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核算的原则范文

财务核算的原则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核算的原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核算的原则

篇1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事项,对不确定性事项如何做出合理判断,这就决定了谨慎性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近几年,虚假的会计信息日趋泛滥,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研究,进而危及到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所以规范会计行为、治理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领域一直以来值得重视的课题。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保证。

2.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的估价和收益计量采取宁低勿高、对损失和费用计量采取宁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就使得企业可以有效避免短期行为,从而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样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有利于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范于未然,促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被乐观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具体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营风险加大,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实施,充分考虑了市场带给企业的各种风险,保证了各项资产的真实性,符合谨慎性原则。

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在其投入使用的初期,生产效率较高,能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收入,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效率逐渐降低,产生的收入相应减少。如果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内,实施加速折旧的计提方法,在初期多提折旧,可以使投入的资金更快地收回,减少甚至杜绝企业的损失。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企业实施加速折旧的计提方法,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初期多提折旧,从而可以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3.收入的确认。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然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收入确认标准更加稳健。在商品销售交易中,要求企业正确判断是否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是否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企业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了上述五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否则,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或已发出商品,也不能确认收入。这些销售收入确认的规定使得商品销售行为更加谨慎,防止销售收入的高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4.或有事项的确认。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同时对或有事项的确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合理地预计或有负债可以有效地防止虚增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三、谨慎性原则对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

1.在会计核算中与其它核算原则的冲突

(1)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与真实性原则是相矛盾的。

(2)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冲突。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明显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矛盾。

(3)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但在谨慎性原则下,存货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明显是与历史成本原则的相背离。

(4)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但在谨慎性原则下,允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这明显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相矛盾。

2.税法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如四项准备金的提取,在计算所得税应税所得额时,超过3‰以上的坏账准备金及提取的其他三项准备金均应调整应税所得额,这就造成了企业纳税调整后实际应交的所得税与会计核算的所得税严重不一致,从而影响企业当前的现金流,这就使得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中的运用受到了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的探讨

1.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掌握“度”,避免出现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在企业财务核算运用中,如果对谨慎性原则随意运用或者滥用,将产生极大的风险,所以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一定要严格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对过度谨慎要加以限制。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随着企业外部和内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会计领域的不断拓宽、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方法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对会计知识的汲取,吸收新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对不确定事项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就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了基础。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会计人员必须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出现主观随意性,这样才能配合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使企业在防御未来的风险时能处于有利的位置。

3.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和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不确定的,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最终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所以,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产生的影响到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进行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该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而且应该及时披露,这样才能使公众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做出恰当的判断。

篇2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财务核算 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的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对不确定的因素保持的一种谨慎的态度。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充分的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对收益的获得要保守估计,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不过于乐观的评估企业现状,时刻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对企业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抑制经营者过于乐观的情绪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普遍持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的态度也极有可能最终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之中。为了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会计人员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来抵消这种乐观情绪。

(二)避免因高估资产、权益、利润所带来的危害

过分的高估企业的资产、权益及利润等要素会使企业的资产状况反映不真实、利润虚高,企业的管理层在获得不真实的信息后更是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僵局。谨慎性原则注重实物资本维护,强调企业获得的收益是在消耗掉实物资产后得到的一种补偿,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企业会更加注重自身实际生产能力的提升。

(三)对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给予充分考虑

这里所说的不确定因素既包括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也包括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不确定性。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处理设计运用会计估计的环节、事项也有很多,这也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上不得不作出一些预计、估计。谨慎性原则给企业的各种假设、估计划定了一个范围,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一)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如果企业存货是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那么企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应该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中进行选择,而取消了后进先出存货发出计价法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存货的计价能够更加公允真实。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的价值比历史成本低,企业则可以使用可变现净值记账,同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能够有效的防止期末资产、利润的虚高,使用市场公允价值来代替历史成本反映存货价值,使存货的真实价值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出来。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根据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的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在多种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等加速折旧的方法,使固定资产在使用的前几个年度计提更多的折旧,客观上促进了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减少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体现出了谨慎性原则。另外,从一个固定资产完整的生命周期来看,加速折旧并不会减少企业的应纳所得税总额,相反企业加速了设别的更新,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及创造利润能力,还会使国家的税收及财政收入增加。

(三)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由于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所以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严谨。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该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第二,研发、获得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准则强调了经济利益的流入及获得资产所付出的代价,这极大的避免了某些公司利用无形资产粉饰报表的行为,体现出了谨慎性原则。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定期或年终,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若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企业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就是谨慎性原则,其目的是使企业各项资产价值更加真实及客观,保证财务信息的说服力及有效性。另外,准则也规定,企业长期资产一经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随意转回,其目的是防止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来操控利润。以真实的资产价值为前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才能被更真实的反映出来,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才能更有保障。

(五)企业收入的确认

对于企业收入的确认会计准则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例如:销售商品的所有权及相关风险、报酬均已转移给了购货方;企业不能对售出的商品再进行实质上的控制;销售所得收益能够可靠计量;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企业为获得收益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等。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只有满足诸多条件后才能确认收入,避免企业对获得收入的高估。

三、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矛盾

谨慎性原则与真实性、相关性、历史成本计量等会计核算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首先,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合理预计并确认尚未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这与真实性原则显然是对立的;其次,在谨慎性原则的作用下,企业有可能多确认费用成本,减少对企业收入的确认,这种保守的做法可能导致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不配比,失去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最后,历史成本要求企业资产使用取得时的成本计价,而谨慎性原则允许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谨慎性原则对本期财务信息的倾向性过强

谨慎性原则作用的着力点是在某一特定的会计期间,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此会计处理对计提当期的会计利润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但由于应收账款的核销及回收,在以后的会计期间极有可能出现利润的大额度反弹;企业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在计提的当期企业存货的价值减少,很有可能使企业后续的销售成本降低,使得利润大额度的反弹。

(三)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带有主观臆断性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带有主观臆断性主要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及能力有关,对谨慎性原则的不恰当运用就会引起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例如:企业接收固定资产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要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如何合理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使用何种折现率,这些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直接关系,随意的使用谨慎性原则,会使会计信息的宏观性被破坏,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可以说谨慎性原则如同双刃剑,如果使用合理企业的会计信息会更真实、客观;相反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不合理或随意使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会被严重的破坏。

四、谨慎性原则应用改进的对策

(一)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找出原则平衡点

以上市公司为试点,逐步的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使各种企业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中竞争发展,提高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使投资人及债权人对企业有更加准确的判断,使会计信息成为决策的重要的依据。在实践中找出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适度的使用谨慎性原则,在把谨慎性原则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会计核算使用谨慎性原则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约束,使财会人员核算时的随意性及主观性受到限制。例如:欧美国家在对存货运用谨慎性原则上就做出了规定:如果使用市场价格对存货的价值进行计量,首先要保证存货的预期销售价格将会下降;其次要保证制造及销售存货的成本将增加,另外,价值的计量也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应用市价,资产计提折旧的额度必须控制在原始成本以下。受到这些约束条款的限制,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随意操作将大大减少,谨慎性原则和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上的冲突也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三)合理的排列各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

真实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必须建立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企业的财务核算都必须保证资产状况和经营结果的真实,至于谨慎性同配备原则、相关性原则之间的冲突,企业则应该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来决定其使用顺序。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人员在谨慎性原则运用中体现出的判断能力就是对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合理使用,以及做出的相关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现阶段,我国财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上存在不足,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积极的充实知识储备量,对财务知识做到系统、全面的掌握,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的组织企业财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使其业务能力能够与时俱进。

(五)加强审计监督

实际工作中谨慎性原则极易产生主观随意性,严格审计监督能够防止对谨慎性原则的曲解及滥用,防止人为因素造成谨慎性原则负面影响的产生。另外,企业也要加强内在约束机制,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使谨慎性原则可以更合理的被运用。

参考文献:

[1]吴小金.浅议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2)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核算 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财政体制也随之不断变革,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中财务核算的作用以实现经济资源的最大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稳定、高效、安全、完整的,有利于改进财务核算和提高工作实践水平的核算制度意义重大。相比于经济水平高、经济体制健全的发达国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财务核算水平还较低,还处于摸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过去所说的财务核算一般是指对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一些会计相关资料进行核算,主要是一些以前记录的并且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证据和历史数据。以传统的可算方法为基础,以新型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建立信息化、技术化、知识化并与国家预算机制相协调的现代财务核算制度,以逐步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财务核算概念及相关内容

(一)定义。

又称会计核算,是一种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使用会计相关方法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预算活动或者实际生活中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相应的结果,并使用会计相关专业核算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每隔一段时间制作相应的财务报表和一些所需的有关于内部管理的资料,以此来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相关数据和依据的活动。

(二)职能。

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指的是对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利用价值量对其进行综合、系统、连续的数据记录、分析、计算、汇总、整理、加工并提供会计报表等信息的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财务记账、报账等相关会计基本工作。2)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同监督本身的含义类似,只不过是对财务上的监察、督促,具体指的是会计人员根据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目的,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审查、评估经济业务是否具有有效、合法和合理的特性,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干预经济行为,以使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3)社会职能。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企业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也不断增长,因此生产中各个环节都已经有会计管理的参与,主要的工作有记账、报账、算账,以做到为企业的经营服务的目的。新型会计职能也不断出现,如分析、控制、决策、预测职能等,这些职能与会计基本职能一起形成了具有层次性结构、有机的、综合的职能体系。

(三)原则。

(1)财务核算中的总体要求方面主要有一贯性、可比性、客观性等三个原则。2)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主要有明晰性、及时性、相关性等三个原则。3)会计计量方面、确定要素的要求方面主要有资本支出、收益支出、历史成本、配比、权责发生等原则。4)修订惯例方面的要求主要有重要性、谨慎性两个相关原则。

(四)内容要求。

财务核算相关要求为证券和款项的收纳、交付,财物的使用、收入、支出,债务和债权的结算、转移和产生等,经费和资金的收支,成本和费用的计算,经营结果的处理,财务有关手续的办理等。

二、现行财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均有设置财务核算有关机构,以实现财务审查和核算工作,但是这些大量的凭证工作量使得财务核算有一定的难度。原始凭证都需要编制成记账凭证,不断趋于明细化、规范化的财政支付要求,使得会计人员需要做账的内容不断增多,工作量也相应不断增大。财务核算有关部门必须按月按时将票据准确的制作成记账凭证及总报表,以满足企业财务信息和财务核算的对会计相关信息统一性、可比性的需求,还应该结合考虑数据的高效性、可操作性以方便接受检查,当前都得以账务的正确性为前提进行。

(二)核算职能、服务定位模糊。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规模也不断丰富多彩,目前资金和经费来源渠道不断增多,使得经费核算模式不断趋向多元化发展。在这些经济模式的不断转变中,使得财务经费可能出现口径差异等问题,进而使得在财务核算、清算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矛盾,如企业人员经费请求与会计人员拒绝支付的冲突。主要是在会计人员方面来说,很难对核算服务做好和对财务监督严格两方面进行精准的定位。

三、完善财务核算工作的建议

(一)改进财务核算方法。

传统的财务核算方面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改进财务核算方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财务信息这类数据处理的工作也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来实现。主要改进方法有对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更新,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保存,防止因为软件系统版本和软件本身为保存好而造成会计信息无法调阅的问题。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进行调阅:(1)如果财务核算的当前版本号和调阅的版本号一致,直接采用调阅功能,在此功能中输入调阅版本号即可实现。(2)与情况1相反,当版本好不一致时,此时如果需要调阅则需在别的电脑上安装于文件相符合的版本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有效改进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二)完善财政体制和财务核算保存。

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不够完善。财务核算应该依照会计信息的物理特性,保持财务核算和相应的样板相一致,而不是简单的存储和记录账务在光盘、存储介质上。财务核算应该保存核算过程中各个版本的财务数据,且对原版本的数据也应该好好保存,这些管理和收集工作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建立与国家财政体制、新型财务核算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规范化报账流程,结合管理、财务、会计等相关技术,加强财务管理的培训与学习是实现财务核算信息化的保证。

总之,提高核算人员自身的综合水平,完善财政体制,有效保存好历史财务数据,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对提高财务核算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企业的财务核算方法,也由传统核算方法向科学化核算逐步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下《建造合同》对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分析了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规范施工企业财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重要措施。

关键词 财务核算 制度 建筑施工

一、新会计准则下《建造合同》对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5 号——建造合同》的颁布,虽然进一步规范了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也存在影响施工企业准确执行建造合同的因素。

1、积极方面:(1)新建造合同准则核算方法更符合企业的实际。建造合同准则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成本,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2)新建造合同准则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利润水平。《建造合同》强调成本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强调成本管理的过程监控。因此,可以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消极方面:(1)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存在着阻力。部分领导及财务人员对建造合同准则的内容和实质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了建造合同准则的正确执行。另外,个别部门及其领导认为执行建造合同准则是财务核算的问题,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没有关系。(2)完工百分比难以确定。完工百分比的确定是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的关键环节。完工百分比法的关键是确定完工进度。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价值较大,生产周期很长,经常发生工程变更,引起合同总造价的变化。此外,合同实际成本受市价的影响也较大,难以准确预计,影响了完工进度的计算。

二、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涉及的作业项目一般都具有流动性,因此使得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工程周期长、产品多样化等特点。鉴于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的自身特点,从而与其他企业的财务处理也有所差异,但目前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还存在一定不规范之处。

(一)经营者对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视不够

从我国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经营者对于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些很不诚信的项目经理就想法转移亏损,在转移过程中通过虚增成本和费用获取利益,然后将矛盾和损失转移给公司。另外,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没有将成本核算当作会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致使财务部门外的其他作业部门对基础成本信息的核算不清楚

(二)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规模有大有小,施工队伍鱼目混杂,企业应设的财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准确汇总报表会出现较大的困难,分属单位或部门的会计信息可能出现严重的漏报现象。不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对挂靠企业更是形同虚设,其根本不能按照施工企业的要求提供财务信息。

(三)数据统计不具体,给财务核算造成困难

数据统计是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之一。一般来说,保证工程项目财务核算比较准确的主要依据是事先统计、汇总的数据是否全面、是否准确。数据统计不具体,会导致财务分析难以深入开展,难以反映出人们凭直觉不易发现的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既不能如实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无法实时了解各区域分公司、项目部的真实情况。

(四)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主要问题在于:施工企业中有些财务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甚至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有些财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在领导的指挥下制造虚假财务信息,造成财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财务核算意识

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将财务管理视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而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相应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把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人员及项目经理的重要考核内容。规范财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财务核算,认真执行相关财务制度,遵守财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财政、审计等检查监督部门,有必要在对企业的检查监督过程中,重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查监督工作,有效地促使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地方财政部门可否在《企业会计制度》总体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细则,从制度上规范其财务行为。《建造合同》准则对施工企业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建造合同准则能使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好地贯彻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二)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尽到他们的职责。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应加强对新会计核算办法及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自身的财务核算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财务工作程序,从成本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主要环节逐一落实规范的管理程序,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施工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核算是企业内部制度的中心,而财务人员是承担财务核算职责的主要人员,因此财务人员要有足够高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担当起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重任。针对当前施工企业财务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问题,施工企业需要立刻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财务操作能力。

篇5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影响和对策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会计制度也在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会计制度的转变也给企业财务核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要积极的采取对策进行应对,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实施会计制度对我国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深入实施,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核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明确规定企业的会计文字、使用的计量单位、业务类的会计处理划分标准。特别是对业务类的会计处理方面有强烈的要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于利息资本化的确认条件、披露细节以及资金的核算方法都有相关的明确规定;(2)对于货币易和非货币易,有明确的划分标准;(3)对于或有资产,补偿金额只有约大于95%基本状态才能确认,如达不到基本确定的补偿金额,通常不予确认[1];(4)对于或有负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财务处理,务必符合相关确认原则;(5)在相关报表的内容上,明确规定报表中的数字来源构成,以及报表附注的内容。对以上的会计处理资料,每位财务核算人员应对资料进行专业、全面的分析及判断。会计人员要掌握3条确认原则在财务核算中的应用,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以及谨慎性原则。在对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中,会计人员要了解资产的定义、准备计量值及需要哪些确认条件等。在处理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中,会计人员也要了解负债的内容,并备好计量值、确认条件。关于收入支出的确认和计量,也要明确收入或支出的确认条及备好计量值。涉及到非货币易、或有事项以及会计调整等,会计人员要按照标准内容进行财务核算处理。

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的完善对策

1.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核算制度。首先,新会计制度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会计人员要掌握新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原则、财务核算评估,并及时了解及国家颁布的会计政策,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判断财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财务核算工作,不断深化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判断力,并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企业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活动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在培训期间,要建立明确的考核制度,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业务素质均达到工作要求者,在尽量取得会计资格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财务核算,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处理特点,建立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使财务资料有比较性,确保财务核算工作能正常有序的进行,从而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建议。此外,在计算资产期末净值的过程中,应坚持采用成本和可回收净值孰低法来确认资产的期末计价。成本方面主要简单依据实际成本金额来计价,可回收净值相对复杂,往往要求企业要根据详细的情况及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制定可回收净值。可回收净值的制定应符合企业自身特色资产的确认。第一,具备合理的证据,企业要研究出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资金的计量方法、取证方法等。第二,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作为一名财务核算人员,在做好记账报账工作的同时,还要掌握企业的资产具体分布情况、资产的变动状况以及资产的持有目的,给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2.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

新会计体系的实施,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指标体系,得出企业当下存在的财务问题,并上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企业要了解指标的层次,明确指标在不同层次的重要程度并给予一定的权数,再研究相关策略使指标合理化[2]。其次,分析指标在总体目标中的合理性,如出现不合理的情况,要及时调整预定目标或者多次调整指标,使管理目标跟财务指标体系相协调,更好地发挥财务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最后,指标体系的建立存在阶段性,企业要严格执行财务指标体系,当完成一个财务指标时,还需继续完成更高的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服务于管理目标。所以说,一个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良好的循环发展,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三、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安全、有效,而且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要认真的分析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核算带来的影响,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应对,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解伟杰 单位:郯城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