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间接融资方式范文

间接融资方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间接融资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间接融资方式

篇1

【关键词】间接融资方式;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各种直接融资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自主融资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折旧以及留存资金来解决资金来源。而外部融资则是通过向企业以外的对象来筹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金融市场来筹集的。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债务融资和发行股票融资。而债务融资又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分,这里我主要就我国企业根据间接融资方式的结构演进来进行的对间接融资融资方式的选择说明一点自己的观点。

间接融资是相对于直接融资的一个概念,是没有通过金融中介涉入的融资方式,其中以银行借贷为主要的间接融资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失去了国民收入的主导地位,而此时银行存款和国有银行贷款开始迅猛增长。国有银行控制的金融资源远远超过了国家财政,国有银行贷款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融资目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模式。这是因为我国企业也受到各种金融管制,经济政策,信息传递效率,市场竞争结构以及社会大众的成熟度等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尚不能成为我国主要的融资方式,从而对银行贷款越来越依赖,促使企业管理者偏好于选择国有银行借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间接融资有很多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优点主要表现在:

一、银行等的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比较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

二、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这样一来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相比直接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来说,安全性较高。

三、有效的降低了融资成本。因为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它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特征,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因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但是间接融资因为金融机构的介入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不能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这也是我国在选择间接融资方式时遇到的一大障碍。

总结一下,我国企业间接融资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负债、高风险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与银行信贷比重主导型的债务资本结构特征。在这突出表现出了承受着高负债、高风险的非国有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方面相对于国企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信贷市场上资金“逆配置”导致金融市场内在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金融市场内部资源配置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对金融市场的服务要求就越高,伴随着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在资源的配置必须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

三、体制内银行危机的积累。国企与国有银行是作为资金供求的两大主体,银行信用贷款成为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共同财产”,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化,国有企业越来越依赖于银行资金的支持,也使我国银行资金配置格局存在严重缺陷。

产生这些问题的实质原因,一方面是银行本身在内部积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资产流动性减弱造成的超借现象以及银行现有资本不足以支撑未来资产的损失,不利于形成健全的银行借贷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国家转轨时期的金融制度安排。金融支持在经济转轨中非常必要,由于我国目前长期存在的投资储蓄差异使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性货币金融支持对体制内的产出的平稳增长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国有银行信贷以及维持垄断性国有金融制度方式实施金融支持,既稳定了体制内的产出增长,又推进了金融市场化改革。

我国企业债券的出现是在1984年下半年以后,1986年开始正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稳步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间接融资属于整个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其内在一致的演进逻辑。无论企业间接融资体制如何演进,现有的金融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制度安排都将沿着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储蓄动员水平的轨迹变迁,有利于国家实施转轨时期的金融支持,稳定体制内的经济增长和促进体制外的经济增长。尽管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但是,从长远来看,为了加强社会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应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参考文献:

[1]张艳.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策[J].财会信报,2009-11-30(D02)

篇2

[论文摘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亦将逐步对外全面开放,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相对较短的过渡期内对现有的投融资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对我国现行投融资体制、结构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在提高金融效益、保证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应对金融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冲击做出了相应的探讨。

金融市场开放的基本含义应该是着眼于国际市场,建立金融资源自由流动和全球配置的市场机制。直接地说,加入WTO,承诺履行其“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那么相关国家的金融市场基本上就是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

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其金融发展模式转向货币政策独立与资本自由流动相结合型,中国的金融业、金融市场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金融冲击。从以往各国的经验来看,不难找出使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作用的内部缺陷,这种缺陷实际上就是一国经济及金融的“结构性问题”。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内部缺陷的表现方面目前仍然较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要把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融入现代的国际金融体系,并在强大的外部冲击下,不至于使可能的系统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中国就必须分析和研究现存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采取稳健而有力度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应对。本文则主要就金融结构中较为重要的投融资结构部分进行探讨。

一、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投融资结构的基本影响及调整的目标

(一)金融市场开放的基本影响

首先,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投融资主体结构,投融资主体将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金融市场开放以后,受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对外国资本进入管制放松的影响,我国的投资主体必然会从国家财政为主体的单一体系向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多元化体制转变;在融资活动中,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仍占有绝大比例,他们是信贷资金的最主要的提供者,是融资活动的主体。金融市场开放以后,随着外资银行以同等国民待遇身份的介入以及投资融资方式的改变,这些国有独资银行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赋予的分配资金职能将逐步丧失;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介入使国内企业的融资范围扩大,以市场原则选择融资的比例增加。

其次,金融市场开放将会对我国投融资的方向和流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外资银行的介入不仅仅使我国银行增加了竞争对手,而且也为我国银行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外资银行在确定投资和贷款方向时一般均以利润和效益为目标。因此,现阶段经营状况较差、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大中企业一般不会成为他们的投融资对象,经营效果较好的非国有经济更能受到外资银行的青睐。而国有银行,其国有信贷资产占总量近70%。这里,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过大也许还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国有经济经过改造尚未摆脱经营效益较差的困境,国有银行因贷款、融资对象产出效益低下而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市场法则的引导,国有银行在融资与贷款的方向上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将重点逐步转向产出率较高的行业和部门。第三,金融市场开放将影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直接金融比例会适当增加。

(二)投融资结构调整的基本取向

投融资结构的调整的方向应以满足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面向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为基本原则。

1.建立以企业为基本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规模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等因素,使得居民个人不可能成为社会投资的主体,而政府部门由于其处于监督者、调控者及政策、规则制定者的特殊地位,从而决定了政府部门也不可能成为基本的投资主体,特别是不能成为竞争性行业或经营性行业的投融资主体。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的主体,政府和私人的绝大部分市场和实质性投资都是通过企业实现的。

因此,我国多元化投资体系中只能是以企业作为基本的投资主体。为了发挥企业在社会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提高投融资的效益,就必须赋予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独立的法人主体应该拥有的自主权以及较为直接的投融资权力。同时,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结构的调整,不仅要建立以企业为基本主体的多元化体系,而且还要注重企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确定非国有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功能,带动投融资的市场化,形成竞争、有序、高效的市场氛围。

2.投融资方式多元化

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基本内容,投融资主体为追求高效益低风险的资产组合,客观上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在现代国际投资理论中,无论是马尔柯维茨两参数投资组合理论还是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都明确地阐述了这样的一个基本道理:投资者只有在能够掌握足够多的投资工具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资产组合。因此,在金融市场开放的推动下,加快我国的金融创新,实现投融资方式多元化和较高的金融效率是必然的方向。

3.投融资结构的调整应当间接化

一个国家对其投融资结构的调整是采取政府直接控制还是采取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来进行,是由其经济、政治体制决定的。在我国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投融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对社会投融资活动的效益、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社会投融资活动中过多的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融资活动的基本调节作用。尽管金融资源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但政府对其实施的调控也只能建立在宏观调控方面,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政策手段对社会投融资活动进行弹性调控,尽量避免和减少行政干预、计划调控。

二、我国投融资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为适应GATS及WTO的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针对投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投融资结构的调整,以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

(一)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过程中的基本作用,拓宽非国有经济投融资领域及其与市场的投融资通道

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从参与市场的主体构成来看,既有外资机构也有中资机构,既有国有经济又有非国有经济,他们之间存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投融资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我国的投融资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可以是:首先应当把政府投资的范围基本确定在非竞争性的公益项目上,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缩小政府投资范围的同时还应转变政府对社会投融资活动的调控方式,减少直接控制和行政干预,使企业成为真正投资主体;再有,在投资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方面,应当扩大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范围,拓宽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在政策上积极引导、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竞争性项目和一些基础项目的投资,以促进有效竞争,降低金融风险,推动国有经济的存量重组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逐步增加直接融资的市场份额,提高间接融资效率,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行发展,创造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同时存在为交易双方提供了较多的投融资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最佳的交易策略,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金融资源的交易条件。在我国具体的来说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通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完整性、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途径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金融效率。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这一进程: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积极培育能够适应开放型金融市场要求的微观交易主体;进一步明确金融监管的效率目标,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落实监管措施;加快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设,规范中介行为,提高中介效率;改变现行的以计划为主要特点的利率体系,通过利率市场化来提高利率对经济运行调整的杠杆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主体,尤其是确定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抑制恶性投机,提高投资效率。

在培育和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提高我国间接融资的效率亦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情况下,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当前,提高我国间接融资效率的途径应当是:深化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加强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现代业务素质;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业务竞争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直接干预,为银行的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提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降低国有经济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

(三)改善政府对投融资的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投融资风险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

即便在金融市场放开的条件下,政府仍有必要采取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投融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但这种调控必须保证市场机制的基本调节作用,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的。

在整体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应当以预测性、指导性的投资总量计划引导各类企业的投融资行为,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调节社会的信用总量。政府在退出竞争性项目投资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为投融资主体服务的市场中介机构,促进信息的公开传播,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投融资行为符合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规律,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四)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建立能够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

首先,从外部条件和政策方向上给予商业银行真正的经营自主权,包括补充资金的自主权、发展机构的自主权、贷款决定自主权以及融资方式的自主权,促进商业银行向主动型和市场化的投融资业务发展。其次,从银行的内部改革及经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要提高业务发展的技术含量,最大限度地挖掘产出潜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充分适应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方式的需要;按照经济效益原则,跟踪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富有效益含义的经营领域的置换和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篇3

1.新加坡组屋的投资模式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被称为组屋。组屋由政府主导进行开发与建设,由建屋发展局具体实施。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成立于1960年,是国家发展部属下的法定机构,也是新加坡唯一的公共住屋机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是独立性非营利机构,它的财政预算被纳入国家计划,可以无偿得到政府划拨的土地。建屋发展局代表政府建设组屋,不仅负责新加坡组屋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建造,还是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住宅发展计划,征用土地,组屋建造与管理,外包或承包工程,出租或出售房屋,房屋贷款。多年来,建屋发展局一直都是新加坡唯一获授权的公共住屋机构,直到最近才有为数不多的私人发展商被允许参与公共房屋开发。

2.新加坡组屋的融资模式

新加坡组屋得以成功建设和运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干预下低成本获得土地,二是财政支持下的多元化资金来源。1966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土地征用法令》(Land Acquisition Act),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可在任何地方征用土地建造公共组屋,政府有权调整被征用土地的价格,价格规定后,任何人不得随意抬价,也不受市场影响。根据该项法令,新加坡政府协助建屋发展局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获得开发土地,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屋所需的土地。

建屋发展局多种渠道获得组屋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建房发展贷款、购房抵押贷款以及赤字津贴。建房发展贷款属于政府贷款,建屋发展局可从财政部(公积金储备)获得两种政府贷款:一种是利息为7.75%的60年贷款用于兴建供出租的公共住房;另一种是利息6%的十年贷款,用于兴建供出售的住房。购房抵押贷款是指政府将资金贷给建屋发展局,建屋发展局将这笔资金贷给组屋购买者(公屋按揭贷款)以及修缮组屋者(更新融资贷款),建屋发展局的贷款收入可用于其建设组屋。赤字津贴用以解决建屋发展局收支倒挂的现象,由于建屋发展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房租、维修保养费、利息、收费等,其支出费用主要是偿还贷款利息及向政府缴纳土地税等,因此,建屋发展局往往存在着收支倒挂的现象。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给建屋发展局一笔津贴以补偿经营赤字。

此外,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力地支持了新加坡组屋建设、出租和出售的良性运行。在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同建屋发展局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公积金局成立于1955年,隶属于劳工部,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半官方机构,所有新加坡公民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居民,都必须参与公积金储蓄计划,缴交公积金是强制性的,具有法律效力。公积金账户分如下3个户头:一是普通账户(公积金的72.5%),用于家庭的投资,如购买政府组屋等;二是特别账户(公积金的10%),达到退休年龄时方能领取;三是医疗账户(公积金的17.5%)。普通账户部分主要用于购房,其中归集资金约有20%被提做准备以应付提存,80%购买政府债券和消费。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实质上是按照国家政策通过3个账户归集资金,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保障住房的建设,而不是投入到商品房的建设中。目前,该局管理着超过1300亿新元的庞大资金。完善的公积金制度是新加坡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为新加坡组屋的建设和“居者有其屋”计划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二、日本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模式

1.日本保障性住房投资模式

日本国土交通省是公共住房的管理机构,行使住房建设和管理监督的职能,包括:(1)制定住房政策,建立住房政策操作机构;(2)制定、分配国家住房预算;(3)制定与执行住房建设5年计划;(4)对地方公共团体、公团、公库等进行指导与监督;(5)促进与推动民间住房建设。公共住房的供应机构包括:都市基盘整备公团、住宅供给公社以及民间房地产开发商。都市基盘整备公团,是政府全额出资的独立企业法人,隶属于国土交通省,负责解决城市中等收入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提供低租金出租房和廉价出售房。都市基盘整备公团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为设立于1955年的住宅整备公团。2004年,日本政府再次调整了都市基盘整备公团的名称和职能,将其更名为都市再生机构,将其职能调整为专门负责公共住房的用地筹划,不再直接提供公共住房。在日本政府的住房保障体系中,住宅供给公社与都市基盘整备公团在组织机构、性质和职能基本相似,但又存在明显的区别。公团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面向全国中等收阶层提供公共住房;而公社则归地方政府所管,向本地区(中央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低收入贫困家庭提供公营住房,这些家庭的收入线在33%以下。现阶段,日本公共住房中用于出售的保障性住房主要由民间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建设,政府机构为其提供土地以及资金支持。政府只负责供应出租性质的保障性住房。

2.日本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

(1) 公共出租房的融资模式

公共出租房的供给全部来源于都市再生机构,都市再生机构是政府全资的独立行政法人机构,隶属于国土交通省。其业务主要是土地储备、整理、再开发和租赁住房的供给,不提供用于出售的住房,其服务对象为低收入家庭和高龄人士。都市再生机构的资本金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为10581亿日元,其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为9984亿日元和20亿日元。此外,都市再生机构还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来源,包括中央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资助以及财政投融资资金,地方政府财政资助,民间机构贷款,出租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收入,储备、整理和再开发土地的收入。

(2)公共出售房的融资模式

日本现今公共出售房是靠民间的房地产开发商供给的,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于民间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住宅金融支援机构。住宅金融支援机构对开发商建造售价低廉保障性住房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开发商、商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之间搭建了一种有效的金融支援模式,具体包括:住宅金融支援机构对民间开发商的贷款,其比例可达建造费的90%,利率也低于市场水平;住宅金融支援机构从私人金融机构购买住宅贷款,以此为支持发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住宅金融支援机构对私人金融机构发放的长期固定利率住宅贷款提供担保,保证对MBS的及时偿还;民间金融机构向住宅金融支援机构购买保险,支付合同所约定的保险费,在其发放的住房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时,由住宅金融支援机构向其支付约定的保险金。

三、国外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比较两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模式,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从投资模式看,无论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还是政府间接引导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政府都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设置及功能安排直接影响保障房投资效率。保障性住房低收益的属性决定了保障性住房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供给,这就要求政府要建立相关机构,为保障性住房供给提供保障。新加坡、日本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都从分散趋向于集中,集中设置管理机构,明确安排职能分工,便于各种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传递、执行以及问责,相比之下,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设置分散,会导致沟通协调困难,不利于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效率。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投资、管理、分配体制、机制都不够完善,保障房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国土资源部负责土地出让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房屋规划、房屋建设以及房屋管理,民政部门则主要负责资格审查。这种机构安排容易使保障性住房处于“多人管理”或是“无人管理”的情况,从而影响投资建设效率。我国需要加强保障性住房的统一管理,建立专门的归口机构,提高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层级,对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出让、建设规划、资金供应等进行有效管理,降低协调成本,提高投资效率。

第二,从融资模式看,融资渠道多元化是各国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共同之道,但是,保障性住房的多元化融资需要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支持。 政府财政投入是各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庞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更需要利用科学的制度设计,发挥政策引导和金融市场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新加坡通过强制性的公积金制度为其组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日本政府都更注重政策的杠杆和引导、激励作用,在政府引导下进行金融创新和制度设计,发挥金融市场作用,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日本根据出租型保障房和出售型保障房,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引导私人投资者和私人企业投资适宜低收入人群居住的住宅,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

篇4

法国文化企业融资模式

法国向来以艺术和文化大国自居,文化产品的价值也十分重视。相较而言,法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并不太注重市场的自发调节因素,而是对全国文化产业实施了统一的管理,形成了法国特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一)专项资金融资模式法国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投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资金金。法国政府规定:只要是从事文化活动的企业,都可以直接向法国文化部申请财政支持;另一种则是来自地方财政的支持。法国的大区、省、市、镇政府都有特别设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政府的资金介入文化企业,主要包括拨款资助、提供贷款、企业运作资助等几种方式。在拨款资助方面,由法国交流部和文化部统一管理,不同行业由下设的司来执行。例如法国的出版行业,图书和阅览司主要任务是支持和保护创作、出版、扩大出口、帮助图书和阅读活动的开展。该司掌握着对整个出版产业链资助的资金。但是不直接对企业进行资助。而是通过版权中心对出版社、作家、期刊、书店、图书馆、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进行资助,这种资金介入体制为法国独有①。贷款方面,在此方面法国政府主要对投资风险大,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共同提供贷款担保,早在1983年法国就成立了电影与文化工业投资委员会,其中出版行业当时拨出2800万欧元作为贷款保证基金,以保证出版商和书商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时还提供优先贷款、放宽贷款期限和低利率等的优惠条件②。(二)产业政策融资法国的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是目前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法国政府通过制定减税等规章制度,鼓励法国企业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支持。赞助文化事业发展的法国企业均可享受3%左右的税收优惠。近年来,文化企业已成为法国文化事业的最重要推动力量。法国企业也频频出现在大型古文物的修复和重大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中。法国的大中小企业都能依法参与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和赞助,而同时,企业也可获得减免税收或者享有冠名权等各种不同的政策回报③。税收是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每年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张法国电影票都要缴纳5.5%的增值税以及11%的特殊附加税,而每一部电影在电视上播放时则都要上缴10%的播放权税。除此之外,CNC还制定了其他的优惠政策,鼓励个人投资法国电影制作。正常的电影票出售后的收入首先必须缴纳相应税额,然后再在电影制片商、发行商、放映商之间进行分红。而还有部分电影票则除了要按正常的税率纳税以外,还要缴纳X电影税。X电影税则是指,凡是制片商无权接受国家资助,而其影片又不能通过普通电影院里公映,只能在特殊影院里放映的影片,其所得收入都要在正常纳税的基础上另外上缴20%的税④。(三)利用外资融资作为大陆法系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法国市场融资体系也非常健全。因而开放的市场和健全的法律以及科技水平,成为法国文化企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良好的外部环境,法国每年吸引外商投资500亿美元左右,成为仅次于英国在欧洲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税收方面,政府对法国文化企业采取7%的增值税率,而对于其他行业都是18.6%的增值税,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法国文化和交流部还对文化企业的对外销售和进出口以及全国性的文化活动进行支持。政府资助组织文化产业企业参加法兰克福、伦敦和其他国家有名的国际展览,不同的文化行业每年都有一次全国性的活动,法国对这些活动的资助足以让企业应付所有活动经费,还可以增加门票等收入。而各文化企业则可通过这些国际展览和博览会获取更多可供融资的信息和机会。另外法国有名的戛纳电影节等一些著名的文化产业版权展览交易会议,也对法国文化企业的融资给予了较大的帮助。综上所述,法国的文化企业融资模式的情况如图4所示,在此模式中,融资的主体是文化企业,而文化企业的融资又主要通过如下途径解决。第一种途径是通过政府的专项资金(财政拨款)进行融资。在此途径下,先由文化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财政支持申请,再由政府部门按照相应的财政政策批准对文化企业进行财政拨款,而财政拨款的具体操作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来执行;第二种途径是文化企业通过政府专管部门所提供的给予的减税等优惠政策(进行文化活动支持)来进行融资;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国外资本的直接投资来融资。此外,法国文化企业也直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融资,金融机构则根据政府主管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文化企业扶植政策(一般由各级财政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传达媒介)对文化企业发放贷款。

西方三国融资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发

篇5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00-02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新城镇建设离不开发展城镇经济,这就要选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组织模式。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其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和扩张优势。2011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了中国首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凸显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地方政府的基础措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发行摘取和发行股票上市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另外,由于金融风险的问题,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也是非常困难,难以获批。企业的自留资金和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的首选和主要融资方式。这其中,获得银行贷款也是受到各种规定的限制,非常难以实现的。

一、新型城镇化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是融资难。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少,同时缺乏信贷支持。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向银行贷款的经历。银行贷款几乎成了企业自有资本外的主要融资方式。尽管如此,多数企业因为抵押物不足,企业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差,信用度不高等问题,贷款也不能顺利实现。除了银行借款,直接融资也是另一途径。直接融资是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也是非常难。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市门槛高,虽然深圳证券有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块,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甚至微小企业来说,门槛还是高,想获得直接融资难度非常大。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对缓慢,很难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债券产品还处于探索阶段,获批上市的债券很少。

除了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外,中小企业还可以进行租赁融资、存货融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这些融资贷款的方法和渠道不熟悉,且这些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基本也不能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截至2013年1月,创业板有355家公司,中小企业版有701家公司。这相对于中国近1 100多万户的中小企业来说真是凤毛麟角。河南省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版的公司分别有8家和22家。融资渠道窄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融资结构无法优化,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各种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中小企业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各类指标都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对抗市场波动的能力非常有限,能够持续经营十年以上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这必然影响自身从银行贷款,从而使得融资环境不理想。另外,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大部分以自有资本和银行贷款为主导,缺乏必要的有效抵押物,又难以让银行资信作出准确评级,因此在向银行贷款中遇到较大困难。

中小企业再融资(SEO)平台的相关政策不完善。中小企业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按照国际惯例,再融资的信息披露程度要低于IPO的要求,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但是,中国在再融资制度方向仍存在缺陷。较高的再融资的门槛有利于控制股东圈钱,但却把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拒之门外。冗杂的再融资审批程序也会使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失去一些良好机会。再融资工具也比较单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是定向增发和公司债券。

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博弈。根据测算,中国的银行贷款大部分投放给了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大企业的覆盖率可以达到100%,小型企业则为20%。特别是一些科技型企业由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面临技术外流的风险。[1] 银行也是盈利机构,银行的所有者也为了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银行在选择客户的时候通常要考虑风险,因此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才是首选。中小企业贷款通常具有金额少、时间紧迫和频率高等特点,但是银行在审批上受环节多、时间长,而且支行往往没有房贷的审批权,所以延长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周期。贷款的抵押条件过于苛刻和贷款成本相对较高也是阻碍中小企业贷款的原因之一。

“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中国“影子银行”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主要是指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等。在银行信贷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获取融资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是“影子银行”的作用从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子银行”通常只是在狭小的地域进行,很难进行跨区域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资产规模小,资金来源有限,抗压能力较差。“影子银行”的业务大多游离监管之外,缺乏规范性和合法性,容易产生民事纠纷。

二、创新融资方式,破解新型城镇建设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工作平台的透明度。目前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银行贷款,导致财政透明度过低,证券化是解决透明度的重要方法。证券化的前提是市场化。证券化之后,如果要向市场发行债券,市场就要判断地方政府的诚信,在评判的过程中就存在监督。同时,要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明确如何计算地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区分一般性预算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完善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规范发展,提高运营效率。

加强风险控制。有些地方政府借新型城镇化之际,过度进行投资。我们应该关注投资过度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相关部门也应该控制地方政府融资的冲动。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到风险监督,层层把关,减少盲目投资。建立审计职能,或者聘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对融资平台进行审计。把风险控制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防止贷款越多政绩越大的怪象,打破上届地方政府贷款下届地方政府还钱的怪圈。

2.加强中小企业再融资的功能。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小额快速融资,调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加快审核权下移到深交所的步伐。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需求紧和金额小的特点。因此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创新。再融资的发行条件要进行修订,再融资不能像IPO那样要求,过严的发行条件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造成大量公司粉饰业绩和寻租空间。可以把审核重点从持续盈利能力的硬性条件,向披露新型的完整真实和透明度上倾斜。

完善中小企业的自身建设。无论是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还是企业的资本结构,都对中小企业的再融资有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再融资功能,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企业规模要符合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扩张要考虑效益和成本的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综合实力,努力达到再融资的门槛。合理的选择再融资方式,分析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优缺点,重视债券市场,利用好财务杠杆的作用,维持稳定的公司资本结构。

3.加强银行的作用。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的GDP贡献超过60%,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是非常难,仍然是通过亲属或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银行业要统一思想,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工作防止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信用评级办法。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适当简化贷款的审批程序。针对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推出差异化产品,帮助中小企业从创业期向成熟期转型。

银行要控制风险,落实中小企业的多样化担保。抵押担保是常见的贷款方式。常见的抵押方式有房地产抵押和有价证券质押等。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这些抵押条件,因此在担保方式上不能搞“一刀切”的行为,要创新融资方式,保证信誉良好、内部管理规范的企业顺利获得贷款。开发供应链融资产品,主要包括仓单质押、存货抵押和应收账款融资。

4.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规范“影子银行”,首先要明确“影子银行”的概念。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影子银行”的定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风险的不可控和监管的困难。国际货币基金将堵路的“影子银行”定义为“在受到监管的银行体系外的金融中介活动”。这样的定义未免过于宽泛,不利于监管,因此要加紧对“影子银行”概念的研究。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目前中国没有针对“影子银行”的相关法律,虽然银监会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银监会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但仍然没有覆盖到“影子银行”整个体系,中国迫切需要出台相应的法规,弥补法律上的空缺。

控制“影子银行”的风险。对于“影子银行”概念的不同理解,既影响对规模的估算,也影响对风险的判断。目前中国的信贷总量达到80万亿元,官方的银行信贷有47万亿元,两者之差就是“影子银行”规模,大约33万亿元。这么大的规模,一旦出现风险,很可能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 全国工商联.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R].2011-05.

篇6

摘 要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的经济高速发展,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同时,鄂尔多斯市的民间借贷和房地产融资问题也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就如何真正实现鄂尔多斯民间资本借贷与房地产融资的深层次监管问题做出分析。

关键词 民间借贷房地产融资监管

民间借贷一般是指处于官方正规金融体系以外自发形成的民间个体之间的资金借贷活动的总称。民间借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民间借贷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狭义的民间借贷指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本文主要研究广义的民间借贷。

一、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出现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较快,需要较多的资金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充分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期,凭借国家对民族自治区出台的大量优惠政策,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形成几个大的产业,快速增加了经济实力,这就增加了资金的需求。

(二)私有制企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准入,财税、金融方面加大了对非公有制的扶持力度,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三)民间资本的增大及投资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很大的提高,2008 年人均 GDP 达到全国城市第三。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投资领域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资意识增强进而使得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

(四)金融业的现状与经济需求不适应

一般说来,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但鄂尔多斯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发展却跟不上,银行货币供应严重短缺,特别是近两年货币供给总量减少,对鄂尔多斯市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样产生的信贷的缺口就需要更多的民间资本的填充。

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与房地产融资的现状

目前,随着近些年房地产业的景气,鄂尔多斯市的民间资本就大量的流向房地产业。但是近一年来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使得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挑战,一些小规模的房产企业出现金流减少甚至断裂,资金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这就给民间借贷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近期鄂尔多斯市频频出现的涉及房地产和民间借贷领域的案件,使得民间投资者信心大减。

由于民间资本与房地产融资具有自发性、隐蔽性和难以监管等特点,综合起来鄂尔多斯民间借贷与房地产融资潜在的风险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市场风险,鄂尔多斯市的民间借贷中房地产占较大部分,而且民间金融对此行业的依赖度较高,如果国家继续加强对房产行业的政策性调控,民间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第二,自身风险,现在民间借贷主要靠个人信用,随着借贷资金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就会越来越不对称,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第三,法律风险,目前,我国法律把向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排除在非法集资之外。不过,在特定对象等界定上依然不明朗,这使的很难区别非法集资与正常民间借贷之间的界限。以上这些风险也在向告诉我们加强对民间资本和房地产融资监管的必要性。

三、实现民间借贷与房地产融资的深层次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重新定义民间借贷的地位

重新定义民间借贷的地位是实现民间借贷与房地产融资的深层次监管的前提。目前,正规的金融体系与非正规的民间金融体系在地位上存在极大地悬殊,民间融资体系长期被边缘化,甚至非法化,这样只会使民间金融缺乏监控,增加民间借贷的整体风险。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客观理性的对待民间借贷不同业务的性质,合理疏导、综合治理以规范民间借贷的开展。建议政府机构尽早确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为民间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健全民间借贷及房地产融资的监管机制

由于民间融资借贷具有多种方式,而且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其活动范围向担保、典当、投资等领域延伸,因此,必须适应民间借贷的发展完善监管的机制,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及分工,也要在各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协调制约机制。

(三)严格限定民间借贷和房地产融资的利率水平

由于民间借贷的借方具有相对强势的地位,因此经常会出现贷款方故意抬高借贷的利率水平,严重干扰了民间借贷的公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对民间借贷利率的最高限额作较为明确的规定,以杜绝借款人高利贷行为。目前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并且贷款利息不能计入本金计算复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约束民间借贷水平。此外,为了保障民间借贷的秩序,对于违法上述规定的借贷行为应给与严惩。

(四)尽快转变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方式

民间借贷和房地产融资的本身的特点使得其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有别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就要求政府转变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方式。做到适当监管,视情况放松管制。对于民间金融组织,政府要引导它们在发生借贷行为时能够订立规范的合同,进而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营规则,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理性运作,并且能与正规金融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以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更好地发挥它们支持经济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因为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不同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市场价值、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本文对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对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所启迪。

关键词 企业融资 方式 选择 问题

一、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也不断增多。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对内部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还是比较依赖内部融资,但是由于缺乏对资本成本的正确理解,存在着过度投资的偏好;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依旧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直接融资还不成熟,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而外部融资又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然而仅仅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方式又无法完全承载我国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企业上市融资行为存在着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这些问题对我国企业融资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越来越受到金融界甚至是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依旧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在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中,直接融资还不成熟,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在我国,虽然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等发行证券的方式,即所谓的“公募”融资形式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然而,由于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而在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范围狭窄的问题,企业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而仅仅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方式又无法完全承载我国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贷款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经过一对一的谈判而达成的信贷协议,严格来讲属于“私募”融资方式。银行贷款不仅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也是其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二)我国企业上市融资行为普遍存在着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

从1986年我国开始正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以来,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也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在我国得到稳步的发展。然而,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个主要特征,目前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依次如下: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

造成我国企业关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对债券的发行造成了约束。我国的债券市场不发达,社会信用水平较低,市场化创新不足,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审批程序复、条件苛刻。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市场基础还不完备,由于当前股票融资非正常的低成本,就造成了股票融资比债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二点建议

关于如何选择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问题,其最关键的是如何安排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而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依据直接、间接融资效率的相关的研究结果,努力发展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

关于在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比较时,许多研究人员按照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重的不同,将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代表国家有日本、德国为主;另一类是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代表国家是美国。根据有关结果表明,美国的融资效率平均高于日本和德国1/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与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的不同。虽然美国的储蓄率一直不高,但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直接与间接金融相互竞争,直接融资很发达,资本的积累、形成、再生和重组水平很高,就出现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高。然而,日本和德国由于过分倚重间接融资,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种融资方式的合理配置和组合。在我国,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最初的阶段,还不够成熟,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国出现了“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企业融资模式。然而,从长远结果考虑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加强社会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应当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减轻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压力,并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二)以优序融资理论为指导,有效的增大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比重

对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我们应该以优序融资理论为指导,借助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有效的增大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比重。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选择融资方式形成自身的资本结构应该按照如下的优先次序:一是,公司应该首先偏好于内源性融资;二是,因公司股利政策具有刚性,很少变动分红比率,但由于公司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经常会出现公司内源性融资无法满足投资支出的情况,公司就会产生外部融资的需求;三是,在外部融资方式中,公司往往应该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即应该先从公司债开始,然后选择可转债等混合型债券,到最后才选择股权性融资。

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资本市场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依赖内部融资与债务融资是西方现代企业融资行为的主要方式。有资料显示,“全球债券市场在2001年上半年共集资9240亿美元,而同期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只筹集了1 027亿美元,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约为股市融资的9倍。”可见,公司债券是成熟证券市场的“宠儿”。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经验,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条件下,不断增大债券融资的比重。

参考文献:

[1]陈汉军.我国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

[2]孙习武.投资银行与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鲍松媛.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研究.中外企业家.2009.

[4]陈珊.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8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变化快捷,造成其资金需求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次性融资的量较小但频率较高,使得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较高,而最终又体现在融资难上面。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可从两方面来分析:(1)外部融资环境方面。首先,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导致大多数社会资源和银行贷款都流向大企业。其次,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主要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致弱化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直接干预过多,加上信用体系的补偿机制仍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进行一次性补偿,没有根据不同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效率、业绩进行连续激励性补偿,导致担保机构运营的效率低下。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加上证券融资时间长、费用大、门槛高等原因,造成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目前尚不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中小企业自身方面。首先,基础比较差,内部管理混乱。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其次,信用观念淡薄。我国中小企业资信等级普遍不高,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资信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者3B以下,风险抵御能力弱。第三,规模小、实力弱,抵押与担保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资信较差,若要获得贷款,需提供信用抵押或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由于既无合适的抵押资产,也无担保人,自身资信又很低的情况下,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是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与分析

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融资方式较多,分类方法也五花八门,下面就以企业与资金供给者的关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来分类分析。

1.直接融资方式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但目前直接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较低,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但在当前的中国使用股权或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并不多,除自身原因外,更多的是融资环境、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

不少国家在主板以外开设二板,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型成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渠道。国际经验表明,同间接融资方式相比,二板市场股权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此外,在主板之外设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也不失为中小企业融资一种良好方式,让暂时不能上市的众多中小企业有机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二板市场还是可望不可及的,即使是高科技、成长型的企业,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在二板上市融资。正因如此,我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也只是少数。对于一些资信较好、发展稳步的中小企业,我们推荐采用私募的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债券,也可以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但目前我国的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债券发行制度似乎并不怎么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这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情况可以看出。参照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有必要转变目前债券发行的管理机制,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只要发行债券主体资本结构健全、具备偿还能力、财务信息披露充分,就应当允许其登记发债。

2.间接融资方式分析

相对于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似乎更加有效,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融资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又相对较严,从而使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目前资本市场上常见的间接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动产托管、票据贴现融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金融租赁、典当融资、银行贷款,可见间接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多,但真正使用的却不多。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来融资的量还很小,企业金融知识的匮乏又使得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利用,致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对比金融机构贷款,本段将简要分析典当融资和金融租赁两种较为适合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采用典当融资是一种便利的融资渠道,它集合了以下几个优势:(1)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2)典当物品的起点低,价值不限,千元、百元的物品均可以典当;(3)典当融资手续简便,融资速度快,效率较高,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便捷许多;(4)不问贷款用途,资金使用十分自由,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它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是很大,急需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典当融资已成为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困难的救命稻草,但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金融租赁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融资方式。金融租赁自从上世纪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小企业而言,金融租赁有以下好处:(1)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复苏、扩张、收缩和萧条四个时期,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金融租赁业影响不大。当经济处于扩张时期,中小企业急缺资金时,金融租赁能充分发挥其融资的功效。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市场疲软压力,金融租赁能够发挥促销功能。(2)金融租赁有利于中小企业实现表外融资。中小企业承租设备获得的是其使用权,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列为负债,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实现表外融资。(3)金融租赁手续简便,能使中小企业迅速获得所需的资金,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金融租赁一般要比单纯的依赖借贷购置设备的速度快得多,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过时而承担风险。(4)金融租赁运作灵活,对承租人的资信及担保要求不高。中小企业所要投资的项目只要现金流量较充足,一般都能通过金融租赁方式取得所需设备,但由于我国企业信用度不高,租金拖欠现象严重,致使目前租赁额偏低,加之租赁行业的不规范及缺乏政策的支持,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的发展。

3.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较分析

通常,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会对融资期限、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资金使用自由度、资金的到位率和融资主体的自由度等因素进行考虑。在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的方式中,有48.41%的中小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38.89%的中小企业选择通过银行信贷来扩大生产规模,而选择通过其它形式来筹资的中小企业不足13%,其中仅有2.38%的中小企业首选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这表明相对于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说,间接融资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同时也表明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难度依然很大。

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融资制度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极不协调,在企业整体自我积累很弱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结果只会加剧银行风险,因此要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合理的调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率,使资本结构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思路分析

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然而,这一经济角色与其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是十分不匹配的,这种不匹配的状况既反应在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又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来源匮乏,方式单一。传统的融资方式不仅不能改变中小企业资金渠道狭窄、资金来源匮乏的局面,反而使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可靠资金来源保障的矛盾更加激化,异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也直接降低了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性作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已经成为转变增长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焦点,实际上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面临的挑战。至此,我们可从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层面,研究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从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所有者权益、保留盈余和非正式股权,因此,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资本、商业信用以及非正式信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也就不足为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融资方式至少应满足三大条件:资金供给主体比传统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因而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资金供给主体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经营管理的帮助;资金供给主体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成本过高的劣势。在中国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对这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要从有利于中小企业分散和化解风险、有利于获得各种增值服务和帮助、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的客观要求出发,探求融资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四、结语

作为公司血脉的资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融资方式的选择又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融通的成本、数量、使用时间、自由度,使得目前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融资方式创新上,对基础的融资制度、环境、创新原理研究较少。本文从融资方式出发,结合融资方式创新思路分析,对融资方式创新提出三点要求,希望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竹枝.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J].财经研究,2003,(6).

[2]贾银芳,融资租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渠道[J].中国经济评论,2004,(11).

篇9

关键词:企业融资;会计;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0601

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国家及各地区政府采取了相应的金融政策,以改善企业自身的资金紧缺问题。与此同时,大多企业也在不断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寻求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这一时代课题中,资金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脉,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深入迈进,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显而易见对于解决企业自身资金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下面将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并从会计角度进行论述。

1当前的融资现状

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今日的中国,市场经济深入迈进、社会联系如此紧密的今天,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必须综合考量诸多因素,在深入了解与探究之后采取相应合理而科学的选择。于是,当前国家融资环境的状况便显得十分重要,也即是在企业自身周围,影响着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系列客观因素及环境。一个企业综合考虑的融资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因素,即企业发展经营中会遇到的诸多社会经济条件、特征、联系等因素,主要是指当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涉及的相关客观因素,如经济发展势头、市场潜力、商业机遇等等。它是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根本影响因素,是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实平台。一个成功的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必须是应社会经济时展的需要而做出的。

(2)政治环境因素,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对于市场的选择与空间尤为重要,同样,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制度及政策等亦是如此。企业是要服务于人民生活、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应该建立于国家当前的政治环境之中,结合现实政治法律因素,发挥优势、填补劣势,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如改革开放的今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内外资金流动活跃环境之下,为企业融资范围的扩大、方式的多样便提供了现实条件。

(3)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行业、竞争者的现状等。同时,一个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对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如对于上市企业、经济实力强、经营管理优良的经济体和规模较小、人力资源较差的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定然是不同的。

2企业的融资方式

2.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方式的首要选择,一般既不会是企业自身的资金流量减少,也不会增加对外的利息支出与股息支出。此外,内源融资主要源于一个企业的内部,便不会产生融资的相关费用,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同时,内源融资规模的大小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融资实力、净资产水平、利润大小及投资者的预期等情况采取相应选择。当企业的内源融资不足以满足一个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时,融资方式的选择就可以向外源融资转动。其中便包括直接表外融资、间接表外融资等。

2.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主要是指吸取社会中其他经济体的资本,转化成自身企业投资的融资方式。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外资金市场的流动不断活跃起来,对于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于是,今天的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已经趋于多样化,外源融资方式便主要包括了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

(1)直接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方式是指直接通过资金所有者融资而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了先进企业融资的通常办法。在投资者看来,与传统的股票及债券投资相比,直接融资不需要换本付息,同时,融资风险也有企业与投资者一起承担,大大提升了融资的性价比,也使得股票融资逐渐成为直接融资中的重要融资方式。而筹资者看来,债券融资方式不会影响自身的控股权,投资者只会按期收取相应本息,而不会参与到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之中,也不会参与红利的分配,所以,对于需要拥有控股权,力图企业管理维持的企业筹资者而言,债券发行比股票更具有自身的优势。

(2)间接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方式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进行企业融资的形式,具有独具天然的优势所在。在当今金融资产组成结构中,银行自身的存款比股票、债券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并且,大多企业的融资来源仍多以银行等机构为主。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大多中小企业更是多以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作为其融资的主要途径。

此外,杠杆收购也是当今企业融资方式中的重要选择方式。杠杆收购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以达到企业融资的成效,也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在杠杆收购中,企业只需要为数不多的资本投入就可以从银行获得数额较大的贷款以收购相关经济体,可见,杠杆收购融资的成效、性价比显而易见。同时,它可以达到行业间的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兼并、改组淘汰效率低下、管理不良的企业,进而促进市场的效率提升、保持行业的活力。

杠杆收购主要包括典型杠杆融资模式、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改善模式及控股模式等,这些大大丰富并提升了杠

杆收购融资方式的效率,也利于充分地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对于投资方的收益,进而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的环境,促进企业经营的健康、长远发展。

3正确运用融资方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企业选择的企业融资方式中,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我国的上市企业多喜欢股票融资的形式,然而,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不仅仅未必有利,而且可能会产生诸多问题。当企业的管理层提出增发企业新股文件的时候,往往这些新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会逐渐出现,进而对上市公司及承售商形成新的挑战。它也使得对于企业财务质量的分析、企业增发新股的融资方向可行性、市场风险等逐渐成为企业所应考虑的关键难题。

当前,对于股票融资,企业的债券融资优势确实不明显,尤其是从企业的融资成本方面分析更为明显。然而,债券融资对于提升公司财务杠杆效率却是十分明显,尤其是在促进股东效益、提升企业净资产收益方面。当投资的企业项目收益率相对较好时,债券融资方式更是可以发挥出股权融资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相较于当今股权融资盛行下,企业债券融资更应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长期战略决策。

当然,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没有万能的选择方式,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双刃剑。所以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环境之下,通过对各种企业融资方式的评测与了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势,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形成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多元化企业融资结构。

4结语

在市场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融资方式的选择对于企业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日益重要。同时,在各种因素联系如此紧密的社会中,已经没有哪种融资方式可以绝对积极。各种信息的不对称及其他诸多因素,已经使得融资方式的不确定性加大,于是,逐渐掌握并运用不同融资方式并存、合理搭配,对于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对于企业建立起自身的多元化融资方式,进而降低企业融资风险,是今天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中的重要一页。

参考文献

[1]张北国,宋丽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新变化[J].财会月刊,2009,(5).

篇10

[关键词]金融环境 融资方式 市场经济

一、我国现在金融市场的环境

企业所面对的金融市场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金融市场的宏观环境包括:(1)政治法律环境,即指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要素;(2)经济环境,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等的总和。同时,微观环境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状况。但就筹资而言,还包括企业经营者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发状况等方面在内的企业内部的各种制约条件。

二、企业一般的筹资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方式大致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转向外源融资。另外,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筹资行为,表外筹资可分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属直接表外筹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故此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2.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两种。

(1)直接融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通过银行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就其主要的债券和股票投资渠道相比较,从投资者角度看,股票融资因无须还本付息,风险由投资者和企业共同承担,使股票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重要地位。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经常监督公司,因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2)间接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在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条件下,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其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间接融资方式中,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杠杆收购融资方式较为常见。采用杠杆收购的融资策略,筹资企业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获得银行较大金额的贷款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

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企业,有助于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对于银行而言,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其贷款安全性有较大保障。杠杆收购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还可充分调动参股者积极性,提高投资者收益能力。

三、现行企业可供选择的较为新颖的筹资方式

1.杠杆收购融资

它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因此杠杆融资适合于企业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比较完善的大中型企业。

2.信托融资

它的优势在于:第一,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和处理多种经济和法律关系,能解决其他渠道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二,相对其他融资渠道,信托融资不但可以降低企业整体的融资成本,节约财务费用,还有利于资金的持续应用和公司的发展。第三,在资金供给方式上更加灵活,可以针对企业本身运营需求和具体项目设计个性化的资金信托产品,从而增大市场供需双方的选择空间。

3.战略性私募融资

它的优势又在于:首先,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同时建立起有利于上市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法律框架和财务制度。其次,可以帮助企业比较好地解决员工激励问题,建立起有利于上市的员工激励制度。第三,可以通过引入战略资本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从而在未来上市的时候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追捧。第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国际战略投资者) 所具有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也更有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协同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提升。最后,比较而言,战略投资者更加着眼于未来市场的长期利益,而不像金融投资者那样往往寻求短期的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施东晖.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行为实证研究[J].融资决策, 2003,(6).

[2]陈元燮. 发展债务融资促进国企改革. 财经问题研究,1998,(1).

篇11

关键词:房地产 融资方式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其他资金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分析数据可以发现,2006年,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达26880.2亿元,同比增长25.6%,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与预收款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19.6%、1.5%、31.9%、30.3%和16.7%,2007年,其各项来源的比重分别占19.4%、1.7%、32.3%、27.9%和18.7%。对于银行的直接贷款几年来平均水平在20%左右,而定金与预收款部分也主要是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等间接向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开发时,还会将房地产的销售收入转变为自筹资金,从而使得自筹资金比重也较高,而这部分资金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银行,粗略的估计,除却房地产企业利用发售新股或者债券融资的方式获取的自筹资金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构成中对于银行的依赖占60%左右,从而形成了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具有明显的依赖银行贷款的特征。房地产行业是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占用的资金量巨大而且占用周期较长,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企业直接利用外资的机会较少,且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影响和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高度依赖商业银行的特性使其发展和经济效益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严重,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

一、融资相关概念

融资就是指资金融通,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流通。一般来说,房地产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包括票据、可以抵押贴现的债券、出售的楼宇以及在近期内可以回收的各种应收账款、可以出售的各种物业的付款,公司向消费者预收购房定金包括购房款即指期房销售也是内源融资的一种手段。外源融资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解决房地产开发中的短期资金需求,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向贷款人提供资金支持,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以金融机构作为连接的纽带,不存在直接联系,又称间接融资或者间接金融,其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主要是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主要用于长期性投资,其融资方式包括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房地产证券化和房地产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不同的融资方式的成本和风险不同,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用途,区别对待短期流动性需求和长期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根据学者对于融资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笔者以融资的来源划分,就房地产开发企业内源融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及其新形式进行了分析。

(一)内源融资方式分析

内源融资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依靠自有资金的融资方式,该项融资方式除企业的自有资金外,还包括应收账款、票据等,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将这些未到期的企业资产通过金融机构或者贴现公司迅速变现,增加自有资金,充实资本,内容融资的成本和风险都较小,是最好的融资形式。在拓宽企业的内源融资渠道方面,可以增加期房销售,而增加期房销售的一种较新型的形式是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是指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委托商业银行向商品房购买者发放委托贷款,并由开发商补贴一定期限的利息,性质类似“卖方信贷”,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讲,贴息委托贷款业务有利于增加在期房销售和资金回笼,回笼的资金既可作为销售利润归入自有资金,也可直接投入工程建设,从而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和自筹资金的比例。

对于单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的情况,可以根据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工期和项目时间的差异,实施联合开发。此种融资方式适合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其资金实力,较难从金融机构贷的大笔款项,而企业联合以后,资金实力和规模增强,增加了自有资金的规模,可以获取贷款,采用其他的融资渠道也相对便捷。此外,联合开发更广义的指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商以合作方式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开发的一种融资方式。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商实现联盟合作、统筹协调,使得期房营销和宣传的力度加大,销售增加,并使双方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量,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我国对开发商取得贷款的条件有明确规定,即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自有资本金(不含经济适用房)必须在35%及以上,此项约束条件加大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本金要求,对于中小型开发企业来说,选择联合开发的方式,可以在取得银行贷款有困难的情况下获得融资保障。

(二)间接融资方式分析

间接的融资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最简便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银行贷款,并且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具有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融资格局。从总体资金来源结构上和容易受国家政策的调控方面应该减少对于银行资金的依赖性,而相对于间接融资的高门槛和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是成长型房地产开发商的支柱资金来源,对于间接融资方式及其新形式的讨论还是重要的。只要政府宏观政策的目的不在于抑制房地产开发时,取得银行贷款只需要提供相应的质押品和担保品,按照正常的流程较容易获得所需求的资金。当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或者以超过自身实力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时,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融资。并购贷款是商业银行向并购方企业或并购方控股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股权对价款项的本外币贷款,从银行角度分析,风险较大,风险控制的力度也较大,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融通则十分有利,不仅可以获取较长期的资金流动性还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

(三)直接融资方式分析

一般来讲,直接融资方式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债券融资的比例非常的小,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是一种商业信用,风险较大,且收益率一般,普通的债权人并不想持有,故此种融资方式很少见。而股票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获取融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上市可以迅速筹得巨额资金,并且筹集到的资金可以作为注册资本永久使用,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也没有相应的利息负担,一切凭借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担保,但是上市的门槛很高,并且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要被迫退市,此后企业再想获取其他的融资来源也比较困难。从企业规模上看,能够利用上市融资的多为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也可以考虑买壳上市进行融资。房地产典当融资是指房地产权利人即出典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其所有的房地产,以一定典价将权利过渡给他人即承典人以获得资金的行为。回购协议与典当融资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最初目的也是用于获取短期资金流动性,相对于房地产企业巨额融资需求来说,典当金额规模太小,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但适用于融资期限较短和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一项的比例不足2%,在资本项目逐渐放开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抓住利用外资的机会,利用海外基金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融资。

(四)融资方式新形式

夹层融资是一种介乎债权与股权之间的信托产品,对于公司和股票推荐人而言,夹层投资通常提供形式非常灵活的较长期融资,这种融资的稀释程度要小于股市,并能根据特殊需求做出调整,夹层融资的付款事宜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确定。夹层投资也是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一种投资形式,融资企业一般在缺乏足够的现金进行扩张和收购、已有的银行信用额度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夹层融资。

房地产信托融资又称REITs,从国际范围看,REITs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与我国信托纯粹属于私募性质有所不同,国际意义上的REITs在性质上等同于基金,绝大多数属于公募。从本质上看,REITs属于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方式,REITs典型的运作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特殊目的载体公司(SPV)向投资者发行收益凭证,将所募集资金集中投资于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地产,并将这些经营性物业所产生的现金流向投资者还本归息;其二是原物业发展商将旗下部分或全部经营性物业资产打包设立专业的REITs,以其收益如每年的租金、按揭利息等作为标的,均等地分割成若干份出售给投资者,然后定期派发红利,实际上给投资者提供的是一种类似债券的投资方式。

三、结论

面对国家对于房贷政策的调整及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开发企业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格局受到挑战,因此房地产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本文对内源融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某些环节提出了部分建议,在融资新形式的分析中,主要借鉴西方经验,我国的金融监管较严格,因此夹层融资和REITs目前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是一种融资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珊,当前形式下积极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必要性分析,北方经济,2009年第2期

[2] 翟青云,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篇12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1 企业与企业融资的含义

我们知道,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融资,因此,在理解企业融资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先对企业这一概念做一界定。那么什么是企业呢?一般认为企业是投资者依法设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营利性组织。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其营利性。其特征:①企业是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和组织性;②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具有商品性和经济管理性;③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具有法定性。而企业融资就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以最低的风险、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企业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

2 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2.1 内源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将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目前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是企业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因此,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2.2 外源融资方式

外源融资,即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比如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贷款进行,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筹资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如杠杆收购融资。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3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

3.1 融资成本的高低

融资成本就是企业得到资金所付出的一些费用,如银行贷款的利息,股票的股息等。融资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进行融资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同样条件下,企业应选择融资成本低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3.2 融资风险的大小

所谓风险就是事件的不确定性,融资风险就是在进行融资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融资风险的大小,尽可能避免风险,有效地融资。风险考虑不当,会造成融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企业融资时,一定要重视风险大小的分析和防范,选择风险小的融资方式。

3.3 融资规模的大小

融资规模就是融资量的大小,一般来说,筹资过多,会增大企业融资成本,加重负债,偿还负担,增加风险(经营与信用风险)。筹资不足,影响业务,缺乏产品实力,相对增加了成本。因此,在企业融资规模上,要切记八个字:量力而行,综合决策。

3.4 对企业控制权的影响

企业融资中常会使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有所丧失,而引起利润分流,使企业利益受损。如房产证抵押、专利技术公开、投资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户暴露、企业内部隐私明晰化等,都会影响企业稳定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在保证对企业相当控制力的前提下,既达到企业融资目的,又要有序地让渡所有权。

3.5 融资时机恰当与否

从企业内部看,要选准经营、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机,配合以适度、及时的资金到位。从企业外部看,要抓住银行、资本市场等融资机构出台最新金融产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良好时机,全力跟进,走在同行的前边。

3.6 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就是指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恰当的资本结构能有效利用负债来提高企业收益,规避风险。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过高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风险,过低的资本结构则不能有效利用非自有资金。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使企业资产市场价值最大时的负债比例(通常用企业权益市场价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来表示)。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以上几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除此之外,融资机动性的优劣、融资方便程度的难易、融资顺序的先后等也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全面、充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进行融资,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 结 论

篇13

【关键词】利率浮动 建筑行业 影响

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但是建筑行业融资情况较为复杂,有些领域缺乏科学性,一些建筑企业对利率浮动对建筑行业造成的影响缺乏准确的认识,这些会为建筑企业飞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危机。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建筑行业普遍需要大量资金,很多建筑企业依靠银行的贷款作为本企业运转的主要资金,银行不仅为建筑行业提供贷款,也为建筑竣工之后的购买者和租用者提供贷款,这使得银行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一)直接融资方式

一些建筑企业采用不通过中介机构的直接融资方式,建筑企业与自己支付一方直接签订资金支付协议,然后建筑企业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进行建筑集资,直接融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当前存在比较多的直接融资方式为股票市场融资和债券市场融资,还有的建筑企业采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集资。股票融资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股东更多的资金支持,用这些资金进行建筑行业的施工,债券融资方式也是采用较为广泛的融资手段,建筑行业通过发行债券,签订债务认购协议,承诺规定的时间对债权者进行一定的经济利息支付,以此获得债权人的经济支持,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在当今的建筑行业也被广泛采纳,普通百姓之间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将私有财产交付给建筑商,建筑商再将民间筹集的资本运用于建筑施工行业,虽然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简单,融资范围较为广泛,但是这种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缺乏规范性,很多民众对建筑商的情况缺乏了解,一旦建筑商违背诺言或者建筑施工环节出现错误,民众的财产安全很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保证。

(二)间接融资方式

建筑行业通过当地金融管理机构作为中介,使社会上剩余资金运用到有资金需求的建筑企业,这种间接融资方式的主要手段是向银行贷款,当今我国建筑行业普遍使用的间接融资方式大多为银行贷款,向银行贷款有很多优势,银行的贷款相对其他社会融资有较低的成本,另外,银行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融资体制,可以保证财产的合法安全运转。[1]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从银行贷款难度较大,尤其是高额贷款,银行会非常慎重,这使得很多建筑企业的间接融资金额受到很大影响。融资租赁也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采用较多的间接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可以使承租企业获得建筑器械的使用权,也可以在融资过程中获得建筑行业发展的资金,是一种集融物与融资为一体的较为理想的间接融资方式。

二、利率浮动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一)利率升高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建筑行业是一项运营成本较高的行业,因此,利率的升高会为建筑行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建筑行业的发展环节处处需要巨额资金,而且很多建筑企业往往背负着巨额的银行贷款,很多建筑企业对资金的运用都有严格的规划,一旦利率升高,建筑企业的预算方案将被打乱,会对建筑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建筑企业不能承担这种压力,而短时间内又不能找到合理的方法予以应对,则会导致建筑企业的经营危机,如果资金运转不利,建筑将不能顺利施工,这很有可能导致建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而且,建筑企业如果因为资金运转不利,无法及时偿付银行贷款,将会对建筑企业的信誉产生巨大破坏,这会对建筑企业今后的融资带来巨大障碍,严重影响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利率提高对建筑行业的有利影响,利率提高是对各个建筑行业金融管理的一次考验,利率提高会使财务管理体制不严密的建筑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掉,将更多财务管理体制健全的建筑企业保留在建筑行业之内,对我国建筑的质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2]财务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的建筑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如果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建筑企业被淘汰,那么财务管理机制完善的建筑企业将会获得很好地收购破产建筑企业廉价建筑设备甚至是全面收购建筑企业的机会,这会对财务管理机制为完善的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利率下降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建筑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利率的下降,会大大刺激我国公民的消费,使我国公民更多的参与到对建筑也的消费之中,这会使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3]利率的降低,会使我国建筑行业的融资渠道变得宽松,这对我国建筑行业融资成本的减少和融资方式的简化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利率降低,我国的各大建筑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借助经济压力下降的有利趋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适当的扩大建筑企业的产业规模,使建筑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科学应对利率浮动的建议

虽然利率的上调会对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运转构成一定压力,但是这也是财务管理机制完善的建筑企业的一次良好的竞争机遇,财务管理机制为完善的建筑企业可以在利率上调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机遇,提高建筑企业的金融管理水平,扩大建筑企业的产业规模。利率的下调,会给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的扩展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建筑企业必需的有利的金融局面下保持清醒,充分结合本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适当的扩大建筑企业的产业规模,避免建筑企业因盲目扩张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建筑企业在应对利率浮动的过程中,要及时组建专业水平高的金融管理团队,对利率浮动对建筑行业市场的实际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研究,切实掌握利率波动对建筑行业市场造成的各方面影响,以便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保持清醒与理智。建筑企业要及时组建金融风险防控机构,避免因利率波动对建筑企业造成难以承受的金融风险,保证建筑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

四、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建筑行业的融资渠道是保证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部分。利率的波动会对建筑行业的融资渠道形成较大的影响。对利率波动对建筑行业造成的各方面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涌,邵军义,康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融资能力研究.建筑经济.2014年第12期.99.

篇14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分析了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内外因素,提出了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策略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依靠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新增资金需求。内部融资以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和计提折旧形成的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是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信托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因而,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融资方式按照融资中产权关系的不同,可分为权益融资(或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资金无须还本付息,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而债务资金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根源。

二、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资金是企业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的血液,如何筹集企业所需资金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首要内容。每个企业在进行筹资方式选择时,必须清楚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有关因素。

1.外部因素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外部因素是指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外部客观环境。主要是指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外部客观环境的宽松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必须遵循税收法规,同时考虑税率变动对融资的影响。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融资、投资、资金营运和利润分配活动。此时,融资方式的风险、成本等也会发生变化。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理财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企业需要通过负债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大量资金,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当政府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做出调整时,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应随着政策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2.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经营和财务状况、行业竞争力、资本结构、控制权、企业规模、信誉等方面的因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这些内部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融资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作出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变化。

三、融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1.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优序理论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在内部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时,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采用这种顺序选择融资方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内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最小、使用灵活自主。以内部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2)负债比率尤其是高风险债务比率的提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3)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易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一些公司将筹集的股权资金投向自身并不熟悉且投资收益率并不高的项目,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随意改变其招股说明书上的资金用途,并且并不能保证改变用途后的资金使用的获利能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没有较大提升的前景下,进行新的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每股收益,损害投资者利益。此外,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趋向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再融资的门槛会提高,再融资成本会增加。比如,2008年8月22日,证监会就再融资公司的分红出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的分红比例,要求《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再融资公司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同时,随着投资者的不断成熟,对企业股票的选择也会趋向理性,可能导致股权融资方式没有以前那样畅通了。

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是将发行股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其次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是内部融资。这种融资顺序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杠杆作用弱化,助推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

2.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并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

(1)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企业为了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存货、人员等,企业一般可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在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降低,一般应逐渐收缩债务融资规模,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2)考虑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为了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取得所需资金,企业自然应分析和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组合。

(3)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债务融资方式因其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因此,可能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融资风险较大。而股权融资方式由于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因而融资风险小。企业若采用了债务筹资方式,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一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及每股收益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的相继破产,就是与滥用财务杠杆、无视融资方式的风险控制有关。因此,企业务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程度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4)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总的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发展前景良好,就越有能力承担财务风险。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权益资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正处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发展前景良好时期,债务筹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发展前景欠佳时期,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以规避财务风险。当然,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股本扩张能力的企业,若有条件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则可用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兼而有之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5)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激烈,进出行业也比较容易,且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时,则应考虑用股权融资,慎用债务融资。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进出行业也较困难,且企业的销售利润在未来几年能快速增长时,则可考虑增加负债比例,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6)考虑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一般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总资产周转速度慢,要求有较多的权益资金等长期资金作后盾;而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其资金周转速度快,可以较多地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为保持较佳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高企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改用股权筹资;负债率较低、财务较保守的企业,在遇合适投资机会时,可适度加大负债,分享财务杠杆利益,完善资本结构。

(7)考虑企业的控制权。发行普通股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可能使控制权旁落他人,而债务筹资一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控制权问题。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融资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