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研究;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29-1.5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以预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为依据,利用科研财务活动的反馈信息,对科研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耗费进行核算和监督、控制,随时发现实际执行中的财务目标、科研课题计划目标之间的变化与差异,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科研课题的财务活动按照预定的研究目标,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进行。
目前科研课题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从中央到省都十分重视。据了解,国家财政部、科技部正在征求意见,即将颁发《科学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省财政厅、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的《河南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暂定名)都将对科研课题经费的预算管理提出要求。这些制度办法颁布以后,将会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是评价项目预算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契机。然而,要真正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在科研单位被重视,并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相关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1 认真研究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对不同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不同要求
截止2011年末,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达的各类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民间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办法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也有对不同类科研课题的不同要求。因此,建议科研单位的领导者,特别是财务工作者要对这些办法规定进行细致的研究,弄清其最基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办法中的相同点,各类科研项目要按同一规定执行;各办法中的不同规定、不同科研项目要对号入座,按各自所属办法的规定执行。这样既可保证国家规定贯彻执行,又便于研究所(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减少失误,提高管理成效。
2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如何编,怎样保证预算的真实可行,做到既能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完成,又能合理地节约使用项目资金,编好课题经费预算是科研课题预算管理的关键。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按照一般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收入必须有经费来源,支出必须有计算依据。对科研单位而言,收入预算一般较易编制,因为按科研课题经费来源说,大体有申请国家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资助三项收入,在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时,自身有无自筹能力,能否得到社会资助都是可以预测的。而对支出预算的编制依据就遇到很大困难。因此,首先应研究确定的是科研周期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不可能像物质产品生产那样,从原料投入经过加工到产品产出,可以准确确定生产周期。科研活动是创造性劳动,是探索未知,就很难预测从开始到完成课题计划的准确研究周期,是一年内,一年以上,或者更长,都不好预期。然而编预算应该是有预算周期的。目前现行的办法,就是按认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来编制阶段性课题预算,在执行中随着课题研究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再者,就是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耗费、预算编制依据的研究。它不像物质产品的生产,每一件产品生产不论是物资消耗,还是劳动消耗,都可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成本预算可以按消耗定额乘生产量进行编制。科研课题研究的消耗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无法掌握它的定量指标。一项研究,谁都无法确定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就可以达到理想要求。应当说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科研活动也一样,这就更需要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去不断地探索,逐步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对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规律性,从而对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三,还有一个费用定额问题。前面我们讲的是物质、劳动量的问题,也涉及一些费用定额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对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现行规定,课题项目费用中,还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这其中除“管理费”规定“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进比例法核定”外,其他费用项目,因各个科研课题的任务不同,目标不同,周期不同,涉及科研领域不同,采用科研手段不同等,都是无法按定额编制,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经费预算编制依据是预算编制的关键。无依据的预算最多只能称为估算。所以认真研究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不仅关乎预算编制准确程度,更关系到预算能否适应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预算资金能否保证科研计划的实现,也是搞好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
3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执行问题
对课题预算的执行,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近年来出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预算管理的主体,所有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及课题主持人的管理职责;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按政府采购规定执行;要执行预算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严禁支付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等,并对实际执行中的预算调整,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办法的贯彻执行,对管好课题经费经费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我们在预算执行中有了准确的执行依据。然而在课题经费预算执行中还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则是科研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即需要建立哪些内部管理制度,如何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比如预算经费使用决策权、审批权,报销程序,核算办法,物资的使用与管理等。在研究所(院)领导、课题主持人、科研管理部门、物资采购供应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划分职责范围,如何加强协作配合等等,都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4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问题
对预算执行的考评,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核定的收支预算,检查考核是否按核准的经费预算执行,在财务收支中是否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章,预算执行结果能否保证业务工作目标的完成,以及所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在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效益评估的依据与参照物如何取得,一个课题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取得科研成果后,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什么为依据或参照物来说明,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基础性科研课题和公益性课题,都是无法用经济、社会效益的大与小,高与低来评价的。再加上科学研究活动属创造性劳动的特点。课题效益评价也是关系到科技人员劳动价值的肯定,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说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作为评价结论。因此,如何确认科研课题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依据,课题经费预算是重要内容之一。
5 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信息,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准确无误的反映其财务信息,以适应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真正管理好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搞好课题成本费用核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关于科研课题成本费用核算,自1987年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布《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就提出要进行科研课题成本核算,至今已经探索了20多年,其中包括1997年财政部、科技部重新修订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科研课题成本核算,但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办法。为此,笔者也曾撰文等杂志上提出过一些办法和做法。然而,从制度规范的角度上讲,它只能说是个人的见解与设想,不能作为规范性制度去执行。所以,要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管理,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课题成本费用核算办法,用制度规范科研课题的核算对象,核算项目及内容,核算方法等等,也是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校科研 经费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092-01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对高校科学研究投入的经费也逐年增长,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层次,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项目,但在科研课题经费的日常管理中比较宽松,认为科研课题项目由个人努力争取而来,科研课题经费在经费核算上属于预算外收入,对其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无限制性规定,造成支出结构的极不合理,过多的交通费、通信费、招待费,甚至与科研无关的旅游、家庭日常开支也在科研课题项目经费中开支,高校仅对科研课题经费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并对获得研究项目的项目组,可以按项目经费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劳务费作为申请项目的一种鼓励。
由于成本效益的意识淡薄,偏重于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后到账的经费收入总额,对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未考虑到全成本核算。虽然对项目提取了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学校为其提供的仪器设备、房屋占用、水、电、气等成本费用是否与项目提取的管理费相符,这难以准确地计算,最终导致未真实地反映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
2.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不规范。高校通过科研课题项目实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除科研合同中明确规定使用用途的以外都必须纳入学校统一的资产管理。由于科研课题项目组成员以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由个人争取,与学校事业经费无关,科研课题项目所购置的设备仪器虽然名义上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但仍为科研课题人员私人所有,使得许多设备在项目期间由个人保存,而结题后或项目负责人变动未及时清理与移交,使得资产仍滞留个人手中。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课题组均各自为政,经费使用权归各个课题负责人,导致各个课题组对相同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闲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对科研课题项目的预算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性,科研经费完全根据课题组的意愿进行分配,导致了课题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较大,从而导致结题不结账。另外,多数高校往往把重点放在项目及经费的争取上,而忽视了结题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的沟通协调不畅,使得科研课题结余资金未能进行分配,造成结余经费仍由课题组进行自由支配,占为己有。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上出现的系列问题,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等,细化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具体项目、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对项目支出中的招待费、劳务费等实行严格的比例控制,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以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高等学校科研课题进行全成本核算,科研活动过程中的水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房屋占用费等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所挤占的高校事业经费。
2.加强科研课题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对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应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核算与管理,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建卡、分类、核算,当保管人员变更或课题结题后应及时做好移交、清理工作,避免资产的流失。同时,学校应打破以往分项目购置科研设备的格局,对科研项目设备购置实行申报、审批、统一购置、验收的制度,对不同项目购入同一资产时,管理部门从中进行合理的协调,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提高资源的共享率及使用率。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问题;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50-02
一、引言
从“十二五”国家加大研发投入以来,高校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2013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11846.6亿元,其中高校R&D经费支出达到856.7亿元,占到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2.08%。在科研经费存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科研经费审计也就成为了审计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预算内容与实际支出相差比较大。高校在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时,没有根据课题特征和实际需要精细编制预算,其中包括:劳务性费用的预算没有考虑有关人员与该科研课题的时间和目标的相关性,对劳务性费用的预算没有合理性的标准,在实际支出过程中,发放劳务费的人员与预算内容的人员往往不符,间接套取了科研经费;外协费的预算不合理,未严格论证外协的必要性及外协单位的经济性,在实际支出中往往花不掉;设备费的预算不精确,存在利用科研经费购买其他用途的设备,包括购买计算机、打印机等通用设备,间接套取了科研经费。
2.经费配置不合理,存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高校科研经费的50%左右用来支付材料费、设备费、外协费;40%左右用来支付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及管理费等,而只有10%左右用于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劳务成本太低,这势必导致科研人员使用非本项目支出通过其他科目套取科研经费,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科研经费划拨不及时,结余资金过多。一方面,国家科技计划承担项目立项和财政资金划拨的管理主体分别由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来担任,科技主管部门要求项目正常开展,而有些甚至到了中期检查的时候,科研经费都还没有划拨下来。接近年底,科研经费刚拨付,就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使用完毕等。这一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单位在经费使用中的难度,导致在项目开始需要投入科研资金的时候没有经费,到年底又要突击使用的现象。另一方面,缺乏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科研经费到账后不能及时入账。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急剧增长,在高校机关管理人员规模基本不变的现状下,各高校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
4.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纵向科研经费虽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对于具体的执行,学校部门没有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标准。比如:多数高校存在计提水电费的问题,没有建立相关的成本补偿机制和合理的分摊方法,审计过程中不认可计提水电费,导致学校正常的日常运行成本不能足额补偿;间接经费里可以发放绩效,学校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审核和发放程序;存在结题未结账问题,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钩,多数已结题的项目未及时结账,影响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对于横向科研经费没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加之多数横向科研经费没有预算,导致支出与项目无关的支出无法核定。
三、科研经费管理策略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全面性指导作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包括经费预算编制、经费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监督和预算考评。在编制预算时,要发挥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指导项目负责人制定科研经费预算,使其既能适应科研工作的开展,又能符合高校财务制度管理规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建立预算跟踪反馈机制,制定反馈流程和办法,形成反馈报告;发挥预算的预警作用,提醒项目负责人注意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分析科研活动信息,对预算中没有预计而实际将发生某项业务做出预警提示。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对预算调整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制约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科研管理机构共同完善预算执行制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相应的激励机制。科研经费预算批复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另外,应把各项目负责人每年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其绩效考核的要素,适当给予奖励。
2.建立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建立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设备招标部门、国资部门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项目预算、设备购置的申报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进度、项目结题验收等的全过程管理。另外,在现有财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共享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将财务处、科研处、内控机构、院系等多个部门联结起来,对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行网络化管理,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将课题名称、性质,经费下拨给单位,课题负责人及研究组成员,项目研究期限以及预算批复、预算调整等信息录入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并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定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财务处应严格按预算范围开支,并将经费收支、外拨经费、资产购置等情况录入上述信息平台,倘若超出某项费用开支范围,系统则自动予以提示,以便及时阻止不恰当的开支;项目负责人也可实时查询本项目经费支出明细和结余情况,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比较预算开支范围,及时调整各项实际支出,以达到实际开支与预算开支的平衡。项目完成后,内控机构就可根据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导出的真实数据,分析、审查费用开支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无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和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情况,从而避免决算不实、结题不结账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各职能部门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准确查询、实时统计和分析,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单纯的事后控制管理到事前、事中控制管理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推进科研经费非项目财务信息公开,促进实行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
3.报账支出控制,完善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与监督。高校应完善科研经费财务支出审核制度,严格经费票据审核。一是财务部门应将识别票据的基本知识以培训或财务网站宣传的形式传授给各单位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熟悉相关票据法规并掌握好票据的识别方法,杜绝报销那些填写不齐全、缺少发票专用章,或者是自行印刷的非财政监制或税局监制的票据,甚至虚假票据等。二是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发放给科研人员个人的劳务性费用,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的资格、标准,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以零现金方式支付;科研人员的日常公务支出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如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科研人员持卡在发卡银行授信额度内刷卡支付,并取得发票及刷卡凭证,然后向单位财务申请报销,单位财务审核无误后将报销款项直接划入该科研人员公务卡账户中;银行将公务卡的划款信息和公务卡向商户付款的明细支付信息,通过银联网络系统实时向科研单位财务部门反馈,这样不仅减少了现金环节,提高了财务透明度,而且起到了预防科研腐败的作用。三是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规定,利用科研经费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来进行。
4.绩效考评控制,优化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括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应当考虑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因素对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时追踪考核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投资回报情况,如可采取项目收益法和项目比较法,对项目产生的效益准确核算或与同类项目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科研项目的实际价值。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对绩效考评中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人员可以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也可以将科研业绩折算为教学工作量核发津贴予以奖励等;而对那些弄虚作假,只要经费不搞科研,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损害学校声誉的,坚决予以处罚,甚至取消其以后若干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高校应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校发展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改变当前高校科研项目“重管理、轻效益”的局面,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蒋磊宏,陈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2]汤小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高校财务,2015,(4).
[3]姜方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4,(9).
【关键词】 农业科研; 课题经费; 财务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承载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之一。“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课题经费迅速增长,如何管好、用好科研资金,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三个代表性研究所为例,分析了近年来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总结了这些单位在课题经费管理方面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
(一)经费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近年来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院所年科研经费迅速增长。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3个研究所为例,该院2003年科研经费只有1 550万元,到2012年则突破2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1.4倍(图1);所属A、B、C三个研究所2012年的科研经费总量也较2003年分别增长了12.3倍、2.6倍和12倍(图2)。
(二)资金来源途径多样
在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来源和途径也日趋多样化。以某农业科学院为例,2012年科研经费来源有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人社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以及其他厅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与社会企业单位的合作科研项目等。分析该院经费途径和来源,发现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国家级课题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该院国家级课题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分别为20.6%和22.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66.3%和66.9%,说明省级农科院越来越重视承担国家级课题;其次是横向课题经费增长很快,该农科院横向课题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分别为3.9%和3.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15.1%和15.7%,总量比2003和2004年分别增长了46.7倍和53.9倍,说明公益性科研单位越来越重视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最后是基础性研究课题经费增长显著,该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基础研究课题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只有3.9%和3.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15.1%和15.7%,说明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开始重视基础、应用基础和原创性研究,而不是单纯开展应用和集成研究。
(三)不同课题经费管理的要求不一
“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为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和其他部委对不同的专项经费,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都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但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
二、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大多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经费多由课题主持人负责,以课题组为活动单位开展科研活动,财务人员不参与课题项目的管理,只限于会计核算,无法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从而弱化了对农业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而课题主持人不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课题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承担单位资金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项目混用资金,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做不到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这些都是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的主要原因。
(二)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执行过程控制不严,财务决算存在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的表现。从客观上看,农业研究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可控性差、周期长、连续性强,不可预见因素又多,造成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的可能性大;从主观上讲,课题负责人只管科研进展,不理财务规定,为了争取项目的把握性大些,凭经验预计支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存在较随意的现象,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需求,无法适时指导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的重要原因。
(三)项目支出脱离科研实际
一方面,由于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立项不确定性和农业研究跨度时期长、研究连续性强的特点,使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昨天”的钱干“今天”的活,用“今天”的钱为“明天”打基础。农业科研人员形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更注重科研进展需求,项目的实际支出往往与项目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置科研计划经费预算于不顾,项目间经费混用,随意安排支出,超范围、超标准使用专项经费。
三、加强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为加强财务收支管理,规范财务报销审批手续,严肃财经纪律,更好地为科研创新服务,农业科研院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真正做到用制度管钱、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如C研究所就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其中涉及科研经费部分明确规定: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课题开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日常计划内开支由课题主持人批准,课题主持人不是课题组长的须由课题组长批准;大额(项)开支、固定资产开支和必需的计划外开支等应首先经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方能支出。
为提升规范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以促进项目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从核算上加强监督,实时公开项目执行情况,让公众参与监管。一是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账套,核算课题项目资金,做好课题项目的资金管理,避免将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混用,从账户源头上避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二是建立课题项目会计核算体系,按照项目预算科目明细进行科研成本核算,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课题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流程,增加预算执行比对环节,把加强监管贯穿于项目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四是构建项目和财务信息沟通平台,便于科研人员随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进度,及时发现课题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加以纠正调整,以便于项目验收与资金管理。
(二)科学编制课题项目预决算,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课题组要先与财务部门沟通,然后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设立项目任务及目标,制定一个项目基本预算;财务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财务角度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并安排专人负责项目经费并跟踪服务,使科研人员从财务问题中解脱出来,专心搞科研。农业科研经费支出因编制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编制课题概算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保证课题的各项实际支出都能体现在概算中,为概算执行奠定基础,防止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在课题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时,要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事前参谋和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
为加强对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要根据农业科研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严格规定项目资金的使用原则和开支范围。在科研项目执行期内,按年度向财务主管部门上报使用情况,接受财务检查。科研项目结束,实行项目执行情况验收和项目经费审计“双查”制度。
课题经费管理中还应充分考虑农业科研项目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特别是针对农业科研人员经常下乡蹲点、调查和试验,有时无法提供票据的情况,应在严格审核的原则下灵活把握。如C研究所针对在基层试验站和海南三亚进行田间工作就餐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就餐规定:科技人员在试验站工作期间,由试验站聘用炊事员按照每天30元(早、中、晚分别为5元、15元、10元)的标准提供用餐。参照《山东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科技人员直接付款,由炊事员签收后将确认单附在差旅报销凭证中报销。科技人员在海南南繁基地工作期间,鉴于当地无法统一提供用餐的实际情况,允许科技人员自行解决用餐,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不再报销住宿费和伙食费,不发给公杂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保障农业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视,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呈现出资金总量大幅度增长、资金来源途径多样、经费管理要求不一等特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要形成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提高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36):149-150.
[2] 刘烨.建立农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J]. 教育财会研究,2012(1):38-40.
[3] 李晓峰,谭兵,孟威.科研院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0-104.
[4] 韩海斌,刘悦,尚建库.对农业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1(3):33-35.
[5] 田长山.强化预算理念,推进科研项目管理[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11):57-58.
[6] 张跃明.浅析科研事业单位专项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18):31-35.
关键词: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经费、转拨合作经费、企业合作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核算也就被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纵向课题仅指财政划拨经费。横向课题是指除了财政直接划拨科研经费之外的经费。科研投入的日益加大,发挥科研服务地方发展、落地地方经济增长,用好科研经费是前提条件。那么,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科研项目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两部门管理脱节
首先,科研合同由科技部门负责申报、保管。科研课题申报时,课题负责人没有充分填写编制依据而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财务知识,又急于申请科研经费,不切实际的填写匹配经费。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配备不齐,财务人员对于科研项目的展开实施不了解,也无法切实的帮助科研课题负责人进行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最后,项目经费到位后,财务部门没有掌握相应项目的预算资料,财务部门根据课题支出记账。
其次,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缺乏沟通。科研人员割裂预算与支出。项目结题汇总决算时,才发现预算与决算差距很大。科技部门,不通知或者不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课题验收事宜。为了应付验收,课题负责人自己根据预算编制项目验收决算,课题科技验收结束。到财务审计时,才发现项目验收书的决算与财务决算差距很大,审计反问财务部门人员,课题预算与决算的差异。这时,财务部门才发觉自己根本不知道验收项目经费决算的事项。
最后,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事业目的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用科研成果带动地方经济。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体量有限,人员编制受到限制,公用经费也有限,这直接决定了这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远远落后。
(二)“谁申请课题经费属谁所有”观念及预算观念缺失
“课题经费属课题负责人所有”这种观念,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资源不能达到有效不共享利用。甚至基于这种观念,有的科研人员把国家科研经费用于个人消费项目,有的甚至套取科研经费。
课题结余经费问题。对于许多课题已经结题,但课题结余经费长期挂账,资金不能有效用活,未能使经费达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课题负责人经费剩余自有观念问题,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欠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的科研课题人员的项目预算观念淡薄,使预算与使用分离。
(三)财务人员对课题专业领域了解甚少
财务对科研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不能切实的帮助科研课题做好相对精确地课题预算,这给科研经费预算与决算不相符埋下了隐患。财务人员对专业研究领域的工作事项不了解,也导致了记账只根据发票内容记录,不能有效地根据事实分析入账,造成了财务与科研关于经费花销的科目差异,这也直接导致预算决算不相符合。科研项目支出明细与财务核算会计科目不一致的差异。这需要财务人员进一步专业分析并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二、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科研项目及财务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科研项目及财务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做好科研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建立科研人员财务信用机制。明确分管领导、项目部门、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各自的职责。其次,建立科研报销管理制度方面的制度,明确具体科研事项报销事项的规范性、真实性。最后,建立剩余经费管理制度。使课题结余经费得到合理合法合规的使用,让国家科研经费投入达到实际效用,使有限的经费达到效用最大化。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行“阳光工程”。建立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使财务人员能够适应不断深化的科研制度的改革变化,更好、更高效的服务科研工作。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协调各业务部门
首先,科研单位要建立并加大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科研单位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手段实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系统联动,实现有效、高效的沟通,达到信息共享,保证科研项目预算与决算的全程化追踪、监控。科研人员设立相应的登陆账号,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课题数目,经费使用情况,便于对项目开展做进一步的计划。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超预算警示,需要调整预算可以及时组织相关研讨变更项目经费使用预算调整。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项目预算与决算差距过大的问题。联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及时出具准确的项目决算,同时减少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的负担。系统也为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供了可靠地依据。项目结题后,根据制度经费剩余可以高效的用活。
科研项目及财务信息系统的联动,可以实现项目相关Y料的归集并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可以解决科研项目支出明细记账不够准确的问题。
固定资产调配实现线上管理,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好固定资产的共享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专人管理,通过系统摸清家底,最终能高效资源共享。
各课题负责人在申请、编制课题预算前,要首先在线上寻找并本单位内部实现资产的共享,节约科研成本,利用好国家科研投入的每一分经费。
(三)科研人员观念的转变
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科研单位属于国家出资承办。我们争取到的科研课题经费属于单位所有,那么也属于国家所有。所购买的各类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自己无权处分。剩余课题经费更要合理使用,根据国家批复或单位规章制度把经费用到实处,争取使有效的资金达到最大的效用。建立财经纪律的自动约束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科研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的发挥好科研经费应有的作用,积极响应资源共享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四)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把遵守财经纪律、道德准则作为财务人员首要因素,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其次,作为一名现代的财务人员,我们要把终生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是加强财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坚持持证上岗,制定财会人员上岗学历、职称和经历标准,限定财会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的任职条件。二是举办业务培训班和工作交流会,不断地更新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如,财经纪律、税法相关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们要积极关注国家科研体制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新变化,及时掌握新方法、新规定,使我们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财务人员要善于分析,依据科研工作的实际性质分析记账,而不是按照完全发票内容记录入账,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更新财经法规知识,及时发现科研中的不道德行为,及时给与制止,避免国家科研经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我们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要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的守夜人。
财务人员要全程介入科研项目管理。[1]认真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单位决策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挥财务参谋作用。建立更加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团队,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势在必行。基于项目预算编制、项目预算执行及管理、项目验收审计、经费国库集中制度的种种原因,财务人员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财务人员要改变一直以来被动的局面,积极认真的去研读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项目管理文件,做好一名财务人员和科研项目的参谋。积极参加专项业务培训,走进科研工作者中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参与到科研项目的预算工作中去,帮助科研人员据实做好经费花销计划。
作为一名现代财务人员,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弘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