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级审计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
一、工程概况
西文经济合作社商业综合用房工程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沈家路水印康庭小区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基坑长77.85米,基坑宽度为38.74米,整个基坑落地面积为2700㎡左右,基坑形状基本规则,基坑开挖深度-6.250~-10.65米(坑中坑)。因此,如何加强该工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并为今后我国深基坑工程提供借鉴与指导,是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2.1 基坑围护结构做法(SMW工法)
1)三轴水泥搅拌帷幕的止水性能是本基坑成败的关键,必须切实做好。本工程要求施工机具采用日本进口的搅拌头。
2)本工程止水帷幕采用Φ850@600三轴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采用全断面套打法施工。
3)水泥搅拌桩采用P42.5级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1.5-1.8,水泥应干燥,无结块,水泥内掺1.5%生石膏和0.15%SN201-A型固化剂;拌制后的水泥浆液因故搁置2h以上的,应做废浆处理。
4)水泥搅拌桩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成桩过程中应控制钻具下沉及提升速度,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避免形成 孔内负压。一般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1.5m/min;桩体施工应保持连续性,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如因特殊原因不能避免,应标记在案,并采取补强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周边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合理控制搅拌头的压入阻力、注浆速度及注浆压力。
5)搅拌桩成桩应均匀、持续、无颈缩和断层,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施工。水泥搅拌桩和内插型钢垂直偏差不大于1/200,插入前须在型钢表面涂抹减摩剂,搅拌桩制作后应立即插入型钢,一般间隔不应超过1h,型钢定位误差不大于30㎜,底部标高误差不大于20㎝,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6)内插型钢采用Q235B,采用整材,接头采用坡口焊接等强度焊接,焊缝的形式和要求应遵照《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单根型钢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间距不应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
7)水泥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宜采用浆液试块强度试验确定,浆液试块强度试验应取刚搅拌完成尚未凝固的水把土搅拌桩浆液制作试块,每台班应抽检1根桩,每根桩不应少于2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应制作3件试块,取样点应设置在基坑坑底以上1M以上范围内。
2.2 内支撑体系做法
1)压顶梁及支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H型钢穿过压顶梁,并高出压顶梁面0.5M。
2)支撑梁的垫层采用80厚C15素混凝土再加铺隔离油毛毡一层,土方开挖后应及时、彻底凿除垫层。
3)竖向立柱上部采用井字型钢构柱,下部尽可能利用工程桩(钻孔灌注桩),其余采用新增?8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技术要求同工程桩),钢构架角钢为Q235钢,焊条E43,缀板与角钢的焊接采用围焊,焊缝高度大于8mm。钢构架上部伸入支撑 500mm,下部插入钻孔灌注桩内2500mm。竖向立柱施工时先钻孔至设计标高,放入钢筋笼和预制的钢构架(钢构架与钢筋笼焊接),然后浇注混凝土。
4)钢构柱穿地下室底板处应设置止水片,止水片需在土方开挖结束后,地下室底板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止水片设置在地下室底板厚度 的1/2处,止水片与角钢、止水片之间均采用焊接。
5)钢构柱的四根角钢需接长时,接头可采用剖口熔透焊,角钢之间的接头应相互错开,间距不小于500mm。
6)若地梁或支撑钢筋较多难以穿越钢构柱时,可在角钢上开孔,同一根角钢开孔的面积应小于角钢截面的30%。
三、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3.1 施工顺序
1、场地普查、清障、清淤、回填及修整至设计地表标高,施工围护桩;
2、相对标高-3.03m以上土挖除(自然地坪标高为-0.700)到第一道支撑梁顶标高。
3、在压顶梁和第一道支撑达到80%设计强度后,分块、放坡开挖土方至-6.580m,第二道支撑梁、冠梁;
4、在第二道支撑达到80%设计强度后,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施工承台、底板及传力带;
5、在地下室底板和传力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支撑;
6、施工地下夹层和传力带;
7、在地下室底板和传力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支撑;
8、在地下室外墙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素土分层夯实。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生活垃圾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回填土压实系数要求:地面以下1.0m深度范围内不小于0.90,地面1.0m以下不小于0.85。
9、最后跳拔拔出SMW工法中的型钢,加强监测并及时采用灌浆填实搅拌桩内的空隙。
3.2 施工要求
1、严格控制基坑边超载,除出土通道外,基坑四周10m范围内施工超载不得超过15kPa。土方开挖前,应对基坑四周的场地进行平整,并确保平整后的场地标高不高于设计标高。基坑坡顶四周至围墙范围内应采用30mm厚素砼进行硬化。基坑四周围墙基坑开挖前改为轻质围墙,基坑施工前须进一步探明四周管线位置及埋深。施工车辆应在基坑边指定的路线和位置行驶、停放,土方应及时外运。
2、土方开挖应结合后浇带位置分块分层进行,以充分发挥基坑的空间效应,缩短基坑全面暴露时间。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土坡的(不宜大于2.0m)和坡度(不宜小于1:2.0),防止坑内土体滑坡。
3、基坑挖土施工应做到斘灞邤即:边挖、边凿、边铺、边浇、边砌,坑底无垫层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不长期暴露,并尽早施工地下室底板。
4、压顶梁、支撑及围囹严禁堆载,挖土机械不得直接碾压在支撑上。挖土机械需通过时,应在支撑两侧填土(填土面应高出支撑顶面0.5m),并铺设路基箱后方可通行。挖土过程中严禁挖斗撞击支撑及立柱,严禁超挖。
5、基坑先开挖至底板底标高后,再分批开挖出承台、地梁及电梯井位置。距基坑底30cm土方以及承台和电梯井宜采用人工开挖。
6、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土方作业计划,并根据建质[2009]87号文件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7、混凝土泵车、出土口及塔吊位置的基坑围护结构应进行进一步加强;出土口应铺设路基板等措施加强对道路管线保护。
8、在每次土方挖土之前就要作好基坑降水工作,土方开挖面必须在地下水位1.0m以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深基坑工程是一个有很强的区域性、空间性和时间性的问题,主要包含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和基坑开挖,基坑降水等。这是一个很古老复杂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尚未得到很好解答的问题。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深基坑支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而作为一个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中,务必做到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必须予以全程重视,既不能弄虚作假,也要杜绝瑕疵和错误。只要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能够踏实完成上述工作,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是可以得到确保的。
参考文献
[1] 顾翔.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及支护施工的常见问题[J].科技风,2011(02)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涉及两部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关于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1.5小时,机考地区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不定项选择题,并有部分地区试点机考,笔试和机考只是考试的形式不一样,考试题型都是一样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继电保护装置是通过断路器切除故障。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还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都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Abstract: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Technology is a special soil during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often met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excavation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vary widely, it is a temporary structure, safety equipment is more imperfect, and thus will has certain risks, meanwhile, has a strong regional foundation pit, eve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made a lo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still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iculty of retaining deep foundation charged and how to resolve and propose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support; constructi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1在施工现场进行量测与在适当位置安装监控。根据及时的数据反馈,在必要时加强工地施工人员的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方式,方便管理监督。
1.2勘察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并不是简单易行的,需要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施工步骤,因而在勘察施工现场的时候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基坑的尺寸,面积,大致结构,岩石图层的密度条件,设计者及研究者均要了熟于心,所以说勘察现场是深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
1.3 基坑结构设计我们一般意义上所了解的基坑结构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像是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等模式设计,支承体系,比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必须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精密性要高,设计者要考虑到实际的土壤特质,地下水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否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1.4 注重周边工程保护。如果遇到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必须立即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2、深基坑支护的遇见的常见问题
2.1、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念如若与施工时技术水平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产生问题,不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这是其中一部分,基坑挖土是支护受力与变形显著增加的过程,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土方企业者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
2.2工程监理不到位
大多数事故工程都没有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或者虽有监理而工作不到位,只管场内工程,不管场外影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因而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是每个工程施工的监理必须要明白的地方。
2.3边坡修理并不完善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就开始初喷,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
2.4 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总是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这样就会导致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3、深基坑支护的处理方案
3.1更正原有的传统支护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许多成功的经验都可以相互借鉴,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主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这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在基坑支护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现场监控设备的安装。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警报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控点的布置、监控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这便是现代化管理方法。
3.2及时的跟进施工的进度,在发生状况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补救
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研究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和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状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等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展开调查,直接做出可靠有效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
深基坑工程作业一定要具备有关维护结构,用来阻挡水土。所使用的维护设备一定要安全有效。深基坑大多数情况下是运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同时加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在进行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将坑内的地下水抽取出来,7~15m深的基坑,在其中间一定要加入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运用钢管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维护结构只有安全可靠才能够保证工程作业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从经济方面来分析,高质量的围护设计应当达到相关安全标准,然后通过对现场检测后所反应出来的动态信息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更好的运用到工程当中去。
3.3每个工程环节都要全程调控,做到严谨,完美,一丝不苟。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在施工过程的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开挖过程中及时核实土层地质,当开挖土层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院、监理共同处理。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
4 深基坑支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4.1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要想达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就应该按照地下埋深嵌固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人们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在现今的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基坑会逐渐变深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要求逐渐日益提高的今天,一定要严肃的对待深基坑支护的问题。
4.2目前,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以前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3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有时基坑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一般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4.4日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应该相一致,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先决条件,最后进行分层开挖,坚决禁止有“超挖”现象的发生,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小基坑开挖卸荷后没有支撑的在外的时间,使用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的理念。这是未来深基坑支护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岩土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的方式进行支护。
结束语:
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的岩土工程,工程具体应用中,仍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现实采用行之有效的支护方法。最后在施工管理中要求管理者需要了解本地区特定的条件加上已有的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做出最妥善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明轩. 钢板桩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J]. 广西土木建筑, 2008.
[2] 许开成,袁志华. 钢板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08.
[3] 高慧勤. 钢板桩在某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 2007.
关键词: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建筑业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屹立在城市中。但是,基础埋深的增加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尤其在城市之中,建筑密集、道路和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很多情况下不允许采用比较经济的放坡开挖,而需要采用人工的边坡支护,才能进行挖土施工。
南京某科技园工程位于南京市迈皋桥地区,建筑面积64834m2,其中地下室面积为31553m2,单层地下室面积15274 m2。基坑开挖深度在11.7m ---12.5m之间。该工程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二层钢筋砼支撑作,支护桩外侧设置三轴深搅桩形式封闭式止水帷幕。坑内采用管井疏干地下水,坑外布设一定数量观测井(兼做回灌井)。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要点
1、设计管理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是直接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应当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由于设计参数众多,地质情况复杂,地质勘查无法探明地下实际情况等因素,使设计工作的难度加大。在基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中,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43%。
出现设计问题的原因是:设计人员无相应设计资质,无证挂单设计,造成设计主题有问题。设计师设计经验不足,设计时随意取值,地质情况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设计、地下水处理方法失误、支护方案选择不合理等。
要杜绝这个问题,首先在设计招标时要对投标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师资质、业绩认真审核,选择有基坑支护设计资质的且有类似项目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及设计师,防止无资质的挂靠人员入围。图纸设计完成后按照国家及地方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
2、施工专项方案审定
施工方案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具体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应该按照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但在目前,有些施工单位往往是照搬他人的方案;有的虽说是按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的,但控制要点不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无指导意义。因此,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要求报审,并组织专家会审。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过程控制要点
深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1、基坑监测
在建筑基坑施工中,由于场地地质和水文条件、荷载条件、结构的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全从理论上准确预测基坑工程在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是困难的。唯有通过在基坑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严密基坑监测,才能获得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环境变形等相关数据,以正确地指导基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对可能发生影响基坑和周围环境安全的不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土质工程性质较差。基坑开挖易产生侧向变形和土体滑动,从而对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产生的不利影响。故该工程监测重点为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周边环境变形监测等。
2、基坑支护施工
该工程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二层钢筋砼支撑,支护桩外侧设置三轴深搅桩形式封闭式止水帷幕。
(1)钻孔灌注桩控制要点:
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是:钻机全断面正循环泥浆钻进成孔,正循环二次清孔,成桩工艺采用导管水下灌注砼法。
成孔控制:成孔过程中,要保证成孔的连续性,不要因其它因素,停顿时间过长,形成孔壁不稳定,对成桩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泥浆控制:钻进过程中的泥浆比重控制,以及钻速调整,钻进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泥浆比重、胶体率等技术指标,由于本工程地表下10米范围内的土质条件较差,本身造浆能力不足,可采用膨润土造浆或外购优质泥浆。待穿过松散土层后可利用粉质粘土层自身造浆满足桩孔护壁要求。
充盈系数控制:要求单桩充盈系数不小于1.10。为满足该项要求,现场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控制好钻头外径的大小。
(2)立柱桩控制要点:
本工程立柱桩采用灌注桩内插钢格构柱的形式,立柱桩成孔同普通钻孔灌注桩,由于格构柱较重,孔内砼浇注前安放格构柱用吊机配合,并有效保证垂直度,同钢筋笼焊接过程中,桩机机架上采用型钢定位器,确保安放后的格构柱两边与支撑梁平行,进行砼浇注后,采用吊扶筋孔口固定,不得松动。钢立柱应与灌注桩主筋进行可靠焊接,并进行整体吊放;为便于支撑钢筋穿越钢立柱,立柱方向应与支撑方向一致。
(3)支撑、圈梁及围檩控制要点:
本项目支撑、圈梁及围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注意钢筋砼支撑和围檩应同时浇筑,砼支撑与圈梁(围檩)施工缝应设在支撑跨度1/3位置,并加强措施。施工圈梁时,桩顶应凿至新鲜砼面,出露钢筋应平直,并保证设计要求的出露长度,浇注桩顶圈梁时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积水,应保证圈梁与支护桩连接牢固,不得造成连接处产生薄弱面。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少留施工缝,重新浇灌砼时,应将该施工缝凿毛并清洗干净,在界面用高标号砂浆湿润后,继续砼浇灌。
3、地下水位控制
为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在支护设计及施工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综合确定地下水控制设施和施工。
本项目地下水位控制采用支护桩外侧设置三轴深搅桩形式封闭式止水帷幕。坑内采用管井疏干地下水,坑外视止水帷幕施工质量基坑开挖后渗漏情况及监测情况布设一定数量观测井(兼做回灌井)。
土方开挖前7天开始降水,将地下水位降至开挖深度以下3.0m左右。对于降水工程质量的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完成降水井施工且在正式进行抽水之前,首先要对静止水位予以测量;其次,在抽水之后,需要每天对水位以及水量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次数不少于3次;再次,当水位降低深度基本保持稳定时,还需每天对水位以及水量进行至少1次的观测和记录,并且结合水位以及水量的多次记录,快速查找造成降水不正常的原因,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直到满足降水深度要求为止。同时认真观测降水当中砂的含量。若发现砂含量超标,必须立即采取有效对策予以降低。
4、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必须与专项施工方案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要点:
(1)严禁机械碰撞工程桩、支护桩、支撑立柱、支撑及降水管井,遇有支撑立柱、降水管井、桩顶较高的工程桩,应先将四周挖空,以防止土的侧压力挤偏、挤断立柱、井管、工程桩、自卸汽车严禁随意在支撑上行驶,挖机在支撑区翻(挖)土时,支撑上必须覆土不少于50cm,且挖机下垫路基箱(箱底垫草袋等软质材料)并停放平稳。
(2)应按照分层、对称、均匀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开挖,严禁一挖到底,严禁野蛮施工,尤其是沿支护桩内侧应分层分段开挖,挖一块土方,支撑与围檩施工立即跟上并及时将该段挖土支撑施工完毕,使土的侧压力逐步释放,减少应力突然释放对支撑体系的影响,同时避免整个基坑(支护)向一个方向位移。
(3)所有分层、台阶式开挖的断面(放坡),都应保留一定的坡度,不陡于1:1防止土体坍方或侧压力过大(土层流塑)挤偏工程桩、立柱、降水管井、支撑,尤其是水平支撑两侧的土方应同时开挖(支撑不宜承受水平方向的侧压力),防止支撑变形、断裂。
(4)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基坑明排水工作,降水管井的周围应略低于其它地方,及时将表面积水引到降水管井中抽除。
(5)土方开挖过程中,在下翻土的挖机应视土质情况确定是否铺设路基箱或钢板垫板,尽量减少机械行走时对支护体系、工程桩的影响。
(6)坑底应予留30cm土方人工清理,坑中坑边坡(边线)严禁超挖。
(7)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将支护桩间土方清理干净,防止坍落伤人。
(8)保护好埋设的各测点设施(圈梁顶水平位移点,深层位移点,应力检测点、回灌井等)。
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不在高层建筑主体施工范畴之内,因而,为进一步减少成本投入、加快施工进度等,建设单位通常会忽视深基支护施工管理。面对此种局面,我们应该在实践当中,结合具体的深基坑支护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树荣.深基坑支护施工注意事项的要点分析[J].建筑安全,2012
[2]邓汉强.浅谈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J].才智,2011
[3]田鸿昊,李亮.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分析[J].华章,2010
作者简介
关键词: 青少年 法制教育 英语学科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种种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改变教学观念,务实教学,给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在设计每堂课时,有必要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法制是一个国家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考虑学生要实现什么样的思想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各个教育目标。用现实的说教捕获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在校实施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延伸。课堂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遵纪守法。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渗透点。
新目标英语教材是渗透法制教育的载体,根据教材挖掘法律因素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编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可操作性,为实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中对颜色的识别,可以渗透对红绿灯的认识延伸《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红灯停,绿灯行”,培养“珍爱生命,不闯红灯”的良好交通安全意识;Unit1“My name’s Gina.”中可以渗透《姓名权》,Unit2“This is my sister.”中可渗透《肖像权》;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食品安全法》,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4“Don’t eat in class.(校规)”的内容,贯穿初中英语教材始终,其目的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Unit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可教育孩子们周末不要做对自己身心健康不好的事,比如:周末上网吧、打牌、抽烟、喝酒等。新目标英语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因素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做有心人,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出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现实生活,扩充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法制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受到法律熏陶,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掌握所有颜色名称后,我让学生说出身边的色彩,学生说出很多物体色彩,其中有学生说出红绿灯,我就顺势启发学生说:Can we go when the light is red?并出示红灯的图片,用立正停下来的姿势示意同学们回答“No”。接着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让学生表演过马路的场景,向同学们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接着用PPT出示闯红灯引发悲惨交通事故的图片,通过活动的方式和真实图片,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中编制连环画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丢失新自行车和一个偷车男孩在警察局受审的过程,课文中提供大量的词汇。课堂上,我尝试添加如下内容:小男孩Tom沉迷网络游戏,无钱进入网吧,又不敢向父母要钱,同学那儿借不到,于是产生偷盗的念头,最终沦落为小偷……我让学生以小组方式编小品“A policeman and a thief”和布置书面表达作业“Tom’s...day”。学生讨论很激烈,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仅小品表演精彩,作文也显示出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场法制的洗礼,进一步懂得学法、知法、守法,我也感受到一节成功的英语课的快乐。
三、结合课外活动渗透法制观念,教师做表率。
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质量较难控制。本文对土钉墙在地铁深
基坑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具体说明。
关健词:土钉墙、地铁深基坑、质量控制
1引言:土钉墙在土体的开挖和深基坑施工应用比较广泛。在地铁的深基坑开挖中,普遍采用土钉墙作为边坡的支护,土钉墙的施工质量对地铁后期投入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土钉墙做为一种边坡的稳定技术,与其它的支护形式相比,有着造价较低,施工周期较短,施工操作方便灵活,对现场作业面的要求较低等特点。在土钉墙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土钉墙支护的重点。本文对土钉墙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2土钉墙支护的原理及特点
2.1土钉墙是将土钉穿过滑裂面,将基坑中边坡的土体进行加固,使土钉与土体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复合土体,并采用注浆和混凝土喷射的方式,使原土体的刚度和强度大大提高。当土体的受力条件改变时,通过土钉与土的摩擦力,使土体受到土钉拉力的约束,保持稳定。土钉墙是由土钉、被加固的土体、喷射的混凝土层面和一定的防水系统等组成。土钉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前的准备、将深基坑的边坡进行修坡、设计孔位布置点、钻孔、按土钉钢筋、注浆、对钢筋网进行捆绑、焊压筋、喷射混凝土、抹坡顶面层以及进行养护等流程。
2.2土钉墙支护的特点:目前土钉墙支护的方法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土钉墙支护有其自身特点:土钉的制作和成孔相对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其灵活性较强,便于施工、相对安全。当有些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大型的护坡施工设备操作不方便时,采用土钉墙支护就较为方便;土钉墙适用的基坑范围也较广泛,而且具有稳定性强,支护后的边坡位移小的特点;由于土钉墙的施工比较方便、快捷,所以施工的工期也较短,方便对已经开挖完的土方深基坑进行支护的抢险,在一般工程中可以一边开挖一边支护,基本上不占用施工的工期;土钉墙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费用较低,与其它的支护类型相比对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显著的效果。
3土钉墙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
3.1对土钉的施工控制
3.1.1土钉墙的土钉孔打完以后,要及时的将孔内的残渣清洁干净。土钉成孔以后,孔内会存留大量的泥浆和残土,如果清除不干净会影响注浆后的水泥浆与孔壁的咬合力度,影响土钉墙的支护质量。
3.1.2对土钉杆体托架的焊接控制要准确严格,土钉杆的托架是土钉杆在注浆以后,土钉杆处于水泥浆柱中心线的保障,土钉杆自身的抗拉作用受土钉杆位置的影响较大,土钉杆只有处于浆柱的中心才能保证抗拉作用的最佳效果。如果土钉杆的位置有偏移的话,拉力就会减小,支护就会产生变形。在实际的施工中,一般的土钉杆都采用15~20cm长的直径为6.5mm盘条围成的半圆,由3根或4根一组对称焊接在土钉杆上,一般每融2m进行设置。这种设置支护托架的方法比较适合卵砾石层和硬塑的粘性土层,而对其它的土层,很难保证土钉杆的位置不发生偏移。所以要将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要采用直径为6.5的盘条,按照1/2孔的长度进行下料,围成半圆形,并要求两根盘条并列电焊。半圆的两端用两根并焊的盘条连接,在半圆的正中加工成土钉直径大的凹槽。支托架要在距离土钉杆顶端0.5m的位置开始,每隔1.5―2.0m设置一道,并与土钉杆焊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土钉杆在孔中的位置发生偏移。
3.1.3要保证注浆完全注入到土钉孔的孔底,注浆时要采用塑料管,由先高速低压的操作方法从孔底开始注浆,要保证水泥浆将孔内的杂物和泥水挤出,直到水泥浆也溢出孔口,然后再低速高压从孔口注浆。注浆时,第一次注浆要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水与砂的配比要按照要求进行,第二次注浆要采用纯水泥浆,配比也按要求,严格控制。在注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浆的质量,要设专人监测注浆及压力表的数值,从而保证注浆的质量。
3.2钢筋网片的捆绑:钢筋的捆扎和搭接的长度要按照设计要求的长度规范操作,要采用对钩将层与层之间的竖筋牢固连接,横筋与竖筋之间要完全固定。在喷射混凝土之前,要行把保护层垫好,并保证钢筋网与坡体的距离。
3.3土钉拉杆及加强筋的控制
随着地铁基坑开挖越来越深,土体的塑性也随之加强,应力开始逐渐向上转移,土钉的应力开始增强,当土体的顶面出现开裂时,土钉所分担的应力更加突出。这时候土钉出现弯剪、拉剪等复合应力,土钉体中的浆体也随之受力。所以要提高土钉的复合应力,就应该增加土钉浆体的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第一次注浆时,把土钉孔中的水泥浆改成水泥砂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延缓浆体的碎裂时间。土钉与加强筋焊接时,横筋与竖筋之间要用扎丝进行固定。
3.4搅拌和喷射混凝土的工艺控制:喷射混凝土是土钉墙支护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它也是土钉墙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喷射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一定要符合标准,要符合土钉墙的施工需求。混凝土的配合比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干料拌合的一定要充分,在拌合和输送过程中要防止渗水侵入,避免发生堵管事故;喷射的混合干料要在喷头部位与水结合,形成混凝土,在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控制水灰的比例;喷射时,喷枪与坡面的角度与距离要规范、标准,喷射混凝土形成的墙体表面要平整,要没有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土钉墙的安装要根据开挖的土层,有序进行。
3.5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土钉墙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进度要求,随时调整施工设备的数量和作业时间,保证工程的进度合理、平稳。在施工中要根据土层的特质来确定钻孔采用干钻还是湿钻,一般来说,在岩层、砂土层部位采用干钻,在粘土层部位采用湿钻。土钉要严格按照设计说明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安装。土钉孔成孔以后要及时地安装土钉,避免出现塌孔。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对各种材料和设备的管理,施工时要根据现场的进度进行材料的分配。
【关键词】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31-01
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知识产权的运用为载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低碳经济的绿色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创意产业所孕育的创新和创意,更能成为文化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加快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
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知识产权的运用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今天再一次提出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是要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在产业发展初期就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为日后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创意产业的保护已经有较多的形式和措施。《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加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条例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创意产业相关子行业,但法律体系仍不健全,在解决各类侵权案件中的实际作用和完备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陕西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突出的科技资源优势,这些优势都为陕西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几年,陕西省政府陆续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陕西省专利保护条例》、《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陕西省知识产权专项战略》和年度《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关中、陕北、陕南十一市(区)知识产权协作协议》等地方性的法规来保护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并采取优惠政策来调动文化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西安市举办知识产权与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交流研讨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于充分开发利用陕西文化资源,发挥陕西的科技优势,促进陕西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掘知识产权工作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陕西的情况来看,各类知识产权形式的拥有量明显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大力改善,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创意产业知识产权问题必须由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来予以规范和调整,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必须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因此,发展创意产业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保障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创意企业的创新活动。
第一,围绕创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由政府部门牵头并结合实际经验,系统制定适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并且按照创意产业各子行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保护办法,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在创意成果的开发阶段,政府部门应鼓励创作者尽快进行版权登记,通过版权行政管理机关的版权登记进一步明确版权的归属,并对已经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意产品进行专利保护。在创意产品销售阶段,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创意产品知识产权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有效的增加侵权成本,抑制侵权发生。在创意产品消费阶段,应着力打击市场侵权行为,在严惩盗版的同时,逐步提高消费者的产权保护意识,保证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创意产业各子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不同,应研究制定适合出版、动漫游戏、广告、影视等行业的保护制度,全方位、多角度的将其纳入保护范围。
第二,整合现有的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专业化的组织和监管。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多头管理的现状,尽快实施统一的管理,将与创意产业相关的著作权、专利、商标等保护形势合为一体,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同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切实保护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新时期网络盗版侵权案件占全部版权案件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数字化盗版暴露出的问题也更为棘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保护措施。
第三,培育知识产权中介组织,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社会性中介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扶持和规范知识产权营利性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评价、质押、交易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各种资质认证中心、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评价交易中心。建立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企业和个人的创意进行保护,保障创意企业获得充分的利润,提升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建立维权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版权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关键词:慕课 手机移动端 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G71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06-02
一、高职课堂学生现状
对于刚刚完成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生,高职教育将开启新的阶段。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以后日常工作打基础。本着以上的学习目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时,更加侧重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技术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于一直接受传统教育的高职学子,需要从以往的以教师安排的学习计划为导向到自己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大部分一直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学子,从主观意念上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高校教育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当教师传授专业技能时,尤其是相对复杂一些的专业技能,很多学生畏难情绪就在发挥作用,专业思路无法跟上,学生希望教师可以利用其他的时间重新讲解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会计、审计相关专业属于专业技术类型的学科,专业技术资格成为检验我们学子学习水平的一个直接标准,当下的企业也非常看重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授课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也可通过该类考试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有部分同学为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选择了拼命背题库的方式,虽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但是专业的内涵没有领悟,实际工作中还是遇到重重障碍。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更主要是通过该类考试推动学生对该学科的内涵进行掌握,我们的专业课程更需要注重过程化管理,一般高校的日常教学课时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移动端、PC端已经不仅局限于通信业务,在更多领域都已经深入使用,本文主要探索的宗旨就是针对会计、审计专业如何将“慕课”与“手机移动端”结合,用于日常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做到对学生专业课教学进行过程化管理,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慕课”、“手机移动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的弊端慢慢得以改变。“慕课”作为一项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与课程相结合,授课教师可以组成一个专业团队进行“慕课”视频的制作,授课教师也可以学习“名师”的“慕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有利于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的被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业技能。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玩手机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痛苦的事情,很多教师为了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采取将手机统一收起来的方式,这种方式从道德角度分析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甚至会触犯到法律,毕竟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年满18岁,属于成年人;从实施效果分析,对于部分学生即使手机被教师收起,他们仍会选择不认真听课。针对上课不认真现象存在多种因素,探讨深层次原因,其中一点是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较小,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社就业压力、家庭生活压力、学校压力,然而对于处在象牙塔里的高职生刚刚经过高考的紧张复习阶段,很多学生认为终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学的学习只需要“60分万岁”,似乎已经自由了。社会就业压力离他们比较远,作为家庭中的宝贝,尤其大学期间到异地求学的学子,家长更多担心孩子能否适应陌生的环境,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就会慢慢变弱,家庭给予的学习压力也相对薄弱。学校的学习压力成为高职学生的主要压力,高校教师与初高中教师相比没有任何的升学压力,更多就是上课的时间与学生见面沟通,授课教师自身不存在压力感,很多教师就不会将压力感传递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在考核时还为学生放水,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很多高校学子的在校学习毫无质量,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了高校的学习。授课教师如果没有有意识的为学生增加学习压力,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很难满足现阶段企业对专业人才专业领域的需求。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这种通信设备几乎覆盖所有的高校学子,很多学子可以利用手机通信技术完成高水平、高技术的操作,也有很多学子上课依赖手机,不认真听课,忽视学业。如果高校教师可以将智能手机不仅仅当作是通信工具,而是依靠互联网资源将智能手机利用起来,将其用于日常教学中,为教学服务。将手机作为辅助的教学平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两类用户,一类是教师用户,另一类是学生用户。教师用户主要是进行教学管理,主要功能是进行课程管理、班级管理、题库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出勤管理、考试管理、课后答疑等相关操作。学生用户主要功能是手机签到、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交流等相关操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资源跨越了地域的距离,让天南海北有需求的人聚集在一起,对于好学的学子而言,“慕课”无疑成为当今学子喜爱的授课方式。将“慕课”与手机移动端相结合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集中具有教学优势的教师,建立一个热衷于录制“慕课”的教师团队,逐渐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慕课”录制的专业水平。教师将相关专业课程制作的“慕课”上传至手机移动端,方便学生进行日常学习,也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影音数据资料,做到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慕课”可以将授课教师或者是一些“名师”的课程视频放在互联网,供学生学习参考,进行作业辅导。但是单独的“慕课”只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资源,适用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对于惰性较强的学生并不能做到对学生学习进行较好的“过程化”管理,无法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有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移动端发放试题,可以全程跟踪学生的视频学习情况和习题完成情况。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化管理,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地反馈到老师这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答疑,避免了授课教师下课后学生产生问题无处解决的困扰。将“慕课”与手机移动端教学相结合,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教学管理,利用“慕课”提供较好的授课资源,既可以使用“慕课”提供的较好的授课视频资源,又使用手机移动端进行教学管理,尤其是监督惰性强的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专业水平。
三、“慕课”、“手机移动端”相结合在会计、审计专业试行
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以会计相关课程为基础再进行审计课程的相关学习。学生在校期间,教师鼓励学生考取一系列的专业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初级审计师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通过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同时也能取得企业所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成为为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
部分学生很顺利地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考取初级会计师、初级审计师的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点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从而未能在更高级别的考试中过关。还有一部分同学,自主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余活动非常丰富,无法做到踏实、认真的学习相关的考证内容,有的学生基本的学习时间都无法保证。这样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尤其是假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好成为授课教师棘手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科技领域都选择在教育领域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会计、审计相关专业现在所处的专业学习阶段的需求,结合蓝墨云班课手机移动端的应用,针对各自院校专业课程的需要展开试验。试行阶段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试验。当试验结果达到任课教师的要求后,可以慢慢用于课堂教学中。
具体试验操作步骤为:
1.专业授课教师依靠蓝墨云班课手机移动端创建属于自己院校、自己专业课程的班课,要求需要的同学加入到该班课中。
2.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与各自专业相关的知识点的课程,例如会计、审计专业都需要掌握的核心课程《初级会计实务》的“慕课”通过蓝墨云班课的手机移动端到班课里,对学生提出观看的时间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蓝墨云班课手机移动端的数据显示观测到学生观看“慕课”的进度,从而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3.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相关专业的知识点的练习题发放到蓝墨云班课的手机移佣松希要求指定时间内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授课教师在指定时间可以根据蓝墨云班课的手机移动端的数据显示,看到学生习题完成情况、习题完成的准确率。
4.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集整理,选择课堂统一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及知识点进行答疑,针对出错频率较低的习题及知识点可以选择单独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答疑。
5.将云班课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1)通过云班课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签到,利用几秒钟的时间让到课的同学按照指定的手势进行签到,尤其是针对集体上大课的课程,省去老师点名的时间。(2)通过云班课教师可以快速地组织随堂测试,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3)通过云班课可以监督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并针对学生产生的疑问进行答疑。
小结
当今的企业越来越不愿意花成本培养应届的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肩上担负着为企业、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学子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就可以踏入大学的校园,积极进取的心态越来越薄弱。面临双重的矛盾,高职教师处于中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时代前沿,将高科技产品运用到教学当中,克服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弊端,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及专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章蕾.利用手机辅助教学的探析[J].电子制作,2014(1):130
[2] 易庆f.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95.
[3] 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12―117.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
一、引言
如今,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日益凸显出经济法的重要性,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财经类专业必开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同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我们每个人的经济生活和今后从事经济类工作息息相关,搞好该门课程教学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工作中遵守经济法的自觉性,有助于培养经济法专门人才,根据学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这一学年的课程改革实践,现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总结如下:
二、高职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经济法律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经济活动中经常用到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掌握与其工作、生活紧密联系的劳动法、公司法等部分内容。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熟悉经济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相关部门法,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情景中。在课堂内,教师广泛运用教学素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变成通俗易懂的情景课堂,寓教于理,正确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去寻找法律学习中的乐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学的目标,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总体教学目标。
三、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经济法基础课程涉及大量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点。教材中所讲授的内容同时涉及到学生将来的切身利益,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这部分内容,有很多的小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同时又有涉及到具体的数据,同学们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压根难提起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同学出现有厌学的情绪,不利于正常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2.教材选用与学生知识需求教学之间的矛盾。目前我们选取教材的标准,必须是学校指定目录内的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或者是自己学校教师所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编写水平很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不足,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因此他们所采用的教材是面向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考试而购买的考试指定用书,导致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和学生职称考试内容无法相对统一,加之我国目前法律体系的修改多,教材内容的出版跟不上法律修改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贯穿学生初级考试的知识点,但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难免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要求,没法共同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任务。3.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明显。目前我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还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基本上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也是被动的接受听课,属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将教学知识点用漂亮的图展示,学生按照图示进行记忆,一节课结束,学生好似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这种教学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只是机械性的按照老师说的照着做就好,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4.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偏差大。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本学期理论课程讲授仅46学时,加2学时的考核,一共为48学时。课程开设安排在大二年级教学,学生面对既熟悉(与将来生活相关的内容,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又很陌生的内容,学习很费劲,教师既要讲解理论知识点,同时又要求通过教学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进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
1.根据学生需求不同,适当调整好授课内容。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会计与审计专业初级职称考试大纲标准,对所授课的内容进行精讲,使其既适合专业培养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考试标准的内容。如在讲授票据法这个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用某一银行具体的票据进行展示教学。另因这个部分的内容同学们在刚接触专业课时就有讲授,可以适当调整进度,着重强调票据的时间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课时和教学内容的矛盾,同时还可以为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提供指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将理论知识掌握牢固。2.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在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2.1讲授式教学。这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任何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它各种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结合“讲”,它主要是运用语言方式,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通俗易懂的东西,直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避免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2.2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其案例作为教学的主线,要贯穿到课堂的始终,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前,教师要提前找出相关知识点对应的案例,这也是难点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具体的案例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学习中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2.3实践教学法随着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实践操作教学越来越重要了。当理论课程开设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概念,有一定的分析思路,就可以进行实践教学了。其实这也是对案例教学的检验。具体可以借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譬如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查阅相关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再进行教学总结。同时布置相关的知识阅读,开阔学生学习的知识面。3.建立一套有效的考评机制。改变一卷定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采取阶段式考评结合方法,当一个难点和重点知识点问题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同学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来检测学习效果,并纳入期末成绩评定;再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如预习和复习情况抽查、作业完成情况、答题情况、课堂内(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等)情况等结合评定成绩。这样可以打破“一卷定成绩”的成绩评定模式,实现以书面考试成绩和学生平时成绩加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结合的评定方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邱海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构建改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04:107.
[2]唐菀阳.高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建设缺陷与完善思考[J].高教论坛,2016.09:29.
关键词 高职 专业群 课程设置 问题 对策
1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因此,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专业群的概念及其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2.1专业群的概念
就高职院校而言,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我院经济与管理系现有专业中包括会计与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基建会计方向)和金融管理与实务等四个专业(方向)。显而易见,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与审计专业同属于财务会计大类,而金融管理与实务也属于经济类专业,且与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存在诸多共享资源,鉴于此,本着龙头带动、共同发展的思想,可初步构建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核心,带动及辐射会计与审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会计专业建设群。
2.2专业群课程体系要求
专业群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体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体系、信息化建设资源、社会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以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为主要形式,按照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通过课程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发挥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
“平台”课程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模块”课程则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
3我院会计群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院会计群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2011级为例,我院会计群各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会计与审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同,分别为:珠算与点钞、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实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和经济法概论;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分别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ERP在财务中的应用;与之相比,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课包括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
会计与审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相同,包括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和财经应用文写作;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包括计算机上机实践、会计专业技能训练、ERP沙盘模拟实训、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成本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实训、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与之相比,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删减了成本会计实训,增加了审计实训;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金融学和市场调查与预测;其专业课包括证券投资学、珠算与点钞、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期货市场导论和理财规划;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包括经济法概论、电子商务概论、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财经应用文写作、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和财经应用文写作;其专业技能实训则为计算机上机实践、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保险业务实训、商业银行业务实训、理财实训和电子商务实训。
3.2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课程体系可以看出,三个专业之间已存在一定的平台课程,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实务。每个专业均具备一到两门专业特有课,如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审计学、审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ERP在财务中的应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金融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此外,三者之间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互选课程。上述内容为会计专业群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此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如下问题:
3.2.1课程设置学科色彩浓厚,岗位能力培养欠缺
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基本沿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而非按照会计岗位进行设置,在知识编排上学科逻辑结构严密,系统完整,每门课程自成体系。这种课程对培养学科型人才是适用的,而对于培养满足某一财经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则不适用,而后者恰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各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进行,无法充分实现会计岗位的能力培养方向。
3.2.2模块课程与专业联系不紧密,专业能力趋同
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和《审计学》两门课程部分内容重复,而该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相关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电算化实施、维护等专业技能,故此,应培养学生对SQL程序的掌握能力,而该专业设置的《ERP在财务中的应用》并不能达到该要求,导致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趋同,二者之间的专业特色不明显。
4 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及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要求,我院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4.1 以岗位为单元,分段培育,实现岗位技能培养层次化
以岗位为单元设置课程体系,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性为切入点,通过“底层共享、中层分流、高层互选“课程设置,逐步实现各岗位的基本能力、技术能力、专有能力和提升能力的培养。
岗位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岗位基本能力培养。以“考证”为中心,通过开设共享核心课程,培养会计群岗位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技术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教学时间为第一学期。
第二阶段:岗位技术能力培养。以岗位为模块,通过开设共享基本课程,采取“理论+实训”教学方式,在课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交替完成各专业共有岗位的技术能力培养,教学时间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第三阶段:岗位特有能力培养。以会计群内各专业特有课程为模块,通过中层分流,推动各种技能认证考试,培养各专业特有岗位的特有能力,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
第四阶段:岗位提升能力培养。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为依托,通过高层互选课程的设置,实现各岗位能力的提升培养。教学时间为第四学期。
第五阶段: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顶岗实习并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时间为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
4.2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课程体系
按照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重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对应岗位及各岗位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从而适应企业发展变化对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
具体而言,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课程欠缺现状,通过增设《SQL基础教程》及相应实训课,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特有能力,形成专业群内各专业均有特色课程的新局面。以岗位技能为标准,通过对现有课程的删减、,形成以《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为核心、共享平台课程、分流模块课程体系布局。课程体系及对应的岗位能力如下图:
4.3 以岗位流程为单元,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方面,重视工作过程导向和任务驱动的运用,按照岗位所需技能设置教学内容,采取“理论+实训”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实现岗位技能训练全程化。改变现有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脱节现象,通过启用现有用友和金蝶财务软件的各子模块,结合各岗位手工实训,实现各岗位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的同步进行。
4.4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现有固化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以各岗位的职业标准为依据设置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方式。探索同一课程由封闭式考试和开放式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其中,开放式考核方式采取情景设置方式,由学生根据情景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情景要求任务,该考核人员由教师和企业人员担任。
5结束语
通过上述改革,我院会计专业群将形成“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实现各专业共有技能培养的同时,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和拓展性,从而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且健全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微课 互联网+
一、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开发现状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常常以章节和小节为单位,章节的划分例如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账务处理系统模块,报表管理系统模块、工资管理系统模块。我们将各章节在细分成个小节。以从主干到分支、每个知识点从了解,然后到应用的方式构建和完善课程知识点。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面”为单位,围绕某一个课题和线索进行讲解,涉及面比较广,在课程的时间上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会计电算化微课程,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去结构化,一次将清楚一个知识点。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微课设计与构建思路
目前主流的微课时间一般分为3分到5分钟,5到10分钟,而15到30分钟的课程则可以作为小型专题进行学习。以点为单位,用较短的时间将某一个问问题和概念讲述清楚即可。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构建中,每个分项知识点,能够独立的进行课程知识点的讲述,然后整合起来又有一个逻辑体系。会计电算化的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习者在任何地点利用移动终端就可以学习指定内容。
(一)利用章节知识点以及实际操作来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在系统初始化模块里面的账套的设置和数据备份知识点,我们进行微课的开发模拟了两个案例进行讲解,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快速的进行实务操作来进行课程的开发。将整块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微课可以抽取大家比较关注的,比较难的点,比如账务处理(总账)账套期初数据录入等。
(二)我们利用动漫短片等形式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微课的讲课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把握好知识点,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知识点的构架,这个是比较关键的。在传统的课程一般是课程导入,知识点讲解,课堂联系和课程小节等。而利用动漫短片等多媒体手段,我们可以进行故事的绘制来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形成若干个微课动漫系列小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会计电算化》微课制作设计构建思路以及案例分析
例如我们以会计电算化中的创建账套为微课制作的微课名称,在知识点的描述上,我们主要以讲述和指导创建账套为主。知识点的来源,我们选取的是《初级会计电算化》第一张第一节。在基础知识的准备上,我们会讲述学习本微课之前,已经完成系统管理的学习,掌握系统注册、增加操作员权限设置,初步认识见账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类型上,我们采用操作演示型。我们以动画情景导入创建账套的任务,提出如何创建账套的问题,通过视频展现操作过程。最后回顾操作过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加深印象。
在时间的分配上,片头设计,微课主题,主讲教师的名字,背景音乐等设计为10秒。在正文讲解的时候,我们会花4-8分钟,其中30秒的时间引入情景,提出任务,比如模拟新公司成立,需要建立账套的动画效果呈现(写字楼、办公室、公司招牌、电脑、会计员)对白为:新公司成立,我们如何运用财务软件创建一个新的账套。然后1分钟的时候时间进行任务内容展示,如何录入新公司的各项信息,公司名称,所属行业,法人,税号等主要业务范围信息。3分钟的时间进行操作视频,逐步演示创建一个新的账套。1-2分钟时间进行操作要点回顾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进行片尾小结。
三、会计电算化微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在会计电算化微课的构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切割、碎片化后,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有些知识点整合不够或者缺乏融会贯通。因此我们在课程的分解上,需要围绕核心知识点创建一些专题,比如在工资管理系统专题中,将工资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初始设计、日常处理、期末处理等知识点都放到这个专题中,形成连贯性的系列微课。这样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
互联网+”时代的微课为未来移动学习成为有效的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未来的微课进行行为分析和轨迹学习管理,真正的做到随学,随测。未来的技术将实现学习、测试、评价、行为分析、轨迹管理、绩效验证等更加完善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为微课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四、结语
利用互联网+的背景,我们建设使用高效的《会计电算化》微课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工学结合”的难题,满足会计工作岗位会计电算化的能力需求。未来我们将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微课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新思路和新技术,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红梅.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59-60.
[2]王飞.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财会月刊,2015,03:126-128.
[3]邵艳.会计微课教学模式探析[J].绿色财会,2015,03:45-49.
[4]赵荣敏.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3:72-73.
[5]龙菊梅.会计专业微课导学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26-30.
[6]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5:60-62.
[7]章惠敏.高职会计微课设计模式探讨[J].电子制作,2014,08:211-212.
[8]王宁.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微课资源建设探讨[J].江苏教育,2015,08:61-63.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审计学是立足于管理学中的控制监督职能,而会计学则是立足于其中的记录反映功能,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会计学涉及的领域有所扩张,但依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单一核算技术特征,而审计学则具有明显的边缘性和综合性特征,其涉及了政治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因此,它是属于大管理学科的概念。学科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会计学与审计学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素养形成的不同。审计学学科虽然以会计学学科为基础,但是却又与会计学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是超越会计学学科的一种大管理性质的学科。因此,审计学学科教育模式也应该超越会计学学科教育模式,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线索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有目的性培养学生迂回突破的人际关系能力。
一、传统审计学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会计学+审计学”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审计学学科基本是依附于会计学专业,采取会计学为主,审计学为辅的“会计学+审计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审计学学科没有自身独立性,被错误地认为是会计学知识的补充,导致学生习惯性地拿学会计的思维和观念来学审计,这直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眼界和视野,也忽视了相关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审计学学科依附于会计学学科,导致审计学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在课时分配上,而且在学科建设甚至教材编写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事实上,很多人受这种教育模式的潜在影响,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学生学好会计学,然后补充掌握了审计学的大致理论框架,就自然而然的可以胜任审计工作了,至于审计能力的提高则需要通过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经验积累来实现。然而,这种观点的偏颇就在于,学好会计学只是胜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审计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仅凭实践来积累,其是需要理论指导和教育培养的,审计学学科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既要传授学生充分的知识储备以胜任审计工作,也要教导学生审计学学科的思维方式、能力培养方法以及专业素养的特质等。
2.审计相关学科整合不够。从某种角度来说,审计学学科并不仅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一门课,事实上,广义的审计学学科是包含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税收策划、财务策划、资产评估等一系列课程的整体。由于审计学学科整体依附于会计学学科,在现实中附属于会计学专业的其他一些与审计行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教育没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资源,因此也就无法有效整合审计行业就业方向的教育,而事实上这种整合既可以使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也可使得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接受审计行业就业方向的教育和就业优势。
3.“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现在很多院校及教师已经对审计学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没有适应审计学学科特点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方面学生习惯性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书上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就算是学好审计学了,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抽象性、指导性的,学生一旦要运用这些概念或理论体系去进行实践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发现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存在着太多的不同,会计工作通常有明确的准则规定可以遵循,而审计工作则需要灵活的判断、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学生通常感觉无从下手。而这直接导致学生认为审计学知识太过晦涩,难以把握,进而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4.实践课程缺乏系统性。审计学学科首先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从接受审计任务到实施审计,最终出具审计报告和整理归档,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如果不了解整个审计流程,就无法清楚了解审计工作的整体面貌和审计学知识的脉络,则其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如处云雾之中的感觉。而这个不能等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才自行去了解,因为如果在此之前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审计学学科中各种概念和理论的意义之所在,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利用审计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甚至不可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各种审计学概念和理论。基于此,很多学校现在都已经专门设置了“审计实训”之类的课程,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实中的“审计实训”课程很难仿真模拟实际的审计流程,因为这需要审计实训教材配备全套企业凭证、账簿资料以及背景资料,还要有一整套的事务所工作底稿,这并不容易实现。同时,审计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审计学知识的运用很多都是需要现实情境作为前提和支持的,因此为了弥补条文式教学的不足,很多学校又设置了“审计案例研究”课程。但案例课程中的案例大都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知识点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案例课只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学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并没有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提高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征兆和线索的能力等,因此,这种案例课有很大局限性。
再者,国内的审计学教材案例大多不理想,更多的只是文字上对有关情况背景知识的描述,而缺乏对其中具体内容的介绍,这对审计学教学来说几乎是无用的,因为审计活动充满了审计判断,审计判断需要将具体情况、背景知识与审计理论结合起来,而尽管国外的经典案例很多,但它是在国外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发生的,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受限于审计案例的保密性,国内有教学价值的审计案例也不少,但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不会也不愿将其奉献出来,严重影响到了这些案例应当发挥的作用。另外,一些学校在“审计实训”与“审计案例研究”两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条理性,有些学校将两门课合为一门课程,这显然无法达到学科教育目的,因为一门课程是无法同时达到两个目的。而一些学校虽然同时设置了“审计实训”与“审计案例研究”两门课程,但没有考虑两门课程应有的授课顺序,设置两门课程同时进行授课,或者将“审计案例研究”设置在“审计实训”之前,这都违背了教学逻辑。因为如上所指出,只有学生清楚了审计工作的整个流程之后,才能清楚了解审计工作的整体面貌和审计学知识的脉络,进而才能准确把握审计学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最后才可能有意识地在现实情境下有效利用各种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p#分页标题#e#
二、审计学学科教育模式改革
1.设置审计学专业,实行“审计学+会计学”教育模式。基于有效整合审计行业就业方向的教育的考虑,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审计学专业,使得审计学学科能从会计学学科中独立出来,这既可使得内部审计以及其他被忽视的学科纳入统一的审计学科教学框架之中,也可使得学生接受更全面系统的审计行业就业方向的教育并获得就业优势。设置审计学专业同时也对应着教育模式的改变,即传统的“会计学+审计学”教育模式应改为“审计学+会计学”教育模式,这种改变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提升审计学学科的教学地位,更多地是为了调整教学逻辑。在传统的“会计学+审计学”教育模式下,教学中的主导逻辑是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化会计操作、培养细节性分析的能力,审计学学科知识只是作为会计学学科知识自然延展的一种体现而已,这种教学逻辑从根本上来说与会计学的正向逻辑思维方式是对应的。实行“审计学+会计学”教育模式则意味着教学中的主导逻辑要转变为引导学生自觉地去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扩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主动发现征兆和线索的能力等,而会计学学科知识只是审计学学科知识的一个必要基础而已,这种教学逻辑从根本上来说与审计学的反向逻辑思维方式是对应的。教学主导逻辑的改变契合审计学的大管理学科性质,不仅会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调整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培养方向。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但从近年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上岗适应能力快的毕业生,但实际上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把握水平差,尤其是对会计实务的动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切实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理论及动手能力,各有关院校都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理论与实践仍然存在相脱节的现象。如校内会计模拟实验虽然采取模拟仿真的形式,但由于存在实验材料的单一、实验方式的单调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实验效果差。校外实习虽可以弥补校内模拟实验的不足,但由于实习单位接纳的学生数有限,校外实习安排较困难。即使已经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分别设置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在教学环节中,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却相互脱节。手工实验结果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进一步验证,二者的有机关联及相互印证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三)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较弱
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大多数高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会计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少,实验课时明显不足,实践环节系统性较差,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以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形式为手段,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下图:
(一)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组成。实验环节一般结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于课程结束后进行。
1. 课程实验
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和《审计学》等课程。每门课程都可以在教学中或教学后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将每门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的目的。
课程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单项实验或整体实验两种形式。单项实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整体实验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以课程系统理论知识为实验单位进行较综合的实验,以强化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在一门课程中可分别采取两种单独的实验方式,也可采取两种实验方式结合的形式。
比如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等单项实验,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的整体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账开始,到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又如在《成本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等单项实验,又可于课程结束后设计一套运用所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从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整体实验。
2. 课程设计
在《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学》等课程结束后可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点”的巩固和训练,强调“知识线”的贯通,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通过《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要点,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务结合起来,强化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理财技巧和方法,对财务管理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
3. 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一般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综合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企业全面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实验资料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实验;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实验资料进行审计实验。因此,综合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多门会计专业课程。
综合实验可采取个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方式。个人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模拟实验内容;分组实验是在实验时将学生分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二)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要求必须在校外进行,通过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验环节的不足,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管理和审计。实习环节主要分为认识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并结合实验环节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安排具体的实习时间。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认识或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式。
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初级会计学》之后进行的,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参观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请财务主管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其次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动手实践。认识实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主要生产何种产品,主要生产过程怎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如何;企业采用何种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等。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基本会计报表,为今后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课程打下基础。
业务实习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型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各类型企业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中型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等内容,了解物资流转及资金周转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会计电算化应用情况。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会设账、建账;会对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
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往往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实习。可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习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毕业实习的目的其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在实习中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其二是学生可以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的进行实习,既深入实习了某一领域也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如果将来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毕业实习就可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如果就业单位已经确定,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为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及审计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研环节
科研环节是对会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提升。通常可以通过诸如毕业论文写作、开展社会调研或实践、参加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
毕业论文写作是考察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学专业各课程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0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中,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应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和实践。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了解专业动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通过开展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素质和能力。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参加诸如“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的全国性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通过科研环节,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做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新体系下会计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教学体系设计的目的,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注意将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紧密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改变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使两者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有先后实验和平行实验两种。先后实验是首先做手工实验,然后再做电算化实验,即在手工实验核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电算化实验。实验材料从原始凭证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都采用相同数据。平行实验是在手工实验的同时同步进行电算化实验。在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紧密结合下,学生不仅掌握了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同时熟悉了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处理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二)必须建立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会计实验教学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会计实验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验师资问题,学校可以选择那些具备理论与实践素质要求的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同时,为实验教师创造有利条件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去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其实践工作经验。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给教师做培训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必须注意将校外实习和科研环节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实习环节和科研环节的实践效果,必须建立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实践教学单位,包括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彻底解决学生实习安排难的问题,使学生校外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校外实习和科研环节的过程监控和实践成果的评定,使校外实践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玉荣. 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2] 杨火青.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实验体系初探[J]. 中国农业会计, 2007,(7).
[3] 田巧娣. 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财会月刊(综合),2007,(5).
[4] 胡克琼,杨侃. 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财会月刊(综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