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行为守则范文

安全行为守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安全行为守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安全行为守则

篇1

你院“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权案件如何编制案号和收取受理费的请示”[沪高法[2003]293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的案件是一类独立的新类型案件。为了便于司法统计,并正确表明这类案件的性质,应当将这类案件统一编号为“禁”字号。

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案件的受理费问题,由于这类案件没有争议金额,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第三条第(五)项之规定,按每件交纳人民币500元至1000元案件受理费收取。

篇2

一、构筑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基础。

校园安全文化和其它文化一样,它的孕育、产生和功能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校园安全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校园的硬设施和硬环境。因此,要科学、精心建设校园安全的物质文化,通过校园的安全硬件建设保障学生安全,通过校园安全的环境营造,陶冶学生,提高安全心理素质,培育安全情感,规范安全行为,保障安全活动。一是依法规划建设校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学校在新建、改建校园过程中必须根据教育法规进行,为师生提供安全的物质文化保障。二是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为校园安全文化提供物质保障和良好的安全环境。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如永定县近三年投入3169万元改造45893平方米危险校舍,同时投入300万元改造厕所,加高走廊栏杆,更换老化线路,添置灭火器材等,基本消除校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是营造校园安全环境的氛围。学校要努力建设安全的精神环境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如学校要开辟安全宣传栏,定期刊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节假日、汛期、高温、秋冬干燥季节到来之前安全友情提示,让它成为学生特殊时段安全的良师;安全标语和安全宣传画上墙,让它成为学生日常安全的益友;此外,设置活动安全警示牌、校园道路安全减速标志或减速带,楼梯通道疏散安全出入口标志等等,通过校园外在的安全精神文化的精心设置,给学生予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

二、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

安全的物质条件可能给学生学习、生活的安全感,如果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不一定能达到“安全”目标,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一是要加强安全行为教育,增强学生安全行为意识。建设学生安全行为文化,提高安全行为的水准,首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精神,形成主体的安全行为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安全行为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安全文化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越强,对自己的安全行为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安全规则制度做事、做人。为此,学校要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举办安全法制报告会,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二是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安全行为能力。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或突击一阵风,而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当地学校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学生安全行为养成具体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教育学生安全行为与教育学生做人统一起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安全行为养成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与贯彻中小学生《守则》、《规范》相结合,把安全行为的培植与执行《守则》、《规范》同步进行;与学校开展的活动相结合,把安全行为规范养成寓各项活动之中。三是引导安全行为践行,提升中小学生安全行为水平。为了使中小学生更加明确安全行为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行为公约、安全行为规定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如永定二中根据全体学生不住校,上学回家靠骑行车的特点,制定了安全骑车十条规定,以此规范学生骑车的交通行为。几年来,学生养成了安全行为习惯,无发生一起骑车交通事故。

三、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保证。

安全制度文化是围绕学校师生安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师生安全行为,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安全制度是学生安全行为的准绳,又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学生通过遵守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一是明确建立安全制度文化的目的。学校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建设好安全制度文化对稳定学校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二是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内容。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校园安全工作特点,在原有安全制度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进入社会、校园、家庭,学校要制定网络安全制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文明安全上网。三是落实安全制度文化的责任。学校一方面要与部门、科室负责人、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制度落实到人。明确提出各部门、科室、班主任、科任

教师等应承担的安全职责,使他们有责可负,有责必负。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四是检查安全制度文化的效果。安全制度是靠人去执行落实的,再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仅停留在制度汇编里,或挂在墙上,是不会产生好效果的。因此,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对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不足要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安全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所必需的,学校只有不失时机地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四、形成校园安全精神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篇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民航业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近年来,中国民航通过建设机场、引进飞机、开放政策等措施,不断提升民航整体运行水平。但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民航业也面临各种挑战: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管制专业人才紧缺等制约着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平衡不断攀升的航班量与空中交通安全保障之间的关系,是民航空管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海因里希理论;空管安全;启示

1 海因里希理论

1.1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美国安全工程师Heinrich在1931年出版的《一个科学的方法》中提出了其著名的“事故法则”,又称“安全金字塔法则”。通过分析55万起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在一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就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这些比例关系犹如金字塔的形状。

分析金字塔形状可知,忽视安全隐患、容忍违规操作,这些无明显后果的无伤害事件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轻伤害事故,甚至最终导致死亡及重伤害事故的发生。

这揭示了一个重要事故预防原理: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则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死亡及重伤害事故虽有它的偶然性,但不安全因素肯定在此前已暴露过多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在事故发生前提高警惕,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重视安全隐患和无后果差错事件,才能避免发生事故。

1.2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在事故法则基础上,海因里希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提出了因果连锁理论。他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而人的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具体如下:

1.2.1 遗传及社会环境

遗传因素可能使人从母胎中就形成了鲁莽、固执、粗心等对于安全来说的不良性格。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人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

1.2.2 人的缺点

即由于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性格,而它也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缺点既包括了鲁莽、过激、轻率等先天性格,也包括缺乏安全生产知识等后天不足。

1.2.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而产生的,这两者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1.2.4 事故

指通过不安全状态和行为导致的,使人员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1.2.5 伤害

即直接由事故产生的人身伤害。

上述五个因果连锁关系,如同五块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块骨牌倒下,在连锁反应下,后面的骨牌相继碰倒。因此,要防止人作出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需中断事故链的进程,防止伤害发生、扩大。

2 空管安全管理

2.1 空管安全

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责任是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或障碍物相撞,维持空中交通畅通。空中交通管制员通过合理安排垂直间隔、水平间隔,科学判断飞行趋势,从而确保空中交通安全畅通。

2.2 空管不安全事件

目前,我国对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危险等级评估根据不同的间隔标准分为空中交通管制差错、事故征候、严重事故征候、事故等四个等级。

其中,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是指管制过程中出现的管制指挥错误,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飞行安全;事故征候,是指发生的未构成事故但与空中交通管制有关,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件;严重事故征候,是指管制指挥过程中几乎发生事故情况的事故征候;事故是指空管指挥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航空器损坏的事件。

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一种多变量的、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在空管工作中的不安全事件的危险等级如同海因希里金字塔法则中的四种事故类型,也是有相应规律可循的。

3 海因里希法则对空管安全管理的启示

3.1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无处罚自愿报告制度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死亡及重伤害事故是由众多不安全事件累积而成。然而在实际空管指挥过程中,这些不安全事件未必造成严重的后果及影响,管制员担心被处罚大多选择了沉默。通过建立无处罚自愿报告制度,让更多的管制员自觉地通过自愿报告的形式,报告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和偏差。整合大量的自愿报告信息,有效的纠偏,从而更有利于改进空管安全工作。

3.2 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加强对持照管制员的管理力度

管制员是空管指挥行为的直接操作者,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空中交通安全与否的关键。在管制工作中,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业务知识的再学习,加深管制员对时间、空间的印象,帮助其熟练掌握航空器性能、提高语言沟通、冲突判断等能力。针对不同管制员群体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切实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3.3 加强安全责任意识教育,落实员工岗位安全职责

要加强现场运行的管理和监管,及时制止违章行为。积极开展管制员职业守则学习宣贯工作,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避免由于各类主观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寻找释放压力的有效渠道

航班量不断增长导致原本有限的空域变得拥挤不堪,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经常压得管制员透不过气来。由于管制员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空管安全保障工作,单位应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及娱乐活动,寻找一个能够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有效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管制员高度紧绷的神经,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空管不安全事件。

4 结论

安全管理是空管的永恒话题,它与管制员性格、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重大事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预先研判空管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治理才能掌握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张勇,孔建国.空中交通管理安全工作简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0(2)

[2]胡骥.结合心理学打造高效航空管制团队[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篇4

[关键词]旅游地;安全氛围;安全态度;安全行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7)02-0104-13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7.02.015

引言

近年来,我国涉旅安全事故盗考吧送鋈耸居高不下,涉旅安全事故形势依然严峻。从不同区域来看,华东地区涉旅安全事件远高于其他地区,华中、华南等地区也是涉旅安全事件多发区域;从事故类型来看,以旅游交通事故、登山探险事故、涉水溺亡事故等3类事故为主[1]。旅游交通事故发生次数最多,导致的伤亡最为严重。涉水溺亡事故中,沿海城市和滨海、岛屿旅游景区因强热带风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游客安全的影响较大,损失严重[2]。从事故原因来看,人为因素导致的涉旅事故灾难最多,其原因主要为旅游者安全意识薄弱,风险防范能力偏低;旅游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够,违规或不当操作;以及司机的疲劳驾驶、超速驾驶,交通路况差等[1]。这反映了旅游地安全环境、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态度和游客安全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理应引起深入反思。

以往学者们针对旅游安全事故致因,较多研究认为“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不安全的旅游环境、不安全的旅游行为以及不安全的环境和行为在同一时空交叉相遇”[3],“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人员?机械设备?环境?管理”4要素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4]。后续的研究转向对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及机理进行分析,而对于旅游环境、旅游行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探讨。因此,本研究尝试探索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

滨海旅游地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地类型,海滨独特的地理位置、纯天然的岛屿资源和环境,备受游客青睐。但滨海旅游地特殊的区位和环境,所产生的自然灾害性事件也常现报端,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盗窃、犯罪、购物欺诈等社会治安问题也愈加严重,如三亚“宰客”、鼓浪屿 “天价菜”的旅游遭遇。随着现代媒体对旅游安全事件的频繁报道和广泛传播,游客的呼声和舆论的发酵,滨海旅游地安全事件成为旅游安全管理不可回避的显性难题。媒体频频报道的旅游安全事故,揭示了旅游地人员、管理、环境、设施等不安全氛围给自由行走的游客带来的恐惧,游客人身、财物受到损害,也不禁让游客质疑,这样的旅游地安全吗?然而,每逢节假日、“黄金周”,事故多发的滨海旅游地为何依然游客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由此,本研究探索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寻找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影响的中间“黑箱”,以此对当前旅游地安全氛围不佳,但游客依然产生了选择旅游体验的安全行为的研究问题做出科学解释和理论回应。

1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旅游地安全氛围

安全氛围的概念最早由Zohar提出[5],而后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安全氛围的概念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于工作环境的安全认知或信念;二是对同事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的知觉;三是在企业内,一系列可被员工认知的关键要素所组成,这些要素能够反映企业安全文化属性以及安全管理现状[6]。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安全氛围及其影响维度,属于组织的安全氛围范畴。旅游地是一个聚集当地居民、游客、旅游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利益集团等多个利益相关的组织,旅游地也是一种集旅游资源、旅游活动项目、旅游地面设施、旅游交通和市场需求为一体的空间复合组织。旅游地是一个组织系统,也就必然有它的安全氛围,但旅游地与企业组织的安全氛围还存在差异,主要有:(1)从主要对象上看,企业的对象一般是被统一安全培训过的员工,而旅游地的对象是来自不同文化、且充满个体差异的游客。(2)在组织环境方面,企业环境对于员工而言较为固定,是一个惯常环境,而旅游地环境相对于游客而言是一个非惯常环境。(3)在安全氛围载体方面,企业主要以其内部的物质环境、安全制度以及管理员为主要载体,旅游地则不仅包括旅游地自然、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管理环境等,同时,旅游地的从业人员、当地居民以及游客自身也成为主要载体。(4)从安全氛围营造方面看,企业员工对安全氛围的认知依靠安全培训、安全检查、演练,而游客对安全氛围的认知主要靠旅游从业人员告知、旅游地标识系统提示、安全员提醒,以及游客之间的安全行为感染等。(5)在安全氛围营造动力源方面,企业主要由管理员与员工一起营造;旅游地安全氛围营造者主要是旅游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和游客等。本研究认为旅游地安全氛围是整个旅游地环境的综合,由被游客认知的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以及旅游地从业人员、当地居民以及在场的游客的安全行为所组成的,能够反映旅游地当前的安全状况和旅游地安全管理现状,是独立于游客的感知和理解而存在。

关于安全氛围的影响维度,Zohar最早提出了8个影响因素[5],Brown和Holmes认为安全氛围包括3个影响维度:管理层关注程度、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员工的风险认知[7]。Cooper和Phillips研究认为企业安全氛围有管理者安全态度、员工工作压力和安全培训、组织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的社会地位、工作场所风险、对安全人员和安全委员会的重视程度等维度[8]。Willianson等探索总结出安全氛围由处事态度、对风险的认识、积极的安全参与、个人安全动机等构成[9]。Cooper和Phillips将安全氛围分为员工安全培训、管理层的安全态度、工作环境的危险水平等7个维度[10]。杜学胜对矿业企业安全氛围研究,得到了4个安全氛围因子:管理层的安全承诺、员工的安全培训、员工的安全参与和员工的安全意识[11]。可见,安全氛围的影响维度尚未形成一个较统一的划分,现有的影响维度也难以阐释和测度安全氛围,但大多涉及人、环境、管理等因素。本研究基于系统安全理论提出的系统安全事故涉及4个要素:人员、环境、机械设备和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因素,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但却是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4],因此,旅游地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施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共同构成旅游地安全的氛围,旅游地安全氛围包括人员安全氛围、设施安全氛围、环境安全氛围、管理安全氛围4个维度。其中,人员安全氛围具体由旅游地管理部门对游客安全的态度、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及安全监督行为、游客及居民对旅游安全的态度等内容构成;设施安全氛围包含旅游地游乐设施设备与游客防护用品是否齐全与先进等;环境安全氛围包含旅游地游乐场所自然与人文环境,如购物环境、乘车环境、社会治安环境、用餐环境及住宿环境的安全;管理安全氛围由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1.1.2 游客安全态度

Freedman提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意向3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12];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由认知、情感与意向3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情感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意向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12]。据此,安全态度则指对安全问题具有的心理倾向。安全态度包括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3个维度,其中,安全认知,主要指安全主体对安全的特性、本质、规律、规章以及活动对象、手段等知识、技能和法规的认知[13];安全情感是指人类对安全问题的感受与评价,它表现为热爱安全工作、仇恨违章作业、向往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遗憾安全知识欠缺、满意安全防护设施等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14];安全意向,就是人们预计遇到安全问题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它可以反映人们的安全意识水平[14]。本研究认为,游客安全态度是游客对旅游地环境整w(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的安全认知,对旅游地安全产生的具有价值判断和感彩的心理倾向,是对旅游安全的重要性进行估量后所产生的较为稳定的某种看法或意向。鉴于Freedman态度理论,本研究认为游客安全态度包括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情感和游客安全意向3个维度。游客安全认知是游客对旅游地某一安全对象(人、物、环境等)的特性、本质、规律、规章以及活动对象、手段等知识、技能和法规的认知。游客安全情感是游客对旅游地某一安全对象(人、物、环境等)的感受与评价,即对人、物或环境等所作的情感判断。游客安全意向是游客预计遇到旅游安全问题时,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它可以反映游客的安全意识水平。

1.1.3 游客安全行为

Borman等认为,安全行为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与事故有关的有意识的行动综合,通过一系列行动最终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15]。同理,游客如果缺乏经验、应急、救助、逃生等技能,很可能因无法及时自救而遇险[16]。因此,可以认为游客安全行为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遵守旅游地管理制度与章程,规避不安全及危险因素,主动参与旅游地安全环境建设。在安全事故中进行自我救助时,也能对其他游客进行救助,并最终达到保护自己及其他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为。

关于安全行为的维度,Neal和Griffin[17]、张江 石[18]、蒋丽和李永娟[19]、刘素霞[20]等人认为安全行为包含两个维度: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安全参与行为指员工参与安全讨论、应急演练活动等的行为;安全遵守行为指为了维持工作场所安全个人必须执行的关键活动,包括遵守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Griffin和Neal、张桂平认为安全遵守是员工为了维持工作安全而进行的活动,而那些自愿的安全行为,被称为安全参与的行为[21-22]。游客安全行为理应包括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两个维度。游客安全遵守是游客在旅游地进行旅游体验活动时,遵守旅游地安全管理规章和守则,依照安全须知,规避不安全及危险因素从事旅游活动的行为。游客安全参与是游客在旅游体验活动,不仅保护自身安全,而且还参与旅游地安全管理和安全氛围的营造,如通过对其他游客的帮助、引导和建议,在遭遇旅游突发事件时能积极参与应急救援等行为。

1.2 研究假设

1.2.1 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

自从企业安全氛围这一概念提出以来,研究的重点一直关注安全氛围结构的探索以及与安全结果指标之间关系的检验[23]。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讨论安全氛围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孙峻等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环境和安全意识对员工安全行为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24]。而管理层承诺对营造安全氛围起主导作用,并通过工作环境和安全意识作用于员工安全行为。刘海滨和梁振东研究表明,安全氛围通过影响不安全行为意向,进而影响不安全行为[25]。吴建金等发现,个体安全认知感在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26]。依据“刺激?态度?反应”理论,当游客进入旅游地,便会受到旅游地安全氛围这个环境变量的刺激,旅游地安全氛围中的人员安全氛围、设施安全氛围、环境安全氛围、管理安全氛围都会影响着游客的安全认知、安全情感以及安全意向,并最终促成游客安全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游客安全态度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1.2.2 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

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目前并没有得到非常严格的实证证明[27]。但现有的许多态度预测行为和行为意向的模式大量存在于消费领域的研究,如周应恒等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影响了购买意愿[28]。Kim和 Littrell采用Fishbein研究证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态度会影响他们对纪念品的购买意愿[28]。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安全管理中,员工面对所在企业的规章制度,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并且形成自己的态度,有些员工认可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其在行为方式上就会自觉遵守。心理与行为密不可分,游客安全行为必然经过复杂的心理过程。在以往的研究中,游客的安全观念意识被研究表明会极大地影响游客安全行为。吴必虎等研究发现大学生游客的旅游安全感知影响了出游决策行为[29]。邹统钎研究了探险旅游安全行为与探险旅游主体认知之间的关系[30]。谢朝武研究认为环境风险因素、旅游项目经营者、从业人员、安保条件及游客自身安全意识都对游客的旅游行为安全构成威胁[31]。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1:游客安全认知对游客安全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情感成分在态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是态度转变的关键,而行为倾向是伴随认知、情感而发生的,因此,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态度的本质就是人们对态度对象情感的强烈程度和趋向[32]。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2:游客安全情感对游客安全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大量研究证明,如果能够正确地测量行为意向,就可以非常精确地预测大部分的社会行为[33]。在对行为研究的各种理论中,理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个体对特定行为的意向越强,表示他越有可能执行该行为[34]。因此,旅游行为意向指的是游客要采取旅游行为的倾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3:游客安全意向对游客安全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理论模型构建

结合以上的理论基础和和提出的研究假设,运用“刺激-态度-反应”理论模型进行理论推演,本研究构建“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态度-游客安全行为”的理论模型(图1)。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测项发展

本研究涉及的研究变量包括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安全行为以及游客安全态度。研究变量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借鉴以往的研究文献中使用的成熟的测量量表,结合本研究对象和目的进行了适当修正。调查问卷包括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安全态度、游客安全行为测量题项以及社会人口统计特征题项4个部分,采用Likert 5级量表形式。

旅游地安全氛围的测量工具是参考Zohar提出的安全氛围测量量表[3]。安全氛围量表尚未存在统一的细分维度,但基本涵盖了“人员-机械设备-环境-管理”安全氛围4个方面。人员安全氛围题项包括“该地居民不会排斥外来游客、该地导游在导览前和游览过程中会提醒注意安全、该地景区(点)保安人员能够及时制止/警告游客的危险行为、该地游客之间有时会相互提醒注意安全”等。机械设备安全氛围包括5个题项,例如“该地旅游安全警示标识随处可见、该地酒店都有灭火器和安全出口标识、该地随处都可听到广播在播报景区相关信息、该旅游地水上游乐项目都配有救生衣及救生圈等设备”等。环境安全氛围包括5个题项,例如“该地商家明码实价没有遇到欺诈情况、该地没有听闻有游客被打/被盗或被抢情况、该地用餐后没有出现海鲜中毒情况、该地酒店住宿条件比较潮湿/蚊虫多、该地没有听闻有游客晒伤情况”等。管理安全氛围的题项包括“该地很多海上游乐项目都是私人承包的、该地海上游乐项目都配有救生员、该地旅游交通工具(车、船)没有超载情况”等。

游客安全态度测量工具参考了态度理论[12],将游客安全态度设置成“游客安认知”“游客安全情感”“游客安全意向”3个维度,游客安全认知的题项包括“我了解擅自游入非游泳区可能带来的危险、我了解脱离团队独自游玩可能带来的危险、我了解雨天户外游可能带来的危险、我了解野生动物对人类可能的伤害、我了解野外旅游需要准备一些自救物品”等;游客安全情感包括“如果我在旅游地不慎受伤会不由自主地慌张、如果在旅游地遭遇抢劫我会去追回被抢物、如果遇到旅游地人员拥堵/排队时间长我会烦燥以及参与探险游乐项目时我常常会玩得兴奋过头”等4个题项;游客安全意向包括“在旅游地遇到困境我一般是在无可奈何情况下才求助、在旅游地遇到困境我总是怀抱希望能找到解决方法、在旅游地遇到困境我会毫不犹豫寻找各种解决方法”等3个题项。

游客安全行为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参考Neal和Griffin[21]、吴建金等[26];张桂平[22]、胡艳等[35]的安全行为测量量表,包括安全遵守与安全参与两个维度。游客安全遵守包括“我遵守导游要求遵守的一些安全行为规范、我有时会提醒我的伙伴或其他游客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我根据旅游地安全标识牌内容对景区进行游览、参加刺激性游乐项目时我会根据工作人员的安全示范进行游玩、参加海上游乐项目等活动时我会按要求做好救生防护准备”等5个题项;游客安全参与的题项有6个,例如“在旅游地遇到困境我会报警求助、在户外旅游遇到困境滞留时我会保存食物备用、在户外旅游遇到困境滞留时我懂得如何避寒、在户外旅游遇到阻碍时我会放弃游玩原路返回、在户外旅游遇到困境滞留时我努力宽慰我的同伴、当看到其他游客遇到危险情况我会尽力帮助他”等。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调研地选择海南三亚和厦门旅游地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选择海南三亚和厦门作为样本点搜集数据主要是因为两地近年来曾有过“天价海鲜宰客”“游客与商贩打架”等负面新闻见诸报端,网络传递出的游客在旅游地的旅游经历和遭遇,揭示了旅游地的安全氛围。但在携程网口碑榜中,三亚则是榜上有名的游客最想去的旅游地之一。因此,调查该地的样本数据可以解释旅游地安全氛围是如何影响游客的安全行为。调研采用随机拦访的方式,主要以三亚和厦门各景区景点作为调研地,获取本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

本研究在小颖境跏疾馐灾后,经过对小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的问卷题项,再进行正式样本数据收集。正式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剔除了无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到84%。样本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在性别方面,男性占48.1%,女性占51.9%。从年龄来看,18岁以下的受访者较少,仅占0.8%,18~24岁的年青人占35.3%,25~35岁的年轻人较多,占42.9%,36~45岁、46~55岁和56~65岁以上的分别占10.3%、5.4%、4.4%,66岁以上人数较少,占0.8%。受教育程度特征中4.4%的受访者是初中以下文化,14.3%的受访者拥有高中或中专文化,28.4.0%的受访者拥有大专文化,本科文化受访者占45.4%,7.5%的受访者拥有研究生学历。在出游方式方面,通过旅行社组团的占40.3%,散客自由行的占59.6%。总体而言,从调查的正式样本数据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看,样本具有代表性。

3 结果及分析

3.1 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3.1.1 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值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发现旅游地安全氛围测量题项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748、0.700、0.728和0.844,游客安全态度测量题项的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789、0.810和0.754;游客安全行为测量题项的2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817和0.871,均高于0.7的标准,且各题项?总体相关系数均大于0.35,信度较为理想,说明各指标均通过了信度检验,各测量题项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内部一致性。

3.1.2 效度检验

在效度检验方面,本研究使用的测量题项均来自较为成熟的测量量表,且经专家意见修改,并经过初始测试修正,说明测量题项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对于建构效度,则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予以检验。检验发现:旅游地安全氛围测量题项的KMO值为0.866,大于0.7;巴特勒球形检验值为4967.096,自由度为153,显著水平均达到0.000;游客安全态度的KMO值为0.859,大于0.7;巴特勒球形检验的值为3698.972,自由度为78,显著水平均达到0.000;游客安全行为的KMO值分别为0.868,大于0.7;巴特勒球形检验的值为3964.722,自由度为55,显著水平均达到0.000,各维度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高于0.5,说明各测量维度的相关系数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明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3.2 研究假设检验

3.2.1 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影响机制测量的检验

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测量模型的建模原则,构建由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游客安全遵守和游客安全参与构成的结构模型。采用并采用AMOS 17.0软件对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以及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整体拟合优度分析,同时检验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影响作用的验证结果如表1所示,主要路径如图2所示。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分析看,χ?/df=1.815

3.2.2 游客安全态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检验游客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安全遵守、安全参与)影响关系的中介效应,依照以下3步进行分析:

第一步,以旅游地安全氛围为自变量,以游客安全遵守橐虮淞拷行回归分析,检验回归系数是否存在显著,若显著,继续进行检验。第二步,以旅游地安全氛围为自变量,以游客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第三步,以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和安全意向为自变量,以游客安全遵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游客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和旅游地安全氛围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同时观察旅游地安全氛围的回归系数的差异,进而判断游客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由表2显示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步回归模型中,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遵守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回归系数β为0.325,p值小于0.001;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在第二步回归模型中,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p

采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对游客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参与影响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第一步回归模型中,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回归系数β为0.325,p值小于0.001;在第二步回归模型中,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p

依据以上分析,计算得出中介效应的作用结果。其中,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情感和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遵守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94(0.383×0.245)、0.081(0.347×0.234)和0.056(0.227×0.246),同时,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情感和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遵守之间的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0.289、0.250和0.172。而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情感和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参与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35(0.383×0.092)、0.100(0.347×0.289)和0.009(0.227×0.038),同时,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情感和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参与之间的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0.074、0.211和0.018。

从游客安全态度中介效应分解情况可以发现游客安全态度的3个维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行为(安全遵守、安全参与)影响关系的中介效应、总效应以及中介效应的相对作用大小。显见,游客安全认知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遵守行为的中介作用相对于游客安全情感、游客安全意向两个维度的中介作用都较大;而游客安全情感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参与行为的中介作用相对于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意向两个维度的中介作用都较大;总体上看,游客安全态度的三维度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遵守之间中介效应的作用大于游客安全态度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参与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作用。

3.2.3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利用AMOS 1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如表1所示,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路径系数均在p

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的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之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54、0.48、0.3,p

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作用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来看: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遵守行为之影响路径系数为0.04、p

在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的作用中,部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游客安全认知对游客安全遵守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4,p

综合游客安全态度的中介效应检验,可以验证研究假设“H2游客安全态度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成立。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本研究以海南三亚和厦门旅游地的游客问卷调查数据为例,探讨了滨海型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安全态度和游客安全行为的结构效度分别进行检验,验证了各变量的测量题项均满足信度和效度要求。总结归纳出旅游地安全氛围包括人员安全氛围、设施安全氛围、环境安全氛围和管理安全氛围4个方面内容;游客安全态度由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情感和游客安全意向3个维度构成;游客安全行为由游客安全遵守和游客安全参与2个维度构成。

(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旅游地安全氛围、游客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与游客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的作用中,部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作用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通过游客安全态度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游客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遵守、安全参与行为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游客安全认知相对于游客安全情感、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遵守行为的中介作用都较大;而游客安全情感相对于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参与行为的中介作用都较大。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检验结果显示: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遵守行为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游客安全遵守行为指为了保护游客个人人身、财产安全所必须执行的关键活动。在对旅游地的回访调研发现,游客对旅游地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景区安全警示与安全提醒经常视而不见,不论是立在景区门口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还是散放在具有安全隐患点的警示牌,还是导游或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醒或建议,多数游客在旅游地仍然无法做到安全遵守。上述结论与在企业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影响关系研究,如叶新凤认为安全氛围对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6],存在差异。

(2)实证结果表明:游客安全意向对游客安全遵守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安全意向对游客安全参与行为具有负向影响。根据态度三元论,游客安全意向越强时,游客越可能会遵守旅游地安全规章制度。但当游客安全意向越强时,游客安全参与行为却可能越弱,这貌似与态度三元论的原理不符。但根据旅游者行为学理论,态度对象的属性对人们形成旅游态度而言,就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寻求的基本利益。换句话说,人们认为某一个具体事物的属性是否重要,与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有关[37]。游客安全参与行为是对安全环境建设的一种主动参与行为。游客安全意向涉及游客个人安全,而游客安全参与,则涉及更多的是旅游地环境安全的建设及其他游客的安全。因此,当理解了获益是人们旅游和决策关心的东西时,游客安全意向对游客安全参与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也就合理了。

4.2 实践启示

本研究通过探索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旨在通过研究结论引导旅游地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实践。

(1)针对旅游地安全氛围较差,但游客安全情感或安全意向很高的情况。利用官方网站或景区电子屏幕,实时监测并滨海旅游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信息,以及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旅游警示信息,引导游客安全游玩、防范风险。从目前来看,滨海旅游地设施氛围对旅游地安全氛围的作用却相当有限,尤其是设施氛围中的标识牌系统,游客常常对旅游地的标识牌视而不见。因此,在游客安全情感或安全意向很高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旅游地安全设施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进行引导。安全标识牌对每一个类型的景区都是传统和常见的,但在滨海旅游地,旅游安全事故多发易发,标识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标识牌设计时,可设计仿真的危险物放置在安全标识牌周围以引起游客的注意,如内容为“注意有蛇出没”的安全标识牌上可缠绕一只仿真蛇。内容为“风大浪急、请勿游泳”的警示牌,可搭配台风呼啸或海浪拍打海岸的音响效果,音响效果应与标识内容相呼应。

(2)针对旅游地安全氛围较差,游客安全情感或安全意向很低的情况。重视现场安全人员的配备。滨海旅游地,随时都可能发生游客私自下水游玩或进入危险海域的情况,同时,滨海旅游地常常多山,山海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攀爬拍照行椋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在游客安全情感或安全意向偏见的情况下,应考虑在游客旅游全过程,增加景点安全讲解人员,增强游客对滨海旅游地易发事故特点的了解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增加景区安全监督员,针对游客不遵守旅游地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制止和安全引导服务。端正游客安全态度,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旅游者的安全态度一直是旅游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历来的旅游安全与突发事故案例表明,应对当前一些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无规律可循的旅游突发事件的关键是游客本身的安全态度、防范技能与自救能力。滨海旅游地因特殊的安全环境,更需设置一个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每天定时组织游客(志愿者)参与安全演练和安全培训,这对营造旅游安全氛围和引导游客安全态度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主要探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影响机制,虽然研究结果支持了部分研究假设,但依然存在诸多研究不足:首先,在本研究量表设计中,主要参考国内外企业员工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的成熟量表,成熟量表本身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因企业安全氛围测量量表仍不成熟,本研究虽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维度,但还有待量表的开发和验证。其次,对游客的调研数据属于横截面数据,因此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的准确性。旅游地安全氛围是一种环境变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旅游业具有淡旺季特征,淡旺季的旅游地安全氛围以及游客安全行为都是有差别的。因此,需要未来进一步收集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此外,本研究的调查地点只选择了海南三亚和厦门两地,本研究的测量量表以及研究结论在运用、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旅游地安全氛围研究时,还值得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Zheng Xiangmin, Xie Chaowu.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Tourism Safety and Security Study(2016) [M]. Beijing: Soc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6: 123; 148. [郑向敏, 谢朝武. 中国旅游安全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123; 148.]

[2] Zheng Xiangmin, Xie Chaowu.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Tourism Safety and Security Study(2013) [M]. Beijing: Soc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3: 23; 283. [郑向敏, 谢朝武. 中国旅游安全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3; 283.]

[3] Zhang Xilin. A brief research on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in tour security accidents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3, 23(4): 542-546. [张西林. 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制初探[J]. 经济地理, 2003, 23(4): 542-546.]

[4] Wu Ying, Yang Yongjun. Discussion on the accident causing theory [J].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7, 14(1): 87-89. [伍颖, 杨用君. 事故归因理论探讨[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7, 14(1): 87-89.]

[5] Zohar D. Safety climate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mplications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0, 65(1): 96-102.

[6] Lu Bai, Chen Pei, Fu Gui. Research and design for the safety climate’s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1): 47-50. [陆柏, 陈培, 傅贵. 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研究与设计[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1): 47-50.]

[7] Brown R L, Holmes H. The use of a faetor-analytie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an employee safety climate[J]. Model Accident Analysis Prevention, 1986, 18(6): 455-470.

[8] Cooper M D. Phillips R A. Validation of a safety climate measure [A] // Annual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Conference, Birmingham: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C]. 1994: 3-5.

[9] Williamson A M, Feyer A M, Cairns D. 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safety climate: The role of safety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J]. Safety Science, 1997, 25(1): 15-27.

[10] Cooper M D. Phillips R A.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safety climate and safety behavior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4, 35(5): 497-512.

[11] Du Xuesheng. Research on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 Safety Culture [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10. [杜W胜.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化建设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10.]

[12] Hou Yubo. Social Psychology[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5: 112-113. [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12-113.]

[13] Zhang Yi. Safety cognition: Conception, construction and relevant variables[J].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2011, 27(12): 1139-1142. [张一. 旅游安全认知:内涵、结构及相关变量[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12): 1139-1142.]

[14] Wen Xingzhong. Civil Aviation Pilot Occupational Safety Consciousness Research [D]. Chongq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2008. [文兴忠. 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初步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8.]

[15] Borman W C, Motowidlo S J.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n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A] // Schmitt N, Borman W C.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3: 71-98.

[16] Wu Yuanyuan. On the security of backpacking tourism [J].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09, 31(S1): 53-56. [吴媛媛.背包旅游安全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1(S1): 53-56.]

[17] Neal A, Griffin M A. A study of the lagged relationships among safety climate, safety motivation, safety behavior and accidents at the individual and group level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 91(1): 946-953.

[18] Zhang Jiangshi, Fu Gui, Liu Chaojie, et 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climate and behaviour [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24(2): 15-18. [张江石,傅贵, 刘超捷, 等. 安全认识与行为关系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2): 15-18.]

[19] Jiang Li, Li Yongjuan. The role of safety motivation in safety performance model: A multilevel model from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0(1): 35-44. [蒋丽, 李永娟. 安全动机在安全绩效模型中的作用: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1): 35-44.]

[20] Liu Suxia, Mei Qiang, Zhang Zanzan. On the evolution of workers’ safety compliance behavior in 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Systems and Management, 2012, 21(2): 275-282. [刘素霞, 梅强, 张赞赞. 中小企业员工安全遵守行为演化路径[J]. 系统管理学报, 2012, 21(2): 275-282.]

[21] Griffin M A, Neal A. Perceptions of safety at work: A framework for linking safety climate to safety performance, knowledge and motivation[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000, (5): 347-358.

[22] Zhang Guiping. 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 safety climate on organization safety performance [J]. Softy Science, 2013, 27(4): 61-64. [张桂平. 组织安全气候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 软科学, 2013, 27(4): 61-64.]

[23] Liao Junfeng, Zhou Fan. Review and prospect of safety atomosphere [J]. Chinese Journal of Ergonomics, 2012, 18(3): 75-78. [廖俊峰, 周帆. 安全氛围研究回顾与展望[J]. 人类工效学, 2012, 18(3): 75-78.]

[24] Sun Jun, Yan Sen, Du Chuny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afety atomosphere on the safety perform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2014, 14(2): 60-64. [孙峻, 颜森, 杜春艳.建筑企业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实证[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 14(2): 60-64.]

[25] Liang Zhendong. Intervention of the miner’s unsafe behavi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machine-environment-management system[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14, 23(4): 20-24. [梁振东. 人-机-环-管系统管理视角下的矿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干预对策研究[J]. 中国矿业, 2014, 23(4): 20-24.]

[26] Wu Jianjin, Geng Xiulin, Fu Gui. Study on the impact of safety atmosphere to employee safety behavior based on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method [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9(3): 80-86. [吴建金, 耿修林, 傅贵.基于中介效应法的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3): 80-86]

[27] Wu Mingzheng. Theory and Experiment Study on Implicit Attitude [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4. [吴明证. 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8] Feng Jianying, Mu Weisong, Fu Zhetian. The review of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buy [J].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11): 7-9. [冯建英, 穆维松, 傅泽田. 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06, (11): 7-9.]

[29] Wu Bihu, Wang Xiao, Li Mimi. A study on perceptive evaluation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s on travel safety[J].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2001, 12(3): 62-68. [潜鼗, 王晓, 李. 中国大学生对旅游安全的感知评价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2(3): 62-68.]

[30] Zou Tongqian, Chen Yun, Hu Xiaochen. Study progress 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adventure tourism [J]. Tourism Tribune, 2009, 24(1): 86-92. [邹统纤, 陈芸, 胡晓晨. 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 旅游学刊, 2009, 24(1): 86-92.]

[31] Zou Qiaorou, Xie Chaowu. Tourist safety behavior: The origin and a review of domestic research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J]. Tourism Tribune, 2013, 28(7): 109-117. [u巧柔, 谢朝武. 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源起与国内近十年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13, 28(7): 109-117.]

[32] Wu Dayong. Study on shift work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J]. 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 2008, (2): 77-79. [伍大勇. 对组织管理中态度转变工作的思考[J]. 中国冶金教育, 2008, (2): 77-79.]

[33] Luo Xiaoguang, Liu Yu.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permarket customer repurchase intention [J]. 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11(6): 84-88. [罗晓光, 刘宇. 超市顾客重购意向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09, 11(6): 84-88.]

[34] Wei Ting.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mpirical Study on Educational Games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layers [D].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1. [魏婷. 教育游戏参与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5] Hu Yan, Xu Bailong. Intermediary effet-based analysis of effects of enterprise safety climate on safety bahavior[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4, 24(2): 132-137. [胡艳, 许白龙. 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 24(2): 132-137.]

篇5

关键词:单机紧急制动事故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问题提出

单机(指未牵引列车的火车头)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后停车,因机车撒沙铺于钢轨表面,会导致机车轮对与钢轨之间的轨道电路绝缘,造成区间没有机车占用的误判,从而使绿灯错误开放,引发后续列车与停留单机相撞的事故。如2005年8月20日、2009年6月4日、2011年1月14日,先后在郑州局、呼和局、武汉局发生同类事故,为何同类事故一再重复发生?究竟原因何在?为了帮助广大机车乘务员更好的吸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下面对近几年发生的3起同类事故进行梳理分析。

2.事故概况回顾

2.1郑州局14605次货物列车与前行停留单机相撞事故。

2005年8月20日,郑州局SS4-935机车担当14605次,22时17分运行至郑州局管内侯月线寺至磨滩间198公里896米处(11.2‰的上坡道),与前行51491次(新乡机务段SS4-974、SS4- 973两单机重联)尾部冲突,造成14605次机车一个台车脱线,小破2台,中断下行线6小时54分,构成货物列车脱轨大事故。

2.2呼和局东港839次货物列车与前行停留单机相撞事故。

2009年6月4日, 呼和局SS4-193机车担当53007次,3时45分运行至呼西一场至太格木区间664公里713米处,突然发现前方300米处有施工机械侵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列车以24公里/小时速度与施工机械相撞,于3时45分52秒停于665公里44米处。停车后,司机立即向太格木车站报告,由于电台干扰,司机汇报3遍,用时3至4分钟才汇报清楚。另一位司机下车检查机车,发现有后续列车开来,立即向后续列车显示紧急停车信号,后续列车于3时53分02秒与单机53007次相撞。后续列车为东港839次,编组102辆,计长112.2,总重2040吨,3时45分24秒通过呼西一场,3时52分31秒运行至664公里952米处(线路为弯道曲线半径900米),当时速度为54公里/小时,司机发现前方有车立即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制动过程中与单机相撞,中断行车2小时39分。

2.3武汉局10906次货物列车与前行停留单机相撞事故。

2011年1月14日,武汉局担当单机51956次(HXD1C-0007、0036双机重联),21时47分运行至襄渝线浪河至黄家营站间42公里643米处,机车列车管压力突然为零,列车于21时47分47秒被迫停于42公里303米处。停车后,值乘司机立即下车检查机车查找原因,并与附挂机车值乘司机取得联系,询问机车状况,当检查到附挂机车运行方向右侧后端时,听到附挂机车司机室下方排风不止,检查发现列车管防撞塞门与截断塞门间接头脱落;附挂机车机班二人一同对故障处所进行处理,第一位值乘司机回到司机室与黄家营站联控并要随乘司机用短路铜线对列车进行防护。此时,运行至该区间的10906次货物列车(HXD1C-0035机车担当),21时47分浪河站正线通过,21时58分41秒以74km/h速度运行至约襄渝线K42+503m处发现前方区间有车,立即采取紧急停车措施,21时58分49秒以68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区间停车的51056次发生冲突,构成铁路交通一般A4.2类事故。

3.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3.1郑州局“8.20”事故原因分析

(1)前行51491次双机重联机车发现前方线路上有行人,采取非常制动措施,机车自动撒砂,在钢轨表面和机车车轮踏面间形成绝缘层,造成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致使机车占用闭塞分区无显示,通过信号机全部显示为绿色灯光,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前行51491次紧急制动停车至事故发生间隔7分9秒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机车乘务员只知道下车去寻找可能被刮伤的人,而没有立即使用列车无线电话通知两端站,报告停车原因和准确的停车位置,是这次事故未能防止的重要原因。

3.2呼和局“6.4”事故原因分析

(1)前行53007次机车乘务员未落实“司机确认前方无运行障碍,应先将机车前移不少于15米停车”的规定,在联控设备作用不良时,仍然只是一味的进行联控,用时3至4分钟才将情况汇报清楚。

(2)列车调度员在接到单机在区间停车的报告后,未立即布置相关车站值班员通知该次单机的后续列车不得进入该区间。

3.3武汉局“1.14”事故原因分析

(1)前行51956次机车乘务员未及时向车站汇报,而是先检查处理机车活件,耽误了防止事故的时间,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前行51956次在区间停车后不能及时移动,机车乘务员没有按规定及时进行后部防护(短接轨道电路、拦截后续列车),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上述事故都是单机在自动闭塞区段采取紧急制动停车后,因撒砂量大造成轨道电路丧失分路,并出现单机占用分区而通过信号机不显示红灯的情况,且由于乘务员后续处置不当引发。

(1)郑州局2005年“8.20”单机紧急停车引发事故后,原铁道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自动闭塞区段单机运行安全暂行措施的通知》(铁运电〔2006〕79号)电报,对侯月线发生的后续列车与停留单机相撞的事故进行了通报,并提出要求:一是无论可否继续运行,司机均应立即向就近车站值班员报告停车位置,同时车站值班员应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列车调度员;二是列车调度员接到单机在区间停车的报告后,要立即布置相关车站值班员通知该次单机的后续列车不得进入该区间;三是司机确认前方无运行障碍,应先将机车前移不少于15米停车,再按信号显示要求和有关规定开车运行,并报告就近车站值班员。

(2)呼和局2009年“6.4”单机紧急停车引发事故后,原铁道部立即组织召开电话会议,强调要强化单机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

(3)武汉局2011年“1.14”单机紧急停车引发事故后,原铁道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自动闭塞区段单机运行安全措施的通知》(铁运电〔2011〕38号)电报,增加“单机在自动闭塞区间停车后,自停车时起2分钟内机车乘务员按规定完成短路铜线的设置防护工作。防护用品盒应方便使用、易开、易取。”的要求。

(4)新版《铁路机车操作规则》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单机(包括双机、专列回送的机车,下同)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停车后,具备移动条件时司机须立即将机车移动不少于15m,再按照先防护后报告的原则,在轨道电路调谐区外使用短路铜线短接轨道电路,然后向就近车站值班员或列车调度员报告停车位置和原因。单机被迫停在调谐区内时,司机须立即在调谐区外使用短路铜线短接轨道电路,然后向就近车站值班员或列车调度员报告停车位置和原因。

(5)新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335条第7项规定:单机、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停车或被迫停在调谐区内时,司机须立即通知后续列车司机、向两端站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报告停车位置(具备移动条件时司机须先将机车移动不少于15 m),并在轨道电路调谐区外使用短路铜线短接轨道电路。

5.分析与思考

由上述事故案例分析及采取措施可见,原因分析不透彻,安全预想及风险研判不细致,措施采取不得当,设备设施有缺陷,规章制度有漏洞等等都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

5.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非正常行为的表现,受生理、心理、个体差异、病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或者在系统设计时存在缺陷,受外部因素影响会造成人自身与机器系统不协调而导致失误。

5.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一般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判断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对预防和消除事故有直接现实意义。

5.3 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

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照明、振动、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会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综上,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发生事故,但是发生事故一定会有事故隐患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事故,往往与思想上疏忽大意有关,与不遵守规定守则有关。大部分事故发生前都有一定的预兆,“人”在防事故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我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的认知能力,就能最大程度预防和消除事故。

篇6

关键字: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方法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群众性及专业性较强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越发落后,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通过分析建筑的每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人员、施工材料与施工设施、环境,是构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导致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安全隐患较多,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本文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构建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1、重视现代安全科学理论

根据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人与物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由此,在心理学、行为学等基础上,提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能力;通过安全技术,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于建筑企业,除了重视人的可靠性与技术防护措施之外,需要重视组织管理因素。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将会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物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2、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所谓安全文化,指的是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持有的态度,或是对风险进行处理的相关规则。在企业中,安全文化指的是全体人员对安全的期望、行为模式、价值观与守则等。安全文化是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及管理效果。建筑施工需要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具体如下: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打造团队精神,建立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及行为规范,优化生产的环境;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建立安全激励与惩罚机制,如奖励机制、福利机制、安全考核机制等,充分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实行安全定置管理的安全管理模式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采取定置管理模式,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定置管理是一种针对人员、施工材料及设备、施工环境三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将三种因素进行协调与配合,最终实现最佳组合状态,实现建筑安全管理。安置管理的实现,需要以完成的施工信息为基础,其目的是实现人与物之间的最佳结合,通过整理、整顿施工现场,确保物品摆放符合现场规划,从而推动施工现场管理高效化与标准化,减少不安全因素。安置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设计、组织与实施、检查等内容,其中分析研究是基础,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建筑施工安全安置图,以此为标准,整改施工现场,并对实施过程及实际效果进行检查。通过这种管理模式,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进步。

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构建

1、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的技术构建

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的技术措施与方法主要包括耐失误设计及冗余技术两种。其中耐失误设计,指的是通过精心设计,利用设计来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或即使是发生失误,在设计保障下,也不会发生严重后果等。耐失误设计如:设计并应用误动自锁装置,实现失误无害化;使用连锁装置,防止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在颜色、形状及尺寸上进行设计,防止安装与连接出现问题等。冗余技术,其中冗余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在需要时运行,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备用措施,冗余技术,主要的特征就是生产装置出现一个或多个故障时,通过冗余技术,仍能确保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采取冗余技术,可以有效增加生产稳定性及安全性。在建筑施工能够应用冗余技术的地方很多,如设置备用系统,危险施工部位采取双人操作或人机并行等。

2、防止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构建

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技术构建,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安全性。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找出影响建筑安全的危险源并消除,影响建筑安全的危险源很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消除危险源的主要措施。积极使用无毒材料及生物技术,减少甚至消除危险源。第二,采取限制技术,限制能量与危险物质,如在建筑施工中,采取控温、限压及限位等措施。第三,隔离手段,对能源或危险物质进行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或采取物理措施进行隔离等。

3、减少施工故障发生的技术构建

减少施工故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首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备安全运行与施工工序顺利进行的保证。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需要从施工安全、施工效益等方面出现,确定安全系数;其次,提高建筑物、施工设备及附件可靠性,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能够安全平稳的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可靠性,需要进行冗余设计,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等;最后,做好安全监控措施,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对施工技术参数进行监控,对操作规范进行监控,减少故障发生。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建筑施工之前,项目负责人及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标准及要求,确保建筑施工符合设计标准,并做好安全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及步骤进行技术交底。通过技术交底工作,减少施工安全隐患,从而确保施工进度及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总之,随着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问题。为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就需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属于一种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本文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及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构建出发,提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及品质, 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最终为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明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预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篇7

本学期,我校在“平安校园”创建成果上,认真按照信阳市教体局文件、会议精神,把“安全无小事,时刻保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扎实开展了学校安全工作,现总结于下:

一、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我校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了针对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值班、门卫管理、集会和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报告等制度,还制定了火灾事故、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被盗案件、食品中毒事件、等方面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将相应的安全制度的执行责任一一落实到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全体教职工,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使全体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工作者”的思想,主动把学校安全工作与各自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在思想上建立起一道安全防护线,我校在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同时,制定了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定,明确了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特别突出执行安全责任的奖惩措施,做到了制度建立、责任明晰、奖惩分明,保证了学校安全管理无一真空、无一漏洞。

二、着力硬件,完善设施

在信阳市教体局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11月份我校投入8000余元对楼舍的内墙进行修缮、彻底解除了校舍方面的安全隐患。

12月我校在各班教室窗户后重新焊接钢筋,增加了一扇厚铁大门,大大增强我校安全防盗工作的有效性。

三、加强检查,排除隐患

我校属典型的农村小学,针对农村学校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学校突出加强了学校安全防范,始终如一地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排查、防范制度,以确保万无一失。

一是开学前一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在检查中,明确检查范围、重点,对学校校舍、教学设备、消防设施、等逐一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并经刘校长亲自签字后,方可在开学时投入使用。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学校立即组织整改,以确保开学时正常使用。

二是加强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学校对重点安全部位,强化警钟长鸣意识,做到了时时检查、处处留心,严加防范。学校建立并严格执行了每月定期检查制度,并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安全隐患,学校立即采取措施,切实整改。

三是学校建立“安全月查报告制度”。为了强化安全工作督查与整改,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底对校园安全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制度落实情况、各安全责任人执行情况和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检查后及时向信阳市教体局填报了学校安全工作情况。

四、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在狠抓安全管理的同时,我校针对农村学生安全意识差的问题,将安全教育作为中心任务,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从根本上防止人为安全事故发生。

篇8

论文关键词:企业;培育;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好安全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常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常常不知道文化建设应该从哪里入手,无所适从。因此,本文结合文成供电局工作实践,围绕“大安全”的理念,就如何培育安全文化谈些看法。 

一、企业文化的结构 

假如把企业文化看成为一个瓜果的话,企业文化应分为:表层即物质文化层,浅层即为行为文化层,中层即为制度文化层,深层即为精神文化层。 

1.物质文化层 

物质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结构的外表部分。供电企业表现为: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统一质量。应该说,自从统一推行了“国家电网”品牌的应用后,使供电企业的物质文化层有了丰富的内容。同时,实行同业对标后,供电质量(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也奋勇进位,真正地把企业文化凸显出来。 

2.行为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是企业在塑造自已文化行为时必须建立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企业公共关系的规范。供电企业表现为:向社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推出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服务;与当地政府会谈电网发展规划并签署会谈纪要;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客户建立了和谐的公共关系;员工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进行两改一同价和户户通电工作;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体活动。 

3.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结构的中间部分,是企业物质、精神、文化的桥梁。供电企业的表现为:推出了《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关于违反国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的处理规定(试行)》、《浙江省电力公司查处行风建设违规行为(试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员工服务“十个不准”》等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责任权利。 

4.精神文化层 

精神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价值观、管理观念、企业精神和组织、道德及教育的具体体现。供电企业的表现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管理理念;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的奋斗目标。 

二、培育安全文化的途径 

在这里,笔者把“大安全”理解为生产安全、形象安全、政治安全。培育以电网和员工安全为核心的生产安全文化,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形象安全文化,以干事干净为重心的政治安全文化,为构建和谐文化,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1.培育以电网和员工安全为核心的生产安全文化 

(1)培育生产安全理念文化。通过广泛开展“安全第一”的宣传教育、安全形势教育、“安全在我心中”演讲、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及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员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培育职工个人和群体的安全价值观、敬业精神。要通过网络、报纸、宣传栏、安全教育室等载体,广泛营造“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等理念,继续开展安规、运规的调整工作,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每年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就是全国范围的一次安全教育方式,深受广大员工的欢迎。 

(2)培育生产安全行为文化。要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手段,如开展全员安全素质“人人过关”培训活动等,提高职工的基本素质、作业技能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安全规程岗位过关”专项活动等有效活动载体,努力抓好员工的行为养成“安全规程岗位过关”专项活动。提高员工的自控能力,就是要从日常行为抓起,要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培育每一个人、规范每一个人,使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使职工不仅能正确掌握安全技能,而且要继续开展“反违章”活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让遵章守纪成为习惯。要重视职工的安全心理,认真研究职工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使脱离安全生产的行为回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要重视高温等恶劣天气下的安全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送清凉、保安全、促和谐”活动。 

(3)培育生产安全环境文化。要保证必要的投入,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探索现代安全管理手段,推广应用各种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要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既重视职工的物质需求,更得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通过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美化职工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提高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尽可能满足职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追求,激发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要抓好安全品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本单位安全管理、基础建设、队伍素质的实际,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引领干部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积极向社会宣传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2.培育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形象安全文化 

(1)培育形象安全理念文化。大力开展“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服务文化,形成对“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生命线”的广泛认知与认同;营销队伍的人员结构、人员素质显著增强;电力供应更加可靠,服务流程更加高效,服务方式更加灵活,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努力让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赞誉。积极开展“关爱客户”活动。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关爱客户”不但是情感上对服务理念的升华,更是每位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关爱客户,还要树立“四个理念”。一是树立“我就是企业形象”的责任理念,开展95598和其他营销人员的劳动竞赛,人人从我做起,从本岗位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为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作贡献。二是树立“以客户满意为宗旨,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质量理念,进一步推行电费充值卡的运用,通过高科技的应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设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三是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的服务理念,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着想,科室为一线着想,企业为客户着想。四是树立“诚信、高效、共赢、发展”的营销理念,建立与客户之间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2)培育形象安全行为文化。树立“大营销、大服务”观念,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在优质服务中所承担的职责。深化“1358”优质服务工程,以夯实“电网基础”、推进“三大中心建设”为重点,以“五项连心活动”、“客户服务”为基础,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全面开展。把“社会开放日”作为与客户沟通的载体。改善业扩流程,强化后台支撑,建立窗口部门的紧密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内部信息通畅,细化内部各保障环节工作规范及考核办法,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整体营销新机制。 

(3)培育形象安全环境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开拓,供电量不断增加,电网建设与改造显得尤其重要。可想而知,供电网络差,电网不坚强,有电供不上,势必影响服务的质量和信誉。因此,要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力度,优化供电环境。同时要加强营业窗口建设,各类服务设施应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供电营业场所服务功能设计人性化、便捷化。 

3.培育干事干净为核心的政治安全文化 

(1)培育政治安全理念文化。强化“廉洁教育100%”活动,努力实现廉政教育面全覆盖,令干部、党员、员工教育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遵章守纪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员工队伍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品质,确保廉洁教育“人人过关”,形成“干事、干净”的廉洁理念,要让员工像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注重理想信念的保健,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理念和信念这个“总开关”不出故障。自觉遵守廉洁的各项规定和制度,不要盲目攀比,使欲望变成贪婪。欲望和贪婪仅仅是一步之遥,天堂与地狱也仅仅是一步之遥。要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同时,心底无私、清正廉洁、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要做到自觉接受监督,正确对待监督,感激理解监督。 

(2)培育政治安全行为文化。努力倡守以制度规范权力的道德流程。在制度治权上,进一步完善包括人、财、物、营销在内的各项动力运行内控制度,同时加强对重点岗位、环节人员的权力制约,使权力的行使有章可循。在程序治权上,制定《党委“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在监督治权上,制定《三项谈话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礼品登记等廉洁制度。在奖惩治权上,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家庭助廉承诺书》,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建立廉洁从业的一道道防线。 

(3)培育政治安全的环境文化。借用多种脑子,营造“干事干净”的政治安全氛围,形成自警、自律、自醒的常态机制。一是借用他脑,与检察院、当地纪委共筑联合预防体系。根据反腐倡廉形势,不定期地邀请检察院反贪局和当地纪委的办案人员进行案例分析,讲解和分析商业贿赂、渎职、贪污、受贿、挪用等职务犯罪的定义、形成的过程、产生的后果,形成企检共同预防腐败的体制和机制。组织中层干部、重要岗位人员前往监狱进行参观和听取劳改人员的现身说法,组织人员旁听贪污受贿案件的庭审等。二是利用电脑。定期组织人员观看《人民的好书记牛玉孺》、《扭曲的人生》、《欲望放纵的悲剧》、《任长霞》等廉政方面的教育片;开展手机发送廉政短信活动;给员工时常的提醒和警示。将“廉洁户”、“廉洁作品”放在局域网,使广大员工懂得“廉者荣耀万代、腐者遗臭万年”。三是动用群脑。举办中层干部家属沟通会,畅谈“贪是身边吃人虎,廉是心中幸福灯”的感想,开展“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洁诚信、忠诚事业”的大讨论。给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赠送《画说职务犯罪学习笔记本》、《警示与戒鉴——百例典型职务犯罪剖析》等书刊,还举办“知荣辱、明廉洁、促和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廉洁之光”文艺晚会等。 

三、培育企业文化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个基层单位,温州电业局的企业文化承接、体现国家电网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的理念表达,体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一体化的特性,但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生产安全文化、形象安全文化、政治安全文化等文化体系。 

因此要把握下列几个问题: 

1.需有长期计划 

任何一种文化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要把企业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竞争力、与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建设纳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使文化与企业发展充分融合。 

2.要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新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新《纲要》要求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

幼儿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的身心健康,身体发展等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幼儿的可塑造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生命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因为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安全意识要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培养正确的态度要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形成安全行为方式要着眼于幼儿的自觉主动。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安全的行为方式呢?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与途径:

1.整合各科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合各科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的自我保护知识,是我们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教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小小眼睛真有用”、“眼睛里的世界”、“摸人”、“眼球操”、“眼睛生病了”“我看不见了”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体验眼睛障碍的害处,教育幼儿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又如:在认识危险的火时,我设计了“灭火小实验”、“消防灭火队”、“失火了怎么办?”等系列活动。这样,在系列活动和游戏中,小朋友动手动脑,亲自参入活动,愉快的获得了自我保护的感性知识,并得到了具体的操作技能。

2.设计情景活动,获得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保护知识和方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认识“119”、“120”、“110”等电话号码时,其中有一项活动设计是“神奇的电话号码”,我通过木偶表演,创设了森林小动物遇到困难和险境寻求帮助的游戏情景,幼儿情绪高昂,积极参入分析讨论,主动的获取了知识,并且印象特别深刻。

另外,让幼儿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次活动中,我创设了“爸爸不在家,妈妈晕倒了”这一情境,让小朋友分析讨论这时你怎么办?通过讨论,幼儿得到以下答案:①寻求邻居帮助;②给爸爸、爷爷奶奶打电话;③拨打120电话;④拨打110请警察叔叔帮助。这说明他们已具有了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3.创设环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迁移默化的,幼儿能自然的接受,印入脑海,增强意识。

物质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墙角和各区活动角,如绘制图片:走人行道、不碰电线和开关、不把异物塞入五官等,将这些图片布置在墙上,定期更换。教师可随时引导小朋友观察:图上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道理?另外在班内设“小药箱”,里面备些棉花、纱布、创可贴等,让幼儿认识名称,知道用法。

心理方面,教师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做危险动作,不放置危险物品在幼儿触到的地方,组织活动时,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让幼儿深深感到老师时时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自己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

此外,幼儿园在创设园内环境时,也要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地方,排除不安全隐患,我园对幼儿的大型玩具,幼儿盥洗室、走廊等易发生不安全的地方都进行了修缮。

4.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的基础

通过各种活动,让家长逐渐改变旧的观念,减少包办代替,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这是我们进行自我保护活动教育的基础。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许多家长常有这样的疑问,幼儿园那么多孩子在园一周都没事,为什么一回到家里不是这儿破了,就是那儿伤了。其一:幼儿回到家里后老师讲的安全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淡忘;其二:家长对幼儿放任自流,不闻不顾;因而使幼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离园和放假前教师向幼儿要重复进行安全教育,还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以谈话或出通知的形式告诉家长在假期里要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平安返园,不带幼儿参与一些冒险性、危险性活动,不得对幼儿放任自流,把幼儿一个人放在家,不要让幼儿玩电、玩火、玩水等危险活动。让家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幼儿牢记安全守则。在这方面,我园就做得比较好,在每次放假前,班里出一个安全通知,园里对每一位家长朋友都会有一个安全公约,对孩子有一个安全守则等,这就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幼儿安全的责任心和警惕心,加大了幼儿的安全地力度。

5.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训练自我保护行为

5.1参观活动。如:带幼儿参观消防队,请消防员叔叔讲灭火的知识和着火了如何保护自己;带幼儿参观马路交通,在活动中,小朋友会发现“那个人不走横线”、“那辆自行车闯红灯了”、“那个叔叔怎么跨越栏杆?”这说明他们能明辨是非,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这种形象的现场教育,更易被幼儿接受。

5.2游戏活动。如:游戏《大马路》,我事先准备红绿灯标志,场地上布置出大马路:有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人行横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以在人行横道上自由行走;亮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小朋友不能再前行。游戏二:过马路,我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过马路,看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整个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走和反应能力,更让幼儿清楚得了解到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5.3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有针对性的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如:一小朋友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也很紧张,我马上让出血者坐下,细心的给他止血,并安慰他:“不要怕,血马上就会止住的。”全班小朋友都看了我处理这件事的全过程,于是事后讨论中我提出问题:“某某鼻子出血了,你心里觉得怎样?如果老师不在,你会怎样做?”因为有了刚才的观察,幼儿都有了办法:①让他别怕,坐好别动;②用绵球止血;③用毛巾冷敷。一个偶发事件,让幼儿学到了处理外伤的方法。这类的事情很多,如滑滑梯、玩大型活动玩具时,怎样做才能安全,再如怎样入厕才安全、怎样安全的用笔写字画……在一切活动中我们都要随时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篇10

关键词:建设施工;安全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0 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某一个企业名誉和该单位管理工作的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则会存在最大的隐患,最大的危险,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同时安全管理的好坏还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效益。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共同关心的问题。

多年的施工员生涯使笔者体会到施工管理对整个建筑的重要性。下面谈谈笔者在施工管理实践中的点滴心得。

1安全管理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做好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安全不仅带来含价值因素的经济效益, 还带来包含非价值因素( 健康、安定、幸福等) 的社会效益。安全具有两大基本功能: 第一, 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 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的功能; 第二, 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

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 可用损失函数L( S) 来表示:

L( S) =L exp(l/S)+L0( 其中l> 0, L> 0, L0< 0 ) ( 1)

第二种功能称为“本质增益”, 可用增值函数I( S) 来表示:

I( S) =I exp( - i /S) ( 其中I> 0, i> 0 )( 2)

安全总体经济功能, 可用安全功能函数F( S) 来表示:

F( S) =I( S) +[- L( S) ]=I( S) - L( S) ( 3)

以上三式中, L、l、L0 均为统计常数。

图1 中, 增值函数I( S) 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增大, 但I( S) 值是有限的, 最大值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功能。损失函数L( S) 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减小, 当系统无任何安全性( S=0) 时, 从理论上讲损失趋于无穷大, 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 当S趋于100% 时, 损失趋于0。无论是“本质增益” ( 安全创造正效益) 还是“拾遗补缺”( 安全减少负效益) , 都表明安全创造了价值。

当安全性S趋于0即系统无任何安全保障时, 系统不但毫无利益可言, 还将出现趋于无穷大的负效益( 损失) ;当安全性S到达SL点, 由于正负功能抵消, 系统功能为0, 因而SL为安全性的基本下限; 当S> SL后, 系统出现正功能; 当S值趋近100% 时, 功能增加的速度逐渐降低, 并最终局限于系统本身的功能水平( 如图2所示) 。这说明建筑安全维护了系统的创值功能, 从而也体现了其自身价值。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

2.1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表征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 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 物的不安全状态须采取实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工业复杂系统, 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消除事故; 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 事实上已成为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建筑施工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 人、设备、环境三类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根据布尔代数原理, 描述这四类因素的逻辑关系, 可用如下公式:

T =X1( X2+X3+X4) =X1X2+X1X3+X1X4( 4)

式中, T 代表事故; X1 代表导致事故的管理因素; X2代表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 X3 代表导致事故的设备因素;X4代表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

公式( 4) 表明, 导致事故发生的四类因素中, 管理因素的结构重要度最大, 制约着其他三类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必然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缺陷,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 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的模式和规则。对企业来说, 它是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对企业的成功与否影响极大。为了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 建筑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思想, 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

第二, 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 积极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

第三, 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不搞形势, 不走过场, 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 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第四, 建立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 包括安全奖励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员工福利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等。

2.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 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 通过对现场的整理、整顿, 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 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 使其随手可得, 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 达到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等内容。分析研究是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 深入施工现场, 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 对生产工艺、设备、工具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进行研究。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 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 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实施程序步骤。

3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3.1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一是耐失误设计。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用不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 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 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等。

二是冗余技术。IEEE可靠性协会对“冗余”的定义是“在需要时运行并完成指定功能的备用措施”。它的特征是只有一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 装置) 发生故障, 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 或人机并行, 采用备用系统等。当然, 防止人失误的措施还有很多, 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3.2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一是消除危险源, 尽量减少和降低危险程度。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工艺的替代, 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等, 都能够达到消除和减少危险源的目的。

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措施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如限位、限压、控温等。三是隔离。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分隔措施, 或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和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

3.3 采取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

一是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 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 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辨证统一地进行分析,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

二是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具体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

三是安全监控。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 控制某些技术参数, 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 从而避免事故。

3.4 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建筑工程开工前, 项目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现场管理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 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施工过程中, 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 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同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以增强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都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隐患, 如果预见不到, 安全管理措施不善, 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益, 乃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4 结束语

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要创新监管手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以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能真正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丁大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篇11

[关键词]市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对策

1 引言

近年来, 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资料显示, 2009年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745.8亿元, 同比增长19.7% ,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18 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 , 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建筑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 2009年全国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288起, 死亡2607人, 居工矿商贸领域第二位。造成建筑行业事故频发的原因十分复杂, 主要有: 建筑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生产的现状不相适应; 建筑安全交叉管理突出; 建筑企业粗放经营, 管理水平较低; 施工工序及安全技术复杂, 不稳定因素较多; 建筑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建筑安全研究滞后等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 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技术作了深入研究, 以期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率, 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 建筑安全价值及效益分析

安全需要投入, 安全也带来效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安全不仅带来含价值因素的经济效益, 还带来包含非价值因素( 健康、安定、幸福等) 的社会效益。安全具有两大基本功能: 第一, 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 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的功能; 第二, 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

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 可用损失函数L(S) 来表示:

L( S) =Lexp(l/S)+L0 ( 其中l> 0, L> 0, L0 < 0 ) ( 1)

第二种功能称为“本质增益”, 可用增值函数I( S) 来表示:

I( S) =I exp( - i /S)( 其中I> 0, i> 0 ) ( 2)

安全总体经济功能, 可用安全功能函数F( S) 来表示:

F( S) =I( S) +[- L( S) ]=I( S) - L( S) ( 3)

以上三式中, L、l、L0 均为统计常数。

图1 中, 增值函数I( S) 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增大, 但I( S) 值是有限的, 最大值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功能。损失函数L( S) 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减小, 当系统无任何安全性( S=0) 时, 从理论上讲损失趋于无穷大, 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 当S趋于100% 时, 损失趋于0。无论是“本质增益”( 安全创造正效益) 还是“拾遗补缺”(安全减少负效益) , 都表明安全创造了价值。

当安全性S趋于0即系统无任何安全保障时, 系统不但毫无利益可言, 还将出现趋于无穷大的负效益( 损失) ;当安全性S到达SL点, 由于正负功能抵消, 系统功能为0, 因而SL为安全性的基本下限; 当S> SL后, 系统出现正功能; 当S值趋近100% 时, 功能增加的速度逐渐降低, 并最终局限于系统本身的功能水平( 如图2所示) 。这说明建筑安全维护了系统的创值功能, 从而也体现了其自身价值。

3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

3.1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表征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 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 物的不安全状态须采取实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工业复杂系统, 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消除事故; 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 事实上已成为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建筑施工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 人、设备、环境三类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根据布尔代数原理, 描述这四类因素的逻辑关系, 可用如下公式:

T =X1( X2+X3+X4) =X1X2+X1X3+X1X4 ( 4)

式中, T 代表事故; X1 代表导致事故的管理因素; X2代表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 X3 代表导致事故的设备因素;X4代表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

公式( 4) 表明, 导致事故发生的四类因素中, 管理因素的结构重要度最大, 制约着其他三类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必然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缺陷,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 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的模式和规则。对企业来说, 它是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对企业的成功与否影响极大。为了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 建筑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思想, 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

第二, 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 积极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

第三, 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不搞形势, 不走过场, 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 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第四, 建立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 包括安全奖励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员工福利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等。

3.3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 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 通过对现场的整理、整顿, 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 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 使其随手可得, 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 达到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等内容。分析研究是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 深入施工现场, 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 对生产工艺、设备、工具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进行研究。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 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 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实施程序步骤如图3 所示。

4安全技术对策与措施

4.1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一是耐失误设计。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用不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 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 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等。

二是冗余技术。IEEE可靠性协会对“冗余”的定义是“在需要时运行并完成指定功能的备用措施”。它的特征是只有一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 装置) 发生故障, 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 或人机并行, 采用备用系统等。当然, 防止人失误的措施还有很多, 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4.2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一是消除危险源, 尽量减少和降低危险程度。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工艺的替代, 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等, 都能够达到消除和减少危险源的目的。

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措施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如限位、限压、控温等。

三是隔离。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分隔措施, 或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和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

4.3 采取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

一是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 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 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辨证统一地进行分析,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

二是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具体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

三是安全监控。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 控制某些技术参数, 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 从而避免事故。

4.4 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建筑工程开工前, 项目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现场管理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 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施工过程中, 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 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同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以增强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都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隐患, 如果预见不到, 安全管理措施不善, 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益, 乃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5 结语

篇12

1.加强联系,共同管理

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校园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离开校园的生活中也能够受到安全教育的影响。班主任在这方面应该主动与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其他老师加强联系,让家长和学校领导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初中学生在这一个年龄阶段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很容易做出一些影响自身安全的行为,因此从各方面同时对其进行监督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

2.利用班级活动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定期的班级活动,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藏族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安全事故,可以让出现过安全事故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亲身体会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同时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讲解如何防止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并发现存在于自身周围的安全隐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身边的不安全因素何在,以及如何去防止这些安全隐患所带来的危险。还可以带领学生熟悉校园内的环境,对其告知在校园中容易形成安全事故的行为,在实地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还可以开展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安全演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如何防范自然灾害和在灾害发生时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同样的,开展人工呼吸、烫伤救护等内容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处理紧急状况的技能,初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在处理紧急事故时常常会慌乱,因此班主任应该悉心指导,教育学生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保持冷静选择合理的做法。

3.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不能随时都陪伴在学生的身边,因此让学生自觉地相互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从这方面来看,可以成立起小组,让学生自主地制定出班级的安全守则,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这些守则。同时选举出班级安全的负责人,轮流对班级的安全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进行汇报,定期对班级的日常情况进行总结,对班级的管理办法进行及时地改善。建立起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定期召开班会,让学生对自己出现的行为进行自主的评价,寻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对其进行督促教育,以消除安全隐患。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及时地表扬,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安全意识的积极性,对存在不安全行为的学生也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并及时矫正。只有学生形成了自我管理的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4.将安全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初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往往会认为一些小事不会对自身安全产生太大的影响。而班主任应该注意教育学生“安全无小事”的道理,将安全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安全防范就在自己身边的道理。注意随时随地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安全知识,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安全隐患,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和观看安全教育的相关的资料。班主任应该保持耐心,除了在教学活动中以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保证自身安全不受到威胁,许多的安全事故都是发生在课余时间,因此在课余时间的安全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以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也要保持安全防范意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总结

篇1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166-01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是指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以及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工程。现今,水利水电工程大规模开展,我国对其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十分重视,相应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指导和规范,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由于自身特点,如施工工期长,施工场地复杂等,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格局有三个层面:第一,国家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强制性约束;第二,鼓励企业通过(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使企业的安全管理走向国际化、标准化。第三,具体生产项目各方的现场安全管理,结合现场情况,各参与方通过安全生产要素管理,群众参与监督,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指出:要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政府统一领导”:指国务院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综合和专业管理,主要是监督。“部门依法监管”: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企业全面负责”:指建设工程各企业(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群众参与监督”:指群众组织、劳动者应该对危害职工健康安全的现象提出意见进行抵制或者越级上告,真正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全社会广泛支持”:指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安全健康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使“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形成共识。

二、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事故成因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事故概率较高,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主要的事故主要有:车辆伤害、高空坠落、起重伤害、坍塌事故、触电事故、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1、 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水利水电的安全事故中,人的因素是发生事故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上七种事故几乎每一种都有可能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地下,技术能力不达标,没有按照安全守则操作等。

2、 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设备原因是除了人为因素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安全事故致因。设备主要包括水利水电施工的设备和安全防护设备等,水利水电施工作业是劳动密集型作业,作业人员众多,且类型众多,导致了施工的复杂性和事故的高发性。

3、施工的环境的因素。水利水电施工的施工环境一般都是复杂而恶劣的,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施工环境。虽然环境因素是发生事故的主要致因之一,然而事故的出现通常不适单一的环境因素,而是影响着人和设备因素,是导致事故出现的简介因素。

三、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1、进行安全隐患事前分析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事前分析控制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进行安全隐患事前分析主要是准确找到危险因素,理论上要了解危险源的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其次要在事前分析中兔兔制度和和规范化,必须做好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检出检查到位。

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经常地组织员工学习有关安全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熟悉本班组、岗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生产工艺技术和安全卫生技术知识,组织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及预防事故的模拟训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应急能力。

3、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劳动组织的细胞,企业的生产活动要靠班组去实现,上层的决心再大,规划再好,如果不能层层传递到班组加以落实,完成各项任务就是一句空话。所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班组这根针能否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对企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班组建设不但直接关系到生产率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的好坏。因此,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

4、加强安全管理监管力度

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工作具有全体性,不是少数领导和安全机构的事情,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都要积极参与到工程安全管理中去,让安全施工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此,施工单位只有充分挖掘基层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使每一个职工都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怀有侥幸心理,每一个操作都按照安全守则来执行。对于安全工作的指标要层层分配,从人的角度来遏制安全事故的产生。

5、加强施工环境现场的管理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因此加强施工县长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尤为重要,提高施工标准化水平。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具体有加大环境检查力度检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庆康,有关人员安全之策履行情况等,主要通过巡检的方式进行。由于施工环境管理是一项日常的工作,因此时时保持警惕性以及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6、纠正错误的管理方式

水利水电安全管理方式需要做到科学合理,尽管安全管理是由领导来主持的,但具体的执行时依靠每一个现场员工,因此当基层员工发现安全管理上的问题或疏漏要及时上报,因为安全管理与现场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错误的管理方式对员工的安全将产生莫大的威胁。

而管理者也要相应地增加基层与管理层无阻碍的沟通渠道。安全管理不是儿戏,任何一个小问题最后都可能造成大事故,所以从事水利水点工程施工的所有部门都要努力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人参与,人人相互监督。

四、结语

水利水电安全施工不仅仅是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证,也是国家发展、工程施工水平的标杆。安全问题永远是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及早发现工程隐患,及早处理,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邹勤.水电站大坝施工的安全问题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7)

[2] 郑绍文.常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问题和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3] 李增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3(19)

[4] 王秀霞.水利大坝安全施工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5] 程亮.水利大坝安全施工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

[6] 李欣.水利大坝安全施工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7] 宁丰梅.水电站大坝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

[8] 周廷颢.建筑工程整体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浅谈[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8).

篇14

一、问题的现状

1、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尽可能时刻跟在孩子身边,以包办代替为主,以逃避危险为主,却很少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而当孩子走入社会,却又希望孩子能独立应对各种大小安全事情。家长的近期做法与自己和社会最终期望明显脱节,形成矛盾。

2、幼儿园方面。幼儿园一方面是为保住生源,吸引家长,对家长的过渡保护等不合理要求予以承诺,进而要求教师去实施;另一方面教师为追求效益,确保安全,纪律、限令过多,规则的权威性、工具性、目的性特点突出。在这一过程中又因为说教过多,片面讲解规则、纪律,相应的幼儿活动较少,又导致幼儿的认知与行为脱节。

3、社会方面。过分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的事情和现象不断发生:大型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公共场所设施对幼儿的适宜性不能体现出来,少数不法分子对幼儿人身安全侵犯、危害事件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成为家长和幼儿园最担心的问题……

以上种种现象和现状与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尝试、探究的愿望等特点交织在一起,形成矛盾。幼儿园要想切实有效地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除了必须克服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外,还应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效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园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增强幼儿安全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一次,我发现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与幼儿进行商量,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但幼儿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把班内的电视机及电门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进行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安全保护意识

1、整合各科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安全保护意识。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保护知识,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小小眼睛真有用”“眼睛生病了”“我看不见了”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体验眼睛障碍的害处,教育幼儿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这样,在系列活动和游戏中,小朋友动手动脑,亲自参与活动,愉快的获得了自我保护的感性知识,并得到了具体的操作技能。

2、参观活动。如:带幼儿参观消防队,请消防员叔叔讲灭火的知识和着火了如何保护自己;带幼儿参观马路交通,在活动中,小朋友会发现“哪个人不走横线”、“哪辆自行车闯红灯了”、“哪个叔叔怎么跨越栏杆?”这说明他们能明辨是非,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这种形象的现场教育,更易被幼儿接受。

3、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安全教育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游戏:过马路,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一起过马路,比一比,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通过游戏,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也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安全保护技能,提高了安全保护能力。

4、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毛毛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马上让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幼儿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并让幼儿讨论:“毛毛鼻子出血,你心里觉得怎样?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幼儿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

(三)家园合力,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

在离园和放假前教师向幼儿要重复进行安全教育,还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以谈话或出通知的形式告诉家长在假期里要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平安返园,不带幼儿参与一些冒险性、危险性活动,不得对幼儿放任自由,把幼儿一个人放在家,不要让幼儿玩电、玩火、玩水等危险活动。让家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幼儿牢记安全守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