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

篇1

我们知道,技术从来都是电影艺术的一部分。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电影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最深。默片时期的叠印、溶接、倒摄法等技术手段丰富了电影的基本语汇,胶片携载声音技术使电影进入有声片时代,特艺色(technicolor)和伊斯曼彩色胶片技术的出现,使电影转入缤纷的色彩世界,宽银幕技术(cinemascope)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推广普及,极大提高了观感的愉悦,也成为影院重新捕获观众的法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四声道光学立体声格式,给视觉愉悦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听觉享受。不过,与以往的技术革新相比,数字化技术带给电影却是一次更加绚烂的审美飞跃。为这个飞跃提供跳板的是各种数字软件的开发与使用。CG场景,VR技术,Maya, Fusion, Motor 和PF track,借助于这些电脑软件的帮助,人们在拍摄素材上进行二度创作,把素材转化为奇诡眩目的视觉景观。矫健潇洒的武打动作、宏伟浩大的战争场面、超乎想像的细节再现,都是经过特效软件的加工、润色、渲染才得以完成。电影符号学家麦兹曾把电影称作“想像的能指”,数字化技术使这个“想像的能指”更加虚拟化,这是因为,当传统电影用胶片记录现实对象时,虽然影像本身是二维的幻像,但影像的所指尚有现实基础,但数字化时代的电影,影像的所指有可能是纯粹的虚构物――漫天飞舞的矢石、武士手中的长矛、排山倒海般的人流都只是数字幻化的结果。数字化技术给想像插上了翅膀,为人类想像的表达提供了更宽广的可能性。在未来的电影里,等待我们的将是无限伸展的虚拟世界。

对制作者而言,数字化技术拓展了想像的空间,对观众而言,数字化技术则意味着视听新体验,感觉新世界。在电影的默片时期,急速行驶的火车、摩托车、汽车都曾成为重要的电影元素,提供惊险刺激的情节和场面,欧洲先锋派艺术部分地也回应的是西方声、光、电技术所带来的感官冲击。同样,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导致的也是“感觉反应范围”(米莲姆・汉森语)的扩张,观影感受的强化。

按照西方精神分析理论的说法,焦虑直接导致“否认”心理机制的形成,当婴儿看到母亲的身体时,他看到了两性的差异,但为了避免这一差异给他造成的创伤感,婴儿会极力否认这一差异的存在,他会说“我知道,但是……”,依靠这种“否认”心理机制达到“否认”差异,消除内心焦虑感的目的。根据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观点,观众观影的基础也基于这个“否认”机制,它保证观众在观看虚假的、二维影像的同时, “否认”这种虚假性,从而进入到影像的真实性逻辑当中。“我知道(屏幕上的影像是假的), 但是(我还是承认它们是真实的)……”。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大片,加重了影像的虚拟特性,从假到真之间的游走距离加大了,这意味着“否认”机制需要发挥更大的效力。当人们蜂拥进入影院,深陷在一片幽暗之中时,他们等待的是在虚拟影像中体验到真实性的魅力,虚拟程度越高,对其真实性的渴望也越强,商业大片的吸引力正在于这个从假到真的转化。因此,尽管商业大片一直受到文化批评的诟病,但虚拟影像的观影却一直诱惑、刺激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同样,物恋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途径。电影作为一种技术,其魅力正是来自人们对物的迷恋。正像麦兹所说的那样,电影的机器设备正是物恋的所在,爱电影的最好标志就是对电影设备和技术的兴趣。影迷、发烧友所痴迷正是影像本身以及创造这些影像的技术手段。

观影者受到景观的迷惑,同时更受到景观背后“电影机器”的诱惑,它所触动的是观众内心对物的深度迷恋。

有趣的是,《终结者》系列、《骇客帝国》系列以及《侏罗纪公园》之类的美国好莱坞大片经常把数字化景观表现(从人物的变形到巨大的场景描写)与未来和远古时空联系在一起,在奇幻的想像表达中展现技术蕴含的可能性,在大跨度的时空跳跃中表达西方的“科学幻想”。与此不同,中国商业大片,除少数当代题材(《集结号》)之外,几乎全部是历史、武侠、神话题材,古装、宫廷、义士、侠客、神话世界、刀光剑影、飞跃腾挪,其中所寄托的“人文幻想”(李零),成为数字技术呈现的对象。换句话说,数字化技术引发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像重写,因此,中国商业大片面临着一个双重的任务,在影像层面,它们需要通过数字化景观提供物恋满足,在文化层面,它们需要面对传统叙事,让观众在影像中重温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记忆。丈八长矛、青龙偃月刀、赤兔马、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曹营水寨,以及大大小小的各色人物,正是这些传奇般的传统文化符号,催促着人们涌入影院的脚步,累积起《赤壁》的高票房。

篇2

【关键词】 改良腹腔镜剔除术; 传统腹腔镜剔除术; 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多发于生育年龄,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1]。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利弊一直是近年来探讨的焦点问题,其优势为创伤小,恢复快,弊端为容易遗漏体积较小、位置在肌层较深位置的肌瘤。故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挖除深部肌层的小肌瘤,成为近年妇产科医生致力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院在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改良了既往传统的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大大提高了深部肌壁间肌瘤的剔除率。现结合本院近年采用腹腔镜传统剔除术与改良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病例来探讨两种手术方法之间的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及阴道B超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腹腔镜剔除术21例(A组),年龄27~43岁,平均34岁,肌瘤直径1~10 cm,肌瘤数目4~10个,肌瘤位于肌壁间、浆膜下。采用传统腹腔镜剔除术21例(B组),年龄28~42岁,平均35岁,肌瘤直径1~10 cm,肌瘤数目4~10个,肌瘤位于肌壁间、浆膜下。两组间年龄、肌瘤数目、大小、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传统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气腹穿刺,于脐部纵行切开1 cm,置入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压力达到12 mm Hg,置入10 mm Trocar及腹腔镜。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中上1/3分别置入5 mm Trocar,作为手术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镜下仔细检查子宫位置、大小、质地、肌瘤部位、肌瘤数目等,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10 U或垂体后叶素6 U,高血压患者避免使用垂体后叶素。用电凝电切肌瘤表面至肌瘤包膜,于肌层与包膜间剥离肌瘤,完整剔除肌瘤,将肌瘤放置子宫前方,2-0可吸收线连续或间断缝合肌壁,关闭瘤腔。同法处理其余的肌瘤。将多发肌瘤完全剔除后,延长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上1/3原5 mm切口至2 cm,置入肌瘤粉碎器将肌瘤粉碎后取出送检。术毕彻底创面止血,冲洗腹腔,创面涂布防粘连制剂预防粘连。2-0可吸收线缝合脐部切口。

1.2.2 改良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前准备、麻醉、均同传统腹腔镜手术,3个穿刺套管穿刺位置同传统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关键点在于在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3 cm作一长1 cm切口,可置入10 mm Trocar,术者手指可经此切口进入腹腔触摸子宫,必要时行双合诊,往往可触及部位较深、直径较小、位置较深的肌瘤。确定肌瘤位置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10 U或垂体后叶素6 U,用电凝电切肌瘤表面至肌瘤包膜,于肌层与包膜间剥离肌瘤,完整剔除肌瘤,将肌瘤放置子宫前方,2-0可吸收线连续或间断缝合肌壁,关闭瘤腔。同法处理其余的肌瘤。将多发肌瘤完全剔除后,延长耻骨联合上3 cm原切口至1.5 cm,置入肌瘤粉碎器将肌瘤粉碎后取出送检。术毕彻底创面止血,冲洗腹腔,创面涂布防粘连制剂预防粘连。脐部及耻骨联合上3 cm切口2-0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1)手术时间:两组均自麻醉成功、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时。(2)术中出血量:吸出总量减去冲洗液量。(3)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至出院总天数。(4)肌瘤遗漏率:术后3月复查阴道超声,遗漏肌瘤数目与术前肌瘤数目的比值。(5)不良反应:脏器损伤、发热、伤口愈合不良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4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P

2.2 术后情况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瘤遗漏率显著低于B组(P

3 讨论

随着腔镜技术的蓬勃发展及临床医师的不断改进,腔镜在妇科手术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其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可以保证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没有损伤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心理影响较小[2]。多数研究均认为腹腔镜手术因缺乏手指触摸的检查,容易遗漏小的肌壁间肌瘤[3],其更适合剔除单发、中小型肌瘤[4]。而改良的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解决了直径较小、位置较深的肌瘤的定位难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发性子宫肌瘤都适用于此技术,首先排除禁忌证:(1)B超确定肌瘤数目多于10个,且多数为肌壁间肌瘤者;(2)肌瘤体积过大,影响术野者。

改良手术的技术关键:在常规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在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3 cm作一1 cm切口,术者的手指可经此切口深入腹腔,触摸子宫,确定肌瘤准确位置,甚至可以双合诊触摸,明确子宫肌瘤的切口位置,触摸时需耐心、仔细,反复、多次,尽量将术前B超所示的肌瘤位置一一确定。Trocar穿刺进入耻骨联合上的切口时避免向耻骨联合方向穿刺以免损伤膀胱,因耻骨联合上的盆腔空间较小,操作肌瘤粉碎器时,小心损伤临近器官。术者与助手需配合熟练。肌瘤表面的切口可依据肌瘤位置及术者缝合习惯,可行纵、横、斜行切口,对于有生育要求者,为减少子宫肌纤维的横断,肌瘤切口尽量选择纵行[5]。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在子宫切口缝合技术上更加成熟,加上正确切口的处理,手术对患者子宫的影响较小,基本不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6]。

有效的止血是镜下正确快速分离与缝合的关键,肌瘤的基底部是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7],术中为减少出血,于肌瘤与子宫肌层间注射垂体后叶素6 U或缩宫素10 U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 ml[8],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肌瘤与包膜间层次更清晰,利于完整剥除肌瘤[5]。用电凝切开子宫,镜下仔细辨认血管位置,将血管先凝再切,减少出血。剔除过程中分清肌瘤包膜与肌层间层次,一边剥离一边止血,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子宫肌瘤过大,易造成操作空间不够,镜下操作困难,而增加术中出血量及延长手术时间,制定手术方案时应结合大肌瘤数量、肌瘤位置、盆腔粘连情况等选择是否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

而肌壁间深部肌瘤的定位是传统腹腔镜手术操作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直径小于2 cm的肌壁间肌瘤,术中寻找肌瘤花费一定的时间,且容易出现遗漏,部分患者遗漏的肌瘤逐渐增大,增加了再次手术的机会。术前B超检查肌瘤须细致,不漏查任何小肌瘤[9]。本改良后的手术方法解决了肌瘤的定位难题,且只需原有的手术器械,不需添加任何其余设备即可完成,但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医师的腔镜技术及经验有关,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参考文献

[1]林仲秋.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潘志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07,2(2):157-158.

[3]张庆霞.朱兰.刘珠凤,等.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0(3):280.

[4]焦海宁.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与临床康复,2009,8(4):125-126.

[5]徐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4):324.

[6]赵艳,马瑞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43.

[7]唐艳芬,龙凤宜.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2):190.

[8]宋成文,韩阳,佴萍,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2):139.

篇3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发展迅速,推动人们进入了数字化发展时代,而且数字信息在各行业领域发展和管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在当前数字时展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H要保留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点,同时还要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批判

1.体制批判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其管理体制很容易受到地域因素和空间因素的限制,往往只能满足距离图书馆较近的一少部分读者的需求,在共享图书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阻碍,这一现象主要就是因为体制缺陷造成的。从生产和发展目的角度来看,传统图书馆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图书资料、文献等稀缺的问题。通俗来讲,传统图书馆就是一种记载信息、储藏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它对空间和时间具有着很大的依赖性[1]。而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其主要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图书信息和文献的存储,其存在的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同时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查找和传输,方便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到图书信息。

2.流程批判

从运作流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图书馆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就是功能分离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如图书馆都是由各单独部门进行采购、咨询、借阅等工作,只有将以上各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性的图书馆。而且细致的任务分工,使得各工作人员无法正常有效的完成管理任务,从而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在数字时展背景下, 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去,逐渐转变了传统模式的管理方法,而且还实现了图书馆的无形管理,这样不仅保证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

3.人才批判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因为传统图书馆在管理任务的分配方面极为细致,以及图书信息载体数量众多,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极多,无多余时间来考虑提升管理质量的问题[3]。此外,传统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

二、基于数字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方法

1.管理目标的创新

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重点,努力实现管理目标的创新。在日常管理中,要想为每一本书和每一位读者都找到相应的读者和图书,这一目标是很难实现的。这样不仅让管理目标变得广泛和模糊,同时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这与实际情况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因此,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实现科学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找到一条合适的、正确的管理目标[4]。同时确定自身在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方向,对读者进行细分处理,为图书馆找到合适的服务读者群。图书馆在管理中应该注意,不能将尽善尽美当做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应该是自身管理中应该不断追求的方向。图书馆虽然不能保证将全面的内容提供给每一个读者,但是要尽可能的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一管理目标能够让图书馆发展变得更加完善。

2.图书馆服务创新

传统图书馆主要为读者提供书籍查找、书籍回收以及书籍借阅等服务,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查找。在数字化时展背景下,图书馆需要更多的为读者提供知识寻找服务,对馆内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生产,从而创新知识的应用[5]。此外,图书馆在提供服务工作中,还应该正确认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在提升知识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3.管理人员角色的创新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中,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书籍的管理工作,认为传播知识不是自身的工作任务。而在数字化时展背景下,应该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角色,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成为一名知识导航者,帮助读者更加便捷、高效的进行信息筛选和选择,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查找效率,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搜寻时间。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还需要成为一名知识生产者,加强对图书馆管理的研究,丰富馆内的知识专题和文献资料,完善图书信息数据库,实现旧知识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最新、最优质的知识产品[6]。此外,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还应该创新管理思想,使其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将管理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4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妇婴医院,辽宁大连 11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住院、使用止痛药情况、排气以及术中出血轻快,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广泛推广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053-0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其虽为良性病变,但若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转变成癌变疾病,发展为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对2012年8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病程2个月~5年,年龄30~62岁,平均(34.85±5.02)岁;实验组:病程1个月~3年,年龄31~63岁,平均(36.23±4.78)岁;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血红蛋白>90 g/L,肝肾、心肺功能无异常;患者均经过B超、CT检查确诊,子宫内肿瘤数量及位置明确,均无严重性盆腔粘连;术前均经过病理活检,且均无恶性病变。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调整患者姿势,使其保持仰卧,头部高度稍低于足高,选取膀胱截石位作为手术部位;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后,首先对手术区进行消毒,然后选择一般的腹部3位穿孔,将腹腔镜和手术操作器械通过穿孔置入,注意维持腹部气压在﹤2 000 pa;向手术区注射溶解度为30%的垂体后叶素,促进子宫收缩;然后单极切开子宫肌瘤肌层,使用齿抓钳剔除肌瘤,并用电凝进行及时止血,然后用电动切刀将肌瘤粉碎取出;然后对盆腔进行冲洗,仔细检查后进行缝合。对照组:童谣使用麻醉剂进行全身麻醉,然后使患者仰卧,对手术区消毒后,从耻骨联合以上做横向切口,然后切开肌瘤突显的肌层,对肌瘤进行清理,对于较小的肌瘤,可采用手触的方式进行找出,并清除,仔细检查后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后都采用抗炎、补液等药物,以防止切口感染,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并做好定时换药,某些清醒后又剧烈同感的患者要给予注射盐酸曲马多。

1.3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前、中、后的各种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对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止痛药使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2.6±20.7)mL,住院时间(8.8±4.1)d,术后排气时间(24.6±3.6)h,术后止痛药使用比率为31.2%。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9.8±21.2)mL,住院时间(5.3±3.0)d,术后排气时间为(15.5±2.5)h,止痛药使用比率为6.9%。实验组临床疗效和症状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几率偏高,并且容易继续发展恶化,容易导致脓肿、盆腔感染、盆腔炎等病变,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患病初期一般不会有明显异常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阴道不定时出血的情况,一般的临床检查就能诊断出,腹部触诊也能感觉到盆腔肿物,进行内诊可以确定肿瘤的具置以及肿瘤的大小,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明确确定导致病发的机制。

传统子宫肌瘤开腹手术损伤都比较大,术中、后出血量较多,特别是肌瘤体积较大,数目多,且剥离创面大时,容易导致盆腔广泛粘连,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术后受孕。而腹腔镜手术通过借助光源、摄像系统和器械操作,保持手术在封闭腹腔内运用器械进行手术[1]。避免了腹腔内脏器的长时间暴露,以及手术时遗留纱布、滑石粉等对腔体的刺激与损伤,能大大减少术后粘连。此外,腹腔镜手术能将视野放大5~6倍,抱枕在手术过程中的视线开阔度和清晰度,更容易发现病灶,不会干扰到手术部位以外区域;结扎、切开、止血都主要通过电凝外科完成,手术区域异物能明显小于传统手术,另外能减小盆、腹腔内环境的干扰,与开腹手术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出血少、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越性,但其技术难度较大,子宫切口止血困难,所以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腹腔镜手术是在镜下进行,要求手术医师必须有有扎实的开腹手术功底,熟知解剖知识,熟练开腹手术基础,同时有可靠的腹腔镜手术技能,切需与手术小组配合协调。②注意术前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若发现有内科合并症,应纠正后再进行手术。③因腹腔镜手术不能触摸子宫,容易遗漏小的肌瘤,所以要术前B超检查,以确定肌瘤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大小。④切开子宫后必须正确的进行层次分离,分离肌瘤包膜的同时电凝出血点,或使用超声刀进行包膜分离,以减少出血和缩短时间[2]。⑤使用电凝操作时,需准确定位,因单极电凝会较大的损伤会邻近组织,分离黏连过程需慎用。

医学上对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一直要求保留子宫功能或有生育要求妇女的标准术式,其优点是不受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和数目的限制,但其腹壁伤口影响美观、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对腹腔干扰多等缺点也一直是威胁患者生命监控的风险[3、4]。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手段,与传统剖腹手术相比,这种手术方式同样达到在取出病变的效果,同时还能更好的保留器官及其功能,且手术造成的腹壁伤口瘢痕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腹腔干扰小、住院时间短等[5,6]。这些优点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生命和健康,但该术式局限性要求也比较高,要求主刀医师技术高超,手术费用也偏高,对器械的依赖性较强。

该研究通过对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腹腔镜组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说明腹腔镜剔除术是可行的,且其安全性更高。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由于子宫血运丰富,控制并减少术中、后的出血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7],针对此,术前可在肌瘤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催产素,以起到减少切除肌瘤过程出血的作用;然后要充分利用电凝止血功能,分离过程应边凝边切。总之,腹腔镜手术切除子宫肌瘤对比传统开腹手术有诸多优点,能显著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光凤.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1, 6(26):156-157.

[2]曾梅,李利平.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山西当代医学,2011,11(10):97-98.

[3]黎德群.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46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12,9(3):89-90.

[4]蒋丽,白华,韦妙成,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微创医学, 2011,5(3) :218-220.

[5]马刚.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对比分析[J].浙江医学报,2011,4(12):109-110.

[6]黄亦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开放式手术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3(17) :29,47

篇5

【关键词】 传统剥除术;腹腔镜下剥除术;子宫肌瘤

在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就是子宫肌瘤, 在30~50岁的妇女中比较多见, 发生率在20%~30%左右[1]。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具有伤口较小, 切口也较为美观, 术后的恢复也比较快等一些特点, 同时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更多的妇女都晚婚晚育, 对于子宫具有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方面的完整性都更加的重视[2], 所以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的剥除术越来越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本次的研究选择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龙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 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治疗组患者则选择腹腔镜下剥除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的排气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的天数,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 将其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人数均等。对照组患者年龄24~45岁之间, 平均年龄(36.9±2.3)岁;27例患者已经有生育经历;21例患者为单发肌瘤, 9例患者为多发肌瘤, 13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 16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 没有患者为宫颈肌瘤。治疗组患者年龄25~47岁之间, 平均年龄(37.2±2.1)岁;24例患者已经有生育经历;17例患者为单发肌瘤, 13例患者为多发肌瘤, 12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 15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 3例患者为宫颈肌瘤。手术指征为要求生育妇女, 年龄在40岁以下, 以避免肌瘤生长过大;不需生育的妇女患的肌瘤发生子宫异常出血、压迫症状、肌瘤超过12周妊娠大小、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迅速有恶变可能、宫颈或阔韧带肌瘤等, 均可以考虑行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前均行术前常规全套检查, 尤其注意盆腔检查, 病例选择标准:有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临床有保留子宫的要求和可能;术前常规性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排除癌性病变。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手术方法为对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全麻的的方式, 让患者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 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方法为:在患者月经干净的第5~7天进行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的剥除手术, 患者采用的位置是头低膀胱截石位, 在对患者弯身全身的麻醉之后, 接下来进行常规的气腹穿刺, 压力控制在13~15 mmHg范围内, 然后在患者腹部的位置取穿刺点四个, 选择其中的一个穿刺点用来脐部置镜, 剩下的三个穿刺点可以用来放置其他要使用的器械。在引导内还需要放置一个举宫器, 目的是将子宫进行固定, 这样操作时可以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来进行手术操作。向子宫肌壁内使用常规的穿刺针将20 U的催产素注入, 主要是为了让患者的子宫的肌肉组织可以得到收缩, 然后依据患者肌瘤存在的不同位置使用对应的手术方法。患者的肌瘤如果是肌壁间肌瘤, 那么就在其肌瘤最为突出的位置借助单极电钩沿着起投影线斜行将子宫肌层慢慢地切开;患者的肌瘤如果是宫颈肌瘤, 那么就需要避开动脉的位置以及血管的部位, 将肌层纵向切开;患者的肌瘤如果是浆膜下肌瘤, 那么就采用梭形的切口, 目的是利于患者的创面平整;患者的肌瘤如果是阔韧带肌瘤, 首先需要做的是确定输尿管的位置以及其具体走向后, 再在与子宫体部位紧靠处行纵向的切口, 创面使用电凝进行止血, 用大抓钳夹持肌瘤并向上方提起, 钝性分离后将肌瘤暂时放置在子宫直肠的凹陷地方, 检查患者的刨面后并进行止血, 最后缝合切口。将患者的肌瘤使用电动齿缘状的组织粉碎器将肌瘤粉碎成条后取出, 然后进行常规的病理检查。冲洗并且吸净盆腔内的液体, 经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 放出腹腔内气体并取出穿刺鞘, 缝合创口。术后要及时进行肌内注射催产素, 配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实验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其中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卡方检验, 最后以P

2 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 在出血量方面进行比较, 治疗组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 另外在术后排气的时间以及住院的天数方面治疗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开腹子宫肌瘤适应证[3]用于45以下, 特别是40岁以下患者。肌瘤较大, 直径>6 cm, 月经过多, 药物保守无效, 或有压迫症状, 黏膜下子宫肌瘤, 肌瘤生长较快者。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适应证旧:①症状较为明显:如月经过多、疼痛及肌瘤所致压迫症状;②因肌瘤引起不孕或习惯性流产;③直经4~8 cm的单发肌瘤;④3~4个多发子宫肌瘤, 且位于子宫表面或肌层;⑤阔韧带肌瘤;⑥阴道狭窄及未婚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依靠术前B超结果及妇检情况确定肌瘤的特性, 从而决定镜下手术的可行性, 因此进行术前的B超检查十分重要。本研究提示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①在病例的选择上面。子宫的大小对于手术的影响自然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进行手术时更加重要的一点是确定肌瘤存在的部位以及在子宫内具有的活动度, 如果是肌瘤位于前壁、宫底的部位或者是具有明显的凸起的浆膜下子宫肌瘤, 这些子宫的体积都是较大, 但是手术起来相对容易, 但是像是阔韧带肌瘤的体积即使不是很大, 但在手术过程中的难度以及出现分险的几率却较大。②术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腹腔镜操作技巧, 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③子宫切口的处理, 是肌瘤剥除后创面止血和切口缝合, 如在手术后患者伤口出血较多, 肌层受到的缺损较深时就需要进行两层的缝合。④患者在手术后复发的问题。术后出现复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些小肌瘤在手术进行前、进行中没有及时的发现, 而术后又在卵巢激素的作业下不断地长大;患者本身存在着一些肌瘤致敏的因素[4, 5]。

传统的开腹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大, 在进行肌瘤剔除的过程中造成较多的出血, 盆腔也因此容易出现粘连的问题, 这样会对患者的受孕带来一定的影响。腹腔镜在妇科的手术中的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其具有传统手术不具有的优势, 像是对患者腹腔具有较小的干扰, 保证了患者内环境的稳定等一些独特的优点, 手术的安全性以的及治疗的流程效果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研究证实[6]。腹腔镜手术不仅可以保留患者生育的能力, 维持了起子宫具有的生理功能, 对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也具有更好的保障。总之, 在腹腔镜的帮助下进行子宫肌瘤患者的剥除手术, 是一种效果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过程中还具有出血量较小, 恢复快、缩短住院的等优势, 更加有利于患者在术后早日得到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应该采用何种的手术方式, 应该依照患者的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以及有无其他的并发症而做最后的确定, 对于子宫肌层深部肌瘤、宫颈肌瘤及阔韧带肌瘤, 特别是靠近内膜甚至黏膜下肌瘤不宜行腹腔镜手术, 但随着腹腔镜器械更新及术者镜下缝合技术的不断提高, 能够熟练进行体腔内缝合和打结, 使对深入肌壁间的大肌瘤进行处理已成为可能。也使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姚玮.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比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12,19(5):656-658.

[2] 王天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58例疗效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4(1):114-115.

[3] 仇燕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37例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23(5):557.

[4] 万莉洁.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09(18):90-91.

篇6

关键词:环境自动监测站;物联网;集中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406-04

1概述

环保工作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气和水质监测的环境自动监测站被大量建设。环境自动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的核心环节,承担了实时监测区域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重要职责。随着环境自动监测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少人或无人值守模式在环保系统得到大力推广,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运行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从而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内运行环境和动力系统的智能化远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1存在的问题

环境自动监测站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且很多地处人烟稀少的区域,这些特点给环境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1)环境自动监测站缺乏对环境和动力情况的有效管理。

目前,环境自动监测站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且很多地处人烟稀少的区域,在防火、防水、防盗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人员值班巡检管理,一旦发生火灾、漏水或失窃事故,不能及时报警。由于站内安装着大量精密的监测仪器,对环境温度、湿度和供电情况,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温度或湿度过高,需要立即开启空调。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不能及时了解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实时情况,导致对整体安全防范形势无法把握,不利于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2)环境自动监测站缺乏对进出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各环境自动监测站一般建在偏僻的地方,虽然都有巡检值守制度,但工作人员的进出情况并不能很好的监管,从而导致知道谁来过,呆了多长时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记录,需要使用门禁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工作人员进出,并有据可查,从而确保设施的安全和正常维护。

3)报警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得知

各环境自动监测站当发生非法闯入、空调漏水报警、门锁被撬等等问题时,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告知监控中心,造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会给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安全和财产带来隐患。

1.2实现目标

针对以上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环保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先进的物联网ZigBee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将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应用于环境自动监测站日常管理,将环境自动监测站环境、动力、设备状态等信息统一监控起来,有效解决环境自动监测站存在的弊端,消除环境自动监测站在资产安全和信息管理上的盲区。

2关键技术

2.1 Zigbee技术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自组网络系统,Zigbee技术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组基于IEEE批准通过的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技术标准。它工作在2.4Hz的ISM频段上,传输速率为20~250 kbps,传输距离为100米到1200米不等。

Zigbee主要适合于工业控制、传感和远程控制领域。它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Zigbee技术的通讯数据速率以及灵活通信范围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于承载工业数据通讯的业务。Zigbee具有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其在工业监控、传感器网络、安全系统等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并以多种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典型的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包括:分布式传感器节点、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和用户软件接口等。其中,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组成包括:数据采集单元,由传感器和协议转换器组成,并部署在被感知对象内。数据处理单元,主要是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监控主机。数据传输单元,由内嵌在嵌入式监控主机内部的有线或无线通信模块组成。

3系统方案概述

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现场端系统和中心平台两大方面。针对环境自动监测站日常管理需求,利用传感器网络技术,整合安全防范、消防报警、环境监测、动力监测、视频监控、门禁、远程控制等单元,实现对环境自动监测站的人员入侵、火警、漏水、温度等环境情况与供电动力系统等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历史数据记录,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等资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提供适宜的运行环境。同时,能在各单元间实现远程联动控制,实现各系统的合理、稳定对接,使得各个单元协同操作成为可能,并将环境自动监测站现场现场设备监测数据与环境数据接入中心端,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远程监控提供统一、高效、智能的管理平台。

图1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组成框图

3.1现场端系统

现场根据传感器技术特点,采用模拟信号、开关信号、数字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并以总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到嵌入式主机,进行数据处理。对于部分不能直接布线连接传感器的区域(如室外),采用传感器与Zigbee模块相结合,自组网无线网络,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回中心端,使系统具有灵活的组网模式。

现场端系统部分以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嵌入式主机为汇集点,实现了将环境自动监测站室内温度、湿度情况进行统一实时监测,并在空调与门窗附近的地面安装漏水监测模块,判断是否温度过高、是否漏水,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提供适宜的运行环境、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等资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远程控制部分实现开启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空调,并调至指定温度与模式。根据环境自动监测站实际需求,将环境自动监测站外的射灯有机的与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结合起来,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控制单元,实现远程开启、关闭灯光,降低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由于环境自动监测站众多,通过安装门禁监控系统控制,使用授权开门卡,避免了传统巡视需携带大量钥匙开门,解决了人为疏忽、钥匙的丢失、被盗和复制等传统保安防范存在的问题,保障环境自动监测站资产安全。

3.2中心平台软件

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软件作为中心平台控制核心,借助环保网络,通过WEB的方式在环保网络内按照身份权限登录,实现对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的监测状态,室内温度、湿度、漏水等环境情况,站内门禁出入人员、时间记录等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支持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内门禁、空调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当有需要时可完成远程开门等动作。变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可在中心平台可根据昼夜长短使用情景模式,设定远程自动灯光开启、关闭时间。除此之外,通过网络还可以实现地区所辖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统一管理,通过添加设置将各地的环境自动监测站多站点联网监控。

中心平台监控软件采用上运行的模块主要包含数据收集整理模块、监测设备控制模块、数据入库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告警模块。软件采用B/S构架模块化设计,部署方便,操作简便,还可根据环保行业自身管理需求和监控现状进行定制。

在中心平台基础之上,支持手机客户端实现移动在线巡检工作,便于用户能远程查看各站位的实时监测数据、历史数据曲线、报警信息、环境信息等,并对报警情况进行在线提醒,同时满足突发事件下的现场指挥,为传统环境自动监测站管理提供多角度、立体化管理手段。

3.3 Zigbee组网

将各个传感器与Zigbee模块构成一个无线传输节点,与主机内嵌的Zigbee模块组成一个无线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实现数据的传递、传输以及信息交互,每一个无线节点都会生成一条通往主节点的路径。

4各子系统单元应用

4.1动力系统监控

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动力系统信息直接关系到环境自动监测站正常运行,动力系统监测包括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全部电源设备,如配电柜等。

通过部署智能电量检测模块,监测一级、二级交流配电柜的主回路和各分回路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监视各级开关的开关状态。显示和记录各种参数的变化曲线,并对各种报警状态进行记录和报警处理。

4.2环境系统监控

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环境量信息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系统监控包括: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空调设备(商业空调或精密空调)、漏水监控、温湿度监控等。

4.3安全防范监控

安全防范子系统通过部署人体红外探测器等传感器与监控主机直接连接,当发生报警时,报警信息能够及时上传给监控主机,并且能联动相关设备,比如声光报警器等,并同时通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4.4消防系统监控

通过采集消防控制器或烟感探测器报警信号实时监测火灾警状态,当有火警发生,监视系统以直观的画面显示报警信息并作报警通知,采取联动消防设施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报警。

4.5视频监控

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的视频监控子系统超越硬盘录像技术,采用视频组态的概念,将各通道的图像以控件组态的方式随意插入某个界面,对于大型的监控系统而言,以电子地图的方式来集中管理各个场地的数据和图像的界面,十分方便。由于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将动力环境监控和闭路监控合二为一,因而可以随意实现动力环境与图像的联动控制,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监控系统自动弹出现场图像画面,即时录像并作报警提示和处理。

4.6门禁系统监控

通过门禁控制器提供的协议或门禁管理软件对环境自动监测站人员进出的时间、位置、姓名进行监控,可手动远程控制环境自动监测站门的打开关闭,可对不同的工作人员发放不同权限的卡,通过不同权限的感应卡开启不同的门,进入不同的设备区(如为运维人员远程开关门等)。每张卡的权限可随时更改,避免丢失的卡被人利用,解决了人为疏忽、钥匙的丢失、被盗和复制等传统保

安防范存在的问题。此外,控制门的开关、门禁系统可与视频系统联动,对进出环境自动监测站的人员进行自动录像等。

4.7远程控制子系统

当环境自动监测站发生突发事件(如着火、漏水等)时,能自动解决部分问题,并通知管理者进行远程控制,在第一时间自动解决相应问题,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固定资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当有人非法进入环境自动监测站时,系统将自动启动联动装置,自动打开照明系统,并向视频系统传输信号,由视频系统负责对非法入侵者进行实时拍照和录像,同时向中心站传送报警信息并进行声光报警;

由于温度过高会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设备产生影响,会对上报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此时中心站可远程进行空调系统的调节,工作模式、工作状态、温度调节等,也可以和温湿度系统进行联动,当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则自动开启空调,并按预设方案进行温度和模式的修改,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则自动关闭空调;

当环境自动监测站出现浸水时,设备将和抽水泵进行联动,进行抽水作业,当水位低于预设报警值时设备将自动断开抽水泵作业。

当发生火情时,通过部署在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烟雾探测器,联动消防系统,进行第一时间灭火并向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并按消防规范要求,联动门禁开门,保证人员逃生及火情扑救。

5结束语

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通过全方位智能化的设计,融合先进的先进的物联网ZigBee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能够将环保系统目前需要监测的各种参数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显示处理,并可随时进行WEB浏览和查看,从根本上保证环境自动监测站管理工作能够全天候、长周期运行,能够实现复杂环境的无人值守监测,实现对远程设备的分布式监控和集中式管理,并可与多种应用系统集成,把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管理控制从“四遥”变成“五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该系统可帮助实现环境自动监测站的无人值守或者少人值守,从而为推动环境监测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6):1-11.

[2]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14(7):1282-1291.

篇7

种好本行业“责任田”

特色就是优势。与都市类报纸做“全都有”新闻相比,本行业相关报道就是行业报的特色,在各行业报上都以不同形式体现着独特魅力,种好这块“责任田”是行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行业报在这方面依旧延续着过去的好方法、好作风,但创新的空间依然很大,随着新形势的发展、随着读者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关报道和专栏也应不断推陈出新。

行业报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有本系统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的任务。作为行业报,有责任传播上级的声音,即便是“”通知、“”文件,也同样能起到“新闻纸”的作用,在行业报受众范围内的各级单位可以通过阅读报纸贯彻精神、落实工作。这样的读者群是都市类报纸可望而不可即的,同样是行业报的一大优势。

行业报还可以以开设园地、板块的形式传播本行业知识,报道各地各单位的工作经验,让本系统干部尤其让新近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基层干部加深认识,掌握知识。

强化经济报道

新形势下,传统经济题材报道逐渐遇冷,并在一些媒体的版面上、时段里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和“权重”。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经济题材新闻自身不受公众“待见”之因,更有媒体的社会责任缺失和媒体从业者的“厚此薄彼”之由。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与富强,离不开经济的进步。媒体尤其是行业报理应扛起服务经济发展的重任,理应在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意识,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要注意的是,作好经济报道,应摒弃一些陋习:一是数字的堆砌,这是传统经济新闻报道常用的手法,美其名曰“让数字说话”。笔者认为,读者关心的数字要有,比如一些反映企业进步的数字、产品性能的数字等,但是对于一些技术参数一类的数字就大可不必再详细罗列,这些数字普通读者因看不懂,也就不关心。二是把文章写成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这是传统经济报道中的“重症”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广大读者很讨厌长篇大论的工作计划和成绩总结,这样报道新闻的方法,会削弱媒体在读者中的声誉。三是把报纸办成了宣传企业成绩的“黑板报”,这也是传统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通病,少有亮点,平庸杂乱,没有新闻时效性,更不具指导意义。四是把文章做成政府部门的统计报表,让媒体充当政府部门的“秘书”或“记录员”,反映经济发展的新闻成了事无巨细的流水账单。行业报要克服和力戒这些通病,做有价值的经济新闻。

做强深度重稿

抢抓第一时间新闻、独家新闻,曾成为报人的职业追求。但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博客、播客等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报纸要抓到第一时间新闻,就相当困难了。

但是,新媒体的过分求新求快,使阅读成为一种碎片化阅读、快阅读、跳跃式阅读、视觉化阅读。一句话,当下新媒体阅读的特征是浅阅读。

相比较而言,纸质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详尽地解读新闻事件,满足读者了解新闻背后故事的欲求。因此,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从网上得消息,在报上得解读”已成为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报纸既没办法也没必要去与新兴媒体拼抢时效,而应在新闻的深度上做文章。

这就是说,对于传统媒体包括行业报而言,不仅要做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还要做新闻事件乃至社会现象的阐释者,以专业素养、媒体责任,把事实厘清,把解读作深,根本就不用担心没眼球没卖点,更不用担心没市场了。

开创行业报的“读图时代”

笔者对“读图时代”的理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读者希望通过欣赏精彩图片来更迅速、更一目了然地知晓世界和了解周围发生的事件。“读图时代”在推动社会提速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快捷化、影像化、贴近化的“红利”。

“读图时代”是展现新闻的一种形式,也为阅读新闻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行业报敢不敢用这种形式、想不想用这种形式,怎样去用这种形式、怎么用好这种形式,过去都有很多探索,今后还需深入分析和研究。

都市类报纸在探索、创新“读图时代”之中有失败教训、有成功经验,行业报可在借鉴基础上研拟适宜于自己的“读图时代”,以便能做活新闻、做精新闻、做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应重新定义“标题党”

不能武断地把“标题党”定性为贬义词。大凡做过文字编辑的人,都不能与“标题党”脱离干系,新闻界都主张编精练的短稿子、起吸引公众的好标题。那么,在我们所起的文章标题中,能保证百分之百都很准确吗?能没有一点夸大或偏离主题的成分吗?如果有之,这不就有悖于我们批判“标题党”的初衷了吗?

有关“标题党”产生于信息爆炸时代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追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媒体,都有过类似“标题党”的事实存在。当时社会动荡,变故不断,所以报纸的“号外”也频繁出现。其时每个“号外”的版面大都以特大号字体的醒目标题冲击受众的眼球,而为了吸引读者,有些标题与实际内容并不贴切,那么,这不就是“标题党”吗?

其实除了都市类报纸喜好“标题党”,网络媒体的“标题党”现象更甚,他们就是要用一个抓眼球的标题“引诱”读者,增强对他们的吸引力。

行业报不妨也在“标题党”的问题上有扬弃,有探索,有提高。

打造行业报新媒体系统

现在很多报刊都开设了电子版,有了自己的网页,有的基础好一些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发了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展新媒体,为报纸向数字化过渡先行了一步。报纸与新媒体的互补是明显的,报纸与新兴媒体的对接与融合,以及报网互动能使媒体的触角有效向社会各个层面延伸。但是,不能简单地把纸媒与新媒体技术嫁接,就以为融合大功告成。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进行双向融合,用新媒体对行业报的新闻生产进行改造,反之行业报也必须对新媒体进行改造和创新,使行业报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话语体系等规律中汲取养分,巩固和壮大其话语权和影响力。

不论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内容为王”不会改变,读者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会改变。要以内容为中心,以新媒体思维改造提升传统采编业务,加快形成“市场倒逼采编”的内容生产机制,进一步激发行业报优势采编资源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媒体内容共享、形式互通、形成合力。

篇8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传统经济 价值链 企业组织结构

21世纪,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被世界各国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中心之一,同时也被世界各国看作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与经济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 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如图1)在“网络摩尔定律”的支配下,互联网正以带宽每9个月、主干网业务量每6个月、网上信息量每100天翻一番的速度发展。目前,中国的网络规模与用户总数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国内的大型企业已经普遍采用数字、智能和网络技术,一些传统企业也已经在融入网络经济。

二、信息网络化对传统经济造成的冲击

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对我国的传统经济造成冲击。信息网络化将改变传统产业的旧格局,使各个产业重新分配资源。这种改变将原有的社会经济活动几乎全部纳入信息网络的轨道,对我国的传统经济尤其如此。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网络化催生了新的商业形态,改变了传统经济商业价值的流向,冲击了传统商业企业服务模式

传统企业的品牌、商誉等,一般都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传统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一般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网络化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树立独特的品牌和商誉,能够为客户提供与传统企业不同的全新服务方式,它可以让客户随时随地了解各种商品和服务,与企业联络、订货,然后让企业送货上门。这种服务模式一旦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一种主流消费方式后,就会极大地冲击传统商业企业服务模式。

2.信息网络化使许多传统企业的精英人才大量流失,进一步剥弱了传统经济的商业基础

有专家指出,入世以后,我国有可能面临“第三次人才外流”。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无疑将会加速这次人才的外流。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得到大量的信息,同时也能把自己的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从而扩展了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使得企业中的精英人才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传统企业所要面临的人才流失的风险加大。同时,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精英人才投身于这种新兴的、快速增长的行业中,传统经济的基础被进一步消弱。

3.信息网络化冲击了传统经济的产业界限,使各种传统产业相互融合,界限模糊

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浪潮迭起,产业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出现了不同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过去,经济学家习惯于用三次产业划分法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现实经济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已使三次产业的界限趋于模糊,企业间突破了地区和行业的界限,出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4.信息网络化在世界各国间造成了新的贸易壁垒

这不但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而且在各国间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在信息领域拥有垄断地位的国家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强国利用其信息优势压制信息弱国的信息技术的开发、生产,抢占全球信息产品市场,势必引起信息弱国的抵制,新的贸易壁垒就有可能就此形成。

三、信息网络化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当前,信息网络化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将大大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同时其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又给缺乏生机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速了其自身的改革,使传统经济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1.信息网络化促进了传统经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网络经济下,工业时代所创造的严格的等级制度组织模式受到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市场结构的完善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组织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科层型公司组织已经日益僵化。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为管理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包括:

(1)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发展。扁平化即合理压缩管理层次,将原来仅在垂直通道内流动的信息与知识尽可能扩散到水平层次,使其更快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间通过市场交易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了,交易效率提高了,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时间和精力。因此,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的需求降低了。企业会根据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逐步建立层次较少的平行流程结构,即扁平化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即指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富有弹性、更加灵活。为应付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组织结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进行实时调整。市场需求日益多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跨功能工作小组,这种工作小组由企业内具有各方面专长的员工组成,可以针对特定需求、特定任务,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个性化定制。

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包括企业内部结构网络化和企业间结构网络化两个方面。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使企业内部决策的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提高了专业化生产水平和核心能力,并且使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适应客户的需求,既增加了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了工业经济时代常规运行中基础设施和固定成本的投入,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2)组织规范化将让位于创造力。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组织的规范化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确保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但是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革命带来了时空观念的根本性变化,为企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企业需要针对基础条件和基本环境的重大变化,采取多种对策,建立企业的创新体系,通过创新使企业在剧烈变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取得新的发展。

(3)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利用外部资源进行虚拟运作。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将资源集中于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开始将一些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或效率相对低下的业务进行外包,依靠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实施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运作,企业自身则专注于一个相对较小、但优势明显的领域,再通过对价值链的整合,将各种外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只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完成的目标。

2.信息网络化重构了传统经济企业的价值链

图2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价值链”的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 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如图2)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经济企业的价值链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1)对采购环节的影响。传统经济中企业的采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信息网络化,采购活动实现了网上作业,大大减低了采购的成本。大量的手工操作系统转向电子商务系统,在反应速度、服务改进以及减少劳动力和材料成本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收益。

(2)对产品设计开发和管理环节的影响。随着Interne的发展,生产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起电子联系,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时,已经实现了“用户+企业设计”。企业可以根据Internet上的大量信息,设计出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产品。

(3)对基本物流活动的影响。在传统企业中进货、发货、仓储等基本物流活动由企业自己独立完成。现在,80%的这些活动通过因特网和第三方物流来实现。这大大推动组织的进化,使传统企业变“轻”变“快”,从而具备了适应网络时代新竞争规则的能力。

(4)对产品经营销售的影响。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一个更新、更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他们通过传统的人员促销和广告宣传所无法有效进入的。

(5)对售后服务的影响。许多公司在互联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站,用于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互联网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方便、省时的购物服务,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6)对辅助活动的影响。目前多数企业或依靠自身的网站,或通过网上人才市场招聘所需人员、评估员工的绩效、提升和发展员工。

综上所述,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传统经济企业的整个组织的结构模式。组织结构的改变必然使组织内部的流程发生变化,其结果是传统企业内的价值链的外向延伸,企业本身只需保留其核心业务,专注于构造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束语

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经济的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尽管网络化将会对传统经济造成种种冲击,但就目前来看,传统经济在我国的生产组织中还处于主导地位。信息网络化给传统经济带来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即时交流信息等好处,这将更加有利于社会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改造传统经济,使其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雷渝:电子商务对传统价值链模型的再造[J].山东建材,2003

[2]陈英华张咏梅:网络经济中企业组织结构变革[J].管理科学文摘

篇9

关键词:新经济 内部审计 审计创新

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在新的发展环境中的效能全面提升,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等的综合实力。充分综合利用现代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全球化的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促使企业在发展中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目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能力与意识,为确保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实现上述的所有工作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只有在新的环境中,坚持企业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创新意识,才能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的“新经济”的特点

“新经济”从概念上看,主要是指建立在对知识的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新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托的技术性的途径或者说渠道是数字技术,通过数字技术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以及转让和扩散。换个角度看,新经济也可以被称为是“数字经济”或者“网络经济”。新经济作为一种知识经济形式,其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世界范围内的,以世界为流通环境的一宗展现知识要素的经济发展方式。由此可见,新经济又可以说是一种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而知识的创新与发展是没有尽头的,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之间具有一致性。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发展。与传统经济发展形态相比,新经济中的生产要素的构成情况就决定了其“新”的性质,这也是其能与传统经济形态相互区别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传统经济建设形态中的最主要的要素构成是土地和资本,只有通过相关的土地支配活动以及资本的支配活动,才能形成价值,这种形式被称之为“物质经济”。相反,建立在对知识信息的生产与加工基础上的经济形式,则被称为新经济。新经济是一种“多合一”的经济形式,其是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等形式的综合体现。其是以知识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经济形式,从特点上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新经济的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特点

知识作为新经济形式中的第一生产要素,其知识经济的传播渠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本传播以及教师的“传道”方式能满足的。而是建立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条件下的新型的传播空间基础之上的。通过数字信息网络手段,综合的开展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与认知范围。

(二)新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的内在动力

知识本身就具有创新的内在动因,新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创新,其内在动因恰恰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二、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新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需要。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创新势在必行。

(一)审计方式

1、创新审计证据的集合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中对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的全面提升,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逐渐都将有计算机进行管理。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的,计算机的高效实时性特点,促使了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之中。在进行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时,也可以中分利用Web服务器,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连接,将相关的数据集合到数据库中,这样能极大的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与速度。

2、创新审计信息的加工方式

网络信息渠道具有十分强大的信息检查审核的能力以及具有内部控制功能。因此,企业的审计工作可以由网络技术来实现,网络审计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管理各个部门和环节的数据。

3、创新审计信息的输出、传送以及存储方式

网络功能强大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其共享性与同步性。根据这样的特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共享性与同步性,来创新审计信息管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储存等工作。

(二)审计内容

(1)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从导向上逐渐转变,逐步实现风险基础审计。从这个角度看,风险基础审计对促进企业的内部环境改善以及业务开展具有更加积极的良性效果。

(2)审计中心的位移,逐步向无形资产进行位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确立企业会计能力升级,尤其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审计与管理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审计重点

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是不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内部控制加强。这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中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实现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要想获得发展与进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新经济条件下,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在能实现企业效能上的充分利用。而实现这一点,首先应当充分认清我国企业发展中的自身存在的主要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审计工作的内容与形式,理论联系实际,有重点的开展审计工作。只有这样,从根本意义上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审计工作朝着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创新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赵东明,林雪,葛中华.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德治建设的思路和要求[J].江苏社会科学.2013(09)

篇10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是建立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经济信息化、信息数字化、数字网络化经济活动的基础上,蕴含着先进生产力要素成长起来的经济发展载体。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拓展了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了市场的生产、交易和沟通方式,不断对传统经济理论、传统经济格局以及传统市场运行方式进行整合与调整运用,

二、传统经济理论的调整适应

(一)生产力要素

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在于对“信息”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软要素的全面应用。信息网络成为劳动工具,信息成为新的劳动对象,为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电子商务热的大范围辐射,吸引资本大幅度进入“虚拟市场”,资本周转周期大幅缩短,一方面提高了网红经济资金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市场各主体的竞争意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二)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部分调整

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外部性,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或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正好截然相反。在价格决定上,网络经济也完全不等同于传统经济。在传统经济中,商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减少。但在网络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却随着价格的增加而猛增,这种价格猛增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从而会产生多重效应,即网络的外部性。

货币经济学向信息经济学转化。一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向背离原点的方向扩张。在传统信息传达中,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往往不太一致,信息具有?O大的混淆性和分散性,而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信息曝光度颇高的前提下,社会各界投资方与网络经济实体的投资意愿高度吻合。二是从边际收益递减到边际收益递增。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下,边际收益MR=P是保持不变的;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边际收益MR是递减的,因此边际收益与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非都是递减的。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知识作为独立可变的生产力要素,在起初产品生产时成本高于普通产品,但一件知识产品所对应的消费者在不设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所有人,随着消费者的递增,知识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会发生变化,但边际收益处于递增状态。

三、对传统经济格局的调整

电子商务经济从扩大内需和转变投资方向两个国民经济需求层面驱动国内经济转型。一方面,从扩大内需来分析,电子商务正在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电子商务突破了消费者购物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消费成本最小化,从而极大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扩大了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从转变投资方向来看,电子商务将进一步引导政府和企业投资信息网络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电子商务服务业也将直接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四、引导传统企业的转变

(一)生产商业模式调整

传统生产的商业模式是大批量、标准化、固定的流水线生产过程,是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产品工序和品种较少。电子商务的生产是基于顾客需求拉动生产。网络将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结合在一起,使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快速地传达信息给生产者,根据这些信息组织生产,从而使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一个典型的工业生产客户需求的变化生产,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使用了灵活的生产流程管理。

(二)信息的流通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采购、流通、销售方式,降低企业采购费用,简化了产品流通和销售方式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新的交易手段和工具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和市场研究的广告,建立全球营销网络,转变品牌定位,市场准入和规则,建立无中介的销售渠道。互联网可以绕过传统渠道的分销渠道、批发、零售及其他中介机构,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不需要通过零售商和制造商,直接完成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不仅加快了商品信息的流通速度,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网络营销成本要比传统的营销方式成本大大降低。

(三)销售渠道拓展

在改变企业销售方式的同时,信息渠道大幅增加的同时,企业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展。电子商务促进信息的快速处理和精确分析。网络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扩大资源的配制半径,可以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方便的寻求最新技术和最优资源的信息,对客户的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调查、跟踪与反馈。

篇11

[关键词]信息经济学

学科体系传统经济新型经济

[分类号]F062.5

1 信息经济学提出的背景

信息经济学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端于美国,其启蒙思想最早出自凡勃伦的《资本的性质》(1919年)。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提出信息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问题,使用了信息经济学这一概念,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而其作为正式的学科概念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丁・斯蒂格勒(c.Stigler)1961年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上发表的《信息经济学》一文中提出来的。乔治・丁・斯蒂格勒研究了信息的成本、价值、信息对价格和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结合加以研究。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B0年代中期,在经济学、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关注和介入之下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解及其所属研究领域的认识尚未实现统一。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我国理论界对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和信息活动;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经济与经济活动;前者侧重于微观,偏重理论研究;而后者侧重于宏观,偏重应用实践。从研究整体情况看,前一理论体系似乎更为人们所接受,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Kenneth Arrow)获得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更有多位信息经济学家5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的发展、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的凸显、信息产业主导地位的形成、信息市场作用的加强,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形成和发展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以指导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桂学文、娄策群编写的《信息经济学》(以下称为“桂著”)于2006年7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该书是桂著作者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积累,并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编著而成的,下文将对其特色进行详细阐述。

2 桂著的亮点与特色

2.1

有机融合了两种理论体系的研究内容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一个开放的动态体系。面对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经济正经受着各种波动与考验,作为研究信息经济的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学科范畴与学科体系,新现象、新问题随时出现,需要相应的理论归纳与理论指导。有学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必须赋予信息经济学新的含义,不能仅局限在源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进的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研究,也不能把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的分析排除在外,只有把众多信息经济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将互有联系但又有差别的内容加以融合,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推动信息经学的发展。

桂著在前言中提出:信息经济学是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有机地融入到这一研究体系中来。

该著作的内容安排正如上述所言,对信息不对称角度的信息经济学研究与信息科学角度的信息经济学研究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三章,介绍与信息经济分析有密切关联的一些经济学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信息经济学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理论等。第二部分四到八章,主要讲信息经济活动。按照从小到大的信息经济活动的递进序列,分别阐述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等内容。第三部分第九章讲解信息经济活动的效果反映与评价,内容为国民经济信息化。

2.2对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提出新的见解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较短,学科体系尚未定型,桂著在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重新构架了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认为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层次结构。就其门类而言,信息经济学由普通信息经济学和专门信息经济学两大门类构成,每一门类又是由不同层次的分支学科组成的知识群体。普通信息经济学将信息经济领域中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信息经济和信息经济活动领域中的一般原理与共同规律。专门信息经济学是将普通信息经济学,尤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成果应用于专门的信息领域,对某些专门的信息经济活动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分支学科。这种体系分类方式比较新颖,国内尚未有同类提法,体现了桂著作者的创造性与丰厚的理论知识积淀。与其他学者提出的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相比,如按研究性质将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划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按研究层次或范围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将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划分为广义信息经济学和狭义信息经济学等,更具有直观性。这种体系分类方法对信息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3专门阐述了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桂著从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组织的影响、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便于读者对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辩证关系有更清晰的了解。对传统经济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传统企业的影响,改变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手段(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企业工作方式、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其次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推动第一产业不断升级、第二产业不断升值、第三产业不断增长。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对生产力要素理论、边际效益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通货膨胀与事业理论的影响。在信息经济时代,传统经济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信息经济时代产生的种种问题?桂著对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的阐述为企业家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2.4辨析信息经济与其他新型经济的辨证关系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概念,如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比特经济(bit ooono一my)、知识经济(knowledge―b8sed economy)、智能经济(intelligenoe―based economy)、后工业经济(post indus-trial eoonomy)、新经济(new eoonomy)等。人们对这些

概念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这些概念的定义并不清晰,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似之处,容易引起混淆。有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比特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都是对信息社会经济的不同称谓。”桂著在第一章中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economy 0f net_work、network economy或intemet economy)的关系进行了详尽探讨,便于读者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有更好的认识。

桂著认为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从关键资源来看,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都是以信息、知识为主要经济资源;②从内容范围来看,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的组成部分;③从发展趋势来看,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的高级阶段。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关键资源、产业结构、核心能力和组织方面:信息经济强调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而知识经济强调知识资源与智力资源,以科技产业为主导;在核心能力方面,信息经济强调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而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管理方面信息化管理是信息经济时代主要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知识经济则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内容。

对于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关系,桂著认为两者同样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且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两者产生的时间和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2.5对信息产业经济学进行阐述

桂著中虽没有明确提出信息产业经济学(informa-tion industry eeonomics)研究内容,但根据靳娟娟在《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及方法论研究》一文中对信息产业经济学定义的描述:信息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信息产业结构为研究核心、以当代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宏观及微观)为经济学基础。系统研究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结构构成、分布与成长、关联与组织、控制与优化的一门独立的信息经济学的应用学科。桂著在第八章用大量文字对信息产业的概念、特点、地位、经营与管理及信息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可以认为这部分内容是对信息产业经济学的介绍。

2.6注重基础理论,强调实际,采用案例教学

桂著绕开枯燥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结合国内外信息经济发展的实例,大量运用事实、数字、生活化语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零散的材料系统化,给读者以阅读的享受。如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阐述和对信息经济学原理的论述,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另外,在信息产业发展的集团化、规模化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等问题上,一直联系我国社会现状,用实践印证理论,把经济学、情报学的理论与方法和经济学界、信息学界的思维意识、具体行为相联系,并重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与实际经验,这些论述对我国信息产业商品化的开拓发展,尤其是对其生产经营及产业运营具有指导意义。

3 桂著不足

桂著除有以上特色与亮点之外,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有两点:①在不对称信息经济的研究中未提及博弈论的理论。博弈论作为当前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与信息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因为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使得信息问题在经济学中变得日益凸显,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特别是重视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及制度安排的影响,而这种关注与重视则直接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并推动其向前发展,这部分内容没有被桂著所囊括,是其不足之一。②缺少对信息经济学新兴起的研究领域的介绍,如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机构经济学、信息资源经济学等。

4 总结

总体来看,该著作观点新颖,见解独特,内容通俗易懂。在实践上,对我国信息经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在理论上,桂著中的一些独特见解,将对信息经济学学科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助于信息经济学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靖继鹏.信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2]肖勇.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解读.图书情报工作,2008,52(4):134―137

[3]肖勇.中国信息经济学二十年研究综述.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66―69

[4]桂学文,娄策群.信息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赖茂生,王芳.信息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6]骆正山.信息经济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序

[7]朱雪刚,李春梅.情报学视域下中国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维度.情报杂志,2008(5):10―12

篇12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篇13

【关键词】网络经济;财务管理;管理模式;挑战

一、网络经济含义

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二、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提出的要求更高

如何来理解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贸易关系上来认识。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一直签定合同再到支付等全部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互联网的出现给贸易双方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整个交易达到了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的作用。发生这种变异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过去财务管理上的拖沓性、机械性、生硬性给予了否定,给现代财务管理上提出了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的高标准。由于过去的财务管理是原始管理方法,没有条件通过网络在线办,这就很难适应现代新的财务管理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是对旧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挑战。其二,网络经济的出现,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无限生机,使财务管理这一领域以全新的面目出现。要求企业利用网络对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都是绝对的集中,集中处理财务数据,而且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那么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对分散的财管管理给予了彻底的的否定。再者,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彻底限制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导致了分散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不能及时的反馈监管信息、控制下属机构有相当大的难度、以致工作效率低,难以达到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新财务管理的要求。再者,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增大。之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难以客观地衡量无形资产的作用,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的方法难以掌控。导致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网络经济时代,过去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完全没有办法适应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三、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提出的要求更新

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当今网络时代,由于各项经济活动的计算机化、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型的媒体空间,如虚拟银行、虚拟市场等等。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等方式。今后的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这样,企业的购销活动将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费用也更加低廉,对商品的量化监控也更加精确。

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因此,从管理方式上,要求财务管理能够达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的要求。从工作方式上,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的形式得以实施,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处理得以顺利进行。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内部网的财务软件,在线管理通过内部网实现,但是由于它不能彻底摆脱时空的控制,以此使企业财务管理日趋系统化、规范化。财务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是网络经济条件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财务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网上办公的基本条件是实现从企业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

四、网络经济给财务管理不定期带来新的风险安全问题

网络经济条件特别要求财务管理一定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TP协议,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即以广播的形式实施传播,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预测到来自互联网的对安全的种种威胁,而是采用基于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特别是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秘密,一旦泄密,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第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才能有方法解决财务管理出现的安全问题。第二,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网络经济背景下,双方在互联网上进行参与商业交易,双方没有见面的机会,这样要想完全保证在电子商务交易上的安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高科技手段来进行确认。但是,过去的方法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财务管理软件身份,在不同的客户中设置不同的口令。假使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人力和财力将大大增多,而且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绝对是不适合这种验证技术的。再者,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传统的财务管理。这种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总之,网络经济给传统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必须及时研究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策略。

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自身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在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先,在网络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篇14

 新经济现象可谓是一种经济范式的变革。英国苏克塞思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1988年提出这样一种理论:经济范式的变革是技术创新引起的,并由此产生新一轮经济长波,使经济周期趋于平缓。按照这个思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诞生,1993年互联网进入商业性应用,又产生了电子商务,这可能就是经济范式的更替。当然,这种新的经济范式只是“初露端倪”。 

原子网络和比特网络的运行机制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也是经济活动的三大资源。从经济学看,物质是满足消费者物质需要的产品,能量是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赖以进行的动力,而信息则是经济活动的神经系统。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的自然禀赋是不同的,但是经济学已经证明,这些资源如何配置才是该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决定因素。资源有效配置的因素有两种:制度因素和基础设施。同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基础设施的运转的效率就成了决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因素。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效配置的基础设施就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输网络。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相应地形成了物质网络、能量网络和信息网络。 

 物质网络是传递商品的网络,从最早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空运网正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写照。这类网络的传输过程是非连续的。物质网络中还有一类是连续的,如传输液体物质的自来水管网等。 

 能量网络是传递能量的网络,如输油管网、天然气管网络。除了这类典型的能量网络外,还有一类高级形式的能量网络,其传输内容是不可见的,比如输电网。一般来说,能量网络是连续的。 

 信息网络传输的内容是信息,从电话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到现在的因特网都属信息网络。按照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说法,信息网络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信息网络也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低级信息网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高级信息网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就是传输的内容都由“0”和“1”数码组成,也可称之为比特流。 

 上述三类网络的平衡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水平,会保证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和效率的提高。任何一种网络的落后或不匹配,都将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这三类网络决不是截然分开的。物质网络可以运输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比如邮件),能量网络也可传递信息,比如电力网也可用来“载波”。一般说,物质、能量、信息网络向下兼容。当我们把这些网络放在一起的时候,传递的内容依次是:固体产品、液体产品、气体分子、电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些内容越来越微观化和虚拟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模拟信号将全部数字化变成数字信号。从复杂固体物质,到简单的气体分子,再到电磁场,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到完全由0和1 组成的比特流,所有的网络均可被归为两类:原子网络和比特网络,其中电磁场形成的网络,是原子网络到比特网络中间的过渡。从网络的性能分析,比特网络是网络的高级形式。 

 从传输介质看,原子网络的介质是道路、管道,比特网络的介质是金属线、光纤和空中频道,比特网络的建设费用低,占用的物质资源少。 

 从网络覆盖范围看,原子网络的节点是地理上的城市,覆盖面是平面,比特网络的节点是家庭和个人,覆盖面是立体空间,所有的人都可被包括在特定的比特网络中。 

 从传播速度看,原子网络是机械速度,比特网络是电磁速度和光速。 

 与原子网络相比,比特网络具有最大的传递效率。比特流可以压缩传播,现在信息压缩技术可以将信息的压缩比达到十万分之一。比特网络目前采用的是所谓的IP包交换协议,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带宽。 

 更为重要的是原子网络和比特网络的传播的物理机制不同。原子网络(包括电磁场网络)服从牛顿定律: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其动力学机制是由高到低、由密到稀,这些规律在经济学中表现为稀缺性规律和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但是比特网络不服从牛顿定律而只受量子规律的限制。例如,信息容易拷贝,可以多次消费,信息传递的动力学机制是“马太效应”,而非由密到稀,同时光速不变和微观世界的测不准原理则是比特网络的运行极限,这些规律在经济学中的表现正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传统经济范式中,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原子网络当然居于主导地位。比如现在我国就大力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铁路网、公路网和电力网。对于象美国这样生产力发达的国家,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已非常强大,服务于提高物质产品交易效率的第三产业以及精神产品就变得非常重要,包括教育、医疗、娱乐产业、传媒产业、软件产业、金融服务业等将占主导地位。这些产业将依赖比特网络,而不是依赖原子网络,那么经济范式也将从传统经济进入新的网络经济。 

比特网络和电子商务 

 90年代以来,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网络企业股票开展了疯狂的追逐。美国在线、雅虎、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股票价格都上翻20倍以上。可是按照传统的观点看,这些企业日常经营甚至没有赢利。 

 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活动中,如果将活动过程细分,可以发现随着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是大量的信息流,比如,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谁,交易过程的谈判,生产规模的预测等等都是信息过程,生产的规模越大,消费范围越广,信息活动增加越多。因此物质生产也必须依靠比特网络和原子网络的配合运行。如果围绕物质生产和交易的信息过程非常有效率,将能部分取代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无序流动。比如,在中国,有资料表明,由于信息不畅,每年有大量同样的化肥进出四川,仅交通费用就浪费十多亿元。如果比特网络发达,这样的浪费就完全可以避免。比特网络的运行将提高原子网络的效率。 

 在发达国家中,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交易越来越重要,比如出版业、电影业、游戏业、传媒业等等。在传统的经济中,这些产业总是要物化成原子产品才能进入流通。比如,图书总是要变成印刷品或光盘。这些物化的产品事实上是浪费了资源和降低了流通效率,如果这些产品只存在数字产品,在比特网络中流通,就根本不需要物化形式,当然也不需要原子网络。比特网络将在这些方面取代原子网络。 

 在服务业中,比如金融业、咨询业,甚至包括政府部门,交易的对象本来就是信用和智力产品,它们的物化形式就是各种证券、报告和文件等。这些物化形式若转换为电子形式,从业人员就可以在家办公,从而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在这方面,比特网络的重要性将高过原子网络。 

 对美国的新经济进行分析以后,还可以发现比特网络和电子商务存在着互动关系。比特网络和电子商务就好比一辆汽车的两只轮子,这两只轮子要同时转动,而且要转速匹配,网络经济才能平衡发展。 

 网络经济产业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修路”的产业,二是“运货”的产业,如果比特网络是路,电子商务就是货。具体地说,以美国在线为代表的公司是“修路”的,以亚马逊网上书店为代表的公司就是“运货”的,以雅虎为代表的公司则介于二者之间。所以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投资要交替进行,不可偏废一方。 

 1993年以来因特网扩展商业性应用,标志着传统经济范式改变的开始,信息网络经济范式正在产生中。 

 因特网作为经济活动的平台有三大特点:时空压缩、双向互动和虚拟空间(cyberspace)。任何一个网络用户当他拥有一台终端连上因特网时,地理因素的作用对其活动的限制便大为缩小。这就是时空压缩。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传统联系,存在着主动和被动的关系,网络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则是双向互动的。在比特网络上,厂商、消费者、政府、非赢利机构甚至个人都在建自己的站点(site),这些站点加在一起便形成了虚拟空间。 

 由于比特网络上述的三大特点,使网络经济的新范式具有以下表现: 

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与自给自足经济不同,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处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对称的。商品在这样的自然空间中要经过多次流通,借助于各种中介组织,才能完成交易过程。由于流通过程的无序以及中介层次很多,所以原子网络中的交易费用很高。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估计,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交易费用达到70%左右。如果交易活动在因特网上进行,消费者和生产者将直接交易,就可以避免流通的无序和中介层次,因特网的时空压缩效应将在电子商务中反应出来,经济活动中有关空间和时间隔离造成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从而使交易费用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提高。这个过程会导致传统经济中的行业分工进行重组:商业机构衰退,而新型的快递公司将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