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数字思维能力训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巧用“补”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一般情况下,数学出题,往往条件不齐或问题不完整,若要顺利解题,一个“补”字就至关重要。“补”,就是补条件、补问题,使题目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其结构和数量关系。学生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条件。
二、巧用“比”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
“比”就是比较。“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教育家乌申斯基说。通过比较,可以找出相似、相近应用题知识的差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1:①小明家有鸭8只,鸡5只,鸡比鸭少几只?②小明家有鸭8只,鸡比鸭少3只,鸡有几只?解题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题面,比较分析:两题中有一个条件相同,即小明家有鸭8只,而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但我们不难发现:①的另一条件恰是②的问题;①的问题在②里恰成了它的另一条件。因此,可以明确:鸭多而鸡少,鸭比鸡多多少也就是鸡比鸭少多少。那么鸭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鸡相等的,另一部分是比鸡多出来的。进一步可得:题①是求鸭比鸡多出来的部分,即“8-5=3(只)”。题②是求鸭与鸡相等的部分,即“8-3=5(只)”。这样的分析,使学生对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三、巧用“画”字,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顾名思义,“画”就是用直观、可见的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的表示出来。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和感性材料,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很快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以本文例1解说:题①,教师先在黑板左边用红笔画出8只鸭,黑板右边用黄笔画出5只鸡。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将图画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应用题“8-5=3(只)”。题②,教师先在黑板上用红笔画出8只鸭,然后将其中3只鸭改变成黄色,根据提问,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数学应用题“8-3=5(只)”。
四、巧用“问”字,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问”不是简单的随意而问,应该有针对性、条理性和系统性。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
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
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
(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儿童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 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 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 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 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 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由于智障儿童在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思维等各方面的缺陷,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缺少了自信力和自控力,情感压抑,行为识畏缩,缺乏向上的意志和快乐的活力,呆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难与挑战。现代信息的数字化技术出现,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方法,在生机与活力中激发智障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培智教育中,为智障孩子增多学习与向上的信心。
一、数字化技术激发智障孩子情感认知
我们常说,世界上成功的教学案例,不是强制地塞进知识,而是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是一种"我需要"的心理状态。特别智障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思维功能,是增智的最好方式。
心理学认为,只有当人对具体事物感到兴趣时,就能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很快地获取到应有的知识。反之,如果对事冷默,就难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程度。当智障孩子对所学内容有了欣喜的感觉,我们的特教工作就算走向成功了。因此,而对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形象的事物说话,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有利于我们的特教工作。
为防止智障孩子更好地获取知识,建构理性的认知系统,要特别注意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对知识感到兴趣。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技术,主动地设计各种课堂情境,创作具有美感的、趣味的学习情境,能够促使智障孩子动起来,充分发挥自我的感官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思维,在情境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娄字化的形象系统,能够为智障孩子提供刺激的快乐感受,把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转移到经验的快乐获取上,能过内在的动力使智障儿童产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在快乐中得到学习的乐趣,求知的欲望,从而也就有了智障儿童对知识与生活的主动欲求。
比如,我们可能用数字化技术展现秋天田野,春日的花开,夏天的风雨,冬日的深雪等,看到人们的笑脸,看到各个季节的变换给人们带来的的喜悦。同时,又有各种色彩与情调的音乐,让所有的感觉都动起来,在各种画面和音响中,把智障孩子领入社会的美好,生活的情趣,城市与农村的景观,我们的特教工作就有了收获的喜悦。
二、数字化技术训练智障孩子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是我们走进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唯一方式。我们的大脑能够对复杂的社会与自然事物进行去伪存真的认知,从而认识和掌握世界,顺应和改造自然。而数字化技术能够为智障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在感性中获取理性思维内容,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思维缺陷所致,获取知识的持续性较短,也导致了记忆力的偏差,从而思维能力低下,抽象的能力、领悟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但我们认为,数字化的教学能够促进智障孩子思维能力提升,直面开阔理解问题的宽度,掌握必要的知识。由于引入数字化技术,智障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获得了一个思维改变的机遇。我们除了为孩子准确点讲解外,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演示方式形象地说话,这就克服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弱点,在身临其境中拓展思维空间,在感同身受中产生共鸣的思维走向,使知识形象化,使思维条理化,让所有的枯燥的东西动起来,活起来,成为有趣味的知识化,就激发出智障孩子的思维亮点,使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也就达到了我们特教的目的。
三、数字化技术促进智障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好文字与语言,一直是我们特教工作的重点之一。对文字与语言的教学,是智障孩子获得知识、理性思考的前提,也是智障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大事。正因为如此,文字与语言的教学是我们特教的一个特殊任务,将单调枯燥的文字语言讲活、讲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由于智障儿童记忆力不佳,有理解慢,记得少、忘得快的特点,他们获取和知识就很少。然而,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语言与文字的教学,能够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形象化处理,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在美感中促进智障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数字化教学中,我们可以让文字与语言动起来,活起来,提高智障儿童对文字的字形、说话的语音的形象感知,让所有文字的偏旁部首都有鲜活的生命,使智障孩子喜欢接受,在快乐中学习。
Scratch让课堂更有活力
1.训练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自然语言,人与计算机之间是通过编程语言进行交流。在Scratch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创意、想法,学生则将自己脑子里的好的创意想法利用Scratch在计算机上表达出来,通过编写程序表达的过程,训练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Scratch以其图形化的编程方式,为孩子思维从具体走向抽象提供了支架。在Scratch中,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推理方面发展,从而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成为数字时代的创作者
在Scratch课堂上,学生获得了设计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字化作品的机会和经验,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和处理大量的信息资料,进行自由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也习得了科学、艺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知识,完成作品后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会让其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Scratch让学生更自由
罗杰斯认为,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强调个性与创作力的发展,在内容选择上,强调直接经验,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从而实现自我,即人的创造能力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应变能力的形成。创新能力是通过发散性思维而表现出流畅、变通与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Scratch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是大有裨益的。
在Scratch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创作活动中去,学生的专注度和兴趣度都得到很好的发挥,Scratch以其形象、直观的积木式指令代替了枯燥的代码指令,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只需了解各指令名称其意义并将其拖动进行自我思维的自由表达。学生通过不断猜测、尝试、验证与调试,刺激了感官,体验到奇妙的效果。
运用Scratch开启创作之旅
将Scratch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在我国还是刚起步,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尝试学习,边分析Scratch自带的范例边尝试创编适合学习者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编程思想和作品创作,坚持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方法。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高于学生,教师由学习伙伴成长为引导者,帮助学习者成长。
我们对课程的理解是,同样是作品创作,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的书写记录(纸和笔)来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作品,数字作品是通过程序编写表达思想和情感,教学中利用Scratch软件平台进行数字游戏、数字故事、数字动画和互动艺术等数字作品的创作(如下图),下面选择几个模块对课程进行说明。
1.数字游戏
我们基于Scratch平台,开发了一套自编的校本“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Scratch与创意设计》”,通过编码学习各种新技术。课程设置着力点在于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信息技术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信息技术教学做到兴趣化、生活化,激发他们观察生活主动创新。
《趣味摇奖》一课是自编校本课程的第28课,课堂中将Scratch与数学学科中的随机数知识点紧密联系,教会学生应用随机数解决具有随机模拟现象的问题, 学生会去主动钻研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有效提高计算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同时让学生了解和应用随机切换造型和给变量设定随机数两种算法产生摇奖号码,然后自行选择一个创作主题,设计一个趣味摇奖程序。学生作品集链接地址http://scratch.mit.edu/studios/244435/。
2.数字故事
自编校本课程的第30课《小导演》,要求学生综合应用Scratch指令模块进行自由创作,选择喜爱的短篇内容,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尽情表达和交流。在学习方法上,共提供创意思考、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等四个方面。故事内容主题可以为成语、童话、寓言、科学模拟实验、课文和小说片段及生活中的事件,构思创作主题,进行二度创作。
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过程中担任“小导演”,对剧本中主题、情景、角色/背景、脚本、音效等元素进行逐个分析组织。这样做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对学生综合应用Scratch软件表达思想的训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无条理和无关联的表达。学生作品集地址链接http://scratch.mit.edu/studios/193543/。
3.互动艺术
利用画笔模块,让学生创作各种有规律的图案。在编写图案设计程序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程序玩出一种奇幻的图案效果,并希望学生给图案赋予作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现美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喜欢自己的作品,喜欢上Scratch程序设计这门课,期望学生能够从玩的角度理解脚本设计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修改脚本,创作不同的效果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程序设计水平。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对小学程序设计模块的学习重点不再是简单以代码编写训练为要义,而是期望通过编码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个人生活中表达思想和感情。Scratch创作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1.鼓励观察生活,激发创意思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如各大商场门前摆放着抽奖大转盘,举办一些吸引顾客的促销摇奖活动,电子投票,打地鼠游戏,变脸,等等。这些实例,学生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创作数字作品,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各种有趣现象,用数字作品表达出来,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
2.加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Scratch创作课中作品的设计与呈现是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具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结合具体情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帮助学生理清要点,把握脉络,掌握方法,促使学生更准确、牢固地理解和掌握重点算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范例演示和学生试玩,引出问题,再通过演示和讲述,告知关键知识点,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把握更加清晰、明了,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再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思维,结合活动内容,发挥想象,用代码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实现更多创意,在创作中训练学生创意思维。
3.通过编码习得更多知识
在创作数字作品时,学生在进行代码编写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数学、科学、艺术以及工程学等领域的学科知识,这些知识的应用和学习是学生在一个一个的作品创作中可以具体领悟和感知的,因此,学习知识对他们来说变得更有趣和更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