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影行业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已逐渐成为买方市场,企业也应当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国有供电企业的市场意识和营销理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的经营需要由“政府指令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建立全新的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加快营销管理的市场化进程,引入竞争机制,强化供电服务体系功能,制定适应新形势的电力市场营销战略,改善服务,开拓市场,促进企业发展。[1]
1供电企业的营销战略
11优质产品和服务战略
电力是一种产供销一体化瞬间完成的特殊产品,开发电力产品市场,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掌握市场需求潜力,制定周密的市场计划。力市场的载体和渠道是输电网和配电网,只有拥有高性能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作为商品的电能才能销售出去。具体的措施包括提高电能质量,增加供电电源点,还要根据用电需要进行电网改造。[2]采用调压或补偿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采用双电源、双回路和环网形式提供可靠电力。
电销售出去后,还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为电力用户的满足程度决定了供电企业的潜在电力市场。供电企业的用户服务不应只是单纯的做好故障处理,而要从用户的需求―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售后―服务―故障处理―扩大需求的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的咨询或服务。供电企业要公开办事程序和社会承诺,应当树立全员营销的观念,所有的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都要有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要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12激发用电积极性的价格战略
需求、成本和竞争是价格战略的三大中心。因为当前电力供应仍是电网统一调度,所以扩大电力营销的关键是要,针对用户需求降低用电成本,杜绝搭车收费和乱加价的现象,激发用户的用电积极性。
121降低用户增容成本
当前制约电力销售的主要因素是,用户在办理用电增容过程中,供、配电工程贴费一次性投入过大。因此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可以灵活地调节闲置配变的使用,对于供配电工程贴费可以采取分批收取的方式,针对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可以采取贴费的“减、免、缓”等措施,减低用户增容的一次性投入,提高用户的用电积极性。[3]
122规范供电价格
为了带动经济发展,国家制定的电价是比较低的,然而在许多地方的执行中产生了搭车收费,“关系电,人情电,权力电”等现象,导致了人为加价。另外,在农村用电市场,线路、配电损耗过高、公益企业用电、窃电、违章用电等问题也都加大了农民的负担,降低了农民用电的积极性。因此,电力企业要开拓用电市场就必须,大力整顿用电市场的不合理现象,规范供电价格。
13新技术推广战略
在营销系统积极推广新技术,提高营销的自动化水平,提供服务效率,达到减员增效和优质服务的目的。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术,建设现代化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行科学化决策,银行化缴费和集中化管理,通过应用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2电力营销战略的实施
21建立新型营销体系
在新形势下要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包含主营系统、监督系认、支持系统三部分的新型营销体系,将原来的用电管理机构转变为电力营销机构,抓好市场需求预测与管理、市场策划与开发、业务拓展、客户服务、公共关系管理、用电咨询、电价管理等工作,做好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
22拓展市场份额
221遵从市场细分原则
根据市场细分原则,针对不同用电性质的用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运用可停电电价节假日电价、负荷率电价等灵活的电价政策,拓展市场份额。[4]对大工业客户实行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和超基数优惠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对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通过同网同价直供到户的策略,占领农村市场。
222推广用电,提高电能的使用比例
城市的环保需求越来越大,供电企业应当与供电设备制造企业和政府部门展开合作,加大用电宣传力度,鼓励使用电空调、电炊具、蓄热电锅炉等,引导用电消费取代燃煤和燃气消费,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223重点市场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重点开拓重点市场。在未来的5~10年,重点在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和居民生活用电市场,大型能源消费市场的关键是电锅炉,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电暖气、空调、烹调用品、热水器、干衣机等电气设备。同时积极地研究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空间,提高农村电力质量,拓展农村用电市场。
23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完善的电网支撑系统,建立客户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营销信息自动化采集和营销在线监控水平,建立用电需求预测、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3结论
1供电企业的营销战略
11优质产品和服务战略
电力是一种产供销一体化瞬间完成的特殊产品,开发电力产品市场,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掌握市场需求潜力,制定周密的市场计划。力市场的载体和渠道是输电网和配电网,只有拥有高性能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作为商品的电能才能销售出去。具体的措施包括提高电能质量,增加供电电源点,还要根据用电需要进行电网改造。[2]采用调压或补偿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采用双电源、双回路和环网形式提供可靠电力。
电销售出去后,还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为电力用户的满足程度决定了供电企业的潜在电力市场。供电企业的用户服务不应只是单纯的做好故障处理,而要从用户的需求―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售后―服务―故障处理―扩大需求的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的咨询或服务。供电企业要公开办事程序和社会承诺,应当树立全员营销的观念,所有的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都要有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要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12激发用电积极性的价格战略
需求、成本和竞争是价格战略的三大中心。因为当前电力供应仍是电网统一调度,所以扩大电力营销的关键是要,针对用户需求降低用电成本,杜绝搭车收费和乱加价的现象,激发用户的用电积极性。
121降低用户增容成本
当前制约电力销售的主要因素是,用户在办理用电增容过程中,供、配电工程贴费一次性投入过大。因此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可以灵活地调节闲置配变的使用,对于供配电工程贴费可以采取分批收取的方式,针对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可以采取贴费的“减、免、缓”等措施,减低用户增容的一次性投入,提高用户的用电积极性。[3]
122规范供电价格
为了带动经济发展,国家制定的电价是比较低的,然而在许多地方的执行中产生了搭车收费,“关系电,人情电,权力电”等现象,导致了人为加价。另外,在农村用电市场,线路、配电损耗过高、公益企业用电、窃电、违章用电等问题也都加大了农民的负担,降低了农民用电的积极性。因此,电力企业要开拓用电市场就必须,大力整顿用电市场的不合理现象,规范供电价格。
13新技术推广战略
在营销系统积极推广新技术,提高营销的自动化水平,提供服务效率,达到减员增效和优质服务的目的。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术,建设现代化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行科学化决策,银行化缴费和集中化管理,通过应用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2电力营销战略的实施
21建立新型营销体系
在新形势下要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包含主营系统、监督系认、支持系统三部分的新型营销体系,将原来的用电管理机构转变为电力营销机构,抓好市场需求预测与管理、市场策划与开发、业务拓展、客户服务、公共关系管理、用电咨询、电价管理等工作,做好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
22拓展市场份额
221遵从市场细分原则
根据市场细分原则,针对不同用电性质的用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运用可停电电价节假日电价、负荷率电价等灵活的电价政策,拓展市场份额。[4]对大工业客户实行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和超基数优惠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对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通过同网同价直供到户的策略,占领农村市场。
222推广用电,提高电能的使用比例
城市的环保需求越来越大,供电企业应当与供电设备制造企业和政府部门展开合作,加大用电宣传力度,鼓励使用电空调、电炊具、蓄热电锅炉等,引导用电消费取代燃煤和燃气消费,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223重点市场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重点开拓重点市场。在未来的5~10年,重点在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和居民生活用电市场,大型能源消费市场的关键是电锅炉,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电暖气、空调、烹调用品、热水器、干衣机等电气设备。同时积极地研究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空间,提高农村电力质量,拓展农村用电市场。
23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完善的电网支撑系统,建立客户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营销信息自动化采集和营销在线监控水平,建立用电需求预测、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3结论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的工作质量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供电企业在开展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在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新形势下,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把电力总体的营销战略定位于环保能源扩张战略。总体营销战略的实施
一、电影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互联网对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影响深刻,观影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定位消费者偏好;电影众筹融资成为融资新模式;电影的营销得益于观影者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化营销,矩阵化营销方式把传统电影营销模式和互联网营销结合起来;电影发行转变为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电影后产品逐渐开发,电影价值链得到延长。电影放映逐渐走向多屏放映;观影者可在网上发表观影评论,并可与其他观影者互动交流。消费者观影反馈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所以,从市场分析到电影发行再到消费者反馈,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链条,互联网起到和核心和链接作用。电影业产业链的互联网基因植入促进产业链的升级。
(一)市场分析的大数据化
“网生代”网络化生活方式会留下大体量、碎片化、低价值数据,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的点击、浏览等行为,捕捉潜在用户的消费习惯、年龄分层、职业、偏好,甚至是喜好、性格和情绪。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影视行业成功应用,产生了大获成功的互联网影视作品。美国Netflix公司基于大数据分析投拍的电视剧《纸牌屋》是大数据影视制作的成功典型。Netflix分析2700万订阅用户的3000多万个用户行为,包括用户观看视频时的暂停、回放、快进、评论和搜索请求都被记录和分析。通过群体共性行为分析,探索观众的心理和偏好,把握他们的观影偏好和需求。剧情设置、演员选择和导演阵容等,都以用户互联网大数据做支撑,成为大数据影视制作的首次成功试水。
(二)融资众筹化
电影业经历四次融资浪潮,依次是外部资本投资、机构投资者、电影投资基金和众筹融资。互联网众筹融资是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背景下产生的。众筹融资较之传统融资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电影业投资具有前期投入巨大、收益不确定性强、投资风险高的特点,迫切需要创新融资模式以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众筹融资降低了电影业投资门槛,通过快捷的网络支付方式,把普通投资者小额资金吸引到影视行业。网络众筹平台是电影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更加透明,使投资者和电影融资项目之间信息对称。众筹融资的投资者的小额化和多主体分散了投资风险。并且筹资项目通过分析投资者特点和电影投资偏好,能起到预测未来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娱乐宝”和 “百发有戏”两个电影众筹项目备受关注。Alibaba推出“娱乐宝”让投资者最低支付100元即可投资影视剧,首期四个项目吸引10万名投资者的参与,筹资额高达7300万元。Baidu推出的“百发有戏”把投资门槛降为10元,并采取票房与投资收益挂钩的模式,第一期融资项目《黄金时代》筹集资金高达1800 万元。
(三)内容制作
互联网电影制作会基于观众喜好来调整剧本元素、人物配置、情节设定和结尾走向等,体现出草根性、原创性、互动性等特质。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把用户关注热点变为电影剧情。大量用户在互联网平台分享、传播、互动、交流热门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网络传播的快速、开放、交互特点使得热门内容迅速博取众多网友的眼球,围绕该内容的话题迅速发酵。在流量决定票房的互联网大电影时代,热门内容引起影视公司的关注,对内容的影视化制作和放映带来票房收入。UGC模式模糊了影视作品内容的提供者和观影者的界限,用户的观影偏好和表达欲望得到重视,编剧和导演往往会对电影剧情做出让步。传统的B2C模式(编剧制作电影给观众)变为C2B模式(用户影响电影内容),互联网用户和体验至上的理念体现在互联网影视制作中,用户的表达欲望、心理诉求,兴趣和关注都会在电影剧情中得到体现。
(四)矩阵化营销模式
传统媒体营销让位于新媒体营销,形成新媒体主导的“矩阵化营销模式”。传统营销是单向推送营销信息给未加区分的受众,受众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信息传播是一对多的单向关系。新媒体营销是利用受众碎片化的时间,让其参与到信息的分享传播中的营销模式。受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搜索和分享。传统营销注重受众的体量和广度,把信息推送到大量未加区分的受众。新媒体营销致力于吸引潜在受众的关注,并且利用互联网传播特点实现核裂变式快速传播,降级电影营销费用,提高营销效果。但是传统营销仍是新媒体营销的有益补充,二者线上到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效果更佳。
乐视网投资的电影《小时代》取得5亿元票房佳绩得益于新媒体为主导的矩阵化营销模式。乐视影业在消费者细分的基础上采取精准营销,把30%的白领作为营销重点,把40%的高中生作为主要引导对象,把20%的大学生作为次重点。最终把《小时代》定位为以19~29岁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为主要营销对象,主打青春、奢华、回忆、时代主题,并在最大程度上融合时尚、明星、品牌、友情、爱情等现代元素,以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新媒体营销线上营销包括微博和时代宣言话题营销,线下首映嘉年华的抢票活动都增进了《小时代》的人气和关注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
(五)电影发行在线化和放映多屏化
以猫眼电影、格瓦拉、微信电影为代表的网络售票业务逐步逼近传统电影发行业务,中国电影发行格局正悄然改变。2015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市场份额已经达63.42%,较2014年年底增长38.47%,增长的主要原因体现在猫眼、格瓦拉等垂直票务厂商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大,由此也拉动在线选座占比快速提升,而猫眼电影、格瓦拉、微信电影票分别以35.90%、21.55%和8.45%占据中国电影在线选座票务市场前三位。互联网售票优化了影片放映信息的传递渠道,灵活调整影片场次和时间,方便消费者购片和观影体验。在线电影售票数据分析也能高效率把握影片的热度,预测电影的票房。
电影放映从单一影院放映走向多屏放映。为最大化电影放映收益,电影企业探索多种放映模式,缩短从影院放映到多屏放映的周期。移动端屏幕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伴随着的高速网络的推广,电影移动屏放映利用消费者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满足其观影需求,是待开发的巨大市场。随着家庭网络电视占比增大,探索家庭vip收费模式也是发展方向。头戴型观影设备给消费者影院外更好的观影体验,也对电影放映模式形成冲击。目前,电影放映以影院放映为主,移动端、PC端、电视等多屏放映为辅的多屏放映模式。
(六)电影后产品开发
后产品开发是指对影片中相关内容展开的多形式的开发。互联网的参与使后产品开发形成多层次。低层次的包括书籍、录影带、原声音乐的销售,高层次包括玩具、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的开发和运营。后产品开发是电影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一环,对资金前期投入的回收影响很大。发达国家注重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和价值链的延伸,票房收入和后产品开发收益比一般保持在1:3左右。影视业与旅游、服装、娱乐等产业产生联动发展,据统计韩国每100$的文化产品输出拉动412$相关出口。每100万$的文化产品出口能创造14到15个就业岗位。
(七)消费者反馈及互动
从广义上来讲包括观影前营销活动参与、观影中互动交流、观影后的评论和分享。观影前营销活动有诸如粉丝见面会、会、话题营销等多种形式;观影中的弹幕服务正快速发展;观影后的影评写作、打分及与他人的交流都属于反馈内容。电影成为一种社会化、交际化的文化作品。例如豆瓣网就定位为最受欢迎的影评网站,影片影评信息可能对消费者观影选择产生影响。
虚拟短片影像馆是使用最新数码摄像机,在有“绿幕”作用的影棚专用背景前拍摄动态人像素材,由智能拍摄系统结合背景进行合成,自动输出各种唯美的艺术照片和艺术电影的影像拍录馆。其中使用的全高清虚拟影像系统是集婚纱艺术电影、儿童艺术电影、写真电影、微电影、个人MTV、广告宣传片制作等于一体的电影专业设备。
产品特点
1.产品具多项专利,技术领先。
智能拍摄系统集专业音频采样、高清视频、实时合成影音、多机位取景等顶尖技术于一身,支持轨道区域进行媒体素材剪辑,具有超强的兼容性、可在三维、二维自由切换。广播级专业黑白色键抠像调整,保证了图像完整、不失真。
2.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
拍摄系统可实时合成,所见即所得,及时刻录,无后期制作,具有应用范围广、经营方法灵活等特点,既可作为主要经营项目,也可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附加增值服务项目,产品适用于专业影音工作室、影楼、婚庆公司、电视台、演艺公司等。
市场分析
随着时代潮流和科技的发展,影像服务行业历经了从黑白到彩色,从人物摄影到人物写真,从艺术照片到艺术视频的过程,现在,动态的艺术电影又成为时代的新宠儿。当前,婚纱电影、儿童电影、微电影、个人MTV等个人影视相关产业应用领域广泛,势必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朝阳产业。
经营条件
开一家智能影像馆,主要的投资便是购买设备。由于拍摄设备的功能型号不同,价位也不尽相同,一台智能拍摄设备最低的购进价格约在2万—3万元。
效益估算
拍摄艺术合成短片,根据技术要求的不同,收费也从1000—20000元不等。以经营者在营业期间签订了20个订单计算,如果每个订单的价位在1000元左右计算,其中又有50%的客户要求再加一些特效、实景拍摄的话,实际价位就在4000—5000元之间。总营业利润即为10单×1000元+10单×4500元=5.5万元。
据统计,目前全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参与创作和投资的制片机构超过600余家。而以上五家公司正是众多民营电影公司中的代表。目前,除了国字号的产业“龙头”中国电影集团外,具有市场价值的源头项目多集中于几大民营电影公司,同时他们还掌握着导演、艺人经纪、发行音效、院线消费终端以及文化品牌衍生等优势资源。
机制灵活
记者采访了一位电影资深发行商郝先生,请他分析一下,为什么国有文化公司屡屡打出的是个“哑炮”,而五家“强势民营企业”却火爆出击?
郝先生认为这五家民营公司,分别是以整个电影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作为核心业务,逐渐拓展全线发展。其中,华谊兄弟已于2009年10月成功登陆内地A股创业板,成为中国娱乐第一股,而博纳影业则于2010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民营电影公司在完成自身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引领了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形成了现在中国电影业的格局。
不过纵观中国电影市场,除了华谊兄弟、博纳影业、星美传媒、光线传媒以及小马奔腾五家公司占尽风头外,其他公司表现得很落寞。
“其实现在的电影大多还是亏损,因为有好多不够专业的人在做,他们感觉做电影很简单,只要有钱,想拍就拍。对于选择的项目不去研究,不去做市场调查,而拍完片子后也不和院线交流,影院的阵地宣传效果达不到,那么就造成好多电影几十万的票房就下片了,甚至还有几万元的票房就下片了,甚至还有没上线的。票房收入和资金投入比例会出现很夸张的背离,所以目前,电影行业亏损特别严重。好多小公司被称为‘一剧公司’或‘一影公司’,拍完一部片以后,就销声匿迹了。”郝先生说道。
对国有文化企业的看法,郝先生更是直言不讳,首先国有电影公司的结构成分非常复杂,部门繁多,有制作部,有演员部,有道具部等等,他们都会参与好多事情,导致了工作效率低。其次不善于营销推广,广告宣传不到位。还有就是在与香港公司合作时,会由于制作部的人为因素,造成了前期谈判内容模糊,以至于后期执行会出现很多麻烦。所以从未来的状态看,国有电影公司承接那些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商业性影片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由于这个因素,促使了国有电影公司只能不断翻拍旧题材,或做改编,或者拍英雄模范人物。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拍主流影片不好,只要选好项目内容一样精彩。比如2012年获得高票房的《十二生肖》,就是成龙动作喜剧+国际范+爱国主义,这些突出的卖点,就说明本身“功夫够硬”。
创意为魂
以上分析了那些中小民营公司为何消失,也分析了国有企业为何平淡的缘由,接下来关注一下五大民营公司,以华谊兄弟公司为例,究竟为何能有如此超强的“吸金能力”?
众所周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的。王中磊说过,在所有的预算确定前,公司都会经过严密周全的市场分析,否则一定会失败。
郝先生告诉记者,当初在美国的时候,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做的是广告公司,他们非常有想法,后来又成功了好多大品牌的广告。华谊兄弟公司就是从广告起家的,因此他们对电影的敏感把握,创意的判断都很准确。后来又能用发展的眼光同其他制作公司合作,并且看重了冯小刚,很果断发现人材并及时吸纳到团队中,很快就做大做强了。
郝先生还向记者透露,华谊兄弟去找成龙拍《十二生肖》,双方的交流方式完全是以纯商业模式进行,谈判清楚版权的划分,以及各项细则。而同是一部电影,香港方面在与某国有电影公司谈时,内容会很含糊,条款不详细,最后合作不太愉快。此后,香港方面就愿意找华谊兄弟去合作,该几点内容谈好就行了,合作起来很顺畅。
由此可见,华谊整个团队比其他的电影企业相对发展成熟,可能个人不一定突出,但是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总能梳理出比较符合每部电影跟市场对接的一个通道,这是特别重要的。
不过国有文化企业尽管前进的脚步迈得很慢,但从政府支持的角度看来,对国有电影企业还是利好的。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钟礼松说,产业扶持政策对于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是一视同仁的,但是某些领域民营企业还无法进入,某些政府购买项目可能会优先考虑国有文化企业。而资金投入则主要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
欧美的电影产业发展成熟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可有借鉴?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翊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但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资源禀赋的不同,消费习惯和观念的不同,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照搬到另一国家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的吸收部分模式的成功经验。比如影视业,可以借鉴美国经验,一是运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二是运用好莱坞“片厂制度”管理体制优势,量产高质量电影;三是借助华尔街资本优势,“大投资大制作”;四是完全的市场化,专业分工并合理分配利益;五是国际化的品牌营销战略,取得全球市场份额。”
深层原因
电影行业为何出现这种泾渭分明的格局呢,一位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做了分析,电影就是市场,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大浪淘沙般筛选,原来有一千家,现在只有一百家,淘汰得差不多了,说明非理性资本逐渐撤离电影制作行业,那么依然活跃在民营电影制作行业的公司,隐然间已在划分中国民营电影制作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