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范文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办公楼建筑中聚集了很多企业员工,其在办公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与污染,这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提高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建筑场地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使办公楼建筑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还要与市政设施相匹配,这样才能使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建设更加和谐,才能尽量避免打扰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办公楼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租赁人的变动问题,要使建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还要增加建筑的功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停车场、实验室、医务室、餐饮厅等功能的设施,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价值,还可以为企业员工日常的办公提供极大的便利性。高层建筑中一般都设有电梯,提高电梯设计的质量,可以为员工节约一定时间,也可以有效的增加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二、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

1、外部形象设计

高层办公楼建筑外形的类型比较多,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建筑外部形象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改变。比如政府部门的办公楼与企业部门的办公楼外形方面就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建筑设计的差异性,大大增加的建筑辨识度。在设计建筑方案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实地考察,要了解施工场地的土质特点以及地基环境等,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筑设计的考察工作还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检测,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破坏周围的环境,要通过增加建筑外形的美观性,美化周围的环境,使高层办公建筑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建筑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可以使建筑更具美感,还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加和谐,这也是设计的重点内容。

2、内部空间设计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这个建筑需要具备多种功能,还要根据使用性质的差异性,改变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性质不同的企业,其办公楼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别,在高层建筑中,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建筑的功能需要比较多,这也给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进行平面布局设计时,要将行政办公区与技术房区分开,增加建筑结构平面布局的灵活性,这也有利于扩展建筑空间面积,提高建筑空间的美感。高层办公建筑由于楼层比较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注意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在建筑的集中中心设置一个中枢结构,这样可以使建筑的功能更好的发挥,还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人流量大的空间(比如多功能报告厅)可布置在建筑首层,在院内设单独入口,第一步,重视生态环境设计。对于办公建筑,创造舒适、健康的空间爱你环境是永恒的话题。这部分可以提高项目品牌形象,吸引高端公司人住。第二步,重视节约能耗设计。节约能耗设计并不是项目最终的目的,二是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同时提高项的目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第三步,提高室内健康舒适度,提高健康舒适度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减少生病缺勤率,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

3、办公楼的建筑节能设计

和办公楼首先在布局朝向上,应该考虑建筑节能设计,并控制开窗面积。保证各部分维护结构的合理厚度及构造,做好屋面保温,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动力等所有带热和低温的管道均采取保温措施,以降低能耗。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应合理确定室内设计参数,减少冷却和加热空气所需要的能量,选配能效比高的暖通空调设备,减少运行能耗等。

三、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节能性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炎热地区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减少空调的能耗,自然通风还能为室内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减少因长期封闭房间,室内滋生的细菌和建筑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本楼设计中,我们利用中庭顶部加开大面积天窗和南北各层走廊的尽端开敞,加强自然通风,使房间尽可能形成穿堂风。带走室内的热空气,而污浊的空气从中庭顶部的天窗排出,形成室内舒适的小气候。

2、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空间

大量的环境学、心理学研究表明透过玻璃观赏植物等被动活动,能使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可以说是员工的第二个家,我们要使室内空间环境具有归属感,植物绿化景观的融入无疑是最美妙的调味剂。它可以起到减轻眼部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除了美化作用,绿色植物景观还具有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降解的作用,这已为许多实验所证明。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向空气中释放出水汽,可以大大增加室内环境的湿度。

3、使用环保型材料

环保型材料是指对自然资源破坏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小、有利于人体健康、耐久或可再生的材料。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会破坏自然资源,会排放有害物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此外,建筑的耐久性也是“环保”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材料的耐久性差直接导致建筑的寿命降低。环保型材料既可以直接使用自然材料制造,又可以通过人工合成。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核心筒

1、项目设计概述

本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8.46 万m2,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4.67万m2,容积率3.99。其中7号办商业、办公综合楼面积约为11.74万 m2,高度200.35 m(计算至直升机平台) 。对本项目设计做一个总结,有着必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同时为诸多有志于或即将踏入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年轻建筑师提供了有益参考。

2、基地选址、总体布置、结构选型

1) 超高层办公楼基地选址特点。对于超高层办公楼的选址来说,基本上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或规划新区。以本工程为例,该商业、办公综合楼项目紧邻市政府南侧,为新区行政中心核心地段。2) 超高层办公楼总平面布置特点。像超高层这种类型的建筑往往以其宏伟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根据基地条件、项目规模等因素,总平面布置时一般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本项目采用集中式布置,总体规划布局清晰,分区明确。沿城市主干道的南部地块作为项目形象展示的主要区域,考虑大尺度的城市设计,以展示连续大气的城市界面; 在整体空间上,设置了一条由市府开元湖为对称轴的空间布局模式,从东面的一期工程到西面的二期工程,滨水步道空间一直延展穿越整个金融、商业、办公、住宅区域。通过高低错落、自由穿梭的商业界面,在视线上形成一条有机连续的视觉通廊,中部穿插的市府规划的水泊增强了东西地块的对话。3)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超高层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结构设计时抗震设计是重中之重。在设计初期,结构设计人会根据建筑的高度、高宽比、体型来选择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本项目采用型钢混凝土框筒结构。

3、平面设计

3.1 核芯筒设计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有一个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管井集中在一起的,同时又在结构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 。本项目采用核芯筒位于办公楼中心布置的常规方式,争取了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以及卫生间、茶水间等服务性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能够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

3.2 核芯筒电梯设计

电梯是高层建筑各楼层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电梯的等候时间和电梯的运输能力(5 min 内运送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HC5) 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电梯的速度、数量和载客人数。而电梯的数量和大小又直接影响着核芯筒面积的大小,因此关于电梯的设置非常重要。电梯的设计主要涉及到电梯厅、客用电梯、货运电梯、消防电梯等4 个方面。

一般电梯厅以大于3.0m(进深)×2.7m(净高) 为宜,项目选用3.0m(进深)×2.7m(净高) 。1) 电梯设计。电梯设计在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平面设计中应该说占有最大的比重。这不仅是由于其在面积上所占比例较大,更是因为垂直交通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极为关键。2) 竖向分区。高层办公建筑的电梯一般每12 层~15 层分一个区,本项目以避难层做竖向分区,第二个避难层以下分为一个区,以上为一个区。电梯速度随分区所在部位的增高而加快,每个分区的电梯自成一组,互相连成一排布置,每排不超过4 台,各不同分区电梯位于不同的平面位置。以7 号楼为例,办公层分成2 分区,低区32 个楼层,高区18 个楼层,每个分区各设4 台客梯。3)电梯数量的确定。确定办公楼的电梯台数期望值N* 往往和建筑物类型、规模、轿厢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轿厢行程有关。

3.3 货运电梯设计

超高层的综合楼往往有多种功能的组合,商场、会议、办公、宾馆、观光、设备用房等设施。这些设施均为对外服务的,因此存在如何将后勤物品运往各分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在垂直、水平交通设计时会忽视的问题,本项目考虑未来高区变电所内设备由于单位重量很大且不易拆卸,在设计时考虑有专门的竖向、水平运输通道,其荷载设计满足未来使用更换设备的需要。

3.4 消防电梯设计

消防电梯是发生火警时,消防人员进入塔楼失火楼层进行扑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数量应符合高规第6.3.2 条的规定。7 号楼的货梯的技术参数统计见表1。

3.5 消防疏散设计

1) 楼梯设计。楼梯的形式、宽度、踏步大小应满足规范要求。7 号楼选用2 部楼梯,梯宽1.4 m,踏步270 mm ×160 mm。2) 辅助用房设计。辅助用房包含设备用房、卫生间、茶水间。3) 办公平面设计。办公室是人们工作的重要场所,办公室本身功能是满足一个组织一群人在工作中的群体行为。在进行塔楼设计时,办公楼层除了要求达到一定的得房率,对于办公区的进深也是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7 号楼进深为11200 mm。4) 主要办公空间: 是办公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一般有小型办公空间、中型办公空间和大型办公空间三种。5) 公共接待空间: 主要指用于办公楼内进行聚会、展示、接待、会议等活动需求的空间。6) 交通联系空间: 主要指用于楼内交通联系的空间。一般有水平交通联系空间及垂直交通联系空间两种。7) 配套服务空间: 通常有资料室、档案室、文印室、电脑机房、晒图房、员工餐厅、开水以及卫生间和后勤、管理办公室等。8) 附属设施空间: 通常为变配电室、中央控制室、水泵房、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电话交换房、锅炉房等。

3.6 办公平面疏散设计

1) 防火分区设置。在现有新建高层办公楼中,基本都设有自动灭火装置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能达到及早发现初期火灾和及时予以扑灭,相应地提高了建筑内的安全程度。在这种条件下,防火分区面积可以增大到2 000 m2。

2) 合理布置疏散流线。根据建筑平面不同,常见的消防疏散分为大空间办公和有公共走道隔间办公。疏散距离详见高规。

3.7 办公平面设计其他条件

随着技术和需求的不断发展,在结构和设备方面的新要求也影响着办公标准平面的设计。1) 关于办公楼荷载要求。随着办公设备的更新,原有对于办公标准层荷载(2.0 kN/m2) 的考虑可能无法满足现有部分公司的设备重量要求。2) 预留设备空间。在超高层的办公楼往往设有24 h 工作的机构,在此类办公中,设有24 h 运行的设备。因此,在平面设计时,需要预留为其服务的空调机的冷凝水管的位置。

4 超高层办公楼其他问题

1) 办公楼舒适度( 主动式阻尼器) 。超高层办公楼因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结构会产生横向的位移。在经过高度上的累加后,在大楼的高处会产生很大的水平位移,由于风的强度和方向经常改变,住在高区的租户容易感觉大楼在摇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不适,甚至会有“晕船”之感。为了使“玉树临风”依然能“稳如泰山”,必须增强大楼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构的减振系统不仅是重要的削弱地震影响的措施,而且对提高大楼内人的舒适感也起到一定作用。2) 办公楼防恐、防灾设计。一幢办公楼往往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租户,而且访客众多,大楼内的人员和财物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仅依靠传统的安保登记系统显然早已不堪重负。门禁系统为解决以上问题创造了条件。3)停机坪。超高层顶设置停机坪,可以解决紧急突发事件,设计时需注意将消防电梯通至屋顶,方便人员到达停机坪。4) 擦窗机。超高层建筑需考虑平时幕墙的清洗,宜在屋顶设置轨道式或固定悬挂式擦窗机。

结语

随着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超高层建筑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增加,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当然,我们也必须充分地意识到,高层建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标志,形象,空间,容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生态,防灾,安全,维护,管理等等的负面影响。所以,高层建筑建设至今,一直争议不断,特别是当前世界能源和经济的不景气,使人们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引发了众多的讨论。这些是每个建筑师都需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节能

1、前言

能源问题是世人十分关注的人类生存问题之一,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随着地球人口的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的损耗正以加速度递减,人类呼吁社会的发展应是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在短期内尚难起到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人们也致力于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损耗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研究上,由于建筑能源占总耗能量的25一40%,尤其我国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处于世界下游水准(我国能源利用率28%,欧美平均近50%,日本为57%),所以建筑节能设计是节能的重点之一,对于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有节省能源意识贯穿其全过程。

2、建筑平面设计与节能关系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平面形状、长度、进深设计,均与其能源损耗有直接关系,当建筑设计方案体积相同时,应尽量减少围护结构的总面积,围护结构面积越小,通过围护体散失的能源也就越小。常见的建筑平面形状与能耗关系如下表:

表中A/V表示围护结构面积A与建筑体积V的比值,同时增加建筑物的长度及进深均可减少建筑的传热耗热指标。建筑物长度、进深分别是指建筑物沿纵向轴线及横向轴线的尺寸,实验数据表明,几幢建筑当其层数相同,长度增加,能耗降低,当建筑物长度一致时,建筑能耗随着建筑物进深的加大,建筑的传热耗热指标明显降低,使建筑能耗显著下降。

几种进深的建筑传热耗热指标

3、建筑体型与节能关系

现代建筑设计,人们常常追求建筑形体的变化,设计造型为突出鲜明个性,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几何形体,但是从目前的高层办公建筑而言,由于其性质及功能要求,其体型还是较为规整的。建筑合理的体型设计(从节能角度出发)应首先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其次控制表面面积系数。

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体型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散失的热面积也就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资料表明,体型系数增加0.01时,能源指标增加约为2.5%。所以,建筑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以下,一般可通过控制建筑物体型不宜变化过多或增加组合体,均可控制或降低体型系数。

建筑物表面面积系数就是建筑物除南墙面积以外的其它外表面面积之和A1与南墙面面积A2之比,一般而言,建筑物的南墙面是得热面,而除南墙面以外的其它墙面的热损失视为建筑物的热净负荷,所以,判断一幢高层办公楼的节能效果不应该是护结构总面积的大小,而是应以南墙面尺够大,其它外墙表面尽可能少为标准来评价。建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长轴朝向东西的长方形体型最好,正方形次之,而长轴朝向南北方向的长方形体型的建筑节能效果最差。

4、窗户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

窗户是建筑的设计中的一个独特构件,一方面它要阻挡外界环境对室内的侵袭,另一方面,窗户是人与室外及大自然沟通的渠道,是接受空气、阳光和热的直接途径,它同时担当着隔绝与沟通室内外空间的双重任务。窗的热耗在建筑物能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减少对外门窗的耗热量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窗墙比、玻璃层数及窗户朝向对节能均有影响。

当窗为南面窗,窗墙比增加时,单层窗节能率下降,而双层窗却上升,说明南向双层窗辐射得热量大于窗的热耗而使南窗成为得热构件,东向、北向单层窗的节能率随窗墙比增加而下降,如果采用双层窗,窗墙比增加时,节能率略有增加。但三个朝向的窗墙比增加时,节能率的灵敏度不同,当采用单层窗时,北向窗的耗能率灵敏度大,东向次之,南向最小。当采用双层窗时,南向窗的节能率灵敏度比北向更高,这是因为北窗只接受散热辐射,但其日辐射得热却少得多的缘故。

改进窗户热工性能可以增加窗户节能率,改进窗户热工性能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通过提高窗用型材的规格尺寸、准确度、尺寸稳定性和组装的精确度以增加开启缝隙部位的搭接量,减少开启缝的宽度达到减少空气渗透的目的。

第二、采用气密条,提高外窗气密水平。各种气密条由于所用材料、断面形状、装置部位等情况不同,密封效果也略有差异。

我国常用窗型气密性水平表3

篇4

关键词:绿色办公;建筑形象;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本文通过对生态办公楼的发展过程和在技术层面上的发展现状结合工程实践,以公共建筑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归纳办公建筑适合采用的各种生态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将各种技术付诸应用,同时总结简便、易于参考、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办公建筑设计方法,方便普通建筑设计人员参考实践,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推广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推进意义。课题的研究对解决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很有助益,非常具有推广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2工程概况

本工程集营业、物流、办公于一体高层建筑,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使用耐久年限为50 a.大楼总建筑面积28505平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25975 平米,使用性质为生产营业及办公;地下室建筑面积2 531平米,使用性质平时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战时为人防工程。

3设计思路

(1)总平面布置一次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分期投用。

(2)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要求,留给院内尽量大的绿化空间。

(3)有合理的交通组织,满足车流、人流、物流的需要。

(4)使建筑物尽量南北朝向布置,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

(5)引人“以人为本、绿色办公”的平面空间布置理念,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6)充分挖掘南宁亚热带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城市的特色和邮政的行业特点,塑造良好的城

市建筑立面景观视觉效果。

(7)利用宝贵地段的位置优势,充分发挥临街的商业价值。

4总平面规划设计

根据基地现状条件,结合城市规划退让要求,妥善处理道路交通流线、建筑、广场及绿化等并进行合理配置,将大楼的主楼在基地南侧呈南北向布置,充分利用地段优势发挥效益.在

基地西北角设置一个音乐广场,美化环境和吸引人流,提升大楼的品位,基地南北方向设2个出入口,南面为机关办公出人口;北面为精益物流出人口,院内道路贯通南北,并将基地划分为东西2块,西面布置大楼;东面布置大片绿化和景观小品;东北角预留二期工程发展用地,地下车库入口设在主楼东北角,院内交通简洁流畅,满通和疏散要求,主楼南面设大堂入口,内部办公人口门厅设置在主楼东面,两者互不干扰。

营业厅入口柱廊高大气派,呈开放式,这既符合南宁的气候特点,又有利于吸引人流,营业厅内空间贯通3层,上部设置金属百叶,有效遮挡了营业厅的西晒阳光,以现代的手法和材料表现出广西建筑特有的骑楼形式,贯通3层的高大中庭,顾客从1层通过自动扶梯直上2层,办理邮政业务方便快捷.考虑到邮政、电信、联通及其他业务营业性质和客户群体的关联性,在平面功能安排上,本方案将集邮、图书音像及代办电信、联通及其他电信公司业务营业厅和大客户服务中

5建筑设计

5.1平面设计特点

(1) 主楼标准层H型布置将核心筒布置于主楼H型标准层平面中部,主要办公用房分设于南北向,办公区域朝向良好,自然采光面积充足,大楼平面柱网规整统一,交通及辅助用房布置紧凑,主要生产办公用房平面方正,分隔灵活,增加了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

(2)创造舒适怡人的绿色工作环境,为改善办公的环境质量,引入“以人为本、绿色办公”的现念,在主楼西侧每2层设计1个花园,并隔层布置1个观景平台,在高层办公楼内通过立体的空中花园营造出轻松休闲的办公环境.西侧立面设置了金属遮阳百叶,有效遮挡了西晒阳光的直射,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贴近自然的良好室外休闲景观空间.这既体现了人性

化的设计思想,又与“南国绿都”的风貌相融合。心布置在裙楼2层,而将精益物流、邮图书、报刊零售公司的生产用房等布置在裙楼3层,这样在功能联系上更为合理。

5.2建筑造型设计

(l)设计风格简约,、

建筑立面设计以筒约主义为风格,不刻意追求空泛的装饰处理,以自然为主,线条朋快大方。建筑以直线条为主,构成了不间断的垂直线条,具有一种向上的气势,显得刚劲、硬朗,立面处理特别选材,避免过分装饰化的处理,以配合含蓄、筒约的原则,贯彻现健感的主题。

(2)建筑体形处理

矩形主楼方整厚重的气势,更加符合大厦应有的气度,也使大厦与周围建筑高度协调,提升大厦国际化的建筑形象.裙楼处理则是水平、舒展,富有动感,与主楼的嵩耸挺拔相互穿插,形成强烈对比。

(3)建筑立面外表精美细微

大厦建筑立面设计不采用夸张的形体变化,而以外表精美细微的变化手法来表达建筑丰富持久又具有深度的气质形象.修长、刚劲的建筑加上精美、细致的细部构件,象征着邮政事业的勃勃生机。

(4)顶部采用高大构架

为了增加立面高度使其更具修长感,大楼的顶部采用了几层高的构架,并包含一曲面红色体块,其中为空中会所,使大楼屋顶独具特色,并丰富了大楼的天际线,层顶构架打破了立面的闷,使建筑充满了灵气。

(5) “绿色办公”理念在产面上的体现

立面效果是建筑的重要正面形象,在此立面上设计的一系列空中花园表现在立面上就自然形成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空中花园不仅仅满足了人们浪漫的想象,键吻合了当今的环保主题,绿色植物的引入,赋予大楼生命的活力。

6、建筑立体绿化

建筑的立体绿化技术主要包括屋顶花园和边庭绿化两项。作为建筑护结构的附加层,立体绿化有许多优于现有围护结构材料的热工性能和生态效益。首先,它可以显著改善室内物理环境,保护建筑构造层,调节城市温浸度,缓解热岛效应。其次,它能还原建筑所占土地面积,成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是—项有益朴充,从而更好地增加绿化率、土地面积使用效率,达到土地节约的策略。

①屋顶花园:根据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如年降水量较丰富,四季分明等诸多较有利于草坪、低矮灌木和常规地被植物生长的条件,发展屋顶绿化,具有保护建筑屋顶与及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作用。如在南方夏季,可利用屋面上种植来阻隔强烈的太阳辐射,防止建筑顶层腔体温度过高,其隔热原理则是利用植被茎叶的遮阳作用,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外的综合温度,减少对地面的温差热量。同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也消耗了太阳辐射自身的能量。

②边庭绿化:边庭空间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由于其具有开敞性.其与建筑腔体内外空间的渗透关系,使得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明显。同时,边庭空间能够结合植被营造成景观性的空中花园,成为优美的视觉焦点,有助于舒缓工作的紧张氛围,在工作之余能直接感受阳光和绿地。

7、景观设计

科学地进行种植设计。利用耐旱植物或用水高效的景观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要求,有许多植物可以收集和利用雨水,这些耐旱植物在干旱地区多加应用以减少灌溉用水。采用多渠道的水源供给。以收集雨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形成的中水来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采用轻型种植屋面,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种植屋面不以观赏为主要目标,而是要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种植屋面的种植品种以耐旱草类和小型灌木为主,减轻结构负荷。

对于办公楼周边的景观设计.我们的设计主导思路是以“环境友好”为出发点,以环境优化设计平台中的室外环境,通过植被涵养、水体保护、地形保护三个技术体系来构架“环境友好型”的景观设计。同时通过主导思想与企业精神中高效、精准的特征相结合,经此来体现企业的实力与文化底蕴。在场地植物配置原则中采用绿量率(也称为叶面积指数)来衡量生态效益,与传统绿化控制指标(人均绿化面积、绿化率、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相比,绿量率能更够科学直观地反映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

结语

在本次设计中,力图遵循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象内在的秩序和逻辑性,在巅扬个性的同时,

采用一种理性平衡和谦虚的表达,从周边建筑找到可“对话”的途径,为自身找到合适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胡绍学宋海林胡真谢坚.“生态建筑”研究绿色办公建筑. 建筑学报,2000.5

篇5

1.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某机关办公大楼,总面积21000m2,高60m,地面15层,地下1层,属一类高层建筑。按甲方提出的要求,需做到方案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还要简捷实用、便于操作、管理和维护,减少综合投资。

2.负荷计算和估算

广州市越秀建筑设计院主要进行本工程的一次设计,二次装修部分由专业装饰设计公司完成。这

就要求一次设计时预留供电电源,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又要留有发展变化的余地。本大楼内部功能分为:一般办公室、区领导办公室、大会议室、展厅、大堂、多功能厅(礼堂)、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通讯中心(电话总机)、制水中心、空调机房、水泵房等。

在一般办公区按50~60W/m2考虑,在特殊办公区按50~80W/m2考虑。对于上述特殊装修场所,设计估算参数如下表所示。

电力负荷一般由各专业提供技术要求及负荷大小。总电力负荷需用系数Ks为0.75,功率因数0.8,总照明负荷需用系数Ks为0.85,功率因数0.8.

2.1三相负荷计算方法:

将三相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乘以一个需用系数Kx,得有功计算负荷,即:

Pjs=Kx•;Ps(kW)

无功计算负荷Qjs确定:

Qjs=Pis•;tgΦ(kVar)

最后,确定视在计算负荷Sjs:

Sjs=Pjs2+Qjs2(kVA)或Sjs=Pjs/cosΦ(kVA)

计算电流为:

Ijs=Pjs/3UecosΦ。(Ue三相设备的额定电压kV)

2.2单相负荷确定:

尽量将各单相负荷逐相均匀分配,以减少不平衡。计算时,当回路中的单相负荷的总容量小于该回路三相对称负荷的总容量的15%时,全部负荷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超过15%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同三相负荷相加,功率及电流计算公式同上。

3.10kV供电系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9.1.1条规定,一类高层建筑中的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应急照明及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3.1条规定,省部级办公建筑的客梯电力、主要的办公室、会议室照明属二级负荷。本办公大楼属一级负荷供电,通过传统的几种供电方案比较,选定了下面的供电方案。

即由不同区域变电站引来两路10kV电源,10kV系统设计为单母线分段,中间有联络柜,正常工作时,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供全部负荷。这样做既方便检修又可达到供电要求。此方案表面上符合供电要求,但实际很难做到,因为,国内各地区的大电网都是并网的,电力网内的各种故障均可能引起全部电源进线同时失去电源。多年来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很多电气故障难以限制在某一范围内部,因此,即使设计中采用了两路市政电源,也很难保证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所以,为保证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荷,必须增设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三备用电源。

4.220/380V配电系统

本建筑配电电压为交流220/380V,联结形式采用TN-S系统。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负荷计算,考虑到空调用电负荷占建筑物总用电量的50%,耗电量很大。因此,空调系统合理的配电与控制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大楼的经济运行情况。设计时,选用一台1250kVA变压器供中央空调用电,照明及其它动力负荷。选用另一台1250kVA变压器,两个供电系统之间采用分段母线联络,在不使用空调的季节,可将空调变压器退出,减少变压器功耗,达到节电效果。同时,该变压器可作为另一台变压器检修时的备用设备。

4.1照明及其它动力配电系统。

办公楼的配电系统主要由配电变压器、低压主开关柜、垂直干线、各楼层的配电箱和其后的分支电路组成,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经低压主开关柜中的母线接至垂直干线,1~15层照明负荷采用额定截流量为1250A的密集型母线槽做主干线,各楼层设母线插接箱,由插接箱引至各楼层总配电箱,由总箱引至各室末端配电箱。末端配电箱是按照办公室的不同功能来分设的,目的是便于管理、检修。地下室其它动力设备,如水泵、电梯、风机等由低压配电屏单回路放射式配电,这些重要动力负荷要求在末端配电箱设双电源自动转化装置,使供电更可靠、更安全。

4.2空调机组的配电及控制系统。

4.2.1空调机组的配电

从变电所低压引一路电源至地下室机房控制中心配电屏,此段线路采用额定量为2000A的封闭式母线槽。主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等外部设备均采用独立回路供电,即放射式供电方式。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而首层以上空调机组(指风机弯管新风机)采用树干式配电,用一根ZR-VV3×95+1×50的电力电缆,引至电缆分接盒,由此引至楼层空调配电箱。

4.2.2空调机组的控制方式

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时,制冷机与外部设备以及外部设备之间无电气连锁关系,各设备均可单独启动和停止,此时,制冷机由内部保护电路进行保护,此种状态主要是为了机组的调试和维修。自动控制时,各设备之间有连锁关系,机组的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主机。停机时顺序与启动时相反,按照这个要求,设计空调系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在火灾自动报警方面,空调系统与火警信号也要求有连锁控制,当确定有火警发生时,消防值班室发出信号切断空调机的总电源,并将开关动作信号反馈回消防控制中心。

5.采光与照明标准。

为了减少动力设备用电对照明线路电压波动的影响,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线路尽量分开供给,本楼设有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

5.1办公室照明设计

利用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法,在天气允许条件下,充分依靠天然采光以节约能源,当阴雨天气时,工作面的照度不够,则利用人工照明,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办公室的一般照明照度的均匀度,按最低照度(100Lx)与平均照度之比确定,平均均匀度应在0.7以上,最低均匀度不得低于0.3.工作面上有无眩光,是衡量采光与照明质量的重要内容,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办公室工作面上可以有轻微眩光。为防止天然采光产生的眩光,按功能要求选好采光口的方向,采用减少窗亮度和提高背景亮度,这也是控制不舒适眩光指数的有效措施。而避免人工照明所产生的眩光,要选好灯具,着重处理好背景亮度。搞好灯具布置,灯具布置间距宜不大于所选灯具的最大允许距离比,选用半间接型照明灯具。本方案选用格栅高光效荧光灯,从而限制了眩光,满足了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达到了节能效果。

5.2应急照明设置

地下室车库、电梯间、楼梯间、公共通信和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应急疏散指示照明及楼层指示灯,它们在正常及事故时均点燃。应急疏散、楼层指示灯均自带蓄电池。应急供电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地下室、电梯间、重要办公室(区长、副区长)、重要会议室(常务、纪委)、大堂、礼堂、变配电房、主机房、消防控制中心、水泵房、电梯机房、电话总机、信息中心,这些场所均设应急照明及工作照明,应急照明分别占工作照明的25%~100%。

5.3特殊场所照明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大楼外墙,节日彩光等设有泛光照明和特殊照明,设计时按估算负荷预留电源。

6.防雷与安全

防雷设计按二类防雷建筑物处理,利用建筑物金属构件作防雷装置。屋面敷设避雷带,共用天线用避雷针保护,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引下线,并利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为防侧击雷,从30m以上,每三层设均压环,所有金属门窗、建筑玻璃幕墙均应与作防雷引下线的钢筋连通。为了保证建筑物外立面的效果,所有防雷装置均采用暗装作法。

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安全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设备,弱电设备采用共用接地,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Ω。这样既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也减少了由不合理接地引起的干扰。

为了保证人身设备的用电安全,设计要求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地下室安装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把总水管、煤气管、空调立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与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