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资金管理范文

科研课题资金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科研课题资金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科研课题资金管理

篇1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管理;存管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资金融通需求的增加等原因,P2P网贷平台获得高速发展,但伴随着平台数量的增长,以e租宝为代表的平台倒闭、老板跑路等事件逐渐增多,其中原因主要是涉及非法集资、挪用客户资金、资金链断裂等。截至2016年7月末,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4160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281家,环比下降2.89%。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1879家,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101家。政府及社会开始审视对待P2P网贷平台监管和发展问题,尤其是客户资金管理方面。因此,有必要对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以网贷之家网站截至2016年7月末成交量排名前30的P2P网贷平台①作为样本,对客户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根据P2P网贷平台账户是否与投资人账户隔离、平台自有资金是否与投资人交易资金分开管理的情况进行分类,客户资金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如表1)。(一)网关支付模式(即无存管)投资人通过线下汇款,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链接银行网关将资金付款到P2P网贷平台的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只是作为资金通道工具,资金由双方银行通过清算系统直接清算。在此模式下,网贷平台的自有资金、客户资金不能有效隔离,并且网贷平台可以直接支取客户资金。目前,陆金所、红岭创投等22家P2P网贷平台采用此种模式。(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备付金账户模式P2P网贷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投资人和借款人在注册P2P网贷平台账户的同时,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独立的资金管理账户,并关联到各自的银行账户,每笔交易均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划转。在投资过程中,资金由投资人的银行账户转至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备用金账户,再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银行账户转至借款人的银行账户。在此过程中,网贷平台无法碰触客户资金。目前,采取此模式的有小赢理财、金票通等4家平台。(三)银行直接存管模式目前,银行直接存管模式是监管部门鼓励的一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类似,投资人和借款人在注册P2P网贷平台账户的同时在银行开立子账户。资金通过投资人的银行账户转至P2P网贷平台银行账户下的对应二级银行子账户。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管的有宜人贷、积木盒子等4家平台。

二、当前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资金无存管,违反规定要求《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第十四条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但调查显示,30家样本P2P网贷平台中,8家采取客户资金存管模式,其中仅有4家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管客户资金。(二)信息不透明,难以判断存管真实情况一方面是存管模式信息不透明。部分P2P网贷平台只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银行进行资金渠道的合作,尚未进行资金存管,却对外宣称已经进行客户资金存管,误导投资人。如团贷网宣称与财付通进行全方位合作,其中包括客户资金存管,但实际上财付通本身并不具备存管能力,没有开展存管业务。另一方面是存管项目信息不透明。部分P2P网贷平台实际上只是存管风险准备金而非客户资金,然而平台不公开具体的存管项目情况,使得投资者无法判断是否真实存管客户资金。如微贷网、PPmoney、你我贷等。(三)第三方支付公司存管能力不足,客户资金存在风险首先是挪用客户资金。P2P网贷平台选择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客户资金存管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平台的客户资金通过备付金的形式统一存放在以其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里,第三方支付公司存在挪用资金的可能性。如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因为大量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被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其次是风险叠加。P2P网贷平台采用这种存管模式,很可能风险没有降低,反而因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存管平台太多,形成两层存管风险,即平台风险和支付公司风险。如东方汇,其资金存管机构是汇付天下。汇付天下目前存管700多家P2P网贷平台,约占行业市场的三分之一,其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或者倒闭,大量网贷平台会受到牵连。(四)“资金池”情况突出,平台跑路问题频发在无存管的情况下,客户资金流入P2P网贷平台的账户,形成“资金池”。P2P网贷平台通过“资金池”进行短债长投等套利行为,也面临期限和资金双重错配的风险。在平台风控薄弱、外部监管不足的情况下,“资金池”容易引发平台虚构标的自融、兑付危机、挪用客户资金等情况,所以“资金池”是造成平台跑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东方创投通过平台虚假信息自融资金用于自有地产物业的投资,将平台当作企业的“资金池”,但后续因为运作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无法运营,老板跑路。

三、相关建议

(一)实现银行存管,确保平台客户资金安全第一是要求P2P网贷平台改变客户资金管理模式,停止将客户资金流入平台账户,改为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存管。第二是明确银行直接存管,禁止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存管机构,同时也要避免第三方支付公司以联合存管的名义与银行合作,参与客户资金存管。第三是要求银行提高对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流向的监管水平,开发相应的标的报备和资金核验系统,验证平台借款人的真实性。(二)强化存管信息披露,及时做好风险提示首先是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信息披露流程,确保P2P网贷平台在网站中公布存管机构的基本信息,并详细披露存管合作的项目、方式和协议。其次是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提示,明确投资人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存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使投资人更加关注平台和融资项目本身存在的风险。(三)尽快落实行业行为准则,加强部门监管力度一是尽快出台P2P网贷平台存管细则,明确平台客户的资金管理模式,规范平台资金管理,促进平台与银行合作,完善银行存管机制。二是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以银监会为主导、其他政府部门合作监管的模式,多部门联合解决“资金池”、非法集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哲宇.野蛮式生长后P2P资金存管模式分析与监管展望[J].新金融,2016(6):31-35.

[2]梅臻.网贷平台客户资金银行存管模式解读[J].大众理财顾问,2015(12):66-68.

[3]谢凯,黄丹.筑起第三方支付客户资金安全的新防线[J].中国金融,2011(4):34-36.

[4]马强,王军.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现状、困境和未来[J].财经科学,2016(8):14-24.

篇2

关键词:科研项目资金;经费预算;财务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与时俱进。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简化预算编制、提高间接费用比重、改变结余资金处理方式”等方面,同时也意味着国家对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越来越重视。科研项目涉及的行业较广,各种类型的项目资金管理要求也各不相同,项目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好这些项目资金成为了财务人员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内容

(一)项目资金的含义

项目资金是项目投资的总资本中投资者的出资金额。投资者可以根据出资额所占总资本的比率享受相应的权益,投资者对于这部分出资额,不得抽回该部分资金,但投资者可以对内或对外转让所持有的股份。对某个投资项目来说,其实是一笔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并不为这部分资金承担利息,同时,也不用偿还这笔债务。它主要来源于某种特定的投资,而科研项目资金主要来自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持项目、各行业专项、省科技专项、各市县的扶持等项目。

(二)科研项目资金的分类

科研项目资金可以根据资金的来源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资金的成本核算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科研项目资金的成本费用的归集进行分类,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通常包括差旅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劳务费等;间接费用包括科研机构负责的成本费用、科研人员的奖励等不能直接计入成本中的费用。

(三)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伴随着供给侧改革,国家对科研项目提供了大量的支持,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5年,国家对财政科学经费支出相比上年同期增长8.5%(详见表1),年均增长比率高达20%,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科研项目资金来源甚广,种类繁杂,科研经费的增加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传统的财务工作通常是事后核算,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需要事前的预算编制、事中的经费使用监督、事后经费审核,需要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和监督。可见科研项目资金需要一套完整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体系来应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科研项目顺利的进行。

二、我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重核算轻管理

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项目资金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各种类型的项目资金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于一些具体事项财务人员无法照章处理,导致对项目资金的预算及支出等具体事项无法做到按章办事。在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等事项通常是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同,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各个部门对科研项目的步骤不是很了解,就会忽略科研本身所应具备的条件,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往往被忽视。比如,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集中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这意味着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岗位分离,这解决了科研人员缺乏财务知识的问题,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并不了解,财务人员只是单纯的对科研项目资金进行核算,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

(二)项目经费预算不合理,项目负责人缺乏财务意识

项目经费预算一般由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负责人在专业特长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对于与财务知识相关的经费预算编制并不是很了解。预算的编制主要是为了申请项目,由于项目负责人缺乏财务知识,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同时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对于经费的项目归类,每一项支出都有对应的类别,将办公耗材归类到项目材料费中,这样的预算违反了目标相关性,并不能反映项目的真实耗费情况。同时,科研项目资金还存在预算执行力不足的情况,项目负责人并未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对于预算编制考虑的不够周全。预算的不合理和执行力不足导致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需要再次调整,严重时可能影响科研进程,进而影响科研结果。

(三)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不当,绩效管理有待增强

科研项目资金存在的超预算、超标准支出现象严重,会议费、差旅费等办公费占比较大,同时,还存在报销与本项目无关的各项费用现象。科研项目资金剩余较多,科研人员就会将剩余资金通常花费到非科研项目上,这些费用都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科研项目成本耗费中,间接费用占比较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就规定了间接费用是将直接费用减去购置设备费用后的余额,再按照相应的比例(详见表2)计算得出。在科研人员的激励方面也存在诸多限制,科研人员的奖励不与绩效直接挂钩,而是按照相应的比例给科研人员发放奖励,这将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科研项目资金监管程序不严

项目的申报与审批、预算编制、项目执行、结题审核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监管程序。科研单位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比较简单,未设置内控部门,也未能对项目资金的预算、费用的报销、间接费用、办公费、劳务费进行仔细的区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未能发挥监管的作用,这就导致项目资金的监管不严。对于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缺少相应的惩戒措施,针对存在的违规现象,未能及时上报,导致项目资金监管缺失,问题进一步扩大。而项目负责人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者,整个科研过程的项目资金管理与项目负责人的决策息息相关,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与资金滥用都需要项目负责人严格把控,而部分项目负责人存在监守自盗、违背信用管理、预算资金违规滥用、私吞项目资金的现象。

(五)科研项目资金的支出与科研成果不匹配

由于国家对科研事业表示大力支持,对批准申报的科研项目都会给予项目资金作为研发资金。人们通常会选取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对科研成果的成本与收益未进行适当的权衡。在未进行充分认证之前,科研项目能否取得科研成果尚属未知,国家拨付大量的科研资金,但是,科研成果可能难以转变成现实所需,这就使得科研资金的拨付具有盲目性。有的项目在未充分进行可行性分析之前便茫然开始研究,缺乏可行性,一方面,会导致大量的成本浪费,购置的诸多专用仪器设备会闲置,前期研发的支出无法获得收益,使得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研发时间较长,科研团队付出的心血便付诸东流,无法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效,可能造成项目过时,不能与时俱进,被新产品所取代。

三、加强我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制度建设,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不同的项目对资金管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财务部门应当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归类管理。遵循国家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具体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财政预算经费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财务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财务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使科研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单位的财务制度。对于科研人员的差旅费、住宿费等费用的报销,应按统一的开销标准进行报销。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够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财务人员应加入到项目成员的行列,全程参与到项目工作中,充分了解科研项目,提高项目资金管理程度。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与经费审核制度要严格确保在机构中得以实施,为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打下基础。

(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项目成员财务意识

一个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通常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而经费管理是财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务人员只有加入到项目中,才能从编制预算、中期检查、后期全面审核整个过程中清晰的掌握项目资金动向,熟悉项目的整个过程。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工作的同时还能宣传财务知识的重要性,提高项目组成员的财务意识,特别是项目负责人的财务意识。财务人员也应充分发挥所长,为项目组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针对科研项目存在的财务问题,财务人员经过财务分析后,提出对社会以及对项目有利的财务意见。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也应进行考核,奖惩分明,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绩效管理

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最重要的是规范科研项目的收支,特别是经费支出问题。改变剩余资金结转方式,项目期内,年度剩余资金可留作下年度继续使用,在规定年限内,剩余资金可留作科研项目使用,超过期限,收回剩余资金。关于增强绩效管理,一方面,提高间接费用占用比率,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就间接费用所占比率做了一些调整,但调整力度较小,间接费用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从之前的20%/13%/10%调整为20%/15%/13%。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奖励应与其科研成果相挂钩,同时,加大奖励力度,不仅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又能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对于科研经费的报销,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核相关票据,避免出现科研人员找票报销的现象。

(四)建立科研项目资金全程审查,完善项目资金监管程序

项目资金在拨款到账后,应由专门的人员对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使用全过程实施监督,在保证项目资金合法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项目监管程序。首先,需要对科研机构的财务部门、内控机构等部门进行统一的规范培训,让监管部门能够事先了解并学习项目资金的标准使用程序。其次,项目负责人应当明确其责任,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对项目的预算、费用的划分等事项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及时公布资金的流向和结余金额。最后,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监管部门会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公布检查结果,其结果直接关系到科研机构的信用以及下一个科研项目的审批,因此,科研机构应从各个方面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五)建立科研成果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

国家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由于科研团队往往集人才、科技、设备等优秀资源于一身,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为了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科研团队应该将科研奖励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相挂钩,建立科研成果绩效考评机制,对具有实际可行性的科研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获得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要给予丰厚的奖励。这不仅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争取研发出更多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对转变成功的科研成果,要按该产品的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返还到科研团队基金,促进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使我国逐步实现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刘晓丹,朱久霞.科研项目资金管理问题探究[J].财务管理,2016(10).

[2]叶玉江.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J].理论视野,2014(12).

[3]吴仕宗.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5(12).

[4]韦宁生、侯海洋.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前沿,2015(11).

[5]邓尤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探讨[J].投资理财,2016(10).

[6]王薇.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探析[J].工作研究,2016(10).

[7]王露.新事业单位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23).

篇3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社会各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高校,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是日益关注。本文从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入手,从预算编制、管理办法的重构、管理和服务并重理念的提出、科研绩效考核以及科研项目涉税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为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资金管理

一、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R&D经费856.7亿元,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R&D经费468.2亿元,5年间投入增加了388.5亿元,增长了82.98%,年均增长16.6%,远超过全国GDP的平均增速。为实现本届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我国必须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地,需要持续加强投入。

随着对高校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也日益受到重视。2012年开始,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也逐渐加大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追踪问效和审计力度,审计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 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的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科学,预算执行刚性不足,控制不力,预算调整较为随意,缺乏依据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预算项目和会计科目之间衔接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给预算控制带来一些麻烦。根据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各类科研经费在申报时必须按照预设的预算项目编报项目经费预算,而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在核算科研经费等经济业务时,必须通过特定的会计科目来反映。由于会计科目和预算项目内涵不尽相同,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数据采集费”主要指用于数据采集的人工费、差旅费、邮电费等,这一个预算项目所对应劳务费、差旅费和邮电费等三个会计科目。而且,在预算执行中,有些预算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调剂,没有确定的金额和比例,给预算控制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要求,“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项目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科研经费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办法,执行难度较大

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又有国家、省、市(厅)等不同级别之分,就国家级的项目就有诸如《“985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费管理试行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横向项目一般根据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有些甚至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多种经费管理办法的存在,虽然有利于对各自的项目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各经费管理办法相互独立,不利于科研人员和高校财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影响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执行。

(三)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不到位较为突出

一方面,部分教师法制意识淡薄,他们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尤其是横向科研经费,经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课题组所有。另一方面,高校片面放大了财务、科技处等部门的服务职能,弱化了这些部门的经费管理职能,双方力量悬殊,导致高校经费管理相关部门地位不高,起不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再者,有的高校内审部门不注重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这些都造成对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使科研经费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

(四)科研项目经费绩效管理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偏低

部分科研项目资金存在超预算范围、超支出标准使用的现象,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绩效工资等人头费开支内容不合规、不合理,且占比较大。另外还有超标准列支会议费、差旅费,列支较大比例与本项目无关的办公费用等。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过大,结题不结账现象依然存在,结余资金往往被用于非科研项目开支,这些都影响了资金使用绩效。

(五)科研项目涉税问题还比较突出

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的通知》(财政部财综[2013]57号)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取得非国库集中支付来源的财政性资金,暂可向付款单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根据文件要求,高校从兄弟高校、全额拨款的科研单位和政府其他部门取得的项目经费,可以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应为非税行为,不需要缴纳各项税金。但是税务局却认为这些经费应该纳税,理由是根据国税总局的规章制度要求,只有经批准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及与之有关的技术服务才属免税范围。还有,税务部门还要求高校就科研经费结余缴纳企业所得税,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根据制度要求,高校不需对业务成本进行核算,包括科研经费,高校对科研用房、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工资没有对象化,均从教育事业费中支出,没有分摊列入科研成本。另外科研项目经费的目的是研究而不是盈利,根本不是经营行为,而且科研项目的研究是一种周期性的行为,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年末结余并不是最终的项目结余。因此,对高校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十分不合理的行为。

三、对策分析

(一)科学编制预算,完善预算调整程序

由财政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制定科学的支出定额标准,对科研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等项目,制定明确的人均定额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编制和执行预算。同时,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材料费、测试费和协作费等项目,要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合理的调整自,适当允许相近科目支出之间调剂使用,并强化预算约束。

(二)制定统一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众多,根据现行的经费管理办法,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支出项目及其范围也不相同。对所有的科研项目,均通过制定规范的经费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比照目前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规范项目实施单位行为。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水平

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对预算项目和会计科目进行对应和分析归集,使科研经费报表能够直接从财务账上取数,便于及时向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提供经费分预算项目的使用明细,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性。

(四)进一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通过制定各类管理制度,赋予财务处和科技处在经费管理和监管方面的主体地位;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各项经费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执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各项制度,对人头费的开支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对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货物、服务采购一律按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执行;重点加强对科研项目外协经费的管理,建立外协单位定期审查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科研服务工作,服务和管理并重。要加强科研服务队伍建设,在财务处、科技处和各院系设立专、兼职的科研服务岗位,配合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加强对科研服务岗位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强化科研项目负责人的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使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科研活动、依照预算合理使用经费。

(五)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高校绩效工资的政策范围,建议科研劳务费和科研绩效支出不占学校总绩效;根据高校科研项目的实际绩效安排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比重可适当加大,以充分体现绩效支出对项目推动的激励作用,同时可缓解科研人员找票报账的情况;强化科研项目结果管理,弱化项目结转结余管理硬约束,通过政府、企业购买科研服务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和科研产品推向市场,项目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好的,其项目结转结余允许用于安排其他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

(六)要进一步落实科研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要和财政部门加强协调,就高校科研项目涉税问题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明确高校科研项目的征税范围。要从鼓励科研和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对科研项目的结余免征企业所得税,即使征收,也应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的净结余征收,而不能简单按各项目年末结余征收。Z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2013.

篇4

2015年4月19日,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包国宪教授主持的国家白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研讨会上,包国宪从项目的学术思想与立论基础、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团队与基础、研究思考与问题等方面详细汇报了项口的基本情况和研究计划,希望与会专家从项目了课题的研究路径、项目组纵、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应用、项目调研和校内外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围绕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与表达、项目知识创新的路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如何服务与国家需求等宏观方面提出了建议,并就公共价值的生成和传导机制、公共价值与政府职能的关系、政府绩效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评估等项目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这一项目将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沦研究、实践推进和学科建设作山突出贡献,并表示将对项日实施给予火力协助,共同高质量完成这一具有高度使命感的研究,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由包国宪教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提出选题建议,并被列入2014年重点项目指南。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包国宪教授带领下经过认真准备,顺利通过初审和终审答辩,项目于2014年获得批准,执行期为2015-2019年。该课题主要研究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社会价值构建和公共价值生成、政府绩效管理组织演化与战略路径、政府绩效治理基础与机制、政府绩效领导与可持续性问题、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信息小对称问题和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范式、政府非营利性投资的绩效管理等。在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足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也是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的获批允分体现了兰州大学在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和学科优势。   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大学、清华人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民族人学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参加了丌题研讨会。研讨会上,王学军将兰州入学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建的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过去十年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

篇5

关键词:财务验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在科学技术、健康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而科研资金的投入是为了取得最佳的科研成果,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年,国家在科研课题方面的投入呈现出了一些特性,比如:投入资金量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的多元化发展等,在这种情况下科研课题财务验收更加重要,然而笔者在参与多次科研课题财务验收过程中却发现在较多的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顺利进行,实现科研资金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分析如下:

一、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作用

(一)强化对科研项目的验收,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早期的科研项目中片面的追求科研项目成果,忽视了对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工作,造成了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出现漏洞,通过对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可明确整个科研项目中经费的用途,从而能够发现问题,促进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实现资金的最大化使用,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展。

(二)为进一步为科研项目预算规范化提供参考

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资金量较大,在科研财务验收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预算文件等作为参考,并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中的经费使用、预算执行以及经费管理等实施评价和考核,这些都有助于后续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文件的编制,能够进一步保证后期科研项目预算文件编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实现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1]。

(三)促进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能够对整个科研项目中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流向有较为明确的显示,保证了科研项目中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以及诚信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整个科研项目中不合理经费的支出,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保证科研项目使用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总之,科研项目财务验收对于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促进科研项目预算编著规范化以及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均有重要作用。

二、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验收依据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验收需要以一定的依据用于整个财务验收的参考,但是在实际财务验收中财务验收依据却有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1)财务验收前后相关政策依据的变动性较大,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的进行,比如2012年6月卫生计生委在对相关专项科研项目验收前主要是以《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方法》、《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等作为财务验收的主要依据,但是在2012年9月,国家财政部有了《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277号),该通知中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劳务费、会议费以及专家咨询费等相关费用可以调减,但是不能调增,同时对于财务验收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以及其它费用等预算可由课题承担单位自行调整。这样就失去了对上述相关费用的限制,但是在前期的依据中要求调整金额不超过10.0%,同时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这样就影响到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与此同时,在课题财务验收中的验收意见以及验收指标评分等都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些财务验收依据的调整,使得财务验收工作存在漏洞,不仅如此,部分地区的科研项目在实际验收结果中主要以国家投入资金为主,对于地方政府或者是单位自筹的一些资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造成了财务验收报告与实际验收之间的不一致[2];(2)部分验收政策之间出现了前后矛盾,造成了司机财务验收的无所适从,比如:在前期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有八种行为中出现任何一种行为都无法通过财务验收,但是在《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方法》中对八种行为进行了补充,即使不满足,但是在限期整改后可通过验收,这样就放宽了财务验收的限度,这种不同验收文件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财务验收难度较大;(3)审计报告内容缺乏全面性,财务验收中需要以审计报告作为依据,但是由于专线课题研究的财务验收不能现场进行,因而对于项目单位的相关账本、凭证等都无法看到,注意一审计资料作为参考,但是审计资料中内容不够全面,无法真正的满足财务验收的资料需要,对于审计结果也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部分审批文件中指出项目单位实际资金使用与预算之间不吻合,但是对于存在问题的方面却没有详细的指出,整个审计报告可谓是似是而非,没有明确的结论,造成了实际财务验收中无法发挥审计资料的应用价值[3]。

(二)财务验收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验收组织中没有认识到不同组织形式的优势与不足,财务验收中可有:(1)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联合验收,保证验收工作不受外界影响,但是对于有疑问的需要询问会计事务所的相关人员,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专家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进行验收,可更加便捷的就验收中的疑问询问会计事务所人员,但是会计事务所人员可能会受到利益的趋势影响到验收的准确性;(3)课题组人员、会计事务所以及专家组进行验收,课题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可能会达成一致,影响专家组的财务验收,容易在验收过程中出现辩论,不能达成一致,影响到财务验收进展。在财务验收组织中,专家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之间对于各自的权限范围。权利义务等没有清醒的认识,造成了在财务验收中无法有效的配合,无形中增加专家验收组的工作量,造成了财务验收工作进度缓慢,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财务验收可能会造成验收质量的下降。这些都是财务验收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保证财务验收标准的统一性

在财务验收标准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的规范化,可对所有的科研项目采用统一性的财务验收标准,确保在整个科研项目中统一性的完成财务验收,降低了不同科研项目之间的不统一增加的难度;当然所有验收标准中涉及到的内容也应该具有统一性,比如在管理内容、配套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结余经费管理等应有统一性的评价标准。这样也有助于实现不同科研项目的平等性;所有用于财务验收的相关文件在表述上应保持一致,保证财务验收的严谨性,避免在不同文件中出现表达相互矛盾或者是存在歧义的语句,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控制好财务验收标准更新的速率,虽然现阶段经济发展较快,但是更新过快的财务验收标准会使得财务验收工作中出现多个参考依据,造成不同时间段科研项目财务验收之间出现不公平,对此需要控制好财务验收标准相关文件的更新速度,确保在每个五年计划内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4]。

(二)进一步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写,完善审计管理

审计报告编写过程中应参照财务验收的相关要求,保证审计报告中包含了后期财务验收中所需要的全部资料,而且审计报告中的内容应力求全面、完整,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内容有理有据,各种信息真实可靠,此外,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大胆的披露,同时披露对象应明确化,避免避重就轻。完善审计管理,为财务验收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的准确性,造成不同项目财务验收之间出现不公平,对此需要重视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不断促进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徐扬.建设项目环保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4(01).

[2]郑胜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5(01).

[3]张玲.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篇6

[关键词] 研究;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29-1.5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以预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为依据,利用科研财务活动的反馈信息,对科研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耗费进行核算和监督、控制,随时发现实际执行中的财务目标、科研课题计划目标之间的变化与差异,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科研课题的财务活动按照预定的研究目标,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进行。

目前科研课题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从中央到省都十分重视。据了解,国家财政部、科技部正在征求意见,即将颁发《科学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省财政厅、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的《河南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暂定名)都将对科研课题经费的预算管理提出要求。这些制度办法颁布以后,将会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是评价项目预算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契机。然而,要真正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在科研单位被重视,并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相关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1 认真研究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对不同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不同要求

截止2011年末,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达的各类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民间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办法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也有对不同类科研课题的不同要求。因此,建议科研单位的领导者,特别是财务工作者要对这些办法规定进行细致的研究,弄清其最基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办法中的相同点,各类科研项目要按同一规定执行;各办法中的不同规定、不同科研项目要对号入座,按各自所属办法的规定执行。这样既可保证国家规定贯彻执行,又便于研究所(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减少失误,提高管理成效。

2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如何编,怎样保证预算的真实可行,做到既能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完成,又能合理地节约使用项目资金,编好课题经费预算是科研课题预算管理的关键。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按照一般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收入必须有经费来源,支出必须有计算依据。对科研单位而言,收入预算一般较易编制,因为按科研课题经费来源说,大体有申请国家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资助三项收入,在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时,自身有无自筹能力,能否得到社会资助都是可以预测的。而对支出预算的编制依据就遇到很大困难。因此,首先应研究确定的是科研周期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不可能像物质产品生产那样,从原料投入经过加工到产品产出,可以准确确定生产周期。科研活动是创造性劳动,是探索未知,就很难预测从开始到完成课题计划的准确研究周期,是一年内,一年以上,或者更长,都不好预期。然而编预算应该是有预算周期的。目前现行的办法,就是按认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来编制阶段性课题预算,在执行中随着课题研究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再者,就是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耗费、预算编制依据的研究。它不像物质产品的生产,每一件产品生产不论是物资消耗,还是劳动消耗,都可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成本预算可以按消耗定额乘生产量进行编制。科研课题研究的消耗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无法掌握它的定量指标。一项研究,谁都无法确定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就可以达到理想要求。应当说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科研活动也一样,这就更需要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去不断地探索,逐步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对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规律性,从而对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三,还有一个费用定额问题。前面我们讲的是物质、劳动量的问题,也涉及一些费用定额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对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现行规定,课题项目费用中,还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这其中除“管理费”规定“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进比例法核定”外,其他费用项目,因各个科研课题的任务不同,目标不同,周期不同,涉及科研领域不同,采用科研手段不同等,都是无法按定额编制,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经费预算编制依据是预算编制的关键。无依据的预算最多只能称为估算。所以认真研究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不仅关乎预算编制准确程度,更关系到预算能否适应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预算资金能否保证科研计划的实现,也是搞好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

3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执行问题

对课题预算的执行,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近年来出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预算管理的主体,所有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及课题主持人的管理职责;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按政府采购规定执行;要执行预算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严禁支付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等,并对实际执行中的预算调整,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办法的贯彻执行,对管好课题经费经费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我们在预算执行中有了准确的执行依据。然而在课题经费预算执行中还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则是科研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即需要建立哪些内部管理制度,如何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比如预算经费使用决策权、审批权,报销程序,核算办法,物资的使用与管理等。在研究所(院)领导、课题主持人、科研管理部门、物资采购供应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划分职责范围,如何加强协作配合等等,都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4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问题

对预算执行的考评,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核定的收支预算,检查考核是否按核准的经费预算执行,在财务收支中是否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章,预算执行结果能否保证业务工作目标的完成,以及所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在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效益评估的依据与参照物如何取得,一个课题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取得科研成果后,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什么为依据或参照物来说明,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基础性科研课题和公益性课题,都是无法用经济、社会效益的大与小,高与低来评价的。再加上科学研究活动属创造性劳动的特点。课题效益评价也是关系到科技人员劳动价值的肯定,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说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作为评价结论。因此,如何确认科研课题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依据,课题经费预算是重要内容之一。

5 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信息,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准确无误的反映其财务信息,以适应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真正管理好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搞好课题成本费用核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关于科研课题成本费用核算,自1987年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布《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就提出要进行科研课题成本核算,至今已经探索了20多年,其中包括1997年财政部、科技部重新修订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科研课题成本核算,但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办法。为此,笔者也曾撰文等杂志上提出过一些办法和做法。然而,从制度规范的角度上讲,它只能说是个人的见解与设想,不能作为规范性制度去执行。所以,要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管理,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课题成本费用核算办法,用制度规范科研课题的核算对象,核算项目及内容,核算方法等等,也是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篇7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14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承担的科研课题项目越来越多,课题经费金额越来越大,然而模式简单、方法单一等原因,造成科研项目管理整体效率不高。如何管好这些科研项目,如何让这些科研项目完工后都能顺利验收、结题和获得预期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或推广应用,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是当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因此探讨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事业单位科技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项目预算编制不详实,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科研项目在申报前期,一般是由科研项目承担者和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立项、申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书一般是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由于项目负责人缺乏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致使预算书编制得不规范、不科学、不全面,最终实际支出远远大于预算,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调整项目经费类别。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些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按计划,或者无法按预算开支,有的项目经费支出未按执行标准和审批程序,随意增加或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财务部门在经费核算过程中,不能按经费合同书进行归集,致使科研项目无法结题,有时需要财务人员重新调整账务,有时需要整改后才能通过上级的验收。

2、无法掌握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一般课题申报成功,配套资金会按照1∶1的比例拨付,若是完全依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则资金管理上不存在漏洞。但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上却有一定的难度。关于课题的合理性上,许多课题负责人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这样会浪费大量的项目资金。

3、财务人员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缺少协调和沟通。项目承担者通常只注重申请项目,申请经费,申报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开题后,科研管理部门不负责和不审核项目经费使用,对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清楚或者监管不到位。项目承担者和财务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缺少沟通和协作,而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工作,也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只是对经费收支进行简单的核算,这就形成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造成项目经费不能按预算书实施,以致科研项目无法通过检查和审计,甚至无法验收、结题。

4、财务人员无法控制资金管理中的关系。在课题研究领域的各个环节,包括结题、中间验收和开题方面,都有一定的人情因素存在,财务人员不能真正的控制财务管理,所以为了使项目课题研究得到资金保障,有时会受到附加成本的侵蚀,浪费现象在所难免。目前针对这一类问题,报刊和网络上都有各种评论,但只是舆论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矛盾,主要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所以使监管更多的流于形式。

5、科研经费未能正确核算。科研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或缺少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以致科研经费在核算过程中未能正确核算。财务人员有时没弄清项目结题时间,在项目审计或接近完工时,财务人员慌了手脚,才认真对照预算书调账或重新归集费用。这样的结果是科研经费管理不清晰、不规范,尤其是承担科研项目多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就发挥不了管理作用。

二、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科学合理的编报项目预算。项目申报部门经调研、分析、论证后,将本行业最有研究价值的项目,上报科研管理部门。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合格的项目,报财务部门负责审核其预算。将审核合格的项目上报主管领导。经单位统筹安排,将审核合格的项目上报上级审批部门。整个项目预算过程真正做到从严、从优上报科技项目,使科技资金切实花到地方。

2、设立科研项目专账管理、专人核算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先按经费来源专账管理、专人核算制度,设立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专账管理制度,准确归集与核算项目费用。如财务部门可以指定会计人员专门负责经费入账管理,然后按照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开题情况将拨款转给承担各项目的研究部门,平时要将经费到款情况进行整理,这样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保障了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给单位的管理决策者也能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当项目完成或可以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要通知项目负责人及时办理项目结算手续,并按规定编写项目结算情况表,如有结余经费,须按规定处理,避免长期挂账,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财务部门须按照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监管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对项目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行政管理部门要严必行,行必果,严格审批每个项目,杜绝鱼目混珠现象,重视科技资金的下拨。同时,加大对立项、执行、验收过程的监督。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视其轻重程度,提出整改意见,加大对违规单位的震慑力度。

4、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财务制度。单位应定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科研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制定、完善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和科技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独立核算每一个科技专项,严格审核原始票据。对于原始票据中单位名称、日期、金额、品目填写不清的,不能给予报销。对于购置专项设备的,要提供其具体型号,并与预算上报的采购计划相一致,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小英.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J].财政监督,2013.29.

[2]何朝辉.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探析[J].中国外资,2014.12.

篇8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94-03

科研经费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技的投入,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还十分低下。本文力求较为深入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国家宏观政策的不足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为国家和高校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虽然现在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要求要编制经费预算,但是,由于现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加之课题负责人缺乏财经知识,编制的预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项目的实施进度往往脱节,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尚无完善的针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财政部、教育部尚未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如国家自然基金、“863”、“973”等计划项目也附带有相应的经费财务管理办法,科技部于2006年11月出台了“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够系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中国科技投入呈现立项和资金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从来源渠道上看,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各主管部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科委等安排的科研项目;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管理办法多,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同时,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没有制定出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导致中国科研经费管理在立项阶段的预算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统一,编制依据不足,指标论证不充分。(2)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重视度不够。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经费争取不重视科研经费管理,认为只要能立项,经费的支出预算只需按预算说明书允许支出的内容“编”就行,实行课题制,自然应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而项目负责人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要钱,抱着把经费争取下来再说的思想,没有对其项目进行仔细分析,没有对所需经费进行估算,一般自己定一个可能争取到的经费总额,随意将经费分配到各允许支出的科目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批准的课题预算是今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费的实际支出提供合法依据,在课题结题时的经费决算、财务审计都要依据课题预算完成,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认识不够。(3)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高校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很多本来合理的预算支出条款在现阶段可能与正在执行的其他国家政策相冲突。首先,在实行课题制以来,科研项目的计划、预算编制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而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财务方面知识相对薄弱,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及各种客观原因,往往侧重于技术内容的论证,为编制预算而编预算,预算编制纯属闭门造车,同时编制完成的经费预算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造成经费预算编制不详细、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费用。

篇9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事业高速发展,科技三项经费的逐年递增,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经费管理部门对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愈来愈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经济活动有章可循,经济实力和经营效果业绩显著。但是,地方科技三项费用使用部门在经费管理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预算不科学。有些单位在申请课题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往往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客观地予以分析和估算,而是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如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试验,却出现了试验费等;当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不按照申请数量下拨经费,致使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开支类别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支出。

2.项目资金被挪用。很多科研经费立项审批后,有责任感的课题承担单位,上级批多少钱干多少事,责任感差的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经费一到,就用于补充单位经费不足、人员开支、购置固定资产、改善办公条件等与课题无关的支出。

3.财务管理不严格。对争取来的科研课题,资金管理上存在没有专账核算,资金来源渠道分不开,与其它资金有混合,有的课题经费在多个银行开户,白条开支、大额现金支付等,无计划列支管理费现象,财务发票把关不严等现象。

4.项目管理不到位。表现为:一是科技部门未与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二是个别科研项目申报材料不完整,手续不完备。三是个别科研项目中期监管不到位。四是部分科研项目既未按时结题,也未通过验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科研项目预算不同于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国家有一套成熟的计算方法和规范,科研项目不确定性和没有成熟的可以参照的数据蓝本,给编制准确预算带来了较大困难。

2.一些课题承担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了解少。在管理和使用本单位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和违规违纪行为。

3.现存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规范作用不强。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并非是每发生一笔科研经费都能够对其进行“跟踪问效”。

4.项目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单位领导对课题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以及单位项目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课题承担单位的领导片面认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就是课题组长全面责任,而忽略课题依托单位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课题经费及项目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和财政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预算的严肃性,增加了可操作性。在项目申请阶段,合理制定支出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做到预算不合理、不科学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与科研部门签定协议书,严格按预算支出经费,从源头和过程两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最优的经济效益。

2.建立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目前我国主要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对于那些不太明确是否必要的项目支出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对于确实必要的支出往往又缺乏事后的评价制度,难以判定支出的效果。因此,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

3.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跟踪问效制”。对每一笔科研经费,有关部门(包括资金监管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都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与“跟踪问效”,从审批、拨付到使用各环节上都进行“跟踪问效”,及时杜绝资金浪费和项目不实等现象的发生。

篇10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高校自身科研意识的增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而且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影响。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等4个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通知,不仅仅是要规范科研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高校中的一批科研精英。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不透明,科研机会不平等

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公平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课题申报者之间机会均等、条件平等,任何人不得拥有特权地位或其他便利条件,以获取课题申报的优待。实际上,此种公平机制在现实中很少实践。当前,我国大部分科研基金的评审流程基本上是“三步走”的模式: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但具体评委的情况、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评审过程却没有合理的公开,课题申报成功与否,也没有公开的原因说明。在这种非透明的课题评审模式下,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因素,甚至有些课题评审专家就是课题的申报者或参与者,科研立项评审机制缺乏透明性、公平性。

(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科研经费流失严重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现在更是成为我国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其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然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时作了这样的描述: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课题突击花钱购买设备等问题。科研经费支出乱象丛生,各种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就在于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一方面,当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直接费用项目设置过于粗放,与课题实际支出内容具有较大偏差,间接费用的预算管理方式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相脱节,高校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科研课题间接费用缺乏明确的计算分摊依据。另一方面,一般项目在立项时都有经费指导数,例如某类型的项目金额只能在20万元到30万元的范围内。教师申报经费预算时,在总量符合标准的基础上,明细数只能凭经验判断,立项审查时,因为缺乏合理的预算体系和标准,也难以把握课题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

(三)结题验收不严谨,重申报,轻验收

根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数为36.6万,通过各种渠道共获得科技经费544.4亿元,承担各类科技课题27.2万项。2007年全国高校共出版科技专著2 603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3万篇,鉴定科技成果8 200多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6 908项,当年实际收入13.2亿元。2007年高校申请专利近3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5万件,其中获国外专利授权45件。从上述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高校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经费,而取得的成果却与投入不成比例,“论文多、成果少”的事实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原因就在于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重申报、轻验收”的不良现象。在课题申报时,组织人员搜集材料、邀请专家反复评审论证等,然而在课题申报时,当前只有部分国家重大科研专项以及973等国家级的重大科研课题有着较为严格的中期检查和结题审计,其他大多数科研课题结题都是凭项目负责人的书面材料,缺乏进行实地验收和系统评估的标准,因此科研课题取得成果的真实性也就缺乏考证。

(四)部分科研人员信用缺失,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

年来,高校中频频发生各类科研腐败案件,最恶劣的莫过于上海交大“汉芯一号”涉嫌造假并骗取国家近亿元经费事件,西安交大因存在着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符合实际的问题而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课题等。被曝光的这些还只是各类科研腐败案件的冰山一角,当前高校中科研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科研课题负责人不按要求履行科研合同;随意开支科研经费,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支出、消费“小金库”;没有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而只是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课题延期以及课题结题不结账等问题。高校中之所以出现以上各类科研腐败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机制。当前科研课题评价多是采用专家评价结合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的评价方式,据此来判断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意义。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主观上,会存在贿赂评审专家的可能性;二是客观上,因评审专家自身知识范围因素而造成的评价偏差,以及单纯的论文数量会引导科研人员更多的去关注科学的理论性而忽视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二、解决对策

(一)建立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应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而不是课题申请者的资历或职称。应鼓励新人、新思想,鼓励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改变当前科研课题重复研究、过度集中在少数“权威人士”手里而一般人员却资助不足甚至得不到资助的矛盾,要打破这种封闭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流程,实行课题评委网上公布和责任倒查的问责制度,及时公布科研立项时评委情况、评审的标准、评审流程及评审结果,创造一个公平的科研环境,使真正优秀的科研课题得到公正对待。 (二)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原《高校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加之科学研究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导致经费往往很难预料到,从而使得科研人员无法合理估算科研成本,使得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具有偏差。可以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允许经费的执行在预算数上下合理范围内进行浮动,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专业的评价机构对申报的经费预算进行合理性评估,不再设置预算限额,只要是能提出合理解释的预算,都可以批复,这样就不会出现预决算不符,致使科研经费流失的现象。

(三)加强结题验收管理,完善课题结题验收流程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近期召开的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注重科技创新的质量和贡献。科学研究的价值及最终目的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纸上谈兵”的科研成果不能切实转化为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的生产力。因此,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及高校内部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管理,制定规范的结题验收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流程,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验收流程,一方面减轻科研负责人的验收负担,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可能发生的“走过场”现象。

(四)建立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价机制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高校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库。该库要详细记录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课题数量、科研经费量、科研成果及不良信用等。同时为保持科研评价的公平和可行,还应建立统一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各类科研课题以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基础,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评价指标,从而做到各类科研评价公平并具有可比性,达到进行科研评价的目的。

(五)建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科研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要关注从科研课题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科研人员管理,如专家库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即各类科研经费预、决算及结余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如获奖情况、专利、著作和论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类统计报表管理,获奖比率统计、成果转化统计等;科研工作量管理,对科研人员统计其科研工作量,便于绩效考核等。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既方便各类信息的统计与公开,也为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科研绩效评价提供了原始数据。

三、结束语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如何做到“管好”而又不至于管理失控,致使监控过度打击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这不仅是高校要

篇11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加,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不符,甚至严重偏离,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被提上议程。本文从预算编制指导和项目设置、科目控制方式优化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经验和见解,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纵向科研经费 预决算 偏离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是国家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高校科研经费中大部分为纵向科研经费(笔者所在的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75%),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从省部级及国家各个部委层面上申报批准立项的财政性经费,主要组成有:(1)国家级项目经费:指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厅、局、办等部门代表国家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2)省部级项目经费:指国家各部、委、厅、局、办自设项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委、厅、局、办等代表地方政府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3)地(厅)级项目经费:指各地(厅)级地方政府及部门自设项目经费。纵向科研课题经费一般金额较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多年来,高校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发现经费实际支出偏离了批复预算的范围或预算额度,预算调整频繁,有的课题甚至完全偏离预算,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突出,这也是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科研信誉至关重要。

高校纵向科研课题预算和决算偏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一,纵向课题承担人大多是学术型专业人员,因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即使有所了解也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文件等相关制度理解不清、概念模糊等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盲目、预算调整频繁、随意性大。第二,预算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因预算科目没有与核算系统中支出科目勾连,科研预算科目没有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控制,会计人员在实际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只针对票据内容合理性进行报销,而无法考虑是否按预算科目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报销。因无法实时控制,导致预算和决算的最终偏离。

二、对策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有助于解决预算和决算“两张皮”问题。

(一)加强培训,做好预算编制和报销支出的指导服务工作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 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文件内容,每年在项目申报时,相关职能部门就预算编制及财务规范报销等事宜对科研承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而重点指导课题承担人对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相关支出内容范围的理解和掌握,根据课题需要正确归集相关费用,科学编制课题预算。重点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内涵。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科研预算经费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使用费,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无法单独计量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电暖等费用;一般性管理费,指单位为课题管理而提取的管理费用;绩效支出费用,指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鼓励和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发生的奖励性质的支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民口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有关行业专项等纵向课题经费参照该口径设定预算开支范围。

2.对直接费用中部分预算科目列支内容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1)设备费。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于设备费国家在科研专项经费中是严格控制的,鼓励共享、试制、租赁,对于确有必要购买且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提供购买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及购买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及以后共享方案等说明报告。购买的仪器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要统一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购置和报废统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该预算不得列支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及耗材,办公室或实验室日常维修改造费用。

(2)专用材料费。专用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专用材料费预算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普通办公材料。

(3)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学校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发生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在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内进行测试化验加工,测试化验加工部门应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不是内部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不能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使用费、专用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可在相应预算科目内列支。

(4)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等费用。这里强调的单独计量是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消耗的水、电、气、燃料可以通过装表计量,或可以按照其标注的单位时间平均消耗及预计运行时间计算计量。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开支。应由个人负担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等,不能在此预算中列支。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不支持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也不支持日常手机和办公固定电话的通讯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以及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支持专利维护费用。

(6)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从2015年起劳务费预算不再做比例限制,课题承担人根据实际需要测算。这里劳务费发放人员包含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临时聘用且与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含社会保险费);返聘的退休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不含社会保险费)等。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归集到所有直接费用预算科目的支出。该预算科目属于申报课题时预算审查环节特别严格审查的一项内容,要求预算必须与课题密切相关且有理有据。其他费用预算可以列支财务验收审计费用、为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而对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维修改造的费用、科学考察或科学试验所用交通工具的租赁费或燃料费、土地租赁费、临床试验费、入户调查费、举办培训费、青苗补偿费等;不得列支财务咨询业务发生的费用;不得列支课题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奖励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

3.对预算调整事项的解释说明。

(1)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课题组申请,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财务检查、结题验收时确认。

(2)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不得调增。

(3)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课题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启用高校财务管理平台系统,对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立项、项目设置、科目设置、预算额度控制功能方面强化管理,减少甚至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例如在天财高校财务管理平台5.0系统中,首先,在科目设置时,单独设置一套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即预算额度控制科目。其次,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时,使用纵向科研支出所用科目(额度控制科目)加以限制。再次,在项目额度字典里,将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纵向科研项目明细预算科目相勾连,即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预算明细科目设为一致,可以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下级再设明细科目,以对应预算科目中具体的经济内容。最后,将国家批复的预算按照明细预算科目的金额录入额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纵向科研支出科目达到控制预算科目额度的目的,如下页所示。

按照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可以按照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专用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科研协作费,一般管理费、绩效支出、管理费补助进行设置并将其初始化到财务系统额度控制字典中去。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科研支出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三级支出科目下面再设置四级明细支出科目,以明确预算科目支出明细的具体内容。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财务人员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如果报销支出在预算科目范围及金额内,账务系统会自动保存,如果报销支出不在批复明细预算科目内或有超预算额度情况,账务系统自动提示且不能保存,这样实现了纵向科研经费在支出范围和支出额度上的自动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维护了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可以有效解决纵向科研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两张皮”问题。X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S].财教[2011]434 号.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措施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多少已成为高职院校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但现在有些高职院校重成果,轻管理,致使高职院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一、科研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科研人员多数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个人所有,资金的使用直接由项目人自由控制,报账的手续就比较宽松,只要票据合法均能报销,学校不需过问或过多干涉,负责人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因此,科研经费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科研项目不得将这些经费理解为个人所得,因为这些经费是必须纳入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核算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二、预算成本编制随意性大,执行有较大偏差

科研项目经费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人员来编制,没有科研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共同参与,导致有些项目经费编制的不准确、不全面,常常造成没有预算、而在实际过程中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列支,造成了与预算不符的情况发生。在项目立项合同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与比例等都有约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超越合同约定范围的情况很多。而财务人员只知道项目经费总额,不了解具体科研经费预算情况,导致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

三、使用效益不高,科研资源共享性差

一方面,开支审批由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组自行计划开支,一些高职院校用科研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一般是课题组组织保管和使用,课题结束后固定资产也末上交学校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科研活动实行专项经费管理,各个课题内容不同,当然图书、设备资源购置也不相同,也有课题内容相近的,常常重复购置设备,由于分属不同课题、不同的部门,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性很差。

四、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长期挂账报销费用

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是由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管理的,经费的使用必须经过科研处审核签字,财务处报销,程序看起来比较规范,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财务人员的复核只能从财务技术角度进行,无法按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复核,管理形同虚设。部分课题不及时结题或者在结题后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这在横向课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有些课题负责人为给个人牟取私利,在课题结题后,通常不及时结算,并且将剩余经费长期挂账,报销与本科研课题无关的支出,造成科研资金浪费。

五、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对科研经费这种特殊的专项资金,财务处难以对本校每年申报的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难以对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情况、结题成果推广运用的效益进行分析。更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财经法规宣传,提高科研人员财务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财务处和科研处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向科研人员加大力度宣传《会计法》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经法规,帮助科研人员在思想上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

二、合理编制预算科研经费,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取得的经费,不论这些经费来自何处都应该记做学校科研经费,同时通过各种形式(邀请财务专家讲座等)的培训,让科研人员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了解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把握支出科目的内涵,提高对科研经费执行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坚持预算执行“三性”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只有提高了科研人员的预算执行认识,才能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开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三、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当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降低不合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尽量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或者设备闲置,简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增手续,防止漏报、瞒报科研固定资产。一个科研项目当中的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者科研项目已经结题时,学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对科研项目进行资产清理,按照管理办法办理资产变更等相关手续,形成项目与项目之间通用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还能增进个科研项目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学校科研整体实力向前发展。

四、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工作,防范财务风险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学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上级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应设立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科技部门一起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每年至少有一次审计,使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经费审批、报销等相关手续更加合法化、完整化,使科研项目的账目核算变得更加准确,当发现违规现象时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

五、建立有效的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校园公共网络平台,使用会计电算化等手段进行科研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和使用分析,推广使用校园内部网络查询系统,将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实时传递给科研人员及学校审计部门,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前、事中控制,使科研人员、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三方都能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便于科研经费的合理安排,有效使用及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元俊.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篇13

通常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统计方法,本文以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项目资金管理要求为例,对ABC分类法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

(一)项目资金ABC定性分类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先按项目资金性质总体上划分:项目资金达30万元及以上的为A类,10-30万元的为B类,10万元以下的为C类。再按项目资金级别划分:国家项目和省市级重大项目为A类,省市级非重大项目为B类,其他为C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两者结合综合确定。

(二)项目资金量化分析

为进一步做好项目资金ABC分类管理,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加以验证,才能准确把握每一个项目资金的分类要求。

1.按项目资金来源的合同平均金额标准分析该方法需要:

(1)统计每种项目的价值总额。

(2)按平均合同经费金额标志由大到小排序,并累加数量、金额。

(3)计算累加数量、金额占全部项目数量、金额的百分比。以2012年末项目资金为例,分析结果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转基因重大专项和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等3类项目,数量累加为42个,在全部127个项目中占比33.07%,而合同经费平均累加为304.83万元,在全部127个项目合同经费平均累加423.43万元中占比71.99%,金额比较符合A类项目70%左右的标准,项目数量累加占整个项目数量的33.07%,超过10%左右的标准,但金额标准是主要成份,数量指标不影响ABC分类。所以该3类项目可以确认为A类项目进行管理。国家其它部委、省农业资源开发、省农业地方标准、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和省科技厅(其它)等5类项目,数量累加为30个,在全部127个项目中占比23.62%,而合同经费平均累加为80.15万元,在全部127个项目合同经费平均累加423.43万元中占比18.93%,符合B类项目平均累计金额占全部项目资金金额20%左右时,项目数量也占整个项目数量的20%左右的标准,所以该5类项目可确认为B类项目进行管理。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市级计划等8类项目,平均累计金额占全部项目资金的9.08%,金额指标符合10%的要求,而数量却占整个项目数量的43.31%,与70%左右的理想化分类标准差距较大。实际上金额和数量这两项指标同时满足不太现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按项目资金来源的合同金额系数分析该方法是基于标准化分类法稍加改进所至,需要:

(1)分别统计各类项目金额算术平均数,即该类项目的总金额除以该类项目的具体课题数。

(2)以项目金额平均数对各类项目从大到小排列。

(3)计算项目合同经费总额(A值)的平方根,即各类项目金额。

(4)对A值的平方根值进行累加。

(5)计算VE系数分类区域,即将A值的平方根值进行累加总额除以3。仍以2012年末项目资金为例,此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转基因重大专项和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等3类仍为A类项目,国家其它部委、省农业资源开发、省农业地方标准、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等4类为B类项目,省科技厅(其它)、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市级计划等9种项目为C类。系数分析法与上述标准法得出的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省科技厅(其它)项目,由标准法的B类划到系数法的C类项目。在此情况下,省科技厅(其它)项目要结合定性分析情况,按照项目资金从严管理的要求,尽量按B类项目管理,防止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3.利用ABC分类管理法对项目资金预算分析

ABC分类管理法也可应用于项目预算管理。作者采用合同金额系数分析法,对本单位2011-2012年期间主持的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预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材料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为A类预算科目,占预算总额的40.96%,是重点管理的对象,特别是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饲料等消耗性资产,要作为存货严格出入库制度管理,从严把关控制。劳务费、仪器设备费、燃料动力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为B类预算科目,占预算总额的36.73%。会议费、差旅费、出版文献费、技术培训咨询费等5项为C类预算科目,占预算总额的22.31%。通过上述分析,找出在项目资金管理中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能够有效实行项目资金分类管理,进而提升了对项目资金分类管理的保障能力。

二、落实分类管理措施,提升对项目资金管理能力

一个单位项目资金管理,不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更是涉及项目资金各方的配合管理过程,应当按规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并对仪器设备购置、合作单位资质及拟外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各方的责任要明确,措施要得力。

(一)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

单位要承担项目资金管理责任科研人员要依法合规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的各项原始票据要真实,并对其负责,承担单位要承担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单位是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领导者要高度重视A类项目资金的预算、使用、决算过程,对提供的各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绝不能有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的思想,要引导科技人员按项目要求进行绩效评价。

(二)重大项目资金实行

A类重点管理,提升会计核算能力财务部门将划入A类管理的项目,进行单独会计核算,作为重点管理。如有特别重大的项目实行专户管理。只要能够核算好、控制好、运用好这部分A类项目资金,出现较大问题的概率就较小。划入B类管理的项目,进行辅助会计核算,作为一般重点管理。划入C类管理的项目,进行合并会计核算,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探究为一般管理。

(三)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

篇14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病

(一)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

科研拨款数量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评价高校实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高校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大多已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争取科研拨款。但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高校存在“重申报、轻监督”的现象,科研负责人普遍持有科研经费“私人化”的观念,科研拨款已成为少数科研人员的“零花钱”。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2014年3月14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制度从宏观方面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提出了要求。但就高校而言,如何规范证科研经费合规、合理、有效地使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仍处于空白。

(三)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对于科研经费管理,高校设有科研处、财务处、资产处及审计处等科研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科研项目各阶段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有效地信息沟通手段和渠道,科研项目信息被分割在各部门,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从而使违规的经费支出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四)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有待强化

科研经费预算是根据科研研究计划编制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方案。高校多数科研负责人不兼备预算编制的专业技能,而高校预算人员往往没有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因此科研经费预算常常由科研人员人为、随意编造。加之主管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立项不看重科研经费预算,更削弱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由于预算方案的粗糙,很难保证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经费预算一致。

二、规范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研经费管理意识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财经制度,高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科研负责人对使用的经费负直接责任。因此高校要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即要重视科研申报,也要重视科研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要改革对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不仅仅以科研金额多少来衡量学校科研水平,还应将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经费审计结果等作为评价因素,以避免高校片面追求科研数量。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在下放科研经费审批权的基础上,要根据主管部门科研资金管理办法制订一套适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首先,制订科研经费经济责任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学校领导、管理部门、科研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二是明确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特别是强化对会议费、国际交流费、差旅费及外单位协作费的管理。三是制订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在课题结题时同步完成经费结账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制订科研经费审计办法,将审计结果作为科研课题结题的参考资料,保证科研经费合规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手段

高校要利用网络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各科研相关管理部门信息的共享,将被动的事后管理变为主动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对科研项目的齐抓共管。在实施网络管理中,要将科研经费预算贯穿整个平台。科研处要将立项科研的预算录入系统;财务处对科研实行项目管理,将预算分解控制到项目中;资产处要结合预算,充分论证科研资产的购置,防止资产浪费与丢失;审计处要以预算为参照监督科研经费,并完成科研审计工作;科研负责人可实时查看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整改意见建议等等信息,及时改正不合规的行为。

(四)提高科研服务水平

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不仅要监督好科研项目,还要指导服务科研负责人使用经费。根据国发〔2014〕11号精神,科研经费预算将成为科研立项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预算人员要主动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科研负责人要与预算人员充分沟通,使得编制出的预算更加科学、合规,便于对照执行。再者,要加强科学经费政策的学习,特别是对科研负责人进行培训。科研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学习、领会和贯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展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研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让科研负责人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主动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共同把资金用在实处,保证项目如期按计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