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范文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老人护理服务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

篇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4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的15名养老护理员和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人力配置现状调查和工时测算。研究对象纳人标准为:①护理员,在本养老机构工作年限>3个月,会写字,知情同意者。②护士,为注册护士,在本养老机构工作年限务6个月,知情同意者。③所选老年人均经过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测评,能力等级均为3级(重度失能)。本次研究的15名养老护理员全部为女性;年龄为32~46(37.47±8.40)岁;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年限0.5~5.3(3.15±1.52)年;婚姻状况:已婚13名,离异2名;教育程度:中专11名,大专4名。4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9~35(32.25±2.75)岁;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年限分别为4~6(5.25±0.96)年;婚姻状况均为已婚;教育程度:大专2名,本科2名。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工时测定法确定护理工作量。

1.2.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设的工时测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等。②《护理员工作量记录表》和《护士工作量记录表》是在参考前期Delphi法专家咨询[4]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姓名、班次、调查日期、各项护理服务内容编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该项服务的提供次数,在各记录表后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列表,将所有可能涉及的护理服务内容依次编码列出(护士和养老护理员工作内容列表不同)。

1.2.2调查方法

确定老年人符合该区收住要求后,研究者先征得机构护理部同意,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护理员及所有护士(护士共4名,因此全部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护理工时测量员3名,实施步骤为:①由研究者说明本次调査的目的及意义,并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查表的填写方式、填写注意事项等。②进行l~2d的预调查,目的是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③正式调查(工时记录),调査时间共持续7d,其中护理人员一般资料由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填写并交回,《护理人员工作量记录表》由各班护理人员填写,下班后由测量员检査并确认无疑问后收回。④工时记录结束后,由测量员进行护理人员直接护理项目工时的测算。由于目前养老护理员所提供护理服务流程未达到标准化,因此本研究中对于护理项目工时的测算方法为选取参加研究的各护理员进行护理操作,测量6次m,采用平均值作为直接护理项目的工时;护士所提供护理服务流程参照《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再对各直接护理项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测量采用专用计时秒表。

1.2.3计算方法

本研究应用以下公式_来测算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计算公式:

其中:①床位使用率=占用床位数/设置床位数,该数据可以从养老机构近一年的管理数据中计算得到。②每名老人日均护理时数二5:直接护理时间x该操作24h内人均执行频次+每名老人日均间接护理时间。③每名护理人员每日工作时间:按照劳动法规定,护理人员每日应工作8h,除去法定学习时间及与照顾老人不相关的护理时间(如护理人员吃饭、上厕所等),按6h计算。④平均年上班天数=所有护理人员全年总工作量/8,总工作量可通过护理人员排班表计算得到,8为法定每日工作时间。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①统计描述,包括例数、百分比、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②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日均直、间接护理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养老机构护理人力配置比例的比较。

2.结果

2.1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服务内容平均时间及平均执行频次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员每日为每名老人所提供护理服务的平均时间、平均频次、总时间(总时间=平均时间x平均频次)以及所用时间排名详见表1和表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员与护士共同完成服务平均时间及平均频次见表3。

2.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服务时间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每名老人每日所需平均护理时间,见表4。在护理员提供的护理服务中,直接护理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时间(仁18.761,P<0.001);在护士提供的护理服务中,直接护理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时间0=15.434,作0.002)。

2.3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经计算,本研究中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每名护理员每年上班天数约为255d,每名护士每年上班天数为264.00d。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员实际与理想人力配置为:老人与护理员实际配比为1:0.1461,理想配比为1:0.3882;老人与护士实际配比为1:0.0183,理想配比为1:0.0741。同时将本研究额测算标准与国内外养老服务标准的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标准进行比较,其结果为:①与美国护士辅助人员(相当于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国家最低标准1201^11/(人.d),为护理院中每名护士辅助人员每天为每名老人提供的平均护理时间)相比,本研究所得结果97.82min/(人?<!)偏低0=-4.491,作0.001);与美国护士的国家最低标准57min/(人.d)相比,本研究结果19.30min/(人-d)偏低②与日本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1:0.17)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高(f=11.136,P<0.001)。③与台湾地区护理之家?老人与护理员之比(1:0.2000〉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高(f=9.605,P<0.001);与台湾地区护理之家老人与护士之比(1:0.0667)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士之比偏高(仁6.294,P<0.001)。④与中国大陆《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中规定的老人与护理员之比(1:0.4571?0.5333),本研究所得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低(t=-3.5167=0.004);《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中老人与护士之比(1:0.2286-0.2667),本研究所得老人与护士之比偏低(f=-7.756,P<0.001)。⑤与?研究结果(1:0.3448)相比,本研究所得理想老人与护理员之比偏高0=2.215,/^0.045)。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1.1养老机构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公办养老机构,该机构成立时间较长,运营状况稳定,管理体制完善。虽然机构性质为公办,但政府补贴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机构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这就有效避免了机构由于过度依赖政府补贴而出现的人力资源过剩及利用率差等问题。同时,由于该机构属于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在业界起标杆作用,因此该机构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标准化程度较好,参考性较好。另外,该机构收费标准及所提供服务质量处于养老机构中等偏上水平,既不是高端养老机构,也不是社会福利性质机构,因此其完全能够代表养老机构的一般水平。

3.1.2长期护理区老年人能力评估

在对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研究之前,研究员对该区所有老人进行能力评估,目的是检验该区所住老年人是否符合该区收住老人要求。结果显示,该区219名老人均为能力重度受损,符合该区收住标准,这一结果可有效保证测算结果的真实、准确。

3.1.3护理人员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的护理人员包括护士和养老护理员’在样本选择上有科学依据:①护士,由于该机构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同时,还经营1所老年病医院,老人稍有病情变化,即转入老年病医院,因此其长期护理区护士较少,仅有4名,所以均纳入了此次研究。②养老护理员,该区共有养老护理员32名,分布在3个楼层工作,本研究随机抽取其中2层楼15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这些护理员能够代表该区护理员的一般水平。

                

3.2人力资源配置结果分析

    3.2.1护理服务工时

3.2.1.1单个护理项目工时

本研究分别对护士、护理员所提供的直、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护理工时、日人均执行频次进行统计,并依此推算每日应该为每名老人所提供各服务项目的平均工时,并对工时进行排名。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平均频次及总护理工时上,护理员提供最多的是喂水、喂饭、穿脱衣、翻身、巡视、与用餐相关的工作及保持老人个人卫生方面,总结来看为生活照顾及个人卫生保持;护士提供最多的是药物管理、压疮护理、护理记录、生命体征测量、风险评估等专业护理服务方面(此排名不包括为所有老人提供的交接班、晨会等项目)。

3.2.1.2日均总护理工时

从日均总护理工时上分析,养老护理员为长期护理区老人提供的直接护理服务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服务时间,与[U1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测得的直接护理时间偏低(h-5.137,P<0.001),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所选长期护理区依附于老年病医院,老人病情稍有加重,便及时转出,减少了如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等一些专业护理服务的提供,使得直接护理时间偏少;间接护理时间无差异(f=-0.435,P=0.671);总护理时间偏低(仁-4.732,/><0.001)。护士为长期护理区老人提供的直接护理服务时间多于间接护理服务时间,且从各服务项目日均护理时间排名来说,长期护理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更需要护士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如药品管理、压疮护理及生命体征测量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将工作重心放在老人生活照顾及专业护理方面,同时应多与老人沟通,随时关注老人需求,并予以满足,因为护理对象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些老人多无法正常、及时表达其需求,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与老人沟通时间都不多,应在此方面加强。

3.2.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配置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理想的护理员、护士配置均相对不足。同时,将本研究结果与一些有此类护理人力配置标准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低于美国、中国大陆配置标准,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美国护理院发展时间长、管理完善,对护理项目工时测量是经过国内多位资深专家反复测量所得,在具体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标准方面采用全国平均数据,且有专门计算机系统辅助进行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研究结果同样低于内地护理院护理人力配置标准,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所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同时依附于老年病医院,使得护理服务项目偏少,因此人力配置比例偏低。然而,本研究结果却高于日本、台湾地配置标准及国内某些研究结果,原因可能为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人力配置标准为最低标准,机构实际人力配比应高于该标准;此外,本研究中护理员工作内容除日常生活照顾外,还兼做卫生员、送餐员工作,使得护理工时偏长,导致人力配比偏高。

4.结论

篇2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

篇3

关键词:敬老院老人社区护理经验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二、护理方法及内容

2.1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护理内容。

2.2.1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

2.2.2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老年人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三、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中国改革网,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

篇4

【关键词】养老地产;CCRC模式;养老需求

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中文译为“持续照料型退休社区”,源于美国,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自理、辅助照护、专业护理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CCRC将老人按其健康活跃或需要照料的程度分为三类:自理型老人――居住者在社区中有独立的住所并且生活能够自理;介助型老人――当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照料时,他们将从自理转入介助型护理;介护型老人――当居住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照料时,他们将转入介护型护理,得到社区提供的24小时有专业护士照料的监护服务。

1 CCRC开发模式特点

在美国,CCRC模式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复合型养老社区,当前运营商主导的CCRC模式82%为非盈利性组织所有。

1.1 紧凑的规划布局

CCRC通常选址在距离城市中心五十至一百公里的郊区或邻近郊县,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自然气候、便利的交通条件。社区内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设施齐全,十分适合居住与养生。CCRC项目地价便宜,以多层为主,布局紧凑,密度相对也高。紧凑的规划布局,能进行集中护理服务,方便对老人展开及时的护理和照顾,减少管理成本。

1.2 满足多方位的居住需要

CCRC模式设施齐全,集居住、餐饮、娱乐为一体,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包括餐厅、超市、洗衣房、银行、邮局、美容美发厅、游泳池、健身房、温泉浴场、高尔夫球场、电影院及各种娱乐场所。CCRC模式不仅满足老人在舒适生活、健康管理、护理医疗等多方面的养老需求,而且还满足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及身体机能状态时的不同生活需要。不论是配备的服务设施,还是提供的产品类型,至少满足了三类老人的居住需求,体现三类老人的基本特征。

1.3 租赁为主的经营模式

在经营上CCRC模式以收取入门费和年费为主,提供地产租赁权和服务享受权。通过收取房屋租赁费和服务费盈利,包括一次性入门费、年费和特殊服务费等。入门费按房间大小从20万-100万美元不等,年费或月费按护理程度而定,健康活跃老人3000美元/月,半护理老人4000美元/月,全护理老人5000-6000美元/月。特殊服务费取决于个体需要的额外护理服务。

1.4 较高的管理和护理服务人员比例

CCRC项目的社区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以及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为入住老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专业、快捷、亲情的医疗服务。对管理和护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员工人数也比较多,提供服务者和入住老人比例为1:1。社区内设有医疗室,每层设置秘书站(护理站)附近紧邻医院资源,有老人专属食堂,给老人提供营养配餐。

2 CCRC开发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1 满足我国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CCRC模式的开发理念是,在复合式社区中满足老人对舒适生活、健康管理、护理医疗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基本养老需求,在老人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也不需要搬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想对应的医疗护理和照料服务。这种复合式养老社区采用居家式的自主养老方式,具备住宿、餐饮、娱乐活动等功能,提供的服务内容涵盖了老人生活的各个部分,除了衣食住行、医疗健康、心理关照,还包括了自我价值再实现,为老人退休后营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另外,根据大多数老人的居住习惯,仍希望与子女同住或就近居住,因此CCRC中的独立住宅的居民包含长住老人和陪伴居住的年轻人。总的来说,CCRC模式能满足我国老人对居家养老的需要,不离开熟悉的环境,还能享受到专业的多元化服务。

2.2 满足我国老人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养老需求

入住CCRC的老人群体由自理型老人、介助型老人和介护型老人组成。CCRC提供的服务功能和产品形态都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老人的需求,从建筑形态、内外部设施、专业团队、服务内容等方面都根据三类老人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入住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理的需要,逐渐从独立生活的自理型老人转为需要辅助生活的介助型老人,最后转入需要护理生活的介户型老人,入住的老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所有服务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2.3 满足我国中高端老龄人口的养老需要

虽然CCRC模式能够为老人提供一个几乎完美的颐养身心的环境,但是模式却来之不“宜”。CCRC通常会收取一笔入住费用,并且每月会收取相应服务费,根据入住社区的奢侈程度、房子大小、入住人数以及将来包含的照护种类,CCRC的收费区别比较大。从国外CCRC模式的发展来看,良性运作的养老地产项目能有效地满足一部分中高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整体养老负担。我国当前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亿,养老服务主体的基数是巨大的,同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养老地产CCRC模式下的中高端收费水平,我国的消费者不但有这种需要,而求承受得起。

2.4 满足我国养老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养老地产作为商业地产性质的房地产项目,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是养老地产企业关注的核心。从当前CCRC开发模式的物业形态来看,主要有销售型独立住宅、持有型辅助住宅、持有型护理中心、持有型商业配套、持有型医疗机构。CCRC模式前期主要通过产权销售和会员制的方式来盈利,尤其在CCRC项目初期,品牌影响力不够、会员卡销售不理想的情况下,必须销售部分产权以支持现金流。CCRC模式后期主要是服务费、持有物业租金、年费、物业增值收益等,这些奠定了CCRC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这种开发模式能满足我国养老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为我国养老地产领域带来新的创新和突破。

目前我国养老地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传统观念、市场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在制约着它的发展,养老地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CCRC开发模式在国外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我国应从特有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养老地产的CCRC开发模式,以期在中国养老地产领域实现新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卿曦.从CCRC开发模式看中国未来养老地产的复合形态及其技术要求[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8):20-23.

篇5

【关键词】失能老人;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5-02

【Key words】 Home stay aged people Pulmonary infection Nursing Care Effect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居首,尤以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为最,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死因。统计表明肺炎死亡者中老年人约占70%,肺炎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上海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9073”养老模式使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不乏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他们长期卧床不起,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生理机能衰退,支气管纤毛远动降低,疾病防御能力下降,天气骤变、室温潮湿、护理不当等因素极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所以,在街道开展居家失能老人一、二级预防干预极其重要。现将我中心组织社区护士和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结对,提供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天平街道80位失能老人进行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及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照顾者分居家照顾者80名及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21名。纳入标准:①居家照顾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持续2个月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居家保姆;②照顾的对象均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续卧床时间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调查;④沟通无障碍,能用语言或文字和调查者进行有效交流。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是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组织的专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的社会服务团体。失能老人资料来源于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

1.2问卷内容:包括呼吸道发病数、病死数、医疗费用支出及肺部感染知识认知调查。医疗费用支出表登记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期间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包括临床用药诊断、患者转归情况。

1.3方法:按照居委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课题组成员共7名,6名为中级以上团队护士,社区护士长进行全程护理质控,其中1名为天平为老服务社负责人,组织老服务志愿者协助团队护士与为完成入户调查、资料采集及相关护理指导。对照组老人按照常规护理,家庭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出诊服务、上门治疗或卫生站代配药及相关知识咨询服务等。干预组老人:①组织社区护士及为老志愿者进行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知识培训2次,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无护理知识的社区志愿者采取课堂互动、操作动作分解、手势带教情景角色互动及有奖竞答多种形式,提高授课效果;②印制肺部感染健康教育宣传折页;③团队护士与志愿者结对,上门对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时间持续3个月,第一个月护士带教志愿者频次为每周上门1次,第二个月护士带教频次每二周上门1次,第三个月每二周电话随访1次,志愿者按需提供上门服务;④干预时间是2013年4-6月,连续3个月;⑤ 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第一次入户采集及干预结束后采集,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疾病、健康教育及康复五个维度21项条目。

1.4 统计分析:采取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二组医疗费用支出均数比较用Z检验,肺部感染、病死数及二组肺部感染知识干预前后比较用P检验,Z、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居家卧床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7±8岁。居家照顾者文化程度大学3人,大专2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53人。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见表1,二组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分析见表2,肺部感染发病数及病死数见表3。

3 讨论

3.1居家卧床老人肺部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居家失能老人由于长期卧床,生活照顾均由照顾者完成,纤毛运动减少,抵抗力降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病数在37.5%,高于韦洁钦的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中肺部感染发病率30.7%【1】。肺部感染病死率15%,低于徐桂英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的19.64%【2】。可能是由于失能老人年龄在87±8岁,均属于高龄老人、气道屏障功能减低、免疫力降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致肺部感染发病率高。另天平街道地处徐汇区老城区,周边医疗资源丰富,一旦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获得及时治疗和正确干预,使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咳嗽排痰,及时消除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致使病死率低于19.64%。

3.2 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能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比较分析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对照组37.5%,干预组17.5%;病死率:对照组15%,干预组2.5%,二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对照组666±1.19元,干预组747±4.26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护士定期上门护理干预及与志愿者结对上门护理指导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患病情况,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指导居家卧床老人多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定时空气流通,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医疗费用发生数也随之增加。所以,社区护士通过定期上门护理干预、电话咨询指导及利用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上门结对护理服务,让照顾者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加快护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为老服务的满意度和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受益人群扩大,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3.3 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是“医养结合”的有效探索

与照顾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有限,而为老服务需求无限,特别是长期卧床老人,她们的护理需求更加迫切,只有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资源,让社保、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前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干预组通过护士上门干预、健康指导和技能示范带教,五个维度都有所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社结合”与“医养结合”非常必要。社区为老志愿者熟悉居家老人心理、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但缺乏应有的照顾知识,对社区护士来说是桥梁和助手,通过他们帮助介绍,使社区护士尽快熟悉患者情况,做出正确评估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和家庭照顾者来说,他们缺乏照护知识,通过社区护士的讲解和手把手的带教,能很快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患者更能得心应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道为老服务社双方优势互补,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各方尽快进入角色。引入“医养结合,持续照顾” 理念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多方式的结合,可以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子女负担【3】。

3.4 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护理的发展

无论是“9073” 养老格局,还是“421”养老模式。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我国居家养老还是选择家庭养老为首要模式。社区全科护理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健康照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护理与养老事业紧密相连。家庭长期卧床患者,需要生活护理指导、用药指导、导管护理指导、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从政府层面上说在举办护理教学课件设置上,要增加老人护理学的学时,开设社区老年护理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设置规范、科学的家庭护理评估记录单、质量考核标准及家庭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在护理收费项目上,能增设居家护理服务收费项目,对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增加每周常规护理查房服务收费。使社区护理不仅仅完成家庭医生的医嘱及上门治疗服务,能更多地走进家庭从事主动护理干预,开展一、二级社区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以及降低发病后的病死率,同时社区护士能更自主地处理家庭和老人护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能力,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

4 结论

居家养老问题的解决,政府是主导,配套政策是关键,政府投入要增加,医保政策要倾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联动,并且需要提高助老工作者的待遇及地位。只有加强多资源投入、多渠道沟通、多项目合作,才能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洁钦,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J】中外医疗2008(11):22

[2] 徐桂英 .王庆云 .郎春华. 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J】.《医药前沿》2012(8):

[3] 郭东,李惠优,李绪贤,等. 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N】. 国际医药卫生

通讯作者:

篇6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成本医养

结合机构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统计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94亿,到2015年底,65岁及以上的老人将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0.5%。未备而老、未富先老、孤独终老是现阶段我国老龄化表现的三个特点。随着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已成为我国一些地区的养老产业的发展重点。

一、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的基本介绍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对象是指全体老年人,而并非是指“需要长期专业医疗服务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也并非指在老人已经失去自理能力下提供服务而是在于提前介入,增强老人对慢性病的预防,这远比治疗疾病更有意义,也能够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医养结合养老是指把医疗照顾和养老服务职能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为不同的老人提供固定的养老模式。当下推出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主要包含:在医疗机构中增设养老机构;将医疗结构转型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医疗与养老机构的整合。具体来说,医养结合的养老就是有病治病,未病疗养的养老模式。

二、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成本分析

本文以雅安市医养结合机构为参考,通过对2013年入住的305位入住老人来分析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养老的服务成本。

1.对社保分类和报销比例的分析

作为医保的定点单位,因为老人医疗保险的类别不同,所以也有不同的支付医疗费用方式。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是最为主要的方式。入院老人拥有此种医疗保险的占78%,12%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他的6.6%是由不同地区的异地医保组成,其中包括异地农合、退休干部、以及其他外地医保等。余下的3.4%则自费。由此可以看出,本机构入住的老人以事业单位退休员工为主。就不同的医疗保险的报账比例而言,排在第一位的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账比例高达91.24%,拥有此类医疗保险的老人每月只需自费304.9元。第二位的则是新农合持有老人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9.58%和77.57%,其他的比例则为非拥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具体的报销比例未知,在此不做赘述。

2.退休职工老人的收入及医养成本构成分析

由于老人在入住期间完全由护理人员照顾,因此本文的医养调查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即老人每月的生活费(包括餐饮费和其他生活开销费用)、聘请护工费、和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的自费部分)。康复科实施护工代管制度,护工由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由于老人在入院检查时情况各有不同,所以护理标准也不一样,每月费用从300元到1500元不等。老人的平均护理费用为每月803元,生活费为580元(包含伙食费每月480元和其他开销每月100元)。通过对其疗养期间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老人每月需承担的医养成本为1688元,而目前雅安市退休老人的养老金为1443元。综合看来,退休老人仅靠退休金并不足以支付养老医养费用。其中护理费用高达48%,在所有支付费用中所占比例最高。

3.医疗费用分析

医疗费用是指老人在住院期间在检查、治疗、药物、医疗护理及其他项目上花费的总和。从比例来看,治疗费用是医疗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比重高达50%以上,其次为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4.护理费用分析

护理费用是医养结合护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较少,又缺乏专业的护理人才,所以养老护理费用需要老人自己承担较大的比重。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平均护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60岁以下的老人每月费用为478元,90以上的老人护理费用则高达每月1333元。由于进入80岁以后失能程度进一步恶化导致护理费用越来越高。

三、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降低养老成本的措施

在积极研究“医养合作”的新形式下,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降低老人的生活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低,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以政府财政为主要支持力量,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需要采取实际的措施来降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成本构成,以此来提升对失能老人的服务水平。

1.构建完善的融资制度

根据实践调查发现,经济能力是影响老年人入住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失能老人无法独自承担医养机构所收取的费用,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资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的特点,导致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低,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为此只有建立完善的融资制度,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养老机构的支持,鼓励投资机构投资养老产业,也可以有效缓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压力。

2.建立护理保险,缓解护理费用压力

医养结合养老结构的护理费用虽然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有直接关系,但是由老人承担过高的护理费用,无疑会增加老人的经济负担,直接关联到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积极,造成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偏低。我国一直存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缺失,也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将护理费包含在医疗的报销项目中,对于符合条件的老人进行相应比例的补贴。

3.让医疗制度同步,实现异地报销

通过努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试点医疗制度的并轨,比如成都市,自实行了城乡一体化的治疗制度后就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从全国范围看来,还有很多地方不仅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在不同保障类型上也有较大区别。

三、结语

虽然现在“医养结合”还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和考验,但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医疗养老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规范发展和重点扶持医养结合型机构来解决失养老人的养老困难,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异地报销、护理保险等问题才能有效降低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养老服务的成本,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从而做到真正的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联合国传统的标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总数达人口总数的20%,该地区或国家可称为老龄化国家或老龄化社会。随着各国经济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普遍发展,人类的年龄也不断地上升,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劳动年龄由60岁提升到65岁,养老金也从65岁开始发放。另一方面老龄社会的标准也改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

调查资料显示,日本在2012年65岁以上老人达3079.3万人,占总人口的24.1%,完全进入了老龄社会。日本政府很早就开始关注老年问题,采用官方、民间以及官民相结合的各种方式解决养老问题。因此,日本在应对老龄化这一问题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许多教训。

我们要解决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有必要学习一个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的国家的经验,吸取其教训。笔者曾发表有《日本化解城市老龄化的规制与严谨策略》一文,从法律法规及城市建设策略等角度,分析了日本是如何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城市问题的,本文拟从日本社会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视角,再度审视日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二、城市民间养老护理服务的法理依据

日本政府早在50年前的1963年就颁布了作为社会福利六法之一的《老人福祉法》。该法是在日本宪法第十五条“所有国民有健康并带有文化性的最低限度的经营生活的权利。国家必须要就所有生活方面努力增进社会福祉、社会保障以及公共卫生的提升”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法的基本理念是:“老人作为多年来为社会的进展做出贡献者,而且作为有丰富知识与经验者在受到敬爱的同时,要保障他们拥有生命意义的健全的安逸的生活。”在增进老人福祉的职责与义务部分的第四条中明确指出“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即地方政府)有增进老人福祉的责任与义务”;“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在制定与老人福祉相关的政策时必须要通过政策反映出第二条规定的基本理念”。这里十分明确地阐明了老人福利的责任在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了使人们更关注老年人的福利和老年人自身的向上精神,该法还规定每年九月十五日为老人节,并以这天开始的一周时间定为老人周。国家及地方政府在老人节及老人周期间必须努力实施符合老人福祉的事业并鼓励老人团体以及与此宗旨相关的其他组织举行相关的活动。该法所规定的“老人居家生活支援事业”有老人居家护理、老人日服务事业、老人短期入院事业、小规模多功能型居家护理、老年痴呆型老人共同生活支援事业以及复合型服务福利事业等。其中老人短期入院事业指的是根据《看护保险法》所规定的时间段入住特别养老院或其他由厚生劳动省指定的设施进行护理的事业,也就是说,这些养老院都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设立或指定的养老院。另外,市町村等地方政府机构要相应地设置福祉事务所,并要努力把握有关老人福祉的实情并提供必要的情报、咨询、调查及指导等事务。同时,还规定市町村等地方组织也要做好居家护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委托市町村以外的设施来进行为老服务。总之,在这个法律中,养老问题的主要力量应该是国家及地方政府。

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受到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在部分领域进行规制缓和,对民间进行开放。在老人护理服务领域中“老年痴呆症高龄集体公寓”开始允许民间组织介入。1999年2月21日的《朝日新闻》刊登了题为《民间企业相继介入老年人护理》的报道,文中说:“瞄准高龄化社会,民间企业打出旗号积极进入护理专用型养老院以及上门护理服务等领域。老人护理服务是以地方自治政府及社会福祉法人为中心的,但明年4月开始执行的护理保险适用政策,可以预测护理服务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民间企业的加入,老人护理服务将会发生变化。”这里所说的“护理保险适用政策”是指2000年4月1日起实施的“护理保险”。

所谓“护理保险”是根据不同护理的事由来支付保险,又分成公共护理保险和民间护理保险两种,而民间保险的保障内容分成护理临时资助和护理年金的两种。关于对护理保险适用对象的护理服务,日本的厚生劳动省会按有关的规定支付护理报酬。这个制度的财源主要源来自于被保险者缴纳的保险费和国家、地方政府、市町村等的税收。这个制度的目的有四个:首先,就是要让接受护理者不受本人及家庭所得及财产的影响,都能得到应有的护理服务;其次,把受护理者的家族从护理负担及护理费用负担中解放出来,用社会全体的劳动力量和财源来进行护理;第三,由多元化的机构来提供服务,要促进作为专门服务产业的护理产业的形成;第四,将医疗与护理的作用与职责分得更加明确,没有急性或慢性医疗必要的需要护理者可由护理服务机构来承担,而需要护理性的住院可入住护理设施。从这个保险制度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产生的法理依据。老人护理服务要成为一种产业,要有更多的机构或企业来承担社会养老护理服务工作。

三、民间养老护理服务的准入与类型

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了护理服务机构开设的基本准则,同时还要接受都道府县的批准方能进入养老护理服务行业。根据《护理保险法》,从2009年5月1日开始,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必须遵守法令对业务管理内体制进行整顿,并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申请根据机构营业事务所所在地的不同可分别向国家、都道府县或市町村进行申请。如某股份公司的本部及各营业所都在东京都内的话,那就直接向东京都行政机关进行申报;而某股份公司本部在东京都,但事务所却分布于大阪、福冈等府县,这样申请就要向政府的厚生劳动省老健局进行申请。

申请者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格。第一是申请者要有法人的资格,但是如被认可的个人经营的医院、或从事在诊疗所进行居家疗养管理指导、访问护理、访问医疗指导、来院医疗指导、短期入院疗养护理以及在药店进行居家疗养管理指导等专业服务的可以不要法人资格;第二是事务所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以及人员要符合厚生劳动省法令所规定的基本准则;第三是要能够按照事业所需的设备及运营基本准则进行事业经营。而个别不能满足这三项条件中一项的,但被认定能提供一定水平的服务的话,作为保险者的市町村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核准。

登记了的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基本服务内容有访问护理、访问入浴护理、来所护理、居家护理支援以及福利用品的租用等方面。承担这些基本服务的机构的注册要在护理保险者(市町村等)处登记,而登记者的服务对象限定在所登记的市町村的行政服务范围之内。另外,关于这些基本的为老服务的申请必须要先咨询所在地的市町村的护理保险担当课,因为市町村要根据该地区这些服务的需求量来决定是否予以注册登记。希望从事这些基本护理服务者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法人,都需要通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与训练,取得开业资格以后方能进行注册登记,创立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相对而言,其准入门槛还是比较低的。为此各地方政府还专门开设类似的培训机构来对希望创业者进行资格培训,也有不少网站在进行这方面的咨询与中介工作。

如上所述,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根据服务项目与对象的不同有多种形式,在日本的公式文书上称之为“护理服务事业者”。而这一行业根据《护理保险法》又可以分成护理保险事业者和护理保险外事业者两类。具体的机构又可以分成四个大类,二十三个子项目。第一大类的“指定居家服务”型可分为访问护理事务所、夜间应对型访问护理事务所、定期巡回随时应对型访问护理看护事务所、访问入浴护理事务所、访问看护事务所、复合型事务所、访问医疗指导事务所、往返型护理事务所、往返型医疗指导事务所、短期入所生活护理事务所、短期入所疗养护理事务所、小规模多机能型寓所护理事务所、寓所疗养管理指导事务所、应对老年痴呆型共同生活护理事务所、特定设施入居者生活护理事业者、福祉用具租借事务所以及附有服务的高龄者公寓等17种;第二大类是寓所护理支援事务所;第三大类是护理保险设施型,可分为指定护理老人福祉设施、护理老人保健设施、指定护理疗养医疗设施以及护理老人保健中的医疗设施等4种;第四大类是护理保险外事业者,又可分为自治体委托事业者、住宿型日间服务机构等2种。

上述自治体委托事业者包含了很多生活项目,如送饭服务者、生活用品配送服务者、洗衣业、访问理发美容业、住宅改建业以及出租车业等。这些都是老龄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为老服务项目。护理保险设施型中的护理老人保健类的医疗设施原则上是带有医疗性质的,但是入住要求是病情症状处于安定时期、不需要经常去医院治疗的老人,这样就需要设施内的医师与主治医生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诊疗资料,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转院治疗。

日本政府的行政改革,缓解了官办养老机构的不足现象,不少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如松下电工出资在大阪府门真市开设了护理专用型收费养老所作为新的产业;又如三泽住房旗下的公司在千叶县流山市也开设了护理专用型收费养老所。早在1999年,厚生劳动省的调查表明,已有民间投资的收费型养老院280家。甚至一些个人经营者也开始在养老护理服务领域中创业,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人的护理服务工作,为老人谋取了福祉,还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使不少无业人员获得了就业的机会,可谓是一举两得的改革。

四、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运营

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运营,基本上是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在1999年制定的《关于指定寓所服务等事业的人员、设备以及运营的基准》运营的。这个法令的每一章都有某一种机构的基本方针、人员基准、设备基准以及运营管理的基准,也就是说每一种护理服务机构都有其独特的运营基准,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运营模式。全法令有14章,对12种护理机构分别进行了规定。比如其第二章就是对“访问护理”这种组织机构的运营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在人员方面,从业员人数应该是以正式职工的换算方式确定为2.5倍以上。提供服务的责任者必须是护理福祉士或是厚生劳动大臣所指定的专门从事访问护理者。指定访问护理机构的管理者对各指定访问护理事务所都必须配置专职从事该职务的正式管理者。在指定访问护理事务所的管理上没有业务时,也可以从事事务所以外的职务,或是从事在同一社区范围内的其他事务所、设施等的职务。

指定访问护理机构在开始提供指定访问护理之前,必须对利用者及其家属说明由此法令规定的运营规程概要、访问护理员的工作制度以及对这种服务内容的选择和认定等情况,并提交记有重要事项的文书给利用者,在开始提供服务时还要得到申请者的同意。同时,在利用者以及家属的同意下,可将记有重要事项的电子版情况通过电子情报处理组织和其他情报通信技术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电子文书和交付给使用者的书面文书具有同等功效。在提供访问护理服务时,护理服务机构人员必须要确认被保险者的被保险资格、需要护理认定的有无以及要护理认定的有效日期。如有不能认定的情况,必须根据利用申请者的意愿迅速地帮助其进行申请和认定。而对需要护理认定即将期满的被保险者一定要提示并帮助进行认定更新。

需要护理的公式性认定是与医疗机构医师认定健康保险相对应的一种认定制度。需要护理认定由保险者(即市町村以及行政机构)根据医疗机构的调查结果来进行,需要护理的等级分成要支援的1~2级、要护理的1~5级这7个等级,从法律上讲,要支援等级的享受型服务是有限制的。

在访问护理过程中,必须对从业人员、设备、消耗品以及会计等方面的情况有完整的记录。而这种护理服务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备检查。具体记录内容为护理计划、护理服务详细内容、法令所规定的给市町村的通知内容、被护理者的陈情内容、护理过程中的事故状况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以这种形式来保护服务提供者与服务享受者双方的利益,也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另外,从经济结算方面来看,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的十分之一来自于利用者的交付,还有十分之九要向各都道府县所设的国民健康保险团体联合会申请才能获得。而国民健康保险团体联合会所支付的十分之九的资金则原则上从作为保险者的市町村以及特别区行政机关获取。而这十分之九的财源主要来自税收与国债等政府及自治体的直接收入和护理保险金,其比例为各50%。其中地方自治体即地方政府的50%中,都道府县大约25%,市町村约占25%。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养老的主要财源来自公共财政。当然,有些民营的收费型高档养老院的主要财源是享受服务者所支付的,而这类机构并不是主流的养老护理服务机构。

从利用者角度看,低收入者在接受居家护理服务时个人负担金额是设定有上限的,在接受机构护理服务时可以减免伙食费和住宿费,居家也好,在机构中也好,根据家庭核算的医疗费与护理费来设定本人负担额的上限,其构成包括需要护理者的收入、存款及财产加上护理保险和健康保险中的自己负担部分,再加上来自行政的助成金,用这种制度设计来减免护理机构利用者的费用,这样需要护理服务者的家族基本上可以不发生费用。

由于这样的运营方式,需要养老服务者必须是加入护理保险的人,即使这样,需要服务者也不能直接到提供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去获得这样的服务。需要接受服务者必须向保险者申请,获得保险者的认定与许可以后方能接受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服务,或入住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一般的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规模都不大,主要服务于事务所所在的行政区划范围之内的并符合该所服务范围内的老人。各类护理服务机构均各司其职,做好其申请时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不少事务所还规定了利用者的人数。如“小规模多机能型寓所护理事务所”是2006年4月护理保险制度改善以后所创设的、与地域密切结合型的一种服务。一般一个事务所的利用者定员为25名以内,其中往返利用者每天在15人以内,过夜的定员为9名,只有登记过的利用者才能利用。而且,在往返利用者以及过夜利用者也不能随意地变换,需要相互协调地进行利用。

上述这些运营方式为日本的养老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许多老人能有尊严地生活在人世间,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在缓解机制、开拓市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五、民间养老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制度的制订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实意义,是把公平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作为根本目标的。但是社会是复杂的,多元的,因此任何制度也无法真正做到这三点,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日本的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险者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足

如上所述,根据护理保险法的规定,护理保险者原则上是市町村以及特别区一级的行政机关,虽然日本厚生劳动省也力荐超越行政区划的联合,现实中也有一些地方采用这种联合运营的方式,但总体来说保险者的规模都相对较小。而小规模的保险者从护理预防来看它的财政效果是容易看见的,但是作为长期补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稳定经营就显得财力不足,难以长期维持了。日本政府长期来在全国推进市町村的合并工作,希望通过这种行政区域的合并来解决规模小、资源分散的这种不利于发展的现实状况。另外,由于地方财政的有限,供职于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报酬较低,经营这类机构的法人较少,这样各市町村的事务所的数量就极不均衡。

(二)民间养老护理服务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由于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众多,但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一部分利用者长期寄宿于这些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使得最初的以短期寄宿为目的的规划目标不能达成,也就是说其应有的所谓小规模多功能的目的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另外,因为机构的利用费用是定额的,所以一部分人如果随意地频繁使用,这样在小范围内的与其他利用者的关系就比较难以处理,这样也使得护理服务机构成为不易利用的设施。这些都是由于日本养老护理服务机构规模小,服务内容过于分散所造成的。

(三)特别养护类老人院资源奇缺

在各类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中,特别养护老人院的供给与需求呈现明显不对称状况,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以年为单位的排队等候现象。据有关资料表明,全日本约有40万人左右在等待入住特别养护老人院。日本厚生劳动省计划到2012年3月为止将护理疗养型医疗设施转换成医疗疗养病床、护理疗养型老人保健设施、护理老年人保健设施、护理老人福利设施等设施中的任何一种,但是护理疗养病床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进行转换,真正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要延期到2018年。

(四)诸多养老机构管理经营违法

日本的护理保险是从2000年开始的,但这一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不少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骗取保险费用。据调查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时间,由于不法机构经营者在护理报酬方面的架空报账和虚假报账使得全部日本市町村返还金额超过98亿日元,而且到了2011年2月才发现其中的10亿日元的损失是根本无法追讨回收的。而在2009年度因为违法申报护理报酬而受到行政处罚的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就达150家以上。

上述这些问题给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是总体上说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运作还是比较符合规范的,尤其是民间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为缓解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六、日本城市民间养老服务的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为解决养老问题在行政改革方面、财政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老龄化层度不断提升的中国来说,我们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从日本的经验与教训中得到启示。

(一)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法规与制度

日本政府早在1951年就制定了《社会福祉事业法》,2000年时更名为《社会福祉法》,是日本社会福利方面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法律。而在1963年时专为老年人制定了《老人福祉法》,这部法律是保全日本老人福祉的根本性的文本。其他还有《社会福祉法施行令》(1958年制定)、《有关高龄者医疗保障的法律》(1982年制定)、《护理保险法》(1997年制定)等。此外还有不少与社会福祉相关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了一系列便于执行的制度,以便应用于实际的操作。我国虽然有《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等制度与法规,从依法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可操作的角度来讲,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二)加强各级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协调

日本在养老护理服务问题上,国家与地方政府乃至于基层以及行政机构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联动和密切的协调关系,如养老护理服务过程中财政支出的协调分担就显示了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家及地方政府各司其职,承担起各自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护理服务工作,使之成为一种产业,以此来完善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同时,也要注意防止部分事业者以提供养老护理服务为名骗取钱财的现象,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三)实行养老护理服务的金融化衍生

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的社会化介入是从简易生民保险民营化开始的,这也是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的一个环节。简易保险的宗旨就是为一般庶民加入小额保险成为可能,而这种邮政简易保险金融制度的民营化,并可用于养老护理服务的支付手段,为社会低收入阶层老人的享受养老护理服务的理想成为了可能。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湛江巿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空巢老人840例,入组方法:(1)2008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在该社区内居住;(2)符合空巢老人的定义;(3)排除听力残疾等影响调查实施的因素;(4)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5)取得知情同意;(6)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2.1 调查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2]的内容自行设计《空巢老人意外发生相关因素调查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选择具备社区卫生服务1年及以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最后组织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相关内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并给予空巢老人社区干预,方法见下;2008~2010年7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1.2.2 调查内容 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入组对象的意外发生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类量化:意外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年龄:70岁以下=0、70岁以上=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0、高中=1、大学及以上=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利用=0、利用=1;家庭月收入:<1000元=0、1000~2000元=1、≥2000元=2;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3]<90分=0、ESCA评分≥90分=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60分=0、Barthel指数≥60分=1。

1.3 空巢老人的社区干预方法

在社区内组织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学习,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各类慢性疾病、掌握疾病的自我护理技能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同时,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家庭访视,减少其孤独感,并缓解其负面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

干预后,跌倒/滑倒(1.56%)、心血管意外(0.67%)、脑血管意外(0.44%)、呼吸系统急症(0.89%)以及意外发生率(3.56%)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n(%)]

2.2 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现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资料显示[5]: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10.3%,1987年全国空巢家庭与老年人家庭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目前,空巢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5.0%,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6]。如何迎接及处理空巢家庭带来的各种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7]。

空巢老人意外包括指烫伤、走失、跌倒、坠床、自杀、突然昏迷、摔死等,是目前对空巢老人危害最大的情况[8]。但是,目前仍缺乏关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9]。所以调查本市[论文写作 dylw.net]社区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意外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本社区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10]。通过初步的社区干预措施可知,干预后跌倒/滑到、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急症的发生例数以及意外总例数均低于干预前。这就说明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例数,但是进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还需要参照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显著性,这提示上述因素可能影响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收入、自我护理能力等因素,这些单因素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更大。但是意外发生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不能用单一因素解释[11]。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斌军. 胸外科住院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7-19.

[2] Valentine N, de Silva A, Kawabata K, 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In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 e,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M]. Edited by CJLM and DB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574-596.

[3] Yamashita M.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 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4] 王玉友. 康复评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2-293.

[5] 王海彦,李莹霞,陶慧. 昆明市空巢老人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87-1089.

[6] 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等.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11-1913.

[7] 陈洁琼,徐水凌,张力衡. 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现状与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2(9):2121-2123.

[8] 董帝英,周光燕.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58-60.

[9] 李志菊.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19-722.

篇9

[关键词]国外 居家护理 启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09-01

国外的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在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已经进入到老龄社会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一、提高居家护理服务的重视度、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

国外社区照顾的实践已经表明,社会各界都应十分重视老年人的居家护理服务问题。尤其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等宏观建设方面。如英国政府为了发展社区照顾而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社区许多养老服务基本是政府出钱购买等。同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如澳大利亚在居家护理服务体系中,上至联邦政府下至州、地区政府及其管辖范围的基层管理机构,都明确规定了各自的职能,从管理机构层面上确保了居家服务的顺利开展。我国居家服务开始出现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央及其地方政府部门也应及早明确负责居家服务的机构及其职能,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服务体系提供管理组织保障。

二、将居家护理服务法制化

建立完善的居家护理服务法律体系是国外居家护理服务成功的经验之一,许多国家居家护理服务是以国家立法为基础,其形成与发展历程就是相关法律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日本在2000年4月推行《护理保险法》的施行,它在解决老年人护理照料负担的同时,构建了社会参与的居家护理服务体系,老人既可以在家中得到所需要的护理服务,也可以到养老机构接受护理服务,因此形成了全方位的老人居家护理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基本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居家护理服务法律保障体系。又如澳大利亚,通过颁布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规制度上确立了居家服务的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相关方面的法制建设十分薄弱,目前涉及老人保障的专门法律只有《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它仅从宏观上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其他的法规条例,并不能全面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有关老年保障方面的内容散见于一些法律中,或是各级政府的规定、意见里,而且在居家服务问题上尚无明确规定,亟待加强。

三、推动居家护理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

国外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另一个特点是专业化。无论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是机构的设置,都体现出此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是服务业的护身符,只有专业化人员才能提高社区照料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才有利于提升社区照顾的专业化品质。特别是我们在发展居家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逐渐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例如日本对护理服务的人才要求较高,一个人要想成为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大学或专业学校毕业,上岗前还要经全国统一考试,口试、面试等,考察是否性格开朗温和、说话和气、待人友善等,合格后,还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而为了吸引大量人才投身到社会福利和老年人护理服务事业中来,日本1992年5月制定了《福利人才确保法》,从法律上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和人才应享有的社会经济地位予以保障。

四、居家护理服务实现多元化

居家护理服务应由公共部门、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和家庭社区等四个部门来共同负担,即多元化。国外社区照顾工作繁多。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是由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尤其是当代,非政府组织利用自己的资金,动员和组织各种活动为老人提供了许多养老服务。如日本厚生省设有老人保健福利部,地方政府有福利事务所,再往下是保健所,负责对老人营养、卫生保健给予指导。日本政府将经营管理的权利下放到市町村,自己只保留履行国家责任给予国民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放松国家控制,加强市町村的作用。同时日本非常重视民间组织在老年人护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日本地方公共团体、社会福利法人、志愿者、民间营利企业等都会主动参与到市町村老年人护理事业中来,为老年人护理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日本的福利机构既有政府设立的,也有各类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的社会福利机构,并且在数量上远超过政府所设立的社会福利机构。而且为鼓励日本老年人护理事业的发展,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均可以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极大地调动了设立者的积极性。

五、居家护理服务实现多样化,即服务多样化

国外的居家护理服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资源、人才,汇集各方力量,向老人提供福利、保健、医疗及综合性护理服务,以适合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需要。日本具体说来有上门服务、日托服务、短时托付服务、长期照料,老年保健、咨询等多种方式,老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日本的福利机构为每个入住的老人都建立了身体信息档案,内容包括老人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脾气特点等。实行严格、系统的计算机管理,为了提高老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有专门的营养部,每天的饭菜既丰富科学,又照顾了个人的喜好,而且24小时都可以随时洗澡,还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配备了特殊的洗浴设备,并且还定时为老人体检,以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张莉清,潘锁生.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当代世界,2007.

10.

[2]任伟.澳大利亚的社区老年服务.中国社会保障,2002.

篇10

【关键词】HHN模式养护;临终病人;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12-01临终关怀是指社会各层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是一种深层的社会卫生保健服务项目。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已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家庭照料关怀模式开始动摇,少子化、高龄化的现象导致高龄老人缺乏照料。特别是在老年人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临终阶段,大多数老人得不到需求的服务,我国目前虽已有临终机构约100多家,但与临终老人的需求还相去甚远。在我们地区这一问题也非常显著。关怀临终者,让临终者“善终”、“优逝”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体现。[2]为使临终老人安详平静,有尊严的离世。我院老年养护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创新的工作模式-HHN。采用HHN模式即医院、家庭、护理三位一体模式。这一模式的开展是临终老人在人生的最后历程同样得到热情照料和关怀,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尊严。

1资料及方法

1.1评估临终老人对进入病区的老人热情接待并对其生理状态及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肌张力、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胃肠道功能、知觉、意识、疼痛情况及老人的心理反应过程所处的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级并判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2全新的房间环境,将病房家庭化,于2012年将房间墙面改为淡蓝色系和淡粉色系两种,去除白色给人以刻板、冰冷的印象,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中,每个房间备有电视、衣柜、双屉桌、扶手椅、小茶几、床头柜,床位改为木质软床以达到使人舒适的目的,房间内配以装饰画及音响设备,并放置绿色植物,以艾草、薰衣草、万年青为主,即可净化空气又能散发安神气息,使老人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有限的时光。

2护理家庭化

2.1人员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能给人以尊重、关怀、不可厌倦。护理人员着装改为分体式粉色服饰,上岗化淡妆,具备临终关怀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护士之外,配备护理员(经过专业培训)根据老人的要求设置一对一,一对二陪护即24小时专人陪护,将所有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更加精确化。护理人员具备死亡相关知识,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

2.2临终关怀内容

2.2.1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疼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

2.2.2心关怀透过理念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心安、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2.2.3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极乐世界等。

2.3护理措施

2.3.1改善老人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根据老人情况采取不同卧位,长期卧床或肌力差的老人定时拍背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吸氧。

2.3.2做好皮肤护理每日清洁皮肤1-2次,包括面部、背部擦拭,会及四肢清洁,对大小便失禁者要保持会阴、肛周皮肤的清洁。保证床单位干燥、整洁无屑渣,放置气垫,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必要时使用减压贴,防止褥疮的发生。

2.3.3疼痛的护理做好观察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时间,护理人员要以同情、安慰、鼓励的方法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采用有助于镇静病人情绪的暗示措施,为其创造一个舒适、清洁、有序的良好环境,提供书籍报刊或感兴趣节目等措施分散注意力,改善情绪,提高痛阈降低疼痛感,采用WHO推荐的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注意用药后观察。

2.3.4加强饮食护理当临终老人出现恶心、厌食等不适,护士应给予耐心恰当的解释,以减轻其焦虑的心理。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品,并注意新鲜水果及蔬菜的搭配。必要时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保证供给。

2.3.5对感、知觉的护理出现眼部不适时要及时给予护理、清水擦拭,纱布湿敷及眼药的应用可消除老人的不适感。临终老人的最后阶段可伴有听觉的消失,此时护理人员应以触摸等非语言交流方式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心理疏导

3.1针对临终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十分复杂的心理历程,依照美国医学博士布勒.罗斯于《On Death and Pying》一书中对临终患者心理反应五期的划分[3]。护士不仅要做出及时的评估,且要以同情、关爱、细致、耐心来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使他们在不同的心理阶段都能得到工作人员宽容、真诚充满爱心的照料,安详、平静有尊严的度过最后的时光。在可能范围内尽量给予老人活动的空间,保护老人不受到不必要无意义及残酷医疗措施,让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在宇宙中是有意义的存在。

3.2针对家属,接受亲人濒临死亡的过程充满痛苦和压力,进而会产生出复杂的心理反应和行为,适当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手段会使家属尽快的平静面对,获得心理慰藉,也可弥补其照料缺憾。

4中医手法按摩,以轻柔手法对老人进行全身按摩

首先对头部以指疗法在督脉正中、两侧1、2线进行按摩,力度轻柔,达到提神醒脑的目的。其次对四肢以捏拿法进行按摩,起到舒筋活血的目的,然后对各关节进行按摩,以手掌捏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酌情给予360度旋转式按摩,在下肢,可捶打环跳穴以双掌贴于膝关节两侧,做360度环节按摩,至发热为宜。还应注意腓肠肌的按摩,以捏拿手法力度适中可防止肌肉萎缩,不可忽略足底涌泉穴的按摩。按摩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老人的面色、精神、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对老人腹部和背部进行按摩,最后还可对全身实施拍打性按摩、抚摸式按摩以促进睡眠达到舒适。

5天使亲情服务队,医院党办、护理部、工会等部门定期组织亲情服务队为临终老人提供各种服务,使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仍能体会社会关爱,获得满足感。

6满意度问卷调查,自制满意度问卷,就环境、服务、健康宣教等十项问题进行调查,对我院给予HHN模式的30位临终老人及周边老年公寓同等数量的临终老人进行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60份。

7结论

HHN模式对临终老人的护理,是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获得生理、心理、情感、精神方面的满足,引导老人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安详、有尊严、平静的接受死亡,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在安宁和舒适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家庭使其尽快的平静以度过居丧期,获得情感支持,保持身心健康。HHN模式的开展使临终关怀的意义在较大程度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冯书铭.老年群体临终关怀的社会保障与支持,2009:501.

篇11

关键词:涉老人才;养老机构管理;高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99―02

1涉老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养老机构中涉老人才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从图1可以看出:在调查的42家养老机构中,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老专业大学毕业生人数占50%以上的,只有1家,仅占2%;涉老专人才占30%-50%的,只有2家,占4%;涉老人才占10%-30%,只有3家,占7%;涉老人才不到10%的,有16家,占39%;而在调查的养老机构中,仍然有20家,48%的养老机构没有涉老人才。

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养老机构中涉老人才的比例不大。

在调查的42家养老机构中,共有22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中有涉老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17家养老机构中的涉老人才从事基层、中层及其他管理工作,占77%;有5家机构中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

1.2养老机构对涉老人才的质量需求远没有满足

(1)涉老人才在专业操作技能方面仍需提高。

在22家有涉老人才的养老机构中,16家养老机构(占72%)的受访者认为,涉老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又有12家养老机构(占55%)的受访者认为,高校需要在实习实训环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

受访的养老机构表示,专业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尽管涉老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知识等方面占优势,但是也必须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养老护理员等工作岗位。

(2)涉老人才在职业素养上也需进一步提高。

受访的养老机构表示,作为涉老人才,养老机构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大浪淘沙,真正留下来、脚踏实地地在养老机构工作的学生不多,他们认为涉老人才必须在一些职业素养上提升自己。在调查的22家有涉老人才的养老机构中,12家(占55%)认为涉老人才在工作理念、工作态度、良心、爱心、工作责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2涉老人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受访的养老机构中,有48%的比例没有涉老人才,即使有涉老人才的养老机构,涉老人才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少,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养老机构多、涉老人才少等客观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探讨的其他原因。

(1)涉老人才的工作内容低于其预期。

涉老人才接受的教育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学习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培训与指导等工作,还学习养老机构的管理、经营、活动策划等内容。但是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主要为简单的生活照护,这远远低于涉老人才对工作的预期,造成一部分涉老人才放弃养老机构的工作。

(2)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在访谈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提到了薪酬少,很难吸引涉老人才。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涉老人才如果在养老护理员的岗位上,他会把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之比,与其他大学毕业生的相比较。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比起其他人的“苦脏累”,而薪酬没有反而没有别人“高大上”,他会觉得很不公平,继而放弃这份工作。

(3)涉老人才看不到职业前途。

在现代社会,养老机构的老人素质不断提高,对服务质量要求也越老越高,这就势必要求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养老护理员队伍。而现实是目前养老护理员队伍素质低,流动性大,有相当部分涉老人才在养老机构待不到1个月。究其原因,涉老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后,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他们的工作内容是给老人端屎端尿,同事是40、50岁的大婶,他们接受的养老护理、经营管理、活动策划、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发挥的机会,让他们看不到职业前途,看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根据调查,77%的养老机构中涉老人才从事基层管理以上的岗位,正是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吸引了怀有一腔抱负的大学生。

3对策

3.1养老机构应加强涉老人才的管理工作

(1)从满足老人需求的角度招聘涉老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素质越来越高。以南京为例,高素质老人所占的比例已达55%,他们希望养老护理员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但现实中涉老人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是简单的生活照护,这样既无法满足入住老人的需求,也不会吸引优秀涉老人才进入养老机构,更不利于现有涉老人才的发展。

养老机构应该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分析入住老人的需求,进行养老护理员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岗位职权、岗位任职资格。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养老护理员等岗位的招聘、培训,目标是人岗匹配,吸引优秀的涉老人才,在涉老人才成长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2)重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

养老机构最重要的是提高入住老人的满意度,核心问题是养老护理员的素质,而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养老护理员等岗位的工作职责,设定绩效目标,与养老护理员达成绩效契约,约定好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良好的绩效沟通,选取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及绩效反馈方式,根据养老护理员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薪酬,也就是加大浮动薪酬和奖金的比例,使拥有不同能力和素质、能让入住老人满意的养老护理员获得满意的薪酬,或者晋升到不同的岗位,这样养老机构整体的绩效就能不断提升,能更好地为入住老人提供服务。

(3)拓宽涉老人才的职业道路。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缺口比较大,以南京为例,截止到2014年7月18日,老年人口总数约120万,南京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总数约5000人(含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专兼职养老护理员总数3000人,专业居家养老护理员缺口仍达4万人。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涉老人才是很稀缺的。

3.2高校注重对涉老人才培养

(1)注重对涉老人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高校培养的涉老人才具有专业知识强、实际操作技能弱的特点。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实训实习等环节,让学生更多地与养老机构“亲密接触”。同时在实习实训中加大对学生的考核力度,提高学生在养老机构中的融入程度。实习教师与养老机构的培训老师必须制定有效的实习实训手册,让学生以一个职场人的身份在养老机构中学习,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考核,监督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实习实训结束必须进行最终考核,与奖惩措施相结合。

(2)加强涉老人才职业素养的教育。

任何一份工作的职业素养都很重要,尤其因为涉老人才面对的是老年人,爱心、孝心、耐心等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职业素养的教育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高校必须在涉老人才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校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讲座、实习实训等环节,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使涉老人才有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为老人服务,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只要是为老人服务,就要尽心尽力;另一方面,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用心对待每一位老人,真诚友好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有耐心。

参考文献

[1]王婧,何国平.我国老年护理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12).

篇12

本课题组将专业护理养老定义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要由护士持续地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骨折后残疾等慢性疾病,并伴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老年人提供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且它并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重在维持受护理者的身体功能,提供“养、医、乐、学、为”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提高老人生存质量。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探索开创专业护理养老服务应用于老年公寓,多方共赢,成效显著。

1 发展专业护理养老的必要性

1.1 老年人口绝对数迅速增多,比例增大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60岁15 340万人(11.6%),≥65岁10 536万人(8.1%)。广西2007年/>65岁老年人口442万,占8.84%,比全国平均老化程度更严重,城镇居民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 200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少11.5%。未富先老更突出。老年人口增多加速推动着专业护理养老的市场需求。

1.2 老年人口患病率高,失能人数多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增高,《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3.8%,其中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39.2%,城市老年人患病率为77.7%。老人需要专业护理的频率增高、时间延长。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多病缠身现象增多,文献报道患1种慢性病的占15.20%-55.16%,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占18.20%~23.57%,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13.4%~54.9%,平均每位老年人患3.48种慢性病。老年人病情复杂更是需要专业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日常生活能力呈日益下降的趋势。老年人均期望寿命延长,60-65岁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为22.09年,使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绝对数逐年增多,需要生活护理照料的时间则相应为11.87年,其中将有4.12年处于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2008年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6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失能率(活动受限)为31.1%,其中城市26.0%,农村33.8%。《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也指出:全国目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799万增加到940万,其中城市由154万增加到194万,农村由645万增加到746万;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1461万增加到1894万,其中城市由260万增加到370万,农村由1201万增加到1524万。庞大的失能老人需要大量的家庭、社会的人力、财力支出,机构养老不是最廉价的养老模式却是最节省下一代精力的养老模式。

1.3 老年人对专业护理养老服务需求上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城市由8.0%升至9.3%,农村由6.2%升至9.9%;城乡愿意到养老机构长期住养的老年人总量增加,按照调查测算,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量从2000年的1821万张上升到2006年的2261万张。2008年各地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39546家,床位235.5万张,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较之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建立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疾病护理和精神护理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化专业护理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广西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不到3张,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专业护理机构亟待发展。

1.4 老年公寓专业护理总体水平不足 长期护理的老年人主要需要集生活护理、疾病专业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因此由护士为主医生为辅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标准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可是,截至2005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仅有2万人,与上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使与上百万已经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相比,也难以应对。而且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建院的水平和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亟待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行业。

2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的优势

为了适应现代化科学养老市场需求,为了创立发展中国自己的专业老年护理,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承办了有400张床位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全方位为老人提供高品质老年综合专科护理服务,赢得老人、社会、政府的高度称赞,2007年6月被民政部确立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试点单位”,2007年12月又被民政部等授予“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承办理念是:重阳公寓提供老人医院式的医疗保健,美丽花园式的环境,渗透文体艺术活动的格调。充满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优势具体如下。

2.1 养老队伍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强 护理学院院长兼任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院长,专职常务副院长是主任医师(获广西名中医称号),护理副院长是老年护理兼心理学副教授,均经过国内外学习培训过,其他工作人员基本为聘任人员,如2008年聘请了非编制人员136人,包括主治医生1人,11位执业医生(包括康复医生),主管护师1人,执业护士70人,培训合格护工30人,辅助人员23人。专业化医疗护理队伍有利于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高质量综合服务,有利于建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

2.2 满足老人养老养病一体化需求 以2008年3月入住广西重阳老人公寓423人为例,老人来源于退休工人163人,退休教师97人,退休干部62人,农民9人,个体户7人,无职业者85人。统计结果,男性171人,女性252人,平均77.6岁,每位老人均有一种以上疾病,平均患病种类2.21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公寓老人护理级别:3级护理107人(25.3%),2级护理57人(13.5%),1级护理37人(8.7),特级护理222人(52.5%)。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占74.7%,说明这些老人需要养病养老一体化服务,即长期专业护理。

2.3 “养、医、乐、学、为”整体护理模式

2.3.1 医疗性护理服务 70位护士24 h轮流排班。按医嘱给老人送药、协助服药、注射、病情观察、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检查、输氧、预防压疮、导尿和鼻饲等疾病护理,还进行营养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服务等。提供公寓最主要的服务。

2.3.2 基础医疗服务公寓像医院一样周一至周六医生到房间评估每一位老人,问诊、体检,根据需要给予相应辅助检查、对因和对症治疗、心理指导。公寓24 h有医生轮

流值班。一旦老年人病情变化,病情重和危及生命,公寓医生应急处理,必要时转到条件好、事先与子女商定好的医院诊治。

2.3.3 中医保健服务老年人亚健康症状较多、较重,如腰酸背痛及其他不舒适的感觉,公寓提供特色中医保健服务,如给老人按需要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烫疗、艾灸等服务。

2.3.4 娱乐服务 公寓支持老人自发开展舞蹈表演、合唱、晨间民族舞、太极剑、个人才艺展示、麻将比赛、书法绘画、手工艺术展览等活动,加上员工每天推轮椅让老人园内散心、每月为老人举行一次大型集体生日、游园活动,节日自愿者文艺慰问演出等活动,90%的老人都会高高兴兴地留在公寓,依赖公寓。

2.3.5 生活照料服务 公寓约74.7%的老年人半丧失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不同程度需要饮食、大小便、翻身、沐浴、穿衣护理等,工作量很大,技术含量小,公寓聘请了30位护工,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专门给老人提供生活护理。

2.3.6 临终关怀服务 公寓在群楼北面设宁养园40张床,为丧失智力并卧床不动、临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维持生命护理、心理护理和尊严护理。

2.4 促进护理学院产学研共同发展 老年护理教师经常到老年公寓与老人和工作人员有目的交流,开展针对性强的老年护理科研,每年得到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的多项课题立项支持,并和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老年长期护理学术交流,师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学院培养本科、高职和中职三种层次护理人才,必修《老年护理学》课程。本科老年护理教育以护理理论、老年人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为主,学习为老年人综合设计各项护理服务,见习突出沟通能力和老年护理调查研究活动,调查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一些小组论文得以公开发表。调查数据被应用于循证老年护理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和中职老年护理教育以热爱老人、技能护理为主,包括老年人疾病护理、沟通护理、娱乐护理、生活护理、营养保健护理和安全护理,见习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有些毕业生后来步入了老年公寓工作。

2.4 公寓管理实现民营化、规模化、有效益 广西重阳公寓除了2位核心管理人员和2位一般管理人员是护理学院在编人员外,其余全部是聘用的医生、护士、护工和辅助人员,自负盈亏。老人是经济最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中竞争生存发展是关键,一是公寓实现经营规模化减少管理成本;二是报酬与效益挂钩提高员工积极性;三是服务品质专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增加老人满意度。人住老人从2004年底的102人到2008年470人超负荷运转,头两年亏本,一年持平,后两年略盈利。老人满意护理服务95%以上,儿女放心工作,学校产学研进步,为护理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广西民政厅创收不菲,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 专业护理在老人公寓推广的可行性

3.1 专业护理是中国老龄事业规划发展的方向之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在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学、老年心理学和护理服务等课程。养老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要适应市场需求,培训养老护理员和服务员,落实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基层养老服务队伍。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人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综上所述,可见国家和地方均有规划学校对口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策划了专业养老比例。

3.2 按比例专业护理养老可节约社会成本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以2008年3月住满1个月的423位≥60岁老人为例,老人医疗支出每月平均仅170元,护理费是它的1.76倍,所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老人自有月收入平均1082元,平均养老支出1243元,其家属要平均每月支付赡养费161元。2008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146.0元,因此可支配收入在中等及以上的老人,可以承受自费在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公寓专业护理养老比住院便宜得多,也比请保姆(每月500―800元,并包吃住)专业、安全、省钱,且公寓能更好满足老人交际、娱乐和学习等精神需求,儿女安心工作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不过专业护理养老毕竟比居家自我照顾养老成本高,所以它是被限制性按比例发展才呈现节约社会成本。发达国家福利长期护理院床位占老年人的5%~7%,提供慢性病和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保障基本疾病照料和生活,既体现社会文明的人性关怀,又在政府支付承受范围内。

3.3 老年人和家属支付能力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生活有了较大改善。随着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亦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21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99元。家庭收入在人均水平及以上的城镇老人有自费入住老年公寓的经济条件,但农村多数老人暂时还不具备自行付费入住老年公寓的条件。如果重阳老年公寓能改用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支付部分医护费用,专业养老护理就能覆盖更多需要长期专业护理的老年人。

3.4 老年护理储备人才丰足 正如周晓红报道的那样:护理专业毕业的中职学生就业困难重重,难以顺利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广西中职护理每一年都在扩大招生,毕业学生早已习惯了不是从前的以医院为主要就业渠道,她们一部分进中小医院和进私企医院尚可做护士,进大医院主要做导医和护工,一部分进美容院、推拿按摩院,更有一些做医药销售、房地产销售等非专业就业。中职护理储备人才非常丰富,经老年护理短期培训后是老年专业护理的较佳可塑人才,提高中职护理教育的利用效率,真正拓宽了护理就业的渠道。

3.5 专业护理养老的硬条件和软技术的可行性 现在各大中城市均建有高档老年公寓,符合专业养老建筑及环境、规模超过300张床位的公寓可以推行专业护理养老。现在高职医疗和护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部分就业依然很困难,吸纳这些人才在养老事业发展,既可拓宽护理就业渠道,又可提升养老水平。在专业养老硬件和养老技术人才储备上我国条件都初步具备。在每一座城市建立1―2个长期护理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4 专业护理养老面临的争议问题及对策

4.1 成立养老评估协会 我国养老服务业采取行政级别划分,如省级、市级、县级、村级,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同级别机构可能存在巨大的服务质量级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很大,在老人和家属挑选养老机构和付费时存在疑难和争议。应该成立养老评估协会,根据国情,像宾馆评星级

一样,将养老机构分成五星级服务,设施、环境、规模、人员素质和服务项目设立评估标准,按标准评级,按标准收费。避免同牌子不同性质、不同级别,避免养老机构过度服务和服务不到位,让老人根据自己需要的服务、经济实力选择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政府在给贫困、患病、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服务时,也有一个参照。

4.2 福利与盈利兼顾问题 可以说没有盈利的养老机构就没有活力。福利养老院用无偿的房屋床位、财政的工资去收费养老(福利养老的比例很少),而像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护理学院贷款购置一切设备、市场价租赁公寓、自负盈亏的收入发放工资。同时因为广西民政厅让自己的二层机构(服务中心)出租各养老机构,竞价偏高,例如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平均租赁和最高租赁价分别是225万元/年、280万元/年,按设计400个床位并全年住满计算,平均每位老人需负担房租分别是468.75元/月、583.33元/月。在发达国家长期护理是福利待遇,我国应该改变那种越福利单位越补助现象,国家负担重效益低,应该对在福利事业上耕耘的所有机构一视同仁,要对公办私营性质企业申请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给予平等扶持。对自负盈亏养老企业房屋租赁、床位建设给予一定福利资金,减少竞争起点过分不公平,减少床位费,增加低收入老人需要长期护理的覆盖面。

4.3 养老护理保障问题 患慢性病和丧失自理的老人每天都需要护理,不需要每天都看医生,但由于住院可以拿更多的药,医疗护理费用基本由医保承担,所以有些离退休人员长期住院,浪费大量国家资源和占用很多医保费用。广西专业长期护理既养老又护理兼医疗平均每月费用1243元,显而易见利国利民,政府应该在全国推广占老人5%~7%的自负盈亏专业护理养老事业的发展,并促使养老护理保障尽快发展,抵御个人、家庭承担养老护理风险能力低的矛盾,全面覆盖老人最低长期护理需求。

篇13

    毫无疑问,长期护理(主要是非医疗部分)是快速老龄化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供社区护理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并借助(或部分借助)私营长期护理保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德国等);而随着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妇女作用(扮演非正规照料老年人的角色)的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难以维持现有形式的非正规长期护理安排。_1 因此,很多国家开始探索更为完善的长期护理政策,以期达到各方的平衡。按照联合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7% 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台湾地区于1993年进人人口老龄化,该年老年人口占比达7.09% ,而大陆地区于2001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7.1% ,标志着进入老龄化社会。_2 台湾地区进入人15老龄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文化、人口、经济特征的长期护理照料体系,随着大陆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长期护理问题亦成为亟待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决定了台湾地区的探索经验和成果在大陆地区的高度适用性,本文对其加以梳理总结,以期能为大陆地区的长期护理体系完善带来启示。

    一、台湾地区长期护理的发展背景和源起台湾地区把长期护理称为长期照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1980年在“老人福利法”中就开始关注老年长期护理问题,至今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目的在于维持或增进身心功能,使需求者遂行自我照顾及独立自主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程度,增进其尊严并减轻他人或社会负担,发展的主要背景和原因在于人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自1993年进人人口老龄化以来,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根据台湾地区经济建设部门的推测,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将从2006年的9.9%上升到2026年的20.6%(如表1所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急剧加快的是老年人口依赖比的增加:从1950~1970年间,台湾地区老年人口的依赖比约在5%左右,意即约每2O位工作年龄人口需扶养一位老人;2006年此数据攀升至每7.2位工作年龄人口需扶养一位老人;据此推算,由于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渐迈人高龄,到2026年将变成3.3人必须扶养一位老人。_3 值得注意的是,老龄化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长期护理的公共支出增长,联合国一项研究表明:在今后几十年内长期护理费用占GDP比例将增加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老龄化将导致护理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和费用的急剧上升。

    2.长期护理需求人数快速增加长期护理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两类:慢性病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和失能者或残障者。慢性病患者总数的上升和残疾人数的增多必然产生新的护理需求,需要提供新的护理方式和服务内容。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慢性病成为大多数老年人需要面对的问题。Hoffma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与患慢性病和失能的比例呈正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也表明慢性病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2005年死于慢性病的人占死亡总人数的60% ,原因在于大多数国家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台湾地区长期护理需求人数快速增长。有研究表明台湾地区老人慢性疾病盛行率高于85%,85岁以上老年人的失智率高达30% 一50%; 另一方面,失能和残障人数也在不断上升,2009年台湾地区约有1 071 073位残障人士,占总人VI的比例达4.63%. 3.家庭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人口的迁徙和妇女社会地位的转变导致台湾地区家庭结构和就业结构在近几年有很大的改变。

    台湾地区总生育率从1965年的4.8个降至2007年的1.1个。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越来越多的家庭结构为核心家庭,大家庭传统的成员互助作用日渐减弱。联合国(2007)的研究显示,台湾地区1/3的家庭中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联合国调查表明,台湾地区20—39岁的妇女预期老了以后同已婚儿子一起生活的人的比例已从1973年的56%下降到1986年的45% .¨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工作,2005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为48.12%,Ell 另有数据显示台湾地区女性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重从2009年的52%增至2012年的56%o家庭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使得依赖于妇女承担家庭老人照料责任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

    二、台湾地区长期护理发展历程梳理自1980年台湾地区“老人福利法”颁布以来,台湾地区老年长期护理发展日趋完善,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体系和政策制度方面的不断完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综合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提炼后将其发展历程概括为4个阶段,具体为:1.家庭完全的责任期(1980~1996年)1980年“老人福利法”通过标志着台湾地区对老年福利和长期护理的重视,要求设立老年福利机构,但在法令中针对长期护理服务仅规范了机构式服务;1983年到1986年期间各市县实施居家老年服务试点计划;1992年放开外籍护工规定,以减轻家庭照料负担;1995年实施的“全民健康保险法”将“居家护理”列入给付范围。总体而言,这一阶段老人的长期照护主要由家庭承担,政府介入极少,但也呈现出逐渐依靠专业护理人员来减轻家庭责任的势头。

    2.服务机构全面立案整合期(1997——2002年)1997年“老人福利法”第一次修订通过,将老人福利机构修正为“长期照护机构”、“养护机构”、“安养机构”、“文娱机构”及“服务机构”五类,规范各类服务提供机构的发展和资源整合利用。通过3年(1999~2002年)的清查,对未立案的微小型机构进行全面统计,辅导未立案的老年福利机构重新整合,为后续的各项政策规范实施奠定基础。同年,“残障福利法”修订完毕,修订为“身心障碍者保护法”,开始重视除老年人以外的身心障碍者长期护理问题。

    3.多元实验方案蓬勃发展期(1998~2007年)这一阶段,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台湾地区开始对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实施多管齐下、多元实验方案并头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1)老人安养服务方案(1998~2007年):1998年台湾地区行政部门核定“加强老人安养服务方案”,内政部门推出“加强老人安养服务方案”,独居老人长期护理问题开始受到关注;(2)老人长期照护三年计划和各类管理方案的探索:1998年提出“老人长期照护三年计划(1998~2001年)”,以“充实社区化照护设施,普及机构式照护设施”为方向,试办“长期照护管理示范中心”整合服务和管理网络;2005年将名称统一为“长期照护管理中心”,各个县市均有成立;(3)建构长期照护体系先导计划(2000~2003年):为更好地实施后续的长期护理举措,台湾地区2000年构建了以“在地老化”为总目标的长期照护先导计划,探索实施“社区优先照顾”并成立长期照护专项小组;(4)照护服务福利及其产业发展方案(2002~2007年):在失业问题严重的背景下,台湾地区于2002年实施该方案,旨在促进各类长期照护和管理人员的就业,积极发展长期护理产业,护理保障服务的适度补助也从中低收人家庭户扩展到一般户,鼓励一般失能者使用居家服务。

    4.长期护理保险规划期(2007年)经过前期各类方案的实施和成熟经验的积累,台湾地区行政部门2007年提出“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2007~2016年)”,正式标志着长期护理产业及长期护理保险整个体系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该计划以“构建完整的长期照顾体系,保障身心功能障碍者获得适切的服务,增进独立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质,以维持尊严与自主”作为核心理念;2009年提出要积极“推动长期照护保险与立法”,成立了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筹备组”,“长期照护服务法(草案)”正在立法部门待审,基本确立了以居家、机构和社区三类为主体的长期照护体系:“长期护理保险法草案”

    还在进一步论证和筹划中。

    三、台湾地区现行长期护理体系概述从历程梳理可以看出,台湾地区自进人人口老龄化以来就非常重视长期护理问题的解决和完善,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旨在逐步解决老年长期护理问题。下面分四个方面对现行体系进行介绍。

篇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区380名老年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4例,女性156例;年龄60-91岁,平均(69.1±7.2)岁,其中60-69岁者218名,70-79岁者124名,80-89岁者38名;职业:农民23名,工人103名,教师52名,医务人员15名,企业职工91名,公务员67名,无业者12名,其它17名;文化程度:小学114名,中学及高中192名,大专及以上74名;婚姻状况:丧偶68名,夫妻健在305名,独身7名。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①受试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②受试者的健康水平: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11种老年常见疾病史;③制定社区护理的需求问卷,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健康促进三个方面,共23个条目;④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的综合评定量表[1],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共74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入户发放,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向受试者讲解。调查表由受试者本人填写。本次共发放400份问卷调查表,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老年群体疾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80名老年人中,患病者273名(71.8%)。其中患1种疾病165名,2种及以上108名。患病率最高的的前五名疾病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

2.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表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2.3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躯体功能平均(60.11±11.86)分,心理功能平均(67.31±12.62)分,社会功能平均(63.34±10.76)分,物质功能平均(55.76±13.52)分。

2.4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

表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r)

注:*表示P

3结论

3.1护理工作利用情况与影响因素

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的护理服务利用率较低。通过调查结果可知,380名社区老年人中273名患病,患病率高达71.8%。而患病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此类疾病与老人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也说明老人对于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社区老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这与国内外相关资料[2-3]的研究结果相近。该现象也说明老人有较高社区护理需求,但目前我区护理服务的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区护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服务站工作宣传不充分,老人对于社区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方法、意义等缺乏深入了解;而社区老人对社区护理不接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老人对于费用考虑与平时经济收入和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也可反映出老人对于护理工作认识的缺乏[4]。

3.2增强护理服务工作

3.2.1全面了解社区老人护理需求,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 实施健康宣教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的能力,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关节炎、心血管病、糖尿病及白内障,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健康宣教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干预对策[5]。

3.2.2增强对社区老人生活质量的检测,对生活质量较差的老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特困老人与空巢老人属于社区老人中的困难群体,护理工作人员应增强对该类群体的护理。可将该类老年人资料进行分开保存,让护理人员心中有数,定期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