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术病人的护理范文

手术病人的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手术病人的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手术病人的护理

篇1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79-01

手术病人是医院内住院病人中一组特殊的群体,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有比较强烈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消极的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并导致病发症的发生。手术前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1]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手术168例,其中全麻38例,椎管内麻醉96例,局部麻醉26例,神经阻滞8例。

2 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紧张、恐惧: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焦虑、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对手术方案及风险的疑虑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均可导致病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时会导致手术暂停。一般而言,术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女性高于男性,成人高于儿童,初次手术者高于继往手术的病人。[2]

2.2 抑郁、悲观: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是恶性肿瘤,担心手术不能成功,担心术后人财两空,认为治疗效果不乐观。

3 护理措施

3.1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由巡回护士于术前一日进行术前访视。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各项化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异常。向手术医师了解麻醉方法、手术,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然后去病房主动与病人交谈,说明访视的目的,向病人介绍从进入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其中包括入室时间、手术大致所需时间、麻醉诱导、手术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了解病人感觉,鼓励病人提问,认真听取病人倾诉,表示出你的关注。和病人交流时,应照顾对方文化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解手术的心要性和安全性,增加相互信任,调动病人配合手术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手术当日病人接入手术室时会有陌生感,可以向病人大概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术间温度在20-30℃,湿度50%左右适宜。病人清醒时播放轻缓的音乐,使病人具有舒适感。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不要大声喧哗及窃窃私语。麻醉前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或椎管内麻醉时站在病人前面,轻抚病人身体,不仅能安慰病人,还能协助麻醉医师摆好。

3.3 麻醉后手术进行中要使病人卧位舒适,保持输液、留置导尿管通畅。注意病人保暖,密切观察手术中发生的变化。清醒病人要随时观察手术中发生的变化。清醒病人要随时观察患者有何不适,引起不适的原因,以及告诉患者如何缓解,以取得配合。多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的不安全感。遇到危急情况,保持冷静,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慌乱,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在有条理的处理。

3.4 手术后全麻病人从麻醉中醒来,渴望了解手术是否成功。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态变化,尿液情况,防止病人躁动坠床或输液管脱落。安慰病人,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待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5 术后2-3天到病房进行随访,通过查阅病历,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术后情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

4 体会

加强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情绪,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与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心理护理 伤害 疼痛

骨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积极做好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只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并且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做好骨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就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谈一下几点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新入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急诊入院病人:如车祸等可使患者在瞬间突然失去心理应付机制,理智丧失等异常心理特征,伤者疼痛难忍[1]。此时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能体恤和宽待患者,要耐心抚慰病人,解除紧张心理。护士应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情绪,善于和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尽早康复。

平诊入院病人:有些患者刚入院对医院的环境不适应,很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害怕等心理,这些都可以完全理解。所以护士对这些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及时尽快解决,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患者康复。

术前心理护理

要想对患者实施术前的心理护理,必须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对不同年龄、性别、手术类别、职业、文化、经济等状况要详细了解,应用心理护理启发患者与疾病抗争,摆脱心理障碍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抗病能力。特别是病人担心手术中的疼痛,出血,后遗症或意外事件等。这是责任护士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打消病人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全力以赴战胜疾病[2]。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很关心伤口的疼痛,手术是否成功,何时能完全恢复等,此时护士应热情接待,给患者以关心与安慰,使病人在精神上有所依托。责任护士应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口径一致,合理解释病人的病情,术后加强巡视,对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提前给病人解释清楚,消除其顾虑。及时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排便、活动等注意事项,及时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术后康复,注意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确保病人安全。

总之,患者在住院期间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经济状况等因人而异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及时解决痛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门诊手术;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45-02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针对住院病人的人性化护理、舒适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门诊病人在院观察时间短,对病人的舒适护理明显不足,特别是外科门诊需要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1]。为了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我院外科门诊使用舒适护理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院外科门诊从2006年1月~2007年7月对80例手术病人进行分组观察。随机抽取4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0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手术均为四肢良性小肿瘤切除术。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1.2方法

1.2.1营造舒适的环境门诊手术室是门诊病人接受手术的主要场所。对于手术病人来说,是一种完全陌生的环境,使病人易感觉不安和恐惧,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营造一种宁静、优雅、舒适的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空气流通,有利于病人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手术。

1.2.2手术前的舒适护理不论手术大小病人均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在手术前30 min护士应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主动进行自我介绍,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对手术的顾虑和疑问等,并予详细解答。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医生的水平、手术所用的物、询问过敏史。详细讲解病人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的方法、效果、所需费用等。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教会病人使用一些可以缓解手术中不适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想象、肌肉松弛等。告诉病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会一直陪伴,如有什么事,可以帮助解决。帮助病人调整好心态,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状态,积极愉快地配合手术。

1.2.3手术中的舒适护理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55%左右。协助病人取手术所需的,尽量满足病人的舒适要求。护士应以端庄的仪表、礼貌的行为和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门诊手术的病人采用局麻的方式,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严肃、认真、不任意谈笑,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一些肢体语言:如皱眉、握拳等,及时询问并采用适当的非语言支持安慰病人。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创伤,一种不良刺激,这些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可以兴奋交感神经,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间接影响手术的进展和效果[2]。在手术中产生疼痛等不适时,指导病人及时使用适当的放松技巧。通过使用舒适护理模式,使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病人能舒适地度过手术。

1.2.4手术后的舒适护理手术后帮助病人回到诊室休息,为病人取舒适的,观察病情变化,有无因不适引起的疼痛。告诉病人手术的效果、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伤口的护理及复诊的时间。告诉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延迟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的机会[3]。

2结果

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病人自觉舒适,能愉快地接受手术,对疾病有较清楚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较高,能及时来门诊接受换药及拆线治疗。观察组37例,达92.5%;对照组26例,只达65%。 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舒适护理使门诊手术病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状态,舒适护理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3讨论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要求,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中个体的表现,是有效的护理模式。在门诊手术病人中,我们根据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念,对以往使用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给予舒适护理干预。

虽然门诊手术较小、简单,仍让病人感觉到焦虑和恐惧。这些负性情绪可引起病人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通过中枢神经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等[4]。常规的护理模式中简单的心理护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舒适护理模式的运用,通过护士与病人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缓解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手术收到满意效果。

通过对门诊手术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改变病人对门诊护士不热情、服务不周到的看法,减轻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增强对手术的信心。提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建立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护士通过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也加强了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的人性化。

总之,外科门诊护士要在门诊工作中建立舒适护理的职业意识,自觉在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护士的职业意识是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医德观和自信心的概括和总和,护士通过言谈举止向患者表达出自己的工作能力、护理水平和慈爱心,让病人感受到信心、希望和温暖。

[参考文献]

[1]刘小芬,赵施竹.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80.

[2]刘晓红,任从才,范紫香.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5,4(5):7.

[3]Martin D.Preoperative visit to reduce patient anxiety:a study[J].Nurs Stand,1996,10(23):33.

篇4

【关键词】脓胸手术 病人 临床护理

脓胸是指渗出液聚于胸膜腔的化脓性感染。有大量渗出布满全胸膜腔时称为全脓胸;机化纤维组织引起粘连形成包裹性脓胸;脓腔可穿破胸壁形成自溃性脓胸。临床上以发热、胸痛、食欲不振、咳嗽、咳脓痰为主要特征。急性脓胸行抗炎、排痰等对自症治疗;慢性脓胸行肺剥皮术。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自我形象紊乱;③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④清理呼吸道低效;⑤体温升高。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0岁,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治愈30例,好转5例。

2 护理

2.1焦虑

2.1.1主要表现

病人表现郁闷,不爱社交,心事重重,有的则表现脾气粗暴。

2.1.2护理目标

病人能向医务人员诉说焦虑的原因。能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2.1.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谈心,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护士以诚待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解决病人的急需,争取使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多向病人讲解手术的进展及效果,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

2.1.4重点评价

焦虑的原因及程度。焦虑是否减轻。

2.2自我形象紊乱

2.2.1主要表现:病人有一种自悲感,痛苦感,孤独感,唯恐因脓液臭味而遭人唾弃,不愿进行社交活动。

2.2.2护理目标

病人对治疗、手术能改变自我形象而充满自信心。病人能掌握自护胸壁脓腔破口的方法。病人能掌握长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自护方法。

2.2.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护士不能有任何伤及病人自尊心的言行。脓腔穿破胸壁,污染衣物要及时更换,并予换药,用无菌纱布覆盖。咳脓痰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口臭。

鼓励带管出院的病人正视暂时的现状,指导病人出院后生活起居,并教会病人自护的方法:如更换引流瓶技术;保护引流瓶及管道无菌的措施;长管是接病人的胸腔管,并插入水中2c m以上,应放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引流液的处理;活动时,引流瓶的放置等等。

2.2.4重点评价

自我形象紊乱的程度。改变自我形象紊乱的方法有效与否。

2.3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

2.3.1主要表现

慢性病容。消瘦,可低于正常机体体重的20%。低蛋白血症。

2.3.2护理目标

病人机体需要量得到补充,增加耐受手术的能力。

2.3.3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增加营养的重要性,介绍营养食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高热时给予对症处理,物理降温,减少机体消耗。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次,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遵医嘱积极抗炎治疗使排脓痰减少,尽早手术治疗。

2.3.4重点评价

营养状态改善程度。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是否正常。病人精神、食欲状态是否正常。

2.4清理呼吸道低效

2.4.1主要表现

脓痰较多,尤以早上为甚。咳痰无力。双肺闻及痰鸣音。阻塞性肺部感染可伴有发热。

2.4.2护理目标

病人能有效地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脓痰量逐渐减少。

2.4.3护理措施

术前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指导和协助病人作引流,每天2次。引流的方法是:上肺病变取半坐卧位,下肺病变取头低足高位,中肺病变取仰卧与平卧交替位,使脓痰及时排出。咳痰无力者给予协助,如拍背、雾化吸入。每班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并记录24小时脓痰量及性质。

2.4.4重点评价

呼吸道听诊痰鸣音是否消失,肺部清晰度如何,痰量的多少。病人能否掌握引流的要领,引流是否有效。

2.5体温升高

2.5.1主要表现

有肺部或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有急起高热及高热的伴随症状。

2.5.2护理目标

配合药物使病人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

2.5.3护理措施

高热者,物理降温,包括醇浴、冰敷等。高热者,每天测体温6次。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要勤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高热时要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预防口腔炎、感冒和褥疮的知识指导。

2.5.4重点评价

体温是否正常或有无下降趋势。物理降温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刘仲秋,刘桂梅,杨秀珍,赵和玲.结核性脓胸128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22期.

篇5

【摘要】 随着医学水平快速提升,人们对医学提出了新机遇与新任务。因此,实施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凸现出了明显的弊端。过去那种短时间内的护理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病人需求与医学上的变革。本文就是从手术室围手术期的现状入手,探究其整体护理策略。

【关键词】整体护理 手术室 围手术期病人

某院多年就着手进行整体护理,到了2010年12月真实开展起来,经过临床实践运用整体护理,得到较好的疗效[1]。采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不但能够了解到病人心理及生理需求,还能够消除他们不安与紧张,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得到理解与尊重,维持患者身心最佳状态来配合手术治疗。在这种形势下,探究手术室围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具有实际意义。

1 实施方法

1.1 术前探访

术前要对病人进行探访,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与心理状况,通过掌握的情况来分析患者对手术的忍耐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提升手术工作的主动性。探访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要科学合理安排,大都是手术前日的下午两点到三点,最好由巡回护士执行。访谈主要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生命体征、过敏史以及是否具有特殊体质等,如果是女性患者还要留意其月经正常与否;手术医生还要熟悉备品、休位、器械等,切忌被动盲目工作。

1.2 手术中的整体护理

(1) 手术当天早晨准备;手术日晨巡回护士应该亲自到病房去迎接亲人,全面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术区皮肤的准备情况及生命特征等,语言上要做到自然亲切,让患者在轻松中到手术室[6],还要带好患者的病例及影像片以及一些药品等。

(2) 构建出良好的手术环境;在手术之前要打开空调对手术室温度进行调节,确保合适的湿度,并打开室内的净化器净化房间空气,做好各种备品及器械等操作工具的准备工作[7],比如:电钻、电刀、内窥镜、高倍显微镜以及各种软等。

(3) 安慰解释;在进行全面护理之前要将操作注意事项给患者说明白,让患者心宽并合作,比如静脉穿刺及摆放等,还要主动进行问候来减轻患者紧张,进而提升患者的信息,让患者用平和心态接受手术与麻醉。

(4) 尊重病人;尊重病患者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得到宽慰,进而减少患者的身体外露,做好保暖与遮盖,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自尊心需求,而不会出现大声喧哗。在护理上动作要轻柔,提防患者产生出不良的刺激[8]。

(5) 安全管理;手术中要实施查核体制,管理好输血输液;对患者的摆放上要防止摆放不正确而影响到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小心提防患者肢体挤压、扯伤、压伤,对于消瘦病患者还要做好软垫方式;要小心电钻、电刀等各种设备的安全使用[9],提防皮肤与金属之间接触而造成灼伤。

(6) 麻醉患者;在手术之时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护理必须要陪伴着患者左右,紧紧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慰藉与鼓励,并且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里状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做全面回答,及时清除不适。

(7) 防止感染;对于围手术期病人来说感染是一个极大威胁,因此在手术前一定要做好手术间和各种器械的清洁消毒,手术中还必须要管理好进出人及物,防止出现空气污染[10];要严格监督手术相关人员实施无菌技术的操作,一旦发现错误就要及时进行纠正。

篇6

关键词: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27-02

手术是外科病人治疗中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有一定得创伤性对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总会对自己的手术担心,首先大夫的技术咋样?麻醉效果好不好?会不会疼痛?手术做了会不会有后遗症?针对择期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术前病房护士开展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通过3年的临床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对病房护士要求

1.1 护士仪表端庄、淡妆、衣帽整洁、举止大方、挂牌服务。

1.2 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时全神贯注,注意倾听,保持适宜距离,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

1.3 掌握手术过程,步骤,以及预后情况。

1.4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

2 具体内容

2.1 手术前一日将通知单送往手术室。

2.2 查阅检查单、肝功、B超、心电图、血型、既往史、过敏史等。

2.3 到病人床前自我介绍,根据病人职业,年龄等适当的称呼。

2.4 与病人交谈前病房护士自己首先有个构思,有目的的去沟通交流,设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及麻醉方法和手术者和手术,列举同病区内同种病历的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

2.5 告知病人术前晚睡眠不好时,告诉护士遵医嘱可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同时让病人树立医生是治病救人,实行人道主义,会帮自己除病魔的坚定信念。

2.6 择期手术前晚与术晨需清洁灌肠,一般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饮。

2.7 病人术前搞好个人卫生,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重要性。

3 小结

通过面对面的与病人倾心谈话中,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一定得护理措施。如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护理问题:①焦虑恐惧:与病人担心手术后自身健康有关及害怕术后伤口疼痛有关,影响夫妻感情有关。②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中子宫动脉结扎脱落有关。

护理措施:①耐心解答病人疑问。②讲解手术过程及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③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评价:①术前通过对病人心理护理,病人接受手术,无顾虑。②术中止血严密,线结牢固,生命体征平稳。

通过3年来对800例择期手术术前心理护理,患者能够无顾虑地安心住院,积极配合诊治,接受手术,痊愈出院,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篇7

关键词:  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 

        人工流产手术简称为“人流”,是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虽说人工流产手术是较小的手术,但是对于很多意外妊娠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多数病人在手术前会有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者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上手术床时突然出现四肢发凉、发抖,使手术效果受到影响[1]。还有些病人因精神过于紧张及术中扩张宫颈、负压吸引引起的疼痛与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脉搏细弱或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人流综合征。因此,对病人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给予适宜的心理疏导,对减少病人术中痛苦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站2008年2月~2009年8月行人工流产手术6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40例,年龄18~40岁,妊娠6~8周,未婚78例,已婚562例。

        2  病人的心理特征

        2.1普遍的心理特征  调查发现病人术前常有如下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会有后遗症等[2]。病人普遍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焦虑,担心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影响日后的生育、工作等。

        2.2年龄较小且未婚先孕的女性的心理特征  怀孕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除了焦虑、怕疼、恐惧外,还担心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指责和嘲讽而自责、悔恨、羞愧。

        2.3有对抗情绪的已婚妇女的心理特征  部分有避孕或节育措施但失败的病人,存在忿恨、无可奈何、恐惧甚至极度不安的心态;还有部分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动员来做手术的因思想不通而闹情绪,甚至满腹怒气,这类病人术中不配合,经常大哭大闹。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对未婚先孕者,护士应针对其自卑、羞愧的心理,选择个体化心理护理方式,充分保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权,以理解、关爱、同情的态度与其沟通,使她们感到被关心,被重视,以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适应能力[3]。对有对抗情绪者要做到耐心、关心,尽量 满足她们提出的合理要求,用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之认识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重要国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告知病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避孕用具及措施会不断进步,将会给她们带来较大的帮助。

   3.2 术中护理  术中对宫颈的牵拉、扩张及对宫壁的负压吸引等刺激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护士应嘱其深呼吸,同时采用暗示转移的方法,如为病人擦汗、按摩腹部等,或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并告知病人积极配合医生,否则越紧张越疼痛的道理[4]。

        3.3 术后护理  术后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协助其整理好衣物,扶送入观察室休息,及时评估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对术后不适及时解释。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常规休息2周,禁性生活1个月,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注意保暖,避免冷水浴、冷饮,吃富有营养食物;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若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或持续不干净应及时复诊;流产后卵巢会很快恢复排卵,要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受孕[5]。

        4  体会

        人工流产手术是目前终止妊娠最常见的方法,虽然是妇科小手术,但对于病人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性刺激,而且还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和引起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而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因此,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顺利进行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186.

[2]柴蕊.护理的创新服务.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5月2卷5期.

[3]周侠,申秀云,未婚先孕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07年2月13卷1期.

篇8

[关键词] 外科手术;病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66-02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2003年1月~2006年7月我科335例手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笔者认为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3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102例,胸外手术后16例,普外手术后217例。术后并发症15例,其中,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例,胸腔出血1例,食管吻合、口瘘1例,左侧气胸肺大疱切除术后3 d发生右侧气胸1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疝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其他为肺部感染5例,切口裂开3例。

2 护理

2.1 术后回病室的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回病室应及时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引流管数量,引流液的性质、量,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等。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还应了解有无从手术室带入压疮,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并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病人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2.2 保持术后正确的

术后回病室,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以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恰当的。如颅脑损伤病人术后6 h血压平稳,采取抬高床头15°~30°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引流,改善脑供血,有利于缓解脑血肿和脑低氧,从而降低颅内压。胸腹部手术病人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从而有利于呼吸、引流,并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感到舒适。

2.3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应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阻塞、脱落。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本组病例中,1例食管癌术后病人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增快,而胸腔引流管无血性液体流出。由于护士细心观察并与医生联系,经专家会诊,判断手术对侧胸腔出血,经及时采取开胸手术探查止血,使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2.4 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的部位、手术的类别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如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需要严格禁食、禁饮,术后5 d如病情无特殊变化,方可从少量饮水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由半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因而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应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在本组病例中,1例食管癌手术病人回病室50 min输液量约500 ml,诱发心律失常,经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控制输液速度等处理后好转,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5 术后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病人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2.6 术后用药观察与疼痛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应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某些药物的特殊要求、药物的配制等。抗生素的半衰期、有效浓度,从而达到准确给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使用放松法或分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病人术后的疼痛感[1]。

2.7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引流管带来的不适等而致翻身困难,易发生肺部感染;保留导尿易致泌尿系感染;术后营养失调、剧烈活动等因素,造成切口裂开。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必要时雾化吸入,重视病人的营养平衡。还应掌握不同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等。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手术后病人的不同特点,予以积极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8 做好上下班交接工作

对手术后病人做好交接工作,是做好病人术后护理的重要保证。以下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了解当日手术病人数,手术情况,交班前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并作为交班项目;交待清当日输液总量,保持输液管通畅,尤其是静脉置管病人,妥善固定非常重要,我科曾有1例因护士交班时不仔细,病人套管针衔接处滑脱出血未及时发现,出血量达600 ml之多;做好各种管道的交接,交接引流管的数量,引流管的部位,是否妥善固定且引流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接班人员进行核对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神志及各种管道情况是下一班接班时必须掌握的内容。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83-01

随着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提出,护理工作越来越以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为中心,手术室的护士也不再单纯是配合手术医生实施手术,还要考虑到手术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干预,是贯穿于手术前、中、后的动态的、连续的全过程。我们护士在工作中探索每一个阶段不同角色的心理规律,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干预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

1.术前访视对病人的心理干预

1.1 术前访视的必要性:

1.1.1 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等问题。通过访视手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了情感交流,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也让患者对手术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并对手术室环境有了感性的认识,大大缓解了紧张情绪,使其能轻松、主动接受手术。

1.1.2 护士掌握与手术相关的资料:通过术前访视,护士可以全面地掌握病人一系列资料,完善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同时也让护士发挥主观能力性,预见性解决问题,并培养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1.1.3 改善护患关系:术前访视加强了手术室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了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这样不仅干预了病人术前的复杂心理并与其及家属建立了一种很人性化的亲密的信赖关系。

1.2 术前心理干预措施:

1.2.1 护士的自身准备:巡回护士术前一天访视病人,访视时服饰整洁,精神要饱满,面带微笑,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有信心,这样可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2.2 收集相关资料:查阅病历,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既往史、家庭史,以及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资料;向病房护士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特殊情况,以及病房的护理计划;同时向手术医师了解手术方法,手术、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敷料等。掌握病人大量资料,制定的护理计划才具有个性化,和病人面对面交流时,我们才有十足的信心。

1.2.3 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首先向病人做自我介绍,让病人清楚你来访的目的。通过所掌握的相关资料,选择相应的交流方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相关手术信息交流。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简单介绍手术过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中和手术室环境、设施、麻醉方法及麻醉配合。通过交流清楚患者顾虑,了解其特殊需求,对其提出的问题,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舞着手,设法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焦虑情绪,也可介绍患同种疾病病人的手术效果,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术前等待的心理干预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于对周围环境较陌生,尤其手术室的特殊环境给其造成新的恐惧和压力。巡回护士应热情微笑接病人进行手术间,在术前交谈沟通的基础上与之亲切交谈分散注意力,同时安慰家属:请您耐心在外等待,在手术间我们会和您一样关心照顾病人。简短的一句话迅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进入手术间后边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边向病人说明各种操作的必要性和手术必须,与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并介绍麻醉师和手术医师的高超技术,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可根据病人喜好和病情许可,播放轻音乐,以减轻病人术前等待的紧张恐惧情绪。

3.术中关怀的干预过程

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时,护士应给予周到细致的关怀。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病人着凉,轻握病人手,询问冷暖,是否舒适,是否有疼痛感,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的通畅。手术一开始,护士应是精力充沛,忙而不乱,精神高度集中,要抛弃一切繁琐的杂事。操作时减少物品撞击声,尽量降低仪器发出的声音,避免交谈与患者病情无关的话题,但对病人病情不得随便议论,保护病人的隐私和自尊心。非全麻的病人,保持与病人的交流,了解术中感受,尽最大努力解决病人的不适,必要时按摩不适肢体舒缓因强迫造成的肌肉紧张。如碰到手术不顺利,护士虽然尽到最大努力,还经常受到手术者的埋怨,发脾气等。此时,要理解术者的心情,不能顶撞并要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语言调节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凉解。待手术结束及时为患者擦净术中留的消毒液、血迹、污渍,为患者穿好衣裤,并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待麻醉完全清醒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送病人到病房,确保护送途中的安全,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4.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第二天对手术后病人进行探视和问候,及时告诉手术成功的消息,以安定情绪,促进健康。询问病人术后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切口疼痛,肠蠕动等,同时观察切口,各导管引流情况,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术后三至五天再次回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同时就病人现存的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并征求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制定改进措施。

篇10

【中图分类号】R217.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48-02

当一个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带着疾病来到医院时,总时处于一种陌生、恐怖、痛苦、焦虑,接触的都是陌生事物,远离家人,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室,没有安全感,而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因此,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意义重大。本文浅谈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

1 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心理挫折的联想等。这种反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可见到,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手术和无住院史或无手术史的病人。病人往往焦躁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意外和发生并发症、后遗症。对手术目的、施术医生和术后效果也极为关心,想方设法地询问和探究。同时还怕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动作粗暴。对此,一定要认真进行术前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使病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要亲善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术前所做的各种检查,要及时给以解释。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在术前予以说明。术中尽量减少物品和器械的碰击声,避免高声喧哗和窃窃私语。手术之后经常访视病人,观察病情,在生活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处理问题。

2 悲观和绝望反应及其护理

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存在这种反应。病人的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虑较多。其表现,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严重者违犯院规和法纪。前者多见于内向性格的病人,后者多为外向性格病人的表现。无论哪种病人,都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患,增强生活信念。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密切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注意语调的平和、言语的清晰、明了,还要注意语言的效果。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手术以后,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尤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从而使之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3 疼痛反应及其护理

手术以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诉。这种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痛剂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脆弱以及兴趣索然、犹柔寡断和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剧。所以,要耐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们精神爽快,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思想压力。护士要懂得谈话的艺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所处的家庭、工作环境,智力和疾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语言文字以求恰到好处。保持病房安静,床铺舒适。在一切操作中,动作要准确、轻柔、迅速,避免疼痛刺激,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剂,也可以争取得到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4 变态心理反应及其护理

篇11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是我院2004-2007年手术患者中的一小部分,经筛选有较为明显心理特征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5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40.8岁。病例中骑马摔伤骨折者43例,其它原因骨折者17例。上述患者均需手术治疗,才能逐渐康康复。

2 心理分析

由于所护理的患者因家庭状况,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及个人心理素质的不同,对手术治疗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归纳分析如下几种:

2.1 恐惧心理,所有患者对自己本身所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程度了解不够、认识不足、怀疑手术是否成功或怀疑医生的能力和护理中的隐私等产生惧怕心理,还有术中疼痛等原因,如术中复位产生的剧痛、麻醉镇痛不会产生的剧痛等等,这样内心产生一种术前恐惧和术后剧痛等恐惧感。

2.2 怀疑心理,有意回避自己的疼痛或伤情,总感觉无大事,对医生的诊断及医术持怀疑态度。

2.3 焦虑心理,由于是骨伤,往往都需要手术来解决,动一下就产生剧痛,再者手术费用都较高,患者会感到无法承受。所以产生忧心重重,焦虑不安的情绪。

2.4 矛盾心理,有的骨伤一次手术得不到治愈,需要几次手术才能解决,而且愈合时间长,产生担心治疗不彻底,留下后遗症,心理状态较为矛盾,情绪较为低落等等原因。

3 心理护理

3.1 术前的心理护理

3.1.1 实施手术前首先要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术前耐心说服各基本手术常识的讲解,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和手术的必要性,促其配合好手术。如果患者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的成功和后期康复会产生疑虑,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术前应积极向患者进行系统指导,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医护人员对手术提前进行准备,并告诉患者该手术成功率的把握性,治愈后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消除顾虑,配合手术的成功实施。

3.1.2 在进行护理中加强与病人的情感交流,减轻病人的焦虑及孤独的心理。患者初到病房面对的环境比较陌生,远离亲人的精心呵护,极易引起精神紧张和孤独感,对手术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就应加强与病人的情感联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做各项护理工作时,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多做解释,以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过程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处理方法,并向患者讲解病区及病房的有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减轻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3.1.3 向患者解释术前准备的意义,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前等候的矛盾心理时期及行术前的各项化验指标的必要性,使患者排除恐惧不安的心理,消除对手术的惧怕,使其欣然接受。

3.1.4 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保证手术正常实施,应嘱患者注意术前的休息,可让患者口服镇静药,保证充足睡眼,这样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总之,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对整个手术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手术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可帮助病人建立有利的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状态,以达到手术前心理护理的目的。也可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康复十分有利。

4 体会

手术前患者都有一种恐惧、怀疑、焦虑、矛盾的心理过程,也是患者的共同心理现象。这对术前、术中、术后的康复十分有利,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化和生活、工作、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变化等引起了生理的功能减退,开始表现出独有的心理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努力做好手术患者的思想工作,加强同患者的情感交流,满足患者对手术疑虑的心理要求,增加患者接受手术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做有利于克服患者不安焦虑的心理过程,也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紫瀛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篇12

关键词:巡回护士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94-02

手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巡回护士在结晶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她贯穿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连接患者和手术的主要中介者。巡回护士,主要任务是在台下负责手术全过程的物品,器械,布类和敷料的准备和供给,主动配合手术和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完成输液、输血及手术台上特殊物品、药品的供给。按整体护理要求护理病人,其工作范围在无菌区外,在病人,手术人员,麻醉师以及其他人员之间巡回。[1]本论文用某手术病人的护理为了来探讨围手术期病人的巡回护士护理。

我科某年某月,对XX例手术病人实行整体护理服务,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术前的准备

进入患者病房首先进行自我介绍,面带微笑,说话要要以患者为中心,多为患者考虑,不要刺激患者或讲患者敏感话题,而后进行术前宣教,根据病人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点,结合其病情,利用图片资料,宣传手册,小讲课等多种途径进行宣教,还要以自身的行为让患者相信护士相信医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足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进而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可以恢复起信心,有利于康复。还可以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识,提高其健康意识,而且能够让病人对自身所要经历的手术进行足够的了解,减少恐慌,主动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提高参与护理活动的自觉性,主要是介绍患者在手术之前应做的准备;其次还要在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使其适应术后的的变化和生活。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术前一日督促病人修剪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重点做好手术区皮肤准备。让患者放松,晚上安心的睡觉(对于不能入睡的病人,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放点轻音乐,给予舒适的卧位,或者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术日晨的护理。①检查手术间各种药物、物品是否齐备,电源、吸引装置和供氧系统等固定设备是否安全有效。认真检查器械的性能,调试好书中需要的特殊仪器如电钻,电凝刀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对手术室环境进行调控,室温在18~22℃较为适宜,准备好无菌桌,创造最好的手术环境和条件。②核对病人,巡回护士应该热情接待手术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视患者的心里支持,满足其被尊重的需要及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增强其心理安全感。按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手术同意书和手术间。点收随病人带至手术室的病历、X线片和药品等。检查病人皮肤准备和个人卫生状况,饰物,义齿等贵重物品等是否取下。若发现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体温上升,或是女性病人月经来潮等状况,应延迟手术日期,进入手术室之前应指导病人排尽尿液,估计手术时间将持续四小时以上及接受下腹部或盆腔内手术者应当予以留置到导管并妥善固定,验证病人血型和交叉实验结果,做好输血准备。给病人带好帽子并打开静脉通道进行输液3安置:根据麻醉要求安置病人并注意看护,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坠床。麻醉后,按照手术需要正确摆放,正确固定,确保病人舒适安全,若需使用高频电刀,电极板应放平正并与病人肌肉丰富部位全面接触,以防灼伤。病人意识清楚时应该给予解释和安慰,消去其恐惧、紧张心理,配合手术。告诉病人一旦有任何不适,不要强忍,要及时的告诉。

2 术中的配合

帮助手术人员穿好手术衣安排各类人员就位。暴露病人手术前,协助手术者消毒。调整好照明光源,接好电刀,电凝刀及吸引器等[1]清点核对:详细清点、登记手术台上的器械,敷料等数目,于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及切口缝合前,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核对,以防遗留[2]术中的配合:手术过程中应在岗尽职,随之注意手术进展情况,随时调节灯光,供应术中所需物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输血输液径路通畅。术中用药,输血应两人核对,对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前应核对病历。还要充分估计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随时做好急救准备,主动配合抢救,用过的各类药物应保留在指定区域,待手术结束后处理。

3 术后的整理及安置

手术完毕后,协助手术者包扎伤口和妥善固定各种引流导管,并注意病人的保温,向护送人员清点病人携带的物品,整理手术间,物归原处,进行日常的清扫和空气消毒等。与接头护士做好接交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正确的对待,心理上得到安慰,使其安心养病。

4 总结

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巡回护士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如下。

4.1 经过术前的探访,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手术,使得手术能够很好地进行;

4.2 经过术前的适应性的训练,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术后的变化,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4.3 通过术前的准备改善了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

4.4 通过这种途径,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迫使护士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真正的做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1引言

急诊手术病人一般为意外伤与突发疾病,临床证明病人在手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很难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通常治疗效果较差,所以在术前或术中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也为术后病人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急诊手术术前患者心理特点

急诊病人病情特点一般是来势凶险,病势较危急,患者往往对立即进行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承受能力很低,易陷入焦虑恐惧的精神状态中,且有可能产生濒死感,这种焦虑对手术的进行十分有害,它将增加麻醉、手术过程的危险性,还有可能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增加、心律失常,术后切口愈合延迟等,较严重的病人将直接影响手术后病情的转归。

3病人在手术前的心理需要

每个病人的个性特征有所不同,以及其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会有所不同,但每一个手术病人对即要进行的手术都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且这些心理反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所有病人都有着共同的心理需要。

3.1尊重的需要。当病人感觉到自己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重视时,才会对他们产生信任和心理依赖,这样才能对手术的成功持有足够的信心。

3.2对自己病情了解的需要。一般情况下,病人在考虑采取手术时,常常会认为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容易产生顾虑及猜疑,并时刻关注着自己病情的发展,那么合理、恰当地向病人讲述病情显得十分必要,从而减少病人的焦虑和猜想。

4手术病人的护理对策

手术对于每个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根据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知识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及对其疾病的认识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与情绪波动。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对病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它可影响病人的睡眠和食欲,以及导致血压升高等,严重者可影响手术的进行。针对这些患者的不同生理及心理特点,采取了以下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

4.1术前的护理对策

(1)术前病人的一般心理及护理: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选择某一日期手术,病人一旦知道要做手术,其常会出现的心理反应是忧虑、恐惧及紧张。此时出现的不良的心理反应常常会使病人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四肢发凉、食欲不振、焦虑失眠、反应迟缓等。针对这些心理反应表现,医护人员应和病人主动交谈,讲解一些有关的医学常识、解剖生理知识等,讲手术的必要性及所达到的效果,让其简单了解手术的基本做法与过程,并让类似的一些病人行“现身说法”,做示范,以解除病人的担心、焦虑心理,消除病人后顾之忧,让其积极的做好术前准备。

(2)术前特殊心理及护理:对于某些进行特殊手术如截指 (肢)或断指 (肢)再殖、截瘫以及一些矫形手术的病人,常担心手术后外形情况、生活能否自理等问题,其思想负担一般较重,对该类病人我们应祥细的交待病情,充分做好其思想工作,使其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心态。在疏导的过程中,护士应学会掌握及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能,观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变化,正确分析其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护理手段,消除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始终处在最佳的身心状态。同时要知道病人家属的想法,取得家属的理解与信任,确保他们也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患者。

4.2入手术室后的护理对策在接诊病人入手术室后,护士应充满热情同时表达出同情心,主动与病人交谈,在进行每一项具体操作前应先告知病人,例如输液、摆、进行麻醉穿刺等均应向患者适当的解释,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在病情及操作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要求,假如病情不允许,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耐心的讲解;病人往往十分重视医生与护士的言谈举止行为,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以端庄大方与和蔼态度呈现给病人,切忌闲谈嬉笑,也不能窃窃私语,相互之间交流的声音应当以轻柔和谐的方式,并不时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存在的陌生感;尽量减少手术器械间的碰击声,因为这可能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刺激,在手术进行时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切不可惊慌失措,避免给病人造成恐惧与紧张。

4.3术后护理对策当手术结束时,对已经清醒或刚刚从麻醉中苏醒过来的病人,医护人员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给予安慰鼓励,并及时告诉病人手术所达到的效果,送病人回病房后嘱病人安心休息,交待术后病人应注意的所有事项,最后告诉病人手术室护士会再次访视,让病人感受到手术室护士对他的关心,以及对术后恢复很重视,使其心情保持愉快,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5体会认识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病人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护士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出发点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及行为,使病人很好的接受治疗,最终促使病人早日康复,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淑玲,孙菁. 急诊手术病人术中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5).

[2]王保良.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J].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9).

篇14

【摘要】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一般手术病人都会产生紧张、恐惧、无奈、不知所措等复杂的心理反应。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愈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就十分必要。

【关键词】 手术病人;心理反应;护理

1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紧张心理。在手术过程中,有的患者由于焦虑,担心,忧虑等感受交织而成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程度均取决于个人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疾病治疗措施和其想象中疾病的后果,病人常不能对手术作出客观上的分析,等候时间越长,对手术的心理矛盾越大,因而导致血压上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1.2 疼痛心理。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安。处于不同情况的病人,对疼痛的内心变化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正处于痛苦不安极端矛盾的精神状态,那么他突然受到哪怕是小小的疼痛刺激就会焦虑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1.3 猜疑和情绪不稳心理。病人对周围事物,他人的举动特别敏感,常怀疑医务人员及亲人隐瞒了自己疾病的严重性,见医务人员低声讲话,总以为是议论自己的病情,甚至连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好意安慰,亦将信将疑。情绪不稳,对外界刺激而引起特别激动,愤怒。

1.4 担忧和绝望心理。病人的病情,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及经济情况不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亦不一样,病情重,预后差,老年人,经济有困难或缺乏家人照顾的病人会表现特别担心,甚至绝望。

1.5 术中的心理。手术病人通常在手术过程中希望被医务人员尊重,重视,担心手术出了意外,是否能顺利进行手术。

1.6 术后的心理。术后的病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往往出现疾病痛苦被解除的轻松感。但对于脏器或有肢体损失的手术,病人常表现出为焦虑,忧郁、特别是手术效果不符合期望时更加容易产生担心日后的健康和生活能力。

2 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全面了解病人的健康情况,社会及文化背景,注意病者的性格特征及情绪变化,对于预后差的手术,根据病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家属沟通,对病情适当采取隐瞒,保密措施,以减少心理创伤。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增强健康,消除疾病,减轻痛苦为目的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护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神情,与病人交谈时要礼貌,诚恳,自然,友好,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2.3 耐心热情地解释有关疾病的治疗信息,解释有关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从而解除病者由于专门知识的缺陷而对手术存在的恐惧。

2.4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应全面了解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情况,手术时热情友善的接待病人,术中对病人要体贴,给予安慰,耐心倾听病人提出问题,做好解释和引导,同时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早噪杂音,各项护理操作做到稳,准,轻,快,不能高谈阔论与手术无关的题外话,避免医护间作随意的议论,以免引起病人的猜疑。

2.5 术后要做到积极调动家属的积极性,以及朋友的关怀安慰,护士经常与病人沟通,安慰病人,做好疼痛护理,使病人于术后能得到无微不致的照顾和关怀,帮助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从而促进早日康复。

2.6 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多收费,乱收费,严格执行降消政策,对贫困病人实行减免手术及麻醉费用,尽量让病人消除其顾虑,避免因为经济负担产生对手术的负面影响。

3 体会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