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师责任意识范文

教师责任意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师责任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师责任意识

篇1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教学责任意识不仅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分析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一些建议,以推动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随着独立学院办学形式的规范化,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势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这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氛围乃至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容忽视。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

独立学院所倚重的专职教师队伍以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而中青年骨干教师短缺,其年龄结构呈现“葫芦型”的特点。这些初人职场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并将自身的成长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联系起来,是独立学院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但在推动独立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责任意识仍有待提高。

1.青年教师师德意识较为薄弱。“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不仅会影响教育,还会对一个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教学责任意识,只教书少育人,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

2.青年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缺乏。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本就该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而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高尚岗位的工作职责。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责任心,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教学上既不认真备课授课,也不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缺乏教学热忱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青年教师长期性教育意识不足。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也需要在思想上树立教育长期性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职业生涯,服务于教育事业。但现实中,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却常常忽视教育的长期性,仅把教学工作作为短期功利性的谋生手段,把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经历当作以后职业发展的跳板,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也懒得负责任,教师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思想意识指挥下的青年教师,其教学质量自然令人担忧。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贵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原因

独立学院师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教学经验较缺乏,职业素养也不高。初人职场的他们承受了来自成家、立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多表现出短期功利性倾向,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甚关心,片面追求科研项目、职称头衔,却没能从教书育人的基本点出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主动性方面都不高。在学生总体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抑制。在教学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内心激励,从而使他们不注重师生互动,更不用说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独立学院方面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教育机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除了具有教育的公益性外,独立学院也要兼顾出资者的经济利益。独立学院聘任教师采取的是聘用制,教师不人国家事业编制。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师待遇比较低,福利和社会保障也不及普通高校的教师。这就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分散了青年教师投身教育的精力。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只是将在独立学院的任教作为其职业发展的跳板,他们会在教学之外另谋职业发展的途径,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等不负贵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普通高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独立学院办学。由此,独立学院的校园建设一般是以普通高校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并通过购并普通高校的教学及校园设施来扩大办学规模。但大多数独立学院只能继承普通高校的硬件条件,在软件方面如教学质量、校园文化氛围等精髓却难以继承,再加上仅有十来年的办学经历也很难让独立学院在短短的时间内沉淀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因此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比较浮躁。还有一些青年教师片面强调科研,无教学责任意识,既不认真备课也不专心上课,在学术研究上又表现为急功近利,仅关注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产出,根本无心教学。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教师一向被社会公众视为园丁,是指引人们心灵的明灯,教师的职业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内心也存在着公办教育情结,认为公办学校的教师是高尚的职业,而民办高校、私立学校的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还是在师德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都不如公办学校教师。而独立学院目前的教师聘用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教师认识的偏差,公众会误认为拿不到铁饭碗的教师,其能力水平一定比较低。这种有偏颇的社会观念着实会给初人职场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不小的打击,让他们得不到在独立学院任教所应有的归属感,于是对教学工作多为应付了事,不愿多花时间精力去钻研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漠不关心不负责。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大多是成功人士,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家长在内心里一般都将教育学生的工作全部交付给学校和教师,“教不严,师之惰”,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和教师全权负责,而不关注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抑制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热情,从而助长青年教师不想承担责任,不愿承担责任,得过且过敷衍工作逃避责任的心态。

三、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建议

教师是实现学校教学目的的基础,也是提间字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不断学习提高师德素养,独立学院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和教师聘用制度、教师激励制度以及社会家长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够推进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责任意识

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保证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首先就必须从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做起。青年教师需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教言行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学生学习的楷模。而作为师德基础的教学责任意识,更是每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转变自己短期功利性的思想,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做新时代的好青年好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也应当关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教学责任意识,也可以促进师生情感,让青年教师获得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和为人师表受尊重的满足感,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教学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独立学院应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制度

首先,独立学院应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独立学院的办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通高校的各种校园资源。但独立学院在依托普通高校发展,完善校园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建立起独立学院的特有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使那些心浮气躁的青年教师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安心教学,静心进行利.研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逐渐培养起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归属感、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和能够担当责任的意识。

其次,独立学院应完善教师聘用制度。独立学院要根据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来确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规模,制定教师招聘的标准,从源头上选聘最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教育人才。高校要按“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来实行和健全岗位聘用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应聘教师的职业技能,更要关注应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聘用符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

再次,独立学院应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新招聘的教师,独立学院有必要进行一系列岗前培训,向新教师传递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帮助新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青年教师对独立学院文化的认同,端正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地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教学讲座或论坛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不仅只是单纯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反馈制度,记录青年教师教学职业的成长过程和教学素养的培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提供量化衡量依据。同时,在培养政策中明确激励机制,坚持两个‘喃保”两个“体现”,即确保培养效果在育人工作中得到体现,确保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身发展得以体现。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宿舍、医疗保险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青年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基本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青年教师的工作表现,综合教师师德品质来实行绩效管理,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就需求,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配备利.研设备,鼓励他们深人教学研究,拓展专业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奖励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就;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通过情感关怀使青年教师产生归属感,打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不安和顾虑圈,从而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更认真更负责。

最后,独立学院应建立对青年教师全面评价机制。独立学院可以借鉴公司企业的360度全面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仅由上级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从学校、学生、同事等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也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力求给予青年教师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并将薪酬福利与考核评价挂钩。实行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上实现公平公正,使青年教师得到情感上的归属感和激励,克服思维惰性,从而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社会应转变观念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社会是人与人的组织,青年教师身处社会之中并作为社会的一员,当然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正面评价是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道德品质的内在推动力,是增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内心基石,是青年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和归属感的促进力量。而社会公众片面的不公正评价却会抑制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社会应该转变观念,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要认识到同为教师,无论是独立学院教师还是普通高校的教师,他们都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教学经验稍欠缺的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都是为教育学生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的。社会应该继续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宽容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社会环境。

篇2

关键词 高职教师;高端技能型人才;焊接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26-03

On Higher Vocational Weld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Zou Jianying

Abstract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train going down, staying down, up usefully, does well,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ervice line of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as 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not only should have a hig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bility, more important being should hav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lov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welding specialty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Qingha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Xining, China 81002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现在对教师的理解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教师要具有整合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及专业科学诸学科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焊接专业主要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适应能力。

1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特点

高职焊接专业课教师主要从事材料类课程教学,因为学科的特殊性,这类课程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负有很大的责任,除了讲授科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素质教育的培养。一般其课程包括焊接概论、焊接方法与设备、金属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检验、焊接技能实训、弧焊电源等课程。开设的这些课程与工业技术密不可分,除了投入一定的设备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焊接材料。而且焊接环境较差,会受到烟尘、弧光、飞溅等的危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高职焊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消除安全隐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专业教师的责任。

2 高职焊接专业教师的作用

信息社会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得高职专业教师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掌握高等教育理论,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具有掌握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能力,熟悉生产实践,能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实践。

2.1 引导、教育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为操作,少数为工艺、检验、管理岗位。但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操作岗位比例会逐渐降低,其他岗位比例会逐渐增加。但许多学生不会认识到这一点,对焊接操作的苦、脏、累产生畏惧、抵触情绪,对专业失去信心。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就要起到引导、教育作用,要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使得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让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焊接发展的趋势,看到自己的专业前景,并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为今后的专业提升奠定基础。

2.2 知识传播和技术指导作用

焊接专业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教师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不能再满足于“自己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的传统模式,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指导能力,要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新的技术,一起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才更加符合教育的发展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示范引领作用

篇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说天下的兴亡,每个人都负有责任。这里的“每个人”当然包括你,包括我,包括他,也包括我们大家。顾先生这样说,无非是让我们每个人都为天下的兴亡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但一落到实处,却往往变了味。有些人会想:既然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为什么只让我一个人负责呢?这样一来,人人有责就变成了人人无责,责任便无从谈起。

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则有所不同。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天下兴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不为此尽责,就是我的失责。这样看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我都必须尽职尽责。

明白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对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大事是这样,小事也是这样。具体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上,更能看出这句话的用处。

比如说,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责任意识浓一些,责任感强一点。我们是否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业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疑惑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疑惑就是我应尽的责任;

学生之间因一点小事发生矛盾,产生冲突的时候,帮助学生调节纠纷,协调关系就是我们不容推辞的责任;

看到男女同学交往过密,或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以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就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学生仅仅满足于学习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挣大把大把的金钱,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并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的时候,引导学生心里想着国家民族,想着他人,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他人的幸福安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习才有更大的目标、更大的动力,这也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

具体到学生身上也是如此。

篇4

一、我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我校目前共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0人,占全体教师的50%。其中党员3人,入党申请人8人,团员2人。青年教师队伍是现在以致将来我校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最活跃、最富于创新的群体。

我校曾对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党支部平时的考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了分析:他们大部分政治热情较高,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进德修业,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少部分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大局意识、教学能力距社会、家长、学生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少数人把教师看成是“挣钱糊口”的职业,政治上不思进取,提升业务能力的愿望不强,工作上被动应付,功利思想严重,对个人得失关注过多。这都是青年教师队伍专业思想不牢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我们认为,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冲击、独生子女心态及其自身的弱点、近年来师范院校生源素质下降和非师范生源的进入,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二、探索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教师是责任意识要求很高的职业,既要有师德的规范,又要有精神引领的追求。我校党支部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

1.加强教育机制。我校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河西区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五条禁令”》《南湖小学教职工“四要四不”》等制度,使青年教师明确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对照标准自我检查,不断规范。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了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对班主任、大队辅导员进行德育教育专题培训;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岗后师德培训。

2.建立榜样示范机制。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典型引路、榜样激励。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河西区师德宣讲团成员的事迹,并树立学校内部的优秀教师榜样,加大师德宣传力度,同时深化师德承诺活动。对于优秀教师在师德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做法,积极挖掘和整理,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

3.强化考核评价机制。我校把师德教育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工作纪律和师德师风方面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

同时强化师德评估考核,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拓展活动引导机制。我校党支部积极创设平台,拓展活动机制,增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党支部组织语、数、英学科党员、青年教师开展了“党员、教师做奉献,志愿服务促发展”义务奉献活动。22名党员、教师与“学困生”开展“结对子”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44名“学困生”补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 加大业务能力培养力度。我校认真搞好“教、科、研、培一体化”校本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校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硕士学历,注重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建立“师徒对子”,签订帮教合同,从师德规范、教学常规、学生管理等全方位地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学本领、练功夫,迅速成长,增强教师队伍后劲。

我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之间成立“互助伙伴”,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

我校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活动内容主要结合当前学校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题论坛。一次次形式新颖的沙龙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抒发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工作的感悟,激发了他们对工作不断进取的热情。

我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足迹袋”。及时记录青年教师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并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性意见,学期末以“足迹墙”的形式呈现每位教师的成绩。

三、我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成果

篇5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二、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高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高中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高中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四、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施体系:

主题: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社会讲奉献。

1、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内容序列和操作载体: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党课学习,开展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现实都能早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评优表彰)。

第三层次:欲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呼唤真诚的理解,渴望亲情的牵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生与家长书面交流、直接对话(节假日、双休日做家务等活动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情感,体验位家庭尽责的愉悦,并把学习与承担家庭的责任联系起来。)

第四层次:在对“二期课改”的思辩中,坚定对生活的责任意识。直面教育改革,增强人生能力。开展“二期课改”大讨论、(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开拓视野,提高鉴赏品位,反思人生感受。

第五层次: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让小我融入社会根据学生是毕业班特点,以做全校榜样为目标,设计活动;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个体对生活的关注,对学习困难同学的关心,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

第六层次: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18岁承认仪式。共青团致辞、前辈的祝福、成人的心声、党的祝愿以及宣读成人誓词等,以高年级的姿态,为校风建设承担更重的责任。毕业班特色教育活动。

五、责任意识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21世纪的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科学性原则: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操作性原则:即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

5、渗透性原则:即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篇6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 责任意识

[作者简介]郝颖(1968— ),女,北京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北京 10010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67—02

随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这一长久不衰的教育问题被再一次赋予了现实意义。《规范》明确指出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师德内容。目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高质量的大学教育的师资保障,他们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具备积极、健康的师德责任意识,是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师德的实现更多依靠教师的自律、自觉和内心信念的支撑。近些年来,大学教师的整体结构呈现明显的高学历、低年龄的发展态势。青年教师为师的品德备受社会关注。总体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师德状况和社会形象是好的,他们自觉践行优良的师德风范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肯定。

但也不可否认,青年教师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型群体,他们的身心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拜金主义、实用主义、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冲击,出现了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重不符的事件,师德蒙羞之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严重者诸如基建、采购、招生腐败;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利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之机,贪污、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等。

1.职业意识淡薄。在社会的负面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年人把教师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而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化、培养社会新人的崇高社会职责。一些青年人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初,并没有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和价值的认同,更没有对教师职业的高社会期望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样一种随便的、无所谓的执业状态,很难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职业工作动机。

2.职业态度不端。由于职业意识的缺乏,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上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浮躁不安、急功近利、心理失衡、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课上口若悬河,课下不批改作业,糊弄了事;有的教师随遇而安,对教学内容、方法与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有的教师榜样意识淡薄,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物质利益的索取;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与呵护,有成绩不肯定,有过错不宽容,甚或是冷嘲热讽、横加指责;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言语粗俗。

3.职业品质欠佳。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固然需要渊博的学识,但更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影响并升华学生们的精神境界。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出来。目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个性品质方面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本应勤奋好学,日思进取,但却消极怠惰,不求上进;本应勇于承担,自信自强,但却遇事躲避,事不关己;本应对工作、学生充满深厚的情感和爱,却为人冷漠,缺乏应有的热忱;本应胸怀宽广,公正民主,却心胸狭隘,片面偏激。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责任意识的基本构成

师德责任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应选择的师德行为和对社会、对学生所应承担的师德义务。高校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方面应以构建师德责任意识为出发点,只有本着对国家发展、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师德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1.青年教师对国家发展的责任体现。热爱祖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责任体现。正确、先进的意识能够促成行为向前发展,有了正确、积极的思想才有正确、积极的行动。教师对祖国爱得越深厚,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从而才能真正理解教育工作是国家赋予的一份社会责任。热爱祖国是合格教师的精神支柱,是优秀教师的动力源泉。

2.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体现。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拥有高度的责任感,随时随地维护和提升教师职业的荣耀与尊严并富有献身精神,这是教师最主要的职业道德素养。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有卓越的成就,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时刻以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己任。而那些不喜爱教师职业,缺乏对本职工作的责任认同,只是把它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跳板”的人,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个以教师工作为职业的年轻人必须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教师的工作是甘于寂寞与清贫的,要经受得住挫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青年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责任体现。热爱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是教师对热爱教育事业的最完美的诠释。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教师对学生负责任,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服务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目标体系,使之将来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4.青年教师对他人的责任体现。无数实践证明,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比其他任何工作模式都要优秀的工作效果,教育亦是如此。完整的教育应是教师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仅仅是某个教师个人劳动的成果,更是教师集体共同影响的结果。广而言之,也包括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教育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这里的他人包括教师的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其在多元智力框架中陈述人的智力就包括人际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意反应的能力。在教师集体中,青年教师应具备这种智慧,要具备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更要拥有团队合作理念和技巧,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协作的观念,与同事、家长应相互尊重、支持,不计较个人得失,共同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创造和谐、良好的教育环境。

5.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体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一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教师无疑是学生最直观的、最活生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榜样。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甚至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在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着示范。青年教师不能以年轻、阅历浅作为不作示范的借口。青年教师应谨记“师者,人之模范”,其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学习、诚实守信,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对自己言行的负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在动力。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青年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理应接受德行的养成教育,而青年教师作为教育者则更应该接受养成教育,因为教育人的人应该先受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根本在于教师对职业责任的认同。只有当青年教师对国家、对事业、对学生、对他人、对自己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自然养成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今天,重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即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1.“以国为本”,把握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基本方向。国家是每一个人的归属,爱国体现的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作为国家与社会赋予责任的人民教师,对自己的国家应拥有炙热的情感,并随时随地将这一情感流露,进而感染他的学生们,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强于任何一种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等琐碎小事,而是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把教育事业当做“大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教师才能自觉担负起国家赋予的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2.“以人为本”,是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情感投资。就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而言,高校领导者及年长教师要关心、爱护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尊重,保护青年教师的权利,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作出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对青年教师的缺点和不足要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与宽容,创造个人发展上、福利待遇上、人际关系上的良好条件和基本保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纳入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就是要鼓励青年教师的个人自主发展,以爱和关怀为核心,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使青年教师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到教师职业的美好未来。高校领导者及年长教师要把握时代进步的脉络,不以长者自居,积极主动地构建现代大学教育的师德体系,合理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引领、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行为。

3.“以职为本”,是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实践内涵。“教好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育好人”则是以坚实的师德责任为支撑的。“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应以教师这一本职工作为根本,将意识付诸于实践行动。目前,高校中轻教学、轻育人的问题亟待解决,青年教师务必谨记,“教好书”固然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工作重点不放在学校,一味专注于社会兼职的行为更不可取,“育好人”也就更无从谈起了。踏踏实实课堂教学,勤勤恳恳钻研学问,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是师德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任的实践行动的具体体现。由此推断,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教好书,育好人”,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2011]11号)[Z].2011—12—23.

[2]谭德礼.论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5).

篇7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不仅担负着教授英语知识的重任,而且更应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依据,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紧密联系教材,更要把它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深挖英语课本素材,在英语教学中,将传统文化逐渐引入英语课堂,寓传统文化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的感召作用,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的帮助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英语教师只有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高尚情操教育和感染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的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由此可以承担起传播本民族的璀璨文化的重任,他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感悟本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魅力的感召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因此,教师只有从教材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针对教材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交际中感悟传统文化,才能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中,使学生担负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真理、经验、知识、思想、价值、意义、情感、态度都显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以及自身的理解去辨析和接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努力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怀学生的精神发展、关怀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学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提高。

总之,责任意识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整体建构过程。英语课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尽可能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接触的全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品质。通过对英语教材的研究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英语水平共同提高。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资源 学生 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对社会负责。责任心是一个人今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明确培养责任意识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因此,作为政治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科知识与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教育资源,培养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巧妙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加深学生对责任意识理解。初中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取知识,感悟道理,提升价值。合作学习要求每一小组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担负一定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并且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比如,在讲解《科教兴国战略》这一课时,我将学习任务分成四部分,每一小组完成一部分,第一组负责收集我国科技和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第二小组负责探究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响;第三小组结合教材知识负责归纳整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第四小组探究如何能够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各小组按照分配的任务精心准备,在分工合作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积极展示各小组的成果。他们运用丰富详实的资料,证实了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客观清醒的看到了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中学生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运用时政生活案例充实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提升责任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的教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通过真真切切的生活案例来充实课堂,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如:我们在讲解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雾霾现象”的实例,因为这一现实情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并且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于是,我围绕这一现象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雾霾问题的出现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谁应该负主要责任?这时候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实例证明,得出了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是雾霾天气的制造者,同时我们也是雾霾天气的最大受害者。于是,我接着提问,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生活习惯造成了大气污染?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了几点做法:(1)吃烧烤食物(2)燃放鞭炮(3)坐私家车出行,焚烧垃圾等等,这时,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大气污染现象严重,为此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从中得到哪些启示?通过对生活中这一现象层层递进的分析,参与讨论,深刻感悟,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自己对环境应负的社会责任。

三、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对责任意识的认知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责任感;培养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谁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虽然已不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但分数依然是老师、家长评价学生,家长、领导评价老师,领导、社会评价学校的极重要的标准。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唯一能坚守的便只是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之外,顶着重重重压尽一点人道主义责任让教学变得厚重一些,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多得几分考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小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有时,批改好的作业让发下去,过了大半日,作业本还安好地静躺在讲台上;收上来的作业本也经常是忘记了之前作业的订正或作业写了一半更离谱的情况是有时还有字写到一半就交到了我这里。有时,我让孩子帮忙叫另一个作业有错的同学来订正,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影,最后才被告知那个孩子不在教室。当然,除此之外,忘记上什么课,忘记带什么资料更是家常便饭!是现在的孩子记性远不如前?可问及当红歌星的八卦,他们却如数家珍!显然上述的这些“忘却”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原因:缺乏责任意识!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责任意识是最淡薄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李丹教授带领课题组展开对少年儿童的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以后,孩子的责任心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反而低于小学一、二年级时期。”中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人生转折期。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与可行。

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培养起一种对知识、文化和美的向往,然后使学生在这种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确立起新的智力兴趣,更好地让语文渗透于孩子的生活,也通过语文课堂打开一扇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与人的窗口。语文课有着天然的德育功能,因为许多名人名篇中往往渗透着各种美德,责任亦然。于是,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的渗透和责任感的培养。

一、课文教学

找准教材与“责任”的结合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我”一个外国学生的认真负责,细致到每周修改“我”的讲义,补正所有缺漏错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驱使他做这么多本可以不做的事?这里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负责人的人值得尊敬并会被人们永远记住。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在读书时借书抄录“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因为深切的责任感让他赢得了名声,让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从而得以“遍观群书”。这里的学习也让孩子们知道一个负责任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帮助他走向成功。

二、课外拓展

语文的外延无限大。所以除了课本中的课文之外,我们往往会找一些内容相近、主题一致的文章让孩子们进行比较阅读。除了比较阅读之外,摘抄、朗诵比赛和有关责任的细节片段练笔都能让孩子们多接触多观察和多思考,让这些美好的责任品质渐渐内化。

三、时事讨论

以大语文的观点看,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发生的事件就能够囊括在语文范畴之中。最近引起的事件往往最能激发孩子讨论的欲望,而这些也是锻炼孩子思维与表达的途径,同时也体现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期间当然少不了关于责任的讨论。

比如,小责与大责的讨论:因为学校卫生检查中地上有垃圾不问责直接扣分,使得校园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可我经常在下班后在校外看到许多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于是,我把身边的这现象也放到课堂中来讨论。又把国外旅游景点常见的中文文明警示牌也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举动却大到可以影响整个国家形象。小小的责任放在大大的环境当中不也是一种大大的责任么?

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教学中的责任行为指导,孩子从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及愉悦的体验,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处得到鼓励和肯定,责任行为得到正面的强化而持续出现,从而逐渐将责任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品格。

我说:“我不看重你们的成绩,我看你们的努力!”

我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好成绩,没有好成绩照样能够成材!”

我说:“不管你们今后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我都希望你们能成为有责任有担当顶天立地的人!”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维克多・费兰克这样一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历经惨绝人寰遭遇度尽劫波归来的生还者,在他的生命和家庭都遭遇了极不负责的蹂躏之后,仍然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3月第一版

篇10

关键词:学习责任 乐学 善学 优化环节

学习责任意识,是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对责任的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所发生的自觉心理活动。积极主动、自觉认真学习,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学生有学习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学习的责任意识,在学生众多素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从现在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智育和德育在一定程度上严重脱节,表现在学习上主要有:强调自我学习价值,缺乏关心别人思想感情,合作学习的相容性差;课堂纪律检懈,听讲不专心;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难以形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责任意识。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一旦被培养、被建立起来,那将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并进而能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学

课堂教学中师生应是民主、平等的,它的基础是师生的相互信赖。只有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内心起变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要求自己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学生。特别是对一时语塞或害怕发言的学生加以鼓励。这样,学生自己感到教师真诚与耐心的帮助,进而爱学,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基点。

二、实施情境教育,让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过程不能脱离人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现是教学活动的源泉。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自己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实物直观演示、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多媒体、现场模拟等各种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达到知情一体,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投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乐学,愿意学,正是具有学习责任意识的表现。

三、注重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最终表现,是学习责任意识培养目标。学生以学习为主,会不会学习,学法掌握的情况如何,应是一项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效果指标。学生学会了学习(或者说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说明对学习已确立了一种较明确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的习惯、阅读英语课外读物的习惯、乐于口语交际的习惯等。

2.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培养学生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说”结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努力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

3.要总结反馈学习过程。在完成了课堂主要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强化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方式有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师生总结等。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学习方法,或者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方法,这不仅养成总结、概括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四、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善学

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现代教育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体,受教育的主体。教育一切措施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围绕启动学生主观因素的发挥,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当中去。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课堂中注重学习全员参与,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在自学中积累方法,选择方法,运用方法。学生在自学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学习,是面向全体的学习。教学中我在检查学生自学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难以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方式不拘一格,有同桌讨论、前后讨论、小组讲座等,这时教师起的只是导引点拨作用,其目的在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生也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责任意识,才会与人合作、探究,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优化学习环节,让学生想学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素质教育不仅要激活原本就存在的学习环境,还要不断优化整合,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充满活力、促进成长的客观环境,对此,我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良好班风。

篇11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责任意识教育 渗透原则 渗透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40-01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把责任意识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原则

1.因势利导,淡化痕迹

无痕化的课堂责任意识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心里自然而然地接受,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优化。

渗透责任意识教育不具有强制性,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形成应有的责任意识。

2.客观公正,辩证分析

在政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一些事件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既明确责任意识包含的内容,又懂得应该怎样去尽责才是科学的。

3.遵循规律,乐于接受

在政治教学课中渗透责任意识教育时,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认识规律,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书本和实践两种教材,把和学生密切相关的、能够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抓住,不断丰富其内容、创新其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真正成为责任意识教育的主体。为增强政治课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让学生更自觉、更容易地接受。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责任意识教育的要求

1.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强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概括出抽象的结论,培养其应有的责任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责任意识教育的趣味性、新颖性。

2.多样化教学方式,激活参与性

渗透教育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依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的空洞说教,使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在自悟中明白深刻的道理,从而达到责任意识教育渗透的目的。

教师应创设多种有关责任的认知情境和两难情境,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贯彻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判断和选择。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提供给学生内化责任的精神氛围,从而使道德教育有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力。

3.整合生活化素材,提高说服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句话指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要求我们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

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现实问题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小素材起的可能是大作用。例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内容前,我在备课时找到了同学们在暑假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材料,针对他们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形式、开学前突击盖公章等应付学校检查的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这样的做法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既违背了学校要求开展暑期实践的初衷,又对自己的认识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4.调整好教学心境,己正而正人

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

篇12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重大领域。但就历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而言,历史教学中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现实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历史教育学科要用历史发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君子与小人的区分来矫正和弘扬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讲的就是历史教学中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问题。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更重要的是使其从历史中悟出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促进社会意识向健康方向发展。

    历史教师的责任不应只局限于历史内容的传承,必须拓展到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德,可能左右其几乎终身的性格和品德。这个时期他们崇尚岳飞、文天祥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可能终身会做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的人,这个时期他们激发不出对历史奸佞人物的鄙视,长大之后其可能会曲意逢迎,颠倒黑白,见风使舵,成为一个败坏社会风气的人。曾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里且不论证这句话的真理性,只想套用这句话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君子与小人较量的历史。”翻开历史教材,在历史事件所表现的历史人物中,几乎是非君子即小人、非正义即邪恶、非美即丑,中间状态的人只是无奈地选择和适应着这两种状态,以维持生存。如果为了生存每个人都保护自己,谁来做君子推动社会进步?如果为了生存每个人都保护自己,谁来和小人作斗争从而净化社会风气?这些都要从历史学中寻找正确答案。翻开《易经》,卦辞中满篇都是君子如何,小人如何。君子与小人构成了《易经》所阐述的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主要内容。翻开《道德经》、《论语》,也多涉及到君子与小人的评判。诸葛亮的“远小人,近贤臣,此先汉所以兴也,近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欧阳修的《朋党论》中说:“君子以义为朋,小人以利为朋”,讲出了君子与小人的特征。历史贤达人物的着述中几乎都涉及到君子和小人。而重大的历史事件,活跃在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以及宫廷中的各类官吏,也是君子与小人的聚合与集结。讲历史离不开事件,讲事件离不开人物,讲人物离不开君子与小人、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话题,这些是历史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不应回避的话题。历史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特定的历史事件,特定的历史人物和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褒贬时弊,臧否人物,从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思考中寻找社会发展的正确主导思想。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过程中给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一个泾渭分明的进步与倒退、君子与小人、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四把尺子的评判意识,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用四把尺子衡量自己、评判别人,减少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的丑恶现象。最近王立群教授讲《史记》中,公开批评了司马相如的不良品行,就具有很好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背诵历史年表、历史事件和朝代的更替,而在于知道朝代为什么会有更替,人物为什么会遭褒贬,社会为什么会前进或后退。在历史教学中,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比历史知识教育更重要,思考历史人物优劣的教育比记住历史事件更重要。知道历史及其人物,就是为了思考历史及其人物,思考历史及其人物就是为了思考现实,思考现实就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历史是现在的过去,历史也是过去的现在。过去的历史与现在书写的历史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照、比对,会大大有利于现实社会。历史在社会意识上,在社会事件上,在社会人物上,不断地演化着,有时候又惊人相似地重复着。好的历史重复推动社会进步,坏的历史重复阻碍社会发展。历史教育要促进好的社会重复,避免坏的社会循坏。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借鉴历史,避免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恶作剧、悲剧、滑稽剧以形形的形式在现代社会重演:抨击形形的邪恶、丑陋小人活跃在权力舞台、政治舞台鱼肉百姓;大力宣扬历史进步人物、正面人物的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激浊扬清,以期建设中央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

篇13

责任意识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能够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例如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再长大了以后就应该承担自力更生和赡养父母的责任。责任意识一个人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的清晰思想印记,而这个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个意识需要去教育引导和灌输启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精神品格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与启发。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结合学生所看到的具体事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比如说在迟到和送老人回家这样的两难选择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准时上学不迟到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两者之间要实现巧妙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篇14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中心一直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面,忽视了对学生们人格的培养教育,也忽略了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很少要求学生去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事实上,学校的政治教育应当包括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从小学、中学再到中职,没一个学习阶段都伴随着政治课,然而现在的教育中我们的德育实效性普遍不高。

2.中职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

2.1政治教学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支点

首先,要想做到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支点,就应该先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这一点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使得他们不爱学习,沉迷于网络或是男女情爱之中,缺乏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与思考,整天无所事事。而只有让他们具备崇高的品德与思想,才能够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在上政治课时:对于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的这一课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会用矛盾的角度看待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中的矛盾,然后产生自己的思想,发现自己的目标,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问题,就比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负责整理学生们的思路,从他们的发言中看出他们的思想状况,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极易损人利已,贪得无厌,也就谈不上对社会负责。学校德育必须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博爱精神的培养。

2.2改革政治教学模式培养社会责任

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主要地点还是校内。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中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人格就不会完整,也不能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德育工作也就不能做好。要运用新型的教育模式,比如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公司法以及互动教学法等等。以上方法的共通点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老师在旁辅助学习。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教育应当多采取活动教学法。比如说,在课堂上做些游戏,就像是社会角色的扮演,或是社会生活的模拟,让学生在制造出的场景中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思维发展起来,更加的了解这个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在社会生活中的双赢的真谛。

2.3正面教育培养社会责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靠书面记录,要实施行动。不能形式上的做做样子而忽略了效果。政治老师应当多了解学生的现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他们的优点。心理研究说,人的正面情绪会带给人们动力。正面教育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新生军训,军训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还有升旗仪式,周一升旗,庄严肃穆,红旗飘飘,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细水长流,再如人物访谈,配合特定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开展优秀人物先进事迹访谈,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让学生从优秀人物身上感悟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确前进的方向。

2.4家校结合

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的强烈,独立意识也很强,有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离经叛道、欺外瞒内事情,针对此现象,家校合作就非常有必要。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来统一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及时的把握学生的动态,互通信息,把不好的思想扼杀于萌芽。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建立。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