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资产管理工作亮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电子产品 质量 管理 探讨
一、前言
由于电子产品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健康最直接相关的电子器具,因此它的质量是每一个电子生产企业与供应商都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重点就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控制外部和内部的组织和技术接口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二、电子产品设计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产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概括起来说即高精度、高可靠性、美观、耐用、安全等。我国由于生产工艺手段落后,历来把生产过程看成质量工作的重点。这种状况随着生产手段的改进和市场竞争逐步转变,应当抛弃以往重制造、轻设计的落后观点,把设计控制作为产品质量的首要环节。
三、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计划管理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是指针对某设计和开发项目而建立质量目标、规定质量要求和安排应开展的各种活动。计划网络图是设计和开发策划的成果,是研制项目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文件。计划网络图不仅应体现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计划节点,更重要的是以《研制工作程序》、《可靠性保证大纲》、《质量保证大纲》为依据,反映研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活动监控点。计划网络图应随着科研进度作动态管理、及时修改,同时,应明确上一阶段工作未达到要求不能转入下阶段,防止有缺陷的设计造成更大影响。
1、组织和责任落实
设计和开发活动应委派给具有一定资格的人员去完成。这是设计和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组织不落实,没人去设计,开发只是空话。由不具备资格的人去设计,质量没保证,因此必须对设计人员进行任命。
2、设计和试验规范
现代的电子产品,一般由多个分系统或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在设计这样的产品时,没有统一的设计、试验要求是不可想象的。“设计和试验规范”是开展产品设计和试验并以此作为控制和评价设计和试验工作的准则。
“设计和试验规范”是统称,根据产品复杂程度不同,有多种设计规范和试验规范,如“电信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元器件选用要求”、“安全性设计要求”等。各种规范,按专业分工,分别由总体设计师或主管设计师负责编写,同时应对各级分系统设计师或分机设计师执行规范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全机设计的统一性。
3、控制新技术、新器材的采用
新技术和新器材的采用是在新产品研制中常遇到的问题。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需要经过充分论证、试验和鉴定,确认这些条件全面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使用在新产品的设计中。
预先研究课题开设和研制程序中的专题科研项目,是为了对新技术进行充分论证和验证用的。实践证明,将已确认的新技术用于产品设计,把握性大,质量有保证,而把未被确认的新技术直接就用于产品设计,仍然要经过反复试验、反而会延长产品研制周期或存在隐患,因此控制新技术和新器材的使用是很有道理的。
四、电子产品如何有效控制“组织与技术接口”
“接口”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的连接和相互间关系,实体通过接口进行信息和物资流动。设计过程有许多外部、内部组织和技术接口,如雷达总体与各分系统之间就有接口问题,结构设计与工艺之间、电信设计与可靠性之间、设计部门与物资部门之间等等都有许多技术上的接口。因此应规定从设计输入到参与设计过程的不同部门间在组织上和技术上的接口,接收和传递什么信息、接收和发出的部门和单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达到的作用以及如何收发保存传递文件等,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1、控制“设计输入”
设计输入是设计的依据,即产品应达到的目标,包括顾客对产品的需求,有关法令法规和社会要求等,通常并不列入设计任务书中。
设计输入也是验证、评审设计输出的依据。控制设计输入,就要求设计输入形成文件,由任务提出方和承接方按签署规定的职责认真签暑。
2、控制“设计输出”
设计输出是通过相关资源和活动产生的设计成果,如为产品编制的各种文字材料、图纸等,这些文件为制造、采购、检验、试验、操作和服务提供必要的依据。
3、关于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是指对一个产品设计的最终检查过程,以确定是否符合合同评审时与顾客达成的要求。设计定型和技术鉴定都是确认的一种形式,定型和鉴定通过的产品,证明设计是符合设计输入要求的。
五、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控制
1、设计与开发策划
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设计开发计划书》等,内容包括:
(1)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2)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
(3)资源配置需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其他相关内容。
2、设计和开发输入
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纪录。
(1)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要求,一般应包含在合同、订单或项目建议书中;
(2)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定要满足;
(3) 对确定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致关重要的特性要求,包括安全、包装运输、贮存、维护及环境等。
3、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1)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如设计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2)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3)包含或引用产品接受准则;
(4)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如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相关记录等。
4、设计和开发验证
设计和开发验证的对象:
(1)设计输出的文件;
(2)新材料、新零件;
(3)样件、样机等。
验证的方法
(1)进行试验、模拟、试用、演示等;
(2)根据以往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评价。
验证的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5、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投产实施之前完成。
确认可根据产品的特点,可以选择下述几种确认方式之一:
(1)召开新产品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用户参加,提交《新产品鉴定
报告》;
(2)试产合格的产品,选择顾客试用后,由其提供客户试用意见;
(3)送国家授权的试验室进行型式试验并出具报告。
6、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
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审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六、结束语
加强设计控制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但设计控制涉及的面很广,方法也很多,以上的论述,只是笔者所认识到的一些控制措施,而各单位根据本行业特点,肯定会有许多经典、成熟和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希望各种好的控制办法能及时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盛军.浅谈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思路[J].科技资讯,2011, (35) :15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非常高兴能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参加公司2010年年会,我谨代表旅游公司全体,向历年来关心和支持旅游公司发展的领导和各位同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2010年对于旅游公司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感受颇多,在经历了举世瞩目的08年北京奥运会、全程参与了09年庄严的 “六十周年”国庆庆典后,北创旅游公司从一家小公司一跃成为拥有285台旅游车指标数的大企业,在北京前十大旅游车公司排行中位列第七,成为了在全市二百余家旅游车公司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的大企业.
可喜之余,我们也看到了由于企业发展迅速和人员准备不足所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今年八月旅游公司在工作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领导对我的信任,在旅游公司全面调整之时,我被调派到了旅游公司主持工作.当我还沉寂在工作的交接之中与新岗位的适应过程中时,摆在我面前就已经是工作当中涌现出的大量问题,旅游公司管理人员的大面积更换,亟待完善的公车公营模式与制度,尤其是部分旅游司机在旅游“淡季”之初的骚动局面,骏威车改造,春运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2010年,旅游市场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譬如国际金融危机、世博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后大量涌现的黑车,这些不利因素综合导致了北京市旅游市场的不景气,正规旅游客车业务量下滑.可以说,我和我的团队在磨合期就经历了种种挑战,我们在艰难中开始成长,在尝试中不断前行,这必定成为旅游公司成立十年来最艰辛的一年,将被所有经历过的人铭记.与此同时,,我的新团队,紧密团结,举全员之力,在这最为艰难、倍感压力的时刻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将压力变为动力,加速了我们的成长.2010
年即将过去了,然而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1年,我将带领我的团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全面实现旅游公司的高速发展,在接下来一年的经营中,我将以更加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保证大包车与公营车共存,短期租赁与长期承包共存的灵活经营模式,我有信心将这一切做的更好.旅游公司势必将掀开新的一页.
一、2011年在队伍建设上,重新审视和安排当前工作,强化队伍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当前工作,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把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使得管理目标更加细化.
二、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我们大型客运企业,安全工作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1年,我们将强化安全、教育、预防工作,加大对违法司机的惩戒力度,建立事故跟踪机制,并专人专控,严格把控事故车辆维修成本和费用支出,并参与考核.
三、公车公营工作
为了避免公司因为各种原因停运车辆而造成的损失,2010年我们大胆尝试公车公营模式,这也是我们全面拓展旅游车业务,为旅游公司在运营模式多样化上推出的新亮点.2011年,我们要将公营车的业务量保证稳中有升,加大管理力度,节约成本,力争全面盈利.
四、资产管理
对于旅游公司而言,资产管理是以前公司当中的缺失,2011年我们将全面完善资产管理工作,制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保证旅游公司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到位.
诚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旅游公司全年整体的安全形势很不乐观,旅游全体人员势必好好总结2010年的工作,保证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扭转旅游公司在2010年的颓势,为旅游公司翻开新的一页.
展望2011年,我将带领旅游公司,在集团、企业领导的大力支
持与信任的基础上,保证旅游公司工作全面、顺利的开展,将北创旅游推向一个全新的,为公司独立经营做好准备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谢谢大家!
北创旅游
关键词:通信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账卡物一致;对标预控
1 主要做法分析
公司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夯实基础,以对标为工作导向,实现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将原有账卡物一致中的ERP系统设备模块与资产模块内部对应,拓展至了ERP与TMS(通信管理系统)/I6000(信息管理系统IMS的升级版)的联动对应,实现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的协同管理,并进一步构建了以TMS/I6000设备信息更新ERP资产信息、以ERP资产信息核实TMS/I6000设备信息的“双环绕”闭环管控机制,大幅扩展了设备资产考核指标的内涵,实现了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三流合一”的集中管理,实现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的精益化管理。
2 夯实基础,加强管理
2.1 开展账卡物一致专项治理,做实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基础数据
为深化电网核心资产管控,夯实管理基础,2016年山西公司组织公司各部门等共计50余人次,集中开展账卡物一致专项治理工作,治理范围为公司现有账面信息通信类固定资产存量数据,共有ERP账面资产68305万元,其中信息类13562万元、通信类54106万元、运输和工器具类等637万元,信息类资产需和I6000系统统一联动,通信类资产需和TMS系统统一联动。信通公司按照财资部要求,坚持高质量、保进度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工作,期间共计ERP信息修改456条;I6000系统新增设备信息1348条、总计对应2189条,占比100%;TMS系统新增设备信息1023条、删除4条,修改对接关系862条,总计对应2871余条,占比100%,确保了TMS/I6000系统与ERP系统的数据合规性及一致性,做实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基础数据,建立了以TMS/I6000设备信息更新ERP资产信息、以ERP资产信息核实TMS/I6000设备信息“双环绕”的闭环管控机制。
2.2 开展500kV变电站通信设备资产调拨工作,消除资产归属与运维错位
在开展通信设备资产调拨工作前,500kV变电站通信设备运维管理方在省信通公司,但设备资产归属方在省检修公司,造成站内通信设备技改、大修及日常运维困难。为实现通信资产管理与运维管理的一致性,消除通信资产归属与运行维护错位的状况,山西公司成立专门的工作推进小组,在财资部、科信部、核算中心、检修公司等部门单位的有力配合下,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工作难点,收集整理各类决算报告30余份,依据决算报告和检修公司账面信息,认真核对资产信息,坚持线上线下流程齐头并进,相互衔接,协同有序推进资产调拨工作,分5批次共接收省内500kV变电站通信资产1.43亿元,涉及500kV变电站18座,并持续开展了对新调入通信资产设备信息优化调整工作,同时还明确了在建未投运500千伏变电站通信资产,在决算阶段直接划拨给省信通公司。
3 对标预控,提升管控
3.1 规范设备资产考核指标信息,提升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控水平
根据《关于国网资产设备考核指标数据清理操作指南》等文件要求,自2016年5月开始公司对资产和设备主数据进行清理,考核指标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主数据规范率、设备资产对应率、资产设备对应率和资产设备联动率,山西公司首先完善了操作人员ERP账号管理权限,熟悉系统业务操作方法,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开展系统数据信息调整工作,分4批次共计清理调整111条设备未对应资产信息,2条资产未对应设备信息,1条资产对应多个设备信息,621条资产设备联动信息,进一步规范了设备资产考核指标信息,提升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控水平。
3.2 落实同业对标考核指标,促进公司业绩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省公司2016年度内部对标指标体系》及《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通信专业同业对标指标评价细则的通知》(科信〔2016〕005号)等同业对标考核指标要求,组织制定了《国网山西信通公司2016年通信专业同业对标考核指标提升细则》(试行),分解有关设备台账和资产考核指标,落实到相关部门、地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确定了奖惩原则。另外,国网信通部已于8月底以邮件形式下发同业对标变更内容(正式文件尚未下发),其中在四级指标“横向集成完成率”中对TMS和ERP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省信通公司多次组织地市公司采取预控措施对TMS系统台账录入完整性、台账命名规范性等考核项进行重点提升治理,并利用账卡物一致专项治理工作提前达到国网要求,促进公司业绩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 成效亮点
4.1 破除壁垒,实现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三流合一”
将设备资产管理与“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紧密结合,有效破除了业务横向协同障碍,深化了业务融合,提高了跨部门、跨专业、跨层级业务运行效率,消除了管理壁垒。大幅改变了以往通信设备资产粗放的管理模式,将原有的账卡物一致延伸至了ERP与TMS/I6000系统的联动对应,通过ERP资产账目与TMS/I6000设备台账的联动管理,实现了省信通公司技术发展部、运检中心与省公司核算中心的协同管理。
4.2 优化资源,减轻了基层负担,大幅提高基层人员的认同度
公司的资产信息准确度大幅提升,设备资产对应率、资产设备对应率、资产信息规范性等指标更加易于实现,原有的项目转资、项目提报、报废等问题迎刃而解,固定资产的查阅、盘点等工作难度明显降低,避免了数据来源口径不一致、多次核对、重复报送带来的弊端,从而大幅减轻基层负担,提高了基层人员的认同度。
4.3 提供样板,为大规模资产管理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以决算报告为依据,先以报告找设备,再以设备找资产;再到剩余资产与剩余现场设备比对差额,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分批次开展调拨工作。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扬“吃苦、吃亏、吃气、担责任”精神,积极与财务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了解财务资产管理的业务方法和接纳程度,从而获得跨部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该方法可复制,易推广,可落地,为实现资产精益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卓越绩效体系应用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6.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助于行政单位事业的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适时可以援助市场,帮助市场度过难过。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的角色一直在转变之中,职能也在随之变化,但加强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管理是不可松懈的,他和改革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国有资产是从人民身上得来的,只是由政府来进行统一的使用,所以人民有权利对资产的使用作出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国有资产无故减少的情况屡见不鲜,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甚至引起社会的动乱。
(二)有助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将政府各方面的开支公开化,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样就可以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减少其中一些灰色地带,做到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在公共体制的基础之上,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形势要求的,这样才可以让资产的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才可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才可以将资产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而且能做到完整的保存。
二、加强事业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规章制度的支持,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样也离不开这条定律。可见法规制度是作为基础性工程存在的。法制法规的制定者当然是国家的立法部门,立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现状,加强管理,将所有的问题都细化,做到权力与义务的分明,建立起一个管理系统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出必要的指导。法规法制在确定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单位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所有只能有一个大致上的概念,细微的方面也和各个事业单位作出必要的沟通,这样才符合每个事业单位的标准,法制法规才有存在的意义,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才能得以进行。
(二)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所以不妨以这个为突破口,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到议事行程上来,加强管理人员全面素质,赋予他们全新的管理知识,使他们成为沟通市场经济和事业行政单位的中介。训练管理人员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级别做出分类,对于一般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他们在资产管理上的知识,对于比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外聘,以此为整个团队增加亮点,成为普通管理人员前进的方向。管理人员的培养内容涉及面要广,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管理的基础,要熟悉各条规章制度,要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固定资产的管理才可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完善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在其基础工程上下苦功夫,这样才能为更高层次的打好管理基础。具体做法如下: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步骤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因此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法规作为准则;将固定资产的各项财务做出仔细的记录,利用数据库保存起来,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当然这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保障;对于管理人员方面,要加强对他们培训与引导,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出色的管理人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对管理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四)加快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建设
20__年上半年,XX地税局办公室结合工作职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做好20__“管理年”活动组织协调工作。“管理年”活动是今年全局工作的重点,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根据局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协调相关科室,就“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先后制定了《XX地方税务局20__“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XX地方税务局20__年基层单位目标管理暨“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办法》、《机关目标管理暨“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办法》、《XX地方税务局机关日常考核及“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项目和标准》、《星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确保了我局“管理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管理年”活动中,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坚持高标准,组织协调相关科室结合我局实际抓亮点,搞突破,并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市局管理年活动办公室的工作联系,及时提报我局的亮点工作,我局的星级管理考评制度、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申报直通车管理、稽查提醒制度、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均被市局管理年活动办公室列为创新性工作项目,受到XX市局领导的关注和肯定。结合“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牵头对以前的涉税事项、工作流程及制度、办法进行梳理整合和修订完善,完成了《XX市地方税务局岗责工作规范(试行)》初稿撰写工作。《岗责规范》共分六大类,内容涵盖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服务、减免税管理、纳税评估、社会综合治税、重点税源监控等税收工作各个环节,共六十余个岗位,对每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工作要求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2、做好星级管理考评工作。根据局党委的要求,创新管理考核体系,牵头制定了《星级(岗位明星)管理暂行办法》、《岗位明星评选办法》,明确星级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评选标准及程序。上半年,结合目标管理考核,先后组织了三批星级单位考评,并下发了通报。通过单位推荐、考试选拔、公示等程序,组织评选了二季度岗位明星。
3、强化政务督查工作。为使督查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督查工作制度》。从督查工作任务、督查工作程序、督查方式及权限、督查组织实施等五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明确,建立健全了督查立项登记、督办、反馈和检查制度、督查专报、通报等一系列督查工作制度和办法,有效地保障了政务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围绕全局工作重点、每月份重点工作、局务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局党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决策等,加大督查广度和深度,全面做好日常督查、目标督查、专项督查及领导交办的重要事项的督查催办。半年共下发督查通报12期,督查专报1期,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4、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根据局党委要求,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局党委和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使我局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与青岛市局考核办法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市局考核要求。同时,把目标管理考核与“管理年”活动考核相结合、日常管理考核和上级各项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认真做好全局日常管理考核和“管理年”活动考核,努力做到全面细致,规范周到,以考核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5、加强档案管理和资产管理。在档案管理上,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继续加强了对全局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局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在资产管理方面,根据市局《财务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我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大项固定资产处置等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出口关。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流程,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加强后勤行政管理,按照高效、节约的原则,积极做好车辆管理、卫生管理、办公用品采购、政务值班等服务工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后勤保障。
6、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搞好信息调研工作。围绕局党委中心工作,发挥办公室在信息调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全局信息调研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上半年,组织召开了信息调研工作会议,邀请市局信息调研工作人员,以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局信息调研员进行了培训。制定了《信息调研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调整充实了兼职信息调研员队伍,及时做好全局信息调研文章的筛选、整理和上报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对全局经验性、创新性工作的对上提报力度。上半年,XX市局、省局等信息简报先后对我局星级管理、重点税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六子工程”、稽查提醒制度等重点、亮点工作进行了介绍。上半年共上报各类税务信息80多条,被省局、市局、XX市
政府及XX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部门采用30多条,采用调研文章8篇,比去年同期增加6篇。7、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平度地税社会形象。主动加强与有关媒体的联系配合,积极主动的做好全局税收宣传工作,上半年全局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0余篇。在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等中央级媒体发表税收宣传稿件四篇。五月份,在《人民日报》发表了《XX地税局以“三化”促进税收管理》的稿件,较好地宣传了我局“管理年”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2006年上半年,xx地税局办公室结合工作职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做好2006“管理年”活动组织协调工作。“管理年”活动是今年全局工作的重点,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根据局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协调相关科室,就“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先后制定了《xx地方税务局2006“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xx地方税务局2006年基层单位目标管理暨“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办法》、《机关目标管理暨“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办法》、《xx地方税务局机关日常考核及“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项目和标准》、《星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确保了我局“管理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管理年”活动中,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坚持高标准,组织协调相关科室结合我局实际抓亮点,搞突破,并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市局管理年活动办公室的工作联系,及时提报我局的亮点工作,我局的星级管理考评制度、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申报直通车管理、稽查提醒制度、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均被市局管理年活动办公室列为创新性工作项目,受到xx市局领导的关注和肯定。结合“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牵头对以前的涉税事项、工作流程及制度、办法进行梳理整合和修订完善,完成了《xx市地方税务局岗责工作规范(试行)》初稿撰写工作。原创:《岗责规范》共分六大类,内容涵盖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服务、减免税管理、纳税评估、社会综合治税、重点税源监控等税收工作各个环节,共六十余个岗位,对每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工作要求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2、做好星级管理考评工作。根据局党委的要求,创新管理考核体系,牵头制定了《星级(岗位明星)管理暂行办法》、《岗位明星评选办法》,明确星级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评选标准及程序。上半年,结合目标管理考核,先后组织了三批星级单位考评,并下发了通报。通过单位推荐、考试选拔、公示等程序,组织评选了二季度岗位明星。
3、强化政务督查工作。为使督查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督查工作制度》。从督查工作任务、督查工作程序、督查方式及权限、督查组织实施等五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明确,建立健全了督查立项登记、督办、反馈和检查制度、督查专报、通报等一系列督查工作制度和办法,有效地保障了政务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围绕全局工作重点、每月份重点工作、局务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局党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决策等,加大督查广度和深度,全面做好日常督查、目标督查、专项督查及领导交办的重要事项的督查催办。半年共下发督查通报12期,督查专报1期,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4、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根据局党委要求,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局党委和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使我局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与青岛市局考核办法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市局考核要求。同时,把目标管理考核与“管理年”活动考核相结合、日常管理考核和上级各项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认真做好全局日常管理考核和“管理年”活动考核,努力做到全面细致,规范周到,以考核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5、加强档案管理和资产管理。在档案管理上,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继续加强了对全局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局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在资产管理方面,根据市局《财务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我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大项固定资产处置等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出口关。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流程,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加强后勤行政管理,按照高效、节约的原则,积极做好车辆管理、卫生管理、办公用品采购、政务值班等服务工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后勤保障。
6、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搞好信息调研工作。围绕局党委中心工作,发挥办公室在信息调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全局信息调研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上半年,组织召开了信息调研工作会议,邀请市局信息调研工作人员,以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局信息调研员进行了培训。制定了《信息调研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调整充实了兼职信息调研员队伍,及时做好全局信息调研文章的筛选、整理和上报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对全局经验性、创新性工作的对上提报力度。上半年,xx市局、省局等信息简报先后对我局星级管理、重点税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六子工程”、稽查提醒制度等重点、亮点工作进行了介绍。上半年共上报各类税务信息80多条,被省局、市局、xx市政府及xx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部门采用30多条,采用调研文章8篇,比去年同期增加6篇。
7、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平度地税社会形象。主动加强与有关媒体的联系配合,积极主动的做好全局税收宣传工作,上半年全局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0余篇。在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等中央级媒体发表税收宣传稿件四篇。五月份,在《人民日报》发表了《xx地税局以“三化”促进税收管理》的稿件,较好地宣传了我局“管理年”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问题;应对措施
卫生和计生事业单位的性质并不是盈利为主要目的,为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专门的组织机构。分为卫生专业机构、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指导站。目前我国卫生和计生事业单位除公立医院外大部分支出都是由国家财政负担的,而公立医院执行药品零加价后也只能是在保证医疗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运行。这样的性质也就决定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预算为主,并不是以经营收入为主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事业单位经常忽视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不严谨的问题;还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过于片面,忽略了全面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但是并未设定专门的流程,也未制定相关的规定。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在我国事业单位中最关键的财务管理活动就是预算的编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加强财政预算是事业单位最根本的业务。预算能否执行好与预算的编制密切相关。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问题较多,如:有的事业单位主要以卫生专业、医疗业务为主,缺乏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高度重视;还有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基本是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加加减减,并未对过去的预算执行做出详细的、科学的评价。其次,预算的执行缺乏效力。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中,由于在预算编制环节就未能对预算的执行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导致有的事业单位随意更改预算,根本不按照预算的内容来执行。第三,预算管理意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受行政管理思想的约束,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没有设立合理的资金管理与相应的规划措施,管理人员的预算思想意识差,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失去了公正性、客观性、科学性。(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成熟性、完善性。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任何一项计划的落实、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都不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这一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和措施,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有的事业单位中并未完全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内部控制,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原有的经营方式上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使得国有资产不能得到合理的处置,这种缺乏有效约束的国有资产管理必然会出现闲置、流失等问题。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职能作用并未得以发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并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理念,再加之缺乏相应的文件和制度作保障,使得事业单位在很多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如: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章、法人印鉴、支票等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管理。(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关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并未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资产并未得到合理的、有效的配置,很多资产出现使用效率低下、闲置等问题。还有的资产购入控制不好出现了重复购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政府采购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的关键环节,政府的财政投资是各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事业单位、各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充分将本单位的行政职责考虑在内,制定出周密的、完善的、科学的资产运行体制,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问题是运行效率低下。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对措施分析
(一)加强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首先,设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与分工。预算管理并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能力雄厚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并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其次,严格落实预算编制的方法。例如:对于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的支出预算,是由各业务部门负责编制的,对本年度的业务工作中的人力、物力等资金的支出一定要以项目的整体工作计划当年执行的进度作为基础进行预算的编制。在预算支出的编制中,一定要注意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购置费、因公出国费用等预算金额的控制。第三,加大对预算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全面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想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制定出合理的、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案,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在保证预算严格执行的同时提升预算对资金的管理性、约束性。(二)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首先,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奠定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为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基础。其次,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职务分离制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根据不同的岗位任务制定相互独立的原则,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岗位和职责权限。(三)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首先,认真编写本单位关于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制度的规划与管理,制定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方案,加强对规定资产的例查清点准则的构建,制定固定资产报告管理制度。其次,全面升级事业单位公共资产的配置,提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资金和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机构的采购机制。第四,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约束与监督力度。综上所示,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事业单位的各项改革迫在眉睫。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而言,必须改变当前制度滞后、主观性差等问题。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必须紧跟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思想和认识,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为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尽快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保驾护航。
作者:沈雪皎 单位:公主岭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参考文献:
[1]韩洁.部长解读新预算法亮点,折射改革方向[J].法律与生活,2014,(20):64.
(一)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是制定支出标准的基础和主要依据。目前亟需由财政部门制定的主要是业务用车标准、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及部分专用资产配置标准。
1.业务用车配置标准。由于业务用车配置一直疏于管理,已成为各单位公车膨胀的重要因素。许多单位业务用车数量大大超过公务用车数量;不少单位把超过公务用车编制的车统统划到业务用车范围中,有关部门难以控制和监督。如果只管公务用车,不管业务用车,将难以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的数量和费用。要在科学界定业务用车范围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部门和单位业务用车的标准和编制。配车标准可分为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和特殊业务用车标准: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建议参考一般公务用车标准执行,特殊业务车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各部门从严核定,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同意。各部门业务用车的编制,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通用办公资产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包括单位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两个方面。单位价格标准可根据目前政府集中采购的平均价格确定;数量标准可以按每人占有数量或处(室)占有数量核定。个人用台式计算机、办公桌椅、文件柜标准建议按每人占有标准核定;公用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复印机等其他用办公资产,建议按处(室)占有标准核定。在具体标准的制定上可参考目前各部门的平均占有水平、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国家财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3.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专用资产是指有关部门为满足专项业务需要而购置的资产,如一些科研设备、医疗卫生设备、进出境检测检疫设备等。对一般的专用资产的配置标准,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制定;对一些特殊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可由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报财政部门备案。
4.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配置标准的修订。目前执行的办公用房标准是199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上述标准执行,也有一些单位反映上述标准不符合实际。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也不规范,超标超编配车问题时有发生。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际,抓紧修订有关标准。鉴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保障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建议由各级财政部门制定本级的资产配置标准。财政部制定中央级配置标准,但可抄送地方参考。
(二)完善工作流程和审核机制。研究完善财政部门内部预算审核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从实践情况看,做好资产配置预算的难点和关键是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司(处)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问题。鉴于中央部门2009年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财政部内部审核流程作适当调整:各部门司和两个资产处同时对部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进行审核,由两个资产处提出分单位预算控制建议数,经会签预算司同意后送各部门司;各部门司在两个资产处提出的建议数内,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如确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的,部门司需与两个资产处协商一致后再作调整。在预算执行环节,待编预算、追加预算及部门专项中涉及资产配置的,也应参照上述要求和流程进行审核。建议预算司及时对《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中相关内容作调整。同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单位在编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财务部门要充分征求资产部门的意见,资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务部门的工作沟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研究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开发建设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监管,是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基础。目前,财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并于今年在全国推广。系统的实施应严格按照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架构进行部署。原则上各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该系统为标准版本,以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范和通畅传输。系统实施涉及到硬件配置、网络布设、操作培训、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当前,应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障经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在“金财工程”统一框架下,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其他系统的有机衔接,并保障资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四)切实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薄弱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性质不同、情况各异,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要全部缴入国库,严格管理。对行政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先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先上路,后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国库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单位上缴收入和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收入管理办法。
(五)做好重点资产与大型资产的配置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种类繁多,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范围上,应突出重点,主要抓好重点资产和大项资产的配置,如房、地、车和大型设备(交通工具)的配置;对一般性的资产,由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预算限额内自行掌握,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资产配置预算是一项新业务,应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当前要首先抓好对房屋、土地、车辆和一定价值以上的大型设备的审核工作。
(六)加强监督,严肃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工作的监督检查。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配备购置;对预算执行中,因特殊需要,需追加预算并临时购置资产的,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购置;对各部门未申报购置预算的资产,不得安排经费。建议强化审计部门、财政监督部门在资产配置预算监督检查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地财政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资产配置实施财政监管的责任义务和实施方式。对违反上述规定购置资产的,应在审计和财务检查中作为重要问题查处;对有关单位超标、超编配置资产的,严肃查处,坚决纠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资产管理从生到死有3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即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在目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尤以资产处置环节最为薄弱。
日前,财政部的《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受到了地方各级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恰是因其将焦点对准了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并提出了诸多切实有效的加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资产处置环节薄弱
之所以要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专门出台该《办法》,主要是因为资产处置是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
“资产购置和资产处置构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进口和出口,这两个环节更容易产生管理问题,也更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高级讲师刘用铨表示,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环节的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而且各地方在2006年后也针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资产配置标准等一些具体的配套规定。
那么,为什么资产处置环节会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呢?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财务处处长任红梅表示,实际上,资产处置环节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地方行政单位中,也体现在各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于资金的直线型管理,资产的管理链条非常多,因为资产存在的状态就是非常分散的,分布在很多资产使用者手里。
很多时候,资产管理者根本见不到资产,即便是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点都存在难度,更何况是进行资产处置。
江苏省工商局审计处处长朱昌兵表示,在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长期以来资产处置制度缺失或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资产随意处置现象较为普遍。另外,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财务和资产使用多个部门,由于部门配合不力,很容易出现资产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也给资产处置带来一定的难度。
任红梅还表示,以往的制度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标准、程序、处置收入管理等规定得不够细致。对于什么样的资产需要进入处置环节没有确切的标准,对于处置需要履行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处置后所获收入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等,这些都是造成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
处置新规亮点较多
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实务工作者,在通读该《办法》后都表示,这个《办法》不仅针对当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的难点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任红梅表示,该《办法》对报损、报废等以往国有资产处置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定义,非常有必要。这也让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感到该《办法》非常清晰,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朱昌兵表示,鉴于地方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较为普遍的情况,该《办法》对涉及房屋征收的资产置换作出规定。虽然该规定在篇幅上仅短短一条,但其对维护地方行政单位的权益很有帮助。
另外,朱昌兵也表示,该《办法》中对上级单位向下级对口单位配发、调拨资产进行了限制,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规定。这是因为,一方面,上级向下级单位配发的资产不一定是下级需要的,容易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该规定也能有效防止上级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提早更新资产所带来不必要的支出。
刘用铨认为,该《办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创新就是规定了“资产处置收入应当纳入公共预算管理,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实际上,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已经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但有一些地方在管理实践中没有严格做到“上缴国库”。
刘用铨介绍说,根据以前的办法,资产处置收入属于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属于行政单位自有收入、可支配使用的财力,现在则属于政府非税收入,资产处置的收入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属于公共预算管理范畴。这样,一者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现了综合预算的理念;二者在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体系中,明确了资产处置收入属于一般公共预算而非其他预算。
有力推进全程管理
若翻开一家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其中固定资产一栏数额庞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状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和引导由来已久。
2006年,财政部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对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等进行了规范,其中对资产处置的部分仅作了框架性规定。
在此之后,财政部针对中央层面行政事业单位了《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针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处置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这使得中央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除了2006年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外,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未有其他相关办法出台。日前的《办法》是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补充和更新,也标志着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资产购置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基本建成。
一、重理论,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面对新的工作手段和业务环境,全体财务会计员工响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适应新型工作方式,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利用一切机会开展思想教育和业务理论学习。我们每周利用周一和周四中午时间开展业务培训,学习管理会计理论。做到每次业务培训之前有计划,有方案、有教案,培训完以后,每位员工都对自己所涉及的工作进行了自查以及整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积极请教上一级部门,回复后组织学习讨论。这些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充实会计员工的理论知识,建立大会计的思维框架,另一方面,为管理会计理论的实施铺平道路。
㈡变被动记帐为主动管理我行近年来改变了“财政兜底的银行”的老思路,开始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在这种要求下,原有的会计管理理念是完全落后跟不上形势的,无法满足决策的需要。经营理念的改变需要相应的会计管理方式的变革,一方面会计数据的大集中和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直接结果,为管理会计在我行的实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和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实行管理费用报账制,为我行会计部门强化业务经营职能提供了可能,这样可以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控制成本、追求最大效益、考评绩效上来。为此会计部门组织全员学习了管理会计理论,并结合我行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的部分理论方法应用到日常会计管理工作中来,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
二、强素质,在业务工作上下功夫
伴随着会计大系统的逐步熟练应用和软件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面貌,在会计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民币结算帐户管理等方面,XX财会人不断推陈出新,走改革创新之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行领导的赞扬和肯定。
㈠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面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之一,是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最终体现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我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历经几代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面貌。尤其在新会计系统应用和新凭证统一使用以来,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首先,会计应用系统使凭证和帐簿的添制实现了从手写到机打的飞跃,每一张凭证,每一页帐簿都变得规范、美观,这从基础上改变了会计档案的管理方法。其次,新凭证的统一使用使得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变得统一、快捷和方便。最后,档案装订和管理人员的认真负责和独具匠心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XX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全区同类工作中出类拔萃的关键之处。
㈡人民币管理工作的优秀经验。这是2009年XX财务会计工作的又一亮点,我行的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是全国金融系统的大事,人民银行、银监会、农发行各级行对此高度重视。在开户资料采集的第一阶段,XX农发行开户企业的开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就已经得到了人民银行检查人员和农发行财务会计督导员的肯定和表扬。在我行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系统阶段,系统管理员再次核查了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制作了开户企业信息目录和封面,首创“一户企业一个档案”的管理方法,这是XX财会人的又一项荣耀。
三、保安全,为市民营造和谐的储蓄环境
㈠强化内控制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内控制度是指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控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控制度的制定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我行一直把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作为全行的头等大事。全体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大系统情况下新的业务运行特点,自行编制了《XXXX银行会计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综合业务会计应用系统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图》等,为内控制度的规范运行提供了保障。
㈡积极配合XX银行,做好反假和反洗钱宣传工作在XX银行组织的反假币和反洗钱工作中,在主管行长的带领下,会计部组织人员以挂宣传标语、宣传画报、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及设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反假币和反洗钱知识,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财务人员反假、识假的能力,有效的防范了现金风险;同时,我行会计部还积极配合我行对模拟我行营业网点电话对客户实行诈骗的活动,积极宣传,强化提醒,东山支行还成功抓获一名盗窃犯。
四、做宣传,使全体市民对XXX行的业务工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预算法;预算管理;现状;措施
在最近一年的新预算法修订通过以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现阶段预算管理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探寻预算法视野下预算管理措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预算法视野下预算管理要点
最近几年为了巩固国内推进的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等改革方面的成效,进一步对预算管理制度施行更加有效的优化改革,促进社会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下半年国家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里面也呈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亮点,不但为预算管理指明方向,还为其提出了更加深入具体的要求。概而言之,预算法视野下预算要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管理层应增强预算法治意思,依法履行职责。
(2)勤俭节约,要讲求绩效,使财政资金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3)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并且将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4)要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
(5)制定长期目标,做好中长期财务规划,编制三年滚动预算。
2 当下预算管理的状况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中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有不少人是从其它岗位转到会计岗位的,这一现象也就使得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核算自身工作量很大,有限的会计人员要做这么庞大的核算工作量,通常会被公司要求身兼数职,工作重心以及精力也就自然而然过多的放在预算会计核算职能上。对于预算管理职能也就疲于应付,顾及不到,从而也就忽视了会计预算管理职能。这也是当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预测能力,经常会使得单位或者企业出现预算经费超支的情况,这也是由于对事前预算没有足够的重视,反而把精力过度地花费在了核算上面而造成的。除了这些当前这些问题,当下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对单位支出的金额总数控制较重,但是对于支出结构控制却比较轻的问题。此外,对于资金的静态平衡比较重视,对于资金的动态管理力度却不够强,对于资金的用途比较重视,但是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就比较忽视,这些都是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 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措施
(一)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
部门预算也就是说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科学合理的对部门预算进行编制,并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进行提升,有利于预算管理的强化,因此要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对于部门预算的编制与管理首先要分析清楚当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其一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错误使用了预算科目。其二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其三就是当前项目支出编制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论证和跟踪机制。除了这三个比较明显的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对预算编制质量都有所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造成了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还达不到标准。只有对这些问题了解并掌握好具体情况,才可以对预算编制做出相关改善措施。对于预算编制质量需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规范管理,依照预算编制软件里面制定好的管理流程对数据库进行创设,从而推进实现项目库的管理。然后认真梳理连续性项目,及时对这些新增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而那些已经到期的项目或者一次性项目,则需要对其进行清理。
此外,建立起资产管理的联动机制,让信息在多个部门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交换沟通,从而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让资产管理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使预算管理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得以提升,推进资产管理的优化。因为在实际的企业运作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很少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同时更难以进行财务上的交流与对接。所以资产管理联动模式的建立将会打破这一现状,真正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促进企业内部对于资金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也不要忽视了对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方面的提升培训,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升级换代等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实现预算编制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
(二)建立并完善预算的绩效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存应该融于预算的整个过程,因为企业在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与过程中,都离不开绩效管理对其的指导与影响。所以想要让预算的绩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就需要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推进及展开,使其覆盖各级预算单位与全部财政资金。这也就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对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要明确其要求与流程,还需确定绩效运行监控以及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等等环节的流程与要求,从而建立起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在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时,可以把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以及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管理
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是针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强调,预算执行过程过慢的情况会造成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闲置、效益降低,进而影响到相关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应该建立预算执行部门责任制,从而预算部门可以履行自身管理职责,对下级部门执行预算进行监督指导,使下级部门规范执行预算。然后还要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进行加强,使得各级预算单位的法制意识得以提升。如此才有利于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以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被随意调整,随时了解并掌握预算的执行进度。对于预算执行管理的强化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及办法实现目的,比如预算实施方案报备,或者是预算执行干预,这些规则制度和方法可以促使预算执行管理得到提升。
(四)强化预算监督
针对目前预算监督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出于程序性监督的情况,执行力度还达不到标准,不够强,可以加强对预算监督这方面的重视力度,还可以提升依法理财的水平,以此增强其预算监督的实效性。
比如,面临一些重大的财经情况,可以建立相关方面的财经报备制度,并广泛推行重大财经情况报备制度,进而保障相关人员依照规章走程序。还可以建立大额支出的审查批准制度,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确保企业在进行较大金额交易的过程中,资金得到合理控制与审核,同时这些新制度有利于增强预算监督,提升依法理财的水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预算执行进行定期检查,还需要注重对于那些重点项目的审查,从源头上控制预算的变更,提升预算的约束力度。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依托审查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充分对审计监督的手段进行利用,实现提升预算监督质量与效果的目的。这些可以同审计部门进行联合调查,以此增强预算审查监督质量,保证预算监督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确保预算的权威性。
4 结语
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位,都离不开财务预算。而面对新预算法背景,各企业各部门在财务预算方面,都应该实行全新的对策与方法。只有加强对企业预算的合理控制与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在财务预算环节得到严格审查与监督,从而将预算的权威性、科学性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出财务预算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为我国企业以及单位的财务统计与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邓亚妹.贯彻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03.
[2]程然.新预算法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74-75.
[3]王陶然.新预算法对地方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235,237.
延庆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作为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有着北京“夏都”之美誉。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北京市延庆县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的孙云霞主任,请她与我们分享在贯彻实施延庆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延庆县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做出的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务实创新。通过孙主任的介绍,使我们领略到了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实际与亮点。
北京市延庆县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孙云霞主任
孙主任您好!请您简要谈一谈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孙云霞主任:在我看来,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保障工作的核心。贯穿于学校“建、配、管、用、评”这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配置、使用、调剂、处置”。 这一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更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舍、设备投入逐年增强,我县教育系统资产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县教育系统账面固定资产总值8.29亿元,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然,在工作中通过对全县中小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加强我县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请您具体谈谈延庆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孙云霞主任:首先,从全县中小学层面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学校领导对专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把实验室管理人员当成后勤管理人员,认为教不好课了才去管后勤;教育培训力度不够,面对这些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能力不够的情况,不知从何处抓起,认为实验室管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万事大吉;在评职、评先、晋级上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年终考核、评先,很少涉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评职、晋级机会更少。因此,造成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够专业、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二是账物不符、账目不全、家底不清。虽然装备部每年都要对全县教育系统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工作,但是,有些学校清产核资工作流于形式,真正规范运作的很少,准确性不高。实验室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又没有规范的交接手续,出现仪器设备不交接,不及时清点,对报废、调出的资产不进行处置,多种渠道捐赠的资产不入账的情况。导致学校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目不健全。
三是部分仪器设备闲置。闲置的原因是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是有专业技术人员,但专业水平不够;另一方面学校在配套设施设备上装备不到位,或存在安全隐患,或不能及时供给。
四是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随意报废,没有严格的报废、鉴定、审批程序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确,甚至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占用,造成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从而导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流失严重。
其次,从学校外部层面来看,主要有三点问题。
一是实验室建设上,数量不够,面积不足。出现仪器设备无序存放,不能分类、分柜、分室管理;面积不足,学生多,导致实验课分批分期开展,不能一次性完成,使实验员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
二是专室在设计、布局上不合理。比如实验室、准备室、仪器室之间没有设计通道;图书室和阅览室不在一个管理区,使做实验或阅读自习不能实现空间同步,这就会影响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是仪器设备的配备工作相对滞后。技术含量高的仪器设备装备不及时,现有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需求;更新速度过缓,在现有的仪器设备中,早已过时、过期的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员还在不断地维修使用;由于市场经济效益所趋,有些仪器设备已很难买到,甚至没有了生产厂家。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孙主任,可以看出您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客观而务实的评估,对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有着清醒与睿智的认识。那么请您具体谈一下,延庆县教育技术装备部是如何务实创新,开展各项工作的?
孙云霞主任: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我们装备部门要利用教研员的自身优势,在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上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广泛开展“四走进”下乡调研活动。即走进学校,加强全面管理工作;走进实验室,加强仪器设备的装备计划工作;走进实验员,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走进学生,加强动手、动脑、积极创新,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
(2)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逐步解决从学校层面上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每位实验员都是学校的“好管家”,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的质量,培训时,要抓住推广应用“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管理软件”“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这一契机,从手工记账、销账,各项管理软件的录入、调整和统计等方面入手,采用集中学习(或外出学习)、个人自学、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形式,还可结合每年的考核、评价工作,组织全县实验人员分组进行自查互查活动,将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作为续教学分,确保实验人员持证上岗,不断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管理水平。
(3)与市、县相关业务部门、生产厂家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为学校实验员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上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不断发挥装备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解决学校在仪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4)在考核评价工作上,要加大督导推动的力度。借助行政之力,进一步完善延庆县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员培训、考核、评价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机制,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管理职责,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对单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纳入对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中,形成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5)督促学校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稳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上下功夫。实验室管理是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技术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是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关键。同时,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事关每位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提高有关人员待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更应该不断更新思想和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
(1)学校领导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思想和观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坚持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看重硬件的装备,又要重视软件的研究;在教育教学应用中,既要注重教师的管理,又要重视教学仪器设备在课堂上的应用和效率的发挥。
(2)目前,中小学校的校园环境、校容校貌发生了重大改观,各校校舍优美、操场塑胶、环境绿化、设备先进,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要不断提高其应用效益,就必须考虑建立健全相关应用制度、监测机制、保障机制、应用水平、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方法等。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教学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系统的不断优化和更新换代;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的不断充实和丰富,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新的需要;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一线教师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相关数据的测算,投入机制、保障机制的建立等等。
您作为北京市延庆县教委教育技术装备部主任,可以谈谈多年来在岗位上的经验吗?
孙云霞主任:我始终认为加强装备部自身建设,为中小学提供优质服务是工作中的重点。
利用装备部教研员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以及装备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解决学校在仪器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并且借助行政之力,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员培训、考核、评价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机制。从装备部内部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入手,建设一支整体素质强、有较高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的、对外取信于人、以质量求发展,对内凝聚于人、以团结求进步的教研员队伍,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教育引导教职工树立“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为学校的需求服务,为延庆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服务”这一服务理念。
在加强学校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通过装备仪器设备,间接育人,扩展师生的实践空间。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设备的管理、发放及使用等相关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危险化学药品,制定了严密的使用管理细则,并下发到学校指导教师科学使用。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市县相关规定发放教学设备,为我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加强教科研工作。依托单位自身的资源优势,明确提出向教研要质量,走教研促实验、促效率之路。带头参与确定课题方向,带头参加市、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注重以实验员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学仪器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为导向,引领教研员把新观念带进学校,让实验员把新仪器的趣味带进实验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以全面推广“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为契机,全面准确地摸清家底。坚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查账簿、查档案,同时要与实地盘点相结合”的原则;在以物对账,以账查物工作中,要坚持做到实行“使用部门或个人与学校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时,要做到全面拉网,不漏掉一件器材,不重复登记一件资产,同时要注意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不重不漏,保证清产核资结果真实、可靠,为上级领导部门决策提供学校资产现有情况、学校达标尚需情况的翔实数字,保障领导的科学决策。
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对于盘赢、盘亏的资产,查明原因,按照管理权限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或进行通报批评,杜绝资产流失,以此弥补学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上的空白。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体会 执行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与企业相并列的一种单位类型,其不以盈利为目的,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求,向社会提供服务,是一种服务性社会组织。包括医院、公园、科研院所等多种类型单位。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财务准则是1997年、1998年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两项制度的颁布,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无论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还是其自身的业务核算范围,都经历了制度性变革和扩展,对会计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运而生。
二、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一)会计核算的范围被扩大
老版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关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方面并未详细列明会计核算的要求和规定。不仅使这部分的会计发展较为迟缓,而且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统一会计核算。准则和新制度在这些方面做了适当改进,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为全面和规范。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被加强
旧准则和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进行原值核算,不进行折旧处理,而是选择计提修购基金。这种方法下,固定资产的净值难以被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容易被虚增。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新准则和新制度改变了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并且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比如增加了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在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对专门借款利息的核算。对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更加公正和客观。此外,新准则和新制度中还共同增加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计算,并且选择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来替代其净值,完善了固定资产的计价。
(三)存货管理得到改善
旧准则和制度对事业单位材料物资的采购、领用、消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对单位物资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剧,旧准则和制度已不再适应事业单位对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不同标准的划分。针对这一点,新制度将它们全部作为存货处理,使这一难题得以解决,也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四)加强对基建账的管理工作
旧准则和制度中规定,将隶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资产、负债和收支项目列入基建账,并独立于会计总账管理核算。新制度对原基建账管理做出了改进,规定事业单位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但要定期将基建账数据并入会计总账中核算。这样不但加强了单位对于资产负债的管理,还有效降低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五)其他方面
除了以上几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在结余的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的分配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对资产的入账管理工作重新进行了规范,强化了资产的计量工作;对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科目的设定更为系统和科学;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实行优化原则,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执行的亮点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执行至今,过程中不乏很多亮点。经笔者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新制度和准则中最大的亮点,它不仅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有机接轨,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够紧跟世界会计发展的步伐。
第二,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新制度和准则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严格进行会计核算,使单位会计管理的规范性得到了加强。
第三,方便了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财政信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提供方面,一改过去只方便内部人员使用的情况,强化了财务信息的规范性和实用性,扩大了受众的范围,将更广泛的信息使用者都纳入其中。
第四,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对过去的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增设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等,使报表系统更加趋于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五,加强了资产的管理。新准则要求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包括对受赠资产也要进行严格的计量,并在会计报告中加以披露。
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在我国实施近一年。凡是不具有行业制度/规范的事业单位都需执行这两项规定。在新准则和新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为保障其平稳过渡,顺利执行,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年初对外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3]2号)。但是,在新准则和新制度的执行中,仍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把握。
(一)做好新制度和新准则执行前后的过渡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应在2012年底,根据原账目编制“科目余额表”。其次,于2013年初根据新制度和新准则成立新账,并对原账目和科目余额进行相应调整,编制新的科目余额表。同时,将科目余额表的每一项余额作为新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然后,各事业单位根据2013年1月1日各新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编制2013年期初的资产负债表。最后,各事业单位按照新制度和新准则的相关规定,根据过渡结果,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总之,各事业单位应做好新制度与新准则执行前后的过渡工作,以保障新制度的顺利执行。
(二)财政部门应加强宣传与培训,保证新准则与新制度的顺利实施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制定部门是财政部门,但财政部门同时还是事业单位对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管方。因此,可以说,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成为新准则与新制度顺利过渡和真正推行的关键。所以,财政部门应做好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领导和引导工作,继续做好新准则与新制度的培训与宣传。虽然新准则与新制度已正式实施,但是依旧不能放松相关的培训与宣传工作。制度实施前的宣传,是针对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使其充分认识新准则与新制度的实施必要性与优越性,并帮助其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而制度实施后的宣传,宣传单位为各事业单位的利益相关者。对此,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如报纸、杂志、网络等,向广大利益相关者宣传新准则与新制度的实施好处,从而减小实施过程中的阻碍。此外,财政部门还应注重新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技能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
(三)强调员工思想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对于财务会计方面的改革,单位的老员工往往会存在抵触情绪。第一,应端正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制度改革的态度,通过不定期的宣传和培训使员工们认识到改革带来的正面作用;第二,通过变相的施行一定的奖惩措施,逐渐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例如通过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使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改革之中,加强对新制度和准则的了解,弱化敌对情绪。
(四)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较为简单,所以单位对财务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求并不高,准入门槛也较低,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甚理想。由于新制度和准则的实行,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有所提高。但从总体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依然偏低。这需要事业单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以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第一,提高准入门槛,在财务人员招聘考试中,修改过去事业单位考试的固有模式,加强对于财务专业相关知识的考察力度,严把人员素质关;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机构来单位授课,及时使财务人员了解财务方面的新知识、新变化,并要求其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使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丽香.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2
[2]彭欣,胡志勇.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2
[3]王文汉.新旧会计制度执行问题的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
[4]万昂旦措.基层人民银行执行新会计制度存在问题探讨[J].青海金融,2008
一、抓发展,改革社有企业
推进企业改革。着力抓好社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制衡、规范治理、强化激励、硬化约束、促进发展”的制度体系,打造企业发展新体制机制,促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盘活资产。结合城镇建设规划、企业整合发展、为农服务网点建设等,因地制宜搞好统筹利用规划,通过与其他工商企业合作开发、改造、资产置换等形式努力盘活资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潜力、效益潜力、增值潜力。
强化企业监管。积极探索社有资产管理新模式,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并严格执行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直属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有控股企业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建立社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加强风险管控,防控重大资产损失。积极推进惩防体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廉洁从业规定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二、抓创新,拓展经营业务
狠抓“新网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中、省财政“新网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政策,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创新农村传统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农资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为服务“三农”搭建好平台,增强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拓展传统经营业务。做好购销经营业务是供销社发展需要,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手段,要努力拓展重点传统业务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切实保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与省内外化肥生产企业衔接,适时组织农资商品调运,做好科学用肥供应服务,确保农业生产对农资商品的需求。深入推进城乡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网络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的“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合理布局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努力构建符合环保要求,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一体化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城乡环境治理。
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充分利用供销社经营网络,加快推进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建立采购关系,增强对接能力,提升产销对接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培育农产品经营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完善冷藏、仓储、运输、零售终端设施,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搭建好农产品交易平台。
三、抓基层,完善组织体系
完善基层供销社组织体系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供销社改革发展重要工作,也是市政府《意见》要求,今年,要把建立和完善基层供销社组织体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按照开门开放办社原则,合理布局基层供销社建制,完善经营服务网络。要“打造亮点、一网多用”,把“农超对接”网点、城乡可利用垃圾回收处理网络、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与健全基层组织结合,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做到建一个网点,成一个亮点,建立一个基层组织,壮大一个企业。积极参与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基层社组织乡镇覆盖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向村级延伸,提高覆盖率。
四、抓提升,增强服务效能
提升专业合作社档次。经过多年发展,全市供销社系统创办、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一定规模。今年要在提升档次,提高带动力上下功夫,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将服务链条延伸至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农产品仓储、加工能力、流通网点建设,规范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增强带动力。
1.1 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除部分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余的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业务的日渐复杂化与多元化,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显然不能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为此新制度适度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规定“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按财务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1]。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能够克服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更准确地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成本,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有利于进行绩效分析与评价。
1.2 规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 在原有制度下,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也无需摊销,导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高校资产账实不符。新制度创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使高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更加合理规范,客观地反映了资产的损耗和实际价值,有效地避免了单位资产价值虚增严重的问题,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资产情况,从而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
1.3 基建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 在原制度下,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核算只在基建账务中反映,游离于高校会计“大账”之外。新制度规定,高校基本建设投资除按国家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应至少按月并入高校会计在建工程及其他相关科目,明确基建数据定期并入“大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高校加强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2 新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新制度对推动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意义重大。但也存在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障碍,基建账与财务账合并账务处理有一定的困难,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1 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障碍 新制度虽然规定高校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却未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规则,折旧方法只笼统规定按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年限则要求高校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导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实际操作难度加大,且各高校的固定资产品类繁多,分类标准不统一,折旧方法及年限等的确定具有较大随意性,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参照或制定不同的标准与规则,大大降低了高校间固定资折旧信息的可比性。此外,高校需要对有关固定资产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补提折旧,也增加了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难度。
2.2 基建并账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校会计核算和基建会计核算分别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建并账意味着对同一经济业务或事项依据不同的规定进行两次核算,无疑加重了高校基建核算工作量。基建并账涉及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使得账务处理更加繁琐,加大了实际操作难度,如基建账中的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与事业账中的固定资产抵销、内部往来业务的调整、内部收支业务的调整、内部资产的调整等等[2]。此外,在账务处理中需要考虑基建实际进展情况及虚增虚减因素等,也加大了账务处理的难度。
2.3 会计报表体系还不够完善
新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包括优化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项目,细化收入支出表项目,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增加会计报表附注等。但由于绝大部分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高校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一般是财政等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编制会计报表只需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的需求即可,新制度在会计报表信息公开方面并无突破,而随着高校的发展,社会对高校越来越关注,社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却在日益增加。此外,会计报表体系既没有包括高校基建投资有关情况的报表,也没有借鉴企业管理经验,要求编制有关现金流量的报表[3]。
3 新制度在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明确固定资产折旧规则,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针对新制度中因固定资产核算要求而出现的问题,省级财政部门应尽快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计提折旧的具体办法,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等。高校则应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更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管理系统。为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做好固定资产分类及清查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开放性固定资产管理共享平台[4],加强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管理,健全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和清查制度。高校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业务沟通,共同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