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物流工程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cost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of logistics management,how to reduce logistics cos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means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the logistics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ogistics cos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ig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cost; cost control
建筑施工的生产过程即是材料的消耗过程,也是物资流通的过程。长期以来,施工企业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导致物流成本巨大。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工程项目中材料成本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而材料的采购运输等物流费用约占材料成本的17%。也就是说,物流费用占工程造价的11%左右[1]。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含义
建筑施工最主要的材料是钢筋、水泥、砂石和木材,也有许多建筑装饰材料,如玻璃制品、建筑装饰五金、幕墙、墙纸、布艺、涂料,等等。这些建筑材料一般需要经过采购、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几个环节才能最终用于工程建设,这是施工企业的供应物流。而在施工现场把建筑材料的加工、搬运、作业和回收过程中物资的流动,称之为现场物流。
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是伴随着施工企业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成本是在物资转移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同时也是一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形式。它贯穿于施工企业的整个物资流通的过程,既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商品包装成本、库存成本等显性成本,也包括一些材料损失不能通过会计资料得出的隐性成本,如机遇成本。当施工企业发生物流成本费用后,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先的成本进行比照,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当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时,针对不利因素采取措施,来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进度。当实际成本低于预期成本时,找到有利因素,发展这种优势,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和获得收益是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也是最终目的。它具有复杂性、效益的相悖性和核算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特点。这是由于建筑物流活动在施工企业经营范围内涉及面广、物资品种多、数量大、重量大、运输线长等原因。因此,施工企业对于物流活动要做到工期前、工期中、工期末控制,找出物流成本产生源,对其加强监控,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将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耗费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理念陈旧、方法落后,现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中很少有企业将物流成本单独设立科目,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因此,管理层看不到那些隐藏起来的物流成本,造成了“第三利润源”的浪费。
2.1 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无论是国有、乡镇、股份有限建筑公司还是私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准确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都在因地制宜地对施工物资进行多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如就近采购、分散管理、集中管理、统一供应等,但总是收效甚微[2]。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企业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对“科教兴业”认识不足,物流成本控制还没有真正进入企业科学管理阶段,导致过高的物流成本成为横亘在施工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条鸿沟。
2.2 施工企业仓储管理不完善,库存冗余严重
由于施工项目主体材料是钢筋、水泥、砂石,用量大。为保证供应,施工企业一般都大量采购,安全储存保管,冗余库存达10%以上,导致库存成本增加。同时,冗余库存也占用一定资金,有些项目剩余库存的物资使用后的残留物无法继续使用,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另外,由于一些供应商仓储能力不足,导致施工企业为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也建立自己的存储机构。这些都造成了施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
2.3 缺乏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体系
目前,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也将物流成本费用分解成不同部分,如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样就与企业发生的其他成本相混淆,造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混乱,自然也无法取得正确、及时、有效的物流成本,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企业往往重视显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一些隐性成本,如物流设施设备的折旧、库存商品的保管费用等,从而造成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不健全,给施工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随意性,缺乏成本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即使施工企业管理层知道物流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难以清晰地掌握物流成本在本企业整体费用中所处位置,以及物流成本中哪些费用偏高等问题,无疑给企业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带来极大困难。如同一施工企业不同时期的物流成本没有可比性,同一时期的不同施工企业的物流成本也缺乏可比性,由此极大地限制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见,施工企业物流绩效考核指标仅凭“材料成本差异”一个考核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物流责任单位的绩效,并且针对性也不强[3]。
2.4 施工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束缚性大
物流贯穿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的供应链成本一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及现场物流成本三大部分。运输是施工企业物流作业的主要活动之一,它的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也最大。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地方运输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了施工企业物流运输费用的直线上升,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对于建筑材料,许多施工企业的存货量都比较高,这样,一方面造成库存占用资金多,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也会使仓储成本增加,从而限制了施工企业物流的健康、快速的发展。而对于造成现场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则来自施工现场的材料种类繁杂、数量众多、管理杂乱、回收慢、材料丢失现象比较严重,二次物流成本过高,机器设备维护不足,运用效率低下。
3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3.1 更新观念,树立物流新理念
目前,受经济快速增长限制,必然影响到建筑业,施工企业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即不影响企业发展,又要提升效益,就必须通过降低成本,尤其是物流成本。所以,企业在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到物流成本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理念,将成本管理重点转移到物流环节的成本上来,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优方案。企业不仅要提高重视物流成本控制地位的意识,把它真正看作是企业第三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使两者成为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达到降低施工企业物流成本的目的。
3.2 加快建立规范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由于物流成本控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施工企业在生产劳动中,往往把物流成本计入到会计账目的其他科目中,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给物流成本的核算在技术上带来了很大麻烦。所以,为了更精确地核算相关物流成本,进而能有效控制,企业应建立与规范相关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如单独设置“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会计科目,它属于期间费用范畴。相应的,期间费用由原来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3个增加为4个。同时,将原计入“材料采购”的全部物资采购费用,原计入“营业费用”中的运输、包装、搬运装卸、储存费用等,原计入“管理费用”的企业内部发生的物资搬运装卸、保管、存储及合理损耗费用等改为用“物流费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1]。这样,当施工企业发生物流成本的耗费时,就能准确计入成本,在工期末会计核算时,将其顺利地、准确地归集到“本年利润”科目中。同时,为了方便计算企业利润,也应当在利润表中设立有关物流成本项目作为扣减项,当施工企业产生物流成本时一目了然,有利于物流成本的可控性。
3.3 降低物流供应链成本
施工企业降低物流供应链的成本,可从运输成本的控制、仓储成本的控制、现场物流成本的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大多是采用公路运输。为减少运输环节,施工方必须合理选择运输路线,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在既要保证建材质量,又要保证物流的时效性上,应尽可能选择廉价的运输工具。其次,在建材运送到施工现场,施工方应根据设备和各种建材保管质量和安全要求及时处置,合理分类,优化仓储的布局和存放的形式,并通过库存计划技术来控制库存量。这样既可以提高物资保管的效率,而且还能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长期以来,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比较粗放,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物流管理水平不足于对现场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因此,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施工现场材料放置更加合理,降低二次物流成本。
3.4 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建设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也要权责分明。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结构,也就是企业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它可以把许多领域很好地组合到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中来。一个优秀的企业组织结构,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运作的良性发展,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消耗。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在施工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物流成本归属于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其他部门并不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这种不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导致其他部门和环节的物流成本不能及时得到监督和控制,造成了物流成本核算信息的失真。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单独设置物流成本核算部门,有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人员,与会计核算区别开来。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
3.5 培养专业型的物流人才
由于物流成本在施工企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企业利润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降低物流成本是施工企业提升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发展施工企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是关键。除了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制定专业物流人才培养计划外,在企业内部,普及物流知识同样是一项同等重要的任务。因为,只有广大企业员工都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物流知识,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施工实践中,物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有可能在整个企业显现出来。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生产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物流的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物流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施工企业在强化管理,努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物流供应链的同时,应尽快构建企业自身的物流供应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陈兰芳,吴刚.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物流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J]. 交通安全管理,2009(11):54-55.
[2] 余晓龙. 工程建设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温丽萍. 现代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建筑,2002,28(2):112-113.
(上接第55页)
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长株潭整体协同发展为战略目标采用多中心、多层次的网络协同配送模式中,依据统一采购,就近供货的原则,供应商通过协同方式可直接向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供货,也可直接向区域配送中心供货。该种模式中主要由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城市运输干线和配送支线连接为一个整体。长株潭经济发展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三市地理位置分布成品字较为均衡,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形成服务于区域物流的区域配送中心,集散各个区域的物流量,并中转来自上级、次级配送中心的物流量;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同盟等方式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点,以沿京珠、京广、武广高速客运,长张和长潭西高速主干线,长永、长株和国道107、106、320等线为物流通道在长株潭金三角的地区规划出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成为整个区域配送网络的信息流、物流分拨中心,并为中西部提供辐射和高水平国内物流服务。在长株潭城市群中采用这种配送模式,具有较强的积聚与辐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三市中交通与通讯、技术与人才、产业链与产业体系特征等优势获取集聚经济效益与规模效益,降低物流网络成本,克服目前规模小、次数多配送为主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 徐同连,栾琨,贾洪飞. 共同配送合并策略及其配送成本[J]. 长安大学学报,2006,22(3):68-69.
[3] H·哈肯. 协同学导论[M]. 张纪岳,郭治安,译. 西安:西北工业科研处,1981.
[4] 赫尔曼·哈肯.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 凌复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 Dantzig G, Ramser J. The Truck Dispatching Prkblem[J]. Management Science, 1959(6):5-7.
[6] ROBESONJF. The logistic shandbook[M]. New York: FreePress, 1994.
[7] 吴大进,曹力,陈立华. 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l-17.
[8] 许国志. 系统科学[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本文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出发点,将开发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实训教材作为中心,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企业进行基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工作流程”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开发。
关键词 :工作流程;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材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把学生教育和现实生活进行直接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的课程安排也要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各行业直接提供高技术的操作人员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因此,对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就要明确对中职学生进行培育的重点,即对他们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中的物流教育这一环节,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不仅要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强化,还要改革他们的实训教材,可以说,改革实训教材是实现操作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1 基于“工作流程”开发实训教材
物流公司的主要工作流程:第一步,接货中转,接货前应该提前联系大概的到车时间,整理出库房准备接货。车到后要求司机把车停在指定的位置,交接运单并办好交接手续。第二步,卸车对货:白班卸货在货急的情况下原则是先卸返京货再卸中转货,而夜班则相反。把运单和货物及时的中转出去是对库房的基本要求。第三步,货物分发:首先根据小票上的电话和票上的提货网点分拣小票。第四步,付货:货物卸完并对货完成后及时通知客户提货。第五步,结算:将付完货的运单结算并以线路区分报账。开发这本教材,主要依据是市场调查,主要开发核心是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在技能大赛、行业内专家的引导、带领之下,把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作为基本契机,制定一套建设校内中职物流实训基地的基本标准,另外,把该区域内企业主要的物流工作流程作为实训材料和实训依据,在校内建设相关实训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对完全吻合于物流行业工作流程的实训教材的开发。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核心是对学生物流专业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这样才会有利于专业教育和企业工作需求的完美衔接,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
2 开发实训教材的基本过程
2.1 明确物流岗位 经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和市场调查分析得出,在企业的相关岗位之中,物流专业的岗位主要有三个等级,分别为高等岗位、中等岗位、低等岗位这三个相关岗位群。高阶岗位群主要是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组织进行的物流管理。中等岗位的群体是对细化的业务分支或者流程进行相对基础的物流管理工作。低等岗位这个群体需要的技术能力比较强,主要工作是对物流的某个阶段进行操作的员工,例如,快递员的工作。按照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中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中等物流职业岗位和低等物流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才,把为企业培养有能力,肯坚持、不断吸收与学习的高素质物流操作人才和相对基础的管理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进行实训教材的确立基础,并把主干岗位进行确定。
2.2 学习物流技能 通过分析企业主要的工作流程,在对毕业生就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企业总经理,企业优秀员工的访问调查结果,总结出从事物流职业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相关具有实用价值的能力。很多企业的老总认为,企业对踏实、能吃苦的员工会更加青睐,但是物流工作的操作和基础管理者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工作的工作效率,所以,在物流企业之中,职业素养并重于专业技能,当然,这个职业对员工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对中职院校的人才进行培养的基本目标,就要在实训教材上加大对员工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对物流实训教程的开展工作,让学生在具备基础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更有利于进入公司之后,员工的物流能力能得到公司的肯定。
2.3 基于“工作流程”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在开发实训项目的时候,我们要遵循具体的工作流程,第一步,要确定工作流程,第二步,要分析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第三步,要将实训项目进行拟定,第四步,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精确的提炼,第五步,就是要将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第六步,要将实训项目确定下来。经过这几个步骤,就形成了完整的实训教材的开发思路。具体的操作项目也有其特定的特点,第一个是,每个项目过程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形式,项目和项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但是,独立之中又有着相应的联系。第二个特点是,同类的完整的教学任务组成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整形式,第三个提点是,每个项目都重点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对相应知识的应用也十分重视。
3 实训教材的开发内容
3.1 任务驱动 在进行对课程内容的开发工作之时,项目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遵守,岗位有各自具体的要求,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任务也产生了更加细致的划分类别,因此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完成实训课程就变成了关键步骤,这就是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的关键。
3.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工作流程,提炼工作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流工作的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在实训中编排物流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用类似于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对基本物流知识的了解、吸收、应用工作之中。让所学的物流知识能在课堂中就达到实践的效果,对学生提高物流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分析基本的操作案例都具有实际意义。
3.3 技能操作 根据物流的实训课程,对创设的真实工作环境也要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要将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提高,就要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环境差不多的应用工具和应用设备。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岗位特色将学生主动的分成相应的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作业,用探索的精神去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在给学生上“堆码作业实训”这节课程之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相应的四个小组,一个小组分配五个人,分别给每一组分配各自的堆码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对堆码方式相关的文字叙述进行理解,也可以选出代表进行堆码方式的讲解工作。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步骤完成堆码实训。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前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当前高职院校新建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对现有的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了解和把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并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使高校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对接。但是由于物流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时间尚短,因此,在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想要达到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还需要高职院校对物流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物流专业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物流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是使物流行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兴起较晚,且各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也较为短暂,而从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人员大多是从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对于高新物流知识没有全面系统的掌握,缺乏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功底和物流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的物流专业教师十分缺乏。
1.2 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当前,很多高职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明确定位,由于物流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时间较短,缺乏现成的教学经验以供参考,物流相关课程的体系构建缺乏一定的社会调查和取证,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和考证。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重视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偏重于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现实需求。
1.3 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要求物流人才必须掌握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做到知行统一。而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就要相应的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学生配备良好的实训条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能及时对教学工具和设备进行更新,导致院校的实训条件无法满足社会市场和物流人才的实践需要。
1.4 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校企对接的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对于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物流人才短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物流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等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不能与物流相关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相对接,缺乏校企对接的长效机制。
2. 实现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有效措施
面对当今人才市场中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教学现状,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相关物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准确把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从而对物流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置,形成与物流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从而有效缓解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
2.1 对物流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
高职院校要结合本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对当地的知名物流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物流相关企业的公司概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作业流程以及岗位要求等信息,同时将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为课程开发的主线,对物流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为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2.2 对物流相关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教师要对物流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掌握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业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物流企业的高管人员来校进行座谈会,共同对物流活动所涉及的职业技能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工作项目,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提炼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形成物流各环节的职业能力分析表,为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课程的具体内容提供相关资料保障。
2.3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学习内容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物流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的数据,针对岗位对物流人才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重新构建物流管理的课程内容,实现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向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的转换,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结束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要以企业调研为基础,课程的结构、内容、组织方法、考核评价等因素要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重新构建,针对岗位需求重置教学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衔接工作,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太秀:推进教学创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05(3).
[3] 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Ⅲ.教育与职业,2006(3).
[4] 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U1.职教论坛,2005(5).
[5] 黄立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9(7)
1.规范合同管理。
在签订合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使其具有法律依据。首先,工程项目合同需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对于合同的内容也要有详细、认真的了解;其次,对于合同中可能会出现的附加协议,例如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的缴纳,大型材料的支付等,也应当着重了解。
2.认真选择分包商。
分包商的资信对于项目的总进度和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分包商的选择对于施工项目来说非常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第一,建立分包商选择标准,严格把关评审分包队伍;第二,以合同约定条款为前提明确分包单位;第三,依照合同约定向分包单位预收质量保证金。业主单位的质量保证金、工程款返还、分包工程款的支付这三项费用必须同步进行,有效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
项目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资金等问题。施工企业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融入到管理过程中,有助于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
1.完善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首先要制定一个经济合理且先进的施工组织方案,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项目为前提,结合考虑项目的施工规划、施工现场条件、施工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等。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评审制度,能够有助于施工企业克服设计方案上的不足,改进设计方案。同时,有了财务部门的评审与参与,能够推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
2.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控制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直接成本费用。材料费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对材料用量的控制,要严格确定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量,严格执行材料的现场验收以及限额领料等制度,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并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增加材料的周转次数。对于材料价格的控制,要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以及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才能够将材料成本降到最低。
对人工费的控制包括对人工数量的控制和对人工单价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劳动力计划,充分利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减少非生产人员数量,降低人工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人工价格的控制,可以将一些主体之外的项目分包给单价较低的施工队伍,以节约人工费用,降低成本。机械费同样是由机械台班单价和台班消耗量两个方面决定的。对于消耗量的控制,要合理配置施工机械的型号和数量,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避免机械的闲置浪费。对于台班单价的控制,遵照材料采购的原则,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力求从多个角度全面降低机械的使用费用。
3.完善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展开工作,仅限于查错纠弊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施工项目全流程审计已经被提上日程。综合财务、合规性、绩效审计,企业可以制定施工项目的审计目标,施工方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物资设备管理、合同执行等现场控制进行有效且完整的内部控制测试和内部审核分析,且出具内部评审意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测评风险、测算利润,出具施工项目的中期风险报告。
三、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1.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决算报告。
施工项目竣工后,要及时报送竣工结算报告,结算报告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要求,以及合同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价格调整条款的规定计算,并附各种材料复印件备查。对于设计的变更部分或者因为业主的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等费用,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签证的内容必须详实,不弄虚作假,比如明确签证洽商工程的增减量、劳务费等,确保能够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加速项目工程款的收取。
2.书面材料及时保存、备案。
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是竣工结算和发生纠纷后取证的直接证据,及时、妥善的保存好对于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大有裨益。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设计、往来函件、会议纪要、验收清单、变更签证单、材料费价格调整文件等,都需要及时保存、备案。
3.重视索赔的实质与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某些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等引发工程事故或者工程延期,这时就产生了索赔工作,施工企业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申请,做好索赔工作,尽量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损失降到最低,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加强工程的保修与维护管理。
在工程的保修期间,施工项目部应当根据施工的工程量来预计工程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工程的保修计划,将其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施工项目部还应当委派专人代为保管,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四、结论
关键词 石榴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54-02
1 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果园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坚定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在病虫防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2 环境质量要求
生产基地周边2 km内不允许有污染源存在,其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气质量标准,灌溉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质量标准。
3 技术要求
病虫害防治,要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果实套袋)和生物措施(害虫性诱芯),在病虫害达到或超出防治指标时才考虑使用化学防治。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特异性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化学农药,少用或不用中毒化学农药。在天敌发生高峰期,严禁使用广谱性杀虫剂,推广选择性杀虫剂。全年防治应该坚持“治早、治了、治小”和“春重、夏紧、秋松”的防治策略;能用1种农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不得使用2种以上农药;防治一种或多种病虫害,不得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提倡推广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使用。肥料的施用,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推广施用微生物肥料,推广果园种植白三叶草。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休眠期(12月至翌年3月)
防治对象:腐烂病、枝干轮纹病、干腐病、石榴棉蚜、金纹细蛾、螨类、卷叶蛾等多种越冬病虫害。生态措施:结合果树修剪,细致剪除树上病虫枝、病果核、干僵果;3月彻底刮除枝干轮纺病瘤、腐烂病斑;清除地面落叶、枯枝、杂草;将病枝、病果、杂草和刮下的病斑碎屑移出园外烧毁或深埋;地下多施有机肥,合理追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药剂控制:刮除枝干病斑后,在病斑处涂抹药剂。药剂可选用砷平50倍液(40%福美砷与平平加按1∶5比例配制)或7.5%轮纹净5~10倍液;发芽前(4月中上旬),全园喷铲除治疗剂1次,药剂依次可选用4~5 °Bé石硫合剂、40%福美砷100倍液,或15%络氨酮(消病灵)水剂500~600倍液;二斑叶螨严重的果园,此期可加上1.8%阿维菌素5 000倍液,同时可兼治山楂叶螨[1-2]。
4.2 发芽至花前(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防治对象:绵蚜、瘤蚜、绿盲蝽、金纹细蛾、白粉病、霉心病、根病、小叶病和苦痘病等生理病害。生态措施:地下追施速效锌肥、钙肥,预防小叶病和苦痘病等生理病害的发生;人工摘除白粉病病枝。药剂控制:在花蕾现红期(5月中上旬)全园喷洒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生理病害常年发生较重的园片还要加施锌、钙等叶面肥;3%啶虫脒(年丰)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8%乐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主防石榴绵蚜、瘤蚜,兼治绿盲蝽;4%农抗120水剂400~600倍液、多效灵、1.5%多抗霉素400倍液,可有效防治白粉病、霉心病;20%杀铃脲6 000倍液、25%灭幼脲1 300倍液主治金纹细蛾,在树冠周围灌根防治根病,每株树可浇灌68%五氯酚钠150~250 g、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25 kg、1%硫酸铜溶液25 kg。
4.3 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
防治对象:金龟子、金纹细蛾、缩果病等。生态措施:铲除果园所有的实生苗,并移出园外烧毁或深埋,消灭金纹细蛾第1代卵和幼虫;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开花盛期树上喷洒0.2%~0.3%尿素和硼砂200倍液,提高坐果率,降低缩果病发生程度。
4.4 谢花至幼果形成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
本阶段可分3次进行。谢花后10~15 d,防治对象: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苦痘病、山楂叶螨。生态措施:计划套袋的果园,应从此期开始喷钙肥3次,每10 d喷1次,可有效控制苦痘病的发生。生物措施:从此期开始,在果园悬挂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诱芯(桃小食心虫诱芯在6月上旬悬挂),诱捕雄成虫。有条件的地方可释放松毛虫赤眼蜂60万头/hm2,连续释放3次,防治卷叶蛾。药剂控制:防治斑点落叶病、褐斑病可选用80%大生M-45 800倍液、10%宝丽安1 500倍液、1.5%多抗霉素500倍液;防治螨类可选用5%尼索朗1 500倍液、20%扫瞒净2 000~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4 000~5 000倍液。
4.5 幼果膨大期(7月下旬)
防治对象:石榴黄蚜(绣线菊蚜)、2代金纹细蛾和苹小卷叶蛾、棉铃虫、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轮纹烂果病、炭疽病。生态措施: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按10∶7∶13的比例追施氮、磷、钾肥,追肥后马上浇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弱势严禁环剥,适度环切,防止腐烂病病菌侵入[3]。物理措施:有条件的可设置黑光灯,利用昆虫趋光性诱捕棉铃虫等害虫。药剂控制:防治石榴黄蚜,可选用2%高渗吡虫啉2 000倍液、50%辟蚜雾(抗蚜威)1 000倍液;防治轮纹烂果病、炭疽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扑海因1 000倍液;防治2代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棉铃虫可用20%杀铃脉6 000倍液、25%灭幼脲1 300倍液、Bt 400~500倍液;其他病虫害药剂同前;防治叶部病虫害药剂同前。
4.6 皮孔形成期(8月上中旬)
防治对象:轮纹烂果病、炭疽病、桃小食心虫、石榴黄蚜。生态措施:果园附近的农田不要使用广谱杀虫剂,可用2%高渗吡虫琳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蚜虫、25%灭幼脲1 300倍液防治2代粘虫,以保护农田天敌向果园转移;果树行间可种植绿肥,果园四周可种植油莱等,以诱杀天敌。药剂控制:雨后树盘撒施10%地虫克(辛拌磷)粉粒剂30.0~37.5 kg/hm2、48%乐斯本400~5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防治轮纹烂果病、炭疽病和石榴黄蚜,可用1∶2∶220倍液波尔多液+30%桃小灵1 500倍液。若不能喷洒波尔多液,可改用前面介绍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
4.7 果实膨大期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
防治对象:轮纹烂果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桃小食心虫、棉铃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药剂控制:本阶段共须喷药3次。7月中下旬,主要防治二斑叶螨、山楂叶螨、金纹细蛾、棉铃虫和果实及叶部病害。防治病可选用1∶3∶200倍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8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虫害可选用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防螨爱、金纹细蛾)、Bt(防苹小卷叶蛾、棉铃虫)400~500倍液、25%灭幼脲1 300倍液(防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15%扫螨净2 000倍液(防螨类)。9月上旬,防治对象和防治方法同第1次。9月中旬,主要防治轮纹烂果病、炭疽病、2代桃小食心虫、石榴绵蚜。防治病害可选用1∶2∶200倍波尔多液;防治2代桃小食心虫和石榴绵蚜可用30%桃小灵1 500倍液、48%乐斯本1 500倍液[4]。
4.8 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防治对象:轮纹烂果病、炭疽病、叶蝉、大袋蛾。生态措施:剪除因叶蝉危害造成的枯枝,移除园外深埋或烧毁;人工摘除树上的大袋蛾并烧毁。药剂防治:于9月下旬、10月上旬分别喷药1次,主要防治轮纹烂果病和炭疽药。结果园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多霉清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未结果园喷施1∶2∶200倍波尔多液[3-4]。
4.9 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10月中下旬)
防治对象:早期落叶病、山楂叶螨。生态措施:在树干上绑缚杂草,诱集山楂叶螨越冬雌成螨虫,冬季解除并烧毁;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性。药剂控制:落叶前全园喷1次杀菌剂,控制斑点落叶病,防止早期落叶。
5 参考文献
[1] 赵丽华.石榴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3(1):2.
[2] 白丽芝.蒙自石榴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