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阅读的方法范文

高效阅读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阅读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阅读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过程,阅读是学生提升文章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接受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有力推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然而,现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力度不够且缺乏一定的策略,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迷,效果不显著,致使阅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策略迫在眉睫!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呢?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策略。

一、抓关键,知大意

能否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是学生阅读效率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技巧,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这些技巧就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的阅读方法。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呢?学生只要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就可迅速知晓文章大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迅速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知悉文章的大意。“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通过这一句学生就可以知道前面写的是春、夏、秋时的百草园,接下来要写冬天的百草园了……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准确地抓住关键词句来迅速地知晓文章的大意。

二、品细节,悟感情

能否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要想真真切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然而,学生掌握这些技巧的过程不仅仅要依靠学生自己去揣摩,更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点拨。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点拨学生掌握一些真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技巧呢?学生只有通过品读文章中的词句细节,才能真切感悟文章情感。仍然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为例,教师通过点拨学生仔细品读词句细节,真切感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从这些词句之中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仔细地品读词句细节来真切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研结构,习写法

能否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是学生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要想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阅读技巧。然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这些阅读技巧显然是费时费力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技巧。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呢?学生只要全面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的结构,就可透彻地学习写作方法。再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结构来透彻地学习写作方法。文章在⑹觥把┑乩锊赌瘛闭饧事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短句。作者通过这些言简意赅的短句将“雪地里捕鸟”这件事叙述得一清二楚。另外,文章也有好多排比句,学生通过研究这些排比句式,也习得了一些写作方法……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全面研究段落句式的结构来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法。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准确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迅速知晓文章的大意,抓关键、知大意是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学生仔细品读文章的词句细节来真切感悟文章的情感,品细节、悟感情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全面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来透彻学习文章的写法,研结构、习写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渠道。简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让阅读方法成为学生高效阅读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程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教学浅见[J].读写算,2015(36).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121-01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离不开化学实验仪器及实验操作,但不少学生在书写实验仪器名称或相关实验操作过程时总是出现错别字,而且一旦写错就很难纠正,在进行化学测试时丢分比重很大。这点令教师、学生很是头痛,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辨字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字形辨字法

例如,在操作粗盐的提纯方法中用到“过滤”这一操作方法时,不少学生喜欢把“虑”写成“虚”或“虎”,还有的则把下边的“心”写成“必”。在课堂上,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滤”的右半边,学生说右边是“考虑”的“虑”,笔者又问:“‘考虑’问题是用什么思考?”学生回答:“用‘心’思考。”于是趁热打铁告诉学生,我们的“心”很重要,千万不能“伤心”,更不能给心做大手术——“换心”。渐渐的,学生们又记住了“滤”字。又如,在写“溴”时,不少学生老把右上边的“自”写成“白”,同时又忘了写一“点”,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右边,学生说是个“臭”字,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自”、“大”、“点儿”,可以理解成“自大一点儿就变成了臭美”,学生就不易再写错这个字了。再如,灯帽的“帽”,很多学生老喜欢把右边的“冒”写成“昌”,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右边部分,学生说上边是个“曰”,下边是个“目”,那怎样才能记住呢?学生讨论后说可以理解成太阳太大,把眼睛照得睁不开了,这样学生就牢牢记住了这个字。

二、利用字义辨字法

如在写“胶头滴管”时,多数学生把“滴”的右边写成了“商”。笔者就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它们的字义,最终学生明白“滴”一般和液体有关,“商”一般指和钱有关,这样就容易区别开了。又如,“熔”与“溶”,学生在写“溶解”与“熔化”时老把这两个字写混,笔者就指点学生,“熔化”是物质的状态由固态变成液态,描述的是物质的三态变化;而“溶解”指的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两个化学概念定义明显不同,所用环境当然就不同了。以后再用到这两个字时,多想想它们的定义就不易写错了。再如,第九单元学到了乳浊液及乳化作用,一些学生分不清是“乳”还是“浮”,先让他们了解字义再进行区分,效果很好。

三、利用字音辨字法

在写当酒精洒在桌面失火,用湿抹布扑盖中的“抹布”和描述区分硬水与软水操作时的现象泡沫多少时中的“泡沫”这两个词中的“抹”和“沫”,有些学生分不清他们的右侧该写“未”还是“末”。笔者先鼓励学生先查字典,找找与“未”和 “末”读音相同的字,学生自己动手,明白了多数读音跟“末”读音相近的字里就有“末”这一部分,而多数读音跟“未” 读音相近的字里就有“未”这一部分,从这以后这两个字也不再错了。再如,过滤操作时用到的“滤纸”中的“纸”,大多数学生在开始写“纸”时,总分不清“纸”的右边到底是写“氏”还是写成“低”的右边部分,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常用的哪些字里出现“低”的右边部分,它们的读音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凡读音为di时字里才会出现“低”的右边部分,其他多数就用“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总结得出辨字方法,他们就记得就更牢固了。

四、利用故事辨字法

如“酒”与“洒”的辨别。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用到加热的热源——酒精灯,可不少学生写成了“洒精灯”。为了使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用法,在课堂上笔者给他们讲了下面的一则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人与酒仙杜康偶遇,杜康传授他们酿酒的办法,叫他们选端阳那天饱满起来的米,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调和了注入深幽无人处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瓷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他们历尽千千辛万苦,找齐了所需的材料,把梦想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个时刻。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到了,两人夜不能寝,等着鸡鸣的声音,远远的,东方微曦,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又传来了第二声鸡鸣,第三声鸡叫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了陶瓮,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又黑又酸。大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他失望地把它洒在地上。而另外一个,虽然也是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紧牙关,全神贯注坚持到了第三遍鸡鸣,多么甘甜清澈的美酒啊!只是多坚持了一刻而已。从此,酒比洒多了那看似非常普通而又简单的一横。这小小的一横,体现的不是谁有更聪明的头脑,或者谁有更好的机遇,而在于谁更有耐心,谁更能坚持,这个时间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年,甚至更长,但最终都会让你获得快乐的果实。这个故事讲完后,几乎没有学生再写错这两个字了。

五、利用类别辨字法

在化学教材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们既学习了碳单质,又学习了含碳元素的其它物质。这时,学生对“碳”和“炭”的书写又懵了。在涉及到这两个字的物质时,笔者教学生一定要根据它们的物质类别来辨析,当表示的是碳的单质时就要写成“炭”,如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当表示的是碳元素或含碳化合物时,就要写成“碳”,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等。当用到这两个字时,一定要想想是哪种情况再下笔,久而久之就能区分开来了。

篇3

1、在阅读的时候要带着目的去阅读,让精神注意力更为集中,安静的阅读环境很重要。

2、要给文章划分段落,再给段落根据意义细分,从而达到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

3、在每次阅读完要记得对所读内容进行总结,做读书笔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阅读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反映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是否能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能否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现代信息。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将每课中涉及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二)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自己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

(三)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有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作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提高与否,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地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其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3]何青.高职英语阅读课语篇教学之探讨[J].职教论坛,2005,(35).

[4]龚兵.英语词汇知识广度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篇5

1、引导及鼓励学生朗读与默读语文课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其需要将触觉、视觉及听觉予以充分调动,此学科需运用眼睛对世界万物所存在的基础性规律进行观察,运用耳朵去对周围的各种声音进行聆听,利用嘴巴读出自己喜欢且优美的文字,用心就周围事物的实时变化予以感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对于学生而言,所讲授知识往往是静止的,然而利用朗读及默读,将原本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与此同时,将原本处于被动状态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接受且吸收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朗读与默读这两种模式进行交叉使用,通过默读,能够实现学生在精神方面的集中,促进学生在专注力上的提高,促使学生将文章大意给与迅速掌握。利用朗读,便可将学生的耳朵、嘴巴及眼睛同时使用,且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及配合,以此就课文的记忆进行加深,还可对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营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于朗读及默读两种方式,于上课前夕,采用默读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给与了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之中,还可引导学生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大致了解。当课堂内容近半时,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则可能出现下降状况,此状况便可让学生实施朗读课文,以此就学生的精神提起,与此同时,可实现加深课文理解的效果。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文《春联》,教师让学生以默读的方式通读课文,且需规定一定时间内完成,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路及写作结构进行思考及推敲,而后利用总分总顺序,将课文进行介绍,最后再采用朗读的方式通读课文,然后教师将自己课前收集的春联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将春联内容朗读出来。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学生可对课文的记忆及理解方面进一步加深,还可实现学生在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外,还可在朗读前,让学生对一段学习录音进行聆听,并依据其中相应朗诵方法,让学生按此进行朗诵,并且还要和读课文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找出,而在朗读时,还可同时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课文朗读的语境之中,实现阅读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2、以童话选文类型丰富为框架就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进行培养

丰富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对于文学修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文明得以延续的不懈动力。小学生往往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培养方面给与足够的重视。至此,小学教师要对童话选文类型进行不断丰富,依据且利用童话,实现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予以激发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持续活跃。当前针对苏教版语文课程而言,其在有关童话为其主题的课文方面,在类型方面存在过于单一的状况,只有较少的经典童话,有关小学高年级段方面的童话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童话选文类型进行不断丰富,不能仅将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将身边所发生的故事引入其中,比如和身边空气污染现实状况相关的《小狐狸卖空气》;和我国相关载人航天技术相关的《我叫神舟号》等。通过将童话选文给与不断丰富,不仅可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及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实现学生在学习效率进行提升,进而实现在课堂质量方面的提升。

3、以紧扣主题为方向将单篇课文与学习单元相结合

针对各篇语文课文而言,其在具体的教学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教学上能够一方面紧扣一方面,此种方式同时也和人类记忆规律相符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利用,按照文章的中心主题,并将其和本单元总体性方面的核心教学任务相结合,以此来开展教学。当讲完一单元之后,教师然后对各个课文进行对比和归纳,实现在相应主题单元教学价值方面的增加。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教材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当中,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便是人所具有的创造力,而《最佳路径》则将以人为本作为其表现的的主题。此外,其中的《人类的“老师”》则讲述的是人和自然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些课文尽管在所要表达的主题方面存在差别,然而均可将该单元所要表现的核心主题予以反映,也就是开放和尊重。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对课文和单元之间在主题方面所存在的关联充分挖掘,将所讲述的单篇课文紧密结合与整个单元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通过将抓准主题,实现连贯性的形成,还可就学生对单元及各个课文方面的理解更为深入,将教材具体的编写结构进行合理把握,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有效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具有大量的词汇基础,掌握一定的句子结构,精通英语语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只有认识了文章中的词汇,了解了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才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文章,在阅读中对英语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够达到对阅读文章理解的目的,实现正确地理解文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一、理解文章的标题,把握中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文章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文章的中心和主旨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文章的要点大意,形成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学生在总结过程中要提炼出文章的标题,用简练的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旨。而且在阅读理解试题中也会经常看到考查文章标题类的题目。学生在作标题归纳类试题时要注意标题的三个特征,即醒目性、概括性 和针对性。用直接、简练、具体的语言直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解题时要抓住文章的首尾段和每一段的首尾句,要注意贯穿文章始终的词语。其主要设题形式有: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W生在概括文章的标题时要注意四大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精――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语言要精炼;准――注意文章的内涵和外延,作者的观点表达得要准确;统――标题要能统领文章的细节信息;新――标题要新颖,对读者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选择标题时学生要做到要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积极考虑所给选项与文章主体是否有密切的联系。

二、了解文章的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文章的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的组织方法是不同的。而情节发展的线索通常会含有一个或几个要点。在这些要点和次要点的支撑下,文章会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文章的大致框架。学生要通过阅读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框架,找准关键词,找准关键句,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框架。了解文章的框架是突破文章结构题的关键。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学生应做到:一读,就是通读全文,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二想,就是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三归就是把一些内容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并在一起,成为一个大段;四查就是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能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五选就是选出符合文章结构的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才能准确答题。

三、阅读时把握联系,学会推理

学生只要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就可做出准确的推断。对于细节推断题来说,根据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学生不但要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还要运用逻辑判断能力,推断出文章更深层的含义。同时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不能凭空设想。学生要注意站在文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实际情境,并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和推理。主观臆断是许多学生做这类试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避免。例如有些阅读理解的题目设置可能是你从哪种文摘上会看到这样的文章?这就需要学生在了解阅读文章的基本上进行推理,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如果是人物介绍就应该是“传记”;如果是讲述保护海洋就应该是“自然”;如果是讲述游乐场的游玩就应该是“娱乐”;如果是介绍最新的科技发明就应该是“科技”……学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形成自己的客观认识。

四、把握词汇含义,能够猜词

学生在理解阅读文章的时候要学会猜词,这是英语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培养和形成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词汇基础是有限的,在阅读文章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词汇。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不要紧张,也不要害怕,要沉着冷静,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和推断,了解陌生词汇的含义。只有学生正确地理解了陌生词汇的含义,才能够对文章做出正确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学生在理解词义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来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从而达到理解全篇文章的目的。上下文中都会有关键词或者是关键的句子来对陌生的词汇进行暗示,使学生可以结合阅读文章进行推论和猜测,对陌生的词汇做出正确的理解。

五、理解作者观点态度,身临其境

在阅读理解文章时,学生不仅要了解字词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和整篇文章的含义,更要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探究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从一定的高度来理解阅读文章。学生要站到作者的立场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要把自己的态度和认识融入其中,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意图来探究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在进行写作时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具有作者的鲜明态度,学生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够理解字里行间的意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态度。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从方法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掌握阅读方法,学会推理判断,学会总结归纳,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

篇7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学生

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和难点教学部分。而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又较初中的英语阅读篇幅更长,内容更多,涵盖的信息量更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整个的高中英语教学就较之前更具有难度,也更加具有挑战性。在当下,很多学生进入到高中英语学习阶段就对阅读教学有些许的不适应的。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些简单化的总结。

一、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

在整个的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与之前的阅读材料的区别主要是阅读材料的素材不仅仅包含了小说故事还包含了更多的科技阅读文和反映西方风俗的内容出现;在阅读的信息容量上大大增加了,此外,对整个的西方文化背景的带入也更多了。

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很多的学生无法及时适应从而更好地做好阅读学习工作。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进入英语阅读奠定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

但是,如何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并且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地消化吸收掉这些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即教师可以依照学号的顺序,让每个学生每天进行一个西方文化习俗的内容分享。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实施教学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依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加入来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的阅读材料千千万万,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实际所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拓宽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的内容,继而对阅读材料进行类型化的归纳,也可以将阅读中常见的几个提问方式进行具体的归纳和相关的例证教学。

例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中遇到了一个“细节推断”类型的题目。这一类题目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试类型。所以,教师就可以对这一类的题目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的综合性总结:

1.一般是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具体细节进行推断,包含有人物具体信息的推断、语篇的背景内容的推断等;

2.一般会出现的词汇:infer、suggest、appear、can、probably、might等;

3.常用的提问方式:The story suggests/implies that;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from a;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 of;We can infer/deduce/assume from this passage/paragraph等;

4.考察的实例:2006年陕西高考卷中有这样一个推断题: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 )

A. you will not find homeless people in countries with a high standard of living

B. the mental ill live on the street because they want the company of other homeless people

C. the unemployed who receive help may still be among the homeless

D. the homeless are willing to live under a bridge or in a cardboard box

借助多媒体设备这样一个教学助手就可以很好地将有关的内容进行罗列,节约了教学的板书时间,还可以依靠其导入、链接功能快速地扩大教学的容量。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词汇积累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阅读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性的基础。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这样才不会出现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认识学生,而学生不认识它们的尴尬情境出现。

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词汇积累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读懂英语阅读材料的可能性,从而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词汇积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课本词汇要扎实;词汇积累的第一关就是教材词汇,一定要牢牢地扎实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词汇的基本含义、基础用法、变式等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奠定词汇积累的基础。

2.训练词汇多归纳;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在前期应该带领学生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一些词汇进行积累归纳,久而久之,让学生自己养成积累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材料中,常会出现“infer”、“prefer”等词汇,这些词汇并不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大纲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汇进行归纳梳理。

3.词汇积累本常翻阅;英语词汇是一个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所以,词汇光靠归纳、梳理还不够,还要加强对这些积累词汇的记忆,这样才算是完成了词汇的积累工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翻一翻自己的词汇积累本,及时地对自己所积累的词汇进行温习继而更加有效地提升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所以,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抓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除开笔者在上文论述的三个小方法外,还有很多的方法等待被挖掘出来从而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卜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参与的路径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3年第1期

[2]罗玉勤,如何搞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年第7期

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因为兴趣能驱使学生学习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记得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然而目前阅读教学侧重于“讲”、“练”式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课堂变成了接受知识、认识生词的课堂,他们不再将英语阅读当作一种学习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学习单词和语法的手段。此外只有一本薄薄的英语书作为阅读教材,学生很难再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阅读篇章,这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大打折扣。课内阅读尚且如此,更何况课外阅读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首先校内大环境应该布置出英语氛围,比如说在不同的学习区域张贴英语标语,悬挂英语格言,学校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和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另外教室内的小环境也可以用英语来武装,师生共同办英文黑板报,设计英文海报,创立英语图书角,利用多媒体在课外收看英语节目等等。这样的话,学生无论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英语,听到英语,还能参与英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好英语。

2.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二、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阅读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心从单词、词汇和语法上逐渐转移到相应的背景知识、语言内容和意义上来,重视知识的完整教授,注重意群阅读。做有心人,为学生搜集和整理并补充合适的延伸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使用的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那我们可以从课外,借助网络等搜集相关话题小短文或小故事,对话题进行拓展,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了解更多知识。

三、训练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会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得轻松。小学生阅读时最喜欢朗读,但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应是默读,出声朗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还影响阅读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知道学生改掉这个阅读习惯。同事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指读、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获得阅读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学生越读越想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小学生应学会按照意群来理解文章,因此老师应该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方面的技巧。这里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扩大视距。所谓视距,即阅读者以书页的某一行中的一个英文字母为中心,上下左右能最清晰地看清的文字的距离。

四、开展内容广泛、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开展手抄报比赛

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即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如在教学Halloween 时让学生作了一期关于万圣节的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版面设计得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

2.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

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深外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或作一段演讲,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观看久已成了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3.让学生自画英语漫画作品

集知识味性于一体的漫画书小学生最喜欢看,因为漫画滑稽、夸张、幽默,对话简明、扼要,学生能通过图理解其大意。英语漫画也是一些学生英语杂志的重要内容。教师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漫画作品,即是对那些阅读材料的再利用,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4.鼓励学生互相交换英语课外书和视听材料

由于每个家庭情况的不同,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和音像制品的数量、质量也不尽相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所拥有的材料带到学校,大家通过课外活动一起观看或传阅,或者进行同学之间的调剂和交换。这样,一方面节约了阅读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极大的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接触的面和量。

篇9

首先,教师要把握课堂,从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从教材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材文章无疑是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禁得起推敲的作品,是各类文本中的精华之作,所以教师必须在教材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对教材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由此拓展生发,把这种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小学生各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不断地发生阶段性变化。所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通过精选文章,精读、精讲把教学目标顺利而有效地加以贯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要学会给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引领成长方向。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的基础上,为了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教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家长要根据学生个性给他们推荐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做好阅读的拓展与生发。人的兴趣会影响到他一生的追求,尤其是儿童时期阅读到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人生之路。这就要求教师选书一定要切合实际,符合特征,给学生一个更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方向。比如,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或者体育、文艺明星、草根明星成功的故事;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推荐英雄传记、军事、旅游方面的书籍。这样的阅读使他们通过阅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能够从这些书籍中找到与自己个性契合的地方,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开拓了知识视野,引领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追求。

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找书读,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将“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主动阅读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阅读潜力,使他们能够沉浸其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此,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读书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心理环境,其中后者更为重要。人文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也包括学生本人的兴趣所在和兴趣的持久状态,同时还包括家长、同学的影响等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比如在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方面,除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在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因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或者运用其他多种形式来教育、启发、激励学生积极阅读,锁定阅读学习目标。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愉悦身心,使他们的阅读乐趣能够持久。

第四,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从学生长远发展立意,授之以渔,指导阅读。

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只凭兴趣而无目的也是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有些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阅读,不能沉浸在作品中,更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效果事倍功半,消耗精力,浪费时间;有些学生读文章,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自觉运用到写作中,也不能在表达交流中有意识地运用,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方面给学生恰当的、足够的辅导,教给他们精读、细读、略读的技巧,培养他们读书圈、点、勾、画的习惯,养成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的技巧。爱读是基础,会读是一种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小学阅读;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多面性

小学阅读是什么?是学生从简单明了的书面材料中获取明确信息的过程。小学阅读的主动性没有高等教育阅读那么强,这个取决于学生的年龄大小和知识水平。阅读在小学语文中所占比重较大,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但它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能够进行较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小学语文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大量实践之后,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自主性

在现在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充分发挥往往会因为时间缺乏或是其他因素而难以得到实现。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大忌。很多老师都只管拿着教学参考资料,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主旨、分段、概括大意等,只是生硬解释了作品,并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抹杀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一味向学生灌输内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已被完全忽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完全被忽略了。

科学地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学生在学会拼读生字之后,就应该鼓励其在一定时间内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而就小学语文阅读而言,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就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地启发和激励学生,把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当作教学重心。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于提升学生阅读效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无法自觉、专心地阅读,将不能达到应有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布置阅读练习的时候多提醒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达到真正理解文章的目的,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重与作者进行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勤动笔是阅读教学不错的方法。例如:摘抄优美的字、词、句、段落……在阅读时还可以直接在文章中作好记号,其实,读后感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巨大的作用,长期坚持下去,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显得呆板、枯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教学前,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只看题目进行联想。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是阅读教学质量的保障。另外,教师应该围绕文章中心,不断提出假设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为之努力。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所有疑问。

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能够正确感悟作品,学生已经达到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如何能够达到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目的呢?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是教学的不错选择,在播放音乐的时候,教师在一旁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一边播放该阅读课件,让学生尽快进入“草原”这个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在品味第一段时,教师应当充满感情地朗诵出描写景物的词句,读出真情实感,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老舍先生的情感。到后文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就能够渐渐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

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还应该鼓励学生敢于阅读。例如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文:课文中提到17岁的童第周刚进中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班主任告知校长后决定劝其退学,在童第周的再三请求下,校长才同意让他试读一个学期。让人意外的是,童第周虽然基础差,但没有丧失信心,坚持不解地努力,半年后,各科成绩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最后,童第周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教师应及时结合这个案例,并且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学生敢于阅读的能力。学生不在害怕阅读,克服了紧张感和畏惧感,使学生能够轻松阅读,并且体会阅读的快乐。

小学的阅读教学既简单又复杂,除了单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全方面地培养学生阅读情感和态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欢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学生还可以在阅读中了解和体会生活,抒感。例如:读完整篇文章后,联系实际,谈谈看法。这样的题目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是常见的,首先要抓住主人公的特点、品质等,再联系自身。又如《邻家的星期四》的解读:“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请你联系上文写写“我”可能联想到什么?这样相似的问题都要联系生活来领会文中的关键句段的意思,才能给出完整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适当讲解答题要领。1、切忌不答。有时候文章设置的阅读问题有些生疏,但不能不答。学生可以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不答是一定没有分的。2、切忌乱答。乱答与不答是没有区别的,没有意义的东西写在答题区,一样不能得分。答案一定要精练概括。3、只抓重点。不能及时给出答案的题可以暂时不做,静下心来,不要紧张,换一种思维方式,写出答案。4、有根有据。引导学生在在文中找依据,让自己的论点更具说服力。如:课文《在金色的沙滩上》,你感觉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后,再从原文中找依据。另外,在答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使用规范语言答题,字迹清晰工整,认真书写;语言简明扼要,一定要使用通顺的语句,尽可能不要有错别字的出现;答题完成之后,如果有剩余的时间,可以适当阅读文章全部内容,仔细地反复检查,使自己答案全面完整。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91-02

一、影响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1.缺乏阅读兴趣。对于阅读来说,有些学生从小就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量的阅读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阅读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更多的小学生对阅读没有什么兴趣,不喜欢阅读,没有一定的文字积累,单单只是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根本不能满足他们对文字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好的阅读氛围是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但是,现在教师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学生的奥数和英语水平上,忽略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阅读习惯的问题。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所以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喜欢边读边理解,而不是边阅边理解,这种阅读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熟悉程度有待提升,当他们将注意力转向读音的时候,就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还有些同学克服不了阅读中的“拦路虎”,也就是那些不认识的字词,一定要拿出字典查明白后再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不正确的,不仅会对学生心理有负面的影响,并且也不利于对文章主线的把握。

3.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是决定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决定条件。不同的学生会因智力、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因素,而使得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所不同。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一段文字在不同的学生眼中就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理解比较有深度、有宽度,但有的同学的理解会略显片面和表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天生的,在后天的成长中,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引导得以提升的。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问题,以便改善教学质量。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培养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阅读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完全对阅读没有兴趣。而且课间同学之间讨论的也是有关玩的、吃的,完全没有阅读的氛围。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从小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说,在教室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在课余时间举办“我爱读书”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家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多读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监督学生,少看电视,多读有意义的书,或者和小学生一起阅读。

2.纠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习惯是伴随人类一生的。小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及时纠正的。针对学生“阅”而非“读”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内安排适量的“泛读”训练的活动,帮助学生跨越“形―音―义”这个过程,直接将进行“形―意”的转化。另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也读的过程中保留疑问,在上下文中猜测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杜绝边阅读边查字典的情况。另外,通过“总结段落大意”的转型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试着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除此之外,要逐渐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习惯,学会用心读书,用笔记录,这样便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很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的一部分原因是对文字所描写的事物有一定的陌生感,不能充分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对阅读理解的程度产生了阻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更加的注重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真实的爬山虎,再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照,这样就能够使得较抽象的描述可以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会学生用心观察,用心理解,其实课堂和生活之间是有一座永恒的桥梁的。

4.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资料的广泛性。当一个学生涉猎的知识面广了以后,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有相应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不同领域的书籍。例如《绿野仙踪》、《严文井童话》、《爱的教育》、《我们去看海》、《开放阅读》、《再寄小读者》、《肚皮上的塞子》、《灵性的王国》、《我要做个好孩子》等。这些书都是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它们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是有许多切合点的,很容易的就会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拓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一直是人类传承文化、向前发展的主要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注重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身上的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兴趣、习惯和自身领悟能力。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其次是在课堂上着重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然后是建立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最后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参考文献:

[1]汪丰生.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2).

篇12

关键词:阅读能力;读书;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书这个根本,把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当作阅读教学最基础的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要多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巧读,使他们掌握读书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语

一课书或一段文章,不能平平淡淡的念过去,而是要抓重点词语,既体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诵读词语(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例如,《草原》一文第一段,写出了草原优美的景色和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时的感受。以前,我们在教学时,总是详加分析,以讲代读,效果并不佳。现在改讲为读,在诵读中抓住“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翠流”等表现草原景色特点的词语,在“是那么”“是……也是”“既……又……”“连……都”“好像”等处,用舒缓的语气适当重读,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作者描写草原景物的种种方法,仿佛被带到了草原,为草原旖旎风光所陶醉。

二、引导学生深切体会蕴藏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阅历和能力的限制以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差异,课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读起课文来喜不见笑意,悲不闻颤音。因此,我们在阅读中需充分挖掘和运用课文的情感因素,以读唤起的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如,《凡卡》一文中叙述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一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为缩小学生与课中情感的距离,促进情感的沟通,特做了指导:(1)初读概览,了解情感。从“挨打、挨饿、挨欺、受冻”四个方面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了解作者对凡卡的同情。(2)细读深究,激感,从“为什么挨打,用什么打,怎么打”三个方面理解凡卡的生活悲惨,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3)变换角度,诱感。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发学生,如果你就是九岁的凡卡,在城里过着非人的生活,你心情如何?这样以悟情为目的地组织阅读,以读诱情,以情促读,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时,注意琢磨诵读语气,体现人物感情

一般语文课离不开读,以对话为主的段落更要多读。先让学生自己多诵读,从提示语和对话内容上去体会人物感情,琢磨诵读语气,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致很高,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我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对桑娜的矛盾心理;对渔夫和妻子的对话时那种担惊受怕,既遮遮掩掩又多方试探的复杂感情;对渔夫和妻子诅咒险恶环境,同情西蒙一家不幸遭遇的美好情操,都有比较具体真切的体会,有个学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一段文字处理时,注意了“沉思、询问、犹疑、决定、催促”等不同语调,较好地表现了渔夫的思想感情,这说明学生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会想象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想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为感受理解奠定基础。一是引导学生以“话”想“画”。如,读《月光曲》中“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一段,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读后让学生口述“幻象”。这样通过想象、理解,文章就会更加生动、感人。二是引导学生无中想有,有些文章言虽进而意无穷,学生在阅读后思维不能随言进而终止,依然要顺着文中的内容去想。只有通过学生去想,进行发散思维,他们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五、训练学生默读深思,掌握作者思路

朗读重表情,默读重理解,学生从口读到默读沉思,反映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生开始对默读很不习惯,一读就出声,因此要耐心训练,逐步提高要求,学生在默读前教师可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到领会作者思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文章,一般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篇13

一、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阅读能力薄弱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对阅读内容很难理解,从而会感觉阅读内容复杂难懂,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能力并未受到重视,总是让学生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及训练。此外,在小学低段语文应试考试中,阅读所占比例较小,更加让学生萌生阅读不重要的想法。

2. 未重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阅读所占比重非常小,导致低段阅读教学始终处于附属的地位,因而老师很难对低段阅读教学有一个精准的把握,也不会去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所以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下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效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二、提高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效率的方式分析

1. 巧用课本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色,喜欢简单易懂的学习方式。对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巧用课本中的插图资源,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结合课文进行阅读,这样既能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因而老师必须意识到插图融入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 巧引学生关注生活,提高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每篇课文内容都与生活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而这样并不是老师懂得就可以,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与现实生活的亲密关系。对此,在实际的小学地段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获得提升。

3. 巧设课堂情境,提高低段阅读教学效率

篇14

关键词: 报刊阅读 合作学习 问题 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直接影响师生的积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七级目标总体描述中指出: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改写及英语报刊。在内容标准的语言技能的九级读的目标中描述: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纸杂志,获取主要信息。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Student Times》高中版正好提供了这种环境,其内容广涉文化、经济、政治、艺术、社会等;其信息是最新的,就在眼下的生活中。由于报刊阅读自身不同于普通阅读,不适于用大块的时间,不适于单选,也不适于像小说那样作为课余读物,再加上报纸版面大、内容丰富,报刊阅读常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实行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的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目前,就合作学习,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理解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当然我不否认,这种说法从“合作”的本意出发,抓住了合作学习的外在特征。但是如果把其简单理解成(且仅理解成)外在形式是几个凑在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或才是合作学习,这种理解未免肤浅,自然没能抓住合作学习的内在本质特征。科学分析这个观点,只能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而已。)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对合作学习的定义缺乏真正理解,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缺乏必要了解。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的一般形式有三:①学生小组学习(Student Team Learning)。学生小组学习的形式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按小组成绩分组(STAD,Student Teams Achievement Divisions),一种是小组―游戏―锦标赛(TGT,Teams―Games―Tournaments)。这两种形式都有五个组成部分,即组成小组、内容呈现、小组练习、评价和记分、公众认可。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形式中教师以没有同伴帮助的掌握性测验结尾,在后一种形式中,不是以测验形式,而是以“锦标赛”的形式结尾。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要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两层,分别命名为A1、A2、A3,B1、B2、B3,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要基本平衡。为了使组员形成一对一的“师友”互助组,让每个B层学生都有所监管,达到“师友互助、全组合作”的目的,各个小组要相对独立,具体坐法是A1对B3,A2对B2,A3对B1。②花锯式策略(Jigsaw)。从各小组中选出一个学生,组成“专家组”,学习某一个具体的任务、专业或计划,小组成员就成为某一课题领域的“专家”,与类似的其他“专家”相会并交流意见;“专家组”结束活动,每个“专家”回到原来的组教其他成员,该小组关于其他小组在某方面的见解就依赖于所挑选的该方面的某个“专家”代表。通过精心设计,花锯式策略可以提高小组内部成员的独立性。③集体调查研究(GroupInvestigation)。一个集体共同确定若干个学习主题,各个学习小组对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准备关于讨论结果的报告,向全班学生报告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此外,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游戏竞赛法)、交错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

三、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至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合作学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与不足。

1.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2.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时,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工作、学习效率。

3.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同学间的交流相对小组间的交流要多得多,有时会造成各个小组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各组的工作效率甚至伤害其成员相互间的感情。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加以解决,以此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是人数,一般4至6人,人数太多,意见太多难统一;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分组(而不是简单就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应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公平竞争。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一般4到8周),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有利于保持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均等的发展机会。

2.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即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保证全过程使用英语表达。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用简洁语言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然后拟成提纲交给报告员。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先向本组陈述讨论意见或结果,然后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这些成员的角色应定期轮换,即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且每隔一段时间(4到8周)作必要调整(在组员分配上,可采用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指定与抽签组合等方式结合起来),可扩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范围,避免消极小团体的出现。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避免不必要的议论和争吵。

3.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合作学习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和学生应共同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通过合作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具体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教师不仅要考虑讨论的主话题,还要列出子话题及与主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和相关的信息等,因为学生对讨论的消极态度很多时候都是源于对讨论话题的“无所适从”;教师所给的提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小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向学生提供真正合作的契机,是否有真正合作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合作就将变成一种无用的形式。与其将一些合作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丝毫合作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集中讨论、共同探讨,需要不如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具有价值。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独立”,教师需要吃透教材,明了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确定,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和引导,课堂评价体系要在变化中不断完善。适当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任何学生的报告,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各个小组报告的可取之处,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逐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尽量避免活动评价重集体成果轻个人贡献的弊病。只局限在口头上,且非常注重小组最后的汇报,显然忽视了整个讨论过程中组员的个人贡献,我们不妨用下面这份小组讨论活动个人贡献自我评价表,既肯定和鼓励个人作贡献,又引导学生担当好活动中的各种角色。

小组讨论活动个人贡献自我评价表

5.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力争做到以下几个“不”:不坐着改作业;不离开教室小憩;不主动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不以牺牲其他小组为代价而花大量时间在某一小组上;不扮演小组活动的统治者或干扰者的角色;不要对学生控制过多,暗示过早或过多纠错;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发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6.要避免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必须适应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妨设计成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等多种方式。学生展示成果时,也可以表达心中的困惑。

教师应将学生的差异性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小组中建立学科“小先生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先生”在组内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可对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可以大大提高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有效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从而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总之,报刊阅读不同于普通阅读。对学生而言,它是兴趣的培养,是对时事的关注,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方法。报纸提供的丰富的时事,如有关人物性格刻画(政治家,运动员,影视,等等)适合于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见解;对于其他板块,当然适用于按兴趣划分的小组阅读,如,爱好体育的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负责阅读体育版面,爱好文学的组成一个小组阅读文学版面等。然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采用综合报道、新闻综述等形式,每周一节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