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震逃离正确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西戌中心小学 李新荣
教学目标:知道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通过小组研讨、地震演练让学生明白在各种场地遇到地震该怎么办,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请看一组有关地震的图片。(多媒体播放)多难兴邦,大灾面前有大爱,让我们一起为雅安祈福
2、同学们,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那么怎么预防和求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发生地震怎么办?
3、揭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新授
1、教师提问
(1)较强的地震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什么灾难(巨大的灾难)
(2)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列举成功自救事例
导语:面对地震,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不是的。(幻灯出示)
汶川特大地震来临时,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以很强的应急能力,迅即启动应急疏散预案并成功组织和实施,仅用1分36秒从两栋四、五层高的教学楼内井然有序地紧急疏散到操场而无一伤亡,归功于震前的预防和应急准备策略,及其长期卓有成效的实施 。
林浩 男,1999年出生,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往教学楼外转移,还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身为班长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他在下面组织同学们唱歌,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自救成功,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的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的小林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惊慌的逃离,而是又镇定的返回了废墟,将压在他旁边的两名同学救了出来,交给了校长,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数受伤。
2、分组研讨
桑枣中学在地震来临时井然有序地紧急疏散,小林浩面对地震时的冷静与顽强让我们敬佩及赞赏。那么地震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分小组讨论:
(1)、 在学校遇到地震该怎么办?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就近躲藏,(如课桌下、承重墙角墙根下、厕所承重墙角等)。闭眼趴下。等主震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跑出教室找一处空旷地。切记住:不要急忙跑回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2)、 在家中遇到地震怎么办?
要迅速判断是大震还是小震,小震不必跑出去;大震的话,如离房门近或楼层较低,室外开阔可以迅速跑出去。如跑步出去,可马上贴床沿或找结实的家具底下趴下,或者躲到承重墙角下。
(3)、 在影剧院遇到地震怎么办?
有人指挥要听从,不可擅自行动;没人指挥也不能乱跑,以免你推我踩,造成伤亡,赶快钻到排椅下面,闭眼趴下。
(4)、 在商场里遇到地震怎么办?
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随人流乱挤乱跑,避开商品的陈列柜架,向没有物品和人少的通道跑。如通道被堵住,就在有柱子的地方或有坚实的大商品附近抱头蹲下。
(5)、在电(汽)车上遇到地震怎么办?
呼喊司机停车,提醒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落物少、倒塌物少的地方,并停在路基结实平坦的地方,汽车未停稳不能跳窗。车停后下车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
(6)、 在野外遇到地震怎么办?
立刻向树多的地方跑,在山坡或悬崖下不能跟着滚动的石头跑。另外在繁华地区,在居民区,在高层建筑物附近都应注意选择正确的避险方法。
3、集体交流,教师补充:
特殊情况下的求生要点
(1)、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
燃气泄漏时:同火灾时一样,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布后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2)、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3)、地震中救人的原则和方法:
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先就“生”,后救“人 ”。
三、地震演练《地震来了》
做法:老师制造地震场景,同学们一听到地震来了的声音时,迅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躲到桌脚下,有的躲到墙角。警报接触后,迅速有序顺着楼梯逃到操场
四、课堂小结
希望通过这节班会,有更多的同学能自觉学习或有组织地学习关于地震和火灾方面的防灾自救知识,使学生掌握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灾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促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背景导入:
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
虽然,每个人都有着自我保护的本能,但这种反应往往都是下意识的,不是自觉的。而意识与行为之间的毫厘之差,就可能在危急关头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经过后天的专业训练,有意识地不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这种行为的专业化,来自于课本和社会实践,也来自于专业人员正确的引导和训练。 活动过程:
一、介绍几种可以简单辨识的地震前兆
1.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防震主题班会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 鱼儿惊惶水面跳。
2.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二、介绍几种在震中紧急避险的方法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在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注: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因为: 一是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二是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三是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四是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i.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四、介绍防火安全知识
1.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怎样报火警
(1) 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 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
村地址。
(3) 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 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 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 遇有火情,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3.使用火炉要注意什么?
(1) 在安装火炉时,同学们要提醒爸爸妈妈,安装火炉应与床铺、纸顶棚、木窗框等可燃物保持一段距离。农村使用的砖炉土灶,要远离柴草。
(2) 炉旁不要放废纸、刨花等易燃物。
(3) 烘烤衣物要有专人看管。
(4) 掏出的炉渣要等完全熄灭后,倒在安全地方,特别注意不要带着红火倒炉渣。
火是人类的朋友,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火如果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1994年我国共发生火灾4万起,伤亡7000余人。而其中10%的火灾是由小孩玩火造成的。可见学习了解一些消防知识,减少人为火灾的发生,对少年朋友来说是多么重要。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和大家分享审计风险预防措施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方案一
为使广大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我园认真开展防震演练,特制订高新长庆。
一、组织领导
防震疏散总指挥: 惠艳华
防震疏散副总指挥: 安 娜 魏俏
防震疏散小组成员: 马红霞 石磊 强莉 李杰及各班班主任等。
二、应急疏散组织程序和措施
1、 疏散路线:
从东门疏散的班级:大一班、小一班、中一班、小四班和小三班从东楼梯下楼由东门疏散;
从北门疏散的班级:中二班、中三班、小二班和中四班从西楼梯下楼由北大门疏散;
从操场门疏散的班级:中五班、大四班、大二班、大三班、亲子班从西楼梯下楼由操场门疏散;
2、疏散通道人员设置
地震发生后,负责通道疏散的人员,要迅速赶到指定位置履行职责,打开应急通道:正门为吴双明 ,厨房东门为王亚玲,操场门为周记满。
3、楼梯疏散人员设置:
相关人员在听到广播示警后迅速赶赴各楼梯口引导各班有序疏散,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具体分工为东侧1-2楼楼梯魏俏负责,2-3楼楼梯马红霞负责,西侧1-2楼楼梯强莉负责,2-3楼楼梯石磊负责。
4、楼层巡视检查:
相关人员在幼儿全部撤离后负责检查本楼层所有教室,确保无人员遗漏。具体分工为一楼魏俏,二楼马红霞,三楼石磊。
三、防震疏散指挥人员职责
防震疏散指挥人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班班主任老师及防震疏散小组成员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班班主任老师要预先向幼儿做好地震知识的宣传,让幼儿懂得一些地震知识和自救方法,防震总指挥要做好人员分工,一旦发生地震必须亲临指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防震疏散指挥人员应做到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一旦发生地震,防震疏散领导小组成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楼的楼梯口、疏散口、每个拐弯处等,都有专人负责。
四、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全体师生应立即开始疏散,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稳定幼儿紧张情绪,切莫惊慌失措。尽快带幼儿到指定地点,躲避到安全地带,千万不要匆忙逃离,防止房屋坍塌砸伤。
2、在室内来不及逃离的幼儿,老师应引导幼儿立即就近躲避,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缩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教师教会幼儿躲避的姿势:在桌下躲避的幼儿,将一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的幼儿,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3、正在二楼走廊的师生,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4、在一楼活动的师生,应跑到空旷的院子里,避开建筑物和电线,用双手放在头上。
5、正在三楼平台活动的师生,可不急于马上回到一楼院内,应就地在平台躲避,在老师指挥下卧倒或蹲下,并用双手保护头部。
6、在班级以外的教师听到发生地震的信号后,应立即停止手头工作,马上赶到自己班级幼儿的活动地点,协助带班教师组织幼儿集合和疏散。
7、防震指挥人员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地点检查避震和疏散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五、疏散集中地点及注意事项
等到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的集中地点为操场。
疏散时注意事项:
1、要有秩序地疏散,二楼、三楼相关班级的幼儿,分别从东西两个楼梯下楼,下楼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不要拥挤,避免跌倒、挤压、挤伤。
2、防震领导小组成员应在每层楼的楼梯口和疏散口接应,协助老师指挥幼儿有秩序疏散。疏散过程中,引导幼儿双手护头,以防被砸;要迅速有序的前进,不要慌乱奔跑;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3、各班师生到达操场后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确保不漏掉一名幼儿。
六、演结
演习结束后,演指挥惠艳华就本次演习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错误详细指出,便于整改。
方案二
为保证我园师生在地震发生前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本着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疏散有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幼儿和教师的生命安全。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分组负责,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权责一致。
二、地震应急机构
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发生后或临震地震预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员如下:
组 长:李XX 电话:
副组长:XX电话:
组 员:各班老师 保育员 保安
职责:负责指挥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并向上级领导汇报,组织有关各组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
三、应急措施
1、发生地震时,教师要先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要有序组织幼儿,坚持幼儿优先原则,尽力保护幼儿安全。
2、平时要教育幼儿地震中的逃生及自护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教育幼儿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以免造成意外。
4、老师要学会如何保护好幼儿,如果在室外活动要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或集中在树木周围;如果在室内不要试图跑出楼外;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趴下时,头靠墙,,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如果是正在睡觉要叫酲幼儿并有序组织幼儿躲在床底下或墙脚下。
5、老师时刻与幼儿在一起,鼓励幼儿及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安慰。
四、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发生后如果能撤离要迅速组织教职工及幼儿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由领导小组及时指挥疏导,同时保健医生要实施救助工作。其它水、电等维护工作由专人负责;各班班主任及教师做好幼儿思想工作,消除地震恐惧感。如果地震发生后不能迅速撤离或被困于室内,要及时检查幼儿身体状况,并尽量为幼儿找到饮食,同时不能盲目采取措施,要懂得发出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五、其他要求
1、要求园领导及全体员工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把保护教职工及幼儿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地震发生后一定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脱岗和玩忽职守。凡因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幼儿园财产和幼儿生命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2、幼儿园内必须坚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领导小组要做好疏散路线和避难安置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4、幼儿园在临震应急期内停止一切教学活动。
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为指导,本着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疏散有序的原则,为保证我园在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发生人群挤压、踩踏的事故,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机构的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电话:
职责: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副组长: 电话:
职责:协助组长实施本方案,对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迅速了解判断,协助组长确定应急方案,组织各组按预案进行疏散、救护、联络、保卫、宣传教育等工作。
成员:各班老师、保育员、食堂人员、门卫。
三、组织落实,宣传到位
1、加强宣传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的前兆是那些,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水的变化:(天旱井冒水,无雨水变浑,喷气又发响)动物的变化:(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鱼儿浮头跃出水,鸭不下水岸上闹。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搬家四处逃。摸清习性辨真假,发现异常要报告。综合分析作判断,群测群防很重要)上课期间,教学楼、办公楼内所有楼道通道和大门都不加锁,教室两门都不加锁,楼道内不堆放杂物,保证所有通道畅通。
2、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方位。
3、幼儿园要建立一直思想过硬的抢险队伍,由园长统一指挥。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方位。加强安全预防教育,使每一位师幼都熟悉紧急疏散的线路,学习自救自护知识,随堂教师均要熟悉组织工作。
4、各班要训练有素,能够随时以单、双列纵队有续快速地撤离教学区,到达操场指定的地点集中并迅速清点人数报告到负责人。
5、值班人员发现地震紧急情况,立即发出紧急情况信号,并向110报警,报警后,应根据地震险情的情况和部位,向周围人员发出险情信号,并通知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接到险情的报警后,应迅速按紧急情况安全疏散应急预案,进入各自的工作部位,疏散人员。
四、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1、幼儿园制定一套完整的防震、防灾工作制度。
2、幼儿园制定防震计划,要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3、幼儿园及时检查并消除校内防震的隐患,该加固的要加固,该拆除的要拆除。
4、合理摆放物品,楼道要通畅,化学试验的易燃易暴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地方。
五、紧急疏散具体安排
(一)紧急避震
1、听到警报声,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应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俯卧或蹲下的方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异物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并可拿课本等物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交叉,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疏散后的集结点为空旷的地方,并要用双手抱头,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案分工,迅速到教室检查避震情况,发现采取不正确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1、听到警报后,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各班也要指定专人学生指挥)组织本班学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快步、有续地撤离教学楼到操场指定集合地点。
2、班级撤离顺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快速自然形成单列纵队,快速撤离教室(切莫惊慌失措、快速奔跑,造成秩序混乱)。
3、撤离线路及集合地点:
小班和中班、大班及学前班的幼儿直接从教室的前后门口跑向活动区中央。楼上大班幼儿兵分两路进行疏散。
集合地点及相关要求:
地点:幼儿园操场
要求:各班幼儿务必走指定的楼梯和线路;疏散时不能拥挤,不能等人排队,要自然形成单列纵队;不能大声喧哗,要保证有效指挥;幼儿按要求进入运动场后,按广播操队形站立后双手抱头下蹲并由指定学生清点人数后报告到指挥处。
六、纪律要求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幼儿园指挥部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经发出全园职工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追究责任。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校教职工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
1、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2、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护能力。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材料一:据《报刊文摘》报道:四川某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张某,从入校常受到高年级男生的敲诈,他自己不敢花零用钱,省下的零用钱“奉献”了哪位“大哥哥”。有一天,该学生被逼急后,偷了同班同学的随身听,被老师查出后,才说出了偷窃的原因,此案令人震惊。
材料二:据《羊子晚报》报道,重庆某中学生,由于上网吧,在网吧里结实了一位社会青年,该青年常以向家长、向老师通报他上网吧为由,向该中学生勒索香烟、钱等。后来有一次发展到在路上争吵,该生被社会青年动手毒打,幸好被“110”巡警发现,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开始了立案侦查。有少数学生被欺负,一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是请社会青年来“摆平”,终于酿成了流氓斗殴,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轻伤36万。
20__年2月15日中午11时20分,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
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等地发生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止6月29日已造成69188人遇难。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报道,有多少人无故的丧命于这些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我们不能说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万无一失,一点危险都没有,但是起码能够将危害减少的最低限度。
(一)地震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具体参见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紧急疏散预案)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请记住我站域名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发现火灾后,人们为了阻止大火沿着电气线路蔓延开来,都会拉闸停电。有时候,大火会将电线烧断。如果乘坐普通电梯逃生,遇上停电可就麻烦了,既上不去,又下不来,无异于将自己困在“囚笼”里
(2)“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地面的落差。
(3)“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一、落实政策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让他们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我校师生还定期学习《中小学安全事故的类型与预防策略》,让他们明白中小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以交通事故、溺水、自然灾害、火灾、食物中毒等为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60%发生在校外,农村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地区,低年级学生易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我校进城农民工子女较多,每周末双休日放假前,我校都要集会强调回老家的学生不准搭乘摩的,不准坐无牌无照的车辆,每个学生都做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闯红灯,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做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二、落实责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明确责任,落实责任,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根本途径。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应着力完善安全责任制,保障安全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每一个人。
1.签订安全责任书
每年,校长都会和班主任以及每位教师签订《校园安全责任书》,班主任也要和每位家长、学生签订《学生校园内外安全责任书》,让老师和学生家长都明白自己的安全责任,防患于未然。
2.落实上课和课间安全
每节课,任课教师负责本堂课的安全,不能随便迟到、早退,更不能中途离开课堂。特别是体育课容易突发安全事件,体育老师必须具备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
落实课间安全,不留安全空白。每堂课之间的时间最容易突发安全事故,怎么办呢?我们要求上后一节课的教师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上前一节的教师等后一节课的教师来了再离开,这样就弥补了课间的安全空白,做到万无一失。
由于我校学生多,校园狭窄。为了防止发生踩踏事故,我们这学期把中午开校门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分钟,以免学生在校门拥挤,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但是学生在中午的这半个小时的安全谁来负责呢?最后学校研究决定,上下午第一节课的老师必须提前半个小时到岗。
三、落实活动
我校每学期都会利用队会课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安全技能和逃生本领。
1.安全逃生演练
自2008年以来,我校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两次地震和火灾逃生演练,让师生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井然有序地逃离教室,来到空旷的操场。演练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快。
2.聘请专家举办安全知识讲座
今年,我校聘请重庆市消防总队的老师来举办讲座,他重点讲了如何预防火灾,以及遇到火灾时如何安全逃离火灾现场。还请防预站的医生讲解如何预防感冒、食物中毒等方法。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灾害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大地震海啸发生前夕,英国10岁小姑娘蒂莉•史密斯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海底的小鱼小虾活蹦乱跳。此时,许多成年游人兴趣盎然地寻觅小鱼虾,可小蒂莉却联想到学校地理课上讲过的知识――“大海啸发生前,一般海水会冒泡,同时会突然退去”,于是她立即告诉父母及海滩上的游人,到高地去躲避。果然,几分钟后海啸席卷了整个海滩,而小蒂莉的“警示”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
在中学的各个学科中,地理学科在进行灾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系水文、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知识,涵盖了主要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机制。中学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着丰富的灾害教学内容,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地理灾害教学既提供了方便,又成为可能。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掌握有关必备的地理灾害知识;教学的实践证明,很好地组织地理灾害内容的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显然,地理灾害教育又是地理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的完善和补充。
200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旨在以安全减灾教育推进全球校园及学生的安全,尤其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并被确定为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因此,在地理教学的同时进行灾害教育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责无旁贷的事。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灾害教育的策略
1.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灾害观。
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知道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不可能完全避免。很多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等,人类已经能准确地预测预报,能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但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因受人类的认识水平、探测技术和手段等多方面的局限,目前还不能准确地预测预报,但对其发生的原理、产生的源地、能量的释放、对地表的破坏等,还是可以掌握的。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和发生有其规律性,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灾害观,能正确地看待自然灾害。灾害并不可怕,而人类没有灾害意识和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如何来防灾减灾才是可怕的。
2.教授知识,了解灾害发生的原理。
利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灾害教育,掌握灾害发生的原理、成因和过程,如何预测预防和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的源地即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为震源,通过地震波传递和释放能量。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人和地面物都会有上下颠簸,横波稍后到达,人和地面物左右摇晃,建筑物倒坍。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即烈度的大小和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有关。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教学楼在地震中没有当场坍塌,为师生及时撤离教室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地震的分布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而我国恰在这两大地震带上,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繁,因此提高国民的灾害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而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加上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采石,以及滥伐乱垦而形成。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隆隆巨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粘稠的泥石所覆盖。
3.传授方法,掌握正确的生存技能。
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尤其涉及到有关防灾减灾知识的有关章节,应多穿插一些避震防灾的内容,虽然我们所处的地区不是地震多发区,但邻近地区也发生过多次地震,如1979年发生的溧阳地震,1990年发生的常熟地震,和前些年黄海地震等,都对本地区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也要防患于未然。
(1)地震发生前。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防、避震知识。在震前要合理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每幢教学楼有很多班级和学生,要事先合理安排好各层楼学生逃生的先后顺序;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当真的地震来临时才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让全体师生安全撤离。
(2)地震发生后。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如不能及时逃离教室,可以到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如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伤亡。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如果地震时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3)发生泥石流。在山区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一、演练目的:
为了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年5月11日中午第二节课时间。
3、地
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防震警报作为启动信号。
防震警报讯号:扩音器播放防震警报。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两个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讯号:轻音乐(荷花别样红)。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
1、防震减灾知识(30分钟)
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掩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到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到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四、管理人员职责:
管理人员及老师应做到: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的楼梯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总指挥、总负责:刘德彬
各相关人员安排:
杨波负责信号
杜以彬负责巡视
朱耿留负责操场集合学生
孙作鹏负责拍照、通讯
其他老师负责疏散路线上学生安全(东楼梯:李广玉负责二层、张家位负责三层、王艳负责一层;西楼梯:赵芬负责二层、刘明负责三层、仇玉华负责一层)
2、要严肃,要当作是真的地震发生,而不是一种游戏。
3、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动作。
4、当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5、集合后及时清点人数。(各班集合后由班主任老师及班长两次清点人数,并及时核对确定人数正确)
五、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较坚固的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防止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和头部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一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6、厕所内的同学,也要采取应变措施,就近躲避。
7、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8、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六、疏散的集中地点:
等到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的集中地应选择坚实、平坦的开阔地,远离高大建筑物的场地(如教学楼、旗杆等)。
当听到疏散的信号后,按预定的路线和集中地、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一)安全撤离:
听到第二次号令(大约2分钟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迅速排队撤离,依照年级的顺序进行疏散,安全而有序撤离到操场指定位置上。
(二)疏散注意事项: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楼梯下楼时,不准学生在楼梯或走廊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老师应在每层楼梯把守,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4、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5、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6、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七、演练结束
校长总结演练情况
全体师生能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离开教学楼,在操场集和,这次演练无发生意外事故,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水灾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国是世界上水灾最多的国家之一。2008年至2010年间我国62%的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所谓内涝,就是强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城市的水灾带来内涝伤亡事故屡屡发生。从时间上来看,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从地理角度看,一般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如此说来,向广大市民普及防洪防涝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十一”期间,国内首部《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水灾分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采用老少咸宜的漫画形式,告诉读者水灾来临时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自救互救。该书主编兼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刘中民在发行仪式上提出了我国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的三七理论:三分救援、七分自救;三分急救、七分预防;三分业务、七分管理;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研究、七分教育。
编者了解到,由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是国内首部用漫画形式向民众普及灾难自救知识的读本。该套丛书共分13册,涉及地震、水灾、火灾、交通事故、煤气中毒等常见灾难最简易的自救方法,目前已经出版了地震、水灾两个分册。主编刘中民介绍说,当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大范围受灾情况下,往往没有即刻的、足够的救援人员和装备可以依靠,加之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受时间、交通、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在救援早期实施有效救助。在这种情况下,民众“自救”与“他救”比政府实施的“公救”更及时更有效,而民众自救知识的普及更应该遵循“三分战时,七分平时”。
本次编写的丛书,是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组织全国的灾难救援专家以及相关的医学专家,本着降低灾难发生时人员伤害以及死亡率的目的,为普通大众编写的宣介图书。
以下文字摘自《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水灾分册。
暴雨中徒步出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城市暴雨期间,行人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绕开积水严重的地方,且不要顺水流而行。要注意观察脚下,因为积水水压可以冲开窨井盖,所以如发现附近有漩涡应小心绕行,防止被卷入或落入暗井、窨井、地坑、施工坑道等。最好贴近建筑物或在马路中央行走,因为空窨井一般都设在路边。
暴雨中开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小结通用2021
一.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掌握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促使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班会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灾难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节目。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防灾安全知识。
三.班会过程:
1、宣布班会开始:
同学们大家好!谁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所以,我们必须经过后天的专业训练,有意识地不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希望通过这节班会,有更多的同学能自觉学习或有组织地学习关于地震方面的防灾自救知识,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2、介绍相关知识:
在学校怎样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搬动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存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3、介绍我国地震工作的基本状况;
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地壳构造运动强烈而复杂,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近年来,国家对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高度重视,投入不断增加,保障更加有力。实施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等重大项目。目前,集观测、实验、研发为一体的地震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初步构建,成效明显。一大批优秀地震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宽频带数字化地震仪,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地震台网建设,还出口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利用空间技术监测和研究地壳运动的科技水平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在世界地震科学界的地位日益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有论文,在国际重要学术组织里有专家,在大型国际会议上有声音。目前,与我国开展地震合作与交流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50个。
4、使学生学会判断地震前的预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地震前兆诗歌:
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四.班会小结:
1、班会成果:
经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习了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了解我国地震工作发展的基本状况,学会在地震中如何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的生活技能,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也了解到四川地震的详细情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冲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爱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而且他们的合作互助能力、遇事应变能力、资料的收集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心.2、班会启示: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相关教育部门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对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按照活动内容,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效果。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各班级应结合实际,在落实好学校组织的集中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中学生的防震减灾的意识,时刻培养危机来临时的应变能力,始终做到临安思危,处变不惊。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小结通用2021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促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火灾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节目。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防火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班长:亲爱的同学们,火是人类的朋友,它带给我们光明,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造成灾难,古往今来,多少无情的火灾不胜枚举。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防火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掌握防火安全知识,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 我宣布《防火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主持读有关火灾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二、图片的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三、看小品,议一议:
1、 着火了,怎么办?
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怎样报火警?
(1) 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 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址。
(3) 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 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 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 遇有火情,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3、使用火炉要注意什么?
(1) 在安装火炉时,同学们要提醒爸爸妈妈,安装火炉应与床铺、纸顶棚、木窗框等可燃物保持一段距离。农村使用的砖炉土灶,要远离柴草。
(2) 炉旁不要放废纸、刨花等易燃物。
(3) 烘烤衣物要有专人看管。
(4) 掏出的炉渣要等完全熄灭后,倒在安全地方,特别注意不要带着红火倒炉渣。
4、点蚊香时需要注意什么?
夏日的夜晚,蚊子常常令人难以入睡,人们常用蚊香驱蚊。蚊香虽小,但使用不当也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入睡前一定要检查。
(1) 蚊香要放在支架上。支架不要放在纸箱桌面或木制地板上。如果放在金属盘、瓷盘及水泥地、砖地上,则就安全多了。
(2) 不要在窗台等容易被风吹到地方点蚊香。
(3) 使用电蚊香,要放在远离纸、木桌等易燃物的地面上,不使用时,应该拔掉插头目,不要使用汽油、煤油和柴油助燃,以防它们猛烈燃烧引起火灾。
四、讲故事《火中的“无形杀手”》
五、快板《报警歌谣》
报警早,损失小,“119”电话要记牢。
社会主义制度好,救火分文都不要。
报清门牌和号码,说明火势大和校
跑到路口等车来,救火时间能提早。
六、 “防火安全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主持人:比赛为抢答题,全班分为四小队,每小队基本分为100分,以先举手者回答,答对了给该小队加10分,答错了扣10分。
1、我国大陆通用火警电话号码是( )
2、香港特别行政区火警电话号码是( )
3、澳门特别行政区火警电话号码是( )
4、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是舞台灯光烤燃幕布引起的,烧死中小学生( )
5、进入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观察(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的日期是( )
7、消防车和消火栓的颜色是( )
8、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 )内容。 9、任何单位、( )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10、公安消防队救火()
11、楼内失火应( )
12、身上着火怎么办?( )
13、到床底、阁楼找东西时,应用( )照明。
14、学生外出郊游应注意:( )
15、下列物品在家庭中储存时,( )火灾危险性最校 16、使用电灯时,灯炮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
17、在校园内不准随意焚烧树叶、垃圾。( )
七、诗朗诵《儿童防火歌》
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八、合唱《赖宁之歌》
九、班主任讲话
火是人类的朋友,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火如果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1994年我国共发生火灾4万起,伤亡7000余人。而其中10%的火灾是由小孩玩火造成的。可见学习了解一些消防知识,减少人为火灾的发生,对少年朋友来说是多么重要。
一些同学有玩火的坏习惯。有的点火烧纸、烧柴草,在野外堆烧废轮胎、废塑料,还有的在黑暗处划火柴、点油灯照明,或弹火柴棍、烧马蜂窝
玩火极易招致火灾,近几年因玩火引起的火灾每年达3000余起,使200多人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用于希望工程,可使10万失学儿童回到课堂。
同学们要充分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做到不玩火。同学间还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如发现有同学玩火,应该立即制止,并报告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同学们,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呵护,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小结通用2021
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这节班会,有更多的同学能自觉学习或有组织地学习关于地震和火灾方面的防灾自救知识,使学生掌握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灾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促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背景导入:
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
虽然,每个人都有着自我保护的本能,但这种反应往往都是下意识的,不是自觉的。而意识与行为之间的毫厘之差,就可能在危急关头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经过后天的专业训练,有意识地不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这种行为的专业化,来自于课本和社会实践,也来自于专业人员正确的引导和训练。 活动过程:
一、介绍几种可以简单辨识的地震前兆
1、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 鱼儿惊惶水面跳。
2、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二、介绍几种在震中紧急避险的方法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在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注: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因为: 一是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二是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三是地震时房屋剧烈摇
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四是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i.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四、介绍防火安全知识
1、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
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怎样报火警
(1) 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 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址。
(3) 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 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 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 遇有火情,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3、使用火炉要注意什么?
(1) 在安装火炉时,同学们要提醒爸爸妈妈,安装火炉应与床铺、纸顶棚、木窗框等可燃物保持一段距离。农村使用的砖炉土灶,要远离柴草。
(2) 炉旁不要放废纸、刨花等易燃物。
(3) 烘烤衣物要有专人看管。
一、百花齐放(必答题)
1.
地震三要素是
发震时间、震中、震级。
2.
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
3~4.5
级。
3.
建筑物地基应选在
基岩完整且稳定的
地方。
4.
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
纵波。
5.
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
沿逆风方向
跑离。
6.
当你听说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你应
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7.
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
10~20秒。
8.
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9.
我国处于
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10.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
3级
以上才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11.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12.
2011年1月19日,我省
安庆
市发生了4.9级地震,为我省近50年来震级最大的地震。
13.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14.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安全通道。
15.
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要
降低
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16.
软弱地基
上建造的建筑物,由于地基在地震时会发生液化、塌陷等现象,而造成地基失效,位于这种地基上的建筑物,将会遭到严重破坏。
17.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5级
级以上地震。
18.
减轻震灾的工程性措施之一是
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
19.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抗震设防要求。
20.
对地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蒙上眼睛,慢慢进食。
21.
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
地震时保持冷静,地震后跑到户外。
22.
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是
先保护头。
23.
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24.
在城市,一旦被地震埋在废墟内,应该
冷静观察,尽量自救,保存实力,等待救援。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阶段。
26.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
防震减灾规划
成为其中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27.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
救助
相结合”。
28.
什么样的山体易产生滑坡?
破碎、松散、风化强烈的岩层。
29.
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
台风眼附近。
30.
沙尘暴可以诱发什么部位的疾病?
皮肤、眼、鼻、喉、肺。
31.
发生火灾时报警应注意什么?
电话报警,说清位置及火情。
32.
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
被烟气熏死。
33.
雨天骑自行车去看足球比赛,他穿
黄色
的雨衣是最安全的。
34.
小陈乘坐的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不能继续行驶,这时他应当
撤离到护栏以外的安全地带。
35.
被热油烫伤了,应该
立即用凉毛巾冷敷,然后用烫伤膏。
36.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
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7.
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
用冷毛巾敷脸
缓解症状。
38.
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应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39.
灾后水体污染怎么办?
收集雨水饮用,寻找或开挖新水源。
40.
泥石流到来前有何预兆?
暴雨过后山谷中传来雷鸣般的响声。
41.
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气象条件是:
晴朗、高温、大风。
42.
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
43.
救火时如何防毒?
扑救时应用湿毛巾、湿口罩护口鼻。
44.
飞机水上迫降时怎么办?
系好安全带,穿上救生衣。
45.
如各种逃生线路被切断,最直接的做法应当
退居室内,关闭门窗
,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46.
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向外开启。
二、争分夺秒(抢答题)
1.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除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外,还有:(
ABCD
)。
A、建筑物抗震性能
B、地区人口密度
C、经济发展程度
D、社会文明程度等。
2.
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BD
)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3.
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做?(
ABC
)
A、不相信
B、不传播
C、及时报告
D、迅速告知家人朋友
4.
下列哪些属于家庭防震准备:(
ABCD
)。
A、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B、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C、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D、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
AB
)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A、重大建设工程
B、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C、一般新建建设工程
6.
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BD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7.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BCD
)。
A、先救人多的地方
B、先救医务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近后救远
8.
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BCD
)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9.
如果在地震、台风、洪涝灾害中,身体被塌倒的建筑物压住怎么办? (
BCD
)
A、使用明火告知他人来营救
B、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C、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D、敲击水管求救
10.
突发地震时,高层居民不应采取的逃生方法是什么? (
ACD
)
A、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B、就近躲在小开间的房间内
C、跟随拥挤的人群沿楼梯逃生
D、跳楼逃生
11.
地震后燃气泄露时怎么办? (
AD
)
A、切断总气源,迅速离开现场
B、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气
C、光线较暗且照明电路被地震破坏时,点燃蜡烛找到燃气泄露口,用湿毛巾堵塞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机会尽快逃离
12.
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ACD
)
A、寻找食物和水
B、不断高声呼救,直到有人来救援
C、尽量休息,闭目养神
D、若有伤,应设法包扎
13.
洪灾发生时,来不及向楼房外转移怎么办? (
BCD
)
A、立即跳入水中,一边游泳一边寻找安全地带
B、设法向所在建筑物内的高处转移
C、扎制漂浮筏等逃生用品备用
D、躲在房顶,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吹哨或挥动衣物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14.
人落入水中怎么办? (
ABD
)
A、屏气,待浮起后再正常呼吸,避免呛水
B、抓住身边任何漂浮物
C、不停地呼救
D、寻找树木等固定物体
15.
在旷野遇到雷电时的正确做法是: (
CD
)
A、躲到大树底下
B、躲到高压线铁塔下
C、钻到汽车里
D、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
16.
为防止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采取的正确防御措施是:(
AC
)
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B、加固山体
C、实施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D、修筑梯田
17.
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ABD
)
A、不在大雨天走进易滑坡地段
B、远离陡峭、破碎、疏松的斜坡
C、夏季不去山上的风景区旅游
D、必须通过滑坡易发区时,选择干燥的季节与气象条件
18.
驱车从发生滑坡的地区通过时应注意什么?(
ACD
)
A、最好调头找一条安全的线路
B、加速通过,越快越好
C、注意是否有石头滚落
D、注意前方是否有塌方
19.
暴雨时在野外怎么办?(
AC
)
A、洪水来时来不及跑就用绳子或裤带将自己捆在树上
B、躲在较低洼的地方
C、往山上或高坡上走
D、躲到可避风的悬崖下
20.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BCD
)
A、有毒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
B、缺氧、窒息
C、烧伤致死
D、吸入热气
21.
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ABC
)
A、石油 B、可燃气体 C、电器设备 D、家具
22.
利用楼梯逃生时应注意什么?(
ABD
)
A、不要拥挤
B、可以沿着应急指示灯逃生
C、听不熟悉环境的人疏导
D、下楼时有秩序地将另一半楼梯让给消防队员
23.
被火困在屋内怎么办?(
ACD
)
A、关闭火场与自己之间的所有门窗
B、住在二层以上的居民应从窗口跳下逃生
C、用被单或者其他衣物淋湿将门缝全部塞紧
D、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向消防人员报告火情
24.
车祸现场抢救伤员的要领是什么?(
ACD
)
A、先呼救,再抢救
B、等待医生到来再抢救
C、先救人,再抢救财物
D、有条件时可用担架搬运
25.
乘坐空中缆车时应注意:(
ABD
)
A、不可探出身体去拍照、观光
B、不准在车厢内打闹,左右摇晃
C、不可以分散站立,应集中在一侧
D、遇雷雨天不可使用手机
26.
装修时请注意保护燃气管道,应做到什么?(
ABC
)
A、装修前关好室内管道燃气阀门(球阀或旋塞)
B、把燃气表、调压器等燃气设施用塑料包装袋包裹,严防泥水侵蚀,严禁用硬物乱敲乱撞
C、不可把电源插头装在管道附近,应保持100毫米以上的距离
D、请装修工人将不用的燃气管道封包
三、冒险冲刺(风险题)
10分题
1.
地震的基本参数是什么?
答: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震级。
2.
什么是震源深度?什么是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3.
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5.
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三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欧亚地震带,(3)海岭地震带。
6.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瞬间发生、破坏剧烈、监测预报困难、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7.
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答: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地裂、地陷、喷水冒沙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8.
什么是次生灾害源?
答: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等。
9.
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人口密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密集,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
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答: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11.
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答: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12.
火灾逃生的四个要点是什么?
防烟熏;果断迅速逃离火场;寻找逃生之路;等待他援。
20分题
1.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列举出4项以上即可)
答:(1)地震强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5)
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
(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2.
什么是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答: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中。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具有重复性。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
3.
若政府己短、临预报,家庭应做哪些震前准备工作?(列举出4项以上即可)
答:(1)撤离易损易倒老旧房屋;(2)选好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
(3)
清除床下、桌下,楼道杂物以利避震和疏散;
(4)
将高大家具与墙体锚固一起,以免震时倾倒伤人;
(5)
取下高架重物和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震时掉下砸人;
(6)
将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搬到室外;
(7)
将卧床移离窗户旁、大梁下;
(8)准备防震包;
(9)开一次家庭防震会讨论和约定避震方案。
4.
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
(1)
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
(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5.
驾车行驶在路上,见大雾越来越重,你如何做?
(1)打开防雾灯,密切关注路况;(2)减速慢行,控制好车速、车距;
(3)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遇大雾天气,能见度过低时,应立即减速慢行,并将车驶向最近的停车场或服务区停放。
6.
如果遇到有人中暑与昏厥怎么办?
(1)立即扶他到医务室或附近医院,找医生;
(2)把他扶到阴凉处,松开衣扣,用毛巾冷敷颈部,及时补充水分;(3)用手指掐嘴唇上方的人中穴。
7.
发生火灾时你应注意的事项?
答:(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
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
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8.
为了自身安全,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什么?
答:(1)避难逃生方向;
(2)、安全门、梯位置,及是否未关闭、是否上锁;
(3)、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位置。
9.
在挖掘扒救被埋压着时,应遵循什么样的扒救次序?
答:(1)确定头部位置,先将头部扒出,并设法将呼吸道的堵塞物排除。(2)上肢;
(3)下肢;
(4)
在无法确定伤情之前,绝对禁止强力牵拉四肢;
(5)切忌因救人心切,忽略上下左右的环境伤害其它未被挖救者。
30分题
1.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答要点即可)
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边、桌子边)躲避;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
震时若被埋压应如何自救?
答:震时若被埋压,应坚定有生的信心;尽力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件;用毛巾、衣服捂往口鼻,以防烟尘呛闷;用可搬动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防倒塌;有条件时,尽量朝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大声喊叫或敲击物品,若防震包在身旁,可打开收音机或手电,向外传送信息;无力脱险时,要注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3.
挖掘扒救被埋压人员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答:(l)应先易后难;(2)先近后远;(3)先轻伤后重伤;
(4)先扒活人后挖死者;(5)尽可能地先扒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
(6)对于被压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暂时放置,先急救周围的被埋压者。总原则是争取时间,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扒救挖掘的失误造成的伤亡。
4.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在行驶的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
5.
台风来临时,一个人正在街上行走,他应注意什么?
(1)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电线等;
(2)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被砸伤;
(3)避开高层施工现场;
(4)注意街道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
(5)风大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6)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避免触电。
6.
雷暴发生时,如果您正在建筑物里或建筑物附近,应注意什么?
(1)不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
(2)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紧闭门窗;
(3)最好不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设备。
7.
游泳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下水之前应做些准备运动,使身体适应水温;
(2)游泳时使用合格的救生设备(救生衣、救生圈),使用之前检查救生设备是否脱离或者破裂漏气;
本文结合体育课例“逃离火海”,分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安全教育渗透在身体练习的各个方面。如在模拟火灾的安全疏散演练中,场景的布置和描述以火灾为背景,指引学生面临危险调整心理状态,做到临危不乱,有序疏散,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在此过程中,有搬运灭火器、穿越障碍物、打结绳索攀爬或下行,低姿爬行、滚翻(拍灭身上火)、快速逃离现场、搬运伤员等一系列身体练习动作。
2.教学情景模拟贴近现实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真实反映事件的具体情景,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逃离危险。如大火初起,伴有浓烟;大火封门,出路被堵;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火势凶猛,衣衫着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搬运伤员等各种情景。根据各个情景,做出相应的自救动作。如大火初期,伴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鼻子,弯腰低位跑步前行;大火封门,出路被堵,通过低位爬行身披湿毛毯等穿越障碍物;火势凶猛,衣衫着火,在地上滚翻拍灭身上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将绳子、被单等打结淋湿,爬过窗户或阳台,拴住固定物,悬垂下爬等。
3.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
(1)搜集教学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各类生活常识,懂得各类安全事故过程及自救、互救的方法。另外,教学课时有限,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含量过大,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先自学了解相关知识。资料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自救、互救动作描述要清晰,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2)场地器材的布置很耗时,也很讲究。
安全教育模拟现实情景才更显真实。如爬行垫、绳子、梯子等摆放是否安全,前后左右间距是否便于学生跑动、观看且避免相撞,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便于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布置时也要考虑集队讲解、教学示范的位置,合理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安全快捷集中、观察。
(3)“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环节。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已经厌烦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因此,安全教育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为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运动基础,学生能够领悟安全教育知识点,并大多数能通过肢体活动完成逃生的目标。
4.艺术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利于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目标为导向,以贴近现实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适度把握教学秩序的宽严之度,激励为主。在有限时间,将教学涉及到“火灾”情景的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做到收放自如。教师设疑导入课堂,小组自学讨论并尝试自学,学生解疑。分组尝试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生动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互评动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并铭记于心。设置系列情景,学生分组练习,顺利逃生,收获成功喜悦。学生在实践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要将安全问题作为重大问题管理,做到宽严有度,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不失严谨、活跃而不失有序、紧张而不失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开发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1.利用学校环境,开发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我校属于乡镇高中,依山傍水,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地理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讲授地震导致山体滑坡、下雨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如何自救与互救。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进行地质灾害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用搜集的数据和资料说明溺水问题的严重性,并解析溺水的原因,强调游泳和下水救人的注意事项。由于学校扩大教学规模,学生人数剧增,但教学建筑陈旧,楼道过窄是很大的安全隐患。1个教学楼,1个实验楼,每栋6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学班,2个1.8米的楼道,实验楼每层6个教学班,2个2.5米的楼道,每班人数60人左右。全校学生大型集会活动或者发生火灾时,如何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预防踩踏事件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疏散演练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素材。
2.防止运动损伤,做好安全防范与救护
校园内常见的学生伤害主要是运动损伤,如崴脚、扭腰、摔跤、骨折、韧带拉伤等。除了对抗性项目中的冲撞导致外,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运动前没有热身习惯。如学生课余时间少,抢占篮球场,立即开打,当动作幅度过大或激烈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崴脚、手撑地骨折、大腿或肩关节拉伤等。教师应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专业知识,向学生讲解损伤产生的原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止血、如何包扎、如何固定伤肢等。
3.贴近高中生活,做好各类安全教育
由于高中生有了较高的自主性,自主出行机会较多,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较多,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各类安全教育有其必要性。利用体育游戏作为枢纽,设置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特别是紧急逃生的技能和知识,将它们融进游戏中,让学生在极其有趣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在“玩”中掌握逃生的技能,丰富安全知识。创编“安全交通”的游戏“、水灾安全教育”的游戏、“游泳救生”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观察,认识原有观念,输入新观念,从而获得新的成长。
三、结语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介质运动的结果。通常所说的地震主要是指构造地震。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是指岩石层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和作用影响的结果,常常与活动的断裂带和断层有关。这类地震发生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世界上约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是指伴随火山喷发或地下岩浆冲击而引起的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约占世界地震的7%。
3.塌陷地震:是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比较小,数量也不多。
4.诱发地震:是指由于水库蓄水、采矿注水或抽水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
5.人工地震:是指地下核爆炸、工业爆破等引发的地震。
二、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通常把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称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的为深源地震。
地震的破坏性,与震源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浅,造成的破坏大;震源深度深,造成的破坏相对就小。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多数是浅源地震。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三、地震灾害事件等级
地震灾害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一般地震灾害(Ⅳ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5—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Ⅲ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至50人以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Ⅱ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50人以上至300人以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3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占我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四、地震时的自我救护
地震的发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怎样才能把地震带来的伤亡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告诉大家一些地震时自我救护方面的知识。
(一)震前
政府正式对某一个地区了破坏性地震的短临预报以后,处于该地区的居民,应该做好防震准备。
首先要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准备充足的食品和水,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摸清自己居住地的周围环境是否有空旷的地带(即各种建筑物倒塌时压不到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应该搭盖防震棚。
其次,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悬挂较重的物品取下来或固定住。把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便于及时撤离。将阳台上摆放的花盆杂物拿下来,固定高大家具,防止掉落或倾倒砸人。家具的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最后,把牢固的家具(如办公桌、写字台)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内置手电、电池、创可贴、收音机、压缩干粮和水,以及常用的药品和受伤时的医用急救包,放置在便于取到的地方。在家里适时进行防震演练,练习“十秒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二)震时
无论是在了短临预报的地区还是在没有预报的地区,只要地震已经发生,就必须采取应急措施。
由于地震发生时,从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凡居住在高层楼房内的人,已没有逃出楼房的可能,只能在楼房破坏前立即寻找避震空间。处于室外的人,应立即逃离到不会被建筑物倒塌而压砸的地方。如果能够镇静地利用这个时间段,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结合这一点,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避震方法:
1、首先了解避震要点
“震时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空旷、安全地带”是应急避震的最好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2、避震时具体采取的姿势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三)震后
指强烈地震发生后有限的时间段,值得告诉大家的是,此时最应当注意抓紧时间,让自己在地震中侥幸逃生,避免余震给自己带来伤害,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地震发生后要赶快转移到再次发生强烈余震而自己被建筑物倒塌而压砸的地方。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当天,就发生了震级分别为6.5和7.1级的两次余震,再次给人们造成了重大损失。
五、震后自救互救措施
自救互救,主要指地震发生后外部救援人员尚未赶到现场时,灾区人民的自我和相互救护。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不可能很快到达灾区,采取科学的自救互救方法和技能,使更多的被埋压人员获得生存。
(一)自救
自救指被埋压人员自己创造条件保存生命,脱离险境。正确的自救往往可以在求生希望不大的情况获得生还。
自救的要点如下:
1、遇难者应保持镇静,努力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
2、压埋较轻者应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薄弱部位和可以自救脱险的方法,尽快脱离险地。
3、不能自行脱险时,应视情况而采取以下措施:
(1)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搬不动的不要强行搬拉,以免造成新的伤害),用湿毛巾、衣服和其他透气的物体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烟尘窒息和意外事故。
(2)用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掉落的物体;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3)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4)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救命作用。
(二)互救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亲人、邻里和一切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震后,被埋压的时间越短,被救者的存活率越高。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在外援队伍到来之前,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自动组织起来,开展积极地互救活动。救助工作的原则是:
1、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应当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和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
2、先救青年人和轻伤者,后救其他人员;
3、先抢救近处的埋压者,后救较远的人员;
4、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抢救出来的轻伤幸存者,可以迅速充实扩大互救队伍,更合理地展开救助活动。
合理科学的救助方法可以更多更好地救出被埋压人员,因此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要领是保持救助成果的必要条件。
六、地震谣言及其识别
地震谣言是毫无事实根据又以非正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的地震传闻。其产生的根源:一是恐震心理。二是缺乏必要的地震科普知识。三是地震预报当前尚不过关,或者是宣传工作上的片面性在一些群众中产生的曲解。
地震谣言危害极大,它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异常以及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往往是十分严重的。
地震谣言的识别方法,简单说就是“一问二想三核实”。
“一问”:只要不是政府正式的地震预报,无论是地震学术权威说的,还是贴有“样标签”的跨国预报;无论是“有根有据”的地震传闻,还是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消息,一概不要相信和传播。因为,按照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只有省级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地震预报。
“二想”:凡是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都说得非常准确的地震预报都是谣言,如时间准确到几日几时,地震准确到哪个乡哪个村等。因为现在的地震预报水平还达不到如此之高。
关键词:非典 忧患意识 认知水平 心理支持 能力培养
“非典”疫情的爆发,使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在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同时,心理也受到严峻挑战。高校学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不适宜反应,由于我国缺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个体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和能力,这场灾难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目前肆虐我国长达半年之久的“非典”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类似的危机事件可能再次发生。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学生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应对危机的能力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知识是人类经验、思维、智慧赖以存在的形式,后人就是在充分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人们可以获得实用性能力,即当类似问题情景出现,人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直接处理问题;同时,人们也可以获得经验性能力,即当新的问题情景出现时,人们可以综合运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知识经验越丰富,人们就越容易掌握问题情境,找出最佳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我国教育领域长期缺乏对重大灾难,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比如地震、洪水、火灾的教育,所以,当sars这种可怕的病毒袭来时,人们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相当多大学生在危机面前表现出恐慌、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行为较冲动,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因此,有必要强化社会危机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或社会灾难的认知水平,进而增强在危机面前的“抗打击能力”。那么,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呢?
1.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的知识。2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小康之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全国上下很少面临大的危机和灾难。即使像伊拉克战争,美国“9·11”这样的灾难性事件,似乎离我们也很遥远。因此,在青年学生中重新回顾象瘟疫(如天花、黑死病、鼠疫等曾夺去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数以十亿计的生命。即使今天,艾滋病仍在全球肆虐、战争、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灾)、人类活动造成的核泄漏等等灾害性事件,使学生了解到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和正在威胁我们的灾难,让他们理解人类就是在一次一次战胜各种灾难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我们要坚信“明天更美好”,但是未来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时刻都要做好应对灾难的心理准备,重新树立“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
2.在危机事件面前正确应对的知识。危机事件大多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的事件。一般都会给人带来巨大而现实的威胁。每一个危机事件的产生具有非重复、非例行、非寻常状态。因此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案无法象程序化决策一样实现准确界定。但是,人类已经无数次的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危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抽出典型的事件,加以分析概括,从而找出一般性的应对方式,让人们了解面对突发性灾难时,大人、小孩乃至一个社会,应有怎样的理性反应,正确求助程序是什么,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等等,不至于在危机面前,措手不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危机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譬如,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岛国,所以很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灾难教育和意志力的磨炼。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观摩和演练火灾或地震爆发时的急救措施,从小进行这方面的强化教育,使国民在真正危机来临的时候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克服惊慌,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在这次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多数大学生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在危机面前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逃离疫区,对封校不理解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所以应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增加应对危机事件策略的学习,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
3.应激心理准备性知识。面对危机情景,人们必然调动体内资源应付局面。因此,了解应激状态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容面对危机。一般来讲,应激的生理反应主要是指大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对内脏、内环境进行调节产生的生理生化反应。表现为: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导致心律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快、外周血管收缩、皮温下降等。同时,大脑释放内啡肤,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产生的acth也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些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普遍下降。心理上会引绪反应,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性,调动强有力的自我控制力。适当的应激反应有适度的恐惧、焦虑、抑郁、逃避、关注等。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应,是正常的,它可以使人充分调动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去应付外来的威胁,对于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在面对“非典”时,就不会盲目地对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关键词:非典忧患意识认知水平心理支持能力培养
“非典”疫情的爆发,使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在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同时,心理也受到严峻挑战。高校学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不适宜反应,由于我国缺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个体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和能力,这场灾难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目前肆虐我国长达半年之久的“非典”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类似的危机事件可能再次发生。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学生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应对危机的能力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知识是人类经验、思维、智慧赖以存在的形式,后人就是在充分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人们可以获得实用性能力,即当类似问题情景出现,人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直接处理问题;同时,人们也可以获得经验性能力,即当新的问题情景出现时,人们可以综合运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知识经验越丰富,人们就越容易掌握问题情境,找出最佳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我国教育领域长期缺乏对重大灾难,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比如地震、洪水、火灾的教育,所以,当SARS这种可怕的病毒袭来时,人们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相当多大学生在危机面前表现出恐慌、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行为较冲动,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因此,有必要强化社会危机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或社会灾难的认知水平,进而增强在危机面前的“抗打击能力”。那么,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呢?
1.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的知识。2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小康之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全国上下很少面临大的危机和灾难。即使像伊拉克战争,美国“9·11”这样的灾难性事件,似乎离我们也很遥远。因此,在青年学生中重新回顾象瘟疫(如天花、黑死病、鼠疫等曾夺去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数以十亿计的生命。即使今天,艾滋病仍在全球肆虐、战争、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灾)、人类活动造成的核泄漏等等灾害性事件,使学生了解到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和正在威胁我们的灾难,让他们理解人类就是在一次一次战胜各种灾难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我们要坚信“明天更美好”,但是未来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时刻都要做好应对灾难的心理准备,重新树立“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
2.在危机事件面前正确应对的知识。危机事件大多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的事件。一般都会给人带来巨大而现实的威胁。每一个危机事件的产生具有非重复、非例行、非寻常状态。因此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案无法象程序化决策一样实现准确界定。但是,人类已经无数次的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危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抽出典型的事件,加以分析概括,从而找出一般性的应对方式,让人们了解面对突发性灾难时,大人、小孩乃至一个社会,应有怎样的理性反应,正确求助程序是什么,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等等,不至于在危机面前,措手不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危机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譬如,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岛国,所以很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灾难教育和意志力的磨炼。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观摩和演练火灾或地震爆发时的急救措施,从小进行这方面的强化教育,使国民在真正危机来临的时候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克服惊慌,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在这次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多数大学生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在危机面前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逃离疫区,对封校不理解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所以应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增加应对危机事件策略的学习,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
3.应激心理准备性知识。面对危机情景,人们必然调动体内资源应付局面。因此,了解应激状态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容面对危机。一般来讲,应激的生理反应主要是指大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对内脏、内环境进行调节产生的生理生化反应。表现为: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导致心律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快、外周血管收缩、皮温下降等。同时,大脑释放内啡肤,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产生的ACTH也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些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普遍下降。心理上会引绪反应,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性,调动强有力的自我控制力。适当的应激反应有适度的恐惧、焦虑、抑郁、逃避、关注等。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应,是正常的,它可以使人充分调动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去应付外来的威胁,对于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在面对“非典”时,就不会盲目地对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