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

1美育和素质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

4美育的作用

4.1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康德认为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革命导师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活动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艺术的审美活动尤其如此。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净化,从而情操得到陶冶。

4.2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4.3美育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美育是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级的感觉、知觉、表象发展为艺术审美的、形象思维的直觉。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觉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美育的功劳。

4.4美育能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

从美育特征上看,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人的心态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5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含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要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5当前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5.1对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流畅地运转,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学率为学校工作重点的想法,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确立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念,把四育融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2对美育存在错误理解

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结果,持此观点的人们就歪曲了美育的意义,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悲剧美等等,开展美育工作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之区分开来。

5.3美育途径单一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先生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美育教育,为提高下一代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未来美好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单一的途径。进行美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良好环境、和谐气氛及家庭成员的内在美、形象美的展现,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够巩固学校美育的成果。

家庭和学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环境,只有社会是大环境。学生总有脱离家庭、学校的一天,但作为社会成员,他一生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广泛地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中弘扬真、善、美,鞭挞、惩治假、丑、恶,利用多种社会活动、多种宣传、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美育活动的减少与美育效果的减弱就意味着丑与恶的滋长与蔓延。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使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因而,我们说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加强美育,就是要使人们更广泛地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样,美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作岭.试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特征与功能.松辽学刊[J],2001(8)

[2]张琪、刘玉刚.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J],2001(4)

[3]蒋冰海.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福州师专学报[J],2000(2)

篇2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美育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49-01

一、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与德育的目标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则侧重于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说德育主要是从认识上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则主要是从情感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的功能价值。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些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利用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等形象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阅读悲剧作品,让他们在审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以此提高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师利用参观雕塑展览的机会,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纪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革命先驱、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气,会慢慢地融入学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美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承担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同样,美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尽快扭转忽视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因为美育与智育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对于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强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条件之一。敏锐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感知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培养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艺术世界。美育是审美形态教育,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学生通过对这些形态的长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变得敏锐。

(二)培养形象记忆力。在人的认识能力中,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记忆,大脑就不会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么学校的智力教育就不应该忽视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然而,学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训练学生对概念、数字、逻辑推理方面的记忆,而忽视形象记忆的训练。美育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审美形象既鲜明生动,又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学生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视听形象,如一个个鲜明的画面,一首首动人的乐曲,它们都饱含着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并牢固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培养想象力,审美教育是最佳途径。一方面,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包含着审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体的心灵,内化为表象,为想象提供材料;同时感情的积累又为想象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审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主体面对审美的世界时其想象力空前活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美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美育的全面开展,它在培养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会日益突显出来。

(四)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观透视、瞬间判断的特点。由于直觉不靠逻辑的分析和综合却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暂的时间内,从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得出有价值的预见和设想。因此,许多科学家把直觉看成是创造的起点,是打开自然奥秘大门的钥匙。

三、美育对体育也有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教育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其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应该把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使美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吴媛.略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0(08).

[3]韦有贤.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篇3

关键词:美育 素质教育 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五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从作用的发挥来看,美育是最具渗透性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它对其他四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以美助健”、“以美益劳”。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

德育是把社会的思想现象、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真、善、美,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体之间及个人与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关系。从德育的目的可以看出,美育是德育的前提,只有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美育是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个体的性情,抑制其功利化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储备了跨越生死、不计利害的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起来,即起到以美储善的作用。

美育能直接陶冶人的性情。性情作为人的感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与个体的欲念功利心相联系。在人的性情形成的过程中,又受到其他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一些理性的教育,对于人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和限制,它的力量往往只能局限在那些具体的规定上。而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意义总是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直达人心,使人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使人在感动中去掉私利之心。所以,审美活动会超越狭隘的功利性,在人们的身上唤起那些真正具有人的价值的性质和属性。这就是说,人类审美所追求的不是有限的功利目的,不是达到这种有限功利目的的工具。相反,它使人从那种有限的、自私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上升到自由、无限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

科学和艺术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小提琴。毕达哥拉斯、开普勒、普朗克等科学家都精通音乐。我国古代的张衡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歌德是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美育是在对人的熏陶和感召中,培养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美育过程中渗透着理性的直观能力,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相沟通,引导人由认识走向创造,起到以美启真的作用。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开发大脑的潜能。现代脑科学研究提出了大脑两半球的“双势理论”的“思维互补理论”,指出大脑两半球是有分工的,具有互补性。人们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大脑右半球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时间长了不利于大脑的发育。而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音乐、美术、舞蹈等,都能活跃大脑右半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大脑左半球得到休息;另一方面,由于大脑接收到更多的外部信息,通过两半球积极配合,能充分调动潜意识中的创造灵感。

从激发人的动机来看,美育可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广泛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学习,以主动的精神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而美育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创造的精神。

从思维的度来看,美育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早于抽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儿童是从形状、色彩和声音的一般感觉思考事物的。美育能提高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三、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探索知识,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础。一些科学家专心于科学研究而忽视体育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美育则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来促进体育,起到以美健体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美育可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舒缓,机能协调,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促进有益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分泌,从而增强体质和体能。实践证明,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疾病。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另一方面,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人们受功利化的影响,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类的重要课题。美育可起到解除紧张,陶冶性情的作用。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古迹,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四、美育对劳动技能教育的促进作用――以美益劳

篇4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62-02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去提高学生素质,主要的途径还是学校教育。目前,要真正确定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全面发挥美术教育功能,还必须对美术教育有一个全面而明晰的认识。

1.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大纲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小学美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既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又指出了美术科与学校美育、智育、德育诸方面的关系。美育,是以美的对象和美的形式存在为内容进行的美感教育。旨在培养提高人对自然、社会和文艺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使感情、思想及以健康协调地发展并促进人的高尚道德行为的形成。

在美术教育中,体现美育的,大多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情商和现实、丰富学生的素质为主,提供学生实现多元化的目标。在美育中,重在传导美术文化,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勇于奇异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社会化的、平民化的人。

美术是研究美、创造美的造型艺术,其作品多是表现自然美和社会美。在教学中,美育主要体现在:其一,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教会学生要有奇特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普遍会出现一些现象,如在绘画教学中,在教授素描或色彩时,对学生讲这里"灰"了,那里"亮"了,那里"脏"了,或这样用这种颜色画两笔就行了,至于那里该"亮",那里该"灰",教师就不明讲了,学生学起来就吃力,这样既不能用理论去分析,又不能对作品进行有效分析,结果只是一个凭经验作画、评画的经验人。教师教会学生的不只"灰一点,亮一点"的知识,而要教会学生创新教学法,仅拥有表现美术所需的技术者,是美术,是素人,而不是玄人--真正的美术家。而教师正是为这些将来的"美术家们"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的美术综合文化修养而努力。

其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美"是没有标准的,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它,别人认为"丑",你却认为"美",那是你找到了它的内在美。美不能光看表现,而源于内在。有的说,风景天天一个样,有什么美的,这些你是没有去发现,更没有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去评价,若用文化人的眼光去理解,多么糟糕的画你都会被某一点所打动。正如罗丹说的一句话"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我们善于运用、善于观察,每个人都用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我们的美术教育,那美术教育就能提高学科地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了。

2.美术教育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既属于美育,又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促进学校的智育工作。美术学科虽然没有升学考试,但传授的基础知识,如:造型、色彩、透视、美术史论等,既是美术自身的知识体系,又是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能力已成为现代科技人智能结构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育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使学生从中可用多种思维去完成作业,如:在数学中1+1=2,在数的计算应用内,它是一个权威,不可更改。而在美术中1+1可等于任何数。一千个学生的同一个创作题目,会有一千种不同思维,创作的作品有一千个样,丰富多彩,你还能说1+1只能等于2吗?这些,都是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另一个方面。对于技能训练,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同时推动和提高大脑的发展,还能推陈出新,这些都是美术教育中对智力的开发,因此它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美术教育形成的能力,它不仅对本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能力的迁移对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美术教育对德育同样有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在进行德育方面也有优势,中小学美术课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术作品,这是一笔无与媲比的文化遗产,是自立于世界艺术文明之林的宝库。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其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它对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特别是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对美好事物发展等行之有效的创作内容的实施,在学生心中种下美好向上的种子。如一广告设计:一人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坐在被砍伐的树桩上钓鱼,而鱼竿上钓起来的都是鱼骨,河水是黑的,看不见绿色,而他却在那里哭。笔者看了,心中一颤,是啊他在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认识到地球现在的危机。后来在班上参观了这幅作品并进行了讨论:你将如何保护地球这一课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地球的卫士,看似简单的作品却是学生的心声。所以,美术教育同样促进着德育教育,不少人才的优良意志品质,大都是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而成的。

4.社会发展需要美术教育

美术水平和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标志之一,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社会对美术的需要和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美术教育能锻炼人的美术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又促进社会对美术的需要。

篇5

一、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审美能力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作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增强人的审美意识。人虽然有爱美的天性,但人并非天生就懂得美、会欣赏美和理解美。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同样,对于没有视觉美感的眼睛来说,再好的美术作品也毫无意义。因为对于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的美、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的美的鉴赏能力等,也都是在不断接触艺术作品并从中获得艺术感受而不断培养起来的。一个几岁的孩童可能会本能地喜欢某种颜色或爱听某种音乐,但他却不可能喜欢凡高的绘画或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浓厚的思想内涵,奇妙的艺术技巧及作者的经历、感情、风格等,这是孩童绝对不可能理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了一定的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积累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逐渐成熟,此时他才能较全面、较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获得某种启迪。人类的这种认识过程说明,审美能力只有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完善。而美术教育则是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意识至关重要的途径。

同时,美术教育还有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人的情感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而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来完成。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美术能够外化人的烦恼和忧愁,减弱人的心理压力,保护人的健康。在现行科学教育中,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很少有什么表达的机会,如果有需表达的话,也只是一种观念的表达,且极其有限,几乎不会太多的涉及学生情感问题。故我们说科学教育不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只有文学艺术教育才能对学生的情感起到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服人,以情感人。尤其是美术教育,它是一种自由形态,是外化学生心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其特点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渗透及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使人心灵得以净化,情感要素和感情功能得以升华。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美术教育对人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人们健康的、美好的、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善人格的建构。美术教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

二、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就是它可以有效地培育人的思维能力和无限的创造能力,这一点已引起世界性的重视。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更要注意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和美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术造型中,形的每一点变化都与思维的变化和发展相关,因而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右脑及其他学科所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美术教育在训练和发展人形象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作为形象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情感激发的氛围中进行思维活动,并把思维训练往各类课题的多个环节中持久地、反复地渗透实现。因此美术教育中要重视在不同类型的课题中,找准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知识点,激感,加强质疑,锻炼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