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竣工决算审计案例范文

竣工决算审计案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竣工决算审计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竣工决算审计案例

篇1

【关键词】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措施

一、引言

竣工决算审计是竣工验收前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和工程建设情况加以反映,体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出,对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的价值核定,可确保工程顺利竣工。竣工环节的财务决算是监督工程竣工决算的经济效益,保障其合法性和真实性有效手段,能起到正确评价投资收益,提高决算质量等促进作用。

二、相关概念综述

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经过项目法人、施工单位、设计监理公司、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等多方初步验收合格后,由法人根据工程收支情况,进行计算并编制反映该项工程在建设中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文件,是该项工程的全面经济反映。工程竣工决算包括财务决算说明书、财务决算报表、竣工图和工程造价分析四个部分。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审计机构对工程竣工的财务决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核监督的过程。通过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展开,确认该项建设资金来源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资金结余情况等,并将工程项目的财务核算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最终确认资产投资及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工程竣工环节的财务审计工作不仅可帮助建设单位减少违规现象,还可保障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三、_展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必须确保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由于工程项目投资金额大、项目周期较长、投资成本费多类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判断能力,锁定审计重点,以此保障财务决算工作要达到的效果。第二,关注收集整理项目前期资料,对工程是否满足审计的条件进行确认,检查项目建设是否合法合规,工程验收环节是否满足规定等。第三,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体现工程投资的真实度。第四,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收集资料并进一步核实,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沟通时,需注意记录、取证,确保审计评价准确真实。第五,审计人员有必要到工程现场进行盘点,以保障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四、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具体审计程序

1.充分的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基础,充分的审前调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项目负责人,能降低审计风险,也是竣工决算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审前调查的方式很多,包括与被审计单位或其上级主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的沟通,通过网络搜查该项目有否有特殊报道等等。

2.审核项目竣工决算资料的完整性

工程竣工的财务决算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审批手续、概算、合同履行情况等,确保该项资料与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对于竣工财务决算,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经过相关部门审核的项目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水保评价报告、环保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文物调查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价报告等。(2)投资计划,资金计划下达文件等资料。(3)土地使用批准文件、占用耕地林地批准文件、施工许可文件、质量监督手续、项目开工报告、质量检测报告、质量监督报告、环境和消防单项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清单或工程竣工报告等。(4)招投标资料,如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5)设计图纸的会审和设计图纸的变更记录,工程竣工图和施工图的现场设计变更情况。(6)业主与设计、监理、施工、材料供应单位及中介机构等签订的合同。(7)项目法人资格申报批准文件、项目法人组织机构、岗位职责、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财务管理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等。(8)工程财务的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资产盘点和移交情况等。

3.清理账目及合同,编制工作底稿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建设单位都不能依据《基本建设会计师制度》专户专账规范的对项目进行账务管理,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对投资成本的审核,避免多记或者漏记投资成本。(1)关注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健全,这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审计风险。建设单位支付过程审批手续健全,能发挥内控制度的制衡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投资成本的真实程度。(2)逐笔清理项目支出,审查会计凭证,审核每张票据的真实性,编制账面清理表,是审计工作最基础、最原始的工作底稿。(3)清理所有工程相关的合同,根据合同,明确投资成本的金额及类型,编制合同类工作底稿。(4)审减待摊投资中不合理的支出,测算待摊投资中建设管理费、业务招待费所占的比例是否合规合法。(5)根据合同约定及工程师审定的工程结算定案表,审定各科目余额,编制工作底稿。

4.审定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审计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建设单位财务人员不具备编制竣工决算报表的能力,往往审计人员需要代替建设单位编制竣工决算报表。(1)根据上述工作底稿中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资金平衡表,检查调整分录是否准确。(2)根据资金平衡表编制竣工决算套表,在合同类工作底稿的基础上,整理出该项目债权债务的情况。(3)在上述审计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审计报告,对工程项目进行客观的审计评价,真实的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

篇2

如何规避立项环节风险?①建立工程项目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②企业应根据职责分工和审批权限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的工程项目,应当报请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严谨任何个人决策工程项目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决策及实施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③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立项后、正式施工前,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

2工程成本虚增案例

例二:2010年2月甲企业成立S酒店工程项目组,2011年11月建成,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S酒店进行竣工验收,但未编制财产清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该工程建设完工后材料库房剩余大量的工程物资,且部分已在工程项目中核算,库房管理人员分不清该部分物资。2011年12月S酒店开始试营业,截止2012年12月工程未竣工决算。2011年12月经营期间亏损100万元;2012年全年经营亏损800万元,全部计入了在建工程。该S酒店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物资需用计划编制不合理,导致工程完工后剩余大量工程物资,占用资金。②工程物资采购、收发、保管记录不完整导致工程物资管理混乱,工程价值虚增。③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资产管理部门未暂估入账,计提折旧。④将经营性亏损900万元列入了工程项目,导致资产价值虚增。针对案例二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抓好工程物资管理的源头:物资采购计划

工程物资管理的源头是工程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编制物资采购计划:①施工单位(承包方)应在收到设计施工图后,按单项工程编制“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计划”(以下简称“施工用料计划单”)及编制说明,并及时移交项目监理机构审核。②项目监理机构收到承包方编制的《施工用料计划单》后,应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一定期限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承包方。③项目监理机构应及时地将审核签字后形成的正式“施工用料计划单”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后报建设方进行审批。④施工承包单位将工程监理部门和工程总监已经审批签字的《施工用料计划单》报项目部工程管理部,作为工程物资采购依据。

2.2工程物资管理关系工程核算的真实性

投入建设工程的材料、配件及设备的质量,交货期、价格的控制,是整个工程竣工质量、工期、造价控制的基础。加强工程物资管理:①项目部的工程材料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材料设备管理台账,管理台账应能准确反映材料设备的收入、支出、库存、单价、总价等情况。管理台账由项目部财务部门监督管理。②供货厂家(商)在送货时,填写一式五联的“材料/设备验收清单”,供货厂家在送货时,事先通知建设方(需方)送货预计到达时间。货物到达建设指定的现场后,由建设方、施工单位、监理对供货数量、质量进行验收,供货厂家并随货提品应具备的有关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产品证明书、产品检验或试验报告等保证资料原件。③经三方(供货方、工程承包方、建设方)共同验收合格的产品,由工程承包方妥善保管。因承包方原因发生的丢失、损坏,由承包方负责赔偿。建设方在没有通知承包方验收前,发生的丢失、损坏由建设方负责。④建设方向承包方提供的已进场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经报审发现与设计不符的产品,承包方应于验收时提出书面意见或拒收理由。⑤在施工承包方收到建设方提供的材料、设备及验收后,即为施工承包方在建设方已领取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建设方财务以施工承包方签收材料设备验收单做为依据办理施工用料出库单,并记入单项工程成本。⑥施工承包方在单项工程完工后,及时与建设方将单项工程实际领料与设计图纸计划用料进行核对。施工用料多余时,及时向建设方办理退库手续。

2.3工财务决算不容忽视

篇3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建设项目 竣工决算 财务审计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背景资料:

1.2009年**市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自治区水利厅新水建管[2008]73号文的批复,计划投资810.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01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2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09.3万元。

2.该项目报送建安工程投资为6,387,650.02元,我审计机关审定建安工程投资为5,359,656.4元(人民币),审减造价1,027,993.62元。

3.该项目完成投资情况如下: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6,547,010.71元(包括审计建筑工程费5,359,656.4元,输变电工程42,702.32元;自动化测报安装工程127,500元),设备投资75,800元,待摊投资实际为941,351.99元。

4.该项目概算批复待摊投资为941,000.00元。

5. 未完工工程投资预计达32万元

6.请问:为规避审计风险,编写审计报告中的竣工财务决算?应注意哪些事项?

二、从背景资料分析,需要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1、建设项目投资没有按批复计划完成。

(1)、计划总投资为810.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为6,621,479.24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5,604,327.25元,设备投资75,800元,待摊投资实际为941,351.99元。

(2)、必须要弄清楚的有关概念及其关系: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三部分: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2、设备投资、3、待摊投资。

2、财政部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国家对建设项目投资没有花完的项目资金,国家要将没有花完的项目资金按原渠道收回。

3、存在未完工工程投资

三、项目专项资金没花完,财政、建设单位、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1、建设单位建议:因为有未完工工程部分,我们决不能让没有花完的项目资金,让国家将该资金收回。如果让该资金收走,再争取资金难度很大,既然资金没有花完,就将没有花完的项目资金以征地、购买料场等形式来增加投资,增加待摊投资,来把剩余的项目资金消化掉。

2、业主建议:要求监理增加签证的工程量,来达到满足完成投资计划。

3、还有一些其它的建议。

四、审计风险分析:

1、如果采纳上述建议和意见,无疑,把所有的风险转移给了审计机关。

2、建设单位建议将没有花完的项目资金以购买管理房、征地、购买料场等形式来增加投资,增加待摊投资,来把剩余的资金消化掉。变相增加待摊投资,但是,该项目概算批复待摊投资为941,000.00元,实际待摊投资已达到941,351.99元,若再增加待摊投资,待摊投资费用超出了建设项目概算批复的待摊投资,出具这样的审计报告,一方面是审计单位既承担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又成了审计机关不懂投资审计的笑话。

3、建设单位:要求监理增加工程量,来达到满足投资计划。如果审计机关采纳用增加工程量的形式来满足增加投资,一方面施工单位有可能直接以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审定的建安工程投资,认定就是他施工单位完成的建安工程投资,如果说不是施工单位完成的投资,施工单位反过来以审计报告跟建设单位、审计机关打官司,这样让审计机关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同时,审计机关也承担了审计风险。

五、应熟悉的相关财务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建设项目财务审计,不是简单地将建设单位的财务数据摘抄下来,更重要的是去审核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合理,合规,费用数量是否在规定的计取范围内。如:

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规定: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

2、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控制数费率应按以下规定去核定

3、招投标费用的计取办法

4、勘察设计费的计取办法

5、监理费的的计取办法

6、在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规范中明文规定:尾工工程(未完工程)资金超过总投资的5%,该项目不预竣工验收。

六、审计报告中的竣工财务决算应如何编制:

1、在本项目财务决算审计中,采用增加待摊投资费用的办法肯定是行不通。

2、有人建议将未花完的建设项目资金全部列为未完工程投资,未完工程投资还有近71万元,超过国家资金的10%,在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规范中明文规定:“尾工工程(未完工程)资金超过总投资的5%,该项目不预竣工验收”,这样,会造成该项目无法竣工验收。

3、本人认为较为合适的处理办法:以预计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进行处理,在报告中将71万元以未完工工程投资32万元,预留费用39万元。这样,将未花完的建设项目资金留在当地财政,且不违背法律法规,又规避了建设项目投资审计风险。

4、审计报告中的竣工财务决算采用以下定性方法:

项目完成投资、资金到位及支付情况:

根据市***局提供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截止2010年12月27日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款收支情况如下:

1、该项目完成总投资6,621,479.24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5,604,327.25元(包括审计审定工程造价为5,359,656.4元,输变电工程117,170.85元;自动化测报安装工程127,500元),设备投资75,800元,待摊投资941,351.99元。

2、到位资金情况:工程投资810.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01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9.3万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自治区配套资金到位率100%。

3、资金支付情况:截止2010年12月31日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支付建安投资费用5,305,716.83元;自动化测报75,800元;待摊投资费用804,351.99元。

在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有:预计未完工程投资32万元;预留费用39万元。

七、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做好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财务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

1、投资审计人员,不仅要求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更要求能懂得工程合同管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和其它各方面的知识。

2、投资审计人员还必须懂得财务方面的知识。

3、投资审计人员还必须要有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

篇4

【关键词】政府投资 跟踪审计 优化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对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各阶段经营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跟踪审计的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限制,所以跟踪审计模式在优化上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所以笔者认为对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的问题可以做进一步探索,在审计发展模式上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效益。

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的审计重点不明确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审计人员审计目标不明确。政府投资项目种类丰富、数量繁多,既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关系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间跨度长,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当前没有突出涉及重点,就无法提升审计质量,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高要求。其结果造成影响审计信誉,增加审计风险。在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各阶段,应根据跟踪审计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审计要主要抓重点,把握住审计构建点。

(二)竣工决算审计方式有待优化

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都采用竣工决算审计方式,这是一种静态的事后审计方式。本应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但由于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以及对前期决策阶段和设计等阶段缺乏专业知识,项目投资跟踪审计未涉及到可行性分析、设计质量等的审计,导致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点模糊。

(三)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亟需提高

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要随着工程建设进度进行跟踪,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具备处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但当前复合型人才较少,较难满足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工作的要求。其亟需增强自身知识,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四)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风险隐患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由于项目管理权与审计监督权界定不明确,审计人员存在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时的检查风险。在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时,经常会在合同签订、采购物资价格的确定、施工变更等重要控制环节,都要求审计人员现场确认,现场签字。这导致审计人员参与了内部管理,违背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初衷及目的,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原则。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优化策

(一)着重跟踪审计关键点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要突出审计重点,应根据项目的施工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跟踪审计。并且根据不同阶段采用相对应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事前跟审计阶段,首先检查项目的审批文件,查看文件是否齐全;其次查看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再次是召开审计专项会议,确定审计内容、审计范围,以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最后进行审计分工,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考察施工地点等。

事中跟踪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监督。包括审查合同执行情况,负责人的签字的手续是否履行,填写施工内容等。并检查施工过程中采购的设备、材料物资的价格是否遵守合同。重点审查施工项目是否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查看变更手续是否齐全等。

事后跟踪审计阶段,本阶段是决算审核阶段。重点是检查工程竣工资料是否齐全,竣工验收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及有效;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报送竣工决算资料进行审计等。

(二)把握跟踪审计的内容

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内容逐一控制:首先是招投标及合同签订、施工过程及隐蔽工程等环节分别进行控制。其次是在控制过程中,及时收集资料和证据,一旦出现状况,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跟进,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备案管理,在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在合同签订前逐一检查合同细节,比如合同价款的约定和竣工决算程序及方式的约定等。再次是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注意设计变更,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审查工程变更理由,变更方案是否经过论证,工程造价是否增加。对设备、材料采购价格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成本。最后在项目施工中查看是否有隐蔽工程,并做好相应的证据保存,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及改进建议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

审计人员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完成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应当吸引复合型人才加入到审计大军,尤其是特别是引进工程技术等其他专业人才,以满足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学会不耻下问,善于学习,审计单位也应当创造条件让单位审计人员能够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和相关高校联合举行培训班,培训有关固定资产、工程造价等和审计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培养综合型的审计人才。在单位内部,可以组织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专题讨论会或者研讨会和案例分析会议,对这些问题重点分析,反思教训,总结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对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提高。

(四)防范跟踪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时候还需要格外注意潜在的风险,对于签字更要格外谨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参与全部的审计过程,也不可能参与每一道程序,不可能会把握住所有的细节,不该审计人员签字认可的绝不签字认可。例如,审计工作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审计,一些原始的审计数据丢失,但是施工单位会设计一些表格需要审计人员签字,但是审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要格外的谨慎,因为丢失的数据涉及到最后的数据结算,审计人员没有见证整个过程,所以审计人员没有想过的证据材料核实原始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就不能签字。审计人员在参与审计工作的时候,要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法定范围内执行审计工作,决不能参与到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去,不参与到施工项目单位的决策工作中去,做的不越位。不错位。如果一旦参与到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去,那么就难以履行独立的审计责任,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责任审计;干部任用

一、公路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依据2006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审计法》,审计部门开始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是专门针对公路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未能推行。笔者认为原因有四:其一,公路工程建设主要由交通系统自上而下的“条条”方式进行管理,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用于地方组织部门的干部考核管理;其二,公路建设项目审计已经有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和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好像是重复劳动,没有必要;其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主要针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而公路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一般由单位副职兼任,甚至由级别更低的负责人分管;其四,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更多的是内部审计,其可信度和约束力会大打折扣。

二、开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 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由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耗资巨大,且牵动各方经济利益。项目负责人能否承受得住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外来的压力,及其自身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往往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项目负责人在外来压力的干扰下,能否在工程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做出基本正确的选择,这对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最大可能的减少诉讼案件,起决定性作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不仅在技术上起决定性作用,更要面对招标过程的各种关系和人情,这需要项目负责人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工程管理活动的科学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全面负责。

2 工程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公路系统干部任免管理活动的内在要求。由于以公路工程建设、养护为主的建设管理活动是其主要的业务工作,有工程技术背景的领导干部占较大比例,因此对工程管理岗位的领导干部的考评、任免,应该紧密结合其专业背景和专业经历进行考评,才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能较好的对项目负责人的专业和管理能力作出评价。

3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项目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必要补充。无论是跟踪审计还是竣工决算审计,都是外部审计,而审计对象是法人单位或项目指挥部,而非具体的“自然人”,因此,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和损失,往往要由单位承担,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却得不到体现。工程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而且审计评价的对象是项目负责人,审计结果要有项目负责人来承担。这一点对工程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三、经济责任审计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充分利用项目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成果,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审计查证工作。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与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侧重点不同,在具体的应用上,审计委托人、审计目标、审计评价对象等与常规审计也是有差别的。

1 公路工程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人

由于公路工程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内部审计,针对的是工程管理岗位上的技术干部,所以,审计委托人应该是单位内部的组织部门。

2 公路工程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有明确的审计目标。笔者认为,公路工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目标是:以检查评价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对工程管理、决策等经济职责履行情况为中心,进一步促进项目负责人工程管理、决策活动的科学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目标,要依据各个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及负责人因个人决策、管理能力和工作方式不同而导致工作着力点的差异有所变化。因此,具体的审计目标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类型、规模、负责人的管理特点等具体情况各有侧重。

3 公路工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象

项目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有着共同的审计查证对象和监督对象,不同的是审计评价对象。常规审计评价是针对法人单位或工程项目指挥部的责任,评价对象是组织、机构;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是“自然人”。同时,笔者认为还应该区别经济责任是否属于项目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这是因为项目负责人的行政级别一般要低于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些关键性的决策活动并非由项目负责人作出决定,而是由行政级别更高的负责人进行决策。因此,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所对应的经济职责有谁来承担必须要有清晰地界限,以避免责任不清造成的审计失败的案例。

4 审计成果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