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长期投资理论范文

长期投资理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长期投资理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长期投资理论

篇1

A公司在近三年国有股权改革的背景下,经过公司两年的努力,长期股权改革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收益。但是得到收益的同时一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一点在A公司的收入波动情况中得到了印证。

1.长期股权的投资行业。企业投资的子公司所处的行业分布和行业相关的控股比例,可能会对长期股权的投资收益及风险带来一定的影响。控股比重集中会导致非系统性风险。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17家子公司之下,分为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汽车服务和其他实业四大行业。整车生产行业还是占据股权投资的主要地位,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子公司数量虽然比较多但是却没有占有很多的比重,这是由于A公司投资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造成的。

2.长期股权的规模分析。A公司2011年以来采取长期股权投资的策略,公司的资产结构和性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A公司从2010年到2012年间明显上升,2011年的涨幅高达210%,而2012年的增长率却在降低,并且下降明显,仅为70%。说明A公司在近两年已经完成了长期资产的转化,将长期资产转化为股权资产。但是其资产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依旧是以流动资产为主的公司。

3.长期股权的收益。测算长期股权的收益,通常使用的是投资收益率,就是投资与收益总额之间的比率。A公司不论以新增投资总额为测度还是以收益率的波动趋势为测度,其股权收益都呈现较大的波动。2011年投资回报比较大,但是在2012年,由于经营的问题,投资收益骤减。这一方面是由于股权投资回收期长,见效较慢,收益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由于2012年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冲击明显。此外,A公司新增股权收益高于历史股权收益,这也说明新投资仍然有一定的活力,且说明公司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潜力。

二、A公司长期股权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1.设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的目标。

1.1设定管理业务目标。A公司业务的基本状况,设定长期股权管理目标:目标一:保证长期股权账面价值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及时收取回报。目标二:建立完整科学的投资方案,并及时跟踪。目标三:股权投资、股权转让要符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目标四:确保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真实可靠,支持投资可行性方案的理由要充分、恰当。目标五:明确投资处理方式和程序,保证投资处理有关文件、凭证的真实有效。

1.2设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财务目标。目标一:保证长期股权项目价值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目标二:投资回报的及时收取。

2.长期股权管理环节的设置。A公司根据长期股权项目特点和要求,对股权投资项目运营管理设置了四个环节,包括:项目的初步评价和决策、谈判、股权的管理、股权的退出以及股权评价,其中股权的管理、退出和评价是后续进行的工作。

3.长期股权管理流程设计。针对长期股权业务特点,A公司对投资业务分成了三个阶段:调查阶段,主要项目搜集、初步调研、立项会、尽职调查、部门审查几方面内容;交易阶段,主要有交易谈判、投委会、中介调查、董事会、交易执行等几方面内容;退出阶段有后期管理、董事会审核、退出执行等几方面内容。

4.管理组织特点。A公司根据企业的特点,设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突出公司的资产管理要求与职责。公司设一个总经理,一个财务总监和三名副经理。其中,财务总监对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1财务部。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有:①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政策充分利用;②按照会计准则正确设立账目和科目;③建立健全的会计岗位责任制;④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管;⑤行使融资管理的职能,对子公司的账目负责。在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对于出资项目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批,管理相应的程序,落实资金。针对于绩效较差、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应当报告给总经理,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4.2控制部:控制部的主要职责有:①负责新项目(含产品开发、投资)经济性测算;②负责公司年度经营预算;③负责公司全过程成本控制;④负责公司商品收益管理;⑤负责公司中长期滚动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在公司投资时各级管理部门要进行相应的监管工作,对公司股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检验公司的投资是否合法合规,为后期公司的股权收益负责。另外还要加强对子公司绩效评价。

三、长期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控制手段

长期股权的投资拥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就使得相应的投资风险也是巨大的。对此,企业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些风险,从而避免风险为企业自身带来的巨大伤害。从宏观上来看,这些风险主要是由于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控制因素共同影响并引起的。对于前者的控制来说,这种因素已经超出了企业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往往很难对其进行预测;而后一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相应的手段来进行控制和规避。下文便结合A公司就一些在长期股权的投资中较为常见的几种风险进行介绍:A公司发展长期股权是为了壮大公司的实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风险的提高。1.流动性风险。对A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A公司的资金流动率就有所下降,这就意味着公司的资金得不到保障,可能会出现资金的短缺状况,债务偿还的能力下降。这种流动性下降的情况就是A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长期股权投资所造成的。2.多元化经营风险。近年来A公司转变了经营战略,加大对长期股权的投资,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战略,但是近几年股权收益的状况却不是十分乐观,股权收益率不断的下降。究其原因实行多元化的类型是不是适合A公司发展,如不适合A公司的具体情况必然会阻碍A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3.投资结构风险。A公司虽然涉足领域很多,但是投资的结构比较单一。仍然集中在汽车领域,这也没有能够达到公司董事会制定的多元化经营的目标。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管理模式的问题。A公司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可以灵活的调动公司资源,采用适当的体制规避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A公司,很重视框架的管理模式创新,为了加强企业股权投资的管理力度,A公司在原有的“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引入矩阵式的管理模型进行补充,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调整。这一模式提高了公司的绩效,增加了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有效的规避了风险。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其他拥有众多子公司的企业有借鉴意义。

四、结语

篇2

来自国家劳动和保障部的消息,为做实个人账户,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划入社会统筹。“11%变成8%”到底会对我们的养老金账户以及将来要领的养老金产生多大影响呢?

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8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4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政府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人生阶段、财富需求、理财建议

面对上述资料您做何感想?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您又拥有多大的信心?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高通胀,如何规划您的中长期投资理财计划,轻松面对未来所必须面临的养老、医疗、购房、教育等压力,这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要想成功的投资理财,您就需要更细致地去考虑您的未来。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个时期可能需要些什么,您才能够制订出一个有效的投资计划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人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年轻时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养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别也是极大的。

一、年轻时期

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旅程,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莫过于是“独立”,而钱似乎永远不够花。对于手中的钱财,常会停留在学生时期有多少花多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阶段,甚至因为可以利用银行借贷,而随意扩张信用,造成负债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学毕业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毕业后情况完全发生了改变,要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进行消费。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必须在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不论是房屋、家具、汽车、衣着,还是娱乐,都要与现状吻合。必须考虑的是在收入范围内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决策,还是继续依靠父母支付账单;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费,还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时刻的到来。

不如先学会记帐吧!把自己每个月的支出记录下来,然后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收入状况的预算,坚持执行它,避免因为年轻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适时的建立自己的应急备用金,货币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有了应急储备,接下来该是储蓄第一桶金了!未来您将面临购房、结婚的压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储备些,您会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开通定期定额基金会帮助您养成一个良好的储蓄习惯,由于短期内您就会面临购房、结婚压力,建议考虑债券类或平衡类基金,它会帮助您抵御风险,尽快累计财富。早日购房,拥有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买房其实是长期储蓄的一种方式,总有一天您会还清贷款,在此过程中,您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产上未来您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如果是单身,可能暂时不需要寿险。不过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面临,所以聪明的做法可以考虑一些健康和残障险,消费性的保险会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

二、三十而立

经过五至七年的打拼,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财富积累也经历了初步阶段。事业逐渐步入稳定,收入处于一个高速的增长期,同时家庭也逐步地开始完善起来。多数30岁的人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早一点的,已经在策划为家庭添一个新成员,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了。在这个年龄段,消费和支出也渐渐地开始进入一个比较高峰的阶段。理财,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财富巨子李嘉诚就非常重视30岁的理财。他在总结自己的理财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那么,在这个时候您同样需要一份备用金,另外也请为您的房屋贷款储备一份备用金,数额最好能满足您3-6月的总支出,储存的方式仍建议为货币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么该开始考虑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了,尤其是准备今后送孩子出国念书的家庭。由于可投资的年限较长,不妨考虑放大些投资风险,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资利器,而风险完全可以利用时间来冲淡。

在这个人生阶段,很多人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如果家人依赖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该购买人寿保险以防不测,当然健康险和残障、失能险也是必须的,这时的保险该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了。

三、步入中年

事业、收入达到顶峰,而此时孩子的教育、上一辈的养老,种种支出也把你变成了一块“三夹板”。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事业步入丰收期。在这个时期内,家庭收入较高,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并且能够较快地增长,同时家庭又面临着教育、养老等责任。

从财务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应当是自我养老的理财规划。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的保障比较有限,按照常规的估算,国家社会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养老保障,而为了建立您年老以后的财务尊严,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积累的养老金来养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养老金的需要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40岁时再不进行养老规划,您将会后悔终生。

您或许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经验和金钱,有足够的知识来进行更积极的投资,以便资本增长的更快些。或许您该建立一个投资组合,不妨用试试这个公式,100减去您的年龄,用这个数的百分比投资于风险类资产,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步降低风险资产的比例,适时的往低风险的债券类资产转移。如果有能力或许再投资一套房子出租,它会更好的帮助你抵御通货膨胀,建立更完善的养老基金组合。

处于这个阶段,您的人寿健康保险可能更贵了,但是为了您的家庭,请合理规划您的保障。

四、过了六十

开始收获果实,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费用(如医疗等)却会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龄时仍有可观的收入,但大多数人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后您的花费多半会减少,但收入同样也会减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来自家人的赡养已足够让你生活,那么可以把投资的目标放在财产的增长上。不过,多数人总会需要从原有的资产中取出钱来,以贴补生活。和从前相比,保护您的资产不受损失已成为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了。

现在带来定期收入的理财工具越来越丰富,之前您购买的养老保险可以为您受益,债券、债券基金、结构存款、低风险的信托产品都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总的来说,加强对财产的保护,把风险降到最低,将是最为明智的决定。按使用时间的远近,购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债券,哑铃式的债券期限组合,将会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如果您的健康状况还不错,又在多年前买下保单,您现在可能还不难支付上涨的保单;那么也请准备些应急医疗基金,应付突发状况,还是必须的;如果可能的话,保持一张年轻时使用的信用卡,将会是一道有利的护身符。随时您也可能告别您的亲人,为了不给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烦恼,不妨建立一份遗嘱,让后人感受一份您对他们的关怀。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复,如何轻松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参考一下如下的财富建议。

一、尽早投资

您可以三十岁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岁建立养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发,可能要追一辈子?

投资要获利,一定要先行。就象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这就是提早投资的好处。

假如您20岁起就每月定期定额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率为10%,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了60岁要退休时,本利和已达162万元;而假如您26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10%的年报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才累积到154万!相比之下,早投资是不是更轻松?

另一方面,投资一旦开始,就千万别停下来。时间越长,投资的效益就会越显著。假设您26岁都没有停止投资,而是继续坚持每月投资500元,那么,到了60岁,累积的财富将是316万,几乎是2倍的收益!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师,它对投资结果的改变是惊人的。

二、长期投资(定期定额)

每个月给您100元,能用来做什么?下一次馆子?买一双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没有想过,每月省下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呢?

如果每个月定期将100元固定地投资于某个基金(即定期定额计划),那么,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5%的情况下,坚持35年后,您所对应获得的投资收益绝对额就将达到147万。

过去,银行的“零存整取”曾经是普通百姓最青睐的一种储蓄工具。每个月定期去银行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存起来,过上几年会发现自己还是小有积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月去储蓄一笔钱的习惯换作投资一笔钱呢?结果会发生惊人的改变!这是什么缘故?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的作用,投资金额的累计效应非常明显。每月的一笔小额投资,积少成多,小钱也能变大钱。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会改变您的一生。

更何况,定期投资回避了入场时点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无法精确掌握进场时点的投资者而言,是一项既简单而又有效的中长期投资方法。

三、组合投资(资产配置)

俗语说:“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分散投资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策略。

如果您只买了1只股票,一旦选错,赔个精光;但您如果买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涨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可能是小赚或小赔。显然,全部的钱投资在1只股票上的风险,比分散投资在20只股票上的风险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种资产类别中进行分散投资以外,您还可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中选择多种投资方向,如股票、债券、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选择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资品种构建组合,您可以兼顾风险与回报。例如,一个股票占40%、国债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资组合,1996年至2003年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07%,高于100%投资于定期存款的组合;同时,其标准差(衡量回报率的波动程度)却远远小于100%投资于股票的组合。

四、优质投资(相信专家)

基金将会是个人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帮手。门槛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额计划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从中国开放式基金诞生的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股票型基金连续5年跑赢了大盘,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站在投资专家的肩膀上,您有机会赚得更多。

选股票呢?每天博傻于硝烟弥漫的股市战场,您是否会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无奈?买什么套什么!恐怕是大多数人心中永远的痛。何不考虑些大蓝筹股票长期持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优质大盘蓝筹绝对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以上只是几个个人中长期理财的小建议,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做的更好。这篇论文,主要就是阐述个人中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需求,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合理的规划手段。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财务状况,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理财需求,尽早规划,长期投资、合理组合您会拥有更幸福的明天!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03年、2004年、2005年。

2、(英)利奥·高夫:《花旗银行引领您构筑个人财富》,2005年10月出版。

篇3

1、缺乏全面投资管理思想全面投资管理思想包括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和管理主体的全面动员。投资的全过程管理是指投资管理不仅是对投资决策和资金的投资使用管理,而是从项目建设的提出、可行性报告、到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后的可行性评价等全过程管理;管理主体上的全面动员是指投资管理不仅仅是决策者、计划和财务部门的参与,而是在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但是,我厂无论是在全过程管理,还是在管理主体的全面动员上做得远远不够。

2、会计核算人员不能参与投资过程管理目前,采气二厂在投资管理上,投资核算是由财务资产科承担的,但由于财务人员工作地点远离产能建设目施工现场,参与管理的内容也仅限于投资核算和投资核对。近几年,由于项目投资大、工程量多,油气资产分布范围广,财务会计人员对油气资产的价值、性能和存放地点等不能参与全过程管理,也不能参与预算及决算分析,项目投资计划的实施、控制由建设单位-产能建设项目组具体负责,财务人员无法对投资的使用进行控制。同时,油田工程建设的特殊性,每年都有大量的未完工程,需要第二年继续实施,而下达的投资计划是包括所有工程的,这样对当年已完工程的投资是否超支无法核实,只是显示每年都有大量投资未完而结转到下一年使用。所以,财务人员投资核算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计划的控制和油气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3、业务发展投资调整计划下达较晚,给投资核算造成困难第二采气厂的年度调整计划由于要先与长庆油田公司规划计划处进行核对,并经公司办公会审定后,上报股份公司、专业公司、油田公司审批后才能下达,因为流程和审批较长,下达给我厂时已经是当年的12月。而投资调整计划又是年度计划实施状况检查、财务决算、统计年报的和绩效考核的依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投资项目未以业务发展计划明确下达,但却安排先实施,使得工程项目的维护时没有依据,如果按照具体实施的项目维护工程项目,并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核算到单项工程,年底又要根据调整计划进行账务调整,造成财务核算非常被动,也影响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的发挥。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投资计划的刚性约束要实现投资核算的规范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项目投资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所有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投资估算、概预算、计划的下达、工程的招标、合同的签订等规范运做。根据油田公司目前的投资管理现状,首先应增强投资计划的刚性,只有计划具有刚性,计划才能实现其指导性和约束性。但要增强投资计划的刚性,必须做好投资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概预算工作。所有的投资项目在费用发生之前,投资计划明确下达,资金渠道明确,把原来“事后算账”的要钱机制变为“事前控制”,同时将投资计划控制指标签订到项目组的业绩合同中,年终考核,节奖超罚。2、强化投资单井控制指标管理由于我厂的投资计划是长庆油田根据单井地面工程标准化投资管理体系,以单井为单元下达投资的,公司对我厂产建项目组单井范围内的投资实行总量包干,下达的投资由我厂产建项目组自主控制,自求平衡,并且要按照公司投资计划和审定的建设方案细分投资控制目标,落实到与单井投资控制有关的每一个环节中。

3、加强投资的预算管理2010年长庆油田公司开始使用ERP系统后,工程项目核算从工程项目的创建、预算分配、工程成本归集、月末结转、转资直到最后项目关闭,都与以前的核算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各单位按照规划计划处下达的计划和项目进行分区块总额控制,虽然不能具体到单个项目进行预算控制,但是一旦实际发生数超出分区块项目预算总额,超出预算的凭证无法审核记账,只能与业务端进行投资核对,对核算不准确的项目进行调整。ERP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对投资的过程监控,改变了以往财务部门事后算账的局面。

4、财务核算人员要参与产能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要想参与到产能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必需做好以下四点:一是举办项目工程管理知识培训班,提高财务人员的多专业业务素质。由于投资涉及到工程计划、概预算、建设、验收等一系列过程,会计人员要想完全了解产能建设各明细项目投资的使用情况,就需要了解每项工程的概预算方案,了解每项工程的实施过程及费用构成要素。二是财务人员参与到工程全过程管理,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的跟踪分析,明确预算与实际发费用的差异,进而找出投资管理的重点。三是要从人员上保证投资核算准确和投资管理两项工作的开展。根据长庆油田的管理特点,建议产能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人员由项目组管理,长驻项目组,直接参与到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中,而在账务核算业务上隶属财务资产科管理,只在月末月初和年末年初回归财务资产科,开展财务凭证挂账审核、付款资料交接、月末关账、凭证交接等各项财务工作,确保财务准确核算,财务资料齐全,使得投资核算工作和投资管理工作两相不误。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理性投资;均衡市场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形成与发展

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人”思想一直统治经济学界。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如同“无形之手”支配着“经济人”行为,市场价格能够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会经济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均衡理论自从亚当·斯密创立以来,经新古典经济学派马歇尔、瓦尔拉斯及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等人的深人研究,日臻完善,成为描述市场运作方式最全面、系统的理论。均衡理论涉及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投资者行为理论是均衡市场理论的延伸,是均衡分析方法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柯威茨(harrymarkowitz)发表了题为《资本选择》的论文,运用收益、方差的分析方法,确立了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形成了最优资产组合的思想。该理论被认为是运用均衡思想建立的最早的资产管理模型。20世纪60年代,夏普(william sharpe)和林特(johnlinter)与莫西(janmossion)以资产组合模型为基础创立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模型)。该理论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研究单个投资者理性选择而形成的整体市场均衡,用证券市场线来描述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即在均衡条件下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关系。投资者通过分散投资化解非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则是单个证券对系统风险的敏感度(b值)。投资者依据所承担的风险得到相应的风险溢价。投资收益的正态分布和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是capm模型所揭示的均衡股票市场的实质。capm模型把均衡分析、理性选择运用到证券市场,把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看成是风险证券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来决定的,把系统风险作为风险概念运用到资本市场分析中,被称之为证券市场理论的革命。但由于capm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其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罗斯(ross1976)认为,在平均分散的竞争性市场中,风险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在实证中是不可能测定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罗斯创立了投资者套利定价理论(apt模型)。与capm相比,atp放松了假设条件,认为影响证券收益的不是一个因子,而是多个因子,证券的收益同影响收益的多个因子有关(因子模型)。投资人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寻找相同因子对相同股票产生不同影响的投资机会。因子模型表明承担相同因素风险的证券应是有相同的收益,而当风险证券的价格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就产生了套利机会,套利活动将改变证券的收益,使证券市场达到均衡。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又一个分析视角是有效市场理论。如果说资产组合理论解决了均衡证券市场中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问题,那么,作为均衡市场的又一支点的有效市场理论(emh)则解决了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问题。早在1900年法国经济学家巴歇利尔(i~uisbachelier)就提出了商品价格的随机波动原理,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对其未来价格的无偏差估计,商品的现在价格等于其未来的期望价格。1938年,美国投资理论家威廉斯(williams)提出了证券的内在价值是由未来股利的折现所决定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完全信息及理性预期判断股票的价值,投资者的行为反映市场的信息。1959年英国统计学家坎达尔(kendal1)研究发现资产价格的变动呈随机游走规律,证券未来的价格独立于当前的价格,价格变化完全是随机的,不存在特定的规律。1970年法码(fama)在对过去的有效市场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有效市场理论框架,法码(fama)给有效市场的定义是,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可以体现可获得信息变化的影响。托宾认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包括:有效信息、有效组织、有效评价。即在公开信息、市场无障碍条件下,证券价格能够被市场充分反映。

资产组合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构成了现代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基石。“理性人”与信息充分是其共同的理论假设,均衡市场和有效市场是其理论的结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各种“异象”的积累,基于理性分析的均衡市场分析范式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遇到了挑战。首先,均衡市场假设的投资者完全理性及公开信息在理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质疑。andreishleifer认为投资者的偏好和理念符合的是心

理学规律并不是标准的经济学模型。“投资者心态”是基于心理学的启发,而不是贝叶斯理性的概念。其次,在实证方面,席勒(shiller1981)发现股票波动不是简单“价格由未来红利净现值决定”所能解释的。就连法马也承认,基于证券过去收益所做的预测‘与早期的研究结论不相一致。正因为股票市场存在着许多均衡理论所不能完全解释的现象,激起了非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并非存在完整的线性关系,股票市场并非总是均衡的市场。因为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时,并不能保证完全的理性,人们的投资行为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而且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中具有不可缺少的影响力。

二、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及现实意义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

均衡证券市场理论由其前提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就研究方法来讲,均衡股票市场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为基础。

第一,从经济人和理性人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在行为动机上,投资者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行为方式上,能够在环境和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所以,证券投资者总是在既定风险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条件下寻求最小的风险。

第二,以“市场出清”为依据,阐述信息的作用以及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反映。首先,市场的信息是公开和真实的,不存在“非对称信息”;其次,信息的传播渠道是畅通的,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市场信息;最后,投资者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判断所获得的信息,不存在对信息反映过度或者反映不足。

第三,同古典经济学一样,均衡证券市场理论是在既定的市场制度下,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或者说,均衡证券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下,理性人的竞争与选择以及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是均衡证券市场形成的动力。

在既定的理论前提下,投资者行为理论得出的结论是证券市场是均衡的市场,均衡市场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5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新准则规定,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这些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交易费用,但交易费用的处理是隐含其中的。举例说明:2007年6月30日,A公司向同一集团内B公司的原股东定向增发15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13.02元),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并于当日对其实施控制;同时A公司发生交易手续费150万元,合并日B公司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6606万元,合并前两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后B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66060000

贷:股本150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9560000

银行存款1500000

说明在此种情况下,投资方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交易费用并没有计入投资成本,而是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再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新准则规定,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之和。这意味着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是不同的。举例说明:2007年4月30日C公司为取得D公司75%的股权,支付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1200万元和一项专利技术,原价1500万元,至合并日已累计摊销400万元,支付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取得该股权后C公司能够控制D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合并中C公司支付相关费用100万元。假定合并前C公司与D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27000000

累计摊销600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15000000

银行存款13000000

营业外收入5000000

此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700万元由C公司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600万元和支付的相关费用100万元组成,而银行存款1300万元包括付出资产的1200万元存款和支付的相关费用100万元,借贷方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二)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将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举例说明:E公司2008年2月10日自公开市场中买入F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8600万元,其中含有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万元,另外,在购买过程中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200万元。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82000000

应收股利6000000

贷:银行存款88000000

此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由8000万元购买款和200万元相关费用构成,特别需注意的是,实际支付价款

8600万元中的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万元不是交易费用,也不能计入投资成本,应作为未来可收回的应收股利处理。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相关费用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自溢价发行收入即“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种情况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比较类似。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这意味着交易手续费等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举例说明:E公司设立时,其主要出资方之一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对F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出资投入E公司。按约定,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价6000万元,交易中E公司发生相关费用200万元。E公司注册资本为24000万元,甲公司出资占E公司注册资本的20%。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00000

贷:实收资本480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0000000

银行存款2000000

二、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虽然长期股权投资的形成是多渠道的,不同渠道形成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各不相同,但对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产生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应该基本相同,基本处理方法是将取得的转让价款与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除上述规定外,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交易费用应直接冲减处置资产的收益,即减少“投资收益”的账面额。举例说明:G公司原持有H公司40%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12月20日G公司决定出售10%,出售时G公司账面上对H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构成为:投资成本1800万元,损益调整48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300万元。出售取得转让收入715万元,另支付转让手续费10万元。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705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4500000

——损益调整1200000

——其他权益变动750000

投资收益1350000

本例中投资成本1800万元,损益调整48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300万元是H公司40%的股权,现G公司出售10%的股权,就是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乘以1/4,该10%的股权的具体数据为:投资成本=1800×1/4=450万元,损益调整=480×1/4=12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300×1/4=75万元。单纯的转让收益应为145万元(715-450-120),因为支付了交易费用10万元,使最终的投资收益只有135万元,而收入的转让款项为705万元。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S].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6

论文关键词:投资者行为;理性投资;均衡市场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形成与发展

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人”思想一直统治经济学界。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如同“无形之手”支配着“经济人”行为,市场价格能够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会经济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均衡理论自从亚当·斯密创立以来,经新古典经济学派马歇尔、瓦尔拉斯及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等人的深人研究,日臻完善,成为描述市场运作方式最全面、系统的理论。均衡理论涉及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投资者行为理论是均衡市场理论的延伸,是均衡分析方法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柯威茨(HarryMarkowitz)发表了题为《资本选择》的论文,运用收益、方差的分析方法,确立了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形成了最优资产组合的思想。该理论被认为是运用均衡思想建立的最早的资产管理模型。20世纪60年代,夏普(william sharpe)和林特(Johnlinter)与莫西(Janmossion)以资产组合模型为基础创立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模型)。该理论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研究单个投资者理性选择而形成的整体市场均衡,用证券市场线来描述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即在均衡条件下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关系。投资者通过分散投资化解非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则是单个证券对系统风险的敏感度(B值)。投资者依据所承担的风险得到相应的风险溢价。投资收益的正态分布和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是CAPM模型所揭示的均衡股票市场的实质。CAPM模型把均衡分析、理性选择运用到证券市场,把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看成是风险证券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来决定的,把系统风险作为风险概念运用到资本市场分析中,被称之为证券市场理论的革命。但由于CAPM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其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罗斯(Ross1976)认为,在平均分散的竞争性市场中,风险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在实证中是不可能测定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罗斯创立了投资者套利定价理论(APT模型)。与CAPM相比,ATP放松了假设条件,认为影响证券收益的不是一个因子,而是多个因子,证券的收益同影响收益的多个因子有关(因子模型)。投资人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寻找相同因子对相同股票产生不同影响的投资机会。因子模型表明承担相同因素风险的证券应是有相同的收益,而当风险证券的价格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就产生了套利机会,套利活动将改变证券的收益,使证券市场达到均衡。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又一个分析视角是有效市场理论。如果说资产组合理论解决了均衡证券市场中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问题,那么,作为均衡市场的又一支点的有效市场理论(EMH)则解决了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问题。早在1900年法国经济学家巴歇利尔(I~uisbachelier)就提出了商品价格的随机波动原理,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对其未来价格的无偏差估计,商品的现在价格等于其未来的期望价格。1938年,美国投资理论家威廉斯(williams)提出了证券的内在价值是由未来股利的折现所决定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完全信息及理性预期判断股票的价值,投资者的行为反映市场的信息。1959年英国统计学家坎达尔(kendal1)研究发现资产价格的变动呈随机游走规律,证券未来的价格独立于当前的价格,价格变化完全是随机的,不存在特定的规律。1970年法码(Fama)在对过去的有效市场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有效市场理论框架,法码(Fama)给有效市场的定义是,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可以体现可获得信息变化的影响。托宾认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包括:有效信息、有效组织、有效评价。即在公开信息、市场无障碍条件下,证券价格能够被市场充分反映。转贴于

资产组合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构成了现代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基石。“理性人”与信息充分是其共同的理论假设,均衡市场和有效市场是其理论的结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各种“异象”的积累,基于理性分析的均衡市场分析范式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遇到了挑战。首先,均衡市场假设的投资者完全理性及公开信息在理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质疑。AndreiShleifer认为投资者的偏好和理念符合的是心理学规律并不是标准的经济学模型。“投资者心态”是基于心理学的启发,而不是贝叶斯理性的概念。其次,在实证方面,席勒(Shiller1981)发现股票波动不是简单“价格由未来红利净现值决定”所能解释的。就连法马也承认,基于证券过去收益所做的预测‘与早期的研究结论不相一致。正因为股票市场存在着许多均衡理论所不能完全解释的现象,激起了非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并非存在完整的线性关系,股票市场并非总是均衡的市场。因为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时,并不能保证完全的理性,人们的投资行为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而且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中具有不可缺少的影响力。

二、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及现实意义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

均衡证券市场理论由其前提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就研究方法来讲,均衡股票市场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为基础。

第一,从经济人和理性人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在行为动机上,投资者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行为方式上,能够在环境和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所以,证券投资者总是在既定风险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条件下寻求最小的风险。

第二,以“市场出清”为依据,阐述信息的作用以及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反映。首先,市场的信息是公开和真实的,不存在“非对称信息”;其次,信息的传播渠道是畅通的,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市场信息;最后,投资者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判断所获得的信息,不存在对信息反映过度或者反映不足。

第三,同古典经济学一样,均衡证券市场理论是在既定的市场制度下,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或者说,均衡证券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下,理性人的竞争与选择以及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是均衡证券市场形成的动力。

在既定的理论前提下,投资者行为理论得出的结论是证券市场是均衡的市场,均衡市场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7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有成本法与权益法两种。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20%以上表决权资本时,一般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增加或减少时,就有可能产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核算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论述。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概述

从股权核算的原则上来看,股权可分为以下五类:投资单位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投资;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不能控制且不具重大影响,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可供出售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目前的会计实务核算中主要有两种核算方式,一种是成本法,一种是权益法。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会计核算方式,权益法是指按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净资产量进行会计处理的核算方式。在会计核算中,长期股权投资是使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来进行处理,相对于形式而言更加注重经济实质,会计核算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这个原则也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确定,持股比例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应该考虑到对被投资单位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各种因素。如果在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状况下,持股比例介于20%-50%之间,会计核算处理采用权益法,否则采用成本法。

这样的规定,其实质是看股权投资是否对被投资单位有影响力,对于成本法而言,较低的持股比例(50%),投资单位可以完全控制被投资单位,其实质也是单纯追求经营利润的并购行为,所以也同样以实际支出成本核算比较合适。而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能产生重大影响,其投资行为并不单纯为了追求投资收益或经营利润,还要达到特定的目的,例如影响被投资单位的经营决策,使其经济行为与投资单位经营产生协同效应,或是为实现长远发展而与被投资单位形成战略联盟等等。这样的投资行为甚至短期内不会产生正收益,更多地是从战略角度考量,以所持有股份的比例和市值为标准进行核算,采用权益法比较恰当。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确定以后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会因长期股权投资的持股比例变化、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变化、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的身份变化、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情况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转换。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以保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实质。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追加投资与减少投资都会使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一种方法转换为另外的方法,但应区别形成该转换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

1.追加投资引起成本法向权益法转变

如果投资单位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则长期股权投资会采取成本法进行处理。但如果投资单位追加投资比例,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那么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要相应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同时要区分原持有的股份以及追加的股份并分别处理。

投资单位原持有的股份账面余额,并不一定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金额完全一致,极有可能差额。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的,则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直接按投资成本的价值计算;反之,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对于追加的投资,比较新增投资耗费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超出部分以商誉形式体现;反之,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因为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在原取得投资后至追加投资的交易日发生变动的,属于原取得投资至追加投资期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属于追加投资期初至追加投资日之间,应计入当期损益,其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在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则需计入资本公积,其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对于留存收益及商誉部分的计量应保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体现出会计核算一贯性的基本原则,使会计核算具有纵向可比性,从整体上把握并动态地调整与投资相关联的商誉和留存收益。

2.减少投资引起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

若处置部分股权后,剩余部分股权仍然可以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则需调整为权益法核算。比较剩余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之,则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留存收益。其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原取得投资以后至因处置部分股权导致转变为权益法核算这段时间,被投资单位取得的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属于原取得时至处置部分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取得的净损益(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及利润)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属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之间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对被投资单位所享份额对应的所有权益变动在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则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资本公积。

(二)权益法向成本法转换

权益法向成本法变更也是基于两种情况,这与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转换相似,其分别是增加及减少股权投资。

1.多次通过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并最终形成企业合并

因追加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倘若涉及到其他综合收益的,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相关的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2.因减少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

正常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客观的市场报价或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并且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进行相应的股权投资后,实质上能够对被投资单位进行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的,那么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采取权益法核算。但是如果投资单位减少投资导致上述条件不再成立时,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处理方法改进的意义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其根本出发点是以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的本质为目的,真实的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计量和确认,保证提供出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这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体现出对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的高度重视。公允价值能够客观的将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在某个时点上反映出来,并能体现出资产会给企业带来的预期利益,这比历史成本计量更具相关性,这也更符合现代企业全面收益观的要求。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一定要考虑到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同样是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

为适应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的应用,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培训与学习,建立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对于活跃市场的报价进行信息收集、建立计算机模型,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损失评估系统,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经营策略的新变化,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谷小倩.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10(4).

[2]曹文芳.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的优化[J].财会月刊,2011(4).

篇8

关键词:企业并购;同一控制;控股合并;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准则局限

Abstract:"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Application guide " ( 2006 ) to explain an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 ) ( 2006, 2008, 2010 ) on the use of 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 ( equity premium or capital premium ), retained earnings to adjust the formation of corporate merger under the same control of the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 debit balance accounting principles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to some extent, is used to adjust the accounting subjects also lacks unity necessary. Standards also not on the merging party used to adjust the statutory surplus reserve should keep balance of legal provisions that restrict, this and " enterprise financial rules ", " company law "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e inconsistent. Limitations of the criteria system is likely to lead to the use of or specific practice dispute. Sugges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o be improved in the " interpretation "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same control; holding merger; equity investment debit balance; accounting treatment; criterion limitations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企业并购的动因和作用是促进企业合并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企业合并方式有着重大差异,合并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存在。财政部在不同时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原则性规定及其所适用的指导原则也有着根本区别。在“收入费用观”原则指导下,2001年(2002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或“旧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在“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中核算,并以分期方式进行摊销,摊销时确认为或冲抵“投资收益”。在“资产负债观”原则指导下,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先用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进行调整,若为贷方差额直接调增“资本公积(溢价);若为借方差额,用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账面贷方余额调整之后,仍不足调减部分,应用合并方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继续进行调整,直到把借方差额调平为止;但未对留存收益中“法定盈余公积”应保留法定余额作限制性规定。本文从“股权投资差额”的定义和理论依据入手,简要地比较了新旧准则关于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然后引入本文论述主题并进行分析。

一、股权投资差额的定义及新旧准则对其会计处理方法回顾

㈠原准则的规定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该差额分为“借方差额”和“贷方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资企业直接投资于某一非上市企业,所投出资产的价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从理论上讲,初始投资成本高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可能是由于被投资单位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所有者权益高于账面价值或被投资单位有未入账的商誉。但是这两种情况所形成的差额往往不可区分,人为地将其确认为商誉或负商誉,均有悖于商誉或负商誉的性质。这种投资差额的存在现实是不可避免的。

原准则本着适当简化原则和便于会计核算,将股权投资差额全部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在“收入费用观”原则指导下,为了避免虚增或虚减利润,采取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原则,但在投资的后续计量时增加了摊销工作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借方差额,在未来期间内摊销时将形成利润抵减因素(摊销时,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事实上,股权投资差额是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应相应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基于此种理由,股权投资差额不适于作为资产或负债予以确认,而应将其直接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之中。股权投资差额就成为初始投资成本调整项目,通过调整,无论是否包含商誉或负商誉,它们的确认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投资时仍然应当反映其初始投资成本,反之,如果将差额单独作为资产或负债入账,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投资时反映为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而不是初始投资成本。

通常情况下,股权投资差额在取得股权时按照取得股权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计算确定,并对初始成本进行调整,调整后,新的投资成本应等于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调整公式为:初始投资成本+借方差额(-贷方差额)= 投资时发生的全部对价支出。初始计量时应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两个明细科目。

㈡关于新准则下企业合并方式及其类别规定的概述

在“资产负债观”原则指导下,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2006、2008、2010年《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以下均统一简称“新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和股权投资差额的确认与调整的会计处理原则性规定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合并方式被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方式。不同方式下企业合并又被分为“控股合并”与“吸收合并”等。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不同控股类别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所产生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是不相同的。

限于篇幅,不对上述会计处理规定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说明,仅引出新准则下的有关规定,并以同一控制下一次交易方式实现的控股合并为例进行论述,且假定合并前参与合并双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成本中所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已作为“应收股利”单独确认,合并方为进行合并发生的有关费用已按新准则规定进行了相应处理……

二、新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原则简述

㈠《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相关内容

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

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账面贷方)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

应按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3.会计政策调整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如子公司按照改制时确定的资产、负债评估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母公司应当按照取得子公司经评估确认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该成本与支付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所有者权益。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㈡《企业合并准则》关于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会计处理原则性规定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合并方在合并日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因该项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二是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应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注意事项(仅以资产负债表为例)

为表述之便,以下内容在准则讲解基础之上作了适当归纳调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合并方一般应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反映合并日形成的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视同该主体一直存在形成的财务状况。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及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应作为内部交易按照《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要求进行抵消;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按以下原则,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⑴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将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记”资本公积”项目,贷记“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⑵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

①应以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记”资本公积”项目,贷记“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②因合并方的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⑸》拟对上述内容进行修订,目前正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㈢《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限于篇幅,此处略)

三、新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计量时账务处理所涉会计科目

㈠“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账务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本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为借方差额的,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㈡“资本公积”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主要账务处理: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科目……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为借方差额的,借记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资本公积。

㈢“ 盈余公积”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本科目应当分别“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进行明细核算。主要账务处理: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盈余公积。

㈣“利润分配”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本科目应当分“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主要财务处理: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本科目(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科目。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本科目(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记“股本”科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盈余公积补亏)……年度终了……结转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年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四、《企业财务通则》和《公司法》对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用途的限制性规定

㈠《企业财务通则》(国务院部门规章)之有关规定:

《企业财务通则》(简称“财务通则”或“通则”)的法律效力与“新准则”平级,均属于部门规章,效力低于《公司法》(法律)。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如下:

经投资者审议决定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或者转增资本。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后留存企业的部分,以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为限。企业增加实收资本或者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实收资本,由投资者履行财务决策程序后,办理相关财务事项和工商变更登记。企业发生的年度经营亏损,依照税法的规定弥补。税法规定年限内的税前利润不足弥补的,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或者经投资者审议后用盈余公积弥补……企业可以采取新设或者吸收方式进行合并重组……企业合并的资产税收处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税法的规定,合并后净资本超出注册资本的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少于注册资本的部分,应当变更注册资本或者由投资者补足出资……

㈡《公司法》(法律)之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其法律效力依次低于《宪法》、《立法法》,但高于同属于部门规章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准则》。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如下:

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注:不得折价发行股票)。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35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注:这里的资本公积金特指“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五、新准则有关规定的局限性及其与公司法可能相抵触情况分析

对前面引述内容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后,不难发现,新准则关于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会计处理有关规定的确存在一些局限性问题,这些局限性问题很可能与公司法相抵触。情况如下:

㈠新准则有关规定存在的局限

1.未对法定盈余公积应保留法定余额出作限制性规定

⑴新准则完整意思表达重述:

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或与所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若为贷方差额,应当直接增调“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若为借差额,应先以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账面贷方余额为限进行调整,仍不足冲减的,再调整留存收益项目下的有关明细(包括“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⑵重述后新准则完整意思表达存在的三个缺限:

①缺限之一:

当合并方“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面贷方余额不足冲减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而用留存收益进行断续调整时,新准则未对后续的调整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即,存在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孰先孰后的排序问题。

②缺限之二:

公司法和通则均明确规定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当第①种情况出现时,新准则未对“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应保留法定余额作出限制性规定。

③缺限之三:

新准则规定,在合并日,合并报资产负债表编制时,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①.应以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为限,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记”资本公积”项目,贷记“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②.因合并方的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水溢价)贷方余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5)》(征求意见稿)已涉及这方面内容〕。

据新准则意思表达,当合并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面贷方余额仍不足冲减时,可以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冲至为负数。合并行为发生之后,立即让原本为贷方余额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立即变成为账面借方余额(即负数)。但新准则未明确要将这一情况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在所有权与经营相分离情况下,该情况一旦出现,让股东搞不明白过中原由。

2.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时所涉四个科目之规定缺乏必要统一性

除“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两个科目互相照应外,“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均与“长期股权投资”或“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缺乏必要的统一性。新准则分别将“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各自用途意思表达为“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和“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其共同点为“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这样的意思表达似乎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相干。换言之,新准则中“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用于调整同一控制下企业控制合并形成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规定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的局限问题。

3.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合并对价的企业控股合并存在的局限问题

⑴新准则未提示被合并方原股东退股等相关事宜

在原股东部分退股的情况下,被合并方实际控股率与控股投资协议约定的控股率将存在重大差异。

⑵新准则未提示被合并方股东持有合并方股权形成反向投资的合并报表如何处理事宜

新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股东持有合并方股权所产生的反向购买作了详细说明,但未对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股东持有合并方股权所产生“反向投资”(注:为区别于非同一控制下反向购买,将其临时定义为反向投资)行为进行提示,在理论上,反向投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㈡新准则有关规定可能与财务准则和公司法的规定相抵触

当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不足调整借方差额时,须用“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断续进行补充调整,但新准则未明确规定其应保留法定限制性余额,一旦出现法定公积金调整过度情况,其余额与注册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违背《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的“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强制性规定,换言之,新准则的规定与《企业财务通则》和《公司法》相抵触。

虽然《企业财务通则》之“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为新准则的制订留下了一个“大活口”,但是《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的法律效力毕竟均低于《公司法》,于是可以这样理解——新准则在制订时打了《企业财务通则》和《公司法》一个“球”。

只要《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款“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和第一百七十三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合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等条款内容不作修改,那么《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用盈余公积账面贷方余额来冲减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产生的借方股权投资差额的规定分别与《企业财务通则》和《公司法》在某种程度上相抵触的嫌疑将无法彻底排除,或者说,所存在的争议或异议将可能持续下去。

六、企业合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2006)》执行后,2008年、201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全文刊载了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的《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趋同、实施与等效问题》讲话稿(以下简称“讲话”)。该讲话中有以下内容:

“企业合并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其中,披露了企业合并类型判定依据的有348家上市公司,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依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184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存在交易价差的有112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60.22%,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41家上市公司。2007年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的有133家上市,总额为212.29亿元,占有此类交易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2%”。

刘司长的讲话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财政部权威数据或信息的公布,从数据中不难获悉,在当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就有186家,占上市企业的百分比约为11.85%,这个比例大于并且符合重要性判断比例10%的标准,即,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总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妨简单地推断其在社会经济中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存在交易价差的就有112家,占该类企业总数的比例约为60.22%。存在交易价差的112家上市公司:投资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即存在借方股权投资差额)的有41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方股权投资差额的41家上市公司占存在交易价差的11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约为36.61%(比三分之一还强)。这两个比例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刘司长的讲话所披露的信息仅涉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但没有包括未上市企业,若将后者包括进来,则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公司的数量将远不止186家,按简单加法计算,其在社会经济中重要性的砝码应将有所增加。

透过财政部权威信息,经深入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以同一控制下合并方式形成的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其中,存在借方股权投资差额情况的公司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管窥进一步规范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借方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的重要性。这应是勿庸置疑的事情。

七、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应用范例的重要性被忽视的现状

如前面所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处理具有重要性,那么《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等规范性资料中应有这方面的大量应用范例。2006年、2008年、2010年《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没有一道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同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方面的应用范例。以会计核算实务处理见长的全国会计专业中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的辅导教材也同样未涉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方面的应用范例。

这个反差实在太大。是什么原因?在企业中从事财会工作的广大专业技术员至今也不知其所以然。

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年度全国会计专业中级职称统一考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等主观类大题,也未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同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所涉及的知识点作为考点。从应试角度来讲,这对广大考生是有利的。广大考生在考后庆幸之余,也仍不明白个中原由。

难道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同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会计处理不重要?抑或是准则规定的确存在局限而不便列举范例和出考题以免引起争议?或者因为它太简单了以至于不足以作为一个考点纳入有关考试?

权威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的情况如此,那么部分高校学者们所编写的新准则应用方面的参考资料和民间有关考试培训机构所出版应试参考资料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的应用举例情况又怎样?

笔记对所能收集、购买和查阅到的资料中涉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同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方面的应用举例情况作了简单统计,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情况如下表(数字表示应用例题或考题数量)如示: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原则应用情况统计简表

〔注:表中第⑵部分被纳入统计的范例,主要指章节内容中的例题,或章节中的强化习题等,因时间原因,未统计其“考前模拟试题”等部分相关例题。同一类资料中,各年度相同或同一册资料中重复例题均重复计算,借方差额和贷方差额同时出现的例题分别算作一道〕

数据显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方面应用范例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全国会计专业中级职称统一考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中几乎被完全忽略;而在部分高校学者或民间考试培训机构所编写资料中的出现比例仅为36.84%,占抽样总体的比例仅为21.88%。

本文前述内容已提及,据刘司长讲话分析得出结论“存在借方股权投资差额的41家上市公司占存在交易价差的11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约为36.61%……”,36.61%这个比例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方面应用范例的比例36.84% 基本接近。从另一个侧面,不难看出,部分高校学者和民间考试培训机构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方面的应用探讨情况明显好于“新准则讲解”、全国会计专业中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的辅导教材。换言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的应有举例情况在权威程度不同资料上被重视和关注程度出现了“倒挂”现象,并且这种倒挂现象比较异常。一言蔽之,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应用范例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被主观忽略或忽视了。

在“新准则”没有应用范例指导具体实务操作的情况下。处于学术“金字塔”顶端的高校学者,他们在会计理论应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所遇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将是从事财务工作广大专技人员可能遇到的难题。那么部分高校学者们所编著作中列举的应用例题又存在什么样问题?并引起怎样的争议和再思考?

八、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应用例题及其有待商榷的地方

㈠应用例题

以下【例-1~3】均引自于某高校学者所编写的有关专著,特此鸣谢他们的劳动成果!为方便论述,个别例题作了适当改动。

1.以支付现金为合并对价方式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例—1】A企业支付8 000 000元获得了B企业90%的股权,B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6 000 000元。合并日A企业的资本公积为300 000元;未分配利润为3 000 000元。

本例中,A企业的投资成本是以B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6 000 000 × 90% = 5 400 000(元)。A企业的投资成本与其付出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为:8 000 000-5 400 000 = 2 600 000(元)。合并方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5 400 000

资本公积 300 000

未分配利润 2 3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例—2】A、B两公司同为C公司控制之下的子公司。20X6年6月1日A公司以现金600万元的对价收购了B公司100%的股权。在这次合并过程中发生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等直接相关费用为8万元。合并后,B公司续存。20X6年5月31日,A、B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注:本题在原例题基础上作了形式的修改,并作了一些删减。

⑴ 20X6年6月1日A公司通过支付B公司600万元现金取得了B公司100%的股权。由于A、B公司同受C公司控制,所以,它们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于合并后B公司仍然存续,因此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日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万

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00万

贷:银行存款 600万

⑵ 为时行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8万元,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 合并费用8万

贷:银行存款8万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股票)为合并对价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例—3】甲、乙两家公司同属丙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于20X6年3月1日以发行股票的方式从乙公司的股东手中取得乙公司60%的股份。甲公司发行1500万股普通股股票,该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乙公司20X6年3月1日所有者权益为2000万元。甲公司20X6年3月1日的资本公积为180万元。盈余公积为1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200万元。

则该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2000×60% = 1200(万元)。该成本与所发行的股票的面值总额1500万元的(借方)差额300万元,应首先调减资本公积180万元,然后再调减盈余公积100万元,最后再调整未分配利润20万元。其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 000 000

资本公积1 800 000

盈余公积1 000 000

未分配利润200 000

贷:股本15 000 000

㈡部分应用例题有待商榷的方面

1.【例—1】会计处理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合并日,合并方A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呈异常状态——资本公积为3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而无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到那里去了?在不存亏损、未进行分配或转增资本等情况下,盈余公积(假定只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应保持的比例为1:9,可以倒算出法定盈余公积金至少应约为33.33万元。显然【例-1】题设条件不符会计常理。

当然也可以假设,A企业在合并B企业之前,已经合并了其他企业,并按新准则规定将原有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账面贷方余额抵减完了,既然盈余公积已被抵减完,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在此之前应先被抵消的是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原账面余额,即资本公司应先于盈余公积抵减完毕,可是资本公积还保持着账面贷方余额30万元,这明显不符合新准则的规定。当然也可以假设A企业在合并B企业前因增资扩股而发行股票产生了30万元的溢价收入。这些问都有待商榷。

【例—4】承【例-1】其他条件相同。再假设,合并日,A企业的资本公积(全是股本溢价而无其他资本公积)分别为10/0/0万元三种情况;未分配利润为分别为250/259/0万元三种情况。

A企业的投资成本是以B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600 × 90% = 540(万元)。

A企业的投资成本与其付出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为:800 - 540 = 260(万元)。

【解析】: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合并双方的账务处理分别如下:

①.合并方A企业的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540万

资本公积10万 / 0 / 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0万 / 260万 / 260万

贷:银行存款800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当盈余公积为0、未分配利润为259万元时,需要调整的未分配利润应为260万元,此时其账面余额为借方余额1万元;当盈余公积为0、未分配利润也为0时,需要调整的未分配利润仍应为260万元,此时其账面余额为借方余额260万元。该两种情况的出现,均导致原本为贷方余额的未分配利润成为借方余额。

在合并前,报表数据显示,在最不济的情况下,未分配利润充其量为零,可合并后,A企业账面未分配利润最差的情况是负260万元。如果合并方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不对与合并相关的情况进行适当披露,股东在看不董报表变化情况下,企业合并行为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麻烦。

②.被合并方B企业的账务处理(假设B企业的原股东不存在退股的情况)

借:银行存款 800万

贷:股本/A企业540万(按股本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60万

2.【例—2】会计处理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合并日,从有限的会计信息中看不出合并方A企业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数据信息,在调整100万元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时,借记“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00万元。到底是调整资本公积,还是留存收益?这是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会计信息不充分导致的疑惑。

【例—5】承【例-2】其他条件相同。在合并日,假定合并方A企业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均为零。

【解析】: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合并双方的账务处理分别如下:

①合并方A公司的账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只能将未分配利润冲减至负数(即为借方余额)。由于合并后B公司仍然存续,因此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万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万

贷:银行存款 600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当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和未分配利润的账面余额均为零时,无法用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来调整100万元借方股权投资差额,只能调整未分配利润,即使其账面余额为零。对于合并方A企业来讲,合并后的未分配利润账面为负100万元,这样的反差,能否让股东接受?是个问题。

②被合并方B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600万

贷:股本/A企业500万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00万

九、控股投资后合并方实际控股率问题的探讨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是在指在合并行为发生之前,参与合同并的双方均受同一企业控股控制,被控制的双方均是能实施控股企业的子公司,被同一企业控制下的两个子公司间的合并行为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对价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支付现金、非货币性资产、承担负债、发行权益性证券等。

合并方要想通过合并来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母公司那里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权,要想取得100%控制权,被合并方其他小股东必须全部撤资退股,否则不可能达到100%的控制权。二是合并方与被合并方的共同母公司不从被合并方撤资,为了达到控制目的,被合并方只能增资,增加的资本部分全部(或绝大部分)须由合并方出资,当然也不排除被合并方企业的其他小股东撤资退股情况,只要其原共同母公司和其他小股东不完全撤资或只部分撤资,合并方就不可能取得100的控制权。

以下为论述方便,仅以支付现金和发行股票为合并对价方式为例,并分别原共同母公司和原少数股东退股和不退股两种情况,且暂不考虑合并方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应保留法定余额限制性规定等事项。

㈠合并方以支付现金为合并代价方式下投资后的实际控制率问题

1.被合并方原股东不撤资退股,合并方消纳被合并方所增资本方式下的控股合并

【例—6】 A企业与B企业同受C企业控制,C企业占A企业80%股权,C企业占B企业60%股权,经C企业股东会同意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A企业合并B企业,为此,两企业签订了股权投资协议,A支付800万元现金获得了B企业90%的股权,C企业及B企业的少数股东均不退股且保持有持股数量。合并日,B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600万元(假定:实收股本300万元,股本溢价100万元盈余公积20万元,未分配利润180万元)。合并日,A企业的资本公积为30万元,盈余公积为2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80万元(假定A企业税后净利润未作分配)。

【解析】,在被合并方B企业原股东不撤资情况下,合并方欲通过企业合并达到控制B企业目的,则按被合并方B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700万元为基础,A企业应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至少是:

设假面价值为X,并将其代入以下一元一次方程中:

X /(X+600) = 90%,解出:X = 5 400(万元)

即,在B企业原股东不撤资的情况下,A企业至少要支付5400万元的合并对价才能达到90%的股权权;也即,B企业只能采取增资方式,增资额5400万元,只能由A企业出,但投资协议只约定由A企业出资800万元。显然,这份投资协议不可能实施,因为A企业的实际控股率的最大值(不考虑股份数量百分比)仅为57.14%〔=800/(800+600=1400)%〕,而不是90%,但达到了实际控制目的,而此时关联关系变为:C企业与A企业仍保持原本正常母子关系(即C仍控制A80%股权);A企业实际控制B企业57.14%股权,而C企业实际控制B企业股权由60%降为25.71%〔=(600×60%=360)/(800+600=1400)%〕,即C企业又是被A企业控制下B企业的一个小股东;合并报表,先由A企业编制,最后由C企业汇总。

结论⑴:在被合并方原股东不撤资退股情况下,合并方对被合并方不能达到100%的控制权。

2.被合并方原股东撤资退股

在此种情况下,被合并方原母公司须撤走较大比例股权资金(可将这部分股权直接转让给参与合并的合并方),或者与其他少数股东共同撤资达50%以上,否则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行为不可能实施。

结论⑵:当且仅当被合并方原股东全部撤资退股的情况下,合并方才能达到100%的控制权。

㈡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合并代价方式下投资后的实际控制率问题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合并代价实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与合并方以支付现金为合并对价的情况类似但又相对复杂一些。其中,如果被合并方所确认的股本溢价远高于实收股本,那么根据同股同权原则,合并方在被合并方的实际控股率可能将远低于投资协议约定的控股率,也即实际控股率将因股本溢价的确认而被“稀释”。限于篇幅,仅以点到为止的方式进行提示,不作深入探讨。

十、例析用法定盈余公积金调整借方差额后应保留法定限制性余额的问题

以《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2》第二十章《企业合并》【例21—1】和《CPA会计2012》第二十四章的【例24—1】为基础资料,将其修改为一道以讨论盈余公积冲减合并借方差额后法定余额受限方面的例题,并借以表达笔者的观点。

【例—7】A、B两公司分别为P公司控制同上的两家子公司。A公司于20×7年3月10日自母公司P处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形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后B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为进行该项企业合并,A公司发行了4 0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作为对价。(公司法规定,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A、B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日,A公司及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分别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解析】:

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面贷方余额不足以调整借方差额之时,A公司用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来继续进行调整,不足的余额用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本题的难点也是关键问题,在于综合考虑了公司法对法定盈余公积金调整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后应保留法定余额限制条件。

本例中,A公司的投资成本是以B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2 000 × 100% = 2 000(万元)。A公司的投资成本与其所付出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为:4 000-2 000 = 2 000(万元)。

“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调整后的最低限额900万元(=3600×25%),低于此数时则不能再予调整。

①合并方A公司在合并日(3月10日)的财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800/ 800/1000/ 800/ 0/ 0/2000

盈余公积/任意公积金 450/ 500/ 400/ 300/ 450/ 0/ 0

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 0/ 100/ 0/ 0/ 0/ 0/ 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 600/ 600/ 900/1550/2000/ 0

贷:股本/B公司 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000

②合并报表处理注意事项及调整分录:

A公司在合并日,通过账务处理,只有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为3300万元冲减2000万元后剩余1300万元的剩余贷方余额的情况,才满足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1200万元)的条件,因此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如下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调整“股本溢价”明细项目)1200

贷:盈余公积400

未分配利润800

十一、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合并对价可能形成“反向投资”的注意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2010)之《企业合并》增加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换股权的方式进行的,通常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为购买方。但某些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因其生产经营决策在合并后被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的,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虽然法律上的母公司,但其为会计上的被购买方,该类企业合并通常称为“反向购买”。

例如,A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B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大的贸易公司。B公司原股东发行普通股用以交换B公司原股东持有的对B公司股权方式实现。该项交易后,B公司原股东持有A公司50%以上股权,A公司持有B公司50%以上股权,A公司为法律上的母公司、B公司为法律上的子公司,但从会计角度,A公司为被购买方,B公司为购买方。

另外,《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2010)还同时规范了“企业合并成本”、“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每股收益的计算”等有关内容。参照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反向购买的规定,在实务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也可能存在类似情况,为了加以区别,遂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类似情况暂定义为“反向投资”。

单纯地从数学角度考虑,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合并对价且与并合并方股东互换股权交叉持股的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可能遇到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类似的反向购买情况,但考虑到在上市实务操作中可能遇到子公司上市与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法律限制问题,并且类似情况着实不例举例,或因举例将涉及诸多前提条件或限制性假设,限于篇幅,不再举例进行深入探讨。

十二、结束语

财政部会计司刘司长的讲话强调:“我国的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国际准则只规定了购买法,明确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在我国实务中,因特殊的经济环境,有些企业合并实例属于同一控制同下的企业合并,如果不对其加以规定,就会出现会计规范的空白,导致会计实务无章可循。因此,中国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准则在这方面的规定和实践将为国际准则提供有益的参考”。该讲话表明,我国《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等有关准则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重要性。

既然重要,那么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借方差额会计处理原则方面的应用范例应在有关工具书中见诸笔墨,可包括《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会计专业中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在内的一些权威资料,却没有这方面的应用范例。这些工具书或权威的参考资料对借方差额重视程度与刘司长讲话强调的重要性实在不相称。这种情况实在异常。

新准则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中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的确又存在一些局限性问题,这些局限性问题本身又与《公司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可能相抵触。目前,财政部正就《企业会计准则解释⑸(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借此机会,建议财政部一并考虑完善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以便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广大从业人员正确理解、运用准则有关规定,以减少或避免实务中误解准则规定可能导致的偏差或错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200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

[2]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2002.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

[3]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4]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5]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6]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

篇9

84年后的农业增长率的急剧下降引起了产权改革是否是核心,是否要私有化的争论。其中投资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但是不同的观点相对应的实证分析还没有得到一致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各种农业投资,特别是固定于土地的长期投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尝试着对这场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理论模型指出地权的不稳定性抑制了长期投资,但对其他投资的影响随外生约束的变化会有所不同。小调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合适的补偿机制降低了大调的负面作用,其他因素对投资的影响方向也随约束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农业的低比较收益对投资有着双重的重要的负面影响。

实证分析证实了地权的不稳定对长期投资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大调的影响大,小调的影响小,也证实了补偿机制有正向作用。我们同时得到了:小调刺激了化肥的施用,也减少了农业劳动投入,而大调对两者的影响基本不显著。这种差异证实了约束条件的变化的重要影响,也暗示了农业的比较收益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证实了非农就业机会,村组的相对应的长期投资都显著的降低了农户的长期投资,进而我们对产权核心论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大调整,小调整,长期投资,短期投入,劳动投入,农家肥,农业比较收益,约束条件,村组投资,补偿机制,集体所有制,产权核心论

LandTenureSecurityandFarmerInvestment:TheoryandEvidencefromChina

Abstract

Thesharpdropintheagriculturalgrowthrateprovokedahotdebateaboutwhetherthemainproblemlayinlandrightornot,andwhetherweneededtoprivatizelandornot.Investmenthasbeenoneofthefocuses.Noconvincingempiricalevidencehasbeenprovidedeithertovalidateorinvalidatethearguments.Ourpapersystematicallyexplorestheimpactthatlandinsecurityhasonagriculturalinvestments,especiallyonlong-termandland-savinginvestment.Wealsoanalyzeeffectsofotherelements.Wetrytogiveourcontributionabouttheissue.

Ourtheoreticalmodelpredictsthatlandtenureinsecurityadverselyaffectslong-terminvestment,buttheeffectsonotherinvestmentsdependingontheexogenousconstraints.Partialadjustmenthaslessnegativeeffect,andsomeproperrecoupmentmechanismsalleviatethenegativeeffectofrearrangement.Theeffectsofotherelementsoninvestmentsarealsodependingonexogenousconstraints.Andwepointouttherelativelyloweryieldofagriculturehastwoimportantnegativeimpacts.

篇10

关键词:管理防御;投资短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信号博弈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1.29

中图分类号:F272.3;F2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1-0135-04

Game Researching of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Managers

Under the Hypothesis of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LI Bing-xiang, WANG Meng-ze, YAO Bing-sh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nagers investment decisions, discus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managers choose the long-term investment or short-term investments, using 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 two elaborate on the managers choice of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game analysis of subsidies size and scope.The results show that moderate subsidies can make managers give up short-term investment and choose the better long-term investment for shareholders

Key words:managerial entrenchment;investment myopia;dynamic game of complete information;signaling game

引言

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是否最大化,然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企业经理人存在着管理防御的现象,会导致经理人进行非效率的投资,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导致低效率投资。管理防御( managerial entrenchment)又称职位固守,是指经理人在公司内、外部控制机制下,选择有利于维护自身职位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1]。管理防御作为一种假说,起源于有关内部人所有权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由Morck、Shleifer 和Vishny 提出[2]。袁春生、杨淑娥两位学者认为经理人因为要巩固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而产生的管理防御行为是导致企业发生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3]。由于在企业中经理人管理防御行为的存在导致经理人会采取一些有利于提高个人声誉、巩固个人职位、获取私人收益最大化的投资决策倾向,甚至不惜损害公司的整体价值;现代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则认为,在现实决策中不存在完全理性的经理人,经理人具有与最优决策相偏离的心理特征,如嫉妒心理、过度自信、规避个人损失、规避个人风险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不良因素。同时短视倾向、模仿倾向、敲竹杠倾向、建造个人帝国倾向和投资多元化倾向也会导致经理人做出不能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的投资选择[4]。本文以如何避免短视倾向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经理管理防御行为对经理人投资行为的影响。

投资短视倾向:经理人通过进行短期过度投资可以使得经理人市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最大化,但经理人获得的这种收益是以损害股东长期利益为代价的[4]。工资扭曲理论表明在投资项目的业绩作为股东判断经理工作成绩的情况下,经理人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快速取得投资回报而不是能给公司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5]。因为通过迅速的投资回报能够引起股东的关注,从而经理人能够建立良好的个人声誉。国外学者Browning T R指出,当经理人需要进行选择长期与短期两个互斥的投资决策时,由于企业所进行的投资不容易被股东所观察,所以任职时间较短、能力尚未获得认可的经理人自然会偏好选择盈利较快的短期项目,而放弃从长远来说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长期项目[6]。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经理人的激励机制来改变经理人的投资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经理人所选择的投资行为与经理人的防御程度有关。由于经理人存在职位固守动机,在投资中必然会选择对自己较为有利的投资方式。国内外学者对投资短视有大量的研究,但是从数理模型角度分析如何减少因为管理防御因素而产生的投资短视行为的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经理管理防御属于经理人的内心变化,从直观数据上不好判断。博弈模型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通过使用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对经理人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进行理论分析,从数理模型的角度说明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投资过程中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从而使经理人能选择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投资方式。

1 模型构建

1.1 经理人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地位

经理人存在的管理防御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现代经理人在企业的投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股东数量众多,所以股东将大部分权利授予董事会,而董事会又将对企业的日常管理权授予给经理人,经理人向董事会负责。股东实质上只保留了控制权,所以经理人就拥有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和决策权。同时随着管理的专业化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经理层变成了公司最有影响力的决策层。企业的投资选择基本上是由经理人把控,经理人的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选择。

根据博弈论揭示的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往往不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同时也揭示了个体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最终也不一定能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7]。所以只要企业能够对经理人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经理人在企业投资中的管理防御程度。这样就会改变经理人对投资决策的选择,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企业可以通过对经理人施加影响来改变经理人的选择,从而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2 管理防御行为与投资决策的关系

在李秉祥等人[8]的研究中发现,经理管理防御行为虽然会损害企业的长期价值但也会利于经理人的短期利益,而投资决策的经理管理防御是经理人进行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研究中经理人管理防御行为对经理人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年龄、学历、任期、预期转换工作成本、专业和职业经历。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经理人的能力和转换工作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最大。以下重点讨论学历和预期转换工作成本这两个指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9]。

学历(能力):虽然高学历不能代表高能力,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高学历的求职者更容易获得新的职位,管理防御程度较低。而且高学历的经理人通过良好的职业教育也更容易偏向于长期投资。而低学历的经理人为了保住现有职位,享受职位上带来的待遇必然会选择回报较快的短期投资。

转换工作成本:对于有低转换工作成本的经理人来说其存在的管理防御程度较低,也更倾向于长期投资,而转换工作成本高的经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必然会采取投资回报较快的短期投资。

1.3 模型的建立

为了更明确地阐述博弈模型,本文分别运用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两种模型进行阐述分析。对完全信息博弈下的投资行为决策模型条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股东对经理人的个人能力和转换工作所需的成本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经理人和股东也都对所进行的投资项目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

假设2:经理人对股东希望进行的投资选择完全了解,并且经理人完全了解所选择投资决策的产出结果。

假设3:由于受到企业现金流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企业所进行的投资项目分为长期和短期投资两种类型。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周期要远大于短期项目的周期,长期项目的成功概率要低于短期项目的成功概率。同时两个投资项目相比较,长期投资项目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短期投资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并且无论什么类型的经理人都比较擅长经营短期项目,即短期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在长期投资方面来说高能力的经理人比低能力的经理人更容易成功。

假设4:转换工作成本高的经理人和转换工作成本低的经理人都有高低能力之分。即经理人具体分为四种类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低能力且转化工作成本低的经理人非常少,几乎不存在,所以本文中不进行讨论[10]。

假设5:经理人为企业所创造的收益可以被股东直接观察,股东仅根据经理人所创造的收益值来判断经理人的工作能力程度,对企业收益贡献大的经理人发放高薪并且选择留任,对企业收益贡献小的经理人发放较低的薪酬并且解雇。其次进行长期投资项目的时间要远大于短期项目,在投资收益方面长期项目不能随时变现,必须要等到投资结束后,而短期投资在当期就能得到投资回报。

假设6:所有的经理人都是风险中性的理性人。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对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参数构建如下:

(1)长期投资的收益为Fc,短期投资的收益为Fd 且 Fc>>Fd。

(2)经理人的报酬由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而定,带来高收益的经理人发放高薪酬Wh,带来低收益的经理人发放低薪酬Wl。同类型的经理人进行一个长期项目的收益要远大于进行两个短期项目的收益。即Wh>2Wl。若经理人经营短期投资项目失败则没有收益。

(3)Pl和Ql分别表示高低能力的经理人选择长期投资成功的概率,并且 Pl>Ql。Ps和Qs分别表示高低能力的经理人选择短期投资成功的概率,并且Ps>Qs。同时每种经理人短期投资的成功率都会远大于长期投资的成功率,并且对于低能力的经理人来说进行短期投资成功的概率要远大于进行长期投资的成功概率,而高能力的经理人两者概率相差不大即Pl≤Ps,Ql<

(4)股东对于选择长期投资的经理人发放补贴V。并且假设补贴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即只要经理人选择进行长期投资就会发放补贴。

(5)经理人转换工作需要高成本的用H表示,转换工作需要低成本的用L表示,因为对于经理人转换工作的成本很多不能够进行测量(如经理人的在职消费等)。本文认为H>>L。并且转换工作低成本的经理人与高成本转换工作的经理人所需要的成本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2 模型分析

篇11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投资期限;增值服务;控制权

引言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对新兴的、快速成长的企业进行投资的方式,极大地促进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创业企业成立时间短、投资家与企业家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不能签订一份完全契约,当出现合约中未规定的事项时,就出现控制权配置问题。

由于投入资金、提供增值服务的不同,以及与企业家签订契约的条款和期限不同,投资家可以分为短期与长期投资家,短期投资家积极参与到创业企业中,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的约束,会选择较早的退出企业,如独立的创业投资机构(IVC);而长期投资家没有资金约束的压力,可以一直向企业提供资金,但是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较低,如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CVC)或附属银行的投资机构(Captive VC)。由于两类投资家存在差异,导致两类投资家与企业家合作时在公司治理、契约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对企业控制权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从投资家投入资金、提供的增值服务等方面研究创业企业控制权如何配置,对于完善企业控制权配置、促进创业投资的成功与发展意义重大。

1文献回顾

目前,学者主要从投资家投入资金、提供增值服务等方面研究投资家的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企业控制权配置。(1)在投资家投入资金方面。学者主要研究投资额的大小会对投资家是否拥有控制权与拥有多少控制权产生影响。有学者认为投资额越多,投资家拥有的控制权越多[1]- [3]。而另有一些学者认为随着投资额的增加,企业的均衡控制权安排分别是企业家控制、相机控制和投资家控制[4]- [5]。(2)在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方面。有学者认为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绩效[6]- [7]。另一些学者发现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影响到企业决策权,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配[8]- [10]。

学者在研究创业投资机构特征时,发现由于投入资金、提供增值服务的不同,投资机构存在不同的类型,独立的投资机构与附属公司或银行的投资机构向企业提供的资金、增值服务以及在契约设计、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较多学者认为独立的投资机构能够向企业提供更高的增值服务。Julia等[11]发现,独立的投资机构相比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使用更多的契约设计机制,能够积极的参与,拥有更多的投票权。Chemmanur等[12]发现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在培育企业创新方面与独立的投资机构存在差异。Giacinta [13]发现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比独立的投资机构分配更少的控制权。

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首先,虽有研究投资家提供的资金和增值服务对于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不同类型的投资家在投资金额、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差异如何影响控制权配置。其次,已有研究很多是在一次性融资架构下研究控制权配置,而对阶段化投资下控制权的最优配置缺乏研究。再次,创业企业具有高度的人力资本依赖性,而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因素,忽略对企业家进行事前激励。最后,已有研究忽视了创业投资的专用性特点,忽略了投资家由于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而产生的成本,以及投资家提供的管理监督服务对于企业家努力水平的影响,进而产生对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应用博弈、公司治理等理论与思想,基于两类投资家在投资金额、增值服务等存在的差异,引入企业家努力水平、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构建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分析投资家控制与企业家控制下投资契约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创业企业最优控制权配置。

2模型构建

2.1模型描述

假定企业家拥有一个市场前景良好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需要向投资家筹集资金。项目存在4个时刻, 。在时刻0,企业家计划向投资家融资;项目需要两个阶段的投资,在 需要资金I1,在 需要资金I2,投资家通过投资获得企业股份。市场上存在两类投资家,一类是长期投资家,用下标L表示,能够提供项目初始阶段和中期阶段所需资金。另一类是短期投资家,用下标S表示,只提供初始阶段所需资金,在项目中期阶段退出企业。假定企业家与投资家都是风险中性。

在 时刻,企业家与投资家签订契约,投资家投入资金,企业家付出事前努力水平( )( ),投资家付出管理监督成本( )。企业家凭借良好的项目拥有完全的讨价还价能力[14],向投资家提供契约。

在 时刻,投资家与企业家根据观察到的关于企业状态的信号,有两种选择:(i)清算项目,清算价值为L,双方根据契约分配各自获得的清算收益,投资家获得的收益为 ( ,是长期投资家获得的清算收益, ,是短期投资家获得的清算收益),企业家获得的收益为 。(ii)继续经营项目,长期投资家会继续向企业投入资金I2。而短期投资家将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给外部投资家,外部投资家以 的价格购买股份( ),并投入中期阶段企业所需资金。

如果项目继续经营,在 时刻企业可以成功IPO,获得收益R,成功的概率取决于企业在中期阶段的自然状态( )。企业存在两种自然状态, 。如果企业状态好,产生收益R的概率为1,如果企业状态差,以 的概率获得收益R,否则以 的概率获得等于0的收益。企业状态由企业家付出的努力水平和企业盈利能力 共同影响[15]。因此,企业状态好的概率是 ,状态差的概率是 。由于企业家付出努力,将会产生努力成本 , 是单位边际努力成本。

2.2模型假设

根据对学者的研究发现,两类投资家向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两类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又会对企业家投入的努力成本产生影响。用 和 分别表示企业家与长期和短期投资家合作时付出的单位努力成本。由于短期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更高,其对企业的贡献使得企业家可以在经营过程中投入较低的努力成本[11],即 。同时,短期投资家比长期投资家付出更高的管理监督成本,即 。

假设:企业状态好时,项目继续经营收益大于清算收益,即 ,应选择继续经营;企业状态差时,继续经营收益小于清算收益,即 ,应选择清算项目。一旦项目清算,投资家收不回投资成本,即 。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是 ,即项目收益要大于投资家付出的资金和管理监督成本。

2.3确定企业家最优努力水平

首先,计算出企业家与投资家在博弈过程中达到均衡时的项目净现值,即企业收益减去初始投资、企业家努力成本和投资家管理监督成本。

接下来对比分析在企业家控制或投资家控制下的投资契约参数,确定可能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3投资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假定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当其认为项目不成功时有权决定清算。分别比较企业家与长期和短期投资家合作时的契约参数,选择能给企业家带来较高收益的契约,确定哪类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相对较优配置。

3.3两种契约比较分析

如果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其会选择出售项目而不是清算,这会产生无效的结果,即不成功的项目未被清算,反而获得额外资金。但是,短期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对于企业的成功十分重要,这也促使企业家投入更高的努力水平来增加企业成功的可能性。

接下来比较两类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对项目净现值的影响。通过比较两种契约下的净现值,帮助企业家选择更适合的投资家。

命题3如果下面条件成立,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契约的净现值高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契约的净现值。

如果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其会采取无效的经营决策;如果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其会采取最佳的经营决策,但是此时企业家的努力成本较高,投资家增值服务质量较低。因此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企业的经营收益应足够补偿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的不足。如果上述条件满足,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对企业家更具有吸引力。

4企业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如果企业家拥有控制权,比较企业家与两类投资家签订的契约参数,选择能给企业家带来较高收益的契约,确定与哪类投资家合作时,企业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相对较优配置。

4.1选择长期投资家时企业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如果选择的是长期投资家,对于前面讨论的结果(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不会产生影响。在 时刻如果企业状态好,双方会同意继续经营项目;如果企业状态差,企业家会由于不能获得中期阶段资金而被迫选择清算项目。

4.2选择短期投资家时企业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短期投资家由于受到资金的约束,在中期阶段退出企业。如果企业家选择继续经营项目,短期投资家会出售持有的股份。如果企业家清算项目,清算价值根据契约在企业家与短期投资家之间分配。

企业家根据企业状态、不同决策下的期望收益,决定是继续经营或是清算。企业状态好时,企业家选择继续经营。企业状态差时企业家会选择不同的策略。

这种情况下,短期投资家与外部投资家的参与约束条件、企业家目标函数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是一样的。约束条件产生的结果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也是相同的。

命题4当企业家拥有控制权,与短期投资家合作时,如果企业家选择不清算项目,契约参数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是一样的。

此时,企业家拥有控制权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产生相同的结果,应该被清算的项目被继续经营,这支持了很多学者所发现的,企业家总是倾向于选择继续经营项目。

随着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的增大、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项目清算价值的增加,企业家努力水平随之减少。该契约下,企业家总是采取最佳的经营决策。然而,由于投资家必须向企业家分配一部分清算收益,该契约也不能获得最优的均衡结果。

4.3两种契约比较分析

文章显示不论企业家或投资家谁拥有控制权,企业家与长期投资家合作可以产生相同的契约参数和决策行为,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在企业状态好时继续经营,在企业状态差时清算。

而与短期投资家合作,会产生两种契约,一种是企业家选择继续经营项目。这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一样,产生了无效的经营结果:不好的项目被继续经营而没被清算。然而,还存在第二种契约,可以剔除无效结果。企业家选择在企业状态差时清算项目。此时,企业家需要从清算项目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果项目清算收益低于继续经营收益,企业家不会选择清算。总之,在企业状态差时分配控制权给企业家比由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更好。

5结论

文章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考虑了对企业家进行事前激励,并引入企业家努力水平、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在阶段化投资的条件下,构建了控制权配置模型,研究如何根据两类投资家在投资金额、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创业投资契约,在此基础上研究在各变量的影响下,哪种控制权配置可以实现相对较优。

通过模型分析发现:(1)如果企业家选择的是长期投资家,投资家会采取最佳的经营决策,即在企业状态差时清算项目;在企业状态好时,继续经营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不论企业家或投资家谁拥有控制权,均可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然而,由于长期投资家没有像短期投资家一样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不能实现控制权的最优配置。(2)如果企业家选择的是短期投资家,当企业状态差时,短期投资家不愿清算不好的项目,而是将其出售给外部投资家,这产生了无效的结果,不好的项目被继续经营。在这种情况下由企业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

由于企业家和投资家的有限理性,而演化博弈的有限理性基础允许参与者拥有有限的认知能力,因此,采用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创业企业控制权的最优配置可能是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培宏,刘卓军. 多阶段创业投资过程中控制权转移范围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 6):29-32.

[2] 王雷,党兴华,王修来.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创业企业控制权配置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4):59-66.

[3] 王声凑,曾勇.阶段融资、再谈判与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的配置[J].系统工程学报,2011,26(3):291-297.

[4] 燕志雄,费方域.企业融资中的控制权安排与企业家的激励[J].经济研究,2007,(02):111-123.

[5] D. Cumming,S. Johan.Preplanned Exit Strategies in Venture Capital[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8,52(7): 1209-1241.

[6] 鲁银梭,郝云宏. 创业企业控制权初始配置影响企业成长的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113-117.

[7] Xuan Tian.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enture capital stage financing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101:132-159.

[8] 王雷. 两类控制方式下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配置机理――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创业投资两阶段投资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5):107-117.

[9] Yunfei Li, Zongfang Zhou. Research on the allocation of cash flow rights and control right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contract[J]. Modern Economy,2012,3(1):54-60.

[10] Bengtsson O,Sensoy. Investor abilities and financial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venture capital[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1,20(4):477-502.

[11] Julia Hirsch,Uwe Walz.Why do contracts differ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type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40(3):511-525.

[12] Thomas J. Chemmanur, Elena Loutskina, Xuan Tian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Valu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EB/OL]. SSRN: http:///abstract=1364213, 2013-11-05.

[13] Giacinta Cestone. Venture Capital Meets Contract Theory: Risky Claims or Formal Control? [J]. Review of Finance, 2014,18(3):1097-1137.

篇12

关键词:负债融资;投资行为;治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落实企业改革,我国企业的权责利关系开始理顺,逐步形成了相应的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过度投资、投资效率低下等。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了剖析,但大多都是从股权融资角度入手,从负债融资的角度研究其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使之成为企业融资理论研究中亟待完善的领域。因此,本文从负债融资的角度来研究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而分析负债融资对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

一、不同结构的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研究不同结构的负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时,本文中假设公司存在债务资本,且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

(一)不同期限的负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按照负债期限长短的不同,债务可划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从我国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债务融资中流动负债比例明显高于长期负债。负债本金利息或货款的近期固定支付,使得经理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倾向于短期投资,较少考虑长期投资,因此流动负债与长期投资的规模负相关。再者,根据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理论,其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都采用中庸型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呈现出同方向的变化趋势,因此流动负债与短期投资规模正相关。

(二)不同类型的负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按照负债来源不同,可将负债分为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四种类型。

1. 银行借款。银行借款一般金额较大,有固定的利息需要支付,从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出发,可知投资规模与银行借款数额反方向变动。

2.商业信用。相较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一般与企业特定的交易行为相联系,在信用期内可供企业无偿使用而不用支付利息,其债权人对企业基本没有约束。因此,商业信用的变动会对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从自由现金流理论出发,我们推断,商业信用同投资决策之间的相关性较大。但是,商业信用的期限通常不到一年,企业在短期内可以使用,但较难用于长期投资项目。所以,商业信用与短期投资正相关,与长期投资负相关。

3.公司债券。公司债券通常被视为与银行借款具有相当的替代性,与投资规模负相关。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长期的债务融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这一特点使银行信贷和财产信贷融合在一起。但目前来看,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规模还比较小,这使我国企业无法充分利用融资租赁方式来融通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投资行为。

二、负债融资对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

根据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形式,可将非效率投资划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种。产生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应有的制约效果,使一些投资行为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成为决策者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

(一)股东-经理人冲突引起的非效率投资与治理

Jensen最早提出成本理论。该理论指出,股东和管理者由于目标的不一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成本。而负债的存在能够降低该成本,从而减少非效率投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经理人员的绝对投资额不发生变化时,增加债务融资比例会相对增加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从而有利于降低股权融资产生的成本。二是负债融资的增加使经理人员面临着还本付息的压力,不得不减少在职消费,以有足够的现金在负债到期时用以偿还。同时由于负债的偿还,使得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减少,有利于减少经理人员过度投资与在职消费。三是从控制权角度来看,如果经理们到期无法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破产,企业的控制权将由经理转移至债权人,且企业破产会给经理人员带来声誉上的损失,使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下降等,这种潜在的压力激励着他们努力工作,注重投资效率,避免企业破产。

(二)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的非效率投资与治理

负债具有相机治理作用,能够有效地制约由于股东和债权人冲突引起的投资不足和资产替代行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负债融资的资金成本制约公司的投资行为。根据资本成本理论,公司通过举债为项目融资时,必须考虑负债的资本成本,只有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资本成本的项目才是可行的,从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第二,负债融资的破产威胁效应制约公司的投资行为。负债合同是对股东/经理层的“硬约束”,股东为了避免失去企业的所有权,会慎重选择投资项目,而不会进行过度投资。

(三)大股东-中小股东冲突引起的非效率投资与治理

大股东为了其控制权收益,可能会进行过度投资,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负债融资对此有一定的治理作用。债权人会对控股股东有一定的监督,防止控股股东谋取私有收益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同时,由于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在非效率投资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得到投资的偿还,而股东并不愿意看到此现象,因此负债融资对大股东-中小股东冲突引起的过度投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从负债的结构方面介绍了不同结构的负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说,负债规模与投资规模负相关。对不同负债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流动负债与短期投资正相关,与长期投资负相关;银行借款和公司债券与投资规模负相关;商业信用与短期投资正相关,与长期投资负相关;融资租赁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方式,因此与长期投资正相关。

从成本角度,企业中存在三种利益冲突,股东-经理人冲突可能会引起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股东-债权人冲突可能会产生资产替代和资产不足等非效率投资,大股东-中小股送冲突中大股东可能会为了控制权私有收益,产生过度投资行为。而负债融资的存在会通过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以及破产机制来对企业的这些非效率投资予以制约。

(二) 启示

1.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有别于西方的有序融资理论,更偏好股权融资,负债则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债券市场的不成熟使上市公司无法有效地进行市场化的直接债务融资,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负债融资对管理者的约束作用。

2.充分发挥银行对企业的相机治理作用。我国银行对企业实际上是一种“软约束”,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使目前的“软约束”转变为银行对企业的“硬约束”,充分建立银行的相机治理作用。

3.不断创新负债融资工具,增加负债融资方式,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外部条件。

4.改善股利分配政策。修改和完善股利分配政策,加强股利分配,尤其是现金股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从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过度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1]童盼,陆正飞.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的投资行为[J].经济研究,2005(05).

[2]汪群.负债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J].商业时代,2006(17).

[3]兰艳泽.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约束功效的实证检验和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0).

[4]油晓峰.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治理[J].财贸经济,2006(10).

篇13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7 to 2015, to carry on the empirical test of the long-term investment policy and its impact factor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main business income growth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non-current assets growth rate, productive investment proportion and productive investment turnover of three species long-term investment policy; Tobin Q valu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non-current assets growth rate and productive investment turnover, and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productive investment proportion; compensation incentiv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non-current assets growth rate and productive investment turnover.

关键词: 长期投资政策;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Key words: long-term investment policy;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e empirical test

中图分类号:F275;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03-05

0 引言

长期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风险、盈利水平以及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长期投资决策与“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产能”直接相关,同时也会影响“降成本”和“补短板”,是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本文选择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三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对2007-2015年上市公司长期投资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

1 研究设计

1.1 变量选择

本文分别用长期投资规模、长期投资结构和长期投资周转率来反映长期投资政策,其中长期投资规模用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来表示,长期投资结构用生产性投资比例来表示,长期投资周转率用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来表示。将长期投资政策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即成长机会变量和激励机制变量。其中,成长机会变量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托宾Q值和市净率;激励机制变量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各变量的类型、名称和量方法等见表1。

1.2 回归模型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OLS)研究长期投资政策的影响因素,回归模型见式(1)。

在模型1中,CQTZ是被解释变量,包括非流资产增长率(NLA)、生产性投资比例(SCBL)和生产性投资周转率(SCZZ)。

解释变量包括成长机会变量和激励机制变量以及两者之间的交叉项。YSZZ、TBQ和PB是成长机会变量,分别表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托宾Q值和市净率;XCJL和GQJL是激励机制变量,分别表示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

控制变量包括治理结构变量、经营环境变量和公司规模变量。GSXZ、ECR、ECR2、ERR、ERR2是治理结构变量,分别表示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SCZY、SCDW、DFL和DOL是经营环境变量,分别表示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财务活动不确定性和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年末资产总额(SIZE)是公司规模变量。

1.3 样本时限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15年沪市和深市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三个行业研究对象,利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进行样本公司的筛选和原始数据搜集。初选样本公司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行业分类标准”选择“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②“股票市场分类”选择“上证A股”和“深圳A股”;③“ST&非ST”选择“非ST股票”,即不包括ST股票;④在“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中分别选择“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4 数据处理

先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导出非流动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年末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托宾Q值、市净率、报告年末薪酬总额、净利润、高管持股数、年末收盘价和净利润等原始数据,然后利用EXCEL计算“(本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上一年非流动资产总额)/本年非流动资产总额”、“(年末固定资产增加额+年末在建工程增加额+年末工程物资增加额)/年末资产总额”、“(第T年的营业收入总额/第T年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高管薪酬总额/净利润”、“高管持股市值总额/净利润”等变量。

并利用Stata13.0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①缺失值的处理。把含有缺失值的样本,从初选样本中删除。②异常值的处理。通过winsor命令进行5%的缩尾处理。

2 长期投资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长期投资政策变量、成长机会变量、激励机制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①在长期投资政策变量中,非流动资产增长率(NLA)的均值为0.1488,标准差为0.2299;生产性投资比例(SCBL)的均值为0.0245,标准差为0.0522;生产性投资周转率(SCZZ)的均值为3.7668,标准差为3.8779。②在成长机会变量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SZZ)的均值为0.1289,标准差为0.2341;托宾Q值(TBQ)的均值为1.7174,标准差为1.2845;市净率(PB)的均值为3.5512,标准差为2.3257。③在激励机制变量中,薪酬激励(XCJL)的均值为0.0288,标准差为0.0450;股权激励(GQJL)的均值为0.0563,标准差为0.1622。④在控制变量中,治理结构变量公司性质(GSXZ)、股权集中度(ECR)、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ECR2)、股权制衡度(ERR)和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ERR2)的均值分别为0.4022、0.3471、0.1394、0.3854和0.2786,标准差分别为0.4904、0.1378、0.1031、0.3607和0.4093;营环境变量市场占有率(SCZY)、市场地位(SCDW)、财务活动不确定性(DFL)和经营活动不确定性(DOL)的均值分别为0.0022、0.1796、1.5285和1.5032,标准差分别为0.0036、0.1173、0.9459和0.5246;公司规模变量年末资产总额(SIZE)的均值为22.1165,标准差为1.0866。

其中,非流动资产增长率、生产性投资比例、生产性投资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公司性质、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和市场占有率的标准差比均值大,标准差分别是均值的1.5450、2.1306、1.0295、1.8161、1.5625、2.8810、1.2193、1.4691和1.6364倍,说明公司之间的非流动资产增长率、生产性投资比例、生产性投资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差别较大。

3 长期投资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长期投资政策变量、成长机会变量、激励机制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发现:①与非流动资产增长率(NLA)显著正相关的变量有生产性投资比例(SCBL)、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SZZ)、股权激励(GQJL)、公司性质(GSXZ)、股权集中度(ECR)、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ECR2)、股权制衡度(ERR)、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ERR2)、市场占有率(SCZY)、年末资产总额(SIZE)。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303、0.078、0.035、0.044、0.048、0.057、0.048、0.062、0.161,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118、0.0019、0.0006、0.0001、0.0006、0.0000、0.0000;与非流动资产增长率(NLA)显著负相关的变量有薪酬激励(XCJL)、财务活动不确定性(DFL)、经营活动不确定性(DOL)。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06、-0.085、-0.103,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000、0.0000;与非流动资产增长率(NLA)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变量有生产性投资周转率(SCZZ)、托宾Q值(TBQ)、市净率(PB)、市场地位(SCDW)。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060、0.0190、0.0190、0.0160,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6470、0.1840、0.1770、0.2630。②与生产性投资比例(SCBL)显著正相关的变量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SZZ)、股权激励(GQJL)、股权集中度(ECR)、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ECR2)、股权制衡度(ERR)、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ERR2)、市场占有率(SCZY)、年末资产总额(SIZE)。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0.027、0.062、0.067、0.053、0.050、0.091、0.240,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529、0.0000、0.0000、0.0001、0.0003、0.0000、0.0000;与生产性投资比例(SCBL)显著负相关的变量有生产性投资周转率(SCZZ)、托宾Q值(TBQ)、市净率(PB)、市场地位(SCDW)、薪酬激励(XCJL)、公司性质(GSXZ)。其相关系数分别-0.220、-0.113、-0.091、-0.082、-0.037、-0.068,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75、0.0000;与生产性投资比例(SCBL)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变量有财务活动不确定性(DFL)、经营活动不确定性(DOL)。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0130、0.0180,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3620、0.1980。③与生产性投资周转率(SCZZ)显著正相关的变量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SZZ)、托宾Q值(TBQ)、市净率(PB)、股权集中度(ECR)、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ECR2)、市场占有率(SCZY)、市场地位(SCDW)。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0.038、0.091、0.054、0.038、0.277、0.464,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059、0.0000、0.0001、0.0068、0.0000、0.0000;生产性投资周转率(SCZZ)显著负相关的变量有公司性质(GSXZ)、股权制衡度(ERR)、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ERR2)、财务活动不确定性(DFL)、经营活动不确定性(DOL)。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69、-0.042、-0.052、-0.122、-0.223,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027、0.0002、0.0000、0.0000;生产性投资周转率(SCZZ)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变量有薪酬激励(XCJL)、股权激励(GQJL)、年末资产总额(SIZE)。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060、-0.0210、0.0050,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6890、0.1350、0.6950。

4 长期投资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长期投资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模型1中: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SZZ)的回归系数为0.3297,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②托宾Q值(TBQ)的回归系数为0.0096,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托宾Q值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③市净率(PB)的回归系数为-0.0027,但不显著,说明市净率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④薪酬激励(XCJL)的回归系数为0.2761,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薪酬激励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⑤股权激励(GQJL)的回归系数为0.0253,但不显著,说明股权激励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YSZZ*XCJL)的回归系数为-1.9745,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YSZZ*GQJL)的回归系数为-0.1255,但不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⑧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TBQ*XCJL)的回归系数为-0.2808,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⑨托宾Q值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TBQ*GQJL)的回归系数为0.0564,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托宾Q值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⑩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PB*XCJL)的回归系数为0.1062,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市净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PB*GQJL)的回归系数为-0.0065,但不显著,说明市净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在模型2中: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SZZ)的回归系数为0.0666,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②托宾Q值(TBQ)的回归系数为-0.0039,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托宾Q值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③市净率(PB)的回归系数为0.0002,但不显著,说明市净率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没有显著的影响;④薪酬激励(XCJL)的回归系数为0.0423,但不显著,说明薪酬激励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没有显著的影响;⑤股权激励(GQJL)的回归系数为-0.0028,但不显著,说明股权激励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没有显著的影响;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YSZZ*XCJL)的回归系数为-0.2836,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YSZZ*GQJL)的回归系数为-0.0554,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⑧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TBQ*XCJL)的回归系数为-0.0622,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⑨托宾Q值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TBQ*GQJL)的回归系数为0.0153,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托宾Q值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⑩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PB*XCJL)的回归系数为0.0289,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市净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PB*GQJL)的回归系数为-0.0026,但不显著,说明市净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没有显著的影响。

在模型3中: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SZZ)的回归系数为0.9222,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②托宾Q值(TBQ)的回归系数为0.4645,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托宾Q值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③市净率(PB)的回归系数为-0.0579,但不显著,说明市净率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④薪酬激励(XCJL)的回归系数为13.2492,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薪酬激励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⑤股权激励(GQJL)的回归系数为0.1232,但不显著,说明股权激励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YSZZ*XCJL)的回归系数为-5.1675,但不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YSZZ*GQJL)的回归系数为0.1720,但不显著,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⑧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TBQ*XCJL)的回归系数为0.2980,但不显著,说明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⑨托宾Q值和股嗉だ的交叉项(TBQ*GQJL)的回归系数为0.1907,但不显著,说明托宾Q值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没有显著的影响;⑩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PB*XCJL)的回归系数为-1.8364,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市净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PB*GQJL)的回归系数为-0.0594,但不显著,说明市净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5 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7-2015年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长期投资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①与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显著正相关的变量有生产性投资比例、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激励、公司性质、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市场占有率、年末资产总额;与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显著负相关的变量有薪酬激励、财务活动不确定性、经营活动不确定性。②与生产性投资比例显著正相关的变量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激励、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市场占有率、年末资产总额;与生产性投资比例显著负相关的变量有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托宾Q值、市净率、市场地位、薪酬激励、公司性质。③与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显著正相关的变量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托宾Q值、市净率、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的二次项、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显著负相关的变量有公司性质、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的二次项、财务活动不确定性、经营活动不确定性。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托宾Q值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薪酬激励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托宾Q值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非流动资产增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托宾Q值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托宾Q值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托宾Q值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比例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托宾Q值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薪酬激励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市净率和薪酬激励的交叉项对生产性投资周转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胡雷.高管股权激励与长期投资决策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黄翔.股权激励对公司长期股权强度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林煜恩,等.迎合理论、成长机会理论与公司投资决策[J].财经理论研究,2015(3):84-92.

篇1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建立,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竞争力,因此,企业内部的基本内容和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的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现在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要进行重新构建,才能使企业的管理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满足现代可持续化理念的需求,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必须进行重新构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我国的企业的虽然已经经历过多次机制改革和转换,但是在经济管理理论框架中,仍旧可以看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为了使是企业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企业就必须要实现自负盈亏、独立经营和自我管理的目标。企业要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遵循价值观念采取一定的财务管理方法,使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资金结构得到合理的分配。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企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地位出发,对经济财务管理理论进行重新研究和构建。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框架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其中包括企业财务的决策,而财务决策又分为筹资、投资以及其它有关财务业务的决策等。

(一)财务总体决策理论

通常来说,财务总体决策理论,就是要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为根本,着力解决企业的投、融资和利润的分配问题。这三者之间要相互融合,进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整个过程中筹集资金和企业成本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首要工作。

(二)投资决策理论

投资决策理论是环环相扣的,短长期投资理论都是投资投资理论的主要变现方式。短期的投资决策主要体现为企业中非固定资产的决策,比如证券、存贷款和现金等等;通常情况下长期投资决策更为复杂,净现值法是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变现方式,而净现值法最大特征就是要对资金的成本进行确切的预算,而这个过程中还会牵扯资产中的一个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证券组合投资理论等。因此,长期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有密切的联系。

(三)筹资决策理论

长短期的筹资决策知识狭义上的筹资决策,如果说从其的长期发展和长期的资金来源看,企业分配利润之后的公积金也是作为筹集的一个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利润的分配也是也是长期筹资决策;相对狭义的筹资决策来说,广义的筹资决策更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筹资的决策也和企业股东的利益相关。由此看来,当前占据重大地位的是股利政策以及结构决策。

(四)企业财务管理特殊业务决策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不常出现的业务,比如企业的清算、收购等。”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的本质

现目前,许多人对于财务本质的认识主要是:“活动论”、“关系论”、“活动+关系论”,“活动+关系论”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一个范围,同时拥有前两者的合理性和有益性,是一种较为健全理论观点。基于我国目前可持续的财务理念,主要针对企业的生产和使用的相关资源、废物的回收时间和空间的优化配置。须知,当前市场经济对经济的管理,其最大矛盾就是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不合理分配,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说,投资者相互之间的配合显得无比重要,既有责任的存在,也凸显出经济利益和资金权利。就这一点来说,两种资本合理配置是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实质,也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四、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生态资产和经济资产共同创造了企业的价值,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财务管理通过对价值网络的分析,充分使用企业的财务状态和基本财务理论,对财务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和合理化的规划,进而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经济财务管理理论同时包含了企业中两种资本的基本含义,除此之外,财务状态和财务评价以及财务的行为组成了应用理论的结构。财务系统设计要以循环经济的机制原理和本质要求为主要依据,界定循环金的的财务目标,同时,在进行财务目标进行了确定之后,还要进一步对财务的职能和内容进行确定。在财务系统的设计中,其运行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在结合其潜在的规律,提炼出财务运行的基本目标和环境,进而更好的对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构建。

从经济财务管理理论的结构顺序,即从技术角度出发,在对投融资的选择行为和财务状态评析进行研究,就能够发现,财务状态评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基本前提,即以财务评价行为选择的基本前提而存在。资本系统是跟随着企业效益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总体来说,对现代企业的经济资本、生态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评析是包括经济财务状态进行评析,整个过程中,有着主导作用的是财务行为选择。而经济财务评价是保障企业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佳方式,因为它可以为系统运行提供行之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对经济财务管理理论的框架进行构建。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财务管理论的构建迫在眉睫,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能有效的加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所以,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企业的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要立足于实际,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以及充分了解我国国情,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理论框架,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