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

1美育和素质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

4美育的作用

4.1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康德认为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革命导师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活动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艺术的审美活动尤其如此。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净化,从而情操得到陶冶。

4.2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4.3美育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美育是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级的感觉、知觉、表象发展为艺术审美的、形象思维的直觉。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觉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美育的功劳。

4.4美育能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

从美育特征上看,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人的心态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5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含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要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5当前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5.1对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流畅地运转,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学率为学校工作重点的想法,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确立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念,把四育融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2对美育存在错误理解

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结果,持此观点的人们就歪曲了美育的意义,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悲剧美等等,开展美育工作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之区分开来。

5.3美育途径单一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先生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美育教育,为提高下一代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未来美好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单一的途径。进行美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良好环境、和谐气氛及家庭成员的内在美、形象美的展现,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够巩固学校美育的成果。

家庭和学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环境,只有社会是大环境。学生总有脱离家庭、学校的一天,但作为社会成员,他一生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广泛地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中弘扬真、善、美,鞭挞、惩治假、丑、恶,利用多种社会活动、多种宣传、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美育活动的减少与美育效果的减弱就意味着丑与恶的滋长与蔓延。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使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因而,我们说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加强美育,就是要使人们更广泛地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样,美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作岭.试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特征与功能.松辽学刊[J],2001(8)

[2]张琪、刘玉刚.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J],2001(4)

[3]蒋冰海.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福州师专学报[J],2000(2)

篇2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美育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49-01

一、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与德育的目标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则侧重于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说德育主要是从认识上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则主要是从情感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的功能价值。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些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利用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等形象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阅读悲剧作品,让他们在审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以此提高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师利用参观雕塑展览的机会,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纪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革命先驱、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气,会慢慢地融入学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美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承担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同样,美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尽快扭转忽视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因为美育与智育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对于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强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条件之一。敏锐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感知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培养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艺术世界。美育是审美形态教育,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学生通过对这些形态的长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变得敏锐。

(二)培养形象记忆力。在人的认识能力中,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记忆,大脑就不会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么学校的智力教育就不应该忽视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然而,学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训练学生对概念、数字、逻辑推理方面的记忆,而忽视形象记忆的训练。美育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审美形象既鲜明生动,又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学生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视听形象,如一个个鲜明的画面,一首首动人的乐曲,它们都饱含着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并牢固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培养想象力,审美教育是最佳途径。一方面,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包含着审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体的心灵,内化为表象,为想象提供材料;同时感情的积累又为想象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审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主体面对审美的世界时其想象力空前活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美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美育的全面开展,它在培养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会日益突显出来。

(四)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观透视、瞬间判断的特点。由于直觉不靠逻辑的分析和综合却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暂的时间内,从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得出有价值的预见和设想。因此,许多科学家把直觉看成是创造的起点,是打开自然奥秘大门的钥匙。

三、美育对体育也有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教育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其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应该把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使美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吴媛.略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0(08).

[3]韦有贤.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篇3

关键词:美育 素质教育 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五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从作用的发挥来看,美育是最具渗透性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它对其他四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以美助健”、“以美益劳”。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

德育是把社会的思想现象、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真、善、美,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体之间及个人与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关系。从德育的目的可以看出,美育是德育的前提,只有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美育是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个体的性情,抑制其功利化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储备了跨越生死、不计利害的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起来,即起到以美储善的作用。

美育能直接陶冶人的性情。性情作为人的感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与个体的欲念功利心相联系。在人的性情形成的过程中,又受到其他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一些理性的教育,对于人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和限制,它的力量往往只能局限在那些具体的规定上。而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意义总是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直达人心,使人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使人在感动中去掉私利之心。所以,审美活动会超越狭隘的功利性,在人们的身上唤起那些真正具有人的价值的性质和属性。这就是说,人类审美所追求的不是有限的功利目的,不是达到这种有限功利目的的工具。相反,它使人从那种有限的、自私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上升到自由、无限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

科学和艺术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小提琴。毕达哥拉斯、开普勒、普朗克等科学家都精通音乐。我国古代的张衡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歌德是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美育是在对人的熏陶和感召中,培养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美育过程中渗透着理性的直观能力,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相沟通,引导人由认识走向创造,起到以美启真的作用。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开发大脑的潜能。现代脑科学研究提出了大脑两半球的“双势理论”的“思维互补理论”,指出大脑两半球是有分工的,具有互补性。人们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大脑右半球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时间长了不利于大脑的发育。而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音乐、美术、舞蹈等,都能活跃大脑右半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大脑左半球得到休息;另一方面,由于大脑接收到更多的外部信息,通过两半球积极配合,能充分调动潜意识中的创造灵感。

从激发人的动机来看,美育可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广泛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学习,以主动的精神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而美育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创造的精神。

从思维的度来看,美育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早于抽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儿童是从形状、色彩和声音的一般感觉思考事物的。美育能提高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三、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探索知识,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础。一些科学家专心于科学研究而忽视体育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美育则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来促进体育,起到以美健体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美育可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舒缓,机能协调,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促进有益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分泌,从而增强体质和体能。实践证明,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疾病。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另一方面,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人们受功利化的影响,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类的重要课题。美育可起到解除紧张,陶冶性情的作用。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古迹,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四、美育对劳动技能教育的促进作用――以美益劳

篇4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62-02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去提高学生素质,主要的途径还是学校教育。目前,要真正确定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全面发挥美术教育功能,还必须对美术教育有一个全面而明晰的认识。

1.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大纲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小学美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既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又指出了美术科与学校美育、智育、德育诸方面的关系。美育,是以美的对象和美的形式存在为内容进行的美感教育。旨在培养提高人对自然、社会和文艺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使感情、思想及以健康协调地发展并促进人的高尚道德行为的形成。

在美术教育中,体现美育的,大多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情商和现实、丰富学生的素质为主,提供学生实现多元化的目标。在美育中,重在传导美术文化,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勇于奇异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社会化的、平民化的人。

美术是研究美、创造美的造型艺术,其作品多是表现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教学中,美育主要体现在:其一,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教会学生要有奇特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普遍会出现一些现象,如在绘画教学中,在教授素描或色彩时,对学生讲这里"灰"了,那里"亮"了,那里"脏"了,或这样用这种颜色画两笔就行了,至于那里该"亮",那里该"灰",教师就不明讲了,学生学起来就吃力,这样既不能用理论去分析,又不能对作品进行有效分析,结果只是一个凭经验作画、评画的经验人。教师教会学生的不只"灰一点,亮一点"的知识,而要教会学生创新教学法,仅拥有表现美术所需的技术者,是美术,是素人,而不是玄人--真正的美术家。而教师正是为这些将来的"美术家们"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的美术综合文化修养而努力。

其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美"是没有标准的,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它,别人认为"丑",你却认为"美",那是你找到了它的内在美。美不能光看表现,而源于内在。有的说,风景天天一个样,有什么美的,这些你是没有去发现,更没有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去评价,若用文化人的眼光去理解,多么糟糕的画你都会被某一点所打动。正如罗丹说的一句话"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我们善于运用、善于观察,每个人都用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我们的美术教育,那美术教育就能提高学科地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了。

2.美术教育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既属于美育,又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促进学校的智育工作。美术学科虽然没有升学考试,但传授的基础知识,如:造型、色彩、透视、美术史论等,既是美术自身的知识体系,又是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能力已成为现代科技人智能结构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育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使学生从中可用多种思维去完成作业,如:在数学中1+1=2,在数的计算应用内,它是一个权威,不可更改。而在美术中1+1可等于任何数。一千个学生的同一个创作题目,会有一千种不同思维,创作的作品有一千个样,丰富多彩,你还能说1+1只能等于2吗?这些,都是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另一个方面。对于技能训练,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同时推动和提高大脑的发展,还能推陈出新,这些都是美术教育中对智力的开发,因此它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美术教育形成的能力,它不仅对本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能力的迁移对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美术教育对德育同样有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在进行德育方面也有优势,中小学美术课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术作品,这是一笔无与媲比的文化遗产,是自立于世界艺术文明之林的宝库。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其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它对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特别是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对美好事物发展等行之有效的创作内容的实施,在学生心中种下美好向上的种子。如一广告设计:一人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坐在被砍伐的树桩上钓鱼,而鱼竿上钓起来的都是鱼骨,河水是黑的,看不见绿色,而他却在那里哭。笔者看了,心中一颤,是啊他在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认识到地球现在的危机。后来在班上参观了这幅作品并进行了讨论:你将如何保护地球这一课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地球的卫士,看似简单的作品却是学生的心声。所以,美术教育同样促进着德育教育,不少人才的优良意志品质,大都是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而成的。

4.社会发展需要美术教育

美术水平和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标志之一,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社会对美术的需要和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美术教育能锻炼人的美术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又促进社会对美术的需要。

篇5

一、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审美能力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作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增强人的审美意识。人虽然有爱美的天性,但人并非天生就懂得美、会欣赏美和理解美。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同样,对于没有视觉美感的眼睛来说,再好的美术作品也毫无意义。因为对于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的美、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的美的鉴赏能力等,也都是在不断接触艺术作品并从中获得艺术感受而不断培养起来的。一个几岁的孩童可能会本能地喜欢某种颜色或爱听某种音乐,但他却不可能喜欢凡高的绘画或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浓厚的思想内涵,奇妙的艺术技巧及作者的经历、感情、风格等,这是孩童绝对不可能理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了一定的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积累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逐渐成熟,此时他才能较全面、较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获得某种启迪。人类的这种认识过程说明,审美能力只有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完善。而美术教育则是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意识至关重要的途径。

同时,美术教育还有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人的情感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而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来完成。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美术能够外化人的烦恼和忧愁,减弱人的心理压力,保护人的健康。在现行科学教育中,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很少有什么表达的机会,如果有需表达的话,也只是一种观念的表达,且极其有限,几乎不会太多的涉及学生情感问题。故我们说科学教育不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只有文学艺术教育才能对学生的情感起到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服人,以情感人。尤其是美术教育,它是一种自由形态,是外化学生心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其特点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渗透及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使人心灵得以净化,情感要素和感情功能得以升华。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美术教育对人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人们健康的、美好的、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善人格的建构。美术教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

二、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就是它可以有效地培育人的思维能力和无限的创造能力,这一点已引起世界性的重视。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更要注意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和美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术造型中,形的每一点变化都与思维的变化和发展相关,因而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右脑及其他学科所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美术教育在训练和发展人形象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作为形象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情感激发的氛围中进行思维活动,并把思维训练往各类课题的多个环节中持久地、反复地渗透实现。因此美术教育中要重视在不同类型的课题中,找准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知识点,激感,加强质疑,锻炼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篇6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如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大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作为21世纪的人才仅满足于现代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仅埋头于自己专业的小圈子里更是狭隘的,知识的多少并非能代替美感,而审美的层次却体现了知识和修养。美术教育是以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感知、情感、想象、理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及相互协调为目的,以生命情感的陶冶,完善人格为己任,对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1.基本内涵

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而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2.两者的关系

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具有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不能靠说教和死记硬背,而是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各种美术实践和美术体验中去,并以此来感受、认知、理解美的含义、内容和意义,然后转化为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中,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美术教学建立在受教育者的兴趣基础上,在方向上加以引导,使之不断学习,积累必要的美术知识。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再加上受专业化、同人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美术学习,限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种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力、创造力、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陶冶和开发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美的法则和规律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

从美术教育自身来说,美术的本质是具有视觉化的表达,是将物质的原来形态,经过意识的技术加工创造成为艺术形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说,美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美,如何求知,如何创造,如何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此,美术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提高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增强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将创造力的培养具体化,上好美术课。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利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来。如在教学生画国画时,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拿毛笔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那么画出来的东西就有点“四不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刚开始不要用常规的方法去讲授或要求他们。老师可以用意境、抽象的眼光去看学生画出的作品并对学生加以鼓励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以便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断变得浓厚,创造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其次,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当今教师的作用不一定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应努力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教师具备那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唤醒。

现在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场地、氛围、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形式下,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以使自身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如风景写生、学生画展、参观博物馆、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将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在学校课堂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团体,青少年宫,活动中心的美术课对素质教育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各大培训场所,培训班基本满员的情况下,学习美术,接受美术教育的年龄阶层也在不断扩大,这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也起着重大作用。

三、美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美术教育己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竞争的核心又在于素质,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强美术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1.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从而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升华。由于行动受情感的影响与支持,所以美育与别的教育不同,它能影响人们的情感,它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是一种自由的形态。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净化人的心灵。如果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欣赏自然中的万象,那么就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文化的热爱。把美术欣赏运用到教学中去,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还能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概念和术语去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提高美术鉴赏水平。鉴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要从表达手法去分析,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个性,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审美判断。

2.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完善人格,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慢慢消除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消极抵抗心理,同时还让我们对校园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为我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我们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美术的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美术还要重视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让学生从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上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永久兴趣。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审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创造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因此,美术没有固定的答案,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美术创新离不开思维与灵感。一般来说,思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其中,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一般地说,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与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把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有些人读书万卷,人品也好,可就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而成为“书呆子”,这与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缺乏美育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4.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新型人才

通常人们喜欢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需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更要有良好的个性。美育是以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它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审美情趣而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情趣而发展个性。真正有声望的大学者的成功,离不开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的美育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要成为优秀的人才,就需要懂得美学和审美。建立与美术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和评价办法,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四、结语

美术教育必须从视觉方面促进审美文化的传递与普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思想和认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将美术教育的实用价值和本质价值相统一,在完善美术教育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强化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注重学生全员参加,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在新形势下对培养未来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美术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J].中国美术教育,1995(5):5.

篇7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摹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的作业成果大家都差不多,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主观能动性应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在目前的中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了中学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其实在课堂上,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并起不到一个绝对主导的作用。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就提出过一个“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教,被认为是伤害学生创造力或将成人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一种行为。这种观点虽说有失偏颇,但在目前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一些美育专家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思维习惯。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才能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实现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此外,对于学生的作业成果,无论好坏,教师鼓励的话语是必不可少的。正确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才能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更大程度地自主学习和掌握技能。

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后,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审美教育了。教师是美的创造者,更应该用心去感悟。在艺术活动中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实现个性优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美好共存。“艺术来源于生活”,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中美术课几乎等同于“图画课”“手工课”,有不少美术教师反映在课堂上总是要求学生以画得像不像、做得像不像为主要目标。显然,美术教学这种“重技轻理”的倾向,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不符,与审美教育的要求相违背。应该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增添一些课外实践的内容,如,利用春秋季节,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的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自然美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中学的美术课堂上,不是要培养学生当画家,而是应着力于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加强一些欣赏课教学,或增设陶艺、编织、装饰画等课业,都是训练学生想象力和设计能力的重要方法。

当代的中学生是幸福的,同时又是不堪重负的一代。现代家庭,父母望子成龙的欲望十分急切,学习目的性太强,孩子们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同时由于父母们的过度溺爱,从客观上又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面对这种现状,通过学习美术来减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为不堪重负的孩子们缓解压力,从另一个角度开发智力。它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基础上,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教育面临着新的转折,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也面临着一个新的考验,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力和创造力,更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教法,善做伯乐,及时发现并培养出更多的千里马,并且使学生在具备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余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学会做人,做个有用的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中学美术教育在新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教育面临着新的转折,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也面临着一个新的考验。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篇8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包含于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阐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1、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2、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前面提到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4、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全身心的协调能力。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观察、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眼、脑、手、体相互协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美术课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的基本活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篇9

【摘要】在现今素质教育的实施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出的结论是: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术教育就没有完整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人人皆知,美术教育也是大发兴起,那么,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7我们先了解一下素质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又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手段,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活动等方法培养受教育者,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人点,正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发展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如下:

一、美术教育伴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身心发展是指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包含着感性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多重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此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还可以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其次,美术欣赏。美术欣赏这个方面,不仅仅是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程,还可以是名画名作,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还可以提升学牛的审美能力和丰富学牛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后是美术活动。学生在以个人或集体、校内或校外等方式去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可以释放各种活力和压力,抒发各种情感,激发各种潜力,当他们在此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的时候,不仅欣赏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更相信了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现在许多课程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纳入了教学目标中,美术教育在这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那种独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参与的事物或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且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的,就可以看作是创造或创新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训练思维能力和掌握创作方法的手段,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获得,最终要在美术实践中体现。美术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它使学生突破课本的局限,去感受和创造更为丰富的世界;美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美术实践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直接的培养方式。

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以主观爱好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发展,因此有时也称“艺术鉴赏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所以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摁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审美能力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能力是通过训练人的感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睛,审美眼睛的培养,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整体与局部、演绎与分析、解剖与组合、对比与统一等规律的感悟,获得对形式美和整体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审美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10

关键词:审美艺术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

伴随着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实际素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始终较为薄弱。而教育部则要求把加强社会文化素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素质是指人的身心组织的特点和品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这三方面。这些分居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不同水平,相互作用和渗透,构成人的整体素质。而在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中,审美艺术素质又是弱中之弱。因此,大力加强学生审美艺术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审美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活跃审美心理活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

一、当前学生审美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分析

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带着和多数人一样美好的愿望踏上漫漫的教育旅程的。但是深入课堂后,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素质让我大失所望。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我校占绝大数比例的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缺乏艺术素质教育,艺术欣赏能力偏低,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加上学生所处的年龄和环境的不同,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心智品格的差异,使不少学生分不清美与丑、雅与俗、文明和野蛮、高尚与卑劣的界限,反而以丑为美,以丑为荣,对人类宝贵的精神产品缺乏起码的欣赏能力,无法鉴别高雅艺术作品和低俗艺术作品的区分,如果他们的欣赏长期偏离常规,还会对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方向产生误导,例如一些学生在看过西方电影后,学嬉皮士的打扮,男同学扎耳环、留长发,女同学用蓝黛色指甲油抹指甲。可见大学生艺术知识贫乏,审美意识浅薄,是由于他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听见美的耳朵”。

二、审美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中的作用

审美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作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在心理、生理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对美的追求有着无限美好的向往。但对美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庄重高雅是美,有的则认为赶时髦攀比。这就有个教育和引导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艺术意识、审美艺术情趣是至关重要的。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对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完善的人格,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因为审美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欣赏。美学家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灌注了作者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它能使大学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美化思想、升华感情,在欣赏中使人回肠荡气,心旷神怡,迷恋向往,同时作品情感越强烈,越能打动人,从而点燃大学生生命的火花,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1.实施审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

大学生时期是人生生命火花最明亮、最炽烈的黄金时代,是对未来充满幻想,朝气蓬勃的一代,是形成人生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时期,理想是人生的一盏明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人一生必将处于茫然之中。古往今来,许多科学家、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都是在大学生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立志成才奋发进取,而大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培养除了依赖于德育的理教育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艺术教育,因理性支配人,感情同样支配人。教育学认为,人的身心教育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部组成的,大学生时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提高道德水,妥善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的关系,塑造自我形象和个性,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敢于开拓的一代新人,要通艺术欣赏这个有效途径,教育学生崇尚真善美,丢弃假恶丑,透过有情感的艺术形象,品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树立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

2.高层次的审美艺术教育是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长期封闭的国门的迅速开放,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思想道德领域呈现鱼龙混杂,多种价值观互相冲撞,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人生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少数大学生贪图名利、爱慕虚荣、悲观厌世、崇拜金钱、追求低级情趣。思想水平不高,导致对艺术欣赏的肤浅认识,产生错误的欣赏心理,甚至以丑为美,以美为丑,对低级趣味和高雅健康的价值取向的评判标准模糊,在人生理想方面产生了真空,经过多年的美育和音乐教学实践,我发现,高层的艺术欣赏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同时可以激发其生活热情,发挥联想,丰富情感和知识,升华道德情操,而低层次的艺术欣赏则会诱使处于心理生活剧变期的大学生猎奇窥私、寻求刺激,甚至醉心于粗俗浮浅的欣赏客体而失落人生的现想目标。所以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作为美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审美艺术教育这个有利阵地,适时结合道德品质教育,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结语

21世纪的人才是具备有知识、有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来帮助加强审美艺术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美学思想,使整个社会形成健康的、高尚的审美风尚和新型的人际关系,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品位。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篇11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气质性格的塑造;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31-01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美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会导致人的思维、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不健全。著名教育家就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正体现了艺术教育其重要性。

美术教育其重要性表现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主要途径。思想品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因素。而培养品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是少年儿童阶段。我过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时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则尤倾于直观,故无论是开智、陶情均以利用美术为适宜。”因此美术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绘画的一个必要阶段。欲想绘画,必先观察。不论是素描、速写、水彩抑或是临摹、写生、创作、欣赏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需要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要求在观察中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一种视觉记忆。绘画是看着物体或是书本临摹,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某些结构,轮廓,肌肉,光源等。绘画又是眼、脑、手并用,这样也就更有利于记忆。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形式。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美术教育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性格倾向。儿童更是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应要求他们独立思考,从而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会使他们的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气质,性格的塑造

气质是受先天因素影响,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较稳定的外在特征。气质发展有着相当强的可塑性,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想像,敢于实践等对气质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一)学生自信心、自信力的气质的确立。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毛笔、彩笔等需要肯定落笔,不能涂改的工具来绘画。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不需犹豫也不需害怕。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和赞扬,使学生从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绘画上我们可以不用橡皮改掉缺乏自信心因素的习惯。国画就是一门很好的训练课程。

(二)学生气质的锻炼。经常给学生开设撕纸画、剪纸画、版画、手工制作等课业。拿出一些小模型让学生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想象,用各种材料制作。让他们发散思维,自己创造。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固定单一的表现手法所限制,培养学生敢于设想,勇敢尝试,勇于创造的良好气质。

(三)培养学生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帮助和群体意识的良好气质和性格。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画,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种群体活动可对学生尤其是对目前众多的在父母过分的关怀下养成的娇宠、依赖性强、不合群自我意识严重的独生子女性格的重塑,改正是很有益处的。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美以唤起人们的审美,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就应该先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统一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育,改变它一贯不被重视的地位,努力把美术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摸索好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12

第一,加强美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

1.美育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大家知道,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审美活动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创造性,因为审美活动的核心它要创造一种审美意象。所以审美活动能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的冲动,培养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

2.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本身是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它又有一种形式美的特征,这种美主要是形式美。譬如说简洁、对称、和谐等等。所以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科学家追求美的形式,但结果就走向了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由美启真,由美到真。

第二,加强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就是发现,发现就是创造。任何发现都是一种创造。审美活动的核心是要创造一个审美意象。第三,加强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开阔、平和的胸襟。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同情心。而人有了同情心,就能互相爱护,互相扶助。所以,审美教育对于人的精神最高的影响,就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二、学校应该如何加强美育教育

第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例如,帮助学生欣赏《红楼梦》,就需要介绍有关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否则,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红楼梦》的艺术境界和欣赏心理的。又如,欣赏齐白石的国画,也需要让学生了解齐白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了解国画的有关知识,包括流派和技巧,否则,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其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里也涉及某些知识的传授。例如,美术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水墨画以墨代色的知识等。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例如,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环境等,就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进入美感心理之后,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他们深化美感。如,介绍前人的经验,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等,都是有益的。不过,要充分尊重美感的个性差异性,不要简单地推广美感的样板,更不要搞强加于人或强求一律。对美感教育效果的期望和检验,要长远一些,开放一些,切忌短视、呆板和狭隘。应当相信,只要学生发生了美感,他们倾心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得丰收。

篇13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同事对我说:“学生太喜欢上你的美术课了!”教同一年级的老师也反映说:“小孩子看不懂课程表,经常问第几节有美术课。”为什么孩子们对美术学习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呢?因为我的课堂学生觉得很轻松。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我让他们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使他们在观察周围事物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或涂或画,或拼或贴,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只有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课,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学生还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新课改后美术课的形式也更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但学习成绩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充满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很多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从而会更细致深入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发现新的内容。这样一来,他们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有的学生还能将在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在作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以后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长了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表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第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能表现得和别人不同,就越有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进行思考:该怎样构图?还需添加些什么?色彩怎么搭配?这些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古今一些著名画家及他们创作作品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上写生课时,我带学生到户外,除了提高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篇1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接触社会,逐步走向社会的启蒙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当作一个专门课题。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有效方法。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所说的美术审美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观念下的美术技术教育,不是简单的“画画儿”,而是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感,开拓形象思维,培养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为目的。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到仪表美素质教育的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优裕的环境中,父母的娇惯下成长起来的,普遍存在一个“懒惰”的心理,不愿动手、动脑,甚至有的学生经不住现代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热衷于穿奇异服装,留怪异发型等,面对本来活泼可爱、应茁壮成长的青少年学生们,应通过素质教育使他们对美有正确的认识与追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呢?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仪表美入手。让学生从认识美、鉴赏美的角度自己谈谈什么是仪表美,说出自己作为学生应怎样打扮才能达到美的效果。进而引导学生仪表是因人、因事和需要而异。比如:各行各业具有自身待业特征的制服,有的庄重大方,有的威风凛凛,有的潇洒飘逸,有的自然朴实。我们也可以根据身边的实际,循循善诱,结合学生们学的《落花生》、《皇帝的新装》等课文的内容,道出人生美的真谛。如养路工身穿黄红色的工作服在路上修路是为了安全,让过往的行人能看到他们,能想到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才换来脚下又平又光的道路。又如环卫工人带黄色帽子,穿着黄色马甲,没日没夜地清扫着大街的垃圾污物,虽然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但正是因为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才给人们创造出干净、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生活在美好舒适的环境之中。别看他们的穿着并不耀眼夺目,但那衣着、那形象却在人们的心中闪烁着一种美的光辉。引导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家庭情况,结合自己的学生身分,穿着、打扮、发型、服饰要干净整洁,落落大方。要求学生自己去创造美,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破了要自己补,要靠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能依赖家长,依赖社会,能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又培养了学生自理能力,使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受到素质教育。像《打石工》、《盲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作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方面有重要的人生教育意义。

二、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健全的审美心理,在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中实施遵纪守法,自律自重方面的素质教育。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两臂已断失,但那雕刻地极其完美的形体仍使人感到它是完美无瑕的,女神的丰腴饱满的身体与端正、大方,具有古希腊妇女的典型容貌,使整个雕塑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这幅作品充分表明了古希腊作家的审美观念。另有《大卫》、《蒙娜丽莎》、《自由领导着人前进》、凡高的《自画像》等不朽的美术名作,都具有强烈的情感陶冶功能,通过鉴赏名作,使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得到了充分而协调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健全的审美心理。

在培养学生心灵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尊、自重、自爱的高尚情趣,培养学生在群体生活中相互尊重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我设计美的环境,创造美的氛围,追求和达到美的理想境界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美的过程中,也必然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感染,相应的“知”“意”心理内容也得到了协调发展。心理结构也日趋完善。像《仇娃参军》《开国大典》《艰苦岁月》《刘胡兰就义》《血衣》等现代艺术作品以英雄模范事迹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奉献的道德风尚,让学生知道哪些是社会弘扬的真、善、美,哪些是社会唾弃的假、恶、丑,在自己的心灵上筑起一道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黄毒侵蚀的防线,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良好品格和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良好心态素质。同时在行为上表里如一、尽善尽美,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比如“每个学生每周一件好人好事”、“雷锋精神在我校”、“向抗洪英雄学习”、“我为灾区献爱心”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陶冶心灵提高素质,有利于德育的开展。

三、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平衡协调地共同发展,让学生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想象力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较,应试教育过分重视语言,数理化等“主课”的死记硬背,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体育、生理、社会、劳动教育等“副课”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现代科技,推崇的是创造科技,现代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若没有充分的想象力。何来创造力?同样一幅作品,不同的学生根据作品的线条、色彩、形体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力,能在心里唤起用言词不能表达的不同的微妙感情。美术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线条、形体、色彩之美,而且能够通过有限的画面,形体的想象,进一步领悟到丰富的艺术内涵,大大增强想象力,直觉感悟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美的作品,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