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

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优化课堂: 教材; 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93-01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与马慧琴校长、同年级姚金荣、李萍等老师讨论、总结。我个人也在不断地反思,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经验暂不能完美地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这些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一直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看过的文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自己的感想是: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篇2

“体验作文”: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再将生活的体验与对文本的感悟结合起来,不断整合、内化再整合,产生新的思想体验,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并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体验作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习作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

一、体验情境

(一)观察体验,诱导生活体验。

确定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能诱发内在的生活体验,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于是我们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来命题。

(二)创设情境,激活生活体验。

老师得给学生创设一种缘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态“情境”,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走入生活,共同体验,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的确,一个成功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再现生活,提供素材,还能激活学生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体验作文

(一)交流合作,抒发表达体验

在有了大量生活观察、情境感悟以及个性体验之后,学生对写作专题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材料、强化体验、理清思路。交流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构思成文,抒发生活体验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教师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启发,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整体构思,逐渐成文,抒发内心体验。

(二)评价展示,强化升华体验

1.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评价要宽容,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老师可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析。

2.我们还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譬如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展示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 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升华了成功的体验,再次激发了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热情。

3.鼓励学生自编个人作文书或者班级作文专辑,让学生自己设计作文封面,自己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新芽》《起航》《少年时代》,让学生把自己满意的习作编入自己的作文书中。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

《吹泡泡比赛》作文教学实录

(一)多媒体展示情境,激活体验

1.课件出示:小学生的各种课余生活图片。

2.老师激趣导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可丰富多彩了:滑冰,游泳,画画......今天我们来举行吹泡泡比赛,好吗?

3.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和评选方案 ,并提出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观察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细心观察比赛的场景,经过。

(二)开设活动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1.老师宣布比赛开始,第一轮分五个小组初赛,要求其他组的同学观察吹泡泡小组的同学,每组评选一名最佳选手。

2.第二轮五名最佳选手进行决赛,要求台下的同学认真观察其表情动作。

(三)交流合作,抒发体验

1.小组交流,在吹泡泡比赛中你自己的心情如何,你观察到的场景,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有哪些有趣的情景等等。

2.全班交流汇报,在比赛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3.老师多媒体出示优美词句:关于人物神态,动作,心情或者描绘场景的美词佳句。

(四)构思成文,表达体验

1.老师可以简单地指导的写作方法 :告诉学生,这次习作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把比赛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用上生动的词句。

2.学生构思,抒发内心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

3.成文后,反复阅读,认真修改,老师加以指点。

(五)评价展示,升华体验

1.多种形式评价学生作文。可以让学生读读自己的作文,说说优缺点,也可以看看同桌的作文,进行互比互评。教师还可以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析。

2.在教室后面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展示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同时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升华了成功的体验,再次激发了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欲望。

吹泡泡 王为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吹泡泡比赛 。

老师宣布了比赛规则,开始抽选参加比赛的同学。大家 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 异口同声地喊着“我来我来!” 。

初赛开始了。台上比赛的同学们又紧张又激动。他们一手拿着泡泡水瓶,一手握着吹管,沾上泡泡水,就鼓起腮吹,一个个晶莹透明的泡泡就神奇地飞出来了,在空中飘飘悠悠。那些泡泡真美丽, 粉红、淡蓝、浅紫……五光十色,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又像一串串成熟的葡萄……

决赛开始了。真不愧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高手,吹泡泡的同学多么像 神奇的魔术师,有的不慌不忙,有的手忙脚乱,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吹出了大泡泡就得意洋洋,有的没吹出大泡泡就垂头丧气……观看的同学手舞足蹈,加油声,欢呼声,笑声,歌声,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邓力豪

今天,我们班上了一堂有趣的作文课,老师举行了吹泡泡比赛。

老师宣布了比赛规则,就开始选人比赛了,同学们大声喊着“我来!我来!”。

先进行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比赛,选出吹得好的同学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的初赛,选出了五位同学进入总决赛,其中一个就是我,我高兴极了。

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级教学情况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展开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标准为标准实施教学。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督促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

4、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做到经验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段,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在明确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部分教材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根据三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大面积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研究。

(二)重视常规,提高质量。

1、以教材为凭借,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学生默读、品读、研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抓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段作文教学,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重视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读、认真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规范,重视学生作业订正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做到共同发展、进步。

(三)加强研讨,共同进步。

1、教研组每位教师均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教师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时沟通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难题,使教研活动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四、具体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级组语文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工作。

(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3)组织学习研讨三年级教材特点、目标。

(4)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5)优秀老师开一节先行课,组织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听课和评课。

十月:(1)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课。

十一月(1)继续组织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本年级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2)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3)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其他教研活动。

(4)期中能力自测。做好相关的质量分析.

(5)抽查备课。

十二月:(1)研讨展示课。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继续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5)针对期中自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期末能力诊断(要求同期中)。

(3)年级组工作总结。

篇4

一、课程素养

语文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是制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帮助教师掌握课程开发技术,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课程元素是:

1.语文校本课程目标

语文校本课程目标首先应当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总目标,在这个大方向之下,分阶段、分项目列出细化的、阶段性的目标。可以把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

(1)营造语文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提升。充分挖掘语文教师潜在的课程资源,使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在课程的实施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拓展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体现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从语文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看,“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可以具体确定为:编写“儿童诗”校本教材,总结“儿童诗”教学的方法,探索实施“儿童诗”校本课程的途径和策略,促进学生诗词素养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2.语文校本课程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定后,要根据课程目标对课程材料进行筛选和组织,形成不同类型的语文校本课程。

第一类是教材性语文校本课程。如编写《各年级读写目标指导纲要》,采用纵横坐标式:横坐标有阅读目标、阅读范围、阅读数量、读写指导、读书笔记、写作(口语交际)数量等,纵坐标有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

也可以将名篇名著、时文、同龄人的习作等,分门别类编辑成小本子,作为校本课程的阅读教材,供学生课内外阅读。“名篇名著”类宜让备课组依照课标要求研制开发;“时文”类宜师生合作共同开发;“同龄人的习作”类宜让学生参与开发,习作可选自报纸杂志,也可以向全校同学征集。这类校本课程各年级都可以开发,便于形成系列校本课程。

第二类是主题性语文课程。主题类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采取针对某一领域的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深层次的课程开发,以满足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深入学习与发展。如识字、写字、演讲、诵读、习作等。北京市崇文区回民小学将民间文学“藏头诗”引入学校课程,在欣赏与学写藏头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三类是活动性语文课程。如开展文学讲习班、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电视演播、电脑小报、笔会、辩论会、新闻会、读书报告会、时文赏析会、经典诗文诵读等。

第四类是环境性语文课程。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以熏陶学生的语文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评比栏,“看谁写得棒”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里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读书阶梯伴我成长》,确定了语文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序列。一年级上:认识学校图书馆;一年级下:整理我的书;二年级上:认识一本书;二年级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年级上:学做文摘卡;三年级下:走进上海图书馆;四年级上:学会上网查资料;四年级下:读书要关注作者;五年级上:学会批注;五年级下:学写读后感。

要注意的是:选修课、活动课是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一种载体,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式不应局限于选修课、活动课。语文校本课程不是“加课”,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合理上课,科学施教。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提倡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强调的是课型、样式的灵活多样、各不相同。

3.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从功能角度来看,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有两类:一是条件性资源,它们决定着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地点、媒介、设备、环境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二是素材性资源,它们是语文校本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因素。

从年级看,《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内容可以作如下设计:一年级儿歌,二年级诗歌,三年级诗词,四年级《三字经》,五年级《弟子规》,六年级《千字文》。具体实施可作如下安排:(1)背一背。以《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为主,辅以背诵名言谚语、歇后语、成语、对联、诗词佳句等。(2)讲一讲。积累名人名言、成语等,以讲故事形式进行交流。(3)读一读。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课本等,培养朗读能力。(4)写一写。通过抄写巩固积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5)评一评。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当前应特别关注网络资料。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还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为此,浙江省教育厅作了积极探索,从2012年11月启动了五年内为浙江省在校中小学生建立个人“数字书房”,每人一个登录号码,向学生提供更大、更便利的阅读平台,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4.语文校本课程流程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大致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流程:(1)成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校本课程的开设和管理建立组织保证。(2)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3)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案例分析、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4)进行资源调查,对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做到心中有数。(5)通过课程纲要的审议、答辩、推介等方式,建立教师之间开发校本课程的竞争性合作机制,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建设。(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7)了解、研究和引导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8)对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9)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和研究。

二、学校为本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方面资源的条件,开发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校本课程。“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它有三方面的含义:

1.为了学校

一是要把本校的实际情况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充分考虑本校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考虑本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结构和专业水平,考虑本校学生的语文学业基础和兴趣特长。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学生来源、发展基础以及学校特色等各不相同,所以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也不一样。基于学校,强调个性化,才能够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

二是要把改进本校的语文教学问题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本校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本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语文教学理论问题,而是本校语文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会囿于语文教学的某一种理论识见,而会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语文教学实际问题,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

2.在学校中

学校特别是校长,享有在课程政策范围内决定校本课程的主要权力和责任。但是在学校内部,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建设语文校本课程的主体,语文校本课程不应该只是校长或其他领导者个别人或少数人来做,而应该让师生,特别是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同时还是学生需要和喜欢的,学生要能够对语文校本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语文校本课程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本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主要由本校的语文教师来解决,要经由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本校语文教学中加以有效实施。真正对本校语文教学问题有发言权的,是本校的语文教师,他们对本校语文教学实际问题有其他人不能替代的作用,他们是学校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

学校里的教室、图书室、校园环境等是语文课程资源中直接、显现的资源。正因为它的方便、快捷,所以应充分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本资源活起来。

3.基于学校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落实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一般说来,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

由于校本课程是指直接由学校决定的课程,所以它首先是一个管理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课程形态。校本课程的实施也不统一规定具体的课程形态,像学术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以及其他更综合、灵活的课程形态。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不同学情、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特点酌情处理。例如,一所小学关于书法校本课程开发,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校本管理网络:校级管理(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管理班级管理。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课程,定练习时间、内容,统一进度、用本;教研组负责教学辅助资源的开发;年级组负责兴趣小组的管理,由年级组内有特长的教师进行辅导。班级鼓励学生“人人学书法”,做到班班有特色、项项有成果。

三、语文意识

语文校本课程要有语文意识,要进行“语文地”思考和设计,这本来不成其为问题。然而时下的语文校本课程常常出现繁杂、臃肿而且是非语文现象。目前有的语文校本课程热闹非凡,精彩纷呈,但是连起码的读、写基本训练也忽视了。有一句话说得好: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校本课程也是如此。对此,笔者提出一种语文观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用语文的头脑思考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校本课程中的问题,用语文的标准评价语文校本课程的效果。

1.语文意识是一种滋味

从本质来看,语文校本课程姓“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姓“校本”。语文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来进行。编写的语文校本教材,不是一本单纯的课外读物,要有语言文字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根据单元主题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和习作训练。如学习了家乡的特产,就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夸夸家乡的特产,培养喜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查阅等形式,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倍感亲近。以此来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语言的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这就有浓浓的“语文味”。

2.语文意识是一种向导

篇5

校内外结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物理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探索研究

体育课程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的解题应用探究

浅谈如何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口语训练的思考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小学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电大开放教育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让幼儿身心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发展

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出路

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柔性管理探析

德育学科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应用探析

浅谈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

独立学院考风问题及评价机制创新策略

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优化措施分析

区域背景下初中阶段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分析

智力障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矫正

探析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试析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课题

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初中体育中长跑考试项目教学的方法创新

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新课改下如何发展英语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夸美纽斯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巧设随文小练笔优化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

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探究

女保卫干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相关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策略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创新意识的策略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德育环境建设的探究与创新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的契合与创新之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的探讨

构建维吾尔医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

论新课程标准下美术鉴赏课堂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篇6

1培养自学习惯

施教之功,贵在养习。自学就是自己学习,主动学习。习惯就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要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首先要养成自学习惯。学生在课间、课后、假日、外出自学习惯一旦养成,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自觉获得所需知识。

2明确自学任务

自学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换言之就是“我”要获取什么。就语文而言,由于语文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首先让学生明确课本中不同课文的自学任务。就是要实现如下目标:课文读通顺、流利,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自然段落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后简单题的回答,读不懂的进行思考,如若仍不能解做出标记。这些目标是课文自学中所普遍具有的目标。不同的文章也有别的目标,如古诗词的作者、朗读等。一句话,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水平,先明确这些普遍目标。

除课文中的这些学习目标外,还能自觉的由课文联想、仔细的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收集一些作文小素材,积累一些语言。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学以致用,而又发展语文。

3掌握自学方法

3.1朗读法。多读而其义自见,同时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3.2查阅资料法。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字典、词典、字词句篇这些常用工具书甚至相关的报刊杂志,获取知识并解决阅读中的有关问题。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3.3询问法。学问同学,询问老师,询问家长,或与课文有关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即开张简单的社会调研,来获取更为广阔的知识。

3.4阅读自学中的圈点批注法。三年级学生,让其能从阅读提示中找到有关问题,在课文中可以注出自然段序号,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标出,对字词的音、形、义能做标注,对不能理解的也要标出。这是一种最常用得方法。

篇7

结 题 报 告

背景及意义

1、语文学科功能的异化。

如果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那么语文教育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就应该是“语文是什么”。简单讲,语文就人为了参与社会生活所掌握的沟通工具,是使人思想丰盈,情感愉悦的精神食粮。学习语文既是对前人精神财富的继承,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品悟。但是,每当论及语文教学,往往令国人痛心疾首。现实中的语文早已失去了她本来的灵性与俊美,变成了应试的奴仆,变成了家长、老师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变成了冷酷的驯化和空洞的教条……表现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就是繁琐分析、死记硬背和解题训练。教学研究常常也是一味追求教法的标新立异、赏心悦目,惟独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原——儿童该怎样学语言。

2、机械、封闭、枯燥、功利、压抑——传统语文教学种种弊端之涌现。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教学就语文而语文,从课文到课文,语文与生活分离,知识与精神对立。重视了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活动与生活;重视了教师的讲授,却剥夺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了结果,却轻了过程;追求了考分的回报,却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真是“语文语文,让人头疼!”这种激烈的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必须尽快寻找一种适合儿童的语文教学。

3、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召唤。

生活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们不再是文字的奴隶,也不能满足于艰涩的书斋语文,而是具有主动品质和强烈的自我表现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能通过语言积极与人交往,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将语文应用于各种特定的生活情景。语文不仅是享受物质生活的手段,更应是个人充实精神世界的核心成分。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改造现有的语文学习。

4、坚实的理论基础。

活动教学有着坚实、广泛的学术基础,其支撑理论主要是前苏联列昂节夫等人提出的“活动—发展”理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从事实际生活,让感官成为理性的向导,培养孩子爱好学问的兴趣和发现的能力”等主张。裴斯泰洛其的“教学要适应自然,头、心、手和谐发展,强调人体感官活动和直观教学”。杜威则认为“发展并不是仅仅从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的意思。它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发展的中介是活动。”维果茨基等人更是明确提出“活动—个性”理论。另外,我国的“情境教学实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等语文教学改革也为活动教学提供可靠的实践基础。

研究目的

以“主动性”和“全面性”为认识起点,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活动促发展理论为指导,这样描述语文活动化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确立如下研究目标:

操作目标:

1、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和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出发,确立全面的语文教学目标观。

2、从实践中探索,从观念上把握“活动”的本质内涵,提升教学观、学生观。

3、构建基于“活动—生成”的语文活动化教学范式。

4、探索适合儿童学习语文的“活动方式”,使活动化教学成为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5、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体系。

发展目标:

1、使每个儿童都能在生动、多样、探究性的活动中建构语言。使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享受到语文的乐趣。

2、在处理好“双基”与能力、知识与情意等关系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儿童的语文学习质量。

3、促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改造自己的课程观念,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意识。

研究内容

1、关于课程目标的拓展与深化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灵魂,因而具有导向功能。从目标层面思考教学问题很有必要。

活动教学确立了新的儿童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建构语言的生命体。语文教学也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还是凭借语言学习发展语文素养,形成生动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因此,其目标内涵得到了放大。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活动教学的意蕴在于教学更是一个过程,是生成性的。语文教学本身包含丰富的发展价值,而不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如果给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活动载体,比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对“预习引导”“小组对话”“综合实践”“体验表达”等活动的尝试,在活跃课堂的同时,也明显增强了教学本身的张力。

基于此,我们构架了语文活动教学的目标体系:

基础性目标:思想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发展性目标:交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方法、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等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从这两条线索构建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角度,提炼基础性目标;从教学过程、儿童学习方式维度,挖掘发展性目标。

2、关于语文活动教学的模式构建

构建语文活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学是个开放的过程:以对话式课堂活动为主,又包括课前的准备性学习活动,以及课后的实践延伸活动。

课堂是纽带、桥梁,而不是全部:课堂是为具有不同经验基础的儿童创造的一个对话、共生的场所,是一个交流成果、分享经验、沟通情感的平台。具有对学习思路的策划功能、对学习成果的展示意义和对学习疑难的研讨作用。

开放的课前预习——开放的课堂互动——开放的拓展性实践

关于课前预习: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个体学习基础上,但有限的课堂难以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因此,应大力开发课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预习活动。这不仅为课堂学习夯实了基础,也是学生感悟语言,学会学习的很好机会。不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独特体验设计自己的学习。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初读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资料及其它学科知识,寻求与课文相匹配的生活经验,整理预习笔记。

关于课堂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语文活动教学就是学生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性,培养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生成鲜明个性的过程。课堂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紧密结合预习基础,围绕问题展开的对话活动。因此,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板块:展示预习成果(学会了什么以及怎么学会的)——交流疑问(相互质疑,筛选难点)——在老师的组织下研读重点、难点段落(重视自读理解以及丰富的体验活动)——协商实践作业(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新出现的问题,组织综合性学习)。

关于课后实践:教材只是个载体,或者是个生长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紧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经验,融合我校的扩展阅读特色,开展多姿多彩的综合活动。这样,将课堂延伸,将教材放大,带领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学习生动有趣的语文。

3、语文活动化教学策略的探索

活动化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摸索出以下一些活动策略。

预习引导策略:预习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提供了宽松空间。这不仅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个体资源的积极措施。重视了预习,是落实“先学后教”原则的重要体现。实验班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预习习惯。自三年级始,对预习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每个学生备有专门的预习本。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读有收获,到读有疑问,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自能学语文的能力。具体讲,该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1)预习指导的渐进性(低年级,读通课文,读懂句子;中年级,读通课文,读懂自然段,开始学习查资料;高年级,基本读熟课文,基本把握中心及主要内容,能结合预习简要地发表看法。)(2)预习资源的开发:合作资源(家庭式、小组式)、信息资源(家庭书柜、教室书吧、学校图书室、网络、电视材料等)

预习展示策略:经历了充分的预习,学生都是怀着强烈的表现欲参与课堂生活的,因此有必要创设展示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小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具体步骤是:二读(自主读课文、读生词)三说(说文章的相关材料、说自己读懂什么、说自己是怎么读懂的)一问(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问题对话策略:教学是师生多边经验的耦合。教师应鼓励学生表露自学过程中的疑问或困惑,结合自己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引导学生筛选话题,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处引导学生展开研读。可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既是教学的主旨,也是课堂的主体部分。

实践体验策略:活动教学遵循“活动—发展”“做中学”的原则,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解放儿童的肢体,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焕发出勃勃生命力。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语文学习。比如:操作实验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咏绘画活动、观察欣赏活动、讨论争辩活动等。

语言再造策略:所有活动都必须体现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这一宗旨,都必须围绕“语文”这一内核展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如:吟诗会、想象作文、图文日记、设计校园警示语、学写调查报告等。

4、语文综合活动的设计

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旨在拓宽学生语言学习途径,增加语文学科张力。结合本校的扩展阅读特色,我们进行了“专题阅读”的探索,确立了以下设计思路:与教材联动、与课堂链接、与生活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详见附件《专题阅读—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一项有益尝试》)。

实施阶段

1、课题生发阶段

1998年,我们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活动教学第二次研讨会”,观摩到了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同时感到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压制主体、形式单一、功能单薄等诸多弊端。于是,产生了以活动化思想重构语文教学的设想,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同年,省实验小学验收组的专家以及前来观摩的西场小学老师听了我们的课后给予较高评价,增强了我们的研究信心。

2、课题立项初期

2000年本课题被立项为县级教研课题,在我的邀请下一些低年级的老师很乐意地参加到研究中。活动教学首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并很快产生了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视野更加开阔了。刘金霞、周志华、李进红等老师应用活动思想设计的语文课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及各类公开教学中引起很好的反响。

3、实施探索阶段

2001年至2002年,伴随着实验向中、高年级的推进,我们对“活动”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从低年级追求形式的多样,向高年级研究性阅读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拓展实践”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98-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写教学,写作教学素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写作教学成果基本可以代表整体语文教学成果,而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小学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环节存在着的较多限制性因素,严重不利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对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研究提高写作教学水平的措施。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

1 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写作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形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影响较大,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往往教导学生背诵一些优美词句与格言运用到文章写作中去,但小学生受限于年龄与理解水平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内涵与利用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注意通过各种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出积极性[1]。

1.2不重视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难以形成写作基础

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修辞方式的运用方式、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等)的积累是进行写作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在没有准确考察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储备量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各类写作项目的训练,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在没有充分的语文知识储备的状况下进行写作训练,遇到的困难阻力较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小学生写作作文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与生活的联系

作文内容生搬硬套是大多数小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真情实感与生活感。主要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因为生活阅历较少在写作中往往生搬硬套,存在着一件生活事件多次运用的现象,严重缺乏对生活事件的加工、重组和再造的能力[2]。

1.4不重视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任务应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并在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阅读量有限,生活体验较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这一现实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写作学习感受探讨,致使学生的习作思路闭塞,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

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教师转变写作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审视当下小学生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摒弃以往落后的写作教学理念,善于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进生活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进行白描写作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花坛里的花草灌木、道路旁的高大乔木,夕阳西下时的云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肉眼观察将景物与各类食物进行详细实在的描述,教导学生善于描写真实的生活。

2.2加强小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

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单凭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各类与语文有关的生活情节,积累语文知识,比如识别广告牌、学习查字典、在课外时间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与外国名著,增加文学修养与基本的语文知识素养[3]。

2.3将写作教学与生活进行细致的联系,激发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确保下笔言之有物。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思考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注重写作教学的思想性与情感性。

2.4扩大学生写作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善于设置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语言游戏活动,例如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等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量得以丰富,并训练联想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真情交流会,让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通过激发学生的会议能力唤醒情感与语言文字的感觉。

3 结语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职能,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当下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各类限制写作教学质量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出发,补充写作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与文字表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型的写作,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春,韩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教育时空,2014,08(16):155.

[2]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问题研究,2014,03(28):112-113.

篇9

关键字:以人为本;小学作文;作文教学;乡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后经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基本上明确了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阐释。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尊重人、关怀人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教育者的教师,还是受教育者的学生,甚至是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彼此的和谐发展。而在本文中,“以人为本”中的“人”作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学生,因为他们是受教育的主体,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学问、有素质、有发展的学生。

一、学生之“本”

学生之“本”是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即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则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学而不厌,乐于其中。

二、小学作文教学在乡村环境中的局面

乡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师资力量上,乡村小学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育观念整体上确实不能等同于城镇小学的教师;又如教学设备上,乡村小学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和学生学习园地的创办显然也不如城镇小学;再加上很多乡村小学的学生,其家庭背景往往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照顾不到,并将家中的很多大小事宜让孩子来处理,这样不仅使他们的孩子少了一层教育,还减少了学习时间或游乐的时间。这些因素体现在作文的教学上发映为学生的知识量不足,生活乐趣的体验也不足,从而致使其写作时缺乏感悟与灵性。当然,乡村教学环境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如大自然的丰富资源来得更直接、贴近,无论花草虫鱼还是山野田林,这些充满纯朴生活气息的物体在乡村学生的印象中体会更多,了解更多。因此,乡村教师如何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利用好有限的自源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重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能因为自身资源的缺乏而消减教育的兴趣,而应作以积极的探索和努力的实践。

三、“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开展乡村小学作文课,笔者以为教师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熟悉《语文教学法大纲》

在新出的《语文教学法大纲》(2008)中对各阶段学生的教学要求各不相同,教师只有熟悉《语文教学法大纲》,才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如《语文教学法大纲》中说明“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字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的书写、运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又如,“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听说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联系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要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可以说,《语文教学法大纲》是充分照顾到了学生因年龄和学识的差异而设定各阶段教学目标的不一致,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通过熟悉《大纲》而更好地设置教学任务,不提前学习过高要求的任务、不超量完成过重的作业,使学生而有余力,保持对学习的渴望,才能做好从识字到阅读,从习作到写作的逐步跳跃。

(二)教育心理学的掌握

现代儿童教学心理学认为“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乐趣,要想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赞扬,决不能让他以不知道为乐。”[1] (P24)又“小学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的主要心里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想象甚至幻想来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因此,低年级的儿童要着重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并使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1] (P64)等。对教育心理学的掌握,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所要求的,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和接受心理习惯出发,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在小学教材中,就有不少的课文才考察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如一年级上册的《菜园里》、《自选商场》、三年级上册的习作课《风景优美的地方》等,都是培养学生练习观察能力或说话能力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从颜色、远近、上下、大小、长短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教学上又从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和事件的发生来启发学生的说话条理等等。切实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写作氛围的创造

小学阶段,低年级(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写作尽管还不能称之为作文,但词语的运用、句子的书写以及习作的练习都是为高年级(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对这阶段“写作”的培养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写作水平能否产生良性的影响,因此,同样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而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则更能使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特别是乡村小学中,教师要运用可利用的资源来营造趣味性的“写作”环境。如让学生描写上学路的见闻,或课后十分种的活动,甚至是一年四季山野田林的变化,学生寒暑假期间的山野情趣等等。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通过让学生以说话的形式来表达他自身的感受,以鼓励为主,引导为辅,让学生比一比谁说得更好,更流畅。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后,发现有哪些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拿出来与同学分享,使课堂的气氛不要停留在单纯的教师说教而已。

学生通过课上的说话后,即锻炼了他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的思维组织能力,算是在写作之前打好了草稿,这样再让学生去完成写作,学生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最后,总结上述三点,笔者以为无论是对《语文教学法大纲》的熟悉,教育心理学的掌握,还是写作氛围的创造,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非就是更好地实施每一节、每一次、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之为中心,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在乡村小学中,同样如此,它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甚至家庭环境,了解他们性格上缺陷,并予以正确的指导。而写作是学生学习语言和知识后一个能否运用得好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就确定了它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面对教学资源、学生整体素质都不如城镇小学的学生时,乡村教师想更好地开展作文写作或是写作阶段前的习作训练,必须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有效行之。这当中,就对乡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做好“以人为本”的教育。

参考文献

篇10

洪细民老师从教已20年,他把18年的美好青春都献给了休宁县最边远的岭南小学。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是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师。

“洪老师,像个先生样。”

谈起洪细民老师,他的学生家长这样说。洪老师下班后不是看书,就是练书法,二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每逢过年或村里办喜事时,他都要义务为村民写对联。这不仅陶冶了洪老师的情操,为他赢得了赞誉,而且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洪老师先后三次参加休宁县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都获得了一等奖。2004年,洪老师参加第二届新世纪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获小学教师毛笔字作品一等奖、粉笔字作品二等奖。另外,他还有多幅毛笔书法作品发表于《教育文汇》和《书法世界》。

“洪老师,是个老实人。”

谈起洪细民老师,他的乡下同事如是说。洪老师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别人向他寻求帮助,他总是有求必应。而自己有困难时,他总是尽量不麻烦别人,千方百计自己解决。从93年工作到现在,他从没跟同事红过脸。领导布置的工作,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完成。洪老师工作做得多,教学水平高,教学成绩优秀,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006年,岭南小学教导主任吴老师被派往江苏昆山挂职学习。学校领导找到洪老师,让他暂时教导主任一职。当时,洪老师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六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每周还有20节课,可以说,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了,可他二话没说,硬是接下了这项工作。接下来的日子,白天,洪老师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完成教学任务;晚上,他独自来到学校加班,处理教导处的事务,整理县教育局教学检查所需的各项材料。由于过度疲劳,洪老师曾数次在课堂上流下鼻血,但他毫无怨言。

十几年的超负荷工作终于给洪老师带来了灾难。2009年11月3日下午,洪老师突然腹痛难忍。家人将其送进市医院治疗。检查发现,洪老师得了胆结石、胆管结石,必须手术。第一次手术,医生给洪老师切除了胆囊,但胆管里的结石没能取出。两个月后,洪老师先后到市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和东方肝胆专科医院做胆道镜手术,然而都没能取出胆管里的结石。2010年3月2日,洪老师胆管发炎,再次住进了市医院,做了第二次手术,切除了半斤左右的肝脏。术后,洪老师被送进了ICU。洪老师的家人站在ICU门外潸然泪下,闻讯赶来的同事、朋友、家长见此情景无不动容。2010年6月5日,前后八个月时间,花去医疗费8万余元,洪老师终于出院了。此时的洪老师,脸色苍白,两鬓的白发更多了,背佝偻了,体重也从原来的128斤下降到了106斤。

2010年9月,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下,洪老师被调到了县城附近的秀阳小学首村教学点任教。学校领导安排洪老师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洪老师的爱人有意见了:“你大病初愈,怎么能带这么多课?再说,你已经20年没碰过英语了,能教得好英语吗?”“没事,首村小学班级人数少,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洪老师却做起了爱人的思想工作,“正因为缺英语教师,所以才安排我来带英语。如果我不带,难道还让那些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带吗?”为了应对英语教学这个新的挑战,洪老师买来了点读机,每天晚上在家用点读机自学,第二天再去教学生,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英语教学任务。

“洪老师,颇有学者风范。”

谈起洪老师,秀阳小学校长李旭光如此称赞道。洪老师基本功扎实,业务水平高,却仍然谦虚好学。洪老师经常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问题,阅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理论书籍。正因为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洪老师的课堂教学才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同事、领导的好评。2003年,洪老师参加“教学新秀”考评课活动,在海阳一小借班上了一节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找骆驼》。这节课大获成功。听过这节课的老师至今记忆犹新。一小的程胜利老师至今还时常在聊天中感叹当时的场面:“孩子们太喜欢了!一下课,好几个学生就理好书包,要跟洪老师走啊!”洪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而且喜欢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将他的思考写成文章,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里,如《小语教学“目中无人”现象分析与对策》、《继续教育:按需分配如何?》、《浅谈“简单语文”的实施策略》、《将活动进行到底》等等。这些文章都是洪老师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果,操作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11年9月,洪老师被选招到海阳一小任教。洪老师向特级教师管建刚学习,办起了作文报,向特级教师张化万学起了活动作文。不少同事感到不解:“洪老师,我们的班额这么大,上课、批作业都来不及了,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这些东西?再说,搞这些有用吗?”洪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整体上来说,一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比乡下学生强得多, 在习作上完全能再上一个层次,真正做到乐于表达,体验到习作的乐趣。再说,难得学校如此大力支持,买来设备、提供纸,免费印刷。这可是我在乡下时做梦都不敢想的。”洪老师的“作文报+活动作文”教学实践就这样展开了。至今,洪老师的班级已经出版8期作文报,共发表140多篇学生习作,学生的习作热情空前高涨。洪老师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师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摒弃阅读的“功利性”,坚持阅读的“广博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学生的阅读内容作适当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误区和以作文选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采蜜那样广泛博览。具体做法如下:

1.给学生讲清道理,向学生介绍那些学有所成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作家的治学经验。有时还利用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例子启发学生,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弄清读书与做学问、写作、生活、做人的关系,告诉学生读书不只是为了写作,即使学习写作,只读作文选,你写出的文章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上永远是“学生腔”,难有创新。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广博地阅读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科幻、天文地理、科普小品……只有广博地阅读,写作时才能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联想丰富,左右逢源。

2.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在具体的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此外,结合课文以及教材中的“图书箱”的介绍,适当评介一些名家名作,如《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童年》、《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羊脂球》、《格列佛游记》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3.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使“阅读资源共享”,这样,学生就可能读到种类繁多的好书,视野更为开阔。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重庆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会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分为纸质书库和电子书库两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其具体做法是:班级注册一个公共邮箱,在网络上下载纸质书库中缺少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放入邮箱网盘中,供学生查阅。

3.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

篇12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人们认为“中考”“高考”又不考读书和讲话,不如平时多做点笔练有用得多,因而学生训练中读得少,讲得更少。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近30年,直到最近七八年才真正体会到削弱口语教学,实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损失、一大失职。

从1987年开始,我接触了职高语文教学,所教班级都是和第三产业有关专业如:商业营销、旅游服务、医护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口语”能力差,将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基于此,我着意抓了读与说的教学与训练。

一、关于读的方面

在教学产践中我看到,凡是读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写的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强。作文语句流畅,病句少,用词丰富,左右逢源;反之,读的能力差的,作文时磕磕碰碰,词汇贫乏。看到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要进行读的教学和训练,必须有通盘的计划。我针对高中生对读书兴趣不大、认识不足的情况,首先提高思想认识,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者,皆得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李白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陶渊明一生“好读书”。在提高认识后,提出读书要求,目标并教给方法。

读书,要求读懂,会用,读得快。

所谓读懂就是了解文章的内在脉络,外在的结构形式,把握文章的中心。会用,就是要记得住,讲得出,用得活,“使其皆若出于吾口”(朱熹《读书之要》),融汇贯通,为我所有。所谓读快,快速,多读,巧读。至于读书方式方法很多,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泛读、速读、接读、轮读、齐读。根据时间、场合、文章体裁、篇幅长短、教学要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方式方法又有不同的要求。如有声的要求清楚流畅,感情准确。为了记忆多用默读,诗歌和抒情散文又多用朗读。

特别要说的是,精读与泛读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均强调精读与熟读。如要求学生读课文时搞批注,勾划、圈点、抄录等。而对于略读、泛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甚至对于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目十行的有益经验,不屑一顾。大家知道,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多作贡献,就得多读书。因此,培养学生略读、泛读、速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忽视了这一点,“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就是不可能的。我要求学生每天用半小时到45分钟阅读报纸不少于四份16版,多的达八份32版(校园报栏),有的只要求学生浏览标题就行了。由于读书是思想活动过程,要求学生读书时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这也是提高读书质量和速度的保证。

二、关于说的方面

学外语必须十分重视口语,学汉语亦然,大纲早就把说的能力看成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而实际仍落实不够,不是没有通盘计划就是缺少具体的考察评估要求。

我从87年接触职高班语文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口语重要性的教育。克服“一生下来就呀呀学语,那有不会说话”的思想。认识到要说得好,还必须加以认真刻苦训练。针对中学生实际情况,初中一年级学生大多能积极举手发言,有啥说啥,态度自然。初中二三年级主动要求发言的渐少,到高中则更少。我讲了口语使用频率高、范围广,从国家最高领导到普通市民,从闹市到遥远的小山村,从中到外,从古及今那里少得说话交流。口述速度每分钟150字以上,而手写每分钟只30字左右,前者是后者的五倍。中国历来强调辩才的培养,纵横家便是,《口才与讲演》是现代培养这种才能的一种杂志。美国从60年代起有三百所大学开办“说话系”专门研究说的学问。书面语离不开修辞,鲁迅先生说“在修辞学中,口语修辞是源,书面修辞是流”。提高对口语的认识后,再提出训练的目的要求。

首先让学生准备讲话稿在班上讲,但讲时不能照稿念。要求有条理,说清事实,生动具体。再进一步要求在声调、口吻、节奏、修辞方面有点讲究,以下是笔者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

1.天天讲。每天上课时先用三五分钟由一二名同学讲,或甲讲乙评。

2.班会作专题发言。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推出代表发言。

3.组织班级故事会、演讲会,全由个人事先准备。

4.在平时测验或期中考试专门有40或50分考题为口试,采用抽签方式选题。(要求学生主动读书自学,把课文按进度提前读完,留出充裕时间。一般每册语文教材只要12至14周便可学完,余下时间安排口试。)

5.争取参加社会上各种演讲比赛,接受社会检验,每年1-2次。

篇13

1 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技巧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走向现代化,教育的高科技不断推进,使教学的各种手段得以提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技巧的改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点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技巧应用对小学语文就有了应用的必要性。

1.1 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并且这些变化都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崭新内容,这就必须借助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来提供素材。

1.2 信息化下不断丰富的手段有助于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

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于数学来讲是较为“死气”的,因为其文科的特点决定了其融会贯通的弱性。信息化技术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理性的,而这些理性的内容同时又是通用的,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则能够改进语文教学方式,使其能够灵活、更有效地起到基础工具性的作用。

1.3 信息化能够使课堂冲破时空限制,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融入广阔的现实天地

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社会高科技元素,具备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同时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的功能。信息化的这一特性能够使课堂无限扩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枯燥的理论,而向实践不断进发。

2 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化技巧具体应用

2.1 在教学素材和内容方面应用信息化技巧中的信息开放性特点

信息技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开放性,其与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较为固定和封闭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借助信息化的开放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且有效的丰富。具体来说,就是要应用多种与语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增加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创造出知识与学问更多的来源。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雾凇》和三年级上册的《小露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利用信息化来丰富教学内容。《雾凇》一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需要加强的内容,然而这一部分又是难点,单凭课文中的讲解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相应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技巧对雾凇的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应的课文内容,更能拓展其视野。《小露珠》也是如此,虽然课文中并没有具体讲述露珠的形成过程,但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动态展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也将自然地表现给学生,从而丰富其知识面,使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

2.2 在教学手段和方式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化技巧中的多样化特点

现代信息化技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多样性,而且这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对手段和方式的应用中。如现代信息化技术具备动态性,这种动态性能将静态死板的内容活起来,从而提升教与学的乐趣性。如《航天飞机》一课,虽然讲述的是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高端表现、在科技类知识中对学生也是有着极大吸引力的内容——航天,但是单凭课本的纯文字讲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航天飞机的功能及作用原理。如果借助信息技术,采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将航天飞机的内部构造加以展现,并结合网络的应用将其作用原理穿插入演示动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本课内容了。

2.3 教研活动的信息技术化更新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信息化不仅对教学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对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化的丰富性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从而使其教学更加顺心、顺手、顺意,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并在便利的基础上产生更为强烈的创造欲望,有效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并改进教学。

2.4 信息技术化的广泛应用对师生沟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化的广泛出现还能够有效促进沟通与交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仅是通过课堂交流即课后极为有限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运用信息技术化技巧中的网络互联,学生及教师可以随时保持联系,及时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反馈。语文是一种文字教学的内容,而网络作为载体正能有效地改进语文教学内容的传输。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强化,进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更加高效进行。

篇14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识别码:A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国民整体教育水平与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社会更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更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是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单位,为人才市场输出了大量的学生。为了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与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各院校都在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训练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基本文化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语文学科建设上凸显存在的漏洞。本文将对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以帮助高职语文学科能更好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作用。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分析

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都会更侧重于专业技术课程的传授,这在o形之中给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无论课时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带来了较大的削减程度。就拿我校为例,语文原本一周三节课,但自从教师资格证认定需要考试消息传出后,语文课就又减少了一节,导致原本就已经压缩了的教学内容还要再进一步的消减,其后果在我校三年级才组成的高考班上提早的突显了出来:字词句积累不多,中国文化典故不知,文章阅读内容理解不透,材料作文观点不会找。这样的状态语文老师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教,时间短、任务重,于是就又出现了大家早已鄙弃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这又回到了教育的原点,教育何来的进步,如何进步,让人深思!

语文教学是一门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会开设的课程,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直性,使得很多学生认为语文一直在学,国语一直在说,都十多年了,学的也差不多了,也就开始不重视了!甚至在高考班也有些学生出现重视英语、数学,轻视语文,导致高考中三科成绩语文最低!

由于高职院校的语文课不被注重,因此在师资上也存在着问题。如师资的不足或不专业(让其他文化科的老师跨科上课),都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如课程内容削减的太多,讲授者不能领悟教材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上课泛泛而谈,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的感受,讲完就万事大吉,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就无意之中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严重打击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困境的改革路径

(1)正确定位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

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将语文课程当作公共必修课程开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边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然而我们从小学就知道,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难以脱离语文这个辅工具课程。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学好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掌握专业技能的作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技能的人才,这就说明了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在一定素质基础上具备专业性技能,而人才的素质是基础,具备的技能是上层建筑,如果学生没有高素质作为基础,那么就会在成为人才的路程中失去了必备的条件。因此在提高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语文课程的地位。

(2)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做到语文与专业相结合

合格的高职语文教师,首先会在新学期开始前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掌握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人文性与语文性相结合,还应综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努力将有用的成分融入教学;再次,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坚持“就业导向”,突显学校的针对性与目标,订立相关的评判标准,为社会发展与专业建设服务,这样才能展现高职院校的教学优势;最后,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始终将学生的运用能力放在首位。

(3)提升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要对学生的文学造诣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以及阅读能力。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文学,看书也只是些不入流的言情快餐小说,与人说起话来缺少了应有的素养。高职语文教师要认清学生的文学阅读的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幼儿师范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更应注意引导幼师生学会阅读,学会理解。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只有在会阅读、会审阅的幼儿教师的带领下才能有聪慧准确的领悟能力形成。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把教学当作一门很好的艺术来看待。比如,在进行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或文言文小典故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把那些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又有学习主动性学生与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让每一位小组成员轮流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评论,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开阅读思路,调动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从而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刻领悟。阅读量多了,阅读水平提高了,那语文的写作能力及对材料分析的立意能力也就相应的提升了!提升了阅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写作的思维,学生也就不怕写作了,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远离了“假、大、空”的现象。

(4)重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也能够凸显出学校与教师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也要对考核体系进行重构。多数高职院校依旧停留于应试教育模式中,用一张试卷定乾坤,忽略了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与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定位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需要围绕高职的专业方向,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去融合,形成实践活动来辅助试卷评价,这样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与课余时间的实践练准备、成果展示给予一定的分数,然后将各种形式的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整合,客观、科学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与考核,这样才能把学生与任课教师充分的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