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

篇1

[论文摘要]:我国园林景观工程追求的是一种隽永含蓄、深逼空远的意境。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人面前。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实以因路为纽带,通过有意识的布局,有屡次、有节奏地展开,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本文针对我国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特点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中国山水画追求“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边走边赏边构思的民族传统的方法,表现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自由观察,集人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国山水园林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一、园林绿化工程相对于一般建设工程的特点

1、往往作为附属配套工程出现,其规模较小,且工程量零星,工作面分散,大多要等待主体工程结束后才可进行施工,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进度控制;

2、它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专业相互配合的综合建造技术,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具有园林意境园的绿色空间;

3、园林产品不仅追求功能价值,更讲究艺术性,其施工过程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需要施工人员在充分体会设计理念前提下,发挥其创造力,筑造最佳的景观境界,而不能仅仅是按图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二次设计;

4、园林绿化工程特别足绿化种植工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必须遵照植物的自然生态习性,选择最佳的施工时机。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反之完全违背自然规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得不偿失;

5、园林工程所用的材料,除了须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外,还要满足美观要求,如植物材料不仅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冠形、姿态还需具有观赏价值,才可作为工程材料使用;各种铺面材料除强度、规格符合规范要求外,色泽、纹理还应具有装饰、美观效果;

6、同林绿化工程作为一种室外工程,环境条件对其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连续阴雨、高温酷暑、严冬寒流等不利气候条件都会对其进度、质量、费用产生影响,具不可控性;

7、一般综合性的园林工程施工程序是,先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后绿化种植,养护管理。

二、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目前在园林景观工程实施过程中,普遍推行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它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为了更好地提高监理质量,要针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特殊性,在其质量控制上有其侧重点:

1、控制要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园林工程质量监控要着重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人的因素是影响园林工程质量的第一因素,园林工程的实施,往往不能按图纸生搬硬套,而需要通过管理者、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专业工种的资格审查工作:其次,材料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而园林工程材料种类繁多,而且新材料层出不穷,更拥有植物这种活体材料,对材料的质量控制除遵循一般建设项目控制原则、方法外,还要注重材料具有艺术价值,如对苗木质量的控制,工程所用植物,除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孤植树尤应注意树型、姿态观赏性要强,列植树要高度、姿态较为均匀,监理工程师须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植物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影响工程质量的“方法”指的是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监理工程师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开始进行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以下条件:针对工程实际。从不同专业出发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尤其要注意其中是否报包含反季节栽植措施、苗木养护计划措施等的审核;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工程,如假山、喷泉、园林建筑、广场铺装等还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后才可付诸实施:经在实施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审批过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再次,园林工程机械、机具是影响工程质量不可疏忽的因素,主要分为:园林土方工程机械、种植养护工程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几大类,作为监理工程师,应以园林施工机具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使用方法、操作技术作为控制要点;最后,环境是影响园林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园林工程的建设发生在室外露天,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夏季高温暑热、冬季寒流、干旱、反季节施工等将对绿化种植工程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气象条件,预见不利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施工方案中就制定有效对策,避免不利情况发生时,措手不及。影响工程质量:又如不同的植物品种所适应的土壤ph值相差很大,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检测报告,要求施工单位针对性地换土或对土壤进行改良,保证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的生态特性统一起来,植株才能长势良好,提高绿化工程质量。

2、园林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是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等,园林绿化工程讲究艺术性,而某些方面施工图纸不能完全表达,设计者可能只提供其设计意图,要达到的景观效果的文字表述,具体实施时,还需要通过施工技术人员在完全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设计,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深入下去,跟随设计思路,深刻领会设计精髓。同时帮助施工方制订施工预案,并取得业主、设计单位的认可,最终实现设计的理念与境界。如中国园林中广泛应用的假山、置石,体现了“体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一般设计图纸中只提供假山定位、大概体量、石材质地等信息,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方案指导施工,施工中把好艺术观,使其施工始终应贯彻设计意图,又要有所创新,而不只是照搬图纸,以取得最佳的环境艺术效果;类似工作在不规则自然种植、自然式水景、园路工程、雕塑装饰等施工中大量存在,均应列入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园林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管内尚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独立完整的园林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标准,1999年建设部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各地区绿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园林工程质量标准,但其主要是绿化工程。少量涉及园林古建、假山叠石、园林养护工程,园林土建内容很少。在监理实践中通常参考执行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但参考执行到什么程度,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没有统一的规定,没有法规依据,不具权威性,不便于质量标准的贯彻落实,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改变,尽快制定出够反映园林建设分散性、综合性、艺术性强等特点的工程质量标准,以提高园林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园林行业发展。

3、园林工程质量控制应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原则,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结合监理规划的要求,制定质量控制的实施细则,以预控为重点,对施工阶段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巡视、平行检验、旁站等控制手段及方法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篇2

1.1湿地公园

湿地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作为湿地公园,必须具备以下儿个要素(:1)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自然景观;(2)具有明确的湿地范围;(3)具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对湿地公园进行有效管理;(4)具有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

1.2湿地公园景观

湿地公园景观是指以湿地为对象的景观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建设与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最佳资源利用方式,湿地公园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2.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它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2.1.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与以往的设计对象不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以水面为主体,以陆地为辅助,大部分景观是在水面上或者滩涂沼泽地上营造出来。2.1.2硬质景观设计的局限性。由于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原有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环境,这就限制了硬质景观的出现,使之带有很强的造景局限性。2.1.3湿地生态的脆弱性。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植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

2.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遵从湿地的净化环境、蕴涵水源和保持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其它自然资源。尽量使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2.2.2以人为本的原则。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湿地景观的感受;湿地景观的设计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得到便利,而不是针对少数人,因此要注意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湿地保育区、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和服务管理区4种功能区。其中湿地保育区属于原生态保护,要求人类干扰必须很少,因此设计内容较少。

3.1体验区景观设计

体验区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改造地形、联通水文等方式,来营造出浅滩、沼泽、溪流、喷泉、瀑布、河流片段等湿地景观形态,从而让人们可以体验湿地独特的水体景观、湿地农耕文化、鱼类捕捞等生产活动以及小范围湿地的合理利用。

3.2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净化水质环境等功能。因此在该景观区可以通过构建表面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通过配置具有净化能力的植物,设置供游人出入的亲水栈道,来达到维持湿地功能和为人类提供优美景观的双重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比较污水经过湿地前后的水质视觉效果,来展示湿地公园对水质的净化功能。对于维持生物多样展示的景观设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配置乡土物种,通过招引湿地鸟类、昆虫来维持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3.3服务管理区景观设计

篇3

【关键词】湿地公园 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湿地(英文:wetland)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无数的动物,植物都是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独有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湿地保护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就是保护湿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生态的重要环节,建设湿地公园是发挥湿地功能与效益的重要途径[2]。

然而由于人们对湿地认识的局限以及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相脱节,而且湿地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其的认识还不够,科学理论还不够完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园内自然形成的堤、岛、浅滩等湿地地貌景观特征不明显甚至缺失[4],景观硬质化导致水陆过渡空间的缺失;植物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5];湿地公园景观没有考虑区域文化元素,与区域湿地文化脱节[6]。因此,在接下来我们要以可持续设计为原则,以湿地为主题,建立不同功能、风格及性质的景观设施,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自然保护有机结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及构成要素

1.1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弘扬湿地文化、湿地功能利用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是指以湿地为对象的景观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建设与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人们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方式,湿地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1.2.1 城市湿地水体景观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水体景观是最重要的,湿地中近60%的景观以水体景观为主体。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湿地水域景观、湿地岸带景观及近岸路域景观三部分构成。水域景观主要通过水深、流速、水质等水体性质来表现水体或静或动、或缓或急、或碧波粼粼或汹涌澎湃的特点,形成如滩涂、沙洲、池塘、亲水栈道、园桥等静景以及溪涧、喷泉、飞瀑等动景。岸带景观是受水位、潮汐等影响形成的浅滩、沙洲和滩涂等景观,以及不同的驳岸类型,如块石驳岸、砾石缓坡驳岸、沙滩岸带、植物岸带等,展示或凹或凸、或曲或直、或虚或实、或连续或间断的线性岸带景观[8-9]。近岸陆域景观主要是指为方便游人观赏的亲水台阶、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等,组织游览路线的近岸道路景观(如汀步、园桥)和提升湿地意境的人造景观小品等[3]。

1.2.2 城市湿地生物景观

湿地公园内可展示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景观和湿地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通过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配置来表现。根据湿地植物的形、干、枝、叶、花、果等观赏要素,塑造不同季相特征的湿地植被景观。如春赏鸢尾、荇菜花;夏观荷花、凤眼莲;秋游香蒲、芦苇荡等。利用湿地植被的簇生、丛生、片生等分布特点,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配置方法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景观形态,例如湿地植物迷宫、植物景观雕塑等[6]。湿地动物景观的主体主要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观赏鱼类等组成。动物是湿地公园的可移动景观,为湿地公园增添生机。根据湿地水鸟的生活规律,动观其放飞、归巢等场面,静赏潜水的游禽、觅食的涉禽以及不同水鸟的环志特点。湿地中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能够满足游人对富有自然野趣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1.2.3 城市湿地文化景观

湿地文化景观就是在湿地原有的生态特征下,体现区域的民俗传统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体现湿地环境有的场景、意境[8]。湿地公园的人文景观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人类利用湿地的各种生产方式所形成的渔猎文化、稻田文化、苇田文化,以及受此影响而形成的饮食文化、住宅文化、服饰文化等。(2)人类改造湿地所留下的印迹,如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古运河、古桥梁、堤坝、古建筑等水利工程和临水建筑等硬质景观。(3)与其他文化相交融形成的文化结晶,如与文学艺术交融形成的历代文人墨客、王侯将相赞美湿地的诗词歌赋,描绘湿地风情的书法字画,受区域文化影响形成的母亲河文化,山歌、舞蹈等民族文化和纪念凭吊的习俗文化,以及见证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等。

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特点及原则

2.1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以及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它同以往的设计对象不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以水为主体,以陆地为辅,绝大部分的观赏景观是在水面上或者滩涂沼泽地上营造出来。

(2)湿地生态的脆弱性。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植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

(3)湿地景观设计的延伸性和连贯性。湿地公园景观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其本身的生态过程, 还必须考虑湿地与集水区域毗邻海岸及陆地的复杂连带关系。

2.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首先应该重点突出湿地景观,同时还要尽量维持湿地的自然风貌, 为公众创造一个零距离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应从湿地的蓄洪防旱、净化污水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出发,遵守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乡土植物、土壤和其他自然资源,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尽量做对环境破坏及影响最小的设计。

(2)以人为本原则 园内景观应满足人的亲水特性,提供多种可直接欣赏水景的途径,创造足够的可参与、体验的场所和机会,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全面感受水的魅力,应针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不可达性和湿地植物多以草本为主的局限性,注重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接性以及适当配置乔木使游廊达到遮荫的效果。

(3)美学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湿地公园景观要体现出立体美感,就要求设计师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营造出形式美,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体系,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材料的本质属性,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景观产生共鸣感。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景观美学创造形式美,既注重整体设计的共通感,又要着眼于局部;在周围的建筑群、雕塑等设计上要体现出时代质感和传统意境,既要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敢于对现代西方艺术进行大胆尝试,以营造融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形式美感。

3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大致分为:湿地保育区、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以及服务管理区等[9]。湿地保育区属于原生态保护,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景观建设内容较少。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集中在湿地体验区和功能展示区以及服务管理区。

3.1 湿地体验区景观设计

湿地体验区主要是公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布集中的区域,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地形改造、联通水文等工程,来营造出浅滩、沼泽、溪流、喷泉、瀑布、河流片段等湿地景观形态[10-11],从而让人们体验湿地独特的水体景观、湿地农耕文化、渔事等生产活动以及示范湿地合理利用。

3.2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湿地生态功能多样、生态效益显著[14],湿地公园景观展示的生态功能主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净化水质环境等功能。因此在功能展示区可以通过构建表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通过配置具有净化能力的植物,设置供游人出入的亲水栈道,来达到维持湿地功能和为人类提供优美景观的双重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比较污水经过湿地前后的水质视觉效果,来展示湿地公园对水质的净化功能。对于维持生物多样展示的景观设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配置乡土物种,通过招引湿地鸟类、昆虫来维持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3.3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属于硬质景观,是为了方便游人而设计的能够烘托湿地自然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便于游人能够更好地组织游览路线。主要有景亭、水榭、舫、园桥、游廊、木栅道以及景观小品等[15-16]。

4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城市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错综复杂、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参考文献:

[1]崔心红.建设湿地园林,改善生态环境―――上海市湿地园林建设的探索[J].中国园林,2002,11(6):15-17.

[2]国家林业局.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3]崔丽娟,王义飞,张曼胤,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38(2):17-20.

[4]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水利学报,2003,34(8):117-121.

[5]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18-23.

[6]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31(10):63-68.

[7]王思元,牛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37-140.

[8]但新球,骆林川.湿地公园规划新理念及应用――以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3):4-7.

[9]国家林业局.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10]Mark T S, Heather C V, Steve W. Exploiting the attributes of regional ecosystems for landscape design: The rol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7,30(3): 201-205.

[11]吕咏,陈克林.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及其对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启示[J].湿地科学,2006,4(4):268-273.

[12]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25-250.

篇4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湿地公园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人工手段对原有的自然湿地进行重建,使之成为一个以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并且同时兼顾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展示、科普教育和示范功能。其整体规划蕴含了文化和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研、游玩、休憩的一块特殊保护区域。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213处(试点),面积达到100万hm2以上。全国各类湿地公园更是不计其数,遍布我国31个省(区、市)。

但是由于湿地在我国属于刚起步阶段,人们对湿地认识还不够成熟,湿地科学理论不够完整,景观设计理论与应用相脱节等原因,导致目前仍没有比较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园内本身的湿地自然景观不明显,如河、岛、浅滩等湿地地貌特征受季节性影响会缺失;湿地景观设计未考虑当地的文化元素,与当地的文化脱节;植物景观设计单调导致生物多样性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群落景观。本文以湿地的分类及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结合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相关内容,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供广大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帮助。

二、湿地的分类及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

1、湿地的分类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我们经常提到人工湿地是由一种非自然环境形成,即有人工修建或人工操作与控制的湿地。

2、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它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与以往的设计对象不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以水面为主体,以陆地为辅助,大部分景观是在水面上或者滩涂沼泽地上营造出来。

(2)硬质景观设计的局限性

由于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原有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环境,这就限制了硬质景观的出现,使之带有很强的造景局限性。

(3)湿地生态的脆弱性

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植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遵从湿地的净化环境、蕴涵水源和保持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其自然资源。尽量使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2)以人为本的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湿地景观的感受;湿地景观的设计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得到便利,而不是针对少数人,因此要注意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问题

1、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强调的是湿地公园中的各个元素统一,形成有机体系,相互促进性发展。它要求的是从各个点到各个面的完美系统性的体现,是系统中的元素,如点层次的植物群落点、动物栖息点、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有自己的内涵,同时与整个系统性设计相融合。要求湿地公园中的各个节点,如大型功能性场地、湿地性水域、块状植物群落,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体现,同时与整个设计风格相统一。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能够使我们的主体更鲜明、设计目标更明显,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2、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是在尽量保护湿地公园景观不受城市发展的破坏和影响为基本原则,在考虑自然环境的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种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关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主要由以下几点:(1)尊重自然,尊重原有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尽量利用原有的水系、乡土植物、保护当地的物种,从而从整体上,涵养水源、改善空气、增加湿度,使景观自然发展。(2)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观,能反映出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自然生态的指标直接体现生态价值观。(3)我们要对湿地公园及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研究,从地理、气候、水文、动植物地表轨迹、景观变化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景观整体。在对湿地的植物配置上,首先要针对本地植物适宜生长的特点,所以首选是本地植物,同时还要适度的增加易于成活的新种类,以便于植物之间良好的搭配能对水体污染起到更好的效果。然后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有多样性,这样植物在视觉上才会有好的效果。

3、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对湿地公园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人们对景观的旅游性,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肩负的使命:(1)保护湿地公园景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2)改善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提供就业,以一种健康和谐的方式来维护当地的景观环境。(3)为湿地公园景观的维护和管理创造资金。(4)以保护型的旅游,宣传湿地公园的保护知识。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建立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上的,使湿地公园景观更好的发展。

4、水体植物景观

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针对不同面积的水面,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在水面较大处,应种植大而连续的植物,从而在量上给人以壮观的感觉,同时这些植物在配置时要分清主次,体形、特点等要相似,不能给人以杂乱的感觉,要适宜远观。但如果水面面积较小时,则对植物的高度则有更高的要求,较小的水面不适宜远观,所以在近景的情况下,对于植物的要求,则需要种类少、个体矮些,这样就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协调感,同时还能映衬出水面镜面的感觉。

水体的深浅对植物的选择也不同,水深的地方,如果离岸还较远,面积分应选择有净水作用的植物,但在数量上要控制好,以免其生长过快而影响水体的质量。同时对于浅水的地方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观赏为主,所以可栽植挺水、漂浮类植物。

5、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中的岛屿并不少见,在岛屿植物的配置上要注意所栽种的陆生植物要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这样才能适当岛屿上水湿性强的特点,所以各种陆生植物在配置上不仅要有较强的适应性,还需要有一定的观赏性,这样才能使岛屿上的植物群落和谐、优美。同时在植物的栽种上不能太单一,需要成群、成片的效果,要针对不同的风景地貌特征来选择植物的种类,这样所形成的景观才会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形成景观的良好的群落结构。

五、结束语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复杂、综合、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俊玲 刘芳宏:《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4期

[2] 许婷 简敏菲:《城市湿地公园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篇5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公园成为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绿化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山体公园是以立体绿化的空间形式向人们展示一种独特的山体绿化环境。比如,现阶段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山体公园都较为偏远,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也不完善,导致山体公园内的有人数量较少,山体公园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结语

篇6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理念;存在问题;策略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2.3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3.1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3.2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3.3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3.4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3.5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3.6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4.结语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篇7

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均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基础上,对于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高楼大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沉重的压力,如何能够在繁忙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余可以获得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成为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首要考虑问题。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以为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提供一片自然休闲空间,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湿地公园建设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把握设计要点,将更加前沿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改善城市环境。

关键词: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平衡

湿地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有助于更加广泛的发挥湿地效益。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湿地面积增加到41.50万hm2。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湿地公园的认知不充分,湿地公园设计上理论和实践未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尚未形成完善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体系,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公园自然形成的湿地地貌景观缺失,植物多样性不突出,加之缺乏对湿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故此,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景观设计成为首要工作内容,加强对其研究有助于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

1.1湿地公园景观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基础所在,在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前提下,充分整合湿地资源,挖掘湿地文化,发挥湿地生态型、社会文化性和艺术性特点,为广大人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区域。

1.2湿地公园景观构成

其一,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划分为近岸陆域景观、水域景观和岸带景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域景观主要是通过水流速度、水质和水深来表达水体景观,呈现出汹涌澎湃或是涓涓流水之感,形成池塘、浅潭或是飞瀑等水体景观。岸带景观是受到抄袭影响形成的浅滩或滩涂等水体景观,形成不同类型的驳岸。近岸陆域景观则是为了便于人们观赏和游玩的亲水设施,即平台和栈道等,同时具有引导人流观赏路线的作用,营造出别样的湿地意境,提升湿地公园整体景观美观。此外,湿地公园由于水体景观影响,可以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或是出现云雾缭绕景观,呈现出特别的自然景观。其二,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其中湿地植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水生植物和浮水植物等联合配置,呈现出湿地植物景观。结合植物的枝叶、花、果形状的不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湿地植被自身具有丛生、片生和簇生的特征,根据群植或丛植搭配方法可以形成更加曲折、幽深的景观形态。湿地动物景观中包括湿地水鸟、鱼类和昆虫等,作为一种移动的景观,配合湿地植物景观,可以带给湿地公园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结合湿地水鸟的生活规律,移动放飞和归巢,潜水和觅食均是湿地公园内不可多得的湿地动物景观,具有别样的特色。其三,湿地文化景观。作为湿地公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了具备生态景观以外,还包括一系列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在湿地公园中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形成的生产文化,进而影响到人们日常的饮食文化和住宅文化。(2)湿地改造后留下的痕迹,其中包括具备地域特色的运河、桥梁和建筑等。(3)文化交通形成的景观,包括文学艺术交融的诗词歌赋和书法字画,或是民族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等。

2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出于净化污水和生物栖息地多样化角度,在尊重生态自然的同时,整合自然资源,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和自然景观,保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升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合理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2.2以人为本原则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满足人们欣赏水景的需求,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促使人们可以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角度来感受水景的魅力,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此外,在提供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景观连接起到遮荫效果。

2.3美学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为了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理搭配,应该注重人文景观的完整性、丰富性和特别性等特点,促使湿地水体可以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植物景观的配置需要注重虚实结合,实现色彩的协调统一。

2.4合理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以便于促进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以达到节省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活动与科普活动。

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内容和方法

3.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内部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合理搭配,可以通过地形改造和水文联通,营造独特的湿地景观形态,提升对湿地农耕文化和水体景观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诸如,在湿地公园水体局部景观设计中,不同的溪流和石块,或是郁郁葱葱的湿地植物群落,驳岸自由曲线形态和双螺旋曲线形态等,形成一种曲水流觞的湿地景观。人工湿地景观为主的湿地公园,错落有致的池塘,湿地水体下游和积水区域设置稻田等。

3.2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由于湿地环境的生态环境十分多样,生态效益较为突出,其中包括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特点。其一,在水质净化功能景观设计。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起到环境净化的作用。景观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选择净化能力更高的湿地植物,设置相配套的桥梁和廊设施,实现景观的多重效果。诸如,在景观平面设计中,可以设计为肾脏形,岸带植物可以适当的种植香蒲和芦苇等湿地植物,形成更加错落有致植物景观。此外,为了提升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污水流经湿地的水质变化情况,充分展现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功能。其二,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湿地公园中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乡土湿地物种,搭配昆虫和鸟类,维护湿地环境的多样性,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效果,带给游客更加舒适的享受。与此同时,通过配置沉睡植物群落和浮水植物群落,丰富湿地水生环境多样性,把握空间分布规律。在湿地植物设计中,设置人工巢箱,或是在水体中设置岛屿,营造一种更加隐蔽的环境;引导鸟类前往栖息和觅食,将动物群体群居行为充分的展现出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湿地景观。人们也可以近距离观赏湿地动物景观,营造出一种空山幽静的意境。

3.3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设计中,主要是负责引导人们游玩和休息的路线设置,有助于合理引导人流,更为合理的展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其中包括凉亭、水榭、亭台、游廊和园林小品等等,带给人们别样的景观体验,提升人们的关上体验。就静态赏景景观来看,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观赏作用,同时也是湿地公园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景、对景和框景等会一系列手法,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湿地公园内部景观特色,提升景观多样性。动态赏景尽管则是为了引导人流观赏路线,促使人们可以动态的观赏湿地公园中的景观特色,合理划分公园内不同空间的景观,合理配置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升湿地公园中景观观赏效果。点景则是为了更加深刻的展现公园文化内涵,营造出良好的湿地公园景观意境,最为典型的即是雕塑和园林景观小品等艺术形式为基础单元。诸如,农耕湿地文化中,农业设施和农业耕作场面,形成与众错落有致的农业场景,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农耕体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为了营造出湿地体验景观、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和湿地硬质景观,根据设计内容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中湿地体验景观可以通过优化植物群落配置,地形改造实现;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则是通过配置乡土植物、表流和潜流湿地、稻田等;湿地硬质景观则是通过凉亭、水榭、亭台、游廊和园林小品等展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下,为了可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以为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提供一片自然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曼胤,崔丽娟,李伟,赵欣胜,赵玉辉,李胜男,王义飞,张岩.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92~296.

[2]勾波.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胡金龙.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4]钱新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探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5]李达.GIS技术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篇8

1.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要素一般包括植物、地形、水体、动物、人文资源、地貌等,大多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在进行具体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应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传统风格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来。

2.景观开发设计的方法

第一步选景。应选择森林公园自然景观基本没有受到人类干扰和破坏,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自然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原始景观地域作为开发首选收稿日期。选景定好后,再具体景观设计中应:2012-10-05;修回日期:2012-10-24把最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拿游览线路串联起来,应更多地考虑到如何一处景点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位置,同时任何一处景点,随着观赏点的变化,其给游客的视觉感受也会因人而异。只有注意到各个细节的设计,才能为游人提供更加完美的旅游服务。

第二步强化景点。自然景观并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有的是交通不便,有的是景观单一,有的是观赏位置不佳等等。因此,对于这类景点就需要人为设计来强化现有自然景观,增加原有景观,争取打造经典景观,使其景观内涵更加明确。最常用的是通过调整视点的位置、增加建筑小品,也可利用风景园林的点景法则来增加景点的诗情画意,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游览观赏。

第三步造景。营造一些带有地方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作品。它主要借用园林艺术表现手法对各种现有景观补充,使其成为森林公园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现代造景常用的设计方法较多,主要借鉴园林设计,我们应从大的自然环境出发,而不能局限于园林设计中的精工细雕。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各个要素的考虑必须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再去考虑,同时,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可知,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也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人类跟自然景观的和谐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尊重自然,在具体设计中杜绝盲目拼凑,如果设计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我们应当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从而创造设计出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森林公园景观作品。

2.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原则

要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森林公园景观,就需要设计师认真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取有特色的文化亮点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当中,从而达到通过设计作品用于展示地方文化的风采,突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自身特征。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设计意图与前期的调研工作,然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创作,这就是创新。设计师通过参考与对自然的理解来进行设计,将理想化自然元素森林环境设计中去,而不是对原始自然形态的简单修改,这也是对现代森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3.尊重自然的原则

尊重自然就是建立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在近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人类从盲目屈服于自然到适应自然,到最终征服自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尊重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特征、自然界中的风、雨、阴、晴,尊重自然的地貌地形变化、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等等都是尊重自然。森林景观设计中以自然生态景观的表现最为突出,就是要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在具体设计中要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始终坚持自然美的审美原则。

4.时代性原则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时代中,个人的审美意识肯定会受到社会时代的影响。在进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时时刻刻体现时代的审美因素。森林公园景观往往是由标志性原始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环境自然景观等组成的集约型公共景观艺术的综合体。因此,我们既要注重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又要借鉴古人的设计美学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师要以当代主人翁的态度去提炼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并应用于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去,使设计作品既能体现时展的主旋律,又能陶冶情操,为人类景观设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5.个性化原则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了既要符合现代景观审美要求,又要具有个性化的原则。有许多艺术史家满腔热情地去寻求西方的设计风格,这种一味追求西方风格,而忽视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风格是不适合当下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只有把握好森林公园的设计主题、形成森林公园鲜明的个性特色,才会直接影响其的生命力。

6.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和谐统一原则

设计师对森林景观的设计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进行的,在当今对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系统的统一有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及其自然规律都具有普遍不可复制的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要考虑到景观与社会环境、当地经济的相辅互生的紧密关系,因此,进行森林景观设计时必须理性处理好三大效益的关系。必要时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师应以保护生态和恢复生态为己任,把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作为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

结语

篇9

关键词: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这些城市公园中包涵着景观艺术设计的元素和特点。在我国,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了公园景观的发展,由早期的比较大型的私家园林景观发展为具有艺术特色的公园景观,各类公园景观的蓬勃发展,从另一角度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综合性

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2、创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3、过程性

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4、社会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空问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全性。而这种社会性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现状,权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城市特色三者关系,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体现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等特点。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其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就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只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避免危险和伤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人性化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保证不了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了。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人文主义”(Humanism)最早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广义上来讲,人文思想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其价值都愿意加以尊严与关怀[5]。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让使用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另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多方面与多层次,由最基本层面对人的生理关怀到高级层面的精神与情感关怀逐层上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特别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达到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效果。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三、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措施

公园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力求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园林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作为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企业,要深刻领会设计意图。虽然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有着较强的随意性,但是必须是熟悉图纸的情况,真正领会了设计者的意思下的“随意”,不是不明所以的“任意而为”。要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与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植物,花草的种类,加强对苗种质量的检查。符合实际地选择园林景观的种类,是完成一座美丽公园的前提。

2、园林工程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学是一门各种专业相交叉的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了建筑、水电、园艺、艺术、设计等,其施工范围也很广,施工过程中与许多相关工种密切结合。因此,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与施工人员有良好地沟通,做到真正了解设计意图,创造出公园园林精品工程。

3、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一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除了有管理人员的参与,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公园园林景观施工,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公园园林施工人员要明确指出,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种种树,铺铺草这么简单,不少施工人员认为,园林景观施工工程不像建筑工程技术性强,严谨度高,就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涌入公园园林景观中来,致使施工不能按照原本设计完成。一个良好的公园园林景观的完成,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共同完成,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4、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除了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不容忽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明显地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从事施工人员数逐渐减少,如何管理好施工技术熟练,留住人才,培养新人,成为摆在管理人员面前最大的问题。在管理上要有张有弛,惩奖分明,对于积极工作的人员要给予肯定,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也要严厉批评。

5、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公园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化标准、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绿化施工中,要考虑到公园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习性、栽种季节进行养护、修剪,以期达到最好的公园风景绿化效果。

结束语

公园园林景观不论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是一个美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对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达到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氛围,能够给游客带来精神的放飞以及灵魂的交流。设计再完美也需要施工将其付诸实现,因此,完美的公园景观不仅仅有设计,施工也是一项重中之重。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篇10

[关键词]:城市公园 植物景观 环境心理学

1、植物景观及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括

1.1植物景观的基本概念

对于植物景观而言,其主要指的是:通过自然界当中的植被、不同的植物群落以及植物个体共同展现的一种形象特点,从而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官传达到人们的大脑皮层,进而形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对美的一种特殊的感受或者联想,除此之外,植物景观还值得是通过人工制作的方式,运用植物的题材对一种场景进行塑造,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特殊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1.2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环境心理学主要通过对人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习惯之间所表现的一种特殊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也被人们称之为生态学或者是生态心理学。而我们在这当中所阐述的“环境”一次也同样包括社会环境,其主要指的是物理环境,在这当中同时还融含了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不同元素。

环境心理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心理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主要的原因则是在环境当中对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在,从系统论的观点去进行分析,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这一个统一的关系,二者对于人的行为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与人的生活、生产、经济发展都有极大的关联,因此,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植物景观设计仅为绿化而绿化,缺乏对人的考虑

现如今,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喊打一部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工作紧紧只是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我们可以从它们对于园林设计策略的相关方案就能够看出,绝大多数的城市绿化的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关于符合规范和绿化的法规条例的要求,但是却在关于绿化实用上以及人的心理上缺乏可持久性的绿化空间设计,甚至有的城市的景观设计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而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满足了整个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的相关要求,但是实际上该城市的绿化设计却远远没有发挥它自身的绿化实用以及作用,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这些绿化用地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这些绝大多数的绿化工程都是在城市中心或者繁华地段,而在居民生活密集的地区绿化工作却不尽如人意。

2.2城市公园景观构造上对主体元素的忽视

目前的城市G化建设,绝大多数都是在过分的追求草坪的设计和保护,大面积的草坪建植过于单一,并且草坪建植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极为不科学的策略,草坪相对于植物群经管的设计而言,它的观赏性更强,更为美观,但是大家却因此忽略了它的最大的弱点:实用性很弱并且养护费用过高,而大面积的草坪建植,它自身高昂的养护费用和建植费用对于一个城市的绿化资金投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3缺乏一定的后期维护和管理

园林绿化是“三分种七分管”,管是长期的任务,但是,许多城市往往在构建出一定的城市植物景观之后,很少对其进行及时的修建、维护,导致许多植物由于长期无人搭理,进而走向衰落。园林养护有抗旱、补水、排涝、整枝、修剪、施肥、补植、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工作和环境卫生。一块绿地的植物种类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每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对上述专业工作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技术性很强,而且劳动强度也大,又较为繁琐,成本开支大,每平方米6.22元的养护费只能在面上做好这项工作,要做精是远远不够的。

3、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以人为本”,注重人心理的承受程度

在进行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心理承受程度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完善,从而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城市公园植物景观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构造上应当着重对人们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出行的方便性进行要求,在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对城市景观的不同节点都进行细致的考虑,依据节点位置存在的不同,对植物的不同种类进行搭配,保证居民在进行游玩的时候拥有较为良好的观景视角;而对于景观路径的设计来说,通常要以人们出行的便利性为主,充分运用绿地之间的场地,建造一个通达的游览路线,进而发挥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使人们能够达到一种愉悦的心情。

3.2注重景观设计中对人的安全性保证

对于景观中的安全性而言主要包括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这两种不同的类型特点。从物理的类型上来说,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选用一些无毒、无刺、无落果的植物品种,从而减少城市居民在进行观赏和游玩当中出现不必要的损伤;从心理层面上来说,要适当的在植物配置上基于人们一定的空间,减少植物繁杂、密集所带给人的一种逼迫感,因此,应当选取视线通透性较强的藩篱式结构对公园进行合理安排。

在城市植物景观构建过程当中,是为了寄予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而安全的休憩场所,在这里进行游玩、观赏的城市居民,大多都是想更进一步的与自然进行接触和交流,因此在对城市植物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居民的这种特殊的心理需求,并依据这一理论不断的提高城市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因此,在公园当中,植物的配置一定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不能够通过一定固定的配置和简单的植物分布对景观进行简单的构建,这样往往会导致游览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疲劳感,所以,要通过不同的植物类型、外貌特点以及不同的之感与纹理对植物进行有层次的配置,构造出开敞式的植物空间。考虑到季节变换因素,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借此凸显出植物的季节特色。

[参考文献]:

[1]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 李斌. 建筑学报. 2008(02)

篇1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指的是既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又能给后代人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而遗址公园的景观更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设计,不管是对遗址公园的自然山水景观的设计,还是表达历史情感,都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并且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论[1]。在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对后代人的发展影响,尽可能降低对现代城市发展产生的压力。在进行遗址公园保护的同时,发展现代社会经济也不能盲目地进行遗址公园的开发利用,要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遗址公园,才能在加快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二)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景观设计的领域中,特别强调了植被种植的多样性,将大量乡土植物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丰富景观植被的多样性。在我国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将植被的生态特征、地质地貌、空间因子等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景观植被系统,这些植被在间接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遗址公园的作用。(三)文脉主义理论。在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遗址公园所在的城市、历史背景以及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都表达着遗址公园的文脉精神。遗址公园的文脉就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倡导和谐发展,根据城市建筑类型以及文脉的联系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2]。遗址公园景观的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因此,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必须要按照传统文化内涵的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将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联系起来,让城市里的历史更加具有活力。

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

(一)历史文化传承。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的提升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目标,使得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特色城市的建设缺失。而城市建设特色的缺失,出现了大量的相同规划、相同景观、相同的设计,从而导致城市的面貌趋于统一,而失去了特色化,城市本身的民族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特色也逐渐被磨灭[3]。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强调历史文化的体现以及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历史遗迹是历史留下来的不可复制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护遗址是基础,利用和建设是进一步的发展,将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展现出特有的城市风貌,让城市在历史的熏陶下更加具有特色。(二)历史文化内涵。现如今,随着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仅依靠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实力。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逐渐趋于统一化,城市间的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具有一致性,导致城市发展特色文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需要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才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通过遗址公园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结合,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历史精华和现代城市文化要点的结合,从而创造城市的文化内涵价值和生命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三)空间文化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空间文化的布局和排列是十分重要的,空间的布局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出不同的景观,从而使参观者具有不同的感受。我国古典园林最基础的三个景观空间序列模式有:第一是比较单一的、闭合式环形的观赏序列模式,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小型的景观园林设计中;第二是以贯穿方式的观赏形式组成;第三是放射形式的观赏路线模式[4]。在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对历史遗迹的表现,更加重要的是公园的景观空间设计。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需要进行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从而在参观上很大程度地表现了遗址公园的历史特点和景观特点,加强了景观的灵活性和突出性。

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殊性的实践探讨

(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第一,原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真实、准确地反映原始性。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首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原真性原则,即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要考虑到遗址的保护,同时还要考虑到还原遗址中的历史文化气息,主要体现在对遗址的景观重现、建筑风格上的尽量统一以及遗址装修修复上的相似。通过对遗址的还原,使得人们能够真实地了解到唐文化的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从而感受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气息[5]。第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景观设计的同时要注重遗址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严密的分析,不能因为一时的设计思路而忽略了遗址景观的长久发展。(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一,延续城市记忆。对于每一座城市而言,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延续城市的记忆,丰富城市的特色。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都,经历了中国诸多朝代的发展,城市记忆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发展表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就应当延续西安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西安历史的发展以及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6]。第二,引入生态美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程度越来越严重,所以造成生态环境日益严重,而适度发展原则也逐渐被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引入生态美学的设计思路,将遗址中的野生植物利用起来,发挥其自身的生态美学价值,从而对遗址本身的景观有所保留。(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具体设计分析。第一,道路广场设计。首先应当保留原始的历史道路,充分发挥历史遗迹的文化气息;其次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设计,保证道路景观与历史遗迹更好地融合;最后,加强道路的功能性,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保证道路的设计能够对遗址公园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和延续性。第二,植被种植设计。将多种植被进行合理的分布,完善植被群落景观。主要宫殿区和宫苑区种植带,种植常绿树种,作为遗址公园冬季常绿景观;主要的乔木树种保证冬季常绿树种的外观以及颜色的丰富度;宫殿区种植不同层次的观赏花,作为春季的景观,夏季的景观种植要以国槐和绿地为主,而秋季则主要以观叶乔木为主。第三,灯光设计。主要以渲染一致的轮廓和绿化边缘为主,体现历史氛围。第四,水体设计。将水体设计与水生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水体的活力以及观赏效益。

四、结语

据上文的分析可知,遗址公园作为一国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景观设计上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以及文脉主义理论,在设计时应当秉持着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空间文化景观等设计理念,在保护原有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化城市与历史文化结合的遗址公园。而本文主要是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的特殊性为例,在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景观设计上都进行了分析,在道路设计、植被设计以及灯光水体设计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历史遗址公园的开发和保护上更加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还原以及可持续发展,将我国遗址公园的设计与现代化城市建筑联系起来,从而使我国城市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妍.我国当代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

[2]陈雅静.基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50-50.

[3]陶琳,王嘉,肖尧.基于文化传承的工业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理论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7,(02):66-69.

[4]树一帜.从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得到城市标识性景观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67-67.

[5]杨阳,邓薇.近代城市遗址公园的美术设计与景观改造[J].美术界,2017,(01):82-82.

篇12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独特性

1.1自然与人工的结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独特性首先在于是人工与自然结合。设计特点应当遵循一种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并且可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的赐予,尽可能利用湿地援用的水系、共生植物,并保护地域物种。在人工后期配置中,植物景观要以本土植物为主,辅以共生的外来植物,根据地方差异与经济实用性来选择植物品种,在建筑群中适当的植树种草,将速生与慢生、常绿林与落叶林、名贵树木与经济性树木相调和进行合理搭配,进一步促进湿地“排毒”的功能。经过后期阶段的人工规划与治理,从整体上在涵养水源、提高空气质量的基础上使湿地公园景观自然发展。

1.2更加注重旅行理念

湿地公园景观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因此在设计时往往凸显出先进的旅行理念。在对湿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人们对湿地公园景观的旅游目的,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湿地被开发成一种景观后,生物多样性也会被人们所重视,将更好的实现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

1.3系统性的营造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强调的是自然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元素的相互统一,并形成有机体系,更好的发展自身。系统性的营造就要求景观从各个局部到整体、各个角度都完美的呈现,系统元素蕴含着自身独特的内涵与风格,并且与整个湿地公园景观系统的设计要可以融合,风格鲜明但统一。这种系统性的营造,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更加突出,设计目标更加为人接受,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形式美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湿地公园景观将呈现出立体美感,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空间塑造都要精准到位,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体系,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及植物配置等必须营造出形式美,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材料的本质属性,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景观产生共鸣感。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景观美学创造形式美,具有整体设计的共通感,又要着眼于局部,在周围的建筑群、雕塑等设计上要体现出时代质感和传统意境,既要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现代西方艺术也要大胆尝试。

2.2 文教娱乐原则

随着社会文化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完善,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形式美的层面,更加注重景观的内涵美。这种内涵美可以使观赏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以此来满足城市中的人们渴望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必须实现真、善、美的教育意义及亲近自然的娱乐意义。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把握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双重原则,从国家与时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因素等,还要对当地文化的未来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大胆进行革新,并且考虑到观赏人群的审美要求,体现出人们观赏湿地公园景观而进一步参与社会文化的交流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增强民族与地域性的认同感与热爱之情。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3.1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强调的是湿地公园中的各个元素统一,形成有机体系,相互促进性发展。它要求的是从各个点到各个面的完美系统性的体现,是系统中的元素,如点层次的植物群落点、动物栖息点、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有自己的内涵,同时与整个系统性设计相融合。要求湿地公园中的各个节点,如大型功能性场地、湿地性水域、块状植物群落,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体现,同时与整个设计风格相统一[3]。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能够使我们的主体更鲜明、设计目标更明显,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3.2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是在尽量保护湿地公园景观不受城市发展的破坏和影响为基本原则,在考虑自然环境的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种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1)尊重自然,尊重原有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尽量利用原有的水系、乡土植物、保护当地的物种,从而从整体上,涵养水源、改善空气、增加湿度,使景观自然发展。(2)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观,能反映出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自然生态的指标直接体现生态价值观[4]。(3)我们要对湿地公园及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研究,从地理、气候、水文、动植物地表轨迹、景观变化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景观整体。在对湿地的植物配置上, 首先要针对本地植物适宜生长的特点,所以首选是本地植物,同时还要适度的增加易于成活的新种类,以便于植物之间良好的搭配能对水体污染起到更好的效果。 然后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有多样性,这样植物在视觉上才会有好的效果。

3.3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对湿地公园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人们对景观的旅游性,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肩负的使命:(1)保护湿地公园景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2)改善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提供就业,以一种健康和谐的方式来维护当地的景观环境。(3)为湿地公园景观的维护和管理创造资金[2]。(4)以保护型的旅游,宣传湿地公园的保护知识。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建立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上的,使湿地公园景观更好的发展。

3.4水体植物景观

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 ,针对不同面积的水面 ,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在水面较大处,应种植大而连续的植物,从而在量上给人以壮观的感觉,同时这些植物在配置时要分清主次,体形、特点等要相似,不能给人以杂乱的感觉,要适宜远观。 但如果水面面积较小时,则对植物的高度则有更高的要求,较小的水面不适宜远观,所以在近景的情况下,对于植物的要求,则需要种类少、个体矮些,这样就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协调感,同时还能映衬出水面镜面的感觉。

水体的深浅对植物的选择也不同 ,水深的地方 ,如果离岸还较远,面积分应选择有净水作用的植物,但在数量上要控制好,以免其生长过快而影响水体的质量。 同时对于浅水的地方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观赏为主,所以可栽植挺水、漂浮类植物。

3.5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中的岛屿并不少见,在岛屿植物的配置上要注意所栽种的陆生植物要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这样才能适当岛屿上水湿性强的特点, 所以各种陆生植物在配置上不仅要有较强的适应性,还需要有一定的观赏性,这样才能使岛屿上的植物群落和谐、优美。 同时在植物的栽种上不能太单一,需要成群、成片的效果,要针对不同的风景地貌特征来选择植物的种类,这样所形成的景观才会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形成景观的良好的群落结构。

四、总结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复杂、综合、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

【参考文献】

篇13

现代景观设计——包括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三个方面。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都包含着设计师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本文对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公园设计的要点、公园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park with various features will be more and more, and more and more detail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space design, there has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o human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part of space systems. When designs the urban park environment, the designers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user-centered design thinking, the design should meet the residents’ desire and demand for safety, leisure, communication, and return to nature to create an attractive city park.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cludes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image,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green and the mass psychology of behavior. Each successful works with style of era 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contains the pursuit and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designer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nning principles, points, the contact with human behavior of the park landscape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特色公园

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公园、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古迹公园、文化旅游公园、雕塑公园、民俗风情公园、音乐公园。

专类公园:交通公园、海洋公园、恐龙公园

(二)袖珍公园

规模小、游客固定、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小型公园将成为现代都市公园体的主体,它所强调色是公园景观的大众性、休闲性和趣味性,争取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休闲空间。

(三)森林公园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一般的功能定位:①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等自然遗产;②发展森林旅游;③弘扬森林文化,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提炼本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如:重点保护风景资源、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的功能,弘扬森林文化。

森林公园色共性特色要求:绿色;自然;生态;野趣,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

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及附近其它风景区已有的特色,提炼和创新本森林公园的差异性特色。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一)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

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二)健康设施:休憩功能区应占公园的70%以上;健康活动区需控制在公

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需占公园陆地的10%以下。

(三)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

理视频监控系统。

(四)有毒植物:休憩、赏景、集散、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

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刺状、枝叶呈硬剑的植物,不应选用发挥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三、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公园应发挥应急避难功能

要求居住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结合公园总体布局预留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相应设施。

(二)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山石、水体、建筑

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结合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主次分明的艺术场景。

(三)生活污水和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为了满足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湿度的需要,公园应规划不少

于占公园面积10%的水体。为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四)公园内乡土植物数量

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乔木覆盖面积应大于绿地总面积50%。规

定乡土植物数量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新建公园达70%以上。

四、公园环境构成因素与人们的行为

(一)人们的行为

人的行为模式很复杂,在公园中的活动也一样。但在公园环境活动中展开的都是以步行和坐下休息这两种基本的行动为基础的,因此,要研究适合市民活动的公园环境,应该从研究最简单的步行和坐下休息入手。

篇14

关键词: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公园作为一个休闲活动的中心,其内部景观是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进行细部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享受”等需求。因此, 公园景观不仅是建设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游客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公园景观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只有注重立意才能形成主题鲜明的公园景观,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使人与景“交融”。 【1】

二、公园景观的主要内容

(一)地形景观

地形景观自然的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河湖、凹地、谷地及人工创造的各种地形,能反映出不同的风景主题,都可贯穿于公园设计中,用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成为园景的表现主题。【2】、

(二)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包括具有显著观赏特点的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等,或以其种类或以其树形或以其色彩,形成品种、季相、群体、单体等风景主题。

(三)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即在公园中利用亭台楼阁、厅堂轩榭、花架游廊、洞门景墙等建筑的风格和位置组合关系,创造良好的观景点,形成景观或景点主题。

(四)景观小品

公园中的雕塑作品、水池喷泉、山石小品、图腾华表、花坛瓶饰、造型灯具等等,常常具有画龙点睛、出奇制胜的景观效果。【3】

(五)历史文化景观

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典故等作公园景观主题,可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产生深远意义,通过游园还可使游人进行凭吊、学习历史知识,达到教育、科普、爱国宣传等目的。【4】

三、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异质性原则

景观设计的异质性原则是在公园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多元化、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实现景观整体生产力的设计原则。

(二)地方性原则

1、地方性原则包含了在景观设计时应适应自然地域性的因素,即规划应顺天应时,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特别是注重地方性植物的运用。

2、地方性原则还包含了在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地方的人文特征即须尊重地方

特有的民俗、民情并在景观设计中给予体现;景观、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的设计考虑到地方的审美习俗与使用习惯;注重园区内古迹和纪念性景观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及具有场所感的景观开发;此外,在尊重地方传统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对时尚游乐方式的需求。

(三)和谐、发展的原则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园的景观衔接问题。公园景观的衔接要讲求其自身的和谐性、人与动物及景观之间的和谐性、景观设计自身所反映的文明健康性,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衔接良好的和谐景观,进而营造出一个人与动植物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和谐环境。

(四)整体性原则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5】

(五)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景观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即把人性景观规划作为出发点。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根据当代人类的行为心理特征,自觉地为人类的发展寻求一个美好的、适宜生存的空间。

四、广西贵港市南山公园基本情况

广西贵港市南山公园位于贵港市中心城区以南5公里,是以“石室虚旷,岩穴幽奇”而闻名的公园景区,其公园景观主要由四周山峰围合而成,园内有天然湖、人工湖,文化景观主要是园内的西江沿岸佛教圣地―南山寺。

近年来,在南山公园内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相当严重,如破坏植被、开山采石、挖沙取土、破坏水系等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公园里的原有设施也已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日常休闲、游览、休息、娱乐和文体活动的需要,根据公园景观的主要内容及景观设计原则,相关部门对南山公园的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结合其园区的规划,浅析一下类似的公园景区的景观设计的元素以及一些基本的造景方法。

五、结合南山公园浅析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一)公园景观基本要素的设计

1、地形设计

贵港南山公园在地形上,四周有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小山峰围合,如屏风山、莲花山、狮头山等,中部有天然的湖泊。总所周知,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公园景区的骨架,包括平地、坡地、山地、水体等。它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6】所以南山公园在景观设计上从生态意识上利用并保护好这一山一水,并力图还原被破坏的绿化植被,创造宜人的景

观环境。目前的公园设计还应注意所谓微地形的处理。缓坡草地、草坪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起伏的微地形,不仅创造出优美、细腻的景观,同时利用地形排水,节省土地,适宜开展各项活动。【7】微地形上,南山公园在山脚下,湖泊周围大面积植草,使整个园区“绿意满园”。

2、景观衔接

一方面,景观衔接是空间的衔接,即映入眼帘的景色画面的连续性,即随着驻足点的移动变化,在视觉可见区域里的景物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无论在哪里驻足,画面都是连贯的、无遗漏的、都是没有缺憾的美丽景观。另一方面,景观衔接是时间上的衔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不发生损耗,能够健康发展,活力不减;以及随着四季的变化,景观的可观性不减。此外,景观的衔接也是景观的连续性,不露瑕疵,在续、扩建时,还表现为与原有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性。在景观衔接方面,南山公园在其规划面积中划分为五大园区:佛教文化园、山水休闲园、民俗风情园、主题娱乐园、植物文化园,五大园区各有侧重特色,但又相互依存,不分彼此,使游客进园后目不暇接,一步一景。主题园之间以水泥步道、按摩鹅卵石步道、草坪等互通衔接,主题内容不同,但又浑然一体。

3、景观设计

(1)硬质景观设计

硬质景观即采用硬质材料设计的景观要素,例如公园中的地面设计,公

园地面设计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8】硬质景观部分平面形式对于园林总体形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它们的存在构成了园林道路中组织空间、引导浏览、交通联系、散步休息及园林风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形态明确,边界清晰,易表现几何图案。且随着铺装材料的多样化,质感色彩越来越丰富,发展潜力大,养护费用低,容易形成连续的景观图案,因而对一个全面的设计师来说,硬质景观是值得着重花精力设计的园林要素。在硬质景观上,南山公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出入口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公园周

边关系及城市道路规划,结合现状,将公园规划四个大门―东、南、西、北四个

入口,其中南门为重点,设置集散广场以及大型生态停车场。其次,交通道路分级及材料选择:一级为公园主干道,联接主要入口并围合个功能区,二级为电瓶车道及一般性游览道路,三级路为游园小道,另外考虑到残疾人的需要,应考虑残疾人坡道及盲道。

(2)软质景观

主要指植物,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它们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面貌,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习性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别,因此容易体现公园的地方性。

(3)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是当代公园景观中最富活力和表现力的因素,在园林中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在目前的公园设计中,建筑小品日趋多样,中国传统园林中有雕塑、假山、壁画、摩崖石刻等,西方传统园林中也有雕像、喷泉等,现代的西方设计师更是将当代艺术的创作灵感伸入了公园小品设计,其作品妙趣横生。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等异彩纷呈的现象不仅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设计灵感的丰富来源和审美旨趣上的某种倾向,同时也为园林设计的实践提供了大量丰富而具有启发意义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语言。

结合南山公园要展现的“福寿文化”,公园里设置了如:全国最大的石龟,最大的铜铸佛手,长寿桥等一系列能对公园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建筑小品,也建设了如水上曲桥、渔人码头、阳光沙滩等体验休闲小品,便于游人亲水、戏水。

(二)公园景观造景基本方法

1、植物造景方面

(1)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系统性。首先,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对植物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植物造景。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极其显著,因此在公园植物造景中应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实行乔、灌、花、地被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搭配。

其次,公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应根据分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植物搭配。儿童活动区的植物配置要求色彩较为绚丽,层次应适宜,不能太阴闭;老年活动区则要求配置较为茂密的植物,创造一个宁静的休闲空间;体育活动区的植物配置则应达到开朗通透的效果,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而文化娱乐区的各种建筑物较为密集,因此应配置能美化衬托建筑、营造文化教育活动和娱乐氛围的植物。【9】贵港市南山公园除了原有的木麻黄、龙眼、荔枝、马尾松、榕树,在几座山峰的山脚种植大面积的勒杜鹃、朱槿等观花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景观。

(2)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因为南山公园内的南山寺是西江沿岸的佛教圣地,所以在园区里面增加了菩提、凤鸾等与佛教文化有关的植物,以此来渲染佛教重地庄严的气氛,让游人在其中有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3)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必须实现科学的植物种植,所谓科学性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需要、场地功能需要和视觉景观需求以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即在现实的景观规划与植物造景中,应考虑到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小气候、干扰等对植物本身的影响,提高植物生长率,使其造景效果能很好地表现出来。【10】

2、区域空间方面

公园景观设计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可利用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参照区域空间方面要求,为了能给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观赏、活动的空间,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南山将功能区的区域空间规划概括为:“重游乐,多项目,慎造池,巧理水,广造绿,精创景,尊传统,赋新意”, 【11】这几条很好的阐释了南山公园在融合园内景观要素的主旨。

3、纪念性景观方面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在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前提下有机的结合到新增景观的设计之中。

4、公园设施方面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南山公园在主题娱乐园里,布置了各种儿童主题游乐设施、户外玩具以及流米洞故事、浮雕和表演舞台、茶楼休息亭,将其拓展为儿童游乐园、文化活动等多样性的主题娱乐园。在规划中,强调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设置未来的世界科技游弋馆,用科技文明将微观的世界、星际天空呈现在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启示人们,教育人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五、结语

公园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窗口,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景观的设计,应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五大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科学建设,促进公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龙辉,陈伟新.河源市九和温泉旅游度假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12)

[2]刘福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黄东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赵建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5):21-24

[7]刘纯清.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04):103

[8]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9]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