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范文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高校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培养全面型人才”理念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突出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高校受教育阶段接受到先进的教育知识,掌握社会需求的技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认识社会,了解真实世界,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2贯穿“以人为本”理念

学生管理工作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以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作为评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准,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立足点。服务学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具有服务理念,其所从事的工作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大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小到学生的宿舍日常卫生,都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细微工作,学生管理者其性质就相当于学生的家长,处处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工作原则;关心学生: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学习成绩、个好以及生活阅历等等,将了解到的学生基本情况记录到学生的个人档案中,以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属于特殊群体的学生(贫困生、单亲生、残疾生)高校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教育,给予他们特殊的物质照顾和心理安慰;尊重学生: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兼顾被动接受教育的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创新,避免出现以惩罚为目的的处罚,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高校要尽量减少行政处罚,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3强调“自我管理”理念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要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立能力等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建立以高校学生处负责,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学生干部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并且以学生干部为具体管理措施的监督与引导,实现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4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与难点就是教育管理的事务繁琐、细微,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者要在工作中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每个环节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将学生管理规范做到细微化,注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环节的每个细微处,杜绝发生因为细微隐患造成的事故发展,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要积极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最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深入,学生管理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高校教育主要活动者,学生在高校期间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要做到具体,避免出现形象化管理。

5加强“队伍建设”理念

篇2

关键词:个性教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不能分开进行。现在的教育界对于个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部分人认为个性是种积极的品质,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其是消极的东西;有专家呼吁大力推进个性教育发展,也有学者提出个性教育会对爱国教育和集体教育产生不良影响。这些言论都有失水准,对个性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问题。文章讨论了个性教育如何在高校进行与个性教育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挑战。

一、个性教育的实质和内涵

1. 个性教育的实质。

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个性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等个性,不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同步化一。个性教育要求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对学生个性的认知,包括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个性的锻炼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且在指导学生在享有自利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个性教育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五点:一是认识、了解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二是激发学生在教育所中占主体地位的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化与灵动化;四是尊重高校学生的观念价值的多样化与选择的多元化;五是个性教育方式和形式的多样化、区别化和现代化[1]。

2.个性教育的内涵。

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2]。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个性教育主张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人的个性。当然,尊重人的个性并不代表迁就、放纵人的消极心态,而是在平等、关爱的基础上,重视每一个高校学生的个性。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持尊重心态,是教师师德的体现,也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其二,强调发现,挖掘高校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特长,与平均主义教育相反,实现智育上的“合格加特长”的理论。个性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适合他个人才能和个人特长的前进方向,帮助每一个高校学生发现和找到属于他隐藏的潜能,让其发现人生的道路。个性教育不会像应试教育一样让高校学生成为没有个性的人,它能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三,个性教育主张教师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时间,锻炼高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想。

二、个性教育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造成的影响

1. 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

我国的教学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教学理念流传至今。在现在,我们在一些地方的教学理念上都能寻到传统教学的踪迹。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明进入中国对现在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了影响,高校长期推行的单一、同步的教育信念、道德标准被动摇。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多样化、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对教育培养观念的挑战。

过去的高校教育主张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甚至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而变得思维的僵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忽视了人才市场的供求要求,没有注重学生个性的需求、兴趣、特长的选择,只是一味强调“社会”需求。而个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健康的成长,个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适应社会环境。

3.对教育方式的挑战。

我国高校教育的方式比较简单化、书面化、静态化、理论化,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所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的教育方式多是简单的命令与要求,让学生被迫接受,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直观性,对主观教学手段开发、创新较少,脱离实际,教育形式单调,教学与实践脱离,师生缺乏沟通,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氛围较弱,学生只能被迫接受教学,这些教育方式对个性教育在高校中的推行造成了影响,难以实现现代素质化教育。

三、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思想观念变化的热潮,各种不同国家的文化观念涌入中国,人们开始重新正视自我意识,寻找过去被传统理念束缚的价值观,审视自己合理的需求主观意识增强。但在同时,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膨胀,以个人为中心,忽略了社会责任感[3]。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受现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中存在互相攀比消费、享受等现象,部分学生贪图享受玩乐,忽略学生学习的主职工作,部分学生情绪激动,与人不善。还有部分学生走后门、拉关系,以某自己的私立。从侧面反映了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3.竞争意识的影响。

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专业学习压力与升学压力。受人口影响,我国的高校学生数量较大,竞争的影响存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让高校学生充满危机感和压迫感,且被动加入到升学的激烈竞争中。在面对艰巨的学习工作时,难免情绪烦躁,行为失控,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对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校在进行个性教育的时候,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强对学生个性的指导和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行为方式,有各自不同的个人理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因素构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推进个性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性格品质、现实需求、梦想追求、优势与缺点,以此进行个性教育,指点学生针对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人生的道路和奋斗方向[4]。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教学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向学生传教知识,但这不是教育教学唯一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的另一重要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象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养成,等到了后期的学习,对进一步了解、领悟新知识产生影响,预防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能力是能使人完成某种工作所需要的心理特性之一,能够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能力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理念。学生靠生硬的记住知识点也能获得较好的分数,但并不能认为他的学习能力强。我们要在教学管理中认识到,知识的掌握是在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上进行的,能力制约着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掌握程度;而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成长的。正因为能力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教育。

3.优化教育环境,加强学生德育教学。

学校应该提高教学师资水平,改善教学环境,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形成具有个性教育特色的办学观念,优化育人环境。学生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和协作性,树立优秀校风。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的德育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符合[5]。在引导学生个性成长、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应该严于律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使命,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顺应社会要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文章探讨个性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个性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造成的影响,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法。个性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它将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首要目标。个性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是为了适应个人、社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个性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也要不断进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J].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篇3

公寓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内学生公寓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及公寓内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和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公寓及周围为主要空间,以公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公寓文化对高校学生公寓教育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功效。良好的公寓文化的熏陶,有利于良好的舍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然而,一种良好的文化的形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许多高校的学生公寓刚建成不久,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学生“三自”功能缺乏,道德缺失现象常见。学生“三自”是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公寓自律组织在学生团体中的影响并不深远。29%的学生根本没有自律组织的概念,32%的学生表示自律组织在公寓管理中的作用不明显,只有10%的学生认为公寓自律组织能够引起良好的反响。公寓自律组织是公寓思想政治辅导员管理下的学生组织,但是学生综合测评主要是考虑学院、班级的因素,从而忽略了自律组织中学生干部这一部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公寓自律组织散漫无序,直接影响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宿舍“三自”功能缺乏主要表现在学校对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差。对宿舍纪律、卫生、文明先进评比等各项工作学生反应不够积极。

2、加强学生公寓教育管理的对策

首先,健全公寓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落实到实处。学生公寓的管理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所以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如果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必然难收其效。所以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生处、教务处、团委、保卫处和公寓管理部门、后勤服务企业以及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组成管理系统,定期研究措施,加强计划、组织、检查、落实、总结等各环节的管理,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公寓文化建设,要形成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公寓管理实现网络化,避免出现“两层皮”现象,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另外,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下,也要制定一系列有关宿舍的管理规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皆有章可循。这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其次,加强学生“三自”管理。

针对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太少,管理不得力的情况。加强学生“三自”管理,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组织、中介组织等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自发、自主、能动地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要建立竞争机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中心的公寓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公寓管理职能部门要扶植、引导、支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内在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边消极为积极,让他们争当公寓的主人,以公寓为家,自觉投身公寓文化建设活动中;最后,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公寓管理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管理学生,并不意味着压抑学生个性,限制学生自由。

相反的,管理教育是通过有效的形式加强对宿舍文化发展方向的引导,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水平。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其建设状况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也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我们在对全体学生提出管理要求,同时也注意个别学生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来具体对待,通过交流把握学生对公寓文化、管理的理解和要求,从而公寓教育管理中体现个性化的人文情调和浓郁的艺术气息。以宿舍为载体,加强宣传舆论和活动开展,是引导学生提升自身修养,最终实现学生与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的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3、总结与展望

篇4

【关键词】学生管理;价值取向;现实辨识

用“育人宗旨”统领全局,能将教育行为贯穿于学生工作始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以改变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轻教育,重管理”的状况。贯穿“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轻服务”的现状,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一方面能减轻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简单生硬、缺乏活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将进一步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突出“精”、“细”。这样做,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思想和认识上给予大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与教育彻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向。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秉承爱国主义是个人价值最终得到实现的先决条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自觉地树立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的旗帜。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复杂,同时大学生的招生途径也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在价值观、集体观以及行为方向等方面都出现很多不同性,对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根据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但当前存在的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以及对学生现状认识不足,使得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与高校的单一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冲突。高校管理学生方法目前依然采取行政式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控制其违规行为的处理上,而对于学生的预防违纪行为没有做到位。由于高校学生属于90、00后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受到外界影响比较大,而且他们的思想没有成熟做事很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作为90、00后的学生,由于他们一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独自生活学习能力不强,而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是采取放任形式的,因此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要及时的调整,但是高校没有认清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式,其采取的方式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总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是一种顺应学生现状的必然尝试。

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加强队伍建设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思想牢靠、技术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第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思想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素质与个性化综合能力,及时对学生教育管理者进行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的培训;第二,定期对学生教育管理者进行再教育培训。学生教育管理者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管理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与思想也要及时更新。

3.2加强自我管理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要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立能力等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建立以高校学生处负责,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学生干部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并且以学生干部为具体管理措施的监督与引导,实现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3.3完善精益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与难点就是教育管理的事务繁琐、细微,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者要在工作中坚持精益管理,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每个环节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将学生管理规范做到细微化,注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环节的每个细微处,杜绝发生因为细微隐患造成的事故发展,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要积极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4结束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管理目的,对学生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管理行为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也是教育管理主体在相应的伦理道德指导下,确定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伦理关系,实施伦理价值选择的活动,学生教育管理活动本身就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变化和新挑战。在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教育管理行为本身的道德合理性和价值取向被忽视,缺乏道德合理性审视与反思,存在道德价值标准不清、道德价值取向不明等问题。探讨教育管理的道德合理性对学生教育管理本身就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校 教育管理 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解

(1)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工作重点。高校生活是学生从以高考为目标的学生时代到以生存为基本目标的社会人的过渡阶段,这一期间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整个人生影响深远。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

(2)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要以学生为本。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是一个将“学生”变为“人才”的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是学校的生命线,生源不足或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不高,学校就很难更好地生存下去。因此高校的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来开展,如何让学生发展好、如何将学生引导好,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要确定好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2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问题及相应对策

2.1 教育管理理念

理念是教育管理的灵魂。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德、智、体、美、劳整体育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创造性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主体性理念;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理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理念;推崇弹性教学和弹性管理模式的多样性理念;营造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的生态和谐理念;形成社会大教育体系的系统性理念等等。

现代的教育理念多种多样,顾及到了方方面面,从教育到学生,到社会,多是站在学生角度,站在怎么才能让学生发展得更好的角度。而各个学校也在为了各种理念进行摸索、实践。在强调这些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注意条例法规的作用,加强法制性理念。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的公民应该有足够的法律意识,高校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一方面要完善学校的学生管理条例,使学生能在学校的条例中看到社会法制化的影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细化学校条例法规,用条例法规来规范师生的行为,充分体现公平公正,按章办事。

2.2 网络方面的教育与管理

网络方面的教育与管理,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学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繁杂的网络信息冲击教育管理。

学生经过高三的紧张学习来到高校,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很容易迷失自己。现在高中老师激励学生好好备战高考,通常会说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就自由了。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进入大学,没有了父母、老师的督促,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学习压力大,就会很容易会迷失进网络中,打网络游戏、看电视剧、看网络小说。这个问题很早就出现了,各个高校都在积极解决,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生进校时要将整个利害关系向学生说明,消除学生的懈怠思想。这个过程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如同打破支撑一个人走过困难的信仰一样,学生会反抗,而我们教育者就需要好好将其引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必要时联系家长,用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

网络信息繁杂并且开放,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校的各方面信息,社会的各方面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负面、垃圾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容易误导学生,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造成困扰。网络中所包含的许多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通过网络的放大作用,被学生吸收,造成学生产生一些偏激的思想。

面对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社会消息,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对这些消息及时进行解读,实现早着手,对学生尽早引导。这要求我们要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关注公共论坛、社区、博客等大家对事件的评价。

2.3 学生就业指导

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个高校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成为了高校招生的一大关注点。不管是从学生角度考虑,还是从高校角度考虑,各高校都在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但是当我们就业的学生工作几个月便因为工作不适应毁约,心理压力大承受不住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们高校培养学生,不仅要看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应关注就业后的学生动向,以对我们的教育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高校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的工作环境差距很大,在学生走出校门前,他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状况都是幻想,当他们真正接触到自己的工作时,因为心理落差大而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要做好与社会的对接。一方面,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假期,在学习之余,多与社会接触。另一方面,尽力掌握毕业学生的工作状况及心理动态,邀请已毕业学生与在校学生交流就业心得,不止要找发展好的毕业学生。可以建立对应的关系群,由毕业生与在校毕业班形成关系网络。可以很好运用网络,定期组织探讨交流。

2.4 各民族学生的共同教育管理

高校都有不同民族的学生,也有外国留学生。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问题,我们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需要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对少数民族都要重视,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一般学校都是针对维吾尔族学生开设专门的学生管理,包括清真的民族餐厅、专门的学生管理组织。我们也要对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相应的关注。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独特对待的时候,他们也会对自己有独特对待的心态,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这样容易形成民族交流圈,而将其他学生隔离在圈外。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协调好,既要多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又不能让他们感觉自己特殊,要让他们能够融入到整个学校的学生中去。这是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

外国留学生,很多学校也是特别管理,用独自的宿舍楼、独自的教室、独自的餐厅,相当于只是给了他们一个上课的空间。留学生办学要注意加强留学生与本国学生的交流,不管对留学生来说,还是对本国学生来说,这都是一种需要开发的资源。

3 总结

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关乎着国家、民族的命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将眼光放长远。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一项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我们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时,以学生为本,细化条例法规,做好与社会的对接,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以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跟随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