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工作与管理范文

社会工作与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会工作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工作与管理

篇1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验室;专业能力;社会服务

一、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十分注重实务与操作,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与社会相关的各种理论,而且更要求社会工作者掌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方法、技巧,具有较高的操作动手能力,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社会服务中。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需要专门的场所设置,进行实务训练。社会工作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提高操作能力的主要场所,是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功能

至今,我国已有250所左右的院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同时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的也不在少数。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模拟运用的能力,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实务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促进专业建设。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社会工作实验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体现了专业服务的基本宗旨。

(二)促进教学与科研。

社会工作实验室一方面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的学习以及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如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提供实验教学场所,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访谈、沟通、协商、辅导及治疗技巧的训练与操作,现已开出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15个,涵盖十余门课程;另一方面为教师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丰富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扩大了专业影响,为把专业知识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提供基本途径。

(三)加强人才培养。

社会工作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项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技能与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实验教学内容与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结合紧密,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服务社会。

以社会工作实验室为依托,在教师的指导下,JN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创建了“同心圆”社会工作协会,在各社区开展了多项社会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面对中小学生开展的“八点半”和“小脚丫”辅导班;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协助小组;高校中的社工关怀工作室;12338妇女维权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服务等等。

三、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与运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实验室队伍建设、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时间短,舆论宣传不到位,社会工作专业与职业还远未被社会各方面广泛了解和认同,这样就直接影响了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制约了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JN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自建立以来,主要的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换代升级,设备陈旧,部分配件破损,很难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与服务社会的需要。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多、实验仪器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仪器损坏率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按照教育部要求,实验室应该实现校系二级管理,现在许多学校的社会工作实验室还是三级管理体制,自己建设自己管理。没有归口管理,因而缺乏统一规划,导致了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运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三)实验室师资队伍不健全。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及实践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很多从事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没有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的系统教育,实务操作能力不强,拥有实验室专业技能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

在JN大学目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中,46.6%教师的专业背景是社会学,46.6%教师的专业背景是哲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其中只有1人具有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至今尚未配置实验室的专职教师。

(四)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到位。

社会工作实验室主要是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服务的,是专业学生开展专业服务的主要场所,还未能全面地向全校和社会开放。一方面,由于社会工作实验室许多仪器设备已很陈旧,严重缺乏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中的仪器设备,限制了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至今,JN大学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只对本学院的其他专业学生实行开放。另一方面,由于设备落后、管理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实务能力不强,不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影响了社会工作实验室对社区居民的开放。

四、改善措施

(一)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通过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和校外筹措资金的途径,改造实验室教学和科研支撑条件,扩大社会工作系实验室的规模,更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加强硬件建设,逐步将其建成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实验室,实现社会工作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系统科学的管理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实行应由学校统一规划,实行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与学校的其他实验室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以挖掘实验室的潜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作为负责组织与管理教学方面的学院,应合理规划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与合理运用。

(三)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请进来” 通过聘请著名专家、学者讲学,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同时邀请一些机构的丰富经验的社会工作者进行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务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走出去”,到国内外一些社会工作较发达的地区或国家,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实验教学的水平。

(四)全方位开放社会工作实验室,提高利用效率。一方面提高对全校师生开放的力度,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实行分层次、分模块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模拟运用,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务能力,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一步需求。另一方面,以社会工作实验室为平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更多的社会公益项目,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进行社会服务实践,增强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地方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创建多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权于社会,依靠社会自身力量来治理社会的理念逐渐兴起。随着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机构日益成为其中的一股重要民间力量。但作为新兴事物,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具体参与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关键词:社会工作;公共政策;社会管理;社会工作机构

一、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政府高度集权的国家,社会管理几乎等同于行政管理。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单一主体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层出不穷的多类型、多领域社会问题,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形成多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总格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必经之路。

当代中国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体制与经济结构双重转型的大背景下,涌现出许多不能为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所解决的社会问题和个人需要,社会工作机构则以其民间性、公益性、专业性、组织性等特点融于创新社会管理大格局中,有助于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和谐型新社会。首先,作为民间组织,它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带来的问题。社工机构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志愿机制既具有政府机制中提供公益服务的宗旨,又具有市场机制中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其次,有助于完善多元化社会参与运作机制,倡导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方式;再次,有助于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多元的民间组织是公民参与的必要基础,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公共服务,更主要在于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形成很多利益诉求,它是公民表达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困境

(一)机构独立性不足

虽然社会工作机构属于民间组织,但由于我国长期体制问题,它实际上在成立与运作的过程中对政府依赖性很强。当前社会福利资源大多集中在政府,如果缺乏政府的推动和支持,这些机构都将难以为继,更不用说协同社会管理。当前,社会工作大部分采取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方式,由社工机构派驻社工到岗位所在的单位开展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机构与案主、机构与政府、机构与用人单位间、政府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则难以按照专业要求为案主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更谈不上社会管理中第三方的调节作用。

(二)职能划分不规范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内地社工机构的部门设置还不够完善,职责界限也不够清晰,职能划分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作用的发挥。首先,机构理事会的成员除了创办人之外,都是兼职人员,总干事主要也由创办人提拔,所以对社工机构往往不能用心经营,对关键问题的共同协商机会也较少,导致决策主要由创办人制定;其次,监事会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目前社工机构的规章制度主要由内部自行制定,内部存在一定的人情因素,监理会的存在形同虚设;再次,一些机构管理人员轻视财务部和人事部的工作职能,这些部门的员工多属于兼职性质,既无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也不够了解本机构的运作情况。

(三)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社工机构的人才机制尚有很多不足,导致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失,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工作人员薪酬不高。在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平均工资仍处于中下等,这与国外社会工作者的薪酬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难以吸引和留住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其次是工作人员缺乏晋升空间,目前国内主要是以购买岗位的方式发展社会工作,同时逐步向购买项目过渡,而岗位社工的晋升只有督导职级提升这一个可能性,项目社工则由于项目服务没有督导的配备而无晋升的可能性,机构内的行政管理人员也无晋升的可能性,这很容易打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次,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导致社工的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考核,奖惩不能反映真实的工作绩效,无法调动社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难以有效地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四)社会认知和社会信任程度低

中国的社工机构近几年虽发展迅猛,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公民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数公众对其价值理念知之甚少,这让社工机构没有足够的空间自我发展。因此,内地的志愿者力量及募捐程度都大大弱于公民社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另外,在现有的一些公益组织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使得公众对其运作模式产生怀疑,更对其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不置可否,第三方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急剧下降。2011年在红十字会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便是一个例证,这件事直接导致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其他公益性组织的信任度。

篇3

在企业社会工作中,最为核心的要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优质。所谓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的企业中的职员以及与企业有关联的人。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中的职工,企业如果想要发展的更好,就需要依靠员工,这样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投入就不能少,因为员工只有得到了应有的报酬才能更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职业,使其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前进,企业社会工作也逐渐的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在2014年的经济工作中,我国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强调了其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强化民生保障。由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来看,以往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则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在目前经济不断的发展中,以后肯定会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与技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用以人为本为基础,使其可以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实企业管理也对人力资源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尤其是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让企业可以发展的更好。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只局限于招聘、薪酬等相关的手续中,应该尽可能的去适应发展中的经济,使其创造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以最专业的人力进行服务,从而最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比如通过各个角度去培训员工,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差异

企业社会工作主要是利用社会人员进行服务大众,防止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员工的素养,调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员工的福利与企业管理也随之提高,使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道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伙伴,在现阶段对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也比较少,使其导致了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与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企业社会工作选择了镶入式发展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对企业社会工作进行研究,可在目前的企业中,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本文针对性的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目标,发现两者之间其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但两者也有着不同的角色。

(一)企业发展目标: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管理人员为了能够更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最好的避免一些错误的事件影响企业发展。如在招聘时,招聘了不符合该岗位的员工,因为歧视招聘与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使其让企业要面临法律的诉求等。反正在管理中社会工作人员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确保员工的权益,使其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重视员工个体的差异

在企业社会工作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劳动力的多元化,这不光表现在员工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方面,其中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不同。一般明智的管理人员会清楚知道多元化也是一种资产,因为他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广阔的视野与帮企业解决不同角色的问题,使其最好的帮助与满足员工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通过灵活的活动安排员工的工作,总之改善了员工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让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和谐。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共同点

社会工作人员在企业中,一直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员工进行着帮助,最好的维护员工的利益,促进员工的福利可以得到增加。同时让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的问题,从而改善其中的不足,推动企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人员其实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很多的培训课程,其中有对管理人员的建设与企业社会的责任等。另外,社会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确定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使其不断的鼓励员工。其实企业社会工作人员会定时和人力资源管理人?T进行沟通,从而可以让其相互配合更好的发展企业。

福利管理。福利在企业中是所有员工都会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福利的多少说明了员工的收入多少,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知到了,福利这一问题,对于员工来说,福利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专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性。

四、角色的不同

篇4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构建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07-02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发生着改变,同时也为构建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带来机遇和挑战。构建21世纪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不仅仅要求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有利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在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改造、发展、创新,从而实现对我国社会工作伦理体系构造的理想。

一、紧随当代核心价值体系

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导向,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认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要实现的目标,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构建要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大背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党提倡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政策目标,国家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倾向,从而决定了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取向,也关系着社会工作能否顺利协助政府实现美好社会景象的愿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体现了以人为本,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恰好符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取向,让我们更加坚信要以人的实际需要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人人有平等权利享受社会赋予的福利,不会因为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有所偏颇,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法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制定政策法律时应当特别考虑到社会当中的“最小受惠者”,因此制定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要合乎政策法律要求和本土的伦理道德标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规定了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这也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应当遵循的基本标准,伦理守则作为指导社会工作者行为的指南,只有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才能发挥专业本身的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立足本土文化

我国传统价值观念对集体的重视远远胜于个体,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个人和集体利益面前,个体利益对集体利益的无条件服从和牺牲是无可争辩的选择。在这种“集体主义”思想的束缚下,个人总是作为集体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群体中的个人地位和身份决定了个人的位置所在,集体利益的维护要求个人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来确保。正如梁漱溟所说:“在中国的思想中,所有传统的态度总是不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而是把人认作‘依存者’”,这种大同、和谐的思想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文化里,家庭和国家永远是个人的庇护所,过分强调了集体对于个人的作用,长此以往个人容易对集体产生依赖性,从而削弱了个体奋斗和创造的激情。虽然这与西方追求个人主义思潮和这种群体主义思想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文化不能用对错来判断,它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伴相生的,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社会,同样这种文化也会造就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工作模式。无论怎么样模式的社会工作只要能在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范围内,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起正向的促进作用,那么这种模式就是好的。对于全世界来说,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出不同的社会工作模式,因此也不会有一套普适的社会工作模式。当然,即使有普适的模式,对每个国家来说也不一定适合。虽然我们对个人价值的重视程度与西方的差别较大,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抛弃自己的优秀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构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们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是建立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之上的,这就是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这种格局是一种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网,人们喜欢以自己为圆心画一个社会圈子,从内向外划分亲疏远近,我们的社会制度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就是“关系的远近”的人情关系。而西方社会把制度放在管理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唯有“铁的制度”是最有效的,最公平的,通过制度来管理国家约束个人,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来执行国家福利政策的一个原因。因此,社会工作应在运用“以理服人”工作方法解决问题时,需充分考虑本土“以情感人”的交往方式的影响。

三、融合西方文化

社会工作这种职业化的助人工作,其发起源于西方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社会睦邻运动的助人理念,这种理念原本是个体自发的,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需要,西方国家把它列为一种利他的制度和职业来协助解决人与社会和环境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种助人的行为打上了制度的烙印,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对从业者具有了强制性和约束力。一方面,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是通过社会制度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依靠相关制度的支撑来解决社会问题。在提供服务时,需要专业的工作方法对案主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借助于相关社会制度的协助对案主提供帮助。从案主的角度来看,他们寻求帮助首先相信的是制度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然后才认为社工有能力帮他们把制度转化为需要的资源。社工会因此获得应有的报酬,而案主的困难得到缓解,达到了双赢。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服务代表的不是个人的慈善之举,而是社会福利制度,这种社会福利制度是政府为增进案主的福祉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政策性的行为。社会工作被列为一种社会制度,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守则、方法、手段等一系类解决社会问题的体系。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其实也是源于社会制度的支撑。

我国目前的社会工作很大一部分是民政系统的行政工作,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掌握的仅仅是助人的政策,将这些政策转变为行动的专业技能和方法还有待提升。因此,从我国现状出发,首先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原有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在原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把办事方法规范化专业化;其次要注重对新生代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吸纳,为原有的民政工作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形成畅通的交流机制,如老人带新人、新人教老人的互动学习模式,这样能迅速转变民政工作的模式;最后要对一些伦理专家,社会工作伦理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提出的见解仔细研究,并认真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的效度,从而及时对理论的应用情况反馈,不断更新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钟林,黄晓燕.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谢莒莎.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式[J].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09(6).

篇5

一、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方式及其弊端

我国高校目前对大学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学习《大学生手册》和《大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等文件,告知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体现这些要求,判断学生的行为是否违纪主要是根据《大学生手册》和《大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等文件,出现违纪情况时学校视学生违纪情况的轻重,酌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罚,并把处罚记录记入大学生的人事档案。处罚后视学生的整改和悔过情况,大部分高校可以撤销处罚,不记入人事档案;也有少数高校可以撤销处分,但处罚记录要记入人事档案。该管理方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管理重在处罚,轻在预防,不能起到管理效果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新生入校开展相关文件的学习,让学生知晓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这些要求,但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缺陷和教职工的职业态度等原因造成学校要求在现实中贯彻不到位或体现不出来,给学生的错觉就是学校的规定只是文件,不会执行,只是喊喊“狼来了”而已,学生无视校纪校规的存在。

(二)管理方式单一,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因材施教

学生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表现有很多,即使同一种行为也有不同的原因,而不考虑原因及差异性就单一机械地给予处分,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安宁,然而没有对症下药,不能彻底根除“病灶”,导致违纪学生的重复违纪率很高,甚至比处分前的表现更加糟糕。

(三)管理刚性太强,人文关怀不足,不能以情育人

根据有关规定对大学生违纪行为进行处分,看似无可厚非,学生也可能考虑到学校的权威性而表面服从。但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处罚不是目的,学校要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角度进行教育处理,真正做到以情育人。

(四)处罚措施过重,关联因素太多,不能激励自新

学生一旦被处分,这将影响到学生入党、评优、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多方面,而且还要记入档案乃至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让学生感觉“一旦跌倒,再也无法爬起来”,给学生造成长久的心理阴影,传递着无穷的负能量,学生自此开始自暴自弃,甚至出现敌视学校乃至敌视社会的畸形心理。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管理的优势

(一)违纪行为的预防

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增权、以人为本等理念有助于从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出发,把大学生自我管理作为最佳管理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能够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困惑,充分利用自身和关系人以及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学生违纪情况的出现。

(二)违纪行为的惩罚

把“做义工”应用到大学生违纪管理的优势。“义工”即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在不获取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志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知识、能力,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用“做义工’来对大学生违纪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的效果。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学生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认识理念,逐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不断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感恩自己的父母、老师和社会,并且在实践中能感受到知识的重要,促使自己有要学习的主动需求,在自我醒悟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能够助其幡然醒悟,奋发有为,受益终生。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公德意识。目前的大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劳动,大学生做义工能培养动手能力,传承勤劳的美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在给予集体、社会和他人帮助过程中,可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假如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参加义工社会劳动,甚至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进步和稳固专业思想,因此做义工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容易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同,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潜在地培养了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义工。

(三)大学生“做义工”的内心成长教育过程

大学生通过“做义工”,他的内心经历逐步成长的过程,即:劳动实践(被动行为)――体验生活(认知)――感恩人生(情感)――自我觉悟(价值观)――行为矫正(主动行为)。

大学生“做义工”就如同湖南卫视《变形计》里的角色,违纪学生开始只是被动的参加基本的劳动(劳动实践―被动行为),然后对劳动产生基本认知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同时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生存的压力,逐渐体验生活的不易,对人生产生一定的认知(体验生活―产生认知),从而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人生―迸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段感悟中把这种情感逐步稳定形成为价值观(自我觉悟―形成价值观),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行为矫正―主动行为),如此学校进行违纪处罚管理的初衷已基本达到。

三、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违纪管理的体系构建

(一)管理机构专业化

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大学生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机构。

主管机构:挂靠在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如学工处、团委等。

管理队伍:由学工处或团委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导,以学校和各系的学生干部为主要力量。

机构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大学生“做义工”、监督“做义工”的过程、考核效果及联系劳动场所等。

义工场所:学校的实践基地,学校所处的社区,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也可以联系学生家长寻求共同教育的基地,还可与团中央、省市其他组织各种大学生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

经费来源:由学生自理、社会力量捐赠、校友基金,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自己投入部分经费。

(二)实施管理科学化

对大学生违纪管理要遵循因事施教原则,在处罚前要对大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查找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社会活动进行教育。比如大学生是因为不懂生活艰辛和不懂得感恩或不自信,学校可以组织他们到偏远落后的农村为留守儿童开展教育贫困儿童读书识字、补习功课、传授科学知识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利用农村留守儿童崇拜大学生的心理以及他们求学的艰辛和独立自强的品格等因素,让大学生在帮助留守儿童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而且能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从而能学会感恩、学会自立、恢复自信等,形成了留守儿童和大学生双赢的局面。

篇6

目前,问题不在于工会工作要不要社会化,而是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切实做到社会化。工会固然是社会团体,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张扬这一特性自我萎缩,或被社会淘汰。这也就如同做不到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有可能体现不出群众特性,面临脱离职工群众危险一样。

电力企业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面向社会,面向千家万户,这一特定属性决定了电力企业工会工作要做到社会化,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其一,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办会。要树立开门办会意识,有系统地分门另类地组建工会专家顾问组织,弥补工会自身力量的不足特别是专业水平的相对欠缺。工会要想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是不行的,但要求工会无所不知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工会组织要善于吸引社会上对职工问题、工会问题有热心且具备相应知识的专家学者,利用他们所长为我所用,让他们的知识和本领为职工服务,为工会服务。

其二,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目前。工会组织在参政议政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制度,并取得较好效果。但还应看到,我们不需要在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联席会议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参与社会的机制,加大社会参与力度。这包括工会如何参与社会事务,以及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工会事务两大方面。当前迫切的是,在进行工会形象设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会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工会重大课题社会招标制度等,特别是要建立一个负责的社会团体形象,让所属的成员有归属感、自豪感、认同感,从而起到团结动员的作用。

其三,努力拓宽工会工作的社会空间。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等方面的多样化,工会组织在拓展社会空间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包括把工会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市场等非传统工作领域,不仅在正规部门和正规就业者中组建工会,而且延伸到丰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者中;不仅注重维护职工作为一个劳动者所拥有的权益即经济利益,而且注意维护职工用为社会人所拥有的权益如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不仅在职生活工作的单位层次协调关系,而且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等。应该说,对这个问题在工会内部已经形成共识。问题在于,必须使广大工会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拓展社会空间是工会工作的一个潮流,是确保工会生命力之所在,而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权宜之为计不消极应付。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介入公众生活,包括一些公益性活动,既可以使受益对象得到帮助,取得社会对工会组织的理解和认同,也可以使工会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工会组织实施的送温暖工程在社会化方面取得的效果,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它充分说明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化不公是极为必在的,也完全可能的。

其四,积极使用社会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肯有委强的无形力量。如果长久局限于工会自身的天地,不但工会工作视野容易受到限制,而且连语言也受到制约,妨碍工会组织与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也妨碍工会组织与其它社会团体的交流。因此。要使工会工作社会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工会语言的社会化,多讲“普通话”,积极引进社会上通行的语言,为我所用,少讲“工会方言”。而工会自身的专业语言一旦成熟,也要有意识地向社会积极推广,使工会语言社会化,丰富社会语言。

其五,培养造就职业化的工会工作队伍。工会工作社会化要求有一支社会化的专业工作队伍来保证。如果工会工作内容、方式社会化了,而工会工作者本身仍停留在单位化或非社会化状态,这种社会化也是不稳固的,是难以为继的。目前,一些地方在新建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探索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尝识,应该推广到其他层次和领域。建立工会工作者人才库和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维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摆脱对所在单位的人身依附,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增强其敬业精神和维权勇气。工会工作者不仅可以来自党政机关、基层企事业,也可以来自大专院校,既可以定向培养,也可以在一线职工中选拔,既可以是劳动模范,也可以是饱学之士、社会贤达。

其六,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职工和工会。宣传工厂、宣传工人、宣传工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公”宣传,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力度还不够,潜力还很大。一些职工感到自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地位下降了,一些工会工作者也或多或少的产生自卑感,原因固然较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有组织的宣传,即报上无名、电视无影、广播无声,职工和工会组织社会话语权的丧失,使一些人不知道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做了哪些贡献,不知道工会组织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了哪些作用,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职工还是工会组织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缺乏对职工和工会组织正面的宣传,难免会引起一些人包括职工本身的疑虑和沮丧。

篇7

“辛晴成长路”项目由上海市某社工师事务所负责,落地于上海市闵行区某民办小学,服务对象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服务内容为为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孩子教授青少年正面成长课程、组织社区实践活动、进行个案工作等,服务目的是增强来沪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和正面成长能力。笔者在此项目中作为一线社工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讲授、社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和项目质性报告的撰写。

此实习项目为每位专业实习生安排两位督导老师,一位是学校督导,一位是机构督导。学校督导由高校社会工作系专业任课老师担任,机构督导老师是代表机构对实习生进行任务的安排并提出具体的实习要求,并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笔者在此项目中接受的督导主要包括每次课程之后的督导、实习中期督导和实习终期督导:(1)每次课程后的督导。由机构督导负责,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及时以小组分享和反思的形式进行,听取专业实习生的感受、问题和思考,机构督导进行解答和总结,并进行鼓励或提出下一步的目标。(2)实习中期督导。由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共同负责,不仅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询问和解答,还要以社会工作系提供的表格为依据,对专业实习生的表现进行中期评估和考核。(3)实习终期督导。由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共同负责,以学生的社工日志、每次课程或活动的社工评估表和主带社工自我评估表为依据,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督导和考核,并综合给出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成绩。

二、ITP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启示

(一)ITP模式

Bogo和Vayda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环路模型,简称ITP模式。ITP模式是一个由4个清晰的步骤组成的一个不断循环、深入的概念体系(如图1),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连接起来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图1 ITP模式图

但督导作为一种专业训练方法要完成由理论学习到实务运用过渡并不容易,需要借鉴和形成更多成熟、有效的方法模型。将ITP模式引入到社会工作督导方法中,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资料。实习督导要指导专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服务对象多方面的资料,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文化心理、掌握资源等,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能够对服务对象的资料进行概括描述和专业角度的评估;(2)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实习督导要协助专业实习生注意觉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所唤起的个人的主观反应,包括感受、思考、情感和一些猜想或假设等,并帮助实习生对这些个人主观反应进行思考、界定和澄清;(3)联接。实习督导要指导专业实习生根据案主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料、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个人主观反应寻找学习过的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并进一步对所“联接”的理论进行反思、澄清和探讨,使其能够成为制定专业服务计划和进行专业服务行动的指导依据;(4)专业反应。实习督导要协助专业实习生确定会谈或者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并引导专业实习生将服务计划付诸实践转化为合格的服务行动。

ITP模式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运用中也是如此,每一个轮回的进行都使得专业实习生加强了对服务对象和所处情境的理解,随着有关服务对象和实践情况的新信息的收集,新的思考和经验又会出现,新的反思和联接也会形成,新的专业反应也会促成,如此反复,不断深化发展,直到完成对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和服务行动的服务意图。

篇8

 

非批判尊重。学生和成人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所学知识的侧重、理解力等各不同。因此,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着基于自身某些方面的考虑,选择确定自己的感官、性格、意愿和要求。我们应看到,只有承认、重视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学生才愿意与你交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热爱、了解、关心、教育学生。面对任何一类学生,首先,我们不是直面痛陈学生某种选择的不对,而是要不加以批判的耐心听学生的诉说、讲解、规划。然后,在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知识技巧和专业的人员进行辅助、引导,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宿舍矛盾时,倾听心里话进行调解;学生考试失利时,帮助吸取教训,汲取经验,指导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学生有因创业产生退学念头时,帮助分析他的特长和能力。当然,有诸如自杀等行为的特殊情况,在尊重与生命之间衡量时,我们应遵循“生命至上”的原则,必须先进行干预,再另行处理。

 

个性化自决。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决定,自行解决。管理中,即是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传统的管理中,我们只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去做,而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并不知晓,久而久之,他们只能成为命令执行的依赖者,而抹杀了个人的决断力。高校学生们即将步入社会中成为社会人,必须脱离对家庭与学校的依赖,要拥有自我决定、自我判断的能力,责任意识也就随之而来。要让他们树立“每一个人,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负责任”的意识。然而,他们的社会阅历和处事方法略显不足,需要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加以引导。每一个学生或每一件事的背后原因总是不同,学生做决定前,我们要深入剖析学生做出选择的原因,然后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每一种可选择方案,最终的方案由学生自己决定。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也与“因材施教”的理念有着相通之处。

 

同理心沟通。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多的就是和学生沟通。然而,很多现实情况下,沟通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老师苦口婆心的说一大堆,学生并不领情,青春期的叛逆让他们更反感老师的做法。所以,运用同理心沟通,表达同理心,必须以理解为核心。特别是对某些宜“疏”不宜“堵”的事情,就需要双方角色互换,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某个问题。让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如何处理,老师则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为什么要犯这样的错误。同理心不仅是为了理解别人,也是让别人理解自己。相互理解之后,如何处理则更显得人性化。有时候,运用同理心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会让你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很多实际困难,为学生们谋利益,维护学生利益,急学生所急,学生愿意与你沟通,你的教育管理工作学生喜欢则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思想的大批涌入,加上社会转型中,各类思想的碰撞交织,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近几十年的影响,使得即将迈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们在思想上产生了混乱、迷茫,甚至于不知所措。思想的混乱必然导致行为混乱,行为又要靠日常工作中的思想来教育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社会工作服务理念介入高校学生管理,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对行为进行了约束。

 

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其实就是陪伴学生们共同成长的过程。每一次谈话,每一次活动,每一次班会,无不体现着管理者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爱。因此,在最具体的学生事务中,我们为学生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提供的是真真切切的服务,付出的是勤勤恳恳的努力。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是事半功倍。在微小细节中,如何能更好的管理教育学生们,值得探讨。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的引入并贯彻执行,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人性化管理,减少了师生矛盾,但也对教师和管理者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社会工作服务理念介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9

尊敬的杨市长、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东接东进”战略机遇,以经营城市为中心,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严格管理,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市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房产局、城建投资公司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深表谢意。下面,我就赫山区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城乡建设管理工作机构情况

我区负责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机构主要有区建设局、区城管办和区重点办。

(三)区重点办:重点办是议事机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主要负责市里和区里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每个重点项目都抽调了协调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退二线的干部具体抓。目前负责的重点项目有益阳大道两厢土地开发、巴黎馨苑房地产项目、十洲路建设等项目。

二、2008年城乡建设管理工作情况

(一)城市管理工作

2、抓投入,完善了环卫设备。为改善环卫工作环(二)城市建设工作

1、协助推进旧城改造。围绕“留山水风光,造生态新城”的目标,按照向东向西扩张,沿江沿道发展的思路,我们正在有计划成规模地进行旧城改造。重点促进了益阳大道两厢土地开发、巴黎馨苑商居小区、茶业市场、十洲路、龙洲路、青年路的改造。

3、规划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区建设局成立了20人的规划执法队伍,组织或参与规划执法行动80多次,重点加大了对高新区东部新区、益宁城际干道、十洲路、银城市场、城中村等重点区域

的执法力度。

4、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全年完成投资5228万元,其中,龙岭工业园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龙泉大道、迎宾东路、紫竹路、杏花路、梓山东路的道路建设,完成了凤山路、龙山路的绿化任务;茶业森林公园征地及土方工程完成投资228万元。

(三)小城镇建设工作

我区紧紧抓住毗邻长株潭的区位优势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东接东进”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经济流向、发展潜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思路,高瞻远瞩,合理规划,突出重点,精细管理,着力推进城镇的扩容提质。

(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省级项目:益宁城际干道益沧段、沧宁段、省道308线扩改工程,我区主要负责协调、拆迁安置工作。

1、益宁城际干道益沧段已征地980亩、拆迁房屋95栋、安置135户,路基已基本成型,总长度9.8公里、宽度48

米,沿线水利设施除还塘工程以外,其他项目已全部完工,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

2、益宁城际干道沧宁段建设尚未启动。

3、省道308线扩改工程完成拆迁房屋84栋,施工已全线铺开。

市级项目:益阳南线绕城高速公路属市管项目,由于投资方的建设经费难以按计划到位,在赫山境内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尚未启动。

区级项目:

1、沧水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已投资8000万元,批报了360亩用地,新批土地“两纵一横”主干道的征地补偿和土地平整已全部完成。

3、安佑科技工业园已投资5500万元,征地、拆迁、土地场平已全部完成。

4、益阳千吨级码头到位资金2200万元,征地84.4亩,拆迁房屋60栋。

5、通程水泥扩改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现已动工兴建。

6、高岭纺织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800万元,现拥有纺织企业达40家。

三、2009年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初步安排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2.686亿元。其中,龙岭工业园投资1.656亿元,具体是投资3500万元完成春嘉路(迎宾路至工业大道)的道路、人行道、下水道建设,投资6000万元完成工业大道(桃花仑东路至蓉园路)的道路、人行道、下水道建设,投资1055万元完成龙山路、迎宾东路、紫竹路、杏花路、梓山东路的绿化、亮化,投资6000万元进行标准工业厂房建设;茶业市场扩建投资8000万元;茶业森林公园建设投资800万元;小街小巷建设投资1500万元,包括市里配套750万元。

(二)廉租住房计划完成568套,2.55万平方米,投资2556万元。

(三)环卫工作,力争投资1700万元,重点抓好城乡清洁工程和“门前三包五不准”工作,使城区市容市貌再上新台阶。

(四)坚持无缝对接,积极配合市政府对金山路、桃花路等道路提质改造;积极优化项目施工环境,千方百计完成市里下达的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任务,积极稳妥的配合市规划局抓好依法拆违工作。

(五)继续下大力气抓好小城镇建设,重点整治镇容镇貌。

四、请求市政府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绝大部分的行政职能归属市直有关部门,我区城区内土地归市城建投资公司控制,城市建设有关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也基本上在市里,这样我区要搞城市建设一无土地,二无收费,三无行政审批职能,想自主搞点建设困难重重。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的发展步伐,请求市里对赫山区的城市建设工作大力支持。

(一)茶业森林公园土地出让金返还问题。茶业森林公园建设共需资金2280万元,已完成投资228万元,还需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这笔资金如果由赫山投入,我们力不从心。根据胡衡华市长的指示,请求将湖南兰天集团在十洲路新建4S店所需近40亩土地的出让金,返还给我区用于茶业森林公园建设。

(二)“门前三包”问题。2009年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工作要有新突破,就必须下大力气搞好“门前三包”工作。由于我区没有城管执法权,无权对门店、个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执法管理,街道、社区也无法收取门店的责任保证金,加上需要聘请的监督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无着落,致使“门前三包”工作流于形式。请求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尽快拿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确保“门前三包”工作落到实处。

篇10

一是发挥“主力军”作用,为经济建设建功立业

工人阶级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是中国工会的重要职能。根据总书记总书记“工人阶级要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的要求,各级工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建功十二五、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个主题,大力弘扬劳动奉献、创业创新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职工建功立业作出新贡献。要以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工人先锋号”评选、职业技能带头人评选、“杰出职工”评选宣传表彰活动以及劳模的评选管理等工作为载体,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流的业绩。要加大普通劳动者的宣传力度,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主旋律,扩大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发挥“大学校”作用,为经济建设夯实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各级工会要始终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要着力构建工会大学校建设长效机制,打造新载体、搭建新平台,大力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继续深化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进企业”活动和“职工书屋”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等工会文化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三是发挥“娘家人”作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的职工队伍,是保障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工会要按照“两个普遍”(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加大工会组建和源头参与力度,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会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反映表达职工心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经济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这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是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热切期待。

深化基层组织党建带工建工作,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要牢牢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要继续开展工会与企业、职工的“共同约定行动”,以及在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应对挑战,在促进转型升级中积极发挥作用。要切实加强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并做到区分情况、突出重点、把握节奏。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和机制,主动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态、劳动关系等动态信息,把劳动关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按照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程序化运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加大节日帮困、助学助医等帮扶力度,帮助生活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要围绕欠薪欠保、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继续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和困难帮扶工作。要更加注重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篇11

(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 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 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 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 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 来更高的效益。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97-03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曹婷(1980-),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1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 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 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 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 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1.2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 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 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 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 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 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 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 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 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 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2.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 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 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 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 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 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 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 “用 工荒” 。

2.2 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 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 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 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 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 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2.3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2.4 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 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 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 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3.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 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 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 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3.2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 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 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 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 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 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 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 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 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3 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 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 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 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 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3.4 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透明度

企业在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媒介,每年向 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 员工的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查询缴 费记录或为个人帐户提供服务;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复 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对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义务的违法行 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被举报、投诉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保险 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本文探讨了把握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两条主线,打造四项特色,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效率的措施。

目前,在党的十精神鼓舞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把握两条服务主线,着力打造四项特色,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4.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目标

4.1.把握两条主线,明确工作方向

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将业务工作放眼全局,从全局总体布局出发谋划工作,以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服务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4.1.1干部调配向基层一线倾斜。针对基层一线拆迁、建设、招商等攻坚项目对干部的强烈需求,积极配合“一进二帮三提升”活动,在干部调配管理中突出向一线倾斜,加强干部在一线表现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调配到一线的干部拉得出、干得好、长得快,为“百日会战”、“百日竞赛”各项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4.1.2人才保障向项目靠拢。根据分局内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蓝色经济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分局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紧跟大型企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大型专场招聘、定向招聘、上门送人才等措施,跟进解决各类人才需求难题,有效保障了大项、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1.3维权保障向搬迁企业延伸。建立同街道办事处、拆迁办、企业工会相协调的维权联动机制,主动深入企业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依法制定分流职工补偿方案,规范劳动合同解除行为,做好分流职工思想安抚工作,监督工资及补偿金的发放落实,实时掌握企业搬迁进度和劳动用工情况,牢牢掌握了搬迁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主动权。

4.2 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

把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争取政策,落实资金,切实破解民生难题。

4.2.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失业保障政策,全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积极鼓励参加技能培训,对参加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交通费补贴,为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创造了条件。

4.2.2不断健全保障体系。开展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问题专项行动。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及时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累计足额发放失业金、农民工一次性合同补助、丧葬补助金。

4.3.打造四项特色,提升工作效率

4.3.1推行新录用人员导师制度

加大新录用公务员培养力度,为新录用公务员配备导师,指导新录用公务员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促进快速成长。建立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选拔理论素养高、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处级干部担任导师,并定期进行考核评议,保证导师队伍的规范化和稳定性。选聘的导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从思想、学习、工作、管理四个方面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观念;带领新录用公务员深入一线进行锻炼,利用自身经验进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对所指导的新录用公务员思想表现、工作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其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

4.3.2推行公益性岗位“363”管理模式。“363”即实行招聘岗位,招聘过程,人员信息三项公开,制定承诺、考勤、考核、讲评、奖惩、网格化管理六项制度,落实出勤监督、巡察监督、群众监督三项监督措施。推行“363”模式以来,全局通过规范管理先后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320份,腾出岗位用于安置困难群体就业,让最困难的群众享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后,通过在社区卫生、治安、绿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社区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困难群体安置的“双赢”。

4.3.3推行劳动监察预防预警制度。

实施劳动监察维权阵地前移,推行预防预警制度,实现劳动监察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坚持普法宣传先行,运用各类媒介开展送法上门,注重点面结合,把提高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发挥“两网化”事前监管和化解劳动纠纷功能,以社区为依托,将全局30个大网格细化为128个小网格,建立了一支60名兼职监察员和98名监察协管员的网格监管队伍;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原则,将预警监管与企业年检、岗位开发、职业介绍、用工监测、日常巡查相结合,提高了监管效能,赢得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劳动维权协调机制,将劳动监察执法同就业备案、劳动争议案件处置、保险扩面相结合,同街道、社区、企业相互动,建立每月报告拖欠工资、社会保险费和有欠薪逃逸隐患企业的信息报告制度,对重点监控企业提前介入指导,增强了劳动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4.4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立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实际,全面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累计梳理包括人事、人才引进、档案提取、补贴申报、培训报名、退休认证等25项服务项目,面向全区群众接受预约服务。推出三类预约服务方式: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及困难家庭,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对不能在上班时间到窗口办理或有紧急事项的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加班服务;为同属一个工作单位的多名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团体服务。预约制度的推行,延长了窗口服务时间,拓展了服务空间,丰富了服务形式,减少了服务盲点,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党的十精神落实到全面推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上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三个民生目标,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劳动人事维权四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郭凯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集体

经济 2012年04期

[2]刘晓茜 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报告[D].

篇12

个人心理成长社会工作角色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随之而来人们的观念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也正推动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对应的社会工作专业应运而生。尽管社会工作在中国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但是这些年的发展势头还是比较迅速的,同时也在不断受到重视。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崭新的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成熟的因素,但是这正也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去探索研究。

一、刚进大学时个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以及存在的现状

社会工作职业是一份高尚的职业,再加上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很多人还不甚了解,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因此,毋庸置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拥有浓厚兴趣的并不是很多,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考取别的专业后才无奈的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对社会工作专业了解很少。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都是带着迷茫、困惑甚至是抵触的情绪来到这个专业。

一般院校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只是进行专业导向工作训练,并没有正规的专业社会工作实习。首先,通过一个学期的历练,学生对大学生活渐渐熟悉,最原始的那种抱负和激情渐渐淡化,学习状态逐渐进入“疲劳期”;其次,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开始逐渐了解,对社会工作的辛苦,特别是开始认识到了社会工作所选要帮助的对象都是弱势群体,这对于对大学报有浪漫幻想的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学生群体中出现这种心理现象不足为奇,在本质上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教育是带有虚幻色彩的理想主义教育,学生已经对此类教育形成了潜意识的抵触心理。即这种非具体化和表面化的解释使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不能够正确的认识,甚至曲解,严重的削弱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

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成长也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焦虑,缺乏自信和勇气,竞争意识差,有强烈的受挫失败感,孤傲,对他人的情感、意见、利益熟视无睹。其次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心态浮躁、安于现状和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组织纪律性差、诚信与责任意识缺乏。再次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容纳能力偏低,片面追求只有志同道合的才是朋友、不愿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自我封闭。这些对于体现助人核心的未来社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成为了首要的解决目标。

二、后期在不断的实践中对社会工作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专业见习的不断开展。很所学生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也有了新的认识。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学生的专业成长进入了滞涨和疲怠阶段,而此时正是见习实习即将开始之时。正是在专业见习中,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书中体会不到的知识和实践,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社会工作实务以及个案工作的开展,不仅改变了他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狭隘理解,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对自身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举个例子来说,上次我们天成小学专业见习,刚开始每个同学都激情澎湃,信心满满的过去跟孩子们做活动,可是到了现实中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首先,我们没有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只是按照我们惯常的思路来进行活动,导致最后场面很难控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真正实际性的意义。其次,从我们自身来说,挫败感特别强。因为活动的需要和老师的鼓励我们又再次前往这所小学见习,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前往我们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时很好的解决了一些因为家庭环境因素自卑的孩子不合群的问题,这次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同时也得到了校方的肯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在活动中就将自己定位成了一个社会工作者,不仅给孩子带去了欢乐,同时我们自己也是受益匪浅,对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对社会工作核心理念“助人自助”的最好诠释。

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社工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缓慢到发展迅速的转变过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从理论上看,社会工作价值观确定了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从实践方面,社会工作价值观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在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时必需秉承的专业伦理标准。这两方面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关怀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不仅能够肯定和尊重弱势者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丰富了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内涵和修养,促进了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与之相对的个案工作,关注个体独特性,深入了解人的需要,帮助每一个人。而这点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目标指向是组成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关注每个个体的需要,了解每个个体的心理,深入帮助每一个人更好地生存、发展。而就目前我们的专业知识来看,还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一例成功的个案工作不仅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沟通交流技术。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小组工作方法正是创设群体互动环境,帮助个体和群体实现积极互动,从而实现对个体更好的帮助和关爱。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社会-心理因素;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反应性

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YU Shan-fa1,WANG Sheng2(1.Henan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Zhengzhou 450052,China;2.Beijing University Health Center,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Many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recently that certain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and the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such as multi-shift in work,higher work-demand,lower work-control,etc)ar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en these risk factors stimulate the body in acute or long-term chronic process,the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will be changed,resulting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elaborately these research findings,and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at work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Key Words:psychosocial factors;work stress;cardiovascular disease;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近年来,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研究重点也逐渐从人群流行病学转移到对这种联系的病理-生理机制探讨[1]。研究发现心血管反应性与心血管疾病的亚临床结局(左心室指数增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正性联系,心血管反应性能够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某些亚临床状态(左心室指数和血压的增高)和新的临件[2-7]。心血管反应性主要包括动态血压的变化和心率变异性。迄今,国内有关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性的关系尚缺乏研究。本文将从现场人群研究和实验室机制研究两方面对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性关系进行阐述。

1 现场人群研究

1.1 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SCHNALL等[8]发现工作紧张对动态血压有显著性影响,从事高紧张工作的人与没有工作紧张的人比,在工作中或在家中其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约11/7 mmHg,重复暴露于工作紧张者动态血压水平更高。TSUTSUMI等[9]对日本多种行业职员的断面调查中,排除了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后,男性的动态血压与高紧张有关(OR=1.18)。PICKEERING等[10]研究发现,将高血压病人从紧张程度高的职业转到紧张程度低的职业时,动态血压会明显下降。CONNOR等[11]探讨了自述式的职业紧张是否为动态血压的预测因子。研究选择了27名英国全科医师(男17,女10),对每人进行一个正常工作日和一个非工作日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在测定血压的同时进行工作紧张水平测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和组织改变”是动态血压的唯一预测因子,其可解释21%工作日收缩压的变化、26%工作日夜晚收缩压的变化、19%非工作日收缩压的变化,和29%工作日舒张压的变化、17%非工作日舒张压的变异。研究还发现,24 h动态血压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KAMARCK等[12]探讨了社会-心理需求对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显示5项社会-心理需求(负性情感、唤醒、任务需求、决定控制和社会冲突)水平与日常生活期间动态血压的波动有关,而且效应是独立的,不受姿势、活动和成瘾性物质的影响。BROWN等[13]对女性护士或助理护士进行了工作紧张与工作期间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以及动态血压变化之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内容问卷评分与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等无显著性关联,但是,在工作期间儿茶酚胺分泌率与血压变化及收缩压的平均值有关,其他时间无显著性关联,表明女性护士或助理护士工作中的心理应激对心血管健康危险的预测有特殊意义。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工作需求高、工作控制水平低、付出和回报不平衡等)可导致动态血压的升高,可用社会-心理因素预测动态血压,同时也肯定了动态血压应用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价值。

1.2 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分析心率差异性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它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性定量指标,它为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生理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心率变异性分析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是将一系列R-R间期进行统计分析,频域分析是将心搏间期的变化转变为频谱,然后计算功率谱密度,总功率谱反映总的自主神经张力;低频段反映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其中交感神经占优,高频段主要反映副交感神经张力。VANAMELSVOORTLG等[14]发现轮班工人心电图R-R间期差值的均数显著低于白班工人,而自述高工作需求(工作要求高)和低工作控制(对工作的控制力差)工人与低工作需求和高工作控制的对照比较,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的低频均值显著性升高。而低频值的升高可提示心血管副交感自主调节功能的降低,心脏自主平衡向交感调节优势转移。这可能是轮班工人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较大的原因。DISHMAN等[15]报道,排除了年龄、性别、心律、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因素的影响后,高度心理紧张的人群HRV参数显著降低,且怀有抱怨情绪和感到疲劳的工人心搏间期的变化频谱中的低频和高频值均有所降低。

2 实验室机制研究

KAMARCK等[16]在实验室内对33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心血管反应性测量(6 d的动态血压监测以及电子日记报告记录),以探讨心血管反应性和日常生活中应激反应的关系。结果显示,与低反应者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反应敏感者在高(低)任务需求或低(高)控制决定期间其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较大。这种多维模式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实验室心血管反应性与动态血压测量结果的关系。KELSEY等[17,18]探讨了心算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应,结果显示,重复试验减弱了心血管反应性,并改善了重复试验组的任务绩效。在心算试验期间,间隔延迟试验组同短时重复试验组相比心脏反应性变化更明显,但是心血管反应性未增强。STEPTOE等[19]进行了3年的纵向研究来评价暴露于急性心理应激后的心血管反应恢复情况,试图了解心血管反应的恢复状况是否能不受基础血压和其他协变量的影响而预测血压的长期变化。结果显示,排除基础血压、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态、高血压药物、体重指数和吸烟的影响后,应激后收缩压恢复不良者,收缩压会增加≥5 mmHg,调整比值比是3.50(95%CI:1.19~10.8)。在不受其他协变量的影响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恢复延迟和试验期间心率变异性可预测追踪期间舒张压的增高。提示应激后恢复延迟和急性应激反应性提高,可以部分解释心血管应激反应调节的紊乱,引起血压的变化。RUTLEDGE等[20]依据多项任务测量的信度、3年间隔测量的信度、预测每日动态血压的能力,以及与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和社会-心理变量相互关系等四项指标,评价了实验室测量心血管反应性恢复时间的价值。实验要求329名健康成年人完成一天的实验室试验和一天的动态血压测量。实验室试验程序包括开始 15 min 的基础评价,5 min 的试验任务(心算、讲话和握力)及每次任务后5 min的恢复期。3年后,其中125名对象回来进行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心血管恢复测量有可靠的内部一致性,且在事件变化后仍能保持稳定;心血管反应性的恢复显著地改善了每日动态血压测量值,也改善了应激反应测量值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但是与冠状动脉危险因素或社会-心理变量测量值无关。这些结果提示实验室急性应激后的心血管恢复能力可以视为稳定的个体差异指标。近年来,人们还对情绪障碍和焦虑、自然杀伤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血浆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因素是否参与心理应激导致心血管反应性改变进行了初步研究[21,22]。总之,大量实验室研究证明,急性心理应激因素可导致血压,尤其是动态血压的升高。而且,这种动态血压升高反应还可预测以后的心血管事件。此外,心血管系统对重复性心理应激的反应和适应,以及对心理应激反应的恢复能力也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目前,尽管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心血管反应性以及与将来疾病结局的关系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尚不够全面,心血管反应性的测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在心血管对急性应激反应性的识别方面,即促使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作用增加的因素和条件更待集中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对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性的研究多在时间、试验或任务顺序等因素间进行均衡,这可能会掩盖或模糊整个心理-生理反应过程的重要信息以及心血管反应性与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此外,应激初期的短暂反应和应激继发期稳定的适应,哪个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力大,目前尚不清楚。所以,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标准化的心血管反应测量指标和程序,提高统计效能,选择最适宜的研究方法,评价程序,及评价心血管反应性个体差异的心理应激刺激因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此外,LIGHT[23]最近建议需要对“反应性”假设进行换代式的全新思考,她提出了“基因和环境调节的反应性”假设。即表现出高反应性的个体,如果他们也有高的遗传易感性(如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和(或)暴露于慢性应激,则更有可能发生原发性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对这种假设的验证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心血管反应性和心血管疾病发生之间的联系。因此,在遗传学上进行相关的研究将是该领域的一大飞跃。相信,随着人们对工作紧张研究的逐渐重视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性的研究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ROZANSKI A B,IUMENTHAL J A,KAPLAN J,et al.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 Circulation,1999,99(4):2192-2217.

LOVALLO W R,GERIN W. Psychophysiological reactivity:mechanisms and pathways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PsychosomMed,2003,65:36-45.

SHERWOOD A,TURNER J R. Hemodynamic responses during psychological stress:implications for studying disease processes[J]. Int J Behav Med,1995,2:193-218.

EVERSON S A,LYNCH J W,CHESNEY M A,et al. Interaction of workplace demands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in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population based study[J]. BMJ,1997,314:553-558.

MARKOVITZ J H,RACZYNSKI J M,WALLACE D,et al.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to video game predicts subsequent blood pressure increases in young men:the CARDIA study[J]. Psychosom Med,1998,60:186-191.

TREIBER F A,KAMARCH T,SCHNEIDERMAN N,et al.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and development of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isease states[J]. Psychosom Med,2003,65:46-62.

KAPUKU G,TREIBER F A,DAVIS H C,et al. Hemodynamic function at rest,during acute stress,and in the field:predictors of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2 years later in youth[J]. Hypertension,1999,34:1026-1031.

SCHNALL P L,SCHWARTZ J E,LANDSBERGIS P A,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job strain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results from a three-year follow-up[J]. Psychosom Med,1998,60(6):697-706.

TSUTSUMI A,KAYABA K. Association between job strain and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a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in a Japanese working population with a wide range of occupation:the Jichi Medical school cohort study[J]. Occup Environ Med,2001,58(6):367-373.

PICKEERING T 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on blood pressure and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J]. J Hum Hypertens,1997,11(supple 1):s9-s18.

CONNOR D B O,CONNOR C O,WHITE B L,et al. Are occupational stress levels predictive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British GPs? An exploratory study[J]. Family Practice,2001,18:92-94.

KAMARCK T W,JANICKID L,SHIFFMAN A S,et al. Psychosocial demands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 field assessment approach[J]. Physiol & Behavior 2002,77:699-704.

BROWN D E,JAMES G D,NORDLOH L,et al. Job strain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in nurses and nurse's aides:predictors of daily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J]. Blood Press Monitor,2003,8:237-242.

VANAMELSVOORTLG P M,SCHOUTEN E G,MAAN A C,et al. Occupational determinant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J].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00,73:255-262.

DISHMAN R K,NAKAMURA Y,CARCIA M E,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trait anxiety,and perceived stress among physically fit men and women[J]. Int J Psychophysiol,2000,37:121-133.

KAMARCK T,LOVALLO W.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to psychological challenge: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considerations[J]. Psychosom Med,2003,65:9-21.

KELSEY R M,SODERLUND K,ARTHUR C M.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and adaptation to recurrent psychological stress: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 Psychophysiology,2004,41:924-934.

KELSEY R M,BLASCOVICH J,TOMAKA J,et al.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and adaptation to recurrent psychological stress:Effects of prior task exposure[J]. Psychophysiology,1999,36(6):818-831.

STEPTOE A,MARMOT M. Impaired cardiovascular recovery following stress predicts 3-year increases in blood pressure[J]. J Hypertens,2005,23:529-536.

RUTLEDGE T,LINDEN W,PAUL D. Cardiovascular recovery from acute laboratory stress: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ity[J]. Psychosom Med,2000,62:648-654

OWEN N,STEPTOE A. Natural killer cell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s to mental stress:associations with heart rat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J]. Biol Psychol,2003,63:101-115.

BURLESON M H,POEHLMANN K M,HAWKLEY L C,et al. Neuroendocrine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to stress in mid-aged and older women:long-term temporal consistenc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J]. Psychophysiology,2003,40:358-369.

LIGHT K C. Hypertension and the reactivity hypothesis:the next generation[J]. Psychosom Med,2001,63:744-746.

篇14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 成本管理 道德 劳动态度

镇江市水业总公司成是市直属的国有污水处理企业,在镇江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过程中,公司不仅追求自身发展,更承担了城市繁荣、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多重任务。2012年,公司提出建设“全国一流,省内领先”污水处理企业的目标,将“保护水环境、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开发利用”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标准。要实现这一目标,伴随着先进工艺、设备等硬实力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软实力的提升任务艰巨,特别是如何节约财政资金、降低成本费用,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尤为重要。

一、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率的提高,污水排放量在逐年增加,水环境不断恶化,水体污染严重,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其严重。目前,全国有30%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湖,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秉承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多年以来镇江市水业总公司对区域水环境(长江和太湖)和水资源的改善做出不小的贡献。以2012年为例,全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6897.61万吨,集中处理量为6248.93万吨,经处理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成本管理工作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离不开自身的发展。实现企业自己良好的发展,离不开精财务细化的管理。而在此过程中,有效的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镇江市水业总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市财政资金,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

(一)强化成本预算管理

公司严格控制生产计划项目和日常开支项目,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谁花钱,谁编预算”原则逐级编制年度预算。单位预算一经确定就严格执行。预算指标进一步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各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调整、变更预算方案。

(二)精细化、全方位目标成本管理

公司在调动全员成本控制积极性、挖掘成本控制潜力的同时,将财务成本管理范围扩大到公司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角落,不遗留内部控制空白点。

任何成本都是人的某种作业结果,只能由参与这些活动的人来控制,不能指望别的人来控制成本。下属各生产厂在健全管理基础的同时,将成本管理落脚点放到班组,保证成本真实。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质量、安全、平稳率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对每个关键成本要素设立目标值,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找出与其他班组的差距。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工作业绩,实行奖惩。

(三)能源消耗控制

公司下属8个污水处理厂分布镇江市不同区域,结合各厂的工艺设计标准和运行实际,参照标准成本、历史成本、行业考核指标和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出不同的吨水电耗、药耗、自来水和污泥处置费用等消耗定额。对超过定额的消耗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强化能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和合理推广节约使用能源的经验。2012年,公司全年污水处理量同比增加849.31万吨,电费同比减少19.03万元。

(四)找准成本控制的着手点

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件。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一般说来,员工是不希望别人控制自己的,不论对各级主管人员还是一般员工。美国西北大学理事会主席兼心理学博士史各特说:“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此,成本控制重点是解决劳动态度问题。树立主人翁劳动态度是解决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思考和启示

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低,且法律不健全。许多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必然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相互冲突。其实,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长期忽视相关的社会责任,可能在短时间节约经营成本,但终究会因违背和谐社会发展而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的惩罚。而一个重视并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其产品和社会形象、服务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将不断提升,最终企业将获得长期盈余的回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金融分析师经跟踪调查发现,充分负有社会责任的公司股票业绩,比不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公司股票业绩更好。

(一)领导者发挥垂范作用

领导不是一个被动的状态,而是产生于领导者和其他群体成员的工作关系中的互动。一个企业领导者自身品格、工作作风影响整个团队,孔子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建立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企业仅仅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还不够,需要建立一整套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机制,真正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服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启军,顾庆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选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3]寿东华.镇海炼化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于探索[J].财务与会计,2012.10

[4]镇江市水业总公司2012年年度报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