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范文

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

篇1

【关键词】创业 企业初创期 财务管理

一、 做好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 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特点

企业初创期指的是企业的初始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企业以后各个阶段都有持续的影响来。企业的成长包含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这些独特之处决定了企业初创时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上与其它各阶段有所区别。在企业初创时期,企业经营和管理,都可以用“简单”和“艰难”两个词来形容。“简单”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简单、粗线条以及业务单一这几方面,“艰难”则主要体现在企业市场开拓和求取发展上面。这一时期,业务少导致会计业务量小,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相当多的企业只设出纳,会计则请兼职人员,会计核算制度非常不健全。且在很多创业者看来,财务在这一时期的功能就是管好钱。

(二) 做好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使企业资金更有效地为企业带来效益。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企业最初的资金筹集,企业运行中的资金运用,再到税后利润的分配,债务的偿还等等,这个过程从始至终都与财务管理关系密切,或者换句话说,做好企业的本质就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在企业初创时期,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一)资产管理

企业的资产管理包括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原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应收应付账款等管理内容,首先,企业初始期一般不会设有仓储等财务管理部门,销售部门也没有明确的职责管理资产。因此,一方面,企业资产很容易流失,而一旦流失对初始期的企业则是重大的打击;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可以起到记录并及时审核企业资产价值的重要作用,因此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二)经营管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分为成本控制和总利润控制两方面。企业的各项成本虽然发生在企业的各个人员各个部门中,企业的利润虽然这要取决于销售部门和科研部门,但是最终都需要财务部进行核算,化为货币形式,才便于企业调整和进步。因此做好财务管理对初期经营尽快盈利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投融资管理

企业的投资、融资计划主要包括每次投资项目的策划与执行。处于初创时期的企业,通常现金流短缺,没有办法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最快实现盈利。如果对未来的现金流、利润增长等做出了合理准确的财务预测,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投融资机会,加快企业的成长。

总之,企业初始阶段,绝不能因为自身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利润较薄,就忽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二、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均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在初创时期基本上没有设立专门的会计监督岗位,大多是由企业会计人员或者企业所有者或其亲属担任该职,缺乏了设立该岗位的意义导致内部监督几乎是按照企业决策者的意图监督,而不是按照会计法规监督。针对刚开始创业的小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严重缺乏,企业初创期由于其对税收贡献较小,业务较少等原因,不能得到税务部门及其他外部监督机构的重视,严重缺乏外部监督。

(二)财务管理权力集中、企业所有者随意操控

企业初创期多半为个人所有或者合伙人所有,总之是私营性质的,企业的经营者同时为企业的所有者,财务大权通常都被其独揽,可以随意操控,是企业的财务公私不分,随意性很大,无法发挥出其应该具有的计划、预测、决策、控制等职能。

(三)财会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

企业初创期由于资本限制,通常以业务人才为主,极少高薪聘用专业的财会人员,因此专业财务人才短缺,各企业情形千奇百怪,有些单位是不设会计专岗,由企业所有者会计财管一把抓;更多的则是聘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低,只是单纯会记账算账,甚至还会在这些基本工中出现纰漏;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一批专门为出创业的小企业做代记账、代报税的公司出现,与很多企业为单纯的雇佣劳务关系,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等简直是无从谈起。在如上所述的种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更没有办法通过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业务量、利润等做出合理的预测以帮助决策者分析决策和给予投资者事实依据。

(四)企业会计核算机制以及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初创期一般都不会花费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去建立健全的,能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会计管理核算机制,通常局限于少数人员简单地记账、算账、管钱,应付外部报账的需要,财务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当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五)会计造假普遍、财务违规违法现象严重

许多企业在初创期资本不充足,业务不成熟,存在大量需要投入资金的方面,因而很有动机进行会计造假。另外,企业初创期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业财会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很多企业都直接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乱搞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胡乱摊销企业各项成本以及发生费用、私自调动项目;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非法目的而在会计凭证、账目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者。这些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初期账目的混乱,给后来的投资者造成误导。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财务作假的歪风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六)企业融资能力差、风险控制能力差

有数据表明80%的企业在其初创期会计报表不真实或者根本就没有会计报表。另外,企业本身在初创期就是高风险期,很多银行等投资机构不愿意向他们发放贷款,再加上一些企业存在逃避银行贷款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严重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资信等级,使投资机构对其缺乏信心。

三、对策及建议

(一)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机制

1.建立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

很多企业,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初创时期都具有明显的家族性质,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家人或朋友,并且都身居要职且身兼数职,甚至是互不相容的职位,如会计与出纳;另外,还表现为决策独断专行,缺乏科学依据,因为权力由少数利益相关的家族成员掌握。并且,企业所有者往往不具备财务管理或会计核算等专业知识,没办法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不足等情况的发生,降低企业的资信等级,影响今后的投融资项目。鉴于此,企业初创期就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加强公司治理是完善财务管理的必要基础。

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创设之初,企业所有者就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早地建立一套合乎法规且适合自己的会计核算体制和内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设立专岗专位,安排专业人才入职,且定期地安排相关人员,包括自己在内进行财务知识以及相关法规的培训。坚持不乱做账不做假账的原则,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心。

3.企业初创阶段的融资管理

企业在初创阶段,总是难免需要向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在做筹资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业务发展等,确定适当规模的筹资规模。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融资是需要付出代价,支付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成本的。如果,融资规模过小,显而易见,融资成本将很难被有效地摊销,不划算且可能无法有效地完成企业的阶段性目标和大型项目;相反的,如果一味图钱多,融资规模过大的话,会造成企业总的融资成本总额过高,造成企业高负债的局面,也会导致资金的浪费。

4.企业初创期应谨慎投资,注重投资风险管理

企业初创阶段,资金实力并不雄厚,所有资金应该用在刀刃上,不应该以投机为目的,随意投资,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业务分散。当企业着实遇到比较有牟利空间的项目,考虑投资的时候,应该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来分析企业在目前的形式、所处的阶段下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全面考查意向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之后,再做决策。另外,个人投资者遵循的分散风险这一理论仍然适合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型企业,并尽量进行中线或短线的投资,确保主营业务的现金流需求。而对于高风险和资金量需求占比很大的项目,建议主动采取回避的态度。

(二)加强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监管

从外部监管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监管。首先,健全会计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减少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随意性。通过立法确立会计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创业企业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其次,加强政府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财政部税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尽到监管责任。最后,还应该强化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会计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职能,让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同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进行监督,促进会计中介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岳正坤.湖北创业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武汉金融,2009(09).

[2] 王继尚,于宁峰,杨敏.营造创业企业间的互惠共生环境[J]. 中国高新区,2004(12).

[3] 肖美英.论创业投资的理财特征[J]. 事业财会,2001(03).

篇2

关键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经营战略 财务战略

Abstract: In view of corporate strategy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is about to establishing the du pont analysis base on enterprise strategy. In author’s opinion, the essenc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alysis is analysis of corporate strategy base 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du pont system demonstrate the integrate of operating strategy and financial strategy. The operating strategy in du pont analysis include two types: bulk-cheap and large profit on fewer sales and the financial strategy in du pont analysis also include two types: high debt lower equity and lower debt high equity. Operating strategy and financial strategy respective manifested the operating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The essence of strategy collocation is risk collo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risk control, operating strategy and financial strategy should match reversely.

keyword:Du Pont financial analysis system;Business strategy;Financial strategy

作为一种与沃尔比重评分法并驾齐驱的财务综合分析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杜邦公司发明创造并以其公司名称命名,也称为杜邦系统(The Du Pont System),它以权益净利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ROE)为核心指标,站在股东或所有者角度自上而下分析单位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所获得收益,它的一般框架和逻辑为: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是利用因素分析法来解释和预测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赋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中三个指标战略意义,注重对杜邦财务分析本身意义的挖掘,利用企业战略分类中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来重新解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希望能给财务分析人员以启迪。

一、杜邦分析体系中企业战略类型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其中: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战略;权益乘数体现了企业财务战略。从逻辑关系看,企业产品销售净利率高一般表现为成本占收入比重较低,价高质优,根据经济学中价格和销量的关系,其销量必然较低,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采用的是“厚利少销”的经营战略,如经营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的企业等。销量较低在财务指标上表现为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因此,“厚利少销”经营战略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表现为:销售净利率高但资产周转率较低;反之,企业产品销售净利率低,表现为成本占收入比重较高,价格相对较低,而销量较高,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经营战略,如商品批发行业企业,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表现为销售净利率低而总资产周转率高。“薄利多销”和“厚利少销”两种经营战略体现了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财务比率的此长彼消的“翘翘板”效应。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变异形式,体现企业的财务战略和资本结构,更进一步看,体现企业的融资战略,企业资金来源有两种形式:负债和股权,二者的比例称为资本结构,二者的比例表现为此长彼消的“翘翘板”效应,因此杜邦分析体系中的财务指标表现的财务战略也可划分为两种:高负债、低股权和低负债、高股权,前者在财务指标上表现为权益乘数较高,后者表现为权益乘数较低。

两种经营战略和两种财务战略的结合,可以基本划分为四种类型,特点如下表1所示:

(一)“薄利多销”与“厚利少销”经营风险孰高

在财务管理中,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息税前利润(EBTI)的变动性,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价格、销量变动表现为常态化,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中,由于其产品价格较低,销量较高,产品可以迅速周转,无积压,可以将其解读为“高周转模式下的利润驱动”盈利模式,因此当价格或销量变动时,利润变动相对较低,因此经营风险较低;实质上,正是由于其经营风险较低、产品流动性较强、资产周转率高而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而在“厚利少销”经营战略中,由于其产品价格较高导致单品获利较高,但销量较低,产品周转速度慢,可以将其解读为“高毛利模式下的利润驱动”盈利模式,因此当市场中的价格或销量变动时,利润将会剧烈变动,故经营风险较高。

(二)“高负债低股权”与“低负债高股权”财务风险孰高

财务风险是指因负债而导致的企业收益的变动性,负债比率较高的企业必然财务风险高,显然“高负债低股权”的企业财务风险高于“低负债高股权”的企业财务风险。

(三)四种战略类型财务特点分析

1、厚利少销+高负债低股权

这种战略组合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总风险,一般在行业的初创阶段,例如,初创阶段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较大而成功的可能性较小,这种战略组合不符合债权人的要求但符合风险资本(VC)和私募股权资本(PE)的需求,因为若债权人投入大部分资本,让企业去从事风险投资,如果侥幸成功,他们只能得到定额的利息回报,大部分收益归于投资人,如果失败,他们将无法收回本金。而风险资本投入较少的权益资本,就可以开始支撑企业冒险活动,若企业一旦获得成功,投资人就可以获得极高的收益,若失败了他们只损失较小的资本。风险投资者已经充分考虑到失败的可能性,已通过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分散了自己的风险。

尽管这种战略组合的企业很难找到债权人而无法实现,但是,这些企业一旦取得国家产业、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度过初创期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则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薄利多销+高负债低股权

这种战略搭配具有适中程度的总风险,例如,进入成熟阶段的企业,大量使用债务资本筹资。

对于权益出资者而言,尽管投资回报率低,但经营风险也低,只有提高财务杠杆才能提高权益净利率,因此,权益出资者愿意提高负债比例,对债权人而言,由于企业经营风险小,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债权人也愿意提供较多的贷款。因此,这种战略组合同时受到股东和债权人的青睐,是一种很现实的战略组合。

3、薄利多销+低负债低股权

这种战略组合具有很低的总风险,例如,进入成熟期的负债率很低的企业。

由于较低的总风险水平而受到债权人的青睐,这种企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债务不高且偿还债务有较好的保障。但是权益所有者不认可这种战略组合,原因是销售净利率和财务杠杆系数较低,权益净利率驱动因素靠只有高周转才能实现,一旦市场销售下降,权益净利率将会迅速降低。

由于负债率较低,现金流稳定,往往会成为理想的收购目标,因为对于收购企业而言,只要改变财务战略就可以迅速增加价值,显然改变财务战略比改变经营战略更容易实现。

4、厚利少销+低负债高股权

这种战略搭配具有适中程度的总风险,例如,处于初创阶段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主要使用权益筹资,较少使用负债筹资。

对于权益出资者而言,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因而符合他们的要求。经营风险最终的承担者是权益出资者,权益资本由风险资本所有者和私募股权资本所有者提供;对债权人而言,这种战略组合不是最理想的搭配。

实质上,正是由于经营风险较高而导致债权人不愿意借贷或者愿意借贷较少的资本而形成低负债高股权的财务战略。

二、结束语

财务报告分析的本质是基于经济活动的战略分析,因此站在战略角度挖掘杜邦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可以给财务报告分析者以全新视角和维度。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三个指标体现了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四种组合,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组合搭配的实质是组合风险和收益,从收益角度看,“厚利少销+高负债低股权”战略组合的收益最高,“薄利多销+低负债高股权”战略组合的收益最低;从控制风险角度考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反向搭配是匹配风险的战略原则,因此,“薄利多销+高负债低股权”战略组合与“厚利少销+低负债高股权”战略组合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企业战略制定对外要考察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尤其是经济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和经济政策的影响,对内要考察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环境、行业生命周期、企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经营战略和经营风险,企业也应选用不同的财务战略和财务风险与之匹配,

但如何基于经营战略匹配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实践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应该看到:无论是“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的经营战略都不是对企业战略的唯一划分,不仅如此,杜邦财务分析中所体现的财务战略也仅仅是筹资战略中的资本结构安排战略,而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资金营运活动战略在杜邦分析体系中也未曾涉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债权投资风险控制

1债权投资决策前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对于债权投资而言,投资目的就是要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企业的利润,债权投资实际是对风险的经营,通过对被投资方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有效改善债权人的盈利能力。债权人对债务人关注的信息有很多,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情况的最终体现,各具体指标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不得不说财务信息是众多信息中最值得关注的一项。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均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可信度较高,相关财务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相对较好,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相对而言要差得多,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也较低。能有效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正确解读出财务报表本身及其映射出来的信息,对债权投资方进行风险管控、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2债权投资财务分析要点

2.1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除了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知名民营企业外,其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人员基础十分薄弱,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报表质量差、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债权人拿到很可能是非财务人员为了提供材料东拼西凑的一套财务报表,大多数的企业可能并非“恶意”,但以此进行投资前的分析毫无意义,此处需要做“报表还原”处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不乏存在为取得债权人的借款,而虚构财务数据的企业。财务报表造假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基础诚信度,对于一个无诚信或诚信缺失的企业,合作的基础已经发生改变,更何谈债权投资。

2.2以偿债能力为主,综合关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

作为债权人,考虑的不仅是利润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本金的安全回收,偿债能力就成为债权投资人的首要关注点,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又是偿债能力的保证,同样需重点关注。

2.3高度重点现金流,进行全面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编制的,企业的现金流的充裕程度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偿还能力,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在现金流量表报表中得以反映,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现金流的动态过程的体现。另外,现金流量表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判定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可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4关注财务数据异常,分析原因

连续三年及近一期的财务报表中,金额变动、增减幅度较大的报表项目值得关注。对于股权和经营权都较集中的中小企业,主要采用集权的管理模式,股东和管理者会视为公司的资产为个人财产,使用上较随意,存在将出资款和资产挪作他用或据为己有,损害公司利益。受限于企业的经营情况,部分企业无法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可能会以高额利息或其他回报的方式直接向公众借款,并为此会支付高额利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存在集资款被股东或实际管理者挥霍的情况。资产被长期占用、关联方利益输送、民间借贷及非法集资对企业的经营将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均也值得关注。

3根据分析要点对债务人报表进行具体分析

3.1针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具体分析

总览报表及相关附注,若报表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查看审计意见,为提高审核效率,可以向会计师事务所核实;利用三张报表表内和表间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报表数据验证,审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收入、应收账款、经营活动现金流三者之间的是否符合逻辑,成本、存货、应付账款、经营活动现金流四者之间是否符合逻辑,将利润表与纳税申报表对比。上述如存在较大差异,核实原因,关注主要矛盾,即是否存在虚增收入和资产、虚减成本和负债、调解利润的情况。结合报表附注及科目明细,分析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银行贷款、收入、成本、财务费用、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明细等报表科目当期及同比变动情况,判断与企业自身及行业特征是否相符合,核实财务报表质量。对于非恶意调解报表,可以要求企业进行核对,并要求更新数据,需根据具体识别的情况和企业再次提供的数据进行“数据还原”后,再做进一步分析;而对于表间数据问题较多,存在大幅调整的情况,又拒不提供更新数据的企业,可以视为恶意调解报表,拒绝提供投资资金。

3.2针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的具体分析

杜邦分析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通过指标的拆分,将企业的盈利水平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各大财务分析类的教材中均可以查到,在此就不在复述。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偿债能力是从财务结构,也就是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企业用现有的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动态偿债能力是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出发,分析企业的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收益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在此就偿债能力的具体指标说明列示如下。(1)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来筹集的,亦可以评估企业在清算时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该指标一般不应超过70%。(2)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用以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指标一般不应低于1.5,若该指标过大(超过3),说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3)速动比率反映企业速动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指标一般不应低于80%。(4)利息保障倍数用以比较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该指标超过3是相对安全的。(5)现金比率反映企业用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指标一般应高于20%,但现金类资产一般获利能力极低,现金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现金类资产使用效率低下。(6)现金流量比率,该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抵偿流动负债的程度,一般而言该指标应超过50%。在实际运用各项财务指标时,应结合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及自身经营特点,就上述所列示的具体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对于给定的标准数值不能一概而论好坏,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3针对现金流的具体分析

对于一个稳定经营的企业,比较合理的现金流结构,是现金流入以经营活动为主,以收回投资、分得股利取得的现金以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接受外部投资等取得的现金为辅。具体关注点如,当期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大幅变动,表示企业存在大额投资、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筹资现金流中的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与归还借款支付的现金,与当期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变动应该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中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应该一致。在对现金流分析的时候,除了考虑具体数值,更应该通过现金流判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期间的现金流情况各不相同,具体为:对于一个初创期的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很小;对于一个初创期的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大;对于一个成熟期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占主导地位,投资和筹资现金流处于平衡状态;对于一个衰退期的企业,几乎无投资现金流出和筹资现金流入,仍以经营活动现金流为主,但也在收缩。对于债权投资而言,投资初创期企业的风险最大,一般不建议投资;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前者略低,同样应该谨慎考虑;相比而言,更应该选择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进行投资。

3.4针对异常财务数据作出职业判定

股本(实收资本)明细股东、资本公积的频繁变动,说明公司经营权改变,经营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确认。存在大额与股东的其他应收款,核实业务实质,确定是否存在股东抽逃出资、股东长期占用公司资产的情况;存在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应收款,核实业务实质,确定是否存管理人员占用公司资产的情况。收入中与关联方的交易频繁,查验业务真实性、公允性,同时核对相应成本是否配比,判断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利益输送、侵蚀公司资产的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非法融资和民间借贷的情况,如,查看其他应付款明细,是否存在大额应付款;管理费用中存在明显超额的与主业不相关的成本、费用支出;财务费用率,是否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相配比;核实银行流水中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支出和收入,是否存在频繁的大额个人交易,且无相应业务合同支撑。

篇4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财务管理

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对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的冲击、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频繁波动,对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正处在深度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型期,将从“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作为有色金属企业“血液”的财务管理,必须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规划,适时调整组织构架,完善日常管理体系,并大力营造浓厚的战略性财务管理氛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本所先后建成了锂铷铯高纯盐类及金属生产线、高纯锂盐粉体材料生产线、锂铷铯化学试剂厂和锂电池、锂离子电池、镉镍及氢镍电池材料产业中心。现有多种新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我所现已成为我国高纯锂、铷、铯盐类、粉体材料、合金和金属新材料的重要科研开发及生产基地。现为中国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分会会员。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战略是战略管理理论在财务理论的应用。是对企业财务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规划。财务战略指导着企业的财务行为,决定着企业财务能力的发展方向,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都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向战略管理转变。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竞争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只有具备战略管理能力,不断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谋划和设计,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企业财务战略能否成功的实施,与企业是否对财务战略进行有效的管理具有很大的联系。从而企业需要在其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对财务战略进行管理。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容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从风险的观点看,企业财务战略所蕴含的财务风险应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经营风险相适应。因此,企业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在经济复苏阶段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宜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

(二)行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点、经营风险都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企业治理结构相适应。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保障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如内部约束机制应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等。此外企业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企业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三、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举措。尽管一些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要经常深入实际、经过调查、发现经营中的簿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针对性强,反映问题直截了当。

(四)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和决策。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决策的制定来源于科学的预测。会计人员要用准确的资料,科学的方法作业会计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途径

(一)科学进行财务管理。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的现状,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如通过各种方法激励财务工作人员对新准则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从根本上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凝聚力,强化员工集体意识,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二)加强资金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资金管理方式,杜绝子公司私设账户,从制度上加以制约,一经发现,从严处理;严格资金管理,投资项目的启用、投资规模的大小都必须由部门共同研究,最后一致通过,方可执行,否则任何人没有对资金的投资权,这样从源头上使金管理混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篇5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财务分析财务评价授信u审

【中图分类号】F275

目前小微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小微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财务数据数量不全、财务数据质量较差及信贷评审中小微企业财务数据分析脱离企业特点等,银行信贷人员完全套用传统大中型企业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信贷决策存在许多偏差和误区。现行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基于财务报表而得出的定量财务数据,据此确定发放贷款条件和制定是否贷款的决策;另一种是基于长期的定性合作关系而产生的发放贷款条件和贷款决策。相对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对客观、具体,而且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授信审批,可见财务分析在信贷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信贷业务中,信贷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受制于传统账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审查小微企业财务信息往往分析方法粗犷、单一,注重“形式”,忽视“质量”,罗列财务数据,审查不严,未能深入挖掘探究数据背后反映的真实情况,没有根据企业的性质、融资需求和生产经营周期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精细财务分析,加大了信贷风险和隐患,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出现。对此,探索适用于小微企业信贷评审的精细财务分析方法,既有助于为信贷人员作出科学合理的信贷决策,保护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又有助于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一、小微企业的财务特点及融资难的授信视角分析

(一)小微企业的定义

一般而言,小微企业的定义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区域体现不同的评定标准。在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最早提出“小微企业”这一概念,他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1年7月4日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主要依据企业资产总额、企业从业人数、企业营业收入三个指标进行划分,目前主要泛指所有经营权集中统一、服务与产品种类单一,生产规模不大,人员数量较少的经济组织形式。在银行授信角度而言,其单户授信额度低于500万元以下。

(二)小微企业的财务特点及融资特点

小微企业业务量相对较小,且多为销常规业务,会计部门员工较少,账务处理往往不及时,长期集中进行一次账务处理也较常见且避税动机强烈;职责分工不到位,不能满足不相容职务分离标准;会计核算相对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即使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也往往不可靠。尤其在财务制度方面尤为薄弱,主要表现为:(1)现金管理不合理,多呈现严重不足或大量闲置的局面。(2)应收账款周转期较长,资金收回困难,呆账、坏账大范围存在。(3)财务管理权责不分,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

小微企业贷款广泛存在“短、小、频、急”等特点,即:融资周期短、信贷金额小、融资次数频繁、审批速度要求高。据宜信公司2011年针对我国36个城市3231家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调研统计显示,大多数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小,需求额度多集中于50万元以内,主要为短期购买生产原材料、支付应付账款等用途。

由于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较快,融资规模不大等特性,其对高利率融资成本具有一定容忍程度,但对贷款审批时限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按照传统信贷清单提供申请资料及企业资质等,融资速度降低则影响融资的运用,多数小微企业将放弃信贷资金的申请。

(三)基于授信视角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已有目共睹,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内部原因主要包括:(1)企业信用评级低,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2)缺乏符合标准的抵押资产,也无其他有效担保。(3)银企信息错位。外部原因主要包括:(1)缺乏专门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机构。(2)我国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社会对小微企业认同度不高。(3)财务分析方法简单、粗犷的局限性,使商业银行授信风险高。

由此可见,从基于银行信贷的角度,研究如何根据小微企业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综合全面地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精细分析,一方面可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可促进小微企业顺利融资,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二、小微企业授信评审中财务分析方法的作用及局限

财务信息一般是以数字形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目前我国会计领域已形成一套较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

(一)授信评审中的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信贷决策的必要工具

银行信贷人员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数据资料,采取特定的分析方法,作出关于对信贷申请通过与否、信贷资金数量多少、信贷期限长短、担保方式及利息比率的相关判断,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助于信贷工作者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利用企业连续经营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观察企业的资产规模是否持续稳定扩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是否有明显改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逐步提升。

(2)有助于信贷工作者评价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判断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考虑企业是否真正需要信贷资金,是否存在骗贷的可能性等。

(3)有助于信贷工作者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特定财务指标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趋势及本息偿还水平,减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可能性。

2.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贷前、贷后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贷前优质客户选择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要形成自己的优质客户群体,使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得到保障,就要对企业的经营水平进行必要的了解。而企业的财务状况正是银企之间建立合作的基础桥梁,银行可以通过财务评价选择优质、高效、具有长久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授信,进而防范、规避信贷风险。

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贷后风险预警的重要方法。信贷风险的爆发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所以授信贷款发放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定期调查分析也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授信企业需定期向银行提供月份、季度、半年及年度财务报表,信贷工作人员据此分析企业授信后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的变化发展状况,未来是否存在无力支付利息甚至偿还本金的可能,进而作出是否需要提前部分收回或全额收回本金的判断,有时这些贷后数据也将作为企业下一周期续贷申请是否通过的依据。

(二)小微企业信贷审核中财务分析面临的优势与障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时多半依据授信企业及其关联主体的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判断,此方法是较为传统的评断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1.数据的获取较为简便

财务报表是企业进行授信申请时向银行提供的必要资料,是信贷工作者获取企业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及时性、方便性、主动性等特点。

2.数据具有直观性特点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在财务报表的某些特定数据中直接体现,是信贷工作人员的重要信息来源。

3.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较为固定

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固定的编制模板,所以财务分析方式也具有相应固定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多采用较为通用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计算可以体现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相关固定指标。也具有相对容易的掌握性及操作性。

小微企业授信评审中财务分析遇到难点表现如下:

1.小微企业财务数据数量不全

小微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雇佣人员较少,资产数量有限,报表体现财务数据质量不高,甚至存在日常经营收支以流水账形式记录的情况。企业对公银行账户账目流水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但出于减少税费支出等原因,小微企业多未开立对公银行账户,生产经营收支与生活日常收支交叉混合。受限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因素,小微企业报表中的会计科目利用率较低,经营涉及科目较少,而且许多不能货币化计量的经营活动不能计入报表之中,而往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表外业务”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银行信贷人员从报表中无法获得体现小微企业经营的完整数据,进而不能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做出相应的分析。

2.小微企业财务数据质量较差

小微企I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制度健全度较差,财务报表多未经过正规审计单位审查,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等现象。受限于经营规模,小微企业存在经营者与所有者高度统一的情况,管理层为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滥用会计准则和制度所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向银行提供经过粉饰后的财务报表,人为修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水平、现金流量,这就造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营养先天不良”。比如利润指标,在信贷评审财务评价当中,信贷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报表利润数据优质,而实际缴纳利润所得款却捉襟见肘,这就是企业滥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报表粉饰的手段,使授信申请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3.银行信贷评审对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脱离企业实际

我国现行信贷审批信用评级过分依赖企业财务数据,这种方法对于小微企业未能够完全适用。基于小微企业财务数据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两点原因,传统定量分析将偏离真实企业评级水准。并且传统银行评审对于财务角度分析多为“通用型”分析,一味照搬套用将忽略行业、规模等不同因素造成的财务差异,不利于银行信贷人员作出公正、合理的信贷决策判断。

并且,会计报表信息具有明显的信息滞后性,在报表数据真实的前提下,反映出的往往是企业以往的经营水平,即使再优质的财务数据,也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会越来越好。同时,市场行业存在多种契机及陷阱,这就要求信贷工作人员在进行信贷决策时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三、小微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完善的必要性

不难看出目前小微企业信贷评审中的财务评价具有一定特殊性,财务分析的方法需要发展和创新。在财务分析中兼顾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分析方法是必由之路。只关注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不利于作出最佳授信决策。非财务信息是以非数字方式反映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战略目标和未来的发展计划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必要补充,主要包括:股权结构信息、董事会构成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战略目标信息、行业信息等。在现实信贷审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中要将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相结合,才能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决策判断。

(一)财务分析方法的发展

1.交叉检验法

(1)交叉检验法的定义、内容及作用

交叉检验法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授信中较为常用的信贷调查手法,即信贷工作人员在贷款前调查、贷款进行中和贷后管理过程,通过不同信息途径及统一信息间的勾稽关系来验证客户财务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确定过程。这种方法主要验证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相关信息。作为小微企业信贷分析的重要补充方法,交叉检验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确定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的一致性。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口头信息与凭证信息(原始单据、发票、回执等)是否一致、企业雇员或合伙人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一致、客户提供财务资料与信贷工作人员实际观察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否一致对企业的授信申请进行考察判断。

其次,确定客户提供信息与市场基准的相符性。信贷工作人员要了解本地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与授信企业提供经营信息做出相应比较,发现数据间存在差异,应追溯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

最后,确定不同信息与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合理性。分析授信企业提供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数据是否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授信企业提供的不同数据与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吻合,如:销售金额与单次进货成本和频率的关系等;分析授信企业前期投入和收入产出之间的的关系是否合理,进而量化其的经营管理能力;分析校验授信企业经营利润与客户的资产权益。

(2)交叉检验法及其作用

基于小微企业的特殊性,交叉检验法有助于解决授信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做出任一信贷决策都不能脱离真实的客户信息,检验法就解决了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因财务信息数量少、质量差进而造成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获得和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都有深远的影响。

2.报表还原技术法

(1)报表还原技术法的定义及内容

报表还原技术是新兴的致力于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的财务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获得授信企业的相关经营、财务信息,通过验证核实,将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还原,进而确定申请人的偿债水平和还款意愿,降低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比率。报表还原技术不只就财务数据进行还原分析,而是将数据分析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等结合起来,还原报表分析的结果才较为客观和精准,只有把静态的报表数字还原成企业动态的经营活动,才能更为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作出合理的信贷决策。

(2)报表还原技术法的作用

小微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无健全的财务制度,未编制正规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存在虚假成分,而报表还原技术就弥补了这一局限。在进行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家庭财产与经营财产分割不清晰的问题,经营者的家庭和经营企业分别作为单独整体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借款企业的前移调查和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来获取借款企业的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包括财务数据和其他非财务“软信息”,进而利用这些信息还原财务报表,经信贷工作人员还原的报表将是发现问题、规避风险、弥补小微企业先天局限性的最直接资料。

(二)财务分析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尽管信贷财务分析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交叉检验法与报表还原技术基于现场观察调查,获得小微企业的第一手经营资料,但是在操作层面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无论是交叉检验法还是报表还原技术都具有较高的人工成本。这种方法需要信贷工作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耗时较长、人工成本较高,且需要授信企业的配合。而小微企业数目较多、授信金额较小、且信用不确定性较高,这就提高了银行的信贷成本,为此方法的使用造成一定的障碍。

第二,交叉检验法与报表还原技术具有一定的道德风险。因为小微企业经营及财务资料不具有规范性,调查过程需要信贷人员进行搜集、整理、还原报表,信贷人员的专业能力及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信J决策准确性。

第三,交叉检验法与报表还原技术缺乏国家宏观调控角度和企业微观层面的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精细分析,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四、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提出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内涵及其运用

1.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含义

精益财务分析法是在小微企业授信审批中,信贷工作人员以传统财务分析技术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微观生命周期和宏观环境的前提下,将财务指标的分析与企业战略、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充分考虑财务与非财务的各种因素,精细分析授信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的信贷财务分析方法。他是既保留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的合理部分,又结合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战略优势和竞争水平评判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作出科学的信贷决策的财务评价方法。

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并非专职注册会计师,要求其采用专用的审计程序来证实授信企业提供报表的真实性既不现实,也没有一定的必要性。精益财务分析方法不仅提高小微企业授信审批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了银行授信风险的管控。

2.精益财务分析的维度

(1)从战略角度分析

在小微企业授信审批中,信贷工作人员应当考虑授信企业所处行业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等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从战略高度分析影响信贷决策判断的各种因素。从长远发展来说,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力量,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导向因素、经济因素、技术水平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银行往往在经济繁荣周期容易出现信贷决策失败的情况,原因在于:在经济繁荣期授信企业往期三年财务数据指标较好,易造成授信决策误导;在经济繁荣期银行在持续盈利的压力下,急于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的积累,放松信贷标准,扩大授信政策。一旦经济下行或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部分贷款就会产生坏账。

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根据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进行不同的信贷决策。当行业处于初创期时,利润与现金流一般为负数,因为行业起步期间销售量较低而研发成本较高,配套投资金额较大,此时因信贷风险最高,企业较难获得信贷资金;当行业处于成长期时,利润为正数但现金流为负数,因为行业发展期间销售量增长,规模经济和生产效率提高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必将投入更多现金,此时信贷风险中度,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较高;当行业处于成熟期时,利润与现金流均为正数,因为行业已发展成熟,成本得到较强控制,前期投入得到了逐步回报,此时信贷风险相对较低,企业较易获得信贷资金;当行业处于衰退期时,利润与现金流逐渐为负数,因为销售量逐渐下降,最终导致企业亏损,此时信贷风险较高,商业银行不易于发放长期贷款。

分析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结构,根据竞争行业、垄断行业采取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企业获得的利润就各不相同。竞争越激烈,深陷其中的企业毛利率可能越低,所以信贷工作人员应该分析授信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结构,做出相应合理信贷决策。

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及成本构成,根据低成本高利润行业和高成本低利润行业区分判断。多层次了解企业所处行业风险,提高授信效率,降低信贷风险。

(2)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可以说是分析企业资产质量、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的三个切入点,虽然属于传统信贷财务分析的范畴,但是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审批,也应作为参考指标,并加以灵活运用。

财务规模是企业整体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从客户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的起点。因此,首先要了解授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及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等总量指标,从总体上把握客户的财务构架和融资总量,为进一步分析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和融资适度性提供基础。

资产质量分析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及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质量、变现质量和计量质量,进一步考察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占比是否合理,观察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变化状况,检验资产利用有效性。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相关项目周转率为决策参考依据,结合实际对授信企业的资产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在实践工作中,对以下重点项目进行分析:

货币资金项目,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分析货币资金项目时,信贷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银行对账单,对数据及凭证的真伪及逻辑进行分析,结合财务报表反映的其他财务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其中保证金的占比,并与应付票据和在建项目出资额等进行对比,大致判断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额度及其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

应收账款项目是资产负债表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如果本项目存在问题,则企业的资产规模也同时存在问题,往期确认的收入和利润也将存在虚假成分,这就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对一个企业的评级。所以,信贷工作人员应重点核算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的相关合同、凭证等,并进行账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信贷工作人员在分析应收账款项目时应对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关联分析,防止企业用此项目虚增企业资产规模,粉饰报表。目前,商业银行具有一种常见的信贷业务品种,即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所谓保理业务,即企业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向企业的债务人收款,达到了应收账款所有权的转移。这是专门针对应收账款的一项服务,因此,信贷工作人员要格外注意此项目的核算。

预付账款项目反映的是企业预先支出的材料、产品款项。我国现行经济总体上仍体现为“过剩”状态,大多数的生产资产都供大于求,所以在授信业务中,如果信贷工作人员发现企业预付账款项目数额巨大,一定要仔细分析其原因的合理性。目前,国内商务中的付款条件一般采用签合同后、到货后、初验后分别预付30%款项,最后保留质保尾款10%的方式。

要详细了解存货的具体内容(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进而判断存货结构的合理性,了解存货计价的方法及一致性、存货跌价及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存货周转次数,对存货周转次数明显下降、存货增加幅度明显高于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增长幅度以及存货主要由产成品构成等现象要重点关注,要了解存货大量增加的真实原因,判断是否存在产品滞销情况。信贷工作人员在考核存货科目时应时刻关注存货的流转速度,即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规范的反映存货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但在授信管理中也不要过于迷信财务指标,最好亲自到生产企业现场进行考察,结合存货仓库的进出情况和货物积灰程度进行验证分析。

分析实收资本项目时,信贷工作人员应重点观察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的现象,即实收资本不到位。反应在报表上的一般形式,就是企业控制的资产(通常是货币资金)减少,增加其他应付款等负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减少实收资本账面数进而淘空企业。

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利润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任何一个好的企业都应有较好的盈利水平。信贷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企业盈利质量作出评价:主营业务的突出性,主营业务收入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的主导型,主营业务利润的占比份额是决定企业盈利水平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整体经营的获利性,企业净利润越高,企业经营状况越好。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毛利率分析,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数值的高低是企业盈利的根基,毛利率的高低也往往反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各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的对比也有助于信贷工作者更好的了解其关注的企业发展前景。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商业银行考核授信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任何一家企业不会为了取得贷款而先去交大量的税收。相反,很多盈利的企业往往想方设法减少税收缴纳数额,所以交税数额较大的企业一般是有一定实力。

财务费用项目,是信贷工作人员核对企业未结清授信额度的重要核算项目,与企业短中长期贷款及企业征信报告进行交叉检验,可以有助于商业银行了解企业利息资本化的合理性,企业还款的信用程度等信息。

现金流量分析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表和企业相关经营凭证数进行分析,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主要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当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三大现金流量体现不同的此消彼长状态,所以,信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此方法反向判断企业经营阶段。

(3)从企业前景预测角度分析

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都是企业历史经营的情况,所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分析是信贷工作人员进行信贷财务分析的重要步骤,也是判断贷款本息是否能按期收回的必要前提。财务前景预测分析可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部分。

前景趋势定量分析主要通过期间损益预测、资产负债情况预测、现金流预测进行定量分析,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需要企业稳定的现金流来获得保障,而未来可能存在的现金流则不能成为信贷还款保障,故进行定量预测时必须保证具有可预测性、可持续性的现金流的存在。

前景预测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战略优势和竞争水平评判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未来宏观环境分析,即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未来面对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其次,行业发展程度分析,即针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行业规划发展等对企业所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判断;第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即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驱动因素对企业的成本构成、利润水平和销售规模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二)精益财务分析方法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针对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分析的重点不同

对于不同的分析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标准。当授信企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时,信贷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企业的收入增长程度和现金流量指标;当企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时,信贷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合理性和财务弹性指标等;当企业处于滞后衰退阶段时,授信企业应着重分析企业的现金流是否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对于长、短期贷款进行考察时,也应以不同财务指标区别对待,当企业申请短期贷款时,授信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当企业申请长期贷款时,授信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倍数等指标,不可混为一谈。

2.针对客户类别进行分析

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针对客户类别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客户,由于其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不可能要求其出具与大中型上市企业一样高标准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分析,找出其潜在风险点并作出信贷决策。此外,对于银行存量授信客户,信贷工作人员应根据往期财务流通状况判断贷款是否续作,且对其采取的财务分析模式应区分于新增授信客户。

3.针对行业种类进行分析

授信企业所处行业对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重大的影响,身处高速发展行业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而当处于滞后发展行业时,企业的财务数据优良也因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具有盈利能力。所以,有效的财务分析不应仅仅根据财务数据而分析,也应根据企业所在行业以及整体政策环境加以衡量,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客观作出准确的信贷决策。

(三)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优点

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不仅仅考量固定的财务指标,更加重视如何评定这些指标,并通过捕捉非财务信息验证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贷分析具有全面性,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管控了银行授信风险。

2.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由于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要求较详细、全面,对调查专业程度、信贷信息的捕捉能力较高,而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调查审批时间紧迫,信贷队伍的稳定性和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目前大多数银行信贷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更新不够及时,不能与其他系统形成有效的数据沟通连接,这对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全面应用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五、结论

商业银行授信活动应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信J决策,以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为依托,发展和完善现有信贷财务分析技术,创建适用于小微企业的精益财务分析方法,为信贷人员作出最佳授信决策,既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高速运行,又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化解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主要参考文献:

[1]侯晓红,史敏娜.财务报表分析新探[J].财会月刊,2006(12).

[2]许学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核心问题解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代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残酷。企业必须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发挥财务管理作用,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力。企业如果想要生存与发展,并在众多优秀的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创新,自我约束,拼搏进取。这就要依赖于企业管理层对内、外部形势的把握,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这样企业才可以另辟蹊径,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正确发挥其职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要从单纯的会计记录与核算的工作中走出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认真测算每个方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合理建议。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不同成长时期也具有不同的重点。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财务管理也有其自身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递进的五个阶段。

第―阶段,记账。这个阶段的企业处于初创期,人员规模多不大,业务比较简单,从产品、业务单元、地域方面来说,管理少而单一;营运及资金规模也较小。因而对财务功能的要求较低,限于出纳、记账、简单核算、报税,财务完全是后台孤立的服务职能。这个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由于会计人员水平有限,往往缺乏严格的审核环节,核算归属、记账准确性和规范性差,有潜在的资金安全隐患。另外,业务上的灵活性导致财务上存在许多账外项目,账目不能真实反映整体经营状况。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或机构定期审计调账,规范科目设置;核算归属、对账、单据凭证账簿,并且建立简单的财务控制措施,如费用标准、借款限额等。

第二阶段,控制。企业进一步成长,进入较大范围的市场、产品和组织的扩张。这个阶段,由于资金、货物的运作量不断增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大,产生资财损失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都扩大。组织单元、人员、地域管理点快速增多.也加大了资金调配、费用失控的风险。同时,快速扩张对资金周转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对整体财务、资金状况缺乏准确及时的了解,就会丧失市场机会或造成现金流危机。这个阶段的企业,就像快速奔驰的列车,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制动装置,遇到弯道、突况等就容易出轨。所以,企业到达这个阶段,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控制体系,使持续的奔驰建立在―个可控的平台之上。

配合这个阶段的管理要求,财务管理强调资金、货物、资产等财务安全,要求准确地记账和核算。财务广泛参与到业务流程之中,紧贴业务,建立起一套财务控制制度,从资金、存货、信息、账务四个方面保证企业内部安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可能有的风险缺乏系统分析和了解;采用控制手段,但对控制效果没有把握,并缺乏科学的评估办法、控制点和控制手段不恰当,没有起到控制效果;侧重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忽视业务系统的财务控制,使财务控制仍然停留在事后,从而起不到对业务的控制作用。解决这个阶段的问题要求企业主既懂管理又懂财务,并且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的专业人士。在实际中,企业或通过聘请这样的财务总监,或通过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来系统构建这个控制平台。

第三阶段,分析。企业进一步成长,或在已有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或进入多元化发展,在较大范围的市场进行竞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及内部管理环境比较复杂,信息比较庞杂,需要进行选择和分析以支持各种决策。如果缺乏这种信息的支持,决策将无法进行或存在很大的决策错误风险,如:基于财务分析的战略选择、业务组合、业绩管理.投融资决策,运营效率的改善,全面预算的实行等、这些都将阻碍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利润的增长。因此,这个阶段要求财务为业绩管理、全面预算、决策支持服务,帮助企业盈利。财务参与到事前规划和控制中。

常规的指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主要为投资者所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财务分析的内容远不只于此。企业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务分析体系和模型,财务分析的结果,可广泛使用于业绩规划、盈利分析、效率改善和薪酬制订中。

第四阶段,资本运作。这个阶段。企业运用资本手段进行较大规模的快速扩张,进入多元化扩张和发展,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或进行其他战略性、财务性融资;同时,采取并购等手段进行扩张。这一阶段的财务重在资金运作。对投融资进行直接运作和管理,以及处理所涉及的资本结构优化、利润分配事宜。

第五阶段,财务效益。这时的企业具有较复杂的资本结构、法人结构,营运资本量大,有税务谈判的筹码。这个阶段的财务主要是通过税务优化、营运资本的管理,直接为企业产生效益,以避免不必要的多纳税和资金闲置,造成损失。

总之,财务管理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作风,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和改善服务的政策建议,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难度增大、业务增多、任务加重,客观上要求必须大力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要根据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的要求健全机构,理顺职能,充实人员,确保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在政策制定、资金分配方面充分发扬民主,在任用干部上任人唯贤,诚实从政,讲真话办实事,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树立依法行政理财和为基层企业服务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公质量和工作效率,真正让财务管理起到增强企业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竞争能力的目的。

篇7

关键词:股权投资;投资对象选择;可行性调研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6.01.005

一、股权投资与债券投资的特点

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的目的均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也存在区别。第一,投资方式不同:股权投资是取得被投资方的股份,即取得投资对象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债权投资是取得被投资方的债权。第二,投资本金收回的期限不同:股权投资的本金无收回期限;债权投资按约定期限收回本金。第三,投资收益的方式不同:股权投资是通过分得被投资方的利润、股利或资本利得取得收益;债权投资收益是根据约定好的利率取得利息收益。第四,投资风险不同,债权投资的利息及本金收回是约定好的,不论债务人盈利或亏损,在约定的时间必须偿还利息和本金,若债务人破产,债权相对股权有优先受偿权;股权投资须从企业的剩余利润中获得收益,所以股权投资相比债权投资风险较大。第五,投资报酬率不同,股权投资比债权投资风险大,所以股权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一般比债权投资投资报酬率高。另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影响不同。通常规律是:权益资本投资一般发生在萌芽期和成长前期;成长中后期及衰退期,企业会增加借款,减少投资报酬率较高的权益资本。

二、股权投资对象的选择

投资者在债权调研和股权调研时,应该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债权投资主要考察债务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债务偿还能力即调研被投资主体的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比如财富创造能力;资产抵押及其变现能力;债权担保情况;债务人的外部资金支持和授信情况等。偿还意愿即调查债务人历史履约记录等。股权投资主要调研的是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富创造能力,较少调查资产抵押及其变现能力和企业信用状况。较佳的投资对象有三种:一种是扩张型和初创期企业,这类可归纳为资金短缺型企业;一种是可以持续创造现金,但是增长缓慢的现金牛企业;另外一种是成功关键因素互补型企业,比如战略投资和海尔集团吃“休克鱼”企业等。资金短缺型企业可以通过借款和增加权益资本,也可以收购现金牛企业来获得现金流。其中扩张型企业一般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拥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上下游产业链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但是在发展中,资金短缺是其发展瓶颈;初创企业一般经营风险大,缺少资金且融资渠道受限,是风险投资者和天使投资人的选择对象。成功关键因素互补型企业,其中一方存在成功关键因素短缺所致。

三、股权投资可行性调研的重点内容

所以股权投资可行性调研,应重点调研被投资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环境,分析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总结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具体调研内容如下:1.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分析,了解目标企业的基本状况,比如实际控制人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背景,人员构成是否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是否具备人力资源优势;产品与服务情况调研,比如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和业务板块构成等,目的是了解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突出,产品与服务的定位是什么,是否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假如产品定位不明确,缺乏较强的营销能力,将大大减少企业的市场份额;技术与研况调研,比如研发体系、实力、合作单位和研发成果及研发方向等,目的是分析企业的产品创新和质量提高的能力,如果企业缺少较强的研发能力,纵使现在拥有市场热衷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在市场中稍纵即逝;生产与质量管理情况调研,比如生产流程与工艺、生产能力、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质保体系、采购管理体系等,目的是分析企业是否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销售与客户情况调研,比如销售模式、销售业绩、销售区域分布和主要客户构成及其稳定性,目的是调研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及潜在需求。2.行业及市场分析,主要包括行业状况说明,相关产业政策,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及市场需求前景推测、上下游分析、行业竞争要素分析、行业竞争格局等。通过对行业发展生命周期的确认,产业政策的鼓励或约束,市场的需求趋势研究及替代品的发展情况,来判断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否需要转型发展等行业发展风险。行业发展的竞争要素及竞争格局如何,目标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竞争要素,在销售区域定位中的竞争地位如何,是否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另外,投资者可以利用行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时间差,选择较好的投资目标。一般先进的产品在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先行萌芽、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会在该市场培育趋近成熟时,方才引进该产品和技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该项目是较好的投资选择。3.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能力,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里的财务报表,须经核对后的财务报表,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财务分析的重点是了解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政策,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核算是否规范;从定量上分析企业的筹资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已有的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等。4.投资风险与对策,揭示企业所面临风险和应对策略,重点是调研目标企业所采取的策略是否有效及其执行情况。5.结论和投资建议,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投资可行性和投资方案做出决策。以上是常见的投资分析的具体内容,一般采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可根据目标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具体调研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例如涉及无形资产或产权不明确的资产,须法律尽职调研;若目标企业的关联交易较多,须进行税务风险尽职调研等。为合理保证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等,须详细调查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综上所述,股权投资调研应根据投资目标确定调研内容,根据调研结果及投资者风险承受度决定投资是否可行和具体投资方案。

参考文献:

[1]樊志刚,赵新杰.全球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在中国的前景[J].金融论坛,2007;(10):40-42.

[2]刘丽莉,刘锡宾.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几点思考[J].环渤海经济盼望,2008:7-9.

篇8

关键词:战略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2

思路财务报表分析是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过去经营业绩,预测未来走势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固有局限性,报表分析者常常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论。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通观目前市面流行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有关书籍,可以大胆地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统括为比率法和趋势法。所谓比率法就是分析财务报表中某个数据(指标)与另一相关数据(指标)的比率,藉以做出结论。趋势法是对不同时期财务报表的同一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藉以发现某种变动趋势。

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切入点,一般地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基于盈利质量的报表分析。常用的比率指标有:毛利率、税前利润率;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有:收入的趋势分析,成本的趋势分析,各项费用的趋势分析等。盈利质量分析关注的重点是成长性和波动性。

(2)基于资产质量的报表分析。常用的比率指标有:各项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对应负债的比率(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有:各项资产的趋势分析。资产质量分析关注的重点是资产结构和现金含量,而资产结构关注的重点是退出壁垒、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现金含量关注的重点是财务弹性和潜在损失。

(3)基于现金流量的报表分析。基于现金流量的报表分析主要是采用趋势分析法,尤其是分析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变化趋势。

二.不同行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特征

通常,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便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地,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也叫幼稚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同时,每个企业也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行业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财务特征是:

(1)初创阶段:没有或极少现金流量,需要利用财务杠杆积极筹资;

(2)成长阶段:有少量至增长的现金流,需要生产和技术能力;

(3)成熟阶段:现金流量逐步增长,需要采取控制成本的财务策略;

(4)衰退阶段:从能产生大量现金流到开始衰竭,需要采取提高管理控制系统效率的财务策略。

三、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

基于以上得出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多么的必要。

3.1基本思路

第一,分析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这是财务报表分析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获取这方面的大量信息是成功地分析财务报表的前提。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行业周期,其财务报表的数据是不能相互比较的。

第二,研究企业发展的路径。同一行业,不同的财务报表数据也是不能轻易比较的,因为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最明显的例子,两个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都在经营处于成熟阶段的行业,一家企业意识到行业处于成熟期,在维系企业发展的同时,及时地为企业转向做准备,投入大量的财力研发新的行业;而另一家企业还在扩张,将大量财力投入扩大再生产或广告费用,两家企业的财务数据显然会有很大的不同,前一家企业的财务数据很可能不如后一家企业,但从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前一家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显然要比后一家企业强。

第三,研究企业转向的退出壁垒。即使企业在成熟期都能意识到要开发新的行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过程中的成本和代价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企业转向是要付出退出代价的,如果企业转向于一个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其退出壁垒是很大的。实践中,很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所以未获成功,就是因为退出成本很高。因此,如何在既有行业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转向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3.2需要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

3.2.1流动性

流动性一般是指企业资产变现的时间安排、金额及其不确定性,广义的流动性也指负债的到期(偿还)日期、金额及其不确定性。流动性主要考察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与负债的构成,并研究企业一年内可以变现的资产和应偿还的负债而加工获得的信息。流动性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现金流的分布和通过理财活动对现金流的重新安排,因此,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在关注流动性指标时,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应同现财手段相结合。例如,对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分析,一般是通过按先前的赊销合约来分析他们的时间安排(还款时间)、金额和信用风险来计算的,但是,在现财环境下,我们还应当考虑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主体”(SPE)予以证券化,这样就能迅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大大提高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的流动性。

3.2.2财务弹性

财务弹性又称财务灵活性、财务适应性,是指企业及时采取行动来改变其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使企业能够应对意外现金需求并把握意外有利投资机遇的能力。财务弹性既影响到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又影响到风险的评估。因此,要得到这一信息,既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又要离开财务报表去了解企业的一些不能在财务报表反映的资源如声誉、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比如:

(1)在短期内增发新股或发行债券;

(2)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时贷到急需的借款;

(3)调整理财和经营策略,如在不损害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销售一切可能销售的资产,改变可扩大销售迅速增加现金流入的经营策略。

3.2.3预期现金未来流量

现金既是价值(财富)的存在形式,又是支付和交换的手段。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就等于人体缺乏生命所需的血液,交易和事项有可能停止,企业将面临着在市场上消亡的命运。过去的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表就可以基本提供。但决策是人们决定未来的经济行动,它所需要的对决策有用信息主要是预期的现金未来流量。

3.2.4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概念。盈利,通常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那一部分核心收益(利润)。不过,现代企业的经营是十分复杂的,属于主营业务的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当然属于企业的核心业务,但许多企业不但包括多种经营,而且经常进行投资与理财活动,后两方面甚至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带来的收入会大大超过主营利润,而他们可能引起的风险会使主营利润化为乌有。

【小结】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在目前行业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的今天,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显得越来越苍白,有时甚至荒谬。基于行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发展阶段的战略财务报表分析,能站在报表之外看报表,对于判断企业走势,预测未来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熊敏,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财务分析,2008年第六期

1.施徐红,面向战略的财务分析,2009年第2期

2.闻新燕,构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2008年第11期

3.张巧巧,浅析企业生命周期与财务战略的选择,2010年第12期

篇9

关键词: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评价指标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国建立了以政府支持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于1999年启动,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七年来,对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扩大内需,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新基金的评审,是由有关管理部门和评估机构聘请专家,对承担创新基金项目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立项评审。项目评价指标除了项目创新程度、项目的技术含量、项目商业模式的创新性、项目产品市场前景等技术指标外,还包括一些财务评价指标,比如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率、投资利润率等。天津市200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评审中还专门设置了企业财务方面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增设财务专家参加评审工作。

笔者认为,财务指标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财务指标是企业最重要、最全面的经营活动信息,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全面的竞争能力都能直观的反映在其财务指标上。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及创新的资本或资源优势也都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其次,利用财务指标可以诊断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发展态势,评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等,从而使政府创新基金的评审更科学、更规范,确保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真正用在技术创新上,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历史较短,在财务方面的评价上很不完善,还没有一个全面、成熟、实用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的相关分析研究,以期有助于国家和地方创新资金的评审工作。

2 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置

根据科技管理部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有关文件规定,初创期企业是指组建时间不足十八个月的企业。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处于创业阶段,业务规模不会很大,在其创新能力的财务评价上不能以盈利水平或现时的经济效益指标为主,重点应对企业现有资产的结构和质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权益类资产和负债类资产的比例、研发资金投入状况、投资项目的合理性等做出财务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本。主要指标如下:

2.1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产权比率表明了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投资者提供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了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也说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投资者保障的程度。一般来讲,所有者权益总额大于负债总额(即产权比率小于1)较好,尤其是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产权比率应低一些,如此可以规避财务风险。

2.2 不良资产比重

不良资产比重是指期末不良资产与期末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管理角度对企业资产营运状况做出分析。其中不良资产是指资产中难以参加正常生产经营运转的部分,主要包括期限较长的应收款项、积压物资和不良投资等。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质量差,不能正常参与生产经营的资金越多。该指标越低越好。由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期很短,不应存在许多不良资产,因此该指标值应该远远低于其他企业。

2.3 长期资产比重

长期资产比重是指长期资产(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与资产总额的百分比。科技型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不断地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以求扩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高。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的智力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呈现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应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2.4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比重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比重是将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也称经典无形资产或智力资产)同资产总额相比的百分比。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是剔除了土地使用权及商誉等非实质性无形资产后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企业拥有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各种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应属企业的优质经济资源,其拥有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技术保护能力等。该指标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比重应明显高于非科技型企业。

2.5 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指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越新,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新的仪器、设备、管理用具等固定资产必然代表了新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物质基础。因此该指标能够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装备精良程度。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应存在大量的固定资产磨损价值,固定资产成新率应该很高。

2.6 现有人力资源价值

人力资源价值是指个人或群体为组织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即人力资源在预期服务期内所能提供的未来收益的估计现值,这个价值实际上是组织对人力资源投资而产生的效益。如果把人力资源成本看作是人力资源的投入价值的话,那么人力资源价值则是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员工身上才能的体现,如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反映了企业竞争中的人力资源

优势。因此,笔者认为,现有人力资源价值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团队与研发队伍能力不可缺少的指标。

2.7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表示企业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该比率越高,说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企业总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举债两方面。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数量、质量,资产的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指标是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由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可供动态对比的历史资料,因此,可以将该项指标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内的先进水平相比,评判其经济效益水平和发展能力。

2.8 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比率

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比率是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该比率是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否保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只有保证较大力度研发经费的投入,才能获得新的科技成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比率应高于5%。

以上是笔者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况提出的八项指标,不很全面。除此之外,在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经济实力、财务风险进行财务评价时,还应对企业经济效益预测的合理性、投资预算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3 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置

组建时间超过18个月的为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较为成熟,财务资料相对于初创期企业要丰富一些。因此,对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财务方面的评价时,应该更全面一些。包括管理团队的能力、研发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管理能力、企业成长态势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选择的财务指标会多一些。前述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八个评价指标,同样适用于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除此之外,根据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增设了如下财务评价指标:

3.1 速动比率(或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差额。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之所以选择速动比率,是由于用流动比率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不高的存货,一旦形成积压和滞销,尽管流动比率较高,但偿债能力并不强。而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变现能力差的影响,反映偿债能力更切合实际。根据国内外经验判断,速动比率等于1或略高于1较好。考核速动比率是为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的运作与管理能力作出评价。

3.2 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

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是综合反映智力资产提供的超额利润的程度,它是用本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减去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计算。这里的智力资产可以认为是扣除土地使用权与商誉后的无形资产。企业拥有的智力资产,可以体现在企业市场实力、成本优势、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状况等方面,智力资产所产生的效益贡献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因此,用本企业资产利润率超过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的程度评价企业智力资产的贡献效益。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越高,意味着企业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贡献比同行平均水平好,说明该企业某些智力资产具有一定的优势,资产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科技型企业正常情况下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应该较高,其指标值会大于零。

3.3 盈利能力稳定系数

盈利能力稳定系数是营业利润与同期利润总额的比率。企业盈利是否稳定,是反映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主营产品市场经营效果的表现。营业利润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是不含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利润额。通俗地讲,营业利润是比较实在的、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水平的利润。当盈利能力稳定系数趋近于1时,说明企业盈利主要靠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得,利润的可靠性或稳定性强。当盈利能力稳定系数远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获得,这种利润偶然性大,企业难以控制,也说明企业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不强。

3.4 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体现出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商品定价科学,产品价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时,还可以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经营业务的稳定性,它是收益稳定增长的基础。如果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说明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获利能力较为稳定。

3.5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表示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补充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在节支降耗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强,从而使企业具备较强的获利能力。

3.6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通过对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程度。一般来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保证程度越高。

以上是笔者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的一套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掌握资料的不同,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评价指标。比如: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其提高程度、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比重及发展速度、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等等。

参考文献

[1] 孟祥芳.创新基金对天津的影响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2(增刊).

[2] 邹香.图表式报表分析示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有效结合

一、引言

“黑字破产”这一概念最早来自日本,指公司账面利润为正,资产负债率适中,却由于现金不足陷入危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最终破产。近年来,四川长虹、蓝田股份、北亚实业等中国知名企业相继因财务问题而退市,究其原因,是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巨大差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利润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基础,但企业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的多样性进行收入及利润的操纵,使账面利润与现实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差异。因此,需要结合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观测公司的盈利质量及发展趋势,找出净利润与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为公司进一步整顿财务、治理公司及投资者正确评估企业价值提供有力依据。

二、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结合的必要性

会计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如银行贷款、商业信用、所得税费及上市等均与利润息息相关。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部分企业利用灵活的会计政策进行利润操纵,因此经过处理的会计利润不能正确反映企业本期的经营成果。而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盈利质量及财务弹性的重要指标,它克服了会计利润收支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缺陷,更加客观地体现企业获取现金、偿还债务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是对会计利润的有效补充。

三、如何综合利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针对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差异,分析者应本着“主营天下,现金为王”的思想,对公司的经营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差错并修正,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

(一)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阶段性分析

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在不同阶段,现金流量创造能力及对现金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对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状况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其所处的阶段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财务分析。

萌芽期:由于尚未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及较高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较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入不敷出;成长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销售额不断上升,现金流量亦不断上升,但是不会有较多结余,同时需要继续进行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依然为负;成熟期:发展趋于稳定,前期投入的现金逐渐回笼,经营现金净流量大幅增加,本着回报股东的原则,企业会向股东支付巨额股利,造成一定量的现金流出;衰退期:销售收入萎缩,经营出现亏损,现金流量下降,企业考虑战略撤退,收回投资,各项现金流量均呈下降趋势。

(二)盈利质量的分析

如果某一时期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出现较大的差额且没有合理纰漏说明,企业就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如虚构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低估当期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资本化以及蓄意隐藏利润等。因此,分析者应借助相关比率指标来甄别企业的创造性会计,相关指标分析如下。

1.经营现金流量充裕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偿还债务支出+现金股利支出)

此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弹性,即企业的现金流量应对市场逆境和市场机遇的能力。经营现金流量充裕率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能保证在偿还债务的前提下,扩大自身资产规模,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没有偿还即时债务的能力,如果融资能力有限,将面临破产。

2.折旧摊销影响比率=(折旧费+摊销费)/经营现金净流量

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灵活性使折旧及摊销的核算有较大的操纵空间。指标越小,企业的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吻合度就越高,即盈利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企业利润的可信程度越低,存在粉饰利润的可能性。

3.销售收入现金含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此项指标反映企业每一元的销售收入中含有多少现金。此项指标接近1,说明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带来较为可观的现金流入,即利润质量较高;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存在较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造成企业的损失以及资金周转不灵;或是由于企业虚构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造成,以此虚增利润。

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中的现金含量,为观测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相对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分子分母同增同减,说明企业利润质量较高,每元的净利润都有一定比例的现金作为保障。如果反向变动,说明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若净利润增加的同时现金净流量减少,企业表现为“纸面富贵”,即虚增利润及资产;反之,则表现为“隐藏利润”,规避税收。

(三)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

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主体,因此应连续观察并分析数期现金流量表及利润表,比较各期的相关项目数额增减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从而做出合理的预测及调整。

分析时可采用趋势百分比法,包括定基法和环比法,而环比法是指将本年数与上年数进行比较得出百分比,能够更加明确地体现出项目的近期变动情况。进行趋势分析时,预测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净现金流量是否逐渐趋于一致,如果二者数额呈一致上升趋势并长期保持差额较小,则表明企业处于稳定增长,高质量盈利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篇11

关键词:企业 生命周期 业绩评价方法 对策

企业业绩评价是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立足点是事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自身状况,重视一些能够短期见效的业绩,主要指标是财务指标。这种业绩评价方法只是对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了披露,没有反映出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不符合全面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发展观。

基于以上原因,找出一套比较完善的业绩评价方法对促进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阶段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我们在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来寻找阶段性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各评价方法的优点,达到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的目的。

1.企业生命周期业绩评价方法在应用中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业绩评价中运用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在我国企业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业绩评价方法应用还很不科学很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不能准确判断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我国现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是比较笼统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这就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管理者不能充分认识到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指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成长这四个方面都是相似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就可能在判断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所处的阶段。并且当企业进入衰退期时,有些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判断或者自身根本不愿承认已处于衰退期,这也可能造成管理者判断的失误。

1.2未能建立适合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业绩评价方法

现在有很多业绩评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企业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业绩评价方法却不是统一的。由于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特点,所以企业在选择业绩评价方法时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这虽然是适合企业发展的,但这也就造成了业绩评价方法的不统一,方法多而繁杂,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再进行一些改变就变的非常有必要了。

1.3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企业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还是传统的指标,即过度重视企业的财务指标,而不太重视非财务指标。这就使得在评价一个企业时会比较主观和片面,不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样的评价体系就会使企业领导者只追求财务指标,也可能为了完成财务指标而在会计核算时弄虚作假,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进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2.解决企业生命周期业绩评价方法存在问题的对策

基于我国现行企业生命周期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不断完善这个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成长壮大。

2.1充分认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企业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点,企业管理者在确认企业的生命周期时一定要充分认识企业各阶段所要考虑的评价指标,要认识到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的相关指数,从而判断出企业处于怎样的阶段。

在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上我们可以采取三种方法,即销售增长率、资本支出与企业年龄综合指标法;现金流分类组合法;销售与资本支出曲线趋势变化法。其中,前两种方法较为常用,是横向划分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第三种方法强调以时间的发展为基础,注重企业随着时间而发展的状况。由于三种方法各有优劣,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采用,以达到合理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目的。

2.2建立适合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业绩评价方法

在认识到企业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后,要建立适合的方法。

在企业初创期,可以使用平衡卡积分法。这种方法既可以从顾客的角度评价企业,也能够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对创新进行评价。在初期选择此种方法最重要的原因是该法可以避免单纯的财务评价导致对企业绩效的错误评估。

在企业成长期,可以运用数据包络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主要是排除了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兼顾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而且不用事先确定权重,能够在对企业这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地评价。在这个时期,企业都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投人产出比就是衡量企业效益的最好指标。

在企业成熟期,可以运用杜邦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法,是从财务数据的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由企业销售收人、成本费用、资产结构、资产周转速度等各种因素的综合的资产报酬率反映出企业在运用资产进行生产活动的效率。它也可以反映成本控制、降低营运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投资报酬率的影响,进而调整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财务进行,从而能够促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并且使企业的业绩达到最大。

在衰退期,根据其特点我们可以再次运用平衡计分卡法。

2.3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篇1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 财务战略 策略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通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效果决定的,从某种角度讲,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正因为此,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财务战略选择去决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资源配置和使用模式,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实施策略,从而培养、提升和巩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延长企业寿命。

一、企业初创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在初创期,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培育过程,由于受企业资源有限的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初创期仍然较低,这反映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因此,企业在初创期实施财务战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财务制度,包括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控制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同时为了避免企业在初创期公司财务和家庭财务不分,还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第二,要合理筹集资金,包括正确地预测资金需求,尽快熟悉各种筹资渠道,努力降低资金成本等。但是由于企业在初创期经营不稳定,且财务制度不健全,外部融资受到很大限制,使其不得不较多地使用权益资本,依靠投资者的追加投入、或新投资者加入、或企业利润留存等方式增加可供使用的资金;不过企业在初创期也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方向,选择有利的盈利方式吸引风险投资者投资,合理使用风险资本;或者通过投资于政策支持的行业或区域,争取使用政策性资金满足发展初期较大的资金需求,所以在初创期筹资战略主要解决的是资金的可获得性。第三,企业在投资战略方面要通过内部获得发展,有计划有保障的投入研发费用,积极开发新产品,获得专利和专有技术,并努力开辟根据地市场,争取获得竞争优势。从我国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考虑,企业在初创期最好实施集中战略,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某一细分市场或某一地区市场,重点投资于特定目标,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发挥学习效益,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其次企业在该阶段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通过开发新产品,以独特的产品独领,并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改进产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加大销售投入、开发销售市场、开拓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影响、树立产品形象,为企业获得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加提供保证;最后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适量扩大设备投入,争取取得规模效益。第四,企业在分配管理方面宜采取低收益分配政策和非现金收益分配政策,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和现金流留存,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二、企业成长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在成长期,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提升可以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在该阶段企业的年均专利和专有技术获得数都增加较多,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新产品开发速度较快,新产品产销率较高,由此带来了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大幅度增加,这使得企业的净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EVA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需求量大,导致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偏低。鉴于此,企业财务战略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在成长期不但要加强成本管理,还要建立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途径。在成长期,企业最好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促使企业增加高效作业和增值作业,减少低效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成本占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应建立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途径,要以科学的方法准确计算企业的存货数量,尽量减少存货资产对资金的占用,并加强信用管理,减少应收款项资金的占用。第二,在成长期,企业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日渐健全,自有资本不断扩充,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外部筹资比初创期相对容易,所以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要以资金成本的高低作为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在外部筹资方式方面,企业除了可以利用银行贷款外,还可以利用商业信用,通过赊购等方式筹集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扩大资金来源;该阶段如果企业有条件还可以考虑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筹资。第三,在投资战略方面企业最好采取一体化投资战略,即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扩张,实现规模增长;或是进行纵向扩张,进入目前经营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延长。不过伴随着一体化投资战略的实施,企业更应确保足额的研发费用和优秀的研发人员到位,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新产品研发速度和产销率,通过这些努力来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股东权益增长率、EVA。企业应将人力资本投资纳入投资战略,加强对中高层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人才稳定和人才吸引战略,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增加投入。第四,在成长期,企业在分配管理方面,由于企业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开始大幅增长,为使投资者分享企业的经营收益,企业须将一部分经营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但因企业在成长期资金需求量大,该阶段利润分配往往宜采用送红股或转增的方式,既让投资者分享经营业绩,又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

三、企业成熟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在成熟期,企业在成长期财务战略的实施的基础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了生命周期中的顶峰,这是由于企业在该阶段有充足的研发费用投入和更多优秀的研发人才加盟,企业的开发能力处于最强阶段,开发速度迅速且新产品产销率是生命周期中最高的,依赖这些优势,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增加稳定,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增长率、EVA也都达到了生命周期中的最大化。因此,在成熟期,企业财务战略实施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财务战略定位方面,由于在成熟期企业的市场地位较为稳定,市场占有率较高;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强,各种筹资渠道畅通,所以此时企业应采用维持型的财务战略,通过多元投资或并购等方法,抓住产品和市场上的多种机遇,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积极开发新产品,从而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维持企业规模和盈利水平,长期保持增长态势,巩固与完善企业的巅峰时期,追求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最大化。第二,在资金筹集方面,此阶段的企业获取发展的资源和研发费用投资时,应该采用相对保守的筹资策略,也就是说,尽量使用自有资金,少负债。这是因为成熟期的企业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入,研发费用所需资金和其他投资所需资金通常以内部资金为主,企业可通过利润留存、招‘活资金存量等方式,通过挖掘内部潜力筹集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不过,企业在成熟期应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作为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第三,在投资战略方面,成熟期的企业应确保研发费用投入的持续性,通过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企业能够研发更多的新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这样的持续创新能够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保障着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净资产收益、净资产增长和股东权益、EVA都持续增长并最大化。同时,为了获得防同效应并分散投资风险,成熟期的企业可以考虑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围内实施多元化投资,这样可使企业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分散风险,还能把企业经验运用到新领域,通过资源共享和经营匹配,进行价值链整合,迅速建立起比单一经营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提高防同效应,获得更高的利润。第四,分配管理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业主自己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分配收益和不分配收益都一样;如果企业是由不同投资者投资的,在成熟期企业可以考虑将剩余收益进行分配,这样既可弥补初创期和发展期收益分配的不足又可吸引投资者加大对企业的投资,从而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其他投资。

四、企业衰退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

企业处于衰退期时,原有产品的市场逐渐萎缩,市场占有率逐渐降低,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企业往往选择价格下调或更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务状况趋于恶化,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也下降,造成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自我可持续增长率、EVA都下降甚至趋于负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会减少甚至取消研发费用投入,使得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产品开发速度也下降甚至也为负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下降甚至为零,从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下降甚至为零。因此,在衰退期,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调整和变革,这需要通过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来实现。关于衰退期财务战略实施策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衰退期,企业应对未来市场的产业状况进行正确预期,积极主动的投入研发费用,组织研发人员开发新产品,提高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同时也要有效整合企业业务流程,或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寻求防同效应、实施资产重组、优化长期资产组合等提高资产收益率,努力寻找新的财务资源增长点,实现战略上的转移,以实现企业的良性变革。第二,衰退期的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应以资金偿还风险的大小作为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尽管在衰退期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入开始减少,但数量依然很大,市场的萎缩以及对产品技术改造动力不足造成的现金需求下降,使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基本可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所需,甚至可能会出现现金富裕的现象,因此,在衰退期企业除非有大的资本运作需要从外部筹集资金外,其他资金需要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盘活现金存量、转让或变卖不需用的生产设备即可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第三,在投资战略方面,衰退期的企业应着力做好以往资本投资的收回、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大量支出的预算和控制、研发费用投入的预算和执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需要在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减少对非核心业务的投资,甚至可以出售或变卖非核心业务,集中一切资源投资到有发展前途的核心业务上,通过创新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增强了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就增加了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随之而来的是净利润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股东权益增长、EVA增长;如果企业核心业务已是“夕阳”产业,则应积极寻求业务转型,从衰退行业中尽可能多地收回投资,并停止新的投资,以精简机构、盘活资产存量,将由此增加的资金用于寻找新的财务增长点,实现战略转型。第四,衰退期的企业在分配管理方面,需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业主负责制的企业,此时无所谓分配或不分配利润,反正企业都是他本人,这时为了从原有产品和业务的衰退期中走出来,要求业主积极主动的选择新的行业,通过投入研发费用开发新产品,获得专利或专有技术,从而形成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对于多位投资者的企业,该阶段在分配利润时还需要企业在分配利润的同时还需要预留一定数量的利润用于研发费用投入,为企业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和进入新的行业创造条件。

总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也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鸣:成本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志远: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篇13

【关键词】现金流量;揭示作用;财务分析;经营管理

一、现金流量表的揭示作用及特征

我国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以及企业自身进行财务分析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核心都是利润指标。然而利润指标在企业业绩的反映问题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等局限性,目前,现量流量指标逐渐取代利润指标成为指标体系的核心。除此之外,现金流量表取代了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我国企业必须编制的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作为编制的主要报表之一,其对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六个揭示,一个体现”。揭示在一个会计期中企业现金活动的来龙去脉,揭示企业的真实获利能力,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揭示企业的支付能力,揭示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揭示企业现金活动及至经营活动中的异常情况。除了以上六个揭示之外,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一个体现”反映出来,即它进一步体现了企业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其数据较为全面地使信息使用者既能纵向了解本企业不同时期发展情况,又能横向与不同企业对比,从而衡量自身财务水平高低。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具有一定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适合性。

客观性: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相比更能保证收益的质量。由于利润表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具有很强的数字操作性,企业可以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来提高利润,所以时常会出现一个企业利润信息很客观但是仍总有现金断流的现象,或是利润规模较小,手头却有闲置资金的情况。而现金流量表反映信息是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种账实不符的现象,使得报表反映的信息更加可观,揭示会计利润质量的好坏。

相关性: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负债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并不那么令人可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和丰富。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中,利用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时点指标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会遇到存货、应收款项等流动行不强的项目,以及用资产负债率、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存在的应计会计指标的缺陷[1]。

适应性:利用现金流量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科学地评价企业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现金流动进行调节的能力,更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二、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从现金流量的“六个揭示,一个体现”来看现金流量分析内容的灵活性很大,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支付股利分析能力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等。

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从组成内容上来看,我国通常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正常情况下的经营现金流量除了要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周转外,还应该有足够的补偿经营性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以及支付利息和现金股利的能力。各现金流量都有一定的运作规律,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并且现金持有水平应该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企业初创期,现金持有水平不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大量支出为企业的扩张提供保障。而在企业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企业投资资金应该逐步回笼。总得来说,健康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远远大于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时可能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投资活动的现金会有所减少;或进行额外贷款融资,相应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加,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通过“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结构比率=单项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现金流入总量(流出总量)”分析资金来源、现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以及凭借指标“流入流出比=各财务活动过程现金流入量/该财务活动过程的现金流出量”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并可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2]。

2.偿债能力分析

运用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主要指标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比率与现金到期债务比两指标不同之处在于现金比率中的流动负债有些是可以展期的,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使用。如果某公司的债务总额为28966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9万元,则该公司的经营现金债务总额比=3679/28966=12.7%。假设市场利率是10%,那么该公司最大的负债能力是3679/10%=36790万元,而公司最大的付息能力是12.7%,只要能及时付息,就能借新债还旧债,维持债务规模。从付息能力来看,扣除已借的债务,企业还可借债7824万元(36790-28966)[1]。

3.支付股利能力[2]

对于一个企业的股东而言,企业能否支付股利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支付股利能力的分析是获利能力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获利并非就能支付股利,获利是针对净利润而言,支付能力反映的是企业实际资产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优先股现金股利+维持性存货支出)。如果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能够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并且还有部分资金能够能够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4.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评价收益质量的财务指标。某些企业收支扩大,利润连续增长,然而经营现金流下降;还有一些企业报表中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小,而营业外收入所占比例很大,甚至还有些企业销售大幅上涨,存货却为减少;应收账款数额很大,销售却变化不明显。由于存在这些虚假现象,通过收益质量分析来保证企业经营状况的客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该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利润,即使是盈利企业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

下面选取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报告的数据进行运用。

该表格为苏宁电器经营结果,2008年、2009年、2010年的主营收入现金回收比率分别为7.65%,9.53%,5.14%,表明2010的营业收入实现现金流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企业收入质量不高。这三年的净利润现金比率分别为128.83%,143.35%,71.45%。三年的净利润实现现金回收的比例都较高,应收款项的比例较低,表明利润质量较高。2009年、2010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都大于营业利润的比例,可能是由于收到了以前年度的应收款项。

三、现金流量与管理运用

为了保证企业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最终还得运用管理知识合理管理支配。结合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对企业资金的筹集、生产资金的投入、产品成本费用的形成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量、财务分析等,并且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持有水平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起进行评价,并且注意分析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相关现金流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各种风险及财务危机,建立起财务控制系统,使企业管理者正确把握现金流量信息,调整好资金用途,尽量减少现金冗余或不足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效率[3]。

参考文献

[1]李宁.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偿债能力[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

[2]顾文新.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

篇14

2003年11月,湖北武汉的王磊终于下定决心高价请回来一个高参。王磊从2001年初创业已近3年了,作为软件经营商每年销售额增长17%以上,王磊带着他的信亚通公司创造了极佳的业绩,然而2003年年终时,王磊怎么也想不通,自己高销售额的公司怎么还会一直是亏损的呢?

姜宏就是王磊请回来的高参,全面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这个曾在大型企业任财务管理高层的人,到底能不能帮王磊解决困扰已久的财务难题呢?

第一步了解预算

在姜宏入主信亚通之前,王磊发展的前3年中根本就没有做过预算管理,这是姜宏万万没有预料到的。2003年11月1日,也就是他跨入王磊公司的第一天,还兴奋地向王磊索取上一年度和2003年度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想了解一些公司的基本状况。然而,王的回答令姜宏很是吃惊,“这正是我们需要你的原因”。在当时,信亚通只有到一个财年结束之后才能拿出上一财年的年度报表,而且公司每年还为此支付10多万元请审计师重新作帐。于是,姜宏到信亚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符合国际会计标准的财务系统,并把信亚通从2001年成立后产生的所有财务数据逐一录入数据库中,分析信亚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项“工程”花了他2个多月的时间。

“整个公司不断有新项目,到处都显得忙忙碌碌,看上去公司很赚钱”,姜宏对信亚通最初的印象就是如此。但是,当所有账目结果出来后却让他震惊,公司账面上几乎都是库存和应收账款,就连王磊眼中最辉煌的2002年居然也是亏损。

究其原因,就是以前信亚通根本没做过预算。所以没人知道花了多少钱,也没人去想做这些事情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公司的资金什么时候花完?花完了怎么办?能否给投资人带来回报?以后能否吸引更好的投资等等这些问题,好像大家都忙得顾不上这些,但这些恰恰是企业运作中最核心的问题。

拿着这些证实企业尚处于亏损的详细数据,姜宏开始从上而下给每一个信亚通人灌输预算概念,他希望大家能尽快懂得:在一个企业中,收入有多重要,利润有多重要;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

2004年春节刚过,姜宏就带着整个公司的管理队伍做当年第二季度的预算,开始了首次练兵。姜宏之所以如此重视预算,就是因为他从多年的管理经验中悟出了:读书要从头读到尾,管理企业正好相反,要从后往前。只有规划了未来,然后集中一切去实现,才能运作出一个好企业。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严谨的预算制度,要清楚每走一步的目的和结果,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主动性。

现在王磊的公司已经全面实行预算制。在每个财年开始前3个月就做好这一年的预算,这个预算具体到每个季度、每个月。姜宏说:“做预算一定要详细、具体,例如每个季度有多少收入进来、有多少是以前签的单子、有多少是现在签的单子等,都要心中有数;在制定的收入、赢利目标实现后,有多少要花出去、投资重点是什么,也要有非常具体的预算。另外,要根据预算确定每个季度招多少人、哪些部门需要人。”

为了有效地实行这一管理体系,姜宏要求各个部门按照成本中心的模式进行运作。每个成本中心都有责任人,对本中心的成本做出具体预算,按照预算一步步操作,不能随意更改。

预算三步定乾坤

“好预算要由两点来衡量。首先,这个预算是可实现的;其次,它是在现有企业能力下最大限度地贡献股东的价值。第二点体现在公司,就是保持收入和赢利的增长,这是我们预算的第一目标”,姜宏对好预算的阐述非常简单、明了,但要想做好预算他也直截了当指出,“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方面虽说很简单,其实包含的内容很多。要保持企业赢利增长,预算就绝对不能主观想象,而是要组织全体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经过一个好的流程。”现在王磊的公司所采用的好流程,是当年姜宏在大型企业时就用过的方法,只不过姜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在排序上稍做了变化。

姜宏规定:公司每年从9月开始启动预算计划,一般需要用三四个月时间,其中70%的时间都是在做前三步。首先,所有做预算的人心里都必须非常清楚,所有的预算和企业计划要从分析新年度用户的需求开始。彻底分析所在市场的用户想让你成为什么,用户需要什么,这是我们做计划的第一步,“企业做预算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我想怎么样?我想明年增长多少?我想赚多少钱?我想成为中国的微软和IBM,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

通常情况下,用户有几种不同的需求,用户能够说得很清楚的,大家也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增长一定会迅速递减。因为同一领域的企业谁都可以做,市场份额自然不会太大。

“企业新的增长点往往是从那些用户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说不出来的需求里找出来的,这就是公司可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姜宏对于第一步十分重视,他认为做好第一步就等于找到了企业新的增长点,找到了生存的命脉。“用户需要的所有东西我们都要满足,对每一个变化,我们称之为刷新。不断刷新企业的宗旨,不断刷新给用户的东西,从而使企业不断发展。这是做预算的一个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步,分析竞争的环境,也就是研究竞争对手的战略是什么,企业要增长得快,首先要给用户最需要的,也就是给用户一个非买你不可的理由。这时就要把自己跟竞争对手区分开。研究竞争对手的策略是什么,分析它的优势和劣势,找出我们的优势。然后确定第三步,就是我们给用户什么?信亚通每年都要用两三个月的时间重点做这三步。

在信亚通,做好预算的首要因素是确定用户的需求。而第二个要素,则是分工和责任要明确。即整个管理班子在计划过程中,谁做什么要很清楚。因此执行预算计划的时间安排表、开会内容、大家必须回答的问题,都由姜宏设计、通知和组织。

“很多企业会在做预算的时候把收入做的很低,把成本做的很高,让自己有机会去超过这个预算。这个情况在信亚通绝不允许存在。”所以,把股东的利益及时地跟所有的利益相关人员沟通,让他们知道预算的重要性,是姜宏的第二个重大责任。

确保计划过程的高质量,支持公司的战略方针,集思广益切实可行是姜宏担负的第三个责任。“高质量是通过好流程来保证的,否则预算质量就不会准确。在公司战略方面,则要把钱投在为用户提供的那些服务,而不能想投哪里就投哪里”。在运行计划的时候,每一步公司都会开会,让大家回答由姜宏规定的问题,比如“公司现在的目标客户群体,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竞争对手在扮演什么角色?哪些是我们的增长点?”。各个事业部、市场部都要针对问题做出回答,姜宏的责任就是汇总后做成公司效益增长的指南,然后大家根据这个指南反复商议,确定最终实施计划。

“一个好的预算的关键要素就是一个好的流程,统一的工具,共同的理念”。姜宏3年来就是根据王磊的决策,依照流程的组织,使用统一的工具、统一的流程,制定各部门的计划,使信亚通的预算计划在非常好的流程下执行。而好的预算计划带来的结果也让王磊十分信服,从2004年度开始,信亚通开始真正进入盈利期。

・财务分析・

重视预算 避免误区

很多企业虽然一直有预算管理,但普遍存在类似现象:“许多人感慨,预算管理的弊病是管得不好还不如不管,比如,今年的招待费花了6万元,明年预算,财务打算给我多少招待费?怎么也得给8万吧?到了11月份花了5.5万元,剩下2.5万元怎么办?年底肯定花掉,年初抢指标,年末抢花钱,预算不但没有起到控制费用的目的,相反,成为诱导费用扩张的重要手段。”

其实,这就是预算管理陷入了误区。

误区一:费用考核等于预算控制。企业预算指标如何真正起到目标导向作用,以减少抢指标、讨价还价的行为,是管理层非常挠头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对管理费用实施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预算控制费用,使费用支出不超过预算,很多企业都规定了管理费用超支或节约的奖惩办法。可是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重点不在于企业有无预算管理制度,正确的做法是采用零基管理的方法,进行预算考核时,应首先看其中管理活动是否按质完成,重在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实施和落实。预算指标定在什么位置,预算编报单位基本上心中有数,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管理层往往无法合理确定比较可行的方案。

误区二:层层签字即有效预算。有的企业报销一笔20元的出租车费,从报销单递出去,等钱拿到手,需要一个半月,报销单上竟有11个人签字。

在发达国家,CPA一般都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事,企业很少雇佣他们,因为他们不擅长进行“过程算账”,企业会大量雇用“管理会计师”,如何为企业算好预算这笔账,是每一个管理会计所不能逃避的问题。国内的管理会计怎样看待预算?大多数会计会认为预算管理累死人,费力不讨好,上面批评,下面应付,预算似乎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造成老板、会计、员工都很累,原因就在于预算控制成了一些企业内部低效率的预算游戏。怎样合理控制,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你是在企业建立一个官僚机构,还是一个充满活力、高效有序的运营机构?

误区三:数据裁判替代企业文化。为公司理财的会计们为什么总也走不出预算的误区?中医讲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那么预算管理的痛在哪里?实际上病根在于公司各部门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预算指标定在什么位置,预算编报单位基本上心中有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往往无法合理确定比较可行的方案。要想让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做好各部门的沟通,有效沟通不可轻视。