同的章节。如“销售产品收回货款”这个业务发生时,同时涉及到“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三个会计科目,这三个会计科目分属“资产”、“收入”、“负债”三章,那么在这三章中会分别介绍一次该业务,只是各章侧重的科目不同而已。这种情况在现行教材中普遍存在,导致前后章节内容多处交叉重复,占用了宝贵的课时;另外同一业务被肢解到多章,安排在不同时间学习,使学生感到支零、困惑,对企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缺乏清晰整体的把握,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现行教材重核算,轻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效能会计人才的需要

现行教材大量篇幅是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很少涉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即重视会计的“核算”职能,轻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做账熟练,而对与会计核算直接相关的管理、控制制度知之甚少,这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近年来会计作假现象普遍存在,诚信缺失是会计行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咎其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但企业或单位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会计核算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了,各个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科学分工,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保证。

另外,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审计》是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了解评价内部控制是现代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础。但如前所述,现行教材中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内容相对缺乏,使得在后续《审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感到尤为吃力:既要补充本应在会计课程中介绍的这些内容,又要讲解《审计》课程本身的原理和方法。增加了难度、挤占了课时、影响了《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审计有关,与会计无关。

三、改革《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与结构,培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一)完善教材内容,增添会计管理与内控相关知识

可以在每章前增添以下会计管理控制内容:本业务活动的内容、特点;相关会计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分工等关键内部控制的要点;业务经办中涉及的单据格式种类和填写方法;本业务流程图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加入,将学生迅速带入企业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情境中,先对本循环流程进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在业务中找岗位找角色,然后再分角色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管理控制与核算并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范健全的控制制度”加“准确高效的制度执行”再加“及时科学的会计处理”才能确保得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些内容的加入,还可为后续《审计》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减轻《审计》课程的教学压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材结构,避免各章内容的交叉重复

篇8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违法行为给审计报告使用者造成损失而必须承担的不利后果。其违法行为是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重要前提,包括以下内容:未履行相应的合同条款;出于主观故意未充分披露信息;缺乏应有的执业道德而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使报告使用者蒙受损失。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界定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具备三大基本特征:一是违法行为的主体就是注册会计师。二是在主观方面注册会计师存在违法的故意与过失行为。三是其实施的行为结果直接损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并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害,并且上述违法行为与造成的损害事实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形成原因

(一)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因素。对于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裁定与执行权均归属于人民法院。而很多法院将《独立审计准则》当作纯粹的行业标准,而未将其作为注册会计师的辩护依据。但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案件一般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法院难以独立对案件做出合理的界定。

(二)经济环境的多变性,极大地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性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加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变幻莫测,破产风险明显增加。此外,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任务也日趋复杂,特别是不少被审计单位的造假手段更加隐蔽,科技含量更高,无形中增大了审计风险。

(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因素

首先,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属于有限责任公司,其不作为成本非常低,而潜在收益却极高,因此无法保持独立性。另外,很多事务所与被审计对象间关系复杂,为了自身利益双方达成某种默契,影响到审计质量。其次,相关质控措施不健全,会计事务所为了利益最大化,利用各种手段来减小审计成本,并且事务所的收入和被审计对象间联系紧密。

(四)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过高,总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财务报表后就应确保报表的万无一失,能发现所有的重要错报。但实际上由于时间与成本效益以及审计手段方面的局限性,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公众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这种期望落差可能使注册会计师陷入诉讼纠纷。

(五)注册会计师自身原因

个别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缺乏敬业精神与职业谨慎态度。这主要表现为:随意签字盖章,过分信任审计对象,采用不当的审计程序。此外,由于利益方面的牵连,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对象协同舞弊的现象也时有出现。

三、注册会计师规避法律责任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现状与审计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行业标准。首先,必须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即保证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使其能够依法独立、公正地进行执业,不受外界不正当的干扰。其次,要补充完善《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增加保护注册会计师权益的相关条款,并明确法律责任对象、相应的责任范围以及责任程度,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免受无谓诉讼的干扰。同时,必须明确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各自的法律责任。可参考其他行业的立法规定,如《律师法》中的追偿制度。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后,可向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行为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必要的追偿。[1]再次,要明确“故意”、“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的评判标准。将此作为对注册会计师的追责依据。

(二)审慎挑选审计客户

为避免法律纠纷,注册会计师必须谨慎挑选被审计单位。要选择诚信、正直的被审计单位,从而防止被审计单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蒙骗注册会计师,使注册会计师遭到陷害。另外,要重点留意陷入法律与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这些公司往往经济周转不灵或濒临破产,其股东与债权人常常会到处找“替罪羊”,以挽回他们的损失。

(三)加强质控管理机制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要制订一套严密合理的内部质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岗位职责,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促使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守执业要求与审计原则。一是在承接业务时,由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二是认真编制与保存工作底稿。这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并且也是最有利的诉讼物证。原告律师通常会从工作底稿中寻找漏洞与失误,以此证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有问题,专业判断不准确等。[2]因此,必须认真编制、审查工作底稿。三是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尽量减少会计事务所在诉讼纠纷中的经济损失。

(四)加大行业宣传力度,降低公众对注册会计审计的过高期望

我们要主动与社会沟通,重塑职业形象,缩小审计期望的差距。向社会公众积极宣传《注册会计法》与《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等,使人们对审计工作的局限性有所了解,让审计报表使用者明白审计意见并非“绝对保证”,只是“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的报表编制工作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在整个信息生成链条中有着不同的职责。其中,编制责任在先,需承担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是在会计责任的基础上才需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建设

篇9

摘 要 在我国,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上产生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革,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随着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会计信息的使用更加广泛,企业舞弊行为也更加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分析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舞弊特点,加强相关知识,对可能发生的舞弊现象和活动进行有效的防范,不仅可以有效的阻止相关的会计违法违纪行为,减少财务上的损失,更加有利于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对财务的监管,使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会计舞弊 内部控制 财务软件 职业道德

在我国,会计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革,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会计信息化被有关专家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会计信息化是指从会计的技术特征与会计的发展研究、熟悉会计理论及事务,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会计的深入应用,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具有实时性、信息化、智能化、开放性和多元化等基本特征,它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延伸。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相比,更加强调企业内部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还涉及到网络会计等新内容。

会计信息化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者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其特征表现为智能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舞弊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在传统会计下篡改、伪造、删除会计数据以外,在新的会计环境下,还派生出许多新的会计舞弊的方法。第一,在企业使用相关软件,在计算机媒介中改变相关数据。第二,有些企业在互联网上实现财务信息共享,非法人员可能通过互联网侵入企业信息内部,远程操作,更改企业财务信息。第三,如果企业内部涉及自行开发并使用财务软件,舞弊人员设计软件程序,使财务数据自行绕过某些软件程序,以达到会计舞弊的目的。

不管是在传统会计系统下还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下降以及诚实信用的缺乏,是引起舞弊的重要原因。其中,不仅仅包括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同时也包括进行相关审计活动的注册会计师。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能否保持其应有的职业操守,客观、公正的完成工作是决定审计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在2002年一份问卷调查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有时难免违心地出具了带有虚假水分的审计报告,主要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要搞好与客户的关系”这一选项占54.68%,成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信息的最主要的原因。 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确立对会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从而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经济监督体系建立起一道有效的屏障。

根据《2009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与“舞弊风险管理”均入选“改进需求”排名的前五名,而“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更是高居榜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我国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对会计舞弊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来自薄弱的控制环境和不严谨的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环境监管,防范会计舞弊现象发生要做到以下三点。(1)制定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并实行严格的授权监管控制。(2)加强对计算机环境的安全监管,并改进原有财务人员内部牵制制度。(3)提高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监督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企业,将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改变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前,必须对会计软件进行选择和测试。在选择网络会计软件时,应从企业需求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以便网络财务软件功能尽可能满足单位的实际要求。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业务时也开始借助一些审计软件,以更加直接的获取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目前的审计软件并不完善,运用也并不广泛,在国内只有小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审计软件,但毋庸置疑审计软件的使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根据以往调查中显示,注册会计师不会积极作假,很多时候是迫于对现实的妥协甚至处于无奈,但是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情操在造成进入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舞弊越来越多的现象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社会大局入手,净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还要向注册会计师们讲授职业道德知识,特别要抓好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使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使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加受到信任。

在会计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会计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不仅仅破坏市场经济的和谐有序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可信赖程度。因此,在出现会计舞弊现象时,我们不仅要明确其发生的原因,更应该在其发生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强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监管,使会计舞弊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计算机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还不足,审计观念还未完全转变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中不管是领导和审计业务人员,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人员,或多或少还存在对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观念陈旧的问题,他们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对新鲜事务缺乏格物致知、与时俱进的精神,特别对计算机技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容易产生畏难、排斥情绪。

(二)会计核算软件多种多样,标准不一,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难于取得

目前,各级各部门所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并未完全统一,种类繁多,并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各种软件的功能正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结构也变得相对较为复杂,但是由于很多系统都没有安装统一的数据接口,这给数据的采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在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必须按审计软件的格式将会计核算系统中的输出信息重新导入到审计软件中,由于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的不统一,会计输出数据不能直接导入到审计软件中,要达到目标,必须转换其格式,虽然审计软件中也有各种转换模版,但并不是所有财务、业务数据都能用模版转换,于是便加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影响了审计的工作效率。

(三)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

现阶段,我国所进行的审计工作与以往审计工作相比较,需要有更多的技术作为基础。但是,随着税务、金融等领域完成了信息化的建设,其在技术上要比审计部门更为先进,造成审计部门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各领域的需求。而在一些基层建设领域中却缺乏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比如说一些电算化水平不高,数据量不大的项目,可能用魍车纳蠹品椒可能来的更快、更直观,更有效率,使计算机审计无法正常开展。

(四)审计队伍建设及计算机审计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计算机审计人才缺乏,审计队伍建设总体上还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正逐步实现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的转变。

二是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未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近年来,在上级审计机关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帮助下,为基层审计机关培养了一批计算机中级人才,但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骨干作用。

三是计算机审计运用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目前,在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及统一安排部署下,各地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运用水平却不平衡,相对来说,越往上、经济越发展的地方水平越高,运用越好,越往基层则越低,即使是在一个审计机关,各业务科室的运用水平也不一致,甚至悬殊很大,从事财政税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室运用水平较高,而从事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科室则运用水平较低,“短板效应”会影响计算机审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对策及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深刻认识计算机审计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存储、处理、传递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李金华审计长曾经说过,“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和广大审计人员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审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意识到掌握计算机审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增强紧迫感,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勇于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信息时代,审计人员若还想凭借传统的审计方法工作,将难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否则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真正被社会所淘汰。

(二)加强理论研究,促进计算机审计稳步发展

计算机审计是一项新兴的审计工作,要想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的研究,丰富相关知识理论体系,从而提高计算机审计所具有的技术含量。另外,从事计算机审计工作的人员还应当在工作当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其还应当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对计算机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完善计算机审计的理论。

(三)加速开发通用性接口软件的步伐

在计算机审计中,对审计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是审计数据接口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当增加在此方面的开发力度,不断进行研究以解决在审计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难题。然而,由于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还需要对相关软件的开发进行规范,使得审计软件能够在不借用其他辅助软件时,便能够完成对财务软件的审计。在会计方面所使用的程序不仅十分复杂,而且系统种类也较多,当研究人员在进行开发工作时将要面对多种审计数据接口,加重了研究人员的开发工作。所以,相关审计部门应当对通用审计软件进行推广,并统一审计数据接口的标准,在提高软件的使用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地方对于计算机审计的需求。

(四)加强会计软件的完善和标准化

给予当前数据接口没有统一,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不仅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会严重影响到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应当对会计软件进行完善,并对其内部的数据接口实施标准化,以便以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注重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及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

一是在人员编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招考或选调具有计算机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改变计算机人才缺乏的现状,带动提高审计机关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培训力度,深化培训的内容。三是多管齐下,调动现有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业务骨干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尧岳.关于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几点思考[J].财经纵横,2006(8).

篇11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学;初探

一、加大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会计实践教学是高校会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高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因为,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应用性强。

(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如果没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就不可能正确处理相关的会计事项。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处理各种交易或事项的实践经验及专业技能。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是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关键,针对会计学应用性较强的特点,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运作能力等专业素质。从国外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来看,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通常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通常是双重身份,既是高校的教授,又是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说注册舞弊审计师,有着丰富的会计、审计实践经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引进大量的会计实践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既充实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改进高校会计实践课教学的建议

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重理论知识、轻会计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会计实践教学硬件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要发展,教育必先行。要赶上国际会计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要实现会计教育目标,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加快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改进技能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在技能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改进现有的技能教学模式,将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以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二)完善会计模拟实验机制

会计模拟实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动态会计模拟环境,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对模拟对象所发生的一切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最终提供该模拟对象的会计信息。

1、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建设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应紧密结合新的会计准则和当前会计工作的实际能够反映新环境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和新的会计问题,新的模拟实验的内容应丰富多彩,案例应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尽量涵盖各行各业的会计事项,可配套建设《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多种模拟实验教材,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还应编制《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教材,重点反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会计处理的环境、交易或事项,模拟程度应尽量符合当前的经济实际,并随时加以更新。

2、加快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培训

会计专业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难免与会计实际工作脱节,特别是会计准则发生变动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因此,应注重加强对专业教师的会计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尤其是对新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的磨练,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工作第一线,广泛收集新的经济案例和交易事项,不断扩充会计案例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高校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积极、健康发展。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模拟实验条件

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各项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设备和设施,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与保养,及时更新会计软件和杀毒软件,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和相关信息的流失。

(三)加强校企结缘,拓宽社会实践教学之路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实验室,而应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到生产与管理的第一线,加强校企结缘,拓宽社会实践教学之路,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思路。

1、建立稳固的社会实习基地

社会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高校应与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选择那些符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校教学要求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并签订正式的实习协议或合同。实习基地的选择首先应遵循多元化、层次化。其次,实践基地应跨领域设置。如制造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农业、建筑业、金融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有相应的实习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与国际知名公司、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会计实践教学走上国际化道路。

学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会计实务、资产评估、税务、审计与验资等相关事项,也可以置身于真实的会计环境之中,参与实习单位的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等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会计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调查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2、强化社会实践的监督与管理

高校应对社会实践进行全方位监督与管理,在实施社会实践之前,学校应拟定实习计划及实施方案,选派专业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单位;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必须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实际中发现的新问题与知识点的结合有“缝隙”时,应引导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服务面向定位 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由于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是地方性院校,而地方性院校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依存性,一方面,所在地区需要地方性院校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地方性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以地方的社会经济为依托。因而,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服务面向定位在所在地方,即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具有地域特征的科学研究,主要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提供社会服务,既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本。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个范畴(应用型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确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学术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标,尽管两者均为本科层次的教育,但前者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求具有较高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求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而后者强调的是人才的学术性,其所培养的是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系统深入,但专业技能不算突出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尽管两者均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前者是对人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且能兼顾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教育,后者则是偏重于专业技能培养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技能型教育。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面向地方的“应用型”“本科”层次的人才,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主要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有关经营、管理、服务及应用性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定位 课程体系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主要源头,建构课程体系实际上就是在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做“菜单”,大学能否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关键看如何为学生做这份“菜单”。对于应用型人才,并不是要求其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上的系统深入,而是要求其在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无论是以学科为本位的强调理论知识系统深入掌握的传统本科教育(学术型和研究型的教育)课程体系,还是对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要求较低而偏重于专业技能训练的高职高专教育(技能型教育)课程体系,都难以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要使学生在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相互融合,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根据后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是一种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创造和完善的实践活动,其目标和过程是人的生命本质价值的体现。课程的实际效用在于控制或促进人的发展的方向性,它决定着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并受其制约。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考虑社会需求的同时,应着眼于个人本位的实现,使其既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能够促进个人发展。如果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像传统的本科教育那样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完整性,就会导致课程缺乏灵活性、特殊性和现实适应性,据此所培养的学生将难以有个性,且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会受到限制。由此,在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时,应正确把握课程的功能,切实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并通过对核心课程的前瞻性优化设计来达到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开设各类融合性课程和通识课程来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整体优化协调发展 相对以学科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知识传授应当以应用为主线,适当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以增强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对应用型人才而言,特别应当加强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训,强调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具有系统的整体功能,这一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课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组成的完整综合体。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促进能力与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时必须按照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循序渐进地、科学地编排各种课程,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关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为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应采用传统的沿袭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而应在明确高级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通过设置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以整体协调发展,从而形成高级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即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知识传授课程模块,设置旨在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能力培养课程模块,设置旨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

(三)满足社会需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兼顾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整体协调发展的教育,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其基本职能就是使学生具备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能作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或创业之“资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强调按照行业、产业及企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只有准确识别“市场信号”,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其所培养的学生才会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得到整体协调发展,从而才能成为易于为社会岗位接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一)偏重会计专业知识教育而轻视相关知识传授 具体表现在:过于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但对于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知识的传授,则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如市场营销学、金融学、保险学、财务战略管理、证券投资学、资产定价学、管理咨询、运筹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开设的比例偏低。这样的课程体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差,并且缺乏后劲。其实,会计工作不仅仅需要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他与之相关的知识,这些相关知识的掌握,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提升其未来发展空间;同时,掌握这些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它知识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二)重财务会计学轻管理会计学 会计学按其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分财务会计学(内部会计)和管理会计学(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行的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重财务会计学而轻管理会计学,与前者相应的课程既有会计学原理,又有中级财务会计,还有高级财务会计,与后者相应的课程则只有一门管理会计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有较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但管理会计知识相对薄弱,难以适应企业管理实践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要求。

(三)财务会计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界定不科学 与财务会计相关的课程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以描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及基本业务的一般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中级财务会计主要阐述以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等内容为主线的具体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论、程序和方法;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一些特殊交易或事项所涉及的会计要素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当前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内容界定不科学,主要体现在界定“特殊”交易或事项上不符合会计实践。如,企业所得税是实践中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业务,并非特殊业务,但目前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却往往将其列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建造合同是建筑安装企业和生产飞机、船舶、大型机械设备等产品的企业(即建造承包商)为建造有关资产而签订的合同,与建造合同相关的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显然具有特殊性,但目前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却大多将其列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是会计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现行会计本科课程体系中三者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如变动成本法、短期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内容既出现在成本会计课程,又出现在管理会计课程;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等内容,即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课程内容如此安排,如果授课教师之间又缺乏良好沟通,就可能导致不同授课教师互相依赖从而授课内容缺失的现象,或者导致授课内容重复从而挤占其他课程内容的现象。

(五)实践教学深度与广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偏重财务会计实践训练,忽视管理会计、审计实践训练。实际上,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实际操作技能都有很强的专业性,且与财务会计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区别,财务会计的实践训练无法代替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实践训练,但目前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却并没有开设有关管理会计和审计实践训练的课程。(2)忽视向学生传授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技术方法。如,如何下载财务报告并把数据插入excel计算数表中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如何建立饼形图以表示负债权益比并据此提出筹资决策建议,如何以规范的格式熟练计算处理各种财务数据,如何在word文档中利用数据和图标来支持结论,如何选择财务指标作为变量并引入模型,如何使用SPss统计软件,如何进行统计检验等,都是极为有用的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技术方法,但现有课程体系尚未设置“会计与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与数学建模”等有关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会计电算化”或“计算机会计”课程也不能涵盖这些内容。(3)缺少会计职业判断、会计政策选择等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努力去实践,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根本。事实上,考察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不难发现,其中大多与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或注册会计师未能很好地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有密切关系。虽然职业道德在会计行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只有极少高校真正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这种课程安排与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极不相称。

四、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知识传授模块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因素中,知识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如果知识掌握不扎实,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课程体系中知识传授模块是基础性模块。要成为一个高级应用型人才,无疑需要在知识上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但并不要求其知识既系统又深入,而应在两者间加以平衡。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进入社会以后主要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因此建议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应注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 鉴证服务、证券投资学、资产定价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知识的传授,而对会计理论、会计思想史、会计史等知识的传授应适当减少。在设置上述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界定三门财务会计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2)在“管理会计”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高级管理会计”课程,以加强对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授,通过前者使学生明确管理会计是什么以及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决策有什么作用,通过后者使学生了解在实务中如何运用管理会计。(3)避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

(二)能力培养模块 应用型会计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至少包括: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的实际操作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外语才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分析性/ 批判性思考能力等。因而建议除开设并强化手工会计和计算机会计实验、计算机、外语(包括专业英语)等传统技能课程外,还应开设:旨在训练学生在管理会计、审计方面操作技能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决策和分析性/ 批判性思考等方面能力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技术方法的“会计与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与数学建模”课程。

(三)素质教育模块 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事实上,由于会计专业人才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人们对其道德修养和责任心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系统的培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心。为此,建议增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并在其它会计课程(如会计学原理、审计、会计模拟实验、计算机会计等)的教学过程中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会计诚信的基本思想和素质。

[本文系肇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005)、 肇庆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专项项目(JSJY201101)、肇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zb201203)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2]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10期。

篇13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51-52.

[2]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52-58.

篇14

[关键词]西方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比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109-03

为了保持各专业教学的前沿性,及时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变化,在多数专业课程体系中都会安排介绍国外相应专业的课程。例如会计学专业会安排《国际会计》等介绍国际或美国会计的课程,审计专业则安排《西方审计》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的设计,一方面能够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及时了解该专业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类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一、《西方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

《西方审计》教学采用的是由美国学者阿尔文·A.阿伦斯(Alvin A. Arens)等编著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第12版)》英文版。该教材是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双语教学推荐教材,也是审计教学界公认的一本介绍美国审计较好的教材,在国内使用广泛。学习英文版教材,第一个难关就是语言问题,学生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难以使用英语准确表达所学知识,这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二)背景障碍

《西方审计》的教材主要以介绍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带有浓厚的美国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该课程的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美国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理解美国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审计准则的发展采取的是趋同路线,借鉴国际审计准则较多,缺乏审计准则产生、发展的自然过程,这使得学生缺乏对审计准则产生与发展基础的学习,进一步扩大了课程背景带来的学习困难。

(三)思维逻辑障碍

美国等学者编写的教材具有显著的西方思维逻辑特色,这种逻辑更贴近实务,但难以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而我国教材的编写,具有高度抽象的逻辑特色。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习惯于国内教材编著逻辑的学生较难适应国外学者编著的教材。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教学法,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比较式教学”框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克服语言、课程背景和思维逻辑带来的学习障碍,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比较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界对比较教学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表了有关比较教学法的文献(颉爱民,1991)。从文献来看,该方面的研究更多集中于语文、英语等课程教学上,有少数涉及会计学课程,鲜有涉及审计专业课程的。在会计学课程研究中,陆晓萍(2006)对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认为在理论课教学上应用好比较教学法,利用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掌握规律。随后,该作者将该方法应用在了高职会计教学上。傅晶(2008)以新准则为切入点,介绍了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上的应用。还有学者将比较教学法应用到了具体课程上。

(二)审计专业教学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里查德·E.弗拉赫扬,1999),审计教学也应具有相同的目标。而我国目前审计教学的现状是,现行审计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与能力教育、实务操作严重脱节(陈梅花,1999);传统审计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难以适应21世纪对审计人才的需要(叶雪芳,2001)。

为了克服审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大量学者做出了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受到了较多关注。何芹(2009)利用调查问卷法研究了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课时比例、教学效果和满意程度,发现学生对该方法认可度较高,但效果较差。

除了案例教学法外,还有很多学者在其他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赵敏、张凤、李雅丽(2008)通过建立“模拟会计师事务所”,深化审计教学改革和完善审计实验室软件建设,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朱志红、薛大维、任秀梅(2011)对体验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刘晓波(2011)研究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张文秀、许莉、和秀星(2010)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新融入审计中教学,而黄秋敏、杨俊峰(2012)则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本科审计教学中。可见,诸多学者为提高审计教学效果作出了大量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诸多学者在比较教学法和审计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尚未看到有将比较教学法应用到审计教学中,特别是应用到《西方审计》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但是,该课程也属审计专业课程,与上述研究对象具有共性。因此,结合上述研究,本文认为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其已掌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进行比较教学,将是该门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加以联系,对某一方面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比较教学法具有比较对象、比较标准、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

比较教学法按照比较的方向可以具体分为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对象,根据一定标准对同一方面或层次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比较结果的比较教学法。纵向比较法是对同一对象而言,对其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最重要的原则是可比性原则,即进行比较的对象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属性,针对这类相同或相似属性才能比较出高低、大小、优劣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求的是属性相同或相似,而非属性值。另外,比较标准也要具有一致性,即在可比较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时,衡量属性值的标准应当是一样的,不能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标准,否则,将失去可比性。

根据比较教学法的原则,在研究《西方审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学课程和现有知识架构为前提,采用横向比较法,选择《注册会计师审计》为比较对象进行研究。《西方审计》主要介绍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介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正如上文所述,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编制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而国际审计准则吸收了大量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可见,美国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职业道德、基本原理、审计流程等诸多方面具有共同性。

四、《西方审计》教学方法设计

原有的教学方法以“满堂灌”为主,即便使用比较教学法也是零散的、非系统的,不能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感知,难以解决上述提出的语言障碍、背景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而采用比较教学法能够克服“满堂灌”式教学方法的弊端,克服上述三大障碍。

在比较教学法应用中,任课教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在课前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西方审计》教学大纲,明晰教学重点,并确定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考查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理论,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学习情况,进而确定一个比较范围。以此范围为基础,构建出理论框架的比较模式和框架内各知识点的比较模式。根据比较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授内容,概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知识,对新课程的教授进行铺垫;然后讲授《西方审计》新知识点,并及时抛出已设计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由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制作PPT课件,上课时演讲分析,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给出中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该知识点的异同。这样,一方面教师利用比较教学法为学生知识迁移搭建桥梁,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迁移效率、增强迁移效果。

在教学后期,可以鼓励学生将课上比较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异同点背后的原因,或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形成论文。通过该部分,一方面能够不断巩固学生所学《西方审计》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论文写作情况,选择质量较高的论文不断完善,推荐发表。论文的发表,将大幅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西方审计》教学方法改革将涉及教学前期准备、教学过程和后期巩固,比较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前期准备和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分析《西方审计》的教学目标和特点,然后从框架和内部知识点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设计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知识点进行铺垫,讲授《西方审计》新内容,及时抛出已设计好的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作PPT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课后,还可以比较的内容为切入点,撰写相关论文,择优推荐发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环节中,只有第一个环节由教师主导,其余两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的。这能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其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

《西方审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语言、文化背景和思维逻辑障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克服上述问题。但其与学生前导课程《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这就为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西方审计》的课程教学中,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颉爱民.比较教学法浅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73-74.

[2] 陆晓萍.对财务会计学比较教学法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27):49-50.

[3] 陆晓萍.比较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94-95.

[4] 傅晶.新准则下财务会计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等职业教育,2008(26):46-48.

[5] 里查德·E.弗拉赫扬.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与会计教育委员会[J].会计研究,1997(9):20-22.

[6] 陈梅花.知识经济时代与现行审计[J].审计研究,1999(5):5.

[7] 叶雪芳.关于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01(3):49-51.

[8] 何芹.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126-129.

[9] 赵敏,张凤丽,李雅丽.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建设与审计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0):64-65.

[10] 朱志红,薛大维,任秀梅.体验性教学模式在审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61.

[11] 刘晓波.基于项目导向视角的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9):53-55.

[12] 张文秀,许莉,和秀星.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实验教学改革设想[J].财会月刊,2010(9下旬):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