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企审计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如果说WTO打破的是国家政策壁垒,从而推动贸易公平,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打破人们信息占有的不平等,从而达到技术、资金、资源的加速流动,来打破发展的不平等。
华为等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形成自己的威慑力。它们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人才积累,甚至已成海外企业局部学习的参照。
十年发展成就世界第二
十年前,中国刚刚加入WTO,趁着欧美经济低迷的时机,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曾说:“要趁着短暂的领先,尽快抢占一些市场。加大投入来巩固和延长我们的先进,否则一点点的领先优势会稍纵即逝。”随后的日子,华为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996年华为与香港和记电信的合作,收获了初步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在境外市场的僵局被打破。2004年,华为和荷兰Telfort公司签订了超过2亿欧元的WCDMA合同;2005年,全球前20强的西班牙电信选择华为作为其3G和宽带领域进行业务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而欧美市场的突破让华为海外市场收入终于实现突破性增长。
20lO年华为销售收入达1852亿元,实现净利润238亿元。而竞争对手爱立信2010年实现销售额大约相当于2145亿元人民币;诺西2010年销售额为约1188亿元人民币;阿尔卡特朗讯销售额约1508亿元人民币。经过十年的成长,华为已经逼近全球通信设备业龙头老大爱立信,并将诺西、阿尔卡特朗讯远远甩在后面。
一位华为高层在华为内刊中表示,华为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健身的时间都在忘我努力地工作,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追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根本无法缩小与他们的差距。”
发展之路并非一番坦途
事实上,华为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路坦途。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刚曾撰文指出,华为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曾遭遇竞争对手发起的专利诉讼。历时一年半的思科诉华为案给华为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产权保护”课,也让华为对专利的应用战略有了全新的认识。思科案结束后,华为又陆续受到诺基亚、阿尔卡特、西门子的专利“勒索”。
据悉,思科指控华为盗用了其路由器操作系统源代码,该操作系统的用户操作界面、用户手册、技术文档以及五项与思科路由协议相关的专利技术。思科为此提出了巨额的赔偿要求。思科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案成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遭遇的最大一讼。
进行过两次听证会后,法庭驳回了思科申请下令禁售华为产品等请求,拒绝了思科提出的禁止华为使用与思科操作软件类似的命令程序。2003年10月2日,思科与华为达成初步和解协议。2004年7月末,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
虽然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但让刚刚在国际舞台上蹒跚起步的华为蒙受了巨大的商誉损失。一位美国时事评论员恰当地分析指出:“在这个案件撤诉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华为会继续蒙受侵犯知识产权的不良名声,尽管这家公司拥有大量技术创新的记录。”
3年后,华为又遭遇了另一个重大的挫折。2007年9月,贝恩资本联手华为,宣布以22亿美元并购3COM。但该消息宣布后,引发了部分人士的担忧,认为将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为此,该并购案最终以失败告终。
今年年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美国的一项200万美元的小型收购再次遭遇安全魔咒。因2010年5月华为美国子公司收购美国一家技术开发商3Leaf的特定资产而招致美国众议员联名反对。
求新求变 发力终端产品
过去的艰辛换来的是华为今天的成功,华为正在从运营商背后的设备供应商,快速走向消费市场前台。
“华为手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6.91%,连续数月稳居前三,与三星、诺基亚并驾齐驱。”华为终端中国区总裁杨晓忠7月下旬对媒体表示,华为终端今年上半年在国内销售额已超过75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40亿元。
而这仅是华为终端中国区的数字。按照华为终端公司首席执行官陶景文的规划,未来3~5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规模将达100亿~150亿美元,进入全球前三。
与此同时,华为终端副总裁徐昕泉也对外公开透露了华为终端今年更加庞大的销售计划:2011年华为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将达1.7亿~2亿件,其中手机销量为6000万部,而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2000万部。这销量计划比年初设定的1200万~150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又增长了三成多;相比华为2010年33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幅度超过5倍。
云计算驱动华为未来增长
随着一次次的成功,华为也看好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华为将其策略重心放在了云计算。华为认为,云计算是产业未来十年发展的发动机。在云计算领域,华为从2008年开始了规模投入。华为总裁任正非对云计算的期待是:“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和服务。”
今年10月底,华为在深圳邀请了一千多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召开了“2011华为云计算大会”,“云帆计划2012”,并现场宣布成立IT产品线。IT产品线下设云平台领域、服务器与存储领域、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领域和媒体网络领域。华为高层表示,成立IT产品线这个部门与云计算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主要将以云计算为平台基础重新打造IT产品。
半个月之后,华为在云计算战略上再出重大举措。11月15日,华为宣布以5.3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持有的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赛)的49%股份。华赛是华为和赛门铁克2008年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创新的安全、存储与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外界普遍认为,云计算最被关注的两点是虚拟化与安全问题,本次收购将增强华为在云计算安全方面的技术能力,优化华为云计算整体战略能力。
华为副董事长郭平表示:“以前大家对华为有多大的决心和力度进入企业市场还有观望,做出收购华赛的决定之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不会对此不会再有任何疑虑。”
【关键词】古典园林;窗;审美意蕴
一、从园林的窗中见自然
窗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主要配置于楼阁中,廊桥中,连接内外,使得外界的自然景色和室内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内外相接的效果,使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与自然有种亲和之感。
对于这种亲近自然的特点,很容易让人想到道家思想。普遍观点认为这是道家思想的反映。老子“道法自然”的论断很容易在此被挪用过来,作为一个美学术语运用。此外,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的思想也对园林的格局有所影响。道家思想中那种清静、玄远的生存方式与此有相似之处。但是,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是一种虚空的精神境界,而园林中所指的自然是可以效法的外部自然环境,通过对外界自然的效法,寄托独特的思想。因此,园林中的窗所体现的接近自然的特点反映出的是更为深远的文化。首先,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即有充分的体现,《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即是用花木鸟兽来兴寄自己的感情。比如,大家熟悉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小雅・采薇》)。等等这些,都用自然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心情。“直接表达感情也需要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2]其次,《尚书》中所记载的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些乐器皆来自于劳动生产中。先秦时期的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与自然结成了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影响了以后我国先民的行为方式,也开启了以后我国人民亲近自然的传统。
古人将更为广阔的天地纳入到自己的领域。由此看,我国的古文化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有其流动性,开放性。其根基是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先民将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延伸到自然之中,并将自然融入到生活之中。
二、 窗户中的“虚实”与“动静”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对中国古典园林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种虚实结合的布局,体现出古人对美的理解。这种布局与道家“凿户ㄒ晕室,当其无,有室之用。”[3]的观念不谋而合。儒家比起道家来说,更偏重于充实,而实际上儒家并不排斥虚之于美的作用。孟子讲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4]所谓不可知,即虚空的存在。在园林中,窗户的空,用实实在在的景物来填充,虚实之间产生流动,显得完整。这种变化流动的观念也同样贯穿于儒家经典《周易》中。“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5]《周易》中祸福吉凶,生老病死等等卦象皆体现出这种流动变化的思想。
窗户的美感首先来源于实在性,来自于生活,窗户的设计首先要与建筑相协调。同时,通过窗户的设计,使得园林的外观与内景很融洽地连接为一体。宗白华指出:“人与外界既有隔又有通,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有隔有通,也就是实中有虚。”[6]窗户外的花木配以窗户上所雕的花木,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窗上的花木也被赋予了生命力,拥有了意味之美与灵魂之美。窗户中所映衬的景色在此也成为室内空间的布景,仿佛雕刻于窗中。而从窗的不同角度看,所呈现的是不同的画面。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在此得到完整的满足。园林中的窗户兼具了居住功能和美学功能。
中国艺术,“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7]古人追求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情趣。这种虚实相生,动静相和的表现方式,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
三、窗与生活和美
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得到充分体现。窗户巧妙地将景与景连接起来,扩大了园林空间,丰富了“游乐”的内涵。在此,窗不仅作为居室的一个符号,更给人提供了一种美的方式,这是一种物我一体的生活方式。“窗子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8]窗的这种审美内涵与山水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提出了道家思想落实到山水绘画之中的观点。山水画对园林的设计又有所影响。道家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更多的顺应自然的方式对后世人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和审美的依据。这也与我国先民重生活的传统相一致。可游更是生活的衍生物。窗户图案中,也有不少龙凤图案,和鱼蛙等图案,表达了先民的图腾观念,而图腾首先是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古人欲包含天地,广纳世界的思想成就了独特的窗,也成就了我国独特的建筑艺术。
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无论何时何代,举不能以一语概括其时全国文化。”[9]窗中丰富的美学内涵也是由整个社会的文化所支撑的,包含了儒道等众多思想精髓。是整体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深刻的现世观念影响到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此同时。那种追求玄远的境界也在其中。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窗,反映的是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清)郭庆藩辑《新编诸子集成・庄子集释》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9页。
[2]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页。
[3] 朱谦之撰《新编诸子集成・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4页。
一、1990年国家发行重点企业债券二十亿元。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和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规模、结构等综合因素,将债券任务作为指令性任务下达给各地区、各部门、发行重点企业债券,加强国家重点建设,是国务院决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完成或少完成国家下达的债券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责任制执行,确保按时完成购买任务。
二、1990年重点企业债券,要在七月底以前完成购买任务的50%,其余部分在十月底以前完成。
三、为确保完成购买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将认购任务分解落实到项目的单项工程,采用先落实购买任务再下达投资计划等源泉控制办法。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
四、地方购买重点企业债券的办法:基本建设、商品房屋建设(含中央单位公司)和城镇集体投资项目由计委(计经委)负责落实,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由经委(计经委)负责落实。各部门直属的基建、技改项目购买的重点企业债券,由其主管部门统一收缴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五、各地区完成购买国家下达的债券任务数额后,超额部分全部留归地方用于农业、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
关键词:电影艺术;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审美特征;泛美学化;焦虑;诉求
中图分类号:J901文献标识码:A
中国武侠电影从20世纪20年代下半叶开始掀起第一个浪潮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和社会的变迁,致使武侠电影在不同时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诠释,也表现出不同的影像风格。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改革,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的兴起,武侠电影的发展已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运用高科技手段,巨资邀请明星加盟,资本和人才资源的跨区跨境优化配置组合等等,推动了武侠片更迅速地占领国内市场,扩大海外市场,基本上所有的知名大导演纷纷“试水”武侠片类型。如,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为发轫,继而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何平的《天地英雄》,徐克的《蜀山》、《七剑》、《龙门飞甲》,陈凯歌的《无极》,张之亮的《墨攻》,李仁港的《见龙卸甲》、《锦衣卫》、《鸿门宴传奇》,叶伟信的《叶问》、《叶问2》,袁和平的《苏乞儿》,麦兆辉、庄文强的《关云长》,陈木胜的《新少林寺》,陈可辛的《十月围城》、《武侠》,苏照彬的《剑雨》,陈勋奇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影片相继问世。武侠电影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和情节模式等方面与传统武侠电影比较,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武侠电影呈现出的影像奇观化、游戏化和娱乐化的趋向,必然会促使武侠电影的审美体验宽泛化。但同时,这种审美转向也带来了种种附着在“泛美学”化之中的消极因素和电影作者内心的焦虑性诉求。“我们这里所谓的‘泛美学’化主要是指经典美学范畴内美学所倚重的‘意义’指向、人文精神的价值表述、文本中应产生的深层心理效应正逐渐淡化、模糊化或变得难以做出确切的界定,甚至表象与内涵、文本与意义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游离、断裂。”①本文试图反思新世纪武侠电影的这种“泛美学”化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潜在的焦虑性,进而提出自己的理性思考。
一、中国武侠电影的传统审美原旨
武侠电影一直以神奇的中国功夫、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色彩和丰富多彩的变化形式贯穿于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何为武侠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有武有侠的电影,亦即以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及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和侠客形象,所构成的类型基础电影”。②就类型片而言,武侠片是中国人的原创,它不仅弘扬了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着的“侠文化”,更将中国的武术技艺透过影像形式艺术化、审美化地呈现出来,并藉此而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武侠电影在中国影坛上的长盛不衰,其深层次原因无疑与中华民族追求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崇尚“武德和侠义”的英雄心理情感寄托有关,因此当武侠片以一种浓缩的侠义精神,并以较为夸张的“武舞”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时,也就较易满足中国观众希望能体现民族文化的消费需求。影片中紧张刺激的打斗缓解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生活中某种被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和缓解。同时,随着快意恩仇,男女间的情爱,正义力量的一次次被肯定,又有意无意地激发了人潜在的崇高感和荣誉感,武侠电影也就因此而得以不断发展,长盛不衰。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审计 缺点 完善
一、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容与定义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这样定义内部审计:独立评价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判断其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与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与标准,对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有效,是否实现了组织的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6月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通过对组织内部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的监督与评价,达到促进组织实现目标的目的。
作为内部审计中的一项财务内审,它的审核内容如下:对组织全年的财政收支执行状况的审核;对组织中重大的经济问题的决策与执行状况的审核;对组织中债权、债务情况增减的审核;对组织中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审核;对组织内离退休职工工资发放情况的审核;对组织中车辆、招待、业务与费用的支出情况的审核;对组织中上一年度财政内审时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情况的审核;对组织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的审核。
二、中国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查错防弊型审计是电力企业内部常见的审计。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成为审计的主要对象。对财务审计的表面化是审计工作的一项弊病。审计过程中采用的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的传统方法,仍处在“就账查账”的低效率状态中。审计过程中常常忽视经济债务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手工收集审计资料的手段极大降低了审计效率。近年来虽然电力企业在财务管控、物资管控等相应的管控系统中配套使用ERP系统。但由于不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数据标准,致使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不能顺利实施。
(二)独立性缺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受阻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在电力企业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展开工作,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本单位的利益。在审计过程中受领导层的影响,对某些部门的审计工作难免有失公允。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审计意见的发表是从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的现象,影响其公正性和客观性。这种审计管理模式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外界的认可。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极大减弱。
(三)审计固定资产时达不到全面覆盖
工程造价审计、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工程管理审计、其他专项审计是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主要类型。其中开展较为普遍的为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而像工程管理审计仅在部分电力企业中得到开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过程中,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的合法性成为主要关注的焦点。而对资产运行,资产管理机制及运营效益等方面关注较少。审计工作仍无法向高层次的管理型、绩效型、风险型审计迈进。
三、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加强
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迫在眉睫。这就要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从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工作任务到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都要亲力亲为。要用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得到上级的支持和肯定。
(一)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的监督职能
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财务审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内部财务审计活动早已渗透到电力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在审计过程中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轻视资产的合法性,对一些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制度过分重视都是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杜绝单纯的事后监督,将损失降到最小。
一个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对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同活动的相关风险成为评价部门职能的关键因素。内审人员要将风险评价贯穿于电力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修正最初的风险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企业及时获得有效信息,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内部审计模式与电力企业制度的统一
只有建立与电力企业内部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才能达到电力国有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
在当今的电力企业中存在着“监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两种模式。由于监事没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所以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这就表示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地通过审计促进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其主要的任务和目的。而“总经理领导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却难以做出独立的监督和评价。考虑到审计工作的需要,监事会领导模式因领导层较少,具有超脱的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更适合内部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能否顺利有效的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培训工作的重视。在人用方面,不但要看员工是否精通会计业务,熟悉电力企业的经营,还要注重员工的思想。只有拥有一支思想优秀、作风清明、业务熟练的内审团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企业财务审计的质量。
四、结束语
财务内审工作是电力企业能否顺利、高效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一定秉承刻苦钻研的态度,不断创新。通过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探讨研究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改正错误。笔者将凭着对审计工作的热爱,在思想上,业务技能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审计工作者,为电力事业的更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内部审计;作用;有效性;权威性;独立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对内部审计具备充分认识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述,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方向;第二,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和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业的综合治理。比如,内部审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内部控制措施方面,内部审计也能针对制度漏洞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
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指企业能够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能够对企业的不合理之处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约作用,将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实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内部审计实际是近年来才被企业所重视,尚不完善。不仅如此,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常,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岗位往往变动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者,内部审计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较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还要熟知企业销售、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步骤。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素质高专业性人才。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个人素质均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非专科出身,而是调任委派,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技巧和能力。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
除了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也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计机构不独立。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当前现状不难发现,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在关系上从属于企业。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利益甚至要依赖于所审计的经济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有失客观与公正。第二,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不独立。从制度上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合法合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独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权利和独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审计部门从属于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与所审计的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导致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也难以真正独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难免不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性较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内部审计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都并未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对内部审计有所误解,将内部审计简单等同于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无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程序。“有章不循”、“守制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四、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转移,“经营审计”是未来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现代企业产权机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要积极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其作用和功能也应逐渐转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向“经营审计”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是财务审计,实际很少涉及内部管理和具体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审计范围也过于狭窄。以上种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率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也应将其作为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托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及时挖掘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中的漏洞,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二)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无论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还是具体的审计工作,独立性都较差,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从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制度、审计模式等角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形式”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看成企业的一种“自我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从属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机构赋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负责。第二,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精神”上的独立性。“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正直的道德品德、独立的精神状态。既能够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具备必须的职业操守和判断力;又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响。第三,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法制”上的独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约束。法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我国企业应严格依据我国审计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三)我国企业应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运用。很多企业不仅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工作,很多企业还引入了ERP等数据库管理模式。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审计软件,可以将“自查”作为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相较于人工,审计软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彻底,其能通过“穿行测试”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有财务、ERP等软件,及时搜集和过滤审计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独立性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强调的重点。既要求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还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审计范围时不受客观干扰,对企业能够提供指导。笔者认为,这种独立性的要求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紧密相关。唯有内部审计人员与各部门、各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认可和支持,最优化的实现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才能保证最后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没有受到干扰与影响。
五、结束语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内部审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其发展、经营、决策等各个方面,内部审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转移其侧重点,向“经营审计”转移;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切实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青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沙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2(02)
[2]刘小花.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01)
[3]赵建琴.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3(02)
[4]李.关于内部审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02)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收风险;境外审计;跨国合作
0引言
近年来,中央企业加快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境外资本运作等方式,对外投资规模及形成的资产日益庞大。到2014年年底,我国境外投资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世界150余个国家或地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约占中央企业总体的12.1%、17.9%和9%。但我国国企境外投资的审计相当匮乏,按照国家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及综合性原则,国企境外投资审计应成为国家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国家审计通过国有企业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客观性、合法性和收益性,最终达到维护我国经济秩序,促进政府廉政建设,保证经济安全、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国家治理理论的导向下,国家审计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障碍、矛盾和风险功能的“免疫系统”。近年来,税收风险的审计已经引起各方的重视,但我国的税收风险审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税收风险的审计包括税收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并审计已经存在的税收风险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通过现代化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得出审计结果,最后出具审计报告。
1文献综述
1.1境外投资税收风险
国外文献关于税收风险的文献主要是对税收风险的定义和分类以及产生税收风险产生的因素和如何控制。税收风险主要包含交易转让、操作运行、财务会计、税收申报和企业声誉风险。企业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引起的,企业的外部因素不可控。因此,企业对税收风险的管理即是对内部因素的控制。
1.2税收风险审计
国外文献主要是关于税务研究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一直致力于税务研究,总结了加强税务审计能力的普遍原理和方法。国内文献也没有直接关于税收风险审计研究的,但有学者研究了境外投资法律风险管理审计,对其法律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审计,是现代政府审计目标综合性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国内外文献目前的研究主要是税收风险和税务审计方面的,很少有探讨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审计的,本文将试图研究国企境外投资的重要性,内容以及跨国审计合作这三个方面。
2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2.1双重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管辖权分为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管辖权。当我国和国企境外投资所在国家采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时,我国和国企境外投资所在国就会对国企境外投资重复征收企业所得税,从而使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较重。境外国企投资是否存在重复征税成为审计的重点指引,审计机关应核查国企的境外投资是否存在我国对企业行使居民管辖权,国企境外所在国对企业行使地域管辖权的情况,因而国企境外投资的分支机构要被征收双重企业所得税。单一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只有极少数拉丁美洲国家采用,我国采用的是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相结合的形式。所有审计机关一方面要关注国企境外投资的收入是否已经双重交税,有没有少交、漏交税,从而违反了我国和东道国的税法,因此导致税务机关的惩罚和缴纳高额的罚款。另一方面,要关注双重税收是否造成企业负担过重,国企境外投资的收入在扣除双重税收后是否存在偿债风险、盈利风险,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等,从而考虑其对境外投资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影响,并据此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2.2境外企业组织结构风险管理
国企境外投资组织机构的差异会使得企业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国企境外投资选择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是直接控股还是间接控股,都会造成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影响。审计机关应首先核查国企在境外设置企业的性质,再根据境外投资的企业的性质,核查以下方面:①境外子公司利润在交完预提税后才能作为股息汇回母公司。②子公司汇回国内的利润因交预提税可以抵免在我国的纳税额,而分公司则无法享受这项政策,但分公司或子公司汇回的利润均需在我国纳税。③审计机关应该关注与子公司相比,并非独立法人的分公司不能享受东道国的税收优惠待遇,分公司是否足额纳税。
2.3转移定价风险管理
境外投资企业经常采用转移定价的方法来避税,然而税法规定:如果境外投资企业滥用转移定价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那么不仅要补交税款,而且要加收利息且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审计机关应该重点关注国企境外投资企业是否存在转移定价逃税的行为,如果存在应及时补交税金。并重点衡量补交税金对企业净利润和现金流的影响,企业是否会因为补交税金变亏损,现金流不足以维持日常运营等其他财务风险,从而考虑其对境外投资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影响,并据此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2.4资本结构风险管理
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股息是在税后利润分配,因此债权融资的税收负担轻于股权融资。但很多国家开始限制企业的资本结构,若是债权融资比例过高,将会面临反避税调查。境外投资融资方式风险管理的审计,首先应重点关注境外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是否过高,有利于国企国际避税。其次,境内企业是否以债务的方式向境外的企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最后,境外企业的资本结构如何,债务比例是否远超于股权融资,是否超过税法规定的固定比例。超出部分债务所支付的利息不准在税前扣除,企业是否在计算所得税时按税法的规定未扣除不能扣除部分的利息,足额缴纳税金。此外,还需考虑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是否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存在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5税收协定风险管理
税收饶让的含义是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非居住国享受的税收优惠视同已纳税而给予抵免,不再补征。如果我国与境外投资所在国的税收协定中没有规定税收饶让,那么国企境外投资的分支机构将无法享受所在国的税收优惠,回国后应需要补交。目前,我国与很多国家已有税收饶让抵免规定,我国与韩国、印度、越南、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其顿等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双方都承诺给予税收饶让。因此审计机关应该关注国企境外投资企业是否享受税收饶让规定的税收优惠,如果国企投资的境外企业地区没有与我国承诺税收饶让,审计机关应该关注该企业的税负是否过重,有没有按规定补缴税款,并重点衡量税负过重的风险是否会导致管理层存在舞弊风险,进而影响多项认定。除了上述税收风险因素外,对于来自税收其他方面的风险,都需要境外国有企业建立一套有效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风险的机制。审计机关应该充分的关注当地国家的税法和税收政策等因素,发挥国家审计在维护信息真实、安全方面的优势,保障境外国有企业的科学决策和持续经营能力。
3大力推进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
审计的跨国合作受因素和属地管辖的原则的影响,境外审计经常限制于国家管辖,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往往限制于经营地国家的属地管辖。但对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审计,客观上需要加强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开展多方面、多渠道的沟通交流,研究怎样推进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协同的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重视现有的亚洲审计组织、最高审计机关组织等双边机制作用,加强各国政府审计协同效应。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平台的建设性效应也能为各国政府协同审计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协调各国审计标准,指导各国或协同审计实务,倡议国际审计交流会,提供各国相关审计人员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在国际的合作监管领域,既有的其他政府机关或部门已建立的合作途径或渠道为国企境外投资审计提供了铺垫.受制于属地管辖,我国审计机关在境外进行审计需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外部资料时,当地相关机构或部门没有配合审计的义务,有时也无法取得当地政府或司法机关的允许或协助。因此,国企境外投资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依法由政府委托给合格的受托方从事委托审计,借助社会力量或者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从事境外审计,将第三方审计报告或会计信息视作外部证据,由审计机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再行审计。跨国协同审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提高国家审计效率,应大力加强各国国家审计实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之,在一个规则和风险同步增长的现实社会中,识别及管理税收风险,目前是境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韩师光.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郝玉贵,赵晨,郝铮.国家审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2):23-32.
[3]华维真.试述企业境外投资税收风险控制[J].涉外税务,2010(03):31-33.
国企内部审计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随着审计作用的明确与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逐渐开始有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承担,而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企内部,内部审计既要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又要是企业管理职能部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二)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亟待更新
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的更新主要有两层含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近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电算化成为企业财务处理的发展趋势,极大的解决了传统手工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且对难以查处的微小错误和舞弊现象有十分良好的监督效果,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精确可信。
(三)产权主体多元化
当前,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对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担负着重要的双重责任:一方面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投资者负责;另一方面要审查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经营着负责。如何界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责任,使其既能为投资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其投资决策,又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成为内部审计应当探索的问题。
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国企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首先要根据审计法的要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在内部审计还未实行行业管理的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和相关部门要承担起指导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根据国际相关惯例建立内部审计师制度。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就其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业务。
(三)将审计重点转向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企的经营与投资决策进行评价,及时完善和调整决策失误,使企业效益能够真正的提高,为配合企业管理者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要充分分析经营风险,并就风险预防剔除对策,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估与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检验,使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运行。
关键词 国企 纪检监察 内部审计 结合
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权限分工不同,工作各有侧重,方法有所区别,但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政令畅通,强化管理责任,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证企业科学发展。随着国企大监督格局的逐步形成,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业务也日渐增多,联系更加紧密。内部审计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中,需要明确两者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围绕不同需要开展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协作增效的作用。
一、国企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从工作侧重点来看,审计部门的审计对象为“事”,通过对财务收支、领导干部离任等方面的审计,将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出来,进而避免出现的行为,审计工作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时,刚性比较差,这是审计工作存在的缺陷;纪检监察部门的监察对象为“人”,国企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来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纪检监察部门针对领导干部实施上述事项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正常开展。
由此看来,二者之间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手段、高级别等有利条件,准确的获得审计工作所需的材料,保证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另外,当审计部门发现一些问题时,可以将证据信息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由纪检监察进行处理。纪检监察部门在进行监督时,审计部门的财经专业知识、专业审计手段对可以被其利用,从而使自身的监督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另外,也可以根据审计结果,有效的治理等问题。由此可见,在进行监督工作时,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企要切实的实现两个部门的有机结合。
二、国企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不断提高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
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融合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专业队伍,要对具体的监察和审计工作进行融合,使得新的队伍能够做到对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新队伍成员应该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水平,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国企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要积极与纪检监督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突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地位。针对当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分开独立的现状,在逐渐实现融合的背景下,对于不同专业人员的水平要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内部审计与纪检监督工作水平都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加强国企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联合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一,不断健全国企的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联合机制,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从国企的管理者到国企的工作人员,都应该要加强对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管理融合发展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国企的发展过程中营造一种健康、公正地工作环境,提高国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二,要加强联合,定期组织风险排查。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对国企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国企内部完成的,对国企的纪检监督则主要是通过纪检监督部门来完成的,这两个工作是分开的,为了要加强对国企的监督管理,可以排查各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尽早认识到各部门所存在的风险隐患。第三,要明确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结合,需要各自的工作人员发挥出相应的责任心,要加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管理责任体系的创新,并且要加强对相应的管理机构的设置,对机构设置相应的责任人,从而使得具体的监督和审计责任可以得到落实。
(三)设置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信息共享制度
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从信息共享的角度着手,在两者之间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标准,在国企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分享,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和纪检监督工作可以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比如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联席会议上纪检监察部门可以为审计部门提供信息,将群众反映的信息分享给审计部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企的不断l展,加强对国企的规范化管理和约束是国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企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过程的融合,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国企的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朱海中.新形势下企业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联动的机制探索[J].国防科技工业,2015(01).
关键词:审计;国企;必要性;问题;策略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对于企业的运行管理进行监控,能够对于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把关,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风险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地思考企业内部机制,探究通过机制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十分必要。因此基于内部审计管理的层面,直面当前国企审计工作实践,深刻地进行问题分析,实事求是地进行问题解决,最大程度发挥国企内部审计的作用,积极意义十分深远。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同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国企内部审计作用的必要性
(一)发展理念的要求
理念是发展的指南,新时期背景下,我们的发展理念不断地转变,对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首先,新理念下我们认识到了管理就是生产力,加强管理积极改革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制度的优势,从而促进发展的效率。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业务开展,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于业务层面的管控,能够显著地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新理念下,我们对于职能与效率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国企内部,审计就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1],促进企业的创新意识养成,保证企业降低市场风险,均体现了理念发展层面的要求。
(二)发展实践的需要
从国有企业发展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国企内部审计作用,必要性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体现。首先,国有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承担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任务,比较于民营企业有着一定的特点,但是随着改革不断地步入深水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地加快,全面参与市场化竞争的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不仅总量大,而且集中在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命脉行业,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健全约束机制,也是发展实际层面的要求。形成约束机制,能够对于经济活动进行制约,能够使得企业有着长期规划和风险意识。不断强化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是国企实践发展层面的需要。
二、国企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企内部审计意识不强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意识不强,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体现。首先,审计部门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相应的意识,没有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理解,使得工作开展不深刻,使得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不充分。其次,国企在整体的发展层面中,没有意识到市场的变革,改革不充分,不彻底,没有形成深入走进市场的意识,对于内部审计职能没有形成促进力,同样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总的来说,国企内部审计思想意识不强,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只有思想的层面形成意识,才能够在实践中积极开展。
(二)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亟待更新
通过对于当前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调研,发现限制当前国企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重要因素,就是传统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的审计工作。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算化成为企业财务处理的发展趋势[2],极大的解决了传统手工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由于国企内部审计部门没有进行技术方法层面的更新,限制了工作开展的效率。其次,当前国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升业务水平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有限,工作思路较为保守,方法相对滞后,不仅降低了审计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地加大,不仅仅要审查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投资者负责,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保护。因此在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以及规定层面的不全面,限制了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与深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基于国企发展改革的背景下,分析产权多元化背景下的审计工作状况,积极意义尤为关键。
三、有效发挥国企内部审计作用的策略
(一)促进国企内部审计意识养成
针对当前国企内部审计意识不强,限制审计作用发挥的现象,针对性地进行策略分析。首先,国企管理层面应当转变意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在领导层面形成内部审计的意识。例如,国企领导层面应当深刻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国企改革发展的方向,探究发展新思路,形成企业自我完善,自我优化的意识,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对于审计人员,应当促进其意识转变,例如,通过专题讲座,领导主抓,开展业绩考核,积极促进审计人员工作意识的科学有效培养。总之,国企领导层面与审计业务层,均应当有意识地进行理念转变,不断领会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精髓,增强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认识,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力。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国企改革发展的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对于经济业务进行审计,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因此不断地提升国企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尤为关键[3]。首先,应当针对企业的发展模式,市场定位,构建相应的审计标准与要求,使得审计工作能够按照规定和要求开展,例如,根据审计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其次,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地加强业务培训。例如,定期对于国企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针对考核结果对于审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总之,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发挥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是充分发展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
(三)创新审计工作方法
基于当前国企内部审计的现状,对于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发展,不断地引入新理念,新方法以促进内部审计作用有效发挥。首先,在审计工作中,大量地引入信息技术,引入信息化审计工作平台,大量应用便捷性软件开展审计工作,以提升审计工作效率,还能够降低审计工作失误,对于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也是有利的。其次,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定期采用研讨型工作方法,即不断地让审计人员进行问题反馈,集中对于问题进行思考优化,这种自我完善的思路,对于审计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必要。总的来说,基于国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是今后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4]。
(四)有效开展管理审计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国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不断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十分关键,对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而言,更有着突出的意义。首先,当前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着眼于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即对国企的经营与投资决策进行评价,及时完善和调整决策失误,使企业效益能够真正的提高。因此要不断做好内部评测,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力度,促进审计工作开展思路不断地拓展,探究有效模式,从管理的层面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语
本文探究国企内部审计作用的发展,主要分析了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总的来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地基于审计工作实践,创新思考,积极改革,大量尝试,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力度,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韩晓艳.浅谈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挥国企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7(1):89-90.
[2]周红英.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发挥[J].经营者,2016,30(13).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策略
引言
近几年,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不断进行改革,纷纷开始建立并逐渐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运行制度,把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委托给注册会计师这一机构进行审计,然后企业的财政部门对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作进一步抽审认证,这样不仅有利于从财政上对企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调控,而且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立及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长远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提高财务审计相关信息的质量。综上,调整和完善企业财务审计各项制度对促进国企改革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过,近几年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及财务审计部门深入剖析,为充分发挥企业财务审计的最大作用而不断努力和进步。
一、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概述
1.1企业财务审计工作
审计部门需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有关制度作为重要依据,对国企的资产、收益、负债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审计和严格监督,依照法律客观公正地对国有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相关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要保证监管企业自身的财务审计信息合法真实,再最后出具审计报告结果及相关意见书。
1.2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
国企的财务审计肩负重要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其自身的科学性与独立性等特点进而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避免国企在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出现违反法律规定的现象,保障广大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然而,在贸易交流国际化越来越普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经济领域的范畴不断被扩大,财务审计工作主体比之前更加多元化,审计的相关程序也在不断走向规范化,这些变化使得解决国企在财务审计方面的问题变得极为迫切。
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主要问题分析
1、审计的独立性未得到保障
根据国家相关立法要求,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应秉持公正客观的职业操守,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然而,由当前执行的财务审计管理制度看来,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时,其独立性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各方面的干扰,对于审计流程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及管理。如有些审计工作者并没有遵守相关职业规范,出具的审计信息不够真实,所以在真实认知企业方面给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带来了极大误导,降低了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影响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运行,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2、审核工作难以适应国企改革发展方向
根据国有企业在审计工作上的性质来看,总体上更加侧重于某些财务领域、企业种一些微观的领域,比较关注诸如外部市场环境恶化、内部承受更大经济增长压力,而没有很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和改革的需求。所以审计自身效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实际审计工作同国有企业的发展改革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3、缺乏规范的审计流程
从目前审计的流程上看来,有些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态度还不够严谨专业,开展国企年度报表审计工作时表现过于随意,没有全面深入学习企业审计相关的制度规定,因此也就无法严格按照审计标准流程开展工作,这样得到的结论其真实性与可靠性也就很让人质疑了。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策略探讨
1、加强企业对财务审计的认识
在国有企业进行财务审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的收支、利润收益以及怎样使企业负债资产得到保值等问题来开展工作的。再从生产的角度来考虑使国企的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实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为此,审计人员不但需要坚持服务、监督的工作理念,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做到事前与事中及时有效预警,审计方法多元化,及在事后进行严格监督等。
2、完善相关财务审计法律制度
以《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以及《会计法》等相关财经类法律法规为根本依据,立足于现代企业核心制度,坚持不断完善审计监管等制度条例。同时要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不断改进,优化内部的议事程序,进一步巩固理事会的管理职权。
3、健全企业年报审计委托机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现行的单一化审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需要补充一些更加细化的法规法则以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国企审计信息公开的内容要重点指出,以便帮助国有企业在对年报进行鉴证时更加独立客观与公正。另一方面,应当致力于促进社会上一些审计中介机构的发展,以监督国企行为是否违法违纪……作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此外,还应当结合当下企业监管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更加具有时效性的审计工作方案,披露有关审计信息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企业审计的监管作用。
4、提高审计队伍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
首先,应当对国企的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工作思路,帮助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审计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通过入职教育,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为加强效果,充分利用外界的审计资源,建议引入专家型审计人才,在协助企业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同时,对企业中的其他员工进行培训,进一步调整审计部门的工作总思路,加强对企业相关审计政策的理解及把握,同时也不断完善审计人员职业技能考核的相关制度,提升企业审计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5、充分发挥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基础性作用
要想解决国企审计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建议企业管理层积极协调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社会的审计中介机构二者间在国企审计工作方面的各项职责,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国企审计部门与社会审计中介机构两者由于法律地位的不同,导致在作用上他们是无法互相代替的,这两者在工作职能、作用领域及审计目标等方面既有区别,又能互为补充。考虑到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因此需要审计相关中介机构的基础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协助审计机关等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在国企体制改革后,为适应发展,审计部门也要逐渐转变其工作职能,对企业审计方法进行改革,特别是对于国家独资、控股或是占据主要地位的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就应当是国企法人代表,如董事、监事在工作职责履行上是否守法,是否切实维护了企业股东的权益,是否很好地履行了在资产保值与股权管理上的职责。应该清楚认识到,及时转变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不断改进审计方法,需要社会审计中介与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风险意识,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也需要注册会计师负责任地监督国企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国企制度改革尚且处于攻坚阶段,企业法人在治理结构上还不够完善,经济市场没有足够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开展财务审计责任制管理工作,既可以推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科学理论的深化与,节省审计工作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国企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打击并严防虚假审计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崇卿.刍议国有企业中的内部财务审计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2,(06).
[2]邱国霞.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20).
[3]赵希琳.加强企业审计,确保监督到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
一、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进行的评价,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它是对企业生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和必然性
(一)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
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长期以来企业内审机构及人员在以查错防弊为目的财务收支审计中积累了丰富的审计经验。随着近年来《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实施,也推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都为国有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国有企业内部的改制过程中,内部审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国企改制之前的作用,内部审计可以提高审计调查的各种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进行相关的审计调查、方案的制定、修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科学性。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人事部门、生产部门以及销售等部门有着监督指导的作用,所以会根据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经济环境、社会状态以及自身的生态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整合汇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为企业的改革提供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进行宏观的指导性作用。另外,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监督国有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一定的监督,全面的了解企业内部存在的个各种漏洞以及风险,这在企业在进行相关的改革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的指导性作用。
其次是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内部审计起到防范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损失,及时的纠正企业内部的问题以及缺陷,不断的完善企业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进度。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进行相关的改革改制的过程中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动,内部审计机构通过一些审计监督措施,提高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效果,对于存在的一些隐匿、转移以及非法占有的违法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企改制的有效性、合理性。
最后是在国企改制之后的作用,可以提高国企内部的评价体系,有效的衡量改制效益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部门、运营管理部门进行评估,综合的了解企业改制前后经营状况信息,对于国企改制后的整体水平,如国企资本成本的节约、国企资本结构的改善以及产生经济的规模效应组合,进行一定的评估判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完善,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治理机制的作用。
二、给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的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降低的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进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审计制度的落后。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基本上采用过于传统的审计方法,这也就意味着国企的内部审计没有深入地发挥内审的作用。在国企的改制过程中对于一些核实财务数据、核对账单帐表以及一些会计资料的时候,没有利用最新的内审方法,降低了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没能为企业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第二点是国企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起到一定的重视程度,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着普遍的忽略内部审计制度的现象,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即便有的企业设立了相关的部门,也只是徒有虚表,部门职能设置较低,没有充分的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将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或者其他的纪检监察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评估的有效性。
第三点是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对内部审计造成的影响,在国企改制中,国有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正处于一个变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人员的难度,这对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促进在国企改制进程内部审计作用的几点措施
首先是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增强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一是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整体创新能力。在现阶段的国有企业中已经普遍地利用各种高科技专业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效率,这也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提高自身的审计素质、拓宽视野、转变自身的审计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地利用各种高新技术以及信息网络知识,了解最新地审计方式和动态,全面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改制所带来的新局面。第二是要提高计算机的辅助审计应用能力。在内审人员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过计算机审计技术,增强计算机在国企改制中的治理、风险以及相关的控制作用,全面地提高内审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第三是要审计人员的协调服务能力。现阶段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交流技巧,增强自身的组织、协调、管理以及研究的综合性能力,根据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充分地发掘企业内部资源,有效地促使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是要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增强国企内部审计的功能。第一是要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要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综合来进行一定的识别、分析以及评价改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利用审计部门的相关程序来进行测试、评定,针对存在的弱点设定风险方案,在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企业要全面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内部审计作用,提高自身的监督管理的职能,为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规范企业内部的改制计划,维护自身的资产安全、不断的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组合安全性。所以国有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要提高自身的职能,制定规范化的审计流程,在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初期的财务改制中的财务记帐、财务分帐以及财务立帐工作后,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的开展,全面地了解帐务处理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对一些有可能进行的实物分割以及财产的转移进行重点的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实际改制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很多的风险,对国有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内部审计部门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有企业的财产安全有效的抑制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第二是要有效地开展内审的战略性审计作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拓宽自身工作的范围,针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战略性规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实施,确保国有企业改制目标的实现以及改制后价值有所成效。第三是要根据国有企业的自身环境制订一定的改制环境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性信息来对国有企业制中环境危害的各种信息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性的环境管理建议。第四就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舞弊审计情况。国有企业中存在一定的舞弊现象,这是一种严重的系列违法乱纪现象。内部审计部门可应拥有或获得充分的知识,坚持专业谨慎性原则,发现舞弊迹象,从内外渠道取得审计线索,查找管理层在改制中的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而评价舞弊风险并实施审查。它要求内部审计要特别关注改制中容易发生舞弊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
最后是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根据国有企业的自身预算管理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有效地进行内部审核规章制度的制定,根据具体情况来因地制宜制定一个适合自身企业的内审规章制度,让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制度来执行,一个完善的内部审核管理机构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审核制度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有着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适应现代国有企业的制度以及发展趋势,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以及方法,不断的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系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薇.浅谈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中的作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6):114.115.
[2] 李菊君.内部审计促进国有改制企业的二个转变中国内部审计[J].2007(7):56.58.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先后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等三个配套指引,对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又为千差万别的中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接受并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制度,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审计对于内部控制是一种再控制行为,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科学、完整,运行是否有效,能否及时发现和防止舞弊行为,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数量众多,规模较大,而且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快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1.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美国从2002年开始逐步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监管,最具代表性的是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发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提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的强制要求,并按照上市公司的类型和规模分类逐步推进,强化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一家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必须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内部控制失效比经营业绩下滑所面临的风险更大,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将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害,如中航油和中信泰富等典型案例。
2.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要求。我国企业经营环境所面临的另一种变化就是,商品经营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调查,2009年大中型钢厂全年销售利润率仅为2.55%。微利时代的到来促使许多中国企业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寻求新的经营方式———资本经营。但是,资本经营较传统的商品经营更加充满风险。德隆事件、格林柯尔事件等一系列失败案例的曝光,无不显示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再加之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制约。
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市场更偏重于高质量、多品种、名牌、低成本、规模经济的企业和产品,这就迫使企业不得不苦练“内功”,即重视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时间较短。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借鉴国外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经验,对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应该在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下直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由其提名或任命具体负责人,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应遵循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规范要求,合理规范审计内容与审计程序,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见。
2.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内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即要求审计师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公司层面的控制,然后是重大账户,最后关注过程中、交易或应用层次的具体控制。在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但是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应结合其他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一并进行。
按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可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进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审计内容包括:一是控制环境审计。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注册会计师应把握国有企业规模大、产权结构复杂、投资主体多元化、布局分散化等控制环境的特点,以确定控制环境的审计重点。二是风险评估审计。内部审计师及注册会计师必须针对国有企业所处行业涉及的影响其战略目标实现的内外不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其可能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影响,并审查国有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三是控制活动审计。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对控股子公司、关联交易、重大投资、对外担保以及募集资金使用等活动的内部控制。四是信息与沟通审计。注册会计师要关注企业会计记录是否实行电算化,企业内部各部门是否能够有效沟通,是否按照证监会等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等。五是监督审计。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