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意蕴范文

传统文化意蕴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传统文化意蕴,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1.传统文化元素的平面性

传统文化元素“形”的表达重在表现神似,以抽象形式出现为主,但大都不重视写实与再现。通过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删繁就简的归纳加工,运用夸张变形平面手法,表现对象的轮廓特征,体现了造型的“平面性”。比如,民间剪纸,就是通过对所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地取舍加工,删繁就简,以简洁的点、线、面概括所表达对象的审美特征,化复杂为单纯来进行艺术再创造,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这种处理,使画面重点突出、虚实相衬,增强作品的表现张力。这种“平面性”的表现手法与招贴设计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传统文化元素的表意性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往往蕴涵着某种寓意,大多用以意取材、以意设色、以意构图的创作形式来描写、表现、创造形象,借以抒发创作者主观内心之“意”。比如,以借喻、谐音等方法表达避祸求福的美好愿望,民间以蝙蝠、鹿、仙鹤、喜鹊等形象寓意“福禄寿喜”,以梅、兰、竹、菊象征人美好品格、情操,诸如此类,比比皆是。这些文化元素都蕴含着人们某种特定情感与愿望,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渐渐为我国人民所接受,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元素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对今天的招贴设计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3.传统文化元素的共识性

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多是以具象形式出现,诸如瑞兽、动物、植物、人物、图腾等符号。这些符号大多出现在传统器物、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载体上。经过历代的沉淀和传承,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共识性,很多成为人们熟悉的视觉语言。如龙是吉祥、喜庆的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麒麟是传说中的,象征祥瑞。在中国民间广泛运用的吉祥符号,常用于婚娶,寓意幸福、长久的双喜字。还有作为中国哲学符号的太极、八卦图、京剧脸谱、中国结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物化形态和载体,这些符号表达了约定俗成的价值信息,已为人们所广泛熟悉、喜爱与接受,大量地被应用、流传至今,且深入人心。

二、传统文化元素的审美意蕴对招贴设计的启示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洞悉艺术创造活动的精髓,这一观点可以认为是一切艺术创造活动,当然也包括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灵魂,只有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真正创作出既有民族个性,又能走向世界的艺术设计作品。

1.“平面性”对招贴设计的启示招贴设计需要快速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给人一目了然、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招贴设计的图形大都以物化的、直观具体的形式传递广告信息。传统元素的“形”的表达就具备这一视觉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大多源于对客观物象通过抽象、简化、变形、夸张,表现对象的轮廓特征,体现造型的“平面性”。传统文化符号这一特征使得设计者在进行招贴设计时,可以提取其中形态丰富的“形”的要素,运用现代招贴设计中常用的构成手法,诸如变异、错位、同构、打散、重构等,将这些传统艺术的“形”元素进行再次设计创造,剖析其造型魅力之所在,对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一些素材进行新的加工改造,使之融入设计作品中,既能传达一定的文化价值,又要突出现代设计理念,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通过简洁生动的图形达到引人关注和快速传递的效果。

2.“表意性”对招贴设计的启示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化、读图时代。图形已成为主要的视觉传达要素,招贴设计如何利用图形元素进行有效传递、快速传递,成为设计者思考的主题。招贴设计中的图形是为广告画面“传情达意”的,要的是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效果。这就要求广告图形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传播信息的直观性、识别性,易于受众接受和理解。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往往蕴涵着某种寓意,大多用以意取材、以意设色、以意构图的创作形式抒发创作者主观内心之“意”。这种“表意性”的创作方式既直观又通俗易懂,比较符合广告图形的创作特点。对意的延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代代相传,而应在延续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使其更完善,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这就需要真正领悟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神内涵,再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把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招贴设计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时,同一个传统文化符号,往往会因设计传达目的的需要而派生出不同的创意图形和审美内涵。比如,被设计者广泛应用的中国吉祥图案“盘长”纹样,就被许多招贴设计师结合实际需要赋予了新的审美内涵。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招贴设计理念之间找到了交融点。共同创造出具有文化气息和亲和力的现代招贴设计。

3.“共识性”对招贴设计的启示

篇2

关键词:视觉语言;图像文化;图像传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75-01

一、玄关的前身——照壁

中国古代民居,在大门内或大门外,通常会有一道墙壁矗立,使你无法直接看到屋内的情况。那道墙北方人称为“影壁”,南方人称为“照壁”,古代称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位于大门内的照壁称为内照壁,位于大门外的称为外照壁。照壁是建筑中的“序言”,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

照壁是中国人对家居保护在建筑形式上的一种体现。照壁的出现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

二、照壁的形式分类及内容

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照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照壁。大门内的一字照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照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照壁形状,使照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照壁。

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照壁,这种照壁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照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照壁。这两种照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

还有一种照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照壁”或“撇山照壁”。这种反八字照壁在门前会有一个小空间,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照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

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材料的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照壁的内容多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的为题字内容。有些家庭,为了装饰点缀,在照壁前面院落中修建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

三、现代室内玄关的表现形式

玄关主要有二种方式:硬玄关和软玄关。

硬玄关又分为全隔断玄关和半隔断玄关。全隔断玄关,玄关的设计为全幅的。由地至顶。这种玄关是为了阻拦视线而设的。半隔断玄关,指的玄关可能是在x轴或者y轴方面上采取一半或近一半的设计。半隔断的玄关在透明的部分也可能用玻璃,虽然是由地至顶,由于在视觉上是半隔断的。

软玄关指在材质等平面基础上进行区域处理的方法。分为天花划分、墙面划分和地面划分。

四、玄关的作用

玄关的作用,首先是视觉屏障作用。玄关对户外的视线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屏障,不至于开门见厅,让人们一进门就对客厅的情形一览无余。它注重人们户内行为的私密性及隐蔽性,保证了厅内的安全性和距离感,在客人来访和家人出入时,能够很好的解决干扰和心理安全问题,使人们出门入户过程更加有序。

第二,较强的使用功能。玄关在使用功能上,可以用来作为简单地接待客人、接受邮件、换衣、换鞋、搁包的地方,也可设置放包及钥匙等小物品的平台。

第三,保温作用。玄关在北方地区可形成一个温差保护区,避免冬天寒风在开门时和平是通过缝隙直接入室。玄关在室内还可起到非常好的美化装饰作用。

篇3

【关键词】工艺美术; 传统; 文化意蕴; 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是将中国历代能人的创作设计及智慧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完善其政治理论、道教和民情风俗,使其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设计体系。该吉祥图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吉祥图案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之情造就了吉祥图案,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图腾观念在雕塑中体现出来,用以寄托其美好的愿望,理论上这是最早的吉祥图案。自华夏民族产生后,龙凤便替代了原来的图案成为了华夏的图腾,在人们心中,龙凤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守护神,直至今日,人们仍然自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与凤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吉祥图案,后来逐渐被寓意为尊贵身份的男女。至尧舜时期,先民开始以山河为神灵,崇拜天文,各类祭祀活动也由此演变而来。颇具代表性的有星辰、日、月、龙等吉祥图案,后来被帝王之家绣在朝服上,以示身份尊贵,该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商周奴隶时期一直沿用的是自然崇拜,并不断被神化,在商朝的青铜器上开始流行龙纹、豹纹、鱼纹和鸟纹等,西周后,敬天保民的思想逐渐取代了侍奉神灵的观念,具体表现在青铜器上的豹纹等逐渐被夔凤纹所取代,同时,四瓣花纹、云雷纹等吉祥图案也应运而生。自秦汉时期,各类民间艺术,包括雕塑、建筑和绘画图案的出现逐渐被赋予确实的意义。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的发展,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吉祥图案逐渐演变出来,例如莲花纹。隋唐时期,吉祥图案逐渐被世俗化,各阶层的人民开始将美好愿望寄托在吉祥图案中。吉祥图案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加上各类绸缎样式的多样化,使得吉祥图案以各种不同的样式表现出来,其应用范围也逐渐趋于广泛。

2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2.1信仰的意蕴

所谓意蕴,就是将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以艺术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思想上进行不断延伸。过去,吉祥图案就是信仰的代表物,不管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还是自然崇拜,甚至包括宗教崇拜,都属于信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趋吉避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龙凤图案,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凝聚了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龙的文化意识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作为代表图腾和神话意象的动物,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凤也是一种神鸟,传闻中对于凤的描述是,只要凤凰出现了,世界就太平了。龙和凤的吉祥图案是自原始社会就开始沿用的,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上千年历史,龙凤图案一直带着吉祥色彩和政治色彩,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图案。

2.2思想的意蕴

儒、道、佛三家造就了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的维护和运转主要以此为哲学思想,因此,这一思想观念也避免不了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儒家学派的基本观念讲究的是用伦理道德对伦理道德进行维护,讲究老幼尊卑。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五翎(燕子、鸳鸯、白头、白鹤、凤凰)就象征着儒家学派等级制度的朋友、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儒家学派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因此大多文人学士均将梅兰竹菊四君子或松竹梅三友作为高洁情操的礼赞。而道家思想倾向于追求长生,因此“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吉祥字眼也就衍生出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佛家思想,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思想。佛教的发展和盛行直接关系到吉祥图案的形成。例如佛堂中所供奉的菩萨,不仅仅局限于供佛教所用,还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吉祥图案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并经久不衰,使人们更乐于接受该类艺术性的语言。

2.3民俗的意蕴

工艺美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对生活和社会的阐述,我国传统的工艺以装饰的吉祥图案将民俗意蕴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中国是个比较重视家庭延续的国家,比较看重对子嗣的传承,为了能够将这种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吉祥图案中就出现了象征“望子成龙”或“榴开百子”的图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劳动人民比较重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劳动人民祈祷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期望能够延续这种美好现实,这种观念在吉祥图案中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了,这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愿望的表达方式,将民族品德和性格直接的反映出来了,并自发的形成凝聚力。

3结语

吉祥图案是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流。不仅凝聚着国人的审美情趣、伦理情感和宗教情怀,更多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生活,将人们追求吉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把人们的美好愿望艺术化、象征化、社会化,让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构建吉祥的美好画面。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王园,许云,尹雅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的融合——关于形成中国风格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2).

篇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及艺术符号,这些文化瑰宝是华夏文明五千年发展传承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地域风情的生动写照,凝聚了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千百年来形成了睿智、包容、朴素而富于生活气息的特质,呈现出形式多样、变化无穷的视觉样式,如京剧脸谱、水墨意蕴、书法篆刻、旗袍唐装、碧玉青花、园林民居等等,蔚为大观。这些传统文化符号自成体系,个性分明,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领略华夏文明独特的艺术魅力,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传承的轨迹,获得全面而深邃的审美体验;它们不仅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更与东方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情结相吻合,它们虽然为中华民族所独创,却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及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愧为是中国的珍宝,世界的财富。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财富,今天的人们应当保护珍惜、努力挖掘并创造性的应用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将它们转变为现代艺术语言,运用于当今的生活。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包含了众多独具魅力、引人入胜的设计意蕴,既表现在现实物质之上,又存在于民族精神之内,既是人们挖掘民族精髓的钥匙,更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媒介和窗口。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现代设计有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深入挖掘其中的艺术元素和民族特质,融会贯通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意风格和设计理念,必将让中国民族风格在世界多元化的设计潮流中彰显出更为夺目的文化魅力。

2加强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入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方法论与认识观,在整个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先导作用毋庸置疑,时代的进步和新媒介、新技法的不断涌现拓宽了设计基础的概念及内涵,促使传统的设计基础教育进一步的提升与更新。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概念是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传统的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被包豪斯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所主导,教学内容及形式长期缺少变化和更新,难免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设计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换言之,传统单一的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平面设计不断发展的需求,充实和和加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当前平面设计除了要有独特创意之外,也有明显的本土化发展趋势,强调具有民族特征的表现方式,在对外对传播信息的同时实现本土文化的广泛传播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有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若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身份,便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平面设计教学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未来设计师的重任,应当注重学生传统文化观念和本土意识的培养,让传统文化符合这个元素贯穿于其基础教学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千姿百态,用最纯真质朴的文化语言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有待于挖掘、整理和利用。所谓“符号”,即人类认识事物的载体,作为信息记忆和存储的工具,符号也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如德国符号美学家卡西尔所言:“艺术设计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每一个设计形象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符号标识。按照当今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势,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合与现代设计传承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当中应该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将传统符号进行传承、变化与重构,由此派生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的平面设计风格。从传统元素切入,运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实现中国传统图式、文字、色彩及其造型与现代视觉传达的有机整合。在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既有基础训练的强化,又有应用设计的延伸,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鉴于此,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要力求从传统符号中引申出平面设计领域中最普遍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从传统中汲取更多营养,为设计基础教育探寻新的可能。

3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

篇5

关键词:传统图案;中国学派;艺术意蕴

一、“中国学派”与传统图案

中国动画是从模仿开始的,早期的中国动画多多少少带有欧美或前苏联动画的影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以后,中国的动画人开始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们将动画的造型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像风格。这些动画片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美学思想,在全世界的动画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冠以“中国学派”的美誉。

“中国学派”力求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影片相融合。“中国学派”的艺术家们坚持将传统图案应用到动画设计中来,并不断进行探索,使之与中国特有的水墨,剪纸等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动画作品。从外在形式上来说,中国动画具有独特的东方美感,从内在精神上来说,中国动画更是传达出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担负着寓教于乐的使命。

二、传统图案在动画中发挥的艺术传达作用

(一)将传统图案应用于造型设计,体现角色的内在性格

在造型设计时,中国动画师多参考大量中国传统图案或民间美术作品,使得中国动画的造型风格既不同于美式动画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日本动画的漫画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例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的动画片《天书奇谭》中反派人物老狐精、美女狐精、独脚狐精的造型设计分别参考了戏曲里老旦、花旦和丑角的脸谱图案和扮相,这种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设计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角色的年龄、性格等特征,将角色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戏曲脸谱等传统图案,是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下对人物性格的凝练,能够准确生动地体现出角色的性格、气质、心理特征等。

(二)传统图案在动画中的应用契合了作品故事的背景

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产生了各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一部动画片的故事要有一个明确的世界观,给观众展现一个比较具体详实的时代背景。一些具有时代、民族特色的传统图案在动画中的应用,能够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故事所发生的年代和地点。国产木偶动画片《阿凡提》讲述的是我国新疆地区的智者阿凡提同万恶的财主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在新疆,因此动画创作者在前期深入新疆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甚至参考了新疆古代壁画等资料。动画里应用了大量新疆特色的传统图案,例如印有新疆传统图案的服饰、毛毯等,这些新疆传统图案在动画里的应用,使得动画具有了新疆维吾尔地区的浓浓西域风情。

(三)传统图案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

很多地区流传下大量的具有故事性的图案,这些图案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各种佛教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地方人物传奇等等。例如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有大量的佛教壁画、雕塑流传于世,其中不乏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都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动画片《九色鹿》的创作灵感便取材自莫高窟北魏时期的壁画。动画讲述了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奇幻故事。动画的剧情同壁画原作《鹿王本生》故事图讲述的故事大体一致。动画的造型风格也参考了壁画里绘制的人物风格,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九色鹿》的形式、主题都很好地传达出中国民族特色,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动画作品。《九色鹿》的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传统图案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四)传统图案在动画中的应用是动画发挥审美教育、美认知作用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动画一向被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除了具有娱乐性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青少年通过观看动画片,能够对社会、历史、人生有一定的认知。例如动画系列片《中华五千年》,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不同时期的传统图案往往与它所属时代的政治经济相关联,例如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这种狰狞的形象揭示出奴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青少年可以通过认识不同朝代的纹饰,了解那个朝代的特征。传统图案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化的活化石,它在影片中的应用,对于观众认识历史、了解历史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结语

传统图案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了解历史,对话历史的一本教科书,也是我国动画创作者利用动画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合理地利用传统图案,是国产动画中国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国动画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动画创作者走入了一个误区,盲目模仿欧美、日本的美术风格,结果造成作品原创力不足,缺乏中国特色。现阶段,国产动画要摆脱对他国的盲目模仿,就必须要走中国化的发展之路,与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在进行前期创作时,创作者要多从中国的传统图案中吸取营养,将传统图案与动画的主题有机结合,使作品达到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统一。传统图案在现代动漫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卡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就参考了我国传统的图案与纹饰。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得传统图案在当今设计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传统图案是前人对客观事物的创造性还原与再现,同时凝结了前人们的主观思想与情感,也是文化的积淀。传统图案在动画中的应用,对传达中国民族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值得每个动画创作者重视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