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范文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篇1

1.1无形财产权。

1.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1.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1.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1.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1.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只在法定期限内才是有效的知识产权。

企业的知识产权是指在生产劳动中对生产技术、工艺发明、改造及科研的一种肯定并以法律形式确认的具有不可侵犯、盗用的一种属于企业、个人或企业与个人共同拥有的类似财产性质的权利。在我们的中小企业中几乎汇集了机械工业中所有的技术工种,生产方式是在一定人为技术指导下的操作行为,他们在进行产品的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也开拓创新了不少的实用技术成果,由于我们的很多中小企业在建厂初期也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我们国内还没有完全走上市场化经济,大多数的经营活动中并没有融入市场经济的潮流,也基本没有面临一种你死我活的残酷的市场竞争状态,是以一种计划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来满足分国内各种产品的需求。

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基本是一项几乎没必要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慢慢突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才开始呈现出来,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点上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江浙一带的一些效益好企业就做得很不错,他们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了严格保密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法律上的保护,如通过专利申请及商标注册的手段等,他们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是相当强的。

但就目前来讲很多中小企业其实有很多技术成果,却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也没有对在生产中比较重要的核心技术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我们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是非常薄弱的。

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这样一种状态对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也将渗透至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到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越来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准备工作,增强保护意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一个不利的境地,甚至会出现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当的而使企业面临崩溃的局面。这种情况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是时有发生的。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即将到来的我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做好充足的准备。

2专利申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小企业来说怎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开展专利申请的工作呢?以下提出几点看法。

2.1在企业范围内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覆盖到班组,要通过各种手段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如对现场作业中的发明创造给予充分肯定,让职工同志们充分认识这样的发明创造就是知识成果,是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获得企业和国家的肯定的,从而提高职工同志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2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对在企业范围内的合理化建议、技改、科研及其他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对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要积极申请。

2.3建立和完善对发明创造的奖励机制。在作业过程中对工艺、设备、技术进行改造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员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等的发明创造视其效果的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2.4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制度和体系。设专积或兼职的专利申请联络员。由联络员对本单位不同时期的各种技术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对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成果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专利申请。对于工作出色专利申请优秀联络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鼓励以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2.5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培训和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广大企业员工充分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实质及目的。

在企业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申请的力度的同时时还可以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刺激企业员工创新的动力和激情。在现阶段我国科教兴国的浓烈氛围中,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而让员工们更加重视工作中的技改、科研、技术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的申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成果。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对员工这种发明创造的精神坚决的给予鼓励及宏扬对其产生的价值予充分的奖励,进一步促进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及全球化市场经济进一步的深入的背景下,在我国大力宣扬科技创新及自主创新的新型社会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专利申请已成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保护法》.

篇2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有效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已成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这一激烈的战场中能否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4200万户,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了全社会75%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全国60%以上的出口额和50%的税收收入,创造了全国70%的新增工业产值和58%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些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面临着知识产权的困惑,并没有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口。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现状与实施环境

我国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利于国内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生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由于国外跨国企业相继进入我国,在我国采取的“产品未到,专利先行”的方法保护其技术、产品和市场,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我国中小企业置身于如此激烈的国际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紧迫的压力。据南京中院的一项调查,2003年~2004年南京民营企业涉讼知识产权案件174件,其中2003年78件,2004年96件,上升23%。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涉及纠纷的领域比较广泛。调查情况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雕塑业、医药业和新技术企业等行业竞争激烈,涉讼企业希望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合法地排挤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案件的诉讼标的越来越大,一些案件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为不断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总体谋划,2005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成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并由吴仪副总理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强了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为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然而,我国知识产权起步毕竟较晚,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尚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

二、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较少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和技术,一些行业整体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行业仿制率高。许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不到位。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对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认识不足,不善于用知识产权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有些企业虽然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却连一项专利都没有。在申请专利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是出于真正保护自己的自主技术的驱动而申请专利保护的,而是把申请专利作为申报项目所不能或缺的、或是为了获得政府的奖励、宣传公司形象的一个过程来由别人提醒操作的,所以可想而知,这些企业主动申请专利的又有多少?对获得授权的专利又有多少保护和维权意识?往往会出现直到自己研发的的技术、创立的品牌被他人抢先申请为专利或注册为商标,形成“知识产权壁垒”,反过来制约使用的时候才意识到不得不化重金赎回本属于自己享有的知识产权及应由自己占领的市场份额。笔者接触过一家成长中的小型企业老总,企业在委托别人开发核心技术时,居然没有任何的书面约定,当问及技术成果的归属权时,对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也是一无所知,企业没有自己的法务部门,更不用提知识产权法务专员了,在技术开发时基本上是不去检索现有技术的,在交流中发现他们虽然有朦胧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却又舍不得化钱去委托专业人士协助完成整个技术开发合同及其通过专利检索来确定开发方向,或是通过商标检索来申请自己的品牌。

2.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一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2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在1245家被调查企业中,设有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有152家,占有效样本的13%;设有兼职机构的企业676家,占57%;专、兼职机构都没有的企业350家,占30%。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专职人员的企业只有157家,占13%;配备兼职人员的企业766家,占65%;专兼职工作人员都没有的企业262家,占22%。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2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制订了知识产权内部规章的企业有425家,占有效样本的36%,正在制订规章的企业有365家,占31%;没有制定规章的企业395家,占33%。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正在建立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规章。二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这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数据显示,美国IBM公司专利工程师有500多人,微软公司全球25000名员工近五分之一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索尼和日立公司均有300多人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而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司法领域,大量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营人才几乎是空白。

3.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少,技术含量低。据统计显示,我国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并且很多企业不够重视他人的知识产权。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西药有3000多种,而其中99%是仿制;农药146个品种,仿制率达95%;精细化工3500个品种,仿制或低档产品占97%;我国是集成电路使用大国,但大多数中小厂商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还停留在芯片封装等低级附属生产阶段,无法与国外竞争。同时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与企业的经营额也成一定的正比关系,有数据显示,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其中一小部分企业在其他企业已有技术的基础上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些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仅仅与已有的某个产品线个别技术的解决或改良,几乎没有可以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的技术。中小型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的专利均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偏低。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中小企业往往是由于销售侵权产品而被行政机关处罚或者被权利人,甚至有些企业明知生产和销售的是侵权产品,仍然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搏一搏,有些企业虽然拥有知识产权,员工的流动,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和对知识产权无形价值认识的不足,往往又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不够,企业对知识产权无形价值认识的不足是他们一个致命的弱点,也是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中小企业宜采取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如火如荼展开,倡导创新创业的风尚正在形成,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小企业想要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纷争面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1.增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知识产权的价值既包括其基本价值,也包括其运用价值。例如一项专利技术,不仅要明确这一专利主体是谁,这一专利权所受法律保护的范围有多大。还要明确这一专利的运用价值,比如实施后所能带来的潜在价值或许可给第三方所能带来的隐含价值。这就需要企业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都能意识到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是国家法律赋予产权所有者的一种特殊的合法垄断权利,可以通过对市场的独占而实现超额利润,是更为有效的竞争手段和更为强大的竞争武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和体现,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2)加强培训,促进企业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到企业内部的培训计划中,制定具体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先行将企业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输送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去培训,再由该人员具体负责给企业全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邀请单位的法律顾问、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或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对全员进行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利润的核心转化模式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3)培养员工的保密意识,在员工出席专业领域的会议,发表学术著作、演讲时,很有可能正是竞争对手一直寻求的关键信息。所以,对企业员工发表专业性文章、出版著作以及相关讲演等做相应培训和教育,必要时,应进行适当监督及控制。同样,对于广告、展览等可能失密的活动也应进行相应知识的培训、乃至检查与控制,以防止失密。

2.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发达国家企业内部都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一批专业人才,负责分析专利信息、专利申请、专利开发、专利转让、专利保护、专利诉讼等知识产权工作。例如,日本日立公司的知识产权部约有360人,丰田也有150人;国内一些著名企业如海尔、华为都设有知识产权部。这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完善的企业均制定有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且各企业的经营范围、规模大小等情况不尽相同,鉴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现状,宜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应与国情、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可设立直属于企业最高管理者或企业研发部门或企业法律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只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其中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可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从社会中介机构中聘请知识产权顾问,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但企业内部依据工作需要也应明确承担知识产权工作的机构及专职或兼职人员,由该机构或人员负责与知识产权顾问的联络及协助知识产权顾问开展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为避免小型企业势单力薄的缺陷,可建立行业保护联盟,对侵害加盟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采取联合对策及行动。通过企业组成行业保护联盟或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使知识产权制度行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更广义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范畴。

(3)企业内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使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企业的保密制度、对职务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保密文件的归档、知识产权的创造奖励制度、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制度等。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合理利用和扩散。积极应对处理企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法律纠纷或争端,将平时在有关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数据用制度的形式要求相关人员予以记录和保存,以备作为主张权利或应诉时的证据材料。

(4)要善于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不是装点门面的饰物,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知识产权是诉讼中的权利,其价值通过诉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根据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可采取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种途径,中小企业可以在单个案件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任一途径。

3.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中小企业若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开发研制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突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口,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改变思路,将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初级模式调整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资源分配上,逐步加大对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研发经费比例,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公有技术,结合企业特点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注意追踪了解新近失效的专利技术,发现有应用价值的及时利用加以开发。

(2)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节约开发成本。企业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机制,开通专利文献检索渠道,了解最新专利信息;对相似技术由专业人员进行侵权分析,避开侵权技术,并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确保企业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合法性。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专利信息占整个技术信息量的90%,在技术研究各个环节中,企业善于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提高研发起点,而且能节省40%的科研经费和60%的时间。同时企业在产品投产和销售前都要进行专利检索,以免侵犯他人专利权。现在网络上国内外大部分专利说明书都是免费全文提供,这就给企业提供了方便。

(3)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享受、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取得知识产权后,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化。对企业内部暂不具备转化条件的知识产权,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入股等办法加速实现产业化,有些项目可通过技术市场向外转让许可使用,促进知识产权的流动和扩散,实现动态中的保护和增值。同时,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者或持有人可采取股权激励机制,使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分配中,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科技革新潜力。

目前,各级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获取和实施知识产权,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和资助奖励措施,如对专利申请被授权后的资助、对软件著作权登记后的资助等等,作为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体系,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彬: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8,(1):50

[2]刘红兵: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若干问题研究[N].江南时报,2006-07-08:(12)

[3]熊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设计思路.info.省略/2007/120704/c000055442.shtml.

[4]朱婀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J].山西科技,2006,(2):24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托管 培训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06-01

“托管”即委托管理。所谓知识产权托管即指知识产权所有者将拥有的知识产权委托给一个专门的机构或系统进行保护、管理、经营和操作。接受知识产权委托的机构或系统称之为知识产权托管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还相对薄弱,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相对较为薄弱,很难对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周全地考虑,即便考虑到了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投入较大的力量,对于自身核心技术的保护方面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践行。例如企业在技术研发前,若不了解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不熟悉相关知识产权的存在现状,不掌握待研究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则容易造成重复开发,不仅浪费人力物力,甚至会使企业遭遇侵权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将自身知识产权工作托管给相应的专业机构,是目前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困境的有效办法。

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应运而生,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中小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托管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创造、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构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信息利用、维权思路、知识产权运营等提供专业建议,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性,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避免侵权和被侵权的风险。

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而言,如何真正在广大中小企业中开展好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实现上述目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需求与能力不足的矛盾。我们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托管服务-培训是支撑

托管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途径。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各层次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他们了解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壮大如何息息相关,并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并切实掌握企业如何利用好知识产权来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因此,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对于企业提供由上至下因地制宜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培训工作可以从与各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切入点,紧紧把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四个重要环节,通过基础知识宣讲、典型案列介绍、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培训形式,为各类中小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培训。

例如,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系列培训,从战略高度帮助企业对其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定位,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通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题系列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形势,提高其创新意识及知识产权管理、运用水平,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专利制度,规避创新风险,实现其经济价值;通过举办各类专利实务培训,帮助企业工作人员在专利申请、专利撰写、专利管理、专利侵权诉讼及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花费时间长,培养成本高,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而言,可以采取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外包的方式。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培养出既熟悉企业实际情况又熟知知识产权事务的人才才是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受托服务机构可以进驻企业内部,为企业的各层各类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负责公司全部知识产权事宜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而言,需要掌握企业各部门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环节和事项,可能产生知识产权成果的节点,以及可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的情形。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各类培训课程,使其逐步成长为具备知识产权敏锐触觉、能够处理一般性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人才。

二、托管服务-规范管理是基础

中小企业中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而不断的创新并且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企业规模等客观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当然知识产权管理也概莫能免。因此开展规范化、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十分迫切。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服务机构可以协助和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逐步加强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工作流程建设,从而有效避免可能出现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

例如,托管服务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发明创造积极性,增强其创新的主动性,引导和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

再如,在协助企业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实现对于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管控。具体而言,在对人力资源的管控方面,对于新入职人员,尤其是研发岗位人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岗位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的背景调查,签署相应的知识产权声明,以及竞业限制协议;对于离职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事项提醒,执行竞业限制协议,从而在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外流的同时,避免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在于财务资源的管控方面,应当明确企业用于知识产权机构运行和知识产权激励的费用,以及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维持、检索、分析、评估、诉讼、培训等经常性预算费用,从而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做支撑。

又例如,可以协助企业在多个工作环节适应性地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和工作流程。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在项目立项前所进行的检索分析基础上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估;在知识产权获权后以及权属变更和放弃前进行的价值评估;在知识产权实施前后进行的贡献度评估;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涉及知识产权运营形式逐渐增多时,还可能发生在转让、许可、投融资环节进行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以及境外投资、并购或剥离资产前进行的风险评估等。

目前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还处于初探阶段,前文述及的四个环节是目前开展托管工作的重点,相信随着托管服务深入企业,与企业实际情况不断结合,托管服务内容会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托管服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积累和提升。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建设 质押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026-02

一、前言

国务院总理在2009年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门研究部署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其中一项就是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重视的程度。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生存、发展方面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融资困难。而中小企业由于条件的限制,在研发新产品、更换陈旧设备、添置新设备等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支承,所以,融资困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子,成为政策鼓励的融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身价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除极少数中小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融资之外,其他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是靠自筹资金,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很少。由于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欠缺,不能够更好的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资金的短缺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不能更好的扩大产业规模,从而失去了市场的良机。因此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可以使知识产权融资这一可贵的新生事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内涵

知识产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这些成果依法享有由此而发生的具有时间性、地域性、排他性、可受保护性与受益性的民事权利。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应该围绕着知识产权的开发、经营、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是指中小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获取活动,包括专利技术的研发、商标设计、工业版权和商业秘密的获取等;知识产权经营是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经营活动,是中小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中小企业预防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他人侵犯,以及对被侵犯的知识产权的维权活动;知识产权管理是指企业在国际与国内法律制度框架内,对企业的有关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的形成、利用、受益、处置的过程进行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而进行的各项组织活动,其基本任务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知识资源最优化配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这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建设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要谐调发展。

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现状

2l世纪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已从过去的土地、资本等转变到现在的技术竞争上来。中小企业要想摆脱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提高自身竞争力,那就需要拥有自主的创新能力。发展得比较好的有名中小企业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把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源泉,作为抢占和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积累、保护和运用。事实上,世界上销售额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企业,往往是那些知识产权建设完善的企业。企业凭着对专利技术、品牌等知识产权产生的合法垄断,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创新成果不被窃取,而且可以为企业获取垄断利润,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持续发展和壮大,靠原来的粗放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只有拥有知识产权才能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利益得到保护,激励和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做强、做大,提升竞争力。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均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数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都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建设提供了扶持政策,培育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我国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政府政策平台上,中小企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到2006年10月底,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0%以上,研发新产品超过全国的80%,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性技术竞争与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断增加,使得知识产权不仅对我国外贸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成为部分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中小企业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遭到打击,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是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壁垒,限制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不可能越过知识产权壁垒。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知识产权将成为阻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越过这道障碍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中小企业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仿制、依赖低价格优势了,逐渐向科技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进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知识产权开发问题。知识产权开发能力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由于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层次较低,实用新型专利只适用技术领域有限,因此发明专利在三种类型的专利中占居核心地位,它代表了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水平和层次。但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以制造业为主,消耗资源多、经营粗放、加工简单。这种传统发展模式,在本行业的产业链中还处于低端,其中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仍然处于模仿和仿造阶段,技术创新举步维艰,这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企业的规模较小,投资研发能力有限,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因此,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极少。所以基本上可以说,大部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此外,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意识淡薄,不知道很好的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最新、最好的发明创造,有90%以上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反映出来。专利信息是首选的竞争情报资源,在研究开发工作中,如果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可以节约40%的研究费用,节省60%的研究时间。企业在科研立项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申请专利时都应关注相关知识产权信息,这对企业的决策、了解竞争对手、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技术贸易等活动都是有利的。重视知识产权信息可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活动,加大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不强,造成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闲置,同时在科研开发工作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使中小企业本来就有限的科技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都是一种损失。

2.知识产权经营问题。知识产权集技术、经济、法律于一体,企业知识产权经营在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发展中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其它任何经营不能替代的。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经营,可以有效遏制竞争对手,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发展渗透着知识产权经营的运用,企业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的开发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同时它本身构成了企业营销内容和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企业知识产权经营已经成为开拓国内外市场份额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却阻碍了其开拓市场作用的发挥。此外,中小企业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中,常出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权属不清,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我国的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和成果转化法中,规定了成果持有人或转化获益人对成果发明人的奖励额度,并对技术入股作了明确规定,允许以技术作为无形资产进行入股,但实际操作有许多困难,技术如何评估定价,所占比例是否合理等都难以体现个人和企业的利益均衡,直接阻碍企业知识产权经营。

3.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知识产权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竞争资源,应该与人、财、物一样,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经营要素。知识产权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的现实是,只有极少部分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众多的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欠缺,尚未制度化。没有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人才,也没有知识产权管理专门机构。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往往由企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代管,职能不明确,只是空架子,并未能真正发挥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作用。这种状况既不利于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开展,也影响了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发挥作用。

4.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树立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知识产权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保护创新、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中小企业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保护创新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知识产权被侵犯。中小企业的技术成果以及注册商标量等知识产权总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成果都已受到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取得专利和商标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维护才行。一些企业在取得专利和商标后就不与理会,由于没有按时缴纳维护费,使得专利和商标失效,得不到法律保护。在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创新成果上,中小企业还有不少的差距。此外,个别中小企业对他人的知识产权方面还有不尊重的现象,存在侥幸心理。企业管理者很明确地知道本企业的行为是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却明知故犯,认为自己的行为未必会被权利人发现,即便被发现,其侵权赔偿的数额也不会很高。甚至侵犯到国外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时,还自豪的认为是“洋为中用”。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必须树立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并学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塑造自身的企业形象,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知识产权建设对融资的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导致知识产权建设中资金的短缺,使中小企业不能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知识产权开发、保护、经营和管理,从而不能够拥有自身的知识产权。在能够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条件下,又因知识产权的欠缺而不能够迈过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门槛,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造成了融资困难企业资金短缺知识产权建设投入少知识产权欠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困难。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如何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那就是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开发的力度,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要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是有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注重知识产权的建设。原因是知识产权建设过程中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撑,而中小企业本身就资金短缺,再加上融资渠道有限,使得中小企业无法在知识产权建设中进行有效的投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只有以下几个途径可选择:一是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吸收内部职工的资金;二是民间高利贷,高利息吸收民间的资金;三是银行贷款,通过质押担保从银行获得资金;四是发行债券,公开向社会借款;五是股票上市,企业股份化以后,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资金。前两个渠道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受到集资规模和有关管理规定制约,而民间高利贷与法不符,并且利息之高也会使企业难以承受,又易引发债务纠纷。后三个融资渠道虽然有规模大、融资成本低等特点,但由于门槛较高,手续繁杂,再加上自身的信用问题,中小企业要获得较多的资金谈何容易。一般的中小企业都是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在经济发展运行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其从业人数、资本量以及市场份额都较少,在相关产品的市场中不具有垄断力量。由于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金偏少,因此自身的资金积累不多,不能满足其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因此技术创新投资者在向中小企业投资或借贷时也相当谨慎。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落后,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信等级普遍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慎之又慎,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知识产权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发明创造需要制作样机、进行试验,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和保护需要专门的机构设置,配备专门的人员和设备。中小企业如果不能够获得必需的资金,这些就无从谈起,就不能够拥有自身的知识产权。现在我国开辟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路子,由于原来没有进行知识产权的建设,所以只能够望洋兴叹、束手无策。中小企业只有拥有自身的知识产权,就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有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后就能够抽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建设,扩大自身的知识产权。从而又能够利用知识产权得到更多的融资,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即:拥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企业资金加大知识产权建设投入获得更多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要使这种良性循环继续下去,关键就是重视知识产权建设。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在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是影响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一个关键门槛,必需引起重视。不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也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如果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那么,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就是这一基础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没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就不会有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的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的竞争力,而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生命力源泉,因此,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总体竞争力水平的关键所在。所以,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管理部门应该紧密配合和有效合作,认真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解决知识产权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法律、法规上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2009-ZX-59]

参考文献:

1.徐文.石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天然气经济,2006(6)

2.肖居孝.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党史文苑,2007(14)

3.冯晓青.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学管理研究,2005(5)

4.潘金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办法.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

篇5

关键词: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现状;任务;对策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60%~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但总体来说,江苏中小企业无论其规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高,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还很少,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了解,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被动地位,很少从长远发展战略高度来规范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很难适应我国入世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民营科技企业应如何构建知识产权战略,如何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增加中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

1.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之实践。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二十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江苏和全国一样,特别在“十五”以来,知识产权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06年底,江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已达214 873件和106 062件,均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注册商标累计达14.75万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省“著名商标”817件,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各类作品自愿登记量累计达47 740件,位居全国第二位。江苏具有较好的科技优势和经济基础,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不断增长,截止2005年底,申请和授权量累计分别52 052件和32 525件,居全国第三位。“十五”期间,江苏企业申请专利达38 259件,为前十五年专利申请量的2倍多。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5年至2006年的22年来,在全省企业申请的71 830件专利中,中小企业约申请了约43 000件。

就专利而言,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有如下特点:(1)专利拥有和分布上,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集中拥有专利的大户,民营科技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高于全省平均知识产权拥有量。(2)机构建设上,中小企业与规模以上企业有相当差距,设立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较少,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分管领导,配备专职人员的企业所占比例也很低。有近五成的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未能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其中,年销售3 000万以上的大中企业建章立制较好,年销售3 000万以下的小企业未能足够重视。机械、电子行业知识产权制度相对其他行业建制较好。(3)纠纷发生与解决上,企业所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是专利、商标的问题较多,有限责任公司、中型企业、机械、电子行业是知识产权纠纷多发企业。发现被别人仿造后,82%企业选择以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制止,18%的企业表示没有办法。被他人警告或起诉后,多数企业选择积极应诉,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要据理力争,这表明企业在面临知识产权纠纷具有一定维权意识。大多选择以法律途径加以解决,选择了一条成本较高、收益较大同时也是风险较大的途径。对于研发成功的技术成果,三分之二的企业采用申请专利加以保护;三分之一的企业选择作为商业秘密或其他保护方式加以保护,多数企业认为通过法律手段防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为有效,比如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仍是民营企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的首选。(4)知识产权的运用上,企业规模小的、私营等其他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明显不足,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能力比较弱。对专利信息的应用上,约半数直接使用过专利信息,有部分企业间接使用过专利信息,而有些企业从未使用过专利信息。

2.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存在之困惑。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管理现状仍存在较大问题:(1)成果多专利偏少,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企业领导意识缺位,不懂得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和市场,导致知识产权拥有量不多,特别是专利申请量较少。许多中小企业专利意识淡薄,对发明创造不愿申请专利。不少研发人员有了发明创造,首先想到的是发表文章、成果鉴定、申请评奖,误认为这样做就可最先拥有发明创造的所有权,造成了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许多中小企业基本上还处于知识产权意识启蒙阶段,对知识产权制度意义认识不足。(2)专利结构不合理,信息的运用能力差。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少,和全省企业总体水平比,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发明专利量少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开发前期都没有作相关的专利搜索。专利信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3)工作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差别悬殊。拥有专利的企业极不平衡。前十强企业申请总量为3 524件,占58.3%。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为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不容乐观。国外专利申请明显滞后。经济发达县(市、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较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较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较为薄弱。(4)专利获权维权难,企业缺乏专门人才。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权而得不到及时保护,成为广大民营企业集中反映的焦点。专利行政执法力量不够,遇到跨省侵权等就更显得无能为力。通过法院维权,一个案件往往要几年,有时一案未结多案又发,即使赢了,也是赢了官司赔了钱,久而久之,企业由于 被侵权而得不到及时保护,影响了积极性,许多企业干脆放弃了维权要求,有的企业只能靠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被人仿制了就淘汰的办法来对付侵权行为。企业维权步履艰难。企业普遍缺乏既懂技术又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找适合企业需要,能胜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人才十分困难。(5)内部管理制度缺乏,专利难以有效运营。企业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方面有相当差距。这说明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仍不健全,没有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奖酬政策只在一部分企业得到落实,大部分企业没有全部兑现和没有兑现奖酬政策。企业这种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不健全及奖酬激励机制严重缺位的状况,已经严重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之迫切任务

1.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树立“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的观点,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关键是企业领导。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激励创新和人才辈出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坚持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

2.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因地制宜,更多的情况下主要是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企业必须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应逐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系统。

3. 努力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规模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知识产权)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是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中小企业应努力寻求实现本企业成果商品化、规模化的道路。规范本企业成果许可转让,同时吸收和引进他人知识产权成果。

4.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应当将知识产权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针对本企业的产品定位、生产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形式、市场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增强企业的实力,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科学规范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以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重造企业技术创新流程。

5. 建章立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要做好各种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的检查、落实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档案,明确专人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办理各种知识产权维持手续,防止权利丧失。要积极应对企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法律纠纷或争端,注意搜集保存有关知识产权研发过程、投入、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数据,以备作为主张权利或应诉时的证据材料。在本企业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及时主张有关权利。在强调保护好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应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 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之对策

1. 宏观指导层面上,加强领导,加大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和指导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与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知识产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区别情况、分类提供指导服务。一是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二是加强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三是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各区域的“十一五”发展规划,采取不同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点面结合、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在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好一批“知识产权优势民营企业”,选择重点行业的骨干民营企业进行试点示范,以此辐射带动行业内的企业。通过树立典型、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协作分工,加强知识产权执法。

2. 中观措施层面,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政策措施。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协助。强化政府角色,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为企业搭好知识产权政策的平台。好的政策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就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来看,需要明确有力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加快制定《江苏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实施办法》,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推荐实施办法》。加强鼓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用好现有的支持政策,落实必要的管理规定和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3. 微观技术层面,加速建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开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渠道。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中介市场管理和指导,并逐渐放开。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化运作,促进知识产权中介市场的完善。以省知识产权局为依托,建立专利信息利用综合数据库和技术创新专利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加强专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持。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网站,开展信息、检索查询、专利技术转让、法律咨询等多项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需求,重点支持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组建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创新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4. 社会层面,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业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提供政府财政支持。应逐步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扶持资金的投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应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领域。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高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虽建立较晚,但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各方面的工作正在运行和发展之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五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加快知识产权保护,认真履行国际承诺,受到世人注目。

江苏省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充满活力,占全省经济总量和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但总体来说,江苏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还很少,所以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严酷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提高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总量、提高原创性知识产权质量,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涛.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3,(6):18-22.

2.范德成,贾爱梅.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商业研究,2004,(5):74-76.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中小企业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实践的主要特点

(一)融资额增加、类型扩大

我国知识产权融资总额逐渐攀升,数据显示在近五年内的知识产权融资额突破了两千亿元人民币,其年增长率高于30%,其知识产权融资类别也变得丰富多样,而不再局限于传统。

(二)各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各个地方政府直接参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双方建立融资业务关系;此外,还有些地方政府试建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为各个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管理等服务,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基础性环节的建立,尝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等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困境

(一)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性

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我国缺乏系统、详尽的法律条文规范指导,而仅仅规定有一些原则性的规范条文。这使得中小企业当碰到具体的实物问题时,很难求得有效的法律庇护。虽然各个地区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积极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由于各地不同的政策以及不完善的法律规范,使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融资的实施上仍然困难重重。

(二)价值难以评估

知识产权融资与其他有形资产融资最不相同的地方就是不易掌握其确切的价值,而这就来源于它本身的无形性与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尚未存在一套完整、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专业水平较高且权威的价值评估机构较少,就造成了由不同评估机构对同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后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评估的差异性与非专业性,直接对我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系统的公信力与认可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外国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实践及启示

(一)美国的实践

美国作为当前知识产权融资最发达的国家,同样是知识产权融资的起源地。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自建国初期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知识产权融资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此外,美国还充分发挥小企业管理局(SPA)的重要作用,为借贷双方提供评估、管理等信息服务,从而推动中小企业与银行间建立起一套知识产权融资体系。

(二)日本的实践

相较于美国,日本则偏向于由政府体系内的金融机构、发展基金等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金融协助,从而扶持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在于日本开放银行,自1995年起,日本开放银行便开始对国内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且成立专门机构对融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管理等提供业务支持,这使得日本开放银行的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三)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以上两个国家的知识产权融资,我国应继续在实践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的支持;并且还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套权威性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系统。

四、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完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作用,建设

统一的知识产权融资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难、无形资产价值难以评估等问题,在现阶段应当依靠中央政府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颁布相关的政策与管理办法,并且建立一个权威性的、公信力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在平台内部,政府应面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融资管理、咨询等服务,满足更多数量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诉求。

(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体系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策略

浙江省是一个中小企业大省,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有260多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全国总数的8%左右。浙江省中小企业的产值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分别占全省的80%、90%以上;制造业税收贡献率和外贸出口贡献率分别达到85%和82%。

其在扩大就业、提供社会服务、推动科技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关键武器,中小企业具有资金少、筹资能力弱、经营规模小等弱势。如何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知识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把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中小企业克服其弱势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以便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

一、浙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的现状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到中小企业如何采取措施进行自主创新、打造自身品牌、如何推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如何有效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根据课题组对浙江135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浙江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重视依然不够,将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范畴的企业并不多。

(一)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少

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大小,而浙江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相当少。以商标为例,浙江不管是注册商标总量还是国际商标注册量都是全国第一,根据浙江省工商局2010年的《浙江省商标品牌发展报告》显示,截止目前,浙江累计注册商标41.64万件,占全国注册商标总量的十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②]而浙江各类中小企业就有260多万家,平均1家企业才拥有0.16个注册商标,何况很多大企业一个企业就拥有几千个商标,如吉利集团,一个企业就拥有1800件国际注册商标。一些知名企业如娃哈哈为了保护企业权益,全类注册自己的商标。可见,尽管浙江注册商标排名全国第一,但浙江中小企业对注册商标的拥有量是非常少的。就中小企业对专利的拥有量而言,根据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2009年浙江省共取得授权专利79945件,其中发明专利4818件,仅占专利总数的6%,实用新型专利25295件,占专利总数的31.6%,外观设计专利49832件,占专利总数的62.3%,在这些专利中,企业作为专利权主体的只有20474件,占全部专利的25.6%,而且大部分为大企业所拥有。这组数据说明,浙江中小企业专利拥有量少,而且技术含量不高,94%都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程度低

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是指权利人将其依法拥有的知识产权成果实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或规模化应用,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管知识产权成果的技术含量有多高,也不管其自身价值有多大,必须将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得以体现。但是当前浙江省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总体情况还很不乐观,其产业化水平明显偏低,产业化环境亟待改善。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专利转化率只有25%,专利推广率在10%~15%上下浮动,根据浙江省科协公布的《2009年浙江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浙江省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仅为0.9件,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用于生产项目数为13.4%,低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③]与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80%的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成果转化率低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大大挫伤开发者的积极性。

(三)知识产权纠纷呈急剧上升趋势,中小企业未能积极应对

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计,从2003年开始至2008年,浙江知识产权案大致是以每年25%的速度在增加。而2009年急剧增长,全省共新收和审结的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分别为2838件和2598件,与2008年相比,其对应增长的比率为73.68%和53.36%。[④]案件主要是假冒商标或盗版方面,其被告本身大都是小打小闹型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也低。同时,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到2008年,全省法院共受理464件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008年受理一审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07件,比2007年的119件增加了74%。其中大部分都是浙江民企与国际知名公司之间的纠纷,特别是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公司。在这些涉外案件中,7件涉外案件,只有1件浙江民企是原告,其他都是作为被告的。而且这些企业一旦遇到纠纷大多不能积极应对,国外公司胜诉率在95%以上,2008年甚至达到99.07%。[⑤]侵权与被侵权现象的增加,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和良性运转。

二、浙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相对比较薄弱,通过市场融资的途径有限,目前直接融资的途径主要有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但由于国家证监会对中小企业上市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发行债券成本又很高,直接融资难度相当大。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也往往因无相应的财产做抵押担保而难以如愿。因此,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往往只能凭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来从事经营活动,这无疑限制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即使研究出了新技术,也往往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将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实现技术开发的投资回报。有些小企业甚至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时也会考虑自己的资金状况,因为申请专利或商标保护都要交申请费,一项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后,逐年要交高额的专利维护费,尤其是在国外申请专利或商标的费用更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下决心申请专利或商标的国际保护,这样使本来属于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成为了别人的成果,使自己反过来成为了侵权主体。而一旦遇到侵权纠纷,由于维权成本高,大多中小企业常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使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得以丧失。因此,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少、转化程度低的现实原因。

(二)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加快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将智力创造性成果和经营性标志等知识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利用其为企业获利,但是知识产权一般要通过实施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知识产权的实施有多种方式,可以是企业自己将知识产权商品化,如将商标注册后用于自己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商品上,或将获得专利的技术投入生产。在企业自己没有条件实施时,企业可以出售的方式直接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收取转让费,也可以通过签订许可合同的形式将其许可给别人使用,从中收取使用费或者通过交叉许可的形式换取别人的专利技术,或者以知识产权做抵押向银行或其他单位筹集资金,或者以知识产品入股参与其他企业的经营等。如何使自己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每个企业在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后重点要考虑的经营策略,当经营不当时,知识产权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相反还会把企业拖垮,如一个企业申请了几项专利,自己没条件实施,又不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或以其他方式实施,企业不仅要缴纳一大笔申请费,还要每年缴纳逐年递增的专利维持费,这样企业申请专利就失去了申请的初衷。因此,中小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后,必须立即研究实施方案,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筹码。至于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实施,得依企业自身的条件才能确定。

(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预防和积极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篇8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更加重要。[1]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入世这些年来我国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出现的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致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吃了不少的亏。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中相对活跃的部分,只有不断地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靠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占领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站稳脚跟,并谋求更大的发展cssci期刊目录。因此,在市场经济洪流的冲击下知识产权保护已刻不容缓,中小企业中加强知识产权更应该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

一、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现状

1.研发数量少

许多中小企业不愿花费较大的资金来培育和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不得不付出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并在市场竞争中丧失先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较少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和技术。统计显示,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西药有3 000多种,而其中99%是仿制;农药146个品种,仿制率达95%;精细化工3500个品种,仿制或低档产品占97%。[2]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截止2007年11月,在中国境内申请的发明专利中,专利申请地址来自于日本的有204723条,美国为136875条,而地址为中国的发明专利仅有17466条,根据权威部门估计,每年“中国制造”为专利技术支付的费用大约占出厂价的25%——30%。[3]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研发数量太少,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竞争也越显惨烈,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缺乏专利产品和技术的企业,更是在经济竞争中难以立足。

2.研发质量低

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研发意识之外,还需要侧重核心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即注重知识产权的质量。根据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现代企业管理论文,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2004年,我国的专利技术申请为13万件,有一半来自跨国公司。从专利的构成看,中国申请的100件专利中,只有18件是发明专利;而国外企业申请的100件专利中,有86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cssci期刊目录。[3]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中小企业不仅在专利技术发明的数量上较少,而且质量较低,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 内在因素

目前,许多的中小企业虽然研发了新的产品和技术,但是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些中小企业自身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及时创立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而让他人抢先申请了专利和注册商标,从而丧失了专有使用权。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但是缺乏专业的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制也不健全。以美国的337调查为例现代企业管理论文,2002年——2006年,在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46起337调查中,有14件案件我国企业未应诉,未应诉案件约占全部案件的1/3。一些337调查案的原告方利用我国企业付不起诉讼费和搭便车的心理,刻意选择那些可能不愿应诉的小企业作为列名被告,以侵犯其核心知识产权为由,向ITC寻求普遍排除令的保护,从而直接打击我国整个行业的利益,甚至不得不退出美国市场。[4]可见,中小企业不做好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防护工作,不未雨绸缪,必然会在遇到实际问题中吃亏。

2.外在因素

第一,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知识产权属于法定的权利,它不仅表现为权利内容法定,而且还表现为获取和行使权利的方式法定,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规范性。但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目前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还并不完善,没有详尽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专利申请审查制度、职务发明创造申报与审查制度、科技成果登记制度、知识产权投资管理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研究开发项目登记与定期审查制度等。[5]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难以规范,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陷入混乱cssci期刊目录。

第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完善

由于知识产权申请、评估、确认等工作较为复杂,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人员而言,由于信息不足,往往需要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辅导处理。但是,目前高质量、体系完善的专业服务机构较少。而高质量的服务机构收费较高,也超过了一般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资质较差、收费较低的中介服务机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实力差距,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内部控制不足、实施效率较低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也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并设立的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处理相关事务,而国家对于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给予了较多的优惠,也颁布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但是因为缺乏较好的内部控制管理,虽然目标在制定之初是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生了偏离,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陷入僵局。

三、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

1.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中小企业要明确知识产权在其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意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产权研发、申请和保护专门机构,并培训专业的人才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建立一套与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相协调,成熟有效的纠纷风险评估和处理机制,从而确保中小企业在面临知识产权纠纷中能够从容面对。

2.不断完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

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要从战略上对中小企业进行重视,要给予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的技术中心提供资金、人才、信息和研究项目等更多的支持,扶持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使其在知识产权的争夺战中获取有利的优势。并不断总结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经验,参照国外发达国家较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结合国情,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cssci期刊目录。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并进行相应合理的政策扶持。

3.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

鼓励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的规章流程,强化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服务意识,并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政府机构也应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对于需要知识产权服务的中小企业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以鼓励中小企业可以接受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确保申请了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都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4.建立内部控制工作

对于中小企业本身,政府从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部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中介服务机构都应该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机制。根据各主体的复杂程度建立相应的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和相互牵制作用,防止个别人员出现操作风险,保证知识产权保护目标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内耗,以保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效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苏元机.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保护意识的增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44.

篇9

关键词 河南省 科技型 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运用

一、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困境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呈逐年增长趋势,截止2016年2月按照《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豫科[2014]66号)有关规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备案的有6973家,成为河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不仅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很多高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当前市场中很多的创新产品和企业创新模式都是出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起着非常明显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从政策制定,具体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加大力度,多层面的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如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河南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从创业、税收、金融、外贸、人才激励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中小企业的助推政策,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但从目前来看,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发展受困,总体上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存活率不高,且有很多的企业处于发展瓶颈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处于创业阶段,属于产业链低端的主体,很多企业盲目创业,且很多管理层精于技术研发但不善于企业经营管理。二是资金缺乏。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缺乏雄厚资金基础,市场抗击打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更容易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一旦出现资金链紧张或断裂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同时,企业资金短缺严重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知识产权的取得,尤其是专利产品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企业在资金短缺的状态下,自身生存都难以维系,更无暇也无能力投入经费进行研发,自然导致企业发展受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直至企业注销。三是融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是以智力成果取胜,企业自身规模小、资源少、资产轻、担保抵押物不足,因此其信贷能力并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导致其融资难度较大。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弱。笔者所接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比例不到50%,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到20%,虽然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反映问题所在。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部分都是二次创新,或者是在引进技术上的模仿。这种状态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竞争力不强。

二、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现状窥视

目前河南省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困境,或者说存在发展隐患,突破困境、解决隐患的方式中知识产权作用的发挥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自身蕴含的经济价值及其产权法律属性是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武器。但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河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还没有将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知识产权的效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

(一)普遍存在技术“空心化”、权利“睡眠”情况

目前诸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战略不完善的,甚至有的没有规划,这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普遍存在技术“空心化”,权利“睡眠”情况,很多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重视数量而无质量。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两种不利后果,一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被扼住发展咽喉;二是从形式上看,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可观,以专利为例,大部分企业一年的专利申请量为50件左右,长期积累,企业为申请及维持知识产权每年要支付大量的费用,但是几乎90%的专利处于“睡眠”状态,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或者无质量的知识产权也无法产生价值。

(二)知识产权质量不高、有效利用率低

目前,河南省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有技术无产权、有产权无产业”的现象。作为智力成果密集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都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知识产权转化率不高。很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关注的是知识产权的静态归属和产权,而忽略对知识产权的动态运用和价值转化,导致知识产权效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也出现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国家税收等优惠政策制造一些“垃圾专利”来滥竽充数,形成专利泡沫现象。

(三)缺乏知识产权运用的长远战略布局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战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日常决策的关键性考虑因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学术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

关于中小企业的专利战略研究,学者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而且大多是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不过,这些研究离开了中小企业本身局限性的分析,因而也缺乏更多的可操作性。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的知识战略研究才刚刚起步,可利用的专利文献少。二是国内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可收集的研究素材缺乏。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知识产权战略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寓以抛砖引玉。

1 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误区

从法律角度而言,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即是一种权利。

我国中小企业除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外,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缺陷,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普遍存在如下几个误区:

1.1 知识产权的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的普遍表现为更重视产品技术和质量却轻视知识产权保护。认为只要拥有了技术先进和高品质的产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自身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应知识,忽视产品的品牌保护和专利申请,等到自己的技术或者商标被别人抢先申请而受制于他人时又追悔莫及。

1.2 自身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许多中小企业大力投入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但却没有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措施来保护自己努力开发的新产品。例如许多中小企业有了创新成果后,未等申请专利,就抢先进行成果鉴定,公开成果,造成新颖性的丧失而不能申请专利。另外,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强,在与雇员的劳动合同中经常欠缺保密条款和同业禁止的规定,这样雇员跳槽的同时也带走了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秘密。

1.3 对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的认识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当别人侵犯自身的知识产权时,不善于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是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企业经营者思想中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同于普通犯罪的法律概念,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心存侥幸、知法犯法,认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不会被别人发现。

1.4 缺乏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

因为中小企业大多规模比较小,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而知识产权的申请需要不少的人力和费用,这样造成多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同时也缺乏懂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专业性人才。

2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定与实施要点

2.1 企业知识产权的分类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涉及到的知识产权有三类,即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

许多研究文献明确指出,品牌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首选,创新企业应该将品牌作为企业财富源泉和竞争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商标权也应该是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核心。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还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尴尬。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实力的较量,能否取得领先的知识产权将成为中小企业决胜于市场的关键。而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专利权和著作权则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2.2 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业务模式可分为如下三类:

2.2.1 原创性创新企业

这类中小企业一般经营业务集中于各种新兴行业,如高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其创新门槛较高、风险大。

对于这类企业,在技术与产品开发等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进行情报信息资料的广泛检索,为建立自己专有的技术奠定基础。而当产品开发成功后,其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则转变为如何保证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别人侵犯,以及如何让知识产权为本企业的经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决定对开发出的技术成果申请专利,企业一般应采取进攻型专利战略的模式。应对在哪些国家申请专利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市场导向”申请战略,即优先选择市场最大或人口最多的国家申请专利。但是,如果该发明创造属于高技术范畴,如微电子、遗传工程等,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产这种产品,则应考虑“生产导向”申请战略,即在竞争对手从事生产经营的国家申请专利。对于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有广阔市场的国家,可以同时应用这两种战略。

2.2.2 应用性创新企业

这类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流,其业务模式一般是针对现有的国内外技术成果进行一些应用性创新。这类创新企业在技术开发上采用的是追随性战略,紧紧跟着国外同行的研发工作,适时引进新技术,然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自主创新,研发出更好的技术或者产品。

对于这类企业,建议采用防御型的知识产权战略。首先是要合理合法地利用他人的知识产权。其次要及时申请依赖于他人核心专利的各种改进专利成果和应用创新技术成果,在他人的基本专利周围部署大量改进型专利。这样当发生与核心专利的持有人进行对抗的情况,可以采用专利与核心专利交互授权的方式来化解纠纷。

2.2.3 服务性创新企业

这类企业一般属于第三产业,通过各种创新性的服务方式来满足大众的生活需求。对于这类企业,其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即对于企业品牌和注册商标的完善保护。只有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美誉度的企业品牌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快速成长。

2.3 处理好员工与企业的知识权属关系

任何知识产权的产生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因此如何处理好员工与企业的知识权属关系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也是容易发生纠纷的部分。

首先,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经营和产品开发的特点,和本企业员工约定好职务发明创造的有效权属范围,并在劳动合同或其他附件中留存双方均认可的纸质证明。其次,当员工创造出有效的技术成果后,企业应积极认可员工的职务发明创造成果,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员工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新的技术创造工作中。最后,企业应在员工职务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申请活动,如专利权申请或著作权申请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可以让该技术成果更为明确地归属于本企业。

对于员工的“职务外发明”,企业也应该持肯定态度。并可根据公司需要和该技术成果与公司经营业务的远近关系,与员工通过协调让度补偿方式来确认技术成果的权属方。这样既可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也扩宽了企业知识产权的来源渠道。

2.4 结合实际状况的实施要点

中小企业大多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面,无法完全照搬一些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而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4.1 专利申请的策略

受限于企业的资金规模和人员配置,中小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无法采用广而撒网方式,必须采用有的放矢、渐进性的申请策略。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技术成果特性,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拟申请的技术成果进行分类,首先对自身的核心技术进行申请,然后逐步扩大到其他技术成果。

2.4.2 优化申请费用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知识产权申请费用补贴政策,来鼓励个人或者企业的创新。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专利申请时,可充分咨询调研一下相关机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申请各项补贴措施来减小企业自身的相关花费。如大多数中小企业可以向所在科技园或当地政府部门申请企业专利申请费用补贴政策。而对于许多小微企业还可以采用企业法人或者创始人个人专利申请的方式享受到国家的减免政策。

2.4.3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人才配置

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而是和技术研发合二为一,但知识产权方面一定要有专人来负责相关工作。即使企业没有专职的知识管理人才,也可以通过向专业型服务公司购买技术服务的方式来管理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

3 企业实施样例

笔者有幸对一家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实施情况进行了走访。该公司的业务方向是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领域,属于应用创新型企业。在技术开发策略上,公司采取的是追随型技术开发策略,侧重于针对国内外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与趋势,通过应用创新模式设计出适合于工业应用的专用计算机设备。

公司在注册成立之初,即非常重视知识产权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与管理。公司成立之时便通过技术服务公司提交了公司产品商标的注册申请。同时在近五年的经营活动中,该公司已经围绕工业控制领域申请了12项与工业计算机设备相关的专利权以及4项软件著作权。而在上述知识产权的申请过程中,该企业均申请了所在科技园区的知识产权申请补贴资助,减免了近90%的申请费用,因此企业在知识产权申请方面的实际支出并不多。

通过上述知识产权所体现的产品技术优势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公司不仅在人员数量和营收规模有了长足发展,而且还帮助企业成功申请到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资助金额达数佰万元。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政府资助不仅大大支持了公司的产品开发和日常经营,同时也对提升公司品牌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这一切都表明公司多年坚持的知识产权建设与公司核心经营活动已经体现了一个良好互助关系。

4 总结

综上,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小企业应当立足内外环境、结合其组织特点、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知识产品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性和战略优势。

参考文献:

[1]诸先桥.中小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初探[J].经济师,2011(8):288、291.

[2]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三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台新民.用知识产权战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2(1):107-110.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保护

一、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知识产权立法、行政处理、司法保护、社会保护等方面。其中,知识产权立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知识产权纠纷的行政处理以及司法保护则是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的可靠保障和基础手段。此外,知识产权还可以通过仲裁、社会管理等形式获得保护。这一切构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体系。

(一)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制度是以知识产权立法为基点建立起来的促进知识产品的创造和传播的制度。迄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颁行了知识产权法。与其他立法相比,知识产权法修改更为频繁。这一方面在于知识产权立法衡平的知识产权所有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处于“动态运营”之中,需要适时调整;另一方面在于知识产权法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发展中每每出现新的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问题,都需要在立法上及时作出反应。

(二)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体系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除与世界各国基本相同的司法程序外,知识产权法律赋予有关行政部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民事调处权。行政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广泛采取的保护方式,其中的行政调处遵循与民事司法程序相一致的基本原则,但它不是司法保护的前置程序。行政保护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它是知识产权执法组织系统的组成部分。

(三)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体系

尽管行政处理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最频繁、效果最直接的手段,但它也不能替代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正确地审理知识产权案件。

(四)仲裁及其他非诉讼保护体系

20世纪以来,随着《TRIPS》明确肯定知识产权为私权以及当代仲裁内容的扩大,知识产权争议使用仲裁方式解决的现实障碍逐步消失,不但包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美国仲裁协会在内的各国仲裁机构开始受理知识产权争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建立了“仲裁与调解中心”,为知识产权这种特殊的民事纠纷提供了专门性诉讼解决机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及中介市场机构。由于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时间不长,无论是法律保护机制还是市场运作机构都还不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缺少有利的外部环境。

1.知识产权制度自身的缺陷。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表现出一些本身的不合理性。

2.知识产权司法机关执法不力。法院与仲裁机构在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处理中无法达到及时、正确的裁断要求,使得侵权纠纷中无法及时确定权属,打击侵权行为。

3.行政机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机关由于体制因素而效率低下,同时,行政机关由于在司法中的地位,对严重的侵权而致犯罪的行为,缺乏防止措施和指控的权限。因此企业经常反映难与管理机构打交道,而且很难适用刑罚手段来保护自己,打击侵害者。

4.中介市场很不完善。市场经济中,中介机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机构不仅可减少企业申请或注册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可抓住侵权行为的要害,收集有利证据打击侵权。

5.市场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泛滥。由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不健全,加上过去中国实行成果管理的科技管理体制的惯性影响,导致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泛滥,甚至有时达到公开化。

(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比较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比较弱,尤其是起步较晚的中小企业。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能真正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内部建立知识产权制度、运用制度为自己的技术开发和企业发展服务不多。2.中小企业专利的申请量少,质量不高。3.知识产权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保护层面,还没进入资本化运作。

(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调查表明,我国企业目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时大多是通过聘请律师帮助解决,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专业机构的设置和利用以及配置专业人员,没有设置专业人员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同样也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对知识产权管理加以指导。例如,北京大学的调查表明,在企业与雇员是否签订保密协议的问题上,有7.8%的企业“无任何保密规定”,29.4%的企业“仅在企业内部规章中规定,无专门协议”。

(四)中小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国内很少有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均当作法律事务处理,缺少能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导致许多专利申请后无人管理,未能充分利用。我国过去科研与生产相分离,企业仅仅是生产基地,科研开发主要由大学、研究所承担,由国家进行计划分配,导致企业研发能力薄弱,而大部分科研成果累积在高校、研究所,不能产业化、商品化;同时,也缺少精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和专利许可业务的专门人才把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起来。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管理的知识供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一)政府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上要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政府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流,了解世界知识产权法律、政策方面的新进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制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司法、执法部门应注意加强与技术专家、知识产权法律专家的沟通,聘请他们担任专家咨询顾问并协助解决疑难案件。第三,政府可引导和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建设。通过制定政策对中介市场加强管理和指导,并逐渐放开,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化运作,促进知识产权中介市场的完善。第四,政府应加速我国专利信息网络的建设,尽早建立开通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专利说明书全文、法律状态查询。建立多功能的知识产权文献馆,提供知识产权自动检索、知识咨询,提供专题培训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

(二)中小企业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

首先,中小企业领导要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研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中小企业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并受企业决策层的直接领导。再次,中小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知识产权管理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把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提供指导。

(三)官、产、学应加强合作,形成互补与互动

首先,充分利用高校专业研究人员资源,广泛开展对政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其次,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要联合起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大学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培养既懂法律又熟知国际贸易规则和企业经营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可以由政府引导,加强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高校、科研所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尽快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四)构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框架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竞争集中体现为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在不断的加强,而企业也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知识产权问题,有效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以开拓市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这是时代的要求。有着灵活经营机制的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管理。

(五)主要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在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中,专利战略以其具有的技术性特点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有着独到的功能和作用,也显示出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又与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联系紧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中小企业应拥有自主的专利技术,这要求企业必须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增强,创新以专利和专有技术为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家彬.如何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J].科学时报,2002.

[2]芮明杰等.新经济、新企业、新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陈昌柏.知识产权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加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与法律,2001(4).

[5]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6]邹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还有优势吗[J].财会研究,2004(1).

[7]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8][英]C.巴罗.小型企业[M].中信出版社,1998.

[9]陈明森.市场进入退出与企业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0]王玉.企业战略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1]Brouwer Maria, Firm size and Efficiency in innovation: comment on Van Dijk,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8.12, vol.11.

篇12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点;对策

    一、导言

    资金不足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和中试阶段遇到的最大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拥有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却没有更多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也没有其他机构可以担保。导致许多持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无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路,成为政府鼓励的融资方式。通过这种融资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可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然而作为一种创新的质押贷款形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本文从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因素入手,提出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相应对策。

    二、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缺乏

    首先,与大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组织架构不健全,人、财、物、事的管理紊乱,有的甚至连银行要求的财务报表资料都无法完整提供,严重影响了银行对企业放贷的信心;其次,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还贷能力,银行出于最大限度地回收贷款的需要,普遍要求企业有2-3年持续盈利的记录,否则不与授信,但是,当前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生产经营滑坡,资金紧张,效益不佳,根本无法满足银行持续盈利的要求。再次,银行要求企业提供的质物具有完全清晰的产权归属,并且百分比归企业所有,但是事实上有些公司的知识产权是由多家企业共同所有的,且产权界定不明晰,也有些企业对外宣称持有的知识产权却归属在个人名下,并非公司的法定财产。

    (二)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遍持消极态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进行担保与传统的有形资产抵押担保具有很大的不同。知识产权的价值具有不稳定性,一项给企业带来丰厚收益的高端技术随时可能面临被别的企业赶超、甚至淘汰的风险。同时,有一些知识产权仅仅具有潜在价值,其真正的价值只有在产品推向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后才能确定。另外,知识产权变现是银行在质押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回收贷款的补救手段,但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知识产权转让市场狭窄,评估和转让程序复杂,需要耗费银行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处置成本较高。同时,我国金融诉讼实践存在审判难、执行难的问题,银行在不动产抵押纠纷中,往往都是“赢了官司输了钱”。鉴于知识产权保值、变现难等风险因素的存在,加之实物抵押融资市场红火、银行业绩普遍较好,因此,银行为规避风险,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普遍持消极或或观望的态度。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缺乏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

    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靠金融担保贷款。担保机构的有效介入能够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分散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颇有帮助,然而由于我国担保业本身发展时间比较短,目前的融资担保机构大多是针对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开展业务,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业务不足。由于缺乏经验,担保机构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像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高风险的企业往往被拒之门外。

    (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相关法律在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主要有《物权法》、《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上。此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也都显示出了国家在科教兴国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对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走出资金短缺困境的重视。但遗憾的是,由于各部法律实施的时间不同,在司法和行政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上针对共性的东西存在差异。例如《物权法》第223条规定了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出质的范围,将可以质押的知识产权的范围限定在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等知产权中的财产权”之内。但是纵观我国的着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均无关于许可使用权可以转让的规定②。再如专利法第12条允许专利所有人通过合同方式授予他人专利许可使用权,但是又规定了被许可人无权进行二次许可。这就从侧面否定了许可使用权的可转让性,也使得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独占性、排他和非排他性许可中许可使用权丧失了作为融资担保物的可能。正是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质押融资在实践中面对复杂问题更加无所适从。

    三、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对策与思路

    在现阶段,要想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笔者认为需要企业、银行、中介及政府各方联动,共筑科技型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优化发展的平台。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自己的信誉度。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增加无形资产来提高企业效益。加强企业管理,设置知识产权研发与管理机构,加大研发力度,维护企业形象,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实现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二)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风险防范

    银行应尽量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努力创新金融产品,尽快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并出具相应的意见和细则。同时考虑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着风险,开展业务时一定要加强风险防范:银行在进行该业务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筛选申贷企业时,不能单一的以市场份额或者销售额作为评价企业的标准,而应该注重申贷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长性;另一方面,放贷后的风险成为银行保证贷款安全性的重要步骤。在加强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定期取得放贷企业财务信息和了解其经营状况,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趋势,关注资金运营和回流情况,降低贷款的风险程度;其次,银行应建立适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监控机制,提高银行在这一业务上的风险控制。

    (三)担保、保险等中介紧密配合、积极参与,提供优质服务

    担保机构的有效介入能够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分散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提高银行的贷款积极性。然而由于我国的担保机构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另外,担保机构缺少有效的资金来源作为保障,因此与国外的担保机构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完善的二级担保体系。在日本,各地设立地方信用保障协会,同时也设立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公库。对各地信用担保采用信用保险制度,它兼有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双重作用。当中小企业不能还款时,信用保障协会就会按照合同替中小企业付款给相关的金融机构,之后向中小企业信用公库申请赔偿。中小企业信用公库向信用保证协会支付70%的信用保险赔偿,其余30%由各地信用保证协会自行承担,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能够很好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因此在我国探讨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分散中小型科技企业质押贷款风险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类似蓄水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公库”将有助于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日本的信用担保公库由日本政府全资拥有。在我国,可以考虑建立政府性保险机构,使其发挥“公库”的作用。首先由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担保,并向放贷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随后,放贷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数倍于保证金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时中小企业向担保支付一定的担保费用。当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时,由担保机构按合同替科技型中小企业付款给放贷银行,然后向政策性保险机构申请赔偿,政策性保险机构向担保机构支付约定比例的保险赔偿,其余部分由担保机构自行承担。笔者相信,在担保和保险机构的紧密配合下,将会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良性运转。

    (四)政府注重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制度。

    政府要尽快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法可依,也为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安全的法律通道。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修订惩处知识产权侵权及质押贷款违约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另外完善审判体制?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简化执行程序,一旦出质人违约不能如期归还借款,质押权利人就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诉讼程序获得司法裁决,对质押物同时或有选择地行使各种权利或救济措施以解决知识产权质押的实现及法律保护问题。

    四、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处于起始阶段,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的研究,分析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可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见丽.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分析[J].学术交流,2011(7)91-94.

    [2]刘沛佩.谁来为知识产权的阵痛买单[J].科学学研究2011(4)522-524.

篇13

关键词:侵权 专利技术 保护意识

0 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在吸纳劳动力、稳定经济、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离真正的市场化又进了一步。不过在加速市场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而在中小企业当中,知识产权保护更是存在诸多问题。

1 知识产权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决定着中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影响企业利润。保证那些初始付出成本积极研发的企业拥有自己专利不被抄袭、侵犯,将企业在利用自己的专利获取的利润作为其创新研发费用的补偿,这有利于鼓励创新,也是对企业加快研发的激励。促进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旨在帮助中国劳动力提升自身产品在增值链中的位置。

2 目前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误区

2.1 舍得投资研发创新,却不太注意自己专利的产权保护。企业很少有自己知识产权战略。

2.2 限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财力较弱,大多数企业没有对自己拥有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一般中小企业在自身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不愿意采用成本较高的法律去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侵权行为,降低了侵权代价。

2.3 容易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企业本身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注意不多,经验也不够,有时企业对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浑然不知。更有甚者故意窃取他人专利,为了自身利益肆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我国的儒家传统文化曾鼓励国人共享乃至是复制发明,将发明作为个人财产加以保护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理念。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设立实用新型制度是明智的。这为小投资者提供了发明创新的机会。更大的问题是各级政府为专利申请提供金钱激励,从而滋生了低质量乃至毫无价值的专利申请。我国企业非法获得和使用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严重破坏这些公司在中国和其他地方的经营,对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2.4 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近年上升,但其质量并不高。专利申请数量不能说明我国目前创新水平的全貌。量的增长未能伴随质的增长。国家知识产权局称,我国颁发三种类型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和创新含量较低的专利,称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2012年受理200多万件专利申请,授予125万项专利。但只有21.7万项属于专利系统中的最高质量专利。

3 分析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几点对策

3.1 把知识产权意识升级到中小企业的总体战略高度。企业最初的发展规划、企业目标、企业未来整体战略布局,每一个层次都要注重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的好坏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是不是可以持续。优秀的企业从最初开始就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公司高层到一般初级员工,要形成一整套有章可循的制度规范。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考量知识产权的保护,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流程。

3.2 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意识。要结合员工的综合素质,开展多种活动,教育并强化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内部要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落实企业的各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纵向负责,横向管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知识产权工作规划,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办法、职工的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并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申请、鉴定、注册和监督管理、科技奖励、许可贸易等,处理与企业有关的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为专利创造者解除后顾之忧。良好的管理服务意识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的基础,一个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其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实施产权保护措施。

3.3 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激励约束意识。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对于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要不断激励。物质的激励,精神的鼓舞,对那些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种促进。可以尝试着把专利权保护具体责任到相关负责人。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保护。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小组,时刻监督相关保护制度的落实。而那些非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注意恪守工作职能,对公司负责。关键技术研发岗位人员要鉴定技术保密协议,并严格按照协议执行。在人才的内部部门调换时要确保相关技术秘密不外泄。员工离职前要做离职审计核查工作。

3.4 提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转化效率。要尽快使科研成果应用于相关产品,加快从实验室到产品线的转化速度。合理提高科研的实效性,确保知识运用于社会。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成果转化。要创造成果转化的内外部条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5 跟随时代步伐,制定互联网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我国目前在互联网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条文还不完善。在互联网知识产权争议纠纷日益频繁的今天,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法应尽快完善起来。

4 结语

在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伴随经济的升级转型而来的是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优秀的企业将扩大优势脱颖而出,同时也将会有大批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市场是残酷无情的,市场也是公平的。真正能抓住机遇并充分利用机遇的企业将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整体的格局将会是强者恒强,弱者逐渐消失的一个痛苦蜕变过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中小企业无疑是压力很大的,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洗出局外,通过本文的分析我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掌握先进技术,并能将其先进专利技术加以保护的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一句话,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韩学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3(3).

篇14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参于国际市场竞争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显得重要。可以说我国在这方面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保护并不是很重视,导致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一些领域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在市场经济洪流的冲击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

一、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淡薄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龙争虎斗的全球市场,谁拥有核心技术,并及时取得专利将之产业化,谁就能占得先机。很多企业不是去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而是进行成果鉴定,,公开成果,造成新颖性的丧失,进而也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权利。

(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设置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的通常做法, 他们普遍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我国,中小企业老板认为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而知识产权保护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遥远的事。或者说, 在企业经营中知识产权保护是次要部分, 他们宁愿多招一个开发工程师,也不愿招聘一个知识产权从业人员, 更谈不上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灵活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发展了。

(三)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有一部分企业投机取巧,认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不会被发现,甚至在侵犯国外专利权后还不知悔改,导致最后自己损失惨重。还有的企业干脆搞贴牌生意,把别人的产品拿来贴上自己的品牌或商标,然后把产品推向经济不发达的小城市。

二、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企业的核心是生产及产品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产品和品牌,都有围绕着市场需求的产品研究与开发,以及不间断的产品设计与改进。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为了确保享有创造发明的所有权以及产品使用的许可授予权,从而保证企业在尽可能长的法定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市场利润,避免或减少自己的成果被他人窃取,失去应得的市场利益。

(二)知识产权也是企业财产

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不但资本、技术、厂房、市场设备和产品是企业的财产,其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也是企业财产。

(三)取得知识产权就是增加企业的投资

正确的投资对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价值至关重要。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地加强企业的财政实力,达到扩大资产和增加将来生产能力的目的。

(四)知识产权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出口机会

在出口市场中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理由有:专利,可以体现产品的价值,可以吸引进口者考虑进口,增加出口机会。企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商标权和工业设计权可使该企业在出口市场中获得信任和有利的出口地位,以及忠实的客户。

(五)保护知识产权带来的好处

企业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如对发明和产品实行专利保护,不但可以赢得专利权,而且随之还会产生市场地位、使用许可证授予权、出版权、商业谈判强势地位、良好企业家形象等专利投资回报。

三、我国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方面的问题

(一)诉讼请求与判决结果有差距,多数当事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

从一些中小企业做原告而败诉的案例看,大多是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权利内容、保护依据认识不足,没有权利或滥用权利,诉讼请求自然得不到支持。

(二)将知识产权绝对化,以为获得了授权就可以高枕无忧

不了解知识产权形成的法律依据,错误地认为只要是自己首先研发的,就能获得法律保护。禁止他人使用拥有技术,并不表明其拥有知识产权。

四、对中小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对策

(一)要加强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财富越来越显示其威力,诸如抢注商标、抢注互联网域名等侵权事件也大量出现。目前,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主要是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企业要根据自身总体战略目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

(二)要加强知识产权前期预测和管理

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最关键是要注意前期预测,前期保护中采取的每个措施与步骤,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知识产权的成立或归属及其能否得到相应保护。最好建立一套健全的知识产权与管理网络,负责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调节有关知识产权问题。

(三)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保护智力成果

企业应考虑多种方式或途径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根据保护客体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专利保护是较强的保护方式,但其前提是要公开技术内容,而商业秘密保护则由企业自身采取的措施和技术本身所决定。同时,申请专利时专利文件的撰写十分重要。对一些涉及产品型号改进的,可以考虑申请商标保护,像有些申请子商标的产品。

(四)要加强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在开发和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公有技术,特别是利用已过期的专利技术。同时,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根据了解的情况,我认为可采取的方法有:防卫性保护、技术性保护、合同性保护。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刘彬: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8,(1):50.

[3]刘红兵: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若干问题研究[N].江南时报2006-07-08:(12).

[4]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