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行业背景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

篇1

显著受益二股政策放宽

公司所处大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属于体外诊断领域中的人体微量元素检测市场,主要包括相关检测仪器、检测试剂等。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提供临床检测分析仪器及配套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系统集成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60%。微量元素检测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孕妇与儿童,目前市场规模仅有不到2亿元,按信达证券的测算,潜大市场规模可达20亿元,换句话说,存在10倍的增长空间。据了解,微量元素检测是孕妇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特别是在晚婚晚育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孕妇一般会在孕前与孕中做两次微量元素检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普通意义上的“单独二胎”。据《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统计,2014年以来,已有包括浙江、安微等省开始落实“单独二胎”政策,预计在未来一两年以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执行该政策,由此带来一轮生育高峰。机构预测,2014年以后每年新生儿将增加100万,对应的计划怀孕的妇女增加更多,意味着微量元素检测市场规模增速则会增加20%左右,公司作为该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有望成为下一轮婴儿潮中的受益者。

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最高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医疗器械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以及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增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如今新医改正大张旗鼓地进行,成了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占医药总市场的14%,与全球42%的水平还相去甚远,可挖的潜力非常大。无论是产业界,还是研究界,均认为下一个十年将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黄金十年。

菁英时代是深圳的老牌私募基金,其领军人物陈宏超认为医疗器械行业值得看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需求面爆增,医疗改革、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趋势以及国民消费水平、保健意识提升推升医疗器械需求量。第二,药械使用结构改善,2010年医疗器械占医药工业产值比重仅14%,全球平均水平是42%,我们国家距全球平均水平有2倍差距,差距就是未来发展的空间。第三,器械公司成长空间大,医疗器械公司现在都比较小,未来跑出牛股可能性大,A股医疗器械类公司就三四家市值超百亿,离国外美敦力3000多亿人民币市值差距甚远。

公司业务扩张性良好

据了解,近几年积极向体外诊断其他领域拓展。2007年公司就着手研发微流控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分子检测领域。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免疫荧光检测平台,主要开发适宜临床快速检测的免疫类产品,当前公司正在这两个平台上积极有序地开发配套产品,向病毒、肿瘤检测领域扩展。随着配套产品的逐步完成,公司的产品品种将极大丰富,已完成“腹泻四病毒联合检测试剂盒”等注册上市。

2014年2月14日,包括中信产业基金、东兴证券、泰达宏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赴公司调研,对于众机构所关心的微流控技术产品申报注册问题,公司表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的仪器目前正在申报注册中,因其技术为国内首创,相关仪器注册时间和国家标准确立时间都相对较长;公司此产品为“仪器+试剂”配套的检测系统,即便仪器获得注册,后续仍需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剂注册,整个系统才能进入市场推广。新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文件可能对以后公司的新产品注册有一定的帮助,但要视具体的品种而定。

公司估值低于医疗器械板块平均水平

篇2

数据的激增一方面带给人们更多希望 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改善公众健康监控、并作用于临床治疗,提升医生对于患者的管理等。但在另一方面,数据的增长让不少医疗机构的信息中心疲于对数据量的应付,”我们医院这几年净忙着添置存储设备了。大型医院每年的数据增量在数十TB,仅医学影像每年可达20TB。”这是不少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面对医疗大数据发出的感慨。

面对医疗数据快速增长带来的收获与困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状?又该做好哪些准备?

当数据变“大”的时候

面对这样的疑问,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医疗数据的爆炸是否是个真命题。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剑峰认为,很显然,这份报告针对的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事实上在很多医疗结构中,如果数据的产生仅仅是针对电子病历或以个人为单元的结构化数据的,那么这将不能被称之为医疗大数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采集越来越趋向于具备大数据的特征,同时,一旦电子病历等数据是覆盖到所有人的范围时,通过对于关联数据的分析能够对某种潜在情况进行预测(例如通过对药店、物流、天气等数据的汇总、分析,实现对流感疫情预测),那么这样功能的实现以及这部分数据就是具备大数据特征的。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很多问题的产生和分析都需要不同的思路 同时,从目前的行业需求及技术发展来看.医疗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将是趋势性的,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的爆炸的确应该引起注意。

可见 ,医疗行业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根据报告,采用电子健康记录(EHR)、更大尺寸的医疗影像等应用趋势已开始攀升。IDC提出,到2020年,50%的医疗系统将运行于第二代ERH技术之上。在其他方面还包括法规遵从将驱动数据增长:国家和地方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必须保留病患数据多长时间,许多机构选择无限期保留,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长,预计在2010年至2020年间,这部分需求在医疗需求增长中预计将占81%。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这使得很多医疗机构有资金来做大数据分析。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指出,排除体制障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美国的医疗服务业一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附加价值这些价值将会体现在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监管、疾病预测模型、临床试验分析、个性化治疗等应用方向,在这些背景下,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

很明显,这一现象表明医疗业需求的持续增长。IT将成为未来成功的关键推动者,需要更高层次的敏捷性、灵活性和规模,然而,数据和系统的绝对数量意味着大部分数据无法适当地得到保护。这可能带来数据应用的合规性挑战,对于医疗机构的CIO们而言,获得跨系统的数据控制力将成为克服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实施大数据分析项目之前,IT管理者不仅应该知道使用何种技术.更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除了较早前就开始利用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医疗行业可能是让大数据分析最先发扬光大的传统行业之一。传统行业需要与技术一起进步才能够不被大数据所累,但在现实中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

数据或成负担?

在以医疗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中,数据增长和复杂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例如,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改善公众健康监控,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快速检测传染病,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并通过集成疾病监测和响应程序,快速进行响应这将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医疗索赔支出减少、传染病感染率降低卫生部门可以更快地检测出新的传染病和疫情。通过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将会大幅提高公众健康风险意识,同时也将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能够带来长久的便利,而不会添任何麻烦,在IDC的报告中显示,在进行了标记和分析的数据中,57%的医疗数据是可用的,借助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医疗机构能够聚焦那些对诊断、治疗与发现最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占所有医疗数据的比例是3.1%,医疗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告急,人们最初寄予这项技术的期待会不会化为泡影?

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不得不面对不同系统间融合的问题。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Kaiser Permanente医院高级副总裁Jed Weissberg表示:“虽然电子健康记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但大多数供应商只熟悉自己的记录系统,数据分析项目只有少数一些机构在着手研究。常规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并未涵盖数据分析功能,其主要组成部分依然停留在患者就诊的记录阶段。”如何让大数据逐步渗透到医疗行业,在医疗领域更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分析,是IT供应商,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共同面临的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表示:“在大数据时代,由于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量的激增,数据被安全地存储非常关键。因为患者的数据是不能重复再现的。不仅是数据量得到有效保存,而且还要确保数据不能丢失。这是大数据的根所在――有数据,还得是有质量、真实的数据。”大数据的利用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利用患者的医疗信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第二是利用大数据对医疗保险进行分析具有借鉴作用:第三是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医疗科研及管理服务。

另外,因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不同,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信息共享方面,大数据都不是单个医疗机构的事情。不同医疗机构间进行信息共享要求规范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不仅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医院管理、医疗业务和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宋炎强调:“业务流程得到规范后,数据采集的源头才能得到规范,数据质量才有保障。”当前国家在倡导建立区域医疗共享机制,IT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届时医院不但在根据自身业务规范流程,还要考虑到在医疗资源共享的背景下调整自身业务规范。”

种种迹象表明,医疗行业数据的增长趋势是不会逆转的,大数据必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想要让技术应用得到足够的肯定而不是被技术所困,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正视大数据发展

长久以来,大数据技术都是一路高唱凯歌进发的,但没有想到的是,对于传统的医疗行业来说,大数据也带来了不少已经发生或是潜在的风险。这让不少人感到吃惊的同时也不禁发出困惑: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大数据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呢?

沈剑峰解释,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内也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发展并不成熟,还在发展中,技术的完善需要积累。这之中伴随着数据采集、梳理分析、存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度也会得以提升。同时还要看到,技术应用在某一行业中时,行业的适应性也很关键。医疗行业本身特点鲜明,又是传统行业,有一定积累。随着数据采集的广度及深度的不断延伸,要相信大数据技术本身对于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需要为即将到来的趋势做好准备,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等大趋势加以关注,利用IT实施合规性、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要争取做到与技术的同步发展,关键实现技术包括混合云为连续护理流程带来更好的共享和协作,允许大规模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数据湖技术:企业级的数据保护和安全。一般来讲,医院里诸如HIS、PACS等关键应用系统的数据都是独立存储的,也就是说,一套应用得准备一套存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也不是统一存储的,而且,医院信息系统大多是异构的 不仅需要足够大的存储容量.而且还需要数据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对于细节技术的尝试、试用.一旦完成试用就要尽快推动其在行业中的渗透(加强科研研究与实践的结合,验证基本技术的可用性和组合效益 通过验证的技术要及时得到推动)。

大数据作为一项技术,其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因此沈剑峰建议,要进一步研究医疗行业的数据采集方式和采集范围,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要广泛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特征,其分析和存储所产生的价值,将有助于于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纵深发展。

最后.要回归到行业中。大数据作用于医疗行业中主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大众健康,对于医疗救治起到积极作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协助提升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

只有正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当今医疗行业的需求情况,才能妥善处理好技术与需求的关系。

协同解决问题

按照现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对于个人的服务效果很快就被看到、例如针对个人血压的实时监测数据会反馈到社区的个人医生手中,实现医生对患者情况的实时掌控。一方面方便医生对于患者的管理,另一方面,一旦医生发展数据变动就可及时联系患者进行病情的判断、确认,从而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降低救治成本。这既符合社会需求,也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再进一步,目前我国每一位社区医生所管理的患者数量在1000到1500人左右,技术的完善能够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管理,这将大大提升医生主动管理的积极性。

目前在某些领域已经能够看到变化,通过实时数据了解具体项目的实施效果。例如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的建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将所有传染病病种纳入其中的典型案例,虽然其依然是以结构化数据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和汇总的 ,但已经具备了大数据处理方式和思路的雏形。若按照这种思路将全国的健康数据汇聚起来,对健康档案的管理效果将大大提升,这对于行业应用的思考十分重要。

篇3

一、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麦肯锡的《大数据的下一个前沿:创新、竞争和生产力》2011版报告中预估,数据分析在医疗领域产生的潜在价值年增长率为0.7%,即每年能够达到3000亿美元。但在2011年却只可以产生30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的价值,也就是只能够实现10~20%。造成该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需要临床试验证明;另一方面则是数据的共享及互操作的实现还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医疗服务行业只是抓住了数据分析在医疗领域中10~20%的利用机会。还存在着诸如缺乏激励机制、机构改革困难、技术人才稀缺、数据共享挑战等问题。

1.医院财务管理缺乏数据整合能力,使得数据无法实现交互

众所周知,医院单位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医疗数据、工作部门的运行数据、财务管理数据的产生,但就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来看,众多医院并未意识到这些数据所存在的价值,及对与后期医疗发展的借鉴作用,因此,其不注重数据分析及整合,导致医院在该方面能力的欠缺,尤其是在存有众多数据的财务管理部门,数据支撑力度更是缺乏。

2.医疗成本与创收之间存在矛盾点

“自负盈亏”是当下大多数医院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其好处在于调动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其弊端在于有的科室为了增加利润,抬高价格,使得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收入与支出差距增大,为医院内部管理平衡造成阻碍,对医院的长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医疗制度的不断推进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难度加大,不仅需要缩减成本,还需要增加财务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3.缺少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人员至少需要具备医疗、财务、大数据分析三个方面的技能,然而复合型人才本身就匮乏,加之医院的人才引进及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该方面人才稀缺,使得推进医疗事业改革的进程缓慢,在?t院财务管理制度上也无法创新。

二、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虽然大数据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的确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效果,比如在临床上采用的电子病历,虽然其大量的数据并没有被完全地挖掘及利用,但支付方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来制定报销策略。由此可见数据分析在医疗行业已经产生效用。另外,许多制药企业也将数据分析应用在了简化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上。因此医院如果继续在现有的机制上停滞不前,那么错失大量改革临床护理和个性化用药的机会将是不可避免的。

1.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

基于人的特征给人群贴标签是数据分析最强大的功能之一,基于此能够向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更加适用的服务或产品,可见数据分析可以从深层次将事物区别开来。若将这些与患者的基因、分子、行为等数据联合起来,那么其对医疗服务产生的影响则是我们所无法预估的。基因组测成本的减少,蛋白质组学的出现,以及实时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生成一种新的超精准化、细致化的数据成为可能。

这些数据使得健康医疗将会有新的定义。一方面,健康医疗可帮助解决医疗服务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样医护人员在看到患者身体状况的完整数据图后,就可能将焦点从治病转为预病及健康管理,从而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另一方面,数据越精确就越能够越精准的实现诊疗,医院在设备的投资及药品的采购方面也就会更加合理化。

2.规范医院财务数据,使财务分析、数据整合、应用得到统一

为了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获取患者完整的视图病情,在此我们提出利用医院系统中存储的患者的数据来进行,这些数据包括患者所有需要缴费的诊治,即用药情况、身体检测等都包括在内。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基于庞大的病历数据集搭建智能的临床决策工具,这就迫切需要规范医院的财务数据,使得财务分析、数据整合及应用得到统一。那么,医疗服务方面则需要对这些无上限的数据流进行统一管理,并充分地将这些数据应用在医疗中,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医院对患者的远程监测提供了条件,使得医院能够在患者症状严重前就及时对其进行医疗方面的干预及调整。这些监测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大大减小患者的医疗成本,还能够跟上这个社会的节奏,在新的商业模式中得到应用。医院通过使用这些技术的同时,对患者的健康加以干预措施,来打造一个关注预防、制定健康解决方案的新疾病管理机制,在用户生病前就干预诊治,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创建应用数据分析技术的健康风险监测机制,开展前瞻性的健康风险评估,用以避免不必要的住院,降低医疗保险支出。

4.加强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离不开人员的操作,因此,培养具备医疗、财务、大数据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财务管理分析人员必须要有能力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并对医院的规划与建设有全方位的认识,保证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效运行的同时,为医疗服务提供有效数据。

篇4

关键词:医网 健康门户 市场竞争 战略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对医学信息、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恒定的指数,这种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会却来越高(面对突发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则更加表现出百姓对其关心的突出社会需求),行业环境基础更直接的行业背景则更加具有行业的针对性。

美国健康网站WEBMD,HEALTHON,DRKOOP等收获了成功喜悦,这些网站通过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建立医院内部医生、护士工作站,从病人挂号、医生诊断、 差距,包括网络规模、用户数、接入带宽等。处方、到病人付款、配药、化验等,实行网上数据传输,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并减少了人为失误。“内容”指向医生和病人传播的医药信息。据统计这在互联网应用最发达的美国是最热门的信息领域之一,有16000多家网站,其中大部分以消费者信息为主。访问人数最多的是那些针对诸如糖尿病人等特定病人群体的网站。病人希望对自身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

医网所处的市场环境,需要把国内现有的健康门户进行对比、分析,长期趋势的判定,以及中期趋势的认识与背景分析,内容建设定位、深广度、方法于表达,技术策略和市场推广模式得失探讨等等,都是需要进行更加深入、严谨和细致地对照、挖掘和分析的。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国际互联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中国传统医疗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搜索,利用sohu的搜索引擎,输人“医学or保健”,搜索到网站6478个。新浪网(http://省略):在新浪网的医药卫生子分类下,根据列表共有网站6921个。中华网(http://省略):收录医学健康网站1417个。导医搜索(http://省略/search):共收录医学网站3334个。包括一部分繁体网站和英文网站。

健康产业并非一个新兴的行业,但随着资本的涌入,健康产业正在迅速/升温。2006年,IDG3000万美元收购39健康网的消息引起了极大关注。这笔投资让人们看到了健康市场的发展潜力。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和发展,健康网站的整合也已开始。在各健康网站的角力中,优势网站实力突显,39健康网、中国健康网、搜狐健康跻身中国健康网站第一集团。

医网( 省略)的投资方是广东天枝实业有限公司,公司07年投资两千万在医网,公司也有强大的医疗集团做背景,比三九健康网、飞华健康网等相比,医网有通畅的客户渠道及医学专家团队。做为网站资讯来源及咨询互动的医学资源。

医网在推广上采取频道合作的方式,洽淡中有腾讯、网易、tom等门户网站,这些网站的健康频道采取外包形式,在网站认知程度方面,腾讯目前排在第一位,腾讯网的总体认知度已经超过了搜狐。腾讯网在广州(67.6%),成都(67.6%)和西安(56.3%)拥有最高的使用率。

总体来说,门户的使用率以腾讯网、网易和新浪的显著性最强。三者之间总体的差异性不大,但是具有地域性。这与认知度的结论一致。

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当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竞争变得异常充分时,企业之间相互模仿的速度定会骤然加快,进而催生“战略同质化“现象。“战略同质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战略的缺位,每一家企业事实上都没有战略,大家只是在战术层面拼命厮杀,玩一场看不见未来的“狩猎游戏”。医网导航以女性、男性、、新闻为主打频道,疾病、护理等资讯频道为辅助频道,这些频道内容界定与其它健康门户网站并没太特别明显的区分。而内容大多来自转载,也令频道同质化严重。

无论是Web浏览、电子上网还是其他应用,都以国内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为基础。如果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不能完全实现数字化、标准化,则其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会大打折扣。医网的硬件设施(服务器托管)与软件设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品质不够稳定。日pv流量超过一定数量就会发生网页打不开等现象,影响口碑。

医网在技术的开发研究上都明显的落后于其竞争对手。这种高新技术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技术本身。所以技术研发的滞后,对医网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医网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容乐观,虽然目前日平均流量有十几万,但在用户黏度及反向链接上远没有对手多。医网要达到如下几条。

1.强化正的网络外部性是取得竞争的关键因素

2竞争中强调服务的用户化和灵活

3竞争激烈且方式多样电子商务

4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融合在一起

5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是一种高风险的竞争。

6门户网站的竞争策略要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刘杰克著《营销力》

[2] 《互联网网民生活形态及媒体影响报告》

[3] 周子安《健康资讯类网站Alexa排名的整体分析》

[4] 汪向东《中国: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

[5] 王燕.李翠荣.牟亚伟.国内医学网站专业化与商业化分析. 当代医学.2003.08

篇5

关键词:寻租;市场结构;需求价格弹性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3.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3-01-02

“开心人”药店这一市场现象初现于2002年江西南昌,当时南昌的药价全面平均下降45%,零售药品平均利润率从30%下降为10%,这一现象引起整个医药界乃至药品消费者的关注。本义从享受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市场结构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对这一市场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一、“开心人”药店产生的经济背景:医疗体制改革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了以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下,消费者对药品的消费不受消费者预算约束的限制。从而不存在消费者在预算受到限制条件下的消费者理性目标的实现。相反,公费医疗体制带来了“败德行为”,即公费医疗的存在等同于增加了消费者可支配收入,这引起了消赞者预算约束的放松。在医疗费用专款专业的制度背景下,消费者会尽可能地增加对药品的需求,“小病大养”,“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寻租行为”扶遍存在,表现出消费者对“社会福利”的获取,从而体观出消费者对药品价格的不敏感,即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小甚至为零。

1998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荩小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保障制度被“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取代。所谓社会统筹,是指把职工的一部分钱,即工资的一定比例交南政府社会保险机构集中,形成一个专门的医疗保险基金。用以解决所有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问题。参保者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前提条件是较大数额的医疗费用,即必须是“大病”的医疗费用。同时,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还设置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即“封顶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无疑带米了消赞者对药品消费行为的改变。在新的医疗体制下。消费者就象拿自己腰包的钱去购买商品一样。变得非常现性。消费者会在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寻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甚至希望获取最大效用花最少的钱,因此医院购药行为减少,而“小病上药房”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日益老龄化和医药学知识普及程度提高,自行购药行为在危害程度较小和一般常见慢性病的防治方面替代了医院就诊,从而使药品零售占市场的比重提高。“开心人”药店就是在这种制度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壮大的。

二、“开心人”药店对药品销售市场格局的影响:从垄断转向竞争

“开心人”药店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国有大药店都是巨大冲击,它的出现破坏了原有市场格局。由于药品消费本身的特殊性和公赞医疗体制的存在,“卅心人”药店出现前的市场是一个类似于相互谋合状况下的寡头垄断市场。各销售主体问墨守成规,存在一定的价格刚性。即价格一旦确定,各厂商均不轻易改变价格。相互间井水不犯河水,但又可从中获取渔利。由于寡头垄断各厂商对价格变化所持的态度是“跟跌不跟涨”,从而寡头垄断行业巾的任何一家代表性厂商,如厂商A,其一旦确定了价格,如价格PA。将不会轻易变动价格,哪怕是成本或市场需求发生适度的变动。即无论厂商面对的边际成本是多少,其价格始终维持在PA不变,从而代表作寡头垄断厂商面对的是一条拐折的需求曲线。联系到“扑心人”药店出现前的中国医药市场,无论是医院还是各大国有医药销售企业,它们都已经在分享寡头垄断利润的前提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但是。“开心人”药店的介入。破坏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可以说。假如原有存在的是一种纯粹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开心人”药店根小不可能进入到这一行业。因为寡头垄断行业中的各厂商均具有较大的规模。一方面,新厂商要想获取规模效益而产生的行业进入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就市场需求而言,消费者对新厂商信息不充分,从而新厂商要使消费者接受其产品所花费的广告销售费用将剧增。两方面相综合,一般情况下。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新厂商的进入并不是一件易事。不过,对于药品零售销售企业而言。这一情况会有所不同。由于零售药品企业之间的产品并不存在差异性,原有的寡头垄断格局的存在,很大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限定所致。即制度障碍,而不是由行业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因此,在政府逐步放开药品价格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开心人”药店并不存在多大的进入成本,其进入成本主要体现在药店的租金以及宣传销售企业自身的广告费用上。

即使这样。“开心人”药店进入该行业,仍然可有两种行为选择:第一,与原行业内销售厂商合谋;第二,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我们首先看第一种行为选择。在存在制度障碍的前提下,合谋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原有市场已经饱和,“开心人”药店的进入也不可能分得预想的利润。也就是说,即使进入该寡头垄断市场,“开心人”药店也必须以极好的销售条件和服务获取极小比例的市场份额。显然,进入成本极高的同时,收益极低。而第二种行为选择就截然不同。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是一种较好的进入方式,当然,其前提是竞争企业必须拥有厚的资金和实力,现实中的“开心人”药店正是属于这一类型。假设代表性寡头垄断医药销售企业的价格长期定在PA。现在“开心人”药店介入后,其价格低于PA,比如PB,在原有厂商不将该厂商看作寡头垄断厂商之一的情况下,“开心人”药店的降价并不会导致原有厂商也立即跟着降价,而是仍然维持原有价格PA。从而使该厂商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张,比如0B。应该说,任何一家企业包括“开心人”药店的理性目标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开心人”药店的可取之处是使消费者得益的前提下又实现了自己的高额利润。就药品需求而言。中国是一个巨大市场。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另一方面,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使人们对健康的期望上升。就医药销售而言,原有市场格局下医药销售企业有平均30%的利润,应该说,这是一个存在超额利润的行业。而且,医药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市场空间巨大。各销售企业的产品替代程度较高。显然,在其他代表性厂商不降价的情况下。某一新厂商的降价会带来市场份额的急剧上升。这就出现了消费者纷纷“提着篮子”购药的现象。

三、“开心人”药店的市场前景分析:市场结构改变与弹性理论

1、药品销售市场结构的改变。“开心人”药店的引入带来了药品销售市场结构的改变,即将原来的垄断性行业慢慢转变为竞争性行业,随着“开心人”药店绝对数量

的增多,行业中各厂商间的竞争程度将不断上升。市场结构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各厂商之间利润的重新分配。促使整个行业由拥有超额利润转向一般利润或正常利润。从经济模型中可以知道市场结构改变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即“扦心人”药店介入前。单个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垄断利润实际上是对消费者剩余价值的榨取,引起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开心人”药店介入后,药品销售行业将转变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在该市场结构中,各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远远高于垄断程度。即厂商对价格的控制力下降。从长期来看,各厂商只能获取正常利润。但很显然。这一市场结构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特别是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将会大幅下降,购买数量将有所上升,消费者剩余会有所增加。

2、弹性理论与药品降价。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强调,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收益: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从厂商角度而言,其应该涨价,降价会直接带来厂商收益甚至利润的减少。那么。这一理论能否体现在药品降价这一行为当中呢?有关弹性理论所分析的是一般的市场,在该市场中不存在就整个行业而言的价格差别。但实际上在中国的药品销售市场中,“开心人”药店介入整个药品销售行业后已经产生了价格歧视。当然,这种价格歧视不是针对消费者。而是倒过来针对厂商。原因就在于“开心人”药店介入前的市场是一个垄断性市场,垄断厂商单方面控制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所以即使药品是生活必需品,在药品的价格由垄断价格转向市场均衡价格的过程中。在产品存在完全替代性的前提下,降价企业所获取的市场需求量将迅速上升。即“开心人”药店的药品降价行为,使其获取的市场份额上升比例足够抵消价格下降的比例,从而使“开心人”药店仍然有利可罔。当然。这一降价行为并不体现为整个行业收益的上升。从长期来看,随着“开心人”药店数量的逐步增加,价格差别将会慢慢消除,消费者对药品需求在不同企业间的流动也将消除。即整个行业彻底转化为垄断竞争行业之时,对生活必需品的药品而言,理性厂商不可能雨有任何的降价行为。最终。各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行业内厂商的价格差别将会消除。

参考文献:

[1]徐斌,药品消费研究[J],学术研究,1999,(05).

[2]徐彦利、沈蕾,上海市医药零售市场消费行为与消费偏好调查研究[J],消费经济,2003,(02).

篇6

关键词: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医院行业;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行业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采购的覆盖背景

一项制度的实施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我国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并获得了广泛推广,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覆盖了我国医院采购现状,我国政府集中采购中,医院的采购主体被取代,这是我国医疗改革史上的重要变革,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医药改革不断深化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我国医药改革的深化,市场化竞争机制不断成熟,我国政府对公共物品的采购也在努力引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招标形式不断被政府采购采用,并得到了公众“阳光工程”的美誉。在我国医药行业采购领域,我国政府也开始探索改变以往传统的、弊端重重的采购制度,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第二,增强采购透明性,形成规模效益,减低反腐败的呼声背景。长久以来,我国医药市场处于混乱状况,医院为主体的自我采购方式,采购成本较高,采购中暗箱操作引发各种采购不正之风,以及腐败问题不断产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该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共、公平的风气,关系着社会民生的稳定,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中,秉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购过程明朗化,清晰化,可以从采购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将医院原来分散的采购合并,采购中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医疗耗材成本,采购价格低廉,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行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我国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试点以来,对医院行业产生的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1)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可以形成对医院资金使用全过程有效监督和管理,优化配置医院财务资源,减少非合理性开支,最大化支出效益。

(2)采购权在中央政府手动的集中,可以在采购过程中形成强势的规模效益,降低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硬件软件等材料的价格成本,提升医院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例如民航单位集中招标采购部分物资明显比分散采购价格低,例如表1:

(3)采购权回收到政府,医院内部采购腐败问题将不会存在,采购过程透明化,源头上杜绝不正之风。

2.不利影响

(1)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不利影响

预算中政府采购不能规范纳入,会计制度上的物资不挂账,库存实物折款和消耗的无序,医疗成本核算上的失真,不准确性等。这些问题就必然造成采购制度的不规范,制约着有计划的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政府采购的集约化管理。

(2)采购种类繁多,设备专用型强,政府采购对医院设备性性能和用途不了解,采购物资有可能难以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影响医院政策经营活动的开展。例如,2011年民航政府采购,采购合同多达435项,其中采购合同以医院专业设备较多,部分设备可参见表2。

(3)招标物资供应不足依旧难以解决

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后,依旧难以改变医院部分招标物资供给不足现状。原来利润比较低,医疗行业紧缺的物资并不会因为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扭转供不应求的现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样化的。首先,一部分供应商为了打开医院的大门,以物资种类多,紧缺物资充足为借口,实施低价甚至亏本中标,为以后长久打开医院采购大门付出短期成本,但是一旦中标后,在长期上又难以实现物资供应源的连续性。其次,恶意性中标,恶意竞争导致采购物资低价中标,中标后医疗单位又不能购得此类物资。最后,由于中标期多为1-2年,在此期间,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原材料价格一旦上涨严重,导致利润缩水或亏本,供货推迟。

三、促进医药行业发展,改进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的策略

(1)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

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强化以财务监督为主,行政、司法、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理清政府采购与预算审批,与资金拨付管理的关系。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方拨付货款,改变政府采购资金的运动过程,将过去医院的“财政拨款-单位采购-财政审查”这种事后监督模式改为“单位申报-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批-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单位验收-财政结算”的全过程监督模式。

(2)完善行业补偿机制,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医院利益受损情况下,我国医院行业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政府集中采购招标中,完善行业补偿机制,一方面调动行业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确保了医疗行业的生存和稳定,完善行业补偿机制要坚持以下三点,第一适当降低招标物资让利率;第二调整医疗劳务收入,降低医疗成本;第三,政府奖励。

(3)建立健全招标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医院采购物质质量问题,往往来源于对招标单位监督和管理不严,必须建立健全招标单位监督管理机制,第一,严格把守招标单位资质准入,杜绝劣质企业;第二,实施公开、公正招标,确保招标物资质量;第三,建立招标后监督机制,监督供销合同的实施情况,监督采购物资价格合理性,监督劣质招标物资的使用等,监督招标物资供应链的连续性等。

四、结论

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实施后,对医院行业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加强国家全过程有效监督和管理,有利于降低医院单位成本,又利于促进采购透明化,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另一方面,政府集中采购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将面临新的预算模式改进,另外,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由于对专业设备的不了解,造成采购设备难以满足医院经营需要,采购还导致医院部分物资供应不足等问题。促进医药行业发展,改进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的策略,必须从三个方面做起:第一,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第二,完善行业补偿机制,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第三建立健全招标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立刚.药品招、投标采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事,2011,15(5):319-320.

[2]陈海泉,罗珍淮,邓茂英..公共财政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6):27-28.

[3]韩洪琢.从药品招标看药价管理的改革[J].价格月刊,2011(8):13-15.

篇7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45)

内容提要:源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多重特殊性,我国长期以来对其采取免征营业税政策,但增值税扩围的推进必然会对这种优势产生影响,利用改革契机对其进行合理的税制设计有助于推进医改进程。本文在从理论上分析医疗卫生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医疗卫生行业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尝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验证这一判断,测算了增值税扩围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税负变化,以及实行不同增值税率时的实际税负。结果表明,改征增值税确实能够大幅降低医疗卫生行业的税负水平。最后,文章提出了医疗卫生行业增值税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医疗卫生营改增税负变化投入产出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44(2015)06-0057-07

一、引言

作为关系基本民生的重要服务产业,对医疗卫生行业进行的改革和调整在各国发展和转型中都极具标志性。在我国,除了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外,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也使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一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逐渐从完全封闭的国内市场和集体所有制保护中走出来,不得不开始谨慎面对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的竞争。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正处于深刻的改革进程中,来自于财税、金融等领域的变革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政策选择,在其内部形成了各类利益群体错综复杂的局面,推行改革必须通盘考虑,具备长远视野。也正是受这些问题的牵绊,我国的医疗改革自2009年启动以来进展缓慢,公立医院改革迟迟未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举步维艰,药价虚高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就当前局势看,单靠卫生体系自身完成医改使命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来实现。

在具备调节功能的各类工具中,财税体制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财税政策能够藉由政府部门的收支活动渗透到所有的个人、家庭和企业,体现在几乎所有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在各项改革中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各行业都将面临深刻的蜕变,医疗卫生行业也不例外。利用财税改革契机,以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变革推进医改进程,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依托以上背景,本文尝试从营改增的角度切人,考察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政策选择问题。在分析医疗卫生行业税制设计的理论基础后,文章分析并评价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税收政策的变迁,从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征收增值税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利用投入产出表对不同政策效果的模拟为相关结论提供了实证依据。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医疗卫生部门征收增值税的政策建议。

二、卫生行业税制设计的理论基础

卫生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已经出现的各类疾病进行治疗,使人体恢复健康的临床医疗服务;另一类是提升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改善公共卫生环境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监督、传染病免疫和检测、健康教育、水质检测等。后一类服务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和有限的非竞争性,将其纳入准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是无可争议的。对于前一类服务,就其经济性质而言,具有私人性,但由于医疗服务所具有的特殊性,若任由私人市场供应,势必会造成供给不足,必须要求政府介入。

其一,医疗服务市场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正如Arrow(1963)所指出的,医疗市场中存在着“医患信息不对等”问题,相对于医生来讲,病人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判断医疗质量的好坏以及与价格是否相符,必须面对不确定的治疗结果,若医疗机构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就会藉此对病人收取高价格,实际上却提供低质量的服务,导致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契约失效。这种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参与的必要性。

其二,医疗服务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对外部性的讨论开始只局限于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防疫(Lees,D.S.,1962),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讨论后来逐渐扩展到了基本医疗服务(M.V.Pauly,1970),甚至只有小规模人群购买的卫生保健服务。这是由于,人们对急救、住院服务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人们能从他人得到适切的治疗从而获得健康这件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效用。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需要有公共补助。

其三,卫生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人力资本是推动社会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根本,而身体素质是人力资本极为重要的衡量要素。如果因病致贫在一社会中成为普遍现象,将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更难以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对于这样对社会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服务,政府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可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医疗卫生资源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达到最优配置,需要由政府介入。但根据Rose-Ackerman(1996)的主张,政府在直接提供公共财政支持的商品时,很难同时满足各方的特殊偏好。如果交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来提供,可以更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偏好及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做的是通过税收减免或直接进行补贴,刺激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周其仁,2007;张军民,2008)。

三、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选择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变迁

正是出于对医疗卫生行业特殊性的考虑,我国一直对其采取比较特殊的税收政策并经历了几次较大调整。

1950年,中央财经委发出《关于医院诊所免征工商业税规定的通知》,规定公私立医院诊所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免缴工商业税①。1955年,《关于贯彻医疗机构免征工商业税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对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扩大了受惠面,将享受优惠政策的医疗机构扩展至门诊部、卫生院、个体开业医师、镶牙所,而且取消了私立医院诊所的三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行为都是免工商统一税的。

1994年我国进行税收体制改革,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代替了工商统一税,把医疗卫生服务纳入营业税的应税对象②。虽然从表面上看并没有改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税收处理方式,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行为依然能够享受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增值税的计税方式与营业税乃至之前的工商统一税都有较大差异,医疗卫生行业的外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好在增值税征收初期征收范围较窄,对医疗卫生行业税负的影响较小。

引来最大争议的一次变动是2000年的《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开始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分类文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别采用不同的营业税政策,并把医疗服务的提供价格是否符合政府指导价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能否享受税收优惠的依据。这一未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先期试点的政策,遭到来自各方的反对声音。

在2009年新医改后,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政策再一次转回到营业税的免税范围内。即在现行制度下,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均免缴营业税。

(二)对医疗卫生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评价

依托于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我国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税收政策经历了统一免缴工商统一税到统一免缴营业税,到分类征收营业税,再到统一免缴营业税的转变过程。在最初,对医疗卫生服务统一免征营业税的政策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领域,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随着增值税扩围试点的展开,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由(1+6)行业增加为(1+7)行业,并于2014年8月1日在全国铺开,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和范围正在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医疗机构、患者还是对政府来讲,对医疗卫生行业继续实行免征营业税的政策都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

对医疗机构来讲,在购买医疗器械等中间投入产品时,要缴纳销售方隐含在价格里的增值税销项税,成为医疗卫生机构的进项税,但作为营业税纳税人,无法对其进行抵扣,这实际上是把医疗机构当成医疗服务的最终消费者,承担了本应该由患者承担的税负。医疗器械等中间投入的价值是在医疗行为中持续实现的,对医院征收营业税实际上是对医疗器械转移价值的再次征税,即便营业税在实际征缴中已经予以免除。如此看来,增值税的扩围使得对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大打折扣。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医疗卫生机构为购买中间投入而支付的进项税会增加医疗服务成本,进而表现为价格的一部分,实现向消费者的转嫁。卫生机构转嫁税收成本的能力取决于医疗服务的供求弹性。在医疗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卫生资源还较为紧缺的情况下,供需矛盾紧张的问题非常显著,供给方定价在多数情况下还难以避免,患者不得不接受税收成本转嫁。

对于政府来讲,一方面,将卫生机构隔离于增值税之外,无法在全社会形成增值税的完整链条。在增值税广泛扩围的背景下,对卫生行业的特殊政策显得尤为不合时宜。另一方面,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中承担主要责任.在基本服务中通过社会医疗保险承担大部分筹资责任,如此看来,政府才是医疗服务的最终支付者。在医院将增值税税负通过医药价格转嫁于患者的情况下,这部分税款实际上是由政府来负担的,出现了政府向政府“缴税”的问题,违背了税收的基本原则。

(三)医疗卫生行业征收增值税的合理性

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具有诸多必要性。

首先,从增值税的概念上说,只要是生产流通环节中发生的生产和销售行为都应当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的是以医疗卫生服务为生产对象的生产活动,这一行为本就该包括在增值税的税基当中。

其次,从增值税转型和扩围的角度看,把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增值税符合我国税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我们针对增值税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的目的是尽可能扩大增值税税基,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税收制度性障碍,促进服务经济转型,调整经济结构。若对包括卫生行业在内的部分行业继续征收营业税,是对增值税税基的极大侵蚀,不利于总体的减税效果,直接违背了改革的本意。

再次,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政府责任看,将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仅能避免对医疗器械等中间投入产品的重复征税问题,真正实现对卫生部门减轻税负,实现对医疗卫生部门发展的扶持,还能恢复税收对资源配置的中性作用,矫正由于中间投入代价过高而导致的卫生部门向产业链上游转移行为,减少低效率的生产扩张,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最后,从各国的实践经验看一些主要国家也都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到增值税的覆盖范围内,同时采取了较为特殊的税收政策,借公共财政之力扶持其发展。欧盟对医疗卫生服务征收增值税,同时采取豁免的处理方式①;加拿大征收增值税并对部分服务免税,但对免税交易采用的是退还进项税的方法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实行的是全面征收增值税的方法,只允许极少数的豁免,形成了完整的增值税体系③。因此,从实践层面来看,对医疗卫生服务业征收增值税是完全可行的。

四、对医疗卫生行业不同税收政策的效果模拟

为了验证以上基本判断,本部分利用全国卫生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对不同税收政策的效果进行模拟,为有关结论提供证据。模拟过程分成以下两个情景进行。

(一)情景1:现有制度下增值税扩围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

在这种情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继续实行营业税免缴政策。基于2007年全国135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可以看出(见表1),医疗卫生行业的产出结构中,整个增加值的比例是33.1%。这其中,我们通常认为可能会占绝大比重的劳动者报酬只占22%,资本报酬率更小,仅占9 9%(固定资本折旧与营业盈余的和)。中间投入的贡献达到66.9%,作为目前涉及面最广的税种,增值税的扩围将会对这部分投入中的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卫生部门的成本。

为了更具体地展现增值税扩围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我们尝试将这一影响量化。扩围后,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承担有关行业中间投入的增值税销项税,体现为卫生行业的中间投入成本变化。为了与营改增之前形成对比,我们假设这些行业在征收营业税时也能实现税负的完全向下转嫁。那么,相关行业中原营业税税额与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即为卫生行业税负的变化额。

如果用2007年的数据来描述这一政策效果,从表2中可以发现,试点行业占整个中间投入的比例为4.26%。其中,投入相对较多的行业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1 78%)、商务服务业(1.18%)。营改增的持续推进不仅没有减轻卫生行业的负担,反而使其承受的“隐形税负”增加了91074.78万元,占原来税负的1.1%。

(二)情景2:医疗卫生行业改征增值税的效果模拟

在这种情境下,假设医疗卫生行业也进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能够进入进项税和销项税的抵扣链条。我们通过投入产出表看医疗卫生行业税收负担的变动情况。

表3反映出的是卫生行业的各类中间投入的分布及销项税额,加总后得到总额为9072052万元。这部分税负直接隐藏在价格里面,成为卫生行业必须要承担的隐形税负。

在表4中,我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增值税制度进行了税率假设,并将各种假设下的税负与改征增值税之前的税负相对比,观察税负变化情况。我们依据增值税的现行税率,规定了5个税率。其中,在0%和6%的税率下,实际税负为负值。8.46%为税负由负转正的临界值,这表明,如果征收的税率小于此值,医疗卫生业实际上会通过改征增值税得到税收补贴。随着税率的继续提高,当税率达到17%时,新税制下的增值税额会与现税制下的税负基本持平。

可以看出,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只要使其税率保持在现行税率范围内,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负担就会得到大幅降低。

五、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征收增值税的政策建议

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准公共品性质,以及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性、外部性的特殊性,再加上医疗卫生服务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在理论上具有正当性。我国虽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对医疗卫生服务业采取免征营业税的政策,但随着整体税制的变革,增值税的开征、转型和持续扩围,导致医疗服务业的税收优势逐渐丧失,反而承受了比其他行业更高的税负。我们的测算也显示,增值税扩围后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负担不但不会缩减,反而将增加1.1%。相反,如果改征增值税,当税率在8.46%以下时,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的税负为负值,只有征收17%0以上的税率时,才会与当前的税收水平持平。现有的税收制度的确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负担,这一方面不利于医疗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和技术提升。另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将过高的成本负担向消费者转移,这是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导致政府向政府缴税的问题难以避免。在如此多的问题束缚下,我国对医疗卫生体系展开的改革难以取得实效。只有以财税改革为抓手和动力,才能改变新医改处处被动的局面,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基于这些考虑,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的建议:

首先,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用增值税完全取代现有的营业税制度,让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增值税征收的一个环节,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中间投入增值税的应抵尽抵,使税制进一步统一。这能够减轻医疗卫生机构的负担,理顺其与上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从而能够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运作模式。

其次,在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实行差别化的增值税税率。对于享受财政补贴、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基础性医疗卫生服务,可以采取较低税率,或者适用零税率,用这样的税收优惠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服务,保持此类服务的公益性,这符合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定价提供的服务,按照服务类行业的增值税率正税,以此保证税收来源的稳定性,对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篇8

No.1 电子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5万~16万元

需求职位:电子工程师、质量系统工程师、生产课长等

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No.2 健康管理业

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

需求职位:育婴师、公共营养师

行业背景:它的准确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正在推广实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化、数字化的庞大工程,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完成,其具体工作须由健康管理师来完成。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0万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No.3 医药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

需求职位: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制剂研发人员等

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No.4 旅游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0万元

需求职位:景区管理人员、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

需求技能: 外语

行业背景: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途牛网、携程网等在线旅游的火爆可见一斑。

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No.5 文化产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6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动漫设计、游戏特效大师、会展策划、演艺经纪人等

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

No.6 现代物流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3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单证员、物流管理、物流项目经理、库管员等

需求技能:物流师、采购师

行业背景:在我国,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了物流产业,并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年“双11”的火爆,由此可看到国内物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No.7 商贸零售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15万元

需求职位:商场管理、运营经理、督导\会展策划等

行业背景: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正在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而日益加剧。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膨胀的业务规模,均对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No.8 电子商务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20万元

需求职位:网站运营经理、网站策划人员、平面设计师等

需求技能: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网站策划

行业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试水网络营销,中国电子商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平台的盈利问题一直摆在参与者面前,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目前仍没有在发展和盈利中找到好的平衡方式,而随着新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大大地刺激了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前进。

No.9 金融行业

薪酬水平:5万~30万元

需求职位:银行大堂经理、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

需求技能:会计初(中)职称、 注册会计师、精算师

行业背景:虽然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在我国,它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来会有好的发展机会。

No.10 建筑业

薪酬水平:年薪8万~30万元

需求职位:工程监理、道桥工程师、建筑施工人员等

篇9

>> 大数据条件下的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大数据背景条件下如何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浅谈医疗机构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连铸机试验数据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与应用 军用电池试验数据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与应用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初探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信息化条件下建筑业农民工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的思考 大数据条件下儿童阅读的思考 大数据下的会计信息化应用 浅谈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困境 浅谈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困境分析 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建设路径 大数据深化医疗信息化 信息化条件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思考 关于推动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互联网条件下媒体运营管理的信息化 基于信息化教学条件下的电子专业教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朱蕊.彭.医疗大数据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5,05:95-97.

[3]Big data, ,2014-11

[8]医疗行业大数据应用的15个场景[EB/OL].(2010-02-20)[2013-11-10]..

[9]何菲.腾讯智慧医疗:为全行业提供零配件[J].2015,409(7):55-57.

[10]市卫生计生委."云医院":智慧医疗新实践[J].宁波通讯,2015,409(5):70-71.

[11]李爱梅,赵丹,熊冠星,等.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4,171(11):1670-1690.

篇10

1.1对科技化的需求

大体上可将医疗制药工业的生产分为两个方面,即原料药和制剂,前者又可细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以及中药等类型。对于不同的制药类型而言,其自动化的形式均不相同,目前,国内原料药的自动化方式主要以PA为主,而制剂药的自动化方式则是以FA为主。制剂生产是药品形成的最后阶段,其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机电一体化的单机组或多机组流水线作业,虽然这些设备当中也应用了一些自动化技术,但从整体情况上看仍有所欠缺,如对药品成分及质量的实时检测分析、对异物的在线监测等技术并未获得广泛应用,大部分质量管理系统均为离线和非实时。鉴于此,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相关自动化系统的整合是现阶段国内医疗制药对科技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1.2对信息化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内一些医疗制药企业在管理方面都引入了信息化技术,然而,通过调查后发现,信息化技术在医疗制药企业中的应用多集中在财务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供销管理等方面,其并未与药品和设备的优化设计、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融为一体。同时,医疗制药企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基本都是相分离的,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科技与信息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科技与信息的融合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医疗制药企业的必由之路。

2基于高新技术的医疗制药科技化及信息化研究

2.1医疗制药装备集成化与模块化

2.1.1装备集成化。

以中药生产为例,其整个制药过程包括制剂、前处理(药材清洗、干燥、粉碎、灭菌、提取等),这是其与化学制药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由此也决定了中药制药装备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的中药制药装备之间的联系性较差,彼此相互脱节,严重影响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对制药设备进行集成化,即将制造过程中联系较为密切的几个单元工序集成到一起,并使其在一台设备上完成,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克服各道工序之间衔接带来的污染,而且还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加符合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制药过程的要求。

2.1.2装备模块化。

制造装备的模块化具体是指为达到对系统整体控制的目标,并使设备满足客户的某些特定要求,利用模块的不同组合方式,将特定功能的管理、设备等装置连接到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基于模块化设计出来的制药装备,其人机界面更加人性化,更易于操作和维护。

2.2医疗制药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

随着新版GMP的颁布实施,国家对药品质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制造装备进行改进和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将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制造装备的研发上,不但能够提升装备的整体性能,而且还能简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制药过程带来的污染,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智能控制与远程监控是制药装备未来一段时期的主流发展方向,其中在线监控主要是指设备具有分析、处理系统,可以自行完成预先设定好的步骤或工序,这为设备的联动和控制提供了可能。为此,在对制药设备进行研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随机控制、实时分析、数据显示、程序控制、自动报警等功能。

2.3医疗制药装备的环保化和高效化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对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愈发重视。虽然与工业企业相比,医疗制药行业造成的污染较轻,但在生产中也会排放出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为此,医疗制药装备的环保化及高效化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装备研发的主流方向。采用快速、高效的制药前处理技术和装备是目前制药行业实现环保化和高效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可应用如下技术:多级逆流提取技术、超临界提取法、微波瞬时灭菌等。此外,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也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3推进医疗制药科技化及信息化的两点建议

3.1加大投入力度

医疗制药装备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为前提,同时还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金作为有力保障。医疗制药装备行业不仅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而且还要重视对现有产品的不断改造,以此提升医疗制药的科技化水平。尤其在配套加工制造、生产工艺等领域,要持续加大改进投入,使资金投入满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需求。除此之外,建立一套严格的研发资金申请程序,有效控制研发资金支出,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

3.2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

医疗制药装备的研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改造和提升现有医疗制药装备。如,组合现有清洗机和灭菌器,实现两者的功能整合,制造出清洗消毒灭菌器;又如,改造消毒灭菌设备,提高消毒灭菌设备的技术水平,使其既能够满足医疗制药行业对灭菌提出的高要求,又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加大全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开拓市场空间。如,研发西林瓶灌装机、冻干机、粉液多室袋生产系统等产品,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制药装备行业的科技水平。

4结语

篇11

关键词:五力模型;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五力作用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行业结构分析的工具。利用此框架,对我们分析医疗行业业结构会很有帮助,五种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了医疗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一个医院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对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竞争战略。下面将五种竞争作用力结合医疗行业实际分别论述。

一、替代品的威胁

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存在本质的区别,其他服务可以通过价格来调整替代品和被替代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医疗服务方面如出现替代品后,替代品就会完全取代被替代品,因为医疗服务的替代品往往是高端技术服务,具有准入门槛高、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创伤性小的特点。如超声内镜的开展,使之前需要开胸开腹的手术,直接在内镜下进行操作,但在一定区域内能开展该项技术的往往只有极少数几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或三特医院,使其他一般医院开展常规手术的业务需求变为零。随着科技的发展,极少数高等级医院提供的高端技术服务具有完全替代其他医院开展的技术服务,形成天然的技术垄断。

二、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采取分级管理,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分为三级十等,同时要求各级医院之间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本来,患者方便就医的要求决定了医院服务的辐射范围,由于医疗行业先天性的经济特点决定了该行业的零散竞争格局,限制了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期望值的提升、交通运输的便利,高等级医院的就诊量剧增,高等级医院承担很多低等级医院的任务,同时使少数高等级医院的规模急剧扩大。

高等级医院规模扩张过程中,投入巨额的固定成本和人力资本,使其在提供高端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仍然愿意承担中低端的医疗技术服务来消化自己的前期的固定成本和人力资本。而医疗需求市场的增长相对缓慢,使中低等级医院的就诊量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医疗行业资产专用程度高,退出机制模糊等原因致使退出壁垒高,迫使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继续留在行业内,使其在中低端技术方面进行剧烈竞争。

三、进入威胁

对于医疗行业来讲,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进入壁垒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规模经济。一定区域内,少数几家高等级医院可以自己的品牌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有效地整合其成本,获得高额利润。例如,地区性大医院托管县里的一些医院,凭借大医院的品牌优势,只需很少的投资便可利用它的品牌等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

2.客户信任度。高等级医院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地区内甚至在全国都具有非常大的声誉,同时高等级医院往往具有医学高等院校为背景,几个因数使患者对其忠诚度和信任度极高,使高等级医院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3.医疗技术服务。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技术采取分类管理,根据技术的安全性、风险高低、资源的稀缺程度等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二、三类技术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准入门槛高,很多高端医疗技术只有少数几家高等级医院能开展,其他医院根本不可能进入。从进入壁垒分析可见,少数高等级医院存在天然的垄断。

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提供给医疗机构药品、器械、设备等生产企业,数目众多,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没有对医疗行业形成高的转换成本,并且在产品销售上对医疗行业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医疗行业对供方有强大的控制力。特别是大医院对供应商的控制力更强,甚至可以要求提供附加在产品上的其他额外服务,如免费的产品使用指导,产品特殊包装等。

五、客户的议价能力

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知识,在医疗服务的数量、价格、质量上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医疗行业的独特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大小在不同等级医院的体现是不同的。在医疗行业中的医疗机构由于处在不同的竞争地位,对患者的控制力截然不同,那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医院对患者没有多大控制力,患者可以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高等级医院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由于技术和数量的垄断,患者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也没有多大选择的空间。

从五力分析模型可以体现出医疗行业竞争的现状:

医院的分级管理,将各级医院在整个行业里进行定位,促其进行有序的竞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级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且高等级医院本身存在天然技术垄断的优势,使一般中高等级医院被高等级医院挤压被迫参与中小等级医院的竞争,出现中低端医疗服务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医疗行业资产专用程度高,退出机制模糊等原因致使退出壁垒高,迫使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继续留在行业内,容易引发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邵伟,刘军.战略环境分析工具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2(03).

[2]宋喜国,刘瑞林.论公立大医院规模扩张与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冲突[J].中国卫生经济,2013(05).

篇12

这种“裙边理论”今年就得到了验证。据媒体报道,今年长裙又开始流行,在批发市场,今年的长裙销售最为火爆。与之对应的是目前国内经济确实不给力,股市更是上演了一出从头再来的“悲催”行情,从年初的最低点2132点开始反弹,目前又跌到同一水平线上。其中210只股票创出了历史新低,股民们更被砸得找不着北。

医药股强势有望延续

在如此折磨人的行情下,医药股成为较为理想的防御品种。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不管经济怎么样,生病的时候,该吃药还会吃药。

有分析认为,由于医药行业的需求弹性较小,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也不那么明显,加之通胀水平回落,药企的原材料成本降低,这使得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利润不会因经济的变化而出现大的波动。因此,在弱势之中,医药股能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这也是年初以来医药股能持续保持强势的原因。只要目前整个市场的弱势格局不发生根本性改变,那么医药股的强势则有望延续。

齐鲁证券医药分析师表示,目前医药板块估值为29倍市盈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倍PE(2004年至今),有核心竞争力并且高成长的个股在估值上应予以溢价。所以,在刚需推动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政策从偏紧趋于缓和的阶段,正是医药股的建仓良机。

选择优质公司

在医药股的选择上,中金公司分析师孙亮在研究报告中认为,7月11 日,卫生部《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在政策鼓励之下,特色高端医疗服务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因此,建议“坚定持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品牌执行力的优质企业,在调整过程中提升行业板块配置”。

篇13

【关键词】新医改 医患纠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97-01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升,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患者诉诸法律的医患纠纷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在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即将从事医学工作的医学生来说,了解医患纠纷的实质,分析引起医患纠纷的原因,提高医患纠纷的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 医患纠纷的原因分析

在医院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医院方面、患者方面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

1.医院方面的原因

医院方面造成的医患纠纷因素包括许多方面:(1)医疗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医疗质量低下。一是各医疗机构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预案,无法预防医患纠纷的产生。二是目前医疗机构的培训内容仅局限于医患纠纷的处理,缺少相关联的、统一的长效培训机制。三是医院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医疗质量低下。(2)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有些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热心,语言生硬,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无法赢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3)医疗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医患纠纷中,由于医院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医疗操作规范,导致的医患纠纷所占的比例较大。(4)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医务人员不注重医疗法规的学习,在平时的医疗活动中,为了图省事不做病历记录,不注意证据的保存,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生往往授人以柄,处于被动地位。(5)诊疗、收费不规范引发的纠纷。有些科室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随意增加收费项目,引起患者的不满而引发纠纷。

2.患者方面的原因

受患者主观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引发医患纠纷,主要有:(1)患者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患者自身医疗知识有限,无法理解医疗手段所达到的客观效果,在诊治过程中,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而治疗效果达不到其期望值时就容易引发医患纠纷。(2)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法律意识非理性增强。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但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了解不够,认为花了钱在医院接受治疗,就要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一旦治疗效果不佳,便诉诸法律,要求索赔而引发纠纷。

3.其他方面的原因

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引发的医患纠纷主要有:(1)新闻媒体的不适宜报道。一方面,受专业水平的限制,一些新闻工作者不能全面理解已经发生的医患纠纷,曲解了报道内容;另一方面,一些新闻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吸引人们的关注,在不进行调查纠纷真实性的情况下对医疗机构进行负面报道,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2)社会深层次的原因,一些地方经济不发达,基本的医疗保险不够普及,在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患者产生了对医院的不满情绪,引发医患纠纷。

二 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新型的医患关系把医生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消除紧张的医患关系、化解矛盾,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进行双向的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医生起主导作用,医生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耐心地倾听病人描述症状,并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温暖患者,提高服务意识,对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解释说明,获取患者的信任,从而减少因沟通不足引起的医患纠纷。

2.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执行力度

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一方面,医疗机构对于所发生的医患纠纷以及处理的方法和过程要进行相应的备案记录,建立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预案,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为以后发生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按制度规范处理违反医院制度和医患纠纷中的医疗过失行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

3.完善医保制度,改革运行机制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其医疗行为,减轻患者的负担,切实有效地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真正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供资金保障。

三 结论

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医患纠纷。在新医改背景下,必须强化医务人员对医患纠纷的认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这样才能消除和化解医患纠纷,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篇14

马明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7岁(1988年7月19日)

居住地:上海

电话:153******(手机)

E-mail:[email protected]

最近工作[1年]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内科医生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学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自我评价

医学专业背景,丰富的临床医学、医疗管理工作经验。了解肝炎、妇科、眼科、肿瘤临床科室及病理、检验外诊科室等相关药品、器械及技术领域。多年的管理经验,接受能力强,能迅速领悟接受新的理论与技能。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内科医生

工作经验

2013/2—2014/2: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心电图室内科医生

1.从事临床的HOLTER、心电图、活动平板及心脏电生理的诊断分析工作;

2.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进修深造;

3.负责相关手术的跟台;

4.与临床密切接触,并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

5.对入院病人的日常管理,及对疾病的诊断处理。

2012/8—2013/2:XX有限公司[6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设备/器械

临床部临床部负责人

1.负责心血管电生理医疗器械、心外科医疗器械、肾动脉消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文件准备、计划制定、实施及质控;

2.负责产品培训材料的准备及培训工作;

3.负责相关医学的学术推广工作;

4.负责产品临床信息收集、反馈,并负责将反馈信息反馈给公司研发、质量等部门。

教育经历

2008/9—2012/6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本科

证书

2009/12大学英语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