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学历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们知道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有可能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老师,我这几年积极学习新课程教学思想,使自己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老师只是知识的传达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情四射。注意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积极贯彻先进的教学思想,大胆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作以简单论述。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
中外教育学者的教学理论研究都表明,和谐愉快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大大减轻,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之下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处在活跃状态,学生的思维也会处在活跃的状态。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双方互相配合,具体做法是:(1)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多提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课堂上要给学生积极发言的机会,鼓励对不同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上鼓励争辩,对说错了的学生也应该正确评价,不应该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3)鼓励学生多动手。我记得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都进行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实现我们提倡的知行合一。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关注社会现实,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推行素质教育,把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具体方法如下:
1. 让历史教材融入生活。让历史课堂走进生活。每次在备课中把过去的东西与现在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今天感悟历史。讲到的背景,联系世界历史的巴黎和会,学生知道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结合今天的争端,明确国家实力是一个大国存在的重要基石。
2.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让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学生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单纯地去想象一个历史人物是学不会的。设计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掌握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做评委进行评价。
3. 发挥历史的功能,评价今天的事件,史论结合。从史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现在服务。今天很多的事件学生可以借鉴历史,发挥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理由,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新课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并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以更好地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探究与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历史老师们必要的教学任务。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获得的知识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新课改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当今实际,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如今各省市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在跟随课改的步伐,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如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高中历史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二是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由于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较薄弱,所以,他们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以往的薄弱环节进行补习,就增加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此外,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没有了解到考试的真正内涵,没有从研究考试入手,一味地认为学习高中历史是应对高考的手段,这就没有更好地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探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可能导致高考的失利;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缺乏继续教育,较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对当今历史的研究,也没有进行知识创新,而导致了自身知识陈旧,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够创新,进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二)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相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高中历史教学有其独到的特点,其特点具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是不相同的,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浅层次对历史的了解;而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和有潜力的人才,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同时,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育对象方面,与初中生不同的是,高中生通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中生比初中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再次,在教育层次方面,高中历史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与大学历史教学间的一个桥梁,肩负着普及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任务。高中历史知识是初中历史知识的扩展和加深,它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积累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了高中生较高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面对如今的社会形式,对教育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也应该如此。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新课改下,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见解,并指出学生意见中的不合理问题,通过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历史问题,从而解决历史问题。另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高中政治中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更加科学地认识历史,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历史的能力。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探讨、研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发掘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探究性学习的好处。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对于高中现代史方面,一般的考试题目都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和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就是要把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当今社会相联系,从而为社会服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把社会作为学生的最大课堂,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延展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大小事,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走进图书馆,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拓展自身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历史的意义。教师在带领学生去参观的过程中,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高中生对历史认识的水平,真正使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
三、 总结。总的来说,要想做好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就必须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为祖国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中新课程通识性培训丛书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龚奇柱.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教学.2006(1).
[3]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成功老师对一个学生有100种方法,失败老师会用一个方法给100学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包括科学的教法和科学的学法。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教学可以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科学规划、充分开发新课程教学资源,保证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创是我们新课改的核心和关键。
一、创建多样的历史教学观
梁启超有云少年强则国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教育对青年学生尤为重要。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思想进行了重大变革,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位置,在历史教学中也将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放到了首要位置。新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师应极转变观念,着眼于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做起,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有创新观念。在对历史教学的把握上,教师应能够掌握和了解历史主干知识的基本脉络,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教材进行驾驭,并轻车熟路地运用教材;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上,能够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向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转变,能够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宽容、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开放积极的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具备历史学科教研教改能力。高中历史教材经历了数次修改,历史事实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历史研究中,“史无定论”,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作为历史教师,应敢于针对历史教材进行质疑,用新的视野来观察、分析、评价历史,带动并调动学参与历史研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建兴趣问题式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设计得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学生思维产生积极启发性的作用,有利于使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通过兴趣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搭建,来促进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发展,最终达到历史学科教学效果。第一步,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兴趣问题教学的开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具体在历史教学学习中,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探研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对康乾盛世的评价上,有学生提出“我看康乾盛世期正处于17~1 8世纪这个重要的历史剧变转型时期,统治者却继续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社会进步,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后人对康乾盛世评价太高了”。对于学生这样的评价,我鼓励学生大胆各抒己见,并顺势展开课堂讨论,通过浓厚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其次,历史教师应善于创造历史问题情境。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创造历史提问情景,鼓励激发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方法创新上,建议可以通过引入影视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水平。高中历史中涉及的史实很多,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势必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影视资源、演义等结合起来,势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致。例如,在讲授秦的统一时,建议结合了电视剧《芈月传》和一些野史、小说等进行教学,将课堂教学故事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历史思维方法是首要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学生在学习中一时难以梳理出头绪,许多学生会认为历史太难学了。这里历史教师应重点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历史的规律,理清知识结构,进而形成历史思维习惯。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过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41-01
新一轮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其突出的特征之一是教材文本体系的更改,从内容上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延续性,从结构上体现了历史探究的发展性。这种极具前瞻的历史学结构体系对于教师本身来讲,是一种挑战和跨越,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个人认为,三者的关系是:“过程与方法”是“渔”――工具和手段,“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鱼”――目标和结果。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与此前的教学大纲要求,最为突出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一、“过程与方法”的核心:自主与探究
如上文所述,教学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是其完成高中学业的基础,高中历史学业模块的设置,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已经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的连贯性,在模块学习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自行查阅初中通史部分,同时,在教材附录部分,附有相关的互联网网址,可供登录浏览。通过初高中教材、网络以及有效的其他资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史实的来龙去脉,做一些必要的笔记和心得体会,大体上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着对历史的探究,有利于使学生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探究的领域可以不拘一格,就学生个体而言,根据其差异性,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既可以探究历史学习方法,也可以探究某些历史规律,或者是特定的历史专题。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审视的过程,通过探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与探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起到了从学习的自觉、自律延伸到自我启蒙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文本解读,结构思维
在学生的自主与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探究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困惑,这实际上是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问题。历史教材和诸多的课外读物相比,教材要求的是精度,而非泛读。如何精读教材,这就涉及到文本的解读技巧,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许多课外读物喜欢炫耀式的向读者介绍许许多多的思维方法(有化整为零兜售之嫌)。其实,结合时下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特别是电子产品的程序和使用习惯,把这一些最朴素的、最常用的思维和结构――既树状目录结构,通俗一点讲就是菜单,用在解读文本是,很容易解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障碍。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先对教材文本结构解读做示范讲解大约一学期,第二学期起,则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的精读和知识结构的编写。以此教法,确实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过程与方法”的方式:良好的互动氛围
主体的学和辅助教,二者之间的有机衔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显然课堂是主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必要的手段。在时下先进的教学仪器辅助下,教育主管部门动辄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并非大部分的课堂都要用多媒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新生代对于多媒体的熟悉程度早已耳熟能详,固定的字库、powerpoint简单的幻灯效果,实际上容易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教学的受众是学生,常变常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讲,应该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课堂引导与课外解惑相结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创建一些贴吧、QQ群,撰写一些博客文章,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互动交流方式。
四、“过程与方法”的感悟:保持独立性原则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历史、社会进步的阶梯。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历史教育将进入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的新阶段。笔者就如何进行高中历史创新教育,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教学的创新策略
1.1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师生的,教师应通过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摒弃教师就是绝对权威的观点,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师生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让学生不敢亲近,教师应放下所谓的架子,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努力的创造一个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其次,则应更新观念。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教学重心真正地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上。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练习的机会,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让教师在课堂上细讲的时间大大缩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创新精神,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接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在课下,教师应尝试多和学生沟通,尽量了解学生的想法,听取他们对历史教学的看法,进而改善教学方式。
1.2该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开放的教学课堂
过去的历史教学,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路,满脑子教条,而忽略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通古今之变”的功能。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单纯地盲从过去,我们要面向今天和未来。学习历史,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因为没有基本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其次,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断深入学习,只有反复的学习思考,才能提高阅读、归纳概括和创新能力,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应抛弃师道尊严等传统教育观念,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发现、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其更高的学习兴趣,变师本教育模式为生本教育模式,把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座位历史教育创新改革的奋斗目标。
1.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
(1)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思考、讨论,求得答案。这样,可以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明清以前,我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明朝中后期以后,近代科学则暗淡无光,这是为什么?学生根据“一定时期的文化史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得出相应答案。明清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先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对外开放政策导致文化领先,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制空前加强,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导致近代科学暗淡无光。学生如此回答应该说比较满意。但教师应让其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学生翻阅课本讨论,继续组织答案,可以看到,这同中国古代文化本身具有的内在缺陷也有关系,中国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导致其重理论、重人文,而轻科技、轻自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民族英雄不可胜数,科学家、发明家却少之又少,中国传统科技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忽视理论的探讨,且很少有在实验室经过试验才应用于生产的。在唐代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再没有多大改进,便是一个证明,由此题,学生在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深切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
(2)要结合社会热点、焦点,注意和现实问题相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横看世界,放眼未来,增强责任感,并且把历史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转化为综合知识的能力与培养,把知识传授课变为素质培养课。如讲授,历史教师应首先掌握台湾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气候类型、地形特点,我国对的基本国策、“两国论”等,然后结合相应材料,组成专题,向学生讲解,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台湾的过去和现在,通过政史地综合,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假设学生“作为我们国家外交部发言人”,想对分子说些什么,引发讨论,通过这个假设,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讲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可联想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以及美国的西进运动,并联系到今天人们日益关注的环保问题,人口问题等,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树立起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知识经济的发展,高考模式的改革,给我们提出挑战,我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充电”,熟练业务,活跃自身思维,才能把素质教育贯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出集独立性、全面性、开放性、敏锐性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
1.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历史本身的生动性、趣味性、不可重复性及深刻启迪性,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口是难以描述的。历史学科只所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历史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网络世界为我们复原了历史、丰富了信息,多媒体技术弥补了我们无法完成的缺陷。因此实现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整合,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结语
面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并学会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萌发标新立异的想法,独立自主地去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地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