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经济; 发展趋势; 探讨
经过调查显示,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兴起至今,全国的房地产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较大的增长,许多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的。经历过快速发展、市场过热等发展时期,房地产市场目前正经历着国家的严密调控,房地产价格也处于稳步回落的态势。但是考虑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房地产的现实需求,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基于这一政策特点,房地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到底呈现如何走势,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一、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房地产企业一度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多数城市房地产企业过度开发,增加了房地产企业与老百姓的矛盾。为了保证房地产企业能够健康、平稳增长,国家对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并且政策相对严厉。基于这一形势,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房地产企业从全面扩张向全面收缩转变
在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时期,多数房地企业都采取了全面扩张的发展策略,在各地城市掀起规模巨大的拿地潮,推高了全国各地的房屋销售价格。但是受到国家限购政策以及其他调控政策的限制,多数房地产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发展质量,均改变了全面扩张的策略,从全面扩张向全面收缩转变,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经实施了全面收缩的经营策略,改变了以往大规模扩张的做法,使得企业的投资更加集中。
2、房地产企业更加关注开发质量而不是开发数量
曾经一个阶段,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在某些城市掀起了大规模的造城运动,由此导致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战线过长,占用资金过大。随着国家适时的出台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也转变了发展思路,不在对开发数量过于关注,而是朝着提高开发质量做强品牌、提高综合实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意识到,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树立了品牌意识,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3、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遇到极大的考验
在国家货币从紧的政策下,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一形势下,房地产不得不缩小开发规模,同时加大销售力度,加快资金回笼速度,缓解资金链危机。目前在国内房地产企业中,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房地产企业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许多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销售措施和融资手段,缓解资金危机,保证企业能够维持正常运营。
二、目前国家关于房地产的相关政策分析
经过了解发现,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是比较清晰的,为此制定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
2、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3、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许多城市的老区改造在规模上已经缩减,在投资倾向上也发生了一定转变,根本目的就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4、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 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囤积房源和地块的行为,对于房地产企业购买地块后2年内不进行商住开发的,规定政府有权收回所拍卖土地。
5、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6、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目前多地已经建立了房地产信息联网制度,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信息更加清晰。
7、国家相继国六条、国八条、国十一条等限购措施,实施了全面的限购政策,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维持在现有水平,形成了对二三线城市的辐射,使房地产价格失去了继续上涨的动力。
通过以上政策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在多个方面采取了相应才举措,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规范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房地产企业能够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三、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动力研究
我国房地产企业之所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在规模和效益上都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房地产企业有着较强的发展动力,其发展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受到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影响,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产生了可观的购房需求。另外由于城市老城区的改造的不断推进,给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基于这两种因素,房地产企业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城镇化发展中,供给了大量的住房,不仅缓解了城市居民居住问题,也为地方财政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较强的发展动力。为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对我国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要明确未来企业发展重点,把握我国城镇化政策带来的机遇。
2、我国公分房体制改革,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虑到我国原有公分房体制的限制,政府积极推动了公分房体制改革,将公分房制度改革为商品房制度。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房地产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商品房来缓解公分房体制改革的压力成为了必然选择。为了满足城市商品房改革的需要,房地产企业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加大了商品房的供应力度,在商品房的销售中获得了较大的利益。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要明确市场环境,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应的开发策略,充分满足市场需要。
3、我国城镇居民现实的购房需要,推动了房地产企业的增长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环境成为了多数家庭的现实需求,并且由于城市老区改造等原因,许多城镇居民产生了现实的购房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顺势而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城镇居民刚性需求的指引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最近十年内,我国城镇住房供应量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与城镇居民现实的购房需要是分不开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动力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城镇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目前来看,城镇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是支撑整个房地产的主要动力,房地产企业必须要重视这一点,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发房地产产品。
四、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组成来看,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很大,房地产经济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虽然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相对严厉的调控政策,但是从房地产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一形势,房地产企业应合理调整经营规模和经营策略,实现自身的健康稳定增长。经过对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分析,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企业会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淘汰
由于国家在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会进一步加强,因而房地产企业间会产生激烈竞争,一些规模较小、楼盘战线过长、楼盘销售业绩较差、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企业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激烈的竞争与淘汰压力下,能够生存下来的房地产企业都是相对强势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占据优势,有利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2、房地产企业将会积极转变经营策略和发展思路
为了应对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激烈竞争,房地产企业会积极转变经营策略,改变过去激进的经营策略,会缩短房地产开发战线,减少银行贷款,增加其他融资渠道,保障资金安全。另外,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思路会转变为求稳定、保增长,重视楼盘开发质量,树立过硬品牌,依靠品牌闯市场。
3、房地产企业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实现缓慢稳定增长
由于房地产价格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且受到限购令的限制,房地产的销量受到了抑制,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甚至“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价格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已经回归到合理的价位,并且增速明显放缓。在这种局面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渐减缓,实现缓慢稳定的增长。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时期已经成为了过去,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稳定有序增长,就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努力提高房屋质量、做强房地产企业品牌、拓展融资渠道,从根本上改变困扰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宇晓;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 [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处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42-02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未来社会对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实验科研阶段。1983年以前,企业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缓慢发展阶段,企业会计电算化主要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企业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然而,在此期间企业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使得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2.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1)由事后核算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2)现有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账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中仍在相当多的单位并存,真正实现甩账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不够。首先,由于企业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其次,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但企业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做个性化的调整和设置。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只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虽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 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的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个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3.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没有严格权限限制措施,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留下隐患。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十分不完善,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其次,从档案资料管理上,许多单位对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导致不少的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以至于造成企业财务信息泄密。
4.财务软件的使用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目前会计电算化规模和管理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今后发展趋势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一方面,以机代账单位将逐步增多。现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已经成了一个自发的要求,各单位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后,一般在3个月后大都能够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加强“人机系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仅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同时需要会计人员的准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在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重点放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应该把工作中心放在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操作能力的人才方面,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3.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保存是否完整等。为了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首先,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其次,要做好财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等方面。也就是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做好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至少两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等工作。
4.会计电算化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首先,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逐步实现统一,以解决各种会计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相互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为更充分和更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服务。其次,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
综上所述,从会计电算化发展来看,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信息时代,要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讨。总之,21世纪的会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应该抓住这一良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何日胜.论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财政研究,2007(8)
2.赵刚.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会计之友,2007(35)
3.王秀丽.浅谈现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今日科苑,2008(02)
4.郭晓鸣.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及实施浅谈.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1)
5.胡振宇.企业会计电算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中),2007(03)
6.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7.王桂华.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代商业,2008(12)
8.赵晓诗.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和发展.电大理工,2007(01)
9.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10.贾睿.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6)
一、行业洗牌太极化
日本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龟甲万,年产量占日本国内总产量的1/4,另外第二到第五名的企业又占1/4,市场集中程度非常高。反观我国,酱油市场规模500万吨,而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生产企业海天只占全国产量的4%。又如“四大名醋”,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
这是因为受中国地域广阔运输成本高、区域消费口味差异性、企业传统经营思路的影响,我国调味业目前仍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品牌,产品辐射到邻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
去年,海天斥资10亿元在广东建立酱油基地,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使其总成本大大降低,并将市场占有率的目标锁定为20%。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海天靠产量居于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国调味品行业区域混战的局面,让海天在短期内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如意算盘并不那么容易实现。目前,国内调味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几省、市,其中上海的市场份额达30%以上,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行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关志荣分析认为,随着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但是由于区域性强势品牌的长期存在,全国性品牌的扩张道路依然非常艰难。
二、品类经营专业化
调味品的高密度覆盖性、品类的多元性、需求的差异性以及 通路的复杂性,在快消品中也难逢对手。形态袖珍、市场广袤、收益稳定、卷入度高、品类庞杂、渠道丰满——这一切属性的集聚,使得这个行业呈现出一种活着容易、长大困难、山头林立、一盘散沙的态势。
调味品行业的全国性品牌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酱油只有海天称霸,鸡精有太太乐称雄,不起眼的调料品牌王守义十三香也在品类市场中占有绝对性的市场份额,而大部分调味品品牌还立足于区域市场的厮杀争夺。如何在区域市场中出人头地,如何走出家门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呢?这是许多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市场困惑。
目前的调味品业还处于粗放式营销时代,低成本、低门槛、低附加值、消费周期长是调味品行业的显著特点,这导致了企业不可能在成长期投入大量的广告成本。调味品品牌之间的竞争还局限于价格、品类、渠道等单个营销环节上,但从市场竞争发展趋势看,整合品牌营销是调味品竞争的必然阶段。
小型调味品企业想稳固并立足本地区域市场,中型调味品企业想寻求更大的市场覆盖面,大型调味品企业更存在傲视全国市场的野心,而要达成这样的企业经营目标,靠的是什么?品牌建设是必然的趋势,整合品牌营销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品项创新细分化
根据各种菜系或特色菜专门设计的调味品
记者在沃尔玛、好又多等超市看到, 目前调味品的种类极其丰富,在超市都能占据一整排货柜,有酱油、醋、酱等,包括淘大、味事达、李锦记、海天、B.B等在内的各个品牌都对各自的产品进行了细分。如酱类就分为六七种,有排骨酱、饺子酱、叉烧酱、柱候酱、拌饭酱等等。据介绍,每种酱适合的食物都不同,如排骨酱适合烧烤食物,叉烧酱适合腌制食物,全候酱适合焖煮肉和蔬菜等等。
“现在酱油也可分成很多种,不再是以前的一瓶酱油可以配各种食物了。”味事达品牌相关人士说,现在鱼、肉和海鲜等都配有不同的酱油,这些酱油能让不同类的食品吃起来更鲜美。据介绍,酱油的细分主要是在原料和工艺上进行区分,比如蒸鱼的酱油含有干贝汁,沾肉的酱油是由黑豆和黄豆制成等等。
四、产品研发高端化
调味品产品在重视口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营养健康,传统的调味品以及复合调味料都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市场进一步细分强化功能型调味品(如铁强化酱油),利用各种调味原料提取或深加工的调味品(如鲍汁酱油)纷纷上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调味品生产中,如生物酶解技术、固定化酵母技术、 膜技术、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等,大大提升了调味品品质和各种生化技术指标。
五、渠道运营多样化
调味品的销售渠道可划分为以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两个场所,其渠道大概或划分如下:
1、大型零售终端:KA大卖场、仓储式购物中心的食品销售区。
2、连锁超市:此类超市以食品及日用品为主,以分布在社区或商业区的B、C类店为主
3、干鲜调料店:开设在农贸市场,它们是销售调味品的重要渠道,还具备批发和零售双重功能
4、社区便利店:即遍布家属楼或社区里的小型食杂店。部分店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5、餐饮店:是调味品的直接消费终端,是调味品的最重要消费渠道之一
从上可见调味品具备宽渠道消售特征,而这些渠道在运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种渠道对品牌、品种、品质、配送、服务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覆盖渠道所需要的帐期资金要求和营运成本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也为各类规模的调味品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随着专业化运营的要求,调味品专卖店也将快速涌现。
六、区域品牌全国化
调味品行业经过几轮洗牌,格局基本清晰化,一些原本经营区域市场或本地市场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出于应对本地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还是想突破地域限制,纷纷走上扩张道路。部分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具备品牌、技术、研发、资金、人才优势的企业还剑指全国市场。但调味品除受地地方品牌林立形成竞争壁垒的限制外,尤其对于液体调味品还受限于价值低运输成本高而造成价格竞争力不足的劣势。调味品企业在区域扩张时,必须具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营销技战术能力,在扩张到一定规模时,还要布建符合其服务半径和营业规模的生产基地。
七、企业整合航母化
目前国内调味品行业云集了欧美、新加坡、日本等各方资本力量,企业间的并购已经白热化。汇亚在中国的22年间投资了200多家公司,其中60余家已经实现上市。去年,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在上海宣布出资18.45亿港元完成了对法国达能集团旗下淘大食品集团的收购,这是继年初日本味滋康入主“北京和田宽”并控股“龙门和田宽”和“虎王和田宽”之后,跨国巨头在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又一重要动作。除了上述跨国企业的两次大并购外,近日北京王致和集团公司也宣布与广西桂林腐乳厂合并重组成立王致和(桂林腐乳)有限公司,另有几家国内外著名的大牌食品和调味品集团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兼并重组事宜。
[关键词]换热器;发展趋势;高效节能
[DOI]10.13939/ki.zgsc.2016.03.061
1 换热器的概述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十分广泛。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换热、散热及冷却设备的市场,数据显示,现代化学工业中对换热器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炼油厂的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的40%,而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几乎全部由换热器组成。
换热器按照用途划分,可分为预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按温度状况划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与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按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可划分为: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换热器;按传送热量的方法划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换热器三大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和板面式。
2 换热器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前,换热器结构主要为管式及管壳式。20世纪20年代,板式换热器出现并应用于食品领域,相比于管式结构,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初,瑞典研制并生产出了螺旋板换热器,之后英国采用钎焊法制造出以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机发动机的散热。20世纪60年代左右,随着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高速发展,对换热器的类型产生了新的要求,加之冲压、钎焊及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效能、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进入市场,出现了包括折流杆换热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等的高效换热器。进入21世纪,随着热强化传热技术引入工业装置的生产与制造领域,世界换热器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快速提升。
3 中国换热器行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中国换热器产业起步较晚。1963年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按照美国TEMA标准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1965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板式换热器,苏州新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原苏州化工机械厂)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螺旋板式换热器。之后,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首次引进德国斯密特(Schmidt)换热器技术,原四平换热器总厂引进法国维卡勃(Vicarb)换热器技术,国内换热器行业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获得较快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自主开发传热技术的新趋势,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被推向市场,国内传热技术时期的代表作有折流杆换热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双壳程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等一批优良的高效换热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换热器产业在技术水平上获得了快速提升,板式换热器日渐崛起,逐渐被应用于大乙烯项目、钛白粉生产线等领域。与此同时,我国在大型管壳式换热器、大直径螺纹锁紧环高压换热器、高效节能板壳式换热器、大型板式空气预热器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突破。
虽然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于管壳式换热器,但是板式换热器因为其密封材料及板片结构限制,更适合在低压、低温、干净的工况下工作。而石化生产中所使用的介质一般腐蚀性较大,换热器一般在温度、压力波动较大、杂质含量较高的工况下长时间运转,因此现阶段管壳式换热器仍是石油石化行业所使用的主要换热设备。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为150亿元;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40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30亿元的市场。另外,航天飞行器、半导体器件、核电常规岛核岛、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换热器,合计市场规模约有130亿元。
具体到不同种类的换热器,按产值计算,换热压力容器约占换热器行业总产值的60%,其中的管壳式换热器产值占90%左右;而总产值的40%为非压力容器换热器,其中板式换热器产值约为其70%,空冷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各占约15%。从整体来看,当前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总量最大,约占换热器使用总量的54%。
4 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产品的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将是换热器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国内换热器行业在节能增效、提高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降低压降、提高装置热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设备制造行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设备制造体系,石油石化设备产品已可以基本满足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需求,同时还有部分设备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石油石化专用换热器设备制造业还面临着技术升级和结构转型的挑战。
当前,世界各国在换热器的理论研究、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已进入了较高层次的探索阶段。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该领域研发的力度,但在高效换热器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尽快缩小差距并赶超相应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出来了一系列的指导及优惠政策,一方面大力促进国内换热器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引领行业向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发展。
2011年12月31日,国务院公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将“围绕先进制造、交通、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需要,集成创新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等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作为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着眼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应急调节能力,适度超前部署能源生产与供应能力建设,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内;加快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推进原油增储稳产、天然气快速发展;加快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坚持储近用远原则,重点提高深水资源勘探开发能力”。
基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机械、食品、制药等行业对换热器稳定的需求增长,此外,包括大型乙烯项目、大规模核电站、大型风力发电厂、大型环境保护工程、海水淡化工程的开工与建设,都将对换热器产业产生巨大的需求拉动力。根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预测,我国换热器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0年前,我国换热器产业将保持年均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换热器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
下游产业广阔的市场对换热器产品有着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换热器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也趋于多样化。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换热器行业也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国换热器产业在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产品功能和技术的创新上有较大的潜力。
因此,我国的换热器产业是一个正处于蓬勃成长期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 LNG 国际贸易 流体化
中图分类号:TE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02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利用,其在未来能源供应中也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1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总量约2.4亿t,多数国际机构预测,2030年前后天然气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虽然引进管道天然气有诸多优势,例如输送量大、连续供应、覆盖面广等,但是由于受到运输距离、地理条件及政治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将天然气经过液化后以船运的形式输送到需求市场,将比管道天然气的运输经济性更好。同时,进口液化天然气,买方在建好接收站设施后,可以选择多种来自不同资源地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并不局限于单一资源供应商,提高了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及灵活性,使供应更加安全稳定。
自20世纪人们开始生产使用液化天然气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因素的不断改变,液化天然气市场也随之不断发生着变化,液化天然气贸易也从最开始的单一点对点贸易向更加流体化的贸易形式演变,深入分析和认识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变化,才能准确把握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发展方向,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
1 液化天然气简介
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经过处理后再将其冷却至其沸点(-161.5?℃)所得到的液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仅为煤的50%和20%,污染为液化石油气的1/4,煤的1/800。见表1。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液化天然气的利用具有高效和经济的特点,在发电中,天然气的热能利用率可达55%,高于燃油和煤,尤其是对调峰电厂而言,天然气取代燃油的优势非常明显。用于发电是目前液化天然气的最主要工业用途,此外,液化天然气还应用于陶瓷玻璃生产、居民用气和车船燃料等
方面。
2 液化天然气国际贸易历史沿革及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液化天然气产量和贸易量迅速增加,国际市场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影响市场供需平衡的因素不断增多,不确定性增大,液化天然气国际贸易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1)2000-2011年国际市场变化及影响因素
2000年以来,世界LNG贸易量从2000年的1亿t,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2.4亿t,国际市场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2001-2004年的买方市场,随后转变为2005-2008年的卖方市场,再演变为2009-2010年的短期资源买方市场、长期资源均衡市场,再到2011年后的短期卖方市场。
自2000年以来,突发事件的发生成为促使液化天然气国际市场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诱因。
2007年7月日本地震导致刈羽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加速了液化天然气国际市场向卖方倾斜的速度,2008年底-2009年初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短期内各主要买家液化天然气需求骤减,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得国际市场形势转向供过于求的状态,2011年3月日本地震后发生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导致日本短期内关闭了其所有核电站项目,由于核能发电量占到日本总发电量的30%,甚至有些日本电力企业的核电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50%左右,核电设施的关停使得日本国内发电企业不得不加大使用化石燃料弥补核电损失,使得短期内日本液化天然气需求迅速提升,液化天然气短期市场价格也随之高涨,使得国际市场形势再次转变为供应偏紧。这些均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走势。
(2)发展新趋势
资源供应灵活性不断加大,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使各自资源供应及来源更加灵活,均希望能够更加灵活地履行供货或接货义务。卖方希望可以选择更多资源来源地,从而增强其通过优化资源供应的方式来提高其满足用户需求并获得更多利润的能力。买方希望通过增加卸载地的数量及可转运范围,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接收站运行或下游市场变化而导致其无法接货所产生的照付不议义务。
此外,由于买家间合作的不断增多,卸载地灵活性使得买家间可以通过资源互换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或避免接收站运行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部分买家需求增加而推高短期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格的风险。所以,近年来液化天然气贸易中出现了更加灵活的转运操作,这使得最初的点对点贸易,向更加灵活的流体贸易转变,增加了资源流动性,提高了资源供应的安全稳定性。
全球不同市场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不断增大,世界液化天然气消费地区主要分为亚洲、欧洲和北美三个细分市场。除亚洲外,欧洲和北美市场均有代表性的管道天然气价格指数,所以供应到这两个市场的液化天然气均参考相应的管道天然气价格指数来定价。但由于液化天然气国际贸易流动性的加大,原本点对点分别供应到三个细分市场的资源,由于各地需求的不断变化及转运获取更高利润的驱使,使得三地间资源不断流动,某一市场的需求改变必将促使全球液化天然气资源流向产生变化。
例如,由于日本2011年地震海啸发生及后续的核危机导致核电机组关停,远东地区特别是日本的液化天然气需求骤增,致使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从震前的11~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骤升至当年冬季的18~1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低迷、管道天然气供应稳定及页岩气生产充足,欧洲及北美液化天然气销售价格仍在较低位徘徊,致使卖方将大量原定于卸载至欧洲和北美的液化天然气资源转运至亚洲以获取更高利润。
3 液化天然气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3.1 未来市场供需情况展望
(1)需求方面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普遍开始重视到液化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性,截止到2011年,全球已有液化天然气进口国约25个,若考虑到目前在建的接收站项目,预计到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将达40个以上,其中包括像以色列、波兰和新加坡等新兴市场,同时也包括了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由出口国转向进口的国家。
据预测,考虑到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的需要以及由于日本福岛核危机引发的各国限核政策的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总需求可达4.0亿t/年左右,亚洲仍然是全球贸易中的第一大市场,预计进口量约为2.3亿t。
(2)供应方面
截止到2011年,传统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为19个,总供给量约为2.5亿t/年,其中卡塔尔以7700万t/年的出口量占据第一把交椅。澳大利亚目前出口能力约为2430万t/年,
其在建及计划出口能力约为8600万t/年,预计到2020年,澳大利亚将取代卡塔尔成为全球液化天然气第一大出口国。
与此同时,新兴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也不断涌现,近年来大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储量的发现和开发,使得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可开采储量达约6242万亿立方英尺,另外据最新数据表明,东非地区天然气储量可能高达约441万亿立方英尺,这些使得一批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着手规划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量页岩气的发现的成功开发,美国由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转向出口,其正在将部分已建成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设施改造为出口液化设施,计划将国产的页岩气液化后出口海外。截止到目前,美国规划液化项目有12个,规划总产能超过1亿t/年。
据此预测,如果规划和计划项目均按期投产,到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总量将达4.5亿t/年左右。
3.2 未来液化天然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根据长期供需预测,未来市场仍将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但由于如自然灾害、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同时考虑到为规避可能出现的接收站运行和市场需求变化问题,为降低运行成本,获取更高利润及满足额外市场需求,买卖双方均会要求更多的灵活性,比如买卖双方可分别制定相应多个满足供需要求的卸载港和装载港,以及更加灵活的向规定卸载地以外地区的全球转运操作,即未来贸易模式将进一步向流体化形式
转变。
同时,相对于长期不确定因素偏多,买卖双方对于中短期市场变化的预见性稍高,因此在未完全确定长期需求前,并为规避长期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中将出现更多的供应年限在15年以下的中短期液化天然气贸易,而非15年以上的长期购销贸易。因此,在未来的液化天然气贸易中,中短期和现货贸易占总贸易量的比重将日益增加。
此外,由于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内各细分市场的相互形象日益加深,为满足供需平衡,资源从一个市场转运至另一市场的操作将日益增多,卖方所要求的全球资源组合供应以及买方所要求的更加灵活的转运操作也将进一步促使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向更加流体化的方向发展,逐渐打破了地域限制,将世界各地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4 结语
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日益复杂多变,全球各细分市场相互作用将继续加深,全球资源转运、中短期及现货资源购销贸易将出现的更加频繁,买卖双方均会要求更加灵活的操作以确保各自的安全稳定运行及获取更高利润,液化天然气贸易朝着更加流体化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郑洪.日本地震对世界和我国LNG产业的影响[J].国际石油经济.
[2] Platts LNG Daily’s Terminal Tracker.2012.
[3] LNG in World Market A monthly Report on Commercial & Technical Development.2012.
关键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进一步的加深,其机械制造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也给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完善,也使得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传统落后经济的影响,其机械制造行业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都同世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认清国际发展形势,以此来调整和控制自身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当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能够在短期内得到飞速的发展,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的地位。
一、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
目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发展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1.地位的基础化
机械制造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在种类、数量和贡献上具有较大的比重,同时其所生产的产品更是其他一些行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地位。
2.经济的规模化
目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扩张,外贸机械制造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各大跨国企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各大机械企业通过不断的联合重组,以及对主干业务在投资研发上的加强,使机械制造系统的个性化和成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更加的适应当前多样化的市场变化形势。
3.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一是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并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二是在本国生产,并将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
二、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上,具体包括:
1.规划策略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要想振兴机械制造业,使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牢牢的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要进一步的适应当前及未来国际机械制造市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技术,创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生产规划策略,从而有效的把握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多领域技术的融合
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其机械制造技术是向着多领域技术相互融合、作用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多,其机械制造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机械制造技术同其他领域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作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多领域技术的融合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全球性产品的研发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参与到国际机械市场中的机会和范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就使得所生产的机械产品在研发上也要向着全球性产品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机械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服务性思维的拓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机械制造行业正逐渐向着完全化的买方市场过渡,也就是说不是机械企业按照一定的固定规格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按照用户所提出的个性化、特殊化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鉴于此,服务性的管理思维势必会成为今后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思维管理方式必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更新。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其管理、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相关企业和科技人员要积极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勇于攻破技术壁垒,加快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机械行业真正融入到国际机械市场的贸易竞争当中去,促进和推动我国外贸机械行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胡克石: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2(06).
[2]邓 武: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先进制造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0).
[3]刘唐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科学技术生态科技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a)-0172-03
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全球气候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引发了许多极端气候。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让人类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减缓人类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灾害。只有全球各国在一定的框架协议内,坚持相互协作、相互理解,以生态科技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式,才能维持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在分析气候变化事实,探究气候变化机理,预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进展。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总体上升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工业革命以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很可能是1950年以来大部分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
除了全球温度的升高,冰川的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巨大的自然灾害。
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联合会世界灾害报告说,因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吞噬了22.5万人的生命,2004年全球因自然灾害丧生的人数达到25万,是2003年的3倍多,2002年的11倍,也是1994—2003年平均数的3倍。2004年共发生自然灾害719起,是近10年来第三个自然灾害最多的年份,经济损失大约在1000亿美元至1450亿美元之间。
2005年瑞士再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造成死亡和失踪人数高达95573人,自然灾害数约为360起,造成经济损失1590亿元。
2006年,据联合国网站统计显示,在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包括226次洪水,66次风暴和30次极端气温灾害,丧生人数是21342人,经济损失达190亿美元。
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会,全球共发生405次自然灾害,比2006年的423次有所下降,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0年以来最低。2007年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比2006年增加了40%,达到2.01亿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35亿美元。
2008年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秘书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球死于自然灾害的总人数为235816人,从近10年来看仅次于发生印度洋地震海啸的2004年。5月袭击缅甸的强热带风暴造成138366人遇难,同在该月发生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87476人丧生。这两次灾害的死亡人数占到了总数的约95%。此外,2008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10亿美元,从近20年来看仅次于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2005年和日本阪神大地震的1995年。
2009年,国际减灾战略署(UNInternationalStrategyforDisasterReduction)称,今年共发生245起自然灾害,较2005年的10年内最高纪录434起有明显降低。初步数据显示,在今年发生的所有灾害中,224起与气候有关,灾害共造成总损失为190亿美元。
联合国减灾署报告称2010年全球发生重大自然灾害373起,导致超过2亿人受灾,29.68万人丧生,造成近1090亿美元经济损失。
2011年日本大地震,2011年7月下旬至今,受台风和强降雨的影响,泰国连降暴雨引发洪水,中部地区受灾尤其严重,洪水造成全国数百万人受灾、400多人死亡,1/3省份被淹,多个工厂停产。2011年8月,“艾琳”登录美国,造成21人死亡,百万人失去电力供应,部分地区遭遇洪水灾害,估计损失高达70亿美元。
2012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60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约为650亿美元,仅飓风“桑迪”就造成了大约250亿美元的损失。但总体而言,2012年的经济损失远远低于上年。
2013年全球全年总计经济损失达1250亿美元,其中投保资产310亿美元,分别低于近10年的平均值1840亿美元及560亿美元。虽然去年全球共发生了880多起自然灾害,高于近10年的平均值790起,并造成全球两万多人死亡,但是死亡人数与近10年受自然灾害致死的平均值106000人相比,已大幅下降。
2014年全年共发生自然巨灾事件980件,致7700人丧生,巨灾造成损失1100亿美元,总体而言,2014年全球未发生极端恶劣的自然巨灾,损失总额远低于过去10年总额的平均值。①
科学家们对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的分析表明:这些变化发生得比历史水平要更高,且在不断加速。地球已进入一个气候快速变化的阶段,它很可能比过去几千年自然发生的变化还要快。[2]
2科学技术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除了自然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发的“温室效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在过去的万年期间尺度上的变化情况。自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明显上升,超过了自然界在过去约100万年以来的最大值,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明显和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能源的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人类达到理想境界的阶梯,是创造财富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强大手段。回顾人类的历史,正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带来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和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劳动组织的结构,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工具的科技水平和质量,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工具的产出水平,同时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和范围,开拓经济增长新领域,使废物、贫矿和信息成为新对象。[3]
科学技术提高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以车代步”“冬暖夏凉”、信息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更大。
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由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的西方工业革命,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荒漠化加剧、物种灭绝等问题,因此,在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社会的同时,一定要慎重地考虑它的负面影响,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巨大危险,应该正确的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矛盾。
3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然而无论如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只有继续向前发展,人类才可能日益进步。如果因为科学的一些负面作用,而放弃对科学的追求,必然会得不偿失。
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确实影响生态失衡,但它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相反,科技落后才是导致生态问题的内在机制。科技落后,导致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使资源过度地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科技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排放的废弃物多,它是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原因之一。[4]只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或企业,才能在兼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3)“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娱乐产生网络游戏,“+”零售产生电子商务。互联网让金融变得更有效率,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更符合“普惠金融”的精神。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认为,包括批发业、广告业和新闻业在内的17种行业,将被互联网颠覆。[5]
(4)调整能源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5)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支持和推进七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型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6)生态科技。政府应该在迫在眉睫的生态科技难题上迅速推进,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技术系统,如报账人体健康的防污染防止技术,如大面积生态退化的修复技术,如区域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如生态监测预警的科技系统等。[6]
(7)推动现代农业和农业技术发展,实现退耕还林。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争取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加大林业的建设,实现科技造林、护林,实现林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
总之,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科学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改进现有的技术,推进新的技术,实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摒弃传统的用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作为发展模式,革新科技发展新思路。
4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为不争的事实,科技的发展在全球大部分国家依然依赖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包括设备、骑车所需要的能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能源,而这些传统能源在燃烧或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增加了地球的负荷,引来了地球对人类社会的报复。
不需要抱怨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目前的现状,不应该放弃目前的发展,而是应该进一步的审视目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关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合作,合理的调节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上升到维持可持续发展上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关心新兴产业和农业、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罗勇.关于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争论与质疑[R].2010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2013-05-17.
[2] 全球气候变化加速 干旱洪涝灾害并存[J].世界环境,2015(4):10-11.
[3] 孙毅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0-31.
[4] 王华英.科学的生态价值探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1):79-84.
[5] “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N].中国经济导报,2015-05-19.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责任会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078-02
一、引言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二、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1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方法、社会责任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老性大大增加。
3 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缺少有关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信息的披露。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缺少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行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估计和判断等“不确定性”充斥于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4 缺少责任会计报告。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忽视了企业与周围自身环境的关系方面的信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这样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经济责任观念。从会计角度来讲,较为系统地专门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自然资源形成、开发、运用、存储、保护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理论探讨
1 使用多栏式报告模式。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是相同的假设,暗含了所有使用者对公司业务都持有相同的看法,这导致当存在多种会计方法时,只使用一种方法并提供单一信息。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能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提供的信息通常与决策无关,并且无法实现真实和公允原则,还会产生会计数据固化,因此,应当引入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这一报告模式时要防止信息超载问题。
2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为支柱。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
3 加强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能以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各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发生的社会成本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则以一定的公认标准为基础采用科学的估计法,通过对各企业经营行业所带来影响的核算和管理,使其经营行为在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达到均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核算和监督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社会做出的总贡献和总消耗,从而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得到充分反应。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内容:(1)产品或服务提供情况。揭示企业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合格产品的情况,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品的性能、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信息。(2)参与环境保护情况。披露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及企业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3)社区贡献。揭示企业使用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的情况,及对社区做出相应的贡献,如提供人财物资助、发展社区的公共事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等。(4)公益捐赠。披露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如助学救灾、参与解决公共危机等方面的情况。(5)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情况。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6)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披露企业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如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条件等:人力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既会形成社会成本,也能转化为社会资产。
4 加强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可以改年报为月报;使财务报表的项目、结构进一步国际化,推广全球化战略财务报告,加强现行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在财务报表结构安排上,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分开反映,提供最能反映企业经营趋势的信息等等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海外投资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地利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求得生存与发展,是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国际化经营中仍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的问题日趋凸显。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跨国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地区分布中,近年来,我国跨国公司主要投资区域为亚洲和非洲,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较少:2.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主要为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联营较少:3.就分布行业和企业类型而言,跨国经营已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展开,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对外投资初期主要集中于贸易,近几年已拓展到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多个领域。企业既有中信、中石化、中建等国有企业,又有诸如万向、正泰、美的、华为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每年对外投资总额远小于当年FDI流入量。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境外投资企业多,但规模小。我国跨国公司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但普遍规模都偏小,还没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无论是海外雇员人数还是资产总数,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在600万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在450万美元左右。这反映出我国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不高,也同时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使得跨国公司对外融资受约束,企业很难有规模地对外融资。
2.跨国经营动机原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向海外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获得技术信息,而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均不是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就表明这类企业到海外投资一般不是利用他们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和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是追求效率和发展全球战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结构来看,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贸易加工类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产业偏少,诸如保险、电信、媒体等新兴服务业偏少。从投资方式来看,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绝大多数,这与国际上的跨国直接投资以并购、合资为主形成鲜明对比。
4.缺乏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难以建立国际知名品牌。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许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技术优势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长期性因素。此外,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品牌不多,中小企业表现更为明显。缺乏国际性品牌,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我国跨国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考虑以下思路进行调整,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一)产业升级,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这里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1.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指调整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调整同一个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产业素质和产业效率升级。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如提高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有能力的跨国公司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二)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
跨国并购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应通过收购、兼并、改造和调整资产结构实现企业重组,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集团作战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施并购还有以下几方面好处:1.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2.利于扩张与整合市场。企业通过并购一方面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并借助对方的品牌,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从而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扩大原有企业市场总份额。3.利于获得实效性较强的研发技术。与通过自主研发去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某一企业时,并购其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
(三)重视和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
跨国经营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用国际语言思考的复合型人才,跨国公司的管理者更需如此。因此,我国企业要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具备海外经营、管理、法律、财会、外语方面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人才培养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企业除了在国内引进具备所需知识能力的现有人才,还应面向国际市场招贤纳士,启用东道国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注重不同文化的结合,提高和更新跨国经营人员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熟悉当地文化习惯,有较强的公共关系技能及强烈的开拓意识和献身精神。最后,企业要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培养基地,采用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按现代化跨国公司的要求与规范,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跨国经营人才,
(四)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政府应制定我国跨国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对跨国经营企业给予宏观指导。要把跨国公司的发展放入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加强对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支持、协调和引导工作,同时从法律上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2.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建构我国市场经济跨国公司的框架体系。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他们在跨国经营中取得了成功经验。政府应大力支持那些新能源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引导和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
3.加强信息管理,为跨国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服务跨国公司的信息管理体系,影响了跨国经营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建议尽快成立海外市场信息服务中心,集中一批专家分析和评估东道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政策、税收、外汇等方面的信息,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避免企业境外投资的盲目性。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3 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
4 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机械齿轮;加工工艺;发展趋势
1.齿轮加工
1.1 锻造制坯 当前汽车齿轮的制造技术中,热模锻仍然是齿轮件广泛使用的毛坯锻造工艺。近年来,楔横轧技术在轴类加工上得到了大范围推广。这项技术特别适合为比较复杂的阶梯轴类制坯,它不仅精度较高、后序加工余量小,而且生产效率高。
1.2 正火 这一工艺的目的是获得适合后序齿轮切削加工的硬度和为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以有效减少热处理变形。一般的正火由于受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使得工件冷却速度和冷却的均匀性难以控制,造成硬度散差大,金相组织不均匀,直接影响金属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使得热变形大而无规律,零件质量无法控制。为此,采用等温正火工艺。实践证明,采用等温正火有效改变了一般正火的弊端,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1.3 车削加工 为了满足高精度齿轮加工的定位要求,齿坯的加丁全部采用数控车床,使用机械夹紧不重磨车刀,实现了在一次装夹下孔径、端面及外径加T同步完成,既保证了内孔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又保证了大批量齿坯生产的尺寸离散小,从而提高了齿坯精度,确保了后序齿轮的加工质量。另外,数控车床加工的高效率还大大减少了设备数量,经济性好。
1.4 滚、插齿 加工齿部所用设备仍大量采用普通滚齿机和插齿机,虽然调整维护方便,但生产效率较低,若完成较大产能需要多机同时生产。随着涂层技术的发展,滚刀、捅刀刃磨后的再次涂镀非常方便地进行,经过涂镀的刀具能够明显地提高使用寿命,一般能提高90%以上,有效地减少了换刀次数和刃磨时间,效益显著。对于差动挂轮,进给,刀架角度等参数的合理凋整,能保证后续加工质量稳定。
1.5 剃齿 径向剃齿技术以其效率高、设计齿形和齿向的修形要求易于实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大批量汽车齿轮生产中。
1.6 热处理 汽车齿轮要求渗碳淬火,以保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对于热处理后不冉进行磨齿加工的产品,稳定可靠的热处理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1.7 磨削加工 主要是对经过热处理的齿轮内孔、端面、轴的外径等部分进行精加t,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小形位公差。齿轮加工采用节圆夹具定位夹紧,能有效保证齿部与安装基准的加工精度,获得满意的产品质量。
1.8 修整 这是变速器、驱动桥齿轮装配前对齿部进行磕碰毛刺的检查清理,以消除它们在装配后引起噪声异响;并且通过单对啮合听声音或在综合检查仪上观察啮合偏差来完成。
2.齿轮加工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适应齿轮加工行业对制造精度、生产效率、清洁生产、提高质量的要求,制齿机床及制齿技术出现了以下发展趋势。
2.1 数控化 由于通过将机床的各运动轴进行CNC控制及部分轴间进行联动后,具有以下优点:1)增加了机床的功能,如滚削小锥度及鼓形齿轮等变得极为简单。2)缩短了传动链,同时采用半闭环或全闭环控制后,通过数控补偿可以提高各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从而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及唧值,增加了机床的可靠性。3)换品种时,由于省去了计算及换分齿挂轮及差动挂轮、进给及主轴换挡的时间,插齿机还省去了换斜导轨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辅助加工时间,增加了机床的柔性。4)由于机械结构变得简单了,可以设计得更有利于提高机床的刚性及使热变形降到最底。5)各轴间没有机械联系,结构设计变得典型化,更利于实施模块化设计及制造。
2.2 高速高效 当前的齿轮加工制造中广泛应用齿轮加工机床,如滚齿机、插齿机及磨齿机的高速化主要是指机床拥有高的刀具主轴转速和高的工作台转速,它们是提高切削效率的主要指标。传统机械滚齿机的滚刀主轴速度通常最高为500r/rain,工作台转速最高为32r/min。随着齿轮加工刀具性能的提高,齿轮加工机床的高速、高效切削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成熟,齿轮滚齿切削速度由100m/min发展到500~600m/min,切削进给速度由3~4mm/r发展到20mm/r,这使滚齿机主轴的最高转速可达5500r/min,工作台最高转速可达800r/min,机床部件移动速度也高达10m/min;大功率主轴系统使机床可运用直径和长度均较大的砂轮进行磨削,有利于增加砂轮寿命,也有利于操作者选择最优的磨削参数来完成磨削加工。
2.3 高精度 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如插齿、滚齿、剃齿、磨齿、研齿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由采用了高精度、具有预加负荷的高刚性直线导轨、滚珠丝杆、滚动轴承、电主轴、力矩电动机及数控技术,使高速加工条件下的齿轮加工机床精度得到保证并有所提高。电主轴精度一般为径向振摆0.002mm,轴向0.001mm,环形转矩伺服电动机定位精度达0.5'''',重复定位精度达0.01'''';直线运动轴的定位精度小于0.008mm,重复定位精度小于0.005mm.滚齿及插齿尽管为粗加工,但在高速切削的条件下仍能达到DIN6~7级精度,为其后的精加T丁序获得高精度提供了保证。
2.4 绿色环保 切削过程中应用切削液可提高刀具寿命,改善加工表面质量和利于排出切削热而不致引起机床的热变形。但是,在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削液的飞溅和形成的油雾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操作者的健康特别有害,为此,通常是将加下区用护罩封闭起来,安装上油雾分离器,使排出的只是不含油的雾,而切削油则重新流回机床内循环利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因为变质切削液的更换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湿式齿轮加工中消耗的切削液及切削液附加装置的费用占加工成本的20%左右,采用高速干式切削能提高2—3倍以上的加下效率,刀具的使用寿命是湿式切削的2—5倍,因此,干式切削降低了单件齿轮的加工成本。高速干式切削既可减少切削液的消耗和冷却处理装备,又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件齿轮的制造成本。
2.5 智能化 数字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使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的智能化水平更高。齿轮加机床要实现误差补偿、温度补偿、自动平衡、防撞功能、过载保护、有无T件自动识别、装夹工件是否正确、工件是否已加工过、对齿啮合、加工余量分配、刀具磨损、在线精密检测、自动修整砂轮、零编程界面、多功能加工软件、切削下艺专家系统、机器人在机床间搬运工件时的自动识别、远程控制、远程诊断等功能,虽然智能化是齿轮机床提高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复杂零件加工、精密加T和实现无人化生产的基础,但还必将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工程监理;企业现状;对策;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22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9-055-03
收稿日期:2012-08-20
1.引言
我国建设监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设监理企业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程监理法规体系,创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程监理理论,积累了一套较成熟的工程监理经验,培养了一支较高素质的监理企业队伍,监理企业的规模日渐壮大,为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监理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日益暴露出来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2.工程建设监理现状及原因
2.1现时监理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称制约监理企业吸纳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现行旁站监理、安全监理等法规制度的出台,其本意是为了进一步理清建设领域各方行为主体的责任,更好地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但由于法律、法规中对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深度无明确规定,导致社会各界对工程监理的认识不一致,对工程监理的责任界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因而难以界定工程监理责任,监理人员在工程中难以把握,实践中出现的监理责任问题难以辨别,相应的行政处罚不尽合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降低各自的安全责任风险、减轻工作压力,现时的做法是什么都要求监理旁站;在处理安全事故时总是要牵强附会地让监理承担责任。各方行为主体更是曲解地认为监理就等于旁站,监理就是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不少地区一旦出现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往往认定工程监理企业是必然的责任主体之一,特别是安全事故责任,对工程监理企业的行政处罚比较重,甚至监理人员还要负刑事责任,严重挫伤了监理人员和监理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而我国监理工作范围有限,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监理的内容是“四控两管一协调”。一方面监理服务是委托服务,其委托性决定了其地位的被动性;另一方面监理是生存在夹缝中的弱势群体,表现在监理实施过程中,监理要面临着来自政府质监部门、安监部门和业主单位三重监督和施工单位的制约。稍有不慎轻则被投诉、更换监理人员、停止监理业务,重则不良公示扣分、红牌警告、行政处罚、剔出承包商名录。监理事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另外,从目前监理人员的劳动报酬调查:监理人员的劳动报酬只有建设、设计、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的40~60%,这样的待遇使监理企业无法吸引高素质监理人才,监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地限制了企业发展;这种把监理当民工、施工员的说法极大地损伤了监理人员的自尊心;这种无限地推卸安全责任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监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监理应有的作用,加速了监理人才的流失,阻碍了工程监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2.2监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不规范监理企业的行为,使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监理服务费取费偏低问题严重制约着监理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下发的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监理取费虽然提高了取费标准,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业主及监理企业大部分未完全执行。监理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招投标和谈监理合同业务时实行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很多工程项目的监理服务费甚至达不到合理的监理成本,尤其是目前的监理企业数量饱和而水平普遍较低,为了生存必然会利用我国现行监理体制下市场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在实际操作中采取“阴阳合同”等手段承揽监理项目。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工程监理服务费用的低对工程监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市场行为不规范的监理企业中标后不按《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履行监理义务,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监理人员不到岗,监理人员身兼数个监理项目,以各种身份职位出现;监理企业低价中标后为保证基本必要的利润,不得不减少监理人员数量的投入和高素质监理人员的投入,如大量使用工资待遇低的监理员和年轻的大中专职校应届毕业生,专业监理工程师极少,而总监兼任多个项目等,造成监理人员到位率达不到要求;而在岗的监理人员因为报酬低,工作环境差,工作积极性降低,监理工作成效差;最终结果既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也影响了监理企业的声誉。国家推行监理制度已20年了,监理的社会地位始终没能提高,反而越来越被人看不起,根本原因在于监理企业服务水平低下,自毁监理事业的大好前程。
随着各地省级采购联盟、散店联盟的蓬勃发展,大型制药企业忽视的零售市场,被一些中小制药企业,依靠联盟主推模式,取得一定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2011年,上述14家省级药店联盟进行了73次联合采购,联合采购的商品市值12.25亿元,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商品价格最高的达到10%,最低的为1.4%,总体平均降低商品价格为4.1%。
“未来几年,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将继续推动省级药店联盟的建设,完成全国总体布局,达到25家联盟,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区。” 积极的介入联盟,依靠联盟的力量,把自己的产品做起来,是很好的选择之一,也是较快捷的途径。 8、适量品牌广告,商务,终端强力跟进模式: 比如浙江康恩贝、昆明滇虹药业等。这方面成功的企业较多,今年内表现突出的是李时珍医药集团,依靠地面终端人员、培训、专柜的强力跟进,销售稳步扩大;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则是企业品牌形象广告加上人员终端推广模式 。 9、控制营销模式,一镇一店铺货模式。
采取选择性铺货,或者称作街区铺货,一条街只铺货一家重点终端,以规避价格战,提高终端推力和忠诚度,比如浙江为诚医药就是采取这一模式做大其中成药的。这一模式的根本是提升渠道和终端的价差空间,提高终端毛利率,且由于铺货极少,规避了终端之间的价格竞争,终端也就有了信心和推力,利用二八原理,产品也能上量,但是这还是中小企业的玩法,产品较难持续做大。 10、蒙派模式。 无底线媒体炒作。更狠,更快,更邪乎。操作这一模式的人,几乎是垄断一些媒体资源。以电视专题片、广播热线、报纸软文的方式进行狂轰滥炸式传播,常常是扩大宣传,短期炒作某个产品,赚快钱,然后不停换产品。靠良好的地政关系不怕违规和罚款,甚至笔者听说先把罚款交给相关部门,然后就大打广告。 蒙派模式必将没落,目前还想进入应该警惕。 二、工业OTC药企营销的十大趋势 1、大连锁与品牌厂商的品牌药品的战略合作区域紧密趋势
品牌药企认识到主流连锁代表医药零售发展方向,是绕不过的坎,且连锁药店由于经营成本的上升,对工业的利益诉求是正常的,因此开始正视和重视主流连锁,纷纷成立KA部门或者零售部,设立专人负责主流连锁的零售业务,开始和连锁药店战略合作,即给予主流连锁比其它药店更好的合作条件,给予培训、活动、陈列、促销、返利等支持,此外还开始做专供主流连锁销售的品规产品。
作为主流连锁是认识到自己的品类结构离不开品牌产品,因此开始重视品牌产品的铺货与陈列,有些已经下达任务,不让店员拦截,开始主动寻求战略合作和上量的方法。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工商各自的竞争压力所致,工业不重视和让利连锁,连锁就会拦截工业的产品,工业会失去这部分零售的份额;同样,连锁不重视品牌产品,既失去了品牌工业强大的地面市场推广支持体系的支持,同时不卖品牌产品会失去消费者的支持。
未来的工商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品牌工业的二线品种给主流连锁直接贴牌;双方更加深入的进行品类战略合作,提升某一个品类在连锁中的销售份额,比如连锁与康美合作,有利于做大“大中药品类(中药饮片、定形装中药、药食同源产品、参茸贵细类产品)”等。
未来合作还会出现的合作模式有:工业站助连锁高管进行高端EMBA学习高层次高水平的各种连锁经营高峰论坛活动;请连锁高管到工业参观体验;工业做自己产品的专柜营销;工业建立零售培训学院,服务连锁药店。连锁委托工业进行品类承包式合作。
工商合作既然是趋势,那么如何做好工商合作呢,需要做到以下六点; 首先是观念转变,变工商博弈为工商合作、变向供应商要钱为一起向市场要钱;其次是共同培育市场,没有工业的配合,目前高毛利品种也难上量,同样,仅有工业的广告和终端人员促销推广,没有连锁的首推主推,工业终端活动再多同样也难上量;其次是双方的资源相互最大化利用,连锁不能只盯着毛利高低。作为工业,产品必须设法成为连锁首推和主推,否则不可能快速上量;第三工业还得协助连锁做好品类提升和做好品类中心;第四是配合好连锁的促销与会员日推广;第五是做好自己的产品营销规划,为连锁带来回头客;六是培训好店员、做好门店跟进工作。 总之,连锁集中度提升越来越快,其影响力和销量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你不理他,他一定会用竞品或者自己的高毛利产品取带你。 2、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趋势 以前那种“广告+商业渠道”运作的模式,以及终端直供,高毛利主推的模式,已是日渐式微,效率效果都越来越低,因此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工作: 细分不同区域市场,采取适合本区域市场的运作模式;:大城市市场与中小城市管理、城市与第三终端管理、管理的幅度、范围都不一样,需要较细的要求和具体细致的工作,一刀切跑终端,管理多少家店的时代已经过时。 细分不同终端类型,按照不同终端特点采取不同运作方式。
连锁药店与社会散店;大连锁与中小连锁;连锁药店与小医诊所、目标店与非目标店管理、特A店与A店的形象终端管理、连锁直营店和加盟店,其管理的方式方法、工作的内容、投入的资源、突破的方法等等,都是不同的,需要差异精细管理。 细分产品及其合适的运作模式,不同产品采取不同运作模式; 主治疗药品、辅助治疗的关联销售产品、大健康类可以体验的产品、不同毛利水平的产品、连锁的基量品类产品还是增量品类产品,都得细分和在终端采取不同的营销推广方式,否则难以上量,还有被竞品取代的可能。 细分渠道与终端队伍,各种类型不同商业渠道零售终端都有队伍开拓与维护上量。针对不同类型的渠道和终端,配备相应的人员,做到有效管理。 精细化还体现在即使是药店贴牌品种,高毛利品种,还是需要地面终端人员细致的服务与跟进。因为连锁高的毛产品多达1200个,而开始运作自有品牌高毛产品时,连锁也就100多个高毛品种。1200个高毛品种,意味着所有细分疾病治疗领域,连锁都有自己的高毛产品在拦截你,且不止一个,而店员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关注到1200个品种,你的销售量自然也就无法很快提升,就是说仅靠连锁的高毛主推已经不能上量,厂商必须有系统的跟踪,做陈列、维价、培训、激励、推广等系列工作,不可让利到底,否则无任何空间雇佣OTC终端推广团队、做促销、做服务。 细分消费者需求和媒体接触习惯,多种方式塑造品牌。 具体来说,中老年的主流媒体还是电视媒体,年轻族群接触的是网络新媒体,电视媒体的公信度在80、90后中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不同媒体接触习惯和购物习惯,必须精细化管理。 2、 终端推广取胜趋势,成为未来非广告OTC产品营销的关键 比如服务营销模式:一是创造顾客满意度,生产企业要向零售商提供优质的产品,而零售商要给患者建立档案,然后双方一起定期进行电话拜访、登门拜访,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节假日打折活动、定期的健康检查,与消费者定期沟通等一系列活动。 服务营销一项内容是工商一起走进社区,做社区体验和推广,厂商联合药店,一起进入社区,进行体验活动的主题可设置为“体制检查”。地点可选在社区内公园、小广场、出入口、老年活动中心等居民集中地(需与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联系确定活动场地);附近公园、广场等地(需与公园管理处谈确定活动场地);早夜市、菜市场等地(需与市场办公室或市场管理处洽谈确定活动场地);商业中心、写字楼、企事业单位等地门口。活动需准备的工具主要包括桌子、椅子、条幅、易拉宝、展架、顾客登记表、笔记本、笔、DM单等,如允许也可在宣传栏贴海报通知,活动时需持单免费体验或体检。 会议活动可采取“主题讲座”的方式,与社区联合举办,采用发单和活动的方式通知居民,并由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组织居民参加,同时也可联合企事业单位、干休所等地。需要准备的物料工具包括听课票、顾客登记表、小礼品。 二是要做好客户的数据建立,把每名患者的购药次数、购药量、购药品种进行数据记录,定期进行分析,并掌握准 确的购药习惯,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向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健康检查,以关爱人生健康服务为宗旨,必将取得非常好的市场效果。 4、与连锁合作共建品类管理中心趋势
工商协作,做大品类,是双方共赢的事情,目前阶段,大家都已逐步意识到这一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各种品类管理中心。
品类管理实际是药店---从卖产品到卖健康---卖健康问题解决方案---健康管理“中心”的新尝试,是药店真正开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现,具体有以下考虑: 通过各种健康管理中心的理念创新综合品类。把现有品类和服务重新组合,提供健康解决方案,而不仅是卖某个产品。 新品类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定义品类。以更全面、系统、便捷的方式,跨品类组合,集中陈列,提供一站式疾病解决方案,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新型品类中心”的目的则是整合现有在销品类资源。设定新的主题甚至新的购物方式、并予以强化,唤起消费者的新型需求。 服务亚健康和人群和健康人群的保健需求。
笔者认为,目前工业可以介入与药店一起做的品类管理中心有:中药养生中心、包括感冒中心、 爱胃中心、男性健康中心、女性健康中心、爱眼中心、抗过敏中心、口腔护理中心、糖友会、宝宝发热中心、家庭护理中心、足部护理中心、营养健康中心、美容保健中心、母婴中心、健康睡眠中心、免疫力提升中心、老年生活中心、U品中心、有机中心、糖尿病中心、高血压中心、骨质增生中心等20多个常见健康管理中心项目。
目前康美药业已经开始和一些连锁合作,一起运作中药养生中心(养生坊、养生专柜)。一起做大药食同源类中药。 4、渠道管控与终端维价趋势 五年前开始的渠道控制营销,目前多数企业都已自己会做了,不需要要行业专家去辅导执行了,说明渠道管控的重要性和普及性,但是控制营销中的“控制”只是手段,“营销”才是目的.渠道控制营销应该宽严适度,收放自如,不给竞争对手机会,不引起商业反感和抵触为原则。其中自己团队的执行力才是关键。 维价就是做纯销,目前再好的品牌产品,终端要是拦截你,你也难以上量,终端推力在零售店中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应该千方百计提升终端推力,其主要工作就是维护好终端价格,笔者在滇虹药业,成功运作了终端维价,康王洗剂从21-23元,提升到后来的28-29元,无需给终端返利,终端的推力都大大提升,终端连锁药店做康王洗剂有钱赚了,自然也就愿意卖和能卖好了。 那些大量打广告,不问终端价格的企业,广告费一半就是浪费在不做终端维价上面,还美其名曰终端自己打价格战,让利消费者,反而能卖得更多,事实却证明,品牌尽管有指名购买吸引力,但却比不过全国200万药店店员的拦截。 5、成立KA部,系统运作KA连锁趋势 大连锁集中度的提升,和执行力的加强,以及连锁集采能力的加强,使其成为销售好坏的风向标。目前很多品牌企业开始重视主流百强连锁的作用,开始成立KA部门,学习与零售药店打交道的方法技巧,开始理解连锁药店行业发生的快速变化和他们对自己生存与利益的诉求,这将是我来必然、必不可少的OTC营销运作模式。笔者给几家企业做过KA开拓、销售上量、运作管理方面培训时,深感这一趋势的不可阻挡,凡是运作KA连锁的企业,其产品在大连锁的销售都有很大提升。 建立以KA为主导的OTC营销模式就是以KA做为工作核心,围绕产品在大连锁如何进场、的连锁促销推广如何上量、产品在渠道终端的品牌建设、竞品信息收集等做为工作重点进行有序开展。由于KA做的是各区域市场的关键节点,对非KA终端起到标杆作用,因而OTC其他各团队如推广部、商务部、招商部等部门以此节点陆续展开。 KA部在整个营销体系中起到特种部队作用,是OTC团队的一部分,但他们的水平、能力、工作内容与一般的OTC经理有一定的差异,KA的特点是做形象终端,做销量,但其投入较大,其承接的职能则主要体现在产品进场、品牌推广和促销上量这三个方面。 产品进场:是KA部的基础性工作。KA部依据自己企业的产品线,需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品类的聚焦点,再将产品进行有效组合,形成品类特色。在与KA连锁进行沟通时,结合其现有品类缺陷,展示产品卖点、定制不同区间的零售价格带,并通过适当让利方式让KA连锁引进自己的产品。 品牌推广:产品进场后,KA部的工作重心应放在产品品牌形象建立、店员售卖习惯建立、社区患教活动等品牌推广活动上,通过持续的活动开展,建立KA门店固定消费者的偏爱度,提升自己企业在当地的品牌影响力,从而为推广部或招商部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促销上量:促销上量是KA连锁日常工作核心,通过促销上量一方面能给KA连锁带来客流量和利润额,进而价格维护;另一方面在教育消费者时能够产生购买习惯,进而拉动非KA门店的销售,实现公司整体的品牌价值。 6、基药对OTC市场短期内的冲击趋势 首先基药从307扩大到520之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治疗领域,加上各省的增补,目录涉及产品更多,且国家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大,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买药不但零差率销售,且可以按照比例报销,比如深圳社康中心零差率后还可打七折,优惠政策的结果是同样的基药,零售市场就无任何价格优势可言; 其次是基药限价,如果波及零售渠道,这样零售系统的基药高毛利产品就将不复存在,其实目前不少拦截品牌企业品种的基药,毛利高达65-75%,而限价以后,就无法在销售了。 三是医药分开口惠而实不至,或者根本无法把医药分开,因为这涉及医院利益集团,他们短期内不可能让处方外流,于是药店零售的生意越来越差。 第四是体现在五年前自由竞争的第三终端市场基本属于OTC市场,现在被政府招投标垄断,尤其是乡镇一体化(卫生院代村卫生室购买),对于自由的第三终端零售市场是致命的打击。 我个人认为,政策对于进入基药目录的OTC产品是否利好,分为两个方面,对于独家品种,尤其是中成药,可以通过提高中标价格,找商用类似医药代表的方法,搞定基层医生和医疗结构,可以放量增涨,潜力巨大,是利好,但这是类处方药推广模式;但对于已经在广告的品牌OTC产品,则不是好消息,一是会被限价,限价后就很难运作,广告费可能都挣不回来,另外还存在原来做起来的OTC市场的存废问题,比如:东北制药总厂的整肠生和康恩贝前列康可能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到底都OTC市场还是基药市场,这要考验企业决策者的智慧了。 7、大健康企业大力发展大健康品类趋势
大健康产品目前处于井喷发展期,国家各项政策都在扶持大健康产品和大健康产业,笔者有系统的研究和培训课程,且去年资料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论述。大健康产品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8、先做区域品牌,逐步扩展全国,是做OTC品牌的趋势 这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OTC产品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连锁间的差异化趋势:产地、规格、剂型、包装的差异化
二是媒体费用疯涨,企业投入太大,而媒体众多、干扰加大,投入成功概率减小; 三是各地终端不是大打广告就可以搞定的,广告产品进场,终端收的机场费更多。 四是人员费用增加,组建一个全国团队所需的成本也和媒体费用一样居高不下。 因此先从区域试点,或者逐步来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去做,几种优势资源,做一个成一个,然后稳固一个是风险较小、投入可控的模式。因此也是一个趋势。9、做渠道品牌和终端品牌趋势 大众媒体费用高,企业转而寻求投入低的方式来做品牌,笔者认为品牌分为消费者品牌、渠道品牌、终端品牌。 通过与专业媒体,可以扩大在商业和零售药店企业的影响力,也就可以成为终端和渠道品牌。 渠道品牌:把渠道商业公司经常组织起来,经常和商业的人员一起搞活动,培训商业的三员(采购员、销售员、开票员)和奖励商业三员;通过各种商业公司的活动联谊,让商业公司认识你、认可你、愿意在众多的同质化且利润水平相差不大产品中选择销售自己企业的产品。 终端品牌:经常把连锁药店组织起来搞活动,通过药店行业媒体来做软硬广告投入,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常用的方式是:赞助连锁的药店老总、老板们参加各种MBA、EMBA、研究生班,博士班,把工业自己高管变成连锁药店企业的同学,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组织连锁药店老板和老总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去旅游、以及组织各种文化之旅; 组织各种各样连锁药店的高峰论坛,与媒体合作组织店员、店长、药师的各种选秀、技能竞赛、组织连锁间相互学习交流都是常用的方法。
工业通过与连锁药店的系列活动与互动,形成终端品牌,让200多万个店员信任你:大型互助式选秀活动模式:媒体战略合作造势营销:办班、办栏目、办活动、组织论坛、组织旅游。 依靠终端和渠道品牌,产品也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销售。 10、处方药企业进入OTC市场趋势
7月23日人民日报评论《药品销售乱象丛生暴露医药市场软肋》,谈到两点:一是对医药商业贿动刀正当其时;二是内外兼治,即对外企内企都要治理,这是一个方向标,我们知道继葛兰素史克(GSK)、阿斯利康和总部位于比利时的优时比(UCB)公司都受到调查,一些媒体报道、武汉、上海各地的外企办事处都受到调查,可以预测,受到查处的企业将越来越多,针对医药行业的调查才刚刚开始,将很快向整个行业蔓延,加上查税风暴,必将引起行业大变局,起码引起处方药营销链上的各环节十分紧张,目前不少医院都禁止医生外出参加学术活动了,处方药到底该怎样营销,笔者的判断是,处方药转型OTC成为必然趋势。 分析如下: (1)、政策严格令医院操作越来越难,风险越来越大 从去年9月开始,税务局和卫生部等7单位的查税专项行动,3万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结构受到检查,1.1万户企业被查出有违规使用发票行为,设计非法发票35.2万份,补缴税款和罚款25.2亿元,同时查出34起医药购销不正之风案件,有人认为,GSK事件,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查税风暴,不管怎样,打击商业贿赂和查税,将导致医院市场运来越难做,院方和医生都将越来越谨慎,不敢轻易接受医药企业的各种直接和变相的好处,尤其是有名企业的好处,一旦被查出,就是执业职格和声誉受损,因此治理商业贿赂将导致一些企业和人员不再愿意在风险越来越高的处方市场去冒险,但销售业绩的考核指标是不会因此降低的,转型OTC就成为必然选择。 (2)、药品降价后,令医院操作无以为继,但是药店可以操作 其次是打击商业和贿赂的目的是降价,降低药价后,给医院各环节及医生行贿的空间之然就降低或者没有了,而要店销售药品的价格一向是远远低于医院的,因此降价药店是能够承受的,且操作药店的OTC代表比操作处方线医药代表收入低多了,对操作空间的要求也不一样,此外,药店即使高毛主推,需要打点滴环节也比医院少多了,比如给连锁药店贴牌后,就可以利用其推力上量,事实上,临床销售五年级五年以上的产品,零售都可以带动,只是有些处方药企业,不愿产品外流到药店而已。 (3)、药店药品销售份额被基层医疗结构抢去,需要新特药补充 其次是OTC市场,及连锁药店市场,被政府大力投入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基药抢去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销售持续下滑,而以往的连锁药店零售市场,一直不受品牌厂商,尤其是外企业品牌厂商的重视,这次趁机转型,对于药店是意外惊喜,是双赢的举措,双方会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4)、新特药只能在药店零售渠道才可快速突破,无政策壁垒 我们知道,基层医疗结构政府要去100%使用基本药物,不能使用非基本药物,因此受到商业贿赂打击和降价后的新特药,唯一的可选途径就是走OTC路线。 还有一个很大的愿意就是,即使医院线的招投标,受到的限制和打压限价越来越多,而连锁药店仅有高毛利的限制,处方药本来售价高,在提高点价格,作为品牌企业,给连锁按照其供货价50%的毛利,是可以做到的。 可以预料,进入OTC领域的高端品牌企业、内资外资企业,必将越来越多! 三、OTC品牌塑造的传播模式及趋势 1、塑造品牌面临的整体环境
OTC品牌塑造成本越来越高,模式创新越来越难。塑造品牌面临的媒体费用的高速增长、媒体成本越来越居高不下。OTC竞争到最后就是品牌竞争,媒体的费用远远高过GDP的增长,医药工业利润的增长、销售额的增长。媒体越来越注重稀缺资源,不仅仅会被药厂,还会被汽车、中石油、中石化、金融、IT、家电、食品以及央企垄断。
监管政策的越来越严,越来越多。因此产品在营销传播的定位与创意将会越来越难。
去年传出的OTC产品不让做大众媒体广告,更是让众多品牌OTC企业大吃一惊,好在政府没有胡乱作为,没有最终停止OTC企业的大众媒体广告。也有企业采取变通手段,比如康美药业就以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为主进行广告投放。
三是过度竞品,每个治疗领域都有几个成功品牌已经占据市场,也占据消费者心智空间,产品定位和USP口号越来越难确定;
四是由于基药制度制约,没有参与招投标的基业,则转型做OTC市场,一些品种的竞争则会越来越激烈;此外,对于优质媒体资源的抢占也将越来越激烈和显示企业的媒介企划与公关能力和企业的实力了。
五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新产品、新品牌的接受程度将越来越低。原来可能一个广告培育一个品牌半年到一年就可以了,现在两年到三年才能让消费者最终接受。 为什么要塑造OTC品牌呢?
我们知道,品牌是对质量的保证。尤其是中成药类OTC产品,由于药材原产地的珍贵药材和地道药材原来越少的原因,地道与非地道药材价差巨大是存在的,比如天然牛黄的价格是人工牛黄价格的300倍。因此我们看到的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个批文的产品时,品质差异很大。很多时候,保证高标准的原料采购正是中成药类品牌OTC的疗效保证和价值所在。
品牌还可以帮助消费者轻松识别药品,从而推进自我药疗的开展。比如感冒了,你购买“感康”和“快克”“白加黑”总是错不了。他们的品质是有保证的,一元的感冒药你敢买吗?! 2、OTC产品几个消费心理会影响传播模式
(1)、尽管是非处方药,但也是高风险性产品,消费者消费风险高,消费谨慎。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OTC产品,是药三分毒,药品如果使用不当,将危及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除了毒性外,还可能造成假冒伪劣耽误病情的状况,因此药品的消费风险大于其它日用消费品,属于高风险的商品,而矿泉水使用不当引起副作用的情况是极少发生或者不可能发生,因此这些产品属于低风险商品。 消费者对高风险消费品的购买和使用通常都会异常谨慎。 (2)、属于需要理性购买,但却无法做到理性购买的产品
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卖双方对产品知识与信息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交易不平等、不公平、不公开等状况。
药品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产品,绝大多数消费者因为药品知识的馈乏,对药品消费都很谨慎,正因为信息不对称,他们对药品的质量、价格无法做到理性判断,洗衣粉好不好买回家洗件西服就知道了,药品不能去试。
因此购买代言人可能是医生和药师、药店店员,所以才有药价虚高、假劣药横行的弊病。
(3)、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产品,具有即时性消费的特点,且是被动消费,不受价格涨跌影响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由于其毒副作用的原因,消费者只有生病时才会消费,病愈就会放弃消费,所以药品属于即时性的消费品。另外,消费者不会因为药品的价格波动而影响消费量,没病时你的药品在好在便宜,消费者也不会购买。绝大多数药品都是在医药相关人员的建议下消费的,所以药品又是被动性消费品,选择的主动权大多不在消费者自己,对于OTC类产品,消费者才有一些决定权,广告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3、OTC产品媒体策略的创新策略 (1)、创新方式之一:植入式广告策略
把广告在影视剧、电影、文学作品、电视栏目巧妙的,不着痕迹的加入到剧情、台词、人物使用的道具中,间接宣传自己的产品,就是植入式广告。
比如东阿阿胶在《甄嬛传》的植入式广告有17处,效果较好。东阿阿胶第一次出现是在《甄嬛传》的第四集中,甄嬛让浣碧去太医院找温实初时,他正在钻研一幅字卷,卷边就清晰写着“东阿阿胶炼胶图”,早早为此“后宫神物”频繁出现做好铺垫。而第九集,眉庄被华妃推入水中后,前来探望的敬妃着丫鬟去做“东阿阿胶桂圆羹”给眉庄补身子,随后华妃又以已经炖好“东阿阿胶桂圆羹”请走了皇帝;苏培盛给甄嬛送来皇上赏赐的东西,印着“东阿阿胶”Logo的盒子赫然在目;芳若第一次到甘露寺看望嬛儿,送来的产后调理药物也是“东阿阿胶“。
据统计,该剧有十七处有“东阿阿胶”的台词,30多集里皇上给甄嬛吃,甄嬛母亲给甄嬛吃,安贵人给甄嬛吃,甄嬛给皇上吃,太后给皇上吃,华妃给皇上吃,皇后给太后吃,皇上给华妃吃,总而言之,此阿胶实属无所不能的“后宫神物”。
“益气补血,用东阿阿胶即可见效。” 是最为经典的植入广告台词。
植入广告是躲不掉的软性广告,接受度高,巧妙的话还不会引起消费者反感。目前大型电视剧、电影、栏目背景、影视中吃穿用住的道具都可以作为植入广告的道具,也有专业的植入广告公司运作这一块,值得药企研究。
关键词:公用事业 企业财务 核算模式
随着我国公用事业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由于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未来时间里,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合理的会计核算模式,以此来促进企业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
1 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1.1 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 公用事业企业主要是从公用事业演变而来的,所谓公用事业,指的是具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居民共享的基本特征的,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公用事业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了社会发展中各个方面的公共服务,比如说交通运输、民政服务、城市绿化以及水电燃气等。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社会各个领域对公用事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公用事业便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盈利或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利用社会资源,保障城市运行,实行独立核算的组织,这种组织就被称之为公用事业企业。这些企业与公用事业相同,涉及到多个方面,目前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市政工程建设公司,水利、电力等城市服务运营商等。
1.2 公用事业企业的特点 从上述对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它是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面向社会民生,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以及回收期长等。此外,公用事业企业的特点还体现在其本身的性质上,由于其来源于政府职能部门,因此,大多数公用事业企业兴办过程中所需的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的,而且公用事业企业有非常明显的企业性质,大部分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
2 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发展对会计核算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发展也逐渐被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就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会计核算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化 会计管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环节,为了确保会计管理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以管理为中心的会计体系。何谓以管理为中心的会计体系,指的就是工作人员要从管理的大层面入手,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管理体系。根据我国目前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来看,会计核算的管理化体系建立要求主要包括5个部分,即会计组织系统的调控性、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管理系统的知识性、市场系统的服务性以及人才系统的竞争性。只有将这5个部分在管理体系中进行统筹规划,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管理。
2.2 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应用到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加工和整理之后,将其与其他单位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建立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济的提高,而且还能够促进相关技术的优化与完善。在整个核算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建设脚步,要求核算的数据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全面的。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时间里,会计核算工作信息化也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3 法制化 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计工作的依法治理也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因为如此,会计核算的法制化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所谓会计核算法制化,主要指的是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是合法的,此处所说的“合法”,不仅仅要求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工作,而且还要根据其他法律法规中与会计核算有关的规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以此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法制化。
2.4 规范化 目前,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不断扩大,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化也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计核算规范化,主要指的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依据相关准则和程序进行操作,根据现有准则在不同的时间及空间内进行相同的核算工作。
3 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核算模式的构想
就我国目前公用事业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会计核算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一种适当的财务核算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为了能够将此目标充分完成,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财务核算模式进行建立。
3.1 统分结合的思想 通过对公用事业企业特点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这类企业具有企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不仅需要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服务,而且还要配合政府机构的总体规划。如果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来看,在投资预算上采用总体集中核算会更有利,但是由于公用事业企业涉及到的范围较广,这种总体集中核算的方式就不合适了,需要采用宜统则统,宜分则分。这样的构想,能够让每个业务单位仍然是独立的核算单位,而集中核算的财务中心的存在,可以使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核算工作有专人负责。这些专业人员,既是总部财务人员,又同时是在某一专业方面兼任多个业务单位的财务工作者,不仅能够做到人才集中化、分工细致化,而且还能做到岗位专业化,更有利于管理的规范化。
3.2 管理方面的集中核算 通过业务的分开核算可以将单纯的经营业务分配到下属单位进行核算,但是,一个企业涉及的不只是具体的经营业务,对于公用事业企业来说还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人员薪酬、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这类业务往往不经常发生,但是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势必要有一个专门的面向管理的财务核算部门。按照设想,可以在企业总部下设财务核算中心,配备各类专业财务人员,专人负责具体分管核算业务,例如,专人负责投资的预算决算、企业贷款、薪资福利、管理办公、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核算及管理。
3.3 该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虽然统分结合的会计核算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用事业企业的发展,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信息传递的问题上,由于该核算模式中,任何一个人员都有可能会涉及到相关的财务问题,往往容易造成混乱,信息传递也不能准确进行。另一方面是难度的把控上,尽管在总体方面能够进行有效监督,但是对于各业务单位的具体业务数据可能会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公用事业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传统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也必然会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公用事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了解会计核算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核算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构思,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使会计核算的作用能够在企业发展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水明.关于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核算模式的构想[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2]王智灵.公用事业单位改制中财务部门的作用浅析――以污水处理单位改制为例[J].财会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