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控制管理的原则及策略
1.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建筑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的职能,把保护和保障企业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建筑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不同职责的系统,要实现同一目的,需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这既是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要求,更是应急管理综合性特点的本质要求。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企业及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明确机构设置、层级、权利与责任,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建筑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综合素质。
1.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策略
1)全程化应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应贯穿于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都要实施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等缓解性措施。在制度上预防,于过程中控制,完善后期评估与总结,进行全程管理。及时准确地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危险源、性质及危害程度,恰当地选择应急方案,是实现全程管理,消除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关键点。
2)全员的应急管理。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以增进企业全体员工的应急理念和提高面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勇气。在企业员工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共同抵抗突发安全事件冲击的能量是巨大的。
3)整合的应急管理。要合理整合资源,实现跨组织合作对象的多元化,必须与企业之外的组织或单位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彼此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企业应对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实力。
4)全面化应急管理。建筑企业组织要不断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确保应急管理能够识别面临的一切危险源,能够涵盖所有环节中的一切危险源,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预见性,防止其发生与发展。
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特点以及安全事故类型的分析,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实践,可以在众多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中归纳出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员是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主体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和应急能力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水平。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每天直接接触各种成产设备,其操作的规范性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由于事故处理的时间要求极高,是否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其疏散救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效果。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管理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有关情况和应急组织的有关情况。事故发生之后各种应急工作不会自动开展,要想使应急救援工作快速、有序的开展,就必须在事前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因此,应急预案体系是否完备,是否具有综合、专项应急预案,预案是否针对重大危险因素而制定,预案是否是周密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此外,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的是否合理,组织机构能否合理的配备应急资源、制定应急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2.3 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无缝接合。通常情况下,一旦突发安全事件难以避免而最终发生了,建筑工程项目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外部救援机构,如公安、医疗、消防等部门的辅助配合程度,外部救援机构抵达现场的速度,专家抵达现场的速度等都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因此,环境因素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构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对被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被管理对象逐步剖析,获取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上一级的因素由更具体的多个下一级因素组成,借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概念,它们呈现出递阶层次结构。为了适于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从上到下顺序的支配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集合、子集合、元素间的属于关系。
2)整个结构中层次数不受限制,层次数大小取决于系统目的的需要。
3)层次之间的联系要比同一层次各元素间的联系要大得多。如果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中同一层层次内部元素的联系非常大,以至于难于忽略,则说明建立准则体系时分析的角度不正确,必须重新进行系统分析、再设计。递阶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统的有序性,它提供了一种深入认识和处理系统的方式,把看起来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各种复杂的因素统一起来,按系统功能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3.2 评价指标的选择流程
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构建一个完整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件系统化的项目,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需要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以保证其建立的科学性、适用性,才能对评价目标做出更贴切的评价。评价指标的具体选择流程如下:
1)首先以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框架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与建议,增加评价指标全面性水平的构面,形成整体的结构框架。
2)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与专家的建议,参考其他行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情况,并结合现场调研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验证,组成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集合,保证指标来源的完整性。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集合内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筛选,剔除不适合作为指标或者不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保留适合作为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也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评价过程,即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爆发前的日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爆发中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价以及爆发后的应急恢复能力评价,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水平。选取各级的评价指标,要对体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要素的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指标与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相关程度,筛选掉某些信息较少的或不重要的指标,修改或添加对评价有影响的指标。
4 小结
以上建立的是三层次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层的指标有些是原子指标,而有些指标是需要作为准则再分解成第四层或更低层的指标,由于研究主体和论文篇幅所限,在此只分析到第三层。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施工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日益上升,因此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风险,我们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成本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从而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特点
为了切实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对施工安全成本的深入探讨,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进行了解和掌握,确定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特点。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内容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风险大致有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六种[1]。其具体的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
本文认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客观性,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地震、洪水、暴雨、雷电、滑坡、泥石流、塌陷以及其他突发自然事件等都属于不可控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具体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又无法确定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具体部位,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可变性,通常情况下而言,建筑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是不断变化的,风险的主要性质以及具体后果等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各种新的风险也随时可能出现。
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方法
风险评估的主要含义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相对比较准确的评价和估计,确定风险的主要类型、来源以及危害程度,然后提出有针对的具体对策[2]。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
总体来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主要有数据收集、建立模型和具体评价三个具体步骤。首先,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等方面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其次,通过建立一定的风险分析模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量化处理,从中得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根据风险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对相关的风险进行具体评价。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按照评估深度和评估方式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分为风险定性评估和风险定量评估两种主要的类型。首先,风险定量评估是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就使得风险评估的效果更加细致和深入。一般情况下,风险定量评估方法有贝叶斯推断法、影响图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三种。其次,风险定性评估是一种模糊性的评估方法,它利用一些可靠的经验和知识,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快速评估,然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下的施工安全成本探讨
1、建筑工程项目的防范性安全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的防范性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建筑企业为了防范相关风险和安全问题的发生所用于保证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支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的防范性安全成主要用于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防范,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开工建设。
2、建筑工程项目的损失性安全成本
建筑工程的损失性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风险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建设所产生的相关损失[3]。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建筑工程项目的损失性安全成本可以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部分。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内部损失成本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造成的停工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等。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的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是指相关的风险对建筑企业的信誉和口碑造成的恶劣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主要的风险大致有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治法律经济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员风险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下的施工安全成本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所有与安全相关的费用的总和。通过施工安全成本和有效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成本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宁,李霖,解燕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挣值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3:145-149.
1.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1.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1.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1.4业主安全履职方面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责任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负担,建设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是较小的。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业主关注的只有工期、成本与质量等对本身经济利益发生直接关系的方面。伤亡事故出现在建筑工程阶段,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是由承包商来完成的,所以,有些业主会将安全管理归为承包商的事情,业主只关心质量、工期与成本方面,不重视安全管理,业主市场行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较为突出,这为建筑工程带来了隐患。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策略
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2.3.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3.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2.3.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关键字】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创新
一、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业特点问题。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处作业、露天作业、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环境差,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失误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增加。
2、行业竞争问题。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手段非常恶劣,存在无序竞争、无资质分包等严重问题,建筑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不重视工程成本管理,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隐患。
3、行业监管方面。虽然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大量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法规政策,但是这些文件精神在工程项目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很多监管部门中,出现了监管和处罚权利分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安全监管的力度。另外有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不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
1、安全制度保证体系。无论哪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都必须以制度为保证,制度可以看做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有很多种,安全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对安全管理领域的一种约定,包括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2、安全组织保证体系。有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要有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它是建立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以及责权利的明晰基础上的一种体系,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部门都是安全组织体系的成员,如安全部、技术部、工程部、物资部、机械部、财务部等,各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工程贯彻落实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共同完成对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
3、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必须以技术为保证,在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规范、要求很多,技术作为安全生产的核心,首先要根据工程内容和管理对象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安全技术章程,如机械使用安全技术、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等,还要有不同的防止意外安全技术章程,如防触电安全技术、防坍塌安全技术等,所以这些技术保证体系,都是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的,目的是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尽可能避免伤害和减少伤害的程度。
4、安全投入保证体系。为了预防和控制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既然是保证体系,那么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定要发挥其效果,一是要确保施工生产投入满足安全生产需求,二是将安全生产投入成本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从投入项目费用、投入决策、投入实施监督和投入效果来对安全投入保证体系进行评价。
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创新对策与实现途径
1、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涉及众多参与方,如何对事故频发的建筑工程行业进行管理,首先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一种是自愿协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家立法的强制手段,而是通过建筑工程参与各方的自愿协议来进行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各方之间的矛盾,更好的进行沟通协调,进而突破安全评估标准模糊,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等弊病,使各参与方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作为一个投资过程,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这样参与各方都能共同遵守协议规定,积极主动地承担安全管理职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参与各方共赢的局面。二是全员参与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全员参与一直都在提倡,算不上创新,但是全员参与却始终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施工生产安全实际中去。究其原因,不外乎全员参与意识不强,责任划分不明确,协调沟通较少,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原因开展工作,将全员参与模式激活起来,为工程项目安全保驾护航。
2、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是建立健全权责分配制度,遵守建筑工程项目各参与主体利益与责任对等的原则。二是完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保险业介入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险和无责任工伤保险等保险制度,有了制度保证,工伤人员可以得到及时的赔偿。三是安全业绩评估制度。这种安全业绩评估制度,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通过系统客观和科学可行的安全业绩评估,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绩效与生产效益挂钩,与企业的资质和业绩挂钩,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一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受教育程度、安全作业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保障。要想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状况定期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监督能力。二是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提倡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要加强对现场的安全防护,保证施工秩序,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安全。
四、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要切实采取可行措施,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管理创新、科学评价,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门小静,余健.浅议建筑工程项日施工中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02:81-83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7%。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成功的项目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能推动建筑市场的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本人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探索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1.2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装备越先进,技术管理要求越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1.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
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2.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问题。
虽然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有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经济承包合同未能体现从施工企业- 项目部- 班组- 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
(2)高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项目承建人,仅收取管理费,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3)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监管薄弱,检查、处罚不到位。
(4)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2质量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考察。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
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
(3)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近年来,部分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受工程成本和预算结算方式的影响,一些施工企业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来消化涨价成本,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
2.3成本控制问题。
成本控制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而各环节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投标环节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制约,投标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报价风险加剧;
2)投标费用难以控制。
(2)项目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中标项目进行评估,目的是通过评估编制该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 测算项目效益指标,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及其他经济指标。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项目评估依据不统一;项目评估思路与方法随意性强;为了提高项目评估效益指标,有意压低应上交费用,变相降低项目应承担的劳动保险费等政策性费用,违反国家政策,侵害国家和职工的长远利益。
(3)施工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项目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2)成本管理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到位;
3)全员成本意识差。
3.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是其施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意识的重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等。
(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用工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分清明确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从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2)坚持“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方针。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体,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关系到每一个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每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3)做好现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随着建筑工程结构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相关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适时适地的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增长他们的安全生产知识,加强其自我行为的约束,提其自我防护能力。
3.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相互监督、各尽其责。
(1)施工企业改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一定要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得各个部门或人员的结构安排合理,功能职责明确。做好各项工程的考核与评价,对于表现优异者予以奖励,违章者进行处罚。
(2)政府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政府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要严格和及时,通过开展不定期的抽查与检查工作,监督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3加强成本控制,避免资本浪费。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就一定要做好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在投标环节过程中认真分析各项评估依据,科学合理报价;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工程成本的管理和预算,完善项目内部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做好成本的分析与检查,对于成本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认真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生产的全过程,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各个职能部门的切身安全和利益。所有相关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把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与制度。
参考文献:
[1]黄常坚.论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措施[J].四川建材,2008,(01).
[2]付红星;;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华章;2010年26期.
[3]董小坤.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J]工程与建设,1010,(04).
[4]花艳利;;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民营科技;2011年02期.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为了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技术、建筑工程安全规程、建筑工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效率、改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形象,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
1.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固化对安全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2.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太长,逐渐降低了建筑工程是工行人员的的作业条件水平;
3.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生产时的流动性强调安全管理措施必须要及时和到位;
4.建筑工程施工通常是多工种和立体作业,施工人员数量众多,施工工艺十分复杂。
(二)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
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
3.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一线工人以农民工为主,施工人员基木操作技能较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很难做到保障自身安全。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一)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 。该阶段包括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工程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工程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选定建筑工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建筑工程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建筑工程现状分析时,应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与分析,确定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指标。在建筑工程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因果图、关联图等工具对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曾发生的事故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l”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前提上,依据主要影响建筑工程安全因素,提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总体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建筑工程的职能部门、工程队、项目部、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建筑工程目标管理图,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
(二)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依据细化后的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施工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调查及修正,必要时还可向建筑工程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建筑工程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部门针对建筑工程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巩固期过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建筑工程安全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完成的效果;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折线图、控制图、排列图、柱状图等,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在建筑工程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建筑工程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建筑工程PDCA循环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建筑工程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建筑工程PDCA循环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人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PDCA循环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一方而,将建筑工程安全与生产有机结合;虽然建筑工程安全和生产有时候会发生一定的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角度上分析,这两者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生产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两者实施过程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只一味的重视建筑工程生产而对建筑工程安全忽略将会导致风险的发生,生产追求的是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缺少了安全。另一方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全员管理;要想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所有参与到建筑工程所有生产的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全员没有积极的参与进来,那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就毫无活力可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与结果达不到理想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展要经历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建筑工程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使建筑工程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使建筑工程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01:77-79.
[2]张松奎,朱可胜,王颖.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施工安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较多建筑工程施工现状看,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而且易对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同时影响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施工中未做好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工作。本文将对建筑工程安全的相关概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以及构建安全评价体系的具体思路进行探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安全评价体系
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也取得较多突破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业本身易出现安全事故问题,有相关研究统计发现,各行业领域中死亡事故高发行业除表现在矿山领域外,便以建筑业最为明显,要求在具体施工中结合安全事故具体表现,构建相应的安全评价体系。因此,本文对安全评价体系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安全相关概述
所谓安全生产,将其引入到建筑工程领域中,主要指实际施工中有相关的安全控制理论作为指导,并通过相应的安全控制手段以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从现行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看,集中表现为:施工作业具有程序性、流动性属性;不同项目在产品应用要求上不同;不同施工中作业环境差异性较为明显;较多危险工作环节如地下作业、高空施工以及立体较差施工存在其中。这些的工程施工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建筑工程施工包含较多可变性与难以预测因素,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多发。从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看,具体可细化为前期准备、具体施工与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相比之下,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比例较高,但并不意味另外两个阶段可被忽视,原因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工序本身存在一定关联,若其中某一环节存在隐患问题,将会使后续施工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实现,要求环环紧扣,将所有安全内容融入到具体管理工作中[1]。
2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表现
从现行建筑工程施工现状看,其存在的安全事故首先表现在人的不安全方面,该不安全表现又可细化为系统失误与随机失误。其中的系统失误主要指在不同施工环境下,个人心理、生理等都可能发生明显变化,这样在施工操作中便可能出现过多的失误问题,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目标实现。而随机失误指因随机操作而产生的失误操作,一般该操作很难得到预测,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出现。其次,工程中的安全事故也表现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上。由于建筑施工中要求将较多能源、设施、施工机械、燃料等引入其中,假若存在设备选用不合理、材料器械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都会使物的不安全问题产生。再次,从环境不安全角度。建筑施工中,本身需考虑到施工环境问题,一般施工现场规划整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便较小。但施工环境完全处于机具胡乱摆放、用电设施放置不合理或垃圾堆放过多,这种施工环境下,极易使施工人员产生烦躁心理,事故隐患由此产生。最后,工程施工中因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安全事故也较为明显。大多事故的产生多来自人、物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出现很大程度因施工中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为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需做好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工作[2]。
3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
3.1构建安全评价体系方法通过以往学者研究,在描述与评估安全事故中,采取的评价体系构建方式主要以树状层次结构为主。这种树状结构方式应用下,层次性较强,能够清晰表达所有评估对象。从其具体优势看,集中表现在能够具体化所有抽象内容,如跟团与建筑工程安全内容,可将其中的人员、材料、环境以及管理等不同危险内容,利用树状层次结构表示出来。实际构建安全评价体系中,涉及的步骤集中表现在:(1)评估目标的确定。对于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的目标旨在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问题;(2)评估目标分解。如建筑工程施工中,其涉及的安全风险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员、材料、环境与管理方面,所以可考虑对这四方面内容进行具体评估,各自以子目标的形式呈现,以此达到各安全问题控制的目标;(3)对子目标内容进行细化。细化的内容除表现在明确子目标外,更应将其中涵盖的具体信息提取出来,如各职能部门人员包括质量总监、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权责,并考虑将基层人员在各施工环节中的权责进行明确,这样整个施工过程都有相关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3]。
3.2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构建中,也要求对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考虑,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实际操作中可考虑引入PDCA原理,其强调做好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对施工项目采取相应的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检查与处理项目工作。同时,项目质量管理小组需在质量保障体系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及时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引入相应的绩效评价措施,这样才可使整个项目施工有序进行,为施工质量与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3.3现场施工与工程验收管理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中,还需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程验收管理等工作。其中在现场施工中,评价体系的构建集中表现在对施工中管理工作、技术工艺、后勤、工程实体等质量评价方面,并分析项目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表现。以其中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最为关键,包括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单元幕墙以及的钢结构等。另外,安全评价体系内容中也需将工程验收部分囊括其中,评价中需再次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验,并判断工程验收相关材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工程安全生产要求。若评价中发现存在实体质量问题、资料缺失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4]。
4结论
构建安全评价体系是提升当前工程项目施工水平的重要保障。实际构建安全评价体系中,应正确认识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现行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构建具体安全评价体系,同时注意在选取相应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有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配合,并做到现场施工与工程验收管理等评价,以此达到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牛世杰.建筑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关联事故树与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丛杨.DC区属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安全;质量
在建筑工程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因管理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
部份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对质量管理存在着侥幸心理,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往往依据以往的习惯和经验来对质量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放不到主要的位置,领导在意识上就不够重视,因此往往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力不够,从而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1.1.2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1.1.3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1.2.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1.2.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2.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工程的一些关键部位,加强施工技术的运用,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使各专业施工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质量目标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也就是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第二,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了解建筑市场质量竞争的基本情况,掌握建设单位资金与工程合同内容和要求,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会同成员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目标。
2.1.3.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
2.1.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
2.2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保忠.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1(3).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业安全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建筑事故数量增长的势头也得到了控制和改善,但是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缺乏对安全防护和安全投入意识的重视,我国安全监督机构执法力度和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以及我国保险市场的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往往普遍存在不遵守或对现有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全实行的现象。
1.1监管机构执法力度和方式有待改善
我国现有的安全监督主要是由按规定设置的安全监法机构来执行,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消防部门等机构。基于诸多监督机构执法权利和范围界限不清,往往出现多头管理、各行其事的现象,施工企业往往无所适从。很多监督部门执法人员偏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也促使了建筑企业对安全防护的不重视程度。另外,现实执法中,往往忽视了群众监督的力量。加强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改善执法方式,结合有力的群众监督,是我国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内容。
1.2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由农民工组成,而且普遍缺乏安全意识,技术培训也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在人员培训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员培训的方式。力度和考核体制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建筑业的施工技术复杂,企业应更重视施工人员对安全技术交底的能力培养。总体来讲,施工企业应从从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这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
1. 3安全投入的意识差
近几年,随着安全投入的理念的引入,我国建筑业的事故造成的损失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全投入主要体现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具的更新等方面。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11一86统计,机械伤害为我国建筑施工事故中主要事故之一,而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就包括机械设备的老化失灵等。因此,引入安全投入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是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1.4缺乏保险机制的保证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安全投保意识普遍较差,这与我国的保险业市场有一定的关系。现有的保险业务种类少、保费高,并且由于保险理赔缺乏建筑市场的事故的统一鉴定依据,这使得许多建筑企业倾向于抱着侥幸的心态出于经济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安全投保的投入。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保险机制经验,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从而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的保险机制。
2.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创新实现途径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化生产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向更科学、更客观、更系统的新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转变。只有应用新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现途径,结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践,创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制度和方法,才能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使之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存在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上的主要问题是权、责、利的严重不对等,包括一些建设单位或个人有利无责,或者利远大于责等,这种制度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因此,我国需不断完善和落实权、责、利对等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强化落实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和不断完善建设单位的权责利分配制度、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和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2.1权责分配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主体主要包括勘测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为了追逐最大利益、节约成本,勘测单位在实地勘察数据上作假、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甚至一图多用、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和过度追求进度、监理和检测单位形同虚设等现象普遍存在。建立权责分配制度,必须遵守建设单位各主体所获得的利益与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对等的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l)对于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它们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负责人,包括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实践落实。加强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自觉形成以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安全管理队伍,如从法律上规定将安全生产许可的条件列入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条件中,明确规定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工程安全的长期主要责任等。
(2)业主单位拥有选择勘测、设计、承包商、监理和检测单位的权利,要明确其相应的安全责任,如落实事故赔偿责任和提供对建筑工程后期维修的保障等。
(3)监理和检测单位负有鉴证责任,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控制,要落实其权责,必须强化其独立作用能力和行为准则,如强制性规定建立和检测单位直接受雇于第三方行业监督机构,设定检测单位的数量和资质要求等。
2.2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相关法规不健全,工伤保险差别费率等级划分不符合行业实际情况等问题,落实情况不够理想。一旦发生事故,操作工人不但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或死亡,而且要经受由于不够完善的事故赔偿制度和复杂的索赔程序等带来的时间和精神损失。
保险业介入安全生产领域,已形成一种趋势,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险、公众责任险等险种,如建立无责任工伤保险制度,其特点是不需要有无责任的证明或追究责任就能够得到保险公司及时的赔偿,这种制度可以让工伤人员得到及时的赔偿,避免了由于事故引发的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为提高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自觉性,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应规定保险公司设定工伤保险保费的多少与建设单位自身的安全业绩评估情况、安全信誉度挂钩,若建设单位以往的安全业绩评估状况良好、安全信誉度高,则所需要承担的保费也相应较少,反之,则所需要承担的保费较高。
2.3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目前,我国对建筑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执行,普遍采用专家按照/安全检查评分表进行打分的方法,缺乏一套系统、客观、科学的安全业绩评估体系。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践,建立和不断强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业绩评估制度,包括建立科学的安全业绩评估体系,明确规定安全业绩评估机构的资质和权责,建立和落实建设单位的安全信誉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黄世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重庆大学 2007
[2] 罗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D]. 重庆大学 200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质量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
前言: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高层施工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建筑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和组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到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1.1.2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1.2.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1.2.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2.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工程的一些关键部位,加强施工技术的运用,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使各专业施工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质量目标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也就是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第二,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了解建筑市场质量竞争的基本情况,掌握建设单位资金与工程合同内容和要求,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会同成员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目标。
2.1.3.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
2.1.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
2.2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一直是建筑工程行业内外共同关心的一大课题,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而且会波及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贯穿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关系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只有做好充分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要素过程的有效控制,减少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状态,避免或减少一般事故发生,杜绝伤亡事故,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因素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程的实施往往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参与工程的生产因素也是很多的,所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也有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1 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负责人对施工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或资金力量不够等原因,导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使得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设施以及技术力量上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无力做好安全预防和控制工作,引发
严重的安全事故。
1.2 施工人员没有掌握安全施工的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应该掌握施工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同时,还应该掌握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采用正确的安全施工方法才能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只重视技术的完成程度,
重视施工质量的程度,却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的采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限
目前,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逐渐扩大,高技术含量和高综合素质的工作人员已经非常有限,从事一线施工生产的人员通常都是仅有施工经验,没有专业技术和文化素质的人员。这些人员在管理上不配合,对自身的要求
也不高,对安全意识也没有明确的认识。随意操作,完成了施工任务,却无法保证施工操作的安全性,给建筑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但伴随而来的施工安全事故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使得安全事故同比下降。但尽管如此,建筑行业仍然是一个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国家和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机构方面
目前由于许多监督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权利和范围界限不清,导致出现多头管理,各行其事的不良现象,施工方往往无所适从,而很多监督部门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监督机构的执法力度和方式有待提高。
2.2 建筑企业方面
我国建筑业施工人员往往多为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普遍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施工单位也不愿意将钱花在安全培训上,所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水平急需改善。就调查来看,目前机械伤害是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的主要事故之一,所以安全投入的力度必须得到加强。
2.3 保险业方面
在我国由于目前保险业存在很大漏洞,种类少但保险费用却特别高,使得我们的建筑企业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抱着侥幸的心态冒险放弃了安全投保的投入,缺乏保险机制的保证也是目前我国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制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制度。
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3.1合理双赢模式
合理双赢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寻求自愿协议均衡的一种模式,它将缓解企业与政府双方之间的矛盾,减少由于安全评估标准不同,安全评估要求不明确等等问题所带来的安全管理系统的混乱这个模式是将政府和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政府和企业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利弊平衡,然后双方确定收益分配和风险投入,最后双方按照自愿原则,签订合同后,开始遵守合约履行各自相应的职责,全方位投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中,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
3.2安全小区模式
安全小区模式是建立在整个建筑项目系统上的,由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上的,而在法规之外,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很难对安全管理实行自己的权利,一般项目安全管理是由专人来负责的,而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导致不必要的冲突等等此模式是要求建筑项目各关系方共同建立项目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主管,施工员,工人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义务,都必须严格履行,否则将受到委员会制裁,由监理单位和国家相关安全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整个建筑项目就像一个小区一样,每个人都会参与其中,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四、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4.1建立权责分配制度
我们必须遵守权利与义务和利益之间的平衡对等原则,使建筑项目各方都可以获得各自应得的利益,当然这是建立在履行相应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上,否则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项目的直接负责人,有设计,勘测,施工各单位,我们可以直接将法律上安全许可条件列入到项目安全管理中,明确三者对于项目安全的长期责任而业主单位也有保障项目后期维修和落实事故维修的责任监理单位必须要有第三方的直接监督等等。
4.2完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随着保险业加入到建筑安全这个大家庭,建筑行业伤亡事故受害者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提出建立一种及时赔偿保险制度,其特点就是不需要经过繁琐的索赔程序而可以及时快速的得到保险公司应有的赔偿,同时通过事后的事故调查组来确定责任分配,此时需要国家政府强制性的进行赔偿再分配,如果企事业单位承担主要责任,保险公司可需向相应企业要求退回部分赔偿款,这当然需要国家司法机关的保障同时,我建议企业的安全业绩与赔偿再分配挂钩,如果业绩比较差,可在原分配上再增加分配比例,否则反之。
4.3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首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国家评估机构,其次是制度的建立和加强,要求必须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制度,而且要求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必须是详细的系统的评估制度,结果应在国家相应机构存档。
五、结束语
总之,建筑安全事故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业目前重要的使命。通过安全管理创新,加强安全施工的监督和检查,增加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使建筑工程安全稳定的进行,促进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浩,董爱民.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探析[J]. 山西建筑. 2011(22)
[2] 赖福明,赖勇.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科技. 2010(24)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建筑行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17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87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管理工作的落实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自身的企业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工程的实施需要施工设备、技术条件、资金投入以及人工等综合在一起才能操作起来,这些设备和技术条件需要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
第二,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特殊性,建筑的设计类型、施工要求等都是不一样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从工程的最初建设到最后的完工阶段,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施工技术综合运用的情况、工序繁多的情况,这些在操作的过程都需要加强管理,以确保工程有序地进行,在达到施工质量要求时,使建筑成本尽可能降低。
第三,随着建筑规模的逐渐扩大,很多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在不断出现,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建筑结构形式、新的建筑使用功能,从而促进建筑要求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设备越先进,建筑技术要求越高,这也就使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2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问题
虽然建筑工程项目首先强调的就是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在工作中留下安全隐患:
第一,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很多施工单位没有自利和控制权利。施工单位受雇于建筑单位,只收取施工费用,听建筑单位的指挥,建筑单位让怎么干,施工单位就怎么干。建筑单位接到工程以后一般会选择把一些分项目分包或者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也就很容易出现施工过程没有按照建筑单位的有关合同及文件进行,建设单位传达的命令施工单位在现场无法及时执行,造成施工现场出现失控的情况。
第二,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安全问题需要承担的重大责任。一些关于建筑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文件没有在实际的施工中落实。安全监管非常薄弱,检查和监督工作做得不到位,对影响安全问题的行为没有做出处罚;有些领导者和管理者只顾平常的工作,对安全生产不在乎,只是口头上说说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工作情况检查不到位走过场形式,对安全问题的落实产生了严重影响。
第三,安全生产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功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一些建筑单位虽然设有安全生产体系,但是却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安全生产体系只是摆设。一些建筑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不全面,没有将它真正落实到位,安全责任不明确,从施工单位―项目部门―施工人员这种简单的逐级划分不明确,对安全生产指标没有落实到位。
第四,对安全方面的投入经费不足。建筑工程需要的安全设备、工程设施、生产用具等方面的配备不全面。安全设备是安全生产得以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保证。但是,很多单位由于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或者工程分包转包等行为,使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在施工中没有配备脚手架或者完全网等设施,这就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第五,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防范措施存在问题。比如,工程施工的有关安全材料有造假现象,没有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建档;施工中的脚手架搭建不符合规定;对基础工程和支护围栏没有足够的重视;施工时用电不符合规定,没有配置相关的漏电保护器;施工中使用的机器设备以及施工用具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塔吊的使用或者电梯的安装和卸除操作不规范;文明工作的意识比较低,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2.2 质量问题
通过对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进行调查和统计,我国建筑物平均使用年限是35年,而美国、英国、欧洲大路等建设的建筑物使用年限在60~130年之间,由此看到我国的建筑质量非常令人担忧。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策方面、市场方面、宏观方面以及微观方面等。比如说,建筑单位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资源配置不均衡,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很多都是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发生的;监管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对质量的监测不严谨,对一些建筑单位的资质审核不严谨;建材市场上的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建材价格随市场变化波动很大,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节约工程成本,对建材选择以次充好或者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这些行为都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2.3 成本控制问题
工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因此工程项目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是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工程投标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投标报价的风险加大。一些投标单位为了能中标,出现恶意竞争、故意压低报价等行为,严重影响了项目应该发生的效益。另外,由于建筑市场管理混乱,出现很多走后门、拉关系的行为,对投标的费用很难控制。
第二,工程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单位对中标的项目进行评估,但是评估的依据不充分、不统一;评估的方法比较随意;有些单位为了提高平度效益指标,故意压低上交费用,可以降低劳务保险费等其他费用,这是违反政策规定的。
第三,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施工环节中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工作比较薄弱,对成本核算的对象划分不明确,造成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存在很大差距;没有对成本管理制度做到严格约束,没有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随意更改设计要求,导致成本的增加;领导者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忽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员工没有较高工作责任心,不懂得在工作中精打细算,普遍存在浪费现象。
第四,监督考核环节出现的问题。工程完工以后没有及时进行验收,有的还会拖上一年两年,给监督工作带来很大麻烦。项目竣工以后也会有各种费用支出,但是没有做好有关记录,对费用没有做好控制。工作绩效的考核不认真对待,缺乏奖励机制,奖罚不分明,对优秀的员工没有奖励,对犯错误的员工没有处罚等。这些行为就大大减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3 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重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最应该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领导者或者技术人员作为直接指挥者更应该时刻重视安全问题。在工程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在每一个环节做到事事交底,层层把关,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以及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安全施工规章制度以及操作步骤,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经费做好专款专用;完善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制定重大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援方案,把伤害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
3.2 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一,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监理单位时常要监督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将监督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建筑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资质做好审核;监督工作要认真细心,对不满足质量要求的环节及时指出,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
第二,建筑单位要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质量责任制。单位要优化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能,逐级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为工作绩效做好依据;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倡导企业文化,提高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相结合的意识;在责任制考核中以质量为导向,谁的工作质量出问题就要承担质量责任。
第三,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管理者要对工程项目中的隐蔽工程、关键环节以及重要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验收,落实施工人员责任制,对不按照施工程序操作的人员进行处罚,提高施工人员对质量认识的重要性。
3.3 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
第一,在投标环节做好三个机制。首先是建立工程信息筛选机制,对招标信息进行审核和分析,去伪存真;其次是建立投标报价预警机制,投标报价的降低幅度要考虑直接成本和费用指标,否则会带来投标风险;最后是建立投标机制考核制度,依据企业目标编制投标费用预算,以方便对其进行可控管理,设置科目明细,对最后的结余或者超支进行考核。
第二,项目评估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单位要编制施工成本定额,需要依据国家预算定额和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同时编制成本管理指导文件,作为项目评估的依据。对分项工程做好目标成本预算,签订目标合同,以评估单位的盈利水平以及其他指标。
第三,施工环节做到“五个必须”。必须按照施工和管理特点,合理划分成本费用的考核对象;必须把目标责任成本预算分解到成本费用中,并作为考核和奖罚的依据;必须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和审批制度等,都要在工作中严格落实,为顺利高效完成工作做好保障;必须加强上级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和改进;必须对成本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做好审核验收工作。一方面在项目竣工以后及时验收审核,按照目标成本合同中的各项指标对各个项目以及各个环节进行对比和审核,做出审计评价,为工程效益考核做好保证;另一方面是对验收的结果做出奖罚,对遗留的项目做出处理,以防止长时间不解决给单位带来损失,对余下的工程物资变卖处理,后期由专人进行现场清理。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个比较系统且又繁杂的工作,涉及的单位有很多,涉及的人员更多。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对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项目做好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会遇到很多问题,不管是安全方面的、质量方面的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但是只要领导者、管理者提高工作管理意识、统一指挥,员工提高工作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就会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颖.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J].建筑工程,2011,(35).
[2] 张亚杰.试论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非常复杂,施工工序较多,需要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风险,给建筑企业造成间接或者直接的损失。因此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利用风险识别和控制技术,化解和防范建筑工程施工风险。
一、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全面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忽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意识单薄。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味追求业务量,忽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1],没有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也有一些建筑企业制定了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差,缺乏对建筑工程安全、进度、质量等多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没有明确和系统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筑企业规避和防范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能力很低。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一些建筑企业在相关机构上没有设置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但是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来承担风险管理职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很低。造成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建筑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抵御风险、化解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都较低,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3、风险管理系统不规范
一些建筑企业缺乏规范的、完善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分析不足,对项目投标的可行性了解不全面,导致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中标率很低。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较复杂,并且缺少可靠全面的信息支持,使得一些建筑企业面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举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效果较低。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风险,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风险因素、自然环境风险因素、工程管理风险因素、施工建设风险因素、施工技术风险因素等[2]。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建设情况,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的管理。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评估
1、定性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定性分析主要是指评估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并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对风险因素排列顺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定性分析主要依据风险信息的可靠程度、假定条件、风险概率后果和范围、已经被识别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方法等等。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定性分析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或者随机决策分析法,对于那些对建筑工程施工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控制和分析。
2、定量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定量分析可以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按照最可能、悲观和乐观进行分类,定量分析要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通过风险定量分析,可以得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的概率。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1、优化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重视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科学合理的合同可以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筑企业可以合同中加入一些保护性的条款,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加入保护性的条款,会增加企业的履行成本,因此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款费用、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合理地进行比较,使合同达双方的要求。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合同中增加工程款索赔条款,如果业主没有按照规定时间交付工程款,就会承担一定的索赔款,通过这种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合同的对方。其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考虑到建筑材料价格变化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影响,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建筑工程招标时,可以在合同签订时增加包干风险费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2、加强风险管理的转移和自留
(1)风险管理的转移
风险管理的转移是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风险管理的转移是指建筑企业在认定不适合自己去承担或者无力承担时,有意识地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去承担的方式。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一些金额损失大、发生概率小或者金额损失大、发生概率大的施工风险[3],建筑企业通常会采用风险管理的转移方式。和其他风险管理的方法相比,风险管理的转移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形式,风险管理转移更加保险、更加优越,因此这种风险管理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
(2)风险管理的自留
风险管理的自留是指建筑企业将一部分的施工风险留给自己。企业的风险管理自留可能是被动的,也可能是主动的。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某些风险没有办法转移给他人,这时建筑企业经过仔细地比较分析之后,如果某些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较小,或者即使风险发生,损失的金额也较小,这时建筑企业就可以采用风险管理自留的方式,和风险管理的其他方式相比,自留风险的成本相对较小。建筑企业如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自留,必须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3、加强风险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风险安全管理,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许可证》之后才可以开始施工建设。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分包和总包施工企业都必须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证许可证》。其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坚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对新员工开展安全施工教育,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再次,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和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规范,操作施工安全技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安全风险管理。
4、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转变风险管理观念,积极开展风险教育,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积极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提高建筑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风险因素的评价和预测,实时收集风险数据,设计合理的风险处理方案。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对施工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和分类识别,积极采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和抵御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减少企业损失,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陈志勇,周玉斌.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 福建建筑,2013,03:75-76.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估
【分类号】:U416.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基础设施建筑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小型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土壤、地质结构等环境要素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由于缺乏对地形的勘察和当地地质灾害的了解,造成或加剧了当地的地质灾害,给国民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前,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防治地质灾害的依据,在建筑工程启动前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且根据评估和预测的结果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整,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往许多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受到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意识,地质灾害事件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吸取这如血般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很多建设单位已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更深的认识,把其上升到作为勘测地质灾害及其前期预防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和启动前主动地咨询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等,自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地避免因建筑工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作用,是通过调查清楚了解本项建筑工程所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的危险性,或可能引发当地地质灾害发生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危险性的全部问题所在。即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内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对工程建设加剧、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这里说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在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整体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上述说的有关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大概如下:
1.1地质环境:(1)对于地形、地貌的实体调查研究分析;(2)对于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3)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分析;(4)对于岩土体工程特征的研究分析。
1.2地质灾害:(1)滑坡、崩塌分析探查;(2)泥石流分析探查;(3)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析探查;(4)其他类型地质灾害分析探查。
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1其工作内容:
(1)明确拟建项目工程的概况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或基本查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包含有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易发性;
(3)涉及建筑工程选址的场地问题及与建筑工程相关的环境地质内容,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以及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方式,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工程完成后,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进行评估是否会引起或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于可能会产生的灾害进行等级评估,分析对建筑物物主以及周围居民所大概带来的损失;
(4)通过对拟建项目场地地区进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对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环节中可能会引起、造成或者加剧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方面的分析;
(5)应该制定出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6)对已经发现和检查到的可能会加剧、引起的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2评估工作级别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等级评估。具体的评估工作级别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重要级别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状态的复杂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评估单位也需要客观地、合理的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杜绝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差异。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别实行,能更科学、更有条理地进行评估工作,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工作量和评估工作进行时所需要的资源,便于结合实际情况和评估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也便于科学合理地把评估后的成果报告等资料分类存档。
2.3评估工作制度化
文章前面已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据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度化。制度化评估更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比较现有的几种常用的评估工作程序,整合发展出一种较科学的能总领建筑工程前所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程序大纲,并可根据各种地质环境分析细化程序来优化评估工作,使其发展成更专门、更专业的工作。
2.4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因环境是运动变化的,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特定时期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等。由于在项目进行前对建筑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成果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地质状况,所以收集和整理评估工作的前中后期资料并进行分类存档非常重要。这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对比和对建筑物所处的以及附近环境进行检查、对比和分析。
有关的评估工作资料收集:(1)评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2)评估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等;(3)评估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等方面;(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特征;(5)本项目建设工程概况;(6)本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资料收集。
结语
人类的生存、活动与环境息息相关,建筑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着。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从工作的目的、内容到优化工序、把工作做精做细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锋颢,冉广庆,等.韩城矿区盘龙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R].陕西省煤田地质局.2003.
[2]王双明主编.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山西省建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