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证券业行业市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上市券商近日公布10月财务数据,14家券商母公司10月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实现净利润33.2亿元,净利润/营业收入比为49%。1~10月14家券商母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实现净利润211.7亿元。
lO月份,市场主要指数上涨均超过10%,是20IO年单月上涨最多的月份。14家上市券商母公司收入较9月环比增长40%,利润环比增长70%,净利润/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近10%。主要原因是行情向好给自营制造了盈利空间,预计10月份自营收入的占比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交易活跃,融资市场活跃是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增长的源泉。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还在延续。尽管二季度曾出现佣金率下降放缓的迹象,但到三季度下降速度又进一步加快。相对二季度佣金率下降幅度接近10%:这是导致本年度经纪业务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规范佣金率的新规于10月初出台,于2011年实施,预计佣金率下降速度在四季度或者明年将放缓。今年以来,筹融资市场持续活跃,10月份则出现了券商承销融资规模超过千亿的局面。创下了近年来单月最高的融资规模记录。首发则有所放缓,首发相对9月环比下降20%,首发保荐承销费环比下降7%。从三季报公布的承销收入数据来看,多数券商实现成倍增长。承销收入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4%增加到12%。
金元证券分析师曾强预计,市场活跃程度仍将持续。本年度券商业绩可能好于预期,给予证券行业“增持”评级。
化工行业:涤纶短纤市场价格创新高
涤纶短纤市场价创新高,成交价由13000元/吨左右上涨至19500元/吨左右。涤纶短纤的价格上涨成为化纤市场价格上涨的急先锋,并带动了其他化纤品种价格的上涨,目前涤纶短纤与PTA的价差已经达到8000元/吨,预计相关企业吨净利已达到5000-6000元/吨左右,盈利能力空前高涨。从目前情况来看,涤纶短纤价格仍将维持高位,甚至不排除有进一步上涨得可能,不过目前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棉花价格的波动,若棉花市场价格掉头,则涤纶短纤市场的风向也将马上随之改变。另外,预期在涤纶短纤大幅拉涨后,PTA的价格也可能会跟风式上涨,荣盛石化、ST光华和珠海港等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中,荣盛石化与ST光华权益产能相当,而荣盛石化市值为417亿元,ST光华市值仅为200亿元(两者均以2010年11月9日收盘价计算)。
东方证券分析师杨云认为贸易商的囤货行为和下游惧怕涤纶短纤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心态可能是本次价格上涨的主因。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航运行业:短期看油轮长期看集运
干散货行业年内运力预期仍将有3%左右的增长,2010年垒年运力增长预期大约为16%,目前订单运力与全部运力的比值下降至54%,其中Cap珊的该比值为67%,2011年运力预期增长11%。
集运行业前三季度运力较去年年底增长8.1%,2010年全年运力增长预期为9.3‰四季度运力交付压力较前三季度将放缓,目前行业订单运力与全部运力的比值已下降至28%,预期201 1年全年运力增长5.7%。依此预期2011年运力增速将有明显的放缓,同时,油轮行业运力前三季度增长3.2%,运力增速略高于预期仍然是由于拆卸量的不及预期,目前预期2010年全年运力增长3.3%,按此预期四季度油轮交付运力的压力也不是很大,目前行业订单运力与全部运力的比值为28%,2011年运力预期增长将超过7%。
渤海证券分析师齐艳莉等,四季度为集装箱的淡季、干散货和油轮运费的旺季,干散货和油轮中更为看好油轮运费的上涨。维持行业“买入”评级。个股关注:招商轮船、中海集运。
英威腾:实施外延扩张打造EMC经营模式
公司近日两则投资公告:(1)出资3850万港元认购和受让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680000股,(2)公司现金出资4632万元与深圳市佳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深圳市英威腾佳力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通过投资固高科技,双方在运动控制器领域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公司打造一体化的伺服控制系统。固高科技在PC-Based通用运动控制器领域技术领先。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国内技术领先的运动控制器供应商。2009年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占国内PC-Based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的45.7%份额,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内外品牌。公司现从事的变频器、伺服驱动器产品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电机节能,因此开拓EMc业务,可以通过主导各个节能项目,对公司现有的低压变频器、中压变频器、高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产品的销售形成很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公司主营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公司选择与深圳市佳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主要看中其成熟的节能减排监控管理平台技术,以为EMC项目提供技术保障。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浩预计公司2010~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1、1.57、2.36元,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凤凰股份:业绩确定性较高扩张欲望强烈
公司是立足南京、布局江苏的“文化综合体”开发商,目前项目储备建筑面积125万平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南通等江苏省内重点城市的核心地段,并将向扬州、无锡等重点城市持续扩张,扬州子公司已成立。司2010年主力结算项目为南京凤凰和熙苑A地块之住宅部分,该项目已干2009年底售罄,但预计竣工交付时间在2010年底,所以公司前三季度无新增结算项目,这是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主力项目基本售罄,公司2010年业绩确定性很高。公司前三季度无新推项目,预收款项全部来自南京凤凰和熙苑A地块之住宅部分,9月底为10.6亿元。公司2010年底将新推南京凤凰和美项目,定价策略将较为灵活。公司2010年以来新增三个项目,南通项目为公开竞得、南京的两个项目为收购股权间接获得,合计建筑面积31.55万平米,储备增幅超过30%。但第三季度并未拿地。公司9月底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为50.8(年初为31%),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5.9亿元。公司资金压力较大,但大股东表示将给予资金支持。
天相投顾预计公司2010-201 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8、0.44元,市盈率分别为23.6,15.1倍,看好公司业绩的持续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光明乳业:成本压力较大期待资产注入
今年公司原奶成本压力相对其他地区较小,因为上海地区是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有个过程,价格反映慢波动小。以前上海地区原奶价格相对外地较高,公司都是通过自己的供应链来消化。现在虽然外地涨,但是上海没有涨,目前约3.8元/公斤。预计明年牛奶价格将继续上升.这
对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构成较大压力。公司终端提价能力有限,产品价格不可能完全消化成本,一般产品价格涨一些,内部消化一些。上海地区奶源占据公司全部奶源的30%,外地奶源占据了约70%,外地所有生产基地附近都配有奶源。上海地区奶源中,10%为自有奶源、11%来自集团旗下的牧场、9%为收购的大户散奶。大股东牛奶集团控制了上海地区大部分奶源,这些也全部供给公司,属于公司可以控制的奶源。不排除未来大股东牧场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但是短期内还没有这个计划。从扶持上市公司发展角度,集团应注入相关牧场,若集团注入相关牧场,2010、2011年每股收益分别较资产注入前增加0.15、0.19元。
中投证券分析师张镭预计公司2010-12年每股收益为0.19、0.23和0.28元,对应的市盈率为55.7、46.2、38.2倍,参考未来3年公司的复合增长率为33%,当前股价已经反映了公司未来的成长性,首次给予公司“中性”评级。
北新建材:通过渠道优势加强市场控制力
公司为亚洲最大石膏板生产商,已实现10.4亿平米布局。公司快速推进全国石膏板产业布局规划,至2009年底公司石膏板产能规模为7.2亿平米。包括已投产、试产和已签约在建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合计达到43条,整体布局达到10.4亿平米,市场占有率约在35%。未来随着装修市场发展,由于市场依然具备较大成长空间,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石膏板产量增速可维持在10%左右,即石膏板市场由2010年的17.5亿平米,增长至2015年28亿平米。预计至2015年,公司石膏板产能进一步提高至15亿平米,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0%。
由于石膏板市场中除了大型企业外,中小型企业非常分散,需淘汰落后产能市场占有率约在20%。北新建材在持续扩张产能同时也进一步加快渠道建设。与主流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装饰企业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目前占比较小的家装市场和隔墙领域。未来随着装修市场完善,对于产品品质要求将逐步提高,公司可利用渠道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控制力度,挤压落后产能。
申银万国分析师王丝语认为,公司主要产品石膏板和正在积极研发的整体节能房屋,符合建材下乡政策和发展节能环保建材发展趋势。预计公司2010-2012年业绩为O.7、0.95、1.16元,维持“增持”评级。
得利斯:业绩明年逐步释放
公司肉制品加工能力位居行业第四,综合实力居行业前列。尽管公司的综合实力与双汇、雨润等行业龙头公司的差距较大,但公司的产品结构有特色,低温肉制品占有比例最高,2009年公司低温肉制品的销售占比高达39%。
由于吉林项目未能达到预期屠宰规模,以及年初至今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进一步挤压公司的利润空间,预计2010年的表现差强人意。2011年随着本部2万吨低温肉制品募投项目的竣工,凭借得利斯在周边市场多年的精耕细作.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成熟的市场渠道消化这部分产能基本无悬念。另外,随着公司东北市场渠道推广和深化,将能够逐步消化吉林项目200万头的屠宰产能,预计2011年吉林全年的屠宰量将达到80-120万头。除募投项目外,公司利用超募资金建设的如本部生猪副产品深加工项目、西安50万头生猪胴体分割以及5000吨调理食品加工项目、吉林8000吨高档肉制品项目都将陆续在2010年底和2011年开始竣工投产,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点。
安信证券分析师李铁预计公司2010-2012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3、0.53和0.82元,考虑到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及未来2 3年的快速增长,给予公司2011年35倍的市盈率,首次给予“增持A”的投资评级。
中国国旅:费用控制严格毛利加速上升
三季度公司旅行社业务和免税业务均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不过毛利率仍然呈小幅下降趋势,预计主要是因为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旅行社业务的增速远高于高毛利率的免税业务的增速所致,即收入结构的变化促使毛利率小幅下降,但仍无碍毛利加速上升趋势。预计20lO年全年旅行社和免税业务收入增速将分别达到60%和26%,毛利增速将达到约30%。公司业绩表现靓丽也得益于公司严格的费用控制,第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延续20lO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降至9.7%,而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10.8%也远低于2009年同期13.9%的水平,不过公司期间费用呈季度递增趋势,预计第四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绝对规模将超过第三季度,但是第四季度收入规模将低于三季度,因此,保守预计全年期间费用率将控制在13%左右,如果费用率低于此预期,那么将很有可能促使公司业绩高于预期。
光大证券分析师李婕预计公司2010-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0、0.6l和0.73元,相对当前股价下的动态市盈率估值已显著高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但国务院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支持、海南省政府对免税政策的积极争取和公司三亚开店速度、开店计划等各方面的信息均给予“离岛免税政策年内出台”的信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贵州茅台(600519)
产能逐渐释放
公司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28亿元,同比增长19.47%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润41.74亿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每股收益4.42元,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虽然由于国家税务总局调整消费税计税价格后,公司前三季度营业税金同比增加109%拉低了公司的利润增幅。但是三季度的预收账款达到32.6亿元,比二季度增加13亿元,占三季度单季营收的47%。
目前53度茅台在全国部分市场的售价已经突破1000元/瓶,与499元/瓶的出厂价相比差距较大,虽然产能的陆续释放成为公司暂缓提高出厂价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巨大价差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底有望上调出厂价10%左右。
同时公司决定投资6.87亿元,实施“十二五”万吨茅台酒工程第一期(20l 1年)新增2600吨茅台酒生产能力,而公司“十一五”时期建设的5000吨新增产能都已进入释放期,预计201 1年的产能供应将提高10%左右。
从中长期来看销售量的增长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高端白酒将进入稳步增长的阶段,而公司高端白酒第一品牌的地位难以撼动,在价稳量升的背景下,公司产能的逐渐释放将成为推动公司业绩的主要力量。目前分析师对其给予的平均目标价为211.86元。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5.65、7.12、8.74元。当前共有22位分析师跟踪,l l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11位分析师建议“买入”,综合评级系数1.50。
中国船舶(600150)
业绩好于预期
公司2010年1-9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6元,同比增长10.6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每股收益3.05元。业绩较预期为好。公司1~9月份毛利率为17.24%,同比高2.5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为18.8%,第二季度为17.4%,第三季度为15.98%,1~6月份毛利率较高主要受益干船板价格较低,预计全年毛利率可望维持在17.3%。
从单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分析,第一季度为56亿元,第二季度74亿元,第三季度79亿元,一般情况四季度实现收入多一些,预计全年主营收入大致为281亿元。
1~9月份投资收益为-2.28亿元,去年同期为600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下属的广州船坞公司涉及法律纠纷,中期计提了4.26亿元的损失准备。1~9月份资产减值准备从去年同期的3338万元上升至1.37亿元,主要是存货跌价准备的增加所致。预计2010-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1、280、26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5.5、27.9、24.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85、4.21和3.64元。目前分析师对其给予的平均目标价为80.40元。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3.96,4.21、4.09元,当前共有6位分析师跟踪,3位分析师建议“买人”,3位分析师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2.50。
海宁皮城(002344)
延续高成长态势
公司2010年前三季实现营业总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92.69%。实现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194.4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1元。
公司一期市场目前平均租金约在150元/(平米・月),预计未来年均涨幅在15-20%。公司二期鞋业市场租金较低,维持在50-55元/(平米・月),公司计划在20lO年Tg-年开始将鞋业市场2-3楼转变为皮衣服饰市场,预计超过6%面积租金水平将提升到loo元/(平米・月),二期原牛仔市场租金水平涨幅将在15%以上。
“外延”项目。预计公司的自有出租面积2010年底将达到50万平米以上,其中皮衣服饰类将达到20.1万平米左右,比2009年增加13.2万平米。皮革城三期东区块按期交房并为公司贡献效益,西区块抓紧建设并基本完成招商,租赁部分预计201 0年租赁单价为250元/(平米・年),销售部分在东区均价5600元/平米的基础上提高15%左右,销售收入将在201 1年确认。
公司目前正在做海宁皮革城五期(在二期对面开发建设沙发市场)的前期筹备工作,力争201 1年开工。公司还计划在海宁当地做太阳能产品的交易市场。目前分析师对其给予的平均目标价为70元。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73、1.24、1.73元,当前共有7位分析师跟踪,2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2位分析师建议“买入”,3位分析师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2.14。
上海医药(601 607)
全国性布局加快
公司三季度净利润超预期:201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78.9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每股收益0.555元。
前三季度医药工业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14%.毛利率51.6%,同比上升1.23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及生化制药业务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9%。化学制药业务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15%,中药业务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9%。医疗器械业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4%。分产品来看,收入超过7500万元以上的产品18个,其中乌司他丁和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收入同比增长35%以上。
医药分销收入同比增长22%:前三季度医药商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1%,毛利率8.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医药商业占华东市场份额约18%,占上海市市场份额约54%。其中分销业务收入199.9亿元,同比增长22%,零售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7%。
公司加快分销网络的全国性布局,与福建省华侨实业联合重组的福建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8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与浙江、北京等多个地方性优势分销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自前分析师对其给予的平均目标价为36.70元。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70、0.89、1.11元。当前共有14位分析师跟踪,8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6位分析师建议“买入”,综合评级系数1.43。
锡业股份(000960)
受益锡价持续上涨
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唯一的锡生产企业,锡业龙头地位确定。随着下游电子行业对锡需求的增加,公司将全面受益于未来锡价上涨,伴随未来铅产品产能扩张完成,公司业绩将全面提升。
供需缺口增加,下游需求持续旺盛,锡价将继续上涨。从全球供需来看,短期来看,由于印尼火山、海啸等地理天气因素,对锡生产大国印尼的产量有所影响,预计今年减产10%以上。锡价上涨将在今年末明年初传导至公司业绩上。
预计今年铅产量1万吨,2-3年产能达10万吨,EPS约增厚0.20元。公司2010年初通过配股方式融资启动铅冶炼项目,铅冶炼系统技改扩建工程项目完工后,公司的铅冶炼产能将达到10万吨/年,将有效扩大铅产能,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
由于锡金属的生产集中性,公司应享有一定估值溢价和较高的估值弹性。目前分析师对其给予的平均目标价为49.65元。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5 l、0.73、0.86元。当前共有21位分析师跟踪,3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12位分析师建议“买入”,6位分析师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2.14。
国电南自(600268)
公司面临两大风险
从公司近期公布的三季报来看,公司1~9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8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分析师目前对该股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25.67元。与当前股价相比有0.16%的下降空间。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41、0.60、0.87元,投资评级系数为2.00。
国电南自技术储备深厚,历来重视研发投入,目前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就超过100项,最近申请的专利基本上覆盖了公司的“三足”业务。在电网自动化方面技术实力扎实,并且率先布局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发,电子式互感器市场份额第一,最近两年来参与了数个典型的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供货履历丰富,电厂自动化方面,在华电集团的支持下,公司的电厂自动化业务发展一直不错,有全套的电厂控制解决方案,技术实力居国内同行前列,高压变频器等节能减排产品也在华电集团的扶持下逐渐成长起来。
智能一次设备是公司挖掘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机会而新推出的一大业务板块,研发和生产基地设在扬州。新基地占地500亩,由新设立的南自扬州自动化子公司统一管理,另外入园的还包括西电南白和南自海吉,未来主要的产品包括智能一次设备组件、在线监测设备等。西电南自是公司与中国西电合作成立的专门研发、生产输变电智能设备组建的企业,是一、二次设备合作的典范,代表了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方向,后续有望成为一大赢利点。
风险提示:公司战略的执行出现问题、募投项目盈利低干预期。
立思辰(300010)
公司费用大幅增加
公司公布三季度数据,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31.85%,实现净利润3139万元,同比增长10.10%。其中,第三季度业绩要好于上半年,实现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68.79%,实现净利润1107万元,同比增长14.68%。公司毛利率相对稳定,第三季度毛利率水平约为30%,较上半年和2009年有所提高。分析师目前对该股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23.07元,与当前股价相比有0.13%的下降空间。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41、0.61、0.83元,投资评级系数为1.60。
公司净利润增速远低于营业收入增速的原因是费用的增加。自公司2009年底上市后,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加大区域分支机构建设和市场营销的力度,因此销售费用大幅增加,增速达到110.44%。此外管理费用的增速也达到47.91%,大幅超过收入增速。我们认为,公司在分支机构的投入是公司发展的基础,这些投入未来将为公司产生高额的回报。随着公司销售网络的铺设完成,公司的净利润率将稳步回升。
人人乐(002336)
新店培育期延长拖累全年业绩
人人乐2010年三季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10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96亿元,同比增长14.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4%。EPS为0.40元,ROE为4.71%。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3元。分析师目前对该股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25.6072,与当前股价相比有1.16%的下降空间。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68、0.87、I.12元,投资评级系数为2.29。
人人乐2010年全年经营业绩增幅预计在10%以内:由于部分新店培育期延长,因此拖累了公司年度利润增速。同时因西安解放路店、东莞寮步店出现持续经营亏损,经与出租方及相关合作供应商协商一致,在2010年第三季度关闭了这两家门店。依据有关协议,公司一次性支付1470万元的违约补偿,导致本期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632.18%。此外。公司在清理库存过程中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增加,使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增长447.54%,至463.1万元。
综合毛利率同比略有提升:2010年1-9月,人人乐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微幅提升0.16个百分点,从去年同期的20.62%提高至今年的20.78%,主要原因是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综合毛利率保持着不断上升的良好态势。
期间费用率上升0.38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从1 3.80%增加到14.33%,增加了0.5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从3.05%增加到3.33%,增加了0.2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伴随着公司店面网络的快速扩张,人力资源成本也相应增加,同时,商业物业租赁价格的上升及租赁协议中关于租金递增的约定,也使每年的租金呈自然增长趋势。同时部分新门店销售收入不达预期也使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速略超销售额增速。由于IPO募集到的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使财务费用节约了3000多万元,财务费用率从0.11%下降到-0.33%,下降了0.44个百分点。
高德红外(002414)
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公司于10月28日了公司20lO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 8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2.26%。摊薄每股收益0.3元。分析师目前对该股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36.00元,与当前股价相比有2.31%的下降空间。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0-2012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O.66、0.85、1.03元,投资评级系数为1.25。
订单和收入确认不同步。由于红外热像仪大多还是定制化为主,从订单签订到货品交付再到收入确认的时间较长,尤其是海外订单。。技术规范不同、交货时间长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销售收入。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仅0.37亿元,即使按照三季度全部是海外销售,前三季度海外收入也仅0.68亿元,和公司公告的1.9亿元订单相去甚远。
国内军品定型周期较长。当前公司在研项目数量增长较快,但是从研制到定型并形成销售的时间周期较长,一般在2-3年左右,并且由于高德公司主要做配套,其进度要依据整机情况进行。不过,产品一旦定型,每年都将形成一定的采购量,目前公司在研的军品项目有20-30项,预计随着国防投入加大、装备提升,公司产品将一一定型。
北京利尔(002392)
成本上涨拖累毛利率水平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前,整个国民收入除掉消费部分之后了形成社会储蓄,其出路一是国家投资,二是银行贷款,即储蓄一国家投资+银行贷款。个人收人节余只能存入银行,形成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个人无支配这笔资金进行直接投资的机会,作为国有企业也无独立的投资权限,国家的投资则是动用财政收人,则财政收人也是广义储蓄的一部分,银行则利用存款按计划发放贷款。这种计划经济下单一投融资模式,限制了多元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直接融资的优越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证券市场的兴起,赋予社会公众和法人机构以直接投资权利,社会公众和法人机构储蓄一部分用于投资股票、债券,从而使储蓄流向结构发生变化,即储蓄~国家投资+个人及机构投资+银行贷款。投资主体选择金融资产,不仅要考虑资产的安全性,而且要考虑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努力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目标。社会投融资格局的变化还引起了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直接投资扩大活跃了消费市场,这不仅在于投资收益对投资者补充了新的购买力,而且投资结果扩大了企业规模,改良了企业的素质,提高了职工收人及消费水平,有利于住房商品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二、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水平,扩大了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拓展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进而提高了边际储蓄倾向和社会总储蓄率。80年代我国的总储蓄率平均是36%,90年代前五年平均是40.1写,1996年已经提高到42%,在总储蓄率增长同时,国民生产总值也以每年9%以上速度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现在金融体系的总资金流量就要比80年代增长几十倍。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资金在各金融机构的分配格局。证券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存款同时,又增加了银行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居民储蓄和企业闲置资金主要以企业存款的形式存在。证券市场兴起以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市场的发展对银行存款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具有分流作用。同时,由于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证券发行市场上股票申购资金、股本资金、证券流通市场股民交易资金、券商结算资金又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从银行分流各项存款形成各类证券资金过程,是一种跨系统、跨地区的资金运动,证券市场资金回流到哪个地区的哪家银行,回流到哪家银行分支机构,回流资金多少,取决于各家银行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由于存款是银行生存和发展基础,可以预见,商业银行争夺证券市场资金竞争将趋于白热化。今后,哪家商业银行服务手段先进,服务水准高,哪家商业银行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森得更大的资金份额。
3.证券市场的发展,增强了银行负债的流动性。由于证券市场资金,其流动性极强,商业银行吸收这类存款越多,其负债流动性也越强。由于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对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的提高,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调度头寸难度,不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的影响
证券市场发展,对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负债业务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资产业务方面。证券市场对资产业务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证券市场的发展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需求量,冲击着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的规模。证券市场发展为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提供了便利条件,资金实力强,经营效益好,信誉优良的大中型企业,将改变传统的融资结构和方式,由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改为银行贷款和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相结合,企业所需长期资金将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进而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的需求量。银行长期信贷资产比重下降,资产流动性提高,从而有利于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对称性,增强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银行资产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证券市•场产生之前,我国银行的资产主要表现为贷款资产。由于各级政府对银行贷款的强烈干预,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国家财政主要是吃饭财政,无力向国有企业注资,国有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经营,而国有企业低效率和信誉度低,又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证券市场兴起后增加了金融资产品种,给商业银行按资产“三性”原则调整资产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商业银行资产要适时转换,寻求新的出路,重整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结构多元化,改变原先单一贷款型资产结构,将一部分资产投向优良证券,尤其是国家债券,分散经营风险。这样既给银行资金找到了新的出路,又增进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赢利性,同时,银行证券投资也是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
3.证券市场发展给国有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银行商业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难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高不良资产。对于商业银行已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实践证明完全靠企业破产、银行核销呆帐、财政注资这些办法是消化不了的。企业大量破产,社会承受不起,也无法保全银行信贷资产;银行盈利水平低,提取呆帐准备金数量有限,核销呆坏帐也十分有限,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更无力拨款消化巨额不良债务。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根本途径还是要搞活经济,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证券市场发展,拓宽了国有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提高国有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降低负债率,减轻利息负担,增强抗风险能力。证券市场发展不仅是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其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为国企提供能使存量资产得以流动和增殖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四、证券市场兴起之后银行信贷管理对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商业银行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服务证券市场过程中壮大实力,在支持企业改制和股票上市过程中盘活信贷资产。
1.牢固树立客户第一的观念,积极为证券发行和交易提供优良服务,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实现银行资金的回流,增强资金实力。首先,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要利用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和先进的资金结算系统,积极为证券承销商收缴股票发行资金;其次,在证券交易和资金结算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为股民提供准确、安全、快捷的证券资金清算服务,争取券商和股民开立存款帐户,吸收券商和股民在证券交易和结算中的沉淀资金。第三,密切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签订委托协议,吸收基金管理公司的资金。
关键词:企业债券 中小企业 融资 商业银行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6-03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法律法规日趋完善,金融资产规模逐年扩大,金融机构更为丰富多样,整个金融市场实现了平稳、规范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也逐步显现,尤其是直接金融发展的落后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现象相对突出,引起了社会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如何稳步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推进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金融市场主体共同发展,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将迫使商业银行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客户
我国直接金融发展的落后阻碍了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构建,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随着2005年人民银行推出短期融资券和2006股市恢复融资功能,直接融资发展失衡的局面有所缓解,但间接融资的比重仍然明显偏高。2005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通过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6890亿元,占融资总量的19.8%,其中企业债发展较快,全年融资量为2010亿元,占比从2004年的1.1%上升至6.6%。2006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通过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7187亿元,占融资总量的18%。在这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间接金融占绝对比重的金融市场体系中,企业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容易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很大程度上由银行承担,从而带来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量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必然将业务发展的重点放在风险相对较小、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型优质企业上,从而形成了在优质客户群上业务过度竞争,而忽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局面。直接金融发展落后,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直接融资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将迫使商业银行必须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客户,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传统的企业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补充资金需求的渠道一般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从1965-1982年间,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总量中内部积累平均占到61%,债权融资占到23%,而新发行的股票平均每年只占到2.7%。这一数据表明,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仅仅依靠股权融资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才能有效降低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企业债券市场蓬勃发展、银行信贷存量明显下降的过程。日本企业在1994年-2004年的十年间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从45万亿日元增加到80万亿日元,增长近一倍,而同期银行系统信贷余额从430万亿日元下降到260万亿日元。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系统的信贷规模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在韩国,企业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规模也存在此消彼长的“挤出”现象。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加大了银行系统的重组力度,企业债券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企业债券的市场规模从1997年的90.1万亿韩元增长到2004年的153.3万亿韩元,私有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的筹资额在其总债务中的比重也从1997年的16.7%上升到2001年的21.7%。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挤出效应,一方面有效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减轻了金融风险向银行系统的积聚程度;但另一方面信贷规模的压缩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日益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将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群来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由于企业债券市场一般具有较为完备的企业债券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进入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债券市场都主要为大型优质企业获取直接融资服务的。以韩国企业债券市场为例,1997-2004年韩国的企业债市场规模从90.1万亿韩元发展到153.3万亿韩元,增长了70%,而同期韩国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规模从未超过5%。由于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方式和期限相对灵活、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大型优质企业往往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弥补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需求。一方面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上升,1997-2001年韩国私营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就从121.3万亿元增加到179.9万亿元,增长48%,债券融资在企业总融资额中的占比从16.7%提高到21.7%。另一方面,通过债券融资来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趋势日益明显。从韩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上看,银行贷款的总额和占比仍在不断上升,但上升幅度低于债券融资增长速度。票据融资的规模和占比明显下滑,表明韩国企业部分短期融资需求明显已由债券融资替代。这一点从韩国企业债券发行用途可以得到印证。1997-2004年韩国企业债券中66.7%用于补充营运资金需求,而只有31.2%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韩国经验表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将大量减少企业对银行流动资金的需求,并对银行中长期贷款业务带来一定冲击。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当大型优质企业开始更多地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时,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将逐步下降,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贷市场将面临着渐趋收窄的局面,普遍的流动性过剩、存贷比偏低以及由此导致的资产和资本权益收益率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同时,WTO后保护期即将结束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向前推进也将带来银行业竞争加剧、对大型企业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商业银行未来面临大型客户净利差收窄、利息收益下降的压力。新的形势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走出传统业务、传统市场的圈子,必须进一步面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随着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带来的挤出效应已经逐步显现。截至2006年年底,共有210家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321只,累计发行规模4343.8亿元。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都用于归还银行短期借款。可以预计,随着企业债券市场中长期产品的推出,企业直接融资将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带来更大冲击,挤出效应带来的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将更为显著。
二、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展企业直接融资,特别是大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挤出效应,将有助于改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现状。挤出效应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市场,促使大型优质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广泛运用直接融资工具;二是商业银行体系将外在的市场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通过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市场,推动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
就债券市场建设而言,一是应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债券品种,适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包括资产支持票据在内的中长期产品,满足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需求。二是应构建完善的债券收益率曲线,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有利的融资策略以降低融资成本。目前短期利率期限已基本完备,各期限银行间回购品种、央票和短期融资券利率已经能够为短期券种的定价提供有效参考,并能综合反映市场对1年内不同期限利率趋势和不同风险溢价的预期,充分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但是就中长期而言,企业债、金融债和国债的期限品种十分有限,在二级市场交易不太活跃,难以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从而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无法对创新产品实现准确定价。三是适当扩大投资人范围。从目前来看,尽管投资者主体的规模和种类正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投资者主体的结构较为单一,对投资品种的偏好较为接近,不同投资者之间的风险收益特征并不明显,致使市场整体的波动性未能得到有效降低。因此应适当扩大投资人范围,一方面可以引入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和金融专业知识的自然人群体参与到银行间市场上来,另一方面扩大各类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市场的品种范围。四是建立银行间市场的产品创新机制。银行间产品的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的监管方式和手段、符合企业需要的创新产品、充分完备的信息披露机制、有效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及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的激励机制等等。
(二)商业银行应从机制创新入手,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除了强化外部约束和市场力量外,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转型和体制机制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会计统计信息不透明等弱点,商业银行必须在原有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经营组织架构、信贷流程、产品及服务手段等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具体而言,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1、商业银行应加大贷款营销的力度和效率,关键是发现和培训潜在客户。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采取“量身定做”的方法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完成从创业型、成长型向成熟型转变。
2、商业银行应学会合理利用资金定价手段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核心是定价,以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正在加速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将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空间基本放开。商业银行在与中小企业业务谈判中较之大企业更处于有利地位,可以通过风险定价,抵补风险,实现收益。按照风险收益最优化原则和差别化原则,综合考虑客户评级、贷款担保情况、客户信誉、综合贡献等因素,实行差别化定价策略。
3、商业银行应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控制、资产处置和后台监督机制等方面的改革。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商业银行实行统一法人制度,决策链较长,很难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短、频率高、用款急的需求。我们认为,商业银行法人集权管理有利于集中控制风险,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同时商业银行应发挥好立足当地、贴近社区、贴近借款人的优势,尽量减少信贷决策环节,缩短决策链条,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二是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与大企业有较大差异,商业银行目前“大而全”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不能体现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会计统计信息披露等特点。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价机制,加强在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程序、资金定价机制、贷后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
随着直接融资市场不断发展,大型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商业银行在外部市场约束力量日益强化的条件下将被迫转换经营思路、改变竞争战略,并最终将市场竞争的重点转移到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上来,从而为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开辟出新思路。我国中小企业不仅数量众多,且其中不乏经营业绩好、诚信度高、成长性良好的优秀企业。这一群体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对银行信贷也有着更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我们相信,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可以在中小企业领域找到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也可以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运行情况;
3、国际清算银行:2005年国际清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昆明研讨会论文集《发展亚洲企业债券市场》。
4、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6、数据来源:中国债券网。
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一、投资者一般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代表性直觉、锚定、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可获得性、模糊厌恶等,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代表性直觉
所谓代表性直觉就是投资直觉性的认为好的公司就代表了它的股票也是好的。产生这种心理特征的原因是人们对于事物进行评估的时候,只对重视的因素进行考虑而忽视了可能很重要的因素忽略。这种心理特征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即使数据很明显的属于随机状态的时候,人们也要尽量地发掘出其中的规律。
(二)精神账户
所说的精神账户是指投资者在脑海中将资金以用途非标准分为不同类型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投资者脑海中是把一些资金归为现金资产而另一部分资金就属于证券资产,人们对不同的精神账户中的资金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
(三)锚定
锚定是指投资者在进行判断决策的过程中过分的以自己的经验,锚定自己的想法,而不管其他不利于判断的证据,即便这些证据很有可能对于股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可获得性
在人们要评价一类事物的发生频率或者是某一特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会很快地回忆起他们能够想起的例子,并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这就是可获得性。可获得性的行为偏差很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在被一定的信息所局限从而做出仓促错误的判断。
(五)模糊厌恶
模糊厌恶是指在伴有风险的不确定性中进行选择的话,往往会选择已知结果概率的不确定性。追求确定性的因素会使投资者产生宁可选择价值较低的但是概率上比较确定的投资选项的结果。
二、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于行为投资策略的热情。一般来说在投资的惯性策略的作用下,投资者往往是购买在过去几个月中表现较高的股票,卖出那些在过去几个月中表现较差的股票。但是在我国由于投资者的信息掌握不够完整,投资者常常存在反应过度的心理特征,而机构投资者就利用个体投资者的这种心理特征来进行反向操作。对于短期投资者还可以根据日历效应,在周一开盘时卖出股票,在周三再买入。在年末买入股票,次年的一月底再卖出,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在成本很小的情况下获得超额收益。规模效应给投资者的启示就是买入小公司股票,卖出大公司股票。在盈余公告效应下投资者可以买入有利好公告的股票,可获得长期收益。
三、行为金融学视角下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议措施
和以往传统的金融理论比较而言,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有限理性的假设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实际更相符合,借助于对证券市场的主体的微观行为洞悉市场的运行体制的分析,为发展规范化的市场提高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推动带有中国特色的证券监管的微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监管证券市场的活动实际上是从监管金融的行为中发展出来的,监管证券市场的活动充满了艺术性与挑战性。准确把握我国市场的特殊性质,在研究政权监管理论时吸收行为金融学的精髓,将研究的视角确定为行榻鹑谘В使用实验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来创新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理论,深入分析导致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效率较低的根本原因,以期建立起以行为金融学为基础的、符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的证券监管的微观理论体系,以有效地监管证券市场,实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退市制度
应保障上市公司享有直接退市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将证券企业的精力放在产业创新方面。除此之外,风险投资退出证券之后,获取的资金需要投入到新的创业企业的培训中去。如此一来,借助于风险投资的支撑对新的创新型的投资公司进行配置,并建立起良性的循环体系。
(三)推动信息披露责任追究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证券上市规则》与《证券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详细规定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尽管我们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然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披露过程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证券市场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程度。
(四)在监管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国的证券市场得以运行的基础就在于投资者,因此只有重视与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应培养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建立起理性的投资观念,进行理性预期。
(五)重视个人投资素质的培养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就必须具备股票投资取胜所需要的素质,即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敢于正视错误、灵活、百折不挠、谦让、独立的判断力、开阔的胸襟、耐得住痛苦、自立及忍耐等。
参考文献:
[1]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在中国的证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1.金融市场的形成
(1)货币的出现标志着金融市场开始萌芽。
(2)以银行为中心的现代金融市场初步建立。最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也于1694年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其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确立,也意味着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资本市场的形成。
(3)证券业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形成和完善的推动力。1609年,荷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形、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标志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初步形成。
(4)信用形式的发展使各类金融子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股票和债券是两种主要的证券信用工具。
2.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the past,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undergone a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system to the market-oriented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data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panel from 2002 to 2007, and discusse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property right reform and the change of commercial bank loan behavi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oan.
关键词:市场竞争;产权改革;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
Key words: market competition;property rights reform;commercial banks;credit behavior;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049-02
0 引言
自从我们国家从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国家的银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行业垄断、官本位思想、盈利差、经营风险高等,因此必须要对银行业进行改革。
1 根据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现状提出两种假设
商业银行进行变革的两大主攻方向是市场竞争和产权变革。首先是市场竞争,目前在所有经济学家的认知里面提高市场配置效率的有效机制就是市场竞争,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是这样,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得优势,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决策就必须要符合既定的商业规律,否则一旦不符合这个规律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是处在高度垄断体制下的,银行的借贷走向都是以国家意志为转移的,而并不是根据商务规律进行的,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结构的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借贷以政府意志为转移的现状必然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市场竞争会提高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商业化导向;其次是产权改革,对于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来说,产权的改革可以改善银行的产权结果,同时能够增加不同股东之间的制衡,因此我们也可以假设产权变革会提高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商业化导向。至于这两个假设是否成立,我们进行下面的详细分析。
2 运用数据、模型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进行分析
选择样本的起始时间定位了从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时间,之所以定位在这一时间区间是因为此时正处于经济的上行周期,而且商业银行的出发点是为商业利益考虑的,但是由于经济危机,2007年以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可能会对商贷有影响。
2.1 运用数据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进行分析
2.1.1 被解释变量
我们在本篇文章中将贷款增长率作为了被解释变量,以方便的考察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贷款增长率定义为了第t年贷款增量与第t-1年贷款余额的比值。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采集,本篇文章的样本数据分别来自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部的商业银行。
2.1.2 解释和控制变量
①市场竞争。
衡量市场竞争的指标有很多,最常用的指标是CR4,这个指标通过数据计算可以清晰直观的反应市场竞争程度,为了更好的反应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市场竞争我们最终对CR4指标进行了转变,将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来反映市场竞争程度,这个CR4指标的取值设定在了0和1之间,如果数值越接近于0,说明垄断程度越高;反之,如果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垄断程度越低,为了保证结果的相对稳定性,我们分别使用了贷款、存款市场竞争程度来进行分析论证。
②产权改革。
本文主要是用商业银行非国有产权比重来刻画产权改革变量,其计算公式是:NonSo-equityi,t=工行市场行市i,t×工行非国有产行非国t+农行市场份额i,t×农行非国有产权比例t+中行市场行市i,t×中行非国有产行非国t+建行市场行市i,t×建行非国有产行非国t。
③盈利能力控制变量。
盈余能力的衡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用营业盈余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目前我们国家将生产总值进行了详细划分,其中主要包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四个项目。
④GDP、国有经济比重等其它变量。
为了更好地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进行分析,还需要对GDP增长率、存款增长率及国有经济比重进行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我们也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
2.2 运用模型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进行分析
我们根据贷款行为回归框架来设定相应的计算模型,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上述中所展示的计量模型其中β1衡量了上年贷款增长率的影响;β2表明了盈利能力与贷款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用它来衡量商贷行为是否符合商业导向,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符合商业导向那么β2为正,反之,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不符合商业导向那么β2为负;另外Competition和NonSoequity是这个计算模型的核心变量,而且用Competition、NonSoequity和Surplus来表示市场竞争、产权改革对于商贷行为的影响,上文中我们已经对市场竞争和产权改革对于商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假设,所以我们可以预估β4和β6的系数都是正数。而且Xi,t是影响商贷增长率的控制变量,μt是不随省份变化的时间虚拟变量,ηi是地区固定效应,另外εi,t是干扰项。
3 预估市场竞争与产权改革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的影响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计量模型,根据这个计量模型可以预估出市场竞争与产权改革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的影响,具体的预估结果如表1所示。
3.1 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盈利能力之间成负相关
从上表的内容整体来看,盈利能力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之间是呈负相关的,这说明了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没有做到足够的商业导向,对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不够充分。
3.2 市场竞争对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从上表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市场竞争与盈利能力交互项这两项的估计系数是正,市场竞争可以改善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而且可以推动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向商业导向进行转变。另外,从某种高层次的意义来讲,我们可以认为中国银行市场机构方面的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不同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行为方式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
3.3 产权改革对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并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1中的内容可以看出,非国有股权比例的这一变量对于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本身并没有显著影响,对盈利能力的交互项系数的估计没有显著性,而且呈现负向效应。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在银行业的变革过程中,市场竞争的作用要更大,相比较而言产权改革的作用较小;二是我们采取的是2002年到2007年的数据,在这五年的区间内产权改革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所以也有可能并没有真正反映出产权改革的情况。
3.4 在其它变量方面符合预期
通过上述表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上年贷款的增长率以及存款增长率都是比较符合预期的,而且都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但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对国有经济比重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因为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从偏好国有企业慢慢开始进行了转变,这一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的研究表明,市场竞争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行为改善的有利措施,但是纵观市场结构,我们可以发现银行业还存在很多漏洞,要对市场结构进行变革,可行性的政策和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多银行主体进行竞争,比如说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各类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股份制的商业银行等进行合理的银行竞争,通过竞争来推动商业银行向现代化转变;二是在同类银行竞争手段方面,应当适当的放宽银行的经营范围,可以进行金融的创新;三是要尽可能的完善相关机制,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进行规范。
上文中已经提到了,虽然产权改革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产权改革也是具有本身的积极意义的,产权改革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制约,如果在不打断市场垄断的前提下进行产权改革是非常难完成的,另外,我们所做的目的并不是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产权的变革,而是要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商业银行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传统的商业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
5 结语
由于受到数据的限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银行监管因素。总之,本文的某些论断希望能够给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转变提供些许建议。
参考文献:
[1]蔡卫星,曾诚.市场竞争、产权改革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J].金融研究,2012(02):73-87.
事件描述
长江证券传媒小组携新三板小组力邀业内行业专家、企业、投资机构、知名创客会于京师共话FP(FansProperty粉丝创造力),实现产业与资本之联动,一级与二级市场之共振,深剖新型娱乐经济,研判文化产业趋势。
事件评论
娱乐消费升级,FP时代崛起。在消费升级的机遇下,IP泛娱乐产业的模式成为文化娱乐领域的热点,以内容为核心的传统娱乐正在向以粉丝为核心的新型娱乐转变,IP遍地开花,但多数运作仍停留在收割变现阶段。IP与粉丝经济已经进入FP为导向的新型娱乐经济时代。从影游联动到全娱乐跨界,理解FP,才能把握住娱乐领域投资的趋势。
FP时代更注重粉丝的参与互动,粉丝群体推动IP的迭代与演进。IP时代,其精髓体现在优秀内容具有足够圈粉能力,焦点在于内容。FP时代代表着以用户为核心的“按需定制”,更强调与粉丝的互动。当下粉丝的参与度远远超过以往,同人创作等已成为IP的重要传播渗透方式,维护IP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增强二者互动粘性,才能更好的释放IP价值。
【乐视网】调整非公开发行数量为1.55亿股,募集不超过48亿元,其中视频内容资源库建设项目使用40亿元、平台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使用4亿元、品牌营销体系建设项目使用4亿元;
【皇氏集团】控股股东黄嘉棣增持35万股;
【万达院线】战略投资时光网20%股权,双方将全面展开电影电商O2O业务;
【北京文化】调整非公开发行方案,拟向8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3.24亿股募集不超过28.94亿元,取消收购拉萨群像100%股权,公司将继续与拉萨群像或其核心团队保持合作,不排除未来择机在资本和股权层面继续合作;聘用彭佳曈为副总裁;
【新文化】与爱奇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定每年合作的电视剧、网络剧、电影、游戏及其衍生产品等项目产品总市场规模合计目标10亿元,合作期限五年;
【ST星美】拟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欢瑞世纪100%股权,预估值为30亿元,同时募集不超过15.3亿元配套资金,其中【光线传媒】(4.81%)【掌趣科技】(4.67%)均为欢瑞世纪参股方;
【七喜控股】分众传媒拟作价457亿元借壳;【宏达新材】分众传媒决定行使其终止权,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行业要闻:
【广告法律政策】新《广告法》9月1日起实施,违法广告罚款已超5000万;
【手机通信】9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实行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非实名卡通信将受限;
【蚂蚁金服】获中国邮政旗下中邮资本战略入股;
【运营商心动网络】宣布融资2.5亿元;
【网易】董事会批准5亿美元股票回购额度;
【追光动画、阿里影业】达成合作,将联合出品发行原创国产动画电影《小门神》;
【易士公司】首个第三方支付企业被摘牌,行业进入洗牌高发期。
走势回顾:上周传媒板块指数下跌11.40%,上证综指下跌2.23%,深证成指下跌6.90%,创业板指下跌10.91%。板块涨幅前三华数传媒(16.37%)、人民网(5.41%)、中南传媒(4.06%);板块涨幅后三奥飞动漫(-27.12%)、皇氏集团(-27.12%)、利欧股份(-27.11%)。
由产业组织学的奠基人贝恩提出,依据产业内前4位和前8位企业的绝对集中度指标进行分类以相对集中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依据的分类方法赫芬达尔指数(HefindalIndex),即HI指数,是衡量相对集中度的重要指标,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和美国政策实践均以其为分类标准。本文采用日本的分类标准。市场规模(SCL)本文选取当年证券业总资产作为衡量该年证券业规模水平的指标。证券业绩效用净资产利润率(NPR)衡量。NRP是指当年证券业利润总额与净资产之比。
中国证券业的SCP分析
(一)证券业的市场结构对证券业的SCP分析主要从分析市场结构开始。所谓市场结构,是指特定的市场中企业间在数量、市场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影响的产业组织特征。我国证券业的业务主要由承销业务和经纪业务构成。(二)证券业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根据市场供求条件,并充分考虑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行为。按照产业组织理论,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主要有三类:企业的价格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和排挤对手的竞争策略。鉴于我国券商之间的产品产别化程度低,券商之间多采用价格竞争战略(主要体现在佣金战略方面),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吸引客户而排挤竞争对手这一状况,形成了一种串谋联合的局面。有些券商,为了个人的短期利益,在表面上和其他券商公平竞争,暗地里却对特殊的客户降低佣金,从而抢占市场份额,增加自身的利润来源。局部地区的价格战已经暗流涌动甚至是硝烟弥漫,就是最好的揭示。(三)证券业的市场绩效所谓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机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在产业组织理论看来,市场结构和一定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是决定市场绩效的基础。绩效是对经济主体满足特定目标的评价,这些目标包括:效率、平等、创新和成长性等衡量产业市场绩效。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产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中国证券业的集中度、规模与绩效状况
(一)证券业集中度1.承销业务市场集中度(1)CRn指标根据绝对集中度指标计算方法,中国证券业的承销业务相关指标(表略)。(3)承销业务集中度的特点2000年前无论HI指数还是CRn一直较为稳定,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2000年前实行的是额度审批制。从2000年开始证券发行体制从额度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证券公司的竞争程度开始加剧,承销项目向优势券商集中,承销业务的集中度逐渐上升。2004年开始实行保荐制,承销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的大型券商的优势更加明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6年承销业务集中度急剧上升,大小券商在承销业务上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66家证券公司拥有保荐人资格,但2007年有28家没有完成一项保荐承销项目。2008年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08年9月后停止新股发行,对承销业务的影响较大。2.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1)CRn指标中国证券业经纪业务的绝对集中指标(表略)(3)经纪业务集中度的特点经纪业务的集中度无论从CRn还是HI指数看都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证券公司开设证券营业部有严格管制,从2008年的数据看我国经纪业务的CRl、CR5、CRl0值分别为7.18%、26.62%、44.89%,按照越后贺典的分类标准属于E类,即低寡占市场,从贝恩的分类标准看也属于寡占V型。经纪业务的HI指数值一直在过度竞争范围内徘徊,属于过度竞争型额市场结构。尤其是随着前几年股市大涨,市场集中度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二)证券业规模(三)证券业净资产收益率(四)回归分析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行业集中度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P=0.816>0.05,表明两者无显著相关性;资产规模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P=0.021<0.05,两者线性关系显著,回归方程NRP=-2.351+0.215TS,即资产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净资产收益率就会增加0.215个百分点。以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行业集中度对绩效的影响不明显,如2006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3.78%,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CR10为43.01%,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0.36%对应的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CR10为44.89%,行业集中度变化不大,而绩效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相比行业集中度,行业资产规模对绩效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通过两年左右力度空前、更彻底、更市场化的综合治理,问题丛生的证券业驶入了健康发展的新轨道。下一步,面对迫在眉睫的外资投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面对越来越全面开放的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加快对内开放将成为证券业大转折后的新挑战。
证券业大转折后面临新挑战
这两年,证券业进行了中国金融业从未有过的、彻底市场化的风险处置。其他金融行业如银行和保险的风险处置大多为政府注资予以挽救,真正的退出机制不曾出现过。自2005年7月29日开始的证券业综合治理,则不仅有汇金、建银注资,而且进行了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以及强制性的停业、托管等措施,风险处置的力度更大、更彻底,证券公司的历史遗留风险在短时间内得到化解。
在综合治理中,优质证券公司得到扶持,证券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5年前五位和前十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和31%,这一数据在_2006年1.7月分别提高到32%和44%。创新及规范类证券公司数量集中到40家以内,结束了百余家证券公司同质生存的状态。截至2006年1月底,创新及规范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占全行业的57%,净资产占60%,营业收入占51%。
当前,证券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集合理财、资产证券化、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与权证等衍生品业务的推出,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金融期货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高风险的新兴证券行业不再危机重重,其赖以生存的行业信誉得以回归。社会资金和人才正向证券公司回流,证券公司新开办的集合理财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吸收了几百亿元的社会资金;新开户数不断增加;证券公司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和金融债;上市证券公司及其相关投资品种受到投资者追捧。
综合治理让证券业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肌体,但面对外资投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中国的证券公司,特别是大型优质证券公司还要更快做大做强,因此,加快对内开放成为必然,这也是证券业大转折后的新挑战。
对外开放压力加大,国内券商需要“野外生存训练”
在国内各金融行业中,银行业的开放程度相对最高,证券业最低。2006年底开始,外资银行可以法人身份在国内开展包括零售在内的全方位业务;外资只能以合资方式经营寿险,并且比例不得高于50%,外资财险公司不能经营法定险;外资也只能以合资方式经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但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3%、49%。
面对越来越全面开放的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证券业不可能永远维持这样的开放尺度,在金融业最大的一块――银行业――全面开放后,证券业也面临进一步开放的压力。眼前,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总是挑起金融准入的争端或谈判就是例证。
证券业在中国金融业中最弱,更经不起外资冲击。证券业资产在金融业中几乎可以忽略,2005年,银行业在金融业资产中的比重达88%,保险业为4%,证券业不到2%。从个体资本实力看,2005年底,整个证券行业的净资产为504亿元,排名前三位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的净资产分别为56亿元、34亿元和27亿元。2006年,中信证券完成增发之后,净资产刚过100亿元,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2005年底的净资产分别达到了2570亿元、2877亿元、2555亿元和808亿元,规模之大也是证券业不可比拟的。在发达国家,证券、保险、银行可以说是三足鼎立。2005年,三大国际投行美林、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净资产分别为329亿美元、292亿美元和263亿美元,远远高于国内证券公司。况且,国际金融机构拥有长达数百年的市场制度优势、丰富的管理经验,其全面进入中国证券业后,国内证券公司的境况可想而知。
由于中国实行分业经营,本土证券企业在与外资同行竞争中处于天然劣势。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以从事商业银行、证券甚至保险业务,像一个完整的机器,而国内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像一个个被拆分的大零件。单个的零件是无法与一部机器竞争的。目前,国内银行、保险公司已被允许涉足其他金融业务,但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仍没有放开,由于被分业经营及监管捆住了手脚,本土证券公司处于欲飞不能、望洋兴叹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对证券业一味保护,是培养不出世界级优秀企业的。东亚各国和中国开放的实践表明,哪个产业越是及时开放,就越能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越能及早创出本土品牌。圈养动物只有放生到野外,才能恢复天生野性,增强生存能力。所以,对内进一步开放,让国内证券企业经受野外生存训练,才是对其真正的保护。而对外开放也可以让我们借助外力打破原有体制的限制,推进对内开放,借外推内或许是我们现有制度下不得已的选择。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如此地互相关联,使得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客观更系统的理念提出迎接开放的对策。
证券业应做中国金融业市场化的先锋
国内证券经营机构或监管部门,不应将眼睛只盯着对外资设立什么门槛,而应以超前的思维,以较理想的或国际化的制度为目标,关注于自己,关注于我们与市场化运行机制之间的差异,并着力于一个一个地解决这些自我束缚的条条框框,证券业才有可能与外资站在同一平台上自由竞争,并迅速增强竞争力。顺应市场而不是违反市场机制的强大才不是扭曲的,才会长久。市场化会有风险,但并不是政府部门的过失,以可能有风险不推进市场化,政府部门的过失更大。对此,理论界及实务界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相当的宽容度,要对政府的职责界定有清晰的认知。
首先,市场化进程落后的证券业,要取得资本市场上的话语权需要全新思维。中国证券业相对弱小,与年轻有关,但制度约束或压制也是重要原因。股票市场应该是最市场化的,其市场化应体现在发行、上市、交易等各个方面。但目前,股票发行时主承销商并无自主批股权、股票发行仍是审批制、交易所并未真正实现理事会管理,这种非市场化管理模式是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阻碍。而资本市场需要更快发展,已经成为经济转型、银行风险转移、金融体系健全的核心要素。在这样的共同期盼下,证券业理应走在中国金融业市场化及对内开放的前沿,以更超前的理念,更全局更系统的眼光,考虑股票及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开放。目前来
看,银行业、保险业市场化步伐似乎更快,如银行间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市场更开放、更市场化的建设甚至一度吸引企业离开了股票市场,保险公司放开投资渠道、纷纷大笔投资银行证券的雷厉风行的举措、银监会放开银行及信托产品创新的行动,都让证券公司羡慕不已。证券业小而弱,要加速健康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就不应跟随其他行业,而只有引领其他行业,才能确立证券业在资本市场壮大中当仁不让的地位。未来,银行、保险、证券的竞争中谁更市场化运作,谁创新力度更大,谁就是金融业的强者。
其次,证券业的对内开放或进一步市场化,需要在政策上提供条件。具体来看,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1、加快创新步伐,让市场化回归资本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股票发行、金融产品审批实行真正的备案制;允许证券公司批股,让证券公司成为做市商:推进证券公司所有制形式创新,增加合伙制等形式;允许证券公司进行彻底的市场化薪酬激励制度;允许证券公司多地上市等等。
2、证券业要率先综合经营。银行保险已经开始综合经营,证券业虽然弱小,但能否也投资银行保险?只要放开经营,让市场选择,未必不会有蛇吞象的可能。
3、尽快消除政策导致的国内金融机构低国民待遇现象,如国内证券公司的海外机构竟然没有QFII申请资格,国外的金融机构倒可以;国内证券公司不能直接投资,国外金融机构的投资却在法规监管之外。
关键词:证券业;银行业;合作
我国证券业在近年来迫于竞争的压力与追逐利润的内在驱动力,开始逐步与银行业联手,开展了诸种形式的非股权合作。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证券业开放正式启动,外资投资银行势将大量涌入我国证券市场,与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角逐。因此,在此形势下,我国证券公司也开始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和国内银行业“握手”,展开了诸多合作。
一、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动力
1. 追逐利润化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
从美国证券业和银行业融合的进程来看,推动力主要来自于证券业的利润最大化,我国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也来自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行业的飞速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金融衍生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突出,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需要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架设融通渠道。我国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少,外源资金更少,融资渠道狭窄易诱发证券市场的支付性风险,因此,为证券商建立合法的融资渠道关键是要打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道。同时,加快与银行业的合作,可以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证券公司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
2. 加入wto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外部推动力。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将逐步履行开放国内金融证券业的承诺。加入wto后,我国允许外资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权,3年之后可增至49%;同时外资投资银行亦可持有我国证券公司33%的股份。因此,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而言,意味着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是审视国外诸如花旗集团之类的大型跨国金融控股公司,潜在竞争对手的实力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模式。如果我国证券业继续按部就班地发展,则在外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形成有效的竞争实力恐怕是镜花水月。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与银行业合作的步伐,拓展证券业的业务空间。
3.资本市场的发展所隐藏的潜在风险是推动证券业合作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加入wto,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在规范的竞争规则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竞争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全世界。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隐藏着潜在风险日趋暴露。即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相对稳定的融通渠道,形成时而分立,时而融通的不规则的局面。没有危机就没有合作的需求,合作的初衷是弥补各自的缺陷,共同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同时,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和新的运行平台,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本身也需要金融体系内部的合作,融合和沟通。惟有如此,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才能发挥其核心的作用,从而实现金融体系的升级和金融竞争力的提升。
二、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现状
1. 我国证券业与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合作。
从目前看来,我国证券业与外资投资银行的合作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成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前者目前已经付诸实施,2001年12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征求对《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该规则详细规定了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与设立条件;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也已于2002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对于后者,目前法律层面的规范工作也已进行,如《投资基金法》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规定》也将出台。
从实际操作看,目前法国巴黎银行与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昨日在北京分别签署了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框架协议及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境内首家正式对外宣布的此类合作。法国巴黎银行委任其全资附属子公司兼亚太区(除日本外)投资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为代表,全力落实成立该合营公司。该合营公司已初步定于在上海设立。合营公司的客户对象,是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的中国企业及在华投资的海外企业。这就在实践上为我国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开创了先例。对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工作也已有条不紊地付诸实践。
这种我国证券业与外国投资银行之间的战略性合作其目的已从过去单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逐渐向“双赢”的目的转变。合作的本质不再是零和博弈,而转变为了正和博弈,合作双方均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并从合作中获得了各自的利益。中方无疑最为看重的是外方先进的业务管理技术、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能力,以求在合作过程中向外方学习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而外方则求先了解中国市场,为其以后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奠定基础。
2. 我国证券业与国内银行业的合作。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处于各自的需求,开始了各种形式的业间合作。其主要内涵有两种,其一则是证券业在经纪业务领域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外部一般型非股权合作,该合作在我国的主要方式即是推出“银证通”业务。开展该业务对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而言可以实现“双赢”:证券公司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而商业银行则可以借助与证券业的合作拓展其业务领域,并收取适度的“费”或“手续费”。这种合作一方面是为了绕开分业经营体制的“藩篱”,另一方面也是对产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本能反应。
另一种较为广义的银证合作则是指证券业与商业银行业之间进行的股权关系的合作,该合作方式由于受到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而未能充分展开。但是该合作模式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初始的萌动,或者说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已经有所松动。譬如我国目前出现的“光大”模式、“中信”模式、“招行”模式等。
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大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19%的股权, 是其第一大股东,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 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中加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又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展开全面合作。目前该集团初步形成了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又在同一主体下互相协作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中信控股责任有限公司旗下包括四个全资子公司,即中信实业银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信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三个控股子公司,即中信证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在香港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它涉及证券、商业银行、期货、保险、资产管理、基金等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三、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趋势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金融机构之间交叉持股与以子公司形式进行金融业务的适度交叉经营并未做出明确的禁止性条款。我国“中信”模式与“光大”模式控股公司均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以金融业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具有特殊背景,在综合化方面更为有利,该模式也是在此前提下的历史产物。因此,走该模式道路限制重重。
借鉴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证券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可以认为,组建数个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可供选择的方案。目前我国已有的“中信”模式、“光大”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均以商业银行为控股母公司,这就导致证券业务的发展缺少足够重视。有鉴于现资银行或证券公司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与贡献,组建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集团十分迫切而且十分必要。这对于我国证券业实现低成本、跨越式扩张,稳定和吸收更多客户并进,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势力与竞争能力,并最终直接增强证券业的赢利能力,尤其必要。
实现控股公司制的集团化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成为国内券商、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战略选择,在实现集团化的进程中,首先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对证券公司来讲,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已使他们得到历炼,因而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但证券公司却在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在实施集团化战略时,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选择正确的突破方向。另外必须注重在此过程中的规模经济问题,大而不强的企业同样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考虑如下三个方案:(1)鼓励一些大型证券公司与国内地方性商业银行合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2)鼓励国内信誉度较高、资本资产规模较雄厚的证券公司出面组建控股的民营银行;(3)对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改组,使证券业务部门成为其母公司。
同时,证券业必须认真修炼内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理念是在市场中占得先机的关键;(2)注重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是任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证券业的生命力的源泉。墨守陈规、没有新意,肯定要被具有优势的竞争对手淘汰;(3)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竞争从根本上争的是人才。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证券业效益的源泉和证券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求有敬业精神,有专业知识,有效率意识,有实践本领,有理论素养,有团队精神。
最后,在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藩篱”以及监管层面的诸多问题,只有在各方面政策、制度均配套的情况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才能有利于我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才能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旺.券商国际化的挑战.资本市场,2002,(9).
【关键词】证券业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证券市场是反映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的“晴雨表”,金融与证券这个大市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形成,并开始成为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先后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转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这些企业的转制和上市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底,我国107家证券公司报表总资产为1.29万亿元,实现盈利0.14万亿元;2009年底,我国证券市场已有62家基金公司,全部基金份额为2.42万亿份,资产净值达2.35万亿元;2010年第,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达2676家,流通股本为1.8万亿股,总股本为3.6万亿股,总市值达32.88万亿元,其中流通总市值为16.60万亿元,所占比重约为50.48%。
在各行各业中存在着一定的企业内部组织或连接的市场关系,这种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产业组织关系,亦即产业组织,交易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亦即行为关系是产业组织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产业组织,是指研究某一特定产业的市场竞争问题,包括竞争程度和垄断状况,从而研究各个产业间产商的关系。通过对产业组织的研究,就会形成一些理论,这些理论总结起来就是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产业行为、结构与组织以及产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以及内在规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在我国已经逐渐步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怎样评价证券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为过。结构—行为—绩效模式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涵义是一个行业的绩效取决于企业的行为,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行业的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关系的研究,以期为中国证券业的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支持。
一、我国证券业市场的S-C-P分析
(一)产业组织理论基础
1959年梅森研究小组的贝恩(J.S.Bain)发表了《产业组织》的博士论文,此后哈佛大学的其他学者围绕产业组织的基本命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后来的产业组织理论学者将那个时期以梅森、贝恩、谢勒为代表的产业组织学者称为“哈佛学派”。 哈佛学派以新古典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集中度的高低、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方式,而后者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这就是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范式。该理论将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又经过芝加哥学派等加以完善,曾经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并对当时的政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然是产业组织体系的主体理论框架。
(二)证券业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主体的构成、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且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证券业市场的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来考察证券业市场结构。
1.市场集中度是指产业市场中大企业的数量,以及它们的规模分布。市场集中度的测定可以利用集中率、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本文是基于绝对集中度及集中率来分析的。绝对集中度是指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利润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指标总量的比重,用来表示(表示企业数)。其计算公式为:
值的选定取决于计算的需要,本文选取、、作为指标研究中国证券业2006-2008年的市场集中度。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我国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集中度相对较高,历年变化趋势起伏不定。2006年承销业务非常集中属于中寡占型,有利于利用规模经济。在随后的07、08年尽管市场集中度有所降低,但较2001年股票承销金额的、、值12.50%、38.42%和56.60%已经有很大提高。这符合证券业市场发展的趋势,随着金融危机后时代市场监管度加强,承销业务集中度总趋势依然会提高。
(2)经纪业务市场结构在低集中产业附近徘徊,处于明显的竞争状态。一方面造成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原因是在中国金融行业中,证券行业相对于银行和保险行业来说进入壁垒较低,而经纪业务的进入门槛明显要低于承销业务,所以参与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数量明显要高于一级市场的公司。另一方面经纪业务虽然市场结构总体变化不显著,但是有逐渐集中的趋势。尤其在总体交易下降的年份,少数大证券公司份额却在增加。这不仅反映了大的证券公司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也反映了经纪业的市场结构的集中趋势。
(3)净资本集中度基数小,同时变化趋势起伏不定。06、07、08年、、值没有太大变化,说明证券公司都在竞相增资扩股,资本实力趋向均衡,处于“群雄逐鹿”的混沌局面。
(4)利润集中度变化起伏较大,07年的集中度非常低及降到低集中产业范围。这表明:一是证券业变化不稳定,券商的业绩起伏大,经营风险大;二是和整个宏观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此外在统计数据中发现证券业行业利润率在下降,随着证券业的发展和完善,行业利润基本控制在资产、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几位大券商手中。按照产业组织学理论,随着行业利润率降低,行业集中度将上升,因此证券业市场的收购与兼并是长远发展趋势。
2.产品差别化是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间可替代不完全。具体的说,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可以区别的特点。证券业的产品差别化是指证券公司在所提供的服务上,造成足以引起消费者将它与其他证券公司提供的同类服务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根据经营业务资格上的差别,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其中经纪类证券公司只经营经纪类业务;而综合类则经营传统的三大业务,即投资银行、经纪和自营业务,而且经纪业务在公司利润中占有相当比重约为1/3,业务经营缺乏创新性,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功能严重不足。相比较而言,美国大券商例如摩根·斯坦利、高盛的业务经营中投资银行业务占相当大的比重,资产管理和主要交易业务的增长率很高,净利息收入和佣金的增长明显低于总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例如高盛资产管理业务对净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占到20%、投资银行业务占到25%,佣金收入业务不到20%。因此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公司结构趋同,产品差别化很小、业务竞争激烈。
3.通过考察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可以得出:我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低,产品结构趋同且业务种类少仅主要包括承销和经纪业务。
(三)证券业市场行为
决定市场结构的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市场行为,包括价格行为、产品行为、销售行为、投资行为等。产业组织学认为当市场集中度较低时,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与美国等证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证券业市场经纪业务集中度较低,且证券公司之间的产品差别化程度低、同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券商之间多采用价格竞争策略(主要体现在佣金战方面),而产品策略则使用的较少。在2002年4月5日证监会国家计委及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规定:调整佣金为只设3%的上限而不设下限,而由券商掌握自行制定在区间内浮动的佣金费率。为了应对浮动佣金率,一些券商达成协议声名不打佣金战,形成了一种串谋联合的局面。有些券商为了个人的短期利益,在表面上和其他券商公平竞争,暗地里却对特殊的客户降低佣金,从而抢占市场份额,增加自身的利润来源。局部地区的价格战已经暗流涌动甚至是硝烟弥漫就是最好的揭示:例如为抢夺客源,山东省济南市各证券营业部现场交易佣金率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二点五之间,网上交易的佣金率已降至万分之四,佣金大战愈演愈烈。
(四)证券业市场绩效
所谓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机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在产业组织理论看来,市场结构和一定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是决定市场绩效的基础。衡量市场绩效指标一般包括利润率和勒纳指数。本文以证券业净资产利润率NPR为因变量,营业收入集中度与证券业规模SCL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来考察证券业市场绩效。
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从得出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证券业净资产利润率与总资产规模成正相关、与营业收入集中度成负相关。分析得出:
(1)目前我国证券业市场规模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未来趋势依然是扩大总资产规模,以达到规模经济状态。在扩大总资产规模中,应特别注重净资本的增加来加强抵抗金
融市场风险能力。
(2)净资产利润率与营业收入集中度负相关,并不符合西方国家证券业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在此分析的原因有:1.从证券业行业发展的历程看,行业利润率与市场集中度密切相关。但是券商业绩严重依赖股市行情,其三大收入来源(经纪、承销、自营业务)均受制于股市走势,所以短期内二级市场走势是决定行业利润率的首要因素。2.当市场不景气时,整个行业利润率将下降。而这时营业收入主要集中于抵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券商,因此较高而行业利润率反而很低。
(3)产业经济学家H.Demsetz(1973),D.Needham(1978)的研究认为:当集中度在10%-50%区间时,行业利润率随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当市场集中度超过50%后,行业利润率与集中度的正相关关系开始出现。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目前我国证券业营业收入集中度处在50%附近,同时证券行业是资本类集中行业,因此提高市场集中度是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影响证券业集中度的因素以及提高集中度的措施
(一)产业组织学中影响集中度的一般因素
1.促进产业集中的因素
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单个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第二是行业内企业间的并购。具体而言,促进产业集中的因素有:行业进入壁垒的高低,一般来说,进入壁垒越高集中度越高;企业间的收购及合并;企业减少竞争对手,趋向垄断的意愿;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及营销活动;政府的产业政策。
2.妨碍产业集中的因素
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的扩大会吸引新的厂商加入,从而减缓产业集中;企业为维护自己而对被兼并的抵制;某些法律和政府政策(如反托拉斯法);退出壁垒越高,集中度越低。
(二)造成我国证券业集中度现状的分析
1.市场需求的扩大弱化了集中度提高的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市,市场对证券业务的需求迅速增长,使得绝大部分证券公司经营业绩良好。正如产业组织学所认为的,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会降低行业集中度。
2.显然,并购重组是提高行业集中度最直接的方法。然而券商之间的并购重组受到了来自各方利益博弈的阻碍,使得其并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尤其某些证券公司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密切挂钩,因此地方保护主义将严重影响证券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提高我国证券业集中度的措施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提高产品差别和推动公司合并重组是提升公司竞争力,提高证券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建议证券公司实行产品多元化战略、实现范围经济:当今国际大券商的业务范围包括证券承销、经纪、自营、并购、私募发行、风险投资、衍生产品、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租赁、证券抵押融资、咨询服务等。数据表明,近20年来美国前十名券商的传统业务量从50%下降至17%左右,投入传统业务的资本也由45%下降至6%。而国内券商的主要业务仍集中于三大传统项目,从实际情况看,承销、经纪虽作为本源业务仍属于主要地位,但已经赋予了新的内涵。承销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及竞价发行,将使一级市场风险和收益逐渐对称,而成立证券发行内核小组、建立申请材料的主承销商核对制度,给券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风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经纪业务已进入微利时代,并将向信息化、咨询化、交易网络化方向发展[11]。因此券商必须得拓展业务,利用范围经济走多元化战略。
三、政策建议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优化产业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处理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推进产业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总和。当前产业政策应提高证券业市场集中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产业政策建议有:
1.优化市场、企业和制度环境,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证券行业发展的影响,建立一个市场透明度高、优胜劣汰能力强的证券市场。
2.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推进证券市场的广度和容量,为证券公司的业务扩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政策上鼓励证券公司以市场化手段,进行兼并重组,以存量资本调整弥补增量资本的不足。
3.在有效切断各项金融业务风险传递的基础上,加快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积极推进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演变及资产证券化进程,形成各项业务有机联系的一体化市场。
4.扩大证券公司的营业范围和自,如允许证券公司获得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鼓励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联盟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莹.我国证券市场的缺陷及其完善[J].商业经济,2010(10):73-74.
[2] 彭颖.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其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0,12(05):174-179.
[3] Bain.J.S, Relation of profit rate of industry concertr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Economics:293-324.
[4] 徐以庄,王恕慧,袁英.从产业组织理论看我国证券业的集中[J].财经科学,1996,4:41-44.
[5] 王宝安,罗晓光.中国证券业集中度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2,4(02):67-70.
证券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通过立法设立或认可,对该国证券行业进行制度化管理、控制和协调的整个体系。它包括对证券发行和交易、证券公司的成立与运行、证券交易场所的组成与其活动、证券从业人员的资格与行为规范,以及其他与证券业有关的组织或行为进行管理、控制、协调的所有政府部门和自律性组织机构。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因而各国证券业管理体制也不完全一样。我国目前正处于证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如何有效地运用证券市场,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发展国民经济,尚缺乏经验。本文试图通过对世界各国证券管理体制的比较,结合我国经济实际情况,探讨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中国证券管理体制。
一、各国证券管理体制
(一)证券市场组织形式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组织机构基本上由四部分组成的,即证券管理机构、证券投资机构、证券发行机构和证券交易机构。1.证券管理机构。现在各国证券管理体制中的机构设置.可分为专管证券的管理机构和兼管证券的管理机构两种类型,都具有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美国是采取设立专门管理证券机构的证券管理体制的典型国家。在美国联邦政府下设有联邦证券管理委员会,具有监督执行美国证券交易法、信托条款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和公开事业控股公司法的职能。在联邦政府监督下.美国各州也有制定证券法的职权。实行专门证券管理机构体制或类似这种体制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等国,但这些国家都结合本国具体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变通。英国的证券管理体制传统上由证券交易所“自律”为主,政府并无专门的证券管理机构。证券发行登记是由英国贸易部下设的公司登记处兼管。英格兰银行只是根据金融政策的需要,才对一定金额以上的证券发行行使审批权。荷兰名义上财政部对证券交易所和上市证券拥有管理权,但实际上证券管理完全由证券交易所负责德国的证券交易由证券交易所根据《交易所.法》进行管理并接受所在地的州政府监督。意大利的证券交易所应接受财政部所属的“证券及公司委员会”的监督。2.证券投资机构。证券投资机构是指专门从事于集聚社会公众的资金投资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证券,以降低(分散)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的专业性机构。证券投资公司是主要投资机构,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司类型、信托类型和其他(如保险)类型。3.证券发行机构。证券发行机构通常称之为证券的发行市场,或称初级市场,证券的发行市场一般没有固定的市场场所。主要机构有财政部门、金融组织控制的证券商(如投资银行、金融公司、证券公司)、持股公司和工商大企业等。4.证券交易机构。证券经发行后就进入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是高度组织化的二级市场.是最主要的证券交易机构和场所。世界各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类型,分为会员组织和公司组织两种类型。一般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大多采取会员组织形式;发展中国家的证券交易所采取公司组织形式。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一般为非营利目的的社团法人,除适用证券交易法外,也适用民法的规定,其会员为证券自营商和证券经纪商。公司制组织形式的证券交易大多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参与公司组织作为股东的证券经纪商和证券自营商的名额、资格和公司的存续期限.规定由股东大会选举管理机构,即理事会或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分管各项业务。(二)宏观管理构架世界各国证券业的宏观管理构架主要分为一级管理和分级管理两种:l一级管理。一级管理也称不分级管理,通常是指政府部门很少参与或不参与证券业管理,只由自律机构进行管理。一级管理主要是指英国式的由证券商行业协会进行的、政府不加干预的自律性管理。这种管理形式经1987年底英国证券业改革“大震动”和同年10月香港证券业“股灾”的反省后,已逐渐向分级管理靠拢。2.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又分为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二级管理是指政府和自律机构的管理;三级管理是指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加上自律机构的管理。分级管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类是政府主管部门与自律机构分别对证券业进行管理,形成官、民间的权力分配;另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别对证券业进行管理,形成各级政府间的权力分配。目前世界各国采用最为广泛的是政府与自律机构分别进行管理的二级或三级管理制度,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在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和经济上的可操作性达到了适当的平衡,因而这种模式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以行业公会为主的一级自律性管理,较易造成行业垄断和庞大利益集团的形成,引起社会投资者的不满,从而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吸收外资产生阻碍,所以又逐渐被摒弃。英国和香港地区政府近年来通过种种手段加强对证券业的管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完全以政府行政部门对证券业进行管理的模式极少为各国采用,其原因是政府公务人员对证券业的管理技能、利益相关程度,以及政府财政预算本身的限制,都造成政府对证券业管理的局限性。(三)政府管理模式世界各国政府对证券业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独立部门管理、财政部管理、中央银行管理、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管理。其中以独立部门管理最为普遍。1.独立部门管理。以中央一级的独立部门对证券业进行管理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国会立法型。其特点是,证券管理部门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之外;二是以法国证券交易所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内阁部委型。其特点是,证券管理部门隶属于行政内阁管理之下,成为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部门;三是以意大利全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多部委协调型。其特点是,将所有与证券多少有一点关系的政府管理部门都置于该委员会中,看上去人人有发言权,实际上由于各方面利益的冲突以致无人有发言权,最后造成不得不依赖于自律机构行使对证券业的管理。2.财政部管理。各国财政部对证券业的管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日本大藏省证券局为代表的行政技术管理型,其特点是,管理部门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威,以“指导”和监督证券业的运行;二是以荷兰财政部证券司监管下的证券交易所自律机构为代表的自律指导监管型。其特点是,财政部只对证券业自律机构作出一般性的监控管理,而不做实质性的干预。3.中央银行管理。由中央银行对证券业进行管理的国家极少,德国万能银行式的管理或许勉强可以称为这种管理模式中的一种。德国证券业管理主要通过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对银行机构参与证券业务和其他涉外证券交易,实施特许证管理。另一国家牙买加虽然名义上是由中央银行管理,但实质上对证券业的管理却是由经中央银行认可的自律性机构来实施的。4.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管。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对证券业进行管理的方式并不常见,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新加坡中央银行所属货币管理局与财政部共管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以证券商的自律机构管理为主;二是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股票交易所,虽为独立机构,却受到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监督。股票交易所下属的资本用户管理委员会、外资委员会和资本发行审议会等,均须向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报告;三是葡萄牙股票交易所执行委员会,作为财政部(主管证券市场)、中央银行(主管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三家共管的执行机构,对证券业进行管理。(四)证券业与银行的关系1.证券业与中央银行关系。就融资机制看,证券业与银行业分属于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二者在争夺社会闲散资金上,存在着尖锐的竞争。中央银行管理证券业,往往对银行业网开一面,不利于证券业的正常发展。因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证券业不直接由中央银行管理。但这并不排斥中央银行利用证券市场来实施其货币政策。在西方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金融的三大法宝之一(另外两个是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活动,就是当信用过于扩张,拟加以紧缩时,中央银行就在证券市场上抛售有价证券,使得货币流通量减少,迫使商业银行收缩信贷规模,提高利息率.实行紧缩政策;反之,中央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时,就可以增加货币流通量,促使利率下降,实行膨胀政策。2.证券业与商业银行关系。目前各国主要有两种关系形式:一是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证券业与银行业分开模式在日本有四大证券公司,包揽了绝大部分有价证券市场交易。美国大型证券公司比日本要多.其作用基本相同:二是西欧国家商业银行兼做有价证券业冬模式。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同时也是有价证券市场的最大经纪人。瑞士三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也包揽了绝大部分有价证券交易。虽然各国证券业与商业银行业的关系模式不同,但证券市场与银行信贷管理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对证券交易普遍实行贷款制度.这项贷款称之为经纪人贷款,或称“垫头贷款”,贷款对象是证券经纪人和证券商。对经纪人贷款,一方面为银行短期资金运用开辟了途径;另一方面作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交流的桥梁,也为中央银行适时调节两个市场提供了场所。中央银行对银行信用和证券市场的管理,主要通过对银行及经纪人办理股票抵押贷款予以控制.即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整经纪人股票抵押“保证比率”,以此调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均衡。
二、我国证券业管理现状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内公债以来,各种有价证券业务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年末各种债券股票等累计上市量20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证券发行市场。目前中央一级证券管理部门有:国家计委负责证券计划的协调,人民银行负责证券经营机构的审批、证券管理法规制定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流通等,财政部负责各种国债发行、兑付,以及与此相关法规的制定,此外还负责财政系统所属经营国债公司的审批和管理;国家体改委负责企业股份制试点和股份制公司成立的审批,以及企业股份制相关法规的制定;全国证券业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种有价证券管理事宜。1986年和1987年,我国股票市场先后在上海和深圳兴起,经过几年发育,已经初具规模,表现在:1.股票商队伍不断壮大,股票市场看好。上海经营股票的有申银、万国、海通三大证券公司,下设网点10多个,从业人员30叮多人。深圳经营证券机构由初创时的3家发展到12家.交易网点由4个扩展到16个,从业人员由34个增加到400多人。从1990年开始,上海、深圳股市先后形成热潮。据估计,两地较稳定的股民就有30多万人,若加上曾临时、短期介入股市的人,股民则更多。在证券交易点,经常出现争购股票的热闹场面。股票交易为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筹集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到1990年底,上海市通过股票交易共筹集资金n.5亿元;深圳市6家上市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出售股权共筹资5.2亿元,还通过股市吸引外资8000多万美元。2.股市初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开张,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试营业,1991年正式成立.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是股市发展的一个飞跃,它使股市从分散交易、分散过户转变为集中交易、集中过户,所有股票买卖都委托经纪人在交易所竞价成交,实行“两先三公”原则,即时间优先、价格优先、交易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场外黑市交易,保护了投资者权益,使股市走上规范化轨道。3.建立起股市管理体系。上海、深圳的股市管理体系分为几个层次:以市政府证券市领导小组为决策机构,人民银行分行为主管部门,证券交易所为集中交易管理机构,证券公司联席会议为自律性行业组织。这个体系除审批交易网点设置、股票上市、扩股增资外,还在股市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股市管理条例和法规。目前我国中央一级证券业
关键词:商业银行;证券业务;金融创新;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1-0110-03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确实为稳定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避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证券业务形成经营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分业经营”体制将原有累积的大量风险通过分业管理固化在原有领域,再通过时间进行化解,从而将不同性质的风险控制在一个相对固定和封闭的环境之中。但由于银行分业经营的优势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发挥有效的作用,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外同行的双重竞争压力,而原有的分业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与经营效率,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探索参与证券业务的路径和模式,以此扩展原有的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不同的程度的涉及证券业务,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业的重要一元,一方面有足够的条件和实力参与证券业务,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寻求业务发展的创新,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参与金融体系的内部合作,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促进市场的流动性,活跃金融市场,加快金融深化的步伐。
(一)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理论依据
1.根据规模经济理论,经济主体在生产或投资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其生产平均成本会随着生产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由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线较为平缓,规模经济持续的时间也会较长,效果也会更明显。一方面银行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使银行的收入来源增多,另一方面,银行参与证券业务之后,可以通过机构、资源的整合,大幅压缩经营成本,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2.当两种产品同时生产比一种产品单独生产成本低时,就产生了范围经济。金融领域内在的范围经济,指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接触更多的客户群体,提供更多交叉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可以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管理成本等方面获得范围经济效应。
经济学上的实证研究认为,金融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比一般行业平缓,因而具有更大规模经济潜力,同时金融行业的资产专用性在降低,这意味着金融行业的同一资产完全可适用于不同金融业务,说明金融业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
(二)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现实依据
1.增强自身竞争力。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行业内外的激励竞争,证券、保险以及信托业都不同程度触及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比如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甚至直接针对银行的存款业务展开竞争,并有演变为银行存款替代品的趋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紧要问题。银行参与证券业不仅可以兼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市场,并根据整个金融市场的趋势变化来调节自身的经营活动。同时也可以扩大客户群体和满足客户对个性金融产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和竞争手段的多样化。
2.分散风险和金融创新。银行参与证券业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优势互用、劣势互补,从而缓冲银行业日渐放大的风险因素,在银行业不景气时,利用资本市场获得收益,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进而通过金融创新可以获取金融领域内的潜在利润,形成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3.回避时滞性政策法规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限制。由于受制于管制法规的约束,使得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过程发展缓慢,过多的政策法规可能同时限制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但不断地探索也会对监管制度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如通过金融创新可以使原本受限业务项目得以实现。
二、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国际金融的有关观点,银证混业不仅是银行业与证券业在业务上的交叉与结合,而且也包括二者在机构上的联系与融合。经过二十余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法律政策环境已基本满足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由于我国现行的金融经营体制,实际上属于银证分业经营体制下的业务交叉,而非混业经营体制,这决定了以金融混业经营为生存环境的全能银行制在我国没有生存空间。
(一)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模式选择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投资,银行控股公司制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的实现形式,如表1所示,当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的进入证券行业,这使得商业银行本身与其他金融机构成为关联人,而通过控股股东的纽带作用,形成了规模庞大、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多元化金融集团。
通过构建这种金融集团,商业银行可以规避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实现金融机构间的战略联合,同时又与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形成实际的关联关系,并根据这种绝对优势从关联方获得一系列的证券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主要方式
1.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提供融资业务。当前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被允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从而扩大了商业银行此类业务的交易量和规模,也满足了证券公司合理的短期融资需求;许多商业银行也设计了股票质押贷款、针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一般性贷款等业务,这都构成了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收入。
2.为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客户提供中介服务。商业银行既可以为通过证券公司交易证券的客户提供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及银证转账业务,也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银证通业务。
3.基金业务。我国投资基金业的规范与发展成就了商业银行开展基金业务,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只有商业银行能够成为基金托管人,承担基金托管的权利与义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具备了从事基金业务的先天优势。商业银行经基金管理人委托,可以办理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赎回业务,开放式基金的注册登记业务也可以委托商业银行办理;在开放式基金运营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央行的规定为基金管理人提供短期融资业务;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直接从事基金管理业务。
4.投资银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参与经营财务顾问、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和咨询服务等浅层次的投资银行业务,从事
此类业务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深化理财业务、扩大客户群体和巩固客户基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的两大类投行业务主要是企业并购与理财顾问业务。
5.金融创新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资产产生的收益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防范化解金融和信贷风险,将一些原本流动性可能比较差的信贷资产变现出来通过证券形式增强其流动性,同时使市场投资者可以自由的投资于银行信贷资产,从而分散商业银行在贷款上的潜在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问题
由于制度安排、业务水平、控制风险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如下问题。
1.银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业务规模有限。首先,银证合作基本局限在互为客户层次,共同开发客户资源上,更高层次的联手金融业务创新还不多见;其次,银证合作业务在合作双方的业务总量和利润构成中,所占比例较低;此外,银证双方目前对于对方进入自己的传统业务领域还心存戒备,尤其是银行对客户资源的保密要求,使相关证券业务很难得到拓展。虽然我国商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参与证券业务的重要性,但其从事证券业务的比重仍远低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过低,其中最高的民生银行也没有超过20%,而国际知名商业银行这一指标基本都在50%以上。
2.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能力有限且缺少金融创新的动力。由于受到短期利益冲突和长期竞争关系等因素制约,使得银证合作双方都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能力和市场环境。考虑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靠存贷利差且收益较高,此类传统业务所占业务比重过大影响到了银行开展证券业务的水平与业务质量;二是受到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和投资渠道的影响,导致业务功能有限,存在着经营品种单一、业务结构高度趋同的问题;此外,传统观念与政策法规等制度安排上的限制也影响到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动力。
3.风险控制机制尚未健全,制约了银证合作的实施效果。不可否认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薄弱环节,由于缺少风险控制手段和相关经验,导致商业银行缺少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应对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4.专业人才的缺乏。商业银行开展证券业务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创新人才,特别是具备专业素质、并且富有挑战精神、又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的经营管理者。缺乏专业人才已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发展对策
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和运行平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合作与沟通,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是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顺应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制度安排、自身业务特点等因素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证券业务,具体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建立适当的资金互动渠道,实现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银证合作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流动,只有真实的资金互动才能推动更高级别的银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这就要求在二者之间建立多种资金流动渠道,促进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同时要设立风险控制机制,防止资本市场的风险无约束地、无过虑的传导到商业银行体系。
(二)金融工具的复合性及跨市场性开发以及业务的交叉。如果在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完全独立并且分开的情况下,银行业与证券业各自形成且使用的金融工具,其运用功能都是非常单一的,工具的应用被限定在彼此分割的市场中,业务联系范围也相当狭窄。这样一种完全彼此独立的格局会使商业风险在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各自的体系中凝固下来,风险不能流动,所以双方都不能知悉各自风险的危害性及其破坏性,现代金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一种促进风险流动的机制,只有处于流动状态的风险,相互知晓,才能得到有效地化解,金融体系才能更健康、更有效的良性发展且相互循环。银行和资本市场在资金层面的互动必然导致创新型金融工具的产生,这种复合性的工具反过来又将作为载体促进两个市场资金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为商业银行更多的参与证券业务。
(三)通过资本市场的平台,推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一方面是商业银行通过上市证券买卖能够迅速补充银行的核心资本,从而提高了银行资金防范风险的能力,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银行优质资产的证券化将极大地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以未来收益权的转移为代价将未来不确定的恶性资本,即市场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之外。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推进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赋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以流动性,从而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通过风险的流动性和转移,改善银行资产的质量。
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通过与金融体系内部其他机构的合作,促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的形成和流动,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才发展与完善;商业银行可以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同时作为发起人和服务商,而这些业务范围也完全符合商业银行的运行特点。
(四)完善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一旦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开始出现工具的复合和业务的交叉,那就必然要求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银证合作的开展,客观上也要求在金融的组织架构上设计一道制度性“防火墙”,有效地过滤风险,衰减风险的传导过程。如果在银证合作过程中,金融的运行方式改变了,金融服务内容改变了,而组织结构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那将会产生一种制度性的灾难。我国目前的金融组织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提升金融综合能力这一目标,金融集团化的模式是银证合作改革的终极方向。
以上所提到的是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依据与市场发展方面存在的障碍而提出的对策。就银行业本身来说,资产证券化是一项综合性融资业务,银行业应以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并选择适当的证券化运作工具。只有把银行业高效的微观运作与宏观政策及制度有机结合,才能积极稳健地推进我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为根据各商业银行定期财务报表计算所得,其中证券业务收入选用中间业务净收入替代。
参考文献:
[1]吴奉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利弊与前景探讨[J],济南金融,2004,(12)
[2]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4―59
[3]蔡奕,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热点透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1――193
[4]吴晓求,中国金融合作大趋势:银证合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2―229
[5]Boyd,J.H.and Gertler,M.(1993)us commercial banking:Trends,cy-cles.and policy.NBER Macroeconomies Annual
[6]薛敬孝,曾令波,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业的重新定位[J],南开管理评论,2002,(05):52―56
[7]陈肇强,试论我国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法律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