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货币资金的主要来源范文

货币资金的主要来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货币资金的主要来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货币资金的主要来源

篇1

从会计计量基础的权责发生制角度来看,营业收入是货币资金主要来源。因此,对湖北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分析,可从货币资金留存比率的分析得出结论。其计算公式为:货币资金留存比率=全年平均货币资金年度营业收入×100%其中,全年平均货币资金数额采用季度数据的平均值。本文按照以下标准选取样本公司:(1)在湖北注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2)2007年1月1日之前首发上市;(3)剔除银行、保险、证券类等上市公司。由于该类上市公司因其自身的经营特点会持有大量货币资金;(4)剔除ST类上市公司,因为此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异常。将湖北上市公司按以上标准筛选后,得到53家样本公司(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巨灵金融平台)。

1.1危机前后湖北上市公司货币资金留存比率分析经初步统计,2007~2011年间湖北53家样本公司的货币资金留存比率在25~40%之间,五年均值为30.18%,平均超过2.5%的12倍以上,且该比率低于10%的仅占样本公司总数的23%左右。显而易见,湖北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留存比率较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偏紧,企业保留一定规模的现金以应对经营周转所需。尤其当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时,手握现金更是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生存法则”。如果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为界,将样本期间分为2007~2008、2009~2011两个阶段,按同一统计口径,湖北上市公司较之全国及东部发达省份的江苏显得更为危机前,湖北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留存比例略高于江苏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危机后,国内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留存比例较危机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湖北的这一比例仍高于江苏省。

1.2危机前后湖北上市公司货币资金来源分析理论上,公司留存的货币资金来源无非来源于两方面:经营收入和筹资流入。根据2007~2011年湖北上市公司数据,通过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率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率得到,公式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率=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经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率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率。数据表明,湖北上市公司留存的货币资金的主要来源不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包括IPO、配股、增发新股以及银行贷款等在内的外部筹资活动,特别是危机后湖北上市公司的融资冲动更甚。

1.3危机前后湖北上市公司货币资金投资效益分析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留存的货币资金不外两个用途:一是用于投资,二是用于分红。为数据分析起见,引入投资比率与分红比率来计算其2007~2011年投资和分红各占留存货币资金的比重。经计算,在湖北上市公司留存的货币资金中,用于投资的部分大约是分红部分的14倍左右,尤其在危机影响较严重的2011年表现得较为突出,达90倍以上,表明湖北上市公司亦存在重投资、轻股东回报的现象。如果一个公司已有一定规模的经营现金留存,再进行较大规模的筹资,并将绝大部分现金用作投资而非分红,即以“留存—筹资—投资”的程式来经营现金也并一定表明该公司的经营模式不合理。我们知道,当投资回报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则认为该投资是完全失败的。因此,计算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能说明这一问题。从财务管理角度看,投资回报率指上市公司新增投资所创造的利润与其投资额之间的比率,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能力。公式如下:投资回报率=扣除调整后的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100%通过计算可以得出,2007-2011年湖北样本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依次为3.27%、2.76%、4.93%、2.09%、2.46%。平均值为3.08%。计算表明,危机前后湖北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总体来看差异不大,在3%左右徘徊,且5%以下的比率较高,约占65%左右。相比之下,同期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在5.31%~7.47%之间,也就是说湖北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这一期间的投资资本回报率还不及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高。如果把投资资本回报率为负数的ST公司加进来,投资资本回报率低的上市公司所占比率会更高。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湖北上市公司的现金管理方式及其后果是:囤积现金,轻视对股东的分红回报,乐衷于投资,大多数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不及银行贷款利率。

2湖北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低的原因

(1)金融危机对湖北上市公司的冲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型行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受到重创,这些企业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国内需求萎缩,相关资产的价格下降,需求不振,对出口型、资源类上市公司业绩带来重大不利影响。武钢股份是湖北省上市的大型企业,根据其公布2009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7.1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26.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15亿元,同比降70.77%,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销售价格降低,钢铁产品销量减少;主营业务成本降低主要是由于各原燃料价格降低,钢铁产品销量减少。为应对产品销售萎缩,减少货币资金的占用,货币资金大量囤积。

(2)缘于政绩情节的融资冲动。湖北是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老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历史包袱沉重,这些“老牌”上市公司由原集团公司控股,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管理者交叉任职的情况较突出,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管理层实际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经营管理不是以增加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增加控股股东或管理者控制的资源、做大公司规模、显示政绩等为目标。同时,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因素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降,这些公司对资金需求量急速上升,只能通过资本市场寻求资金“解渴”,湖北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3)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畸型,投资渠道有限。湖北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塑料、机械仪表、纺织和商业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科技产业、通讯信息产业、高附加值机械产业、家电制造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相比之下,传统的化工塑料、机械仪表、纺织都落入了发展的低谷。加上化工塑料、机械仪表都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湖北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在引进资本、技术上跟不上沿海省份的步伐,由于无好的投资项目及渠道而陷入困境。

(4)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弱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各种制度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外部治理对上市公司发挥影响和制约的作用有限,湖北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的教训更为深刻。

3对策与建议

(1)加速湖北上市公司产业转型。湖北是国内老工业基地,随着传统产业环境的急剧变化、甚至衰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滞留在衰退产业中忍受煎熬,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通过对衰退产业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史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面对产业衰退,资金支持不是万能的,资本是企业摆脱产业衰退困境的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湖北上市公司要在产业创新中实现产业转型。同时,也要认识到产业创新是一个渐进过程,武钢股份在国内钢价波动加剧,钢铁产能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将一部分留存资金投入到非钢产业中去,希图规避风险,提高货币资金效率,也不失为一种产业创新、转型的尝试。

(2)完善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促进上市公司更加规范运作。要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通过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健全上市公司制衡与激励机制,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货币资金过度留存和低效率使用的问题。

(3)遏制上市公司重圈钱轻分红现象。近年来股市在急风暴雨般的新股发行中不断下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呼声不断高涨。建议证监会制定严格的措施和规定,切实落实上市公司再融资与现金分红挂钩的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对募集的资金规范使用,遏制上市公司“铁公鸡”现象,同时控制新股发行节奏,改革新股发行制度,让股市恢复公平。

篇2

【关键词】审计 控制 医院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医院进行医疗服务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医院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由于货币资金是医院资产中流动性最强、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它的增减变动与医院医疗活动及药品与器材供应过程息息相关。因此,对医院货币资金的审计是整个财务审计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医院货币资金的审计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1.审查医院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出纳、收费员、核算员、稽核员的岗位职责要严格划分清楚,以便互相牵制,严密手续,堵塞漏洞。

2.审查医院程序控制制度。经济业务是否严格按照申请、审核、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重大货币资金的支付是否实行集体决策。

3.审查医院的预算控制制度,通过年度预算对医院的收支进行总体控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研究。

4.审查是否加强对银行予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切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二)医院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审计

医院日常的货币资金主要来源于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以及病人预交费、往来款项、财政补助收入及专项资金补助收入。收入业务是否正确,要以收入手续是否严密为重点。认真审查原始凭证,从货币资金的流入点审查,从中发现收入可能的问题。

1.审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结算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银行结算的业务检查是否收取了现金。

2.审查有无套用结算帐户现象。如利用医院的银行帐户办理业务,以现金换取转帐支票或通过银行汇款。

3.审查有无挪用现金的现象。每天取得的货币资金是否设专人核对其准确性,入帐是否及时。

4.审查有无偷梁换柱的方法,两次填写发票,一大一小,从中窃取现金。

5.审查有无销毁收据进行贪污的现象。清查医院已使用过的收据是否有缺本缺页的情况;核对是否如数入账;有无异常现象,查明原因。

6.审查先进或支票送存银行情况及银行收帐情况,防止将收入款不入银行存款记入往来帐,日后将应收帐款转为坏帐,或将正常业务收入取得银行存款记入往来帐,等到时机成熟,贪污挪用。

(三)医院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审查

要做到“四审四看”:一审支付申请,看是否有预算、有合同、有理有据、专款专用;二审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金额、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审支付稽核,看稽核工作是否到位;四审支付办理,重点审核药品、耗材、设备、基建维修等项目支出,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1.审查有无违反结算规定,将应通过银行转帐结算的经济业务支付了现金。

2.审查有无不按审批程序支付现金现象,如出纳人员私自支付现金。

3.审查有无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的问题,将不属于本单位经济往来的款项转到本单位帐户套取现金。

4.审查支付现金的凭证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单据是否有涂改、挖补、刮擦等痕迹。

5.审查有无虚报冒领,重复支付的现象,如报销出差补助天数,可用车票往返时间、住宿天数核对。

6.审查有无虚构伪造单据、窃取现金的贪污行为。审查购物发票时,一定要注意验收手续是否齐全。

7.审查因公借款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8.对银行存款支出凭证的审查,主要审查医院签发的支票及银行划拨的款项情况。每一笔银行存款的重大支出必须事先提出用款申请并经主管人员的审批,支出只能用于事先核准的用途和目的。付款单位是否和发票出据单位的签章相吻合。

(四)医院库存现金审计

清查库存现金,一般采用盘查法,由被审单位的主管会计和出纳员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盘点。审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清查库存现金,应采取突击盘查法进行,以防临时抵补凑数,搪塞漏洞。

2.清点库存现金时,如发现差错,要立即查明情况和原因。

3.发现白条、不合法凭证抵库存及帐外“小金库”时,要认真查明原因及来源和用途;盘点现金时要同时盘点有价证券。

(五)医院银行对帐及客户对帐的审计

审查医院是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单位与银行的对帐。对于未达款项,要核对银行调节表,并使未达帐项在下期银行对账单中得到证实;对于登帐错误,应查明原因,及时予以调整处理。同时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对帐,每年至少核对一次,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足额。

二、货币资金的控制制度

(一)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1.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医院货币资金安全,预防被盗窃、欺诈和挪用。

2.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医院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行为出现。

3.货币资金的合法性。即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

4.货币资金的效益性。通过报告本期货币资金收入、支出、结存情况,对下期货币资金的流入、流量进行预测和推算,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控制

货币资金预算提供了控制医院日常大额货币资金流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医院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专款专用,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三)实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收费员、核算员、出纳、会计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义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

篇3

一、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标准

各个企业必须以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为目标,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并确保其严格实施。通常情况下,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应由以下内容组成:

1、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其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要求任意一笔收款都应开票;二是最好使用转账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使用现金进行结算的款项需及时存放到银行中;三是不能出现坐支销货款;四是收款时最好使用集中收款的方式,对于一些分散的收款需及时交给企业中的业纳员;五是收纳员接受到的款项应盖上收讫两字。

2、职务的分工控制。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基础就是职务分工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出纳人应对货币资金的保管及收支负有一定责任;二是会计工作人员应对复核收支原始凭证、等级分类账及编制付款的记账凭证负责;三是内审人员应对账目和收支凭证进行定期审计,对现金和银行账进行定期核对;四是是会计主管应对审核收支、保管使用单位和企业负责人的印章负责,还应负责企业和银行间的对账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对企业在银行中的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等环节负责。

3、货币资金的保管控制。主要包括:一是应严格执行库存的现金限额;二是只有出纳人员才有收付、保管货币资金的职能;三是出纳人员应形成定期对账的工作习惯;四是使用收付款的原始凭证前应先对其进行连续编号,并应按照顺序进行使用,对于一些作废的凭证必须盖上作废章后才能保管,一旦收付款的原始凭证开出后必须及时入账。

4、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主要包括:一是对于任一企业的资金支出都应经过单位负责人的审批、会计人员的复核及会计主管的审核;二是必须按照一定定额或预算严格执行各项支出;三是出纳人员在支付款项时,必须将相关凭证和审批手续作为依据,对于一些付款项,必须盖上付讫章;四是应分工负责支票的签发及印章的保管两项工作。

二、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在我国一些国企,法人代表的法制观念单薄,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倾向于约束别人,而忽略了对自身约束的重要性。导致企业不断出现弄虚作假、贪污舞弊等违法乱纪的现象,有些企业的法人代表业务素质低下,完全不了解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无法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力度,也不懂一些财务法规,随意干涉财务人员的工作,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命令他们做一些违反违规的事情,从而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2、没有严谨的制度,无法遵循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一些企业不以账款分管原则为基础进行工作,企业领导或会计人员往往可以随时接触现金,所以常常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有的企业为了避免上级或者相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及监督,采取一些隐蔽收入手段,私自设置自己的小金库,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企业资金相互交错的现象。

3、货币资金预算不合理,筹集和使用不够经济。货币资金直接决定了企业变现能力的高低,它除了能够满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开支要求外,还能保障企业履行纳税义务及还本付息,所以如果企业筹集的货币资金足够多,那么将大大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增强企业资金的负债能力及流动性。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筹资货币资金的成本过高,但使用效益却不好,使得企业为了维持资金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但企业内部的资金却无法有效利用的局面。[ LunWenData.Com]

4、缺乏完整的手续,疏于防范。企业中有些出纳人员在填写收据及支票时往往不认真,从而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作案机会。

5、企业银行存款的余额调节表存在的问题。银行的对账单主要来源为企业的外部开户银行,具有较高的证明力和可靠性。

三、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但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货币资金的支持,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对货币资金内部的控制,并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使用、筹集及预算管理力度。要求企业必须确定出科学合理的货币资金持有量,并使货币资金在数量和时间上互相衔接,从而降低企业闲置资金的数量,提高资金利用率。

3、完善各种制度,使工作人员按章工作。严格以账、款的分管制度为基础执行工作,不让出纳人员登记会计记录,特别是禁止他们接触一些销售收入账目、坏账核销等会计业务;严禁非出纳人员接触现金。

4、规范各项操作,禁止出现漏洞。财务人员在填写收据及支票过程中必须认真严谨,应达到数字规范、字迹清晰的效果。避免出现漏洞给一些不法人员提供可乘之机。

5、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力度。在企业资金的内部监督工作中,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内部人员、经营活动及控制系统进行评价的方式,从而确定工作人员的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它是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的主要力量。

篇4

关键词:货币资金 集中管理 存货 应收账款

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货币资金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开展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A企业的主营业务为煤炭洗选及销售,因出现现金流严重短缺的情况,该企业聘请财务专家对其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经分析,A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财务专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集中管理货币资金,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企业的货币资金主要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一些文献中包含现金等价物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货币资金受其用途及流动性不相同、存在形式多样等因素制约,容易出现分布不集中的问题,进而导致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费用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因为历史原因,A企业在各银行共有十几个活期存款账户,每个账户中有多则一百多万少则十几万的活期存款,累计有几百万元的闲置货币资金,而其现在使用的银行活期存款账户只有两个。这样,这十几个银行账户的存在不仅因发生管理费、函证费等增加了财务费用,而且导致这几百万元银行存款未能集中到一起,既不能为生产经营服务又不能以协定存款等方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针对这种情况,A企业应该将富余的货币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中,同时注销多余的银行账户,将此部分货币资金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或选用有效的理财方式理财,从而减少财务费用的支出,或者增加企业的收入,增加部分现金流。

2.处理富余存货,释放占压货币资金

存货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或正常销售而必须提前存储的一些原料、燃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的数量、质量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合理的存货会以较少的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富余的存货不仅增加了存储成本,而且占压了流动货币资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在社会经济形势下行的大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转。

截止2012年7月份,A企业存有大量的煤炭洗选设备配件及洗选辅料,同时,在煤仓中存有大量的待售商品煤。从其半年报的财务信息中得知,存货占用率高出周边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10%,存货周转天数多于周边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8天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A企业应该通过转售、暂时退回等方式清理多余的配件及辅料,同时加大销售力度,更新销售观念和销售方式,尽快将库存的商品煤销售出去。从而降低多余存货,回笼货币资金,缓解现金流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3.回收应收款项,增加货币资金总量

从A企业财务信息资料及销售信息中得知,A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主要原因为2011年年末,A企业销售部为增加营业业绩向部分大客户赊销了大量的产成品。

针对这种情况,A企业可以在销售库存商品的同时收回应收账款,从而增加货币资金。考虑到既有库存情况及下半年较重的销售任务,A企业采取以下两种收回应收账款的方式:1、主动联系赊销单位,在其保证正常履行现有合同并按时付款的前提下,制定赊销款收回政策,主动让出部分利润,以现金折扣的方式收回应收账款;2、对于部分现金流不充裕的赊销单位,允许其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欠款,并且不加收承兑手续费。通过这2个方式,A企业预计近期内可以收回大量的应收账款,从而增加货币资金总量,缓解货币资金紧张的局面。

4.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缓解现金流紧张状态

商业信用指企业在商品或者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者预收货款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也是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商业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应付账款、应缴税金等应计未付款、预收货款。

A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两个方向增加流动资金,缓解现金流紧张的状态。在其运营过程中,大部分应付账款是付给原煤生产企业的购煤款,因其与煤矿距离较近,双方形成的购销关系比较稳固,所以A企业可以与此煤矿协商,将应付原煤款由原来的即时支付机制变更为延时两个月支付或者即时支付银行承兑汇票。A企业的预收账款中,主要部分是销售商的购煤款,为保证销售商付款的安全性,A企业已将销售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较大、信用程度高、使用量大的大客户,另一部分是散户,包括小型企业或者个人。A企业通过更新销售政策的方式,把大客户从过去可以无条件赊销的规定变更为需提前一个月支付80%的购煤款方可为其安排发煤的规定,当然,为体现互利性,A企业在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做了优化处理。

通过对商业信用的灵活运用,A企业基本上可以用销售商的预付款支付大部分当期所需的原煤款,极大地缓解了现金流紧张的状态。

5.小结

通过以上四则方法,A企业不仅可以成功缓解了货币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且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防范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学义.煤炭企业财务分析创新体系研究及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小舟.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朱学义,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 利润含金量; 货币再生产能力; 非付现支出

本文所论述的货币资金再生产源于企业内部。这种企业货币资金一方面来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方面来自经营过程的内部融资,即拖延债务支付,或加大经营活动的负债规模。前者是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后者是占用其他企业货币资金状况,企业货币资金再生产状况可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而向金融机构的借款或发行债券不属于源于企业内部的货币资金再生产。

一、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状况

(一)利润含金量(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利润总额

这一指标通常是分析利润可信度的,对此指标的论述也仅是局限于对分子、分母包括的内容和计算原理的分析。

笔者认为,这个指标还可以反映货币资金的再生产能力,当含金量指数大于或等于1时,企业才具备货币资金的再生产能力。对该指标的这种应用论述很少,特别是当分子分母异号时如何分析,二者的差异量多少才合适等问题,缺乏深入的论述,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努力。

利润总额代表当期经营成果,“含金量”则决定当期利润总额中有多大比例是现金。利润总额中现金越多,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越强。如果伴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则说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高,销售渠道通畅。

对此指标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利润总额异号时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于0,利润总额小于0。此时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大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如果伴随着主营业务利润的出现,企业货币资金生产能力较强;利润总额是亏损,是营业外和投资损失太多,及时调整即可,企业前景尚好。

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的情况就是这样,由于企业投资损失使得利润总额出现亏损,但经营过程现金流量大于零,说明现金的主要来源渠道通畅,于是很快就扭亏为盈。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小于0,利润总额大于0。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中较为多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小于零,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而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支出。那么,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支付则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去解决: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使投资活动推迟;在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不能被挤占的情况下,进行额外融资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在融资渠道匮乏的情况下只能用拖延债务支付或加大经营活动引起的负债规模来解决。

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分析,在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初期,由于其生产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磨合”状态,生产设备、人力等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材料物资的消耗量相对较高,进而导致企业成本消耗较高;与此同时,为了积极开拓市场,企业有可能投入较大的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从而有可能使得企业在这一时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的状态。

如果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持续出现上述状态,利润的质量应给予较差的评价。此时的利润多来自盈余管理的“成绩”或是非经常性业务的贡献。

康佳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6月份和9月份的报表就呈现这种状况,2008年12月底这种状况得以扭转。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利润总额同号时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利润总额都小于0。此时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不足以抵补经营过程现金流出,如果企业货币资金尚可以正常周转,靠的是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企业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差。差的情况要结合利润进行分析。当利润总额为负时,如果主营业务有利润,亏损的原因是营业外损失和投资损失太大,企业的营业利润不够弥补。而投资损失和营业外损失具有暂时性和不确定性,其损失不会太持久,如果加强对应收账款收现工作的管理,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差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如果主营业务是亏损,意味着企业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经营的主要业务亏损,仅仅加强对应收账款收现工作的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对企业资产整体运作进行调整,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同时考虑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因为此时企业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很差的原因已经不再单一了。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此时利润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一致的,报表虽然难看,但较为真实。真实的程度取决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异,差异越小,利润的真实程度越高。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利润总额均大于0。此时,说明企业运营正常,经营活动创造了正的现金流量,企业销售活动能及时收到现金,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1,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1时,货币再生产能力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但从总体上看,这种维持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的货币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1,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非付现成本=0。在此种状态下,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与利润总额的差额,正好有余力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这种情况比2)的情况好,可以给予谨慎好评。

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1,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非付现成本>0。这时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和利润总额的差额可以补偿当期全部的“非付现成本”,而且还有余力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如果这种状态长期持续,则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将对经营活动的稳定与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与提升,以及减轻融资压力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此种情况,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强。那么,强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以下进一步从企业外部货币资金占用状况和内部货币生产比两个方面分析货。

二、外部资金占用状况

外部资金占用状况比率=(应付款-应收款)/收入

应付款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相对越多,或者表明企业货币资金紧张,或者是过分精明甚至霸道;越小,表明企业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相对少,可能是企业货币资金宽裕,也可能应收账款管理不力。

该指标合适最好,什么是合适?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以购销渠道畅通,商业形象良好为主要标志。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商业形象是其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购销渠道畅通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前提;当利润目标与社会形象目标冲突时,以考虑社会形象目标为先,这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

对该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用以下两个指标。

一是应付款比率=平均应付款余额/收入

该比率可以作横向或纵向对比分析,看企业占用上游企业资金状况。同理可以计算预收款比率分析占用下游企业资金的情况。

二是预收款比率=平均预收款余额/收入

该指标分析对下游企业资金的占用状况。

三、内部货币节约比率=非付现成本/收入

造成企业现金与利润差异的原因是非付现成本的存在,非付现成本越多,企业利润质量越高,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越强。同时非付现成本越多,表明企业有意愿减少本期利润。

根据最近公布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就几个公司的货币资金在生产能力分析如下。

四、应用举例(见表1)

广宇发展集GD系列自动售货机的生产、销售、租赁、维修、改造、测试及技术咨询于一身,厂址在深圳。该企业2008年12月份利润总额是正数,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其不足部分主要靠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弥补;企业主营业务是盈利的,但由于营业外支出和投资部分吞噬了大量的利润,使得企业利润总额小于主营业务利润;评价是货币资金再生产能力差。

2009年3月该公司主营业务出现了亏损,但经营过程现金流量充足,由于经营过程现金流量充足,还偿还了大量的借款。经营过程现金流充足的原因是什么?看该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发现,2009年3月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较2008年都大幅萎缩,货币收入也萎缩,但相应的货币支出减少幅度大大高于收入的减少幅度,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4亿元,正因为这样,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但有趣的是,企业在经济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了180万元。

对于经营过程现金流量充足的原因分析如下:

以200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为根据,比较广宇发展和同类企业粤富华的外部资金占用状况比、内部货币节约比、内外结合货币资金生产状况比(见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广宇发展2008年对外部货币资金占用较多,销售收入每1元中扣除债权部分后有0.59元是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远远高于同类企业粤富华,这种占用状况在上市公司中也是较高的水平。每1元的收入占用上游企业资金0.3元,是同类粤富华的100倍;每1元的收入占用下游企业的资金0.35元,是同类粤富华的350倍。这种情况到了2009年3月怎样?看表3的分析。

对外部的资金占用比达到了收入的1 134倍,如此巨大的数据,能否说明一些资金充裕能够还银行贷款的原因呢?

综上,该企业货币资金生产能力差,对上下游企业资金占用状况严重,2009年3月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现金流量表上显现出经营过程现金流量充足,主要来自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

【参考文献】

[1] 汪一凡.含金量指数:判断净利润可信度的新指标[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8(1).

[2] 孙旭东.年报掘金[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

篇6

10月底,中金公司研究部对华联综超的评级为“维持中性”,理由是近几年公司新开门店较多,叠加行业消费低迷与费用上升等不利因素,故经营层面业绩压力仍较大。然而,中金认为公司当前净现金高于市值,决定将其目标价上调27%至7元。市场也多有观点认同该估值逻辑,因此本文对华联综超大量现金储备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进行分析。

净现金与财务费用双高有蹊跷

华联综超在2014年三季度末拥有的货币资金高达61.32亿元,而附息债务仅为约33.7亿元,对应净现金为27.62亿元。正常而言公司的财务费用应为负值,即产生净利息收入。然而,2014年前三季度,华联综超的财务费用为1.11亿元。同样,在2011-2013年间尽管公司账面的大量货币资金逐年递增,其财务费用仍然居高不下,且随着货币资金的余额的增加而逐年增加,2011-2013年间分别为0.76亿元、1.02亿元和1.43亿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首先来看华联综超对其大量货币资金的管理配置情况。表1显示公司可用来获息的资金余额在2011年就高达48.52亿元,之后呈逐年增加趋势,到2014年半年报的余额为60.11亿元。除了保留极少部分的现金外,华联综超将这些资金绝大部分存储于华联集团控股的华联财务公司和银行。自2011年以来,公司现金在华联财务公司存款的比例逐年增加,由38.5%上升至2014年6月末的53%。按照股东大会批准的额度,华联综超在华联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上限不得超过公司上年度营业收入的25%,而2014年6月末的存款31.86亿元已达2013年营业收入的24.9%。此外,公司从2012年起才开始向北京华联鹏瑞提供每次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15%的委托贷款业务, 2012-2014年的额度仅分别为1.8亿元、1.8亿元、1.7亿元。表1显示,即使加上委托贷款的利息收入,华联综超每年五六十亿元的货币资金才获得最高1.2亿元的利息收入,平均回报率仅为1.24%-2.37%。要是除去高息的委托贷款及少量现金,公司存在财务公司与银行的数十亿资金的存款利率为1.25%-1.90%。

这么低的存款利率令人难以理解。是否由于公司2011年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仍存在专户中未使用造成?根据最新的公司公告,2011年4月华联综超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净额为12.8亿元;截至2014年6月底,公司在专户内存放的募集资金余额仅为2.24亿元。2012年公司的存款利率为1.9%,显著高于2011年的水平,但在之后又大幅回落至1.6%左右的水平,说明存放于专户的募集资金利率较低并非是公司存款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再来看华联综超的附息债务情况。表2显示,公司在大量货币资金沉淀的情况下却大量举债。早在2009年11月公司就发行了7亿元的6年期公司债券,年利率为5.80%-6.30%。而且,华联综超从2011年起就开始发行额度为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当时的利率高达7.15%,尽管2014年的发行利率已显著下降为4.9%,仍大幅高于公司闲置资金的收益率。公司的附息债务融资总额在2013年显著上升,从2012年的26.23亿元增至34.83亿元。公告显示,华联综超在近两年发生的债务融资活动导致公司利息支出加重,比如:2013年8月发行了期限为两年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金额为10亿元,发行利率为6.35%; 2014年5月22日发行了5亿元的中期票据,利率为6.17%。在华联综超通过较长期限的债务融资后,公司在逐步减少短期借款,其余额从2012年末的13.8亿元减少至2014年三季度末的6.7亿元。

可以看出,华联综超为其附息债务支付的综合利率要大幅高于其闲置资金所获的收益率,这正是公司每年账面存在大量货币资金却还产生高额财务费用的原因。比如,2013年公司为34.83亿元各类债务的利息支出高达2.1亿元,平均借款支出利率高达6.88%,较其同期持有的58.76亿元资金所获收益率2.07%要高出一大截。

降低营运资本投入积累现金

华联综超的巨额现金是如何产生的?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2011年公司的现金增加额主要来自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外,2012年之后的现金增加主要由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华联综超的超市业务可谓是一头“现金牛”,在过去四年中最低也产生了4.77亿元的净现金流入。

华联综超近年来盈利能力较差,2011至2013年的净利润仅分别为0.58亿元、0.51亿元、0.41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由于获得了近1亿元房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公司的净利润才达到1.14亿元。 那么华联综超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分析表明,公司减少对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其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公司大量资金作为货币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未投入运营,使用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传统计算方法会极大地高估公司实际投入营运的资本。因此,可以使用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的方法来计算实际投入的经营性营运资本。 按同一思路,可以用长期资产-非附息长期负债来计算实际投入的净长期资产。而公司投入的净营业资产=经营性营运资本+净长期资产。表4显示了调整后华联综超的管理资产负债表,同时我们还将同处北京的竞争对手物美商业(01025.HK)的数据也一并列出,以方便比较。

可以看出,与物美商业类似,华联综超的经营性营运资本也为负数,说明占用供应商等方面资金以减少自身对长期资产的投入是超市行业的普遍现象。物美商业通过经营性营运资本占用资金为其2011年净长期资产的57.1%,到2014年二季度末该比率上升为67.9%。而华联综超2011年的相应比例就为65.8%,高出物美商业不少,而且在过去几年中还在大幅增加,到2014年三季度末该比率高达90.3%。这是由于华联综超在过去几年不断加大通过营业营运资本占有第三方资金的力度,其经营性营运资本由2011年底的-14.85亿元降低为2014年三季度末的-26.02亿元,导致其净营业资产在同期净长期资产增加了6.24亿元的情况下,还从2011年底的7.73亿元降低为2014年三季度末的2.8亿元。对比起来,物美商业的净营业资产在这两个时点都基本保持在18亿元左右的水平。

在2014年三季度末,华联综超的股东权益仅较物美商业略低20%左右,但公司对净营业资产的投入却仅为物美商业的1/6不到。这反映了华联综超绝大部分的股东投入资本被沉淀于货币资金中,公司调整现金持有后的附息债务净额从2011年底的-22.66亿元降低为2014年三季度末的-28.24亿元,意味着公司最新的季末净现金持有占股东权益的91%。

高额应付账款占用资金

国内超市行业通过营运资本占用资金的秘籍在于高额应付账款。表5显示华联综超的应付账款余额在2011年末就高达25.47亿元,到了2014年三季度末已增至35.54亿元(二季度末为32.81亿元)。这样的应付账款水平已高出物美商业,而物美商业的同期营业成本大致要超出华联综超50%。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两个公司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可以看出,华联综超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自2011年以来一直大大高于物美商业,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13年已达114天。也就是说华联综超的供应商在销货后正常需要接近四个月才能拿到货款,而物美商业的供应商收款平均仅需两个半月左右。这与此前某知名品牌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的信息基本一致,“以该品牌为例,北京华联方面的回款期为45天,但这一回款期内商品售罄却要两个月以上,有些门店甚至达6个月”。拖延供应商的回款期并非没有代价,一方面容易使华联综超与供应商关系恶化;另一方面供应商在定价时可能也会考虑到回款的因素而提高价格。

现金低效运用拖累盈利能力

从表6对华联综超与物美商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华联综超在总资产高于物美商业的情况下,其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却大幅少于物美商业,市场也对应给予华联综超低得多的估值。两公司的毛利率相当,均在20%左右,但华联综超的销售净利率却连物美商业的零头都不到,显示其管理效率不佳。华联综超过去三年的ROE极低,从2011年1.9%的水平还连年下滑。对比起来,物美商业尽管也面临经营困难,但其2013年的ROE仍有12.4%。

华联综超的盈利能力如此之弱,一方面是源于其营业资产经营不善,导致税后净营业利润率在2011-2013年间只有0.8%-1.3%,较物美商业2.2%-3.6%的水平低出一大截。尽管华联综超的营业资产周转率能达到14.8-28.6倍的高水平,仍不够弥补公司低营业利润率的负面影响,其营业资产收益率仍低于物美商业。正如表4所显示,华联综超对净营业资产的投入不到物美商业一半的水平,导致其净营业利润总额大幅低于物美商业。

另一方面,华联综超的净现金与股东权益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高达74.6%至85.8%,大大高于物美商业的水平。而华联综超对资金的低效管理导致公司数十亿元的净现金储备不仅不能产生收益,每年还要支付大额利息费用,这也是华联综超低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比起来,物美商业的净现金水平更低,但却能产生净利息收入。

集团定位决定业绩

2012年12月,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通过海南鸿炬实业向华联集团增资3.5亿元,获得其30.43%的股权,替代北京市国资委成为华联综超和华联股份(000882.SZ)的实际控制人。从2013年之后华联综超对公司大量货币资金的处置方式来看,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在接手控制权后并未改变前任大股东对华联综超在集团中“现金牛”的定位,而是继续利用其连锁超市的平台大量产生现金流,并将巨额资金存储于集团财务公司或相关业务银行,为集团公司廉价利用资金提供便利。

华联集团目前对华联股份的定位为类REITS的购物中心经营管理商,对资金的需求较大。

华联集团在2014年1月投资9.12亿元通过定向增发对华联股份增持了15.34%的股份,从侧面也可以看出集团资金的流向。如果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短期内不改变对华联综超在集团中的定位,公司目前60多亿元的货币资金恐将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其业绩恐怕也不会有实质上的好转。那么,简单地从华联综超的净现金或市净率的角度来讨论公司估值的意义也不大。

篇7

关键词: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集团管理;网上银行

一、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从货币资金的周转环节来看,包括收入环节的管理和支出环节的管理;从货币资金的存在形式来看,包括银行存款的管理和库存现金的管理。

(一)货币资金收入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收入环节的管理包括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专项经费资金管理以及自营创收资金管理三个方面。外宣期刊出版单位以对外宣传为办刊宗旨,刊物政策导向性强,盈利能力相对薄弱,经营收入比重较小,财政拨付的预算资金和上级单位拨付的专项经费是其货币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货币资金支出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支出环节的管理包括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专项经费支出管理以及自有资金支出管理三个方面。外宣期刊出版单位的主体业务围绕着期刊的出版与发行展开,财政预算资金和专项经费资金是其货币资金支出的主要渠道,自有资金支付相对较少。

(三)银行存款管理

银行存款是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的主要存在形式,银行账户管理是其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外宣期刊出版单位一般开设两个银行账户———零余额账户和自有资金账户。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定期向预算单位下达用款额度,预算单位在批准的额度和范围内,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自有资金账户用于办理财政预算资金以外的款项收支,包括上级单位补助拨款的收支和自营创收资金的收支等。

(四)现金管理

现金作为货币资金的一种存在形式,虽然在货币资金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却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此,遵守现金管理制度,控制库存现金数量,也是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收支监管不严

财政预算资金存在不严格执行预算、不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的现象;专项经费资金存在相互占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经营创收资金存在监控不力、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设计有缺陷,存在岗位职责不清晰、印鉴管理不规范、账目核对不及时、审批流程不合理、会计控制不严格等现象。

(三)资金缺乏统一管理

从出版集团整体来看,资金过于分散,管理不均衡。有的单位资金闲置,存在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有的单位则资金不足,面临筹资成本高的问题。

(四)忽视网上银行管理

对网银风险认识不足,存在流程设计不科学、U盾管理不严格、大额支付不设限等问题,导致资金安全存在隐患。

三、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收支管理

1.加强财政预算资金收支管理

(1)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财政预算资金收支通过零余额账户管理。对于基本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及规定;对于项目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准的用途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2)加强财政预算资金支付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在制版、印刷等出版发行方面的开支均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由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交支付申请,审核通过后由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开出支付令,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单位。财政直接支付款项的收支通过国库直接办理,因此资金风险较低。财政授权支付由单位自行在支票等付款单据上填写授权支付信息后,即可通过零余额账户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灵活性较强,因此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随着财政领域防腐体系建设的发展,推行公务卡成为进一步加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向职工做好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及时办理公务卡的报销及还款手续。对未使用公务卡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但规定可以暂不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情形除外。

(3)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会议费和“三公”经费开支。“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这类开支最容易引发腐败行为,应该加强管理,严格审批程序。由于零余额账户年终清零,有些单位在年底集中“花钱”,大额开支前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导致盲目采购,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应当合理编制资金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严格控制资金支付环节的风险。

2.加强专项经费资金收支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的专项经费一般由上级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拨付,通过自有资金账户收支。专项经费具有指定的用途,应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原则。专项经费要独立核算,建立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跟踪问效机制。

3.加强自营创收资金收支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通过开展日常经营活动,取得发行、广告、劳务等收入。自营创收资金通过自有资金账户收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的直接管控较少,因此应严格管理,不得设立账外账。对于自有资金账户中暂时闲置的资金,应当选择收益较高、动用较方便且本金有保障的存款方式,例如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等。对于现金收支也应严格管理,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不得“坐支”现金,严防“白条抵库”现象。

(二)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内部控制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1)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收款的经办与记账、支出的申请与审批、付款的审批与执行、现金保管和盘点清查、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等,均属于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出纳作为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在出纳人员缺岗时由会计人员代管库存现金、代办银行业务,这种做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

(2)加强银行印鉴管理,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印鉴保管人员应配备专门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3)加强对账管理,关注资金异常流动。外宣期刊出版单位与货币资金管理相关的对账主要包括债权债务账目的核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分类账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等。通过对账,不但可以发现记账错误,而且可以查出挪用公款、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安排出纳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种做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

2.授权审批控制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明确各类开支的审批流程,规定相关岗位的审批权限,对大额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付款前,财务部门应对内容的真实性、单据的合法性、手续的完整性进行审核,把好支出环节的最后一关。

3.实行归口管理

在收入环节,外宣期刊出版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在支出环节,应当明确归口管理的开支项目,增加归口部门审批程序。例如,稿酬及校订费开支由总编室审批、探亲路费开支由人事部门审批、教育经费开支由培训部门审批、招待费开支由外事部门审批、交通费开支由公车管理部门审批等。

4.会计控制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财会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障财务软件安全。会计软件管理人员应根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禁止不相容岗位之间交叉使用账号操作。

(三)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从出版集团层面来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统筹规划,分级管理

从出版集团整体来看,不同的出版物,出版周期各不相同,因而每个单位的资金循环周期也各有特点。在同一时点上,有的单位资金闲置,有的单位资金不足。为优化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出版集团可以设立结算中心,以吸收银行存款的形式把下属单位暂时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发放贷款的形式分配给资金短缺的下属单位。下属单位对所筹集的资金进行运作,落实资金投放的责任追究制度;出版集团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并协助资金的调度和回笼,从更高层次参与下属单位的资金管理。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可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实现内部调剂资金余缺,既减少了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又增强了下属单位之间的联系。

2.统一预算,全面监控

出版集团应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和现金流量分析制度。下属单位按照规定预测全年现金流量、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月度用款计划。出版集团通过对下属单位预测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调整下属单位编制的资金预算,并汇总编制集团整体的年度资金预算。在分析下属单位资金循环周期和使用需求后,调整下属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出版集团应当依据资金预算控制资金支出,对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进行合理调控,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超预算支出的审批流程严加规范,约束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实现对资金总额的管理控制。

3.收入汇总,统一结算

出版集团可以通过结算中心对下属单位的收入进行汇总,再通过结算中心办理下属单位的资金支付,实现集团对资金的统一管理。通过对内统一结算、对外统一支付,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及时掌握下属单位现金流的情况。通过审查各项收支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实现对下属单位资金运作的监控。

4.统一融资,降低成本

出版集团通过内部资金融通,可以盘活存量资金、减少整体贷款数量。当集团整体资金不足时,由集团统一从外部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增加集团活力。取得外部融资后,在完成外宣任务的前提下,结算中心应整体平衡内部放贷,一方面向经营状况良好的单位倾斜,鼓励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对经营状况不佳的单位提供扶持资金,帮助其渡过难关。通过对集团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创造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出版集团通过实行现金集中管理、银行账户集中管理、结算集中管理和融资集中管理,来实现对下属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通过统筹规划、统一预算、统一结算、统一融资来实现对下属单位的协调运作,从出版集团层面来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四)加强网上银行管理

随着网络结算的普及,网上银行管理也成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网上银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网上银行管理制度,加强网上银行风险管理

网上银行可以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公务卡还款等一系列业务,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资金安全风险。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建立网上银行的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向管理层报告网上银行的重大缺陷、重大隐患和重大变更等事项。单位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应当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保证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符合网银使用要求,并为网银运行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遵循制衡性原则,实行操作流程控制,规范使用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网银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明确数字证书的申请、领用、保管、挂失、注销等各环节的审批流程,对使用数字证书的人员、场所、时间加以限制,明确网银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对公网银用户至少配有两个U盾--经办人和复核人各一个,付款业务只有经过复核人确认才能办理成功。有的单位为了简化手续,两个U盾均安排出纳保管,由出纳操作网上付款的全部流程,这种做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

3.设置支付限额,实行动态监管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根据日常开支情况设置网上银行的支付限额,实现对交易金额的自动控制,防止大额资金流失,维护账户安全。为实现对银行账户的动态监管,出纳人员应当每天对银行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查询;对账人员应当定期将网银交易明细与银行对账单和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银行使用自动回单柜向客户交付业务回单,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客户等候时间,但最大的弊端是容易发生单据存放不及时和单据丢失两种情况。出纳人员收到银行回单后,通过网上银行进行逐笔核对,可以及时发现缺少单据的情况并向银行补办手续。综上所述,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从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对财政预算资金、专项经费资金和自营创收资金进行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利用网上银行的优势,通过出版集团对资金的集中管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盈利能力,全面做好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曾金平.浅谈出版行业营运资金管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

[2]齐亚芬.出版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构想[J].天津经济,2013(02).

[3]靳先德.出版集团母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J].会计审计,2014(30).

[4]黄东红.后改制时代下的出版营运资金管理[J].管理观察,2014(25).

[5]窦为恒,李莉.新闻出版行业资金集中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篇8

笔者为此撰文《万达地产:预收账款不是债?》(刊发于《证券市场周刊》第77期)认为,这个观点是房地产业一个流行已久的谬误。

囤地捂房导致房地产企业债台高筑

个人认为,囤地捂房、债台高筑是房地产企业无视预收款债务的主因。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房价飞涨,囤地捂房成为房地产业一个突出的现象,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导致房地产业负债率不断攀升。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末,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128家,其存货余额合计数由2003年末的953.41亿元上升至2013年末的18050.73亿元,存货周转时间由2003年的1.33年增加至2013年的4.02年。

存货周转时间以年销售成本除以期末存货金额计算所得,由于销售成本是已开发商品房成本,而存货中相当一部分是土地及尚在开发的项目,因此,4.02年的存货周转时间意味着房地业囤积的土地可能供其开发销售10年以上。

随着房地产企业大规模的囤地捂房,房地产企业的存货大幅上升,128家房地产企业总的资产负债率也大幅上升,由2003年末的54.9%大幅攀升至2013年末的74.6%。

中国商品房实行预售制,房地产企业通过预售商品房可以无偿占用客户的资金,房地产企业账面往往有巨额预收款项。随着房地产企业负债率的攀升,预收账款在负债中的比重也大幅上升。

2003-2013年间,128家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总额增加了13.48倍,预收账款余额则由193.9亿元增至6146.51亿元、增加了30.7倍!预收账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由2003年末的13.6%上升至2013年末的29.8%。

囤地捂房、债台高筑,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4.6%,加之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企业囤地捂房行为的打压、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出台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使得房地产商的融资能力受到削弱、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在此背景下,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缓解融资压力,主观上有“优化”其财务指标的动机,将预收账款直接从负债中扣除,并以此计算资产负债率,就成为行业共识,预收账款不是债,在房地产业遂成为一个流行的观点。

预收账款对房企资产负债率影响甚大

预收账款不是债,支撑这一流行观点的理由何在?笔者总结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房地产企业与预收账款相应的房地产项目销售结算完毕后,预收账款余额就会变成零,企业无须对外支付现金清偿;

其二,预收账款为企业带来大量现金,改善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其三,预收账款相关项目一旦竣工交付,预收账款结转至收入,可以实现收益,增加所有者权益。

应该说,房地产企业通过预售商品房可以无偿占用客户资金,确实有助于改善其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其偿债能力。但是,如笔者在《万达地产:预收账款不是债?》一文中所分析,房地产企业简单地将预收账款从负债总额中扣除,而不考虑与之相关的存货、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资产负债项目随预收账款的变化而变化,由此计算得出的结果将显著低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假设A房地产企业资产总额100亿元、负债总额80亿元,其中,预收账款30亿元,其资产负债率为80%;若简单地将预收账款从负债中扣除,则以此计算的资产负债率为50%。假设该企业的销售毛利率为40%、销售净利率为20%,计算结果显示,即使企业与预收账款相关的商品房已全部达到竣工状态,其项目全部销售结算后资产负债率也高达68.29%,而不是直接将预收账款从负债总额中简单扣除后的50%。

那么,对于有大量预收账款的房地产企业,如何合理计算其资产负债率指标?

还是以上述A房地产企业为例,假设其预售商品房前资产总额70亿元、负债总额50亿元,则资产负债率为71.43%;通过预售商品房获得预收款30亿元,全部为现金;则货币资金增加30亿元,资产由70亿元增至100亿元,预收账款增加30亿元、负债由50亿元增至80亿元。这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预售商品房前的71.43%增加至预售房后的80%。

从偿债能力的角度来考察,预售商品房后企业的偿债能力应该相当于甚至优于预售房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认为,可以将其资产负债率加以修正,修正的资产负债率为71.43%。即考虑到预收账款对负债率的影响,将预收账款和对应的货币资金同时从总资产、总负债中减去,得到修正的资产负债率71.43%;而不是仅将预收账款从总负债扣除、却不将对应的货币资金从总资产中扣除,由此计算得出的负债率50%。即使项目全部结算完毕,预收款归零,其资产负债率也将远高于50%。

那么,是否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适用这一方法,将总资产、总负债同时减去预收账款金额,来计算修正的资产负债率呢?

个人认为,关键要看企业账面上是否有与预收账款相对应的货币资金,当房地产企业账面货币资金余额大于预收账款余额时,可以用该方法计算修正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当账面货币资金小于预收账款余额时,则要考虑预收款的资金的流向:如果企业预售商品房所收到的资金被用于囤积土地、或者用于企业填补其他的窟窿,企业账面上并没有与预收款额相应的货币资金,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因此受到削弱,则不能将预收款从总负债中减去。

只有当这些资金被用于与预收款相应的商品房建设时,才可以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从总资产和总负债中同时减去预收款金额。

统计显示,128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3年末货币资金、预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64.02亿元和193.92亿元,货币资金余额是预收账款余额的1.877倍,而10年后的2013年,货币资金余额仅为预收账款余额的0.544倍。

从销售规模最大的4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万科A(000002.SZ)、保利地产(600048.SH)、金地集团(600383.SH)和招商地产(000024.SZ)的数据来看,也显示出类似的特征,除保利外,其他3家地产商2003年时的货币资金余额皆显著高于预收账款余额,而2013年4家公司货币资金余额皆显著低于预收账款余额。

这表明,近10年来,随着地价飞涨、房地产商大规模囤积土地,房地产商预售商品房所获得的资金相当一部分可能被用于囤积土地。

当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账面货币资金余额远低于预收账款余额,相当一部分预售商品房款被用于囤积土地,如果其所囤积的土地贬值、缺乏流动性,其偿债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篇9

关键词:高校;负债融资;风险

一、高校负债融资风险分析

(一)筹资渠道及资金来源的有限性

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有三种来源:财政拨款、学杂费和其他经费。但是国家财政资金现阶段投入不足,短时间内国家财政拨款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幅度有限。当前,学杂费收入是高校偿还贷款的主要来源。然而学杂费收入取决于高校的招生规模和学费标准,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以及个高等教育市场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上涨空间有限。至于其他经费,大多数高校以捐赠为主,并且捐赠资金是有制定明确用途的。而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和社会资本的能力有限。因此负债融资是高校对外融资不多的选择。

(二)负债结构不太合理

合理的融资结构应使高校各项融资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价值最大。由于目前高校融资主要用于新校区等大型项目建设,一般数额较大,负债的结构往往会对负债融资风险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在高校使用的银行贷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项目贷款,这类贷款的期限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的可控性较差,其特点是利率较高。另一类是短期流动贷款,这类贷款使用弹性大,易筹措,其特点是贷款利率低。但过多的使用短期流动贷款,则会导致负债融资风险的短期集聚,在不能保证适量现金流的情况下,会造成还款困难。由于商业银行借款多为满足中长期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高校在较长期限内面临着固定的还本付息风险,负债融资的期限和结构难以合理搭配,难以使风险最小化。

(三)高校信贷管理比较薄弱

首先,缺乏资金监管和约束机制。高校建设资金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筹措,并采用拨款的方式用于建设,资金筹措部门和项目建设部门脱节,资金拨付与项目建设进程不匹配,容易造成高成本贷款资金闲置。而且,部门间没有内在的约束机制,在拟定贷款项目计划时,缺乏深入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项目使用效益不高,甚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还缺乏还贷机制,偿债能力有限。学校收入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和学费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价格由国家严格控制,学校还贷资源是有限的。

二、高校融资风险的控制

(一)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创新融资渠道

这就要求高校科学举债。高校作为贷款还本付息的承担者,应当根据学校财力的承受范围科学举债,采取有效地措施防范贷款风险,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考虑贷款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对于贷款项目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根据高校建设规模,可以运用财务分析方法,预测高校所需的外部融资额。并且对贷款资金的投放时间,投放顺序以及投放数量进行科学设计,以保证贷款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这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二)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偿债基金

高校的贷款主要是靠自身的信誉或以学生收费权质押作为合作条件获取银行的信用贷款,因此高校要牢固树立信用观念,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以建立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偿债基金制度,即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偿债基金,为偿还贷款提供灵活的现金调度和充足的资金来源,对拟定的还款计划严格执行,保证如期清偿债务。

(三)加强贷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使用贷款必须支付利息,资金成本高,并要求到期归还,财务风险大。因此,学校在贷资金的日常管理上应更加严格,切实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贷款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提高贷款资金利用效益。根据建设计划及投资进度,合理安排贷款资金的投放,做到精打细算,节约高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减少不必要的贷款利息支出。切实加强对贷款资金的审计,着重从贷款资金使用计划执行情况、审批手续、支出方向、使用效益、偿还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

三、高校财务风险评价

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无论从哪个立场来说都是必要的。只有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以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比率

是高校全部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表示在高校资金的来源。从债权人方面取得负债所占高校全部资产的比重。该指标用于衡量高校利用负债融资进行财务活动的能力,也是显示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志。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表明高校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高校用在短期内能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很快偿还到期债务,很有可能有破产风险。

(二)年末货币资金结构指标

年末货币资金结构指标主有两种考核方式,即非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高校财务状况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体现在高校有多少可支配的货币资金。如果结存额多说明高校的支付能力强,资金调度运用的余地大,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因此,对期末货币资金结存额进行构成情况分析,可以反映高校真正可以支配的自有财力。

四、结束语

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有限与各高校自身建设资金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利用银行贷款来解决我国高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成为主要筹资手段。然而我们看到,负债融资在缓解各高校资金需求不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利润同在。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善于化险,在挑战中求生存,在机遇里求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生旺.对建立我国银校合作关系的前景和风险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1,(5).

篇10

■ 负实际利率和宏观调控紧缩引发的货币资金“体外循环”――民间借贷、企业直接向社会融资(或者集资)等非正规融资形式――已经对商业银行的收益和流动性形成挑战。

■ 当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在多元化道路上有所进展,但是从整体和根本上并未摆脱“以存定贷”的模式和格局。

储蓄存款分流渠道萎缩

自2003年下半年起,由于CPI的不断攀升,而存款利率并未改变,使得本就不高的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越来越低。

以1年期存款利率为例:

从2003年11月份开始,居民实际存款利率已为负数(-1.02%)。此后,负利率一直扩大。今年2月份,由于CPI回落,实际利率一度缩小到-0.12%,但随着CPI在3月份后再次攀升,实际利率也又从-1.02%扩大到7月份的-3.32%(见图1),已与1995年第三季度(这时期的民间金融曾十分活跃)的水平相当。

实际存款利率持续为负且不断扩大的趋势,使居民对在预期加息心理强化的同时,已开始降低储蓄存款比重。如图2所示,自从今年1月达到20.5%的增幅峰值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幅开始连续下降,到7月份已跌至15.9%,是连续第6个月下降。

从同比增加角度看,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少增456亿元,今年已经是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少增(见图3)。与此相对应的是,7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少增693亿元,连续4个月同比少增。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经过今年第二季度宏观调控及其调控效果的显现,再加上存款负实际利率的继续走低、储蓄存款下降的情况下,传统的储蓄存款分流渠道却并没有应声而动。

一般来说,储蓄存款的分流渠道主要有三条:消费;基金、国债和股票等证券资产;房地产等。现在依次来看我们的研究结果:

结论1:储蓄资金今年向消费转化的量有限。

剔除物价因素,第二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为11.6%,这说明,有部分居民储蓄存款转化成了消费。但是到了6月份,这一数字为9.8%,比5月份下降了4.7个百分点;7月份则继续下降为8.8%(见图4)。可见,从6月份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结论2:今年储蓄存款分流到证券市场的资金十分有限,并呈现萎缩趋势。

图3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少增始于今年2月。联系到一季度股市上涨、基金发行火爆的实际情况,可以判断,在第一季度时,证券资产的确分流了相当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但从第二季度起形势出现逆转,基金发行急剧降温,证券市场也一直处于调整阶段(如图5所示),其表现为:

■ 从5月开始,基金首发规模出现大幅缩水,5月单只基金平均首发规模较3月和4月分别下降了58%和53%;

■ 在一级市场,国债发行规模在经历4月的高峰后也开始缩小;

■ 股票市场融资规模虽在6月后有很大增加,但是随着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出现及暂时停发新股,8月以后的融资规模明显缩小。

结论3:房地产市场在今年第一季度分流的储蓄存款较多,第二季度也还在继续分流,但是今后的分流作用也将出现萎缩趋势。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房地产销售价格虽不断上涨,但房租价格涨幅有限(参见表1)。这表明,投资房产的成本上升,而收益几乎不变。

货币资金悄然体外循环

储蓄资金量在持续下降,而传统分流渠道的分流作用却在萎缩,那么钱到底去哪里了呢?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这意味着,储蓄存款分流可能正在演绎成货币资金的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指货币资金脱离正常金融体系而循环。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民间借贷、企业直接向社会融资(或者集资)等非正规融资形式。货币资金体外循环则意味着,尽管居民储蓄率(储蓄占收入的比率)很高,但居民储蓄存款却不构成银行机构的存款资金来源,也就不构成银行的企业贷款资金运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及市场经济理念的双重影响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的提高和居民投资渠道的拓宽,居民越来越关注风险-收益指导下的资产结构调整。

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可使得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变为负数。因此,部分居民,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区部分居民,将已有储蓄存款或者新增收入转变为非银行的金融资产收益形式,通过资产结构调整来追求更高收益率,或者说仅仅在寻求正收益率。这种情景曾经在1995年前后出现过。1994年1月~1995年4月,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在-10%~-17%之间波动,民间借贷和企业等机构直接融资就非常盛行。

今年3月,中央开始紧缩银根、控制信贷和土地投资增长过快,5月更是运用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直接控制信贷增长过快的部分银行的流动性,这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部分急速下降。然而5月以后,跌幅虽出现缓解,但是两部分资金的趋势却出现分化。企业自筹资金部分迅速止跌并快速回升,尤其是7月份,自筹资金同比增幅竟领先国内贷款增幅高达约20个百分点(见图6)。同在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明显反弹(见图7)。

可见,正是企业自筹资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

由于股票融资同比增幅自今年3月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所以可以推定,企业自筹资金的主要来源应是自有资金和其它资金。按图8所示,除4月份外,自有资金和其它资金增长速度一直不相上下。7月份自有资金和其它资金增幅显著提高,前者从-7%反弹到30.8%,后者从-6.1%反弹到31%。

企业自有资金的增长部分,除了来自企业利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信贷。但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企业自有资金和其它资金”中,包含着通过非正规信贷和融资的部分,即“脱离银行进行体外循环的储蓄资金”,其资金运动方式为民间信贷和企业非正式直接融资。

受挑战银行收益性和流动性

当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在多元化道路上有所进展,但是从整体和根本上并未摆脱“以存定贷”的模式和格局。因此,资金来源的多寡决定了资金运用的规模,储蓄存款依然是支持信贷资产和利息收益的支柱。

目前,利息收益占银行机构总收益的90%左右,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70%左右。按图9所示,2003年,上市银行近80%的净利润来自利息收益。由于居民储蓄存款是储蓄存款的主要部分,居民储蓄存款总量和增速下降,将给银行业的收益和业绩带来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的“揽储竞争”也将愈演愈烈。

反映流动性问题的一个主要指标是贷存比。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存款规模决定贷款规模,因此当银行贷款规模不变时,作为银行资金主要来源的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和同比持续少增,将会对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当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时,则意味着银行流动性越来越差;即使银行贷款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低于存款下降速度,流动性问题仍会存在。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存比都比较低,相对来说流动性问题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其在存款上居于主导地位,居民储蓄下降程度相对较轻;且由于其国有性质,在此次宏观调控中贷款的压缩程度较重。而除四大国有银行外,其它银行贷存比正呈上升趋势,说明存款对贷款扩张的支持程度在下降,银行流动性问题日益严重(见图10)。

要解决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问题,必须改变储蓄增幅下降的现状。究其根源,必须设法改变目前的负利率状况,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储蓄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是首要任务,这既有助于改善负实际存款利率,也有助于降低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从而有利于储蓄存款体内循环的稳定。同时,还有利于抑制目前部分受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冲动。

今年4月,发改委针对地方的价格控制的两条线是以行政性手段推行价格政策,政府直接抑制价格上涨幅度和节奏。但是,在本轮结构性过热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抑制通胀根本的途径还在于抑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和价格。

篇11

【关键词】企业,筹资风险,对策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定义

企业的筹资风险属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之一,是指企业通过融资进行经营,但是融资期限到期不能按时归还本金及其利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那么筹资风险主要有哪些特征呢,了解掌握这些特征能够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风险的意识,以便企业形成风险谨慎的意识。

二、筹资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企业筹资的外部风险的主要成因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当局不稳定、战争等因素导致的企业经营环境变得十分恶劣,进而引起企业的资产直接被政府没收的风险,融资进行的投资项目直接被政府没收,但是自己还得到期还款,这就是筹资的政治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变动给企业筹资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税收制度的风险,比如税法规定,债务融资所产生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利息具有抵税的效应,而采用权益融资的话,企业所发放的股息是不能够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税法的规定使得上述来两种融资方式所产生的实际资金使用成本不同,就可能加剧企业的筹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就应该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筹资方式。

金融风险,它是指在金融市场由于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的资金拆解利率不利变化的风险,资金的供大于求,如果供大于求,供方竞争加剧就会出现需方市场,利息率就会下降,这时对资金需求者有利;反之则不利。企业本身无法控制金融市场风险,而且其带来的影响面一般都比较大,所以必须引起企业的关注。

2、企业筹资的内部风险的主要成因

企业筹资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债务融资风险和权益融资风险,是我们企业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的风险,也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风险。

负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到期不能归还本金及其利息的风险。负债规模越大就会增加利息费用,到期偿还的压力就较大,但是债务规模增加也能够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但是企业必须得注意适应自身的财务杠杆水平,做敏感性分析。负债的利率也是企业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在筹措资金时,如果当时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也较低,如果采取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正回购操作就会提高企业的贷款成本,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净利润。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根据企业的资金经营活动特点安排的长期和短期借款的比例结构,长期借款主要用于长期资产和短期借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使用,匹配的财务现金流模型能够增加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并且企业贷款的期限结构与其相应的利率也成正比关系,短期借款利率比长期的低,企业存在可能把长期借款用于短期资金周转这就使得企业走进寅吃卯粮的境地,财务风险加大。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确定适合自身的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者融资方式的成本有所不同,权益融资成本较高,股利不能税前扣除,但是企业的到期偿债压力较小,债务融资成本较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能够税前扣除,具有抵税效应。因此,企业应该权衡两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比例,使得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主要有每股收益无差异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2、针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且应该结构自身的财务特点。对于制造型企业这种重资产型的企业应该较高利用企业的财务杠杆,融资方式劲量选择债务融资方式,比如,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对于商业型的企业来说,他们不存在大量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一些即将流通的存货,这种企业的融资方式就可以采取短期债务融资,主要是用于短期的资金周转。高科技型和服务型的企业,他们与制造型企业不同,是轻资产型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财务风险,因此应该采用权益融资方式,比如通过VC或者PE进行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融资。

3、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我们都知道流动性越强的资产盈利性就越差,那么对于货币资金来说盈利性是最差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保留一定的货币资金用于企业的日常需求,那么怎样的流动资金水平是企业的最佳水平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两种货币资金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资金的存货管理模型,它的思想主要是依据存货管理的模型对资金进行管理,是存货管理模型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应用。但是它面临的假设前提较多,模型的可操作性不强,企业如果就按照该模型进行资金管理的话可能存在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大相径庭的现象。

其次是资金的随机模型,该模型对于企业的来说就具有可操作性,它可以根据数理统计方式计算出一个企业的平均水平,然后企业再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一个货币资金的最低限,只要企业的货币资金高于平均水平企业就进行证券投资,只要企业的货币资金达到企业设定最低限,就得卖出证券收回资金,其他情形下不用考虑货币资金的水平。

总而言之,当今的市场是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管理好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其中筹资风险是重点之一。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动力,筹资则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怎样做到控制企业的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子云,司徒永富. 企业风险管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P2-5

篇12

验资业务作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定鉴证业务之一,既是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事务所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多种原因影响,验资一直是事务所的“鸡肋”业务,其风险与收入存在不对等性。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实际业务中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对验资业务采取回避态度。为了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验资实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一、验资业务相关概述

(一)验资业务概述

验资作为一项鉴证业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活动,尤其在信用环境不发达的经济体系中,在企业设立时具有重要的欺诈防范功能(而在美国或其他信用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中,验资业务没有存在的基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规定,“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验资报告作为具有法定证明效力的文件,供被审验单位申请设立登记或变更登记及据以向出资者签发出资证明时使用,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验业务,对于虚假出资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清洗、隔离作用。但由于验资报告自身固有的缺陷,《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第三十四条规定,“验资报告不应被视为对被审验单位验资报告日后资本保全、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的保证。委托人、被审验单位及其他第三方因使用验资报告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与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关。”

在具体实务中,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而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企业设立验资过程中的风险与对策。

(二)验资风险与主要成因

验资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存在不恰当意见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根据投资收益理论,理性经济人在进行某项业务活动时,要求风险与收益具有对等性,否则投资者将采取不作为的态度。但由于验资业务的特有属性与复杂性,使得注册会计师的验资收入与其所承担的验资风险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实际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服务与需求目标的不一样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在一定的期限内具有一定的鉴证作用。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能力有限性与验资报告的固有缺陷,使得验资报告承载了第三人过多的期望。根据相关规定,验资报告只是对企业某一时点出资情况的一种静态证明,不具有今后保证的溯及力。但现实经济活动中较多的第三方使用者将验资报告作为验资企业以后偿债能力的保证书。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2号函也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在报告中注明本报告仅供年检使用、本报告仅供工商登记使用等类似内容的,不能作为其免责的事由。”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企业若发生经营失败,使第三方遭受损失,则第三方将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出具资金证明的其中介机构作为连带责任人进行诉讼,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面临较大的诉讼风险。

2.行业间的理解不一样

由于其自身行业特点、思维与理解方式的不一样,导致注册会计师、律师与法官之间对验资业务存在较大的理解差异。在实务中,法院是按相关司法解释来判案,而注册会计师执业却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文件进行操作,在这种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情况下,当出现法律诉讼时受损害的只能是注册会计师。同时律师事务所作为自负盈亏的中介机构,其存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多是一种附带产品,因此有时会推动第三方加强对事务所诉讼的动机。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具的56号函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虚假验资证明无特别注明,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亦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进一步把注册会计师推向风口浪尖。

3.客户与第三方的合谋

验资,作为一种受托业务,其活动的顺利执行与完成需要客户与相关第三方的配合。但在实际中,某些客户为了实现虚假出资的目的,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购买某一些中介结构的不合法证据,故意隐瞒自身真实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即使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也未必可以发现验资中的腐败现象。虽然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2号函指出,在“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其虚假或者不实”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提出免责请求,但实际中对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是否遵守了职业谨慎性的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二、具体验资业务的风险与防范

《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在实务中对应的验资业务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实务与无形资产。由于不同性质的资产具有不同的价值与使用特点,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验资业务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与执行的流程也会不一样,从而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也将不同。

(一)货币资金验资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篇13

[关键词]流动 收益 风险

营运资金就是企业营运所需的资金,能应对和防范经济危机。它是企业资产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营运资金像奔腾不息的河水一样孕育着企业的血液和生命。水流得越快,供血充足,企业的生命力越强,增值速度加快;水流得缓慢,不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获利能力。而且财务风险加大,严重时甚至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停止。因此,使得营运资金管理成为企业日常最大量的一组理财活动。

1 营运资金内涵

从会计角度看,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它反映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则营运资金反映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是对企业所有短期性财务活动的统称,并且它与诸多财务指标密切相关是整体财务结构的组成部分。

所谓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按照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速度越快,流动性越高,反之亦然)划分,流动性最高的资产属货币资金;其次是短期投资;再次是应收账款;最后是存货。同样的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又称短期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项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及应付利润(股利)等。

2 曹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

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即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

2.1 营运资金的运用

先从流动资产看,流动资产的总体规模及其内部结构的安排,隐含了企业管理当局对于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的选择和搭配,流动资产总额以及流动资产内部较大比例的速动资产(流动资产总额减存货部分),特别是较大比例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流动性充裕,自然很强,偿债能力较高,相应地,无力偿债的风险也就较小;但是,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相比,流动资产的收益性较差,而且,现金等流动资产越多,收益能力越小:反之,道理亦然。

2.2 营运资金的筹措

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增加股东财富,既要讲求收益,同时又要考虑风险。因此,营运资金管理就是要考虑如何将资金配置在各项资产之间以及如伺筹措这些资产听需的资金问题。

从流动资产的筹资安排看,持有流动资产所产生的资金需求,既可以依靠长期筹资(包括股东投资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也可以依靠短期筹资也即流动负债来满足,或者是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二者的共同存在和一定搭配来予以满足。一般说来,长期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因而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显然不如短期筹资更合算。但是,长期筹资所面临的偿还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又小于短期筹资,它不像短期筹资那样会经常处于还债的压力之下。

3 营运资金管理的必然规律

营运资金管理是提高企业获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指从原材料采购、运输、组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售、账款回收的整个过程。如上例:甲级工贸公司年度销售贷款回笼率达95%,而乙级工贸公司年度销售货款回笼率达75%。从这两家工贸公司贷款回笼指标看,企业经营各项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资金有无保证。这里用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公式来表示这一循环过程:

货币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货币资金周转期:指以现金支付各种和生产有关的成本费用开始,一直到将产品卖出并且收到现金时为止所需的时间;

存货周转期:指从原材料转换为产成品,再将产成品卖出并收回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

应收账款周转期:指应收账款转换成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

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指以赊购方式取得原材料一直到以现金将应付账款还清所需的平均时间。

不难看出,货币资金周转期越长,企业对外融资需求就越大,所以,如果加速资金周转循环、缩短货币资金周转期,也即缩短存货周转期或减少存货占用。加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尽量展延应付账款,企业变现能力将大大提高,风险降低,利润增加。同时,受当前全球性金融风波和经济危机影响,有许多原是知名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失败(案例盛多,不予举例)。究其原因,除了盲目扩张、管理效率低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虑营运资金与长期资金特别是固定资金的配置以及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合理配置。

4 如何加强对营运资金管理

首先,企业要确定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营运资金政策,它包括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和流动资产筹资政策。如果企业采取较宽松的营运资金政策(例如给予客户较长的信用期间以及持有较多的存货)会使应收账款及存货的余额增加。反之,企业若采取严格的营运资金政策(例如提高信用交易门槛及缩短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天数)就会使应收账款及存货的余额降低。企业应根据客观环境及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而在流动资产的筹资政策中,一般说来,应付账款是最优先被考虑的项目,如同该企业会给予客户信用交易而产生应收账款一样腆货方也会提供该公司应付账款的余额,让公司在进货时不需立刻支付现金。因此,应付账款是由供货方所提供给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剩下的不足部分,再考虑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或自有资金支持,其间的结构安排,必须慎重考虑。

其次,预估企业未来的营运资金需要量。但我们不能直接以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来估算营运资金的需求,而是要看营运实际的需要来决定。这就要求企业做好营运资金的预算工作。它可以将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和政策具体化从而为今后营运资金管理指明方向,并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再次,流动资产项目的管理,主要是对应收账款和存货项目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很明确,越早收回越好。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信用期限政策来控制回收应收账款:通过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严格控制账等办法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谈到存货的管理,如戴尔公司的零存货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极限式管理方式,它是日本企业首创、并被许多企业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消除大量存货的办法。当然,对产成品存货积压过多的企业,应从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分析研究企业的市场环境,制定有利于促进销售增长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篇14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本 发展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与促进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拓展及金融工具的深度开发越来越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运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规模不断扩张,也越来越依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推动。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和个人有可能更多地利用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或进行证券投资,相当一部分社会资金出现“脱媒”现象,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出现某种程度的萎缩;同时,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开发金融新产品和大量运用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涉足投资银行业务,甚至借助资本市场使传统的信贷扩张途径发生质变。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使金融体系内部的发展关系日益复杂化。

(一)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

一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资金分流,使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证券市场股票和长期债券投资抽走了商业银行较为稳定的定期存款和长期存款。二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使流出和流入商业银行的资金期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增大。三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存款增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的减少,而且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本身对于间接融资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增加。四是资本市场发展所造成的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短期化,同时,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资产结构等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五是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商业银行为保持其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被迫降低存贷款利差,加上资本市场众多新金融工具竞争的打压,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促进

其一,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能够超出传统的融资渠道开展多元化筹资业务。其二,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实现其各种资产的有效组合,从而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取资产收益。其三,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及依托其形成的新型金融工具,有助于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引起的金融风险(如对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其四,利用发达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证券市场价格变动、证券交易量变化等信号,调整信贷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其五,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介入或独立操作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并开展与此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

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融合及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一)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融合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社会再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来看,企业既需要筹集短期流动资金,也需要筹集长期资金,各类投资者也会根据自己所拥有或可支配资金的性质,分别将其闲置资金投向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获取利润,两种市场缺一不可。而且两种市场的规模、结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两种市场的利率随资金供应总量和需求总量的变化而相互影响。尽管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利率与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利率的变动不可能完全同步,甚至经常出现不对称性差异,但总的说来,两者变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短期资金利率的变化与长期资金利率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两种市场是彼此沟通,相互包容的。虽然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各自大致有其自身运动的范围,但相当一部分资金运动的弹性较大,没有严格意义的运动区间。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交易的对象都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本质是流动性和逐利性。两种市场上货币资金收益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流动。就筹资者而言,某些资金的筹集主要是根据资金的获取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来决定筹资市场;就投资者而言,某些资金的运用主要是看哪个市场具有更为有利的获利机会。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这种收益率传导机制和自由流动机制,使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联动体。资金供求双方都可能集短为长或化长为短,灵活调整资金借入和运用的结构。事实上,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只是人们为了分析之便而作的一种理论划分,现实经济生活中两种市场是相互包容,彼此沟通的。

(二)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所谓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是指法律限定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长期金融业务及证券买卖、信托业务等由其他专门的金融机构来经营的一种银行经营与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基本上被限定在货币市场范畴之内,几乎不允许涉足资本市场业务。

在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贷款为主,贷款的偿还期很短,流动性很强,有利于保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且,职能分工型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商业银行集中人力财力开展专门的信贷业务,提高其在相应金融业务上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