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数字化技术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255-02
电网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电网的六个重点技术之一,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则是电网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建立无人值守的数字化变电站成为提高我国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新建变电站基本采用分层、分布式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并逐步对原有变电站实行改造。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工作可以实现数字化。所以,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必将对电力系统的科技进步带来巨大的变革。
1、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变电站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及电网运行要求的提高,对变电站控制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及时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要求变电站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一次系统的状态,同时要求变电站具有较高的可控性,进而要求更多地采用远方集中控制,操作,反事故措施等,即采用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已改变了传统二次设备的模式,系统简化,信息共享,减少电缆,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降低造价等方面已改变了变电站的面貌,变电站自动化已转向了实用化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2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是为电力系统进行电能计量和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提供电流、电压信号的重要设备,其精度及可靠性与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是电力系统电流电压测量的基本设备。
传统的电流和电压互感器是电磁感应式的,具有类似变压器的结构。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传输的电力容量不断增加,电网运行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目前,俄罗斯已有1150kV的骨干电网,我国也已将原来220kV的骨干电网提高到了500kV,国家电网公司已将1000kV的输电线路纳入近几年的发展规划。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电磁式互感器暴露出一系列固有的缺点:(1)绝缘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的造价也越来越高,产品重量大,支撑结构复杂。(2)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固有的磁饱和现象,一次电流较大时会使二次输出发生畸变,严重时会影响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造成拒动或误动。(3)电磁式互感器的输出为模拟量,不能与数字化二次设备直接接口,不利于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进程。
二十世纪后期,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理论完善、性能优越的新方法来实现高电压大电流的测量。基于光学传感技术的无源光学电流互感器(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简称OCT)和无源光学电压互感器(Optical Voltage Transformer,简称OVT)以及基于空芯线圈的有源光电互感器能有效克服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缺点,近20年来一直受到美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等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先后研制出多种样机并挂网试运行,逐步成为互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2、关键技术
2.1 电子互感器技术
无源光互感器工作基于光学传感的原理,存在光路结构复杂、温度影响大等影响测量精度以及传感头工艺一致性不易保证等缺点,有源光互感器同样存在温度影响大、测量部件检修困难、加工精度不宜保证等问题。
2.2 同步采样技术
在传统的保护测控装置中,各路模拟量的采样是由同一个模件负责的,在同一时刻锁定采样值,保证了采样的同步及测量误差。而在使用光互感器的情况下,各相电流、电压采样可能由不同的采集单元完成,如何保证各相电流和电压信息的同步,成为合并单元能否正确工作的关键。
2.3 网络技术
变电站的信息交换特点之一是,信息长度较短,信息量较大,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况时,有可能发生网络风暴,而间隔层装置普遍采用嵌入式系统,其处理能力不强,这一特点要求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网络具有很强的抗风暴能力,在发生网络风暴时,各个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变电站信息交换的另一个特点是部分信息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比如保护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合并单元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要求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网络具有分级交换的能力,保证高级数据的实时性。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网络就像一个人的神经,所有的命令、信息都必须通过它传送,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对变电站控制系统来讲及其重要的,变电站控制系统应该在日常运行时对网络的状况进行监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网络设备应具有智能功能。
2.4 软件平台技术
软件平台是数字化变电站控制系统的重要支撑。数字化变电站需要实现变电站二次子系统的数字化和一体化,继电保护、测量控制、故障录波、安全自动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一次设备在线安全监测等专业监控功能将在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上实现,因而支撑软件平台的研究开发十分重要。为满足100KV到500KV变电站的多层次的需要,该平台需支持Unix/Linux/Windows跨平台应用,满足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要求,支持IEC61850标准和各功能的自由分配,满足变电站安全操作、经济运行等管理需求。
2.5 装置内部数据交换技术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采样数据通过合并单元的网络送给保护测控装置,由于保护测控装置的嵌入式系统的处理能力有限,一般将装置的数据接收模件与数据处理模件分开,数据接收模件采用带以太网协议的实时多任务系统,数据处理模件普遍采用DSP方式,这两个模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速率在10Mbps以上。合并单元汇集多个采集单元的数据,内部模件的数据交换更加频繁,特别是考虑到母线和变压器的合并单元,内部数据交换可能达到100Mbps,如何实现如此高速的数据交换是本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
3、技术方案
通过对变电站控制系统和电压电流互感器技术现状的分析,现有的变电站系统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提高的地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变电站控制系统认识的提高,以光互感器应用和IEC61850标准为框架的数字化变电站控制系统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成为变电站控制系统发展的新焦点。220kV变电站一次接线考虑,主变压器按本期一台,最终2台设计,电压等级采用220/110/35kV考虑。
对于主变压器间隔以及220KV线路间隔、110KV线路间隔全部实施数字化方案,即从过程层、间隔层到变电站层全数字化。考虑到35kV间隔设备安装在开关柜内,35kV侧本身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已下放,节省电缆的需求不大,且对低电压等级而言,光互感器的优势不明显,甚至增加设备配置的复杂性,例如使用了光互感器后各间隔电压数据的获得、同一个间隔保护装置与电度表数据的采集等,将使成本大幅上升,所以35KV侧不配置光互感器,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的方案。
4、结语
在变电站系统实现数字化改造后,在变电站维护、调试时间、土地使用、系统的可用性、设备安全等五个方面都将得到提高,使得设备能够少校验,甚至免校验,减少维护工作量,缩减变电站的土地建筑使用面积,减少变电站系统调试时间,降低设备的绝缘要求,对系统能够快速维护,提高了互感器的安全。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在总体上提高变电站的劳动生产率,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促进了变电站信息的共享,提升电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30(23):67 72.
[3]IEC61850系列标准.
[4]李九虎,郑玉平,古世东 等.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7):94 98.
报告着重揭示了五大新兴技术趋势,它们代表了未来数字化龙头企业所关注到的重要变化:
一、为我互联:
商业高度定制化。随着日常生活用品接入网络,客户体验也随之成为在线活动,从而形成了众多深入个体生活方方面面的数字渠道。据调研,企业表示正在使用或试用的客户联系新渠道包括:可穿戴设备(占受访者比例:62%)、互联网电视(68%)、互联网汽车(59%)及智能产品(64%)。有远见的企业正在改变其构建新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并且已获益颇丰。为了把控这些个人体验的接入点,企业正努力打造高度个性化的体验,以此吸引和取悦客户,但同时必须确保这一做法不会影响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大部分企业(60%)都通过投资于定制化技术获得了有效回报。企业如果能在“为我互联”的市场中获得成功,就会成为下一代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二、成果经济:
硬件缔造实际成果。智能硬件正在弥合数字化企业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最后距离。随着领先企业开始拥抱产业物联网,他们正抓住机会将硬件与传感器纳入其数字化工具阵营,并利用这些高度互联的硬件组件来满足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不是增加更多的产品或服务,而是实现更有意义的成果。事实上,87%的受访者均认为应该更多地应用智能硬件、传感器和网际接入设备,引导企业越来越多地从销售产品和服务向销售成果转变。84%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借助植入产品的智能硬件可以深入了解客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以及客户期望的使用效果。这些“数字化颠覆者”们明白,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已不能再靠销售产品,而是要靠销售成果——这是全新的“成果经济”。
三、平台革命:
新生态、新产业。数字化的产业平台和生态系统正推动下一轮的突破性创新与颠覆式增长。随着数字化经济的进步,那些基于平台运营的企业抓住了更多的增长和赢利机会。事实上,75%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平台的引领者将不再是大型科技企业,而是产业内的实体企业和领军企业。近四分之三(74%)的受访企业正在使用或试用产业平台与数字化业务伙伴进行数据整合。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这类平台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消除了技术障碍,而且激发了新的市场格局,使得不同行业、不同国别的企业均可参与其中。简而言之,基于平台的生态系统就是新的赛场。
四、智慧企业:
超大数据+智能系统=出色业务。目前,先进的软件已能够帮助员工作出更快、更好的决策。然而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崛起,以及处理能力、数据科学和认知技术的进步,软件智能已能支持机器作出更有依据的决策。80%的受访者都同意,这是一个软件智能的时代,应用软件和工具将越来越具备类人智能。而78%的受访者认为,软件很快就能够学习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并根据学到的经验作出决策。软件智能的最新成果将推动企业更高层级的进化与探索,并在整个企业中加速创新,从而将卓越运营和软件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各种图书馆软件信息系统被研发出来,这些都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图书馆的目录索引系统中运用网络技术,利用数据库对图书资源进行编码等手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图书整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图书馆资源整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图书馆自身和广大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也成为了我国未来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方面也加强了支持力度,极大的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内涵
所谓数字图书馆,其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图书馆中的一切信息资源都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再进行综合整理分类存储,数字化之后的图书馆资源可以更加方便的为人们所使用,数字化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所包含的信息资源目前通常来自于文字、图像、各种音视频文件和计算机软件,将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之后存放在存储设备内,再运用网络通过数据库或者超文本技术将这些数字化之后的信息资源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构建一种关联的网络结构,这样让图书馆用户可以从自己家中或者办公室的计算机上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远程的访问和进行下载等。这就是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作业流程。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变化
(一)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变化
数字化图书馆逐渐得到建设和发展之后,馆藏的意义也随之开始产生变化,在数字化图书馆中,馆藏的内涵主要分为实际的馆藏以及虚拟馆藏两种类型。虚拟馆藏自身具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和格式,同时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也加快了虚拟馆藏的发展。因此在过去的书目检索、文摘、全文信息等服务的基础上,虚拟信息服务也得到了发展,图书馆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来接受图书馆的最新消息。另外,越来越多的经费都用于图书馆围墙内外的各种资源所需,总体来说,图书馆馆藏所产生的变化发展也是结合信息环境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综合调整的。数字图书馆能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象,具有极大的可存取性,馆藏资源从过去的以介质为中心逐渐向以信息为中心开始转变。
(二)图书馆技术服务的变化
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图书馆采集人员在进行信息采集与选择的作业过程中所选择的对象也从过去的纸本资料逐渐向现在的电子资料转变,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要构建和完善采集资料技术的新标准,印刷文献的数字版、电子书、CD以及其他电子介质资料逐渐将成为分类与编目的对象,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凸显出一些问题,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当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方面来存在一些小的分歧,还有一部分技术难题没有得以攻克,但是相关的研究人员已经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当成图书馆的研究重点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将会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模式之一。
三、图书馆数字化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方向应该是鼓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相关技术的研究上来。对数字图书馆核心技术的研究主要是攻克大并发用户访问时维持分布式服务稳定性的难题,积极提高信息服务系统的保障能力,逐渐打造大规模数字化处理能力。在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时,应该用国际统一标准以及通用的技术规范作为指导,把信息资源服务和过去的图书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其次,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加快提升信息化服务质量。不仅要推动数字化图书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完美融合,加快和其他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加快和商业化服务的融合,同时也必须让资源总量和服务质量保持提升,从而推动图书馆自身发展。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共享体系,将共享体系最大化,让数字图书馆逐渐发展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关键内容,更好的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最后,在努力提升信息资源总量的同时大力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对各类文献资源要合理的进行布局,逐渐对信息资源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要积极的进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各种现代化数字技术来对图书馆资源中珍贵的文献馆藏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加强权限管理,更好的保护国有资源和知识产权,还必须大力提高传递技术水平,从而实现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共享化趋势
当今世纪,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对于我国的图书馆来说,要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要求,仅仅依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足的。所以,图书馆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在目前的形势下,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将自身的各种有价值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把外部信息和馆藏资源分析之后进行存储,这样不仅能够让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图书馆的自身管理效率。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用户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查阅图书馆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进行资源共享。对于图书馆方面来说,信息资源共享意味着合作,这里指的合作不仅是数字图书馆和信息资源提供者之间的共享,同时也包含两者之间的资源共建。通过这些服务能够让图书馆用户更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充分的体现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趋势。
(二)传递信息网络化趋势
对数字图书馆而言,数字化的建设和信息数字化是其主要的存储目的,换句话说,对文字或图片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实施数字化,形成数字化资源,再运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资源分类管理。这样和过去的图书馆管理比起来,数字图书馆在很多方面都占据着优势,例如信息资源数字化存储以及信息资源网络传递,数字图书馆能够借助某些计算机软件或者管理软件,更加有效的找出具有相似性的数据信息,在过去,用户如果需要找自己想要的资源,必须要对每个站点进行检索,这样就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给用户造成困扰。而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仅仅通过检索单个站点,系统就会及时的反馈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更好的落实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快信息网络传递系统的构建。
(三)服务理念主动化趋势
过去的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过去的图书馆所秉持的服务理念通常比较保守和传统,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但是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观念比较创新,更具有现代化,其所提供的服务也得到了用户的赞誉。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正在逐渐深入,服务理念也逐渐向主动化的趋势发展,换言之,要求数字图书馆要建立和完善数字服务体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型。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主动化服务有利于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数据管理水平;第二,主动化的服务模型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第三,立体服务模型能够帮助图书馆更好的对主流数据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结语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图书馆相关人员,我们必须要积极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技术水平,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以系统化和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作为基础,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以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作为依托,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创新。另外,必须要认识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丽琛.浅谈图书馆数字化的管理和发展[J].华章.2013(02):P01.
[2] 赵红梅.谈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J].兰台内外.2012(12):P30.
【关键词】数控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上传统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由于存在效率低下、质量不均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急需采取一种灵活的、高效的、智能的柔性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应运而生。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工业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能适应市场多品种、大小批量、快速高质量生产的需求。同时,面对劳动力精力有限和工资上涨的现状,企业也力求通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企业收益。但是,目前我国的数控技术和自动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数控技术和自动化进行研究,讨论其发展趋势,对于把握现代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等的柔性制造自动化技术[1]。计算机预先设定好控制程序,数控系统按照给定的程序对设备实施控制。
数控技术具有很多显著的特点,简要概括为为以下三个方面:(1)功能集成化和工艺复合化(2)数控加工的应用范围广(3)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在数控系统、数控主机、伺服驱动等技术的基础上,对其中大部分技术,我国充分进行了商品化开发,同时建立了一批生产能力强的生产厂,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和应用的人才队伍。但是,对于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我国的技术水平发展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相对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2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控制理论等领域技术的成熟,为数控技术向高速、高精度、复合化、智能化及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2.1高速高精度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相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数控设备的加工精度有多种方法,除了可以通过机械方面提高设备的制造和装配精度来达到以外,还可通过减小数控系统的控制误差和采用补偿技术来实现[2]。
2.2复合化
数控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复合加工。复合化加工降低了加工的整体费用和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使效率和精度得到提高。复合化加工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工序和工艺的集成;二是指工艺的成套。复合化加工的理念越来越得到认可,复合化加工设备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2.3智能化、网络化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生产柔性化、自动化的实际需求,数控技术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数控系统要具备以下功能:一、学习功能;二、自适应控制功能;三、故障诊断功能;四、自动识别和自动优化调整参数功能。
同时,网络化的发展也对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网络化的主旨是指数控系统与其它控外部制系统进行网络连接和控制,面向生产现场和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再以因特网为渠道,通向企业的外部[3]。通过数控技术的网络化,系统可满足对信息集成的需求,这也是实现其他新技术的基础。
3 自动化概述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涉及了计算机、制造、控制和电子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利用设备集成和信息集成的方式,能达到从规划设计到生产制造,最后到管理销售等各阶段的自动化控制[4]。作为一项面向整个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自动化是连接传统与现代工业的桥梁。作为现代化工业建立与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它把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的地位的重要性显露无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日新月异,关键之一就是自动化技术的兴起。自动化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的成绩也十分显著,一些产业已经实现了无人作业,节省人力的同时使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改善,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我国自动化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际上,我国的自动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薄弱,在利用自动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4 自动化发展趋势
随着自动化的逐步发展,市场对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自动化必将沿着高效、安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继续优化以展现出更大的优势。
自动化的应用使生产更加高效,这也是未来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管理科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下,数字化应用也会日益突出[5]。近年来,工业系统正在由最初的原来的能量驱动型变化为信息驱动型,这种转变对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既要表现出一定的柔性,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智能,能自主处理复杂信息。信息化技术推动自动化,自动化技术相互渗透和进行互补,自动化系统更加注重功能集成和信息安全。
5 结语
数控技术和自动化综合利用了计算机、电子、控制、信息处理和科学管理等领域知识,因而高效和高精度是其突出特点。随着数控技术和自动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通过采用数控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未来,数控技术将朝着高效高精度、复合化加工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技术将沿着高效、安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使工业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3(5): 119-120.
[2]郭聚东,李兰.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轻工机械,2005(3):70-72.
[3]胡俊,王宇晗.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2000(3):5-7.
[4]Moore S F, Byrd T E.Integrated autom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 Patent 5,528,503[P]. 1996-6-18.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某市教育园区各大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投入建设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目前图书馆经费不足与用户文献信息需求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图书资源保存形式的多样化,如以缩微文献、机读文献和网络文献等形式加以存在,避免出现保管问题而造成的损失等。
由于某市高教园区作为该市教育园区的重点代表,本文主要就高教园区进行一定现状分析。其各大高校均已纷纷实现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且图书资源类型多样,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过快等一系列原因,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一)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中的优势
就该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具体发展而言,由于其高校众多,故图书资源相对丰富。且各大高校图书资源虽然目前存在利用率低且图书更新较慢等不足,但通过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其中高校图书专业性强,分布集中等特点也可以实现充分体现,且有利于节省图书馆运营费用,降低图书的阅读成本等等。其次,由于目前该市教育园区的各大高校均已建立起校园网,将网络中心服务系统、校内各部门学院系统和图书馆系统等等加以集成,从而有利于校内师生的信息检索和相关交流,从而促进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再次,我国各大高校图书资源各有特色,以浙江地区为例:浙江财经学院的财经和金融类书籍相对丰富,浙江理工大学的工业建筑类资料较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和技术类书籍较全面,杭州师范大学的历史和法学类书籍种类较为齐全。为图书资源的共享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参考与对比。
(二)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中的不足
由于目前该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故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大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意识相对缺乏,传统的“贪大求全”的馆藏评价指标对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相对不利,容易出现图书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同时,其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以维护和更新,而当前的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在技术和更新方面都还远远不足。
三、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前景
(一)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的图书资源共享机制普遍建立在普通馆际互借的模式上,但其中教育园区中各大高校之间的图书资源尚未形成统一整合。通过建立教育园区的图书资源的网络统一平台,并实施各大高校之间的网络平网制度,有利于实现地区教育园区的各大图书馆之间的区域一体化,进而为实现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打下良好基础。而各大高校图书馆在统一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平台上,还应及时并更新图书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教育园区统一图书卡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图书资源互借,从而充分实现各大高校不同特色的书籍共享。此外,通过开通设置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实时在线咨询回答服务,还有利于该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二)完善较大范围内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
某市教育园区发展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所在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开展,其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该市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节约图书馆经费,而且还为该市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保障等作用。然而,为了该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更好发展,只有对大范围(省为单位)高校数字图书馆进行不断完善,就其平台方面加以扩大,就其技术方面加以改进,就其图书信息加以完善与更新,才能跟上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步伐,从而实现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长期快速发展。
(三)共建共享各大高校自有特色数据库
在建设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藏与数据,其才能得到更好更为全面地发展。就该市各大高校而言,共建共享各校特色数据库,一方面有利于各校学生能够及时快速地查询到科学研究等所需的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高校特色,以数据库的质量提升高校名气。其中,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还相对较为传统,未能及时充分地体现高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导致师生使用率低等现象,也说明了建立高校特色数据库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开发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技术,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并就各大高校之间加以分工协调,统一规划,从而才能在实现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
四、总结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地方教育园区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熟。只有不断加强各大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技术合作,相互借鉴,并不断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图书资源平台,其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才能得到更好更为全面的发展,从而为教育园区内师生和居民都能提供更好的关于图书资源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沈苏莉,桑叶,闻小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J].科协论坛,2011(05).
[2]柳较乾.我国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与对策[J].情报杂志,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