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课后训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课后作业;有效性;优化策略
一、引言
作业是学生自接受学校教育以来就在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更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进行个性、智力及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课后作业环节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及人生需要。但是就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后作业环节的布置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低效、量大、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科学的布置,以此提高课后作业环节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环节的教学功能。
二、高中语文课后作文布置现状分析
1.量大,为学生造成了极其繁重的课业压力。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环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数量大、质量低的现象,主要以机械性的抄写、背诵、反复训练类的作业为主,而作业的目标只为提高考试分数,而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这种“题海式”的作业形式,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2.“一刀切”式的作业形式,缺乏针对性。在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环节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为学生布置“一刀切”式的作业形式。这种缺乏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形式,势必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因此这种缺乏科学性的作业形式不仅具有低效性,对学生更是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3.缺乏开放性,无法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迁移。课后作业环节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环节中,作业形式缺乏显著的开放性和延展性,使学生无法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来实现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和有效迁移,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优化策略
1.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后作业形式来看,主要以书面形式为主,题目类型也主要以知识型为主,这种形式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因此,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就应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首先,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兼顾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练习,进行多样化课后作业形式的设计。另外,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时,在以知识型题目为主的基础上,还应增强作业形式的实践性,如动手实践、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得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形式,还能有效的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注重课后作业的层次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在学习效果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个性化的差异。如果教师不能针对这种学习差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贯彻,实施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设计。如,针对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多布置一些具有拓展性、探究性的作业。而针对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则多布置一些难度适中、基础性较强的作业。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3.注重课后作业的批改。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环节中,教师的课后作业批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教师因注重缩短作业批改的时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如果课后作业批改的周期太长,学生对课后作业的信息会产生遗忘,从而减弱了作业批改的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增强作业批改的时效性,会提高课后作业环节的效果。其次,教师还应增强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进行个性化、积极的批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容易与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提高课后作业环节的有效性。
【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首先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然后,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最后,从分析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分析教学活动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载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教学的必然趋势。当前,在中小学课堂上,信息技术正如火如荼地与各门学科进行着整合。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和方法,决定着能否起到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初探。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偏重于教师为学生传授语文的系统知识,包括词汇、语法、段落知识等等,以及做题能力的训练培养,而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却不足。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较好的途径之一,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能够为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利用视频、音效、动画、图片等等,用这些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知识、领会知识。教师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教学的主导,对学生进行着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由于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常常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之间相互协助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参与活动,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问题,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多便捷、易用的工具软件,不仅能够使得查阅信息和资料变得方便和快速,而且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能够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的时候,一定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让它们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不要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否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抛砖引玉之用。
(一)分析教学目标
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之前,为了更准确地达到教学目的,首先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它明确地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在一堂教学课上,所教授的内容由多个知识点构成,在这些知识点里,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只需要了解,无需掌握的,教学目标对此都有所规定。因此,在整合之前,要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是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情境创设的,通过创立接近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并且提高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创设情境时,一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创设相适应的情景。通过展现信息技术创设的情景,加强学生的身临其境之感,这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创设情境时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教师要对学生具备的知识、经验、问题解决能力等有较清晰地了解,从而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创设具体的情境。
(三)分析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思考能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以信息技术作为协助工具,通过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的学习、探讨交流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能力,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四)课后作业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课后作业也是其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也一定要注重课后作业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左臣凤.试论高中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契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2]高飞鹏.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
【关键词】高中语文 书写能力 回归课本 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9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语文的认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日常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要考虑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让学生注意重视语文的实际使用价值,同时也要关注语文对文化素养进行培养的功能。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又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光是在知识层面上能力水平得到提升,还要使学生从精神层面对其情感认知进行升华,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切勿急功近利。换个角度,从日常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要想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离不开对知识的日常积累,也离不开日常语文学习中对情感的熏陶,更离不开语文中对人文性的教育。对高中学生而言,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培养起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对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教学要保证不断的进行学习,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更新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念,积极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一、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
语文属于一门工具学科,对高中语文的学习伴随着大量的阅读和书写,特别是书写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现在已经是电脑网络的信息时代,但是书写是学生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字如其人”这句话,实际上这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考试和高考中,学生都是需要用笔来对答卷进行书写的,因此教师要在平时就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学生的答卷上的字迹才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尤其是阅卷教师在进行阅卷时,一笔好字能让教师对试卷整体有一个良好的印象。进一步来说,就算是以后走向了社会,在工作中一笔好字也是能够受到大家青睐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当对学生的书写做出一定的规定,并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必要的训练。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就应当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可以单独的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书写作业,让学生专心的进行书写训练,并将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集中批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书写的不足,在日后的训练中加以改正。教师还可以把书写融入到日常的语文课后作业之中,要求学生在做课后练习的时候,注意作业的书写规范,要按照对待专门的标准来完成普通的课后练习题。同时,教师在对这样的课后作业进行批阅时,除了进行常规的评价外,还要引入书写评价的机制,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对书写进行有效的训练。
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虽然现在网络极为发达,学生可以轻松的从网上获取帮助,但是作为教师并不提倡这样的做法,一是,网上获取的结果龙蛇混杂,无法确定其准确性;二是,网上获取结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无法完全调动,这样学生对于查阅到的结果的记忆不够深刻。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善于使用工具书。学生通过对工具书的查阅,不会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主观的猜测,同时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时候还可以获得不少额外的知识,比如在无意间看见了和所查阅的字词印制在同一页的其他字词,随便也了解的这些词汇的意思,这使得学生在无意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时态度的严谨,也可以培养起其独立学习的习惯。
三、高中语文教学要回归课本
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于大量的阅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可以知道,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单纯的写作训练,还需要进行大量高效的阅读,因此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和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读书成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时候,通过大量阅读的积累,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常对学生说,写作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教师同时还发现,有的学生阅读量不小,但是作文依旧写得不好,这并不是阅读没有用,而是学生没有将阅读获取的材料转换为写作的素材,换而言之,这部分学生不懂得活学活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回归课本,重视语文课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不要一味的要求这部分学生多进行阅读,要针对课本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然后再写出对课文的读后感,把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这样能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把课文中有用的素材提取出来,进一步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顺利的运用到写作之中,_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三三式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提升课堂效率?从古至今的教育者都在不懈的探索着,自从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领域,教学模式就倍受青睐。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从17世纪的夸美纽斯到19世纪的杜威,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处推进。成熟的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的特点。
本文针对我校提出的“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探究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在一线高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具体要求
1 课前三问――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但是《新课程标准》同时还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个更深层面的要求已经不仅仅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传道授业了,它更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因为此,“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的课前三问才更加的值得提倡,课前三问是一个呈现语文教师本节课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晰教学对象、教学主体的问题;还是一个提醒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问题。它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初便深入思考如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再触及学生内心。
2 课中三段――掌控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中三段正好契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要求将课堂的40分钟意识上分为三段,当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将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巧妙的结合,同时还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练习结合,最后还有总结及分享。这就将原来教师的“满堂灌”时间压缩,教师讲授的可能只占到15―20分钟,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3 课后三思――追求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
课后三思其实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它不仅仅是本节课得失的总结,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习惯的反思,在点滴的反思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会使得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二、“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目标在于使课堂更有效率,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帮助语文教师走出传统教学,进而关注文本、学生及情感,使语文教学更加灵动活泼。
1 关注文本
无论要求模式如何改变,但是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始终不能忽视,“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无论备课还是上课,以及反思,都有效的关注到了文本,要求语文教师研读文本内涵,并且在课中与学生共同解读。因为文本始终是教学的根本。
2 关注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已经明确了学生的课堂地位,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探究者。而“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中三段正好契合了这个要求。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前复习预习情况,还关注学生课中学习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参与情况。督促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和探究者。
3 关注情感
因为在备课之初,教师已经有了深入情感的思考及设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对这方面的领悟及引导。虽然情感价值观不能在一朝一夕形成,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做到潜移默化,最起码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三、“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突破了以往单纯注重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的模式,而将备课与课后反思放在与教学同等的地位,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阅读更多的书籍,不断的汲取专业营养,将人生领悟人生情感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努力给学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语文课堂。
老子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虽然名为“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更多的是一种弹性的约束,它更多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对课堂模式的解读以及独特的人生情感价值观,所以切不可将其做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使教学陷入僵化的条条框框,失去了灵动可言。
附《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三问:
为何教?――呈现理念、目标
教给谁?――明晰对象、主体
怎样教?――研究内容、方法
课中三段(40分钟):
第一段(教学导入)时间5―6分钟
1、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提问或联系检测)
2、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新课
3、出示本节课学习主题和目标
第二段(学习新知识)时间25分钟
1、展示上节课布置的学生预习成果(5―6分钟)
2、老师针对性讲解(10―12分钟)
3、课堂练习或小组讨论(7―8分钟)
第三段(总结归纳知识)时间8分钟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本节学习收获感受
3、作业布置(巩固本节知识的作业和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的预习要求)
课后三思:
思想有高度吗?
――教育境界 (理念的渗透、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
知识丰富了吗?
――教育素养(视野的开拓、思维的创新、认知的深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必要性
高中语文在高考这支指挥棒下,被涂上了厚实的功利性色彩,素质教育提及到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却演绎成了“一切为了高考分数”,高中语文的课堂也充斥了光怪陆离的浅层次教学演绎和题海战术的枯燥训练。高中语文教学出路何在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师探求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这样走入高中语文课堂。
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式教学打破了教学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语文教学面向自然、社会、生活开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个人潜能的开发。
一、高中语文课堂开展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进入21世纪后的主旋律,它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而开放式教学注重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正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带入到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体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有利于学生回归课堂主置
开放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由教师一统江湖的局面,提倡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真正践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帮助学生回归课堂主置。
二、开放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开展的策略
1.做到时间上的开放
教师不能把一节课的时间仅仅局限在课堂的45分,而需要拓宽时间的维度,实现课前、课上和课后时间的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收获进课堂,带着问题、收获出课堂,学会自主学习。
课前时间的开放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提前进行知识的获取与储备,主要是关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学习之前,提前三天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红楼梦》的相关知识,从曹雪芹生平到目前我国对红楼梦的研究,这些知识将是他们进行课堂学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上时间的开放意味着教师要让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每一分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同时还能依据具体情况,适当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
课后时间的开放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利用课余时间,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后生活。在学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翻阅红楼梦,找出林黛玉与贾宝玉最后的结局,设想如果林黛玉没有进贾府,每个人的命运会不会发生变化,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实现空间上的开放
空间的开放意味着教学的空间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室空间,还包括教室以外的社会空间,比如,图书馆、工厂、商场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空间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开放性的教学空间,不仅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还能鼓励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培养其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3.坚持内容的开放
语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在教学中学生除了可以把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引入课堂,还需要把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外资源,真正做到将社会生活注入高中语文课堂,激活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一文之际,可以请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现在的凤凰古城的相关信息,还有相关的优美文章。如果有学生去过凤凰,还可以邀请学生和大家分享他们眼中的凤凰古城,大家一起探讨沈从文眼里的边城和现在的边城有什么区别。通过知识的搜集与分享讨论过程,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做到教学过程的开放
课堂教学过程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开放式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进行调整,不断进行创新。比如,在进行老舍的《茶馆》学习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表演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角色演绎过程中去感受每一个人物的特点。而在学习《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就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进行PPT制作比赛,必然会促使学生全方面搜集我国古代小说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实现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教学必然需要进行开放式评价。教师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着重关注学生思维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评价以积极的鼓励为主,但是也不能盲目夸奖,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可以进步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好是好在哪里,还有进步空间的话,进步方向在哪里,做到评价言之有物,如此才能让学生信服,达到评价的目的。
开放式教学虽然已经开始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并没有准确理解开放式教学的含义,教学还存在好多误区。想要开放式教学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还需要教师继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学生
职业中学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所以,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而语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也不再是主要课程,它只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对文语文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再有,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而如果教师只满足于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教普通中学生的方式教中专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学生认为语文学习缺乏价值,缺乏内涵,从而彻底轻视语文课,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转而也会导致教师自身对语文课程的忽视。
笔者结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阐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一、根据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性特点注重突出基础训练
职业高中语文课本在编排时,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还有语文基础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在高中阶段应该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语文基础。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突出基础训练。如阅读训练,可以用“课内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行阅读,尝试让学生自己分析阅读课文,并在课堂上试讲,教师再加以点拨,并指出所以然,教给方法。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明显的提高。再如写作训练和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尽量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写、去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到这种训练有趣、活泼、生动,而乐意参加说话训练。这样多训练几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也应该加强,应要求学生准确地遣词用字,正确地组合句子,务必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和病句,能够写出文句通畅的文章。
二、根据培养目标实用性特点注意突出教学内容实用化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指中职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首要需求是“能用”。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语文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通过语文课程学到的东西也许不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根据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中、初级技术人才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当注意突出这个特点,加强实用文体的教学。特别是应用文和说明文,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教说明文,可让学生练习写“产品的说明文”,某个生产程序的说明,某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说明。教实用文,可加强学生的书信、通知、请示、报告、计划、总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这些文体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掌握好它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对学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实,语文课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语文中的某些内容如A、开设实用文体写作专门课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用文体要比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要常见得多,如总结、报告、会议记录、合同等都在职场中运用广泛。B、开展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职场上,常常要用口头语言和上司、同事、客户等他人交流,有些就是通过说话展开工作的,如保险员、营销员、咨询员、导游、律师等。而我们职中生的说话水平堪忧。虽然学生上课爱讲话,下课后也会“吹牛”,可一旦要他们上台发言,或在正式场合交谈,就会胆怯,不是支支吾吾,就是词不达意。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开展口语训练很有必要。这些内容就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工作,而这样的学生也更受企业的欢迎。
三、根据专业化特点不同专业与学习需要多角度挖掘专业因子
专业化指语文学习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不学纯语文,而要学与专业有关的语文。因此在语文学习的内容上,各专业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语文是可以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可以变形的、有生命力的学科。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寻求语文与专业全方位的接触,应根据不同专业与学习需要,多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突破口,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为今后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根据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灵活性特点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情况,哪一些可以多教一些,多训练一些,哪些内容可以少教一些,少训练一些,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理,有较大的机动余地。这一特点有利于教师根据所教专业,增加与本专业关系最密切的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更好地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笔者认为职高语文教学应以启迪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主。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个指路人、引导者,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状态中。所以要摈除满堂灌、一言堂,要抛弃一两种课型贯穿学期始终的做法,总而言之要有一定的弹性。
五、根据教材单元整体性特点教师要抓好三个“点”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单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实现整体性,就要求教师要抓好三个“点”,即出发点、联系点、落脚点。“抓好出发点”,就是在设计单元教学之前,必须有单元的整体观念。单元的组合因素很多,从范文来说每个单元包括六篇课文;从每篇文章来说,包括字、词、句、段、篇和修辞逻辑等。这就要求教师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加以取舍。“抓好联系点”,就是在设计单元教学之前,要明确单元中各因素的性质,分析它们的作用,找出相互间的联系。“抓好落脚点”,就是教师的单元教学可有多种多样,可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角度,但在具体实施时只能选择最佳方案,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达到最优最多。
总之,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别于普通高中,只有突出职业高中教学特点,采取科学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到更有实用价值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语文教学;教师新课改;语文能力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Zheng Mei-lan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School Reform. The senior Chinese teaching, however, time consuming and more effective, "thankless" embarrassment phenomenon is well know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 only talk about a few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Guide the students;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anguage proficiency
高中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使学生热爱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素养,这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优先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1.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充满热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要有健康优美心口如一的语言,要像慈善的上帝一样,永远播洒圣洁的思想。只有教师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力量征服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才会对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学业修养。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像泉水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装的是“活水”,是高质量的水。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是知识的“巨人”,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虽然这很苛求,但是试想,一个知识储备甚少,一问三不知的教师,学生如何会喜欢呢?学生又如何去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呢?如果教师装的水是死水,是陈旧的知识,又如何能受学生欢迎呢?“名师出高徒”“高师出奇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更新观念,改革教法
由于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教师讲的面面俱到;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重,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开发。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必须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我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那么怎样改革教法呢?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步、“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
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
第四步、“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展开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
第五步、“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
第六步、“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3.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精心备课
备课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课堂教学能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实际。
备课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还得备自己。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抓得住教材重点难点。要敢于取舍,争取至少要一课一得。还要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讲课时才能成竹在胸。
“备学生”是指对学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一课学生会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收获,哪些学生能回答哪些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估计。教师还要备教法和学法。教师要清楚地考虑如何讲、如何启发诱导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练习,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等等;要考虑学生运用什么学法最容易弄明白。
最后教师还得备自己。要考虑自己的水平。如果自己朗读水平不够高,就可以考虑运用录音来弥补。如果自己书写不够好,要考虑运用幻灯片、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平时还得多学习,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
事实证明,只有目标明确,精心备课,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运用电化教学
摘要:“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向和道路的引路人。”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因此,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进一步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自尊、自强、自信、自控的意志品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状况 德育 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向和道路的引路人。”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堪忧,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而忽视对课外阅读训练,有的教师甚至将教材中有限的阅读专项训练改为学生课外自学,而课外阅读教学更被忽视。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想方设法给学生锻炼机会,并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教学薄弱的原因
1.1 高中生语文底子薄,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很多高中生在听人说话时抓不住对方的要领;自己说话时又辞不达意。有时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或者不能言传到位。学生不愿说也不敢说,往往土话连篇,与要求的语文水平相距甚远,语文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加之中学教学设备的有限,致使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仍以旧的教学模式的思想进行教学,使课外阅读训练长期处在一种自在状态。
1.2 留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影响他们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十分普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些留守高中生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抚慰,缺少家庭温暖,连最基本的父母之爱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心理脆弱自卑、遇人寡言少情。遇到烦心事或困难时会闷在心理。一些学生怕因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不敢踊跃发言,严重束缚了他们自身能力的发展。
2. 加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2.1 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要渗透德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而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的“文道统一”特点决定语文课外听说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2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日益密切,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愈来愈迫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相对薄弱,仅限于在语文课堂进行阅读教学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需加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好地为未来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3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进一步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自尊、自强、自信、自控的意志品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高中课外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针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语文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合适的契机,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期培养学生既提高阅读能力,又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3.1 在课外阅读情境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教师精心创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课外阅读的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例如,组织课外阅读训练《祝福》时,别出心裁,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审判到底谁是迫害祥林嫂致死的罪魁祸首。法官、辩护律师全部由学生担任,由学生扮演的当事人: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婆婆,当事人的各辩护律师进行了激烈的辩护。此情此境,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兴趣,他们的辩论有理有据,孰是孰非,也在辩论中豁然开朗。教师创设的一个可以言论自由批判的情境,促进思想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提高。学生不仅达到课外阅读训练的目的,还认识到杀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不是鲁四老爷,不是柳妈,而是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最终害死了祥林嫂。从而增加了对封建社会的憎恨,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3.2 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本身具有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因此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比如可以采用改编课本剧,辩论,办报等形式。这些样式都体现了理解与情感的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理性熟悉和情感升华的过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活动中,以“生命,生活”为题,要求同学们演讲。演讲之前,教师引导:“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生活,你也许会对生命,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学生踊跃谈生命给予自己的感动。有学生就谈到:在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惧怕牺牲,连续作战,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在废墟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奇迹。说者是慷慨激昂,听者也无不动容,同学们被他们心系百姓、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纷纷表示以这些英雄为榜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又如: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项链》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把握住人物性格的特征,还明白了做人――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切不可像玛蒂尔德那样耽于幻想,爱慕虚荣。这样,在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中,学生获得了新知,也提高了他们思维能力,给学生一个充分锻炼能力的机会,并把创新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教育融合其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创新;原则;举措
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低效甚至无效,许多教师没有领会教学改革的实质,在教学上缺乏经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教改流于形式。不过总体来说,近些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也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创新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创新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创新的原则
1.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
高中生学习的科目多,时间少,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就成了高中语文课堂创新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2.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堂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学习。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在课后自主地学习,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及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创新的具体举措
1.激发学生情感,催化学生思维
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的思维、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尤其是语文课,更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需要学生用心去投入、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就会完全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他们会随着教师的讲解,文章内容的层层推进,和主人公同悲同喜、同苦
同乐。
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比如:用教具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带感情朗读,用音乐渲染气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等。首先,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文章中的情感之美,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师满怀感情的语言表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自己首先要受到感动,因为语文教学首先就是一种情感的教学,需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投入。
2.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是以简单的活动次数为尺度,也不是以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为标准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高效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古都的秋》时,我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悲秋还是颂秋,学生兴趣大增,通读全文,了解作者后,形成了两派意见,支持悲秋的学生提出了以下论据:(1)全文的景物是衰落悲催的,情感自然是悲伤的;(2)文章整体的风格是悲凉忧伤的。持颂秋观点的同学认为,作者不远千里,辗转回到故乡,其目的也在品尝故乡的秋,再从结尾看,作者甚至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挽留北国之秋,其对秋的眷恋、热爱、颂扬可见一斑。学生见仁见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寻找文章主旨的方法。我适时引导,对作品的分析一定要和作者的家庭背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种观点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维视角,联系到郁达夫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所以形成了忧郁的性格,再加上当时社会腐朽黑暗,作为一个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自然是苦闷而消沉,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因而郁达夫的悲是发自内心的悲,即便是笑,那也是一种苦闷、恼人、悲到极点的无奈的笑。经过这样的引导、思考,学生终于达成共识,文章是悲秋的颂歌。
3.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媒体
这一点本来是不需要特别提出的,只是当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图方便,不喜欢制作多媒体课件,其实多媒体的灵活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不过,教师在引入多媒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新授课时要能够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材中有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明白的,这时候多媒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复习课时,很多的练习设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它能大大节约课堂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3)对于高中生来说,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除了要重视趣味性和形象性,更要加大内容的深度,以对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训练。(4)多媒体引入的地方,画面之间的转化和教师语言讲解的配合等都需要教师认真地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很多年了,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更应该是重中之重,教学改革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因而存在问题是必然的,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找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宁.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创新途径刍议[J].语文教学,2009(4):123.
一、活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高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部分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的,这类练习的定位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主动阅读达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整体感知就是指在阅读中形成自己最初的认识和体验,确立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特点和情感态度形成整体的认识。
例如《囚绿记》课后练习第一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这三个问题按照课文的行文思路连续提出,授课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时就可以把文章结构梳理一遍,从而顺利发现文章框架,而且为这一题最后一问“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打下基础,使学生很好地自主理清行文结构,把握内涵。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理解分析文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这类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二、活用课后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牵涉到字音、字形、成语、标点、病句等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小学、初中课后练习的重点。高中阶段,文言文基础知识成了重点与难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可以看到,文言文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翻译,其分值从过去的8分提到了现在的12分,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必修一至必修五都有文言文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先秦诸子散文》都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教材,教材中几乎每一课的课后练习设置为解词或翻译句子、段落,这恰好是我们有效利用课后练习资源夯实基础的有利工具。
例如《逍遥游》的第二道练习题为列举“若”“是”“斯”“之”“特”“修”等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在讲解这道练习时,可以延伸至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进行归纳。通过利用课后拓展性的练习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活用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强化了语文教学根据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由地写作,注重个性化表达,追求有创意的构思。在各种语文能力和素养中,口语交际和写作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基本语文技能,语文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有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例如《文章写作与修改》“学会沟通”专题的“写作实践”练习,第三题为:“假如你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活动,现在要你面对全体学生发表演说,你准备怎么说?”教师可以利用这道题调动学生充分思考“如何设计演说思路,如何措辞,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达到演说目的”。学生拟定思路后,让学生畅谈思路,费时不多,既锻炼了构思又训练了表达。
四、活用课后练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是高中语文课堂在课后的有效延伸,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加强高中生的课文阅读是提高高中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灵活借助教材后面的练习题,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让他们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例如必修二《孔雀东南飞》一文的练习四为:“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结合这一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不同文学作品创作手法的异同,从而深入分析这种结尾的作用。可听、可视的活生生的感觉意象给冰冷僵化的尸体增添了生命的色泽、美的光晕,焕发着动人的奇光异彩。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微课 课堂教学 作用
微课是近几年来比较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方便快捷、简单易行。因为不受时间的限制,许多微课也受到高中生的欢迎。但由于高中生课外的时间不多,用微课来学习的时间明显比小学和初中阶段要少,基于此,笔者把微课带进高中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更好地把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把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谈一谈。
一、助力文本美读
美读课文是语文课堂必要的工作,因为我们只有多读,尤其是带感情地朗读,才能加强学生的思考,边思边读,在朗读中实际上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所以笔者就让朗诵的微课进入课堂。
一般的朗诵带或朗诵视频都只有朗诵的示范,但很少有朗诵的方法指导,对此学生对示范性的朗诵没有多少感觉,所以笔者就在课堂上加入了朗诵的微课,让学生跟着微课上指导的方法去做,效果很好。如朗读《沁园春・长沙》一文,微课上的教师把朗诵应该重读的词语盘点,然后再示范朗读的方法;朗诵的声调是低还是高,是舒缓还是激越,朗诵者也细致入微地加以指导;学生经过这些指导,已经跃跃欲试了,最后朗诵者再让学生自己去试读,笔者暂时停止微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得非常起劲,笔者最后再把微课的完整的朗诵示范给学生模仿,学生跟着练习读,兴趣很高,模仿过后受益匪浅,朗读效果大出笔者所料,实际上也证明这个微课的试用是成功的。
二、深入方法指导
对于语文课堂上的重难点我们平常的指导方法非常到位,但学生不这样认为,他们已经到了审美疲劳期,所以我们这时候适时给学生换个“老师”,正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这样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打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可能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但平常学校我们不会给学生随便换老师,而且学校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资源,但是却有一样资源就可以起到换老师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的完成质量还比较高,这个“老师”就是微课。
微课的使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语文文本中的重难点,而且由于教师是新的,还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也更容易学进去,所以效果非常好。如我们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这课中荣府的设施和整个《红楼梦》的人物谱很重要,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需讲明的,因为这关乎下面学生对整部书的阅读,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在课堂画平面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文本领悟来想象完成,大部分学生都是懵懵懂懂的,也可以说是没有懂,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微课,微课上把文章中的人物关系用人物图像的形式,使用了八六年的电视剧人物形象,只有几个过世的,就创造简单的人物图像来处理,这样学生对老年的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就可以马上分清了,文本中重要的人物宝玉、黛玉、熙风也认识了,图像一目了然嘛。再有把文章中的荣府华丽的陈设也用剧中的视频,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还有荣府的行走路线、大观园的面貌都用视频播放,而不是像我们平常一样全凭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再读文本,文本的内容就可以立起来了,学生的想象也合理了,所以我们再上课时就顺利多了。
三、扩大拓展训练
对比阅读经常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是上使用的教学手段,但由于语文课堂上的容量是一定的,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拓展任务学习,总是草草了事的多,由于笔者使用了微课就改变了这个状况,因为使用了微课,它可以把拓展的训练以及训练的方法指导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教给学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也省去很多麻烦,关键是效果非常好。
如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课,笔者在课堂上在拓展训练这个环节就使用了微课,总结登高、登台诗歌的特点,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原来传统的教学都是发试卷类的导学案来进行这个工作,但学生反应迟钝,拓展训练只好匆匆而过。使用了微课就不同了,由于它用视频的形式,新颖别致,学生喜欢看,也用心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登高诗,总结登高诗的特点并积累相关知识。笔者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方法指导,了解登高诗的内容、主旨和常用的意象。为了加强理解,微课上选择了许多登高诗,这在平常的课堂容量是无法做到的。学生学习很兴奋,自告奋勇地亮出自己的见解,和微课上的教师一起互动,这样学生学习更扎实,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牢固。下次再复习到登高诗的知识时,检查学生都能很好地记住,他们的印象比较深刻,这样的情况放在平常的课堂,早就忘记得差不多了。
四、推动写作优化
写作是高中教师头疼的事,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作文不喜欢,甚至是排斥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水平总是止步不前。对于作文,如何处理让学生能够接受,然后喜欢,最终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这是我们教师比较头疼的事。没想到用了微课之后,改变了这种状态,它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不再那么抵触,交作文也没有像过去那样难,作文的质量也有了提高。
虽然我们平时也经常写作文,但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随意性比较大,说好听点是灵活性很强,但实际上它不具备完整性,让学生的作文训练不是那么扎实,我们运用微课后这种情况有了改观,学生根据一节一节的作文训练来做,连贯性强,再加上有声有色的讲解,学生听得很认真,也就掌握了很多的作文技巧,写作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所以再进行相关的作文练习,学生就乐意去做了,因为他们愿意把知道的方法用于作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很好的优化。
关键词: 文学话语 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
现阶段,高中教学中引入了“微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延伸语文教学至课外,从实际效果分析比较好。另外,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对“文学语境”及其应用的思考;比如对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材的理解、教学体会与经验总结,以及出于对语文教学与文学关系的进一步反思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思路等。
一、对文学话语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解析
1.新课改与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的目标在于素质教育,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比较复杂,主要是透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唤醒人性的人才,以语文教学灌注人性,将“弯的调直、将芜杂的加以剪除”,进一步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或未来职业中遵从“适度”伦理(或者称之为有教养、有素质);深一层分析,它的主旨则要求以文学性的手段,让学生与自身相关的周遭事物、人、事件发生关联,从文学的角度获得更贴近的感受,并以文学的方式加以表述、传达,从而达到文科教育人才的目的。
2.高中语文教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看,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向课外拓展的方向非常明确,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各种相关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并融入教学备课教案中,并加以发挥;这种延伸不仅是一种从高中语文教学向文学的延伸,它更关切的是系统性的文学知识素养的培养(这是由于文学本身所涉及的范畴所致)。另外,语文是一切课程的基础,且在高中阶段,逐渐向理性逻辑分析阶段、理论阶段过渡。所以从整体上看,这是一种从文学视角进行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引导方向,因此,应该注重从这个角度对高中语文教学加以分析。
二、文学话语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1.创新思路及出发点。
语文教学简单的可以从“字―词―句―段―篇―文章”这个角度进行解析,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理解,因为基础性的语文教学实践是必要的部分;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结合更大的文学背景探讨,因为文学的逐渐退潮已经引起文学批评的兴盛,且在整体社会的物质-享乐欲求的推动下,文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所以透过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性、训练其知性分析能力,以及逐渐过渡到理性的逻辑分析层次非常必要,也是解决当前社会中因国民素质过低而造成的诸多问题与矛盾的主要路径选择。因此,文学话语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应该关注“人的文学”、“社会问题的化解”、“国民素质的培养”、“人性光辉的崭露”。
按照“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除了有一个新的出发点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区分清知识与认识之间的差别,培育真正有思想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进行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训练。
2.从能力训练到创新意识培养。
文学话语下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感性能力、知性能力、理性能力,具体讲,就是从感性角度培养真实的心灵,从知性角度培养其思辨现实的能力,从理性角度培养其价值归属。
从教学角度讲,需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题材的差异区分能力,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风格对所教的主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与表达。另外,创新的基础在于对模仿阶段的超越,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应该加强对诗、词、散文、短篇小说、独幕剧等的练习,在大量的学习拓展、练习、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强化其自主思考与探索的能力。
3.从课堂教学伸发,拓展学生探索能力。
要做到以上各点,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课堂教学中做好引导。比如,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探索关联起来,让学生对每一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扩充、精简、反思,形成一种初步的知识系统。然后,再透过课后作业来实现其各项能力的释放。比如,以具体的作品创作过程,达到对各种能力的训练、运用,以及熟练化,最终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认识,以及认识能力,从而不断探索、创新,创造出有利于国家、民族、自身发展的新思想。
总之,在不同的时代,语文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站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与文学背景之下,运用文学话语的力量传达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价值观;通过更丰富、生动、直接、形象的方式,让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实情、主动挖掘文学宝库、认真练习各种应用技巧,从而不断提升各种能力,为其未来的教养与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傅梦舟.美国高中母语课程及其对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以美国蒙特沃德学院的高中英语课程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一、微笑,营造和谐课堂
师生合作表面上是一种工作上的关系,但是,从内在的角度看,那是真正的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一种沟通。
教师的微笑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过去,由于一些老师歧视差生,后进生,不给他们以关爱和鼓励,致使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有好多学生厌学情绪重。
轻松和谐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充满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他们上课时就会精力不集中,就会走神,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
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独特的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教师自我的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
二、信任,创设自由课堂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不同形式交流观点、分享体会、展示自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学生的能力提升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其独特的思想、理念、模式和令讲授者和学习者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要知道,如果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把自由还给学生,学生定会更加主动积极性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信任,使得我们的师生关系能够彼此相容,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信任学生,是指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三、赏识,打造活力课堂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适当的感情投资,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教师的积极肯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动力,赏识和欣赏学生才能在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得到老师的重视。通过赏识,学生的信心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他们的学习质量当然也会得到提高。要知道,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我们要不断地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生动活泼地参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使他们鼓起勇气,不要怕失败,真正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以自信的状态在轻松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展示自我,尽情释放自我的能量。
四、智慧,构建灵动课堂
用我们的智慧,激扬每个师生独特的禀赋,经营我们共同的梦想。新时代呼唤“灵动”的课堂。运用智慧,我们有可能构建灵动的课堂。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唱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我们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那时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小演讲等,这些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如在教《祝福》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让学生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另外,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课后的阅读习惯,加强训练,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体会到学语文的乐趣,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创新,营造高效课堂
我们要把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成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让他们体验语文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我们要努力推进让学引思,打造真学课堂。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多下功夫,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引导。比如说我们要引导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到位,课后复习要及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自我要求等。
在教《我与地坛》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史铁生对生命和个人苦难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和理解他对待个人的不幸。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理清本文的线索和思路,能够总体把握文章,纲举目张,并品味文章细腻的景物描写、绵密的语言、浓烈深沉的情感。
结束语
总之,充满阳光和智慧的高中语文课堂,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精彩留给学生,把阳光撒给学生。让积极的阳光的教育教学贯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始终。
标准已经设定好了,对于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理解这一标准并不难,可是能够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达到这一标准,实在是不简单。就单讲如何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平心而论,就很难做到。关于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就更加困难了。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课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上应试的烙印,使得学生缺少丰厚自己语文素养的机会。同时,就现有教材来说,虽然是以主题为单元来编选的,但是过分注重了文本的文化内涵,而忽视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实际能力,并且有些文本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不甚明显,语言价值也不大。同时,阅读与写作分为两个不同的序列,各自为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往往重视阅读训练,忽视写作指导。三年高中学习完成,除了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学生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上的素养提升并不大。
对此,我们做出的改变是,结合我校实际,借助于推进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研究”,自己编选以主题为单元的读写结合的教材,一主两翼,读写联动,提升语文课的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中的主题读写,是指根据本校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和心灵发育的实际需要,筛选确定主题,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及读本为主,以其他优秀作品为辅,围绕主题编排适合本校学生的读写材料,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来构建学生的读写知识框架。
在编选之前,必须要对编选材料的主题首先加以确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确定几个主题、哪些主题比较适合,这些都值得研究。我们教研组骨干教师认真研究了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和读本,研究了其他版本的教材,研究了近年各地高考阅读与写作中常出现的主题,起初确定了“挚爱亲情”“乡土之恋”“热爱生命”“山水哲思”“历史情怀”“成长励志”等主题,并编选了精读篇目和泛读篇目。在此基础上又经过研讨,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了“永恒的眷恋(挚爱亲情)”“诗意的栖居(山水哲思)”“昨夜星辰(历史情怀)”“慢慢走,欣赏啊(艺术审美)”四个主题。以“永恒的眷恋(挚爱亲情)”主题为例,我们编选的目录如下:
阅读与鉴赏 必读
1目送 龙应台
2儿女 朱自清
3弟弟啊,弟弟啊 绿原
4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阅读:用文学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
选读
1给儿子 陈村
2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3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贾平凹
4穿{布衫的女人 蔡一鸣
5一碗阳春面 [日]粟良平
6致橡树 舒婷
7初恋 周作人
8怀念红狐 刘志成
9古代诗词两首
江城子 [北宋]苏轼
鹊桥仙 [北宋]秦观
10陈情表 [西晋]李密
荐读
图书推荐
《我们仨》 杨绛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周国平
《葡萄牙诗人十四行诗》
[葡萄牙]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
影视作品推荐
《下辈子还做母子》
《刮痧》
《泰坦尼克号》
其他文艺作品推荐
《朋友》(流行歌曲)
《父亲》(油画)
表达与交流
真实再现,真情流淌:学会表达
其他主题也是按照这样的体例编选。
主题读写重点在高一年级推行。课型分成精读、泛读、写作。精读课型就相当于苏教版的文本研读课型。在教授精读课的同时,准备泛读课,教师提前两周布置主题泛读课的预习,主要从内容情节复述、文章主旨情感、主要写作手法和几篇文章的综合比较这几个方面进行赏析,并作为作业分别写出赏析文字。课后泛读完成后,安排一到两课时进行泛读交流,一个或几个学生担任主持人,每个合作小组上台展示,学生以必答、抢答、讨论争鸣等方式,复述文章内容情节,赏析文章主旨情感和主要写作手法,综合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老师为相关小组的赏析打分,并在最后的五分钟对学生争论的问题进行点拨解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精读与泛读之后进行写作指导与训练,写作题材围绕阅读主题,每次写作有一个写作技巧的训练点。四个主题的写作训练点分别是“真实再现,真情流淌:学会表达”“特征鲜明,感悟独特:学会写景”“写清过程,写出波澜:学会叙事”“细节传神,心音共鸣:学会描写”。
主题读写的开展,为我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变化。在教方面,教师备课更辛苦了,尤其是泛读课的备课容量非常大,首先自己要深入研读泛读篇目,寻找相关资料,对泛读内容作全方位的准备和研究,预设学生产生的重大疑问,为最后的集中精炼的说明作准备。上课时,要随时控制和调整生成性的课堂秩序。课后,要完成主题泛读课的教学再设计和课后练习设计,还要从实际使用者的角度对《主题读写材料》进行评价,综合使用情况适当增删,为下一年的修订服务。当然,经过系统地研究课程理念,研究教材,再系统阅读学生课外读物,教师的底蕴厚重了,而在完成这样一项大的工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教师更专注的专业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项研究,改变了教师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比如过去教师总是花上几课时的时间,将教材的课文分析个水落石出,而现在教师少讲少分析,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读。不只是读课文,还读与课文类似的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进行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